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

2024-09-25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精选10篇)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 篇1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是公安部党委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改进公安机关作风,实现公安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笔者就建立长效机制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两年的“三项教育”实践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安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队伍建设三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在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安机关为充分发挥职能,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有关队伍管理的法律、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在队伍建设和警务执法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个长时间动态平衡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等级管理、竞争上岗、低分培训、末位调整辞退、目标管理、立功创模等在内的动力机制;全面规范公安机关和民警行为的组织形式和工作运行机制;将公安机关和民警行为置于多层次、全方位监督之下的监督制约机制;为公安机关提供的组织、思想、素质和物质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安队伍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们始终将抓队伍建设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先后开展了学济南交警、学漳州 “110”、集中教育整顿、执法大检查和“双争”、“三项教育”等一系列旨在加强队伍建设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力度也越来越大。应该说,这些活动对提高民警素质、增强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队伍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地解决。但是,从公安机关总体的情况看,每次开展队伍建设活动的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活动一结束,一些问题又出现,甚至比以前更严重。正如贾春旺部长所指出的在队伍建设上存在的“怪圈”问题: “队伍问题严重———集中教育整顿———队伍问题又严重———又集中教育整顿”,也就是说,每当公安队伍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多时,就开展集体教育整顿;通过教育整顿,问题有所遏制,就停止集中教育整顿;整顿结束后,队伍中的问题又开始增多,就再开始集中教育整顿。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少单位孤立地对待这些队伍建设活动,把队伍建设当成短期行为,在队伍管理上缺乏一套长期、管用的机制,不能做到互相结合,一以贯之,整体推进。公安队伍管理机制问题已经成为公安机关无可回避问题。要跳出公安队伍建设的“怪圈”,就必须真正建立起一个长期发挥积极作用的队伍管理机制。

二、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主要环节

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循序渐进的工作,必须要抓住制度建设、机制运行、机制效果评估这三个相互联系、互为基础的环节,建立起一种既有责任又竞争激烈适合新形势和任务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确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如果没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制度,长效机制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杜绝过去那种“活动接二连三,制度堆积如山,”的行为。必须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提高民警素质和队伍战斗力这条主线,将不同时期队伍建设的各个主题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制度贯穿其中。要对现实和将来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内容变化等进行科学的分析,针对新情况建立现在很需要、将来也适用的制度。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先把新制度建立起来,再

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第二,确保制度的顺利运行。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落实。过去在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不认真落实上级机关的制度,本单位的制度也不能做到全面落实;二是生搬硬套或照抄照搬,教条地贯彻执行上级机关的制度,不能与实际有机结合;三是形式主义严重,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形成不了实际效果。所以,建立队伍长效机制,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有关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坚决把制度落到实处。

第三,正确评估,推动制度的良性运行。以往在队伍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忽视对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估,尽管出现了问题,也很少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对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都模糊不明,于是又建立一些毫无新内容的所谓新制度新措施。“冷硬横推”经过多年的整治却得不到根本解决,以致成为“顽症”,其原因就在于制度措施出台以后,对其实行效果的评估不到位、真正解决问题的制度得不到落实所致。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的队伍管理机制运行评估体系,对机制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监督,评判其优劣,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改革、充实和完善,使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地趋于合理,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

三、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全方位探索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同时,要搞清楚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长效机制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制度建设是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然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制度建设就是长效机制。因为,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除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外,还包括制度的落实以及对制度运行效果的评价。倘若只注重制度建设,忽略制度的落实及对制度落实效果进行评价,制度建设就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所以,在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应该将制度建设、制度落实、评价制度运行效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二是要正确认识长效与长期的关系。长效机制并不等于长期不变,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就是要求我们在保持制度相对 稳定的情况下,实现队伍管理的长期有效,保持队伍建设的连续性、长期性、一致性。这并不表示队伍建设的制度始终不变,社会形势飞速发展,日新月异,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为此,我们恰恰要不断对机制进行改革创新,适时调整制度政策,使队伍建设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是要正确认识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与公安业务工作的关系。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在于提高民警的素质和队伍的战斗力,从而促进公安业务工作的胜利完成。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是手段,完成各项公安工作才是最终目的。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必须要和公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并随业务工作的变化而调整,从而实现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 篇2

工作方法决定工作效果。实践证明, 如果忽视对“人”的关心, 满足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形式、老办法来教育管理民警, 就事论事, 必然导致工作的针对性不强。要在基层政治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在理论学习上采取诸如组织征文比赛、演讲、辩论会等多种有效形式充分调动广大民警参加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变民警由学习中的被动教育为主动参与者, 采用一些民警欢迎、家属接受的有效办法。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同时, 强调以情待警, 从解决民警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 去研究分析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 从个别现象中分析把握事物的一般规律, 切实帮助民警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创造条件, 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

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训练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把基层在职民警的教育训练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有效避免教育训练工作中的低水平重复和资源的浪费, 使教育训练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 设立教育训练专项资金帐户, 实行专款专用, 确保教育训练工作循序渐进, 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要通过建立健全民警教育训练档案, 加强对教育训练工作的量化管理, 并把民警的教育训练水平作为衡量和考察民警综合素质的重要参数, 与绩效考核工作挂钩, 落实奖惩措施。要本着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 把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公安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和解决少部分民警“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问题上, 通过划定合格标准, 严格考核测试, 摸清基层队伍的实际状况, 开展分类培训。要把提高民警的健康素质, 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警体锻炼活动作为教育训练的重要内容, 作为警营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定期组织全局性的警体训练、比赛活动, 促进基层警体锻炼活动的开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 “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这为我们提供了人才选拔使用的原则标准。要将党员干部的管理使用纳入动态考核、评价、使用过程。建立健全与公安工作相配套的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所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跟踪考察、定期轮换、诫勉警示谈话、引咎辞职制等制度, 把对党员干部的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考察考核要素, 实现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同时, 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的要求, 建立健全基层民警人才管理、评价、使用系统, 实现适时动态管理, 使广大基层民警人尽其才, 才尽其能, 实现人才管理使用上的制度化、科学化, 形成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 努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树立典型工作方面, 首先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把忠实履行职责、工作兢兢业业,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为衡量典型的主要标准, 更多地树立任长霞式的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其次, 建立选拔机制, 明确工作责任, 为先进典型的脱颖而出提供制度、机制保障。坚持从严治警, 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安机关。坚持从严治警, 就要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严肃警纪, 保障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公务员法》、公安部“五条禁令”和新出台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 不断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的力度, 努力减少和消除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程序等行为, 总结、巩固和发展公安机关各项教育活动的成果, 不断提升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和公信率。坚持把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企业置于突出位置, 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 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环境, 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于整个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始终, 扎实开展“开门评警”、“警民恳谈”、“万人评议”等活动, 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及时改进公安工作, 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作风形象。坚持“长走访”, 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使民警乐于走访, 自觉融入到群众中, 在群众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 篇3

然而,企业宣传员兼职的特性注定其参与宣传工作的热情能自发一时,不能贯穿始终。因此,要建立起稳定的、充满生机的宣传队伍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近年来,风城油田作业区利用大发展之机,大力开展宣传队伍建设,力求发展一批,巩固一批,成长一批,优秀一批,宣传队伍由成立之初的129人增至612人,宣传工作一跃从新疆油田第六位升至第一位,队伍保持了充沛活力,人才培养形成良性接力循环。就如何激发宣传队伍活力,笔者认为要抓住活力创建“三部曲”。

第一步:要从机制建设层面生“活水”让宣传员想干

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是宣传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呢?答案是制度创新。作业区成立初始,宣传工作一穷二白,员工宣传意识薄弱,专职宣传员匮乏,宣传工作犹如无米之炊,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为此,作业区先从建章立制开始,建设充满活力的宣传制度。

首先,突出领导属地责任。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前提,作业区将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作为宣传的负责人,纳入宣传组织机构,强化属地管理意识,使宣传工作长期得到组织保障。

其次,用好绩效考核杠杆。作业区打破任务均摊的方式,按照机关科室、直属单位、基层单位三个层面设定稿件任务量,以月为单位进行稿件发布公示,通过排名增强各单位竞争意识。对每月稿件任务完成进度不在正常范围的单位提前进行预警,对每季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同时,在年度评优中,强化奖项设置的针对性。以全年各类稿件发布积分为依据,先进集体一、二等奖评选面向宣传主力的基层单位,三等奖面向机关及直属单位,使企业各个单位都有评优的机会。先进个人评比实行专兼职分评,设定不同标准。这种公平竞争有力激发全员参与宣传的积极性。

再次,实行稿酬硬兑现。在制度中明确厂级、公司级、市内外媒体各级别稿酬奖励标准,实行累加奖励。稿费实行不封顶政策,多劳多得,体现宣传员工作价值和劳动成果。针对专职宣传员是骨干中的骨干,工作节奏快、思想压力大、工作长期负荷、经常加班的实际情况,采取与兼职宣传员等额的奖励方式。每月对专职宣传员设定基准工作量,只要完成篇篇奖励,否则取消当月稿费。每季度按时向宣传员发放稿费,保证宣传员及时得到激励,保持写作热情。在作业区奖惩制度的影响下,各单位又结合实际确立了本单位的宣传奖励机制,使广大兼职宣传员的劳动付出得到进一步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宣传员的积极性。

第二步:要按照宣传员成长规律活“经脉”让宣传员会干

要激发宣传员活力,必须要让其有不断上升的平台,体会到成长不同阶段的快乐和成就感,培育具有成长性的宣传员梯队。而从新宣传员到成熟宣传员,再到优秀宣传员,每一步都需要充足养分,这个最好的养分就是丰富的培训大餐。同时,要注重挖掘人才、培育人才、激励人才全过程开发与管理,畅通宣传员成长的“绿色”渠道。

一是零门槛进入不拒新。针对宣传队伍兼职为主的特点,作业区秉承只要热爱文字,抱有工作热情,不管你是什么专业,什么岗位,什么民族,什么年龄,都可以加入到企业宣传队伍中。特别是新入企员工新奇感强,求知欲重,可塑性强,通过加大关注力度,做好兴趣摸排,制订合理的成长计划,及早接受正规训练,第一时间帮助其产生写作兴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这一零门槛入关制度为宣传队伍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二是分层级培训促成熟。进入宣传队伍后,按照“班班有宣传员”建设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宣传员进行“私人订制”培训。对一线班组宣传员展开轮训工作。让其在本单位综合组接受初步轮训,再选送优质对象继续到企业新闻室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跟班实践,掌握采写的基本技能。对基层单位宣传员和专职宣传员送专业机构培训工作,每年保证接受一次派外培训。同时,根据宣传员成长快慢进行培训调整,允许“跳级”。除个体培训外,还进行请进教师、内部大讲堂等集体培训,使宣传员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相应的培训大餐,帮助其快速成长成才。

三是角色换位变优秀。面对专职人员更替频繁、时常紧缺的现状,2014年作业区创新工作思路,以打破专兼职岗位界限为理念开展轮岗工作,变应急管理为提前预防,盘活人力资源,畅通骨干宣传员向专职宣传员迈进的通道。通过让专职宣传员下基层实践半年,提升基层宣传管理,实现技能传帮带。同时,让基层骨干宣传员到专职岗位上工作半年,锻炼综合技能,培养专职能力。这种下得去,上得来的做法,有效激发了二者的积极性。对于专职宣传员职业倦怠起到了有效的调整作用,锻炼培养了复制能力。对于基层骨干宣传员而言,提升了业务技能,拓展了发展空间。这一做法也为企业未来专职岗位储备了人力资源。

第三步:要创新开展多彩活动激发活力让宣传员久干

宣传队伍有没有持久活力,一看全员的参与程度,二看稳定投稿的宣传员数量,三看潜力宣传员成长状况,四看宣传员对工作的忠诚度和价值的认可度。在宣传队伍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专兼职宣传员流失问题。近年来,作业区大胆实践,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是开展特色培训活动。针对新宣传员多,亟待师傅指导的状况,作业区于2013年开展了十佳宣传员结对活动。针对活动中出现的跨单位教学联络不便,不易长时间辅导的弊端,2015年又开展了骨干宣传员结对活动。采取以本单位骨干宣传员与潜力宣传员结对为主,专职宣传员与宣传薄弱单位宣传员结对为辅的办法。一对一的教学使师资力量得到了良好匹配,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同时,针对请进教师授课偏重理论说教、与作业区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知识不易接受和消化的现状,作业区从2013年起大力开展骨干下基层培训,让宣传员自己当老师,传授最实用的写作技巧,这种方式增强了亲切感,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作业区还尽量把课堂搬到令人轻松愉快的户外进行,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户外采风活动,邀请摄影老师和专业记者带领宣传员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

二是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写作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对于专职宣传员而言,长时间从事采编工作难免身心俱疲,惰性凸显,“跳槽”现象突出。作为基层兼职宣传员,因为写作是其本职以外的工作,占用个人时间多,受个人意愿影响大,受企业行政约束力小。加之工作内容单一,信息源少,所以容易被动和放弃。为此,作业区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及时疏导在工作中出现的采访对象不配合、信息采集难、工作与家庭易产生冲突、专业报道生涩无趣、写作内容重复性高、惰性下的闭门造车、任务式的应付差事等不良情绪。同时,将企业开展的EAP员工心理援助活动引入宣传队伍中,帮助宣传员建立阳光心态,妥善处理负面情绪。

三是开展正向激励。工作可以累,但不能伤心,这是众多职业人的共鸣。为此,企业要加强正向激励,它包括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可以将岗位调整当作奖励,派外培训当作奖励,评先选优当作奖励,创造晋级聘干等有利条件当作奖励。同时,加强与各级宣传员的情感沟通,不能一味地采取批评、施压、考核、淘汰等强硬措施让宣传员被动地去工作。要多一分理解和宽容,保护宣传员的积极性,不把那些热爱写作的人赶走或吓跑。当宣传员作品在市内外媒体发表时,可第一时间进行告知和表扬,使其产生自豪感。当宣传员积极创新设计写出佳作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不断推陈出新。当遇到工作瓶颈,无法突破时,要及时给予指导,扫清成长障碍。当宣传员产生惰性,闭门造车现象抬头时,可以开展征文等比赛活动,调动大家的创作热情,体会到用心用情写文章的快乐。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提升基层领导、班组长的宣传意识,不断改善一线宣传员工作环境。同时,不搞个人主义,不空喊奉献主义,使宣传员的付出与回报相匹配,价值得到尊重和认可。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宣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职业精神教育,产生团队吸引力。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宣传员成长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如果说宣传员个人主动意识的树立靠环境,那么团队长期发展还是要靠管理。只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培育愉悦心态和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使宣传队伍始终保持长期活力,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篇4

--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纪实之五

2008年8月,鹰潭率先在全省建立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以党小组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的新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事务理事会制度,组织开展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通过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村民的自治能力、夯实了农村基层组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群众的卫生陋习和居住环境,呈现出“三个明显改变和三个明显改善”,即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变,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户的卫生习俗明显改变,垃圾分类处理得到广泛认同;乡、村干部作风明显改变,工作绩效得到群众好评;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相互融洽了;邻里关系明显改善,相处更好了;城乡关系明显改善,相互贴近了。这是多年来农村没有过的喜人景象。模式:一次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全新探索

在推进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中,我市确定了一个基本思路:根据“原态垃圾”中的各种物质属性进行分类,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处理,将其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使“垃圾”不成为污染物,而成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农村垃圾处理“2+5”模式、集镇垃圾处理“三三六”方式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和思路而被提出的。在农村推行“2+5”垃圾处理模式,“2”就是落实农户和保洁员两个操作主体,“5”就是指对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的5种方法。在集镇实行“三三六”垃圾处理模式,就是落实居民、保洁员和垃圾处理工三个操作主体,通过三个处理环节、六种方法对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

这两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对农村的有机垃圾、无机垃圾、灰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处理,在操作中做到了“乡镇组织,能承受、做得到;农民主体,能接受、做得好;自然村为单元,好操作、坚持得下”。实践证明,实行“2+5”和“三三六”垃圾处理模式,可以有效做到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运作一体化、成本节俭化。处理无害化,就是对“原态垃圾”实行日产、日清、日处理,做到不出村庄、就地消化,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利用资源化,就是对非有机垃圾中的废旧塑料、橡胶等进行回收利用,将有机垃圾处理与沤制农家肥和开发沼气池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运作一体化,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或回收利用,或密封储存,或用炉焚烧,相互衔接,过程连贯;成本节俭化,就是缩短了工作链条,减少了处理环节,有效降低了设施建造、工作运行、劳力投入、组织管理的成本。做法:建立体制机制,激活农民主体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工作,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全市三大基础性工作之一。为此,我市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执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挂点督导、责任追究、考核激励等制度。33位市级领导挂点督导乡镇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卫生清洁”工程。

全市各相关部门积极跟进,形成了协作联动机制。教育部门广泛开展学生“三项活动”和教师“两项活动”;卫生部门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推行了农村医疗机构的生活垃圾分别纳入自然村、集镇统一处理;交通部门在县乡村道路沿线公共区域进行了垃圾治理试点;公路部门在境内所有国道、省道、县道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农业部门着重抓了垃圾处理工场大型沼气池的使用试点示范;供销部门加强垃圾废品回收网络建设;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低保户与保洁员对接对象,每人每月安排低保补助;各级妇联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巾帼行动。

治理农村垃圾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单靠政府号召、政府投入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当作自己的事,自己动手,积极配合,全民参与,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从根本上为治理农村垃圾提供不竭动力。

为此,我市以自然村为单元,结合农村特有的亲缘、血缘、地缘的实际,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让村民中威望高、能干事、有热情的“核心人物”进入村民事务理事会,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做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延伸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手臂。成效:实现三个改变,改善三种关系

人能改变环境,环境同样也能改变人。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我市农村干群、村民邻里、机关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农民的观念,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都随着“卫生清洁”工程的开展得到重大的改善和转变。鹰潭掀起的这场卫生革命,奏响了一首文明新曲。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 篇5

为切实巩固“校园环境建设月”成果,长期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久长中学立足学校实际,建立了系统的环境卫生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组织,明确责任。学校专门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班主任和各功能室负责人为成员。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细化分工,保证学校卫生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制定并完善了《久长中学卫生工作管理细则》、《班级卫生管理细则》、《学校大扫除工作要求》等事关环境卫生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全体师生更加明确工作要求,有效调动大家积极性。

三是进行重点部位集中治理。校内设立垃圾集中点,每天定期清除,逐渐改变以往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周一大扫除时要求各班提高标准,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学生厕所要求每天打扫,并做好全天保持。

四是狠抓学生卫生习惯养成。首先,抓好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明确个人卫生要求。其次,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卫生打扫习惯,不敷衍了事,责任心强。再次,突出抓好学生乱扔垃圾,并要求学生及时捡拾地上的垃圾。

五是健全检查评比制度。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考核组,出台卫生考核细则,坚持每天深入各班进行检查一次,每周进行考核评比,根据考核结果,对先进班级予以表彰奖励,对行动不力的班级批评教育。

通过建立学校环境卫生工作长效机制,学校环境明显改善,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养成,文明礼仪素养不断提高。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 篇6

一、目前社区环卫管理的状况

1、社区经费缺口和收费难度较大。环卫投入不足,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社区环卫工作的特殊性,“先服务,后收费”的方式,无制约权,加上居民对卫生费收取的抵触心理,是收费难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社区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环卫基础设施还是不能适应社区日益发展的需要,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大规模的社区建设中,住宅楼院、住宅小区和商业区等未将公厕、垃圾中转池等环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导致公共厕所建设滞后、垃圾场(站)配置不足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客观上造成市民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垃圾直接裸露在居民习惯性形成的相对集中的地方或干脆乱堆乱扔,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社区居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淡薄。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面对这一庞大的外来群体,在教育和管理上还存在着盲点。居民环境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给环境卫生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压力。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许多居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乱丢烟头、纸屑、瓜皮果壳和各类包装物袋,随地便溺,随意倾倒、抛洒或堆放垃圾,临街店面“门前三包”不彻底,宠物在公共场所、沿街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歧视环卫工人等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

二、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家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环卫保洁水平,提高居民工作、生活质量,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1、政府加大投入,建立社区环卫资金保障机制,完善环卫设施建设

环卫行业作为一项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事业,它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其投入应以政府为主,无论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还是垃圾处置,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配齐、配足环卫设施。在收取的有偿服务费不足以维持正常支出时,建议政府财力应予以适当补贴。政府财政应随着社区建设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养护标准提高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相应适度稳定增加对社区环卫工作的投入,使社区建设与环卫管理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大垃圾清运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建议采取与水费或电费合并按户每月定额征收,由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结合理论和实际测算社区每年应收清洁卫生费总额,按一定比例确定社区应收费总额,再由财政给予补贴卫生费和公共垃圾清运费的办法达到提高收费总量。确保社区环卫工作的正常运作,减少社区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作业服务市场的培育,积极探索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

建议社区清扫保洁工作也应该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投标,引入竞争机制社区环卫保洁和设施维护等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开放作业市场,走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路子。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组建环境卫生作业公司,将环卫作业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用市场手段经营环卫设施。通过将社区环卫保洁业务按照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适当延长保洁时间,提高保洁标准,统一组织招标选择专业公司进行维护,形成统一管理、有序竞争的运行机

制,进一步提高转制社区保洁水平。

3、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环境卫生管理需要广大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全面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是实现环卫长效管理的根本措施。深入开展环卫管理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居民增强社会公德和环卫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市民行为规范,形成告别陋习、制止违规和走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和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政府加强环卫管理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岗”、“老年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从学生抓起,建议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创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组织市民参加城市绿化、垃圾收集和白色污染治理等公益性志愿活动,引导居民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遵守文明规范。

4、处罚措施

建议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xx市政府颁发的《xx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对违反《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xxxx社区居委会

苍山县建立村级民主管理长效机制 篇7

本报消息针对村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山东省苍山县从根源上找原因,从机制上堵漏洞,狠抓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和农村干部群众对村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全方位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抓规范,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质量。利用县委党校这个主阵地对“三支队伍”分期分批进行了以政策法规、职责任务、议事程序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增强了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固定村务公开日,各村用统一的财务公布榜将上月财务收支逐笔公布,做到月月相连,全程公开;政务明细逐项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

抓创新,拓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效果。创新民主决策方式,凡村集体经济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调整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进行村民公决,80%以上的农户同意才能实施。

抓配套,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从去年8月开始,该县将村级公章、资金、合同、账目统一纳入乡镇实行“四监管”,把村级财务收支、经济合同签订、公章使用全部纳入乡镇的严格监督之下。各村土地调整、宅基地划分、各业承包等重大事项的实施,由乡镇派员现场监督,面向社会公开招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 篇8

——关于打造扬州社会建设特色品牌工程的思考

摘要:激励做好事亦需建立科学化、系统化机制,本文根据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及要求,依照社区管理科学,结合本市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我市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设想,以破解我市义务治安巡防、交通执勤、基层矛盾化解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同时打造我市社会建设特色品牌。

最近,从中央到省市一直都在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并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如何创新,积极打造1-2项具有方向性、科学性的在全省乃至全国特色品牌工程,对提升我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及对外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的提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方向性、科学性的路径

去年,中央就将社会管理创新纳入政法综治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各地进行探索试点,今年中央专题研修班举办后,更是提升到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要求层面,从追求物质至上步入和谐至上的新阶段。要求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等新理念,新理念体现为“四个变”,即变政府包揽一切为多元主体管理,变部门多头管理为综合治理,变强制管控为主动服务,变防范性管理为建设性管理。3月 1 25日,扬州市基层基础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中央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六个字”新格局中最需要在“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上下功夫,让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到社会管理过程中并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性目标,以缓解一旦有矛盾发生极易将矛头指向党委政府的现状。我市和谐稳定工作最薄弱和最需要加强的是基层基础工作,多个条线工作(如交通卫生秩序整治、义务巡防、化解矛盾、特殊人群帮教等)要求难以真正落实到基层的现状也迫切需要寻找到一条路径,能够有效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社区志愿服务是适应社会转型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在社区和谐建设和促进社区自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现代社会管理科学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一些地方的探索,从理论到实践都证实了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07年,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志愿者注册管理的文件,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江苏省志愿者条例》,最近,扬州市基层基础工作会议有10多处提及志愿者队伍建设,要求确保到2015年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占居民人口 2 15%的要求。省委省政府苏发【2011】15号文件也提出了到2015年注册志愿者城市达15%、农村达10%的要求。我市各地相关部门(政法、宣传、团委等)及基层社区虽然组织开展了一些组织发动工作,但发动面明显不够,注册管理、绩效评价、奖励等制度尚未建立,甚至一些现代社会管理学知识、志愿服务新的理念等方面知识都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因多头管理,以及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建立志愿服务系统性和科学性组织激励机制,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未得到充分整合,党委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的能力及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简单的说,我们都知道要鼓励群众参与做好事,但我们没有建立让更多的人参与做好事的机制。

二、项目的构成:观念的转变、思路的集成、手段的创新 目前,虽有民政部相关文件及省条例,及一些先进经验做法,但尚无成型的标准化模式,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我市实际,立足自主创新,吸收整合外地好的做法,形成我市独特的创新体系。

一是创新管理服务理念。理念问题十分重要。理念、政策、制度三个层面,理念是最高层次,是带根本性问题。在树立社会管理创新一些新理念基础上,积极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与市场经济组织、行政基层组织相区别的社区共同体的价值特性,从而重建社区道德与精神家园。变传统的“我参与、我奉献”志愿服务理念 3 为“我参与、我快乐”,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受人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以及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互动的需求,倡导“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享有志愿服务”。在社会结构和人的思想理念深刻变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志愿者精神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建立失去的情感纽带,将来自不同区域、经济、社会背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增强社会的凝聚力,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这方面,笔者曾做过非系统性调查,确实有不少人认同,并愿意参与志愿服务。

二是创新建立组织体系。突破惯性体制的束缚,在市、镇区、社区层面成立第三部门,按新体系,实施角色定位、责权定位。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市依法登记成立志愿者协会,依托现有镇、社区组织建立相关机构和开展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上,要充分考虑组织体系的独立性,在社区不能理解为社区组织的下属机构,也不能简单视为党建工作的延伸,只有赋予组织的独立性,才能培育增强其生命力。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协会类组织流于形式,为提升实效性,各县、市、区可考虑由政法、综治、组织、宣传、团委、民政、公安业务工作负责人兼协会常务理事(其目的便于统筹协调,并纳入各自条线考核内容,目前这些部门都有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要求),协会下设相关机构,并抽调高素质人员专司其责,负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镇一级依托政法综治中心建立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设社区办的镇(街道)4 将社区办人员和工作职能融入镇政法综治中心;社区层面依托居委会成立志愿者之家和理事会,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或社区主任担任理事长,吸收有威望、热心公益事业人员为理事会成员,下设志愿者若干团队,每个团队由志愿者担任负责人。

三是创新组织发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优势,采取自上而下的发动和社区上门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抓好社区现有力量的整合和社会面动员两项工作。

1、现有力量的整合。将现有在社区从事工作社区干部和社区只给予少量报酬或奖励人员(如一些社区治调主任、农路管理员、计生信息员、信访事项代理员和信息员等)纳入志愿者队伍管理,只要是超出的工作量,纳入志愿服务业绩评价。目前,社区确实有低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工作人员,如纳入志愿服务管理,从法律、政策层面上只有明确其志愿者身份,才能使其社会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同时稳定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制定出台机关事业人员、机关企事业退休人员、社区党员、享受低保人员参加注册志愿服务的规定,明确机关事业在职人员(如每周不少于1-2小时)以及享受低保人员(如凡身体健康者,每月参与所在社区治安巡逻不少于5天左右服务时限)。鼓励和号召所有居住在本区的居民,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到居住地社区登记,参与志愿服务,履行“做一天志愿者,承担一份社会责任”的义务。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注册管理,对 5 机关事业在职和退休人员参与情况纳入对部门的综治、党建等考核或市综合考核。这方面,发达国家都有对公职人员有过类似要求。

3、规范建立中心户长,并纳入志愿者管理。我市村居合并后,村居职数有限的人员难以适应新的服务管理要求,基层稳定工作必须建立和发展治安中心户,根据政法综治工作要求,我市以借助邻里互助技防(十户联防)平台,初步建立了有一定覆盖面的治安中心户,将中心户长纳入志愿者管理,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发挥实效。

四是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方法。志愿者做什么?怎么做?怎么组织?针对这些仍是已经探索开展的一些地方遇到的制约志愿服务开展的难题,组织力量学习调研,精心设计(或可借鉴目前已有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方案设计、指导培训的做法),围绕社区治安防范、矛盾纠纷化解、困难家庭帮扶、特殊人群及闲散青少年帮教、社区卫生环境巡查、临近社区街道车辆乱停乱放及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法律咨询及法制宣传教育、外来人员登记、反邪教、禁毒、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工作,探索建立标准化工作模式,只要谋划到位、组织发动到位,一定能够探索出合适的方法和路径。志愿工作可先着力从工作和成效群众看得见的项目做起,如组织志愿者佩戴红袖标参与治安巡逻及参与劝阻路面车辆乱停乱放、居民和行人乱扔垃圾等 6 做起,每个社区组建10—20支小组,定地点、定时间、定组长、定业绩和奖励。

五是创新建立志愿者注册、培训、绩效评价、奖励制度。这是保障长效运行的关键举措,需要在具体设计上下功夫。需要对志愿者实行统一登记管理,统一业绩记录、统一业绩评定,统一表彰奖励。通过建立健全和落实规章制度,克服志愿者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机制,使志愿者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创新建立志愿者招募制度,借鉴商业层级发展下线模式,贡献越大,业绩奖励越高。创新培训制度,借鉴现代管理科学,建立培训和效果评定制度,编印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志愿者培训教材》、《志愿者读本》,组织有效培训,并通过电话调查等形式检查培训成效。创新业绩评价制度,科学建立评价体系和规范的评价方式,建立服务(含参与培训)时限、突出贡献记载制度。创新建立奖励制度,对达一定服务时限注册志愿者、有突出贡献志愿者予以荣誉和物质奖励。荣誉性奖励上,主要体现的是政府对志愿者价值的肯定,可分五个星级授予荣誉勋章(为调动积极性,建议制作银质勋章),可专项表彰或在三个文明表彰中设志愿服务奖项,此外还需探索公益性岗位招聘优先等政策,相信只要宣传到位,即使民营企业也会自觉优先录用志愿者,还可研究制定子女跨学区入学(园)、涉及每个人的公益性收费(医疗、7 民政等)等方面奖励措施;物质奖励上,需要一定的财政投入,如有可能可争取一定的社会资金投入,资金投入的数量要与能够起到一定程度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相适应,资金发放需根据社区及志愿者业绩奖励发放。

三、项目的推进:建立政府、社会良性互动模式的创新实践

1、形成共识抓推进。项目实施需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层层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这一科学性、方向性举措的价值,充分认识在推进社区自治和构建共建、互助、共享和谐社区中的作用,充分认识与党建、政法综治工作要求的一致性,充分认识对于提高我市社会管理能力水平的重要意义。

2、摆上位置抓推进。项目的实施需要镇区和相关部门合力推进,需要一定人财物的投入,需要良好舆论氛围,需要聪明智慧的集聚,只有党委政府的充分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才能把这一促进社会和谐的工程做好做实。

3、动态创新抓推进。项目的实施需在整体创新框架下,组成创新团队,加大操作环节创新设计,在章程制定、组织体系、人员培训、参与方式、评价奖励、指导评价等方面持续创新,建立类似于ISO9000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同时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覆盖各社区的志愿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才能使这一新生事物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打造成特色品牌。

宝应县委政法委

联系人:黄永年

联系电话:88290361 ***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 篇9

一、建立完善项目立项制度,进一步提高立项工作的准确性

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项目立项制度。一是规范项目申报程序。中省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对需要申报的专项资金,要及时制定、发布项目立项指南,并明确资金的用途、补助标准及有关要求,提高项目申报的透明度。地方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理性及合规性负责,杜绝无序申报、重复申报和随意争取资金的行为。要严格按照中省发布的项目立项指南,紧紧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精心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建立强农惠农项目库,并根据轻重缓急,分门别类地实行动态管理,项目申报实行统一编制,统一上报。二是完善项目立项机制。地方在申报项目时,要进行严格的预算制度与评审制度。对直补类资金,相关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 门做好有关数据的调查、统计和核实工作;对工程类项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在申报立项时要实行公示公告制、现场核查制和专家评审制,提高项目申报环节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对其他非工程类项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资金管理要求,综合各项因素,科学合理测算资金需求。中省在选择确定支持项目时,要继续坚持执行标准文本管理制度、公示公告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建立项目审核、分配的内部制约机制,实行集体研究制度,努力提高立项环节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三是整合项目集中审批。要改变项目设置零碎、审批管理分散的现象。对同类型的项目,实行资金合并,打捆安排;突出提高对农村公益性项目、农村村级以下项目的投入比重。对涉及多个部门、分口分段分环节管理的项目,实行统一申报、统一立项,统一审批。

二、建立完善项目资金投入、分配及配套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投入的高效性

一是提高资金投入比例。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又属于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关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从战略的意义来加快农村的发展,建立支持“三农”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要拓宽支持范围,提高资金的预算投入,特别是支农生产、发展科技、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的投入比例和增幅。二是创新资金分配模式。要继续利用公式法、因素法等科学分配方法合理分 配强农惠农资金,并利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等激励引导手段,完善强农惠农资金分配管理机制。三是创新资金整合配套机制。其一是建立涉农资金统筹安排制度。中省要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关政策和资金的衔接配合,对现有专项进行梳理,对性质相同、用途相似的资金归并集中。对内容相同、目标相同的规划相互对接,一起规划、一起实施,一起考核,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安排资金。重点要围绕主导产业、重占项目和优势区域,以科学规划为引导,以重大支农专项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同时,适时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和支持以县为平台整合涉农资金。其二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使用长效机制。项目申报县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内容,对申报的项目实行整合,自下而上对口申报相应专项资金,以项目整合带动资金整合,定向集中投入。其三是建立涉农项目配套资金协商机制。建议中省在安排涉农项目时,提高补助标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不强行要求各地配套,避免基层新增债务风险。但确有情况特殊,确实要配套的,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考虑县级承受能力,先了解基层情况,积极与基层协商,征求基层意见后再确定配套资金比例,杜绝各种假配套现现象。

三、建立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制度,建立强农惠农资金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规范资金管理行为,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一是规范资金拨付。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凡能通过“一卡通”发放的,都要通过“一卡通”及时足额地兑现给农民;对农民个人的直接补贴资金,任何部门或单位严禁以直接补贴资金抵扣农户的任何税费和债务。要结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广财政强农惠农资金县级报账制等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二是规范资金使用。坚持专款专户、专账、专管、专用的原则,严禁任何部门、单位自行将上级部门下达已指定专项用途的强农惠农资金挪用于非扶持对象及项目,变更资金用途,或违规将资金通过所属单位划转其他部门使用;严禁以任何形式将强农惠农资金设置账外账和私存私放。对项目资金结余部分,要收回重新安排。财政部门要切实保障强农惠农资金工作经费,严禁以项目资金折抵工作经费等费用。三是规范工程类项目资金管理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加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纠正整改。业务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事中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项目完工后,由项目业务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严格对照项目设计、招标文件、项目合同逐一验收工程内容、数量和质量。一个项目有多个 渠道资金来源的,实行多部门集中验收制度,禁止多头、分散验收,防止出现同一项目以不同名目重复接受检查验收的弄虚作假行为。建立完善竣工结算审计、决算价款超合同价款多部门会审等制度。对工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资金项目效益发挥较差和严重违反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行政处罚、列入“黑名单”、扣减所拨资金、次年不予下达或减少下达资金项目安排计划等方式加大处罚力度,严重违纪者要给予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四是完善绩效考评办法。逐步建立绩效考评管理制度。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扩大绩效考评的资金管理范围,逐步建立强农惠农资金安排与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相衔接的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管理制度。

四、建立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机制,提高资金流转过程的透明度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财政部门及项目主管部门要把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教育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实施。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宣传栏、编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强化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强农惠农政策的教育培训,把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农民群众,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严格执行强农惠农政策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强农惠农资金是“高压线”的意识,提高 掌握运用政策、监督政策执行的水平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加强财政管理“两基”建设。进一步夯实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本信息平台建设,做好农村基础数扭收集、核查、整理工作,逐步实现各有关部门数据共享,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基层财政和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理财能力和水平,强化基层财政特别是乡镇财政所的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在强农惠农资金监管中的作用。三是建立立体监督模式。其一是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把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放在财政工作和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抓实抓好。要根据强农惠农资金监管的实际需要,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确定监管重点。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涉农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既要明确各自的监管责任,又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其二是审计、监察、纪检等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审计与监督。要建立备案报告制度。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把上级财政及主管部门、本级财政安排以及其他途径安排的强农惠农项目的计划文件和资金文件,在正式文件下发后的及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构和审计部门备案。其三是要组织或邀请有关部门、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和农民群众,通过开展执法检查、专项评议、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 地落实。其四是强化农民群众监督。对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类资金,要在辖区内的公民代表中进行公开评议,并实行公示。对粮食直补等涉农奖励补贴类资金,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等支持农村社会发展类资金,重大投资项目资金,以及其他非工程类的建设资金,要有农民代表参与监督管理并切实保障其监督权。对不涉密的工程类建设项目资金,由项目所在地村民选举公道正派、廉洁奉公、有一定威信和监督能力的村民代表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

五、建立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的责任机制,进一步提高支农政策的严肃性

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涉及强农惠农资金的单位和个人都是责任主体。包括强农惠农资金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具体组织实施项目或执行补助政策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项目的业主单位或个人。二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地方和单位的违规行为,要建立问题台账,问题不解决不从台账上“销号”,并采限通报批评、追回资金、取消申报资格等有力措施;对重复立项、违规挪用、虚报开支、巧立名目等方式套取、骗取国家支农资金的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并根据责任大小分别予以党纪、政纪处分。三是建立“以补代奖”激励机制。对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好的地方与单位,在下作安排时,实行“项目优先考虑,资金规模从高安排”等奖励手段。

;严禁将资金以工作经费、管理费、会费、赞助费等名目通过下级部门或有关企业、个人转回本单位使用;严禁以编造虚假补贴对象、虚增工程量、实报少支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骗取、套取资金

;严禁将强农惠农资金用于购买装修办公用房和公务车辆,发放公务人员工资、津补贴、福利,用于办公经费开支以及其他违反规定的支出

一、认真贯彻落实好现行制度规定,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初探 篇10

一、提高队伍素质,建立内部管理监管队伍保证机制在新形势下,做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卖内管队伍,只有抓住了这支队伍,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才有保证。一是成立机构,充实力量。各级烟草部门都应及时成立了专卖内部管理监督办公室,按照国家局的要求配足配齐专职工作人员,保证专卖内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纵观目前基层县级局专卖内管队伍成分构成,内管人员大都是从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卷烟外打专卖人员中挑选而进的,普遍存在不精通两烟经营业务,不通晓生产经营环节流程现象,不能“知彼知己”,岂能“百战不殆”。要改变目前这一现状,一要提高内管人员工作“入门门槛,及时从行业内部挑选一批,年富力强,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人员充实到内管队伍,提高内管队伍整体素质,二要不断强化对现有内管人员培训力度,通过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按照“流程化、痕迹化、精细化”工作标准,既要增强对内管人员两烟经营业务培训,又要切实增强各级专卖内管工作人员的监管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建章立制,明确职责,根据内管工作性质,进一步不断完善内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设,建立“职权分明”内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监管的重点环节和监管方法,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形成“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内部监管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提升专卖内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内部管理监管制度机制姜成康局长曾经指出:规章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确保加强内部监管工作持续开展,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两年来的内管工作实践表明,原有一些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规章制度暴露出的局限性、不科学性,直接影响和制约内管工作,急需逐步改进,使之更加科学化。因此,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和优化内部流程已成为加强内部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外讲诚信、依法经营,内讲制度、依法管理”的理念,必须对原有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评价、修订和完善。切实抓住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确保了内部监管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通过对原有各项制度逐项梳理,进一步摸清了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设计出相应的业务流程图。在对有关制度的评价过程中,对现行制度、规定和流程,本着全面、实用、规范、科学的原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评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制度规定,完善工作规则和议事决策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定期检查、定期报告、案件查处、同级监管以及责任考核制度,内部监管定期汇报制度、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案件报告制度、信息交流和通报制度、联合调查和办案制度、内部管理监督定期通报制度、建立举报投诉中心等措施,完善基层单位内部专卖同级监管制度的建设,形成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实现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要求。同时,始终坚持内部管理工作长期化、制度化理念。内部监管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精细工作。工作永不停止,制度建设永无止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建设要求,及时制定和实施本辖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强化对两烟经营活动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专卖管理监督。做到监督与考核并重,加大监督力度,细化检查细则,切实落实考核方案,从根本上杜绝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

三、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内部专卖管理高效运作机制要彻底解决目前内部专卖管理工作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的弊病,真正发挥内部专卖工作职能和作用,必须打破目前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工作体制,建立垂直领导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家监察局工作体制改革,将内部专卖管理人员从原单位分离,建立至上而下垂直领导的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机构,实行“内管”工作派出机构,下级内部专卖管理工作直接对上级负责,避免内管人员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尴尬局面,消除许多企业领导的人为干涉,变过去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自查”变成长期的“检查”,内管工作人员放心大胆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再担心“端着单位碗还砸单位锅”,消除各种人为干扰因素,为内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不断提高内管工作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方面我们内管实施的“驻厂特派员”就是成功经验。同时在开展内管工作中,做到“四个结合”,即:坚持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通过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外部社会舆论的监督,使不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明显减少,逐步形成事事有监管、时时有监管、人人被监管的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内部的自律能力。坚持专卖内部监管与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的有机结合。省、市、县三级局都制定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考核办法,实行定期进行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存档,作为对各级局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现内部专卖管理督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工作效果。坚持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与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有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作用,整合信息网络,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体系与业务部门的对接,有效提高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效率。坚持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与专项整顿的有机结合。要继续和发挥专项治理整顿作用,实现专项整顿和内部管理的有机结合,巩固内部管理工作成果,不断创新内部专卖管理工作新局面。下一页

四、按照上级内管工作标准,建立“职权分明”的保障机制根据国家局国烟人[2007]186号文件要求,内部专卖人员数量不少于专卖人员人数20%,内部专卖机构设立多种专职岗位。而纵观基层内部专卖管理工作,基层内部监管机构虽然成立,但纵观基层内管人员特别是在县级局内管人员数量远远未能达到上级要求,存在着人员不足,职责不明,一人多岗等现象,直接影响工作效果。各级领导都应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作为重点,处理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与生产经营关系。彻底改变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加强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领导,强化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职能作用,严格执行国家局作好内部专卖工作有关文献,按照标准,配齐配足内管人员,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和交通工具,建立职权分明内部专卖人员岗位责任制,目标考核制、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建设,确保人员、制度、落实到位。

五、规范内部监管流程,建立高效运作的监管体系建设当前基层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统一管理程序,制度不全,职责定位不明,监管重点不突出,工作无序,与上级要求的内管工作,监管流程化、突出痕迹化、体现精细化、促进规范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此,按照“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监管”的工作要求,必须梳理内部管理程序,明确管理监管重点,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1)明确重点环节监管。通过强力实施“四化”管理(监管流程化、突出痕迹化、体现精细化、促进规范化),紧紧抓住两烟经营“关键环节”(合同签订、合同收购、调拨,烟叶加工,卷烟购进、库存、销售、责任追究)等,筑牢“三道监管防线”(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不断完善监管程序,理顺工作流程;明确监管责任,环环留下痕迹;严格监管标准,事事体现精细;落实监管目标,全面推进规范,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层层落实的专卖内管工作格局。(2)规范内管流程体系建设。一是明确了各级专卖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二是制定了专卖管理监督全员工作流程,统一制定相应的文书表格。流程规范细化到了专卖管理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规范均绘制了工作流程图,并配以相应的工作流程说明、工作表、工作文书、工作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为行业专卖管理工作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建立以制度为基础,以流程为载体,以痕迹为依据,以精细为目的,制度为纲,流程为目的内部专卖管理流程体系建设。通过流程的执行,在每个工作环节留下监管的痕迹和记录,促进工作达到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3)完善内管信息化体系建设。一是开发完善软件功能。充分发挥省局级专卖管理模块作用,加快内部监管模块调试运行,将信息化监管手段融入到日常监管的各项工作中,使内部监管工作更加科学快捷地运行。二是狠抓网上日常监管。上级内管办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定期抽查各下属单位卷烟营销和烟叶收购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提出质询,下达整改通知,责令责任部门说明情况并限期整改。各基层单位直至基层专卖管理所,都严格按照同级监管和网上实时监管的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开展工作,并填写《网上实时监管情况登记表》,留下工作记录和痕迹,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质询和整改通知,并跟踪监督整改意见的落实。通过推广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使网上日常监管真正发挥了实时监管、有效管控的作用。三是网上监管和实地核查紧密结合。各级内管部门在日常监督考核中,要经常深入到基层专卖管理所和市场一线,对下属各单位的内管工作进行严格的实地检查考核。(4)建立科学的内管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力度,对规章制度及流程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做到监督与考核并重,加大监督力度,细化检查细则,切实落实考核方案,尤其对哪些“违者无心”的行为要做到“监督有意”,从根本上杜绝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

上一篇: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总结.doc下一篇:小班语言活动《点点爱上幼儿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