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

2024-06-23

大物(精选5篇)

大物 篇1

日前, 商务部表示正着手建设覆盖全国的食品流通电子信息追溯管理体系, 将用2年至3年时间, 让每件产品从生产环节开始, 就拥有一张“电子身份证”, 最终直达消费者手中, 以应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猖獗给消费者、生产企业和市场声誉所造成的侵害。业内认为, 目前电子信息追溯系统主要是使用RFID (无线射频识别) 技术, 如果食品行业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取得成功, 这将为RFID在国内的大规模突破与推广带来良好的契机。

RFID需求井喷助推物联网

任何物体可通过装入RFID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然后接入到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因此远程操作家电、远程监控食品、远程管理孩子动态……以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所带来的未来工作生活图景将接踵而至, 自然蕴藏巨大商机。

IDC估计, 今年RFID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60亿元, 而到2012年有望突破200亿元。2005年~2010年我国RFID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2.4%, 而到2020年我国RFID总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目前业界将RFID及相关产业链分为:芯片制造业、整机制造业、软件服务业 (中间件、应用软件, ONS服务等) 、网络与通讯等几个产业环节, 并成为推动物联网日新月异的主动力。

日前,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表示, 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 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聚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2020年之前, 以RFID为代表的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500亿个。目前我国已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专题规划, 计划在2010年~2015年, 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概念”变为“产值”资本热衷物联网

从网络层次看, 物联网主要分为感知层 (主要包括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 、网络层和应用层。从时间维度看, 首先受益的是感知层的RFID和传感器厂商, 接着是系统集成商, 最后是物联网运营商。2010年, 作为传感网产业的急先锋而率先发展起来的RFID产业, 成为投资者最先关注的热点。

如今物联网概念化的东西已经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不少IT上市公司都已经开始抢占市场。江苏恒宝股份研发出了智能卡与电子标签制造等产品解决方案;中科院、清华同方推出了RFID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架构软件和血液、食品、药品可追溯管理中间件;而联想、康佳、海信、小天鹅、长虹等企业正在筹谋制定物联网家电标准, 其中部分企业已推出具有远程操控功能的物联网家电, 并逐渐进入产出阶段。

目前物联网热已经传导到资本市场, 物联网概念股倍受资本市场追捧。目前重点关注意物联网“三剑客”, 它们将是今后市场成长的风向标与持续的热点。

远望谷公司目前已经建立在铁路物流RFID市场的垄断地位;新大陆公司最具竞争力的RFID、二维码应用业务收入进入增长期, 而在农业部溯源系统建设的自动识别终端系统和动植物溯源信息管理系统两方面也取得进展;厦门信达公司已形成了以电子光电产业为主体, 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大型高新技术研发集团, 下属的信达汇聪公司开始生产销售无线射频自动识别系统、电子标签等。

物联网之路还长RFID尚须突破多道瓶颈

勿庸讳言的是,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RFID产业的应用领域、关键技术、产品标准、服务建设等方面相比, 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差距, 做大做强RFID产业、推动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 挑战仍不少。

其一是关键技术的突破。RFID各个环节上的关键技术的掌握非常有必要, 但是国内目前整个产业链还不能充分有效支撑以RFID、传感器、条形码为代表的物联网广泛应用。我们还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物联网的大发展, 因此急需培养这方面的企业。未来国内一定要有一批掌握自主的软硬件核心技术及标准的大企业, 才能与国际厂商分庭抗礼。因此我国在RFID标准建设与软件业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应继续加强, 利用中科院、IT龙头厂商、一些城市传感中心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的优势, 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 做大做强企业, 并带动物联网领域的各个行业企业的共同发展。

其二是标准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全面开花, 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技术标准问题日益凸显, 制约物联网的发展。因此未来需要逐步统一RFID标准, 特别是和全球标准的对接上, 国内标准应逐步纳入国际标准体系, 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全球互联互通的物联网, 但是有一些领域又需要形成自己的中国特色标准。因此如何借助IT技术, 让软件、微电子、通信等各行业协作整合, 并让国内外标准更好地相互兼容, 使一个RFID产品能顺利地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中畅通是当前重要急迫的课题。

其三, 物联网应用市场还有待大力培养、扶持。物联网作为新技术新产业, 行业刚性需求尚没有效形成, 需要更多的“食螃蟹者”进行先试先行, 发挥新技术的效益;同时作为新生事物, 企业RFID的应用成本依然较高, 要得到较大的发展, 必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让产业链各方都有利润, 以持续推动产业不断发展。

另外, 专家认为, 发展物联网, 将会带来新的法律问题, 对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构成挑战。例如信息采集的合法性问题、公民隐私权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收费模式问题等。这些需要主管政府机关尽快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 让物联网运作受护于法律大框架, 有序健康地发展。

大物 篇2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laser

孙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班 2015013055)

摘要:

激光是自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又一极具价值的重大发明,同时它也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是由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于1917年提出的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首次指出激光现象,并称其为“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目前,激光已经在医学,军事,通信,工业等领域有了极大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激光发展历史

激光原理

激光应用

一 激光的发现及历史

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大学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17年他首次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在这个理论中,爱因斯坦指出,在原子钟,有不同数量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当在高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低能级上时,会辐射出以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在某种状态下,会出现一种弱光激发出一种强光的现象,而这个现象就叫做“受辐射放大的光”,简称激光。

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提出设想,如果用分子而不用电子线路,就可以得到波长足够小的无线电波。1953年12月,汤斯与他的学生阿瑟·肖洛终于制成了以上述原理工作的一个装置,并成功的产生的所需要的微波束,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同时也按其英文的首字母造出了单词“maser”(脉泽)。

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Schawlow)和汤斯(Townes)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当将氖光灯泡的所发射的光照在一种稀土晶体上时,晶体的分子会发出鲜艳的强光,以此他们提出了“激光原理”,既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也就是激光,为此普罗霍罗夫和汤斯分别发表文章,指出光学中使用的法布里-珀罗标准具可用作从亚毫米波直到可见光波段的谐振腔。与微波谐振腔相比,这是一种开放式的腔。两块具有高反射率的半透镜对面放置,其间隔远大于波长。但入射电磁波从垂直于镜面的方向射入腔中后,在两镜面间来回反射,形成驻波,起着谐振腔的作用。在他们的理论指导下,两年后就发明了激光器。同时也以此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0年,人类获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束激光,美国加利福尼亚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梅曼宣布获了波长为0.6943微米的激光,梅曼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激光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同年7月,梅曼宣布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了。其是以普通光射进一根特别的人工合成的红宝石棒,创造出了激光光束。梅曼当时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

至此,激光开始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到各方各面的应用当中。二 激光的原理及特性

微观粒子均具有特定的一套能级,而任一时刻粒子只能与处在这一能级相对应的能级上,当其与光子相互作用时,粒子会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能级上,并相应的吸收或辐射一定的光子,这放出的光子则为激光,而光子的能量通常为两级的能量之差。激光通常会具有以下的一些特性。

1.定向发光

在我们的生活中,光源通常都是向四面八方发光的,如果想要使其向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光时,就需要给光源装上一定的聚光装置,例如我们的老式手电筒,汽车的车前灯和探照灯均是安装有聚光作用的反光镜,使得原本发散光源可以汇聚起来想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光。而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天生就是朝一个方向发出光线,光束的发散度极小,接近平行,因此特性,其在天文,建造方面有广泛的运用。

2.亮度极高

曾经,在激光还未被发现时,人工光源中高压脉冲氙灯的亮度最高,其亮度与太阳的亮度不行上下,而人类所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的激光亮度能够超过氙灯亮度的几百亿倍。

激光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激光波长的,而激光的波长又取决于激光的活性物质,既被刺激后可以产生激光束的物质,例如,刺激红宝石便可以产生深玫瑰色的激光束,它在医学领域有着极广的应用,例如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和外科手术的。

3.颜色极纯

光的颜色由它的波长决定,一定的波长决定了一定的颜色,太阳的可见波长颜色从红色到紫色共7种,因此太阳光谈不上单色性。如氖灯只发射红光,単色性很好发射单种颜色光的光源称为单色光源,它发射的光波波长单一。比如氪灯、氦灯、氖灯、氢灯等都是单色光源,只发射某一种颜色的光。单色光源的光波波长虽然单一,但仍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如氖灯只发射红光,单色性很好,被誉为单色性之冠,波长分布的范围仍有0.00001纳米,因此氖灯发出的红光,若仔细辨认仍包含有几十种红色。由此可见,光辐射的波长分布区间越窄,单色性越好。

激光器输出的光,波长分布范围非常窄,因此颜色极纯。以输出红光的氦氖激光器为例,其光的波长分布范围可以窄到μm级别,是氪灯发射的红光波长分布范围的万分之二。由此可见,激光器的单色性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单色光源。4.能量极大

光子的能量是用E=hv来计算的,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v为频率。由此可知,频率越高,能量越高。激光频率范围3.846×10^(14)Hz到7.895×10^(14)Hz。

而对于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电磁波包括的范围很广。实验证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r射线都是电磁波。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要高很多,光波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很多;而X射线和γ射线的频率则更高,波长则更短。为了对各种电磁波有个全面的了解,人们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电磁波谱。

在电磁波普中大概可以分为这几类,(1)无线电波——波长从几千米到0.3米左右,一般的电视和无线电广播的波段就是用这种波;

(2)微波——波长从0.3米到10^-3米,这些波多用在雷达或其它通讯系统;(3)红外线——波长从10^-3米到7.8×10^-7米;

(4)可见光——这是人们所能感光的极狭窄的一个波段。波长从780—380nm。光是原子或分子内的电子运动状态改变时所发出的电磁波。由于它是我们能够直接感受而察觉的电磁波极少的那一部分;

(5)紫外线——波长从3 ×10^-7米到6×10^-10米。这些波产生的原因和光波类似,常常在放电时发出。由于它的能量和一般化学反应所牵涉的能量大小相当,因此紫外光的化学效应最强;(6)伦琴射线(X射线)—— 这部分电磁波谱,波长从2×10^-9米到6×10^-12米。伦琴射线(X射线)是电原子的内层电子由一个能态跳至另一个能态时或电子在原子核电场内减速时所发出的;

(7)伽马射线——是波长从10^-10~10^-14米的电磁波。这种不可见的电磁波是从原子核内发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或原子核反应中常有这种辐射伴随着发出。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对生物的破坏力很大。由此看来,激光能量并不算很大,但是它的能量密度很大(因为它的作用范围很小,一般只有一个点),短时间里聚集起大量的能量,用做武器也就可以理解了。三 激光应用

现如今,激光在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激光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终于进入的实用领域,而科学往往就是如此,在不经意中的发现,可能自己都并不认为这种发现有任何的用途,但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激光成为了引领一个领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对比CO2激光器、碟片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直到5千瓦,以光纤激光的亮度最大,切割金属板最快最厚的当属光纤激光。但实际上切割厚板尚不如CO2激光,尽管碳钢对近红外的1.07掺镱光纤激光的吸收率数倍于中红外10.6的CO2激光,但10倍于光纤激光波长的CO2激光之切缝比光纤的宽得多(一般2mm),氧气易于吹入。这就是CO2激光46年来一直独占固体激光之鳌头的缘由。第一,国产激光切割机的量产与自主开发力度的加大,外国一线公司在华本土化的生产,缩小了二者的产品差距与价格差距。用户对国产机的认同度不断提高,其在2010年国内市场的占比高达80%。

第二,2010年我国千瓦以上大功率CO2激光切割机销量达1000台,占全球市场的20%-25%。上海团结普瑞玛、大族激光、武汉法利莱、奔腾楚天等一线厂商都有大幅的增长。最多一家竟占了国内市场的30%。

市场兴旺得力于扩大内需,但主要是这种加工手段的魅力,特别在铁路钢铁、工程机械、汽车造船、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高端市场的旺盛需求。

2014年市场难料,但可深信一点,2013年大起,2014年绝不会大落,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保有量不会低于10000台。须知2000年前的10年我国的总量才280台。

第三,我国大功率激光切割装备的产业链远未形成,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大功率激光器,无论激光器还是切割机的关键元部件都得依赖进口。价昂的电容切割头及作为耗材的光学镜片等的研发生产,迄今都无人问津。成不了国内配套,进军海外市场不过是梦想。唯有待到国产整机批量出口之日,才是我国这一产业的形成之时。

大数据:难以驾驭的庞然大物 篇3

在古罗马时,人类还无法计算10000以上的数据;在阿波罗登月的时候,当时导航的芯片只有4K大小;10年前,我们还认为20G的数据永远填不满;但是在曼哈顿原子弹计划的时候,其裂变的数量级已经达到了ZB(10万亿亿字节)。其实人类肯定不是第一次遇到大数据的问题,只不过“大”的定义在不断地变化。

我们每天睁开眼睛就在制造数据,然而,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咨询公司Gartner给出的定义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这样看来,大数据是神秘而复杂的。

随着可用数据的规模日益庞大,以及我们处理数据的能力不断增长,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可催生出一个新兴产业的资产类别。根据2014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简称GITR)的起草者介绍,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次足以媲美20世纪得克萨斯石油繁荣和19世纪旧金山淘金热的数据爆炸。

毫无疑问,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改变我们开展业务的方式。如,IBM使用数据来优化斯德哥尔摩的城市交通并获得最佳的空气质量;谷歌利用大数据,基于对医生和药物治疗的搜索的位置信息来预测下一波流感;美国国家学术改革中心利用数据挖掘来确定哪些大学生在哪些课程上更有可能成功。

尽管获取信息相对容易,但如何从中找出真正的价值就需要企业能够确定可用以进行预测及作出决定的模式。组织机构将必须决定什么是有价值的以及什么是没有价值的、他们希望获得什么样的见解以及如何塑造自己的战略。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规划和有利于行业蓬勃发展的适当条件。根据GITR所述,最突出的障碍是缺乏专门从事数据分析的可用人才。此外,许多企业也在为分布于多个数据孤岛的数据碎片而苦恼。这些数据必须协调一致并在整个组织内进行分享。

对于大数据分析的广泛采用,还存在着一些外部挑战。由于存在未获顾客明确同意就对其个人生活偏好和购物习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可能性,因此,隐私问题会给公众带来不安。在这方面,可能会出台更加严格的监管控制措施。例如:制定明确的大数据战略;通过试点计划证明数据的价值;确定组织机构内的大数据的拥有者,并正式设置一名“首席数据科学家”;招聘并培训可提出正确问题的人才以及能够提供系统和工具从而使执行人员能够提出这些问题的技术人员;将大数据定位为运营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由数据驱动决策的组织文化,并围绕这一战略推出沟通活动。

对于企业和政策制定者而言,他们仍然需要进行大量工作,才能发挥大数据的全部潜力。GITR预测在未来5年内,大数据将成为一种常态,并会营造出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新局面。公司如果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则将比同行更具竞争力,并进而实现更好的销售和利润。

庞然大物,造句 篇4

2、大象对于人类来说算的上是庞然大物,但它只会冲、踢、甩鼻子这些攻击手段,在人类的火枪前,这些黔驴之技自然没有用,它们也只能黔驴技穷的任人宰割了。

3、航母真算的上是海上的庞然大物了。

4、这一状况对人类和这种庞然大物来说都十分不利。

5、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天空的庞然大物露出了大概一半。

6、虽然这长长的铁轨显然并不是为了他们而设,而是为了让火车那庞然大物通过的,但这丝毫也减少不了他们在上面行走的快乐。

7、他一回头,看到一个庞然大物矗立在他后面,吓了他一跳。

8、正当潜水员在水里畅游的时候,忽然遇见一个庞然大物,向他们追来。

9、对地球来说,太阳可算得上个庞然大物了。

10、远处一幢幢高大的楼房,隐在天际,俨然是一尊尊庞然大物威严地立着,窥视着世界万物。

11、大家看着展览馆新展出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啧啧称奇。

12、那个庞然大物也用眼睛斜盯着他看,那两只眼睛在黑暗中一闪一闪的,好像正在流眼泪。

13、而世界首富,真正的庞然大物,沃尔玛的老板开的是一辆旧的客货两用车。

14、小明在低上画了一个庞然大物的东西,我们都看不明白画的是什么。

15、海里突然出现一个黑影,好像有一个庞然大物在水底游过。

16、这一艘船超级的大,真的看来来就像一个庞然大物。

17、看着狗熊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手一颤,子弹一打飞,狗熊一扑过来,连跑都不知道怎么跑,结果可想而知了。

18、是夜,那个黑暗中的庞然大物还未有任何收获。

19、面对这金字塔般的庞然大物,他的心不由得一阵畏缩。

20、世界上有很多看起来庞然大物,却非常不灵活的东西。比如大象,大象很厉害,可是一只老鼠跑到它身上,它也没有办法。

21、在小蜜蜂的眼里,这一块石头就算得上庞然大物了。

22、他长得很结实,看上去像个庞然大物。

23、世界著名的恐龙峡谷使人想起至今为止在我们星球上最大的庞然大物的灭绝。

24、我发现了一个庞然大物屹立在山角下,铁塔!

25、他阴森,高傲,就象一个能给太阳带来阴影的庞然大物。

26、工厂里新买了一个庞然大物的机器。

27、长江三峡,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横卧在峡谷江流之上,异常雄伟。

大物 篇5

21世纪中国崛起的需求,以及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挑战,都要求中国迅速适应海洋。21世纪还有80多年,来自海洋的冲突是无法回避的,这是中国本世纪必须面对的一个宿命。是被动面对,还是主动积极应对,从现在起就应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2010年以后中国在海洋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东海到南海,基本上都是中国向外突破的出口:一方面是战略突破的出口,另一方面是能源的要塞。

中国向称地大物博,现在要逐渐往“海大物博”方面努力。越来越多的研究探测表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存在海洋争议的地方存在大量的油气资源。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紧缺,而相当部分的能源运输需要通过海上通道。在中国向外突破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来自外部世界的很多阻挠。这些阻挠有中国自身结构性的问题,有中国和日本在东海的主权争议,而这背后美国和日本的遏制,又给主权争议加上了战略色彩。与此同时,在南海,东南亚国家要在中美之间进行艰难的战略择边,这使得本就复杂的双边或多边争议带上了更多战略博弈的色彩。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纪。中共十八大正式确立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说到海洋,人们首先会想到海洋主权、海洋权益等政治议题,却往往忽略海洋经济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共同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怎样使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到重要的比例,未来的国家海洋经济究竟应占多大比重,我想这也是海洋战略的重要一环。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11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物】推荐阅读:

上一篇:培养与践行下一篇:设备科管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