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监管

2024-08-13

建筑质量监管(精选12篇)

建筑质量监管 篇1

1 国内建筑节能质量监管状况

从整体上看, 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阶段监督管理是从建筑工程质量形成的先后顺序描述政府对其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管理, 是以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是否形成为界线将其分为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3个方面, 是实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1.1 施工前的监督管理工作

主要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以及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 重点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 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 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

1.2 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分部的现场监督, 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 三大分部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中, 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现场实体质量的检查方式应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 增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监督抽查, 保证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 保证建筑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贯彻落实, 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建筑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另外, 在加强程序管理的同时, 必须加强技术控制。

1.3 竣工后的监督管理工作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 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筑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 要杜绝或减少由于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造成对已有建筑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的破坏, 引发质量事故, 避免由于维修、维护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给国家和公众用户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直接损失。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 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 以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质量问题住户找不到责任方的后顾之忧。

2 建筑节能质量的全面监管体系及工作重点

全面质量管理原本用于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这是质量管理的一种高级境界, 我们完全可以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引入建筑的节能质量管理体系, 并相应建立三大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即各建设主体的节能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设监理与工程保险在内的社会监督保证体系、政府监督管理体系。而且要以规范建设主体质量保证体系为重点, 提高建筑节能的技术水平;以社会监督保证体系为突破口, 促进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以政府监督管理体系为驱动力, 推动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建设市场的高效运转。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笔者认为今后一段时期, 建设主管部门应把握如下工作重点:

2.1 倡导全社会关注建筑节能

目前, 广大市民群众的建筑节能意识还不强, 更多市民在选购房屋时, 关注的是价格、结构和朝向。采取节能措施的建筑比不考虑节能的同类建筑建造成本会增加10%左右, 由此不少开发商和建设单位暗自降低建筑的节能标准。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及媒体应加强建筑节能的必要性、途径及标准的宣传, 以提高市民群众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 社会各界才可能主动依据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对新建建筑的节能质量进行监督。

此外, 对于积极应用节能技术的开发商和建设单位, 应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2.2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建筑节能是一项发展中的建筑技术, 而且具有较强的地域和气候适用性, 而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都很强的知识型管理工作。因此, 提高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 全面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这就需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并加强相关资质和执业资格管理。

2.3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推行工程保险制度

社会信用程度的提高和完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需要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 更需要法律对信用行为的规范和保护。具体工作包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借鉴穆迪、标准普尔经验, 培育我国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努力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甄别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尽快制定维护信用的法规, 强化法律对失信行为的监督与制裁效力。在此基础上,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 以此促进了我国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良性发展。

2.4 确保实现建筑节能质量的全过程监管

即将出台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的第一项内容为新建建筑节能市场准入制度, 该制度以“闭合式管理”制度来保障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闭合式管理是从节能论证、城市规划、建设施工、施工监理、质量验收、到建筑后期运营管理中对建筑节能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和保障。应该说这是一次改革, 要改变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的习惯。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的建筑节能措施监督力度, 并严格施工图的审查工作。保温隔热是目前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 要对进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品等进行随机抽查检验, 这是节能质量监控的根本措施;而对墙体、屋顶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 是节能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的最后环节, 在此阶段应对新建建筑实行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这项工作由建设主管部门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完成, 并向社会公示。此外, 我们应意识到, 业主对建筑节能全面质量管理的追求是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 业主理应以高于国家的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来评估建筑的节能质量, 以此检验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

值得关注的是, 建设部首次在即将出台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中提出建筑运营中的节能制度, 该制度规定对建筑运营中的节能工作进行考核, 包括能耗统计、系统维护、定量考核、用电控制和能耗设计, 显然这些工作将有利于我们考察有关节能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建筑运营中的节能制度将由发改委有关部门来实施与考核, 这将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对建筑节能质量的监管作用。

2.5 改善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段和方法

实现建筑节能的全面质量管理, 政府的监督管理手段和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 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点, 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实现监督方法的科学化;督促委托的质量检测机构不断创新和改进检测设备和仪器, 以保证政府对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监管效率。

3 国外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借鉴

据统计, 建筑能耗占人类总能耗的1/4, 而我国的建筑能耗是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2~3倍。如果深入考察, 不难发现, 这些国家普遍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 更关键的是, 他们具有较高水平的建筑质量监督与管理机制, 值得我们借鉴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完备而严明的工程质量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这是质量监督的有效保证, 而政府的监督职能着重于促使建设各方行为主体质量意识的建立以及从制度上保证其贯彻执行;另外, 为建筑业发展而服务是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 政府的作用在于建立有效、公平的建筑市场, 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促进建筑生产活动的安全和健康。

(2) 重视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重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这项工作包括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评价四个阶段;重视对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质量控制, 其进行的设计评议包括设计机构的管理部门对设计过程进行的管理评议, 和项目组以外的设计公司成员或外部专家的外部评议;严格进行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及监督, 有业主和政府的监督检查, 但施工企业的自检体系普遍较健全, 要求较严格;工程用的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良好。

(3) 积极有效的强制性工程担保与保险制度。由于担保与保险费率的确定须考虑承包商的声誉和业绩, 为了得到优惠的担保与保险费率, 承包商必须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声誉、积累良好的业绩;而担保与保险公司为了不承担或少承担维修费用, 会在施工阶段积极协助监督承包商进行全质量控制;而政府一般设有专门机构, 对工程担保与保险公司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注册认可, 并向社会公示。成熟完善的工程担保与保险体系促进了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良性发展。

(4) 业主在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且发达的工程咨询业实行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

(5) 系统强化的行业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4 结束语

目前, 我国建筑的节能质量尚需要强而有力的监督管理, 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可以形成三大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笔者认为, 我国建设主管部门今后的工作重点包括:规范工程咨询市场,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推行工程保险制度, 确保实现建筑节能质量的全过程监管等。

参考文献

[1]刘祖和, 国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经验借鉴[J], 《工程质量》2006, 07.

建筑质量监管 篇2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受到监管工作开展好坏的影响。为此,施工企业应积极开展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确保这一工作的到位与详细。由于建筑工程的监管工作的覆盖面比较广、涉及范围比较大、开展难度比较大,加上当前监管工作水平并不高,存在较多的干预因素,这就大大阻碍了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监管人员需要对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措施

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事业进一步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构成部门――质量监理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做好监管工作。在诸多案例中可以发现,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监管工作不到位。为此,监管人员应加大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作用加以有效发挥,采用合理科学的手段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合理的处治,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相关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1.1欠缺先进的理论

当前,建筑工程具有诸多特点,包括:建筑风格多样化、建筑工程紧迫化、建筑要求高度化、建筑结构复杂化,这些特点均较高的要求这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且只有具备先进合理的理念,才能够有效的开展施工质量管理。然而,有的施工单位为能够节省施工成本,而选用不满足建筑工程建设规范的施工技术,进而导致施工中某一环节的`施工质量满足满足设计图纸所设定的要求,这就对建筑工程中局部的施工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施工工期。

1.2缺乏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若其建设的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大大降低其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进而大大降低其综合竞争力,而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主要来自于施工环节。对于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决策人员仍就沿用以往的施工理念,未做到与时俱进,这就使得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无法满足相关建筑工程的需求,导致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难以确保建筑企业监管计划的有效性,进而大大降低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监管效率。

1.3监管人员欠缺质量意识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人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为此整个质量监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监管部门不仅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还应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以此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对于管理人员质量意识的强化,第一步应对高层领导者的质量意识进行强化,只有领导人员具有较强的质量监管意识,才能够带动基层人员,实现上行下效。然而,在具体的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大多数建筑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并没有较强的质量安全意识,这就导致工程监管人员十分缺乏质量意识,在质量监管过程中存在消极怠工的现状,无法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1.4监管职责不明确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涵盖着多个管理部门,这些管理部门一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管,然而各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责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职责存在交叉现象,进而导致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发生彼此扯皮的问题。同时,由于监管部门比较多且职责不明确,还时常发生简单工作复杂化的情况,进而导致政出多头,无法将监管政策落实到位。

2建筑管理中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的具体对策

2.1把控好施工材料的质量

通常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为根本的因素为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为此,建筑材料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把控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建设的标准。在现场管理中,相关人员需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并充分注重材料的采购、进厂及存储等环节,以此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要求采购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及较高的采购水平,这样其在市场中采购施工材料时才能够施工材料质量好坏进行鉴别,从而避免采购到不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标准的施工材料,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避免施工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同时,技术人员应严重审查施工材料的质量,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应马上更换,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此外,施工企业应对完善的检查检测制度进行构建,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一旦检查出未满足施工标准的施工材料,应对厂家的货源进行查看与记录,且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并将这一厂家录入到黑名单中。

2.2明确监管职责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涵盖着多个管理部门,这些管理部门一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管,所以企业应重视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现象,不仅应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还应重视各个部门之间职责的协调性,确保各个部门能够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各种重点的进行监督工程,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进行理清,对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落实,且以每个工作人员为单位,对责任进行细分,以此来避免相互扯皮情况的发生。

2.3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在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建筑企业需对质量监管机制进行落实,并依据工程施工的实际状况,对工程质量监管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定期开展有关的交流会,对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细致地分析,只有开展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机制,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监管部门应总结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等,对相应的质量机制关键管理内容进行制定,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对有效的应急预处理措施进行拟定,从而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

2.4实现信息化监管

在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需对监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培训,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够正式上岗。同时,企业需对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制定,监管人员必须严格依据相关规范与标准开展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并把监管人员的工作成果、表现和绩效相联系,以此来调动监管人员的工作热情。此外,企业需结合工程质量监管的具体状况,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而动态将建筑工程的质量;并对计算机监管机构进行构建,对信息化监管制度进行完善,有效的收集、整理与总结工程质量信息,借助计算机来全面的分析与明确工程质量监管中的风险,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把控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明确监管职责,有效避免相互扯皮情况的发生;并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强化监管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来实现信息化监管,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玮.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J].管理观察,,38(12):48-49.

[2]汤卫星.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及方法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01):193.

[3]凌嘉琛.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探究[J].建材与装饰,(10):180-181.

[4]唐普清.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7(03):184+186.

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管 篇3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工程;房屋质量;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施工阶段的重中之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既指实体质量,即工程符合业主需要所具备的使用功能,如基础的坚固,主体结构的安全以及通风采光的合理等,也指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即指参与工程的建设者参建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

1.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

建筑各方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管理薄弱,甚至违法违规的现象。

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主体

2.1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2.2设计单位质量管理

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查、会签和批准制度。

2.3施工单位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依据有关的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

2.4监理单位质量管理

监理单位应根据承担的监理任务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向工程施工現场派驻相应的监理机构、人员和设备,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同时还必须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把关验收,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不得进场使用。

2.5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

要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的有机结合。

2.6社会监督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要完全靠社会监督来推进工程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

3.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确保措施

要重视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施工质量的予控教育和素质教育。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因此,良好的管理队伍素质,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

4.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保体系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施工期间能否真正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质保体系,才能真正保证质量控制的实施,要建立一个质保体系,最重要的是使其有效运行。其次,建立和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再者,从工程调研和任务承接、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建筑产品功能试验、施工交验、回访用户与保修这8个环节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结构,并使之有效控制运行,旨在严密控制建筑产品质量。人人提高质量意识,才能确保质量的提高。

5.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全程监管

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个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6.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

6.1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6.2技术复核制度

包括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做好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6.3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7.结束语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管浅谈 篇4

1 在日常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中, 以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划分, 阶段性的简要总结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单位

建筑工程竣工后, 建筑单位对于建筑节能部分验收收集的资料不够完整, 收集的内容中有关围护结构实际现场施工监检测的较少。进行建筑节能施工时, 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的设计变更, 施工图文件重新审查的更改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而且合同中没有对建筑节能的内容和要求特意的标明, 这是建筑单位总结阶段性文件中存在的问题。

1.2 设计单位

作为设计单位, 节能设计图纸具体的节能信息、保温材料的信息、性能没有进行标明, 或是描述的内容的不够完整, 施工要点设计不够明确。节能设计需要的计算书、设计图纸中的形体系数、传热系数等数据不一致等, 这是设计单位阶段性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施工图文件审查机构

作为施工图纸审查机构, 对于设计中没有说明的部分以及存在的计量单位的错误、节点处理不准确、设计与计算书的内容有出入等问题, 没有提出审查要求, 因此, 报送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设计施工设计图纸, 自然就没有强制执行节能标准的记录。这是施工图纸审查机构存在的问题。

1.4 施工单位

主要的问题还是对于建筑材料的进场之前的检查不够严格, 导致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有些建筑施工单位对于分项工程的施工, 材料或是技术指标的要求不明确, 一些隐蔽工程的记录工作也不全面。

1.5 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缺少对建筑节能监理编制具体的监理流程, 缺乏对于薄弱环节或是隐蔽工程的预防监控, 导致现象监理工作效率不高, 监理人员没有对重点难点监理工作进行记录, 一些需要实行旁站监理环节, 像是热桥、热工环节, 都没有做到相应的监理职能。

1.6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不完整, 书写不规范, 材料是否满足设计施工需要没有准确的判定内容。

2 结合以上所发现的问题, 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 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监管

2.1 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情况的监管

(1) 应加强建设单位设计文件审查行为的监督, 杜绝未经审查的设计文件用于施工。并建立对设计单位、审图机构及其相关人员的不良行为报告制度, 进行追究处理。以此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意识和设计水平, 以保证设计文件的深度和质量满足施工要求;促使审图机构切实规范审查行为, 把好审图关, 避免审图工作走过场, 确保合格的设计文件用于指导施工。 (2) 应加强监督检查各责任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情况, 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准备及审查情况, 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情况, 节能施工专项方案及节能监理规划、细则编制及审批情况, 各有关节能技术标准、规范、规程配置情况, 节能专业施工人员岗位培训及技术交底情况等。

2.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2.2.1 进场材料质量

除提供出厂质量证明资料外, 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节能材料应按要求及时进行复验及现场实体检验, 检验结果应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规程以及设计文件的要求, 同时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相关检测行为的抽查, 杜绝不合格或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材料用于工程。

2.2.2 工程实体质量

(1) 墙体节能工程监督抽查重点:墙体的节能检查主要针对于墙体隔热材料, 包括材料的厚度、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粘结质量, 要进行现场拔拉实验。用于分层施工的保温浆料在施工中的粘结质量要进行现场检测。在对锚固件的数量、位置确认符合施工要求, 要对锚固深度、拉拔力、锚固件锚固力检测, 书写检测实验报告。还要对外墙的保温设计在热桥部分, 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幕墙和门窗节能工程监督抽查重点:门窗节能监督抽查的重点是对玻璃的质量、种类、规格、金属型材隔断热桥措施、安装质量这几个方面进行检查, 非透明幕墙的安装质量、保温层的厚度、隔气排水构造玻璃品种, 检测内容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3) 对于屋面的节能工程, 检查的重点是在屋面铺设质量和保温层厚度上面。 (4) 地面节能工程监督抽查重点:架空或外挑楼板保温、需保温的建筑地面保温层构造形式、厚度和外观质量。 (5) 暖通空调的系统检查重点是要对采暖通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规定。具体检查内容有:各个系统的制式、设备、自控阀门、仪表、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温控装置、方向、空调系统分室 (区) 温度调节功能、空调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计量功能这些方面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质量是否合格。 (6) 对于配电和照明工程, 检查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 (电线) 截面, 电阻的数值是否进行规范设计, 满足使用要求。 (7) 有关通风和空调监测系统的报警功能和控制工程是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2.3 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的监管

2.3.1 分部工程验收是否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 完工内容要和设计图纸以及合同要求符合, 并且质量要符合检测要求。第二, 进行质量检查要记录, 记录资料要完整, 经过监理单位的审查确认之后才能完成验收。第三, 围护结构、外窗气密性要经过现场的检测, 达到使用性能的要求和设计要求才能完成验收。第四, 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定经过返工, 达到质量要求才能完成验收。

2.3.2 分部工程验收组织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进行分部工程的验收, 要有建设单位负责人、施工项目的负责人、节能设计单位的负责人三方共同在场完成验收。确定参加验收的人员是符合质量检测资质才能开始工作。

2.3.3 节能分部工程验收监督

第一, 分部工程的组织、施工流程、是否和相关施工要求的执行标准一致。第二, 对于分部工程的实体质量, 要进行抽样检查。第三, 对发现验收中有违法违规行为或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 责令改正, 并重新组织验收。

3 结语

建筑质量监管 篇5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就需要相关执法范围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给予适当的监管,按照相关的安全法规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落实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2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体制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方式决定工程质量,决定着工程的使用周期,更决定着用户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但是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相关监管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不足,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不健全。这就造成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监管规定来指导实际的监管工作,大大降低了工程质量监管的工作质量。

2.2工程质量监管意识缺乏

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缺乏工程质量监管意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不符合相关规范,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工程质量低下。另外,建筑工程企业领导者缺乏工程质量监管意识,导致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松懈,无法完全保证工程质量。由于监管部门工程质量意识缺乏,造成监管工作一条线,不考虑工程所处的实际情况,采取一边倒的监管办法,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积极性。

2.3缺乏有效的责任落实制

在目前工程质量监管中,工程质量监管下属部门众多,下属部门等级划分程序繁琐,这就造成责任制划分标准不明确,相关的工程质量责任制不能有效落实。由于缺乏有效的责任落实制,造成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分工不合理,下属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下属部门之间的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流于形式表面化,造成重大的工程质量责任问题。

2.4业主的过多干预造成工程质量低下

建筑质量监管 篇6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0-0161-02

工程质量监管在建筑管理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同时工作人员对每个施工环节的具体问题和步骤都会涉及,所以,这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同时还要有非常强的职业责任心。为了把企业的工程项目质量提上去,必须严把质量关。

1 在建筑管理中有关工程质量监管的问题

1.1 工程监管人员对质量意识的缺乏

在建筑管理工作中,人的主观质量管理意识和态度,是这项工作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人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工程质量意识。在工作的实际操作中,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我们在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同时,还必须要强化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因为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是工程质量有保障的基石,如果基石打不牢固,那么再高的大厦也会倾倒。这就需要有质量意识非常高的领导带头抓这个工程质量监管的工作。没有好的领导带头,没有管理层做好的榜样,下面的工程技术监管人员也只能是有心无力,虽然看到了问题,因为职权有限,所以管理不了,所以只要领导的质量监管意识强,就会上行下效,坚决的贯彻这一原则,狠抓落实,这样工程项目的质量也有保证。假如说企业领导层以及管理层对质量意识都不高,或者说质量意识比较差,就会直接导致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松懈,这样下去,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得不到保障的。

1.2 没有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建设中有很多质量通病,而这些通病大都是表现在施工过程中。在很大一部分建筑企业中,都存在这个情况,有关的质量监管人员都是根据个人多年的施工经验,然后把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制度制定出来,这是绝对不行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从理论上来讲,虽然这种方式制定出来的质量监督机制更具有针对性,对项目施工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会管理得非常到位,细化程度也足够,而且质量监督机制的规定要求较高。但是这种制度是有滞后性的,因为经验都是过去式,是之前或者是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所以不可能有先见性,社会在发展,建筑施工的施工方法也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的,所以这种方法制定出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基本上是不能完全的符合实际的。所以,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对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做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以期能在发展的环境中制定出与之配套的监管方案。

1.3 划分责任不清楚,落实任务不具体

责任划分的不清晰,具体任务落实难,是当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而会直接导致工程质量监管手段难以发挥其最大的能力。在很多的建筑企业中,在质量监管部门下又设置了非常多的小部门和小机构,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这些小机构的数量却远远超出了规定的标准,也就是说,这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部门本身就存在问题,造成任务责任划分乱,繁琐部门多,基本上就是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了,一方面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乏力,另一方面有些环节还出现有剩余劳动力的事情,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工作责任有效地落实就很困难。

2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措施

2.1 人员安排合理化,岗位职责清晰化

现场的人员管理是最难控制的因素,无论是在建筑企业还是其他别的企业,因为人不同于物品,人需要把思想内容和任务目标给其进行灌输,也就是说理解为基,沟通为梁,人才才能被控制,不像物品那样任人摆布。所以,虽然是最难控制的,可是从另一个方面说,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立足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再根据参与工程建设人员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人员的合理化安排就是当下最好的解决人员问题的办法了。首先,我们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责任心的强化,然后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有必要可以临时开组织研讨会,进而加强人员的管理,把各个的岗位职责划分明确,本着谁的任务谁负责的思想原则,避免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大家都是在躲避责任,而管理人员也没有相关的规定找到具体的责任人,这样就会直接造成施工人员没有责任心,质量监管人员没有责任感,遇到问题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怎么开脱责任。

所以,一定要建立一个奖罚管理体系,让员工的利益和工程的质量相挂钩,积极的调集监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广大参与人员的灵活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责任感,集中能调动的因素,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还要明确现场人员的岗位责任,如现场责任人的具体任务、内容,都要分工明确好,这样在管理上才会有针对性,在发生质量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找到行管责任人进行解决。对一些有特殊性的岗位,一定要先做好岗前培训,如让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新的工艺以及新技术,了解这块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关键的技术点,让监管和施工人员不会因问题的不明确性而忽视施工和管理的重要性。

2.2 加强工程施工的材料质量管控

除了人员的原因以外,施工中的建筑材料问题就是第二个重点问题了,如果你有再好的施工技术,但是在工程质量方面却没有把好关,那么项目的质量也可能是“海市蜃楼”,最后的质量就会因为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非常多,不仅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的工艺环节等,如果施工中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这是本质上的问题,如果我们用了不合格的产品,那么在工艺技术上是弥补不了的。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材料质量问题,加强施工建材质量的监管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方面,首先,采购人员应当严把质量关。选择一名业务主干力量,有着非常高的职业素质,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只有这种精干人员才能适应这个重要的岗位,才能牢牢的抓住工程质量,在工作中,只要发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而且还要查出是哪个厂家的货,记录并向领导反映,下次对其货物要更加严格的把控,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家直接断绝业务往来。在建材供应商家的选择上,要权衡多方面的因素,如信用、其企业的规模、货源以及原材料的选择地等,都要做到清楚的了解,对一些硬件的东西也要考察,比如说对产品的合格证,商家的营业执照等。

2.3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的管控体系

在管理企业方面,我们要有规可依。在工程质量管控中,我们首先要给自己的企业建立一个质量管控体系,然后对这个体系进行完善,而且根据情况的不同对其进行改善,最好让其达到至臻至美。只有先有好的管理体系,才能再往下执行。首先要根据实际,根据我们所接手的工程都有哪些质量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国家的相关的质量法律规定,最后还要考虑公司的实情况,或者本部门现阶段对质量监管体系要完成的目标,召开会议,进行分析探讨,针对多方面的反馈意见,综合建议,然后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3 结 语

近年来,虽然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对工程质量的监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根据实际的问题,总结了以上的具体解决方案,希望为日后在工程质量监管方面能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健.探讨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J].门窗,2014,(3).

谈谈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管 篇7

第一, 认真做好前期资料的监控。施工前就要做好备案资料的管理。工程开工前审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责任主体准备的资料。首先是建设单位, 其承建的项目是否已具备开工的条件、三通一平是否完成、资金到位情况 (本年度完工的项目, 资金到位工程造价的50, 跨年度工程资金到位30) 、是否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制式施工合同且合同内容无违法行为。其次是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的资质与营业执照是否具备承揽本工程的能力、施工组织设计是否能指导本工程的施工、项目部人员的组成情况 (尤其是项目经理、质检员、技术负责人的资格) 是否满足本工程的要求、项目部所配备的机械设备能否完成本工程。最后是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监理规划及旁站监理方案的资料是否完备、见证取样是否已确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所报施工方案是否已审批签字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 注意施工工程资料的监控。管理资料在工程施工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技术交底更为关键。一个工程各分部分项都需要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的好坏影响着工程质量, 预检资料是施工单位在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前的自检, 如果预检资料不能通过, 就不能进行施工。管理资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是重要的一项, 所涉及的内容是不可缺的。质量保证资料上在砖混或框架结构中, 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实验室出具的复检报告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钢筋的合格证中必须注明供货商的签字及本工程所用的批量, 如果是复印件并注明原件的存放处。水泥不但有复检报告, 而且有28d补强的资料。门窗的三项试验也尤为重要, 不按规定进行复检, 绝不能进行验收。砌体工程中对一些材料除满足合格证及复检的条件外, 还要满足节能的需要。钢结构工程中, 钢材的复检等于或大于4mm的钢材全部需要见证取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预埋螺栓也是关键的, 不仅要从外观检查有无裂纹、损坏, 而且还要进行复检, 所有进厂的材料必须经监理检查审批后方可使用。在冬季施工中还要增加两种试块, 一种为临界强度试块, 按施工次数及部位留置;另一种为同条件28d、标养28d试块。除试块的留置外, 土的试验、水的试验、防水材料的试验也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有玻璃幕墙的工程要有螺栓的拉拔试验。钢结构工程中, 高强螺栓的复检是重要的, 按螺栓型号取样, 要按图纸标注取, 不能漏取, 一般每种型号取20个, 钢结构中焊缝的探伤试验也很关键, 除构件在厂家制做时要有试验报告外, 必须要有第三方具有试验资质的单位在现场进行试验, 而且要有监理工程师的现场监督, 探伤的数量要根据焊缝的级别来确定, 一级焊缝要100%进行检验, 二级焊缝要20%进行检验, 三级焊缝不需进行检验, 但有些探伤报告不规范, 有的单位8mm以下钢板做UT无明确规定, 建议采用JBJ/T3034.2—96标准探伤为好。有的探伤报告无构件示意图比照、构件编号, 无法追溯构件的探伤部位。有的无探伤检测判定结果, 只有一张报告, 探伤了几根构件, 很不规范。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不规范, 不能清楚显示坡口形式、角度、间隙、有无垫板等, 采用什么设备、焊接方法都未注明, 有的只有一张报告, 填写UT结果及物理试验报告, 而没有相应的UT检测试验报告。

第三, 把握施工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 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 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一是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 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 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一些场合下, 虽然设计符合规范, 但由于施工较困难, 为保证施工质量, 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 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二是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 还要检查质保书, 检查其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需要复检的, 必须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的见证下取样复检。三是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是施工时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 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前提下, 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按规范、规程、规定施工上, 把事故消灭在施工过程中。四是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在装饰工程中, 如大面积整体地面, 外墙大面积贴大理石, 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砖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两种含义, 一是新技术、新工艺, 因是第一次施工, 质量无把握, 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 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渣、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轨缝, 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 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 掌握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质量监控的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 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 并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达到监控目的。其一是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其二是隐蔽工程验收。这是监控的主要手段, 凡属隐蔽项目, 必须进行全数监控。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其三是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 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 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其四抽检。随机检查, 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 容易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早, 整改方便, 受检频率也不受限制, 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其五是安全和功能项目。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 包括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沉降观测、通水通球试验, 绝缘、接地电阻测试等必须认真按规程严格把关。其六是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 认真把关, 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 因此要牢牢抓住, 不应忽视。其七是设置质量管理点。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 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 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 薄弱环节上设计质量管理点, 采取事前控制,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薄弱环节, 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 设置了质量管理点, 问题迎刃而解, 因此, 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利手段。

参考文献

[1]文辉栋.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浅谈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管 篇8

1 建筑材料的产品质量现状

近年来, 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不令人满意, 部分地区的建筑工程质量频频出现问题, 建筑工程领域一直是豆腐渣工程不断, 从“楼脆脆”, 到“楼歪歪”, 最近又出现“楼裂裂”, 老百姓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意见很大, 建筑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甚至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重于泰山。虽然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许多方面, 但是, 建筑材料产品质量问题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目前, 建筑材料产品质量到底是一个什么现状呢?作为我国第一批墙体材料改革工作的试点城市, 瓦房店市的建筑材料产品实际质量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09年6~8月, 瓦房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全市的23家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生产的墙体材料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检查, 通过检查发现:抽取23批样品, 合格12批, 不合格11批, 合格率为52%, 从检验结果来看:瓦房店市生产领域的墙体材料产品质量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在2007年4月, 瓦房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瓦房店市部分建筑工地中正在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进行质量抽样检查, 共检查建筑工地6处, 抽检墙体材料2个批次, 合格率为0;抽检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12个批次, 合格率为58.3%;通过检查发现, 我们瓦房店市部分建筑工地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质量较差, 我们立即以质量分析报告的形式上报了瓦房店市政府, 主管市长对此事非常重视, 做了重要批示, 遗憾的是,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还是被用在了建筑工程上。2008年辽南某城市建筑市场发生了一起混凝土质量事故:2008年年初, 该城市在建的数十栋商品房, 使用同一家混凝土企业生产的商品混凝土浇灌后, 建筑工程中现浇楼板普遍出现长时间不凝固、严重龟裂的现象, 有的现浇板多处出现结构性裂缝, 甚至有的现浇楼板出现连环贯穿的网状裂缝, 裂缝严重的, 能直接看到钢筋, 用8号铁丝可以轻易的一穿而过。由于这些裂缝, 致使透过裂缝进入楼板的水会锈蚀钢筋, 从而降低了楼房的使用寿命, 一旦发生一定程度的地质变动, 这些楼房将面临倒塌的危险。事件发生后, 我国某名牌大学的权威实验室对这些问题楼板进行了质量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导致楼板出现质量问题的元凶是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商品混凝土。这起质量事故的唯一解决办法是将楼房拆除重建, 但是实际上这种解决办法很难真正实施, 现在的事实是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已经入住这些楼房, 这些楼房如果全部入住的话, 可能涉及到数千户居民。这是一个典型的由于建筑材料产品质量不合格而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事故的事例。对于这起质量事故, 笔者不禁要提出质疑:出现这样的质量事故, 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生产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 这些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混凝土从生产出厂到使用在建筑工程上, 中间经过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去监管, 但我们的监管部门都干什么去了?如果这些监管环节中有一个环节能够切实负起责任, 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它, 最后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严重的质量事故, 这起质量事故的发生, 监管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2 产生建筑材料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

2.1 建筑材料产品生产环节的原因

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薄弱,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大部分企业没有化验室, 所谓的质量检查员只是形同虚设, 大部分企业产品出厂没有经过检验;部分企业对其生产产品所执行的产品标准知识了解甚少, 很难谈得上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去生产合格产品。

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 生产工艺简单, 生产设备简陋, 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另外, 由于近年来劳动力供应不足, 企业招工比较困难, 造成了技术工人素质普遍不高, 操作人员水平低下的现状。

部分生产企业法律意识、质量意识淡薄。部分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 只重视产品的产量, 忽视产品的质量。由于利益的驱动, 个别小作坊式生产企业想方设法逃避检验, 当建筑工地向企业索取其产品检验报告时, 个别企业竟然以身试法利用电脑、复印机甚至是私刻检验机构的检验专用章伪造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 进行公开造假, 这种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建材市场的正常生产秩序。

2.2 建筑材料产品使用环节的原因

部分建筑工地的负责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主观上不重视产品质量, 片面追求建筑材料的产品价格, 只要是产品价格低, 不管所用建筑材料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从主观上为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入建筑工地创造了机会。

部分建筑工地质量管理较差, 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纯粹是流于形式, 应付检查, 对建材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检验报告基本上不进行审查, 没有真正将质量管理纳入到建筑工地的管理中去。

部分建筑工地的施工管理较差, 施工单位往往忽略对建筑材料进行必要的养护, 对商品混凝土等产品不进行任何养护就用于建筑工程中, 给建筑工程埋下了质量隐患。

2.3 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原因

2.3.1 质量监管体制上的原因

目前, 我国对建筑材料的产品质量监管是多头监管, 生产领域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监管, 流通领域是工商部门在监管, 使用环节是建设部门在监管, 存在的问题是政出多门, 各自为政, 又不互相关联, 造成谁都管谁又都不管理不到位的局面, 一旦出现问题谁都不负主要责任的状况。同时, 为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数据的质量检验机构也存在协调性、衔接性不强的问题:目前, 我国建筑材料的产品质量检验的主要模式有两次:第一次检验为发生在生产企业的出厂检验, 承检单位通常为隶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第二次检验为见证检测又叫见证取样检测, 通常是指对进入建筑施工现场所有的建筑材料、半成品及构配件按相关的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见证人的直接监督见证下, 由施工单位的取样人对工程中涉及的建筑材料在现场取样, 并送至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其承检单位通常为隶属于建设部门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目前, 我国对建筑材料的这两次质量检验协调性、衔接性不是十分到位, 造成各敲各的锣, 各唱各的调,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很难找到一个相应的部门负责, 更谈不上迅速的解决问题, 因此, 建筑材料产品多头质量监管问题, 是影响建筑材料产品质量是一个关键问题。

2.3.2 建筑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市场化的问题

近几年, 建委机构改革, 将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推向市场, 允许个体、私营的检验机构进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 对进入建筑工地的建筑材料实施见证取样检验, 初衷当然是好的:能够打破垄断, 倡导竞争来提高检验服务质量, 可是根据我们国家目前的国情, 将负责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机构市场化带来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检验机构为了拿到检测合同而屈服于开发商的不合理条件, 为了保证开发商的利益而在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公正性上让步, 反正楼盖的好不好, 不地震也看不出来, 平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开发商不满意他可以更换检验机构, 检验机构可能马上就面临发不出来工资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检验机构就会出现问题:几家检验机构为了本单位的利益, 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争抢检测市场, 发展到后来的结果是各质检机构放弃了公平、公正的检测原则, 随意降低收费标准, 随意更改检验结果, 更有甚者个别检验机构将检验结果送上门去……检验的公正性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将建筑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推向市场的做法是欠妥的。

2.3.3 质量检验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的建筑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都是收费性质的, 质检机构在对建材产品实施日常监督抽样检验时, 受检单位在接受产品抽样的同时必须向检验机构缴纳检验费, 这就给部分受检单位提供了投机机会, 以缴费与否、缴费多少为条件要挟检验机构出具合格的检验报告, 这样做的后果是质检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失去了公正性。另外, 由于部分质量检验机构管理不到位, 检验报告格式不统一, 检验报告管理不规范, 再加上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 就给个别企业提供了检验报告造假的可乘之机, 在部分地区假检验报告充斥建筑市场的现象比较严重。

3 对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管提出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对建筑材料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09》中指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水平较低。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 生产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的道德水准和自律行为还不到位的情况下, 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只单单指望企业自己主动去提高建材产品质量, 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刚性的质量监管制度, 因为制度永远都比道德靠得住, 道德只能约束有道德的人, 而严格的制度则可以约束所有的人。同时, 由于建材产品是涉及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产品, 政府职能部门非常有必要加大对建筑材料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 只要监管制度健全, 监管措施有力, 相关职能部门不折不扣地实施监管, 就一定能保证建筑材料产品质量安全, 建筑工程质量随之就会有安全保障。

3.2 建议政府职能部门解决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管体制问题, 成立一个统一的质量监管部门

各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频繁发生说明我们监管体系有很大的弊病, 弊病的根源就是监管体制的混乱, 多头质量监管问题不解决,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证。鉴于目前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隶属于建设部门管理, 建设部门在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状, 笔者认为这有悖于检验的公正性, 因此笔者建议成立一个统一的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负责建筑材料产品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职能, 并且组建一个隶属于监管部门的独立于建设、开发之外的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取消其收费职能, 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承担建筑材料产品质量法定检验和其他各类性质检验, 专门负责建筑材料产品的出厂检验、进场复试等检验, 这样质检机构的检验结果公正性就会大大提高,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才能得到保证。另外, 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将建筑材料产品列为强制质量监管检验范围。由于大部分建筑材料产品所执行的产品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建筑材料的使用又涉及到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建议质检部门加大对建筑材料产品的监督检验力度, 做到每个月对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一次强制检验, 确保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的安全。

3.3 建议慎重对待将质量检验机构推向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将部分行业的质量检验机构推向市场。笔者认为这件事应该区别对待, 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不涉及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质检机构是可以推向市场的, 这样做, 对于规范检验市场秩序, 提高检验机构整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 对于关乎国家和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笔者认为是不能推向市场的, 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

3.4 建议加强对质检机构进行严格而科学的管理

对质检机构进行检测资源整合, 通过对检测设备、技术力量等检测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建立健全检测检验体系, 这样解决了质检机构实验室重复建设问题, 避免检测资源浪费, 同时也解决了困扰质检机构多年的重复检验问题, 减轻了企业负担, 这样做, 提高了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监管部门对质检机构进行严格管理, 质检机构要坚持科学、公正、准确的态度, 独立开展检测工作, 在检验工作中不受任何的干扰, 保证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建议质检机构加强检验报告的监管, 对检验报告进行防伪管理, 针对检验机构与监管部门、检验机构与检验机构之间没有实现检测信息互通共享, 检验信息互相不通气现象, 借鉴我国公安交通部门将大中城市机动车违章结果在各城市交通信息网上公布, 用户可以免费查询的经验, 笔者建议质检机构可以利用现代信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构建检测信息服务平台, 各检验机构将检测结果及时输入到检测系统软件中, 该系统软件将根据生产企业、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等级、产品批号、检验结论等详细检验信息进行汇总后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开公布, 实现检测信息资源共享。用户如果需要查询, 只需登录相关检验机构的网站并且输入相关企业的名称即可免费查询出相关企业产品的详细检验信息。这样做杜绝了个别企业的检验报告造假行为, 同时也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质量、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

3.5 建议质检机构积极帮助和扶持建材产品生产企业,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

建议质检机构积极组织建材产品生产企业学习国家新的产业政策, 引导生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建材产品, 扶持企业生产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新产品。结合宣贯建材产品标准, 组织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 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同时, 建议质检机构定期组织召开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分析会, 帮助企业查找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另外, 建议质检机构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出厂检验服务, 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及时做到出厂检验, 为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实实在在的检验服务。

建筑质量监管 篇9

1 工程质量监管的本质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要想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保证工程的安全程度和环境标准, 就必须依靠建筑行业的行政执法单位等机构来进行监管, 在监管的过程中, 对必要的程序和法规等进行利用采纳, 让建筑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和施工管理机构都能将工作责任有效落实。这样的工作就是工程质量监管的本质工作内容, 而其监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将用户的利益进行有效的维护, 也就是监管机构利用行政方式保障用户的利益。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工程质量监管的体系和制度都在不断的完善, 走向了科学化有效化的道路。

2 当前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的问题

2.1 责任不能清晰划分, 任务不能落实到位

在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 下设的部门和小机构数量超过了标准, 对于责任的划分太过凌乱, 而且下设部门的等级划分太过繁琐, 这样的情况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也就是导致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不能落实的一大问题。在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工作中, 往往会出现责任不能清晰划分, 任务不能落实到位的现象, 而且对于监管工作的分工不能合理把握, 让部门之间对于工作的性质不能准确理解, 这样就难以发挥其监督作用和监管价值。长期的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会逐渐淡化工程质量监管部门的职能。

2.2 工程质量监管的制度不够完善

要想有效的进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 就要有明确的监管制度保障, 但是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对监管制度的拟定是不完善的, 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监管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在当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 制度是非常不条理的, 而且负责监管的工作人员对于制度更是没有重视, 缺乏正确的管理意识, 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不够高, 没有完整的监管程序来维护监管制度, 让建筑施工中的问题长期存在。

2.3 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提升

要想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有效的完成, 就必须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落实到基本工作中, 而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 缺少有素质有能力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过程中, 工作人员对工作的重心不能很好的把握, 这样就会导致施工中出现过多问题积压, 甚至出现大量返工的现象。

2.4 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 许多工作单位对于基本工作的执行管理是非常不到位的, 而且建设单位的主体对于质量控制的态度不够坚决, 追求的是短期的工作效率和表面文章, 忽略了工程的核心价值, 这对于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 提升工程质量监管质量的措施分析

3.1 完善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

长期的建筑施工发展都片面的忽略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价值, 如今发现问题所在的情况下, 就必须尽快完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在设计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时要进行专人专用, 将制度依照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等。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可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监管制度的明确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监管部门的发展, 保障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效率。

3.2 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如果想从根本上控制其监管质量, 就必须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的把关, 不仅需要要求工作人员有很强的自律性自觉性, 还需要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经验, 严格要求自身以及所管内容, 对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细致认真的处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还需要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对工作人员的有效再培养, 让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进步。

3.3 施工前对质量进行监管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就应该做好监管工作, 对施工团队的准备工作进行监督, 判断其是否到位, 是否合理, 是否可能给后期施工留下隐患, 这样的质量监管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施工前进行质量监管工作就必须把握好工作重心, 首先是对施工前设计文案的处理审阅, 还有就是施工合同和保障等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缩小后期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

3.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重中之重, 如何能将监管落实到施工的每一个细节是长久以来都没有有效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解决的方向, 不仅是依照前文提到的几个内容去进行改善, 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质量问题。在这样的监管过程中, 就可以有效的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质量。

4 总结

通过全文的简单分析, 我们发现了目前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监管问题核心所在, 也适当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应用逐渐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 让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管效率不断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行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邓建勋, 施建刚.基于风险导向的工程质量监管创新机制及实证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 (09) .

[2]唐凯宇, 林海, 俞楠, 张欲晖.浅谈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监管[J].科技资讯.2010 (31) .

[3]徐冰.对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 (01) .

[4]陈劲松.浅析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与监管措施[J].魅力中国.2009 (35) .

建筑质量监管 篇10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质量监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化的工程, 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也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同时,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 质量监管是其得以顺利竣工的核心因素, 符合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 豆腐渣工程不断增多, 偷工减料现象十分普遍。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 严重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 相关部门要大力开展抽检工作, 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

1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抽检工作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下, 为了促进经济飞速发展, 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 不断扩大内需, 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同时,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 建筑市场中各种材料价格不断增长, 大量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出现在市场中。为此, 需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引起重视, 做好抽检工作。具体来说,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 抽检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抽检工作可以使建筑工程施工与对应的施工图纸相吻合。主要是因为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 建筑结构是进行抽查的重要项目, 比如, 其中钢筋保护层、楼板厚度。以钢筋保护层为例, 需要对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各类构件进行抽查, 数量为该类构件的2%, 构件检查数量必须要五个以上。一旦不符合要求, 要进行返工, 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二是:抽检工作有利于保障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严把质量关, 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 再次进行质量检查。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材料, 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在进行抽检工作的时候, 要对建筑材料的抽检数量、种类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 其抽检数量必须在总数量的10%以上。在抽检过程中, 如果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要及时向对应的部门反映实际情况, 并根据具体情况, 对材料供应商给以一定的惩罚, 做好后期的跟踪检查工作, 防止再次掺入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三是:可以全面落实质量标准。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 突发性、随机性是抽检工作的主要特征。在实际中, 相关部门要随时做好抽检工作的准备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要把对应的质量标准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中, 不断强化工程的质量建设, 做好施工材料购置工作, 优化施工技术。此外, 抽检工作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下面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相关示意图。

2 抽检工作的应用实践策略

2.1 优化抽检技术

在新形势下,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 各种科技手段应运而生。一些新型的技术、新材料逐渐应用到建筑工程抽检工作中。为此, 需要优化抽检技术, 采用各种全新的技术、设备, 开展对应的抽检工作,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更具有真实性、有效性。要以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基点, 完善检测技术, 对已有的检测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解决存在的问题。

2.2 健全抽检体系

在完善工程抽检体系过程中, 要明确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进行合理化的设置, 并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以此为基础, 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抽检管理水平, 把统一结构、建筑材料与设备、环境作为抽检中的关键性元素, 不断提高抽检工作的质量, 更具其实践意义, 能够全面而客观的反映工程建设信息。以结构抽检为媒介, 主要是对其一些和结构安全生产因素紧密相连的建筑结构组成部分, 比如, 钢筋规格, 来提高建筑材料整体上的安全性,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以此, 使用于工程建设的设备具有其安全性。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环境而言, 其检测工作主要是合理控制对应的影响程度, 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

2.3强化抽检工作的一般性原则

为了使抽检工作具有其全面性、专业性、可靠性, 要灵活应用各种方法进行抽检工作。具体来说, 在抽检工作中, 需要坚持科学化原则, 把各种科学方法、抽检技术相融合进行综合利用, 不断提高抽检结果的准确性等, 便于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进一步优化。需要坚持全面性原则, 要以工程建设实际状况为媒介, 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比如, 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工程项目日常监督管理, 进行统一化的检查, 避免抽检过程中存在漏洞。进而, 更好地发挥抽检工作的功能, 使其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使工程项目各个方面都能达到相关要求。

3 结束语

有效监管,保障质量提升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18-02

“教学质量”永远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低,决定了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能否达成。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快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其职业属性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围绕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展开,由此带来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等方面的独特性。因此必须建立起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与职业学校教学活动过程相适应,符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规律(特点)与要求,能够对教学质量发挥及时监控保障作用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确保培养目标有效落实。这种监控管理体系应建立在教学质量评价基础上,能够客观地检评并优化学校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激发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内驱力,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一、规范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上保障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开展教学管理,实施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的依据,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同时还能够确保学生享有足够的、合格的教学资源。因此,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实施、调整、检查等环节进行监控管理,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职业学校毕业生质量。

一是把住审批关。对学校所有将要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定依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实训项目及安排、考证安排、师资、设备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以确保其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发挥好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

二是守好调整关。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超前性,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滚动调整,这种调整应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本着适应日益发展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原则,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目的。调整方案应逐级上报,即专业办申报,教学校长审批,教务处备案,对于重大调整应报送市级管理部门审批。

三是盯紧实施关。在实施过程中,市校两级管理部门要开展定期检查。市级管理部门通过专项督导、视导、检查等形式,从课程开设、训练项目实施及设备使用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反馈;学校管理部门应在期中、期末从课程教学进度、实验实训台账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

二、加强教学质量终端监控,坚守质量底线标准

考试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途径,市级统考统测在一定程度上守住了教学质量的底线,促进了学科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的落实;通过考试成绩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终端显示,也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相关的技能、能力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的教学工作成效。

由于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及课程的复杂性,在操作层面难以对所有的课程进行统考统测。因此,市级层面对主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技能进行统考统测,首先能够在终端评价的基础上,有效地监控主要文化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教学质量,能够在课程层面保障学生学到本专业的核心知识,掌握关键技能,培养核心能力。即将举行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就是针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通过对主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进行测试,从终端显示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

其次,对职业学校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存在较大困难,专业课程更是如此,教考分离的效果也不太明显,而统考统测为任课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学校可以通过同层次相同学科的均分、及格率、班级推进率等指标,较客观地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成效,解决教师教学绩效难评价的问题,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加强教学过程监控,确保施教环节有效落实

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具有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学场所既有教室,又有实训车间、实践基地、企业生产车间等;教学内容既有理论教学,又有技能训练、现场教学、理实一体教学、顶岗实践等,增加了教学过程监控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决定了质量监控管理应具备多样性和开放性。要实施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首先要转变理念,认识到监控应本着引导、激励、促进教师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行为的目的,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平台,因此要尽可能地提高教师参与度,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自觉优化教学环节改进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促使教师逐步养成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反思,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实现自我监控的能力。

其次,学校要依据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常规检查,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贯彻教学“五认真”要求,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教学进度、学生作业批改等情况,及时了解和督促教师落实教学常规。通过课间巡课、预约听课、推门听课,专家督导、视导,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抽测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及时反馈,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在不断改进中得到优化。

实践性课程特别是校外实践、企业顶岗实训,由于教学场地分散、学生集中度低,同时又涉及授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辅助人员、实践单位的带教师傅各类人等,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难度较大。可以从实践教学计划与训练目标、训练内容与专业要求的吻合度,训练指导手册的切实度,训练设备的类型、数量及性能是否能够满足学生训练需要入手,从反映学生训练质量的过程性记录,对学生训练质量的总体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实践单位对学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操作规范等方面的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监控。

职业教育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投入力度加大,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何从办学规模扩张转向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将是每一个职教人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就教学质量而言,要实现显著提升,必须着眼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背景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首先要建立制度,如教案、作业检查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考分离、随机抽考制度等,以制度来监控教学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要构建多元化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发挥市级教学管理部门、教育专家、职教专家、行业机构、用人单位的作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视导、专项检查等形式,进行诊断式监控。最后,要处理好终端评价与过程监控的关系,建立课程的终端量化评价机制,通过相对刚性的终端质量评价,为监控教学过程提供有说服力的支撑数据,促进教师增强质量意识,自觉优化教学行为,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职教教研室)

建筑质量监管 篇12

1 工程建筑质量监理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

工程建筑质量在工程建筑中的影响程度较大, 对工程建筑的顺利使用起到决定性作用, 若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 则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飞速进步, 工程项目数目持续提升, 可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 对施工质量监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 因此非常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所以, 必须强化工程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才可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减少工程投入成本, 通常情况下, 工程建筑中发生的施工质量为以下两方面, 即工程建筑的施工工艺能力和工程建筑进展行为与流程, 因此, 务必提高对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2 加强工程建筑监理的控制模式

实行建筑施工过程中, 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模式, 控制阶段要注重以下三个阶段:即工程开始之前的工程施工指导、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审查以及施工结束的验收控制,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人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优先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情况实行审查, 确定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前的一些事项可否达到施工技术标准规定, 且确定施工单位主要工作是否已经全部具备, 包括质量及安全方面的准备工作, 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 确保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1 重视结合预防与指导的监理模式

工程建筑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实行监管, 在设立监管标准过程中, 监理人员需要熟知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与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要审查工程施工方案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监理人员需要向施工单位项目部人员说明施工方案中内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方面, 针对工程建筑施工方案实行细致查核, 施工方案确定后, 还需要监督管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是否遵照施工方案实行, 另外, 实行建筑工程监理阶段, 需要提升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意识, 且在工程开始之前进行相关指导, 工程施工之前, 进行会议探讨, 要求监理工程师、技术人员及有关施工人员参加, 培训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相关要求, 实行事先指导过程中, 针对建筑工程每个工序实行细致审验, 且提出目标的一方的监理人员需要在常规审验后再实行深入查核, 此举能够将建筑工程中出现质量情况完全消除。

2.2 建筑工程监理中施工质量的监管需要实行动态控制与监督

实施工程建筑施工阶段, 监理人员需要细致实施施工中的审查, 需要明确自身职责, 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监管, 需要从静态检查转换为动态监管, 需要优先强化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 细致实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体系, 时常亲临施工现场检查施工状况, 查看工程图纸, 提醒工程施工阶段容易发生隐患的工序或部位, 监理运作模式和深度方面需要遵照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 处置相关问题需要果断且准确, 以信息数据为前提, 发现施工质量问题需要实行实质性处置, 消除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出现的实质性施工技术难点, 针对关键工序或部位要求特殊技术标准的工程施工阶段, 监理人员必须24小时在场, 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立刻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防患于未然, 另外, 需要严格遵照施工现场巡视制度, 测量审查, 以测量数据为准, 利用施工现场巡查手段, 实时测量工程数据, 以此审查评估施工质量, 通过测得数据设定施工质量等级, 事先以书面方式告知施工单位且附加测得的相关数据, 确保施工单位针对施工质量问题无法掩盖, 要求其严格处置, 防止之后的施工阶段发生相似情况。

2.3 工序完工后的验收工作

工程完工后验收工作是施工质量监理中最终补救方式, 需要实时按照对应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各种标准的规定, 对其实行验收工作, 以对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问题和严重安全隐患实行处置, 该阶段若找到严重质量问题需要由监理人员第一时间要求工程施工中止, 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进行整改, 监理人员需要仅针对施工质量实行切实处置, 提出有效的处置建议或者措施, 不需过分追究责任因素, 此举能够使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乐于和监理工程师交流, 实时发现监理人员忽略的方面, 且与相关部门合作列出应对措施, 且及时处置。

3 强化工程施工阶段监管工作

3.1 强化工程图纸的审查

工程图纸是施工的指导与根据, 若工程图纸出现问题, 工程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所以, 监理工程师需要强化工程图纸的审查工作, 尽可能降低由于工程图纸造成的问题, 且与业主和施工单位合作对工程图纸实行会同审理, 认真交流, 针对工程图纸的问题实行报设计人员改正的方法, 实时解决工程图纸的施工质量隐患。

3.2 强化施工人员施工工艺指导

监理工程师针对工程施工和验收工作标准及施工现场施工阶段的监理比较了解, 因此, 监理工程师需要强化施工人员施工工艺的指导工作, 现场监理阶段, 需要对施工人员实行施工质量有关知识学问、施工工艺以及安全施工的指导, 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 切实对施工现场出现的误差与问题实行改正阻止, 确保工程施工阶段人为原因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可以切实消除。

3.3 强化工程施工阶段特殊技术的监理工作

需了解工程关键部分、采用特殊技术部分的施工特征、难点及工艺需求, 进行工程施工阶段, 监理工程师需要24小时、全面及全程实行监理工作, 找到不符合标准的施工质量隐患需要实时改正和制止, 从根源上消除质量问题。

3.4 切实应用检测装置性能

工程建筑质量监理属于一项技术工作, 就算阅历和专业水平极高的监理工程师也无法监理全面, 因此, 监理工程师需要采用检测装置与措施, 切实利用检测装置性能, 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 比如施工现场安装照相机或摄像机, 确保有关最新材料通过照片和摄像形式长期保留, 通过施工现场安装砼超声波回弹仪和砼塌落度检测设备等针对砼施工质量实行切实时监视, 通过超声波检测仪能够对砼和钢筋状况实行有效的测量, 通常情况下, 应用上述仪器与检测措施对工程施工现场监理阶段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意义重大。

4 总结

综上所述, 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监理对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作用较大, 因此, 监理单位需要提高对其重视程度, 保证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 才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工程建筑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针对建筑工程监理工程师, 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具备丰富的监理工作阅历, 且能切实应用各类检测仪器, 方可从根源上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楠, 田江伟, 赵纪彬.工程建筑监理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控制[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8) :226-227.

上一篇:等效算法下一篇:组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