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2024-06-09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共9篇)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篇1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网络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国人的消费观也发生了改变,“网购”这个词已走进我们的生活,现在通过网络平台即使你足不出户都能买到各式各样你日常需要的商品,其中近年来较受网民欢迎和青睐的是“网购食品”。可由于立法的空白,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不可靠性,导致目前网购食品安全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如何加强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也就成为我们工商部门不能回避的责任,也是现在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尽管网络食品交易问题多、隐患多,但对于这种新兴的食品交易模式,我们不能一下子完全否定它,而应积极地去规范和引导,促进网络食品交易良性发展。鉴于目前网络食品交易安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真空”,本着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原则,工商部门理应积极参与监管,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明确网络食品安全违法处罚依据以及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监管分工

由于《食品安全法》没有明确的网络食品交易监管的相关规定及行政部门的监管分工,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建议由地方政府

出面,建立一个网络食品监管平台,工商部门与各行政部门共同协调好监管分工与配合,以工商执法人员适用的法律法规为主体,以其他部门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完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加强对网络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

教育消费者在谨慎进行网购食品的同时,还需掌握一些网购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工商部门应当利用“12315”消费举报平台和消费维权联络点做好有关网购食品安全方面的消费提示和宣传工作,建议消费者到具有经营资格、信誉好的商场或连锁店购买自己熟悉或大家熟知的品牌,留意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标有食品安全认证“QS”标记、绿色食品认证标识,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

(三)、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监管

网络食品交易都是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完成交易的,加强对其平台的监管能有效杜绝网购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明确网络食品销售平台及食品销售信息发布论坛为第一责任人,建议其网络平台禁止卖家通过网络向消费者出售自制、未经许可的食品,积极引导行业自律。

(四)、加强网络食品经营户实名制管理

由于网络食品经营户都无固定经营场所,监管起来相对困难,因此要求规范网络食品经营户实名制是最好的监管方式之一。

(五)、建立网络食品经营户信用评级制度

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网络食品经营户建立网络食品经营户信用评级制度,动员网民参与网络食品经营户信用评级。对于信用级别低、信誉度差的商户进行技术屏蔽。

网络食品交易安全监管,是我们工商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工商部门要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不断总结出好的监管办法,我们工商部门任重而道远。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篇2

经开分局 龚青韩冬芸

自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园食品安全法》以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食品流通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机关,担负着食品流通环节从许可到监管的基本职责。笔者在从事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发工作实践中,认为目前食品流通许可证配套法规和规章尚不健全,许可要求申请条件等规则尚未全面厘清,导致在食品流通许可后续监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困惑,亟待加以梳理与明确。

一、关于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限的思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3年”。我局自2009年7月17日核准首张《食品流通许可证》后,当年核准公司(企业)、个体工商户107张《食品流通许可证》。至今已快到有效期限。这样一刀切的时限设定,给后续监管工作带来被动。因为食品经营户中,其经营场所大多数是租赁他人房屋的,而且租赁期限很少长于三年,但在许可证中的有效期限均为3年,因此许可有效期限定为三年没有实际意义。如果该房屋在三年内另租他人从事食品经营,食品经营者未注销许可证,后接手的食品经营者就无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再如房屋租赁期限短于3年的,到期后是否让经营者再次提供租赁协议也恐不现实。为此,笔者建议,许可期限设定可为灵活,应符合实际需要设定。即为许可有效期限与实际租赁期限同步,这能避免因原经营户关店后许可证不注销而无法在同一经营场所新办许可

1证的麻烦。再则可按其租赁期限确定许可有效期限。

二、关于健康证明的思考。

一般来讲,从事食品经营者均有健康的身体和无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从业人员。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浙江省食品流通许可实施细则(暂行)》中都未明确指出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食品经营者需提交健康证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这样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笔者在实际操作中碰到此类概念模糊的法律法规条文很难掌握,食品经营人员是指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的哪些人员?这是值得商榷的首要问题。其次,规定要求提交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未明确要求提交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健康证明,实际上,在小型食品经营企业(公司)、个体食品经营户中,主要负责人均直接从事食品经营。再次,提交的“健康证明”取自卫生疾控中心还是各级医院没有明文强制规定。以上关于“健康证明”的法律效力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小型食品经营企业(公司)、个体食品经营户的企业(公司)法人、负责人均要提交健康证明材料;二是只要正规的卫生部门包括医院、疾控中心所提供的“健康证明”、“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表”等证明材料均具备这种证明的法律效力,对于持有外地卫生医疗部门出具的“健康证明”同样能证明申请人的健康资格;三是食品经营人员提供的“健康证明”有效期均为一年时间,在实践中对于法律法规中所要求的食品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应当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的法律条文,笔者认为,许可机关受理时只认可申请人提交的《健康证明》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即可。

三、关于负责人痕迹(签字)思考。

食品流通许可作为工商部门一项新的职能工作,在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申请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过程中,往往来申领办证的人员不是企业负责人,而是企业人员或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因此,涉及负责人是否需要当面签字,在《行政许可法》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配套法规和规章中均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定论标准。但从司法诉讼和实务部门实际操作来看,如果不留下负责人签字痕迹,容易出现食品流通许可审查不当败诉的案例和监管执法难点。笔者认为,食品流通许可必须强化负责人当面签字,留下法律依据。为确保食品流通许可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安全性,只有强调企业负责人当面(签字)留下了痕迹依据,才能杜绝伪造材料和没有书面留痕的出现,无疑给许可的安全性加了一把锁。我国的《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和《民法通则》均一致规定,当事人的签字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技术上伪造签字的难度要大于伪造印章的难度。出于对行政效率、工商登记机关对于企业提交申请材料真伪的辨别能力之考虑,形式审查在工商登记机关确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并不意味着其就不必对实质审查方面的违法或者失误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根据《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工商部门在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时,要求企业负责人(个体经营者)当面签字、不会签字的要求其盖私章并加按指纹。

综上所述的食品流通许可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中出现的标准缺陷,对食品流通许可后续监管工作带来困惑难题,建议省局制定统一的、系统的食品流通许可范围申请条件及审查规则,从而既有效地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篇3

(庆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今年以来,我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省工商局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为目标,以食品安全“机制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制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行“12345”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我市工商系统承担着7501户食品经营户,828户食品批发企业和104户商场、超市的监管任务。针对食品安全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创新监管体制入手,讨论制定了“一条主线”定目标、“两网建设”打基础、“三大体系”作保障、“四项活动”促规范、“五种机制”管长远的“12345”食品放心工程。市局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与各县(分)局签订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各县(分)局也将其作为一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来抓,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对所涉及到的目标任务、制度建设、工作内容及时的进行了安排部署,确保不走样、1

不变形。去年12月22日市局在环县专门召开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场会,会议回顾总结全市工商系统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和推行流通领域12345食品放心工程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工作对策。目前全市7县1区全部建立了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并依托协会,建立起了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配送网,从食品的购进、仓储、销售、配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召开理事会议、会员会议,组织协调和解决全市食品配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食品配送质量,对配送的食品安全负责。并建立配送流程指挥调动系统,明确了配送范围、配送区域,并逐步向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食品流通安全物流配送新模式。全市系统中建立了市、县局和工商所三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明确了各级监管职责、目标和工作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县(分)局建立起了部门协作、预警防范、行业自律、信用分类监管、行政问责追究等机制,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安全事故预警防范、责任落实、失职追责等方面形成了全方位食品流通领域安全监管体系,形成了层层抓督办,人人尽职责,个个扛重担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一)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结合农村食品市场特点,继续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乡(村)镇为重

点区域,以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为重点场所,以农村商场、超市和食品(杂)店为重点单位,以节日性、季节性食品和农村地方特色食品为重点品种,集中整治、严查食品违法行为。不断规范连锁配送和送货下乡食品经营行为,严格规范了农村食品经营秩序,维护了农村食品市场的安全。

(二)深入开展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为严厉打击销售问题乳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采取得力措施,层层落实监管任务和责任,进一步加大对流通环节乳品和含乳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了为期8个多月的集中清查问题乳粉专项整治工作。截至8月15日,全市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283人次、车辆121台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32处,检查食品经营户2399户次,未发现问题乳粉在本市辖区销售。在专项整治中我局首先是根据不同职责、不同要求逐级签订责任状,把开展清缴问题乳粉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工商局和工商所,对问题乳粉的清查、清缴、销毁、案件查办实行责任追究制。其次是严把乳品市场准入关,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对乳品和含乳食品经营主体进行了清查,挨门逐户核查《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有效性;对于流通环节乳制品经营户《食品卫生许可证》尚未到期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42号])要求,全部停止使用,一律更换了新的《食品

流通许可证》;对于新开办或者增加食品经营项目的食品经营者依法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将乳制品列为食品流通许可证和注册登记管理项目核定类别单独标注,并严格依照食品流通许可的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进行受理、审核、发放,严格乳制品经营者资质要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规范其经营行为,截止7月底,全市乳制品单独审核换发许可证2830户(其中:含婴幼儿配发奶粉1147户)。三是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乳品市场巡查。针对乳品和含乳食品经营者主体特别制订了定期不定期的巡查计划,并结合三级巡查方案进行全方位的督查、检查,加大对问题乳粉的排查力度。对各辖区所有经营乳制品的经营者进行了地毯式清查,拉网式排查,做到检查一家,登记一家,建立乳品经营户档案。重点检查落实了乳品和含乳食品经营户建立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情况,对检查备案不齐的乳品和含乳食品一律下架处理,确保乳品安全万无一失。四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乳品和含乳食品退市后的跟踪监管,严防再次流入市场。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作用,及时与卫生、质检、食药等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建立健全的协作机制,及时报送工作动态情况和数据,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切实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加强乳制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工作。

(三)深入开展“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按照省工商局召开的全省工商系统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视频会议精神和庆阳市政府召开的全市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局及时召开全市工商系统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工商系统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全市工商系统立即行动,分阶段对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进行了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和清理整顿。在整治中我局通过电视媒体、报刊等对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进行了宣传和报道,先后被市、县媒体、报刊等采用39篇。在市、县、乡镇主要街道、人流密集场所、农村行政村部、交通要道等重点地区的超市、食品经营户、餐饮店、车站印制、发放、张贴8部委《公告》和《食品安全法》宣传单5万多份,悬挂横幅34条,宣传栏23期,宣传标语420条,营造了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浓厚氛围,做到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顿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按照安排,全市工商系统从4月29日开始,对所辖区域的食品添加剂经营单位进行彻底的排查、摸底、登记、整治,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组织开展突击检查、区域整治。加强了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县域结合部等重点区域,企业外租厂房、车间、仓库以及城镇临时建筑、出租民房等

重点部位的组织排查和清理整治。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451人次,执法车辆648台次,对7501户食品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对2户主营,92户食品添加剂兼营的经营户全部建立了书式和电子档案。共查处涉及食品添加剂案13起,对超范围经营及少量经营的7起进行了下架处理,没收标识不齐、三无及不合格食品添加剂11个品种、约120公斤,对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6户进行了处罚,罚款10000元。

(四)认真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5月20日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视频会议精神,5月21日上午,我局迅速召集各县(分)局一把手,召开了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专项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安排全市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广泛动员,认真排查摸底,迅速行动,以“3个大幅度提高、2个彻底解决、1个严厉打击、6个长效机制”为目标,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进行了多次地毯式的清查,层层划定了监管责任,实行严格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截止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共取缔食品无照经营60户,查处销售问题食品案件203件,案值52.62万元,罚没款33.264万元,没收问题食品10994袋(盒、瓶)。同时市局在6月28日至7月23日,派出食品安全督查组以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听取汇报三种方式相结合,全

面督查各县(分)局贯彻落实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进展情况,采取检查路线事先不确定的方式,对9个县(分)局、个工商所辖区的209户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开展了以经营主体是否合法、证照是否齐全、台帐是否记录(批发企业的销货票据是否规范)、食品倒查是否与票帐相符、是否经销过期和不合格食品为主要内容,考量辖区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在督查中给镇原县工商局、西峰分局、正宁县工商局发《食品安全督办通知》5份

三、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确保食品市场长治久安

(一)食品安全监管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省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程”方案要求和省局的安排部署,我局及时下发通知,明确了建设标准和时限,并确定市局食品快速检测中心和环县食品快速检测室先行试点,于6月10日在环县召开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建设工作现场会,对建设和验收全市系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截止目前,我市1个市级食品快速检测中心和7个县级食品快速检测室已全部按照要求完成了基础建设任务,市局对7个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全部验收合格。在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中我局制定了《2011年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实施方案》和《食品安全示范店评选办法》,对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明确了创 7

建任务和完成时限。各县(分)局在严格标准,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按照评选办法,全部完成了87户的创建的初审任务,市局已组织复审完毕,上报省局等待审批命名。

(二)、食品安全监管“一专三员”机制建设情况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局的安排,在全省农村所有乡(镇)、村推行“一专三员”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我局高度重视,全市工商系统把此项工作当做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主力作用,研究制定方案,很抓工作落实,使我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一专三员”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止目前全市乡镇建立“一专三员”机构 个,覆盖率%,行政村建立“一专三员”机构 个,覆盖率%。确定监管专干 名,联络员 名,协管员 名。

(三)、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办理和换发工作情况

按照省局要求将流通环节尚未到期的《食品卫生许可证》3月底前统一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我局将食品流通许可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强化审查,严格把关,坚持先证后照原则,截止目前,全市共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5737 户,占全市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总数7298户的79%。

(四)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快速检测工作情况 七个多月来全市各级工商机关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检验和快速检测工作职责,不等不靠,积极筹措食品检测经费,合理安排检测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加强流通环节食品检

测工作。全市共组织食品抽样检验7个批次,完成食品快速检测任务4550个批次。8月1日我局特邀北京安达兴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全市系统28名食品安全检测人员进行了快速检测业务培训,采取实践操作与理论培训相结合,重点以甲醛、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瘦肉精等23种检测项目的检测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采样步骤与要求、试剂保存及注意事项等为内容。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培训下,参训人员现场对食用油、饮料、木耳、腐竹、生鲜肉、酱油醋等食品进行了酸价、过氧化值、二氧化硫、农药、亚硝酸盐、工业碱、吊白块等含量的检测。

近八个月来,我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信心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住管好,确保不出问题,营造一个安全、放心、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篇4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明确监管责任,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责任追究,依据《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关于印发<行政效能监察与惩戒暂行规定>的通知》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

(一)食品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情况;

(二)食品经营户落实“索证索票”、“一票通”制度情况;

(三)食品安全违法违章案件查办情况;

(四)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及取缔无照经营情况;

(五)食品质量监管情况;

(六)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情况;

(七)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情况。

二、考核项目及扣分标准

食品安全监管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

(一)日常工作考核内容(30分)

1、网络化监管(8分)。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实施辖区食品经营布局图、监管人员责任区分布图;与经营户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建有辖区食品经营户台账。无食品经营布局图的扣1分;无监管人员责任区分布图的扣1分;片区责任人与辖区食品经营户未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的扣1分;未建立食品经营户台账的扣2分。(检查方法,查看“两图一书”、食品经营户台账)

2、市场巡查(10分)。制定详细的市场巡查计划,明确监管人员、任务、责任和措施。所长对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每月进行检查讲评一次,监管人员按照“责任到门店,监管到品目”的要求,每月到食品经营户中巡查不少于两次,巡查要有记录,对巡查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规范和查处。巡查的主要内容是“六查六看”。没有巡查计划的扣2分;未按要求履行巡查职责和填写巡查记录的扣2

分;巡查应付差事、记录弄虚作假的扣1分;所长每月未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讲评的扣1分;巡查人员未对食品经营户进行巡查的每户扣0.1分。(检查方法,在台账中任选10户,查看巡查计划、讲评记录、日常巡查记录)。

3、食品经营户培训(4分)。强化食品经营户培训,引导食品经营户知法、守法、依法经营,辖区食品经营户培训100%。没有培训计划的扣1分;没有培训教程的扣0.5分;没有签到册的扣0.5分。(检查方法,查看培训计划、教程、内容、经营户培训签到册)。

4、食品检测(4分)。强化食品日常快速检测,检测设备完好,按计划开展食品质量日常检测,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快速检测,有记录有结果。检测设备不完整扣1分,每少开展一次快速检测扣0.5分。(检查方法,查看检测设备,检测记录)。

5、经济户口(4分)。对食品经营户实行分类监管,建立健全辖区食品经营户经济户口档案(经济户口档案包括电子档案和书式档案,内容包括注册登记和行政许可的基本情况、主要经营情况、违法违规查处和诚信情况)。未进行分类监管的扣2分;未对食品经营户信用信息及时进行采集、录入的扣0.2分。(检查方法,查看食品经营者的经济户口档案、信用分类监管档案)。

(二)、食品经营户考核内容(70分)

存在下列问题的,给予不同分值的扣分(大型生产、批

发配送企业自己印制的批发配送六联单、三联单、电子单据等销货凭证所列事项的,可以作为进销货凭证备查,考核时不予扣分,下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规定不予办理证照的,不视为无照经营,考核时不予扣分。

1、主体资格(20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证照齐全、店容店貌整洁、店内商品分区摆放、食品外包装无积尘。发现无证、无照经营的每户扣0.5分;不亮证、亮照经营的每户扣0.1分;超范围经营的每户扣0.1分;许可证、营业执照超过经营期限的每项每户扣0.1分;营

业执照未及时年检或贴花验照的每户扣0.2分;店容店貌不整洁的每户扣0.2分;店内商品未分区摆放的每户扣0.2分;食品外包装有积尘的每户扣0.2分。(检查方法,随机抽查10户经营主体)。

2、食品安全制度落实(20分)。食品经营主体落实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七项自律制度上墙,建立购销台账并如实记录。首次进货应向食品供货商索取和查验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复印件和销售发票(凭证)复印件(国家有特殊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进销台账内容应标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购货日期,供货商及其证照号码,联系方式。七项制度未上墙的每户扣0.1分;未索票索证的每户扣0.2分;索票索证不全的每户扣0.1分;无购销货台账的每户扣0.2分;有台账无记录每户扣0.2分;台帐记录不全的每户扣0.1分。(检查方法,随机抽查10户经营主体)。

3、一票通落实(10分)。食品经营户在购货时应当主动索取进货凭证(一票通)并将其分类整理,形成食品进销货台帐。未索取进销货凭证的(一票通)每户扣0.3分;未按“一票通”制度要求分类粘贴、建档保管的每户扣0.1分。(检查方法,随机抽查10户经营主体)。

4、执法监管(20分)。食品经营户应当经营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得经销“三无”、过期、霉烂变质的食品;销售的肉、禽等应当检疫;不得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食品;不得销售可明显看出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的食品;不得销售可明显看出为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等的食品;不得销售可明显看出为掺杂、掺假的食品;销售散装食品应有“三防”设施并进行标识标注;生熟食品应当分开;食品从业人员应持有有效健康证明。销售“三无”食品的,每户扣0.2分;销售过期食品的,每户扣0.2分;销售霉烂变质食品的,每户扣0.2分;销售的肉、禽等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每户扣0.2分;出售明令禁止销售食品的,每户扣0.2分;销售可明显看出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的,每户扣0.2分;销售可明

显看出为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等食品的,每户扣0.2分;销售可明显看出为掺杂、掺假食品的,每户扣0.2分;散装食品无“三防”设施的每户扣0.2分;散装食品无标识标注的每户扣0.2分;生熟食品未分开的每户扣0.5分;食品从业人员未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每户每人次扣0.1分。(检查方法,随机抽查10户)。

三、考核方法、频次和责任追究

在县局各项检查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所长对该责任区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对在工作中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辖区内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者被新闻媒体曝光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各项评先评优资格,同时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具体责任追究如下:

(一)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未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地方人民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的;制度、规定不健全,食品准入、交易、退市和其他食品经营行为管理等执法监管不到位,检查落实不力、把关不严或者未及时作为,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和严重后果的。

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消费者申诉举报、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地方人民政府交办或者转办、新闻媒体反映、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通报的食品经营违法行为未及时查处或者移送;对应当进行应急处置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按照有关规定、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地方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及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提前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对按照规定应当公示、上报或者通报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不及时公示或者瞒报、谎报、缓报、漏报的;或者在食品质量监督检查、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违法行为、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处置不当、工作不力的。对上述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3、在食品经营者登记注册工作中审核不严,对不符合登记注册条件的食品经营者予以登记注册的,或者违反登记注册规定的;在食品监督检查、食品违法违章案件查处

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执法不严或者执法违法,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错案的。

4、有其他徇私枉法、包庇纵容等失职、渎职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在办理食品生产经营者登记注册有关手续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2、群众反映和发现辖区有无照经营行为未及时予以取缔的。

3、对群众举报、上级交办、督办的案件及相关部门提供的涉及食品安全案件线索无正当理由未及时调查处理的。

4、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的。

5、由于失察、失职、渎职等主观过错造成对不安全产品、有害食品未能及时控制,发生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事故,或者给本地区本单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6、对应当查处的案件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或者对其它重要情况瞒报、谎报、缓报、漏报的。

7、对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的涉嫌犯罪案件以及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食品案件不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派出机关移送的。

8、因执法不力或者失误导致在辖区内形成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集散地的。

9、因违规、违纪执法导致食品安全隐患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

10、其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

农村食品流通市场监管现状及思考 篇5

食品流通环节,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农村及边远地区食品市场依然存在“散、乱、差”的状况,也是假冒伪劣和过期食品容易出现的主要区域。目前,农村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数量多,分布散。食品流通环节是食品监管对象最多的一个环节。目前全区食品经营户共有762家,分布广、散,在全区10个乡镇、266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2116个村民小组、118个居民小组。除了场镇较为集中之外,只要是村民聚居的地方就有食品经营户,许多偏远的村组都有小副食店(食杂店)。

(二)规模小、档次低。我区食品流通环节主要以小副食店、小食杂店为主,全区740家食品经营企业(户),大型超市4家,占0.54%;中型超市12家,占1.62%;小卖部(食杂店)724家,占97.84%。受条件限制,许多农村小卖部(食杂店)是家店不分,硬件设施和贮藏条件十分简陋,店内食品陈列与相关硬性要求差距较大。

(三)投入少、流动大。小副食店(食杂店)入户门槛较低,资金投入较少,利润空间较低,经营户流动性很大。有的农村学校周边的食杂店就一个背篓、一个箥箕搭成,违法成本很低,应对检查采取“游击”战术,取缔后死灰复燃速度很快。目前农村出现大量的流动“货郎”,开着机动三轮拉着小食品或快捷食品(凉菜、卤肉)等穿梭于各个村落。

(四)意识弱、隐患多。大多数食品经营者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念十分淡薄,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的基本知识。

如农村小食店将食品与其他商品混合存放,有的甚至将食品与农药等农资商品陈放在一个柜台内;经营者进货、消费者购买时只考虑价格不考虑质量问题,致使不合格食品、假冒伪劣食品趁机进入农村市场。

(一)档案规范难。建立完整、规范的经营户档案是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农村食品市场的经营户档案很不健全,无照经营的现象依然存在,原因是农村食品店经营的随意性较大,一些店想开就开,说关就关,特别是一些家庭式经营户和个体小摊贩,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还有一些经营者是专门从事节日性或季节性生意,如中秋节前赶做月饼、夏季销售雪糕冰棍、春节销售年货等。农村食品经营户大多属于小本经营,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为逃避监管不主动甚至抵制到监管部门办理相关证照。目前全区难以建立完整、规范的经营户档案,还存着一些监管盲区。

(二)日常监管难。一是量大面广分布散。目前农村食品经营户数量较大,分布比较散,有些位置十分偏远,存在监管盲区。二是监管力量显薄弱。相对繁重的监管任务,目前的监管执法力量显得十分薄弱,特别是基层食品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够。虽然目前在三个片区设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区政府也明确各村(居)主任兼任当地的食品药品协管员,但基层所监管执法人员少,村(居)主任本身日常事务很重,加之又无额外的专项保障经费,无法真正调动食品协管员的积极性,导致日常巡查难以真正到位。三是业务知识欠精通。食品药品体制改革后,工商、质监、商务的食品(含酒类)的监管职能划转到食品药监部门,但划转的专业执法人员却很少,整个食品监管队伍有效监管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还很欠缺。四是执法装备待强配。目前开展食品日常巡查,基本还停留在“眼看”这个阶段,大多是看食品是否存在过期、食品包装是否规范、食品包装有无破损等,怀疑食品可能存在问题缺乏有效手段,就连基本的快速检测设备也没有配备,全区食品检验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十分欠缺。

(三)违法查处难。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食品安全出现违法形为,处罚的最低标准为20xx元。

大多数农村食品经营户经营规模一般较小,经营成本很低,资金投入少,一些经营户经济状况差。大多数小食杂店全部货值也没有20xx元,在实际的行政执法中,处罚标准往往难以执行到位。

(一)实行分片巡查,完善监管档案。针对目前监管执法人员与监管对象极度不对称的情况,拟定计划分乡镇、分村社为片区开展全面巡查,做好档案登记,完善监管档案,对无证经营或证件过期的经营进行重点标注,并定期进行回访,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同时将监管对象按乡镇、村(居)归类,与所在乡镇、村(居)衔接沟通,共享档案资料,如有新增或注销的,及时进行更新和沟通。

(二)实施分类监管,确保监管实效。按照日常农村食品市场巡查和案件查处情况,对食品经营主体建立a、b、c、d四类信用等级档案,重点加大对信用等级较低的经营户进行巡查监管:a类,守信经营者,每季度巡查不少于2次;b类,警示经营者,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c类,失信经营者,每月巡查不少于4次;d类,严重失信经营者,应依法查处取缔。同时按照食品种类、群众消费量、食品安全危害程度等特点,分为一类、二类、三类食品,加大对重点食品的经营加大巡查力度。一类食品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如粮油、婴幼儿奶粉、乳制品、卤肉、学校周边小食品等;二类食品每半年巡查不少于3次,如调味品、酒类、米面制品、干货、等;三类食品全年巡查不少于3次,如包装成品食品、膨化类食品等。通过实施分类监管,突出高危食品和重点食品的巡查和监管频次,把有限的监管力量用到重点的监管对象上,提高日常巡查和执法监管效率。

(三)加大案件查处,震慑违法行为

针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特点,特别要严厉打击以“送货下乡、厂家直销、降价促销”名义在乡镇场镇和农村市场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蔓延势头,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并通过媒体或网络宣传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的`成果,对农村市场的不法分子起到有效震慑作用。

(四)加强部门协作,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完善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体系,加大与农业、畜牧、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和乡镇的协作配合,实现部门联动,针对农村食品市场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通报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乡镇食安办、村组食品安全协管员和社会义务监督员的作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体系。

(五)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一是开展执法监管协管人员的培训。积极鼓励机关执法监管人员参加业务集中培训,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对乡镇食安办工作人员和村(居)食品协管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增加基层监管水平。二是开展从业人员培训。通过分片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培训的方式,利用典型事件和案例示范,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从业人员诚信经营。三是开展社会宣传活动。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五进”、党员服务队宣传等形式,积极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免疫力”,不断增强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法经营的行为;发现问题食品和违法行为及时进行举报,形成浓厚的社会监督氛围。

食品流通环节安全工作总结 篇6

一、领导重视,加强认识

结合食品安全工作的安排部署和辖区实际,作为监管人员首先要增强责任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因此工商所在所领导的带领下,不断地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学习,同时还经常提醒自己要清醒的认识到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工作情况

20xx年,场镇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有39户,塞江办事处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有16户,金光办事处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有9户,共有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64户。针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今年工商所进一步加强落实“三细化、两落实”制度,在食品安全监管手册中将每个食品经营者的检查结果单独登记,并且按照上级要求对从事凡是涉及到食品销售的经营户每月进行不少于1次的检查,并记录在案。这样既有助于我们的日常管理又能够及时了解每个经营者的经营情况,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经营户我们都及时的对其提出整改意见,并在事后进行回访,对于问题依然存在的经营户我们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罚。在检查中我们采取“六查六看”的办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要求经营者必须对规定的28类食品进行台帐记录和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并与每户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其责任和义务。

今年夏季工商所还按照要求,对辖区的食品、餐饮和小吃经营户共计300多户经营户开展了检查,检查中绝大多数经营户都能自觉地记录好进(销)货台账,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和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对于少数存在问题的经营户也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相关规定进行了相应的处罚,现场处罚90余起,罚款1余元。并且在8月初,工商所还对辖区所有从事副食、餐饮和茶水的经营户开展了“食品经营人员集中培训会”,同时加强对违规经营户的宣传教育工作,到会参与人员积极性高,认真听讲,使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受到当地党委镇府和参会培训人员的一致好评。通过培训,再次促进了对辖区的食品责任意识,另外也极大的促进了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法制观念,树立合法经营、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经营意识,对完善经营者的自我约束机制、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也促进大众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宣传,使知晓率到达了一定的提高。

全年累计检查食品经营者2800余人次,查获并销毁其他过期变质及超范围经营的食品31公斤,现场处罚10000余元,对维护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确保农民的身心健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做好示范镇监管工作

今年在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中,特别是镇作为惟一一个参观学习的重点镇,工商所为配合镇政府创建工作,立足职责、全力配合,在食杂店整治工作中积极出谋划策,为政府当好参谋,做好助手。在为期一个月的创建准备工作中,工商所开展了5次集中整治,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协助37户食品经营户进行店面规范整理,共对29户无照五小食品经营户予以取缔或疏导办照,扎实做好了示范镇的监管工作。

四、强化检查措施,加大检查力度

在县局的大力支持下,工商所今年持续开展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为了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市场食品安全经营秩序,也为了重塑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商所坚持做到每月开展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每个监管场镇都开展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全年累计开展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120次,检测食品如醋、粉丝、酱油、辣椒面、腐竹、黑木耳、当归、腊肉、当归等,真正做到将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深入人民生活方方面面,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

五、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督促办照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篇7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的食品,适

宜于()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为目的的食品。

2、保健食品经营单位采购保健食品时,必须索取审批()和()复印件。

3、保健食品通常有()和保健作用。

4、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说明书的文字、图形、符号必须()和(),不得在流通和食品过程中变得模糊或脱落。

5、经营保健食品的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从业。

6、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

7、保健食品广告中心须说明或者表明()忠告语,电视广告中保健食品标识和忠告语必须始终出现。

8、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建立()制度,记录票据的保存期不得少于()年。

9、预注册保健食品的产品需具有()、()、和()三种属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保健食品的经营管理工作,目前由哪个部门负责()A、卫生局 B、工商局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D、质监局

2、目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有()种。

A、100种 B、122种 C、114种 D、144种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从何年何月何日开始实施的。()A、2015年10月1日 B、2011年6月1日 C、2009年6月1日 D、2009年9月1日

4、从2005年7月2日之后,国家药监局审批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是有期限规定的,每个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有效期为()年。A、3年 B、5年 C、4年 D、1年

5、保健食品(经营者)采购保健食品时,必须(索取)国家食药总局发放的()

A、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B、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C、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D、餐饮许可证复印件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大×,前三题4分后六题3分,共30分)

1、保健食品的表情、说明书及广告可以宣传疗效作用()

2、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3、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使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4、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的食品,可以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

5、保健食品经营者采购保健食品时,必须索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放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和产品检验合格证复印件。()

6、保健食品的名称应当准确、科学,可以使用任命、地名、代号及夸大容易误解的名称。()

7、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按时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严禁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8、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

9、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适宜的用量、储藏方法、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标签。()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的分类有哪些?

2、简述保健食品的标签及说明书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3、保健食品索证索票制度都有哪些?

保健培训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答案:(特定保健功能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特定人群)(治疗疾病)(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流通许可证)(27)(真实)(有效)(1)(疗效作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进货查验记录)(2)(食品属性)(功能属性)(非药品属性)

二、选择题

1、C

2、A

3、A

4、A

5、B

三、判断题

答案:×√××√×√√√

四、简答题

答案:

1、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分类:营养素补充剂、功能性保健食品

2、(1)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2)食用方式和适宜的使用量(3)储藏方式(4)功效成分含量和名称,应在现有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份的则需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5)保健食品批准文号(6)保健食品标志(7)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内容

3、(1)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必须认真审查保健食品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经营范围和质量信誉,考察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现场考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戏艺术应注明购销双方的质量责任,并明确有效期。

(2)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要做好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向首次供货单位索取加盖企业印章的合法证件,每年核对一次,并及时更新。

(3)索证和证件包括:供货企业的保健食品生产或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保健食品注册品准证书》和《产品检验合格证》以及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样稿。

(4)建立合格供货商档案和合格产品的档案。

(5)购进保健食品应有合法票据,后劲票据应注明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数量、单价等内容。

(6)按规定做好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篇8

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市场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城镇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有了较大改善,但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消费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弱点,将假冒伪劣食品以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致使农村市场“三无”食品掺杂,商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本人就如何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经营者素质较低。广大农村食品经营者存在着不懂法、不守法、唯利是图的突出问题,无证照经营现象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凭劳力吃饭,加之山高皇帝远的思想作祟,不愿办理证照,逃避监管。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问题较为严重。

二是各项制度落实较难。农村食品经营户大多经营规模小,商品品种少,对索证索票认识浮浅,认为索取正规发票会使商品价格升高,成本加大,不愿索票。有的食品经过几级批发,难以索到正规发票。还有的食品经营户文化素质低,不会建立进销货台帐,制约了经营者自律制度的落实,给工商监管执法带来了较大阻力。

三是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一个基层工商所往往只有五、六个人,有的甚至更少,除承担市场监管、注册登记、受理消费者投诉等多项监管任务外,还要承担任务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营党的建设工作。辖区内有两个甚至多个乡镇,几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消费者、经营者多达数万甚至更多,存在着地域面积大、监管任务重、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欠缺等具体问题,导致违法经营问题查处难、取缔难,严重制约了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食品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二、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必须最大限度地延伸工商职能,努力形成“经营者自律、工商监管、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监管工作格局,才能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一)把好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首要前提。对食品生产经营涉及前臵审批的事项,始终要坚持先证后照,对没有前臵许可证的,坚决不予核准登记食品生产经营范围,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同时、结合每年的年检验照,严格审查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对发现没有前臵许可证或过期失效以及不具备食品经营资格的,要及 时依法取消其食品经营范围,对有关注册事项发生变化的,要依法变更登记。

(二)提升经营者自律意识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召开培训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切实发挥农村“一专三员”在食品监管中的作用,深入做好政策宣传,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经营者明确自己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和义务,自觉守法经营、规范经营,真正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建立进销货台帐、不合格食品下架与召回等各项自律制度。同时,做到分类监管,促进经营户诚信经营,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将食品经营业户纳入信用分类监管系统,依照其信用等级划分为守信业户、警示业户、失信业户和严重失信业户,依法对其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培育一批注重品牌质量、恪守商业信誉的食品经营户作为“食品安全示范店”,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三)严格行政执法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关键举措。要根据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质量问题、上市食品质量投诉情况以及季节性消费特点,坚持点面结合,在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边远乡村等重点地区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按照食品安全属地监管原则,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有重 点、有目的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于经抽样检测不合格的商品,一律予以查封;对问题严重的商品,不仅要求退出商场、超市,还要责令其退出市场。加强对送货下乡经营者的监管,让批发商自觉认真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对于送货车实行备案制度监管,随时抽查其送货情况,从源头上控制假冒伪劣食品流入消费市场。同时,加强农村食品质量定期抽检制,逐步扩大快速检测的范围和检测项目,加强与质监、卫生等部门协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四)拓宽举报渠道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深入推进以消协分会、消费者投诉站、12315联络站为主的“一会两站”工作,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要制定规划,对站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调解技巧,将消费纠纷化解在最初阶段。设立消费维权监督站点,聘任消费维权监督员,开展农村消费维权等一系列工作,扩大维权网络,畅通举报渠道,最大限度地拓展“复合型”监管和信息快速传递功能,提高基层工商所防范和应对农村小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对联络站的宣传和培训,培养一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宣传员,增强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的观念。

(五)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要努力建立由政府牵头、工商、多部门联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监管机制。基层工商所应主动、积极向 地方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争取政府对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统一领导,建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切实发挥“一专三员”作用,完善有关工作机制。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许可存在的问题,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下,会同工商、食药、质监、卫生、环保等部门,确定许可登记、监督管理和备案登记等方面的权责,从制度上、措施上、监管上确定指导意见,解决基层工商所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行为许可不了、取缔不能、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的不利局面。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解决好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的问题。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篇9

各位老板、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就食品经营者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应建立和履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定责任和义务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义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义务的现状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并规定了相关的食品安全义务,但是很多食品经营者尚不清楚自己的法定义务,或者明知自己的法定义务依然制假售假和销售过期食品。目前,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中仍存在无证照经营、证照不全、未按规定建立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及食品安全内部管理制度,部分食品经营者生产经营设施简陋达不到国家要求的相关标准,食品质量难以保证等。

(二)原因分析

1、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法制宣传力度不够;

2、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导致销售假冒伪劣和过期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3、部分食品经营户特别是农村从事食品经营的食杂店,由于资金有限、经营规模不大、经营设备简单,难以符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关于食品流通经营许可的相关规定。对这一部分经营者即不能简单予以取缔,又难以规范,形成监管薄弱环节,存在无证照经营现象;

4、部分食品经营者缺乏对购进食品查验方面的知识,验收食品时未严格检查供货方的相关合法资质证明及食品相关合格文件,未能把好食品质量准入关;

5、由于我县交通发达,食品经营者进货供货的渠道复杂,索证索票不全和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且食品质量鱼目混杂;

6、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低,消费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二、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应履行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配套规定,设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保障食品安全的义务(《食品安全法》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应履行的法定责任和义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经营者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实 施条例》第二十条)。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履行组织职工参加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规和知识,并建立培训档案,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

3、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的义务(《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

4、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履行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的义务(《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

5、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履行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义务(《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

6、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销售食品的,应当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销售票据(《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

7、食品经营者对其经营食品的查验、检查和清理义务(1)对贮存食品的定期检查和及时清理义务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 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食品经营者散装食品贮存和销售义务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3)食品经营者对其经营预包装食品的查验义务 查验预包装食品的标签,无标签的不得销售;查验标签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不符合的不得销售;查验标签和说明书是否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是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含有上述法律禁止内容的,不得销售。

(4)食品经营者对其经营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保障安全、无害的义务(《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8、食品经营者对消费者的义务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

9、食品经营者负有不得销售《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禁止销售的食品的义务。包括(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4)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6)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7)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8)超过保质期的食品;(9)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10)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11)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食品;(12)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13)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10、食品经营者依法接受工商机关监督检查的义务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对于行政机关的调查或者检查,“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扰。”《食品安全法》赋予工商机关等 具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权,相对于被监管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其法定义务。

11、食品经营者应履行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处置和报告义务(《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经营企业在这方面有下列两项义务:一是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义务;二是事故处置和报告义务)。

此外,食品经营者还有对问题食品停止经营和退市的义务、接受食品抽检义务、对进口食品的索证义务等。

以上是我们消保股全体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知识学习等方面心得体会的集体智慧结晶,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上一篇:论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XX市分行提升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下一篇:看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