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数据库(精选6篇)
SCI数据库 篇1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四川大学主办, 华西口腔医学院及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全英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国际口腔科学杂志, 《IJOS》) , 经过汤森路透科技信息所期刊评估部门的严格评估, 近日正式被《科学引文索引 (SCI) 》收录。该杂志为季刊,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号) :51-1707/R,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号) :1674-2818。于2009年3月创刊。四川大学周学东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Cunyu Wang教授, 纽约大学Page Caufield教授担任杂志主编。该刊内容涵盖口腔医学各个专业方向。从筹办开始, 《IJOS》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刊路线, 编辑队伍由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医学和口腔医学方面的顶级专家组成, 按照国际顶级杂志的要求进行期刊的审投稿、出版发行等工作。一年多来, 从主编的国际定位, 学者办刊, 到专家指导, 编辑努力, 该杂志终于获得了国际出版界和口腔医学界的高度认可, 被SCI数据库收录。这为推动中国口腔医学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状况搭建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网址:http://www.ijos.org.cn
SCI数据库 篇2
博士毕业了,回想读博这几年辛苦而又自豪的成果(4年发表28篇SCI,当然IF影响因子高低不等),想把自己一些写SCI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与虫友共同提高。SCI需要注意一个方面:
一、写作者注意事项
1、要写英文文章。现在很多中文的文章,特别是IF<1.5的,也属于SCI收录,但是数量只质量毕竟有限,其难度其实不低于英文,并且感觉内容一般般,因此,写文章一定要写英文文章。
2、语法风格。文章内容一定要表达清楚,但一定要让人读懂,看明白。平时做做笔记,一些好的语法、词汇,尽量摘抄,以备平时翻翻,写作前在看看。
3、要选好审稿人。这很重要,平时可以考虑与本领域相关的一些国外学者取得联系,与作者进行交流互动,然后说明自己在做什么样的科研,比如要求他提供一些意见,然后再给他看看自己写的文章,按他的意见进行修改。当然,真正投稿时,推荐他作为评审人是自然的。
4、熟悉杂志。杂志的发表周期很重要,这可最近发表或online的文章看出,如果时间拉得很长,说明稿件量很大,队伍排得很长,如果急需刊出的话不宜投稿。我一般有意识的选择的都是月刊。
5、文章的完整性。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IDEA,但是由于你研究内容的完整性不够,也会给评审人很不好的印象。第一感觉就是你研究做的不系统,有很多影响因素没有考察,进而会怀疑你所得结论的真实性。所以我的建议是:一个工作尽量要做系统全面,写文章的时候当然没必要把所有的研究内容都写进去,但是一些在类似论文中常出现的考察内容还应该尽可能包括,我们反对文章写得太长,但相较于太短的文章而言,文章内容多一些更好,至少能让评审人感觉你确实做了较为系统的工作。评审人大不了让你修改时删掉一些内容(至少你有可删的),如果太少就麻烦了。
6、文章书写细节。这一点是很多投稿人不怎么重视的,我认为非常重要,这反映出一个人治学态度!
7、文章创新性。但现在的SCI杂志原则上要求能发表的文章必须是有创新性的,但很多基本没什么创新性的东西照样能发表在比较好的杂志上,why?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会写,一个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他再做一遍(改变材料和实验条件),照样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让你读后即使明知缺乏创新性但仍不忍拒绝的稿件。这也是一种能力。有一些较为相似的领域,有的作者写得很有层次感和逻辑性,而有的作者写的很简单。
二、从审稿人的角度看
你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到了审稿人手里,他的命运在几分钟内就决定了。一个熟练的审稿人会在接到文章后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个初步了解。大多数审稿人最喜欢两个极端(人的惰性使然):一是通篇充满了细节上的小错误,可以直接reject;二就是所谓的well written,提几条不关痛痒的意见就万事大吉。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种最节省审稿人的时间,编辑那也能交待的过去。我试着总结了一些这类小细节,总结如下:
1、标题尽量不要出现novel, new等字眼。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new就会觉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产生落差。
2、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
3、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来编辑。强调几点。第一,格式要统一,不要张冠李戴,用author-year格式那就有author-year的样子,用数字格式那就规规矩矩的标出个1,2,3。第二,人名的拼写一定不能出现错误,因为某篇文献的作者就是你的审稿人,你都不怕错拼了,人家还能怕错拒你不成。第三,用et al.要慎重。有些兄弟图省事,所有文献仅列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一律et al.,审你文章的大佬很可能就在其中。
4、节标题一定要准确。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带s。
5、切忌超长段落。一般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那种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从而使得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
6、图表一定要清楚。在审稿阶段图表和正文一般是分开的,图和表都是一页一个,图还会被放大到A4纸的大小。这就要求图的质量要高,如果是矢量图那问题还不大,如果不是的话那分辨率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出来看看。
7、文章格式。一般来讲通篇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正文跟参考文献字体要区分开。
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有时候也有运气含在其中,但至少可以避免它过早的被reject,或者本该是minor revision的稿子给批成了major revision。以上只是本人总结的一些细微之处,最近不是流行《细节决定成败》吗,在此和大家交流,希望各位虫友good luck。
中国SCI论文数据分析与思考 篇3
科学论文发表后会被以后的研究者引用,只有被研究者引用,才能起到对科学真正的贡献。衡量科学论文的价值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论文被引用的数量。一般来讲,被引频次越高,说明该论文在它所研究的领域里影响越大,越被国际同行重视。不同科学期刊发表的论文质量差异很大,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SCI系统通过大量的引文统计,某期刊上一定时期内发表论文平均被引用的次数对该期刊的评价指标。但由于存在作者自引、反引、“友情互引”、一般意义上的“罗列式引用”,以及不同领域研究人员数量及经费投入差异等情况,仅仅根据文献引用情况讨论个体研究者或期刊的学术质量可能不够科学和全面。在我国将SCI论文及所发布期刊影响因子作为科研考核主要或重要指标的做法也广受争议[2]。但应用实践表明,SCI的引文统计数据用于宏观层次(如国家或研究机构)的整体科研评价更具有统计和指导意义[3]。
对于我国科学论文的发表、引用等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从宏观上了解我国科学研究的状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叶素萍等[4]对我国1996年至2005年的科学论文情况进行了分析。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5]开展较为全面的研究,最新研究分析了我国2013年整体科学论文在国际上的地位、优势学科、我国领先省份、领先研究所及大学等情况。本文仅对我国SCI科学论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思考,回顾了我国SCI科学论文的发展历程,对近几年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我国SCI论文的总体状况及所有SCI统计学科的现状,并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SCI论文的数据与人口和经济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1 我国SCI科学论文产出回顾及发展趋势分析
为了对我国SCI论文的发表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在Wo S搜索引擎中查找作者是中国的引文。主要可以用“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和“Peoples R China”获得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作者发表的论文。搜索时发现,在早期SCI论文中用“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搜索获得的论文数量多,1994年后用“Peoples R China”搜索获得的文章多。其中:1989年,前者和后者分别获得228篇和74篇文章;2014年两种分别是10 772篇和411 006篇。另外,有少数作者在地址中误用“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每年有几十到几百篇这样的文章。我们将3种搜索获得的数据相加作为我国大陆发表SCI论文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论文中也包括一些中国研究者作为作者之一、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是国外的文章,但这种情况在总文章数中所占比重很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本研究中我们也调查了台湾的SCI论文的有关数据。由于海峡两岸的经济和科学历程发展不同,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大陆SCI的发展历程,我们将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SCI数据分别进行了分析。日本是亚洲的科技大国,经历了二战时期入侵他国的失败,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中也经历了复苏和再发展的过程,通过比较近几十年中国和日本SCI论文的发表情况,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我们以年份数据最新的2014年为起点,以5年时间为间隔搜索中国SCI论文的情况。直到追溯到1974年,我们发现中国当年没有SCI论文产出。图1回顾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1974年至2014年SCI论文收录数量的变化。一方面由于SCI系统收录的范围和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我国SCI论文发展增长迅速,我们采用发表论文总篇数的自然指数来表现这种高速增长。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40年里,中国SCI论文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增长到巨大产出的历程。1994年之前,中国SCI论文的数量较少,但增长速度也很惊人。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SCI论文的起点,我们搜索了从有SCI记录开始(1950年)到1974年的收录论文,发现只有12篇,年均不足半篇,而这12篇论文全部为中国台湾地区的贡献。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应该与中国大陆没有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有关。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科学春天的来临。1979年,除去中国台湾地区的两篇,大陆有了零的突破,该年有一篇论文被SCI收录。从1979开始到1994年,中国改革开放给科学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每5年SCI论文的数量增长达到30倍。1984年,中国大陆SCI论文增加到22篇,台湾地区有3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台湾地区经济步入快车道的时期,台湾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台湾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989年的SCI论文中,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论文总量约是中国大陆的两倍。这一时期的日本在SCI论文产出方面有更惊人的增长速度,1989年是其1984的93倍,也是中国大陆1989年SCI论文的约55倍。这与该时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关系密切。1990年至1994年这5年是中国大陆SCI论文增速最快的时期,5年增长超过34倍。从1994年开始,中国大陆的SCI论文数超越中国台湾。虽然1994年中国大陆的SCI论文基数已经比较大,达到了10 902篇,但此后到2009年仍然保持每5年增长约2~4倍的速度,其中2005年至2009年是另一个高速增长时期,2009年超过25万篇,约是1994年的24倍倍。。这这与与2211世世纪纪第第一一个个1100年年中中国国经经济济““一一枝枝独独秀秀””密切相关。这期间,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论文总数差距逐渐拉大,2014年中国大陆SCI论文总数突破42万篇,约是台湾地区的8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日本经济萧条,SCI论文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逐渐被中国赶超,2009年中国SCI论文高出日本约35%,2014年中国大陆论文总数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多。
中国大陆2014年SCI论文是2009年的不到两倍,比之前的增长速度放缓。为了对近几年的变化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将2009年到2014年的SCI论文数量进行了汇总,根据2015年前10个半月的论文数对全年可能的论文产出总数进行了估算。为了比较,数据调查也包括中国国台湾和日本,结果见图2所示。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大陆SCI论文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SCI论文数较2013年增长仅5.6%。进一步调查发现,中国大陆截止到2015年10月中旬,SCI收录论文35.3万篇,预计2015年全年的SCI论文总数为37万篇,较2014年降低约为10%。出现这一情况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关。结合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近年来SCI论文的产出情况可以看出,在经过高速增长后,论文的总数达到很高的基数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了降低的情况。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结构转型,2014年可能成为中国大陆SCI论文重要的时点。我们预测,中国大陆SCI论文低速增长或平稳发展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2 我国SCI论文在国际上的地位及现状
从前面回顾我国SCI论文的发展历程看到,我国在SCI论文的产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那么,我国目前SCI论文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国科学论文对世界科学的贡献有多大?为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世界上SCI论文总数前20名的国家或地区的数据进行了汇总,时间截止到2015年10月。中国台湾地区也出现在论文总数前20名的国家或地区中,结果见表1所示。
从SCI论文产出总数来看,我国(未特别说明时仅指大陆,下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说是SCI论文大国;但如果按单位人口来计算,我国SCI论文产出数量处于较低水平,还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在世界论文总数前20名国家(地区)中,我国单位人口SCI论文产出仅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比巴西略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人口发表SCI论文更是处于很低的水平,只有表现最好的瑞士的约二十五分之一,是美国的约十分之一。中国台湾的论文总数名列第16位,单位人口发表SCI论文是中国大陆的约9倍,与其它发达国家的产出水平接近。
为了解我国SCI论文对世界科学研究的贡献,我们对我国与世界其它前20名国家(地区)SCI论文的总引用情况进行了比较,时间截止到2015年10月。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SCI论文的总引用数量远低于美国,略低于德国和英国,位居第4,表明我国科学工作者的论文成果是世界科学研究重要的贡献者,但与我国作为世界SCI论文第二产出国相比有些不符。值得的注意的是,我国发表的SCI论文数约是英国的两倍,而总引用数量明显低于英国。为进一步了解我国SCI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通过比较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可以得到反映。在世界论文总数前20的国家(地区)中,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情况分成了两个水平,发达国家除日本较低外,单篇平均引用约15次,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引用次数明显低于10次。我国的单篇平均引用率在这20个国家(地区)中排名倒数第6位,仅为8.14,远低于世界SCI论文的平均引用率。中国台湾论文的平均引用与大陆接近,论文质量也有待于提高。论文的引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发表该论文的作者自己引用(Self-citation);一种是被其他研究者引用,被其他研究者的引用更能体现科学论文的价值。Scopus数据库自引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SCI论文总引用数中有半数以上来着作者自引,大大高于其它发达国家的自引率[6]。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SCI论文的平均质量和研究水平较低。
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科学研究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顶级论文(Highly Cited Top Paper)的数量。顶级论文是在某领域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文献,也是对前沿学科的重要贡献。表1列出了世界论文前20强的顶级论文数量,可以看出,与总引用次数的情况相似,美国具有压倒性优势;英国和德国的数量略高于中国;中国大陆名列第4位,说明我国在顶级论文数量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中国台湾在顶级论文的数量方面表现一般。
2.1 我国不同学科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在不同领域的SCI论文产出和贡献,根据Wo S对全部22个学科的分类,我们对我国这些科学领域在世界上的排名及论文情况进行了调查,时间截止到2015年10月。从表2可以看出,从SCI论文总数来讲,我国各学科发展很不均衡:化学和材料科学两个领域中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生物与生化学、计算机、工程、环境/生态、地球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及物理学等9个领域排名第二;农业科学排名第三;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名列第五;经济与商业、多领域交叉及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排名稍后,为第六名;而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和精神学与心理学两个领域最差,排名第十;排名较差的还有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及空间科学。
注:各国人口数据来源于文献[7]
从论文引用情况看,各领域论文的引用情况较论文总数的排名偏后。总数排名第一的化学和材料学的引用数排名第二;总数排名第二的计算机和工程在引用数也是排名第二。值得一提的是,论文总数排名第三的农业科学的引用总数排名第二,是所有领域中引用排名高于论文总数排名的唯一学科,说明农业科学的SCI论文整体质量高于其它学科,也说明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相反,生物与生化、临床医学、地球科学、免疫、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空间科学等学科的引用数排名大大落后与论文总数排名,是论文质量相对差的学科领域。其它学科的引用排名与论文总数排名差别不大。
从顶级论文数量来看,排名趋势与论文总引用次数相似。农业科学同样表现优秀,与化学、计算机、工程、材料科学和数学均排名第二;环境/生态和物理学的顶级论文排名与引用总数排名都是第三,是我国SCI论文质量水平较高的领域;地球科学虽然总引用数排名偏后,但顶级论文数排名比较靠前,名列第三,说明地球科学领域论文质量分化现象明显;临床医学、免疫、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共同点是顶级论文数排名比引用总数排名更差,属于论文质量差、顶尖论文更少的学科,需要这些领域的研究者共同努力提高;其它领域的顶级论文数量排名与论文引用数排名相似,也属于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的领域。
2.2 我国不同省份地区SCI论文产出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和省份由于人文教育、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科学技术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为了了解我国地区间在SCI论文产出方面的差异,我们对2014年我国各省份SCI论文的产出进行了调查。由于不同直辖市或省份的大小差异较大,我们采用人均产出SCI论文水平来反映地域间的差异。为了便于比较,采用每万人每年产出来计算。分析发现,作为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不出意料地高居榜首,达到55.7篇;香港、上海、台湾遥遥领先于其它省份;天津和澳门紧随其后;最后一个直辖市重庆也明显高于其它省份。经济发达的省份SCI论文产出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江苏和浙江的人均SCI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省份;黑龙江、山西、云南、青海、内蒙古和西藏人均产出很低,产出最高的北京是产出最低的贵州的140多倍。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并不发达的吉林省SCI论文人均高于大部分省份;而陕西作为拥有较多高校,一直被认为是文化大省,其SCI论文的人均产出水平虽然高于多数地区,但与北京和上海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SCI论文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科研活动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消除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在SCI论文产出方面的影响,衡量在一定经济总量下的科学产出,单位GDP支撑的SCI论文数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从事科研的活跃程度。我们对各省市区的单位GDP产出的SCI论文进行了调查,表3列出了每亿元GDP每年的SCI论文产出数量。分析发现,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的产出效率明显高于其它省份。山东省属于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但其单位GDP产出的SCI论文并不高,甚至低于人均GDP不足其一半的甘肃。广东也属于人均GDP较高,但单位GDP产生SCI论文数量较少。内蒙古虽属于边远地区,但人均GDP为7.19万元,接近江浙一带的经济水平,而每亿元产出的SCI论文水平大大低于经济水平接近的地区,不足北京的五十分之一,在全国垫底。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研发经费的投入,假设相同的研发费用形成的科研成果相近,这些数据可能说明,我国各省市区的科研费用投入在GDP中所占的份额有较大差异。
注:1)人口资料来源于文献[8];2)地区GDP资料来源于文献[9]
3 我国SCI科学论文发展的思考
通过上述对我国SCI科学论文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SCI科学论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迅猛增长为SCI论文产出大国;(2)我国SCI科学论文近年来的增速放缓,逐渐步入平缓发展的阶段;(3)我国SCI科学论文发展带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性,直辖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单位人口产出SCI论文较高,边远和落后地区较低;(4)相比地域间单位人口SCI论文的产出差异,单位GDP产出的SCI论文数量差异较小,存在高人均GDP省份的产出较低的情况;(5)我国已经成为科学论文产出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但人均科学论文数量还很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我国科学论文的平均引用水平较低,特别是他引频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我国科技论文的这种现状,我们需要思考如下问题:
(1)如何提高中国科学科学论文的质量?这是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我们是科学论文大国,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自然而然就是科学论文强国,我国的科学研究已经到了需要认真考虑研究质量的阶段了。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多代人持续不断地积累,是一项需要得到全社会努力支持的系统工程。应该将提升科学研究质量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这是科学研究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除了这些宏观考量和政策外,科学工作者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研究素质,加强与世界一流研究队伍的学习和合作。从科技管理的角度来看,在科技绩效评价体系中,应该重视指标和方式方法对SCI论文的导向作用。在现行科研项目的申请评估、科技评奖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评估中,多将SCI论文的产出数量作为考核的关键指标,这种做法片面强调SCI论文数量而轻视SCI论文质量的,在科技界受到了众多的质疑[2,10]。因此,不管是研究者还是管理者,都应该摒弃功利思想,克服浮躁心态,急功近利只会让我们鼠目寸光、难成大器。而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2)如何促进我国不同区域科学研究均衡发展?科学的繁荣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支持,消除我国地区省份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正在努力追求的目标,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张杰[11]根据Wang等[12]提出的分析框架,认为国家意愿与财政能力的搭配决定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实施。胡鞍纲等[13]学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化在政治上取决于政府缩小地区差距意愿的强弱、政府影响资本要素流动能力的强弱,所以相关举措也会间接改善我国科学研究发展的不均衡性,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力量,在科学研究政策和投入上争取向边远和贫困地区倾斜。杨智斌等[14]研究表明,推动地区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自身科技投入。而科技投入中,R&D经费的投入更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15,16]。杨卸林等[17]认为加大科研部门的经费投入,提高SCI数量的同时逐步提高SCI质量。因而地方政府应提高认识,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在GDP中的份额,如内蒙古等地区在经济搞上去的同时也要加大科学研究的投入;要重视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特别是R&D经费的投入。
sci文章接收函 篇4
服务内容为:乙方依据甲方提供的材料撰写一篇SCI论文并投稿。撰写成稿需付人民币8000元,一个月左右完成并负责投出; 文章接收的基础上,影响因子(以最新,即的为准)1分以内加3000元, 1-2分加5000,2-3分加7000,3分以上加10000分值.(题目会根据杂志社要求做出调整属合同范围内)
服务项目二:经甲方与乙方之间协商,付款方式:乙方完成论文写作,经甲方同意投稿后,甲方先支付乙方撰稿费用为:捌千元整(8000元)。待甲方收到乙方提供杂志社接收函截图和接收函转发信息,并确认文章录用实事后,5天内向乙方付清上述相应款项,后期甲方如需乙方协助乙方应尽职责协助甲方文章发表的相关事宜。
服务项目三:经甲方与乙方之间协商,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编辑资料包括研究计划﹑实验方案﹑研究结果等,以便于乙方完成论文撰写,甲方拥有科研论文成果,该篇论文作者排名由甲方确定。基于业务保密之原则,乙方不得对任意第三方人透露甲方资料,不得转卖﹑剽窃、抄袭甲方的相关资料,以及泄漏客户私人相关隐私(包括姓名,服务单位,身份,联系方式等),做好让甲方相关信息的保密。
服务项目四:经甲方与乙方之间协商,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两份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服务项目五:经甲方与乙方之间协商同意,汇款方式如下:
开户名:
中国XX银行帐号:
开户行:
服务项目六:经甲方与乙方之间协商,决定本协议书在乙方帮助甲方完成文章的发表任务后,本协议书开始失效。
甲方(客户): 乙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工作单位:
日期: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公司地址:
日期:
二:SCI论文发表技巧
对从事生物学、医学与药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能让自己的文章在SCI期刊发表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说的世俗一些,一篇SCI论文(哪怕是IF低于1.5分的期刊)会为一名硕士带来不少荣耀。当然了,对博士研究生而言,SCI的IF是关系到其能否顺利毕业的保证。前期在论坛上看到博士毕不了业,对导师以死相逼。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纸论文。发表SCI论文真的有那么难吗?
笔者看来有实验结果SCI的教授们的“首次报道”类的结果。如果你的试验结果可以组织成一个合理的以去SCI论文投稿。
1. 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非一日之功。前期要阅读大量文献,读完后一点儿印象都没有。考文献时要有针对性,不能乱引用。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采用Endnote管理文献,采Endnote手写。使用Endnote很简单,Endnote找一个相同的参考文献模板引用。Cell的文献文献格式与其相同,你只需要在Endnote
阅读了大量论文,需要着手写论文了。写作论文时一定要集中时间写。写到Acknowledgement。你可以最后写方法与致谢,大家在搜集信息时一般看看文章文章的摘要需全面体现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的深度概括。详细阐述方法与步骤即可。结果与讨论也非一般辅以图片说明。试验图片一定要清晰,否则审说句不负责任的话,你可以拼错一个单词,但是图片不可讨论就是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进一步探究。SCI期刊的讨论不
投稿时首先对自己的论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就掌握目前该领域研究到了什么状态,研究的热点是什么。你的工作对当前研究有什么意义。期刊是读者交流的主渠道,很多科学家在从事类似研究,有很多未解决问题困扰着他们,如果你的研究能对这些困扰提出一个论据,哪怕是一个细小分支。你的这篇论文也可以投一篇IF较高的期刊。如果你对信号通路进行综述,除非是该领域的大牛进行综述,否则该综述不可能被收录,因为信号通路这一领域很难解释一个所以然。如果能解释所以然,这篇文章可以在Cell上发表。
3. 选定期刊
稿件定位后,就开始选择期刊了。选期刊怎么选?在 Google上搜索?那真是海底捞针了!我推荐大家每人拥有近3-5年的影响因子表格。一般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变动不大,在Excel
表格内将采用IF升序或降序的方法排列。如果你觉得你的文章可以投稿到1分的期刊,那么你就在IF为1的期刊列内搜索,找到生物学、医学、药学领域的期刊,一次多找几个。然后到期刊的官方网站去看该期刊的征稿范围(Scope),确保范围准确。
4. 在线投稿
现在 Elsevier、Springer、Wiley这些数据库等均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所以投稿者需对投稿系统有所了解。第一次投稿由于不熟悉投稿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多操作几次就熟练了。每种期刊的系统不同,但是原理是相通的。一般在投稿时会需要写作Cover Letter,这个需要事先写好,到时候复制、粘贴就可以了。后续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邮箱进行,所以邮箱一定是常用邮箱。这个很重要。
5. 文章审理
一般情况下,投稿一周内会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章审理工作就此开始了。审稿人对你的论文进行评述,后者将
当然有些期刊存在3!
两优评
恭喜你,你的论文进入到了minor revision(小修)!当然不能大意,有些进入到这一环节也被拒稿的。发表应该没问题
一优评,一差评
这是常见的,称之为manor revision(大修)
revision或者直接发表。如果不符合要求,你的结果就是拒稿。两差评
但实际上可能性不大。你需要转投其他稿件了。 (也就是编辑给你回复的时间)差不多在25天左右。大修的时间有时候跟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相同,能。
6. (你将出版权出让给期刊)。这时候官方的互动导师会跟那边交流。需要你的他自然会去找你。期刊一般会有稿酬,一这笔费可以给他们买点儿礼物。导师会顺水做个人情,告诉你这个钱!有彩页的要交钱,费用不
SCI数据库 篇5
本研究通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SCI数据库的信息挖掘功能,对其收录的国际食品安全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分析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的高发文国家、机构、重要期刊和基金资助等情况。进一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UCINET和Netdraw软件分析高频关键词共现关系,探讨2004 - 2013年间国际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为科研工作者明确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难点提供资料参考,从而为加快我国食品安全研究的国际化步伐提供情报学服务。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登录ISI - SCI ( expanded) 数据库平台,选择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 检索主题 = “food safety OR food security ”, 时间跨度选择2004年至2013年,检索时间为2014年3月31日,共检索得到21 685篇论文,对检索结果的文献类型精炼为 “ARTICLE ”,得到17 037篇期刊论文,按照篇名、 来源出版物、关键词、出版年等字段导出论文信息到Excel表格中。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定量分析国际食品安全研究的现状,可视化展现近十年来国际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2国际食品安全研究论文的总体现状
2.1载文量分析
对载文量进行分析,有助于科研工作者从绝对数量上了解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规模和发展速度。 由表1可以看出,2004 - 2013年间国际食品安全研究论文的载文量情况。
2004 - 2013年间国际食品安全研究论文的发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06年开始,食品安全研究迅速增长,这可能与2006年是公众对食品安全危机感最重的一年有关。2006年国内外爆发了许多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检出一款美赞臣幼儿奶粉含有金属颗粒、麦当劳油炸食品中再次被检测到含有反式脂肪酸,国内 “瘦肉精”、 “口水油”沸腾鱼、“红心鸭蛋”、“福寿螺”、“多宝鱼”、“粉丝吊白块”等一系列食品不安全事件频频爆发,让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球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2.2国家分析
一个国家发文量的多少,可以考察这个国家在该领域内的科研水平及国际影响力[4]。2004 - 2013年间国际食品安全研究发文量最多的前10位国家如表2所示,依次为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法国、荷兰和日本。前10位国家共发表文章13984篇,占总发文量的82. 08% 。 其中美国以发表5819篇文章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34. 16% 。中国发表1370篇文章位居第二,这说明我国学者在食品安全领域研究成果产量较高,一直在努力向世界前沿迈进。
2.3来源出版物分析
分析食品安全研究领域文献的空间分布特点, 可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进而为相关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研究进展及投稿提供有效的情报参考。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刊载论文总数约占33% 的期刊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5]。经统计,排名前50的期刊累计文献数量为5682篇,累计载文量占全部文献的33. 35% 。因此,可以初步确定这50种期刊是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是科研人员研究成果发表、学术思想交流的主要期刊。由表3可知 ( 由于篇幅原因,仅列出排名前10位的期刊) ,英国的 《FOOD CONTROL》 期刊以刊载471篇食品安全研究文献位 居首位,其次是美 国的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 期刊与荷 兰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 期刊。这50种核心期刊中,有22种期刊来自美国, 17种期刊来自英国,6种期刊来自荷兰,芬兰、法国、意大利、日本、瑞士各有一种核心期刊。
2.4机构分析
了解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对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寻找合适的研究合作伙伴有重要作用。表4列出发文量≥100篇的前20名机构, 共发表食品安全研究文献3331篇,占总发文量的19. 55% 。美国的农业科学研究院发表385篇食品安全研究论文位居第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表349篇论文排名第二,其次是中国科学院发表252篇论文排名第三。由此可见,高发文量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排名前20位的机构有15个来源于大学,因此大学是国际食品安全研究的主力军,其次是科研院所,他们在食品安全研究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
2.5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自1860年德国首创科学基金制以来,科学基金制作为科学基础研究的一种主要运作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随着世界各国科学基金制的日趋完善,科学基金资助规模不断扩大,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科学基金的绩效评估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6]。SCI数据库于2008年7月开始实现了基金论文的检索功能,分析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率,对评估科学基金的绩效和基金资助机构的进一步投入提供了数据支持。
世界科学基金论文率指标揭示了科学基金制对世界科学领域基金项目成果的产出绩效,以及对世界科学发展贡献度的一项最基本的量化测度指标[7]。 科学基金论文率不仅是考察国家 ( 地区) 科学基金成果的产出绩效、科研产出能力总体贡献度的评价指标,也是评估国家 ( 地区) 科学发展趋势与发展后劲的一项预测性指标。2008 - 2013年间SCI数据库共收录国际食品安全研究论文12868篇,其中受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有6656篇,得到食品安全研究基金资助的论文率为51. 73% ,这说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食品安全研究论文有一半以上都受到了相关科学基金的资助。
在本研究中,基金资助情况由数据库自行分析得出,由于部分基金名称的英文书写不规范,需去重合并处理。2008 - 2013年间国际食品安全研究论文受基金资助排名前20位的情况如表5所示,在排名前20的资助基金中有四项来源于中国的基金,分别是排名第一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六、 七名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73计划”) 和中国科学院、排名第十一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合计共资助541篇食品安全研究论文,占总文献的3. 19% 。排名第二位的是欧洲联盟资助210篇论文,排名第三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共资助109篇论文。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基金机构对食品安全研究的资助力度和支持度都非常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作为我国政府型基金机构,在我国的基金制度中也承担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我国科技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与SCI论文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8],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研究成果的产出。
值得关注的是,在排名前20的资助基金中,有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 PFIZER) 、英国葛兰素史克股份有限公司 ( GLAXOSMITHKLINE)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 BRISTOL MYERS SQUIBB) 、阿斯利康医药公司 ( ASTRAZENECA) 和赛诺菲·安万特集团 ( SANOFI AVENTIS) 、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 NOVARTIS) 6家世界制药名企,共资助191篇食品安全研究论文。我国科学基金资助来源以政府型资助机构、 单位及科技项目为主,来源相对单一。而美国、英国等国家除政府资助外,还存在一定的非政府慈善机构 ( 企业、企业家等) 的资助,同行企业之间、 企业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资金合作,有助于对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方向提供科学研究资助平台,推动本领域快速发展。
3 2004 - 2013年间国际食品安全研究主题分析
关键词作为文章标题的补充,是对整篇文献的高度浓缩。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分析关键词共现关系来探讨2004 - 2013年间国际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
3. 1关键词预处理
选取文献题录信息中的关键词字段,进行抽取和频次统计。SCI收录论文的关键词包括作者给关键词和数据库给关键词两部分,为了全面准确掌握2004 - 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研究的主题,对这两部分关键词同时保留并作统一研究。由于关键词中存在不规范的词汇,且存在同义、近义或无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以下3种方法清洗关键词原始数据。
( 1) 合并法,对表达意思相近、相同或不同缩写形式的关键词进行合并。例如: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olymerase - chain - reaction”、 “polymerase chain - reaction”合并为 “pcr”;
( 2) 比较出现频次的多少保留关键词的不同上位词、下位词形式。例如: “bacterial”和 “bacteria”,最终统一保存为 “bacteria”;
( 3) 去除 “food safety”、 “food security” 自身和无意义的关键词。例如:“system”、 “impact”、 “expression”等。
3. 2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利用Excel的统计功能,对2004 - 2011年间的17037篇食品安全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去除对反映主题意义不大的关键词,选取前120个高频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累积频次达到24. 68% 。它们是食品安全研究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 代表了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可以反映学科知识点的构成见表6 ( 仅列出前90个高频关键词) 。
参照储节旺提出的采用Excel实现共词分析的方法[9],构建120 × 120的矩阵,保存为Excel格式。 打开Ucinet导入Excel格式的作者共现矩阵,转化为后缀名 “. ##h” 文件。利用Ucinet软件集成的Netdraw软件,绘制2004 - 2013年间国际食品安全领域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Netdraw的主要作用就是按照研究者预先对网络节点信息的描述, 绘制出一张能够详细反映出网络节点之间关系的网络关系图[10]。具体步骤如下: 在Ucinet中经由Data—Import via spreadsheet—DL - type formats路径将作者共现矩阵转化为Ucinet格式并保存; 再选择Netdraw菜单的File—Open—Ucinet dataset—Network, 导入 “. ##h”文件,得到如图1所示的网络图谱。
3. 2. 1网络密度分析。共词网络的密度反映了各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密度小,说明各研究主题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研究松散; 密度大,说明各研究主题之间联系紧密,研究结合较好,研究很成熟。在Ucinet中,打开菜单中的Network - Cohesion - Density计算共词网络的密度,可以算出由120个高频词组成的国际食品安全研究共词网络的密度是12. 4164,整个网络的连通性比较好,是一个密度较大的网络,结点之间的连接较多,不少结点之间甚至高度连接。说明120个高频词在论文中的共现情况比较普遍,频次均较高,它们之间的学术联系比较广泛且紧密,各研究主题之间相互交叉, 因而反映出整体上食品安全研究比较成熟,研究深度也比较大。
3. 2. 2网络中心性分析。在图1的共词网络图中, 每一个圆形结点代表一个高频词,即一个研究主题, 节点间的连线代表每对高频词间的联系。网络中心性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三个指标不但可以发现某一研究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而且还能够用于识别未来的发展趋势[11]。
通过对网络结构图的3种中心性测量 ( 表7) , 发现“food”、 “safety”、 “health”、 “risk”、 “quality”、“growth”、“milk”、“united - states”、“water”、 “nutrition”和 “escherichia - coli”这10个高频关键词重复性较高,节点较大,说明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较高,这些主题是国际食品安全科研工作者比较关注的。点度中心度排名前20的高频词中有5个是与微生物相关的关键词,分别是 “listeria - monocytogenes”、“escherichia - coli”、“salmonella ”、 “pathogens”和 “bacteria”,说明国际食品安全研究学者在食 品微生物 研究方面 比较活跃。 另外, “health”、“risk”、“quality”等词的点度中心度也较高,说明食品风险分析、营养健康、食品质量监管等方面有可能是研究的热点。整个网络的点度中心度是12. 49% ,说明网络中关键词间共现频率较高。 在中间中心度和亲近中心性排名前十位的高频词的基本重合而且排名顺序没有大的变化,说明这些关键词在网络中地位比较重要。前120位高频词的中间中心度和亲近中心性值整体分布比较均匀,说明整个网络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这可能与食品安全研究的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有关,食品安全研究内容涉及面广,具有多样性。因此,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研究主题的结构非常健康,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学者间均衡交流。高频词 “food”和 “risk”的中间中心度和亲近中心性值都是网络中最高的,说明 “food”和 “risk”在整个网络中与其它节点距离较近且直接相连,是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的中心点。
4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SCI - E数据库,对2004 - 2013年间国内外学者发表的17037篇食品安全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国际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 1) 进一步完善我国基金资助渠道。2004 2013年我国学者在国际食品安全领域的发文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中国科学院发表252篇论文排名发文机构的第三。在排名前20的资助基金中有4项来源于中国的基金,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73计划”) 、中国科学院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合计共资助541篇食品安全研究论文,占总文献的3. 19% 。 说明我国政府、科研机构及科研工作者对食品安全研究均比较关注,支持度非常高,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我国科学基金资助来源以政府型资助机构、单位及科技项目为主,而欧洲等发达国家则存在一定比例的企业、企业家等对本领域科技发展进行资助,如本研究中排名前20的资助基金中,有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英国葛兰素史克股份有限公司、百时美施贵宝公司、阿斯利康医药公司和赛诺菲·安万特集团、诺华制药有限公司6家世界制药名企,共资助191篇食品安全研究论文。同行企业、科学家之间合作,有助于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因此,完善我国科学基金制度, 应当鼓励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产学研协作创新。另一方面,应积极有效融合企业、企业家、社会资源等的闲散资金,提高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从社会各层面加强科技水平的发展,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
( 2) 提高食品安全研究热点的关注度。2004 2013年间SCI收录食品安全研究论文共计17037篇, 主要发表在 英国的 《FOOD CONTROL》、美国的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荷兰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等期刊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高频关键词分析后发现: 国际食品安全研究学者在食品微生物研究方面比较活跃; 点度中心度分析显示食品风险分析、营养健康、食品质量监管等方面有可能是研究的热点; 前120位高频词的中间中心度和亲近中心性值整体分布比较均匀,说明整个网络的集中程度比较低,食品安全研究主题呈现出多样化和跨学科交叉化研究, “food”和 “risk”是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的中心点。
SCI数据库 篇6
纳米金刚石优越的物理特性已在抛光、磨料、磨具、润滑、磁性记录、医学[1,2,3]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随着纳米金刚石制备技术的提高,应用广度和深度的递进,以及理论和实验室研究的国际广泛关注,纳米金刚石制备精细度更高,并产生众多极致性的纳米金刚石特性,如由多层,甚至单层碳原子组成的石墨烯,其导热、导电、透光性等都几乎到达理论极限[4,5,6]。正是基于纳米金刚石材料的超凡特性,十分可观的理论和现实应用前景,以及憧憬无限的社会经济价值,不少国家将纳米金刚石的制备和应用作为一项重大科研战略。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数据库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三大检索系统之一,而且是被认为最具权威性的数据库。为此,从SCI数据库中进行纳米金刚石的文献检索,可以窥见国内外纳米金刚石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把握科研方向,避免闭门造车,与此同时,从文献角度分析国内外纳米金刚石的研究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寻找科研合作伙伴,形成国际合作团队,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为纳米金刚石研究和应用机构的多方位决策提供参考。
1分析内容
纳米金刚石主要指具有纳米级微小,而又具有金刚石硬度的一类物质。据此,寻找相关检索词(包括石墨烯、纳米级立方氮化硼,碳纳米管,具有金刚石特性的富勒烯等),在SC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文献类型:(Article or Proceedings Paper or Review); 检索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出版年:(1900-2014);检索时间为: 北京时间,2014年12年8日,15:40;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2,030篇。
通过阅读论文题名判断与“纳米金刚石”主题是否相关,结合TDA(Thomson data analyzer)数据清洗和分析工具,分别对其中的机构名称、作者关键词和作者姓名三个字段进行规范,保留了高度契合主题的115859篇文章。为尽可能分析SCI数据库中较有影响力的文献,同时考虑方便数据分析软件的处理能和分析结果客观真实一致,设置被引阀值为100,进行过滤,最终,将契合度较高的3755篇文献全部纳入研究范围。
2分析方法与工具
2.1合著分析(Co-AuthorshipAnalysis)
合著分析是一种研究多名学者合作发表论文现象的计量分析方法。合著有时又称合作。合著分析的原理是:当2名或更多的学者姓名共同出现在论文作者字段中时,假定他们之间存在着合作关联,共现频率越高则认为合作程度越密切。与此同理,可以获得机构合作、国际合作等其他合作关系[7,8]。为了更加直观的展现合著关系,关联图节点大小代表标签对象的发文数量;两个节点间的链接粗细反映合作次数多少;节点颜色、位置和距离暂未赋予特定意义。
2.2共词分析(Co-WordAnalysis)
共词分析是一种研究词语共现现象的计量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具有概念内涵的两个词语在指定范围内多次地共同出现,则假定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主题关联,共现频率越高则认为主题关联越紧密。本报告将词共现范围限定在每篇论文的作者关键词字段, 将这些共现关系加以汇总,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加以展现[9,10]。为了更加直观 地展现学 科内的研 究热点,将关键词的文档词频大小设定为节点大小;两个节点间的链接粗细展示共现次数多少;节点颜色、位置和距离暂未赋予特定意义。
2.3主要工具
考虑到纳米金刚石相关检索词在SCI数据库中获得的文献量大,需要进行必要的去除重复文献,提出在纳米金刚石研究领域有重要价值的文献。同时, 提升研究分析 的可视化 和直观性,文章主要 采用TDA (Thomson Data Analyzer),Ucinet,NetDraw以及Excel四个处理工具。
3结果与分析
3.1发文数量
图1显示从1991年始,纳米金刚石领域发文国家TOP5总体呈现 发文增长 态势,尤其是美 国自2003年起,均保持了纳米金刚石领域的强大科研投入和学术产出,在此领域保持了全球领头羊态势,其他国家保持了大致相同的态势,说明了纳米金刚石领域仍然处在科研热点中。由于文献被引高峰往往出现在刊出两年以后[11],因此有图1显示情况。
表1显示了纳米金刚石技术领域SCI论文的国别分布TOP10,美国论文数量遥遥领先,约为top10中其他9国总和,中、日、韩、新加坡进入前十,其他为欧美国家,中国论文总数领先于其他前8国家。但从均篇被引情况看,亚洲国家真实学术科研水平浮出了水面,中国更是垫底,美国发文总量大,应该存在良莠不齐,但其均篇被引仍处在第4位,可见其整体学术科研水平的强大。
3.2科研机构
图表显示全球研究纳米金刚石TOP的科研机构,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榜,分列2、6位,英国剑桥大学第7,其余TOP10全为美国科研机构。对比之下, 中科院和清华大学发文量与其他TOP10科研机构几无差距,然而,从单篇最高被引和均篇被引看,两个科研机构差距甚大,表明在纳米金刚石研究领域,我国科研机构的前沿研究较为欠缺。
3.3国际合作
SCI论文中体现出的国际合作情况见图2(合作论文数量少于5篇的国家在图中不显示)。美国的合作国家遍布全球,与中国、英国、韩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合作强度比较大。此外,英国、德国、法国也展示了全球合作的强烈态势。而中国尽管发文量仅次于美国,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密切程度还十分有限,主要与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合作, 除与美国合作较多,与其他四国合作次数也很有限。
各机构间的合作情况见图3(机构合作次数少于5次的节点不显示)。由图中可知,纳米金刚石领域的机构合作具有较为明显的小范围国别或区域特性, 中国机构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国内机构(清华、北大、中科院、哈工大、中国纳米科学中心),且合作次数有限。 国外机构如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美国),米尼奥大学(Univ Minho,葡萄牙)和西班牙皇家科学理事会(CSIC)之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伦敦大学(Univ London,英国),的里亚斯特大学 (Univ Trieste,意大利)之间;剑桥大学(Univ Cambiridge, 英国),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 Sci),曼切斯特大学 (Univ Manchester,英国),内梅亨大 学 (Radboud Univ Nijmegen,荷兰)之间等均在纳米金刚石技术领域,展现了科研的国际合作的活跃性和普遍性。
3.4高引论文
高被引论文往往被认为是领域内研究重要技术的突破,是一个学科领域的重要基石,因此高被引代表科研工作者,科研机构,以及国家在这个领域的突出贡献,同时也发映出学科发展的主导方向。表3展示了俄罗斯、英国、美国在纳米金刚石领域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地位,美国在纳米金刚石领域的领航能力再次凸显。从表3题名看,10篇最高被引文献中,6篇涉及石墨烯的研究,可见石墨烯是纳米金刚石领域的主要学科方向。
3.5研究主题
关键词共现关联见图4(共现关联少于3次的节点不显示)。 由图中可 以看出,碳纳米管 (Carbon nanotubes)、石墨烯(Graphene)是纳米金刚石领域关注和研究的核心主题;与这些核心主题密切相关的还有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碳(carbon)等主题。 其中,纳米粒子、机械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传感与碳纳米管的关联性最为紧密;纳米复合材料、激光拉曼光谱、电化学与石墨烯关联性最为密切。
由图中可知,纳米金刚石的研究形成了5个核心聚类,以碳纳米管为核心的相关研究,关联主题有生物传感 (Biosensor)、机械性能 (Mechanical properties)、富勒烯(fullerene、fullerene tube)、聚合物(polymer)、石墨(graphite)、给药(drug delivery)、碳纳米纤维 (carbon nanofibers)、纳米结构 (nano structures)、纳米复合材料 (nano composites)、二氧化钛 (Titanium dioxide)等;以石墨烯为核心的相关研究, 关联主题有碳 (carbon)、纳米复合 材料 (nano composites)、电催化 (electrocatalysis)、电化学 (electrochemistry)、燃料电池 (fuel cell)、拉曼光谱 (raman sectroscopy)、超级电容 器 (supercapacitor)、光催化 (photocatalysis)等;以纳米粒子 (nanoparicles)为核心的关联主题有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毒性(toxicity)、毒理学(toxicology)等;阳极氧化 (anodization)和锂离子 (lithiumion)展现了纳米金刚石在电容(电池)领域相对独立的研究。
由此可见,碳纳米管是纳米金刚石领域的绝对研究主题,与碳主题关联度相对较小,表现为围绕碳纳米管的拓展应用研究为主导。石墨烯是纳米金刚石领域的第二大研究主题,与碳主题关联性较大,而与其他密切关联的主题较少,表现为石墨烯的生产制备研究仍然占据重要位置,拓展应用研究正在蓬勃发展。
4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纳米金刚石的SCI数据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纳米金刚石领域仍然处在全球科研热点中,其中石墨烯态势最盛;(2)纳米金刚石研究两大核心为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当前碳纳米管以拓展应用研究为主导,石墨烯的生产制备研究仍然占据重要位置,拓展应用研究正在蓬勃发展;(3)美国全面领先全球,亚洲总体落后欧美,中国研究总量仅次于美国,但在纳米金刚石领域的真实科研水平难望其项背。
【SCI数据库】推荐阅读:
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09-10
数据库07-16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地籍空间数据存储结构07-18
数据挖掘数据存储07-01
大数据推荐数据模型08-27
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09-01
替换MSSQL数据库text字段恶意脚本数据库教程10-20
数据库安全07-18
数据库绘图10-14
语音数据库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