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精选11篇)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 篇1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对于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之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强化管理,抓好落实,才能实现本质安全型矿区的和谐发展。
一、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的基石是抓好安全教育机制
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中,要突出抓好安全教育机制的建立,建立完备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考核和奖惩与一体的长效机制,发挥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坚持安全教育与职业道德相统一,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大质量标准化、安全法律法规、治理“三违”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在全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培训。利用个人自学、集中学、专题学等形式,把各种安全法规的知识传达到每个职工。利用“目标导向、情感激励、超前防范、追踪教育、典型引路、案例警示、环境熏陶、理念渗透、寓教于乐”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坚持不懈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法规教育,不间断地抓好安全法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的保障是抓好安全执行机制
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强有力的安全执行作为坚强的后盾,这就要依靠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不规范的安全生产行为。具体说来,要有三个方面的制度约束;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把安全生产责任逐步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上,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上,落实到全体职工上。二是安全责任考核制度。要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对于区队科级管理干部的安全责任考核,由矿安监科和组织科负责;对于班组长和安监员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安监科和区队管理负责;对于职工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基层区队班级负责。考核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面前一视同仁、考核结果要定期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安全责任奖罚制度。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得好、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差、安全工作搞得差的单位给予处罚;对于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领导给予重奖。通过奖罚机制的实施,把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到实处。四是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发生的各类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强化执行理念,认真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在分析、追查各类事故中,要追究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然后层层追查分析。对涉及到的责任人都要进行责任追究,做到该罚款则罚款,该降级则降级,该开除则开除。真正做到人、物、系统、环境方面全面追查,做到一个不漏。
三、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的关键是抓好安全防范机制
煤矿企业要真正落实安全防范机制,必须在三个完善上下功夫:一是完善技术防范机制。煤矿企业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大胆引进国际先进的装备,提高井下安全装备水平。同时,要把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应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中,不断把安全管理的现代化引向更深层次。二是完善地质测量预报机制。要发挥地质测量的提前预报预防功能,强化地质测量岗位责任制,健全测量规章制度,强化测量现场服务,对测量标准化各项内容层层分解,积极深入井下,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矿井近期、中长期的地质构造进行超常预测与安全环境评估,注重对冲击地压、水害、机电和瓦斯突出等隐性灾害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尽力避免在未知情况下事故的发生。三是完善安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积极做好矿井跨越式发展的人才储备工作,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根据矿井的实际需求,开展技能培训班,全方位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全力推进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在企业内部,要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 篇2
煤炭是内蒙古乌海市的支柱产业, 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建设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老石旦煤矿为了满足煤炭生产的需求, 于2000年对矿井进行了技术改造, 拥有新型技术综采配套设备, 有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崭新的管理模式, 安全生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安全管理工作与国内同行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安全思想和行为模式不固定, 常常处于事后总结状态。
2、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各种福利设施不能实现社会化服务。
3、员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理念不能持续强化, 抓一阵子紧一阵子, 没有适应安全生产高速发展的管理模式。
4、员工与家庭的双向沟通少, 亲人和家庭的安全防线很难有效发挥作用。
5、生产压力大, 生产与安全的关系未很好地协调, 有时重生产而轻安全。
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依靠科技监测手段, 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煤炭企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持续扩大规模发展, 必须依靠先进的生产自动化手段、安全监控手段, 快速的信息沟通技术和可靠的通风、灭火系统, 同时要通过一定的管理和监督手段, 使信息传输有效, 指挥手段灵活, 措施预案可靠, 才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袭击。
2、创新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是一个落实责任, 有奖有罚的管理过程, 是一个主动防范、预防在先的过程。因此, 要逐级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自的分工范围和岗位职责, 做到动态检查、整改和反馈, 实现时时、事事有人管安全, 强调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要实现目标管理, 各单位要根据生产情况, 制定相应的月控制目标和年控制目标。要把目标管理、员工工资和奖金分配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实行安全工作有奖有罚, 这样, 员工身上的压力和动力便会同时产生。对于事故的防范, 要注重事前的安全技术投入和安全危险源的辨识, 把安全事故的预防开展得更加真实和扎实, 否则流于形式, 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管理状况。
3、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安全工作要贴近员工的精神和情感需要, 要及时解决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特别是及时处理与远离亲人感情的问题, 解决好员工的休息、休假问题, 不能让员工带着情绪上班, 带着疲劳上班。
要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问题。由于岗位不同和工作环境的差异, 有的一线员工思想不稳定, 想调换工作岗位, 不积极参与安全隐患处理, 工作不扎实、不认真, 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4、健全群众安全防御体系
群众的安全监督和教育是个别管理干部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补充。一个是正确的教育, 一个是迂回作战。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员参与及群众支持。
要建立安全生产的群众安全监督岗和监督网, 开展家属协管安全活动, 通过座谈、慰问和赠送安全信件等多种形式, 吸引群众参与安全管理活动, 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监督安全工作。不仅让员工意识到安全工作无处不在;安全思想不仅煤矿工人要有, 家属子女也要有, 这样, 才能保证员工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从容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5、注意员工培训
培训教育是现代企业的一项新内容。员工应当与企业共存共荣。企业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 员工要首先熟悉并贯彻执行。要保证培训的时间, 培训手段丰富化, 培训效果定性化和定量化, 并把培训的学时作为员工的考核项目。
6、关心员工的生活
安全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利于企业, 利于个人的。因此, 制定安全目标, 应当能够在实现后, 使员工受益, 使个人的生活、福利条件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另外, 我们要对长期得不到休息的岗位定期进行轮岗、休假, 保证职工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行动有力, 这才是安全生产的健康保证。
三、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继续推进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期基本稳定。为此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工作抓起。
1、从基础抓起。
就是要抓好“双基”工作, 做到重心向下移, 夯实基础。一是要深入贯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方针, 提高煤矿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二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 补充完整矿井地质资料和有关检测、鉴定资料。打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基础。三是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2、从源头上抓起。
主要是以安全生产许可为契机, 加强煤矿安全整治力度, 提高煤矿企业的准入门槛。做到关口前移, 源头把关, 超前防范。重点对于矿井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危险源的防灾系统, 要做到严格标准, 严格程序, 严格审查, 特别是对于高瓦斯矿井或瓦斯突出的矿井以及水患严重的矿井更要如此, 切实把好安全生产许可关。
3、从人才上抓起。
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薄弱, 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低, 专业人员技术匮乏, 严重制约了安全水平的提高。首先要配备好企业的技术负责人, 因为按新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规程中有许多条款要有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审批, 必然是称职的人才能担当此任。特别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防治突出要求技术性更强, 更需要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目前煤矿企业的人才状况很不乐观。煤矿总工或技术负责人是煤矿安全技术把关的关键人物, 也要像矿长一样实行资格证制度。此外, 随着煤矿新工艺, 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推广, 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煤矿在整治中“软件”上水平的重要方面。
4、从法制上抓起。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通过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强化企业法人的依法办矿行为。为确实使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规范化、法制化, 就要进一步健全安全评价工作, 把安全生产许可制建立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安全监管方式上。即把经常组织的一般性安全大检查改变为由资质机构进行专业性安全评价、鉴定或认证等。通过加强法制建设, 从法制层面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对策
1、严格煤矿企业市场准入
煤矿企业市场准入条件的设置, 能够使生产企业配备基本的安全生产设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一定的安全投入资金, 从源头上制止不合格企业的涌入。为了避免煤矿矿主前期安全不投入, 事故发生后潜逃, 妄图逃匿责任, 还应加强对煤矿企业实行风险抵押基金制度, 确保其能够承担事故后相应的责任。
2、重视以人为主的安全投入
目前国内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缺乏煤炭专业人才的现象, 有关方面所做的调查问卷表明, 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急需普通机电专业的占96%, 煤矿专用机电专业的占54%, 安全管理占43%, 为所需人才的前三位。据笔者了解, 目前我国开设煤矿安全专业的大学不超过10所, 其中煤矿安全专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到煤矿企业的寥寥无几, 因此煤矿企业引进人才确实是当前的一大任务。
3、国有煤矿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普遍担负着较多的社会责任, 为了安排职工家属及子女就业, 几乎所有的国有煤炭企业都开办了大量的中小企业, 而办这些企业的时候很少考虑经济规律和经济效益, 单纯是为了安置人员。实事求是地说, 这些中小企业根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和生存能力。因此必须对国有煤矿企业进行制度改革, 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模式。
4、加大安全执法力度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仅需要在市场准入的时候严格把关, 更要在市场准入后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依法监督保证安全投入。新的《煤矿安全规程》是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最全面最详尽的规范和要求, 也是煤矿安全执法的依据。
5、加强对矿主的安全培训
只有矿主真正认识到安全投资的效益, 才能使被动投资转变为主动投资, 才能使安全投资更加合理、有效, 因此加强对煤矿企业负责人的安全培训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结论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 企业一旦缺少或没有安全投资, 就像釜底抽薪, 安全工作永远热不起来, 永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各级政府监管人员只有从整体出发, 严格监督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 才能使煤矿企业安全投入落到实处。
摘要:文章总结了乌海市老石旦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提出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方案, 强调了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及安全投入对策。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赢 利益机制
作为一种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机制,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以发展的共同目标为基础,以知识、技术、效率为契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场所和资源,培养适合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就要与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相结合,而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则需要在一定的长效机制下才能顺畅运行。
1.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从“办学规模”到“办学质量”的发展瓶颈。高职教育应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大力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院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高校,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就决定职业院校在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学校校内教育所不能实现的,必须依靠行业、企业,通过建立专业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培养。离开行业、企业的土壤,技能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
2.基于利益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校企合作的保障
学校或专业与行业、企业之间应当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而基于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则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保障。
获取一定利润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时所具备的实践操作技能往往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学生在校期间企业往往不愿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原因就是因为这样做不能为企业产生直接效益,相反,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还可能会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影响。因此获取一定利益,才是促进校企合作的动力。
校企合作是双方的事情,需要双方的精诚合作,双方凭借各自的资源,投入到合作中,以期获取自身利益。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与学校或者专业的深度合作,参与课程改革、课程内容设定、课程标准制定、专业教学等专业建设活动中,获取用人方面的优势(如为储备人才、订单培养、优先选拔等);校方或专业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获取企业资源的使用权、企业专家教学、技能指导、学生实习或就业等优势。另外,校企合作中合作项目的设定和选择是一个关键,因为选择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合作项目,让企业在合作中获取经济利益,即建立基于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才是促进双方合作根本动力。
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机制则需要双方转变合作观念,要立足双方共同发展去思考如何合作,努力实现共赢,同时不能只依靠外部因素去推动校企合作,更主要的是依靠内部机制来激发校企合作的活力。
合作双方首先建立共同的利益基础和发展目标。学校提高办学质量、打造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员工培训、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力量,同时培养出服务企业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来匹配企业的资源优势,企业才能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利益机制才能建立。
3.基于利益机制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途径
3.1 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也可以称其为“委托培养”。招生条件、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等都由企业制定,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书,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实施计划、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等并共同实施之。合作企业重点参与技能教学和学生的顶岗实习,旨在培养出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的学生实质上就是为企业量身打造,更加符合企业用人要求,毕业后能够较快上岗。
3.2 定向输出
定向输出可以认为是订单培养的延伸,订单培养只要指单个企业与校方合作,签订针对某专业的共同培养人才的协议,定向输出则可以是大型企业集团为下属各分公司、子公司等储备人才,代表集团和分公司、子公司与校方合作,按照其对人才专业、技能水平等的要求,在多个专业与校方合作培养人才,企业与各个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实施计划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等,并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定向输出与订单培养一样,在技能教学和顶岗实习阶段,企业人员要全程参与,旨在培养具备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定向输出的学生毕业后到制定的企业就业,根据各自专业不同,到合作企业及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相应岗位就业。
3.3 职教集团——行业性集团化办学
职教集团20世纪开始在国外出现,我国在1993年开始起步,目前国内已有50多家职教集团在运行。职教集团是新形势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多赢的新举措,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服务、实现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新模式。
有人将职业教育集团划分为三类:区域性集团化办学、行业性集团化办学、区域性与行业性相结合的集团化办学。我院的校企合作更适合于行业性集团化办学,因为中铁建设集团下属各工程局和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各局是我院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行业性集团化办学可以由政府出面组建,高职院校和行业主要参与,也可以直接由高职院校和行业自行联合组建。职教集团不改变各自原有的隶属关系,目的在于方便统一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利益、目标,并在统一的管理机制下进行合作。职教集团的优势在于将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捆绑在一起,目标一致、利益一致,容易提高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仅企业一个发展不叫发展,必须带动高职院校和企业一起发展。
3.4 寻求区域产业群的合作
在专业设置上形成专业群,且就业区域在一定范围内的高职院校适合寻求区域产业群的合作途径。区域上的产业联合相对容易,因为这些产业企业在行政划分上隶属于一个地区,政策、法规等大环境都相同。同时,同在一个地区,有关合作相关事宜的沟通更容易实现,降低了双方的合作成本。更重要的是,区域内合作,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支持力度会更大,政府促成其合作的积极性更高,也会给行业企业一定的福利等,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更容易实现校企合作,实现了三方的共赢。
4.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建立双方互利的机制,否则合作很难进行。基于利益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又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走诸如以上的合作途径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政府的参与度、合作的管理机制、利益机制、合作中风险的分担等。高职院校在选择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合作途径时,要结合自身和行业、企业、政府等条件和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根本。
危险运输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4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运输企业建设目标
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化工原料以及化工产品的运输量逐年增加,其中,危险品运量占化学品运量相当大的比重。危险品运输作为化工物流发展乃至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以及风险识别和预防问题日益得到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成立了安全标准化辅导考评机构,制定《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加大对事故处理的力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8.36‰下降到近年的5.1‰。绝大多数危运企业的技术装备、管理素质、培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危运企业大力开展了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也轰轰烈烈;交通运管部门等管理机构严格执法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危险货物运输的事故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XXXXXXXX的安全目标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运输企业建设目标,本质安全型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指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形成了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本质安全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基本条件、自然灾害的控制程度: 运输企业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运输企业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跟踪、闭环式管理,隐患治理做到项目、措施、时间、资金、责任五落实。达到基本有效的安全管理标准。
2、企业的安全理念与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影响思想,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规范职工安全行为,保证安全制度的落实。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全体员工树立本质安全理念。危险运输企业出事故是偶然的不出事故是必然的,任何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文化推动生产力,企业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的良好安全氛围。全体员工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下,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生命和健康成为最终的追求目标。
3、安全管理制度、模式与水平:XXXXXXXX必须建立健全本质安全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的落实有专人和部门负责。XXXXXXXX必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监察人员和其它相应的工作人员。
4、安全投入与安全设施、装备水平:XXXXXXXX必须依法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对安全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做它用。XXXXXXXX上下使用本质安全设备,建立设备管理使用、维护的制度。运输装备更新化;辅助设施自动化;监测监控数字化。
5、质量标准化水平:质量工作是安全工作的前提,XXXXXXXX应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活动,达到三级安全标准化运输企业。
6、安全培训教育与职工素质:安全培训教育与职工素质:XXXXXXXX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法律法规、有关行业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安全生产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未经安全培训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安全管理人员取得安全工作资格。
9、科技创新与技术管理水平:XXXXXXXX应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机构和科研激励机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积极开发、引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以
优化生产要素、创造“本质安全型环境”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开展合作和交流,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培育具有激励、约束、自适应能力的技术创新机制体系,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以主要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生产行政管理体系和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要适时调整生产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推行先进的集约化生产方式。
10、职业健康体系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国际安全健康管理的模式,它反映了企业在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水平。XXXXXXXX应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主要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取得有资质认证机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公司由于自身条件和生产方式及人员素质的影响,虽然近几年通过加大投入、提高双基建设,运输企业基础管理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公司安全管理比较粗狂的管理方式没有根本的改变,依靠的基本都是严防死守、重点监督的点式管理,随着公司生产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增加,特别是新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公司安全管理越来越需要一套程序严谨,运行可靠,自我完善的长效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很多运输企业在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进行的有效、有意的探索,印证了运输企业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是实现本质安全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建设的有效手段。什么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呢?顾名思义是指运输企业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在一个时期或更长时期内,没有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非伤亡事故发生。安全长效机制运行程序
按照系统理论的戴明模型,安全长效机制运行程序包括五部分主要内容:
工作现状评价;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考核;工作现状再评价。程序运行从工作现状评价开始,依次进行到工作现状再评价,完成一次循环,同时开始下一次循环。由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逐次提高,持续改进。XXXXXXXX安全长效机制实施办法 2.1 工作现状评价
每年根据XXXXXXXX安全生产的实际和各专业标准的要求,编制符合XXXXXXXX生产实际和管理要求的《运输企业现状评价表》,各单位、各部门按照《运输企业评价表》的要求,定期组织一次全方位的安全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人员、搬运、卸货、储存、运输等各专业运输现场管理、运输生产设备和规章制度、资料等。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通过检查,客观反映各单位的安全管理现状。将检查问题专人负责,分类汇总,归档整理。
2.2 策 划
(1)确立安全目标根据XXXXXXXX安全总体安排和工作现状评价结果,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运输企业及各专业安全目标。
(2)制定安全检查标准实施办法。根据确立的安全标准化目标,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标准实施办法,对保证目标实现做出明确、具体和详细的规定。
2.3 实施与运行
(1)建立健全安全检查规章制度。各单位、各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化检查、评比、考核和奖惩制度。认真组织检查和评比,召开考核会议进行严格奖惩。
(2)保障安全投入。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安全目标和实施办法要求,切实保障安全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必要投入,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安全培训。按照标准要求,制定详细的安全标准化全员培训计划,
并保证资金,认真落实。使人人明白标准,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4)完善安全管理基础资料。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标准要求,完善安全管理基础资料。内容包括:各类制度、职责、报表、记录、台账、规程、措施等。
(5)强化安全现场管理。按照安全质量标准、作业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等的要求,组织现场施工和生产作业,强化现场安全监督,严格工程质量验收;搞好文明生产,确保各项工作质量。
(6)营造安全管理浓厚氛围,利用内刊、宣传栏和牌板、标语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贯彻安全标准化工作,为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声势,使安全管理机制能够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学标准、处处讲标准、事事达标准的氛围。
2.4 检查与考核
(1)按照绩效考核要求,强化监督检查。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对照标准、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将检查作为评价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2)严格考核奖惩根据检查结果,按照考核办法要求,定期组织安全考核,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格奖惩,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5 工作现状再评价
通过对检查问题筛选整理,分类汇总,认真分析,并与“工作现状评价”情况以及安全质量标准相对照,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掌握现状,为系统进人下一循环提供基础依据。安全标准化长效机制控制措施 3.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安技部负责全XXXXXXXX安全管理业务。组织制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实施办法,组织检查验收和考核奖惩,督促、指导各单位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各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安全标准化各项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组织自检和考核奖惩。
3.2 健全安全标准化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各单位要强化目标管理,健全安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通过严格奖惩,保证各级安全目标得以实现。
(1)各部门要根据XXXXXXXX年度安全规划目标,制定严格的目标奖惩办法,按季度进行考核。
(2)各单位安全标准化目标,制定本单位目标考核办法,对月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3)安全目标考核奖惩要采用多种形式,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针对单位和各级负责人,重在突出主要负责人,将安全目标实现情况与各级负责人政绩紧密结合。
3.4 保障安全标准化投入
(1)按照安全管理年度规划目标,对照标准寻找差距,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及安全质量达标所需材料、设备、配件等物资详细计划,明确物资采购供应、安装使用时间表。
(2)在基础装备、基础设施、基础资料等基础工作上给予财力倾斜,优先安排。完善基础装备,保证装备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完善基础设施,保证设施的可靠性。完善基础资料,保证资料的规范性。
(3)严格安全达标工程管理,优先保障安全生产关键地点部位的生产和建设需要。
3.5 加强安全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在安全培训上,要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注重实效,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操作行为,实现安全生产。
(1)组织抓好车队长、班组长、主要安全工种、主要技术工种的集中培训,特别是要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培训,强化基层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的标准化知识和技能。
(2)组织抓好职工的岗前培训、重复培训和新技术培训。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作到持证上岗。
(3)车队要通过班前学习、安全活动等形式,针对现场的实际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标准化知识、标准。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做到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3.6 强化安全标准化检查
各单位要严格对照标准、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将检查作为评价和推动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
(1)要实行动态检查。检查要做到预先不通知被检单位,客观、公正地发现问题、反映现状、促进整改。
(2)要明确检查重点。检查重点要放在基础装备、基础设施、基础资料等基础工作上,看基础装备是否安全适用,基础设施是否齐全可靠,基础资料是否完整规范。
(3)要规范检查行为。做到一把尺子,一个标准,通过编制安全检查表的形式,统一检查尺度,实现安全检查标准化。安全检查要求使用检查仪器和工具,布点、上线、测量,逐项检查。以安全检查标准化带动安全管理标准化。
(4)要落实检查责任。检查实行区域分片包干负责制。对本区域的检查结果负责。
3.7 营造安全标准化氛围
在扎扎实实搞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宣传,营造声势,将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
(1)XXXXXXXX要开辟专栏,如《安全动态》等,普及安全知识,传播安全准化理念,及时对各单位的安全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2)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借助区运管所、交通管理局等上级单位,宣传安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3)注重整体策划,整合宣传资源。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对安全活动宣传工作进行整体策划;同时,相关部门要负责宣传资源审定和整合,以达到既突出特色,又注重整体形象,统一、立体的宣传效果。
建立健全社保基金安全长效机制 篇5
陈良说,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安全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在社保基金征缴、管理、分配、拨付等重大问题上,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必须集体研究,公开透明,防止个人独断专行,暗箱操作甚至以权谋私,避免腐败问题的发生。”
其次,要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要把社保基金法规政策按照经办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形成相互制约的工作规范,建立岗位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从源头上保证社保基金安全。
三是建立内外结合的监控体系。要在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发挥内部监督、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保基金安全。
陈良同时强调,要加大监督检查和对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他说,加强对社保基金监督检查是促进社保基金规范管理、保证社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措施,社保基金监督工作要贯穿到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 篇6
自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刚刚破获的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特大案件更是大快人心。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仅仅依靠几次专项行动就可以解决的,更需要建立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建立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各级部门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确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同时,还要从制度上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推动食品安全一把手负责制,把食品安全列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保障工作落实。
建立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需要以法律的完善为保障。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律对于此类情况的处罚过轻,违反犯罪成本过低使得违反犯罪份子无所顾忌。因此可借鉴“酒驾入刑”的经验,对于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以重罚、重处,并且还要加大监管力度,使严查严检食品安全成为常态工作,让违法犯罪者无力作案,无胆作案。
建立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要以建立诚信档案机制为重要举措。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与超市、商店、农贸市场等销售部门明确其进货渠道和从事生产运输产品的单位、个人信息,一经发现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立刻将相关人员和单位记入诚信档案,对于诚信档案记录在案的单位和个人一律禁止从事食品相关工作,使其一步失信、寸步难行!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 篇7
一、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学生的成长、安全和教育问题受到了学校、政府和记账的高度关注。近年来, 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暴力事件让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恐惧心理, 这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是目前校园发展中最为迫切的任务。学校的所有活动都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学校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校园的安全管理, 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教学环境, 使学校环境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因此,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并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二、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渠道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能力不足。
1. 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意识薄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包括学校自身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楚, 他们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认识仍然停留于学校的治安管理, 没有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 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少, 这导致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成为了学校的薄弱环节, 学生对安全管理的认识还不深刻。
2. 管理渠道单一
学校的安全管理渠道比较单一, 主要是由学校的安保部门人员来完成管理工作。大部分学校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育上, 对安全管理比较忽视, 不重视保卫和治安工作。学校面向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课, 也只是由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 针对性不强。此外, 学校和家长在安全教育方面缺少沟通。以上这些, 导致学校的安全教育效果很不理想。
3. 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这在我国大部分校园中比较常见。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但是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 这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 还有部分学校既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也具有相应的考核制度, 但是考核制度只是流于形式, 这对校园的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管理能力不足
校园安全管理能力不足, 这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管理投入不足、管理落后、技术支持不足和硬件投入较少等问题普遍存在。发生事故时, 不能很好地应对事故。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学历不高, 并且缺少必要的安全管理培训, 这导致学校的安全管理能力不足[2]。
三、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路径的措施
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路径的措施, 主要有: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多层次的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加强管理能力。
1. 树立安全意识
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 要注意加强安全教育, 让全校师生树立安全意识, 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师生的安全素质, 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 让教师和学生自觉地维护校园的安全, 这是解决保证校园安全的基础条件。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安全知识渗透到课堂中, 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 树立安全意识。
2. 建立多层次的参与机制
建立多层次的参与机制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的安全管理应整合多层次的人员参加, 增强安全管理的力度, 仅仅依靠校内的安保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让他们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中来, 同时还要争取得到公安消防和交通城管等机构的配合, 只有建立这种多层次的参与机制才能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效果。
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的工作, 学校要想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管理力度。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 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的良好效果, 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加强管理能力
学校不仅要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 还要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水平。先进的技术设备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学校配备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能有效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而提高安保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能力, 对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3]。
四、结语
学校是一个人群活动比较密集的地方, 校园的安全管理在校园的日常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础是确保师生的安全。因此, 学校应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努力建立一个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确保师生的安全和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糜祖烈.新时期构建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78 (10) :890-892.
[2]徐明华.浅谈建立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路径[J].管理探索, 2014, 67 (20) :190-192.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 篇8
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只要一个方面或个环节稍有疏忽,就有酿成安全事故的可能。南平市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入手,落实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首先,南平市每年都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各项控制目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再层层分解,做到目标明确。其次,层层落实责任,南平市从2001年8月就制定了“南平市市长、副市长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南平市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了市领导及各级各部门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起条块结合的事故处理快速反应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做到责任到人。第三,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把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双文明建设、评优评先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第四,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跟踪督查,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协调,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
安全生产工作重在防范,南平市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一是定期召开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南平市政府每季度都召开一次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例会,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防范未然。二是实行安全生产预警通报制度,对事故多发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市政府安委会或安监局及时进行预警通报,该制度从去年8月份实行以来,已对武夷山市政府、建瓯市政府预警通报,起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建立重大节日安全检查制度,凡遇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及全国“两会”
期间,我市各单位均开展安全大检查,并加强节日值班,做到安全检查制度化、经常化。四是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可能威胁公共安全且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分别由市、县(市、区)两级政府挂牌督办,至今已有8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分别由所在县(市)政府挂牌督办,目前6家已整改完毕。五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围绕宣贯《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素质。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 篇9
打造“平安港口”
20XX年我集团公司为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为抓手,以落实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基础为目的,强化安全执行落实力,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使整个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趋于平稳的态势,切实提高了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现将我司20XX安全生产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建立长效机制。
我司各级领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观念,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逢会必讲安全,船前会均能将生产任务和安全工作重点同时布置,节假日前必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会议、文件精神,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强调和布置下一阶段中应采取的整改措施。正确处理安全、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把安全生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防汛防抗台风期间,对可能影响我港口的每一个台风,我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提前部署,严格检查,加强值班,积极落实各种预案,如今年我公司在防抗“南玛都”等台风时认真布置,积极应对,集团公司领导多次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到码头一线检查防汛抗台准备情况,发现薄弱环节及时给予纠正,面对险情做到有措施、有准备、有落实。
二、完善制度,落实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管理依据,我公司自组建以来,根据港口生产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20XX年制定修订《船舶货舱安全装卸管理规定》、《安全工作会议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安全质量奖惩暂行规定》等13个安全管理制度。各分公司利用集团公司部署开展有关安全活动的有利契机,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20XX年年初,集团公司总经理与各分公司、外雇装卸队、外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分公司经理把与集团公司总经理签订的20XX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签订到部门、签订到班组,签订到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体系。企业主体责任级别评定工作已完成初评、复核及复核确认工作,其中XX公司、XX木材除害有限公司、XX港务公司被定为A级,XX集装箱有限公司、XX理货有限公司被定为B级。平安企业创建工作也在紧张有序进行中,现已完成乡镇上报,在区安监局复核中。认真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接到《国资委关于转发莆田市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后,立即进行了传达,下发了《集团有限公司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计划在二年之内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三、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
我公司采用简报、墙报、标语、横幅、专题宣传栏及一系列安全活动对有关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进行宣传,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企业氛围,XX年我公司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
1、今年张挂以宣传各类安全活动为主题的横幅二十一条,张贴招贴画65张、标语401张。
2、每星期向集团公司每一位职工各类安全警句短信息一条。
3、集团公司认真组织11人参加省局举行的“消防竞赛”和“安全知识现场抢答竞赛”活动,其中“安全知识现场抢答竞赛”活动获得一等奖。
4、组织全员学习安全知识,每星期一下午定期观看《安全责任、重在落实》、《最新事故案例精选》、《火灾预防、现场扑救、自救与逃生》、《事故的血泪诉说》和《血的代价》等安全录像,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也增长了职工的安全知识。
5、开展以各公司为单位的六支代表队共72人参加的港口安全及设施保安知识竞赛活动,评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五名及鼓励奖若干名,分别给予奖励,并以各代表队为单位进行评比,平均分高者分别在年终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考评中给予加分。
6、集团公司组织22位职工参加交通运输部举办的港口设施保安员培训班,并顺利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组织2位职工参加交通运输部举办的危险货物运输岸上管理人员培训班,并顺利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书。还派遣5位职工参加剧毒品使用企业安全知识培训。
7、为了使外雇装卸工掌握安全装卸操作技能、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今年集团公司共组织举办了《装卸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班》,共有58人次参加。
8、为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提高了广大职工应对突发事件和抗御风险能力。集团公司邀请消防在多功能会议室举办了一场消防安全知识、船舶货舱空气质量检测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知识讲座。共124人参加了讲座。
9、为及时反映安全生产动态和安全工作情况集团公司今年共编写了13期《安全工作简报》及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港口
信息》4期;在显要位置刊登以集团公司2011年安全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宣传栏四期。
10、为了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更好地履行安全生产职责,9月19日-20日我司邀请市安协技术培训中心到集团公司内举办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安全资格培训班,集团公司各单位及外租单位、装卸搬运队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共129人参加培训。
通过各种方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在集团公司内形成人人讲安全的新局面,增强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凝聚力,也同样增加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力,推动了整个集团的安全管理水平前进步伐。
四、港口设施,认真做好履约。
为了做好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我公司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1、为保障港口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除了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今年以来我公司共投入32万元对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2、6月22日在8#泊位举行港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参加演练的有港口管理局、海事局、消防大队、船务公司等单位。演练检验了《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是可操作的,而且提高了应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技能和应对港口设施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酿造安全生产氛围。4、11月17日,集团公司在4#泊位举办专项应急处置预案演练——沥青管道泄漏应急处置预案演练,演练检验了港口危险货物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应急队伍协调作战能力。
5、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结合消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等“五大活动”和安全生产“双基”建设“五个一”
活动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集团公司分别于11月30日和12月7日在码头现场举行两场灭火器和消防水带、水枪使用实战训练,共有200多人参加,加深了广大职工对消防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消防技能,进一步宣传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五、隐患排查,跟踪落实到位。
集团公司为深入落实XX年“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的各项工作要求,紧紧结合各级关于加强安全生的一系列通知,并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港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大整治的通知》等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推向深入,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
1、日常的安全检查:即经常性检查,对机械设备、库场、作业现场等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由安全质量部不定期的抽查,各分公司专(兼)职安全员随班监督,及时纠正了“三违”现象的发生。
2、季节性安全检查,根据各季节气候特点和港口生产实际,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单位在自查基础上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并将检查情况及整改意见通报全公司和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如“春节”前、“五一”节前、“安全生产月”期间、“国庆”节前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并作了“关于港区‘春节’前、‘五一’节前、‘安全生产月’期间、‘国庆’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报”等。
3、专项安全检查,由有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港区机械设备、船舶设备、消防设施、作业现场情况等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通过专项安全检查发现各公司码头使用的漏斗、码头现场的消防栓、港区内的道路交通标志、标识存在着薄弱环节,然后召开安全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整改
方案,投入专项资金由专人负责整改到位。现在港区内安全生产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今年在各专项检查中以函件和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发出整改通知书179份。
4、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工作,结合集团公司“港口安全生产大检查”围绕各薄弱环节和作业现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今年以来通过“拉网式” 共排查整治大小隐患304个。
通过各种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在整改上力求做到及时有效,对于无法立即消除的隐患,采取预防措施做好监管。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 篇10
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
交质监发„2009‟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长江航务管理局:
根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监管,逐步建立长效机制,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树立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零容忍”理念,以实现公路水运建设安全发展为总要求,以建立健全“预案、预控、预报、预警”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为总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加强监管,履行职责,建立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建设安全监管体系
交通建设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管建设、管安全”的原则,明确分管领导、监管机构、建设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和项目法人单位的安全职责,形成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和协调配合机制。督促并支持监管机构加强管理,落实人员和经费,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
三、夯实监管基础,建立完善安全法规标准体系
1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安全生产费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隐患监控预警、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理、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在国家和行业标准框架下,制定地方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形成比较系统的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夯实安全监管工作基础,为安全监管执法创造条件。
四、严格安全生产条件审查,促进各参建单位落实安全责
任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应在资质许可、设计审批、招投标监管、施工许可及项目督查等工作中加强对参建单位履行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安全生产条件,在施工、监理合同中应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和相关费用,并负责建设过程中的检查和督促落实。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合同段,特别是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齐、重大专项方案不审查、特种设备未检验合格的,坚决不准予开工。对未严格执行上述要求的建设项目,一经发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决予以纠正,造成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
五、落实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实施严格的安全惩戒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行业实际,建立安全惩戒制度,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对安全督查中受到部、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在从业企业信用体系中予以记录。建设期发生过一次重大以上责任事故或两次以上较大责任事故的,应将施工、监理等有关责任单位列入重点督查名单。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应依法暂停其投标资格。对代建制项目法人,应依法暂停其代建新项目。发生过重大以上责任事故的建设项目不得评优,相关建设、施工、监理等责任单位的安全管理行为,也应在信用等级评定中反映。
六、依法开展事故调查,逐步形成协调配合机制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研究分析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特点和事故规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在事故技术调查和原因认定等方面,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同时积极参与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等工作。对国家、部省重点建设项目、跨区市实施项目和特殊复杂工程,要建立事故调查协商处理机制,必要时,可与综合监管部门联合出台事故调查办法,确保事故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七、加强事故预警机制研究,开展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安全事故预警、预测、预报和预防工作。对风险较大的重点桥隧工程和大型水上结构工程,应按规定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及安全监测工作。对安全风险高,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工程,应责令停工整改,坚决制止强令赶工和冒险作业行为。
八、总结专项治理经验,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专项治理行动的成熟经验,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化,长期坚持。继续落实和完善专项行动中建立起来的施工现场危险告知、专项施工方案审查、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登记销号等“五项制度”。严格执行严禁在泥石流区、滑坡体、洪水位下设置施工驻地,严禁长大隧道无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措施施工等“四项严禁”措施。促进隐患排出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九、积极推行工地安全标准化,促进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尽快制定本地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施工人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标准,并进行达标验收。要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抓住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细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促进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
十、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地方人民政府要求,制定本地区交通建设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组织、程序、资源及措施,满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需要。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从业企业应急预案的监督检查,增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行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十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营造行业安全文化氛围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认真开展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发证和安全监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督查各参建单位安全教育开展情况,督促施工企业做好农民工上岗、转岗前的安全技能培训。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安全文化知识宣传,积极推动安全文化进项目、进标段、进班组。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促进交通建设行业安全监管水平再上新台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交通建设安全意见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 篇11
关键词:规范化运行;安全长效机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9-018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9.090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一种企业自律的、稳定的,同时又能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这种机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干扰,体系运转依靠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来控制。
1 规范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1 事故发生机理的要求
事故危险的表现形式虽各有不同,但从发生事故的本质来讲,均可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转移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发生事故危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足以造成破坏的能量或有害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和失控(第二类危险源)。前者是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和根源,决定了企业面临事故危险的类型,并且生产规模和工艺复杂程度越高,需控制的危险源也就越多,控制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后者主要表现为设施故障缺陷、人的失误和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1.2 对安全状态的判别需要统一
“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安全与否要对照风险的接受程度来判断,作为企业必须通过制定的方针、目标和各类工作准则,来明确可接受或不可接受风险的标准,统一人们的行为和工作目标。
2 全面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统一安全运行方式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它与质量体系(ISO9000)及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的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OHSMS引用了一些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如过程方法、系统论、方针目标管理、持续改进、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技术、应急准备和响应、动态管理等。特别是持续改进的思想和体系的自律机制,通过周而复始的PDCA循环对体系进行的修正和完善,不断加强和提高体系的功能和绩效,是一个动态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的管理系统,这一管理手段的应用将促进企业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
3 有效利用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技术
安全与危险是一对矛盾,危险因素能引发事故,造成不安全的状况。安全的实质就是首先及时预知危险,随之消除危险或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程度。充分识别危险因素并正确评价,合理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控制措施,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础和出发点。危险因素辨识要经过两个步骤,即识别过程和辨识各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辨识结果的充
分性。
3.1 全面的识别过程
对系统涉及的所有管理和作业过程进行清查,列出管理流程图,其中包括大系统流程和相应若干子系统的流程。因为整个辨识工作可能要在多个职能部门和层次中进行,各职能系统主管部门和各层次安全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作用,注意各过程的接口和边缘过程不要遗漏。
3.2 危险因素分类
辨识过程中应针对人、机、料、发、环等五个方面展开,为防止遗漏,事先要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明确辨识方向。也可参照《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中列示的13大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和4大类“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和代码(GB 13816-92)》中规定的6大类35小类危险和危害因素和《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先发诱导等因素所确定的16类危险因素进行类别划分,前者比较适用于施工现场和生产车间的危险因素辨识,后者较适合于管理
过程。
3.3 应用“作业活动与危险因素矩阵组合辨识”技术
对各过程的危险因素逐一辨识。将识别出的作业过程作为纵坐标,危险因素分类作为横坐标,建立一个组合矩阵,进行一对一的辨识,构成危险因素的画上“+”,然后逐个汇总列出“危险因素清单”。
3.4 危险因素的评价
采用适宜的风险评价技术对“危险因素清单”列示的逐一打分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非常适合对作业条件、环境变化较大的施工现场的作业活动风险性评价,而对于加工车间等环境变化不显著的单位,适宜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评价法”。
4 严格落实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强化运行的有效性
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的控制措施、重大危险因素管理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是安全体系运行的主要措施,各实施单位和部门必须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类风险得以消除或降低。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及时纠正运行中的偏差。
5 设置“安全控制点”,建立系统化的监测系统
参照质量管理上的“质量控制点”的思想和方法,对安全生产体系也建立“安全控制点”,明确对生产流程进行监测的环节和内容,建立实施监控的框架,为监控和检查提供依据,以实现对体系的安全现状的整体把握。措施如下:绘制安全控制点系统图;明确监控人及其职责;监控信息的汇集和反馈机制。
6 完善安全评价体系,建立预警机制
体系评价是对系统运行的状况和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估,确认满足要求的程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建立评价体系的关键。不同的生产单位、不同的管理部门由于业务工作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就有所区别。评价指标必须量化、具体,能覆盖系统过程和工作内容,覆盖标准、规范要求,同时要与目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否则就不能得出符合程度的判断。
7 强化轻伤事故以及职业病的管理和控制
国外对伤亡事故的统计表明,轻伤∶重伤∶死亡=300∶29∶1,即每发生330名伤亡事故,就会有300名轻伤、29名重伤和1名死亡事故,表明伤亡事故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性。如果轻伤事故增多,体系不符合的程度就在增大,发生重伤和死亡的可能性随之也会增大。因此对轻伤事故要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地分析其原因,查找系统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做到防微
杜渐。
职业病给员工和企业造成了身体、精神创伤和财产损失,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防治职业病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人均收入5000美元时,人们注重的是安全,人均10000美元时,人们关心的不仅是安全,更关心健康。尽管经济指标可能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但这种健康意识的增强是一致的。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健康需求,同时也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8 树立“大系统、大安全”观念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国家、行业层面的系统,也有企业层面的子系统,各系统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有时企业也不能完全左右内部安全生产,企业安全工作也不仅仅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强调综合治理,同时也不能仅为“安全”而安全。将企业安全工作融入社会大系统。国家对安全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机制,企业必须对其进行研究,采取措施适应这一机制的要求,并借助它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均明确了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工程建立单位以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各方职责的有效落实,对安全齐抓共管,必然给企业安全生产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健全安全生产企业标准,确保法规、制度落实。我国现行的安全法规和安全标准达几百种,以往企业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各级单位学习贯彻,注重员工安全基础知识的教育。
作者简介:刘硕(1986-),男,河北唐山人,唐山虹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建项目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途径】推荐阅读: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06-27
建立长效机制07-18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06-01
浅谈如何建立整治酒后驾驶的长效工作机制08-27
建立和完善新时期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05-08
建立完善长效维稳工作机制07-26
本科教学评估需要建立长效机制11-03
建立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效机制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