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共8篇)
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篇1
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以创建“平安学校”为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及校园内部安全防范措施,努力营造稳定、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首先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安全工作实行了校长负责制,确定了安全工作职责,制订了安全岗位责任制,校长与各班主任和每一位教师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层层分工,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并将目标任务分工细化,责任到人,增强了全体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级骨干学生为成员的班级安全管理机构,确保安全工作的实效性。形成学校领导总体调控、分管教师各司其职、全体师生齐抓共管的安全目标责任体系。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学校将安全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每一位教师的量化考核直接挂钩,实行安全奖惩制度,设立安全奖,每学期兑现一次,并实行一票否决制。规定凡不能很好地完成安全工作目标任务的教师,年终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对于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扣量化分、扣发绩效工资和全部安全奖、考核不合格等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校长对学校安全工作亲自过问亲自抓,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安全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文件及会议的精神实质,并能认真贯彻落实到位。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无论大会小会、大事小事,都将安全放在首位。为了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学校一方面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班队会等宣传主渠道的作用,并设置安全一面墙,大造声势,让安全警钟常鸣;一方面充分利用宣传空间,让安全警示无处不在。比如在楼梯上方悬挂“安全第一,从我做起”、“右行礼让,稳上稳下”以及“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等安全警示语;在每一楼层、每一口办公室和教室门前、1
每一处学生活动区域悬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安全护导责任标志;在教室内部张贴“安全教育三字歌”、“文明道德歌谣”以及“学生安全规范二十条”等宣传内容。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大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健全制度,狠抓落实
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为使学校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校园管理规定》、《学生在校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10余种安全保障制度。新学期伊始,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师重温各项安全制度。学校还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每日安全护导制度、安全巡视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做到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间,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护导,事事有人过问。同时为切实防范和及时处置校园安全突发事故,学校还出台了《马庄小学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成立了事故应急处置指挥协调小组等应急机构,同时建立了学校、家长联系制度,有效地预防了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
严抓细管,落实到位。为了狠抓工作落实,学校注重从细处入手,在“严”字上做文章,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一是成立“安全护卫小分队”。从高年级中抽调部分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的学生充当校园安全员,他们佩戴标志,由值勤教师牵头,每天对学生的上学、放学路队、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进行全天候、全方位检查护导,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上报。二是划分“教师安全责任区”。将学校所有区域全部包干细划给12名教师,做到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各自的责任区域内切实做好学生的监护、疏导工作,对学生上下楼梯和课间活动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和规范指导,引导学生做规范、有益的活动,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三是实行全天候无缝隙覆盖式安全防范,建立和完善群防群控安全体系。学校建立师生值周制,精选一批思想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安全检查护导员,确保学校安全工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情况下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四是为了征得家长的配
合,学校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在接送孩子时不要进入学生行队区域。通过治理,学校门口秩序井然,学生上学、放学时列队进出校门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六是建立集体活动报批制。班级组织的学生集体活动,都要通过书面形式上报校委会,经学校研究同意签字后方可组织活动。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创建温馨和谐的良好育人环境。经常教育全体教师要树正气,要有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此学校先后开展“爱岗敬业”、“正行风、树形象、正师风、树师魂”等师德系列教育活动。
切实加强“三防”建设,为“平安学校”创建构建“防护墙”。学校按照“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重提高”的总体要求,做到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的每一处设施进行全面、细致地安全检查,并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做到了严加防范,严阵以待。
拓宽渠道,深化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加大普法力度。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进一步增强教师们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同时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学校把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定为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月,给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学法、知法氛围,增强师生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对安全工作抓得牢,抓得实,不出现安全事故,才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地开展。
马庄学校
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篇2
下面, 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践, 结合山东省莱州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现状, 探讨和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提出对策建议, 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现存问题
近年来, 山东省莱州市为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坚持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积极采取平台推动、宣传发动、典型带动和考核促动等措施着力推进活动开展。虽然在莱州市各政府监管部门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一定成绩, 加快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进程, 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也同时发现了如下问题。
意识不强
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 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没有提升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要求的高度来认真对待, 在组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同程度存在“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 致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滞后。
从地方层面看, 一些地方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存在组织保障不严密、推进机制不健全、督促指导不经常等问题, 没有真正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扎实推进, 导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甚至多年仍处在“起点”, 辖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数量长期“空白”。
从企业层面看, 一些企业思想认识不正确, 没有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 尤其是中小企业, 仅注重安全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 而忽视了安全文化等“软实力”, 对创建工作敷衍拖延、消极应对, 积极性和热情不高。还有的企业, 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标准高、内容多、要求严, 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心态, 致使各项工作停滞不前。
基础薄弱
良好的安全基础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从莱州市辖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看, 截至2016年3月, 荣获各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的119家企业 (国家级3家、省级6家、市级110家) 都是规模以上企业 (年销售收入2 000万元以上) , 这与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设备设施先进有很大关系。而在数量众多的规模以下企业中, 多数创建基础比较薄弱, 除受发展规模、经营理念等方面影响, 存在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了解、不认同的思想因素外,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安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健全等问题尤为明显, 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缺乏安全文化建设应具有的良好基础和环境氛围。
质量不高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久工程, 需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而在基层实践中, 一些企业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对待, 一味追求短期效应、眼球效应和形象效应, 导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创建活动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彰显自身特色和恒久活力。
“短期效应”, 主要是指有的企业以“攻关”“过关”心理对待创建工作, 为创建而创建, 对安全文化建设内容、目标、要求、标准以及环节把握不全面, 理解不深刻, 执行不到位, 安全文化缺乏思想内涵, 感召力和渗透力不强, 职工认同、接受安全价值观的程度较低, 没有真正做到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没有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眼球效应”, 主要是指有的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和创建活动中走捷径, 定制度、贴标语、挂刊板等表面文章做得多, 理念培养、行为规范、条件改善等实际行动做得少, 安全文化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 对企业生产与发展也没有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形象效应”, 主要是指有的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和创建活动时, 不是从加强内部安全管理、保护职工安全权益的需要出发, 而是从提升企业对外形象和影响力的角度出发, 将安全文化建设视为“面子工程”, 致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脱离了安全管理实践, 不仅难以引起职工共鸣, 还会让职工反感, 失去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动力不足
近年来, 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 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广泛深入开展, 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鼓励、激励政策, 并在《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安委办〔2012〕34号) 等文件中提出了明确要求, 但一些地方贯彻落实不够有力, 不但没有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激励和扶持政策, 上级规定的有关激励政策也执行得不够到位, 对辖区内荣获“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没有在经济政策、评先评优、监管措施等方面区别对待, 导致了辖区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动力不足, 参与面和参与率不高。
对策建议
安全文化作为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笔者认为,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应在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功夫, 不断提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效。
深化“三个认识”增强主动性
第一, 要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助推器”。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产观念、行为、环境的总和, 体现为职工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 是得到职工自觉接受、认同并遵守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如果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 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自我约束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 可以逐步推动企业职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转变, 对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由强制性向自觉性转变, 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和加强, 实现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 从而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促进企业长治久安。
第二, 要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减压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 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快发展步伐, 需要有安全、和谐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在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安全基础比较薄弱、职工安全素质不高的情况下,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必将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严重影响和阻碍企业发展。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稳步提升职工安全意识, 打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企业就可以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集中精力组织生产, 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第三, 要认识到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职工素质的“发动机”。企业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可以为职工提升安全素质搭建宽阔平台, 并运用安全文化的力量来启发、引导、培育和规范职工行为, 使其自觉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安全技术水平, 把“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中, 养成遵章守法、规范操作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 做到自我规范、自我约束, 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进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构建“四个体系”增强针对性
第一, 构建安全理念文化体系。安全理念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因此, 企业应围绕“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核心安全理念, 结合自身实际、岗位状况以及文化传统, 提炼出贴近实际、独具特色、易于记忆、便于理解的安全理念文化并形成体系, 然后在此基础上, 加大宣贯力度。例如, 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 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 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 提高职工对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通过设置安全温馨提示、安全文化园地、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文化橱窗等形式, 将安全理念文化融入职工生产生活, 做到处处能看见、时时有提醒, 使职工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熏陶。通过不间断地渗透和影响, 最终使安全理念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 达到“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的境界与效果。
第二, 构建安全制度文化体系。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理念文化的实践体现。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安全管理需要, 重点从安全责任、安全预防、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4个方面, 建立健全“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安全制度文化体系。在制度建立上, 应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关要求, 对企业现有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进行细化完善, 进一步建立符合自身实际并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安全目标、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 将各种制度发放到所有职工手中, 教育引导职工严格遵守各种安全制度, 自觉规范安全行为, 切实增强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和安全管理的生命力。
第三, 构建安全行为文化体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 职工的安全行为是决定企业安全管理成效的关键。企业应在编制职工安全行为准则的同时, 把提升职工安全素质贯穿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全过程, 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在培训过程中, 应按照“分类培养、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 结合各类岗位需求, 采取专项培训、定向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 加强岗位技能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方面培训, 着力提高职工抵制“三违”、应对风险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做到“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别人, 不被别人伤害”, 最终实现“人人上标准岗, 人人干安全活”。
第四, 构建安全环境文化体系。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文化, 对提高职工归属感、认同感至关重要, 也是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的有效途径。企业应从“软”“硬”2方面入手, 加强安全环境文化建设。“软环境”建设, 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充分尊重职工劳动价值,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职工, 企业要舍得给荣誉、给奖励, 以提高职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 还要关注职工的精神状态, 对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的职工要及时进行教育和疏导, 对家庭困难的职工要给予关心和关爱, 让职工感受企业的温暖, 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遵章操作, 实现作业安全。“硬环境”建设, 就是指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改善作业场所环境, 淘汰严重危及安全生产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工艺设备, 通过运用先进安全技术装备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将事故发生概率尽可能降到最低, 为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强化“三个保障”增强实效性
第一, 强化组织保障。各地方政府应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健全组织领导、评审验收、考核奖惩等推进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 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创建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应发挥监管优势, 积极引导企业将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宣传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 统筹推进, 以安全文化引领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各企业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应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把关心、尊重和爱护职工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积极倡导安全文化, 持续传播安全理念,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第二, 强化政策保障。各地方在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调度督导、工作考核等制度的同时, 应健全完善激励机制, 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 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文化建设成效明显的企业要及时给予通报表扬, 并在年度先进单位评选时予以优先考虑;对荣获“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 根据不同级别, 采用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并将获得相关荣誉信息纳入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记录系统, 并及时通报给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主管部门, 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提升企业的荣誉感、优待感和自豪感, 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篇3
1、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好转,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如何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还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总感到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推动上任务重、矛盾多、难度大、效果差,总感到忙于应付、疲于奔命,非常被动,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
2、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成熟与定型还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于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五个转变:一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方式的转变,即从运动式推动为主转变为制度式推动;二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主体的转变,即从政府单个主体推动转变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多个主体推动,由孤军奋战转为协同作战;三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内容的转变,从专项整治为主转变为以日常规范管理与监督为主;四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动力的转变,从主要靠外在压力推动转变为靠内在动力的推动;五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手段的转变,从主要靠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行政、法律与经济手段的并用。实现五个转变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
3、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应有明确的内容,目前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这一范畴在有关领导的讲话及有关的文件中提得较多,但理论界对于长效机制的内涵、功能及其内容的研究则较少、不明确,这很容易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虚幻化、口头化,不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应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
二、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的内涵、功能与特征
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具有多层的内涵。从静态的角度看,它是安全生产工作各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相互关系;从动态的角度看,它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正常运行与有效落实的一系列制度、规则、体系所构成的作用力量及作用方式。从微观的角度看,它可以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正常运行与有效落实的各种制度、规则、体系所构成的相互关系及运转方式;从宏观的角度看,它可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正常开展、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的各种制度、规则、体系等所构成的相互关系、作用力量及运转方式。因此,长效机制是促使各相关主体形成抓安全生产工作应有动力、压力和合力的“有形的手”,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动力不足、压力不够、合力不强的问题。
1、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应具备六种功能
(1)组织功能:即组织、协调安全生产的各相关责任主体,依照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定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有序运行。
(2)保障功能:即通过发挥各种制度、规则作用,保障安全生产各项部署的全面实施,保障各类防范措施的及时到位,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的合理形成。
(3)传导功能:即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各项工作及时、顺畅传到基层、落到实处,消除政令不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中梗阻现象。
(4)整合功能:即将抓安全生产的有关力量、要素与资源依据工作需要进行某种形式的整合,使各种分散的力量转化为整体推进的合力,使各种要素与资源所具备的潜在能量转化为现实的作用。
(5)调节功能:即通过一定的制度、程序与手段,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运行进行协调、监控,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
(6)反馈功能:即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状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普遍性、关键性、倾向性、突发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各级领导进行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2、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具有五个特征
(1)覆盖范围的全面性。即长效机制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与影响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全方位是指覆盖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领域,约束各相关主体的行为,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空白、空档和死角;全过程是指机制作用于安全生产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一环比一环紧扣,一层比一层具体,一级比一级落实。
(2)影响时效的长期性。长效机制要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着的紧一阵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现象,以及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临时突击任务和权宜之计的问题,使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保持持续、长久的力度,实现安全工作的常抓不懈与长治久安。
(3)日常运行的规范性。长效机制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则与程序,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机构设置法定化、职责配置明晰化、投入保障强制化、宣传教育制度化、执法监督规范化,切实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非正常影响因素。
(4)运行动力的内生性。即长效机制可以促使各相关主体抓安全生产工作由原来的外在压力转为内在的动力,从被动行为转为自觉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关注、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5)调节方式的强制性。通过安全生产责任控制目标的确定与检查、日常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事故查处等手段,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一刻也不敢放松的重要工作。
三、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
1、构建完善的领导决策机制。领导决策机制是长效机制的首要内容,没有完善的领导决策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将是一句空话。构建领导决策机制,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二是建立一个以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三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机制。四是以各级政府的安办为依托,充实力量、强化权威,使之成为一个有权威性的安全生产决策执行监督机构。五是尽快将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的工作业绩评价及政绩考核内容,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能对各级领导的业绩评价及个人前途产生应有的影响。
2、构建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是责任、关键大落实,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机制主要应做到五个方面:一是责任主体明晰化。最为主要的是将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及政府三个层次主体责任的明晰化,使企业真正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安全法规的全面执行者、安全投入的主要保障者、日常工作的有效管理者、安全违法行为责任的基本承担者和安全工作的最大受益者,使政府监管部门依法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责,使各级政府依法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起“一把手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在分工范围内相应负责”的领导格局。二是责任内容具体化。三是监督考评规范化,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及考评标准,定期对各级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制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四是落实情况公开化。对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存在问题,可通过有关的方式和渠道进行公开。五是责任追究制度化。即责任追究的类型、档次、形式尽可能明确化、制度化,充分发挥责任追究制度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3、构建正常的运行保障机制。运行保障机制是长效机制应符合健全、有效、有力的要求,健全是指各种资源与要素的投入有正常与规范的渠道;有效是指资源与要素真正投入于最需要的领域,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有力是指投入的资源与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增加而有所增加。运行保障机制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保障机制。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独立、有权威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重点要加强市(地)、县(市、区)两级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其次是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管职能延伸、覆盖到乡镇,实现监管职能的真正到位。再次是乡(镇)、村(居)两级,逐步探索在乡(镇)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村(居)则发挥好村(居)委会的自治作用,确定有关人员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的宣传、检查及报告等工作。第四是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设立安全生产工作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人员,管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第五是逐步在社会上聘请一部分安全生产义务监督员。二是投入保障机制。从政府层面来说,凡属于公共安全所需的投入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隐患整改、公共安全技术研究、事故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宣传等经费,应由财政给予保障并形成正常的增长机制。同时研究制定引导企业增加安全生产投入的有关政策。从企业层面来说,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要的投入。三是激励保障机制。重点是建立安全生产表彰、奖励制度,安全生产工作人员有关待遇制度,如对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含政府分管领导)给予特殊津贴、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4、构建灵敏的预警监控机制。预警监控机制是现实长效机制调节与反馈功能的基本载体,这是提高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性、主动性的前提条件。建立预警监控机制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分析制度。通过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应逐步将安全生产统计纳入政府统计部门的范围。二是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制度。由各级政府或安全生产综合监部门对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向社会通报安全生产工作及重特大事故情况,并逐步将安全生产情况况与经济发展指标情况一并排位进行通报。三是重点监控制度。即对那些危险性大、事故多发、重特大事故隐患多、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重点监控,落实有效的整改、预防和监控措施,确保安全;四是动态预警制度。即逐步参照统计部门进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景气分析的做法,探索建立相关的预警指标体,对安全生产工作运行情况进行预警分析。
5、构建有力的科技创新机制。安全科技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政府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科技水平包括安全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技术水平、关键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状况、安全科研机构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等,是构成、评价和衡量这一国家或地区安全生产总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安全科技创新机制的重点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战略与中长期规划,制定可行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纲要,明确安全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并出台促进安全科技发展的相应政策;二是组织安全科技攻关。以现有的安全科研机构或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所设立的科研机构,作为安全科技创新的主力,进行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重大技术、实用技术”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的攻关,尽快缩小我国安全科技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三是加快安全技术产业化进程。努力培育一批安全技术骨干企业,创出一批安全技术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安全技术方面的拳头产品,使安全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四是抓好安全生产技术队伍建设。
6、构建先进的文化传导机制。安全文化传导机制应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导向力和影响力。构建安全文化传导机制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对安全文化进行准确的定位。将安全文化纳入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安全生产的必备知识与技能作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来抓工作。二是开展安全文化的研究与推广,丰富和发展安全文化的体系。三是开发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产品,传播正确的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四是健全安全文化传播系统。
7、构建规范的协调联动机制。协调联动机制是有效整安全生产工作各种资源与要素,发挥各种力量作用,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主要包括:一是重点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政府领导或各级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有关部门参加,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及时通报情况,协调、解决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二是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协调、协商机制。即对安全生产工作中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问题,带有全面性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地方性法规、规章或重要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与出台,重大隐患整改等,按照“谁为主、谁牵头”的原则,由主办部门牵头召集,其它相关部门配合,进行必要的协商、协调,并按协商协调议定的事项分头抓好落实。三是联合办公机制。主要包括:联合审批、联合检查、联合执法等。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审查批准(含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的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在涉及几个相关部门时,应尽可能采取联合审批的方式,以提高透明度,搞好各审批环节的合理衔接,确保审批的公正、公平与公开;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性的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联合检查方式,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整体性;对安全生产中的重大执法活动,也可由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以提高执法的权威性。
8、构建公正的执法监督机制。构建执法监督机制的核心在于提高有关主体特别是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边际成本,使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边际收益等于或高于边际成本。从重点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重视并强化安全生产立法工作。从当前看,重点应推动《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工作,特别要针对安全生产各种违法行为,设定明确、具体、可行、对应的责任条款,对于一些性质严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继续加快《安全生产法》相关配套规定的出台步伐,主要是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应急救援、事故调查、事故赔偿等有关的具体规定。二是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规范。编印安全生产监察工作手册,将安全生产日常监管检查、行政处罚、事故调查等方面的内容、程序、重点及要求进行集中归纳并加以条理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使之成为安全监管系统干部开展行政执法尤其是行政处罚的基本指南和行动依据,以减少或消除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各种失误和随意性。三是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专题培训,提高安监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能力与水平。四是严肃查处企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企业存在的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处罚得让企业及其所有者、经营者感到心痛、感到违法行为“不合算”、“无利可图”,同时要公布重大处罚情况,并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以提高行政处罚的整体威慑力。五是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失误与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以规范和约束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
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篇4
广西 韦寿华
构建科学的监管安全长效机制是监管工作当务之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监狱安全稳定工作处于传统经验的水平上,靠的是民警的严防死守,只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很难实现监管安全长效性目标。因此,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深入研究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牢牢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监管稳定促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思路,建立健全监狱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对于全面提高监狱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没有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构建科学的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维护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我国的大政方针,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监狱工作的最低期望,同时也是改革新形势监狱工作最基本的要求。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监狱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机器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确保监狱长期安全稳定,是罪犯改造质量得以提高的具体体现。
监狱安全稳定是监狱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刑罚执行目的的前提条件。从监狱的职能来看,对罪犯的惩罚与改造,必须保障监狱的安全与稳定。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监狱的安全工作,并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监狱安全保障制度。建国50多年来,我国一贯重视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建立了“内管、外警、群众联防”三道防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一般罪犯控制为基础,以特殊罪犯控制为重点,融组织控制、纪律控制、预先防范、惩罚打击、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监狱安全稳定制度。虽然监狱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警戒防范功能较弱,有的监狱甚至连最基本的警戒设施也没有,却较好地实现了监狱安全。近年来,主要影响安全的指标下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仅脱逃而言,每年都呈下降的趋势,同时狱内发案率也呈大幅下降。在肯定监狱安全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呈现出的相对持续稳定状态,是在政治高压下的暂时稳定,不是基础性、治本性的稳定。一方面,监狱时刻把监狱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来抓,无论是监狱上级机关的要求,还是监狱自身的要求,都时时处处突出监狱安全,有的把监管改造罪犯简化到仅仅维护监狱安全;另一方面,监狱并没有形成一个能确保持久稳定的长效运行机制,监狱的安全问题 相当突出,重、特大案件仍有波动和起伏。建立和完善监狱安全的保障体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才能实现监狱的长治久安。
二、影响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因素
维护监狱安全与稳定是监狱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繁重的监狱工作中,少数民警处理不好监管改造和其它工作的关系,摆不正安全稳定的首要地位,给监管改造工作造成重大隐患,影响监狱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影响监管安全首要地位确立的因素较多,它既有主观方面因素,又有客观方面因素;既有个体素质方面因素,又有工作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大致可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人的思想认识是影响监管安全首要地位确立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它方面的因素都是由此而派生。对监管改造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突出表现为认识上的三个误区。一是认为监管改造工作目标是“软”任务,改造目标完成与否对全局工作影响不大,对本单位的经济效益高低影响较小,故把改造工作没有放在首要位置。二是认为监管改造工作举措是“虚”功,做好做坏、做实做虚,无关紧要。三是认为监管改造工作成绩是“空”的结果,得到的经济实惠少、责任风险大,奉献与索取不平衡。在上述三个误区的影响下,造成少数民警对监管改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抓不住工作重点,特别是当监管改造工作与其它工作之间发生矛盾时候,导致少数民警重生产、轻改造的现象,严重削弱了监管安 全首要地位的进一步确立。
(二)领导者因素影响
领导者是一个单位和部门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者,一个单位和部门的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领导综合素质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一是体现在领导者本身素质上,作为一名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必须具备统揽全局、管理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能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把监管安全工作作为其它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着不让,将监管安全工作抓实抓好。而在监狱工作的实践中,少数领导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表现为自觉和不自觉地放松改造工作,热衷于抓其它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二是在干部的提拔任用上,由于受大气候、大环境的影响,组织部门在考核、使用基层民警问题上,不能把善抓改造工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一个首选条件,而注重把被考核对象是否懂生产、善抓经济工作作为首选条件,久而久之,形成用人机制上的恶性循环,使一批管教业务精、善管理的民警难以走上抓改造工作的领导岗位,无形中也削弱了监管改造工作应有的地位。
(三)舆论导向上偏差
有些单位和部门领导对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特别对监管改造工作宣传还存在不到边、不到位的现象,在宣传范围、形式、待遇等方面侧重于在队伍建设、生产经营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而对在改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和事体现不出明显 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安全与稳定。
(四)工作机制上不规范
工作机制上不规范也是影响监管安全首要地位确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工作实践中,影响监管安全首要地位确立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第一,在日常的工作安排上,表现为议生产经营的话题多,而谈论改造工作的话题少。第二,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上,表现为重生产、轻改造现象。第三,在对待工作失误的处理上,监狱对发生“三防”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发生生产经营工作失误责任人二者间不能平等对待。第四,在既得利益的分配上也不均衡,年内完成了改造工作主要任务,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也只能是得到“三防”奖金,造成部分基层民警心理上的不平衡。
三、完善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思考
监狱稳定具有历史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维护监狱稳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打造“平安监狱”除了宏观上要立足长远,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外,当前还必须坚持“稳定抓机制”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打造监管安全长效防范机制。
(一)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监管措施
1、健全矛盾疏导化解机制
抓好源头疏导。一是抓决策源头防矛盾,监狱党委在监狱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建议、意见,增进民警 职工对事关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二是抓热点源头疏矛盾,认真研究、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监狱体制改革、职工住房制度改革等涉及民警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减少由这些热点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三是抓教育源头减矛盾。
完善预警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监狱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押犯监区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的问题苗头;二是完善教育转化、狱侦排查等手段,及时举行狱情排查会议,对狱情动态进行调研处理;三是建好罪犯问题登记卡和发生情况排查汇总表,做到时时刻刻心中有数。同时,要创新个别教育方法。加强监区民警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加强机关科室到各挂钩点找罪犯谈话教育的制度落实,提高解决罪犯思想问题的实效。
2、健全打防控工作机制
体系化防控。一是要想办法整合各种资源,在监狱重点监区(大的工业单位)和农业监区呼应、内外联动、动静结合、昼夜巡查的网络化巡防体系。二是创造条件在较重要的监区和需要重点整治的复杂区域,设立由专人值勤的岗亭,以静制动。三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逐步在基层重点部位和重点单位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增强预防、发现和控制犯罪的能力与水平。四是监狱机关、派出所、信访等部门要联动,构筑一些以改造好罪犯为目标的维稳载体。五是加强预案工作,特别是针对一些突发性、群体性以及涉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事件,各各部门各监区都要预先制定工作预案,做到临危不惧,有备无患。高压化“严打”。一是坚持以监区和重点监区为主战场,严厉打击行凶报复、打架斗殴、抗拒劳动等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对监舍周边环境、及银行、通讯、矿产、商业等单位内部的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坚持教育、查处、整改多管齐下,常抓不懈。三是对重点监区重点部位建立定期排查、分析制度。
标准化“创安”。要把“监所秩序良好、防控体系完善、疏导化解罪犯思想机制健全,民警职工安居乐业、基层组织坚强有力、责任到位保障有力”作为创建标准,并依此标准,对各监区、部门实行量化考核。
3、健全监狱管理机制
一是加快推进教育改造工作的改革步伐。当前及今后教育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我想必须在始终坚持改造人这一大前提下,把根本目标与现阶段要求有机结合,紧紧把握服务和服从于监管安全这一基本点,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改造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构建政策保教、政治强教、灵活施教、科技促教、监区文化兴教和社会助教为实践内容的,进攻性、开放式、柔性化的大教育格局,大力实施好“治本”战略。
二是创建平安监狱。充分发动和依靠民警职工,并把民警职工的热情引入监狱安全防范机制中,形成机关、监区“人人为安全、个个保稳定”的防范工作机制,开展“我在安全在,我在‘四无’在”等活动,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片、由片到网的大安全 防范格局。
三是强化安全措施。必须抓好监管安全和生产安全,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监狱警务督察队建设,实施“三级督察”(即监狱、监区、分监区)战略。同时,配齐配强监区、分监区领导班子,落实维稳工作的保障经费、办公场所、必要设备等,推进机关到监区挂钩检查工作制度,防护期安排机关民警到监区帮助指导工作。
落实工作责任。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全面落实各监区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维护稳定的工作责任;二是落实工作责任,要修订和完善监管工作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评细则,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监管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
强化考核督查。一是完善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维护监狱稳定的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修订完善维护监狱稳定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做到工作量化、考核细化。二是健全奖惩机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推行监狱领导、民警职工代表等主体共同维护监狱稳定工作的督查、指导、决策和考评制。
4、科学地构建“人防”体系。
在“人防”的指导思想上,树立起监管安全稳定是前提、提高改造质量是目标;监管安全是改造质量提高的体现,改造质量提高监管安全才更有保障的观念,充分运用监管、教育、劳动三大改造手段,对罪犯进行全面的改造。在具体作法上,监管上要 强化民警直接管理,将罪犯的举动了然于心;加强狱内侦察,及时侦破狱内案件。消除安全隐患;加大分级处遇的力度,促使罪犯积极改造;在改造上要强化思想改造、恶习矫治和个别教育,促进罪犯的转化;在生产上,矫正其好逸恶劳恶习,使其掌握谋生技能;在生活卫生管理上,要依法对罪犯实行人道主义管理,保障罪犯合法权益,使其以健康的精神和心态重返社会。从而将被动的防范变为主动去改造罪犯,达到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从根本上实现监管安全的长效性。
5、健全科学的“物防”管理机制。
“物防”是维护监管安全的物质保障条件。当前,要抓住监狱工作改革之机,通过监狱布局调整,抓好监狱的新建、搬迁、扩建、改建工作,按适应现代行刑要求与发展趋势相一致、并符合法制、科学、人道、人权与效率的精神建设监狱,解决目前关押容量不足、警戒设施陈旧、生产安全设施不足、交通通讯设施和设备质差量少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对“物防”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等制度,保持“物防”的设备和设施的完好率,充分发挥“物防”的对长效监管安全上的物质保障作用。
6、加大“技防”投入,健全监管安全长效管理的科技保障机制。
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监管安全长效管理水平,是一种省时、省力、节约、高效的方法。具体设想是:运用信息技术和远程监控等现代科技,构建“现代化办公、监控指挥系统”和心理测试、咨询、治疗系统。
7、严格实施计分考核细则。
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对罪犯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大力倡导和推行“无情法律、有情管理”的文明监管方式,按照“每日考核全公开、人人知晓无疑问”的原则,落实“有疑必答,有问必复”制度,及时张榜公布对罪犯的奖扣分情况。
8、保障罪犯权利。
通过落实“监狱长信箱”、建立“谈话预约制”、推行“有事找警察”等方法,消除罪犯疑虑,保障罪犯合法权利。同时还要注重监区生活设施建设,搞好罪犯的生活卫生工作,伙食实行主粮放开,合理配膳,保证罪犯吃饱、吃熟、吃得卫生;加强罪犯医院建设,确保罪犯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使之安心改造。
9、狱务公开,接受监督。
实行罪犯减刑假释公示制和申请复议制,推广提请减刑假释听证制等,坚持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集体研究、择优呈报、逐级审核的制度,确保实体公正、程序透明。尊重和保障罪犯权益,坚持依法文明管理,杜绝打骂、体罚、虐待罪犯,杜绝滥用警戒具,杜绝罪犯从事“三超”劳动,杜绝执法犯法、徇私舞弊行为,努力解决好民警在对罪犯考核、奖惩上自由裁量权过大和在操作程序上不规范的问题,确保实体和程序的公正透明;充分发挥驻监检察机关的作用,适时组织罪犯及其 亲属座谈,邀请新闻媒体、帮教单位和社会公众实地参观、开门评警等,拓宽社会和舆论监督的渠道。
10、抓好狱内侦查。
全面启动狱内侦查狱侦排查系统,加强狱情排查。工作上要突出一个“防”字。要通过培训提高监区狱侦民警的业务素质,让他们深入狱内,对狱内情况进行分析,狠抓危险犯的排查和控制,消除各类隐患,侦破狱内预谋案件,并对排查出的危险犯进行分类,建立正规的危险犯档案,专人负责,保证监管秩序的稳定。
目前,监狱的硬件设备还跟不上新的形势,为有效地控制或制止疫情和突发性事件,建立预警防范体系非常必要。预警防范体系可包括以下内容:
1、预范罪犯暴狱或脱逃事件的发生;
2、预范罪犯狱内重大安全事故;
3、预范外来探监、务工人员滋事捣乱事件或冲击监所;
4、预范和处理流行性疾病,建立疫情应急快速处理通道等。预警防范体系可采取如下措施:
1、全面启动狱侦排查系统,加强狱情排查。坚持召开狱情排查会,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进行立即整改;
2、加强监狱快速反应队力量,发挥监狱应急指挥中心的作用,遇警即接、遇警即应;
3、监狱警力和驻监武装力量联动,狱情发生时能统一调配警力,集中警力处理狱情;
4、加强医院管理,在医院设立羁留病房,做好警戒,解决罪犯群体性伤害或疫情的留医问题;
5、建立信息快速报送制度,及时准确地报送警讯;
6、强化实战演练,每年定期举行 一至两次演示,增强监狱反脱逃、反劫持反投毒、反杀人行凶、反暴狱越狱、反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能力。
11、建立警务督察体系。
坚持三级督察机制,发挥督察的作用。要求每周参加巡逻检查的监狱督察队员必须查出一个影响安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提出改正意见;管教职能部门必须及时研究、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责任单位提出“黄牌警告”,并由下一周参与巡逻值班的人员负责督促整改;督促检查和整改情况与每月份的各项考核结合起来,严格兑现奖罚。
12、完善帮教、辅助体系。
监狱要与全区各个市(县)司法局签订帮教协议,动员各级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对罪犯的帮教工作,建立广泛的帮教网络,稳定罪犯改造情绪,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降低重新犯罪率;充分发挥会见室功能,建立集会见、查询、帮教于一体的“同心”帮教新格局,扩大社会参与罪犯矫正的范围与层面。要把握罪犯渴求自由和学习谋生技能的心理,满足罪犯的需要,为其刑释后谋生就业、自主创业打牢基础。
(二)实现高质量改造人的工作目标
建立维护狱内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只是做好监狱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是监狱工作的最终目标。稳定的工作基础是要实现高质量改造人的工作目标,这是监狱工作的终结点。
1、罪犯改造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和“一个发展”:一是实现从封闭、自我为主的罪犯改造格局向开放与社会相结合的格局转变;二是实现以“三课”教育为主的教育改造格局向管理、教育、劳动相结合的大教育格局转变;三是实现传统经验型的改造格局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格局转变。“一个发展”是从单纯的保安全、保稳定的低标准向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的高标准发展。
2、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方面抓的“5件事”:围绕稳定抓教育;突出创建抓基础;针对难点抓改革;提高素质抓队伍;严格执法抓监督。教育改造手段多样化,具体包括:
一是抓好入监阶段,重视入监教育着力解决罪犯的“服管”问题;二是抓好矫治阶段,搞好法制、道德、技能三项教育;三是抓好出监阶段,搞好出监教育。围绕“三个阶段、五项教育”进行的改造方式探索包括努力完善亲情教育,用人间真情感化罪犯;成立“民警中心”,推广“网络教育”;突出时代特征,改善教育改造手段(包括建立监狱网和局域网;推广狱内“一卡通”,利用电脑网络管理罪犯改造情况、在狱内超市购物等);营造积极向上的狱内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等。同时,重视对罪犯进行素质教育,将教育内容划分为入监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出监教育等,将罪犯素质教育的考试、考核、考评结果与罪犯的分级处遇、行政奖惩、刑事奖惩直接挂钩,健全“三报两台”(监狱小报、黑板报、墙报、电视台)“三室一榜”(图书室、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光荣榜)和“两队一 会”(文艺演出队、体育运动队、各类兴趣文化协会)。
3、在心理矫治的工作中,将心理测试与犯情分析预警机制相结合,推行“四加一”制度,即要求干警在熟悉罪犯“四知道”的同时,掌握罪犯的心理特征;将心理咨询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疏导的效果;将心理矫治与监管工作相结合。
4、在狱政管理上规范罪犯的三大现场(生活、学习和劳动现场)规范罪犯的同居、同餐和亲情电话;规范事务犯管理。通过规范管理促进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大力推进分监区标准化建设,做到监管制度系统完备化,管理方法科学文明化,奖惩公正严明化,内勤资料详实完善化,重视抓住“4个重点”(重点罪犯、重点物品、重点部位、重点时段)。
5、在刑法执行上将各项刑罚执行工作规范化、定型化。在对罪犯的收押工作上严把关;罪犯减刑假释工作实行“三公开”(公开罪犯的考核结果与奖惩情况、公开判刑和假释的条件与指标、公开办理程序)、“两公示”(监区和监狱在拟提请减刑假释名单确定后,都要张榜公布)和“一监督”(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在罪犯暂予监外执行中,严把“十关”(提起初审关、病情鉴定关、标准对比关、具保审查关、集体研究关、呈报审批关、告知教育关、押送移交关、考察取证关、续保收监关)。
6、监狱领导做到“五个严禁”即严禁接收罪犯及其亲属的钱物、馈赠、吃请;严禁为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工种调 整写条子、打招呼;严禁殴打、体罚、虐待罪犯;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个人经商办企业,或为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在减刑、假释工伤中实行“四公开”制度(条件公开、程序公开、评议公开、结果公开)和自上而下的操作程序:罪犯小组推荐——分监区罪犯评议——分监区人民警察集体研究——监区人民警察集体研究——刑罚执行科初审——监所减刑、假释审核小组审核——呈报法院裁定。
7、在劳动管理上公布岗位和条件;进行个人报名;经监区推荐;通过资格审查;监狱职能部门审核批准;公开竞岗测试;评议确定;公示;岗前培训;上岗试用。发现监狱人民警察违反这种禁令,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出示黄牌警告,第三次就地免职。通过教育整顿和“四禁止三规范”,纠正对提高罪犯改造为中心认识的偏差。有正常劳动能力、技术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属于老弱病残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处在岗前技术培训期间,分别确立标准,进行考核。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监狱工作所要求的干警的政治素质,集中表现为牢固地树立人民民主专政意识,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管监狱的现代化程度如何提高,管理手段如何先进,这一本质要求是不会改变的。要抓好干警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法律学习,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力度,使干警保持清 醒的头脑,真正成为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忠实卫土,为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作出新贡献。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知识的干警队伍,造就各级各类的专家和人才,是搞好监狱工作,实现监狱安全的治本之策。当前,狱内发生的一些重大案件往往具有较高智能性、突发性和暴发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干警应具备敏锐的搜集信息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对复杂情况的判断能力。因而更新知识结构,多层次、多途径抓好干警的培训,提高干警的专业技能十分迫切。一是抓学历培训,注重文化学习的高度;二是抓专业技能培训,讲求内容的精度;三是鼓励干警自学,扩大教育培训的广度;四是鼓励多种形式的岗位成才,增强教育培训的活度;五是组织干警骨干参加本单位、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经验交流、理论研讨活动,拓展教育培训的深度。
3.整顿纪律作风,发扬优良传统。各级监狱机关应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干警中,尤其是在青年干警中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反腐蚀教育和监狱机关优良传统教育,培养纪律作风的硬度,构筑监狱工作的良好“窗口”形象。这既是实现监狱根本宗旨的需要,也是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篇5
截至2014年底,全国电梯总量达到360万台,并保持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上海、北京电梯拥有量分列世界城市前二名。电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梯安全涉及民生保障,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由于目前部分电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选型配置与使用条件不适应、维护保养不到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渠道不畅通,以及老旧电梯逐步增多等原因,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电梯困人等故障还较多,电梯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安全、便利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为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保障公众安全乘梯、便利乘梯,进一步服务和保障民生,按照2015年质检工作要点,总局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全面掌握在用电梯安全状况,着力推动“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电梯以及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老大难”问题的综合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加快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年底达到中等城市全覆盖,缩短电梯困人后的救援时间,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降低电梯故障率,让群众安
— 1 — 全乘梯、放心乘梯。同时推动建立维修资金简便使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等机制,试点电梯故障统计和风险分析监测,逐步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二、组织机构
质检总局成立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指挥部,由总局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统筹协调部署全国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相关工作。地方各级质监部门分别成立地方指挥部,按照总局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成所在地区的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是全面开展电梯安全风险大排查,对“问题电梯”进行评估建档,逐一评估安全风险,逐一制定整治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攻坚、消除风险;二是针对管理薄弱的“三无电梯”(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通报地方政府,联合有关部门,挂牌督办;三是对状况较差的老旧电梯,发挥政府作用,调动各方力量,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同时要结合电梯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深化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加快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构建更加清晰的安全责任链条;二是调整生产许可制度,促进电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试点建立电梯安全信息平台,大力宣传电梯乘用安全知识、电梯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情况、大会战排查和解决的隐患等,发挥市场淘汰和社会监督机制;四是进一步加— 2 — 强定期检验,开展抽查检验和风险评估,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五是全面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加快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达到中等城市全覆盖,其他地区也应积极开展平台建设工作,逐步建立社会救助和服务体系;六是发挥政府领导和协调作用,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对电梯安全问题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新机制。
四、工作进度
(一)第一阶段(3月31日之前)制定方案,宣传动员。各地向当地政府汇报电梯安全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建立健全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的部门联系工作机制。各地要成立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指挥机构,结合本地电梯安全工作实际和特点,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人员和经费,集中部署大会战工作。省级质监部门要制定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制定工作计划。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大会战的目的意义,动员有关部门和电梯生产、经营、使用等相关单位,以及行业协会、业委会、保险机构等积极参加大会战工作。
(二)第二阶段(4月1日-6月30日)自查自纠,消除隐患。各地要督促电梯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对在用电梯逐台进行隐患和风险排查,对发现问题的逐台制订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消除隐患和风险,并将自查自纠情况按照“一梯一表”的要求及时上报当地质监部门(参考式样另发)。要督促电梯制造单位对所制造电
— 3 — 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使用和维保单位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自查自纠工作提供技术帮助和指导,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要及时告知使用单位,并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对投诉举报属实或制造单位报告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质监部门应责令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进行针对性排查和整改,并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三)第三阶段(7月1日-9月30日)分类建档,重点督查。在电梯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逐台自查基础上,各地根据当地情况,组织安全监察、检验检测、稽查执法等人员,结合电梯定期检验等工作,以使用时间长(15年以上),使用强度大(地铁、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配置水平低(回迁房、保障房等)、管理力量弱(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以及自查发现问题尚未完成整改的、群众投诉举报的、制造单位报告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为重点,组织对辖区在用电梯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和风险,要责令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尽快落实整改。对不依法整改的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特别对使用时间长(十五年以上),且故障多、投诉多的电梯,可结合定期检验开展一次风险评估,向业主和有关部门提出修理、改造、更新的建议。
对自查自纠还未完成整改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电梯,要逐台建档,督促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逐台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并尽快完成整改,消除事故隐患。
(四)第四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挂牌督办,集中攻坚。
— 4 — 对前期建档还未完成整改的电梯,要集中攻坚,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力争完成整治工作。对于“三无电梯”,要报请地方政府,发挥乡镇街道基层政府作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重点要落实电梯使用管理责任单位、落实维保单位、落实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筹措。要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对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房屋,重点是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便利使用的机制,推动住建、财政等部门明确维修资金简化使用的程序;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缺失或不足的,重点是由地方政府给予资金补助,按照“政府统筹、财政支持、技术支撑、群众参与、过程公示、部门协同”的原则协调解决,并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后期筹措机制。
对于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仍无法落实整改的电梯,要依法予以封停,同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提请作为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涉及有关部门职责的,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提出工作建议。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客观向社会公开电梯安全状况及整改的建议,推动隐患整治工作。
(五)第五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各地要总结大会战中好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建立和完善电梯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要按计划完成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并进行数据的汇集统计和风险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督查检查。电梯安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关系生命安全和民生保障,也是体现“质检为民服务”宗旨
— 5 — 的重要落脚点。各级质监部门要充分认识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并逐级开展督查检查,力求实效,按时完成。期间,总局将对各地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二)落实主体责任,发挥社会监督。生产、使用单位是保障电梯安全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在用电梯使用管理责任单位,切实落实其安全首负责任和对电梯进行隐患排查整治的主体责任,督促其落实隐患整改措施,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要落实电梯制造单位保障电梯质量安全,以及维保单位保障电梯安全性能的责任,以其为主力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同时要畅通群众投诉举报的渠道,调动业委会、居委会等群众组织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统保方式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并将责任保险与电梯安全排查相结合,发挥保险机制事故防范的作用。探索开展电梯维保质量评价并公布相关信息,以市场手段推动维保单位的优胜劣汰,促进电梯维保质量提高。
(三)建立协调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电梯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和多个部门,需要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以及住建、财政、安监等有关部门的合作,这是取得大会战成功的关键。各地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政府或安委会发文;发挥政府和安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争取将电梯安全工作列入民生保障项目,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等,加大对电梯安全监察工作的保障力度,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将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纳入政府应急平台中。按照“管行业必须— 6 — 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地要落实相关行业管理、业务主管部门的责任,加强与电梯安全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多元共治,齐抓共管。要积极发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优势,严格开展电梯检验工作,承担隐患排查整治的技术支持工作,并按要求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稽查执法机构要密切合作,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电梯隐患整治工作的进展。
(四)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大会战的宣传,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加电梯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地要继续在9月“全国质量月”期间组织开展“电梯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集中宣传活动,让群众学习和掌握电梯安全常识,提高电梯安全乘用水平。要积极向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监察和检验发现的问题、电梯应急平台统计的数据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动存在问题的解决,促进全社会关心、关注电梯安全,营造“电梯安全、你我有责”和“安全乘梯、文明乘梯”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大会战取得的成绩和进展,营造“人民质检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五)总结提炼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大会战的有效性。各地要按规定按时报送隐患排查情况、整改情况等统计数据和阶段性成果,年终报送工作总结。要以已运行的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为基础,向其他城市扩展,加快本地区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进度,并发挥应急处置平台信息汇集作用,探索建立电梯安全综合信息平
— 7 — 台,汇集电梯应急处置、检验检查等统计数据,开展风险分析和监测。要系统总结大会战中好的经验,如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多部门综合治理机制、检验检查信息统计分析等,延续到以后日常工作中,并将其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电梯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构建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
一、电梯安全形势
目前,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底,全国在用电梯达到360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其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
质检部门高度重视电梯安全监管工作。2013年11月,质检总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工作,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明确电梯使用管理责任主体等5项改革创新的措施。各地积极试点和推进,取得较好成效。近年来,电梯事故趋于平稳下降,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安全态势。2014年上报电梯事故共48起,死亡36人,万台死亡人数约为0.10,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安全水平。但是,由于目前还存在住宅电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渠道不畅通等问题,造成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不及时,电梯困人等故障时有发生,电梯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安全、便利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降低电梯故障率,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的新期待。
二、总体目标和要求
深入贯彻《特种设备安全法》,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试点和推进改革的经验,在《意见》提出的5项措施基础上,全面深化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
进一步理顺电梯制造、安装、使用等各环节权责关系,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首负责任为抓手,建立电梯事故责任保险制度,推动电梯维修资金提取制度的完善,构建起权责清晰、职责明确的电梯安全运行责任链条。坚决转变以强化行政手段为主要方式的传统监管理念,减少事前审批和微观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宏观调控,加强部门合作和社会监督,努力营造自我约束、优胜劣汰、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法规体系,构建清晰的安全责任链条。加快制定部门规章《电梯安全监察规定》,并争取与住建部联合公布,明确电梯从选型采购直至报废更新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使用环节,强调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承担首负责任;在生产环节,强化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责任,逐步推进制造单位维护保养电梯并对电梯质量安全终身负责的制度。整合优化安全技术规范,建立安全技术规范与相关标准的协调体系,在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基础上,建立更加严格、适合中国国情的电梯标准体系,— 10 — 提高电梯的本质安全。
(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电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行政许可改革的方向,取消合并电梯安装、改造和部件许可,促进生产环节安全责任向制造企业集中。调整制造许可的方式和条件,强调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维保服务能力,促进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发展、维保企业连锁化发展,提高生产集中度,构建责任清晰、权责一致、利益均衡的新型电梯产业链。
(三)促进行业公开透明,发挥市场淘汰和社会监督机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的要求,积极推进电梯物联网建设,扩大群众投诉渠道等,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监测并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的信息,发挥社会监督和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以市场无形之手倒逼物业、维保单位等主体责任的落实。同时,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行业内倡导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公示电梯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情况,电梯生产企业公示维保、修理、改造等服务的内容、价格和零部件清单等,促进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的形成。
(四)推进检验改革,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合检验检测机构改革进程,强化企业自检、优化检验机构法检、加强政府抽查,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强化自检,明确并强化电梯制造、使用、维保单位的定期自行检验检查,加强对企业检验检测人员的管理,进一步落实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二是优化法检,试点由企业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机构实施法律法规
— 11 — 规定的强制性检验,强化新产品型式试验和一致性抽检,在安装监督检验中增加对整机配置的检查,根据风险情况,调整电梯定期检验的周期和内容,使强制性检验更加科学有效。在企业自检和检验机构法检基础上,争取财政立项,由政府所属公益性检验检查机构,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对电梯安全状况进行抽检,对生产使用单位及检验机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更好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督作用。
(五)加强公共服务,建立社会救助和服务体系。突出电梯使用的公共属性,加快在全国推广和建设“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把“96333”建设成保障群众乘梯安全的民生热线和服务群众的窗口。全面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工作,发挥保险机制在事故赔偿、事故预防的作用,建立保障电梯安全的社会救助机制。继续联合教育部等深入开展电梯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电梯安全常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构建“电梯安全、你我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加强部门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新机制。电梯安全涉及方方面面和多个部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住建、商务、安监、保监等部门沟通协作,推动相关部门尽快解决电梯选型配置、施工安全管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提取、保障房电梯维保资金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发挥各部门职能,形成安全监管的合力,完善多部门综合监管和隐患综合治理机制。
抄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安
全与节能促进会,中国电梯协会。
质检总局办公厅
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篇6
真正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近期,全国各地重、特大火灾事故频发,先是 “4.25” 大兴火灾,接着是“5.1”吉林通化火灾,不久前,我们区田村路半壁店天下城商品交易市场又发生大火。这些火灾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虽然没有发生在我们地区,但我仿佛感到火灾离我们越来越近。总的来说,我们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在街道及相关单位广大安全生产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形势还算平稳。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违法违章建设、无证生产经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等问题同样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各种体制不健全、不合理因素也有上下认识不到位因素,有上级政府部门工作方法问题更有我们本身工作态度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各级政府、部门所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给人的印象就是,无休止的开展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重传统手工工作模式轻现代化高科技手段,重短期效果轻长效机制建设。主观臆断、因循守旧,甘当传声筒、宁做鹦鹉鸟,不讲效果、不求效率;年年安全生产年,月月安全生产月,说是“集中”开展整治活动,时间却长达数月甚至跨年,说是“突出”打击,范围却覆盖全地区、全行业;文件通知铺天盖地,都是下发工作方案、要基础数据及工作情况,少有基础建设标准、法规制度性指导意见;大会小会接二连三,都是领导讲话、工作部署,少有培训教育、学习讨论调查研究;张口就是领导高度重视、作出了重要指
示,闭口就是要提高认识、加大检查和打击力度,动不动就是拉网排查、全方位整治;走过场,隐患排查整治一阵风,讲形式,组织制度建设无人问,有限的人力都在做方案、写总结,防倒查、推责任上;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不明确、责权不统一,多头执法使事故隐患整改、责任倒查无法落实。凡是种种,不胜枚举,这样不从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出发解决安全生产根本问题的工作模式,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浮躁短视的工作方法,这样不做细致研究、唯上畏责、缺乏创新意识的工作态度,对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是特别有害的,也是我们政府监管工作无法到位、属地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彻底改变目前安全生产工作现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但是并不等于我们就无所作为,我们可以立足现有条件,对一些具体工作方式进行些许改进,也许能够实现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的根本好转,进而影响和改变其他地区甚至上级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各项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营造更好的环境。
一、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安全生产监管基石
一是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比较专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队伍。首先,要落实《北京市楼宇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范(试行)》的精神,明确各楼宇产权人、管理人和使用人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其次,要通过街道引导,强化各楼宇之间特别是相同物业区域内各楼宇产权人、安全生产管理单位的联系,逐步培育出安全生产管理自治组织,实现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最后,由街道主导,在各网格间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生
产管理机构,实现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实体化。从而,在安全生产使用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单位、区域网格管理站、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等单位间,形成树形联系架构,建立功能稳定的组织机构,在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之间实现全覆盖、无缝对接,打通安全生产工作未端微循环。这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必须通过加大投入或者政策扶持,培育一支坚强稳定的专业队伍和能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社会组织。
二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基础数据自动生成、重要管理信息快速共享一体化平台。要建设安全生产综合性管理工作网站,实现:纵向分层管理基础数据,安全生产使用单位未端录入,逐级监督、审核、确认,达到基础数据处理自动化;横向统一管理重要信息,达到各执法单位、街道各相关科室、网格内各管理单位的重要信息一体化,特别是实现检查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一体化,达到快速共享、公开透明,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是要加强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权责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首先,要明确街道相关科室、地区各执法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有街道特色的分工合作方式。例如:城管科负责对辖区各类建筑建立基本管理台帐,发现违法建设应采取办法及时拆除,不能及时拆除的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直至建筑被拆除。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通报派出所,发现无照经营通报工商,被通报单位应负责解决相关问题。其次,要整合地区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可以以安全生产管理为主线,对街道相关科室安全管理职能
加以调整。特别是要对街道各种网格化组织进行整合,实现综合管理,区域相对单一,减少交叉重叠,并使网格管理组织机构实体化。同时,要不断拓展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数据网络功能,实现地区社会管理信息一体化。
四是要建立动态排名的安全评估机制,创新责任追究制度。首先,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状态评估体系,建立动态的、可监控的、分层管理的、自动化的综合评估体系,实现对生产经营建设单位、楼宇物业、物业区域、区域网格进行科学、公开、公正的安全生产状态评估及动态排名,并在街道安全生产管理网站全方位公示,实时告知广大居民、企业员工、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同时接受社会对各实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状态评估和排名的看法和意见。其次,要创新责任追究机制,实现权责统一、公开公正、稳定透明的责任追究。要将评估系统结果作为追究各安全生产相关实体责任的主要甚至是唯一依据,防止执法处罚的随意性,不断提高属地管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对引起评估、排名发生较大偏差的各级执法、管理方实施倒查。使各级执法、管理方不敢以个人情感来对所管理的实体进行偏离实际的评估与排名。以此,在街道内各层安全生产管理实体间建立起横向、纵向常态化的、命运相关的联系,推动街道依法行政、各级依法监管的落实。
二、更新思想观念,高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一是要转变排查整治观念,彻底改变政府包办代替、以查代管、单纯为消除有限的安全隐患而检查的陈旧观念、落后思想。生产安全依靠的根本力量是企业,根本方法是要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排查整
治的目的是督促企业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街道在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活动时,要重视通过整治,切实督促落实《北京市楼宇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范(试行)》的精神,充分发挥各楼宇安全生产管理单位的主动性,这样安全生产检查的覆盖范围和力度才能真正加大。
二是要改变政府监管理念,坚持严厉打击“非法”与积极服务“守法”相结合,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首先,要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积极开展联合检查行动,提高执法力度,打击各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强化企业守法意识。同时,对于“守法”企业,则要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指导帮助力度,通过主动服务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使其不断完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责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采取有效隐患排查整改措施,建立安全评估和考核、责任追究和奖励机制。其次,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创新机制推动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特别是发生事故的企业分摊、加收管理费,比例根据企业工人数量、事故情况、岗位危险程度等确定,事故多则分摊费高,事故少则分摊费低。另一方面,允许企业向收取管理费机构借钱抓安全生产工作、预防事故发生,对安全生产投入大而且安全形势良好、事故频次和强度明显下降的企业,则可以减免部分或全部贷款;对未发生工伤事故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和法人给予奖励。以此,推动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是要改变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资金投入理念。首先,要敢于在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向高素质的人才要质量。要通过各
种激励机制,实施与安全生产状态与排名相对应的津贴补助办法,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活条件、工资待遇,稳定和吸引有能力、有思想的专业人才,逐步实现安全生产人才的专业化。其次,要敢于在高科技上加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科技会含量,向高科技要公开、要公正、要效率、要效益。
三、改变工作方式,推动社会管理全面发展
加强基础建设改变工作方式,实现管理网格化与通信网络化相结合、严厉打击“非法”与积极服务“守法”相结合、动态评估与责任倒查相结合的安全生产属地管理新模式,需要一定的投入和创新的勇气,也不可避免要触动个别人的部分利益,其阻力不小。
但是,新的管理模式代表了政府依法监管、企业自主管理发展方向,其高效和长效性是毋庸臵疑的。管理的网格化与通信的网络化,表面看起来只是手段的不同,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实现了由政府完全监管到社会组织甚至是全社会共同监管,并逐步实现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过渡,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必将彻底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乃至社会管理工作大步向前。
要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被动局面,就要在加强基础建设改变工作方式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下功夫,充分依靠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减少对随机性专项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的依赖。真正发挥和体现高科技园区的优势和特点,推动社会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如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7
煤炭是内蒙古乌海市的支柱产业, 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建设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老石旦煤矿为了满足煤炭生产的需求, 于2000年对矿井进行了技术改造, 拥有新型技术综采配套设备, 有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崭新的管理模式, 安全生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安全管理工作与国内同行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安全思想和行为模式不固定, 常常处于事后总结状态。
2、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各种福利设施不能实现社会化服务。
3、员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理念不能持续强化, 抓一阵子紧一阵子, 没有适应安全生产高速发展的管理模式。
4、员工与家庭的双向沟通少, 亲人和家庭的安全防线很难有效发挥作用。
5、生产压力大, 生产与安全的关系未很好地协调, 有时重生产而轻安全。
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依靠科技监测手段, 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煤炭企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持续扩大规模发展, 必须依靠先进的生产自动化手段、安全监控手段, 快速的信息沟通技术和可靠的通风、灭火系统, 同时要通过一定的管理和监督手段, 使信息传输有效, 指挥手段灵活, 措施预案可靠, 才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袭击。
2、创新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是一个落实责任, 有奖有罚的管理过程, 是一个主动防范、预防在先的过程。因此, 要逐级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自的分工范围和岗位职责, 做到动态检查、整改和反馈, 实现时时、事事有人管安全, 强调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要实现目标管理, 各单位要根据生产情况, 制定相应的月控制目标和年控制目标。要把目标管理、员工工资和奖金分配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实行安全工作有奖有罚, 这样, 员工身上的压力和动力便会同时产生。对于事故的防范, 要注重事前的安全技术投入和安全危险源的辨识, 把安全事故的预防开展得更加真实和扎实, 否则流于形式, 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管理状况。
3、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安全工作要贴近员工的精神和情感需要, 要及时解决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特别是及时处理与远离亲人感情的问题, 解决好员工的休息、休假问题, 不能让员工带着情绪上班, 带着疲劳上班。
要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问题。由于岗位不同和工作环境的差异, 有的一线员工思想不稳定, 想调换工作岗位, 不积极参与安全隐患处理, 工作不扎实、不认真, 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4、健全群众安全防御体系
群众的安全监督和教育是个别管理干部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补充。一个是正确的教育, 一个是迂回作战。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员参与及群众支持。
要建立安全生产的群众安全监督岗和监督网, 开展家属协管安全活动, 通过座谈、慰问和赠送安全信件等多种形式, 吸引群众参与安全管理活动, 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监督安全工作。不仅让员工意识到安全工作无处不在;安全思想不仅煤矿工人要有, 家属子女也要有, 这样, 才能保证员工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从容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5、注意员工培训
培训教育是现代企业的一项新内容。员工应当与企业共存共荣。企业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 员工要首先熟悉并贯彻执行。要保证培训的时间, 培训手段丰富化, 培训效果定性化和定量化, 并把培训的学时作为员工的考核项目。
6、关心员工的生活
安全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利于企业, 利于个人的。因此, 制定安全目标, 应当能够在实现后, 使员工受益, 使个人的生活、福利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另外, 我们要对长期得不到休息的岗位定期进行轮岗、休假, 保证职工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行动有力, 这才是安全生产的健康保证。
三、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继续推进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期基本稳定。为此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工作抓起。
1、从基础抓起。
就是要抓好“双基”工作, 做到重心向下移, 夯实基础。一是要深入贯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方针, 提高煤矿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二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 补充完整矿井地质资料和有关检测、鉴定资料。打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基础。三是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2、从源头上抓起。
主要是以安全生产许可为契机, 加强煤矿安全整治力度, 提高煤矿企业的准入门槛。做到关口前移, 源头把关, 超前防范。重点对于矿井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危险源的防灾系统, 要做到严格标准, 严格程序, 严格审查, 特别是对于高瓦斯矿井或瓦斯突出的矿井以及水患严重的矿井更要如此, 切实把好安全生产许可关。
3、从人才上抓起。
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薄弱, 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低, 专业人员技术匮乏, 严重制约了安全水平的提高。首先要配备好企业的技术负责人, 因为按新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规程中有许多条款要有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批, 必然是称职的人才能担当此任。特别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防治突出要求技术性更强, 更需要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目前煤矿企业的人才状况很不乐观。煤矿总工或技术负责人是煤矿安全技术把关的关键人物, 也要像矿长一样实行资格证制度。此外, 随着煤矿新工艺, 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推广, 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煤矿在整治中“软件”上水平的重要方面。
4、从法制上抓起。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通过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强化企业法人的依法办矿行为。为确实使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规范化、法制化, 就要进一步健全安全评价工作, 把安全生产许可制建立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安全监管方式上。即把经常组织的一般性安全大检查改变为由资质机构进行专业性安全评价、鉴定或认证等。通过加强法制建设, 从法制层面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对策
1、严格煤矿企业市场准入
煤矿企业市场准入条件的设置, 能够使生产企业配备基本的安全生产设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一定的安全投入资金, 从源头上制止不合格企业的涌入。为了避免煤矿矿主前期安全不投入, 事故发生后潜逃, 妄图逃匿责任, 还应加强对煤矿企业实行风险抵押基金制度, 确保其能够承担事故后相应的责任。
2、重视以人为主的安全投入
目前国内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缺乏煤炭专业人才的现象, 有关方面所做的调查问卷表明, 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急需普通机电专业的占96%, 煤矿专用机电专业的占54%, 安全管理占43%, 为所需人才的前三位。据笔者了解, 目前我国开设煤矿安全专业的大学不超过10所, 其中煤矿安全专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到煤矿企业的寥寥无几, 因此煤矿企业引进人才确实是当前的一大任务。
3、国有煤矿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普遍担负着较多的社会责任, 为了安排职工家属及子女就业, 几乎所有的国有煤炭企业都开办了大量的中小企业, 而办这些企业的时候很少考虑经济规律和经济效益, 单纯是为了安置人员。实事求是地说, 这些中小企业根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和生存能力。因此必须对国有煤矿企业进行制度改革, 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模式。
4、加大安全执法力度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仅需要在市场准入的时候严格把关, 更要在市场准入后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依法监督保证安全投入。新的《煤矿安全规程》是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最全面最详尽的规范和要求, 也是煤矿安全执法的依据。
5、加强对矿主的安全培训
只有矿主真正认识到安全投资的效益, 才能使被动投资转变为主动投资, 才能使安全投资更加合理、有效, 因此加强对煤矿企业负责人的安全培训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结论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 企业一旦缺少或没有安全投资, 就像釜底抽薪, 安全工作永远热不起来, 永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各级政府监管人员只有从整体出发, 严格监督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 才能使煤矿企业安全投入落到实处。
摘要:文章总结了乌海市老石旦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提出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方案, 强调了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及安全投入对策。
创新安全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 篇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源泉。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头一年,为了起好步,开好局,维护职工利益,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创新安全管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可取得明显效果,有几个较好管理方法可供参考,兹列于下:
一、实行班组安全目标化管理,选好班组长,筑牢企业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在选班组长时,坚持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好、品德好、民主作风好,择优选取。
二、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一个党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一根标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作用,做到支部里面无“三违”,党员身边无事故。
三、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工会组织职工代表每月下到井下一线工作面、机房、硐窒、地面生活场所视察,发现问题立即通知该单位整改,把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四、严格领导责任,矿井领导实行24小时下井跟班,并为使其落到实处,实行领导下井带班公示制度,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五、坚持厂矿领导随身带日记,把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处理情况,随时详细记录下来,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和事故原因追查的重要依据。
六、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安全信息网络建设,该网络站内容包括安全法规、生产标准、安全新闻、企业文件、信息发布,伤亡事故统计、事故案例分析、总经理信箱等。七、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制度,对于举报安全隐患者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八、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加强“人人事事保安全”教育,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职工最大利益,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人人事事保安全。
【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推荐阅读:
方垭学校安全工作检查整治活动长效机制方案05-29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方案10-16
学校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贯彻意见专题08-01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11-05
加强安全环境建设,建立长效机制11-11
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长效机制10-21
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06-03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