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监管(精选12篇)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监管 篇1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对食品监管食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食品质量监管工作方面,州质监局根据我州食品生产企业点多面广、生产规模小、整体水准低的现状,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对食品的监管,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一是帮扶、指导企业规范发展,逐步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我局以国家要求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为契机,在严格按照QS制度即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我州食品生产申报企业进行审查申报的同时,加大对所有食品企业进行指导,帮扶企业建立了各种档案,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逐步规范和发展。通过QS发证工作,促进企业向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如永顺县松柏乡大米加工行业,全乡有8家米厂,通过我局发证监管,产品畅销省内外大中城市,真正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截止今年5月,共受理企业申请20家;材料审查17家;现场审查、发证检验17家;为食品生产企业订购了11套食品检验设备,帮助15家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化验室,培养检验人员22名。同时确立州内30家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重点整改扶持对象,对这些企业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大了现场指导力度。二是对食品企业划分等级,实施分类监管。依据xx职能划分,~年1月1日起,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能由卫生系统划归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自~年起,质监部门对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28大类、555种食品实施分类监管。同时我们依据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情况,综合判定企业是否具有较强、一般、较弱或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把所有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据等级的不同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和确定不同的监督检验频次,实行“二、四、六、八”抽查方式。采取巡查、回访、强制检验、年审,建立辖区责任制,食品安全定期报告制等措施。三是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样检验力度,准确了解质量状况。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必不可少,要加强定期监检和不定期抽样检验力度,了解质量状况。据统计仅~年,我局共完成州级食品质量监督检验计划247批次,抽样检验63批次,停产113批次,计划完成率为71.6%。其中合格45批次,不合格18批次,合格率为71.4%,监督整改生产企业13家,立案查处生产企业4家,整改面达94.4%。县(市)级食品质量监督定期监检计划105批次,抽样检验39批次,停产28批次,计划完成率为63.8%;其中合格31批次,不合格8批次,合格率为79.4%;监督整改生产企业6家,立案查处企业2家,整改面达100%。四是建立标准化体系,树立湘西名牌食品产品。市场经济,品牌就是效益。为帮助搞活湘西地区经济,扩宽思路,我局积极帮助食品企业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我们湘西自己的名牌。目前湘西在食品方面已有“老爹、土家人酒、妇炎康片”三个名牌;“吉首的无公害蔬菜、花垣县的烤烟、永顺县的辣椒”被列入了省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点;而泸溪的碰柑更是被列入了国家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点。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监管 篇2
1 主要成效
近期, 舒兰市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102个定点屠宰场 (厂、点) , 20个肉品经营市场, 500个肉制品摊点开展了多次巡查, 全部符合法津法规和专项整治的要求, 各项措施已经落实, 为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肉提供基础保障。一是全市畜禽免疫密度保持100%, 免疫抗体合格率85%以上, 常年保持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二是产地检疫到位率和屠宰检疫到位率均达到100%, 保证了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全部是经检疫检验合格的猪肉, 不仅实现了市内生猪及猪肉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也保证了外调生猪及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县城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四是县城进点屠宰率实现100%, 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95%;五是全市没有发生一起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 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市政府调整和加强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确定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惠民行动”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乡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目标责任, 对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率先在全省实施并建立了乡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工作, 实行“一个机构, 两块牌子”, 实行联合建设。人员、业务、经费由市畜牧业管理局统一管理。
2.2 强化检疫, 坚持售前报检和驻场 (厂) 检疫制度
切实做到了检疫工作“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仪器设备、人员素质”四个到位。一是全面实施生猪售前申报检疫制度, 强化产地检疫, 把好“三关”。第一关, 申报检疫关;第二关, 到户检查关, 重点检查生猪用药、免疫和健康状况;第三关, 检疫出证关, 经检疫合格的生猪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患病的、未经有效免疫的或在休药期内的生猪, 一律不得出栏;二是全面落实驻场 (厂) 检疫制度。每个定点屠宰场派2~3名动物检疫员。科学设置了“六岗”, 即宰前检疫岗、头部检疫岗、胴体检疫岗、内脏检疫岗、旋毛虫检查岗、总检岗;严把“五关”, 即入场登记关、宰前健康检查关、屠宰同步检疫关、出厂签证关、无害化处理关。
2.3 加强监管, 确保猪肉及猪肉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强化生猪养殖过程的用药监督, 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从源头抓起, 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二是组织开展由畜牧兽医、工商、技监、商务、公安等部门参与的3次清理整顿屠宰场 (厂) 行动;三是强化市场和运输监管。坚持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 严把市场准入关。对县境内一个省级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实行了24h值班;四是加强了兽药、饲料监管, 建立购销、使用等记录制度。坚持经常性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五是对病死畜禽严格执行“四不一处理”制度, 即不宰杀、不食用、不销售、不转运, 对病害动物及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2.4 狠抓防疫, 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按照“政府保密度, 部门保质量”的要求, 全面落实以免疫、检疫和消毒为重点的综合防疫措施。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对部门、乡镇的目标考核内容, 市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防疫经费, 保证防疫工作有效开展。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监管 篇3
全面覆盖生产流通领域
上海有59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核准生产的处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有349种。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监督人员364人次,累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28户次、检查覆盖率216.9%,检查“四非”重点品种48个、191批次,其中1件产品铅不合格,未发现添加违禁物质的情况,生产环节抽检合格率97.7%。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流通领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 126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7 888家,实现主渠道全覆盖检查。
加强技术保障和网络监管
为提高现场监管效率,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增配一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手持式比对仪,实现了监管现场实时比对产品批件信息、实时查询违法产品和企业、实时掌握生产经营企业信息,辅以产品快速检测,大大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现场监管工作效率。同时,开辟了“绿色通道”,48小时出具检验报告,常规样品一周内出具检验报告。涉案样品48小时以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告知抽样单位。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了网络监测小组,并自主研发了“食药信息快速搜索软件”,用于监测和处理互联网保健食品违法宣传、销售信息。专项行动期间,共监测保健食品网站网页12 250个,整理归类涉嫌违法信息340条。其中,对1家企业实行网上告诫、责令整改,行政约谈2家网站,移送相关职能部门259条(公安经侦部门94条、工商部门163条、通管部门2条),移送外省市食药监部门26条,追踪处置52条。
无批准文号保健食品不合格率高
专项行动期间,共抽检打“四非”专项样品664批,已全部完成检验。其中,对违禁药物非法成分检测653批次,检出阳性230批次,不合格率35.22%,主要检出物质为西地那非、西布曲明及酚酞;对重金属项目检测447批次,检出超标62批次,不合格率13.87%,主要检出超标物质为铅、总砷及汞。
489批有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检测违禁药物非法成分478批次,阳性88批次,不合格率18.41%,主要检出物质为西布曲明、酚酞及格列本脲;检测重金属432批次,超标62批次,不合格率14.35%,主要检出超标物质为铅、总砷及汞。检测175批无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的违禁药物非法成分,检出阳性142批次,不合格率高达81.14%,主要检出物质为西地那非、西布曲明及他达拉非。
严厉查处“四非”案件
专项行动期间,在打“四非”中对涉及“四非”类案件立案80件,其中生产领域立案3件,流通领域立案77件。目前已办结48件,其中生产领域办结2件,流通领域办结46件,累计罚没款共计187.13万元,拟吊销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1家。
专项行动期间,上海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12331)共接到保健品类投诉举报148起,办结126起,查实32起,已全部立案或移送。
此外,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政务网站“曝光台”栏目中公布了40余个违法保健食品(包括流通环节)和一批违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
初步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总结打“四非”专项行动的经验,建立了上海市保健食品总经销、总代理商和批件持有者信息库,在全面建立生产企业一户一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为向社会公布信用等级评定做好准备。
研究起草了《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互联网医药健康产品监测与处置办法》、《上海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和分类监管办法》、《上海市保健食品、化妆品违法产品和违法企业信息发布工作若干规定》等文件制度,修订完善了《上海市保健食品属地化监管工作规范》,初步建立了上海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监管的长效机制。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监管 篇4
“18个押犯单位全部实现“四无”(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疫情、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目标,没有发生影响全国、全省的重特大案件,全年没有发生罪犯非正常死亡现象;教育改造挽救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大教育的格局初步形成,监狱全额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这是福建省监狱系统稳定工作在2008年创下的历史最好水平。最终实现这个安全目标,得益于福建省建立了监管持续安全长效机制。
监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看似平静,但却危机四伏,民警与罪犯之间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时刻都在上演着,监狱的安全,影响着社会的安定稳定。当前,建立监管持续安全长效机制,不仅是全面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加强对监狱劳教场所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的现实需要。而这一机制的建立,对实现监狱自身惩罚改造功能,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以及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虽然这些年来我省监管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问题和隐患依然存在,且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更加突出,维护监狱场所持续安全稳定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在特殊的现实形势之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建立持续安全稳定长效机制更是大势所趋。
建立持续安全稳定长效机制,首先要对“安全”二字有个科学而准确的认识。除了“不出事”这个定义以外,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首先,安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让监狱系统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在现阶段还是困难很大的。其次,安全又是可控的(思想动态、时间、范围、行为方式可控),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掌握规律,加强管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认真汲取事故的教训,事故又是可以预防的。事实证明,发生事故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第三,在事故与人的主观努力的评价上,要实事求是,客观地鉴定和处理。没有事故不等于没有问题,出了事故也不能对工作全盘否定,不能简单地“以事故定乾坤”。万一发生安全事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究竟是责任事故还是意外事故。
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的首要任务。全省监狱系统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真正担负起维护稳定工作第一责任,进一步健全监管工作“四个体系”,打造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
理念体系建设。持续安全稳定的理念主要靠牢固树立系统安全观念、过程安全观念、全员安全观念和统筹安全观念来形成。系统安全观念就是要把安全作为一个大局、一个大系统,全面抓,系统抓,不能孤立地就安全抓安全,单打独斗,搞片面性。过程安全观念,是指要关注过程,尤其要关注细节,防止整个安全链条在监管过程中出现薄弱环节,发生断裂,影响整个安全链条的稳定性和可靠度。全员安全观念,是指安全管理在每个人手中,安全没有局外人,保证安全、人人有责,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干警无一例外都要作安全的主人。统筹安全观念是指对构成安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搞好综合平衡,比如对生产环节、教育环节、饮食起居环节要统筹安排、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兼顾各个部分,防止顾此失彼。
队伍体系建设。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人是安全的主人。从监狱来说,主要是切实抓好民警队伍、领导队伍、保障队伍、督查队伍建设。在人防、物防和技防的“三防”中,人防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和每位干警都能切实负起责任,就能避免许多安全上的事故。因此,一定要抓住“人”这个根本,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综合素质,教育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确保监狱持续安全为己任。
法规体系建设。法规是行动的依据,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就是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行业规章等。目前,有关监狱的国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国务院行政法规以及司法部规章等,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这些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提出建议,不断完善和出台新的政策和规章,做好法规体系建设上的“立、改、废”工作。各监狱单位也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相关制度,确保持续安全稳定。
责任体系建设。实现持续安全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发生问题的教训也恰恰在于责任落空。主要是落实监狱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包括厅、局)的安全监管责任、各级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和民警的安全岗位责任,还要强调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一定要把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作为“一把手”工程,自觉地拿出主要精力来抓监狱安全,把改造质量摆在第一位。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监管 篇5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开通食品安全信息网,在城区主干道上拉挂横幅,给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发放食品安全宣传画等手段,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加深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提高饮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是健全诚信体系。通过成立“浦江县食品安全消费促进会”等行业组织和实行“放心店优胜劣汰”等手段,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诚信管理,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树立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强化管理、保证质量的经营理念,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保证所售食品质量安全。
三是完善社会监督。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聘请食品安全信息员,把监督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同时,加强对这些信息员的培训与联系,使他们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能及时准确举报投诉违法案件,反馈信息,共同构筑反应敏捷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监管 篇6
综观目前食品市场,从“苏丹红”、“三鹿问题奶粉”到“一滴香”,无不表明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究其原因,食品生产经营者缺失信用而引发的信用危机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全新的系统工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应立足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诚信是食品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是所有生产经营者最大的资本。通过宣传培训,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努力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信用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信誉第一、质量至上、诚信兴业”的经营理念,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二是树立诚信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讲信用作为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底线,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守信为荣的观念,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同时,要把信用观念作为一种道德价值来看待,发挥信用资本的市场价值。
三是健全信用法制。我国现行涉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均未能从法制的角度对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强烈关注之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法制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四是建立奖惩机制。通过建立严格的信用奖惩机制,奖优罚劣,从制度和法规上保证讲信誉、守信用者得到应有的回报,获得长足发展的动力与支持;让丧失信用者承担应负的责任。只有建立起严格的奖惩机制,才能有效地减少失信违规行为的发生,净化市场环境。
五是加强行业信用管理。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加强企业自律与信用管理,不仅有利于拓展市场和扩大需求,更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是强化安全综合监管。不但要完善法制、体制建设,更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监管职能,实行统一协调、联合执法。
此外,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监管 篇7
XX市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黄良义
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和监管网络建设,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XX年组建开始,积极争取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相关部门的配合,遵循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指导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农村食品药品网络建设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
一、继续深入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改变,城乡差别将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继续存在。农村食品药品供应水平、监管水平与城市的差距客观存在,因此必须长期坚持把农村“两网”建设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推进。我们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维护农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两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艰巨性。加强农村“两网”建设,将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历史性任务,要认真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将农村“两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搞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须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两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制约因素多,仅靠药监部门自身努力难以凑效。因此,必须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并转化为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责,强化责任,齐抓共管,才能真正把“两网”建设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搞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资源优势。据调查,上世纪70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人口,各级政府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过大量的硬件软件投入,这是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可充分利用的资源。由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卫生防疫和业务关系,它将成为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纽带。因此,充分运用这种纽带作用,引导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在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下促进药品供应与监督网络的形成,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最基层,从而彻底消除监管死角。所以说,依托乡镇卫生院搭建好“两网”建设的平台,对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搞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须综合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行政调控手段。对经过招标已确立的药品配送企 业,要保证其在辖区内的独立经营资格,并通过适当的行政调控手段,积极引导当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和药品零售网点进入药品配送网络。在促进城乡同质同价的前提下,各有关单位不得无故拒绝配送企业和更改采购渠道,对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要严查不贷。同时,为防止垄断,集中配送实行动态管理,打破“终身制”,配送企业必须面对各方监督和竞争压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要通过“评议”或“招标”,对配送企业的药品质量、配送服务、药品价格等进行监督评议,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取消配送资格。这样,综合运用市场竞争和行政调控手段,既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农村药品供应网络覆盖乡村,又可防止非规范企业垄断经营。
搞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须坚持监管网络与供应网络建设齐头并进。要正确认清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与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辩证关系,在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区、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畅通投诉和舆论监督反映渠道,实现对药品质量群防群控的同时,又要切实增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只有在加强药品监督网络建设的同时尽快引导医药企业把规范的药品供应网络构建起来,才能真正使假劣药品在农村失去市场,才能逐步解决农村用质优价廉药难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整顿成果。
二、探索建立具有政府职能性质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
XX年市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了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统一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的思路。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在各镇、街道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镇、街道分管领导任主任、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部门负责人任协管员,协助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对辖区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监督,并在各行政村、社区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聘请各村委会、社区党支部书记任主任兼信息员,负责食品药品方面的信息收集和报送。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监管 篇8
加强财务综合监管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文章摘要】财务管理漏洞引发的腐败居所有腐败现象前列已是不争事实。建立建全财务管理制度的监督管理职能是保障减少腐败发生的有效办法之一。本文作者试图从财务管理缺失而导致的腐败现象一一例举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进行深度分析,指出财务工作中容易被忽略和容易出问题的方面,提出合理化的改善或者避免出问题的方法步骤和从根本上解决因财务管理而导致的行政和职务犯罪的源头,并站在战略的高度提出构建财务综合监督体系,促进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前瞻性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监督;反腐;廉政建设;建议
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反腐倡廉是行政事业单位长抓不懈的中心任务,从近年来查处的行政单位腐败现象的情况来看,由财务管理上引发的问题高居前列。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笔者作为机关财务人员,认为反腐倡廉工作除了要继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还应该着力完善财务监管制度。财务管理的两大职能就是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行政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与反腐倡廉建设相辅相成,监督职能是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如果缺乏监督、管理混乱,必将直接酿成贪污、挪用、国有资产流失等腐败问题的发生。只有财务监管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切实堵塞腐败漏洞,防患于未然。
“重监督,强管理”是新时代财务人员的使命,构建反腐倡廉综合监管体制,加强财务监督,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完善单位财务监管体系,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措施和组成内容,也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源头措施。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单位领导认识存在偏差。行政单位的审批权限往往比较集中,领导对财务规定不一定熟悉,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缺少专业财务人员的审核和把关。部分行政单位领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上的不到位,对财务监督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认识上有偏差,简单地将财务监督、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会计人员只要把数字搞准就行了,开支不管是否合理,单位领导说了算,凡是领导签字就能开支,财务人员只有核算职能,排除在监督管理范围之外,基本没有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概念。
2、内部监控无法真正实现。单位财务人员的任免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是倾向于领导,会计人员的作用难以发挥。有的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落实明显不够到位。有的单位虽然已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定财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监督,但由于单位内部千丝万屡的利益关系,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各类外部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多是事后监督,处罚的力度也不够,有的单位屡查屡犯,甚至是明知故犯,效果不佳。没有真正的第三者参与,仅靠自我监督,零星的检查,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位。
3、外部监督机制缺失。财政、税务、审计等业务管理和监督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多是部署工作、监督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或批评、或通报、或处罚,真正深入单位帮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少,另外,定期的、系统的专业培训组织开展的少,而且培训多为业务基础工作培训,不注重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使会计人员在参与管理上产生惰性,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客观、有效的财务监督成了空谈。
二、财务监督管理中容易忽视的环节
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行政单位财务整体监管水平,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综合监督作用,提高财务监管水平。
(一)财政票据管理。行政单位财会部门专人统一领取和管保管、使用、结算财政票据,任何单位不得开具、使用非财政票据,如发现使用非法票据收费的,一经查实,所得收入全部没收上缴同级财政。坚持统一监管,票出一门,即一个预算单位只向一个主管部门领取财政票据,避免多头领票。严格按照《广东省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票据,严禁使用自制票据或白条收据,严禁收费不开票。对在票据使用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强票据核销管理,实行核销财政票据和核销财政资金同步,做到票面收入与同期国库入库收入相等,积极推广应用财政票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
票据管理电算化,实现财政票据实时动态监控和跟踪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财政收入不流失。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各单位要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等规定,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保障资产安全和完整。每年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盈亏毁损,及时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账实相符,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处置固定资产按规定进行办理审批手续,通过公开拍卖、招标、挂牌出售等形式变卖,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私下交易,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处置、报废等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固定资产的报废、损失、核销等,要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收入及时上缴国库,防止国有资产变相流失,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银行账户管理。统一管理单位账户,严禁单位内设机构私自开立账户,单位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实行财政审批、备案制度。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申请开立及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安全性负责。每个单位只能开设一个基本存款户,用于办理本单位预算内、预算外、经营性、自筹及往来资金的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等业务。未经批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视同“小金库”行为严肃查处。严格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所有收入全部要及时上缴本级财政,严禁将收入转交非财务机构或非财务人员管理,严禁收入不入账、多头开户、设置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的行为,严禁坐
收坐支资金。
(四)往来款项管理。往来账户是反映一个单位应收暂付或应付暂收款项的待结算账户。然而在现实当中,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运用往来挂账的手法,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以及单位其他收入,或者以代收、预收方式将应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转化为往来款项等等,随意调节财务收支,以达到转移隐瞒收入、虚列支出、预提费用的目的,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隐瞒收入,逃避国家税收。针对这种现象,建议采取有效手段强化对资金往来款项的的管理,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0]1号),凡明确为非税收入或应税收入的资金收取,均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切实加大稽查力度。对使用往来结算收据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及其他应缴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项目的,一经查实,根据《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将所收资金全部予以没收,缴入同级财政国库或专户,并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提高财务监管意识,营造财务监督管理整体全力
(一)加强财务监管意识,形成财务监管的良好氛围。首先,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监督的认识。《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单位内部监督的成败,取决于单位负责人对
会计工作的认识、重视和信任程度。只有单位负责人重视,才能切实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才能在会计监督过程中遇到内部或外部阻力时,给会计人员以足够的支持,才能自觉带头遵守有关的会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监督制度的顺利执行,会计的监督职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因此,单位负责人要以当前开展的学习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从思想上提高行政单位领导干部对加强财务监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纠正其认识上的偏差充分认识财务监督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联系,领导干部带头执行财经法规,并引导和带动本单位干部职工自觉遵守财经法规,扎实推进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对分管财务领导,还要进行资金效益管理、依法管理等专业业务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增强科学理财意识,逐步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走向规范化。
其次,参照公务员普法学习考试的做法,以全体干部职工为对象,开展以财经法规知识为重点的宣传活动,掀起学习普及财经法规知识的群众热潮。通过宣传,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掌握国家的财经方针、财务法规,做到知法、守法、执法,做到人人懂得财务法规,个个自觉遵守财经法规,营造群众监督、民主理财的良好氛围,增强每个人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
再次,以财务人员为主体,强化职业培训。作为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但自己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要靠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来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志,努力做一个品质
优良、纪律严明、作风严谨、一尘不染的监督者、执法者,通过自学、培训班、学习班、院校进修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和财政部门出台的新政策、新标准、新规定,熟悉法规,在廉洁奉公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断提高自身履职能力,进一步监督并推动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
(二)构建财务综合监督机制。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亲自抓本单位财务监督工作,改变“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状况,进一步明确财务监督的职能,协调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建章立制,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适时进行重要岗位轮换,强化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复核的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建立相互制约机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既相互分离同时又相互牵制的管理流程,努力形成内外结合、分工合理、职责明晰、制约有效的财务监督工作机制。
(三)加强财务公开管理制度建设。“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民主理财监督机制,组建由本单位纪检监察、人事、机关党委、审计以及其他相关内设机构的人员作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负责对本单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监督,对重大收支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本单位财务公开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核、分析、评价,听取群众意见,让公众都来进行监督,增加财务管理透明度,减少处理资金使用的自由裁量权。同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也可依托信息化手段,如在电子平台上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公布、网上监督。通过政务公开和网络的刚性管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力量,逐步推动形成人人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保障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
(四)构建财务综合监督体系,促进财务管理健康发展
1、强化单位内部监督。各单位应加强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内部审计,自觉纠正和整改本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各单位每年要对财务管理情况和内设机构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对发现的重大违纪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并向财政及其他有关部门反映。
2、加大财政监督力度。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增强财会人员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单位会计工作的指导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跟踪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经常性开展单位财务管理的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整改。要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每年树立一批财务管理工作先进典型,并将好的管理经验进行推广,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3、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任期内单位出现重大财务管理问题或未按规定程序审批而形成大额负债的,要追究单位主要
负责人的责任。
4、综合发挥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对各级行政单位遵守财经法纪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按《违反财政法规处罚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对严重违反财政法规行为和屡查屡犯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和处分,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监督力度,加大财务监管的威慑力,而不仅仅靠意识形态上来要求、约束广大干部职工遵守财务规章,促使行政单位财务监督机制更加完善、合理,更具可操作性,真正形成遏制腐败的整体合力。【参考文献】
1、赵霞《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审计监督的重要性》《中外企业家》2009-6
2、孔秀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财务监督》《财经界》2009-10
建立四个机制 构筑四条防线 篇9
——努力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在科学总结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和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并创造性地将其纳入党的建设体系。明确指出 “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新思路新要求。我认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重在预防,要从建立免疫、防御、预警和威慑四个机制入手,全面构筑起思想、制度、监督和纪律四条防线。
一、建立免疫机制,构筑思想防线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反腐倡廉教育是拒腐防变的基础性工作,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拒腐防变教育作为第一道防线,注重启动内因、强基固本,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纪国法、社会主义荣辱观、廉洁自律教育,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自身的免疫力。一是要抓住教育重点,做到三个兼顾。首先,要做到主题教育与专题教育相兼顾,突出主题教育。其次,要做到重点对象和一般对象相兼顾,突出重点对象。第三,要做到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兼顾,突出示范教育。二是要注重教育效果。第一,廉政
教育要多样化。既要善于运用“三会一课”等手段进行灌输教育,又要善于运用文化、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既要善于依靠党组织的推动,又要善于引导党员干部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第二,廉政教育要制度化。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善于总结工作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善于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用制度固定下来,使之规范化、常态化。
二、建立防御机制,构筑制度防线
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是保障。要建立完善覆盖机关各领域、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一是注重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汲取教训,重点查找财务管理等关键部位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集中制、专家咨询制、决策责任制和财务管理、公务接待、车辆管理、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体系,规范运作程序,在机关各个环节扎牢廉政篱笆。二是注重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提高执行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不落实、不执行等于零。制度能否执行,能否长期坚持下去,领导干部是关键。作为领导干部,要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当好标兵,以良好地示范作用引导好全体干部职工,提高遵守制度、落实制
度的自觉性,增强制度落实的刚性,把制度通过程序具体化、固定化,形成长效机制。
三、建立预警机制,构筑监督防线
加强监督是防止腐败的关键。目前的监督形式很多,有党内、司法、行政监督,还有民主党派、群众、舆论监督等等,但实际上许多监督不到位。要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扩大监督范围,加大监督力度,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使监督更管用,更实在,更有效。一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好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廉政谈话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二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努力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三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四要进一步推行各项办事公开制度。公开是腐败的天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大力实施“阳光政务”,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将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过程、财务收支情况、干部任免、党员纳新、职称评聘、先进评选及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对内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五要健全
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按规定规范和完善廉政档案,畅通相关渠道,及时更新廉政档案信息,发挥廉政档案在干部监督、选拔任用、案件处理等方面的作用。
四、建立威慑机制,构筑纪律防线
加强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10
一是从经营环节入手,严把渠道关。以食品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专卖店、药品经营企业为重点,切实加大对保健食品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和落实保健食品进货查验制度,督促经营者认真核实保健食品产品批准证书、生产许可证、出厂检验报告、发票等信息,并建立供货方资质档案,确保购入产品来源正规、渠道可靠。
二是从标签标识入手,严把可靠关。以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为重点,加大对保健食品标签标识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标示的内容,从严查处标签、说明书非法标示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与批准内容不一致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普通食品通过包装、标签、说明书等宣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行为。三是从广告监测入手,严把诚信关。以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为重点,加强对电视、电台、报纸、互联网、广告牌等媒体保健食品广告的监测检查,对未经批准擅自发布广告,以及擅自更改、篡改批准内容等虚假宣传的违法广告,严格落实适时检测和及时移送制度。
四是从监督抽样入手,严把质量关。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抽检制度,扩大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抽检范围。
建立“团队学习”长效机制 篇11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心得
公司最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向毛泽东主席思想学习”培训课程,对“如何建立团队学习长效机制”做了系统的学习交流。
一、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回顾了我党在幼年时期,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转危机为胜利。
二、学习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的管理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管理。概括说,我们并没有将各方面工作进行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实际上,现在我们工作中确有一些不好的作风。对于具体情况,我们要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能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是要不得。
三、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工作中我们也要运用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推动工作。我们不能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若是违背了这条原则,就等于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对工作更是大大不利。
四、在工作中,不能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要实事求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要做实际工作,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不能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实事求是之意,就是要求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要有科学的态度,即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去开展工作。
这种态度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管理工作人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发展平台 篇12
一、建立开放引进机制,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发展县域经济,县委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确立工业兴县的理念抓招商,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把保持党员先进性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开放引进机制,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1、坚持资源招商与资产招商相结合。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既可以盘活存量,又可以扩大增量。通过招商引资盘活企业资产,促进企业改革。按照“招商引资 国企改革=民营化 工业化”的方程式,开展资产招商。改变企业的经营机制,收到了既促进改革、又促进发展的双赢效果。
2、坚持专班招商与全员招商相结合。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实行全民招商、全员招商。用政策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社会各界人士,依托各种关系,进行招商引资,对部门和个人招商业绩实行重奖。形成个人靠招商发财,单位靠招商发展,崇阳靠招商发达的局面。
3、坚持政府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县委、县政府成立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财政拨给专门的招商经费,成立招商局,组建工作专班,每年组织几次大型招商活动,到北京、浙江、深圳、上海等地,采用同乡会、推介会等形式,开展招商活动。同时,采取付中介费、信息费等方式,委托一些外商帮助招商引资,做到以商招商,诚实守信。
4、坚持环境招商与项目招商相结合。县域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我们着力抓好“三园一廊”建设,即建设天城工业园、青山工业园、石城冶金工业园和崇青工业走廊。同时,确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摒除过去“开门招商、闭门宰客”和“政府招商、部门宰客”的陋习。对外来投资者实行“准入制、低收费、零罚款、无摊派、快登记”等措施,切实优化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
5、坚持引进外资和吸纳内资相结合。充分利用“三园一廊”平台,发展工业经济,同等对待外资、内资,防止“外来女婿赶走儿”现象。
二、建立财源培植机制,打造企业发展平台
注重从解决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入手,建立财源培植机制,既捡芝麻,又抱西瓜,多途径多渠道培植地方财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兴工强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县域经济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兴县的思路,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实施“回归工程”。近几年,我们通过组织召开同乡联谊会、招商项目推介会等招商活动,宣传招商引资政策和回归创业典型,推介发展项目,吸引了龙志平、胡嘉、吴兴祥等一批崇阳籍人士回乡投资兴业。
2、创新机制,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大突破,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的取向,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存量资产向能人集中,充分调动全县能人强人富人的创业热情,促进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妥善处理好职工安置和补偿等问题。改制企业大都度过了艰难的磨合期,生产步入了正轨,活力明显增强。
3、“擂大”、“活小”,大力发展规模企业。一方面,通过大投入,带动大调整,壮大企业规模,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着力扶持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大产业,以湖北众望、慧安水泥、中健公司等龙头企业,激活民间资本,发掘民富潜能,发动全民创造财富。同时,采取放宽民营政策,聚集民间资本,壮大优势产业等办法,促成民间资本、县外资本和国有资本的融合,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和部分可以做大做强的企业,开展金融评信授级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建立产业调整机制,打造农民增收平台
实施“调整富民”思路,确立以工业化经营的理念抓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产业调整机制,着力解决“资源大县,经济弱县”的问题。
1、优化区域布局,培植壮大特色产业。按照“一竹一稻”、“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调整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布局,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建成雷竹、优质稻、水果、桑蚕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蔬菜村”、“养猪村”、“桑蚕村”等特色村。
2、加强基地建设,发展龙头产业。要按区域化生产、产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经过3-5年的努力,把“一竹一稻”两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崇阳建成一个10万亩雷竹大县和30万亩优质稻生产大县。争取在5年以内培植3-5个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税金在600万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争取崇阳雷竹鲜笋进入武汉各大超市、各类农贸市场。
3、落实惠农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完善土地延包,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产业导向上,鼓励民营资本向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确保双下岗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同时,大力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大力开展下岗人员免费技术培训,开展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到目前,全县外出打工人数超过10万人次,年收入在4.5亿元左右。
四、建立优质服务机制,打造环境建设平台
我们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县开展了“崇阳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专题大讨论,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把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纳入重要议事工作日程。
1、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三个一律”的要求,尽快修改和废止与《行政许可法》相冲突的作法和规定,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公开服务承诺制、政务、厂务公开制、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企业准检证制。以健全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为基础,大力推行限时办结制、一次性收费制。
2、认真整改部门违法违规问题。针对工商、质监、环保、水利、交通、公安等部门存在的多头、多层执法问题,认真清理,严肃查处。进一步改善法制环境,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对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以及滥用职权粗暴执法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信用崇阳”建设,在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着力加强“平安崇阳”建设。
五、建立城市经营机制,打造城镇建设平台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而城镇化能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我们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一主三化”目标,确立“城市经营引进功能项目,招商引资筹措建设资金”的战略思路。努力促进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天城、白霓、沙坪、青山和城北新区、青山工业园区、天城工业园区等“四镇三区”的建设。
1、高起点规划。切实搞好城镇建设规划,搞好集镇修编,是城建工作的平台工作,也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规划是建设的基础,建设是规划落实的前提,我们坚持科学规划,按功能区分,突出各个区镇的特色。
2、高标准建设。加速城镇建设规模,走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尽快形成支撑小城镇的产业群体,增强城镇的实力,加速城镇规模的扩张。在城镇建设上,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3、高质量推进。坚持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加速资本营运,坚持高质量企业准入制度,做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发挥城镇土地的潜在效益。在这方面,我们始终做到三个一律:即土地交易一律进市场,土地收益一律进财政,办事程序一律公开化。在城镇建设上,做到征地不违规,用钱不借债,拆迁不上访。
六、建立联系群众机制,打造队伍建设平台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缔造者,我们围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建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加强干部继任建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1、建立健全了解民意的信息机制。确定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即为党建工作联系点,实行“五个一”联系制度,即一名领导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民营企业,一个重点项目,一个产业大户,一个特困群众,建立健全了调研工作制度,机关干部谈心制度,县级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等,开展“访贫问苦、访富问计、访贤问策”活动,广泛收集民意,准确掌握民意,工作决策顺应民意。
2、建立健全为民谋利的服务机制。认真办好与群众生产、生活等紧密相关的实事,着重解决群众行路难、就医难、看病贵,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督促全县各级党组织排出为民服务办实事时间表,推行服务承诺制度,重点单位党组织“一把手”,将本单位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在电视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建立健全助民爱民的联系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注重把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征求意见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结对帮扶困难制度、信访接待制度,积极畅通民意表达途径,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忧、所盼,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总结推广高枧乡“驻村夜访”和天城镇“民情日记”经验,建立健全“双百帮扶”活动机制,继续实施一个单位党组织帮扶一名下岗特困职工活动。同时,对五保对象实行“低保救助”,对特困对象实行“定期救助”,对优抚对象实行“优待救助”,对受灾群众实行“临时救助”,对重病群众实行“爱心救助”等全方位救助机制。
4、建立健全廉洁从政的监督机制。出台了《崇阳县党委(党组)议事规则(试行)》,认真贯彻落实党内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推行政务公开、厂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四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监管】推荐阅读:
建立行风建设有效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08-25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08-08
质量安全监管技术07-10
加强畜牧业全程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08-11
局长在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会议上的讲话12-08
质检总局关于加强产品全面质量监管的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10-28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11-08
州质量监督局质量监督演讲稿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