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广谱β-内酰胺酶

2024-05-16

产广谱β-内酰胺酶(精选7篇)

产广谱β-内酰胺酶 篇1

作为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革兰阴性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标本中分离很高, 而且该菌对于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由于临床上对于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的广泛应用, 致使临床上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种质粒介导的酶类, 具有此酶的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耐药性, 这是临床上使用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也是临床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根本, 也有可能是发生医院内感染和耐药菌株扩散的原因[2]。为了了解临床上我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 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 从而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使用依据, 本文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送检600份临床标本进行分离检测。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送检600份临床标本主要包括血液、痰液、胸腹水以及中段尿液和伤口分泌物等标本, 在其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50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购自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2 细菌鉴定:

使用珠海黑马半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 并使用革兰阴性菌鉴定板条。

1.3 抗菌药物纸片及M-H培养基:

抗菌药物纸片和培养基购自北京天坛药品生物技术开发公司。M-H培养基中的水解酪蛋白干粉是从益阳生化试剂厂购自, 而后由我科微生物室自行配制。

1.4 方法

1.4.1 药敏试验:

根据第二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其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待检测的细菌配制成菌液, 其浓度为0.5麦氏单位, 然后将菌液涂在M-H板上, 并使其均匀分布。等待片刻待其干后, 即可贴药敏纸片, 注意每两个相邻纸片间的中心应相距约24 mm左右, 而每个纸片的中心距离平皿的边缘至少15 mm。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0年制定标准对药敏的结果进行判定[4]。

1.4.2 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在进行药敏实验时, 将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按照上述标准进行判定, 其抑菌圈的标准如下: (1) 头孢噻肟钠不高于27 mm; (2) 头孢他啶不高于22 mm; (3) 氨曲南不高于27 mm; (4) 头孢曲松钠不高于25 mm。满足上述标准其中之一者, 即可认为疑似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然后进行下一步的确证实验。

1.4.3确诊实验:

将待检测的菌液涂在M-H平皿上, 并将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纸片、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纸片贴在平皿上, 并使其均匀分布。然后将上述平皿放在35℃环境中进行培养, 时间大约为16 h。结束后对抑菌圈的直径进行测定, 如果发现有至少1对纸片的直径差值不小于5 mm, 即可确认该菌为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

2 结果与分析

在我院共送检600份临床标本中, 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50株, 而其中共有40株能够产广谱β-内酰胺酶。总检出率为26.67% (40/150) 。产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极度耐药的抗生素为头孢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唑啉、头孢他啶, 其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3.23%;对于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也较强, 其耐药率分别为86.11%和72.87%;对于阿米卡星、氨苄西林以及哌拉西林的耐药性较弱, 其耐药率分别为51.23%、48.56%和34.21%;对于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和的耐药性最弱, 其耐药率分别为0%、10.8%与21.2%。见表1。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致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可引起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伤口等多个系统和组织的感染, 而其中最常见的耐药菌是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5]。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我院分离出的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阳性比较高。而且结果也显示, 产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都比非产酶菌株要高, 这些菌株已经成为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因此, 临床以及实验室应该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 将开展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纳入到常规工作中来, 同时也应该根据以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数据资料, 严格管理并加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积极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上我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 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 从而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使用依据。方法 使用珠海黑马半自动微生物鉴定敏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 而药敏试验使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 我院共送检600份临床标本, 在其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50株, 而其中共有40株能够产广谱β-内酰胺酶。总检出率为26.67% (40/150) 。产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极度耐药的抗生素为头孢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唑啉、头孢他啶, 其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3.23%;对于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也较强, 其耐药率分别为86.11%和72.87%;对于阿米卡星、氨苄西林以及哌拉西林的耐药性较弱, 其耐药率分别为51.23%、48.56%和34.21%;对于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和的耐药性最弱, 其耐药率分别为0%、10.8%与21.2%。结论 目前, 我院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阳性率比较高, 已经成为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因此应该以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数据资料为根据, 严格管理并加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积极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产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参考文献

[1]张继红.县级医院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耐药性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0) :1452-1453.

[2]陈子松, 喻长法, 郑英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与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8) :998-999.

[3]陈浙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9) :1326-1327.

[4]章清, 魏丽, 魏光美, 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2) :220-222.

[5]潘晓龙, 周晓东, 吴祥镜, 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表型及基因型的研究[J].检验医学, 2005, 20 (5) :462-416.

产广谱β-内酰胺酶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①临床菌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 由鹤矿集团总医院检验科提供从住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55株;②抗生素纸片:头孢曲松 (CRO30 μg) , 头孢他啶 (CAZ30 μg) , 头孢噻肟 (CTX30 μg) , 头孢呋辛 (CXM30 μg) , 氨曲南 (ATM30 μg) , 亚胺培南 (IM 10 μg) 阿米卡星 (AK30 μg) , 环丙沙星 (CIP5 μg) , 头孢泊肟 (CPD10 μg) , 头孢美唑 (CMZ30 μg) , 头孢哌酮/舒巴坦 (CFP/SU 75/30)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AMX/CA 20/10 μg) 为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③M-H 琼脂杭州天和生物有限公司。

1.2 方法

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irby-Bauer 琼脂扩散法, 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 2005年标准判读, 并用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做质控;②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 选择AMX/CA, CTX, CAZ, CRO, CPD和ATM6种抗生素纸片, 周围纸片中心与中央纸片中心距离定为20 mm, 35℃孵育过夜后判读结果, 周围任何一个纸片的抑环菌环在靠近中央一侧的边缘出现扩大或加强 (有协同作用) , 即判定为产ESBLs菌。

2结果

2.1 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菌检出情况, 55株阴沟肠杆菌中, 共检出产ESBLs菌23株, 检出率为41.82%

2.2 产ESBLs菌与非产ESBLs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比较见表1。

3讨论

结果显示, 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菌的检出率高达41.82%, 说明阴沟肠杆菌是产ESBLs的重要菌种, 产ESBLs也是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

产广谱β-内酰胺酶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5—2006年从北京航天总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的523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1.2 试剂与仪器

标本接种,菌落分纯,用BD全自动Phoenix细菌鉴定仪和试剂,均为BD公司产品;M-H琼脂为Oxoid的产品;药敏纸片:头孢噻肟30 μg/片,头孢他啶30 μg/片,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 μg/10 μg片),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 μg/10 μg片)。

1.3 方法

1.3.1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标本接种,菌落分纯,用BD全自动Phoenix100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判定结果。

1.3.2 ESBLs测定

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原NCCLS)2001推荐的双纸片确证法进行: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组合。用K-B法接种细菌,35 ℃需氧培养24 h,若任一组的抑菌直径≥5 mm,可证实为产ESBLs。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按照CLSI/NCCLS2005年文件M100-S15规定的折点判定。

2 结果

2.1 从不同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 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6.1%,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3.1%。从不同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7394,P<0.05),从不同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161,P<0.05)。

2.2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在各科室的分布 ICU病房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呼吸科病房,儿科病房所占比例最小(见表2)。

2.3 产ESBLs与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比较 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非产ESBLs菌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且呈现多重耐药。

2.4 本研究发现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也产ESBLs,因其数量较少,未统计其中。目前我院产ESBLs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注:有7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因科室分布较分散未计入

3 讨论

ESBLs可以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形式进行耐药性扩散,使敏感株变成耐药株,从而导致严重的院内交叉耐药株扩散。产ESBLs菌株往往还伴有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多重耐药基因形成多重耐药菌[2],本研究显示:(1)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6.1%;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为23.1%,与吴敏等[3]报道的22%相近;同时发现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也产ESBLs,但其数量较少,故目前我院产ESBLs的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2)不同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率无明显差异;(3)本研究发现不同科室产ESBLs的菌所占比例不同:ICU病房所占比例最大,儿科病房所占比例最小。

产ESBLs菌株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头孢曲松有较高耐药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4]。产ESBLs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的差别提示我院产ESBLs的型别不同于其他的报道[5],产ESBLs菌株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他15种抗菌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说明产生ESBLs是导致菌株多重耐药的原因。介导产ESBLs的质粒可同时携带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整合子的存在可导致多种耐药基因的同时高表达,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带来困难。所采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十分敏感,可作为产ESBLs菌株感染的选用药物[6]。本院目前尚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敏感率为100%,与国内张勇昌等[7]报道的一致。但选择用药时应慎重,因为亚胺培南抗菌谱极广,抗菌效果极强,易造成耐药菌株产生和真菌感染。此外亚胺培南也具有诱导产生大量ESBLs的作用,且价格昂贵,因此临床上在患者严重感染时方可使用。

临床上产ESBLs菌株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患者长期住院或外科手术后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2)插管、呼吸机、导尿管和动脉导管的应用;(3)医生与患者未能严格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仅凭经验和不必要的预防用药,对发病原因不明或病情较轻的往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联用并频繁更换药物有关[8]。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在药物筛选和诱导的双重作用下,细菌的耐药性普遍呈现高水平、多重耐药的发展趋势,给抗菌药物的研制和应用带来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如何控制抗菌药物的泛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全球关注问题。监测细菌耐药水平的发展变化,暂停高耐药率抗菌药物使用是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9]。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不同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结合双纸片确证法对我院2005—2006年微生物室从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523株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6.1%,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3.1%,中段尿、痰、伤口分泌物3种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菌在ICU病房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呼吸科病房,儿科病房所占比例最小;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多重耐药。目前我院产ESBLs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 产ESBLs菌在我院各个病房、不同标本均有发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抗菌药

参考文献

[1]尤冬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4,26(6):515.

[2]汪复.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及防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3):207-210.

[3]吴敏,邓建平,姚春红,等.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55-456.

[4]邱清芳,孙浩仙,丁兆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河北医药,2004,26(3):262.

[5]陆坚,唐春英,吴本权,等.华南地区质粒介导朝广谱beta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22(6):638-643.

[6]王月红,张煜.基层医院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210.

[7]张勇昌,赵桂兰,赖伟思,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病原菌的检测及耐药性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69-470.

[8]李洁平,宋海蓉,魏利霞.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及耐药性监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7):1471.

产广谱β-内酰胺酶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择我院2007年7月-2009年7月尿液标本分

离的病原菌352株 (排除同一患者重复分离的菌株) , 所有菌株均经Vi TEK-AMS60全自动分析仪鉴定;M-H琼脂、药敏纸片 (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标准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卫生部药品生物鉴定所提供) ;抗菌药物纸片 (英国OXOID公司生产) 。

1.2 方法

1.2.1 药敏实验:

采用K-B纸片扩散法, 药敏判断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 1999年标准判断读结果, 中敏按耐药统计。

1.2.2 产ESBLs菌株筛选:

实验采用双纸片协同实验进行筛选, 按常规纸片扩散法接种实验菌株, 在平板中心贴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纸片, 然后在其周围贴上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纸片, 每种纸片与中央纸片选取20mm的间距, 如周围3片药敏纸片中有任何一个抑菌圈在靠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纸片一侧的边缘出现扩大或加强, 提示该菌株可能产ESBLs。1.2.3产ESBLs菌株确证实验:按NCCLS确证实验, 将初筛可疑菌株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 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纸片做纸片法药敏实验, 含克拉维酸和不含克拉维酸的抗菌药物纸片间的抑菌圈直径相差≥5mm可确证产ESBLs。

2 结果

2.1 产ESBLs菌株检出情况352株病原菌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259株 (73.

6%) , 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6株, 克雷伯杆菌38株, 变形杆菌15株、铜绿假单胞菌10株, 不动杆菌6株, 棒状杆菌4株, 沙雷菌3株, 其他7株。产ESBLs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7株, 克雷伯杆菌12株, 占革兰阴性杆菌的26.6%。

2.2 产ESBLs菌株对抗生素耐药情况。

本组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 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见表1。

2.3 产ESBLs菌致尿路感染临床危险因素分析本文通过对

15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d、留置尿管、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泌尿系手术等与产ESBLs菌株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有关, 其相对危险度 (OR) 值分别为1.973、2.587、7.417、10.757、2.674、2.081, 是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ESBLs是由革兰阴性杆状病原菌产生, ESBLs介导的耐药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酶类。本结果显示ESBLs主要由肠科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 这一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的阳性率大致相同。

从危险因素结果分析可见, 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产ESBLs菌致尿路感染的相对危险性最高, 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1]。近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显示, 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是细菌产生耐药菌株的最主要因素。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可使人体寄殖菌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 尤其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消灭了正常拮抗菌群, 削弱了机体抵抗力, 成为耐药菌感染的主要诱因[2]。在第3代头孢菌素的选择压力下, 容易诱发菌株产生ESBLs, 在限制这类抗菌药物使用后产ES-BLs菌也随之减少, 表明产ESBLs菌感染与第3代头孢菌素选择压力有关。留置尿管增加产ESBLs菌尿路感染机会的原因是:留置尿管后致病菌黏附于插管内壁, 并被一层生物膜或黏糖复合物所覆盖, 难以清除和被抗菌药物杀灭, 尿管的置入可不同程度地损伤尿道黏膜, 破坏其黏膜屏障的防御功能。特别是对因前列腺增生而引起尿道狭窄的老年男性患者进行导尿时, 尿管的置入会很困难, 再加上手法粗暴, 更易引起尿道黏膜的损伤。

研究结果显示, 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最低的, 由于TEM类和SHV类ESBLs菌的质粒介导或点突变对碳青酶烯类无明显作用, 故该类药是治疗产ESBLs菌的首选, 但应注意该类药避免滥用, 防止诱发新的耐药机制, 避免出现重症的产ESBLs菌泌尿系感染患者几乎无药可用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573.

产广谱β-内酰胺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选择我院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类标本, 包括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等, 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292 株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多次分离的同一细菌不重复计入, 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04 株。

1.2 仪器和试剂

细菌分离所用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均购自郑州安图公司, MH琼脂和药敏纸片由杭州天和公司提供, 细菌鉴定和药敏所用仪器ATB微生物分析仪和试剂 (ID 32 E和ATB G-5) 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3 细菌鉴定及药敏方法

细菌分离培养参照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采用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1.4 ESBLs检测方法

确证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CLSI/NCCLS) 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测定, 头孢他啶与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与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任一组间抑菌区直径≥5 mm判为ESBLs阳性,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卫生部药品生物鉴定所) 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对照。

2 结果

2.1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

2010 年1 月~2012 年12 月, 从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292 株肺炎克雷伯菌, 其中产ESBLs104 株, 阳性率为35.6%, 痰液检出产ESBLs最高, 阳性率为82.7%, 近3 年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标本中检出的阳性率依次为31.1%、35.4%、39.6%。 结果见表1、2。

注:ESBLs: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2.2 细菌耐药率

细菌耐药率统计结果如表3 所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 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耐药率极高, 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 耐药率为零;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有一定的敏感性, 但总体敏感性均不高, 耐药率在31.0%~64.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呋喃妥因的较敏感, 耐药率均小于1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较低。

3 讨论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因产 β-内酰胺酶而耐药, 它是通过与 β-内酰胺环上的羰基共价结合, 水解甲氧亚氨基 β-内酰胺抗菌药物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以及氨曲南的 β-内酰胺酶[1]。 根据2010 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的报道, 克雷伯菌属产ESBLs平均检出率大于43.6%[2]。2010 年1 月~2012 年12 月我院ESBLs阳性肺炎克雷伯菌总检出率35.6%, 最高时在2012 年为39.6%, 仍低于报道值。 这可能由于统计样本量不足导致。 另外, 地域的不同,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计量、频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而ESBLs是抗菌药物诱导产生的, 从而导致ESBLs的检出率存在差异性[3]。但是从近3 年的检出的比例来看,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每年有递增的态势, 检出率从31.1%到35.4%到39.6%, 这与国内诸家报道基本一致[4,5]。由于三代头孢在我院的广泛应用, 在药物选择压力影响下, 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增强, 相应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出现, 这方面不仅要临床医生引起重视, 其他相关部门也应足够重视。 从标本来源角度分析, 痰液标本中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最高, 占82.7%。 这可能是由于我院痰液标本送检率较其他高所致;另一方面可能与部分年老体弱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有关。

ESBLs主要为质粒介导的 β - 内酰胺酶基因 (TEM-1、TEM-2、SHV-1) 的1 个或数个氨基酸突变而来, 通过自体耐药的质粒传递给其他细菌, 从而导致感染菌的广泛传播并形成耐药菌株[6], 多为CTX-M型与TEM型或SHV型基因同时存在[7,8,9]。 不同类型ESBLs菌对不同的三代头孢有不同活性, SHV型对头孢噻肟有较强的耐药性;CTX-M系列酶对头孢噻肟水解能力较强, 而对头孢他啶的水解能力很弱;TEM-10 对头孢噻肟敏感, 头孢他啶耐药;TEM-3 可使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都失活。 由表3 可以看出,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均大于96.3%, 几乎全部耐药, 说明我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已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由于ESBLs是能水解头氨曲南等单环类抗生素, 所以其耐药率也很高, 都大于81%, 由此提示临床治疗此类细菌感染时应避免使用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已经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耐药率为47.6%~57.1%, 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也达到31.0%~48.1%, 这是SHV型基因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原因[1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在50%~64.3%, 这主要是由于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于氨基糖苷类药物存在AMEs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及相关的耐药基因, 使它们的耐药率也大大增高[11], 但是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 都低于18.2%, 说明阿米卡星目前还不易被此酶钝化。 有报道称ESBLs编码质粒可以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耐药基因, 导致临床上产ESBLs菌株不仅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 而且也对其他药物出现了耐药, 表现为多重耐药[12]。 从本研究资料可以看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31.0%~64.3%, 已出现多重耐药, 与其报道相一致。 但是, 近3 年来, 我院环丙沙星、左氧氟沙、庆大霉素3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出现了下降趋势, 分别从2010 年的57.1%、48.1%、64.3%下降到2012 年的47.6%、31.0%、50.0%。 这可能与原卫生部下发的《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中严格规定了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范围, 医院严格执行文件中喹诺酮类作为内科使用的适应证及限制其作为外科围术期用药的相关规定, 并且减少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关。 本资料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3 年来未检出耐药株。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有效抑制大多数的革兰阴性细菌的生长, 特别是能有效治疗产ES BLs和持续高产C类头孢菌素酶 (Amp C酶) 的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感染, 但是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呈逐年上升趋势, 呈现出多药耐药株[13]。 因此, 我们也应该谨慎合理地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种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 临床效果也较好, 这3 年的耐药率控制在10%左右, 并有波动性下降趋势, 对呋喃妥因药物的耐药率也比较低, 小于14.3%。 因此, 综合以上信息资料, 对产ESBLs轻至中度感染者, 首选β-内酰胺类/β-内酰酶抑制剂, 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选氨基糖苷类与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包括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等;治疗效果不佳时, 应及时换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包括亚胺培南等;对严重菌株感染以及医院发生产ESBLs感染时, 可以首选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或联合治疗方案[14]。

综上所述, 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多种ESBLs甚至Amp C酶的情况也开始蔓延, 使得临床表现出多药耐药性和极高的耐药率。 这种情况应引起格外重视, 着重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检测, 制订出相关的用药指南, 确保合理应用抗生素,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摘要:目的 了解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及耐药情况, 为临床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总检出率为35.6%, 并且每年有递增的态势。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极高;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较敏感;对亚胺培南不耐药。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性, 临床应重视细菌培养, 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产广谱β-内酰胺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郑州市儿童医院细菌室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分离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223株和大肠埃希菌690株,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2008年66株, 2009年76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2008年28株, 2009年41株。

1.2 方法

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率、感染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状况。

2 结果

2.1 产ESBLs菌株检出率

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142株, 检出率为11.61%, 其中2008年度66株 (10.91%) , 2009年度76株 (12.30%) ;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69株, 检出率为10.00%, 其中2008年度28株 (9.49%) , 2009年度41株 (10.38%) 。

2.2 感染科室分布

内科监护室83例, 新生儿内科50例, 呼吸内科35例, 普外科23例, 心血管内科7例, 血液科5例, 肾病内科3例, 消化内科2例, 新生儿外科2例, 胸外科1例。

2.3 标本来源分布

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中, 痰液129株 (90.85%) , 粪便4株 (2.82%) , 血液2株 (1.41%) , 脓液2株 (1.41%) , 中段尿2株 (1.41%) , 脑脊液1株 (0.70%) , 胸水1株 (0.70%) , 分泌物1株 (0.70%) ;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中, 痰液35株 (50.72%) , 脓液24株 (34.78%) , 中段尿6株 (8.70%) , 分泌物2株 (2.90%) , 血液1株 (1.45%) , 抽出液1株 (1.45%) 。

2.4 产ESBLs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00%, 其次为美罗培南分别为0.70%、0.00%, 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则高度耐药 (表1、2) 。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的感染率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中, 痰液129株 (90.85%) , 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中, 痰液35株 (50.72%) , 脓液24株 (34.78%) , 由此看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儿童呼吸道和外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以内科监护室、呼吸内科、新生儿内科和普外科分布为主, 说明重症患儿、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是易感人群, 这可能与这些病区收治的患者类型以及采用的治疗手段有很大关系。内科监护室和新生儿内科重症患儿多且住院时间长, 由于使用呼吸机、插管等侵袭性操作较多增加了产ESBLs菌交叉感染的概率。

ESBLs可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酰胺类抗菌药物使之失效, 这是产ESBLs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2]。此次耐药监测结果显示,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最强, 其耐药率分别为0.00%、0.00%和0.00%、0.7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45%、5.63%和2.90%、16.2%, 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则高度耐药, 可见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是目前治疗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但与广州、内蒙古等地区相关报道相比[3,4], 郑州市儿童医院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的耐药率相对偏低, 说明产ESBLs株的耐药率既有不同地域间的明显差异, 又有儿童专科医院与综合性医院之间的显著差异。

产ESBLs菌株的严重危害在于它的多重耐药性和可传播性[5], 因此为减少ESBLs菌的出现和传播, 临床要及时对产ESBLs菌株进行检测, 并且动态监测其耐药情况变化, 同时加强宣传以提高医护人员对ESBLs的认识, 对临床抗菌物合理应用、提高抗感染疾病的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5,6]。

摘要:目的 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的耐药性变化,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对郑州市儿童医院该期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产ESBLs菌211株, 检出率11.03%,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42株, 检出率11.61%, 大肠埃希菌69株, 检出率10.00%, 产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及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在0.00%~26.10%, 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则高度耐药。结论 两年来产ESBLs菌的检出率与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临床应高度重视产ESBLs细菌检测, 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是目前治疗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菌药物,耐药性

参考文献

[1]叶晓光, 王若伦, 林红燕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谱动态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5) :492-495.

[2]彭敬红, 孙自镛, 周有利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 (3) :647-649.

[3]黄红勋, 卢青松, 黄远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7) :76-77.

[4]张丽华, 于庆萍, 岳梅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 2006, 17 (6) :445-446.

[5]叶双岚.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死亡病例调查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7) :830-832.

产广谱β-内酰胺酶 篇7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腹泻病原菌,耐药性

引起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弧菌、沙门菌等,传统治疗主要是以喹诺酮类药物为主。但是由于这类药物的软骨毒性和耐药性的出现,其他类尤其是在治疗严重腹泻感染时第3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同时由于日常抗生素的滥用,越来越多的腹泻病原菌表现出了对第3代头孢菌素呈现耐药。我们对2006—2007年北京部分地区腹泻病原菌的耐药监测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病原菌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其耐药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1.1 试验菌株

2006—2007年北京部分地区腹泻病人分离的病原菌461株,所有菌株的分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1],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PI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1.1.2 标准菌株

CTX-M标准菌株作为阳性对照,大肠埃希菌25 922作为阴性对照和质控菌株。

1.1.3 试剂

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志贺菌和沙门菌的诊断血清均购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1.2 药敏纸片

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哌拉西林、美洛培南、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克罗、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萘定酸、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磺胺异肟唑。抗生素均由英国OXOID公司出品。

1.3 方法

1.3.1 ESBLs表型推测试验

纸片扩散试验中如果抗生素产生抑菌圈的直径为:头孢他啶≤22mm,头孢噻肟≤27mm,氨曲南≤27mm,提示这些菌株为ESBLs产生株。

1.3.2 ESBLs确证试验

依据CLSI 2006年的标准[2],对药敏推测法筛选获得的ESBLs可疑产生菌株进行确证实验,运用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头孢泊肟(CPO)或头孢曲松(CPD)等广谱头孢菌素,联合加克拉维酸(CA),用纸片扩散法:药敏纸片贴在M-H琼脂板上,36℃孵育过夜。在30μg/片的CTX/CAZ纸片上加10μgCA后,或在30μg/片的CPO纸片上加7.5μgCA后,获得的抑菌环直径与单药获得的抑菌环直径差≥5mm,或是在10μg/片的CPD纸片上加1μgCA后获得的抑菌环直径与单药获得的抑菌环直径差≥4mm时,即判定为ESBLs阳性株。

1.3.3 药敏试验

按美国CLSI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在均匀涂布待测菌的M-H平皿上贴上除CAZ/CA、CTX/CA所有的药敏纸片,(35±1)℃培育过夜。

2 结果

2.1 双纸片法ESBLs的检出率

2006—2007年从各个腹泻监测点分离腹泻病原菌46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86株,占40.3%;痢疾杆菌167株,占36.2%;变形杆菌65株,占14.1%,弧菌和沙门菌43株,占9.3%。表型验证阳性为96株,双纸片法确证阳性为58株,检出率为12.6%。

2.2 产ESBLs腹泻病原菌的耐药性

腹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见图1,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3 讨论

引发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种类很多,主要有大肠、痢疾、变形、弧菌、沙门等,主要的耐药机制表现为对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类病原菌对于头孢类抗生素表现出了一定的耐药性,在461株分离的腹泻病原菌中ESBLs的检出率达到了12.6%,表明ESBLs已经成为了腹泻病原菌一种重要的耐药机制,应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ESBLs是一类新的β-内酰胺酶,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生,也可由其他肠杆菌属细菌如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等产生,能水解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氨曲南,并能被β-内酰胺酶(BLA)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所抑制。ESBLs多为质粒介导,可水解具超广谱抗菌的β-内酰胺类,如水解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氨曲南,使上述抗生素活性降低或失活,且携带ESBLs基因的质粒往往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的耐药基因,同时也会表现出对这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本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产ESBLs的腹泻病原菌不仅对头孢类抗生素存在较高的耐药性,而且还对磺胺、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呈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同时对加酶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是较高的,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监测。

肠杆科细菌产ESBLs使其治疗十分复杂困难[3],只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有相当高的抗菌活性,无耐药菌株出现。由于编码ESBLs的质粒不仅可以在同种细菌之间转移,也可以在不同种属的细菌之间转移,甚至转移到一些正常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中,使这些细菌成为ESBLs编码基因的储存库,产ESBLs菌株持续出现[4,5],难以消除,因此,我们更加应该加强对腹泻病原菌产ESBLs的监测,采取必要手段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07-417·

[2]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ix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CLSI document M100-S16.CLSI,Wayne,Pa.2006·

[3]高娅文.长期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湖南药学,2002,4(4):173-175.

[4]Jacoby GA,Sutton L.Properties of plasmids responsible for production of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1,35:164-169.

【产广谱β-内酰胺酶】推荐阅读:

超广谱β05-30

上一篇:工作在机制下一篇:生产线结构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