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精选8篇)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1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汇 报 材 料
我所辖区现有食品经营户196户。其中各类企业8户,供货商27户,含乳制品经营8户,食杂店121户,食品添加剂3户,粮油经营13户,茶叶经营16户。为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推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治理整顿,着力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食品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制度
年初我们根据县局工作精神,抽调8名业务骨干,组成食品安全监管组,刘静敏同志任组长,并明确副所长郭俊鹏同志主抓此项工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环环紧扣食品安全,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把责任制和组织领导机制落到实处。
二、加强市场巡查强化日常监管
每月初领导小组安排成员到经营者门店与业主见面,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至少做2次以上市场巡查。主要内容是:①是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②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是否处于正常有效状态,是否悬挂店内明显位置。③食品安全各项制度(特别是承诺书、责任书)是否张贴上墙或悬挂店内明显位置。④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过期。⑤店内食品是否存在过期、霉变、“三无”等假冒伪劣商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⑥结合快速检测设备,对能够迅速检测的食品,快速检测出结果。每一项都要登记造册,归类入档。
1该下架的下架,该召回的召回,该没收的没收,该封存的封存,该立案的立案查处。按照“谁监管,谁清理、谁负责”的原则,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进一步整顿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确保辖区食品经营户主体合法有效。
三、齐抓共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监督管理规范》要求,制定“两图一书”管理模式,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质量承诺制度,食品协议准入制度,食品运输、贮存及销售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管理制度。我们对经营者发放“告食品经营者书”196份,明确监管人员姓名及电话号码,细化责任和义务。还与唐河电视台合作,加大新闻媒体宣传。与县“12315”投诉举报网络开展绿色通道,及时受理消费者投诉。聘请食品安全监管员,形成消费者参于与社会监督的局面,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四、开展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监督检查及各类专项整治活动
按照市局确定的“五个工商”建设总体要求,结合“五个周边”市场集中整治活动,我们一是对肉制品、粮食制品、食用油、饮料、酒类等季节性食品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二是对元旦、春节、端午节及农运会前的儿童食品、老年食品、清真食品、冷冻食品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膨化食品、干菜、糕点、腌制食品、卤制品及滥用瘦肉精、工业明胶等非食用物质问题加大市场排查力度。四是严格规范乳制品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质量不合格乳制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乳制品市场消费安全。五是重点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仿冒知名品牌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六是对学校周边小食杂店及城乡结合部的非正规渠道进货及“三无”假冒
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进行从严打击,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依法行政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
通过市场巡查、“12315”投诉举报网络及上级转办,上半年立案52起,其中无照经营10起,经销“三无”、过期食品2起,商标侵权、仿冒包装装潢3起,未建立和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37起,案值5万余元,规范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有效地震慑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净化了较好的食品消费环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总之,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国家赋予我们工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繁重的工作。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各级政府及上级局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绝不会掉以轻心,只要我们一心为消费者着想,心里装着老百姓,凭良心干工作,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明确任务,加大责任,就一定能够推动辖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再上台阶。
唐河县工商局文峰工商所
2012年6月29日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2
春节期间盱眙县食品市场秩序稳定
春节期间, 盱眙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从重点环节入手, 落实监管措施, 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 全县节日期间食品市场秩序稳定有序, 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据了解, 盱眙县开展了节前食品市场专项检查, 重点检查食品经营户执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检查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以及包装和散装食品售前包装及标签标识信息情况, 对以肉制品、乳制品为主的食品、超市、农贸市场、餐饮业“年夜饭”等进行全面检查, 严防不合格产品、无包装、过期变质食品流入市场, 对发现问题的立即就地处理, 并从重给予处罚。这一系列措施在春节期间取得了良好成效, 未发现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和食品安全事故。
盱眙工商局加强食品流通监管
春节期间, 为确保老百姓能够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 盱眙县工商局还加强了春节及两会期间食品流通监管。
盱眙县工商局抓住重点人员, 对辖区内大型商场超市、从事批发配送、经营婴幼儿乳粉的主要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员开展行政约谈, 指导他们切实把好进货关, 不进标签标识不符合法律、国家标准要求的食品, 恪守诚信经营承诺。工商干部分片包段,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不留死角, 按经济户口专项检查要求, 打印检查表, 深入到每一户食品店检查经营者索取“票证通”情况, 深入到食品批发商检查经营者索证索票及进销货台帐情况, 并将实地检查情况及时录入正版软件。
同时, 在节日期间, 盱眙县工商局还抓住重点区域, 对车站、码头、城乡结合部、学校、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内的食品店的过期、变质、三无等三类问题食品进行集中清理整顿。
另外, 在重点时段, 设有节日应急值守。保证节日期间举报投诉电话畅通, 对涉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 在第一时间受理、处理、反馈, 确保节日期间食品安全。
开展“关注餐饮安全, 寻找笑脸就餐”活动
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春节期间, 盱眙县开展了“关注餐饮安全, 寻找笑脸就餐”活动。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3
关键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一、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意义
2015年4月2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1]。通过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可以有效预警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形成高效的常态化监管,全程监管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对消费者、监管部门、食品经营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尽管《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食品经营者的行为规范,但是,如果外部市场缺乏有效的信号引导,食品经营者易受投机主义的驱动隐藏或扭曲真实的质量信息,选择以次充好或制假售假,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知食品全面、真实的信息,容易购买到问题食品。而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一个快速获取食品信息的有效途径,消费者可以明确食品的真实质量信息,购买安全的食品,若不小心购买到问题食品,可以快速追索责任主体,维护消费者权益。
(二)有利于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由于流通环节中的食品品种多,涉及信息广,突发事件频繁,后续处理难度大,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隐蔽,而且流动性不断增强,实时全面监管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成为食品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2]。基于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监管部门能够实时监控食品质量情况,快速搜寻并锁定问题食品,及时识别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有利于提升食品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通过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可以解决食品经营者“索证难、记账难、保存难、坚持难”的四难问题,简化食品经营者经营手续,而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可以迅速地查明问题源头,及时采取下架、召回等市场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食品的扩散和企业的损失,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同时,食品批发商、零售商可利用食品追溯系统实现进销存管理、订货配送管理等,提高电子化经营管理水平。
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
(一)建设思路。按照“以零售推动批发、以批发掌控零售、以消费者监督经营者”的指导思想[4],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保障,以“标准化、电子化、网络化”为目标,以“中央、省、市”三级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运作、功能互补”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全国共享、通查通识追溯信息,实现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二)主要内容。食品流通环节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环节,监督食品经营者是否履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销毁制度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职责。为了有效督促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监管,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精确打击流通环节食品违法行为,需要构建“三级管理平台、三大运行平台、三个追溯系统”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1.三级管理平台。我国食品安全采取的是分段管理模式,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因此,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也应由其统一规划建设,构建“中央、省、市”三级管理平台。(1)中央追溯管理平台。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建设中央追溯管理平台,负责全国食品流通质量信息查询和数据交换,统一规范流通环节食品数据采集和传输标准,实现全国食品流通质量信息共享,集中管理并指挥调度全国流通环节追溯体系,对接和管理业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追溯数据。(2)省级追溯管理平台。在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开设省级追溯工作窗口,作为省级开展追溯管理的工作平台,由省级工商管理局负责监控本省食品安全追溯情况,并开展相关数据应用,统计汇总及开发利用全省追溯信息数据。(3)城市追溯管理平台。由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管理城市追溯管理平台,按照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和接口规范,分别与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和省级追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作为城市追溯信息的集中管理中心和追溯体系日常运行的控制中心。
2.三大运行平台。一是食品安全电子经营平台:主要为食品经营者提供电子索证索票和电子进销存等服务,促进食品经营者全面建立电子台账,为食品电子追溯奠定基础;二是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主要实现工商部门远程追溯和安全预警,切实强化流通环节食品监管;三是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平台:为消费者乃至全社会公众提供食品信息查询,引导社会公众更多地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通过将三平台进行对接,工商部门可以直接在线监管,精确到每家商店经销的各种食品,真正实现“远距离巡查,零距离监管”。
3.三个追溯系统。(1)三位一体追溯系统。该系统是指面向集“食品经营者、工商部门、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一是切实监督食品批发商履行进货查验、查验记录,按照追溯体系规范采集、保存、备案食品索证索票资料及销进货台账信息,向下游食品零售商提供销货票据等义务,基于食品安全电子经营系统,上联食品制造商,下通食品零售商,做到“以批发掌控零售”,准确掌握食品来源去向,真正抓住食品进入流通环节的源头;二是监管食品零售商履行索证索票、履行进货查验等义务,落实法定主体责任,倒逼食品批发商履行好各项法定义务;三是通过食品可追溯终端设备,社会各界可随时查询食品安全信息,实时监督销售不合格或问题食品的行为。(2)实时监管追溯系统。该系统主要面向工商部门,包括两部分:①以质量检测为核心的跟踪监管系统。通过建立快速利用食品质量检测结果机制,一旦录入不合格食品信息,即可快速锁定在售及库存食品数量、批次及经营者名称、地址,从而采取下架、退市和销毁的方式有效查处不合格食品,并对其采取严格进货查验、多次实施抽样检验等方式,加大对不合格食品的跟踪监管力度,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问题。②以日常监管为核心的电子监管系统。基于巡查标准、完善巡查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日常巡查、电子巡查、网上巡查等方式留下监管痕迹,形成监管数据库,从而总结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监管的重点、难点以及重点监管区域和场所,进而形成常态化监管模式。同时,建立主体信用分类标准,通过日常监管以及专项整治过程中的执法痕迹,对食品经营者进行信用等级分类,并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通过网格化监管和信用分类监管,坚持痕迹化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落实监管责任,推进精细化监管,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3)突发事件追溯系统。该系统是指面向工商部门以安全预警为核心的突发事件追溯系统,从两个方面解决食品突发事件的问题。一是工商部门接到食品突发事件通知或者自行监测到有关信息后,在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上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锁定问题食品,禁止问题食品的上架和销售,防止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同时,采取抽样检验等方式,检查食品安全状况,采取行政处罚或行政指导等措施。二是食品经营者发现问题食品后,先在食品安全电子经营平台上锁定问题食品,不再销售该问题食品;同时,及时报告工商部门,全面禁止问题食品销售行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三、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食品追溯法律法规。随着《食品安全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召回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有些法律法规存在着规定笼统,可操作性差,安全标准滞后等问题,应加快制定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具体法律依据与实施规范,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四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全面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推进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
(二)规范追溯数据标准。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较快,国家及地方纷纷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比如商务部推出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建设了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构建了中国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平台,还有许多地方也纷纷建立了食品追溯平台,但是步履维艰,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溯标准不统一。为了便于工商机关监督和管理食品经营者记录备案,应统一全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的经营主体、备案、台账及巡查等数据标准。
(三)加强社会宣传引导。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较低,对安全食品的价格心理预期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需要政府利用各种渠道加大食品可追溯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刺激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需求,转变其消费习惯,倒逼食品经营者加大可追溯食品的生产比重,提高其建立流通环节食品追溯制度的积极性。
(四)构建多环节全覆盖追溯体系。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仅是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在于生产加工环节。因此,需要构建多环节全覆盖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不同行政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各类商品和各个环节的食品追溯工作,并密切相互配合,真正形成大食品、全环节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消费。
(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方面,建立健全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准入制度,进销记录制度,以及问题食品召回制度和下架退市制度,全面监管食品源头,完善食品溯源链条,及时处理问题食品。另一方面,建立以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为标准的行业准入机制。加强对食品流通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管制,提高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有效规范食品经营者的销售行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2015.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4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年,我市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指导下,按照国家工商___和省局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职能,把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与人身安全,作为践行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模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组团发展,今年以来全系统共查处违法经营食品案件起,清理取缔无照经营食品业户户,捣毁假冒窝点个,罚没款.万元,查获、销毁假劣食品价值万元,为提高全市各类食品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实施组团发展,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
根据重点工作实施组团发展的要求,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举全局之力,实施组团式推进,全系统建立了___负总责、牵头部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工商所属地监管、执法人员“分工包片”的监管机制。局长办公会先后多次听取汇报,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级领导坚持深入一线,分片到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检查指导;将食品安全融入全局各项业务,形成了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局、分局、工商所层层签定责任书,明确目标、内容和责任,确保了监管到位。
(二)加大基础投入,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针对食品安全新形势的要求,为切实履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契机,坚持人财物向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倾斜。消保处为食品安全的牵头部门,在工商所专设食品安全专管员,各级成立应急小分队,重大案情分钟内赶到现场。在经费紧张情况下,斥资多万元购置辆食品质量监管流动监测车,今年安排专项经费多万元开展食品质量监测。同时,加大车辆、微机及有关监测设备配备力度,完善了由“监测中心、监测站、监测点、监测车”组成的“四位一体”食品安全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现代化水平。
(三)建全规章制度,实行食品质量保障体系
在加强___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完善制度建设,以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的落实。制定了《___加强食品安全组团发展工作___》、《青岛市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及责任追究办法》、《青岛市工商局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___开展创建“青岛市千村万家放心店”活动___》、《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细则》等文件,建立了以提高食品质量为核心,以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行为为目的,以食品安全检测为手段,以完善监管措施为保障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
一是实施食品质量准入制度。
在全市家大中型食品流通企业实施以“索证备案”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准入工程”,要求经营者必须向供货商、生产商索取“三证”“三书”“二照”“一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建立进货查验制度。
严格检查验收进货的每个批次食品质量,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场、上柜,并在各大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等设立《食品质量公示栏》,每日公示食品质量信息,指导群众安全消费。对米、面、油等重要食品实行“协议准入”、“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进货制度,确保货源清楚,正当合法。三是实施食品质量监测制度。
充分发挥监测车、监测箱的流动快速监测功能,每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共快速检测食品万多批次,在此基础上,根据申诉、___和日常巡查发现食品质量比较突出的问题,利用检测室有针对性地___全市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检测多批次,发现了大量违法经营食品案源,为及时查处违法经营食品案件提供了线索。按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的规定,制定完善的食品质量监测计划,对重点抽检的食品种类、数量做出统一规划,统一检测。对全市各类商场、超市、市场、专卖店、个体商店等经营场所共监测食品、服装、电器、儿童用品等商品大类别个批次,其中食品检测大类个批次。监测结果显示,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稳步提升,总合格率为%。食品总体合格率同比提高了%,申诉___数量同比下降了%。监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并通过曝光典型案例,起到了“查处一个企业、震慑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作用,提高了食品经营者的守法和诚信经营意识,树立了工商机关监管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的权威和形象。四是实施问题商品退市制度。
督促大中型食品销售企业配置和完善自检自测设备,对有关农副产品及时进行自我检测,发现质量问题的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工商部门报告,依法进行处理。对日常检查和监测中发现的假冒伪劣、不合格食品,坚决清退出市场,对同批次的食品在小时内撤柜下架,就地封存或异地扣押。根据食品企业的进销货台帐,对不合格食品实行“双向追溯”,既追查生产企业和供货商,严格追究责任,对大宗食品、集团消费及其它特殊食品又要追查销售去向,防止损害消费者。(四)开展专项整治,打击食品经营违法行为
一是开展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整治。
狠抓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准入管理,严格依照法定条件核准主体资格,按照注册程序___食品卫生许可证等前置审批文件,依法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年检工作,对食品卫生许可证失效或者登记事项变化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进行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清理规范企业户。二是开展清查劣质食品专项整治。
根据市政府和___、省局部署,上半年针对食用流通环节出现的食品问题,及时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月份在清查毒黄瓜事件中,检查各类农贸市场个(次),各类商场、超市个(次),通过查看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帐等帐簿,很快掌握黄瓜的进货渠道、进货品种、进货数量和销售去向,现场封存来自寿光以及不明的黄瓜.万公斤,较好的控制了毒黄瓜事件的蔓延。月份在清查劣质“麻辣面”、劣质“工业玉米淀粉”行动中,查处流入食用环节的工业玉米淀粉.吨。月份开展了清查劣质“奶粉”行动,查处了问题“奶粉”公斤,确保了我市奶类食品质量安全。三是开展维护节日市场专项整治。
把消费集中的节日市场作为整治重点,开展了食品安全拉网检查活动,打击了食品经营和食品质量违法行为,根据我市作为旅游城市的特点,以沿海风景区、旅游沿线等部位为重点,加大了“五一”、“六一”、“十一”、“国际啤酒节”、“国际奥帆赛”等黄金周旅游市场、儿童市场暨重大节庆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各分(市)局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食品专项整治活动,现场处结消费纠纷,查处假冒伪劣食品,维护旅游市场、儿童市场暨重大节庆期间的食品安全和青岛城市形象。四是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
今年,市委、市政府和国家___,省局都对进一步推进___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职能,以农村集贸市场和食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以农村流动食品摊点、小作坊、小商店等为重点对象,以米、面、油、盐、酱等为重点品种,开展了抽检活动,加大整治力度,共抽取了个品种的食品。经检测,总合格率为.%。同时,在农村积极开展创建“全市千村万家放心店”活动,创新食品安全工作新载体,培育食品安全监管新亮点,将食品安全的工作重点向农村转移。目前,全市农村各乡镇(街道办)、各行政村(居委会)已创建多家“放心店”,提高了农村市场食品质量监管的整体水平。范文仅供参考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5
认识不足,食品质量和经营秩序不规范问题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食品安全和无着无证经营食品的问题尤为突出;食品市场监管手段,尤其是质量监测手段和信息化监管网络建设相对滞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和源头治理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法制体系建设和落实食品经营者第一责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等。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通过几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市场秩序多年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已经触及,但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治本的任务仍然繁重。从食品市场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特点看,由于受利益机制的驱使,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案件易发多发,变换花样,禁而不止;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市场行为固有的短期型和盲目性的克服,法制观念的增强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法制体系的建立健全等,都决非旦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将贯穿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全过程;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来看,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内问题,而是属于全球性的国际问题;从食品自身的安全性能而言,零风险的食品是不存在的。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正如吴仪副总理在总局呈报国务院的《关于2006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所作的重要批示:工作抓得不错,望再接再厉。食品安全永远要抓下去,丝毫不能放松。
二、农村食品安全是监管薄弱环节比较突出的地区
从目前的食品安全整体情况而言,食品安全监管,最艰巨的任务及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农村。从经营主体来看,农村食品市场经营主体点多分散、涉及人员众多面广、监管任务繁多重大。从查处违法行为来看,去年查处的农村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占全国的90.46%,查处的不合格食品占全国的52.09%,大量的食品违法案件发生在农村。从执法监管人员数量和执法手段来看,农村执法人员很少,农村基层工商所建设滞后,执法手段落后,还停留在眼看、手摸、鼻闻等一些原始手段上。从各地整治情况来看,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一些农村食品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制售有毒有害、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应将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转移到农村。
三、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问题亟待全社会关注和治理
从食品安全全局来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涉及内容复杂、政策性强,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问题成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的难题。从无证无照经营食品问题来看,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经营者大多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等贫困人员,其经营收入往往是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具有流动、分散、隐蔽、随意性的特点,有的检查时或关门或逃走,有的取缔后另起炉灶,有的强行取缔时,则会形成“寻求生存权”与“履行职责权”的对抗,极易导致群体事件的发生,成为困扰各地的一个社会难题,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实施社会综合治理。
四、经营者自律制度的建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治本环节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经营者自律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制度,但仅仅依靠经营者自己落实自律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高度重视引导教育、社会监督和工商督查等外在措施。我们要认识到,目前对不落实经营者自律制度的行为缺乏具体有力的监督、约束和惩戒机制,经营者自律制度行为的社会监督与控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必须努力建立教育、倡导、约束、监督、惩戒相统一的机制,鼓励与规范经营者的诚信经营行为,形成工商积极引导、经营者严格自律、社会密切关注与监督的自律制度建设建设格局。这里的关键是:要让广大经营者通过实施自律制度真正体会到与提高其经济效益是正比关系,这是落实企业经营者自律制度的根本原则,只有这一原则得到体现,才能切实把自律制度扶上自觉自愿自律的绿色通道。
五、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问题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
所谓关键环节就是说由牵一发而动全省之功力,或叫做牵一发而影响整体的效果。从目前法律法规赋予工商机关的职能来看,主要是查处市场中食品违法行为、处理市场中不合格食品;从实施的各项监管制度而言,工商机关通过对市场的巡查、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等手段,发现不合格食品,确保及时退市。福建省工商局实施的《不安全食品退市工作暂行办法》,新
疆塔城工商局推行的“不合格食品电子预警退市”监管方式,达到了以退市促进经营者把好入市关、规范交易行为的自律意识提升的目的。
六、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应对机制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首要任务
随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经营者自律诚信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监管者
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虽说导致食品安全的因素在逐渐减少,但由于受环境、科技发展等不可抗力条件的限制,人力所能及时发现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产生的概率不会减少,就是说零风险的食品安全是很难存在的。而流通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环节。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带来的食品数量是很大的,现代化的营销网络带来的食品市场是很大的,生活社会化需求的提高所带来的食品经销者和消费者的数量是很大的,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所带来的受害后果是很难估量的。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主要建立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物质技术保障体系、问题困难应对体系、成绩责任量化指标评估体系等。重点是如何应对媒体,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如何控制问题食品,最大限度遏制其传播;如何落实第一现场责任,充分发挥应对者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七、建立科学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制是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的基础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6
------------------
发表日期:2008年3月19日【编辑录入:人大办公厅研究室】
——2006年11月27日在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李淑芬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委托,代表在外地学习的李淑芬局长向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报告我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我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以构建“平安和谐宁夏”为重点,从规范管理着眼,从创新监管方式入手,紧紧围绕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行为,创新监管思路,深化制度建设,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监管措施,全面整治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不断提升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3年来,全区流通领域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没有区域性、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件发生。大型商场、超市、食品批发市场索证索票率达到了95%以上,流通领域食品合格率由63%上升到91.5%,消费投诉由13%下降到8%。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建立机构,完善工作机制。自治区政府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刘慧副主席任主任,并对各部门在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全面推进实施了食品安全责任制,自治区政府与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体系建设。自治区工商局也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李淑芬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33个市县(区)工商局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各工商所加强组织协调,从而进一步理顺了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关系,形成了协调、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领导重视,狠抓工作落实。自治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马启智主席先后多次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并针对银川市北环蔬菜批发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我们遵照马主席的指示,与有关部门一道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协调市场开办方筹措300多万元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北环市场的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卫生整洁、交易规范、经营有序的要求。王正伟副主席多次到工商部门调研食品安全工作,对校园周边、城市周边食品消费环境的整治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3.15期间亲临活动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每逢重大节日,刘慧副主席都亲自带队对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并多次作过批示,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工作落实。我局在自治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把
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并积极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保障。建立了“一把手”为食品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年初区局与各市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监管责任,把食品安全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各市、县(区)、工商所也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做到 “领导、责任、措施”三落实。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呈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消保部门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今年2月,吴忠市发生“苏丹红”辣椒面事件后,自治区工商局党组高度重视,星期天不休息,迅速安排部署,局领导亲临现场指挥作战,组织全区工商系统上下四级联动,开展大规模清理检查,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有毒有害食品在市场流通,现场查扣辣椒面2609公斤,查清含“苏丹红”辣椒面280公斤,并及时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强化督查,务求工作实效。我局坚持对各地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督查,深入基层和重点市场、企业,实地了解情况,走访经营户。坚持工作考核制度,每年年底集中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综合检查考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今年以来,我局先后几次对“三项整治”以及基层工商局实施《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等工作进行督查,分五大类77项按百分比进行细化考核,同时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汇报会或情况通报会、现场观摩会,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发展。前不久,国家工商总局检查组对我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综合考评,对我区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完善制度,努力构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结合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的特点,我局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了食品安全区域巡查划片包干制度。为了贯彻落实总局《关于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的要求,我们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监管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工商所责任区监管,在全区128个工商所推行了“区域巡查划片包干制度”,按照“所管片,人管段”的市场巡查模式,普遍制作“两图一书”,按辖区划片包干到人,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内容、食品市场巡查流程,进一步明确监管人员、监管任务、监管责任和监管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监管效能。二是完善建立了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准入制度。对经营者实施索票索证、进货台帐、食品质量承诺等自律制度,引导经营者增强自律意识,明确市场、经营者、工商部门各自的责任,做到多方参与,层层检查,共同把关,逐步实现对食品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的全过程有效控制和监管。目前共有18600余户食品经营者建立了食品安全自律制度,商场、超市、食品批发户索证索票率达到了90%以上,建立进销货台帐制度的达到了90%以上,并确立了20家“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进行示范引导。三是建立了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根据食品行业特点,以基层工商所为单位,为食品经营者建立了信用等级分类监管档案,全面推行“一户一帐一卡”经济户口管理,实行A、B、C、D四个等级监管,对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重点监管,实行“近距离”控制,及时监督其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了快速反应应急机制。针对食品安全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紧迫性、危害大的特点,制定了《食品安全重大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部,相关职能部门分级负责,协调合作,大大提高了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各市县工商机关也层层制定和落实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形成全系统上下贯通的食品安全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在“苏丹红”事件、“织纹螺”事件以及防治高致病禽流感等突发事件中,我们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和及时处理。
(三)突出重点,集中开展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清理主体,分类监管。为全面摸清
食品经营主体情况,严格规范食品经营主体经营行为,今年1-6月集中对全区范围内的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专项清理检查,共查处无照无证、有证无照等违规经营户1155户,下达责令整改书560份,查获假劣食品21.44万元。按照分类监管的标准,对全区25048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分类定级,有效地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目前,全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食品经营户持照经营达100%。二是确定重点,突出整治。围绕重点食品、重点区域,集中开展了清真食品、儿童食品、农村食品、城市周边、校园周边等10多项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查扣不合格奶粉、未经检疫肉类2700余公斤,没收“三无”、过期劣质食品12万公斤,没收不合格大米107吨,封存陈化粮314吨,没收(销毁)泔水油近2.5万公斤,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食品消费安全。三年来,共取缔无照经营户5759 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27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94件,查获假冒伪劣食品价值 356万元。三是适时检测,确保质量。去年自治区政府为我局配备了2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大大改进了监管手段。我们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车的作用,针对每个季度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开展食品质量检测。去年7月以来,共检测各类食品860个样品2700个批次,依法对126家经销不合格食品经营户进行了处罚,责令1400公斤“问题食品”限期下架,发布消费警示41条,达到了“监测一类食品,查处一批案件,教育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四)村所挂钩,确保农村监管到位。针对农村经营户分散、经营点偏僻、分布面较广的实际,2005年以来,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工商执法监管与农民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路子,构建起以农村维权站为载体,工商执法人员与农村维权人员结合,执法和监督紧密结合的维权网络,把维权触角有效地延伸到农村,按照“政府推动、工商牵头、依托村社、管维并重”原则,面向全区推行了“村所挂钩”市场监管模式,在农民家门口建立了“12315涉农维权站”,农民发生消费纠纷和合法权益被侵害时,不出村、不跑腿、不耽误农活,就近就可以得到协调解决。目前全区共建立“村所挂钩”联系点680个,聘请义务监督员820个,信息员25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农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2315维权服务。“村所挂钩”维权站先后为工商部门提供案源58起,提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信息43条,调解处理消费纠纷86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0多万元。
(五)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教育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为营造全社会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心食品质量、人人监督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我们重点坚持“三个依托”:一是依托新闻媒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的优势,定期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情况、食品消费警示等进行发布。大力宣传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食品经营典型,曝光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的典型案例,强化舆论监督,提示科学消费,震慑不法分子。“3•15”活动期间,联合《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组织开展了“3.15健康维权行动”、“食品安全宣传月”、“食品安全知识进家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了“3.15诚信经营”万人签名和百家食品经销企业公开承诺活动,曝光了查处的“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达到了 “声势大、影响面广、效果好”的预期目的。二是依托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个体协会、私营协会的作用,教育引导市场主办方和食品经营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注重商业道德、注重食品质量、注重他人安全,自觉严把食品进货质量关。今年2月,自治区工商局、个私协会启动了“宁夏食品安全万人承诺活动”,出台了食品安全奖惩制度。银川市、吴忠市个私协向全市发出了《致全市食品经营者和市场主办者的公开信》,开展了“拒绝假劣食品,从我做起”的食品安全承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依托社会力量,把食品安全宣传延伸到街道社区、乡村集市、商场、市场、学校、军营,并在社会上聘请了500
名热心公益事业的代表担当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多视角监督、全方位反馈、共同维权的良好氛围。
二、目前我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区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大要案件得到了及时查处,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的安全感不断增强。但是,我区市场是一个以商品输入型为主的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占较大份额,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食品安全索票索证、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需要法律进一步支持。二是区外输入的食品没有质量保证,基层工商部门没有食品质量快速检测设施,部分食品质量状况仅凭感官判断和鉴别,市场准入没有有效制约手段。三是假劣食品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转移呈上升趋势,由于农村市场点多、面广、经营者流动性大,监管力量不足,容易形成盲区。农村消费者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消费时首先考虑价格因素,而忽视食品质量,造成农村食品市场“三无”过期食品仍有销售。四是12315指挥中心建设要加快,根据规划尽快建立全区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统一协作12315行政综合执法网络。
三、今后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意见
1、加大对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监控,严把食品质量关,强化食品质量监测,确保食品消费安全。特别是要加大对儿童食品和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有效整合执法资源,集中力量打击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环节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小作坊。
2、以监管食品质量和食品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出行为为重点,严格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监督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等规定,鼓励和支持超市、批发市场等实行场厂挂钩,建立协议准入制度,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
3、加强基层工商所的日常监管,实行食品安全重心下移,全面推行“食品市场划片包干巡查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
4、完善提升12315网络,大力推进“村所挂钩”工作,力争两年内实现千人以上行政村建立“12315维权站”,千人以下行政村建立投诉联络点的目标,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自觉接受自治区人大的依法监督,认真虚心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不懈地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措施,明确监管责任,做到监管到位,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努力营造放心、安全的市场消费环境。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7
通过让业内人士对监管者进行测评, 并从中发现影响监管者行为观测力度的主要因素。对行为观测的评估可以通过调查、汇总、整理, 并通过简单平均或通过主观赋予各指标权重的方法算出各类监管者的行为观测力度及其他指标,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简便易行, 但其缺陷是这种测评方法过于平均化或过于主观化, 不够客观地评价监管者的行为观测的力度及绩效。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方法, 对相关监管方的行为观测力度进行了评估, 并提出了改善行为观测及行为属性判定能力的策略。
1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的行为控制
在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的管理中, 被管理者行为能否有效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和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要求对被管理者行为进行控制。控制一词的意思是“掌握住不使任意或超出范围”并“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1]。行为控制就是指在对行为进行观测的基础上采取一定措施促使行为者调整行为, 以达到或接近行为规范和目标行为的过程[2]。例如委托代理理论、团队理论等都可看作是关于行为控制的研究成果。有关行为控制, 研究者提出了制度有效条件的数学模型[3,4], 以及制度的观测力度、控制回报差异、自然回报期望值差异, 行为成本差异等重要概念, 指出在维持制度的有效性的前提下, 这些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
在实践中, 可观测行为中大部分都属于间接观测的行为。因此, 要利用回报对行为控制, 还要探讨行为测度的问题。为了用回报来控制被管理者的行为, 管理者必须把可控回报与有关行为的测度连接起来。其原理是, 当被管理者的行为性质和程度向着管理目标变化时, 被管理者所得到的正回报就增加, 而负回报就减少, 当被管理者的行为性质和程度向背离管理目标的方向运动时, 被管理者所得正回报就减少, 负回报就增加。有了这样的关系后, 由于被管理者具有追求正回报而躲避负回报的本性, 被管理者就会使自己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向管理目标变化。这样, 管理者就通过把被管理者的行为测度与可控回报相连接, 实现了对被管理者行为控制的目的。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管理的目的就是促使由环节发生序列轴上一系列监管环节构成的整体行为最终产生管理者期待的行为结果, 即产生良性行为。
2 食品安全监管中行为观测
食品安全具有特殊的性质, 从属性上看, 根据达比等[5]提出的概念, 食品安全作为“信任品”, 卖方比买方有更多关于产品质量的私人信息, 而且这种信息不对称在消费者消费后仍然存在, 消费者只能依靠外部披露的质量信息才能了解到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情况。具体来看, 消费者可以根据食品的颜色、破损程度辨别食品的外观, 也可以根据消费后的体验证明食品的味道, 然而对食品的品质, 消费者无法知晓食物生产中的添加剂是否合规、化学物质是否超标、食物在保存过程中是否受过辐照、是否违规使用各类添加剂, 这都导致此类食品安全问题很难被发现。
关于对食品安全中被监管者的行为观测研究, 研究者多是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如Andrew[6]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抽验制度对食品生产者的影响, Moises等[7]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可追溯性对牛肉饲养者行为的影响。此外, 研究者也关注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多环节、多参与主体的特性。顾宇婷等[8]、许启金[9]从供应链环节的视角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刁琳琳[10]从运用不完备法律理论和监管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 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缺欠的成因以及改进方向进行了阐述, 认为应加强监管法律和监管体制的统一协调。高伟[11]认为, 不仅要完善政府监管体制和市场调节机制, 更要将第三部门引入公共事务领域, 以弥补政府和市场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双失灵。
在市场中, 只有食品提供者才确切地知道质量安全水平, 而提供者为了谋取最大利润, 倾向于降低质量安全标准, 而质量安全控制降低之后食品的质量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 消费者进而对食品的评价降低、支付意愿减少, 如果没有恰当的机制, 企业会进一步降低质量控制标准以减少成本, 结果形成不安全食品充斥的“柠檬市场”[12]。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 政府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仍然明显不足, 媒体及社会机构的监督力度有限, 食品监管中对被监管者的行为观测存在诸多问题。
行为测度的作用在于改善行为状态 (比如行为类型、行为强度等) 的可观测性, 使一些不可观测的行为和可观测性较差的行为转变为可以方便地进行准确观测的行为。为了实现回报对行为的有效控制, 必须对所要控制的行为寻找相应的测度, 即用来度量这些行为的性质和程度的指标。例如, 对于“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这个行为, 用来观测其行为程度的测度有企业的“生产加工工艺水平”、“食品各种参数”、“食品生产加工供应链先进程度”等等。从要求上说, 行为测度都应当是可以度量的, 并且这种度量越精确越好。比如, 当采用“企业负责人的食品安全意识”作为“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这个行为的测度与回报相连接时, 由于这个测度的可度量性比较差 (即企业负责人的食品安全意识”作为是很难准确地观察和判断的) , 所以就很难使回报准确地随“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这个行为的程度发生变化, 从而对这个行为的强化作用就难以实现。本研究拟通过设置合理的行为测度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的观测力度进行评估。
3 基于因子分析的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的观测力度评估
3.1 评价指标
本研究选取涉及多个环节、多个监管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案例作为评估对象。食品安全监管以食品的供应链条为主线, 包括从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培育到食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物流与销售的各环节。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分工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把各部委的分工进行了界定, 而目前监管是按食物供应链来分工监管, 是一种典型的“分段式监管”。此外, 还有各种社会力量监管主体参与其中, 本研究将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别, 如表1所示。
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食品安全监管者的行为观测力度。结合实际监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专家意见, 本文选取的测评表, 如表2所示。
每一项的总分是10分, 测评给出的分值为对应评价级别范围内对应系数与总分的乘积, 评估系数, 如表3所示。
本研究将2012年的10个典型食品安全事件[13]监管主体做了归纳和梳理, 抽取其中的包括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媒体等在内的共计22个监管主体。通过向相关领域专业人员 (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及相关学科的高校教师) 发放问卷调查表, 要求其按照编制的《行为观测力度测评表》对2012年的10个典型食品安全事件中涉及的22个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监管进行量化测评。调研共发放70份问卷, 收回合格调查表61份。
3.2 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 (比如P个指标) , 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可以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 作为新的综合指标。主成分模型:
主成分模型满足每个主成分系数平方和为1, 即:a21i+a22i+…a2pi=1, (i=1, 2, …, m) ;主成分之前互不相关即:cov (Fi, Fi) =0;主成分方差依次递减, 即Var (F1) ≥Var (F2) ≥…≥Var (FP) 。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可操作性原则, 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计算评分。在下文中设为待测评的监管者为Ti (i=1, 2, 3, …, 22) 。将上述测评表中的8个指标作为样本指标, 按测评表中序号依次设为样本指标Ej (j=1, 2, 3, …, 8) 。本研究将每个监管者在测评中各指标得分计算出平均得分, 原始数据 (平均得分) , 如表4所示。
结合调研问卷, 通过SPSS的因子分析, 如表5所示。
从KMO样本适合度测试可以看出, KMO统计量为0.750, 说明各因子独立性较高, 分析的效果比较好。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的输出, 如表6所示。
单位:%
从上表可以看出, 第一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到61.208%, 前3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3.915%, 说明前3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 故提取前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本文选取得8项指标独立性较强, 反映了行为观测的不同层面的状况。由于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不一定能够正好具有实际的模型指导意义, 可以通过适当的因子旋转, 将因子荷载中特殊因子的影响体现出来, 使得提取的公因子更有实际意义。主成分的含义可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确定。因子分析就是将大量的彼此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转换成较少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这样既可减轻收集信息的工作量, 且各综合指标代表的信息不重叠, 便于分析。
3.3 评价结果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的目的不仅要找出主因子, 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主因子的明确意义, 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坐标变换使因子解的实际意义更容易解释。为了测试选取的3个主成分是否具有实际的含义, 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中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如表7所示。
通过旋转, 本文发现第一个因子在E3、E4、E63个指标的负载比较大, 可以把它看作反映行为观测的“可行性”因子, 第二个因子在E7、E82个指标的负载比较大, 可以把它看作反映行为观测的“规范性”因子, 第三个因子在E1、E2指标的负载比较大, 可以把它看作反映行为观测的“持续性”因子。
根据回归方法计算出因子得分函数。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如表8所示。
对各评估对象在不同因子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以因子1和因子2为例, 因子1中排名较前的是T17、T18、T14, 说明这些监督者对被监管者行为观测的可行性较强。较后的T9、T21行为观测的可行性较弱。因子2中排名较前的是T17、T11、T4, 说明这些行为监管的观测规范性较强。排名较后的是T8、T2开展的监管活动规范性较弱。
4 提升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的行为监管能力策略
(1) 对于某些不易观测的行为, 为了提高这种行为的可观测性, 在制度设计时可以为这个行为构造一种测度, 以改进其观测的可行性。例如, 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中, “添加劣质食品添加剂”是不提倡行为, 但是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 这种往往成为一个难以观察的行为, 即使安排抽查和处罚, 也往往有企业铤而走险。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监督者对监管者行为观测的可行性。例如, 对企业食品添加剂的进货渠道及进货量、单位产量消耗量进行登记。或针对被管理者所具备的客观条件, 结合被监管者的行为动机, 对被管理者可能的不良行为进行预测。
(2) 通过行为观测的标记设定, 提升行为监管的观测规范性。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能力或需付出巨大的成本对食品进行甄别, 为了维持市场的存在, 需要食品企业主动披露食品质量安全信息, 比如由第三方对企业考核, 展示企业的生产过程, 颁发相关的资质认证, 如ISO、HACCP、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另外, 也需要监管部门依据法律对违规篡改、虚标质量安全信息的不良行为予以重罚。
(3) 实行的全流程监控是对食品安全监管行为所建立的“统筹”测度, 以改善行为观测的持续性。全流程监控制度将食品生产的供应链的多个环节、多个主体纳入监管范围, 统筹安排监管力量, 降低了对多环节、多主体协调性的依赖。对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全流程监控虽然增加了监管的成本, 就可以及时察觉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从而发挥了这个测度的作用。
(4) 在实践中, 可观测行为中大部分都属于间接观测的行为, 需要利用回报对行为控制, 还要探讨行为测度的问题。为了用回报来控制被管理者的行为, 管理者必须把可控回报与有关行为的测度连接起来。其原理是, 当被管理者的行为性质和程度向着管理目标变化时, 被管理者所得到的正回报就增加, 而负回报就减少, 当被管理者的行为性质和程度向背离管理目标的方向运动时, 被管理者所得正回报就减少, 负回报就增加。对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的观测可从技术上和观测方式上进行改进, 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分环节监管主体的参与程度[14]。设置有力度的奖惩可使起所获得的可控回报与有关行为的测度连接起来, 有了这样的关系后, 由于被管理者具有追求正回报而躲避负回报的本性, 被管理者就会使自己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向管理目标变化。这样, 管理者就通过把被管理者的行为测度与可控回报相连接, 实现了对被管理者行为控制的目的。
5 结语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篇8
关键词:加工食品安全监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60-02
1 前言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是人民安康、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高速度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各级政府也都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总形势的是好的,但食品安全事故仍然频发,仅2011年就出现了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上海多家超市销售“染色馒头”事件、沈阳“毒豆芽”事件等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这说明食品安全现状仍不容乐观。食品加工环节是食品商业化的最重要环节之一,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来看大部分都出现在食品加工环节,因而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对于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食品加工用原材料存在安全隐患
现代种植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农作物中硝酸盐的过量积累,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致癌物质-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而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带来农作物农药残留的超标,危及人身健康。同时土壤污染也会带来的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使在土壤中种植的农产品重金属等有害物超标,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在养殖业中滥用兽药、激素,导致这些物质在畜禽和水产品中残留量超标,给人体健康带来伤害。瘦肉精、苏丹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非法使用,更是会对人体带来巨大的危害。
2.2 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着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使用非食品用原料
食品添加剂是加工食品不可缺少的基料,它们对改善食品的质量、色香味,对原料至成品的保鲜,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对食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范围和用量添加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是滥用和超量添加将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将非食品用原料如“吊白块”等加入到食品中更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2.3 食品加工过程中控制不当造成微生物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差,不按照卫生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储存不当等都可能带来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污染带来细菌毒素和霉菌毒素,轻的长期食用会造成慢性中毒,重的可直接引起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带来巨大伤害。
3 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3.1 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力量薄弱,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现阶段我国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承担,在大部分地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只有县级机构,县以下的乡镇无派出机构。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县级机构食品监管人员较少,多的5、6名,少的2、3名,而县级辖区内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少的也有几十家,多的上百家,还不算一些小的加工作坊;同时县辖区面积大,食品企业分散,路途远,监管人员乘车时间长,巡查有效工作时间少。这些因素导致监管人员全年只能勉强保证对企业巡查两次,而且每次巡查时间也短,监管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很多基层食品监管的人员学的都是非食品相关专业,专业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对于食品企业生产基本工艺都不了解,到企业生产现场是也是走马观花,走走过场,谈何进行有效监管。
3.2 多数企业规模小,质量安全意识较差,监管难度大
食品加工企业多而小,以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占大多数,管理水平差,质量意识淡薄,人员素质高低不同,不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不严,原材料进厂检验和索证票制度不能够很好的落实,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形同虚设;一些企业利益至上,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对于这些企业进行监管难度较大。
3.3 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低,资源分配不合理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各级政府都给予检测机构一定的投资,一些县级食品检测机构都陆续购置了像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一些高精端设备,自身检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使用高精端仪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运行成本高。这些设备的日常检测需要的药品试剂昂贵,维护、维修成本都较高,对于县级检测机构是个沉重的负担;其次精密设备使用对人员的要求较高。现在的县级检测机构大部分检验人员采取聘用制,由于受经费的限制,专业性强人才请不来,现聘用的人员多数专业化水平低,对于精端设备不能熟练操作,检验水平就大打折扣。现在大部分的国家级、省级的食品监督抽查任务都是由市级以上检验机构承担,一些执法检查的样品由于可能带来处罚等问题,对数据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也大多数送到市级以上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导致许多县级食品检验机构业务量较少,设备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4 完善我国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4.1 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结构合理的监管队伍
以国务院这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契机,组建基层县、乡镇、村三级立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将监管的人力财力重点放在乡镇一级,县级只保留少部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衔接,同时建立村级联络员。组建并加强镇一级监管体系,既能利用交通就近便利的优势加强日常监管,又能更全面的搜集企业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为县级整体的食品安全监管作出快速的调整。
4.2 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提高人员素质
加大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既要对生产的必备知识进行培训,使其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了解自己生产的产品要符合哪些规定要求;又要对违反法律法规所要承担的后果进行重点强调,警钟常鸣,增强质量意识。应将对食品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纳入生产许可证前置条件,同时也要在日常巡查过程中现场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使食品从业人员切实掌握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员素质。
4.3 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合理配置检验资源
建立合理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根据需要合理配置检验资源,一方面加大对市级检测测机构人力财力的投入,把它建设成为地方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具备高水平的检测能力;另一方面取消县级食品检测机构定量检测项目,着重建设快速检测能力,组建一支快速检测的队伍,为日常食品监督人员的巡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样在日常巡查中对于可能存在问题食品能迅速进行快速检测,对于快检可疑的产品再送到市级检测机构进一步检测,来最终判定食品的安全性。
4.4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食品安全贯穿于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监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哪些原材料要重点验收,哪些添加剂不能添加,哪些工序要有效控制,出厂检验做的对不对,这些都需要监管人员能看出问题的所在。所以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每年组织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允许承担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郑华英,龙一兵.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
[2]王风珍.食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质量指南,2003.
[3]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
[4]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第02期.
[5]马合勤,张旺.浅谈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广东农业科学,2003.
[6]王强,商五一,张雨.食品安全管理和对策.农产品加工,2003.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荐阅读:
市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11-22
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10-15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06-09
白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江源分局基层工商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07-08
流通环节个体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08-24
食品流通环节06-16
郎溪县工商局二0一一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05-12
流通领域食品监管发言材料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