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油包合

2024-05-19

挥发油包合(精选7篇)

挥发油包合 篇1

双黄连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等功效,有广谱抗菌、抗病毒、解热等作用。主治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外感疾病。兽用双黄连滴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版二部所收录的双黄连口服液的基础上经改剂而成的,具有载药量大,药物释放快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小动物呼吸道感染疾病。

连翘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是其重要的药理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吐,降压利尿,抗肝损伤,抗内毒素等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挥发油的效用,增加挥发油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减少其不良气味,本试验将其挥发油单独提取,用β-环糊精包合,并对影响提取及包合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以设计出最佳提取工艺。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高速中药粉碎机(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制药机械厂生产);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黄石市恒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真空干燥箱(江苏镇江仪器制造厂生产);78-1磁力加热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出品);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长风仪器仪表公司出品)。

1.2 试剂及原辅料

连翘:购于重庆全发大药房;β-环糊精,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生产;甲醇、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四友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连翘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试验本试验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2.1.1 连翘挥发油提取工艺正

交试验设计取连翘100g,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甲法)的挥发油测定法,根据影响连翘挥发油提取的因素,选取浸泡时间(A)、提取时间(B)、粉碎粒度(C)作为考察因素,设计3个水平,以挥发油油得率为考察指标设计L9 (34)正交试验(见表1),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注:SS为偏差平方和,df为自由度,MS为均方,F为方差值,SSe为误差;ns表示差异不显著,下同。

2.1.2 结果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B、C各影响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各因素之间的极差值可以看出,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顺序为B>A>C。浸泡时间是影响挥发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3B3C3,即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4 h,粉碎粒度40目。

2.1.3 连翘挥发油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以连翘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进行3次平行试验,验证其提取工艺的稳定性(见表4),即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4 h,粉碎粒度40目,按上述提取方法提取连翘挥发油。

由表4可知,以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4 h,粉碎粒度40目的连翘挥发油的提取条件稳定。

2.2 连翘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由于连翘挥发油不稳定极易挥发,本试验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采用β-环糊精(β-CD)对挥发油进行包合试验,使液体药物固体化,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分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注:综合评分=0.6×(包合率/包合率m a x)+0.2×(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收得率m a x)+0.2×(含油率/含油率m a x)

2.2.1 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

为了寻找连翘挥发油β-CD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根据影响挥发油包合的因素,选择连翘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包合温度、搅拌时间3个主要因素,以综合评分为指标(见表5)进行L9 (34)正交试验(见表6),并进行方差分析(见表7)。

2.2.2 结果分析

表6和表7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B、C三因素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各因素的极差值可以看出,影响包合效果的因素顺序为A>C>B。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是影响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综合评分的主要因素,由此确定连翘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1C2,即连翘挥发油挥发油∶β-环糊精为1∶8,包合温度为20℃,恒温搅拌时间为60 min。

2.2.3 验证试验

按所选的包合工艺条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挥发油包合的综合评分为85.33,与正交试验设计的理论值相符,说明此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3 讨论

3.1 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挥发油类成分具有分子量较小、亲脂性、低沸点等特点,根据文献报道其提取方法有多种,如超临界萃取技术、水蒸气蒸馏等。本试验根据挥发油与水不相混合,当受热后二者蒸汽压的总和与大气压相等时溶剂即开始沸腾,继续加热则挥发油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原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连翘中的挥发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连翘挥发油的提取条件比较稳定。

3.2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由于挥发油容易在常温下挥发,对空气、日光及温度又比较敏感,所以使用一般制剂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β-环糊精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包合材料,在防止挥发性成分挥散,减少刺激,降低毒副作用,掩盖药物的臭味等方面有良好效果。本试验中连翘挥发油采用β-环糊精包合,使液体药物固体化,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和分散度,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摘要:本研究考察兽用双黄连滴丸中连翘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以连翘挥发油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以连翘挥发油包合物的产率、含油率以及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方法。得到连翘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浸泡时间2h, 提取时间4h, 粉碎粒度40目;连翘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连翘挥发油:β-环糊精1:8, 包合温度20℃, 恒温搅拌时间60min。通过验证, 该提取工艺提油率高, 包合效果好。

关键词:连翘挥发油,提取工艺,包合技术,β-环糊精

挥发油包合 篇2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挥发油提取器;BSZZ4S型电子分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FN202-2型电热干燥箱 (长沙仪器仪表厂) ;DK-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 (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6202小型高速粉碎机 (北京环亚天元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1.2试药

桂枝药材购自广州致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经广东药学院刘基柱教授鉴定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β-环糊精 (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纯度≥99%) ;屈臣氏蒸馏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桂枝挥发油提取工艺

2.1.1挥发油的制备按处方比例称取桂枝200g,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表, 加入规定量的水, 浸泡一定时间, 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D中的甲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回流提取到规定时间, 收集挥发油, 精密称定。

2.1.2挥发油提取正交试验设计[3,4]通过预试验, 本实验选取挥发油体积为评价指标, 采用L9 (34) 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选择浸泡时间 (A) 、蒸馏时间 (B) 、加水量 (C) 3个因素, 每个因素3个水平的试验方案。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方差分析见表3。

注:F0.05 (2, 2) =19.00;F0.01 (2, 2) =99.00。

以挥发油体积为评价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根据表3方差分析结果, 对挥发油提取结果进行直观分析, 比较3个因素的极差, Rc>Rb>Ra, 故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C>B>A。由上述方差分析结果可知, 因素C (加水量) 各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 并结合各水平的挥发油含量以及实际生产, 优选出最佳挥发油提取工艺为A2B2C2, 即:药材加8倍量水, 浸泡4h, 蒸馏提取5h。

2.1.3验证试验称取桂枝200g, 3份, 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3次验证试验。提取挥发油体积分别为1.21mL、1.23mL、1.19mL。结果表明, 该提取工艺重复性好且稳定可行。

2.2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

2.2.1包合物的制备饱和水溶液法:精密称取β-环糊精一定量, 置于250mL锥形瓶中, 加蒸馏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制成饱和水溶液。冷却至规定温度, 置磁力搅拌器上恒温搅拌, 精密量取和称定挥发油适量, 用无水乙醇按1∶3稀释, 缓慢将其滴入含β-CD的饱和水溶液中, 恒温搅拌一定时间, 冷却至室温, 置冰箱4℃冷藏24h, 抽滤, 包合物用少量水冲洗, 再用乙醚冲洗3次, 每次10mL, 40℃减压干燥5h, 即得包合物。

2.2.2桂枝挥发油包合工艺正交试验设计[5,6]通过预实验, 确定挥发油包合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挥发油∶β-环糊精 (mL∶g) 、包合温度、包合时间, 每个因素确定3个水平, 采用L9 (34) 正交试验表, 以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 优选其最佳包合工艺。因素水平见表4。

2.2.3挥发油包合物得率测定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中的甲法进行提取, 将制得的干燥包合物精密称定, 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 加水200mL, 水蒸气蒸馏5h, 待冷却后, 读取挥发油体积, 精密称定。按下式计算挥发油包合物得率, 包合物得率 (%) =包合物得量 (g) /[挥发油重 (g) +β-CD重 (g) ]×100%, 空白回收率 (%) =M收集挥发油量 (mg) /M加入挥发油量 (mg) ×100%。见表5。

方差分析表明, 三个因素对包合物得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A>B>C, 即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最大, 包合温度影响最小。最终确定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A2B2C2, 即:桂枝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为1∶6 (mL∶g) , 包合温度为70℃, 搅拌包合2h。

注:F0.05 (2, 2) =19.00;F0.01 (2, 2) =99.00。

2.2.4验证试验取挥发油及β-CD适量, 按最佳包合工艺条件进行3次验证试验。挥发油包合得率分别为63.18%、61.24%、59.97%。结果表明, 该包合工艺重复性好且稳定可行。

3讨论

本研究运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确定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加8倍量水, 浸泡4h, 蒸馏提取5h。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挥发油得率较高。并进行挥发油包合试验, 确定了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桂枝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为1∶6 (mL∶g) , 包合温度为70℃的条件下包合2h。

桂枝中的挥发油为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但易挥发且遇光、热不稳定。在传统工艺中, 含挥发油的固体制剂多是将挥发油单独提取后, 用易挥发的溶媒 (乙醇) 稀释后, 喷洒或兑于浸膏中, 其热稳定性差, 无法保证制剂在有效期内的质量和临床疗效[7]。通过β-环糊精包合技术, 液态的桂枝挥发油成为稳定的固态, 增强了其稳定性, 同时由于β-CD的特性, 提高了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摘要:目的:优选桂枝茯苓复方中挥发油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 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为考察因素筛选桂枝茯苓复方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 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其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桂枝茯苓复方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取药材适量, 加8倍量水, 浸泡4h, 蒸馏提取5h;其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6 (mL∶g) , 包合温度为70℃, 搅拌包合2h。结论:该实验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桂枝茯苓复方,挥发油,提取,包合,正交试验设计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984.

[2]傅亮, 饶小勇, 黄恺, 等.四逆泡腾片中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4) :5-9.

[3]杨敏, 许汉林, 潘洪林.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 (6) :1404-1405.

[4]严建业, 王元清, 喻林华, 等.八角茴香挥发油的提取与β-环糊精包合研究[J].中成药, 2010, 32 (2) :316-318.

[5]李钟, 林秀旎, 胡海容.广藿香和佩兰挥发油提取和包合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 2009, 31 (4) :632-633.

[6]贾晓斌, 高成林, 陈彦, 等.小儿腹泻暖脐散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J].中成药, 2009, 31 (12) :1852-1854.

挥发油包合 篇3

ks616f 001挥发油提取器:北京科思佳公司;电热套:山东省鄄城光明仪器有限公司;挥发油测定装置:上海玻璃厂制造;恒温磁力搅拌器:江苏金坛市华欧实验仪器厂。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 Levi.Et Vant.的干燥叶, 安徽省亳州市双花中药饮片厂;连翘为木樨科Oleaceae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干燥果实, 安徽省太湖山中药饮片厂;β-环糊精 (β-CD) :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 纯度98%;硅胶G、乙醚、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的选择

本实验设计条件A (艾连挥发油和β-CD的比例、) 条件B (包合温度) 、条件C (包含时间) 3个主要因素为考察对象, 根据实际条件对每个因素设计出3个水平, 采用L9 (34) 正交表进行实验, 以挥发油包和率、包合物产率为考察指标。因素水平见表1。

2.2 艾连挥发油包合物制备

依照实验设计的因素水平,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 按比例精密称取数份β-环糊精包合物, 每份4.00g, 分别置于150 ml具塞的锥形瓶中, 加入纯化水100 ml, 水浴加热至溶解, 放置一定温度, 于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定时间后, 分别用移液管量取挥发油1.00 ml, 用注射器缓慢注入β-环糊精中, 加塞, 继续搅拌至规定时间, 取出, 置于冰箱冷藏24小时后取出。快速抽滤, 用少量水冲洗后, 用乙醚洗涤3次, 再真空干燥器中4小时, 即得浅蓝色粉末状艾连挥发油包合物。

2.3 艾连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和产率测定

所得到的干燥包合物精密称重, 置于装有浮石的250ml圆底烧瓶中, 加入纯化水200 ml, 按药典2005版 (一部) 甲法测定挥发油 (1) 。提取挥发油至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 放置1小时, 读出艾连挥发油体积, 按下列公式测定艾连挥发油包和率。艾连挥发油包合率undefined

艾连挥发油包合物产率 (%) = (β-CD量+挥发油重量) ×100%

2.4 正交试验与方差分析结果

见表2~4。

F0.05 (2, 2) =19;F0.01 (2, 2) =99

经以上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包合率的最佳包合工艺是A3B1C1。

F0.05 (2, 2) =19;F0.01 (2, 2) =99.

由表可知三个因素影响两种考察指标的重要性均为A>B>C, 艾连挥发油包合率为A3B1C1, 包合物产率为A2B1C1, 但包合物产率中A2和A3相差不大, 也可以确定为A2B1C1。因此均可以统一为A2B1C1。既:β-环糊精包合物:艾连挥发油 (8∶1) , 温度为60℃, 包和时间为1小时。

2.5 包合物热稳定性考察

分别称取包合物、混合物各若干份, 密封于玻璃瓶中, 分别于40、60、80℃恒温于干燥箱内放置10天, 于1、3、5、10天取样, 测定含量。结果表明包合物热稳定性高于混合物。

3 讨论

挥发油包合 篇4

1实验材料

1.1 仪器

SK2510HP型超声波清洗机: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L104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高仪器有限公司;挥发油测定器:上海玻璃仪器厂;UV85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无锡科达仪器厂。

1.2 材料

樟树叶挥发油:自制;β-环糊精(β-CD):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080707;硅胶G-CMC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 樟树叶挥发油的提取

收集2008-03~04本校校园内外的樟树自然脱落叶,挑选完整的叶片,清洗,晾干,称取100g,揉搓成细碎片,置于1000ml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800ml,浸24小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小时;馏出液分去水层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获取樟树挥发油1.7ml;测得密度0.9588g/ml。

2.2 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

应用超声波法制备挥发油β-CD包合物。超声波法的工艺路线是β-CD饱和水溶液→加入客分子→超声震荡处理→冷藏过夜→过滤得包合物→有机溶剂洗涤→干燥→得干燥包合物[1]。

称取β-CD,置具塞锥形瓶中,配制成β-CD饱和水溶液,超声混合均匀;然后,在一定温度下,超声波震荡处理。与此同时,取挥发油适量,用无水乙醇配成50%溶液。在超声过程中,将挥发油缓缓地滴入β-CD溶液中。挥发油滴加完毕,继续超声震荡至规定时间,得大量沉淀物。沉淀物在冰箱3~5℃中放置24小时,抽滤,分别用少量蒸馏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滤层,直至无挥发油的刺鼻气味,收集滤渣;固形物在40℃下减压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包合物,称重,即是包合物的实际量。

2.3 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及包合物收率的测定

将制得的包合物加适量蒸馏水,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挥发油,至油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放置1小时读数,即得包合物实际油量。与此同时,用同法测定挥发油空白回收率为84.96%。

2.4 挥发油包合率的计算公式[2]

包合物收取率(%)=包合物实际重量/[β-CD量(g)+挥发油加入量(g)]×100%。

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中实际含有挥发油的量(g)/挥发油加入量(g)×挥发油空白回收率]×100%。

综合评分=包合物收取率评分+挥发油收取率评分。

在综合评分中,挥发油包合率权重系数定为0.7,包合物收取率权重系数定为0.3。

2.5 正交设计试验

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表,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及其两者加权后的综合评分为评定指标,进行包合工艺的考察。将影响包合效果的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β-CD与水的比例分别设为A、B、C、D 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实验的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试验及其结果见表2。

2.6 结果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R2=0.805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因素A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因素B、C、D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即挥发油:β-CD的比例是影响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包合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得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A2B1C2D3。根据以上分析,将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包合工艺的最佳条件确定为挥发油:B-CD为1:7、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20分钟、β-CD:水为1:9。

2.7 工艺重复性试验

按照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制备3批样品,分别测定各样品的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样品中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测定结果见表4。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包合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良好。

2.8 樟树叶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质量考察

2.8.1 薄层色谱法

从樟树自然脱落叶中直接提取未包合挥发油5滴,作为样品1;取适量挥发油β-CD包合物按药典方法提取挥发油,作为样品2;取适量β-CD包合物和β-CD制成饱和无水乙醇溶液,分别作为样品3和4。将样品1、2、3和4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苯=1:9为展开剂展开,以5%香草醛浓硫酸为显色剂,烘干显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薄层层析结果如图1。样品1和样品2有6个层析点是相同的;样品3、4未见任何层析点。挥发油包合前后层析点的Rf值和颜色基本一致。薄层色谱法考察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结果表明,挥发油β-CD包合物已形成,包合前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

2.8.2 紫外光谱吸收法

将2.8.1中样品1和样品2溶于无水乙醇溶液中,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在190~400nm范围扫描,测定吸光度,如图2和图3。结果表明,两样品的紫外吸收图谱基本一致,β-CD和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包合前后的理化性质稳定。

3讨论

3.1 挥发油的β-CD包合方法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和超声法等等。本试验采用超声法制备β-CD包合物。用超声波代替搅拌,所需时间短,操作简便,适合规模化生产。

3.2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获得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是A2B1C2D3。即在挥发油:β-CD为1:7、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20分钟、β-CD:水为1:9的条件下,樟树自然脱落叶挥发油达到最佳包合。验证试验表明,β-CD包合物挥发油包合率平均为94.32%。

3.3 樟树自然脱落叶中含有挥发油,其含量和成分另文报道。该挥发油经过β-CD包合后,避免了挥发油的挥发与氧化,为樟树自然脱落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阎丽霞.中药制剂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80.

挥发油包合 篇5

1 材料

1.1 药品

陈皮, 由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基础兽医学实验室提供;β-环糊精, 中国惠世生化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剂

正己烷、硅胶G, 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三氯甲烷, 北京金辉试剂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钠, 河北茂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无水乙醇、无水硫酸钠, 青岛润祥鑫盛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浓硫酸, 北京金辉通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香荚兰醛, 上海博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聚山梨酯-80, 北京易莱西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蔗糖、糊精, 上海西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85%乙醇:取无水乙醇8.5 mL, 加入纯化水1.5 mL即得, 备用。

0.3%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精密称取0.3 g羧甲基纤维素钠, 加入100 mL纯化水即得, 备用。

展开剂:正己烷∶氯仿=40∶1, 备用。

显色剂:5%香荚兰醛浓硫酸溶液。精密称取0.5 g香荚兰醛, 加入10 mL浓硫酸即得, 备用。

10%聚山梨酯-80:取1 mL聚山梨酯-80, 加入9 mL纯化水即得, 备用。

0.2%香荚兰醛浓硫酸溶液:精密称取0.02 g香荚兰醛, 加入10 mL浓硫酸即得, 备用。

1.3 仪器

FA2004N型电子天平,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天平仪器厂制造;500 mL挥发油提取器, 上海满贤经贸有限公司生产;DK-98-1型电热恒温水浴锅,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DHG-9245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BCD-216YH型冰箱,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UV757CRT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YOKO-PN型电动喷雾器, 武汉药科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RE-5203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生产;SHZ-IIB型循环水真空泵, 浙江临海市精工真空设备厂生产;粉碎机, 武义县屹立工具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1 陈皮挥发油的制备

将陈皮用粉碎机粉碎成中等大小的粉末, 取120 g, 加入10倍量的水, 经挥发油提取器提取4 h, 得到淡黄色浑浊油状液体, 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即得, 备用[3,4]。

2.2 陈皮挥发油乙醇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陈皮挥发油2 mL, 加无水乙醇10 mL溶解即得, 备用。

2.3 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的制备

称取β-环糊精16 g, 置烧杯中, 加纯化水200 mL, 在60 ℃条件下搅拌至溶液澄清即为饱和水溶液, 保温, 备用。

2.4 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200 mL, 置500 mL烧杯中;另精密吸取陈皮挥发油乙醇溶液10 mL, 缓慢滴入60 ℃的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 不断搅拌;待出现浑浊并逐渐有白色沉淀析出, 继续搅拌1 h, 停止加热并继续搅拌至室温;最后于冰箱中冷藏24 h (试验时也可用冰浴冷却) , 待沉淀析出完全后, 抽滤至干。于50 ℃以下干燥, 称重, 计算包合物收率[5]。计算公式:包合物收率=包合物实际量 (g) /[投入的环糊精量 (g) +投油量 (g) ]×100%。

2.5 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验证及质量检查

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 , 按照《药剂学实验指导》 (第2版, 崔福德主编) 中“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的试验方法”操作, 最后于283 nm波长处测定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记录, 计算包合物的含油量和油的收率[5]。 计算公式:Cx= (Ax/Ar) Cr。式中:Cx、Cr分别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浓度;Ax、Ar分别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含油量=包合物实际含油量 (g) /包合物量 (g) ×100%, 油的收率=包合物实际含油量 (g) /投油量 (g) ×100%。

2.6 颗粒剂的制备

取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10 g, 加入适量糊精、蔗糖 (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糊精∶蔗糖≈1∶2∶1) , 用85%乙醇制得软材;过16目筛制成颗粒, 于40 ℃以下干燥;过12目筛整粒, 分装成5袋。

2.7 颗粒剂质量的检查

2.7.1 粒度

依照2005年版《兽药典》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 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超过供试量的15%。

2.7.2 干燥失重

依照2005年版《兽药典》干燥失重测定法检查, 在105 ℃条件下干燥到恒重, 含糖颗粒应在80 ℃条件下减压干燥, 减失重量不超过2.0%。

2.7.3 溶化性

按照可溶性颗粒检查法。取供试品10 g, 加热水200 mL, 搅拌5 min至可溶颗粒全部溶化呈乳白色溶液, 未见有异物。

2.7.4 装量

采用最低装量检查法。取供试品5袋, 除去包装;清洁容器并干燥, 分别精密称定重量, 除去内容物;用适宜溶剂洗净容器并干燥, 再分别精密称定空容器的重量, 求出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陈皮挥发油的制备

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得淡黄色油状澄明液体, 即为陈皮挥发油。

3.2 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用陈皮挥发油制成的包合物外观为白色粉末, 无特殊气味。

3.3 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的含油率、油的收率和包合物的收率 (结果见表1)

3.4 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验证结果

在薄层色谱图中, 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与陈皮油斑点一致, 包合过程没有改变陈皮油的化学成分。两者的比移值 (Rf值) 分别是0.61, 0.60, 差异不显著。

3.5 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颗粒剂质量检查结果

3.5.1 粒度

依照2005年版《兽药典》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 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为5%, 不超过供试量的15%, 符合规定。

3.5.2 干燥失重

依照2005年版《兽药典》干燥失重测定法检查, 在105 ℃条件下干燥到恒重, 含糖颗粒应在80 ℃条件下减压干燥, 减失重量为0.5%, 不超过2.0%, 符合规定。

3.5.3 溶化性

按照可溶性颗粒检查法。可见颗粒全部溶化且为乳白色溶液, 未见异物, 符合规定。

3.5.4 装量

平均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 每个容器装量不少于标示量的95%。

陈皮油β-环糊精包合物颗粒剂的质量均符合2005年版《兽药典》的规定。

4 讨论

4.1 陈皮挥发油的提取

本试验利用挥发油提取器, 采用纯化水对陈皮进行提取, 提取1 h得到极少的陈皮挥发油, 将提取时间延长到4~5 h, 提取效果较为理想。陈皮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仍需进行改进, 在后续的试验中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筛选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 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提取结果。

4.2 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收率比较高, 但包合物的含油率及油的收率都普遍偏低, 造成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用电热恒温水浴锅恒温包合陈皮挥发油和β-环糊精时, 包合系统密闭性欠佳, 而且包合温度较高 (60 ℃) , 长时间包合引起一部分陈皮挥发油挥发到空气中, 造成陈皮挥发油的损失, 导致油利用率下降。另外, 包合溶液体积较大, β-环糊精溶解量增多, 因冷藏后弃去的上清液中β-环糊精有一定的溶解量, 从而导致包合物的收率下降。因此, 在包合操作时, 应使系统尽量密闭, 同时为防止因β-环糊精的溶解而降低包合物的收率, 冷藏后应立即弃去上清液并尽快抽滤。陈皮挥发油应先溶于少量乙醇中, 使其在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充分分散, 利于包合。

2) 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够熟练, 各种仪器使用时造成的误差使一部分陈皮挥发油未与包合物充分包合。

4.3 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从制备出的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颗粒剂中可以看出, 颗粒剂的制备还是比较成功的, 颗粒大小均匀, 粒度适中, 说明制备过程中包含物与辅料的比例适当, 由于辅料是以黏性较大的糊精为主, 所以在辅料中加入蔗糖, 蔗糖有利于增强颗粒剂的硬度, 避免包合物与辅料混合时黏度太大而无法制粒, 同时蔗糖还能增加药物适口性[6]。通过对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颗粒剂的质量检查发现, 可溶颗粒全部溶化成乳白色溶液, 未见异物, 说明制出的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颗粒剂的溶解性强。

参考文献

[1]奚念朱.药剂学[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2]钟秀英.药用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检验技术研究进展[J].中药材, 2003, 26 (4) :301.

[3]谷福根, 高永良, 崔福德.环糊精包合物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 2005, 14 (6) :686.

[4]崔福德.药剂学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5]崔福德.药剂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挥发油包合 篇6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METTLER AE100型电子天平:梅特勒公司;HH-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GZX-9076MBE型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KB-5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JB-3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雷磁新泾仪器有限公司;CAMAG薄层照相系统;硅胶G薄层板:1预制板, 硅胶GF254板, 厚度均为0.2~0.25mm, 10×20cm) :青岛海浪硅产胶干燥剂厂生产;2预制板, 硅胶GF254板, 厚度均为0.2~0.25mm, 10×20cm;MERCK产;定量毛细管:Drummond, 美国。

1.2 试药与试剂

制备用当归、川芎均符合《中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 规定;芪精镇痛颗粒 (批号:20120108、20120110、20120301) :济南市中医院;乙醚、乙酸乙酯、乙醇、环己烷均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的提取

精密称取当归、川芎总重83 g (相当于处方量的十分之一) , 按正交设计表安排的实验条件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测定仪测定各样品号挥发油的提取量。优选出最佳工艺为:药材加入5倍量水, 浸泡2小时, 水蒸气蒸馏5小时。按照上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3次重复性实验, 当归、川芎挥发油的提取率可达0.44%以上。

2.2 β-CD包合物制备

称取β-CD加入200m L水中加热溶解, 放至相应温度, 在转速300r/min搅拌下缓缓滴加入当归、川芎挥发油1m L, 并继续搅拌至规定时间, 冷藏放置24小时, 滤过, 用水和乙醚洗涤包结物, 抽干, 400℃干燥, 得β-CD包结物。取上述所得干燥挥发油包结物, 加500m L蒸馏水, 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 D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 计算挥发油包结率。

2.3 包结工艺条件的筛选

根据预试验及文献, 确定挥发油与β-CD配比、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为影响包合的主要因素, 根据实际条件安排3个水平, 采用L9 (34) 正交表安排实验, 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 因素水平见表1, 实验安排及实验结果见表2, 方差分析见表3。

将上表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3。

F0.05 (2, 2) =19.0;F0.01 (2, 2) =99.0

由表3直观分析可见, 因素A (油:β-CD) 为主要因素, B (包结时间) 和C (包结温度) 为次要因素, 且以A3为佳, 为缩短工时, 便于生产, B、C因素选择B1、C1, 因此最佳组合为A3BlCl, 即油:β-CD (m L:g) 为1:9, 包结2小时, 包结温度30℃为挥发油包结的适宜条件。

2.4 工艺验证

取挥发油2m L, 依据上述条件包结, 验证3次, 挥发油的包结率分别为85%、86.5%、88%, 平均值为86.5%, 与正交试验表中的最高值结果一致, 说明所确定的工艺稳定可行。

2.5 薄层色谱鉴定采用薄层色谱方法鉴定川芎、当归混合挥发油β-CD包合物中当归和川芎挥发油的成分真伪。

2.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药品颗粒3g, 加乙醚30m L, 超声处理15分钟, 滤过, 滤液挥干, 残渣加乙酸乙酯1m L使溶解, 分别作为供试品溶液。

2.5.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取当归、川芎对照药材各0.5g, 加乙醚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2.5.3 阴性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取除当归、川芎外的其余药材, 按比例缩小, 称取。将药材打为粗粉, 加7倍量的水煮沸1小时提取, 倒出, 重复1次 (45分钟) 。滤过, 滤液浓缩至1m L药液含1g药材, 加入等量乙醇, 充分混合均匀, 静置12小时, 滤过, 滤液蒸干, 再按供试品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品溶液。

2.5.4 展开条件

以环己烷-乙酸乙酯 (9:1) 为展开剂, 紫外灯 (365nm) 下检识。结果见图1。

川芎、当归混合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薄层色谱图均显示出川芎挥发油和当归挥发油的色斑图, 颜色略浅。

3 讨论

β-CD为环糊精中的一种, 是重要的药物制剂辅料, 随着中药挥发油的临床功效的不断被深化研究, β-CD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挥发油制剂的制备中, β-CD能有效增加中药挥发油制剂的稳定性, 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增强了临床疗效, 这类制剂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川芎味辛, 性温, 归肝、胆、心包经, 能升能散, 上行头目, 下行血海,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当归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其挥发油是其主要的药效成分, 而采用β-CD包合技术可显著增加其在制剂中的稳定性。

本组研究资料中, 笔者采用β-CD饱和溶液在搅拌助溶条件下进行包合, 并筛选出了较为适宜的当归、川芎混合挥发油和β-CD的配比, 挥发油:β-CD (1:9) 为宜, 所制成的制剂经鉴定均未改变其有效成分组成, 为后续对该混合挥发油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技术信息。

摘要:目的:研究芪精镇痛颗粒中川芎、当归的挥发油β-环糊精 (β-CD) 包合工艺及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 以挥发油收得率为评价提取工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 以挥发油包结率为评价包合工艺指标进行试验, 并且对包结后的挥发油进行薄层鉴别。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β-CD与挥发油按9:1的配比, 包合温度30℃, 包合时2小时。包结后的挥发油与药材对照在相应的位置有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本制剂中川芎、当归的挥发油所选包合工艺使液态变固体, 减少了挥发油的损失, 且对挥发油成分没有影响, 便于制剂成型, 且稳定性好, 有利于提高制剂质量。

关键词:包合工艺,芪精镇痛颗粒,β-环糊精,挥发油,中药制药工艺

参考文献

[1]孙法丽, 冯树军.精镇痛汤治疗气血亏虚型头痛38例.山东中医杂志, 2002, 21 (11) :664.

[2]欧国灯, 杨立伟, 蒋忠军, 等.补血当归调经合剂质量标准研究.中成药, 2008, 30 (8) :附1.

[3]秦旭华, 唐怡, 李祖伦, 等.中医对偏头痛认识沿革的探析.中药与临床, 2010, 1 (4) :43.

[4]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221.

[5]赵永烈.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动物镇痛镇静作用及机制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2006.

[6]何世民, 蒋健.偏头痛与紧张性头痛的中医治疗综述.中医药学刊, 2006, 24 (8) :1469.

[7]吴文娟, 关玉群, 等.β-环糊精聚合物与包合物作用的研究.西北药学杂志, 2002, 17 (2) :71.

[8]李元波, 殷辉安, 周琳, 等.当归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 18 (5) :838.

[9]何媛, 王四旺, 李晓晔, 等.正交实验优选桉油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中药材, 2006, 29 (3) :294.

挥发油包合 篇7

关键词:黄芪健胃颗粒/分析,挥发油/分离和提纯,中药制药工艺

黄芪健胃颗粒由黄芪健胃膏通过剂型改良而成, 黄芪健胃膏由黄芪、白芍、生姜、桂枝等药组成, 是《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第2册) 收载的品种[1]。具有补气温中、缓急止痛等功效, 临床上用于脾胃虚寒、心悸自汗、胃肠功能紊乱等症。方中生姜、桂枝含有挥发油, 原工艺将挥发油直接加入药液中成型, 而挥发油易挥发, 水溶性差, 遇光和热不稳定, 为提高药物稳定性, 本实验用β-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合, 以降低其挥发性, 增加其稳定性和水溶性。

1实验材料

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SHZ-D (Ⅲ) 循环水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TG328B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β-环糊精: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姜、桂枝等药材:购自浙江中医药大学饮片厂。

2方法与结果

2.1 生姜、桂枝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2.1.1 挥发油提取的正交工艺试验[2]

取生姜、桂枝粗颗粒各200g置于挥发油提取器中, 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 (一部) 附录测定挥发油量, 以挥发油量为考察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对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进行筛选 (见表1) , 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 方差分析见表3。

以挥发油含量为考察指标, 由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B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意义 (P<0.05) , C因素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由表2中极差R值大小显示, 各因素主次为A>B>C, 且以A3B3C1为较佳的工艺, 结合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 选择A3B3C1为最佳工艺, 即取生姜、桂枝药材粗颗粒用14倍量的水浸泡15分钟, 提取6小时。

2.1.2 提取工艺的验证试验

按最佳工艺, 每次取生姜、桂枝粗颗粒各200g进行提取 (n=3) , 得挥发油量分别为0.8、0.9、0.9ml, 即挥发油提取率为0.200%、0.225%、0.225%, 说明提取工艺稳定。

2.2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2.2.1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正交工艺研究[3,4,5]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包合, 取β-环糊精加入适量蒸馏水, 水浴加热溶解, 降至室温时加入挥发油乙醇溶液, 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 冷藏, 抽滤, 沉淀于40℃干燥, 即得。按《中国药典》 (一部) 附录测定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以包合率为筛选指标。包合率= (包合物挥发油回收量/挥发油投入量) ×100%。对包合温度 (A) 、挥发油:环糊精 (B) 、包合时间 (C) 进行正交优化筛选。

由表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意义 (P<0.05) , B、C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由表5中极差R值大小显示, 各因素主次为A>B>C, 且以A3B2C3为较佳的工艺, 结合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 选择A3B2C3为最佳工艺, 即包合温度为60℃, 挥发油:环糊精比为1∶7, 包合时间3小时。

2.2.2 包合工艺的验证试验

按最佳包合工艺, 进行3批工艺验证试验, 得到挥发油包合率分别为46.8%、46.4%和47.6%, 说明包合工艺比较稳定。

3讨论

挥发油包合方法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超声法等多种方法, 本实验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对挥发油进行包合, 此方法具有包合率高, 操作简单, 对设备要求不高的优点。

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呈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其抗氧化性及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 包合后有利于颗粒剂的成型, 并且掩盖了其强烈的气味。其最佳工艺为包合温度:60℃, 挥发油:β-CD为1∶7, 时间3小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药品标准.标准编号:WS3-B-0400-90.

[2]江晓辉, 卫莹芳, 李隆云, 等.干姜与生姜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9 (3) :54.

[3]赵冬霞, 杜瀛琨.通痹止痛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 11 (10) :885.

[4]梁清, 安彩贤.正交试验法研制羌活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国药师, 2005, 8 (12) :1011.

上一篇:贯彻落实下一篇:漏失原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