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共7篇)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2月~2014年3月我院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根据病史、体征、X线和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NYHA (纽约心脏协会)分级,心功能均为Ⅲ级。合并下列情况者给以剔除:①肝肾功能不全;②严重感染;③静息状态下心率低于60次/min;④静息状态下SBP<12.0kPa;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⑦急性左心功能不全;⑧瓣膜病引起的左心功能不全;⑨接受钙拮抗剂治疗的患者;⑩支气管哮喘。共11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年龄39~72岁,对照组55例,年龄41~71岁[1]。两组患者之间一般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组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开始剂量为23.75mg/d,每7d增加1次,剂量维持在47.5~95mg/d或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收缩压不小于90mmHg,心率不小于60次/min)。两组均于治疗4周后作疗效判定。
1.3 疗效判定:
①显效: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发绀改善,水肿及肺部啰音消失,心功能改善Ⅱ级;②有效:上述症状、体征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级;③无效:病情无好转或加剧[2]。
2 结果
治疗组病人经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显效61.8%,有效29.1%,总有效率90.9%,无效率9.1%,见表1。
3 讨论
心力衰竭时心脏代偿机制虽然在早期能维持心脏的排血功能,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将对心肌产生有害的影响,加速患者死亡。代偿机制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4]。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作为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阻断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临床治疗。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类重要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肌的β-受体上调增加心肌收缩的反应性拮抗儿茶酚胺的作用,使心率减慢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能量储备,使心室舒张期延长,舒张充盈时间延长心室射血分数增加。长期治疗使心肌肥厚趋于消退改善游离脂肪酸的氧化抑制心室重塑过程,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初期对心功能有抑制作用,但需长期规律应用(≥三个月)则可改善心功能。目前大量实验研究证明β-受体阻滞剂已从原来的心力衰竭禁用药转变为长期不可缺少并且有效的药物,从而降低死亡率[5,6,7,8]。
治疗组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未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对照组。心肌代谢得到改善,心功能得之恢复。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并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二级预防。长期应用较安全。用药中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要掌握好适应症一般不宜用于收缩功能障碍的急性左心衰,尤其是心率较慢者可以逐渐增加剂量以使衰竭心脏有足够时间增加β受体数目,必须严密观察个体的敏感性及耐受性,用药过程中应连续给药并注意检测心率、血压、心功能变化、心电图改变以便及时调整药量,且时间应多于5周。
摘要:目的:对照研究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55例患者在使用其他心衰药物的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给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耐受剂量治疗。结果:治疗组病人经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显效61.8%,有效29.1%,总有效率90.9%,无效率9.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临床应用是安全、显效的,值得信赖与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衰,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刘庆.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0):9-10.
[2]王宇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4):535-536.
[3]华朋铎,杨青.麝香保心丸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衰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5(1):197-198.
[4]蒋健刚,刘俊,陈金国.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0(16):1719-1721.
[5]王虎军,毕磊,尹秋生.长期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安全性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5,30(1):68-69+82.
[6]牛新萍,彭威,曲静仙.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6(6):188-190.
[7]张宏颖.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3):205-206.
[8]李后涛.富马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门诊就诊的年龄在20~70 岁之间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 其中男38例, 女20例, 年龄35~72岁, 病史3~20年, 治疗前血压均在160~210/95~115 mm Hg, 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均正常, 无其他内科严重疾患。部分病例已接受复方降压片、卡托普利、氨酰心安治疗, 效果不佳。治疗前停用药物2周以上。58例随机分成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A组, 共29人) 和安慰剂组 (B组, 共29人) 。
1.2 试验药品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00 mg/片, 由阿斯利康公司提供。安慰剂:无药理活性的物质, 和两种活性药物外观一致。
1.3 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洗脱期。做病史回顾, 接受全面体检, 进行化验检查, 并停服原降压药2周以上;第二阶段:为期4 周的治疗期。2 周洗脱期结束后, A组患者接受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00 mg , 每日晨1 次口服。患者应于每日8:00~10:00之间服药, 随访当日在体检完毕后再服当天的药物。每次随访均应记录不良反应, 包括程度、与试验药物的关系及处理办法。
1.4 观察项目及指标
试验开始前、治疗结束 (4周末) 进行:体格检查, 同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 生化等指标;血压测量方法:应由同一人测定, 使用同一水银柱血压计, 测量右上臂血压, 以Korotkoff 第一相及第五相分别作为收缩压及舒张压值, 血压测定均在上午进行;每次随访记录不良反应, 并判断其程度及与药物的关系。
1.5 疗效判断标准
降压疗效以治疗后血压同治疗前基础血压比较。显效:舒张压 (DBP) 下降≥10 mm Hg, 且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20 mm Hg。有效:DBP下降<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10~19 mm Hg, 或收缩压 (SBP) 下降30 mm 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对治疗前后的血压, 心率等计量数据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数据由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
2.1.1 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
见表1 。
2.1.2 降压幅度
见表2。
2.1.3 疗效判定
见表3。
与治疗前比较, *:P<0. 001。
2.2 实验室检查及副作用
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后对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均无影响。29例患者出现头痛2例, 胃痛、便秘2例, 但均不影响服药,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疗程。
3 讨论
理想的β受体阻滞剂应该具有24 h平稳的血药浓度和β阻滞作用以获得最佳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并且应当每日只需服用1次,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从而确保药物治疗连续性以及病情的持续改善。倍他乐克缓释片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正是基于这一目标研发, 并于1986年率先在瑞典上市。
本研究结果表明, 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 周后SBP、DBP、心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01) , 具有显著差异, SBP 平均降压幅度为22 mm Hg, 下降百分率为14. 2%, DBP平均降压幅度为17.2 mm Hg, 下降百分率16. 9%, 服药4 周后显效19例 (65.5%) , 有效7 例 (24. 1%) , 总有效26例 (89.7%) 。与文献报道一致[1]。与美托洛尔普通片或其他缓释制剂相比, 倍他乐克缓释片的药理学优势非常明显, 主要包括:①属于实际上的控释制剂, 口服后以零级速率释放药物至少20 h, 因此血药浓度稳定、峰谷波动微小;②多单元小丸剂型, 释药规律的重现性和一致性好, 且药片可分割使用, 增加了剂量的灵活性;③药代动力学参数更稳定, 表现为在胃肠道全程中都能稳定吸收, 不受进食或pH等影响;④药效学上, 24h内阻滞β1受体的总体效果比普通片更强更稳定。倍他乐克缓释片的这些优势, 在临床实践中可转化为每天服药1次、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改善、不良反应减少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2008年我院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 年龄>60岁, 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 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 (1) 用药前心率<55次/min; (2) 心功能Killip分级3~4级; (3) 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4) 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哮喘急性发作期等有β受体拮抗剂禁忌证的患者。随机分为缓释片组42例、平片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缓释片组男30例, 女12例, 年龄 (65.5±16.4) 岁;平片组男31例, 女9例, 年龄 (64.4±14.9) 岁;对照组男28例, 女10例, 年龄 (63.7±13.7) 岁, 3组患者年龄, 性别比、心功能分级、心梗发生部位、心率、用药情况、合并症等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立即入CCU, 行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常规给予吸氧、止痛、扩冠、再血管化、抗凝等基本治疗。缓释片组及平片组在开始治疗后要求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 (1mm Hg=0.133kPa) 以下、血糖控制达到可接受水平 (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下) 。治疗前正在服用美托洛尔平片患者, 在缓释片组按照相同剂量换用缓释片, 在平片组继续服用, 未服用该类药物的患者直接开始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并在住院期间根据心率等症状来调整用药。对照组患者停用β受体拮抗剂并给予安慰剂。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平片由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用量为每天23.75~47.5mg, 美托洛尔平片的用量为6.25~12.5 mg口服, 以后逐渐加量至25~50mg, 每天3次, 连续3个月。以后根据症状及心率调整药物的剂量。
(例)
1.3 疗效评价
参照《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控制标准: (1) 显效: 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及硝酸甘油用量>80%或心电图恢复正常; (2) 有效: 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50%~80%或心电图好转; (3) 无效: 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或心电图无明显好转。对冠心病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 在控制症状的同时要求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 并在轻度活动状态下无气短等症状。考虑上述以主观症状为主, 故在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要求监测血浆脑利钠肽 (BNP) 的水平, 在3个月随访时要复查血浆BNP。治疗目标为该数值降低达到有意义水平。对心律失常患者主要是永久性快速房颤患者, 控制症状为主, 同时要求静息心率在60次/min左右, 活动时≤95次/min。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以
2结果
2.1 美托洛尔用量及疗效
经过3个月的治疗, 缓释片组美托洛尔缓释片服用的剂量达到每天 (93.23±8.5) mg, 平片组美托洛尔服用的剂量达到每天 (32.6±15.12) mg,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缓释片组与平片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2组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例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病情变化
缓释片组和平片组患者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例 (%)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不良反应
缓释片组出现心动过缓1例, 低血压1例, 停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平片组出现心动过缓2例, 低血压1例, 停用美托洛尔平片。3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血脂等指标无明显改变。
3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 考虑可能与合并症多、病变时间长, 用药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因此对这类患者中如何规范使用β受体拮抗剂, 改善患者的预后, 达到临床治疗的目标, 值得深入研究。
有研究表明, 冠脉闭塞6h之内相应区域50%的梗死面积形成, 闭塞12h为75%, 闭塞15~24h为100%[1]。因此急性心梗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完全的β受体阻断作用, 这是因为其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心室颤动、心跳停止等恶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 尤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 发生率>75%[2]。
在本次研究中提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能减轻患者的症状, 减少再梗死率, 降低病死率, 减少心梗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老年患者中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较多, 在本次研究中有14.2% (13例) 的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病后合并3~4级心功能不全。在强化β受体拮抗剂治疗后, 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控制, 心功能得到改善。心梗后心功能恶化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在病死率和再梗死率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考虑与观察样本量小有关系, 可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继续观察。
美托洛尔平片在临床实际应用中, 由于其半衰期短, 谷峰比值低, 在作用高峰期对心率影响大等特点, 导致在临床应用中其剂量偏低。有资料显示在国内美托洛尔平片使用的平均剂量为每天 (12.25±6.8) mg, 远未到达治疗的靶剂量[3]。在美国及其他的欧洲国家, 包括众多的临床试验中使用的都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而通常的剂量往往是每天100mg左右[4]。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作为在我国上市的一种新型剂型, 克服美托洛尔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不足, 可以获得24h的平稳血药浓度, 因此可以将该类药物的剂量提高, 达到全天均一的β1受体阻滞作用。故本试验对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进行了疗效观察。临床研究显示, 每天50~200mg美托洛尔缓释片血药浓度可24 h均衡分布于治疗窗内, 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 β1受阻滞效应也越强。50mg美托洛尔平片单次给药血浆峰浓度与200mg缓释片相当 (260~280nmol/L) , 分布在治疗窗内, 说明两者均保持β1受阻滞的选择性, 但前者仅维持数小时, 而200mg缓释片则覆盖整个24h给药间期。将平片单次剂量增到100mg, 尽管延长了作用时间, 但峰浓度常>600nmol/L, 甚至高达1 100nmol/L。因此, 此时段不仅出现过度β1受体阻滞效应, 还干扰了β2受体效应, 而谷浓度水平虽比50mg时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治疗窗下限, 此时段同样也失去了必需的β1受体阻滞作用。若把单次给药剂量降至50mg并使日用药次数增加到3~4次, 可克服这些缺点。但给药次数的增加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因此, 只有50~200mg缓释片才既可维持持续24h β1受体阻滞效应的选择性, 最大浓度时又不导致过度阻滞β1受体。而50mg平片虽具有β1受体阻滞选择性, 但持续时间较短, 剂量增大至100mg时选择性又部分消失。
在我国的老年心血管患者群中, 交感兴奋型即平素心率偏快的人群并不多, 只占到人群的15%左右, 因此在使用中根据不同疾病其起始剂量是不同的。在单纯心肌梗死患者中, 初始剂量是从每天47.5mg开始, 在伴有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患者中初始剂量从每天23.75mg开始, 逐渐达到目标剂量。由于美托洛尔缓释片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因此在5~7d的观察后可以安全的将剂量增加1倍。在伴有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 发现使用该药时在不增加利尿剂剂量情况下加大用量, 未见症状加重的现象。缓释片组患者的平均剂量达到了每天 (93.23±8.5) mg, 而平片组患者的平均剂量为每天 (32.6±15.12) mg, 缓释剂型的用量为平片剂型的3倍左右。故由于剂型的转换, 可更加完全的阻断β受体对心血管的不良作用, 患者能耐受, 依从性好, 无不良反应, 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重要的药物用于急性心梗[5]。并通过对比分析证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我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可以在相对较短的住院时间内调整到个体化的剂量, 达到控制症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Hjalmarson A.Effects of beta-blockade in sudden cardiac death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post-infarction period[J].Am J Car-diol, 1997, 80 (9) :35-39.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Wing LM, Reid CM, Ryan P, et al.Acomparison of outcomes with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s and diuretics for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J].New Engl J Med, 2003, 348 (7) :583-592.
[4]Yusuf S, Peto R, Lewis J, et al.Beta bloekade during and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an over view of the randomized trials[J].Prog Cardiovase Ois, 1985, 27 (5) :335-371.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 篇4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发生在心脏器质性疾病和正常人中[1]。室性早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心悸、胸闷等不良情况,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生体健康。因此,本次对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进行观察,选取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取得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45~75岁,平均59.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且均有不同程度心悸、气短、头晕、胸闷等情况。80例患者当中,冠心病40例,心肌炎20例,肺心病20例。本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停止用所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周以上。
对照组: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00098,分装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初始剂量为47.5毫克/次,逐渐加量至95毫克/次,每日1次。实验组: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另外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103032,生产单位: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每次4粒,1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
1.3评价标准:(1)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程度不小于2级,室性早搏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1级,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减少≥50%;无效:患者病情未得到改善甚至病情加重。(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测定患者的射血分数、每分心搏量。
1.4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对比采用卡方检验χ2,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表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实验组治疗后射血分为(43.25±4.28)分,每分心搏量为(4.33±0.56)L/min;对照组治疗后射血分为(41.33±3.44)分,每分心搏量为(4.24±0.77)L/min,由此可见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一般因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而导致,且病死率较高,并且近年以来逐渐呈上升趋势,不仅威胁患者的健康,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室性早搏的应用中十分广泛,其是一种不具有内源性拟感活性的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其能够使得左室重构得到逆转。β-受体阻滞剂能够使得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得到降低,有效保护心脏。使得β-受体密度能够增加,增加心脏收缩的反应性,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但是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参松养心胶囊的实验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且差异为显著性,其原因在于参松养心胶囊是由甘松、麦冬、人参等中药制成,其对抗心律失常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其是通过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通过研究表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为80.00%,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治疗室性早搏可以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此方法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春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11):3-4.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5 月~2012 年9 月于来宾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高血压诊断和分类标准, 血压水平为1 级或2 级, 即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收缩压 (SBP) <180 mm Hg, 和 (或) 90 mm Hg≤舒张压 (DBP) <110 mm Hg, 同时经动态血压监测符合非杓型高血压形态, 除外继发性高血压、重度心力衰竭、 支气管哮喘、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动过缓、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患者, 以及对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应用有禁忌证者。 共入选60 例患者, 平均年龄 (51.5±7.2) 岁。
1.2 方法
1.2.1诊室血压测量
8∶00~10∶00诊室血压测量。测血压前, 受试者应至少坐位安静休息5 min。受试者取坐位, 坐靠背椅, 裸露上臂, 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应相隔1~2 min重复测量, 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 mm Hg以上, 应再次测量, 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1.2.2动态血压测量
采用康泰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 (ABPM 50) 进行24 h血压测量。将袖带固定于患者右则上臂, 患者休息15~30 min后启动第1次血压测定, 进行昼 (06∶00~22∶00) 、夜 (22∶00~06∶00) 24 h血压监测, 测量时间间隔白天为30 min, 夜间为1 h, 同时保持日常工作和活动, 血压读数应达到应测次数的80%以上, 若未达到, 第2天重新测量。
1.2.3血压昼夜节律及动态血压达标的确定
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白天平均值-夜间平均值) /白天平均值×100%。杓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20%;非杓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10%。收缩压与舒张压不一致时, 以收缩压为准。动态血压达标标准:即24 h平均血压<130/80 mm Hg, 白天平均血压<135/85 mm Hg, 且夜间平均血压<120/70 mm Hg。
1.2.4给药方法
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B两组。A组30例, 早7∶00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阿斯利康公司, 规格:47.5 mg/片) 47.5 mg, qd和盐酸贝那普利片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10 mg/片) 10 mg, qd。B组30例, 早07∶00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 qd, 晚20∶00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 qd。每2周随访1次, 如诊室血压达标, 维持原剂量, 继续用药巩固治疗。如诊室血压未达标 (SBP≥140 mm Hg或DBP≥90 mm Hg) , 盐酸贝那普利片增加剂量至20 mg/d;未达标加量的时间间隔为2周, 个别患者可增至40 mg/d。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所有对象均完成治疗及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 、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诊室血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 (24 h SBP) 、24 h平均舒张压 (24 h DBP) 、昼间平均收缩压 (dSBP) 、昼间平均舒张压 (dDBP) 、夜间平均收缩压 (nSBP) 、夜间平均舒张压 (nDBP) 均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后A组nSBP、nDBP下降均值为31.2、14.7 mm Hg, B组nSBP、nDBP下降均值为33.0、18.2 mm Hg, 两组间nSBP、n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2。
注:1 mm Hg=0.133 kPa;BMI:体重指数;SBP:收缩压;DBP:舒张压
2.3 两组治疗前后清晨时段血压的比较
两组清晨时段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B组清晨SBP和DBP显著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动态血压达标率的比较
治疗后, 两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A组nSBP、 nDBP达标率为60.0%、23.3%, B组nSBP、nDBP达标率为90.0%、56.7%, 两组间夜间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 见表4。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 A 组比较,▲P < 0.05;24 h SBP:24 h 平均收缩压;24 h DBP:24 h 平均舒张压;dSBP:昼间平均收缩压;dDBP: 昼间平均舒张压;n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DBP:夜间平均舒张压;1 mm Hg=0.133 kP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 0.05;与A组比较, ▲P < 0.05;1 mm Hg= 0.133 kPa;SBP:收缩压;DBP:舒张压
2.5 两组治疗后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A组治疗前夜间SBP、DBP下降率为 (6.0±2.3) %、 (6.5±2.6) %, 治疗后为 (7.7±3.4) %、 (7.3±3.8) %。 B组治疗前夜间SBP、DBP下降率为 (6.1±2.7) %、 (7.2± 2.5) %, 治疗后为 (10.9±3.1) %、 (12.9±3.6) %。 经治疗后, 两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均明显增加,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A组有5 例 (16.7%) 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 B组有19 例 (63.3%) 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 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
注:与A组比较, ▼P < 0.01;24 h 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DBP:24 h平均舒张压;dSBP:昼间平均收缩压;dDBP:昼间平均舒张压;n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DBP:夜间平均舒张压;1 mm Hg=0.133 kPa
3 讨论
正常人血压表现为杓型, 而非杓型血压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 有研究显示, 非杓型血压患者比起杓型血压患者的血管内膜中层增厚, 血管舒缩功能下降, 并更容易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3]。 此外, 具有血压晨峰的患者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左室肥厚[4,5]。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 降压治疗至少应达到以下3 项目标[6]:①平稳降低整体血压水平;②有效抑制清晨觉醒后的血压骤升;③维持夜间血压适度下降 (即杓型血压状态) 。
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机制之一, β 阻滞剂可以通过对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而发挥降压作用[7]。 美托洛尔缓释片为长效降压药, 其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有效避免了过高的峰值浓度引起不良反应。 有研究显示,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具有较高的单药达标率, 作用时间更长久, 可显著降低晨峰血压, 并促使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转变为杓型[8,9,1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阻断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的生成, 同时又减少了缓激肽的降解, 是唯一具有干预RAAS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双系统保护药物。盐酸贝那普利是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谷峰比值远大于50%, 可以有效和平稳降压, 以防止靶器官损害。 EVIDENCE CHINA研究临床荟萃血压组显示[11], 28 项贝那普利单药降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共入选1055 例患者, 平均治疗8.4 周后, 患者收缩压平均下降24.4 mm Hg, 舒张压下降15.7 mm Hg, 贝那普利治疗的主要不良事件中, 咳嗽发生率仅为10.6%, 血管神经性水肿、高钾血症和肌酐升高的发生率也仅为0.2%。 这些结果证实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的强效降压效果, 有利于促进血压达标, 从而带来长期心脑血管获益。
本研究中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提示无论早晨或晚上服药均能有效地降低24 h血压。 两组经治疗后, 清晨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 B组较A组更能降低清晨血压 (P < 0.05) , 此外, B组患者的夜间SBP、DBP达标率明显高于A组 (P < 0.01) , 提示夜间服药对降低清晨和夜间血压更有效。 在血压昼夜节律的纠正方面, B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与A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 结果表明, 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 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可以较好地纠正清晨高血压和夜间血压的高负荷状态, 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 和试验组 (40例) , 其中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8例, 患者年龄为45~80岁, 平均年龄为 (62.7±17.1) 岁, 病程为0.4~2.1年, 平均病程为 (1.2±0.8) 年;试验组中男20例, 女20例, 患者年龄为44~78岁, 平均年龄为 (61.1±16.8) 岁, 病程为0.3~2.0年, 平均病程为 (1.1±0.8) 年。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并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胺碘酮片 (赛诺菲, 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3254) 进行治疗, 剂量每片0.2 g, 每天3片服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00098) 进行治疗, 每日1次, 每次0.1~0.2 mg。连续服用8~10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心室率减慢到60~80次/分钟;有效:心室率减慢到60~100次/分钟;无效:临床症状没有上述的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 用±s表示计量资料, 用t检验比较组间, 以P<0.05为组间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0.00%) 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65.00%) ,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改善程度,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
3 讨论
快室率心房颤动是一种由于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发生异常引起的疾病, 患者常由于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坏死, 伴发心力衰竭症状, 若不有效治疗,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采用胺碘酮和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 (9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独服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 (65.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胺碘酮属于第三代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通过对钾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而使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 从而起到使心室率减慢的作用, 胺碘酮对室性传导无影响, 除颤作用较好, 但对于快室率心房颤动引起的心力衰竭作用不好[5]。而美托洛尔对交感神经活性起到抑制作用, 进而有效控制由儿茶酚胺释放引起的临床症状, 同时美托洛尔有效控制心室率的加快、心脏舒张期明显延长、心脏容纳量明显增加、对心肌内氧气的消耗明显降低[6]。因此, 胺碘酮和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两药结合应用, 可以有效控制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低于试验组 (P<0.05) 。两药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心室率的加快, 有效治疗心房颤动, 在增强左室射血功能的同时也减少左室舒张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7]。因此, 将胺碘酮和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两药联合服用可以明显改善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8]。
综上所述, 胺碘酮联合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可以有效控制快室率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未发现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 用药安全, 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十月, 沈贵林, 程东.胺碘酮联合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36例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业, 2013, 22 (11) :20-21.
[2]刘凤.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4) :77-78.
[3]张琼, 张艺, 李红萍.美托洛尔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快室率房颤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13, 34 (2) :277-278.
[4]谢赟, 蒋金法.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D].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33 (4) :78-82.
[5]颜宇波, 罗亚衡.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26) :149-150.
[6]宋昆鹏, 郭素萍, 石海莉, 等.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 (8) :771-772.
[7]孙荣艳, 范正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老老年持续性房颤心室率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3) :1-2.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01月~2012年1月, 入选在本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00名, 男性患者211例、女性患者189例。
1.2 入选标准[2]
(1) 患者年龄在40~80岁之间。 (2) 患者入院前均有明确的持续心前区不适或胸痛病史, 伴有或不伴有头晕、乏力、黑曚、晕厥、抽搐、胸闷、气短等症状。 (3) 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改变。 (4) 化验心肌酶CK, CK-MB及肌钙蛋白均成倍升高。 (5) 在入院3 d内未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 咳血等心力衰竭症状。
1.3 排除标准[3]
(1) 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 (2) 存在严重支气管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患者。 (3) 恶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 (4) 发热和存在严重感染的患者。 (5) 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 (LV>60 mm, LVEF值<30%) 的患者。 (6) 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7) 年龄在40岁以下或80岁以上的患者。 (8) 入院3 d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1.4.1 临床资料采集与分组
患者入院后详细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肌酶检验结果, 治疗方案和临床转归等。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200人。分别行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
1.4.2 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的使用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当天就使用上诉药物。使用的药物均为阿斯利康公司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琥珀酸美托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基础量从25 mg, 2次/d, 口服, 开始控制血压在110~120/70~80 mm Hg左右。琥珀酸美托洛尔从47.5mg, 1次/d, 口服, 开始控制血压在110~120/70~80 mm Hg左右。两药维持口服。
1.5 事件发生率
两组患者经过上诉治疗后跟踪随访患者1年, 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猝死发生率。
1.6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之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根据临床资料的对比, 两组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高血脂、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猝死率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琥珀酸美托洛尔两组患者经过1年的跟踪随访, 详细记录所有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 猝死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可见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率及再住院率均高于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组 (P<0.05) , 见表1。
表1显示了两组患者在同等入选情况下, 在同等治疗条件下。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组。
2.3 琥珀酸美托洛尔较酒石酸美托洛尔更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率。
2.4 长效β受体阻滞剂较短效β受体阻滞剂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 讨论
当交感神经激活如运动或应激时, 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兴奋性,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4]。
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琥珀酸美托洛尔在制剂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上有明显的区别。酒石酸美托洛尔, 最大作用时间为1~2 h。血压的降低与血药浓度不平行, 而心率的降低则与血药浓度呈直线关系。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采用了各自均能作为独立恒速释放单元的多微囊技术, 每片含数百至上千个直径很小的球型微囊。药片在胃内迅速崩解, 每个微囊都作为独立扩散单位释放药物, 释放吸收过程持续大于20 h, 这就使药物吸收过程更加稳定持久, 血药浓度更加均衡一致, β受体阻滞剂效应强度和选择性更加理想, 降压效能更加突出, 副作用更小, 患者更容易耐受。
持续维持24 h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常具有周期性昼夜节律波动, 夜间睡眠时较低, 约凌晨6时始突然激增, 8~10时达高峰。这种晨变化常使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加。因此, 控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 改善临床预后。合适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1次/d给药即可提供24 h均衡作用, 对降低心血管事件有显著疗效。
所以, 在临床治疗方面, 琥珀酸美托洛尔较酒石酸美托洛尔更具有优势, 疗效更好, 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比酒石酸美托洛尔与琥珀酸美托洛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 入选40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患者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行二级预防治疗, 一组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行二级预防治疗。术后跟踪随访患者1年, 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发生猝死及再住院率之间的区别。结果 经过中位数为360 d的跟踪随访和比较, 接受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14%, 猝死率12%。接受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9%, 猝死率3%。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治疗中, 琥珀酸美托洛尔较酒石酸美托洛尔可以更明显降低患者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 降低猝死率。
关键词:酒石酸美托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急性心肌梗死
参考文献
[1]Shore S, Aggarwal V, Zolty R.Carvedilol or sustained-release metoprolol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a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analysis.J Card Fail, 2012, 18 (12) :919-924.
[2]Nandi U, Karmakar S, Das AK, et al.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toxicity of a combination of metoprolol succinate and telmisartan in Wistar albino rats:Safety profiling.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13, 65 (1) :68-78.
[3]Singhvi G, Ukawala R, Dhoot H, et al.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 of metoprolol.J Pharm Bioallied Sci, 2012, 4 (5) :90.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推荐阅读:
琥珀酸亚铁片说明书11-07
《琥珀》创新教案06-16
思念的琥珀诗歌12-07
时光琥珀议论文06-03
琥珀科学综合实践教案01-04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01-21
《琥珀手链 》阅读训练及答案11-16
《琥珀》第二课时的教案12-06
《奇异的琥珀》的课堂教案设计06-08
琥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