测试项目(共10篇)
测试项目 篇1
1 引言
随着软件的功能日益复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据库处理部分非常复杂,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存储过程及触发器的项目。如何在测试过程中验证这些存储过程、触发器可以正确地处理数据?需要测试的项目很多,在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后期业务逻辑随着测试进行也在不断进行修改。我们需要一种能重复使用、覆盖全面的测试方法。对比了各种测试方法后,发现Visual C#测试项目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
2 数据库测试及单元测试
随着软件业的迅猛发展,我们的开发也从以前的单层结构进入了三层架构甚至现在多层架构的设计,而数据库从以前一个默默无闻的后台仓库,逐渐成为了数据库系统,而数据库开发设计人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核心人员。以前我们往往把数据库操作写在应用层,从而提高各个模块的独立性和易用性,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库操作被作为存储过程直接放在数据库上进行执行来提高执行效率和提高安全性。
数据库开发既然在软件开发的比重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突出。我们以前往往重视对代码的测试工作,随着流程技术的日益完善,软件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数据库方面的测试仍然处于空白。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将数据库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测试,而是通过对代码的测试工作间接对数据库进行一定的测试。随着数据库开发的日益升温,数据库测试也需要独立出来进行符合自身特点的测试工作。数据库开发和应用开发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所以软件测试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数据库测试。
传统软件系统测试的重点是需求覆盖,而对于数据库测试同样也需要对需求覆盖进行保证。那么数据库在初期设计中也需要对这个进行分析、测试、例如存储过程,视图、触发器、约束、规则等我们都需要进行需求的验证确保这些功能设计是符合需求的,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确认数据库设计文档和最终的数据库相同,当设计文档变化时同样要验证改修改是否落实到数据库上。
单元通俗地说就是指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函数。单元测试就是只用一组特定的输入(测试用例)测试函数是否功能正常,并且返回了正确的输出。
测试的覆盖种类:
(1)语句覆盖:语句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被测试程序,使得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2)判定覆盖(也叫分支覆盖):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3)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每个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4)判定--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每个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并且每个可能的判断结果也至少执行一次。
(5)条件组合测试: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所有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6)路径测试: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要覆盖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
用例的设计方案主要的有下面几种:条件测试、基本路径测试、循环测试。通过上面的方法可以实现测试用例对程序的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
单元测试的优点:
(1)它是一种验证行为
程序中的每一项功能都是测试来验证它的正确性。它为以后的开发提供支援。就算是开发后期也可以轻松地增加功能或更改程序结构,而不用担心这个过程中会破坏重要的东西。而且它为代码的重构提供了保障。这样,我们就可以更自由地对程序进行改进。
(2)它是一种设计行为
编写单元测试将使我们从调用者观察、思考。特别是先写测试(test-first),迫使我们把程序设计成易于调用和可测试的,即迫使我们解除软件中的耦合。
(3)它是一种编写文档的行为
单元测试是一种无价的文档,它是展示函数或类如何使用的最佳文档。这份文档是可编译、可运行的,并且它保持最新,永远与代码同步。
(4)它具有回归性
自动化的单元测试避免了代码出现回归,编写完成之后,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运行测试。
在发开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测试种类为语句覆盖。
3 编程思路
假设项目业务逻辑基本都是当INFO表某个记录的某个字段被更新,则在DRT表里做相应处理。因此测试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业务逻辑设计更新INFO表,然后检查DRT表里数据的改变是否与预想的一样。下面就以其中一条业务逻辑的测试为例,介绍测试代码的实现。
测试模块的输入为INFO表的FID、字段名、更新的值,DRT表中将被修改的字段名、值。
业务逻辑为当INFO表的FTIME字段被更新,通过INFO表的FID获取与之对应的EID,检查DRT表中EID为设定值的记录,ETIME是否与输入中设定的值相同。如果与之相同,则在日志中写“测试通过”,否则写“处理异常”。
4 源代码
因篇幅有限,这里只给出重要的代码供大家参考。
4.1 变量定义
4.2 测试模块
5 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数据库单元测试对开发人员来说还是很必要的。不但可以保证业务逻辑的正确执行,减少错误的发生,还可以在业务逻辑调整后通过更改输入条件重复使用。更可以作为开发文档的一部分提供给后续开发人员,使其修改程序后,更方便地检测所做修改是否存在错误。
本程序在Windows XP、VS 2005中调试通过。
测试项目 篇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竞赛办法
一、2万米混合接力赛
(一)比赛方法:
每队男、女运动员各10人,每名男运动员完成1200米跑、女运动员完成800米跑,男女交替进行接力比赛。
(二)竞赛规则与相关要求: 参照田径比赛规则与要求执行。
二、30人×1分钟跳绳赛团体赛
(一)比赛办法
1、运动员调整绳长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计为一次。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
2、裁判员报数并记录运动员在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部分)给出得分。计算个人得分之和得出全队总分,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得分相同,则比较得分相同队全部运动员跳绳总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则名次并列,平均分配得分,且无下一名次。
(二)竞赛规则及相关要求:
比赛过程中跳绳拌脚,除该次不计数外,应继续进行。
三、30人立定跳远团体赛
(一)比赛方法:
比赛时,运动员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二)竞赛规则与相关要求:
1、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
2、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
四、男子30人引体向上团体赛
(一)比赛办法
1、运动员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 用力引体(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30名运动员依次完成。
2、裁判员报数并记录运动员引体次数,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部分)给出得分。全队比赛结束后,计算个人得分之和得出全队总分,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得分相同,则比较得分相同队全部运动员引体总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则名次并列,平均分配得分,且无下一名次。
(二)竞赛规则及相关要求:
1、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否则,不计数。
2、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10秒停止比赛。
五、30人仰卧起坐团体赛
(一)比赛办法
1、运动员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1分钟到时,运动员虽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确到个位。
2、裁判员报数并记录运动员完成次数,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部分)给出得分。全队比赛结束后,计算个人得分之和得出全队总分,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得分相同,则比较得分相同队全部运动员完成总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则名次并列,平均分配得分,且无下一名次。
(二)竞赛规则及相关要求:
1、如发现运动员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时,该次不计数。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应向运动员报数。
3、受试者双脚必须放于垫上。
六、40人排球垫球团体赛
(一)场地
在排球场上进行,比赛区域为3米×3米。
(二)比赛方法
1、运动员在规定的比赛区域内原地将球抛起,个人连续正面双手垫球,要求手型正确、击球部位准确、达到规定的高度,球落地即为比赛结束,按次计数。
2、裁判员报数并记录运动员垫球次数,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部分)给出得分。计算个人得分之和得出全队总分,总分高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得分相同,则比较得分相同队全部运动员垫球总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同,则名次并列,平均分配得分,且无下一名次。
(三)比赛规则及相关要求:
1、运动员每次垫球应达到的高度,男生为2.43米,女生为2.24米。
2、比赛过程中如出现以下现象均只作为调整,不计次数:(1)采用传球等其他方式触球;(2)比赛区域之外触球;(3)垫球高度不足等。
3、每名运动员比赛两次,记录成绩最好的一次。
七、30人掷实心球团体赛
(一)比赛方法:
使用2千克的实心球。比赛时,运动员站在起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掷出。丈量起掷线后缘至球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二)竞赛规则与相关要求
1、每人投掷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
2、运动员需原地投掷,不得助跑。
3、实心球必须从肩上方投出。
4、如两脚前后开立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发现踩线等犯规时,则此次成绩无效。
测试项目 篇3
摘 要: “电气测试基本技术”是电气类一门应用技术课程,随着科技发展和学生培养模式的改变,本课程教改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电气测试技术 项目教学 设计方案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电气测试基本技术”是电类专业的基础专业技术课之一,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经过本课程学习与考核,学生将掌握基本电气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电气测量的基本方法及电测量指示仪表的检验方法等电类专业基本技能,是其他电力类专业技能学习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随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变,培养模式正在向着工学结合、学以致用转变,教学模式逐渐向着行动导向、因材施教发展[1]。“电气测试基本技术”课程将直接服务于生产实际,因此应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针对性[2]。本文总结了课程教改过程中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
二、课程的内容及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对本课程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教学内容调整和课程结构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展开授课及实验内容重组,并增加教材中不包含却与电测内容或专业关系紧密的内容。后期教学可根据具体专业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模块和实验项目。
本课程的内容设计是以工作任务(即各种具体仪器仪表的使用)制定不同的实训项目,下表中列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案的选择。
把以上内容解构为以下实训项目:磁电系仪表的使用,电磁系仪表的使用,电动系仪表的使用,万用表和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感应系电能表仪表的使用,兆欧表和接地电阻测量仪的使用,测量用互感器的使用,数字式仪表的使用及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等[3]。
2.课程要求及培养目标
(1)专业知识要求
①了解电气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测量误差,电气测量安全知识;②掌握常用电测仪表如电磁系仪表、磁电系仪表、电动系仪表、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接地电阻测量仪、电能表、互感器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及使用训练;③掌握指示仪表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④掌握电量变送器、电桥、示波器及数字仪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训练;⑤了解非电量的电测量技术;⑥掌握独立设计测量电路及接线图。
(2)能力培养目标
①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②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③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④培养学生自学及善于思考的能力;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⑥培养学生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3.教学方法
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电气测试技术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建立“以项目为牵引,强调实践”的,以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验设计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学、做相结合,以“教师引导性学习、学生自主性练习、师生共同研习”的“学、练、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然,根据具体实验项目还可灵活采用其他不同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自学法等。
4.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制作并收集大量多媒体资料,实物与动画的配合演示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收集课程有关的电视影片,可让学生通过声、画等媒体手段,加强对知识的吸收。
分组讨论、实验及互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分析、讨论及解决问题,进行交流。当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辅导、评价及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
以往教学考核方式偏向于各种理论考试,对实验的考核力度小,不能反映综合能力。在教学评价改革中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并借鉴形成性考核方法,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在每个实验项目中,都有实验记录和实验评分标准的表格,以记录学生的实验情况,调整成绩组成比例。侧重过程教育和考核,使学生不再只在期末考试前加强学习,而是重在平时积累。
实验记录20%+实验成绩评定50%+实验报告30%=学生课程成绩
以磁电系仪表的使用为例:
表1 实验记录
表2 实验成绩评定
另外,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数据处理报告,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加强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四、结语
“电气测试基本技术”课程进行教改后,加强学生学习的工程实践性,能充分体现任务驱动、过程性学习等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所需的交流、合作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晓慧.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
[2]程德福,等.宽口径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
测试项目 篇4
目前基于运行剖面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那就是测试数据的充分性无法度量。充分性度量的外在表现是如何确定最小的测试用例数量 (即最小测试量) , 本文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抽样的最小量确定方法。
1 测试用例的生成
Musa提出的可靠性测试方法是一种随机测试, 由运行剖面生成测试数据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根据Musa的运行剖面[5], 将软件S的输入域D分成m个不相交的子域: 或称为m种不同的操作, 表示相应域 的发生概率, 表示相应域 上的失效概率, 即软件的运行剖面为 表示从 中抽取的测试用例的个数, n为测试用例的总数, 即有 成立。对 求前j项的和 形成一个数列{S j}, 其中j=1, 2, …, m, 规定S0=0, 并有S1=p1, Sm=1, Sj-Sj-1=pj。根据运行剖面生成测试数据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抽取操作:任给一个随机数, , 观察η落在哪个区间, 若η满足 , 则该随机数η与pj这个概率值对应, 那么这次随机抽到的操作对应的输入子域为Dj;
2) 确定操作中每个输入变量将取到的具体值:由于输入变量的取值类型可以是离散的, 也可以是连续的, 在随机抽样时要分别考虑这两种类型的输入变量的抽样方法;
连续型的输入变量要在其取值区间内依概率密度函数抽样。
离散型的输入变量要在其可能取值的集合内依概率分布抽样。
3) 通过对操作和各输入变量取值两个步骤的抽样, 就生成了一个测试数据;
4) 不断重复上述步骤, 直到生成所需数量的测试数据为止。
理论上, 抽样样本量越大, 也就是生成的测试用例数越多, 测试数据的样本统计特征越相似于软件的真实使用的统计特征, 对软件进行可靠性水平的评估结果也越精确。但势必加大测试开销。
2 验证测试的测试用例数
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软件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可靠性定量指标, 并根据验证测试结果得出接受或者拒绝该软件的结论。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又可分为固定期测试和非固定期测试。
固定期测试可以根据软件可靠性定量指标预先计算出软件需要验证测试的持续期, 然后根据在持续期内出现的失效数与允许失效数的比较的结果, 判断软件验证测试是否成功。常见的如Parnas等人的经典假设检验方法[3]、Littlewood等人的Bayesian方法[4]等。
非固定期测试同样需要根据软件可靠性定量指标预先计算出软件需要验证测试的持续期, 但是, 每一次具体的测试持续期根据测试情况和测试过程自适应调整, 是不定的。常见的如概率比序贯测试、单风险序贯测试等。
可以看出, 非固定期测试无法在测试之前给出具体的测试用例数。而固定期测试则可以在测试之前, 通过预先确定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指标, 对测试用例数进行量化。例如某软件采用假设检验方法, 在99%的可信度下, 满足失效概率指标不大于0.001的所需要的无失效用例数至少为4603个。
看起来似乎已经解决了最小测试量的确定问题, 但假设检验等方法仅仅建立在假设检验理论基础上, 忽视了测试用例本身的分布情况。假如以上4603个测试用例所构成的样本分布情况与运行剖面各子域的分布情况相差甚远, 那么即使这4603个用例通过了无失效考核, 我们也无法以99%的可信度认定软件实际可靠性水平达到了规定的指标 (即0.001的失效概率) , 换句话说, 0.001的失效概率水平不能反映软件的真实可靠性水平。
因此接下来我们从抽样本身出发, 基于抽样统计理论来确定最小测试量。
3 分层抽样
3.1 概念
分层抽样是随机抽样的一种。我们知道在进行抽样统计时, 影响估计精度的因素除了样本量、总体大小 (通常不是主要因素) 以外, 还有总体方差。当总体内各单位之间差异较大时,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对于总体而言, 其方差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 但如果对总体单位进行分类, 即分成若干子总体, 子总体内单位之间比较相似, 使每一个子总体的方差变小, 这样只需在子总体中抽取少量样本单位, 就能很好地代表子总体的特征, 从而提高对整个总体估计的精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层抽样技术。在抽样之前, 先将总体N个单位划分成L个互不重复的子总体, 每个子总体称为层, 它们的大小分别为N1, N2, …, NL, 这L层构成整个总体 然后, 在每个层中分别独立地进行随机抽样, 这种抽样就是分层随机抽样。在分层抽样中, 还需确定总样本量一定时各层应该分配多少样本量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有比例分配、最优分配、尼曼分配三种分配方法[6]。
3.2 符号说明
设h=1, 2, ..., L
第h层单位数为Nh, 单位总数
第h层样本单位数为nh, 样本单位总数
第h层第i个单位的观察值为Yhi
第h层第i个样本单位的观察值为yhi
层权为
第h层抽样N比为
第h层均值为
第h层样本均值为
第h层总值为
第h层样本总值为
第h层方差为
第h层样本方差为
3.3 抽样精度比较
通常分层抽样比简单抽样精度要高, 也就是说分层抽样估计量的方差比简单随机抽样的小, 下面先以比例分配的分层抽样与简单抽样进行效果比较。
简单抽样 (对均值估计量) 的方差为
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差为
通过计算可得
因此可得 。这表明, 比例分配的分层抽样方差小于简单抽样的方差, 即前者精度比后者高, 并且层平均数的差异越大, 分层的效果越好。
不过对于分层抽样, 抽样精度还与样本量的分配以及各层的方差有关。由于样本量的分配可以选择采用比例分配、最优分配、尼曼分配三种分配方法, 下面再以比例分配与最优分配、尼曼分配进行效果比较。
按照最优分配的定义, 其精度应高于相同样本量的其他分配。但最优分配和尼曼分配都需要考虑抽样费用这个指标, 因此最优分配的估计量方差一般处于比例分配和尼曼分配之间。不过在不考虑费用的情况下, 人们一般采用按比例分配的方式。
4 比例分配的分层抽样确定最小量
在分层抽样中, 对总体均值 的估计是通过对各层的 的估计, 并按层权Wh加权平均得到的, 公式为
如果得到的是分层随机样本, 则总体均值 的简单估计量为
在分层抽样中, 如果对各层估计是无偏的, 则对总体的估计也是无偏的。因此, 各层可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 只要相应的估计量是无偏的, 则对总体的推算也是无偏的。如果 的无偏估计 (h=1, 2, …, L) , 则 的无偏估计。 的方差为
进而样本均值 的方差为
令 。当方差给定时, 由 (7) 式得
得到确定样本量的一般公式为
如果估计精度是以误差限的形式给出, 则 式中 为绝对误差限; 为相对误差限;t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双侧临界点; 为总体均值。
下面我们将抽样放入软件的实际环境中, 设软件s的使用, 可以抽象为如表1所示:
其中 是依据用户的真实使用对软件S的输入空间进行的划分, 为相应域的发生概率, 则软件可靠性测试数据集T可以看作是依据上面的分布, 进行n次抽样而产生的一组样本[7]。样本若在测试中发生一次失效, 则样本的观察值为1, 反之为0。假设测试数据集在 中的抽样个数分别为: 。其中
接下来我们将软件可靠性测试中最小测试量的确定问题转化为在按比例分配的分层抽样中样本量的确定问题:我们根据分层抽样的原理, 将软件S的输入空间 看作划分的m层, 相应域的发生概率 看作各层的层权hW, 即
由于按比例分配, 则每层分配到的样本数量占样本总量的比重wh等同于层权Wh, 即
将 (10) (11) 代入由 (9) 式得:
由于实际上软件的测试用例集是无穷大, 取 , 则 (12) 式变为
计算时, 未知量V中含有绝对误差限 、相对误差限 、标准正态分布的双侧临界点t等众多参数, 可以仅考虑相对误差限, 例如如95%的置信度下, 相对误差不超过10%时, 对应的t=1.96, 均值用样本均值代替, 则
也可以仅考虑绝对误差限, 例如95%的置信度下, 绝对误差不超过5%时, 对应的t=1.96, 则
5 实例应用
某小型软件的运行剖面如表2所示:
为了计算方差Sk2 (k=1, 2, 34) , 我们在每一个子域内抽得10个样本, 并测试其是否发生失效, 并发现属于D1的第4、第8个样本发生失效;属于D2的第5个样本发生失效;属于D3的所有样本未发生失效;属于D4的第1、第5、第10个样本发生失效。则
假设绝对误差不超过5%, 在95%的置信度下对应的t=2.58, 则
将上面的计算结果代入 (13) , 得
也就是说, 对这个小型软件进行可靠性测试, 在95%的置信度下, 绝对误差不超过5%时, 至少需要212个测试用例。
绝对误差不超过5%, 在99%的置信度下, 对应的t=2.58, 则
将上面的计算结果代入 (13) , 得
也就是说, 对这个小型软件进行可靠性测试, 在95%的置信度下, 绝对误差不超过5%时, 至少需要367个测试用例。
6 结论
基于分层抽样的软件可靠性测试最小测试量的确定方法, 是从测试数据的样本统计特征出发来解决问题, 不仅在测试数据生成阶段为测试量的选取提供了指导, 而且在不降低软件可靠性测试结果可信性的前提下减少测试开销, 降低测试成本。基于分层抽样的软件可靠性测试最小测试量的确定方法是从全新的角度对软件可靠性测试充分性问题进行了一次探索, 因此部分细节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摘要:传统的根据运行剖面生成测试数据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一种简单的样本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是一种比简单随机抽样更复杂的抽样方式, 其原理是将总体划分成若干个子总体, 再在每个子总体里分别进行随机抽样, 其优点是抽样精度更高, 估计量的方差更小。本文简要介绍了现有的最小测试量的确定方法, 并利用分层抽样对传统的测试用例生成过程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抽样技术的软件可靠性测试最小测试量的确定方法, 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软件可靠性测试,运行剖面,分层抽样
参考文献
[1]Musa J.D..Operational Profiles in Softwar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J].IEEE Software, Mar.1993, Vol.10, No.2, P14-32
[2]Whittaker J A and Thomason G.A Markov Chain Model for Statistical Software Test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1994, Vol.20, No.10, P812—824
[3]Parnas D.L., van Schouwen A.J., Kwan S.P..Evaluation of Safety-critical Software[J].Communications of ACM, 1990, Vol.33, No.6, P636-648
[4]Littlewood B, David W.Some conservative stopping rules for the operational testing of safety critical software[J].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1997, Vol.23, No.11, P673-683
软件测试项目个人总结 篇5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软件测试项目个人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软件测试项目个人总结1回顾20×年5月入职到现在大半年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公司要求,比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严重性缺陷占到整个缺陷数量的百分之四十,从实际测试工作来看,代表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点击“新增”报错、查询报错、保存报错等直观的缺陷。在这里建议研发人员在单元测试发现此类缺陷,在今后项目中,减少缺陷数量,提高软件质量。
中间业务平台管理系统上线阶段:
在管理系统上线阶段共发现6个问题其中有代表性问题分类如下:
1、需求问题:
系统维护->账户维护新增时,账户类型字段是从数据库配置,联社方想通过页面控制此字段。此问题在集成测试时,熬民就提出要从系统页面上新增,当时认为需求没提出此功能忽略了隐性需求导致后期东北农电项目上线需要从数据库大量配置通讯配置表。
教训:今后测试不止测试功能是否实现,需要考虑和结合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眼光放得在长远些。
2、技术实现问题:
集成测试时,管理系统新增账户时其合法性需要与核心校验,此问题集成测试通过,但在上线验证阶段发现此功能没实现。后经过与研发人员沟通此功能实现方式是单位关联维护时,核心直连标志选择不直连,则此业务新增账户时则不与核心校验账户。功能实现逻辑就是错误,而测试基于错误的逻辑去做集成测试。
软件测试项目个人总结2本人自20×年6月25日起进入公司从事手机软件测试工程师一职,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20×年。在这段时间里,我感悟颇多,虽然这并不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是在此期间,我对于工作一贯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
在本部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地完成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并虚心向同事学习,不断改正工作中的不足;配合各部门负责人落实及完成公司各项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高,已经适应了本职的工作,但对于一个初入公司的新人,要全面融入企业的方方面面,可能在一些问题的考虑上还不够全面,但我相信,通过公司领导及同事的悉心指导,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素质,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向白盒测试、内部代码测试方向了解,加强软件测试、计算机语言方面的知识,不断自我学习,力争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软件测试项目个人总结3我是技术部、测试组×,20×年即将过去,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我来公司半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身为一名年轻的员工,我紧密配合公司的安排,卯足精神、踏踏实实地为公司做事,同时也努力成为一名能主动做事,勇挑重担的员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即有收货也有不足,现对自已半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年来,本人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下,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诚恳待人,团结协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下是本以来的个人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公司里组织的学习,努力做到在思想上、认识上同公司价值观保持一致、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同时,自己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学习自己的业务知识。平时能够团结同志,具有一种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二、工作情况
半年来我的主要工作有:××项目的测试、×x的相关测试。
关于××,除了进行相关的回归测试外,由于客户对其提出了新的需求,所以要基于新需求重新进行全面测试,以便及时发现新问题,避免客户使用时再次出现问题。现在正在对中电工程进行端口的调试,当端口调试结束后还需要进行回归测试,避免系统给客户安装后出现缺陷。
关于×x,主要再次对各个二级、三级单位进行×、×、××和××、×、××等的相关本部和所属的流程进行测试;配置×和×的×、×、×、×和×、×的人员角色的权限,并且测试他们的登录功能和应有的权限是否显示正确;测试×公司和×公司的会签单;测试××差异报告是否和系统相符。
三、存在的问题和打算
尽管经过一些努力,我的业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自主管理的意识,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能外出为相关项目公司做培训,有问题积极与领导进行交流,出现工作上和思想上的问题及时汇报,也希望领导能够及时对我工作的不足进行批评指正,使我的工作能够更加完善。
今后我会加强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社会的进步与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员工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增强员工在这个社会中的竞争力。所以,在加强本专业业务能力的同时,要不断的学习,扩展知识面,为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还会加强英语知识的.学习。英语越来越成为了工作中一门重要的技能,今后很多岗位也会对英语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要不断加强英语的学习,以适应岗位职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平凡普通的岗位上,自己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你我都有爱岗敬业的行动,必将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我会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个庄严的选择,因为企业的发展与成功,不仅是一个公司的成功,更是我们每一个员工的成功,只有企业更好的发展,才有员工发挥的舞台,才能尽情发挥个人的才华,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发展!
软件测试项目个人总结4时光荏苒,如今17年的帷幕已经谢下,20×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在公司高层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佰腾科技又走过了一年。而我也在自己的努力以及同事的帮助下完成了20×年我所负责的工作,以下就是我对过去这一年的工作总结:
一、测试工作及经验
作为软件部测试组的一员,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在20×年中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1.××××测试用例的编写,对系统的测试、跟踪。
2.××××需求、高保图、界面和功能的测试。
3.××××功能测试用例的编写,高保图、系统的测试。
4.××××的静态页面测试和功能测试。
5.××××的功能测试。
6.××××第一、二、三迭代高保图测试,测试用例编写,静态页面和功能测试,并主持参与测试用例评审。
7.××××平台高保图的测试和系统静态页面、功能的测试。
8.××××的高保图测试和测试用例的编写。
9.××××的静态页面和功能测试,参与测试用例的评审。
10.××××的高保图测试、静态页面和功能测试。
11.××××用户使用手册的编写。
一年的工作,让我获得很多方面的经验:
1.编写逻辑覆盖率全的测试用例甚为重要。在理解需求的前提下编写测试用例,使得我掌握了多种测试用例编写方法,更让我对产品的需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须知对需求是否理解透彻决定了能否有效、全面地对产品进行测试。
2.要站在用户角度对系统进行测试。从一些项目中出现的未能及时发现的bug中,我认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现在能够越来越多的从这方面来执行测试。
3.对拿到手的项目有较清晰的思路,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
4.越来越规范的工作流程的让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让我深刻认识到工作的规范性是多么的重要,并且从中学习如何从文档和流程上规范工作。
5.同事间的沟通很重要。现在不管遇到什么不确定或疑惑,都与开发人员、产品经理等及时沟通,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自我能力的提高
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各种的能力,才能胜任越来越艰巨的任务,因此在工作相对不饱和的时候,我自己进行了一些学习。
为提高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我学习了《下一站用户体验》,书中一些经验确实让我获益匪浅。不能总拿别人的用户体验去改进自己的产品,但是有一些却是通用的,比如:太多弹出框、按钮会给用户带来愤怒感,要适当的给页面减肥等等。
深知单纯的界面测试和功能测试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今后平台的开发,所以我学习了性能测试的一些相关知识,并在师父的指导下运用LR工具进行简单性能测试,以后必须坚持学习。
三、存在的不足及明年计划
一年的工作让我有所进步,但是很多地方还是存在不足,比如:有时候看问题比较主观,不是很细致,没能深入地去测试,会有遗漏的bug;自身专业技术能力还不足,不能从系统稳定性这一点上对系统进行测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改善。
在20×年的工作中,我计划:
1、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更加认真、负责的完成工作。
2、要尽可能深刻的理解需求,坚持编写覆盖率强的测试用例。
3、按照系统稳定性测试方案,要逐渐对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进行测试。
4、继续研究性能测试,并要将LR工具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5、多多的学习,参加一些有益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活学活用。
四、个人建议
这一年来我们部门有着的显著进步,越发规范的工作流程,越来越明确的责任制度、管理体系等,都让我们更加有凝聚力。在此,个人提出以下几个小建议:
1、希望可以加强对项目的把控,尽量能将延期风险降到最低。
2、从各个组对需求理解的不一致,以及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上看,沟通问题还是有待完善。
3、希望能够在需求这一关卡上能更详细、准确的确定产品的功能要求。
4、虽然工作任务繁重,还是希望部门能够多组织活动,完善奖励制度,可以让大家更加激情的为部门、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软件部甚至整个公司必定会大展全新的宏图伟业。
软件测试项目个人总结5本着对IT业的憧憬,走进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我在公司所从事的工作是软件测试,在真正投入到工作之前,我在网上查询了许多测试员的相关要求,了解了作为一个测试人员必须耐心,细心和平和的心态,他的目标是尽可能早一些找出软件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维护的成本,尽可能的达到客户的需求。
软件测试员的一个基本素质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另外还必须具备探索精神,有创造性,追求完美,判断准确,老练稳重,强的说服力以及受过编程方面的教育等素质,同时也还必须是个故障排除能手,等等。还没看完就发现自己离这些要求真的好远,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必须要全心全意投入工作,虚心请教,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另外,测试并不是单纯意思上的机械的“测试”,它首先要求对产品非常熟悉,不管是从功能上还是操作上。更为重要的还有就是我们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测试,看看产品是否能达到他们的要求。而从这些方面考虑则要求我们必须比任何人都要熟悉产品的一切。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电脑还原软硬件和电脑锁等一些电脑安全周边的产品,在真正的投入到测试这个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该做的就是熟悉产品,而最最直接的途径便是查看说明书,刚开始每天都是打开电脑,看产品说明书,重复的看,本以为看几遍就都记住,但是到公司进行考核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什么都没有掌握。
第一次考核不及格,虽然具体的分数没有看到,但是那份心情,却使自己始终无法忘怀,也更让自己认识到要虚心的,按部就班的好好熟悉产品,要做到对产品耳熟能详。在我实习期间公司给×市自来水集团负责查表税费稽查等系统,它主要应用是水费的业务管理。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一个全然陌生的产品,老总要求我和跟我一起实习的同事三天之内迅速熟悉产品的各种功能及完成测试。
当时听了吓一跳,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全新的产品,一天就要全部掌握而且要测试出它尚存在的问题,这似乎很不可能,而且也有点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但是一天下来,我们竟然可以从什么都不懂,到熟练的掌握。并且也完成了一些简单的测试,发现了一些界面错误。但是对它的具体性能和功能的测试还没有完成,不过老板并没有责怪我们,只是让我们明天接着做,听了心里有些安慰。因为本以为他会大发雷霆呢。
那一天对于我来说的收获便是,要相信自己,不要被没有去真正实践的事情而吓倒,其实如果你真的去尝试,你会发现一切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最后在我们的努力下,共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熟练的掌握了的白板的操作,对它的界面、功能、性能等做完了全面的测试,及时做了总结,反馈给×的公司,让他们对存在的错误做了修改,而且我们还协助老总教会了销售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在×月×日的会议上能够熟练的操作,把产品展现给自来水集团的工作人员。后来听说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公司同事听了都非常的高兴,想想那两天的班算是没有白加。
实习结果几个月的实习下来,让自己走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工作生涯。实习无所谓结果而言,更确切的说,它是一个开端,一个让自己学会成长的地方,当然也确实让自己长大了许多。不管是从工作技能上还是从为人处事上,我都感觉到了有很大的提高。
首先,在工作技能上,因为从事的是测试工作,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而更需要自己的努力、耐心和细心。这些都是自己欠缺的,但是在工作了这几个月后,真的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离真正的软件测试人员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自己一定会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其次,在为人处事方面,也让自己成熟了许多。虽然不能用语言来描述,但是确实可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得到。经历使人成长,只有真正的经历过,才可以让自己真的成熟起来,要想真的出人头地,好的为人是前提。
实习总结
说来自己真的算是很幸运吧,我应聘的职位是软件测试员,当初在大家包括我自己的眼里都认为软件测试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似乎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但是当自己真正的接触了这个行业之后,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的高不可攀。不过后来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软件测试,只是一种“手脑”测试罢了,不过虽然如此,但依然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对计算机的硬件知识和底层操作有了更深的一步了解。还记得刚刚走入公司的时候,感觉很奇妙,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那么陌生,不敢随便讲话,凡事都小心翼翼的,这对于性格开朗的我来说,简直到了折磨的程度,不过幸运的是很快就跟所在部门的同事混熟啦,公司虽然很小,但是工作的氛围却非常的轻松。也许大家都是年轻人,且都是刚刚进入社会不久,所以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在工作之余,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的很融洽,完全化解我当初的煌煌不安。
测试项目 篇6
关键词:北京,射箭,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分析
1 前言
射箭是一项非周期性、非对称性的技能类运动,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对比赛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射箭技术动作包含许多方面的环节,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整个动作的完成质量产生影响。目前在射箭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反馈,主要依靠教练员的经验以及运动员自我感受对技术动作进行评定,属于主观、定性评价。射箭动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射箭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位移变化非常小,技术动作环环相扣而且肌肉用力复杂。主观、定性的评价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训练要求。
选用先进的运动生物力学仪器特别是肌电测试系统对北京市射箭队运动员进行多方位的测试。分析射箭过程中肌电的活动情况,了解与研究射箭运动员肌肉用力大小与各部位肌肉的协作关系,以便对技术动作进行研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射箭队运动员12人。
2.2 研究方法
2.2.1 肌电测试
肌电测试系统,研究射箭运动员肌肉用力大小与各部位肌肉的协作关系,对分析射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是否达到规范提供依据。
2.2.2 数理统计
对访谈、问卷调查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统计包和Mis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拉弓臂指浅屈肌
图1为韩国射箭运动员肌电趋势图(引自Kisik Lee《TOTAL ARCHERY》),是韩国射箭理论推荐技术与常见技术拉弓臂指浅屈肌肌电趋势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推荐技术在举弓阶段拉弓臂指浅屈肌开始紧张,在开弓以及固势阶段肌电幅值上升较快,但强度较小,而且下降的趋势也比较平缓,但撒放瞬间急速下降。而常见技术在开弓与固势阶段,肌电幅值上升强度较大,而且撒放瞬间并没有立即下降。这样就可看出,用推荐技术发射时,钩弦指的紧张程度要小得多,它将使撒放更为干净利落,减少运动员动作的变型。
分析参加测试射箭运动员拉弓臂指浅屈肌肌电趋势图发现两种变化类型:图2为第一种类型(5人),开弓阶段肌电幅值不断增加直到撒放动作后急剧下降。表明从开弓到撒放拉弓臂指浅屈肌持续紧张,虽然肌电幅值在撒放后急剧下降,这是被动的下降,不是主动的放松。从整个动作过程角度讲这一类型运动员射箭技术动作不合理,动作僵硬、不协调。图3为第二种类型(7人),举弓环节拉弓臂指浅屈肌紧张程度不断增加,开弓环节有所下降但在撒放前又开始紧张,撒放后肌电幅值下降缓慢,这表明撒放动作依然是在紧张的情况下完成的。拉弓臂指浅屈肌的放松对于撒放动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钩弦手拉弓臂指浅屈肌快速放松最有利与弓弦的回弹。开始撒放动作后,“当指间关节大约90度时,弓弦开始从钩弦指上滑移,约伸展到105-120度时,弓弦离开指尖,动作过程约15毫秒……在撒放过程中,弓弦并非沿发射线的方向移动,实际上弓弦是沿着尚处于屈曲状态的钩弦手指指面滑移的是向左前方移动的”。由此可见,钩弦手指放松迅速越彻底,弓弦在指面上摩擦就越轻,射箭也越短,“离手角度”(弓弦向左前方滑移与箭的发射线方向形成的夹角)就越小。这时,手指对弓弦的影响是最小的,有利于弓弦回弹的速度、稳定性以及推动箭飞行的稳定性。反之撒放时若勾弦手指不能迅速放松,就会与弓弦在指面上发生强烈摩擦。同时“离手角度”加大,使弓弦回弹的“S”形轨迹也相应加大,导致弓弦稳定性降低而影响箭的直线飞行,并且很容易导致“打臂”现象发生,危害极大。
3.2 拉弓臂三角肌后部
图4是韩国射箭理论推荐技术与常见技术拉弓臂三角后部肌电趋势图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推荐技术从开弓动作开始,拉弓臂三角肌后部肌电幅值快速的增加,强度较大,而且在波峰持续时间较长,从波峰下降速度较快,“坡度”较陡。由此我们可以判定,拉弓臂三角肌后部是开弓动作的原动肌。与常见技术相比,在开弓阶段肌肉参与做功较早,不但强度大而且下降速度快,背肌用力特点明显。
分析参加测试射箭运动员拉弓臂三角肌后部肌电趋势图,发现三种类型:图5为第一种类型(2人),拉弓臂三角肌后部肌电幅值举弓阶段增长趋势不明显,从开弓阶段开始快速增长,然后开始缓慢回落,值得注意的是撒放后又出现一次小的波峰。图6为第二种类型(7人),拉弓臂三角肌后部肌电幅值从举弓阶段就开始缓慢增长,开弓阶段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直到顶峰开始急剧的下落,下落到最低点并以这种状态完成撒放动作。这种类似的测试运动员最多,占到60%多。这种肌电趋势图表明测试运动员的拉弓臂三角肌力量非常差,尤其是力量耐力。射箭技术动作从运动生物力学以及解剖学角度分析,拉弓动作是上臂做内旋后伸,同时肩胛骨做内收动作靠近脊柱。三角肌后部在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后伸,相对于其他同等功能的肌肉(背阔肌、斜方肌)又具有较大力量,所以在开弓阶段三角肌后部应该承担最大的负荷,这一点通过韩国肌电图也可以得到验证。图7为第三种类型(3人),拉弓臂三角肌后部肌电幅值从开弓阶段缓慢增长,这种趋势持续到撒放动作开始快速拉升,撒放后急剧下降,在动作暂留阶段还非常紧张。这种类型肌电趋势图表明三角肌后部持续紧张直到撒放,背肌用力不明显,技术动作不合理。
3.3 拉弓臂斜方肌中部
图8是韩国射箭理论推荐技术与常见技术拉弓臂斜方肌中部肌电趋势图比较,推荐技术拉弓臂斜方肌中部从开弓到撒放阶段肌电趋势比较平缓,而且强度较低。总体分析激活水平较低,因此全面的紧张程度较低。
分析参加测试射箭运动员拉弓臂斜方肌中部肌电趋势图,发现两种类型:图9为第一种类型(6人),从开弓阶段开始持续缓慢增长,从开弓动作的不断加大,拉弓臂斜方肌中部激活水平也在不断加大,直至撒放前开始下降。图10为第二种类型(6人),从开弓阶段肌电幅值开始增长,并且强度大,峰值较早出现,然后呈快速开始回落趋势。与韩国肌电趋势图相比这两种肌电趋势图共同特征是,肌肉参与做功的强度大,表明在这种动作技术中斜方肌中部是主要肌肉。
3.4 拉弓臂斜方肌后部
图11是韩国射箭理论推荐的技术与常见的技术拉弓臂斜方肌下部部肌电趋势图比较,从举弓到开弓动作,更强有力的拉弓臂斜方肌下部更多和更早地参与了工作。在通过信号片的关键的推弓阶段,紧张程度快速提高。撒放后这种状况急剧地延续,表明撒放后的结束动作正确。
分析参加测试射箭运动员拉弓臂斜方肌下部肌电趋势图发现两种类型:图12为第一种类型(5人),从开弓阶段肌电幅值开始快速增长,短时间内达到峰值并开始急剧下落。图13为第二种类型(7人),也是从开弓阶段肌电幅值开始增长,直到持续加力阶段开始出现峰值,峰值的出现时间比第一种类型晚。但两种类型只是在峰值出现的时间有所区别,与韩国肌电趋势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肌电幅值的不同,测试运动员肌电幅值比较低,也就是说激活程度较低。第二是撒放动作结束后没有出现更高的峰值。撒放后的结束动作实际上是撒放的一部分,而且不是一个分开的动作,撒放后合理的紧张状态需控制一两秒钟。在撒放后的整个结束动作中,连续地挤压肩胛骨将产生一种更好的肩背肌紧张感。
4 结论与建议
综合分析拉弓臂斜方肌中部及下部肌电趋势图,可以发现韩国斜方肌中部肌电幅值较小,整体趋势比较平缓,表明肌肉激活程度不高。而斜方肌下部肌电幅值大,且更早的出现峰值,表明肌肉激活程度高。能够体现韩国射箭“背肌发力”的特点。所谓背肌发力是使肩胛骨向脊椎移动,使肩胛骨成为非常重要的关键部位。而且在背肌发力的过程中使用斜方肌的下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斜方肌的下部收缩能够产生很强的力,同时由于使用斜方肌的下部,肩胛骨就容易固定。由于开弓时使用了斜方肌的下部,斜方肌的上部和中部就会相对放松,撒放动作就会更加固定。
与韩国拉弓臂斜方肌中部及下部肌电趋势图比较,发现测试射箭运动员斜方肌中部的激活水平高,肌电幅值的变化幅度大,而斜方肌下部整体趋势以及肌电幅值的变化都不如斜方肌中部明显。这也与我国的射箭训练理论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射箭训练理论认为“开弓时,拉弓臂的斜方肌中部及菱形肌,必须以强力的加固性收缩,保证肩胛骨固定在合理的位置。”而且我国射箭训练理论强调“直线用力”,直线用力是指持弓臂向用力方向(靶心方向)前撑和拉弓臂靠后背肌群(主要是菱形肌和斜方肌中部)的积极牵引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形成了两个力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从这种细节我们就能发现两国有关射箭训练理论以及对射箭运动的认识是有所不同的,究竟哪种理论更合理,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予以证明。
参考文献
[1]Kisik Lee.Total Archery[M].published by Samick Sports,2008:25.
[2]Brook,G.et al.(2000).Exercise physiology:Human bioenergetics and Its applecations.Mountin CA:Mayfield,Mountain View.
[3]徐开才.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射箭[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4]李晓宇.韩国射箭运动强大的秘密和基本因素[J].日本射箭杂志,1995(11):40.
[5]朴敬来.举弓动作和肩胛骨[J].中国射击射箭,2005,(1):22-25.
[6]郭蓓.射箭项目制胜规律探讨[J].体育科研,2006,27(4):64-74.
测试项目 篇7
排球是我国三大球中成绩最好的项目,如何继续提高和保持优异成绩,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每年安排男女排球队各有两次全国集训,主要为国家队遴选优秀人才。每次集训前和集训后都有身体素质测试,移动一直是主要的测试项目之一。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移动速度是评定运动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多年来排球运动员反应移动训练、测试一直用秒表手工计时,成绩误差较大,没有仪器计时的空白。排球移动测试有侧滑步横向移动、6m×16次网下移动、半米字形移动、米字移动等都是固定目标机械移动,极不符合排球比赛中需要根据对方来球而判断移动的规律。针对上述实际问题和现状,研制了基于ARM9和WINCE嵌入式平台的一种人体反应与移动测量智能仪器。
运用移动智能仪声光报警装置,由机械式移动改为看信号、反应、移动。使测试、训练贴近比赛的需要,并且能准确测量运动员反应移动速度、量化与评定运动能力。可使运动员反应移动测试、训练更加科学化,为选拔高水平运动员提供准确的图文测试数据,同时填补没有仪器计时的空白。
2 系统的基本原理
如图1所示:现在有A、B、C、D四个分端和一个主控,当运动员触摸主控时,就会产生一个随机的A、B、C、D方向信号,同时A、B、C、D四个分端中,会有一个分端被随机信号触发后,发出声音和灯光报警信号,然后运动员立即做出相应反应,根据声光报警信号判定运动方位。当运动员作出反应后,立即跑向该分支触摸该分支面板,使该分支的报警和声音信号自动解除。然后立即跑回主控触摸其触摸面板。这样的一个基本测试完成后。测试时间(运动员从主控到分支和从分支会主控的往返两次的时间)都会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在手持端上记录下来。然后进入下一次测试。在这样的一个测试过程中,可以自己定义测量次数,最后所有的测试时间(单次和总时间)都会记录存储在手持端总控的SD上。以方便用于后期的数据分析,为运动员的训练做出指导。当然,分端的数目可以根据测试需要增减次数,还可以设置不同距离的移动目标。手持端总控,下位机分控和分端之间的通信方式,如图2所示。它们之间都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为了考虑实际测量环境的复杂性,所有设备都使用电池和外接电源两种电源方案。
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3 硬件和功能模块
仪器主要有手持端总控、分控和分端三个部分构成。手持端与分控以及分端都是采用基于PT2262/PT2272的无线模块,具体硬件和功能模块如图4。
手持端总控的作用是系统的大脑,负责整套系统的总体控制。主控的外形类似于手机的外形,其基于ARM9和WINCE的嵌入式平台,在这个平台以IO总线接入使用无线数传模块的下位机与各分端和分控通信,负责产生随机分端的控制信号,以及开始结束的计时。以触摸屏作为输入设备,以7寸LCD和SD卡作为输出设备。在总控上编写了界面友好的控制程序,在对WINCE系统的剪裁和移植后,在系统开机后,直接进入测量控制程序界面。
分控:部分硬件和功能为:分控负责产生每一次测量的开始和结束的控制信号,基于阵列微动开关的触控信号板(运动员触摸时产生计时开始和结束信号)、基于PT2262/PT2272无线通信模块负责与上位机总控的通信。
分端:部分硬件和功能为:微控器、灯光声音报警电路、无线PT2262/2272通信模块、阵列微动开关的触控信号板。当运动员触摸触控信号板时(图5),就是通过PT2262/2272无线模块产生开始或者借宿信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到上位机。
4 软件和功能模块
软件部分主要包括了WINCE系统的剪裁定制和软件编写(WINCE软件)、PT2262/PT2272无线模块的IO总线流驱动的编写、高精度计时控制软件和分端软件的编写等四个部分。
嵌入式软件都是进行剪裁和针对专门应用进行定制的,WINCE系统平台的支持特性相对于LINUX平台上要简单一些,开发周期短。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的功能和模块加上自己编写的软件进行相应的注册和编译。编写软件和PT2262/PT2272无线模块的IO总线流驱动都是在EVC4.0编译环境下。在流式驱动程序中,驱动程序负责把外设抽象成一个文件,而应用程序则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对外设进行访问。在具体实现时,流驱动程序使用一个固定的流驱动接口函数API共有12个接口函数,分别为XXX_Init、XXX_Deinit、XXX_PreDeinit、XXX_Open、XXX_Close、XXX_PreClose、XXX_Read、XXX_Write、XXX_Seek、XXX_IOControl、XXX_PowerUp、XXX_Power Down每个函数名前XXX代表该设备在注册表中的名字。通过这些函数驱动程序将操作系统对设备的文件操作重定向成该设备的操作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和访问。因而,设计实现一个流接口驱动I/O程序的过程,就可以说是实现这些流接口函数的过程。具体SPI的部分函数如下:
(1)打开设备
(2)读取Flash的ID号
DevicceIoControl(hOpenFile,SPI_IOCTL_RID,&OP_READID,4,&id,sizeof(id),&dwNumOfRead,NULL);//OP_READID是读取ID命令字,返回的ID号保存在变量id中
(3)擦除设备
WriteFile(hOpenFile,&EraseData,sizeof(EraseData),&dwNum Of Written,NULL);//EraseData包括了擦除设备命令字和擦除地址
(4)写入待测数据
WriteFile(hOpenFile,&TransArray,sizeof(TransArray),&dwNum Of Written,NULL);//TransArray中包括写Flash的命令字、写入地址和准备好待测数据
(5)读出待测数据
ReadFile(hOpenFile,&ReceBuffer,size(Array),&dwNumOfRead,NULL);//ReceBuffer是应用程序准备的缓冲,用于存放先前写入到Flash中的数据
系统的主要界面如图6。
下位机分控的高精度计时软件。本来应该把高精度计时模块放在手持端总控上,利用WINCE系统的多媒体定时器进行计时,因为多媒体定时器的精度可以达到ms级。但是由于无线通信过程中会有累计误差的影响,最后为了使测量准确化,减少误差的影响,在下位机上使用的STC的32系列的MCU,外接军用级别(要考虑到夏天和冬天的温差和环境的变化)的48M晶振(10ppm),通过基本分析可以保证精度在200S内的误差不超过1ms,完成满足高精度计时要求。分端软件编写比较简单,在这不做赘述。
5 结论
该仪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具有的智能特点是可编程,可更改测试方案。可记录储存数据。可做电脑数据图形化分析。可自适应各种环境误差补偿。移动智能仪的研制成功,一方面是为国家体育的科学研究与器材开发提供一个小探索,同时为体育辅助训练的方法提供一种思路,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创新方式和创新的方法。
摘要:多年来排球运动员反应移动训练、测试用秒表手工计时。移动测试、训练智能仪器的研制填补了没有仪器计时的空白。运用基于ARM9和WINCE系统的智能仪器能准确测量运动员反应移动能力、减少人为误差。为选拔高水平运动员和使反应移动训练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关键词:反应移动训练,嵌入式系统,PT2262/PT2272,ARM9,WINCE,高精度计时
参考文献
[1]落建飞.基于ARM和WINCE下的设备接口驱动设计与实现.自动化与仪表,2009(.3).
[2]何宗键.Windows CE嵌入式系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测试项目 篇8
关键词:波分设备,测试方法
随着当今网络向宽带化、扁平化、接入多样化和多媒体化等方向演进和发展,大颗粒业务需求不断增加。为适应各种新兴业务的发展和需求,汕头地区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通过新建城域波分系统,构建本地网城域波分承载平台,进一步提升传输承载网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作为整个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光波分复用系统的测试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参考ITU-T相关建议及中兴公司的相关资料,列举出波分复用系统的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
一、波分复用系统的测试项目概述
传输网中单波长的SDH系统的测试要求是比较简单的,而以SDH终端设备为基础的多波长光波分复用系统的测试要求则很复杂,系统中有很多波长、很多光路,要分别测出系统中每个光路的波长值与光功率大小,才能判断出是哪个波长,哪个光路系统出了问题,测试要求更加细致、全面。这里,首先列出光波分复用系统的测试点,如图1所示。
1、网元设备的输出光功率
网元设备的输出光功率是一项重要参数,是建设和维护的一项重要指标。
1)测出各发射机在Sn点的输出光功率;
2) 测出光合波器输出口S′点的输出光功率;
3) 测出光放大器Sd′点的输出光功率;
4)测出光合波器和光放大器监测口的输出光功率。
2、网元设备的接收光功率
不同厂家的设备对接收光功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波分复用系统中,要对各网元设备的接收光功率进行测试。性能要求必须小于设备光板接收的过载点和大于设备光板接收的灵敏度。
1) 测出光合波器的接收口Rn点的接收光功率;
2) 测出光放大器的接收口R′点的接收光功率;
3) 测出光分波器的接收口Rd′点的接收光功率;
4) 测出光接收机的接收口Rdn点的接收光功率。
3、信道波长及其稳定性
信道波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保证不同厂家的设备在物理层互联时能够相互兼容的重要参数。因此必须测试信道波长是否符合ITU-T的建议(以193.1THz为标准频率,信道间隔100GHz)。
1)在发射机的输出口Sn点测试各个信道的中心波长及波长漂移;
2)在合波器的输出口S′点和光放大器的输出口Sd′点测试各个信道的中心波长及信道间隔;
3)在光合波器的监测口M点和光放大器的监测口M′点测试各个信道的中心波长及信道间隔。
4、各信道的功率及功率稳定性
在波分复用系统中,除了测量总的光功率外,还需要测试各信道的功率。同时,由于光放大器增益稳定度等参数的影响,我们也对各信道的功率稳定度进行测试。在一个或几个信道的输入功率发生变化甚至输入中断时,剩下的信道功率不能发生跃变,否则可能会引起线路阻塞。信道的功率稳定度应<5dB,即某些信道输入功率变化甚至中断时,其它信道的功率变化应控制在5dB以下。
1)光合波器输出口S′点测各信道的光功率;
2)光放大器输出口Sd′点测试各信道的光功率及功率稳定度;
3)光分波器输出口Sdn点测试各信道的光功率及功率稳定度;
4)光合波器监测口M点和光放大器的监测口M′点测试各信道的光功率及功率稳定度。
5、信噪比
在波分复用系统中,使用了光合波器、光放大器和光分波器等多种光器件,导致了信道串扰、多径反射等多种噪声。因此,波分复用系统中必须在收信光口上测量每个信道的信噪比(信噪比应≥18dB,光放大器的噪声增益应<5dB)。
1)在光放大器的接收口R′点测试各信道的信噪比;
2)在光分波器的接收口Rd′点测试各信道的信噪比;
3)在光接收机的接收口Rdn点测试各信道的信噪比。
6、
测试误码性能
7、
测试光通路保护功能
8、
GE业务测试
二、测试方法浅析
1、测试网元设备的输出光功率
每通路输出光功率
测试环境:测试所需仪表有光谱仪等。测试配置如图2所示。
测试方法:
1) 如上图连接好测试配置,设置光谱仪的等效滤波器带宽为0.1nm;
2) 调整光谱仪的显示波长范围,将需要测试的通路波长显示在屏幕的中间;
3) 将光标定位在波长脉冲的峰值处,根据仪表的数字显示,记录下该波长的光功率值;
4) 重复2) 、3) 步骤,测试并记录另外多路通路的输出光功率。
总发送光功率
测试环境:测试所需资源有光功率计、光衰减器等。测试配置如图3所示。
测试方法:
1) 如上图连接好测试配置;
2) 选择合适的固定光衰减器,使光功率计的输入功率处于它的动态范围内;
3) 待光功率计的读数稳定之后,读出功率值;
4) 与光衰减器的衰减值相加,即得总输出功率值。
2、测网元设备的接收光功率
同测试发送光功率的方法,在光合波器的接收口Rn点、光放大器的接收口R′点、光分波器的接收口Rd′点、光接收机的接收口Rdn点用光功率计(测分路)、光谱仪(测合路)测出接收光功率。
3、信道波长测试及其稳定性(每通路中心波长偏差)
测试环境:测试所需资源有多波长计等。测试配置如图4所示。
测试方法:
1) 如上图连接好测试配置;
2) 调整多波长计的波长范围,使所有通路波长都可显示在屏幕上;
3) 每通路标称中心波长与测试中心波长之差即为最大中心波长偏差。
测试结果输出:波道、标称中心频率 (THz) 、中心频率 (THz) 、中心频率偏差 (GHz) 。测试指标要求:(100GHz波长间隔)的波分系统要求偏差值在?12.5Ghz内,(50GHz波长间隔)的波分系统要求偏差值在?5GHz内。
4、各信道的功率及功率稳定性 (输入抖动的输出抖动容限)
输入抖动测试
测试环境:测试需有SDH网络分析仪(ANT-20E)等。测试配置见图5。
测试方法:
1)如图5连接配置,SDH分析仪发送测试信号,经系统传输后将信号返回给SDH分析仪;
2)通过加衰减器,使SDH分析仪和设备的接收光功率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3)进入SDH分析仪的输出抖动测试功能,选择适当的测量滤波器B1和B2,注意测试时输入的应是无抖动的信号(频偏设置为0);
4) 在每一滤波器下,连续进行不少于60秒的测量,读出测到的最大抖动峰-峰值。
输入抖动容限测试
测试方法:
1)和上图连接配置一致,SDH分析仪发送测试信号,经系统传输后将信号返回给SDH分析仪;
2)通过加衰减器,使SDH分析仪和设备的接收光功率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3)在SDH分析仪上选择抖动容限的测试选项,选择模板ITU-TG.825,选择合适的测试频率点数目(建议为15个测试点),选择开始自动测试;
4)将测试所得的抖动容限测试结果与该被测端口速率的抖动容限模板进行比较,得出测试结果。
5、测信噪比(每通路)
测试环境:测试所需资源有光谱仪等。测试配置如图6所示。
测试方法:
1) 如上图连接好测试配置;
2) 设置光谱仪的滤波器等效噪声带宽为0.1nm,调整光谱仪的显示波长范围,将需要测试的通路波长和ASE噪声的功率显示在屏幕的中间;
3) 将光标定位在需测试的通路波长脉冲的峰值处,根据仪表的数字显示,记录下该波长的光功率值;
4) 将在中心波长左右Δλ处测得一个左边带ASE噪声值和一个右边带ASE噪声值,Δλ=(通路间隔/2),将两个值平均即得该处ASE噪声功率;
5) 3) 和4)测得的两个光功率值(单位为dBm)的差值即为该处的光信噪比;
6) 重复2) 、3) 、4) 和5) 步骤,测试并记录另外多路通路的光信噪比。测试指标要求≥20dB。
6、测试误码性能
测试环境:测试所需资源有SDH分析仪(ANT-20E)、可变衰减器、光纤跳线、被测WDM系统。测试配置如图7所示。
测试方法:
1)如上图红色线和蓝色线连接配置,SDH分析仪发送测试信号,经系统传输后将信号返回给SDH分析仪;
2)通过加衰减器,使SDH分析仪接收光功率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3)进行24小时误码性能测试,测试结束记录结果。
7、测试光通路保护功能
测试环境:测试所需资源有SDH分析仪等。测试配置如下图所示。
测试方法:
1)按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2)激活SDH分析仪表的APS时间或业务受损时间测试项;
3) 断开SDH分析仪监测通路的光纤, 模拟倒换条件, 检查是否发生保护倒换, 并记录相应的保护倒换时间 (对于SDH信号, 测试要求保护倒换时间≤50ms) 。
8、GE业务测试
GE业务吞吐量测试
测试环境:图中用IP分析仪(SmartBits600)连接相应的测试通路。
测试方法:
1)如上图连接配置,IP数据业务分析仪发送测试信号,经系统传输后将信号返回给IP数据业务分析仪;
2)设置仪表进行吞吐量测试;
3)进行10s吞吐量测试,测试结束,读出测试结果,并记录。
GE业务时延测试
测试方法:
1)同上图连接配置,IP数据业务分析仪发送测试信号,经系统传输后将信号返回给IP数据业务分析仪;
2)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 128, 256, 512, 1024, 1280, 1518。
3)测试的流量设置为90%吞吐量。
4)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
5)执行时延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三、小结
通过实施以上介绍的较全面的测试项目,对波分复用设备进行试运行前的测试,较好地保障了组网互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设备维护阶段,也可以用于故障定位和故障处理,对于波分系统建设的测试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兴通讯ZXMP M800波分设备技术手册.
测试项目 篇9
1 注产剖面资料与地质数据分析不符情况
1.1 116-xx井注水情况分析
2012年6月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资料反映:PI (11) 层为泥粉层, 射开厚度1 m, 吸水量8.3 m3, 而PI10射开砂岩厚度1.2 m, 有效厚度1.0 m, 但监测资料却反映不吸水。
全井射开层数11个, 砂岩厚度7.7 m, 有效厚度5.8 m, 注入压力7.8 MPa, 日注水65 m3, 分四级五段配注。第四级配水器共配注6个层。测试资料显示日注水量由2010年60 m3降至2013年50 m3, 注水压力由4.9 MPa升高至8 MPa。第三级、第四级配水器注入量与配注量对比发现:第三层段超注, 第四层段欠注, 其中PI10层2010年吸水6.93 m3, 2012年与2013年不吸水, PI (11) 层2010年不吸水, 2012年与2013年吸水逐渐增加。
2011年40臂井径测井资料显示:配注第四层段有两处变形, 分别位于PI (9) 和偏4配水器附近, 曲线成像显示井内出砂结蜡现象严重, 套管内污染严重 (图1) 。2012年8月试井分层测压资料也证实, 最后一个层段压力计下不去, 出现遇阻情况, 只完成前三个配注层段的压力测试。
原因分析:第一, 第四级配注段共有四层, 其中3个层为泥粉层, 泥质膨胀使得套管腐蚀变形, 40臂测井资料证明套管确有变形, 出现在水嘴和PI (9) 层附近。套管变形直接导致井内出砂现象严重, 使得水嘴及近井地层受到污染。第二, 层段内包含多个小层, 其中距水嘴较远的小层, 受水流携带载体的能力变差和出砂影响载体颗粒悬浮性等因素的影响, 致使距水嘴较远的小层出现不吸水的假象。第三, 泥粉层PI (11) 随着注水冲刷, 地层物性条件被改变, 吸水情况会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偏4水量的分配。
1.2 63-xx井产液情况分析
2011年5月产出剖面测试资料反映:PI4层射开厚度2.8 m, 产液量10 m3, 而PI5射开砂岩厚度3.0 m, 有效厚度3.0 m, 但监测资料却反映产液量少于PI4层。
全井射开层数4个, 砂岩厚度8.2 m, 有效厚度3.0 m, 全井产液18.6 m3/d, 含水76.3%。PI4层与PI5层砂体物性相似, 连通注水井砂体发育差异较大。测试资料显示2011年5月实测产液量为18.6 m3/d, 含水76.3%, 射开的五个小层中主产层显示为PI4层, 次产层依次为PI3、PI2、PI5。原始测井曲线上显示脱气现象较明显, 现场测量流量时, 产气严重, 涡轮转动异常明显 (图2) 。
原因分析:第一, 地质资料显示与该井连通的水井发育的PI4为物性较好的主体河道砂沉积, 使得能量供给及驱油效果均要好于PI5层。第二, 测井资料显示该井脱气现象严重, 影响了PI4与PI5层产液涡轮反映精度, 致使测试数据与地质动态数据矛盾。
2 影响现场施工及资料质量的因素
2.1 注入剖面五参数测井
在外围低渗透油田, 同位素五参数测井过程中受注入量低、管柱结垢、球座下浅、井内落物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测井过程中存在管柱沾污、仪器遇阻以及漏失等问题。
2.1.1 沾污影响
受管柱清洁不好、腐蚀严重、地层污染、同位素微球类型选择不当等引起的沾污, 使放射性载体滤积量不再与地层吸水量成简单的正比关系, 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2.1.2 测试仪器遇阻
在分层配注井中, 经常遇到球座位置下浅、井内有落物或死油结垢等多种问题, 导致仪器无法下过射孔段而遇阻, 导致测试资料不全,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碰到仪器遇阻, 一般采用反复起下电缆法, 若未能通过, 则根据遇阻深度及位置, 采用加测点测零流量和井温曲线综合判断处理, 尽可能录取全面、可靠的测井资料。
2.2 产出剖面五参数测井
影响产出剖面测井资料质量的因素较多, 如:低产液井、脱气、间歇产液、井内壁腐蚀结垢等问题, 对产液量的准确判断有一定影响。
2.2.1 低产液井
某厂低产液井多, 采用传统的阻抗式过环空找水仪测试, 受仪器测量下限的影响, 对全井及分层产量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通过采用分公司新推广的找油仪或过流式低产液仪, 来提高这部分低产井的测试精度。
2.2.2 脱气井
随着油田的不断深入开发, 地层压力逐渐降低。现场测试时油井脱气现象较常见, 给测试带来了很大挑战, 很多油井发展到油、水、气三相流。在现场测量流量时, 产气严重, 涡轮转动异常明显, 对于测准产液量有很大影响。为了能准确给出油井各层段的产液和含水情况, 常采用溢气型集流装置或超声波三相流进行测试。
3 结论
地质信息与测试动态数据相互对比分析, 可以更好地了解油田开发过程中地层、井况、水质等方面信息, 扩展测试资料利用范围, 保障油田生产高效运行。统计分析测试资料, 结合油水井生产情况, 归纳总结一段时间内影响测试资料录取精度的因素, 而后通过现有测试技术的优化组合, 消除不利因素影响, 提升测试资料录取精度。
参考文献
[1]刘能强.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第五版)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129—132.
[2]欧阳健.石油测井解释与储层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64—66.
我国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 篇10
随着软件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成熟, 人们对软件作用的期望值逐渐增高, 就使得人们将关注点转移到软件的质量和功能的可靠性上, 因此软件产业在中国市场产品测试领域有着严重的不足。我们不得不承认, 国产软件市场相对国际先进的软件来看, 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成熟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尽管国外软件也存在不少错误和漏洞, 但是很少存在由于低级失误或大意而出现的软件产品质量问题。但是国内由于低级错误而造成的严重产品质量问题却时常发生, 为了改变中国软件产业的前途和命运必须提高软件测试水平。因此, 软件测试对软件产品质量、控制成本、软件可靠性、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什么是软件测试及软件测试的目的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和软件复杂性的日益增加, 软件测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软件测试工作是非常讲究策略和方法的工作, 需要我们努力学习达到先进领域的顶峰。软件测试就是在受控制的条件下对系统或应用程序进行操作并进行评价操作结果的一个过程, 其中所谓控制条件主要就是两种, 即正常条件与非正常条件。而软件测试主要是为了进行“探测”, 通过探测发现软件自身的毛病, 加以改进。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周期, 其中软件的规格说明书和结构设计的程序编码等, 都属于软件测试的对象。进行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软件产品的最终质量, 因此, 我们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 就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 以避免出现不合格的产品。
2 加强对软件测试工作的项目管理
2.1 软件测试的关键问题
软件测试的关键问题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 测试由谁来执行。因此软件产品的开发设计通常由软件开发者和软件测试者两种角色组成。一般开发者主要通过开发形成产品, 然后由测试者来检验产品中是否存在缺陷。通常的测试工作是由开发者负责完成自己所开发的代码单元测试, 然后测试者承担系统测试。其次, 测试什么。通常测试经验表明, 程序中的故障, 并不一定是由于编码导致的问题, 所以为了排除故障就要追溯到前期的工作。但是很多时候, 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和实施阶段是软件故障的主要来源。第三, 什么时候进行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可以在开发中进行测试, 可以在各个模块完成一个整体的程序后进行测试。最后, 怎样进行测试。对软件进行测试就是根据软件的功能和规范说明以及程序的实现, 就需要我们进行各种测试, 然后生成有效的测试用例, 对软件进行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程序中是否有故障存在, 以此找出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进行测试的时候, 要有周全的计划, 这样才能从软件中找出缺陷和错误, 然后通过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软件测试的原则就是尽早并及时测试应用软件, 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软件的测试, 测试用例应完整完全, 严格执行测试计划, 保存测试的分析报告以备今后应用。
2.2 软件测试方法管理
软件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法和黑盒测试法两种。其中白盒测试法又称之为结构测试、基于程序的测试和逻辑驱动测试, 白盒测试法大部分用于单元测试中。而黑盒测试法又被称为功能性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给予规格说明的测试, 多数用于独立测试中, 并不考虑程序结构和内部特征, 只在于检查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要求。
测试信息流程, 测试过程中需要三类输入:
(1) 软件配置:包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设计规格说明、源代码等。
(2) 测试配置: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驱动程序等。
(3) 测试工具:为了提高测试效率, 就需要我们采用测试工具以支持测试的工作, 主要包括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程序、驱动测试的测试数据库等。但是测试工具不是万能的, 工具只能解决工具的问题, 使用工具的毕竟是人。工具在解决效率问题上是非常擅长的。这个就类似我们看的武侠小说中宝剑和剑谱的关系, 没有武功心法, 你拿到宝剑也没用。
软件测试的周期是测试→改错→再测试→再改错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测试终止的依据主要有五类标准:
(1) 测试超过了预定时间, 则终止测试。
(2) 执行了所有的测试用例, 但没有发现故障, 则终止测试。
(3) 使用特定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案作为判断测试终止的基础。
(4) 正面指出终止测试的具体要求, 即终止测试的标准可定义为查出某一预定数目的故障, 如规定发现并修改了多少个故障就可以终止测试。
(5) 根据单位时间内查出故障的数量决定是否终止测试。
3 小结
综上所述, 软件测试的事务性操作较多, 但是进行这些操作, 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其中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保证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工作过程中还需要我们进行总结, 对于问题我们需要有则改之, 无则加冕。因为软件开发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 我们只有在工作中对经验多总结, 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才会在工作中事半功倍。在软件开发中应掌握其中蕴含的软件测试流程思想, 并有效的将测试管理融入到项目管理中, 优化软件开发流程, 提高产品质量。
中国软件公司的规模和产品的开发层次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 因此很多公司开始谋求国家软件的订单, 因此外包业务成为软件行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国内的软件测试水平与国外用户的要求相差甚远, 就需要我国软件行业无论是在人力、管理还是组织或技术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重视软件测试, 使之能够与世界先进的软件公司测试标准接轨, 这也是我国软件能够迈出国门的重要前提前提因素。
摘要:随着软件企业的发展, 软件测试在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等方面,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软件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对整个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软件系统,测试,安全性,质量,问题,影响,管理
参考文献
[1]孙俊若, 席晓强, 叶波, 林洁.机载雷达软件开发全周期测试技术研究[J].现代雷达, 2010 (01) .
[2]徐宗云, 王世伟.基于SOA架构的PDM系统与制造管理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J].冶金自动化, 2010 (01) .
[3]祝莎莎, 陈勇, 齐永阳, 陈戈.虚拟现实软件VRGIS的项目进度管理研究及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01) .
[4]斌斌.挣值分析法在信息系统项目中的应用[J].网络与信息, 2010 (01) .
[5]张琦, 林碧英.浅谈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中的进度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S2) .
[6]丁蕾, 方木云.简述软件测试的白盒测试法[J].安徽科技, 2007 (10) .
【测试项目】推荐阅读:
水量平衡测试项目汇报10-17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聘测试题(面试)08-22
测试软件测试11-17
布线测试之进场测试05-12
软件测试中回归测试08-18
测试计划与测试用例11-16
软件测试性能测试论文12-25
英语四级一般词汇测试题测试12-08
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测试心理测试 20008-25
电源测试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