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机制

2024-05-16

工作在机制(精选12篇)

工作在机制 篇1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转变教研员工作作风与服务态度,如何进一步促进基层学校与教研机构有效互动,如何为教研员开展教学研究提供有效平台,这是各级各类教师进修学校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实施“333”工作机制是颇为有效的。

“3”———实施三定工作制

一定蹲点学校。每名专职学科教研员具体选择2~4所蹲点学校,通过深入学科教学,研究解剖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帮助学校形成完善的教研机制,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推动学校发展。

二定培养对象。每名专职学科教研员在所蹲点的学校选择2~4名年轻教师作为自己的培养对象,通过对受培教师的全程指导,促使其快速地成长,并通过他们的成长影响带动其他教师。

三定责任目标。我校根据蹲点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研员的学科特长,围绕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示范献课,专题研究以及指导培养教师等工作制定明晰的责任目标,对教研员进行专项考核。

“3”———蹲点教研员的三条铁律

一是教研员每月到蹲点学校听课不少于5节,座谈交流不少于2次,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材料。

二是在蹲点学校选择2~4名年青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已是骨干的不能选,已经成熟的不能选,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从师德修养、教学艺术、科研能力等方面立体地加以培养,并通过他们的成长,积极影响其他教师。

三是每期有针对性地确立2~3个能为蹲点学校解决具体问题的小课题。通过对小课题研究,帮助学校或教师解决具体问题,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推进蹲点学校的教研工作,由此带动一片或一面。

“3”———三线过程管理

一是“预案”管理。教研员到蹲点学校前要提前制订好工作预案,样表由学校提供,每一次蹲点工作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总结,提前谋划下一次蹲点工作。

二是“流程”管理。教研员要形成完善的蹲点工作纪要,学校教研室对教研员的“蹲点工作预案”和“蹲点工作纪要”进行即时性评价。

三是“考核”管理。我校从两方面对教研员的蹲点工作实施考核,一看蹲点学校当年与上年的教研工作进步情况;二看教研员所培养教师的教研成果及影响力。

工作在机制 篇2

大会上的讲话

(农发办主任 杨小军)

(2011年3月31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按照县委、县纪委要求决定召开的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县纪委的工作要求,动员和组织商务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切实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不断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我县农发工作迈上新台阶。刚才王海宁领学了正宁县《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时间步骤和工作要求。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肩负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神圣职责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项保持商务系统干部队伍纯洁性,推进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的保障工程。我们必须从“三个认识到”的高度,牢牢把握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委重大决策的紧迫任务。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三个更加注重”,本质都是超前化解权力运行过程中各类容易诱发腐败的风险,使腐败行为不发生或者少发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措施都很实、要求都很高、惩治都很严。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上来,自觉投入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中,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二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是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在我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就是要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全面排查权力风险点、管理风险点、制度机制风险点以及人员素质风险点,从业务流程、监督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构建一套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进一步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三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是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的纪律保障。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有利于堵塞管理漏洞,健全规章制度,增强工作的执行力;有利于干部职工加强廉政学习,保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有利于弘扬“爱岗敬业、务实为民、克难攻坚、开拓清廉”的商务精神,促进依法行政,转变作风,努力营造思路新、工作新、形象新的全市商务系统新气象。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务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取得最大实效

这次开展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要求严格。要在抓好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把握各阶段的关键要求、取得各阶段的实际成效上下功夫,着力在解决思想认识、风险排查、建章立制、加强制度执行力上求突破。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促进我办依法行政的理念更加强化、内部运行的制度更加完善、干部队伍的形象更加良好、权力运行的机制更加规范。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三个扎实抓好和三个确保上”下功夫、见成效。

(一)扎实抓好教育引导,确保筑牢思想防线。要始终把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强化党性修养作为搞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一要大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组织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观看警示片,听专家讲廉政党课等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水平。二要大力学习法律法规,真正把依法行政落实到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自觉做到依法行政。三要大力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党纪党规,切实掌握党内纪律的“禁区”和“红线”,努力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四要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学习和贯彻实施。

(二)扎实抓好风险排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排查是关键,整改是核心,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开展,务求突破。一是风险点的排查要在“透查”上下功夫。要排查在效能建设、依法行政、执法工作中有无程序不规范、审批把关不严、办事效率低下以及吃拿卡要等问题。二是廉政风险等级要在“定准”上下功夫。要针对风险程度,区分轻重缓急,准确定位风险级别,周密制定防控措施。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突破,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项目管理方面,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搞好项目的确立、审(报)批、实施、验收、资金拔付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立项和验收应公示。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要加强农发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制定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还要加大对特种行业的监管力度,严禁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向管理和服务对象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在接待和车辆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机关现行管理制度,杜绝公车私用和铺张浪费的行为。对高风险等级,要特别重视,定期听取防控工作汇报,及时加大监督检查,确保不出事;对一般风险等级,要予以关注,随时检查和监控,分管领导要加强指导,随时主动过问.确保平稳正常运行。三是整改落实要在“到位”上下功夫。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推进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工作,切忌敷衍塞责、搞形式主义。对排查出的隐患和苗头性问题,要区分性质和程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三)扎实抓好建章立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加强制度建设,既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也是巩固成效的关键措施。我们要强化制度观念,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权力运行,让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成为我办干部职工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在制度的建立中,要结合各个环节和岗位的工作实际,进一步从教育制度、预防制度、监督制度、惩治制度等方面去充实和完善。我们必须通过严格执行制度来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做到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努力营造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的良好风尚。需要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制度,坚持原则,抓好分管领域制度的落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局党组的部署要求上来,做到认识统一、组织有序、工作有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为了抓好工作的落实,我办成立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闫忠祥、王海宁任副组长,其他职工为领导小组成员。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带头排查分管工作的风险点,要研究和制定风险防控机制措施。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实际,统筹协调,要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有力推进,确保每个阶段不打折扣,不走过场。

(二)要坚持求真务实,增强工作效能。统一部署,扎扎实实完成各阶段的任务,不搞消极应付,不做表面文章;要加强宣传工作,做到发动深入,总结及时,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要注重与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惩防体系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互相促进,互为补充;要切实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与我办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要坚持领导带头,发挥引领作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一项深化工程。领导干部发挥廉政带头作用十分重要。这里,我对领导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提四点希望:(1)要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切实以自身的廉洁行为为干部职工作出表率;(2)要正确看待权力和利益,坚持把权力行使定位在服务群众上,把利益需求定位在人民满意上,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做到不为物欲所惑,不受贪欲所害;(3)要正确看待人际交往,做到友情里面有原则,交往当中讲政治,朋友之间共勉励;(4)要正确看待责任,把对组织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同志负责和对个人负责结合起来,既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坚定信念,管住身手,模范守纪,又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不断推进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工作在机制 篇3

关键词:合作 竞争 共赢 机制 搭建 平台

有一首好歌,这样唱道“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这几句歌词唱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教师间的合作是一个“相长”的过程。在教学由于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不同、教学方式不同、专业能力不同,对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就不同。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智慧是无限的,教师间应随时切磋、交流,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强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率,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在学校中有些教师拒绝合作,导致我们的教育工作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我认为教师间缺乏合作交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教师缺乏合作的意识。在教学生活中,有些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自视甚高,不怕一对一的竟争,也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以此作为与其他教师进行竞争的优势。

2.学校缺乏合作的机制。现行学校的评价机制无非就是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几个等级,并以此为据对教师进行奖惩,教师排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评优晋级,过于注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过程,这就引发了教师间的恶性竞争,他们之间的合作也就无从谈起。

3.教师缺乏合作的时间。教师工作时间的无限性、工作任务的繁重性是导致教师没有时间进行交流合作的重要原因。一名教师的常规教学周课时数是12课时,甚至达到了18课时,还有其他的诸如作业批改、后进生转化、每周不少于两次的兴趣小组活动、理论政治学习、培训、上级检查、班级管理和其他杂务,从而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合作交流和合作。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间紧密的合作。教师要与更多的人合作,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我校为此做了如下工作。

一、激活合作意识,认识合作好处,实现双赢

在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使教师意识到合作是一种双赢互惠的行为。教师合作不仅可以交流经验、优势互补,还可以优化教学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独学而无友”,缺乏交流,智慧有限、资源有限,孤掌难鸣,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各科教师协调合作,团结一致,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一目的。

(一)有利于资源、智慧共享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时代,每个人找寻的参考资料不同、阅读书籍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决定了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不同,教学设计也就不同,每个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即使是优秀教师也不是每个教案都好,每个环节都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聪明智慧,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同样是导入新课,有的“创设情境”;有的“提出问题”;有的“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只要善于交流沟通合作都可以在别人的思路中受到启发:借鉴到新的创意,使自己的课堂更精彩。

(二)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虽然教材有了新的变化,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有些常规性的东西还是不变的。比如我校一直实行电子集体备课制度,每年电子备课资料存于校网站中,来年新任教师直接参考修改即可,我们常规检查中注重教师电子备课中修改的力度,创意的体现,这样每年的教案都不断完善创新,形成了凝聚着几任教师的心血与成果的精品教案,就用不着每个教师都从头去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构建教师合作的机制

为了激发教师间进行主动的交流合作,学校建立了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既要看每个教师的工作绩效,更要看团队成员的协同效果,使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我校近几年来实行的是捆绑式评价,如为鼓励一个班级中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在学生成绩核算中除了常规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有效良好率的计算,即全镇年级总分前20%,并且单科是A的,每进入一个学生得1分,这样所有的任课教师必须团结合作,才能使本班学生进入此范围的多。学校的评价制度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绝不让踏实肯干,成绩突出的教师吃亏,也不为喜欢占小便宜的教师留后路,开后门,这样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为教师合作提供时间保证

缺乏时间是制约教师合作的瓶颈,我校为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首先,学校统一实行无纸化办公,进行共享式电子分工备课,老教师可以使用旧教案进行修改。其次,每个学科有固定的时间让教师进行合作,语文周三下午,数学、英语周四下午。

四、为教师合作搭建平台,在活动中提升合作的能力

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会带给教师不同的内心体验。在学习中可以组织的活动很多,如集体备课、同课递进的智慧共享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评优课等。多年来,我校在校本教研一直推行合作备课制度以年级组、教研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备课”的课例是选取每个单元最关键或最难处理的知识点为内容重点进行研究。按照“个人研究——交流研讨——课堂展示——集体会诊——创意调整——个人反思”的六个步骤,这种合作备课的方式,彻底地改变了教师备课孤立封闭的状态,弥补了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合作意识进入到了每位教师的内心世界,尝到了合作的好处和快乐。其实有些时候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户”,听听不同的声音,更有助于教师开阔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起点。

我们的教育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除要有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教师间也要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与精神。“众拾柴火火焰高”只有我们教师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相信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充满活力,实现共赢。

工作在机制 篇4

病情观察能力是临床护士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1], 为践行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我科于2013年建立随机培训机制, 鼓励护士提高多途径、多角度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此举措在提高护士表达能力、综合能力, 尤其是病情观察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通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背景介绍。

我院是一所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我科是肝胆疝普外科, 开放床位32张, 年手术1200多台, 护理人员17名, 本科学历占29%, 专科学历占71%, 每年都有新护士入科, 其中工作了3年以下的护士占47%。2013年建立随机培训机制以来, 除周六、周日、节假日及每周三大查房外, 每天晨会后随机培训十分钟, 培训内容包括与本科室相关的专业知识、疾病护理常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3]。

1.2 随机培训的实施流程。

(1) 备课。护士长提前一周在排班本上标注讲课人, 讲课前三天报护士长审核把关。讲课内容可以包括与本科室相关的专业知识、疾病护理常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等, 如表1,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2) 讲课。晨会后护士长及时组织在班人员, 由讲课人负责培训, 时间约为七分钟。 (3) 评价。科室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应用实践, 设计“随机培训分享案例登记表”。护士长最后做简短的总结。以表2为例。 (4) 表彰。每月从培训仪容仪表、讲课技巧、课件内容、分享案例、培训效果等方面评分, 选出每月最佳课件并给予表彰。

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 于5~10分钟内经静脉滴入, 若血压升高而CVP不变, 提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而CVP升高0.29~0.49Kpa (3~5cm H2O) , 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结果

1.实施随机培训分享机制后不同年份分享案例分布情况见表3。

2. 实施随机培训分享机制后不同年份获奖情况见表4。

体会

1.提高了护士的专科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此机制, 拓宽了护士知识面, 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体现了护士的专业内涵与价值, 护士从中获得了职业尊严, 往往更加主动地提升专业层次, 进一步提高技能和专业素质[4]。

2. 护士乐意接受。有资料显示, 护士队伍面临人员不足, 工作量大及专业社会地位低等压力, 职业倦怠的现象普遍, 影响了自己对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认同[。

3. 提高了护士病情观察的能力和水平。文献报道, 低年资护士中有33.3%的护理观察的内容不全面, 有14.3%的护士对特殊用药观察的护理要点不熟练, 尤其是低年资护士进入临床后护理观察能力欠缺, 提示临床护士, 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观察水平有待提高。我科工作3年以下护士占47%, 由于临床经验不足, 其病情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均需要培养和提高。

小结

护理观察能力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软技能之一, 护理人员熟练地掌握和敏锐的预见病情获得临床病情的第一手资料, 对防范误诊误治、实施临床决策、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少波, 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05, 4 (8) :764-766.

[2]李小寒.培养护理观察能力的教学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5) :36-37.

[3]金丽萍, 宁永金, 何雅娟.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9) :852-854.

工作在机制 篇5

关于在全县农村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2004年11月25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全县农村经济与党的建设协调发展,根据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决定在全县农村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加入WTO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农户分散生产和“小农业”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也对做好当前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职能、转变观念,从简单的直接管理、行政命令、组织推动彻底转变到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市场服务上来;必须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支部+协会”的工作机制,是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的一种有效机制;是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问题,把基层党员干部推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沿,促使他们在领导和组织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学会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说服教育的工作方法,可以促使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方式,由直接决策变为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变为引导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近年来,我县有部分村自发建立和坚持了这一机制。实践证明,“支部+协会”工作机制,是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促进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是顺应全县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这一工作机制符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央一号文件、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进一步转变基层组织的职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总体目标:2004年,重点搞好“支部+协会”试点工作,每个乡镇要确定2—3个典型示范村,抓出成效,抓出经验;2005年,通过典型示范村的带动作用,使50%左右的村建起“支部+协会”的工作运行机制;2006年,全县90%以上的村建起“支部+协会”的运行机制。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1)党管协会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党组织对协会的领导。要把党管协会与协会独立自主开展活动结合起来,党组织既要认真解决协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协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又要按章办事,坚持做到出谋划策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不越权干预,把党管的原则体现在思想的引导、舆论的监督、工作的指导和政策的支持上。

(2)因地制宜的原则。由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乡(镇)、村之间基础条件的千差万别,乡(镇)情、村情各不相同,各地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乡(镇)情、村情的前提下,确定本乡(镇)、本村的工作模式。要在具备产业基础并且顺应群众需

求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因势利导,坚决避免“一刀切”。

(3)“自愿、民主、互利”的原则。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要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运行机制,建立代表大会制度,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使协会与农户之间建立真正意义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实现成员之间、成员与组织之间的联力、联利和联心。切忌不顾实际、不顾农民意愿的强制联合。

(4)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则.发展协会组织不能动摇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不能侵犯农民家庭经营的自主权,要在承认农民个人产权和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上,在明确农民为自己而干的前提下,解决“如何干好”的问题。

三、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模式

推行“支部+协会”的工作机制,前提是培育农村专业协会,关键是要发挥支部作用。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行农村经济的特点,村支部在引导、培育农村协会组织中,要以产业为依托,重点扶持和发展以下五种类型的协会模式。

一是围绕搞活流通,发展各种销售型协会。吸收种养大户、运销能手、经纪人、龙头企业等牵头成立协会组织,积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二是围绕加工增值,建立各类加工型协会。引导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协会组织。通过龙头企业自身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销售渠道,带动农民积极兴办各种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就地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

三是围绕科技兴农,发展科技型协会。与科研院所、有关部门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定期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使加入协会组织的农民掌握科技知识,能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难题。在生产过程中,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四是围绕专业村,成立专业服务型的协会。对有一定规模、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和产品,要按照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式成立协会组织,以增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五是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发展综合服务型的协会。农村党支部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精神文明、民主法制等工作的要求,在坚持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前提下,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服务协会,为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服务。

四、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方法步骤

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一般要遵循以下程序:

1、深入调查,摸清底数。各级党组织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本辖区内各种类型的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总体情况,特别是目前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做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摸清各种经济组织的数量、规模、行业特点、辐射范围等有关情况,逐一登记造册,为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统筹谋划,分类推进。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乡镇党委要根据各村的情况分别制定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详细计划,要做到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对于已经自发建立“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村,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协会组织的规范管理上,积极指导和协助他们完善组织章程,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代表会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理顺支部与协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协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已经具备产业基础,由群众自发创建协会的村,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支部班子的加入上,按照规定的程序实行支部班子与协会组织“双项进入、交叉任职”,实现支部班子对协会组织的领导;对于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无法组建协会组织的村,要把重点放在扶持产业发展上,在扶持、服务的过程中确立支部的领导地位,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由支部组织创办并直接进入协会组织的管理层。

3、完善措施,搞好服务。各级党组织要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加入专业协会。要搞好协调,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为专业协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政策、信息以及办理证照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大培训力度,以乡镇党校和村“两室”为阵地,组织农民群众学习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他们的知识才干、专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大户的教育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条件成熟的及时吸收入党,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五、切实加强对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领导

在全县农村推行“支部+协会”的工作机制,是事关我县基层党建和农村工作均衡发展的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各级党组织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全力抓好工作落实。

1、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支部+协会”工作机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机制,着力做好宣传发动、积极组建、宏观管理等项工作。各乡镇党委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增加领导力量和工作人员。农村党支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鼓励更多的农民参加协会,并协助支部实现对协会的领导,确保农村专业协会沿着从自发生成到自觉完善、先组建后规范的健康道路发展。

2、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培树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典型,并进行宣传。通过对典型的宣传、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全面开展。县、乡都要抓好典型的培养与宣传,全县重点抓好2个典型乡镇、10个典型村的培养和宣传。对培树的典型,要从政策、项目、信息等各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和帮助,提供优质服务,强化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工作在机制 篇6

关键词:激励机制;人事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69-0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效益通常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人事管理改变了之前的最终目标,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及为人民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以人为本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人力资源促进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便是激励机制,每个岗位对每个员工的要求及工作职责不尽相同,对各部门员工的激励制度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由此才能更好的开展每一阶段的工作,最终更好地促进企业及社会服务业的发展。

一、激励机制的概念

激励机制是指能够激发企业员工潜能并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方式,通过调动和鼓励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及管理。激励的本质含义是:激励是一种企业运行管理的一种措施和有效的手段,它是通过调节员工的心理,站在员工的角度出发实现企业及员工共同发展的一项管理机制。通过激励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对每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水平进行评审,其目的就是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达到工作水平的最高标准[1]。同时激励机制分为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通过双向激励制度来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加顺利。

二、激励机制在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改善员工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

员工的积极性是表现企业顺利发展的有效证明,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就是企业各级领导及员工所表现出的交际氛围,这是企业体现社会公共服务最有效的说服力。当对一个员工实行激励机制的时候,员工的自我满足感及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从而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自己奉献于企业并与企业共同发展。同时如果对每个员工都进行奖励机制,那么将会形成一个小团体,因此会形成良好的竞争共赢关系,从而发挥了激励机制在企业人事管理中的作用[2]。

(二)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组建人才队伍。

一些数据表明,员工长期处在消极的工作环境中时,就会抑制员工本身的潜能,使真正的实力无法被发掘出来,所以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调节员工行为意识的关键手段。激励机制也可以督促员工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进而促进企业人才队伍的建立。随着企业的强大,企业的人才队伍也会随之增大,同时企业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宣传激励机制的自身优势,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组建更加强大的企业人才队伍。

(三)强化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也是企业鼓励员工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使员工的自身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员工也会获得新知识和更多的技能。现今,对员工的培训内容就是找出并解决员工工作时的偏差,更好的提升其自身价值及水平标准。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重视激励机制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并全面将激励机制融合于企业管理的员工培训中。就企业而言,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员工个人奋斗的最终目标。另外企业要积极地开展员工的培训活动,将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四)更好的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企业要想更好更稳的长期运行下去,就要遵守诚信待人、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奖励金额不一样、乱发奖金等一系列徇私舞弊的情况,否则这就严重的违反了企业公平公正的原则,也脱离了企业人性化发展的本质[3]。另外在对待员工上,企业更应该关心每个员工的自身发展,将激励制度做得更加公平人性化,不要让员工付出的劳动量与其应得的奖金不成正比。另外企业的激励制度让员工心里感到公平的同时,也为企业的经济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结语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事管理中的一部分,其自身的地位及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企业的绿色发展是离不开管理者和职工人群的,而如何对广大管理者及职工群众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人事部门所考虑的重点。所以企业要想做好人事部门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实行一定的激励机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激励机制的作用表现为:一是改善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二是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组建了人才队伍;三是强化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并更好的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灵活的运用激励机制,把握机遇,使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做得更加健全,充分的发挥激励机制在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良栋.激励机制在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13期:153-155.

[2]李帮响.员工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人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年5期:154-157.

工作在机制 篇7

卫生部信访处、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卫生局和部分区卫生局、北京地区部分医院和司法局、北京市律师协会以及律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学田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卫生部信访处处长张鸣作了探索卫生信访工作新机制、新格局的发言,总结了2007年卫生信访工作的形势。2007年信访工作特点:来信数量略有下降;来访数量持续增长,2007年再创新高;集体上访居高不下,且焦点集中;缠访、闹访问题突出,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增量(初访)减少,存量(重访)增加。来访的焦点集中在6个方面:因医患矛盾引发的医疗纠纷;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职业病鉴定和免疫规划不良反应鉴定引发的鉴定争议纠纷;因医疗机构改制影响群众利益和分配不公引发的矛盾;因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工作不到位和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工作不力,群众健康受到损害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因执业医师资格认定、乡镇医疗机构退休人员待遇引发的矛盾纠纷;产权性纠纷;影响企业和公众利益的纠纷。其中医疗纠纷占近60%。

为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矛盾化解方式,从2007年4月开始,由卫生部信访处、中国医院协会和北京华卫先是事务所等到7家律师事务所律师组成的信访咨询劝导小组成立,首先开始法律参与卫生信访工作的实践。经过劝导小组的努力,部分上访者自访,有的听取专家意见走上了法律解决纠纷的渠道。

参与卫生部信访协调小组工作的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郑雪倩在会上总结了信访协调小组,为政府信访工作提供法律服务工作的情况。劝导律师童云洪谈了劝访的心得与体会:一是要弄明白上访的基本情况;二是分析上访的深层次问题;三是劝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热情、负责、合作、不过早作出案件的处理结论。他说,劝导更多地是给上访者提供程序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维权能力

毛群安副主任在讲话中,肯定了法律工作者参与信访劝导工作取得了成果,方面是对的。解决医疗纠纷是个艰巨的任务,问题复杂,要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医患矛盾。法律工作者为上访人提供信息服务,定位在提供服务过程上。只要劝导了,上访人知道了,劝导工作就算完成了。他强调,在劝导过程中,不要给法律工作者带来麻烦,要保证法律工作者的公益性活动顺利进行。

工作在机制 篇8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涵义

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看, 激发鼓励机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为基础, 掌握目前社会形式, 掌握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 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 分析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企业文化发展情况和员工组织结构等。企业采用激发和鼓励的形式来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 肯定员工行为的同时进行合理的规范, 提高员工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正确认识, 增强员工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 并且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工作, 更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思想政治激发鼓励机制作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时候, 利用激发鼓励因素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达到激发和鼓励员工的目的。企业思想政治的激发鼓励机制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三个方面:首先, 企业文化方面的激发鼓励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方面的文化能够有效激发和鼓励企业所有员工,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规模的文化可以激发员工内心的正面思想和积极精神, 这并不是从外在地发挥推动作用, 而是从深层对内在进行引导。通过企业文化发挥激发鼓励作用, 并不是无限制地满足员工内心对于个人价值的需要, 而是通过文化方面的建设来促使员工从内心接受和认可企业, 乐意服务企业并为企业发展而努力。企业文化方面的激发鼓励机制帮助思想政治激发鼓励机制营造了文化气氛, 从而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其次, 企业的领导是企业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员工, 掌握企业的资源, 具有一定的权利, 了解企业的机密, 企业领导层是思想政治激发鼓励机制顺利开展的保障。企业可以通过薪水工作来激发和鼓励领导团体, 主要通过年度薪水、期权和企业股份等方式来激发和鼓励领导。通过股权来发挥激发和管理作用, 这种作用能够持续非常长的实际, 使得企业的领导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服务, 更主动地经营企业。我国企业在精神方面的激励主要利用荣誉来达到激励目的, 荣誉代表员工付出的贡献, 也表现了员工所具有的价值。较强的荣誉感给领导带来升职晋迁的机会, 能够使领导实现自身的价值, 同时提高领导在社会方面的满足感。 但是如果领导没有了荣誉, 也没有了声誉, 不仅对自身的职业有所影响, 而且还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 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发和鼓励, 应该让员工能够亲自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给员工更多的参与权从而发挥激发和鼓励作用。企业的思想政治激发鼓励机制不但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入到管理工作中, 而且还要让领导激发和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建立全面的激发鼓励机制, 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管是企业的技术员工, 还是非技术员工, 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具有基本的需要和要求, 这种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方面, 还包括精神方面。但是每名员工在物质方面、文化方面、教育水平方面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 所以每名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又有所不同。因此,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激发和鼓励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激发鼓励因素, 采用各种不用的激发鼓励方式。每一种激发鼓励方式都有各自的重点, 而且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发鼓励方式。

3激励机制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有效措施

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运用激发鼓励机制, 需要寻求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 企业需要建立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政治激发鼓励思想观念。所有商业方面的活动归根到底都属于人开展和参与的活动, 人在各种企业活动中占据和重要地位。只有提高人的积极性, 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以员工为基础, 提高员工的地位, 促进员工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满足员工对于健康、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正常需要和要求, 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 努力增强员工的素质能力, 丰富企业的精神文化, 帮助员工实现自身的价值。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把促进员工各个方面发展作为基础, 并努力实现这个目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基于人本主义, 注重实现员工的正常利益。激发鼓励机制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 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展激发鼓励工作。企业不但要引导员工和教育员工, 还要尊重员工, 认可员工。企业不但要统一员工的思想, 还要注重员工在思想方面的问题, 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 企业需要有效运用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激发鼓励的手段和方法。企业可以通过情感、目标和能力等手段对员工进行激发和鼓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 只有从情感方面激发和鼓励员工, 使员工建立与其他员工之间的紧密联系, 并且建立对企业的深厚情感。企业还可以指定具体的目标, 让每名员工都说出对各自目标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实现自己的目标则给予适当的奖励。企业还需要针对每名员工的特殊能力进行深入的认识, 给他们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工作环境, 充分开发和挖掘每名员工的内在潜力,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曹继文.激励在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09 (9) :207.

[2]周文辉.激励机制——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源泉[J].消费导刊, 2009 (6) :110-111.

[3]赵宏斌.企业政工人员要当好六种角色[J].政工研究动态, 2009 (6) :24.

[4]王雷.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兵团[J].当代兵团, 2006 (11) :33.

[5]李庆刚.关于践行群众路线与创新职工思政工作方式的关系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 2015 (16) :229-230.

[6]张萌.论新时期, 煤企思政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6 (1) :334.

工作在机制 篇9

随着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也在迅猛发展, 如何保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然而, 有很多大学生家庭贫困, 为了使每个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自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资助政策, 各高校已形成了各种为贫困生提供“奖、助、贷、补、免”的资助。众所周知,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更要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格和创新、奉献精神,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 通过如何使高校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完善资助保障体系、创新资助育人模式, 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运行机制的研究与优化,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以生为本, 坚持资助育人工作理念

围绕“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的目标, 坚持以生为本、以爱为源、育人为先,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的层次, 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资助方式, 让每一位受助学生更加自信、更有上进心。自信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感恩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价值所在, 让经济帮扶变为受助学生的理解、尊重、关心和激励, 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需要、精神激励需要、情感抚慰需要和成长成才需要。

学校应根据资助方式的不同, 针对学生特点, 进行优化配置。将奖学、助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将经济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 经济资助措施细化为人才培养措施, 经济资助过程优化为人才培养过程, 经济资助成效具体化在人才培养成效中, 充分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能。

二、多措并举, 健全完善资助工作机制

1.建章立制, 优化队伍。学校应根据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不断探索完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 明确学生资助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 确保学生资助工作有章可循, 为顺利开展各项资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应将学生资助工作列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 专题研究部署, 确保“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到位, 做到分工明确, 厘清责任, 实行层级负责制;建立学生资助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学院资助辅导员具体落实、班级助学委员积极配合的四级助学工作网络;对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员, 要定期组织参加业务培训、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立项研究课题, 提升水平、提高能力。

2.规范程序, 完善机制。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困难学生认定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 也是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在评定中应重视引导, 可尝试建立量化指标体系, 作为认定的依据, 认定的结果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以人性化的方式公布, 并建立信息档案, 实行动态管理, 适时进行调整。 (2) 学生奖助学金审查机制。如何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合理, 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奖助学金多级评审、公示、学生民主参与的评审机制。经个人申报、班级民主推荐评议, 院校两级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公示等程序, 使各项资助评定工作在“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体制下运行。 (3) 学生资助监督机制。为确保困难认定、各类资助规范评审、资助资金准确发放等工作顺利展开, 学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困难认定学生结果进行复核;建立信访制度, 畅通监督渠道, 设立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举报接待室等途径接受学生投诉;组织专项检查、抽查;规范资金使用, 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年终决算制度, 资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通过银行准确发放至学生个人账户, 工作人员不经手现金。

3.贴近学生, 细致服务。 (1) 准确把握时机, 积极开展宣传。在寄发新生入学通知书时、新生开学报到时、入学教育阶段、贷款毕业生离校前等特定时间, 广泛政策宣传, 做到资助政策人人熟知。 (2) 切实改进方法, 提高服务质量。一是抢占网络教育阵地, 依托网站、飞信、博客、QQ等网络平台, 提升工作的时效性;二是开发学生资助管理系统, 实现工作的信息化;三是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APP, 实现工作的交互化;四是组织资助工作人员一线工作, 深度辅导, 真诚沟通, 开展“我与学生面对面”活动, 设立工作接访日。 (3) 传递爱心, 细致服务。资助工作要强调人文关怀, 不但要帮助学生度过一时的困境, 更要学生心中播下爱和互助的种子。学校应打造“关爱学生, 奉献真情”校园爱心文化, 为班级选聘班主任, 对学生的学涯、生涯、职涯发展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丰富载体, 精心搭建资助育人平台

大学生资助工作, 资助是形式, 达到育人效果才是根本。国家助学政策是通过资助大学生经济上的需要, 来解决大学生学习期间经济困难, 学校要建立大助学观念, 最终做到精神上培育、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就业上指导、生活上关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1.思想教育平台。 (1) 诚信教育。学校应积极构建以“诚信做人、诚信贷款、诚信还贷、诚信交费”等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体系, 将贫困生的诚信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如“诚信教育月”主题教育活动、“贷款助我成才, 还贷显我诚信”座谈会、印发《致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等。 (2) 感恩教育。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父母的感恩, 践行感恩之活动。学校可积极探索, 通过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获奖受助学生从事公益活动, 传递爱心、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3) 自强教育。学校应建立贫困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 鼓励全校学生以“优秀先锋”为榜样, 努力学习, 艰苦奋斗, 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 营造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 (4) 关爱教育。高校应结合学生需要, 因地制宜开展各种资助活动, 例如:冬天送棉衣、联系车站来学校卖票等, 关爱贫困大学生, 让他们得到了经济资助, 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

2.学业辅导平台。 (1) 建立创新评优体系。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鼓励贫困大学生既努力学习, 又要学会创新。目前存在很多贫困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创新能力不高、就业难等特点, 学校需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考核机制, 鼓励贫困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要参与科研创新、创业创新, 努力成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2) 组建学习兴趣沙龙。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外语、计算机、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地域差距, 学校可通过组织开展学习兴趣沙龙、技能培训班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培训。对于极个别因为基础差而多门功课不及格的“双困生”, 可通过组建“奋进班”、“学业提升小组”等方式, 集中力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心理疏导平台。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存在心理压力过大、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学习不能得心应手等问题, 学校应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动态, 做好心理解惑工作。

4.就业指导平台。针对贫困生群体自身的不足, 学校可通过模拟招聘会、就业指导课、用人单位实地考察等形式, 有针对性对贫困毕业生进行团体求职指导, 提高贫困生群体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内外就业导师, 针对贫困生人际关系弱的特点, 利用就业导师的社会关系, 为贫困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 帮助他们就业。

5.生活服务平台。学校还应注重生活关爱, 开展各类“暖心工程”, 如利用节假日开展亲情教育, 资助贫困学子回家过新年, 冬天赠送保暖内衣等。

6.能力提升平台。拓展技能性勤工助学岗位,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引导贫困学生自立自强, 使其获得一定收入, 在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总之,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高校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通过完善资助保障体系, 来加强资助育人功能, 更好的为人才质量保障体系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期彪, 谭德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与育人机制的模式构建[J].南华大学学报, 2010, (5) :94-96.

[2]成珊.构建资助工作长效机制, 强化资助育人功能[J].科教导刊, 2012, (7) .

[3]孙德刚.利用贫困大学生资助活动, 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 2011, (10) :108-109.

工作在机制 篇10

当前, 企业困难职工“上访”之所以发生, 既有“上访”者的动机心态等主观因素, 更有“下访”工作不到位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从客观原因分析,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困难职工“下访”制度不健全, 工作流程不严谨, 造成信息不畅通, 引起职工误解造成“上访”;二是工作人员“下访”不主动, 情况了解不详细, 帮扶救助不及时, 拖来的“上访”;三是困难职工家庭帮扶受政策滞后的影响, 造成帮扶标准过低, 不能解决职工家庭实际困难, 最终引发的“上访”。

作为一名企业工会系统的专职干部, 我认为工会组织在做实帮扶工作中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工作, 建立“下访”工作制度

立足矿情, 建立下访制度。每杜绝一次“上访”可能需要“下访”几次, 甚至几十次, 时间长, 见效慢, 是一项长期要做的工作。因此, 必须制定出相应的“下访”制度, 才能更好的促进“下访”工作的开展。只有做好了“下访”工作, 并且坚持长期做下去, “上访”才会减少, 帮扶工作才会见成效。虽然成庄矿困难职工“上访”数量不多, 但每一次“上访”都会牵动很多部门工作人员的精力, 直接影响正常的工作, 甚至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成庄矿工会在开展帮扶工作中, 创新工作思路, 提出变职工“上访”为工作人员“下访”的工作要求, 出台了成庄矿工会“下访”工作制度, 在两节慰问的基础上, 坚持对发生工伤、重特大病和遭遇天灾人祸的职工家庭及时进行走访;对部分职工因失去亲人, 生活负担较重, 经济困难, 情绪不稳定的职工家庭定期“下访”。通过建立“下访”工作制度, 确保工会帮扶工作有章可循。

二、主动工作, 掌握“下访”真实情况

当前, 由于对困难职工帮扶力度小, 帮扶政策滞后, 特别是受长期以来养成的“找上门、才了解、领导不催拖着办”的工作习惯影响, 导致部分职工及职工遗属在家庭遭受天灾人祸或生活困难等情况时, 因达不到及时救助, 出现“上访”、“缠访”现象。比如, 成庄矿非因工死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按晋煤集工字 (2007) 51号文规定发放, 抚恤费发放标准农户100元/人.月, 非农户140元/人.月, 她们仅依靠每人每月100余元的抚恤费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两名非因工死亡职工遗孀, 丈夫去世时均不满55周岁, 现在虽丧失劳动能力, 但依据政策, 连100余元的抚恤费都不能享受, 也不符合水电气暖费减免条件。二人家居矿区, 又无农田, 没有经济收入, 其生活状况更为艰难。这类人员在集团公司逐年增加, 据了解, 目前已达八十余户, “老无所养”的问题极易引发新的矛盾, 成为企业乃至社会不稳定的新诱因。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工会工作人员就应当积极主动开展“下访”工作, 要站在职工的角度, 充分考虑困难职工的难处, 想方设法了解职工家庭的困难, 为上级部门掌握实情、制定帮扶政策提供依据。

三、务实工作, 确保“下访”取得实效

解决问题是工会建立“下访”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做实帮扶工作的根本所在。因此, 要通过工会“下访”, 在了解职工家庭困难情况的基础上, 找出致困原因, 并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 依据困难职工家庭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 逐条落实, 确保“下访”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比如, 成庄矿工残农民工武保胜退出工作岗位后, 当初每月只有几百元的工伤工资, 当长女武薇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 面对高额的学费, 全家人并未感到欣喜。矿工会工作人员在“下访”中了解到此情况后, 同基层工会组织了为困难职工武保胜献爱心捐助活动, 为其长女武薇申请办理了金秋助学资助金, 同时通过集团公司工会生活保险部向山西慈善总会申请资助, 并对其家庭发放救济款, 各项帮扶金累计9800余元, 帮助其女儿顺利入学。通过几年的资助, 其长女于2011年大学毕业后招聘到晋煤集团工作, 次女武壮薇于2009年顺利就读于运城学院。

总之, 企业工会帮扶工作承担的是企业快速发展期间“稳压器”和“安全阀”的责任, 责任重大, 事关全局。工会创建“下访”机制就成为做实企业工会帮扶工作的根本所在, 是工会为困难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善事的重要渠道, 更是构建和谐工会的有效途径, 必须引起各级工会组织的高度重视, 更应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唯如此, 工会的帮扶工作才能做实, 矿山、企业才能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摘要:创建“下访”机制, 变职工“上访”为工作人员“下访”, 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架起一座企业与职工之间沟通的桥梁, 促进企业才能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工作在机制 篇11

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三改一加强”的客观要求,加之企业共青团工作又具有自身独特的行业特点,许多旧体制下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已经与新形势不相适应,各种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需要加强和改进,使团组织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

加强的重点是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使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体制保障

在企业中,团组织是以一级组织而不是一个下属部门的身份出现的,同时接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双重领导。在对团组织实施双重领导时,至少应该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目标的统一性。同级党组织的领导,重点是对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领导,包括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指的则是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在组织上、工作上实施领导,并形成保证这一领导的制度和原则。一般说来,上级团组织应该站在一个全局性的高度上,对一个时期共青团的重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安排。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同级党组织则应根据上级团组织某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指导和帮助同级团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落实上级团组织的决定和指示。因而,无论是上级团组织还是同级党组织,在对团的工作实施领导时,均应建立在统一目标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可能产生意见分歧,导致“四马拉车”、各干一套的现象,使团组织无所适从,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其次是领导的坚决性。近年来,在企业团组织中,普遍存在着“团令”不畅的现象,上下工作出现脱节,越是到基层,就越是难以落到实处,致使许多工作被“架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除了基层团干部多为兼职、待遇不高、缺乏经费、团员组织观念淡化等客观原因之外,对团组织和团的工作领导不够坚决,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主要问题是重视不够。集中表现在:认为团组织是“小儿科”,很少听取团组织的工作汇报;对团组织的请示批复得不够及时,有的批复意见甚至模棱两可;忙于抓大事,很少给团组织出主意、想办法,凡事笼统地让团组织“看着安排”;有的是根本就不过问团的工作,认为“共青团不用管、让她自由去发展”;还有的是平时不管,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同级团组织或上级团组织身上;有的是把团组织看成一个业务部门,忽略了团组织的本职工作,而安排一些与团的工作毫不相关的业务;再有就是党组织本身也没能在企业中争取到自己的地位,更谈不上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团组织撑腰;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求不严格,无论团组织的工作抓得如何,都一味地以客观条件不具备为由姑息迁就。

在上级团组织的领导问题上,突出表现为四种倾向:一种是以基层单位的意见为转移,对下级团组织的管理流于形式,不敢动真格;另一种是不敢负责,凡事都往下级团组织及其所在单位党组织推;再有一种是团不管团团的系统领导被弱化;还有一种是不考虑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机械地执行上级团组织的指令,所开展的工作虽然受到上级团组织的认可,但又不一定符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致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综上所述,上级团组织既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兼顾,又要考虑到某项具体工作在下一级单位的可操作性;同级党组织则应考虑上级团组织对一个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通盘考虑,把上级团组织的要求与本单位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指导和帮助团组织紧紧围绕上级要求和本单位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形成既不违背上级意见,又能结合本单位实际的机制,使团组织在本单位更好地发挥作用。

改进的重点是以适应形势发展为目标,完善共青团工作的体制,改进共青团工作的方法

第一,在管理体制上,调整和改进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一种面上的宏观领导和管理,领导和管理方式应由“硬性”逐步向“软中有硬”的方式过渡。

所谓硬性管理,指的是行政命令式的,带有极强的指令性色彩,需要下级绝对服从。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证政令畅通,但不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应力求调动下级的主观能动性,把“软”与“硬”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保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上级团组织的决定,保持上级决策的严肃性,又能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突出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效果。

2、同级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更多是在于微观的层面。党组织应以正面引导、支持团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为原则,做团组织的后盾,给团组织撑腰,并尽量为团组织开展独立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级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政治上的领导。党组织应根据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要求和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对团的工作给予帮助和指导,引导团组织围绕党政的难重点问题开展独立活动,为团组织排忧解难,使其助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上的领导。就是要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党的思想路线贯穿到团的各项工作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的思想。

——组织上的领导。重点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团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团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团的工作纳入党组织的领导之下。

——工作上的帮助。党组织应经常听取团组织的工作汇报,研究团的工作。在团组织碰到具体问题时,要积极为团组织出主意、想办法,给团组织一定的动力,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经费上的保证。在企业团组织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团组织难以从更多的渠道筹集活动经费。一些内容新颖、效果明显的活动,往往因为缺少必要的经费而无法开展。如果团组织长期没有活动,又会引起团员青年的不满,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3、建立“团要管团”的组织管理体制,完善团的组织系统。一是要切实做到下级向上级负责。这是基本的组织原则。同时,上级也应向下级负责。要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肯定下级的成绩,纠正下级的错误,帮助下级团组织发扬成绩,改正错误。上下级互相负责,是辩证的统一;二是团干要对团员负责。团干部要以团组织负责人的身份,团结和教育团员青年,同时,团员青年也要对团干部负责,及时指出团干部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使其不断地完善自己,当好青年的带头人。

4、形成具有“自转”功能的运行机制。所谓“自转”,指的是团的工作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团的工作不能是死搬硬套,也不能等靠看,而应以上级精神为指导,以本单位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围绕党的中心开展活动。

第二,在共青团工作的方法上,改进的方向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团的活动要由灌输型向吸引型发展。团的活动包罗万象,各个时期的主题也不尽相同。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既要充分考虑活动的针对性和效应性,又要考虑到大多数人愿意参加,既不好高骛远、“一枝独秀”,又不落入俗套、迎合落后,通过活动把青年吸引进来,而不是强制灌输。

2、团的工作方法要由围绕型向参与型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团的工作也应从围绕经济建设转向参与经济建设。围绕是被动性的,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建设,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团的工作内容要由务虚型向务实型发展。团的工作不能流于形式、摆花架子。要积极投入到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只有干实事、抓实质、获实效,才能得到党政组织的肯定,赢得青年群众的信赖,团组织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工作在机制 篇12

关键词:体育,教学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通过激发人的需求或动机, 服务各项工作活动的展开, 通过自发性作用督促人们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体育教学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 不仅可方便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够在人本化理念的指导下完善体育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与平台。下面对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作简要探究。

1. 激励机制对体育教学管理的作用

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与体育价值观, 这对于学生精神与体魄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诸多实践报道已经证实激励机制对于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善于将各项激励举措融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 实现体育教学与激励举措的深入结合,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学习态度、教学目标等完善当前激励举措, 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体育学习乐趣, 达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习认知的目的, 这无疑能够将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正面作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教学管理中对激励机制的运用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学生个人优异体育成绩的达成及健全人格、良好品德、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有诸多益处。

2. 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体育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要结合工作需求、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应用策略, 确保激励机制能够全面且正确地发挥自身激励作用。

要善于应用体育文化、体育理想、体育目标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实施激励。体育文化主要以各类体育活动与赛事的宣传活动为主, 着重鼓励学生培养体育活动兴趣, 在观看比赛、了解体育赛事的过程中激发个人体育热情, 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下获得精神方面的激励, 并配合学校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一展所长, 逐步树立起积极的学习观念与态度, 并锻炼个人体质。体育理想激励主要是立足于学生个人体育奋斗目标与前景进行激励, 通过了解学生对个人未来期望, 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进行倾斜, 让学生逐步提升个人体育水平, 并在各类相关赛事中获得鼓励, 在不断突破个人精神、体力极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激励, 同时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发挥榜样作用。体育目标激励主要通过细化学生体育学习目标, 实现长效、短效激励机制的交替作用, 让学生在不断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逐步达到预期目标, 并直至最终实现体育理想。体育目标比起体育理想激励更有针对性、可计量性、实用性与有形性。

要突出激励机制中学生主体地位, 配合激励举措与语言, 实现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面鼓励。体育管理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承受着较大压力, 要善于应用激励举措, 改善当前教学环境与管理现状, 围绕素质教育、人才教育等核心宗旨, 加强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关注, 真正将学生看作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与主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将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通过加强对学生个人的指导关注, 让个人体育成绩、体育技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应用激励语言强化学生学习信心, 通过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兴趣、参与心理与竞争意识, 让他们更好地面对挫折、失败与成功, 教师要寓情于教、循循善诱, 在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 构筑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 真正把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落到实处。教师要注意应用体育榜样、表彰激励等刺激学生进步, 通过这种直观刺激激励与潜移默化激励作用的交替影响, 让学生改善个人体育学习观念与行为, 有效发挥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价值。另外, 在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时, 要注意将学生个人体育学习实际需求与体育教学管理目标进行高度融合, 围绕教学目标制订各项合理激励举措, 避免过度片面化影响教学进度与质量, 真正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将激励机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尽数发挥。

综上所述, 体育教学管理中要立足于工作实际, 积极发挥激励机制的正面作用, 处理好体育学习、学生进步与学校管理三者关系, 营造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 让学生们获得理想的进步成果, 实现体育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探究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7) :184.

上一篇:格兰杰分析下一篇:产广谱β-内酰胺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