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

2024-05-19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精选12篇)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 篇1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建筑科技以及工程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主流形式, 对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 对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参与以及专业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按照工程建设质量目标, 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已经成为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 这对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进度以及安全目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整体建设水平的根本途径。

1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达到设计以及技术规范要求, 同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得到落实, 进而实现建筑工程整体高质量的建设。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测管理工作, 首先必须明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要求, 然后按照统一、科学的标准指标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评价与反应, 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水平, 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安全可靠。要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结构主体以及关键部位结构的施工质量安全可靠, 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确保处于安全状态。

(2) 坚固耐用。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应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坚固耐用,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内, 能够处于坚固的状态, 同时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化学物品的侵蚀, 确保建筑物的持久耐用。

(3) 必须具有适用性。要确保建筑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作业, 同时对于有着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 应该确保各项功能的适用性, 以满足对于不同建筑工程的不同使用需求。

(4) 要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上, 除了要确保质量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之外, 同时还应该通过施工管理, 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目标以及造价目标的实现。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 积极地使用各种新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材料, 以加快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进度, 降低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投入。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测管理措施

(1)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责任机制。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该督促指导建筑工程项目参与管理部门成立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明确其质量管理工作的任务以及职责, 通过这种岗位责任管理的方式, 确保建筑工程各项质量监督管理标准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对于施工单位, 应该重点明确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责任以及义务。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 主要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具有承包工程项目建设的资质, 同时保证施工单位有能力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体系。

(2) 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期间的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环节, 因此必须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作为工作开展的核心。首先, 应该要求施工单位积极的组织技术交底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中不利于质量管理的做法或者是材料选择不当的应该积极的提出变更设计方案。其次, 在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上, 对于各种原材料以及构配件应该严格的执行进场验收检验以及保管使用规定, 尤其是对于商品混凝土以及预制件, 必须确保材料质量满足要求。第三,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 应该严格做好各分项、分部以及单位工程的检验管理, 对于隐蔽工程应该做好跟踪监测管理, 并认真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第四,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于不得分包或者转包的内容, 应该杜绝转包, 对于合法分包项目内容, 应该对分包单位的施工环节进行直接管理。

(3) 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抽查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 应该采取抽查的方式对工程实体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管理,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技术规范要求的施工工艺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进行质量抽查。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应该按照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建筑工程性质特点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情况, 对建筑材料、涉及到结构安全的基础施工、主体以及隐蔽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重点的抽查, 对于关键的部委换届施工应当增加抽检的频率。通过这种施工过程总监督抽查的质量管理方式, 督促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施工作业, 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质量水平。

(4) 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监督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完工后,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 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满足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标注之后, 应该将经过监理单位检查并认可的技术档案、施工管理资料、竣工验收方案以及竣工报告及时的上报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管理。竣工验收工作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 成立专门的竣工验收小组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资料、勘察设计资料、施工技术资料以及监理单位资料进行审阅, 同时对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质量和各管理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测管理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 已经成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水平, 在对建筑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上, 应该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要求, 对建筑工程的原材料、施工工序、施工工艺以及验收环节进行把关, 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可靠。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水平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本文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角度, 首先分析了建湖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 进而详细提出了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监测管理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督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旭平.浅谈新形势下发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作用[J].现代装饰 (理论) .2011 (04) .

[2]郭振军.探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抽检的作用和改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5) .

[3]高明华, 刘新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0 (16) .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 篇2

一、常见质量问题

(1)砖墙或混凝土基层抹灰后,由于水分的蒸发、材料的收缩系数不同、基层材料不同等,易在不同基层墙面的交接处,如接线盒周围等,出现空鼓、裂缝问题。做好抹灰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抹灰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必须认真对待。墙面上所有的接线盒的安装时间应注意,一般在墙面找点冲筋后进行,并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抹灰工与电工同时配合作业,安装后接线盒与冲筋面相平,因此可避免接线盒周围出现空鼓、裂缝的质量问题。

(2)水泥砂浆经过一段时间凝结硬化后,在抹灰层出现析白现象。在影响美观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在进行抹灰之前,须规矩找方、横线找平、竖线吊直,这是确保抹灰面平整、方正的标准和依据;在做灰饼和冲筋时,要注意不同的基层要用不同的材料,如水泥砂浆的墙面,要用1:3的水泥砂浆;在罩面灰施工前,应进行一次质量检查验收,如有不合格之处,必须进行修整后方可进行罩面灰施工。

二、施工禁忌

(一)严禁不做基层处理

出现的问题:如果基层比较光滑而没有进行毛化处理,会影响水泥砂浆层与基层的粘结力,导致水泥砂浆层容易脱落;如果基层浇水没有浇透,会使得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吸收,从而影响了水泥的水化作用,导致水泥砂浆与基层的粘结性能降低,易使抹灰层出现空鼓、开裂等问题。

正确做法:抹灰前将基层表面残留的灰浆、疙瘩等铲除干净;表面有孔洞时,应先按孔洞的深浅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过于光滑的墙面,须用剁斧斩毛,每10mm剁三道,如有油污严重时要剥皮斩毛;砖墙基层一般情况下需浇水二到三遍,但砖面渗水达到8-10mm时方可抹灰。

(二)没有按照分层抹灰施工

出现的问题:抹灰不分层,一次抹压成活,难以抹压密实,很难与基层粘结牢固。且由于砂浆层一次成型,其厚度厚、自重大,易下坠并将灰层拉裂,同时也易出现起鼓、开裂的现象。正确的做法:抹灰应分层进行,且每层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当上一层抹灰面七八层干时,方可进行下一层面的抹灰。

(三)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正

出现的问题:抹灰面不平整及阴阳角不正,虽没有什么大的质量问题,但影响美观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家具的摆放等问题。

(四)水泥砂浆抹在石灰砂浆上

出现的问题:由于水泥砂浆强度高,而石灰砂浆强度低,两种砂浆的收缩系数不一样,导致抹灰层出现开裂、起翘等现象。正确的做法:水泥砂浆面层必须抹在水泥砂浆基层上,石灰砂浆面层必须抹在石灰砂浆基层上,两者不允许搭配使用。

(五)抹灰层厚度过大

出现的问题:抹灰层厚度过大,不仅浪费物力和人力,而且会影响质量。抹灰层过厚,容易使抹灰层开裂、起翘,严重的会导致抹灰层脱落,引发安全事故。

正确做法:抹灰层并不是越厚越好,只要达到质量验评标准的规定即可。如顶面抹灰厚度为15-20mm、内墙抹灰厚度为18-20mm等。

外墙抹灰常见问题:

1.螺栓孔封堵不严,造成外墙渗水;

2.外墙阳角不顺直,不方正,阴角不清晰;

3.外窗台、阳台、腰线等外挑线条部位排水坡度不当; 4.滴水线不明显,滴水线在靠端部未断开

外墙抹灰防治措施:

1.对拉螺栓孔应防水封堵。(外墙螺栓采用止水螺栓)2.阴阳角、界格缝、滴水线应加设专用成品条;

3.外窗台、阳台、腰线等外挑线条部位应做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外窗台与内窗台的建筑标高应内高外底;

4.滴水线槽的做法如下:①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0m,离外口的距离不大于50mm,槽口必须完整、顺直、清晰;②各种滴水槽遇墙时,其端部与墙里面的距离宜为20-30mm;③鹰嘴必须与抹灰一次抹成,内高外底,突出底面的高度不小于10mm。

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墙面抹灰后,过一段时间往往在门窗框与墙面交接处,木基层与砖石、混凝土基层相交处,基层平整偏差较大的部位,以及墙裙、踢脚板上口等处出现空鼓、裂缝情况。

1.1原因分析:①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吸收,影响粘结力;②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使用不当;③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率较大;④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距离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处产生空鼓、裂缝。

1.2预防措施:

1.2.1抹灰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抹灰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做好:①混凝土、砖石基层表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补平。表面太光滑的基层要凿毛,或用1∶1水泥砂浆掺10%的107胶先薄薄抹一层(厚约3mm),24小时后再进行抹灰,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污垢、隔离剂、油漆等,均应事先清除干净。②墙面脚手孔洞应堵塞严密,水暖、通风管道通过的墙洞和剔墙管槽,必须用1∶3水泥砂浆堵严抹平。③不同基层材料如木基层与砖面、混凝土基层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搭接宽度应从相接处起,两边不小于100mm。

1.2.2抹灰前墙面应先浇水,砖墙基层一般浇水两遍,砖面渗水深度约8~10mm,即可达到抹灰要求:加气混凝土表面孔隙率大,但该材料毛细管为封闭性和半封闭性,阻碍了水分渗透速度,它同砖墙相比,吸水速度约慢3~4倍;因此,应提前两天进行浇水,每天两遍以上,使渗水深度达到8~10mm。混凝土墙体吸水率低,抹灰前浇水可以少一些。如果各层抹灰相隔时间较长,或抹上的砂浆已干掉,则抹上一层砂浆的应将底层浇水湿润,避免刚抹的砂浆中的水分被底层吸走,产生空鼓。此外,基层墙面浇水程度,还与施工季节,气候和室内外操作环境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1.2.3抹灰用的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和易性良好的砂浆能涂抹成均匀的薄层,而且与底层粘结牢固,便于操作和能保证工程质量。砂浆的和易性的好坏取决于砂浆的稠度(沉入度)和保水性能,抹灰用砂浆稠度一般应控制如下:

底层抹灰砂浆为10~12cm;中层抹灰砂浆为7~8cm;面层抹灰砂浆为10cm。

砂浆的保水性能是指在搅拌、运输、使用过程中,砂浆中的水与胶结材料及骨料分离快慢的性能,保水性不好的砂浆容易离析,如果涂抹在多孔基层表面上,砂浆中的水分很快会被基层吸走,发生脱水现象,变的比较稠不好操作。砂浆中胶结材料越多,则保水性能越好。水泥砂浆保水性较差时可掺入石灰膏,粉煤灰、加气剂或塑化剂,以提高其保水性。

为了保证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抹灰砂浆应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抹灰时可在砂浆中掺入乳胶、107胶等材料。

1.2.4抹灰用的原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

1.2.5底层砂浆与中层砂浆的配合比应基本相同:中层砂浆标号不能高于底层,底层砂浆不能高于基层墙体,以免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破坏强度较低的基层(或抹灰底层),产生空鼓、裂缝、脱壳等质量问题。

1.2.6当基层墙体平整和垂直偏差较大,局部抹灰厚度较厚时,一般每次抹灰厚度应控制在8~10mm为宜,中层抹灰必须分若干次抹平: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固后,再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应待前一层发白后(7~8成干),再涂抹后一层,以防止已抹的砂浆内部产生松动,或几层湿砂浆合在一起,造成收缩率过大,产生空鼓、裂缝。

2轻质隔墙抹灰空鼓、裂缝

墙面抹灰后,过一段时间,沿板缝处产生纵向裂缝,条板与顶板之间产生横向裂缝,墙面产生空鼓和不规则裂缝。

2.1原因分析:①在加气混凝条板、石膏珍珠岩空心板、碳化板轻质隔墙、墙面上抹灰时没有根据这些板材特性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②条板安装时,板缝粘结砂浆挤不严,砂浆不饱满。③条板上口板头不平整方正,与顶板粘结不严;④条板下端楼板面清扫不干净,光滑的楼板面没有凿毛;⑤仅在条板一侧背木楔,填塞的豆石混凝土坍落度过大;⑥墙体整体性和刚度较差,墙体受到剧烈冲击振动。

2.2预防措施。

2.2.1加气混凝土墙抹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墙体表面浮灰、松散颗粒应在抹灰前认真清扫干净,提前两天(每天2~3次)浇水,抹灰时在浇水湿润一遍。②抹石灰砂浆时,应事先刷一道107胶水溶液,配合比为107胶∶水=1∶3~4;抹混合砂浆时应先刷一道107胶素水泥砂浆,107胶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0~15%,紧接着抹底层砂浆。③底层砂浆标号不宜过高,一般用1∶3石灰砂浆打底,纸筋灰罩面做法较好,如墙体表面较平整,可直接在基层上薄抹二遍纸筋罩面灰,厚度约2~3mm,第一遍纸筋灰内掺10~15%胶,以增加与基层的粘结力。

2.2.2石膏珍珠岩条板、炭化板墙面抹灰,基层浮灰和颗粒要认真清刷干净,浇水要适当,板缝凹进部分应提前抹平。先刷107胶水溶液一道,随即抹107胶素水泥浆粘结层,待粘结层初凝时再抹1∶2.5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厚度不超过10mm。一般墙面可采用满刮腻子找平后喷浆的做法。

2.2.3应保证条板上下端与楼层粘结密实,两板之间、门框与墙板之间和过梁等部位均应粘结密实,保证墙体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必要的刚度。

3抹灰面层起泡、开花、有抹纹

抹罩面灰时操作不当,基层过干或使用石灰膏质量不好,容易产生面层起泡和有抹纹现象,过一段时间还会出现面层开花,影响抹灰外观质量。

3.1原因分析。①抹完罩面后,压光工作跟的太紧,灰浆没有收水,压光后产生起泡现象。②底子灰过分干燥,罩面前没有浇水湿润,抹罩面灰后,水分很快被底层吸收,压光时易出现抹纹。③淋制面灰时,对慢性、过火灰颗粒及杂质没有滤净,灰膏熟化时间不够,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颗粒掺在灰膏内,抹灰后继续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表面炸裂,出现开花和麻点。

3.2预防措施。

3.2.1纸(麻)筋灰罩面,须待底子灰5~6成干后进行;如底子灰过干应先浇水湿润;罩面时应由阴、阳角处开始,先竖着(或横着)薄薄刮一遍底,再横着(或竖着)抹第二遍找平,两遍总厚度约2mm;阴、阳角分别用阳角抹子和阴角抹子捋光,墙面再用铁抹子压一遍,然后顺抹子纹压光。

3.2.2水泥砂浆罩面,应用1∶2~1∶2.5水泥砂浆,待抹完底子灰后,第二天进行罩面,先薄薄抹一遍,跟着抹第二遍(两遍总厚度约5~7mm),用刮杆刮平,木抹子搓平,然后用钢皮抹子揉实压光。当底子灰较干时,罩面灰纹不易压光,用劲过大会造成罩面灰与底层分离空鼓,所以应洒水后再压。

当底层较湿不吸水时,罩面灰收水慢,当天如不能压光成活,可撒上1∶2干水泥砂粘在罩面灰上吸水,待干水泥砂吸水后,把这层水泥砂浆刮掉后再压光。

3.2.3纸(麻)筋灰用的石灰膏,淋灰时应用不大于3×3mm筛子过滤,石灰熟化时间不少于30天;严禁使用含有未熟化颗粒的石灰膏,采用生石灰粉时也应提前1~2天化成石灰膏。

3.3治理方法。墙面开花有时需经过1个多月的过程,才能使掺在灰浆内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颗粒继续熟膨胀完,因此在处理时应待墙面确实没有再开花情况时,才可以挖去开花处松散表面,重新用腻子找补刮平,最后喷浆。

4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4.1原因分析。抹灰前挂线、做灰饼和冲筋不认真,阴阳角两边没有冲筋,影响阴阳角的垂直。

4.2预防措施。①按规矩将房间找方,挂线找垂直和贴灰饼(灰饼距离1.5~2m一个)。②冲筋宽度为10cm左右,其厚度应与灰饼相平。为了便于作角和保证阴阳角垂直方正,必须在阴阳角两边都冲灰筋一道;抹出的灰筋应用长木杆依照灰饼标志上下刮平;木杆受潮变形后要及时修正。③抹灰时如果冲筋较软,容易碰坏灰筋,抹灰后墙面凹凸不平,但也不宜在灰筋过干后进行抹灰,以免出现灰筋高出抹灰表面。④抹阴阳角时,应随时用方尺检查角的方正,不方正时应及时修正。抹阴角砂浆稠度应稍小,要用阴角抹子上下窜平窜直,尽量多压几遍,避免裂缝和不垂直方向。

1、空鼓及裂缝

这种质量通病表现为抹灰层出现不规则裂缝,用小锤轻敲有空鼓声。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出现这种质量通病的原因有:①基层处理不好,清扫不干净,浇水不透不匀,影响底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力;②墙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的时间间隔太短;③夏季施工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养护;④原材料不合格或使用不当;⑤门窗框嵌塞不严,墙体预埋木砖目离太大或木砖松动,或经开关振动和木材性变异,在门窗框处产生裂缝、空鼓。

轻质的隔墙抹灰出现此类质量通病的原因有:①抹灰时,没有根据有关板材特性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②顶板与条板上口板头粘结不严;③安装条板时,板缝砂浆挤压不严,砂浆不饱满;④填塞的细石混凝土坍落度过大,造成条板松动;⑤墙体刚度差,受到剧烈冲击振动。

混凝土板顶棚出现空鼓、裂缝原因有:①顶棚油污、杂物等在抹灰前清理不干净,抹灰前浇水不透干净,抹灰前浇水不透;②预制楼板安装不平,灌缝不密实;③砂浆配合比不当,底层砂浆与板底粘结不牢。

条板顶棚,钢板网顶棚抹灰出现此类通病的原因:①顶棚基层龙骨、条板含水率过大,龙骨截面尺寸不够,接头不齐,起拱不准,挠度大;②条板钉得不牢,间隙不符合要求,两端接缝未错开;③钉钢板网未绷紧,抹灰后变形过大;④砂浆配合比不当,水泥硬化快,干缩裂缝多抹灰后挠曲变形水泥用量偏大。

2、爆灰

这种质量通病一般是表现为抹灰层出现不规则的爆点。淋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够,或淋灰筛孔过大,有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颗粒掺在石灰膏内。抹灰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继续熟化,由体积膨胀,造成抹灰表面爆灰。

3、出现抹纹、气泡、不平

这类质量通病的现象是在抹灰层表面有抹纹、气泡、不平、色泽不匀的现象。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①抹完罩面灰后,压光工序跟得太紧灰浆没有吸水,压光后产生气泡现象;②基层浇水不均匀,砂浆原材料不一致,压光方法不当③墙面接头处罩面灰过厚;④墙面无分格或分格过大,抹灰留槎位置不当。

4、分格缝不平、不直、缺棱错缝

这类质量通病的原因有三点:①没有拉通线和统一在底灰上弹线;②木分格条浸水不透,使用时发生变形;③粘贴分格条和起分格条时操作不当 造成缝口两边缺棱角或错缝。

二、抹灰工程质量通病的处理方法

通过以上的分析,特提出几点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1.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①在抹灰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抹灰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做好。例如:混凝土、砖墙基层表面的砂浆残渣污垢、隔离剂油污、析盐、泛碱等必须清除干净。

②抹灰前墙面必须浇水。砖墙一般使水渗入砖面以下约8-10mm即可。而对于给墙体浇水我们还要从施工季节、气候和室内外操作环境的不同来进行。③抹灰用的原材料和使用砂浆要符合质量要求,砂浆在拌制后要在三至四个小时内用完,对没有用完应重新加料回搅拌机进行重新搅拌后以确保砂浆的强度后方可使用,如在原地加水后进行拌匀后使用的,该砂浆的强度以及粘结力降低了,用该砂浆粉刷的容易产生空鼓和裂缝。

④对于抹灰厚度在3-5厘米之间的,我们在抹灰时应在中间挂钢丝网分层进行,每层的厚度控制在1厘米以内;对于在3厘米以内的,我们应按分层进行,每层的厚度控制在1厘米以内。如果在厚度较厚时,一次性抹至要求厚度,由于砂浆的收缩容易产生裂缝及空鼓。

⑤在混凝土基层上我们在抹灰前应使用108胶拌制粗砂对其进行刷浆,在刷完浆后我们要浇水保养,当手抹在刷浆面上要有刺手的感觉。同时在抹灰时对于该项部位的砂浆强度不应过高,并且抹灰厚度不应过厚,如果抹灰用砂浆强度过高、厚度过厚容易产生空鼓及裂缝。

⑥由于砂浆在墙体及砼基层上的收缩不一致,容易在墙体和砼梁柱之间产生裂缝。为此采用砖墙上先括一次3-5mm底糙,对砼表面必须提前括糙二遍,底糙与砖墙平后再全面括糙,同时在抹灰前我们应该在墙体与砼梁柱之间应该先贴好钢丝网或纤维网,并且要求钢丝网或纤维网在墙体与砼梁柱上的宽度要不小于10厘米,用于控制由于收缩不一致产生的裂缝。

2.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在内墙抹灰上,抹灰面的不垂直及不方正是一直存在于抹灰内的一个通病,特别是现在在商品房上对于内墙抹灰的要求更加严格。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针对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这种通病,总结出了下列防治措施: ①抹灰前按规矩找方,横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出准线和墙裙线。

②先对墙面进行平整度及垂直度的检查,以便于确定抹灰层的厚度,先在墙的两端贴好饼,并通过拉线进行中间冲筋,并且要待冲筋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抹灰。

③在抹灰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修正抹灰工具,避免刮杠变形后再使用,以免影响墙面的平整度。

④在抹灰过程中,要随时进行阴阳角垂直、方正及抹灰面的平整度检查,对不合格处要立即进行修正。

⑤为了使在抹灰结束后,其开间尺寸偏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在抹灰过程中要随时对开间尺寸进行监测,如超过偏差后可以立即进行修整。

3.顶棚抹灰产生空鼓、裂缝、脱落。

①预制混凝土楼板安装要平整,相邻两板板底高差不应超过5mm。

②板缝灌缝时必须清扫干净,浇水湿润,用C20级细石混凝土灌实,并加强养护。

③使用钢模、组合小钢模板、现浇混凝土楼板或预制楼板时,应用清水加10%的火碱,将隔离剂、油垢清刷干净。

④现浇楼板如有蜂窝麻面时,宜先用1:2水泥砂浆补平。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研究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施工管理的各个阶段密切相关,加之建筑工程施工的作业时间长、内外部环境因素复杂等特点,决定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很大难度。为此应积极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参照国内外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单位为确保建筑质量,组织相关人员,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新技术,组织实施全过程的全面质量自控,提供符合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建设工程产品。施工质量是指建筑工程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建筑安装施工过程及检验规范和建筑工程安装质量检验评价标准的要求和规定。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作业过程所构成,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必须控制全部作业过程,即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工序质量是指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水平、使用的工具设备、投入的材料、操作工艺及环境等的一个综合性评定过程。工序质量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人员是建筑施工生产的主体,质量管理应以人为本。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使他们掌握各自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建筑材料是建筑的主体,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质量水平,因而必须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施工设备是建筑施工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建筑施工进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必须尽量选择新型的先进设备。工作质量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技术、管理经营等水平。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执行建筑管理法规意识差。对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意识较差,同时施工企业的自我监督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建筑行业各相关单位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科学合理的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国家建筑管理体制、建筑行业的施工、监理、设计等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接轨效果,这些现象都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不利因素。

2、建筑工程施工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建筑工程市场规范程度差,专业施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目前我国有几千万建筑从业人员,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这些从业人员一般操作技能较低,没有接受过规范的专业技能培训、文化水平较差,加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不强等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建筑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现场管理人员配备较少,管理不到位,很难达到施工质量要求。

3、建筑工程设计中各专业协调性差。建筑工程设计专业较多,各个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不能达到默契配合,容易产生设计冲突,施工时会不断变更设计方案。建筑工程施工中参与行业较多,例如建筑、水暖、电气、设备、钢结构、建筑材料(钢筋、水泥、木材等)、装饰装修、消防等,各个相关产业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新型材料不断出现,但由于这些新型材料使用时间较短,相关人员对其性能特征及用途范围了解较少,造成新型材料使用方法及使用技术不合理,从而影响建筑施工质量。而大多数设计人员缺少现场施工经验,考虑不到施工的合理性,不能及时完善设计图纸中的设计错误或缺陷,这些都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建设单位标价低、工期短、资金无保证。施工企业受社会经济利益的影响,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降低投标价格,缩短工期,为保证企业利润,导致施工方为降低成本、省略施工工序,同时受到合同工期的制约,使本来正常合理的建筑施工周期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抢工期、赶进度,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建筑单位工程款支付不及时,使得建筑施工进度的均衡性不良,出现前松后紧现象,这些现象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都产生不利影响。

5、建筑原料、设备质量管理不过关。建筑工程施工所用原料及设备较多,但目前建筑原料、设备市场较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各个供应企业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往往不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而提供以次充好或质量根本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加之一些质量检查人员责任意识不到位,使建筑工程施工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因此,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严把材料关、设备质量关,从源头确保建筑施工质量。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改善措施分析

1、加强建筑设计技术质量关、协调关。建筑施工工程的勘测及设计技术水平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施工工程的勘测设计,使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具体化,它对工程质量水平起着决定性的制约,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主体的结构安全和可靠,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为此必须提高建筑设计技术质量关,各专业设计协调一致,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2、加强建筑施工技术质量关。积极做好工程施工前期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制定规范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和操作流程,提高管理层技术能力、知识水平、施工经验,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 PDCA 循环原理实现预期目标。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全面的技术评价和总结。

3、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建立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根据施工对象的具体要求,将施工质量目标分层次逐级实施,进行质量控制层层分解、落实,从建筑施工项目的每个环节严抓工程施工质量,以便达到质量管理的最高目标。此外,还要提高整合质量方针、调整质量目的、优化施工流程、建立健全监督激励制度等。

4、严把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关。建筑工程施工的验收工作要以设计变更、施工图纸等文件资料和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签订的合同为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的验收,要召集包含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质量安全检查行政部门等同时验收。验收过程中如发现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要由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维修,直至符合要求。

四、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建筑产品的质量也需要通过市场和营销活动加以识别,以不断进行质量的持续改进,其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也影响着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到设计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要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的强制性标准,正确配置施工生产要素,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过关,就会增加后期的维护成本、缩短使用寿命,还会为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害。为此,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管理,是国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篇4

1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1.1 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

目前, 国内建筑工程的劳务人员主要是农民工, 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专业化的施工技术培训。农民工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的处理工程质量、进度与安全之间存在的问题, 加上很多建筑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 给工程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1.2 缺乏明确的质量责任关系及奖惩制度

一般情况下, 工程承办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 主要采取将工程一级一级分包出去的方法 (见图1) , 未对施工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 且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 若是出现事故的话, 导致施工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无法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从而对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一定难度。

1.3 工程质量监督力度不够

现阶段, 政府职能正在发生改变, 但相应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的工作却未跟着改进, 其质量监督和验收工序仍保持在表面, 没有深入实际, 无法将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和审核工作落实到位, 限制了工程质量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缺乏一定的管理力度。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目标

2.1 质量目标

(1) 质量管理目标。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指标就是工程质量目标。为了达到该目标, 则严格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做好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工序的监督工作, 以此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合格性, 符合业主的相关设计要求, 从而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通过先进技术支持来实施质量管理; (2) 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标准要求; (3) 安排高水平、责任心较强的管理人员来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2.2 工期目标

建筑工程的工期目标, 需要施工单位采取各种办法, 保证其所承包的建筑工程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完成, 制定合理的工期, 并按照合同约定完成, 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指标。

2.3 成本目标

成本控制要求施工过程中所采购、租赁原材料、机械设备等都要对比市场价格, 选择出质量高且价格低廉的物品, 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及劳务用工, 避免劳动力过剩造成浪费。

3 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3.1 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参与人员, 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和工程进度的快慢。若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 即使再好的原材料和施工设计都不会取得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因此, 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前提就是选择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人员, 并对其进行定期技术培训, 从而为后期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施工材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施工材料包括钢材、水泥、沙、石、砖等主材和气体、五金等辅助材料组成, 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 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本因素。不合格的材料不可能建造出合格的工程, 建筑工程由于所需材料量大且品种多, 某一种材料的质量不合格, 都可能导致整个工程质量的不合格。因此, 在进行工程施工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 有合格证, 并经复检合格的材料, 才能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

3.3 施工方法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施工方法主要是指工程项目在整个工程期内所采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等, 其中合理、可靠的施工方案是保障建筑质量的根本, 其会对建筑工程的工期、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产生影响, 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应保证各个施工工序之间搭接的合理性。

3.4 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机械设备是加工原材料的器具, 也是完成施工必不可少条件之一, 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加工出的半成品的质量和施工工艺能否有效实施, 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施工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应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3.5 施工环境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有自然条件环境、社会环境等, 特别是自然环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控制难度与影响程度均较大, 如气候温度会影响混凝土的拌制、浇筑;大雨冲刷会造成地基基础下沉等, 所有这些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均造成影响。因此, 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一定预期控制和采取措施, 才能降低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4 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4.1 落实目标责任制

完善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 落实质量达标责任制, 这是工程能够顺利开展并保证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责任制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施工参与人员, 做到任务安排合理, 责任到人, 这对于工程整体建设目标的完成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2 加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

施工技术人员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施工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在于监督劳务人员完成施工质量目标, 这二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 因此, 应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在素质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4.3 对于隐蔽工程要严格进行检查

施工过程中对需要隐蔽的结构如基础等, 往往施工者和质量验收者会因其被回填隐蔽, 不能直观, 就对其施工质量不重视或检查不严格, 这将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因此, 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应加大对隐蔽工程的验收检查, 对不合格的施工工序绝不允许隐蔽, 待整改合格后才能隐蔽。

5 结束语

建筑施工工程都较为复杂, 其涉及的方面也较多, 要想提高其工程质量, 加强施工管理是必须且有效的手段, 要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监控施工材料质量、确保施工机械设备性能良好, 做到多方位的统一和谐管理, 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这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建筑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降低成本, 忽视了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证。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做出探讨, 并分析了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及其提高施工质量的措施, 以期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 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周纪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98.

[2]吴锦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 :149.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 篇5

关键词:建筑电气 施工 质量问题 规范操作

摘要:建筑行业中由于建筑电气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事故越来越多,给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危害人民生命安全,许多事故都是由于在施工中没有按规范操作或忽视了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所造成的质量事故。本文列举并分析了电气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电气施工质量。

1电气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

施工管理人员无资质证书,作业人员无上岗证,大多数作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施工水平达不到规范要求,致使一些安装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定指标的要求。近年来一些施工企业不愿意在工人培训上投入,技术培训工作薄弱,只想从市场上找一些技术水平好的工人施工,但不愿意长期使用。所以,电气安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种。一定要加强工人队伍素质的培训,树立长期思想,培训一批懂管理,技术水平好的管理人员,有一支施工水平好的工人队伍,

2常用电气主要设备和材料问题

2.1电气设备的主要质量问题

①使用非国标产品,无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技术说明书和检测试验报告等文件资料;

②导线电阻率高、机械性能差、截面小于标称值、绝缘差、温度系数大、尺寸每卷长度不够数等;

③电缆耐压低、绝缘电阻小、抗腐蚀性差、耐温低。绝缘层与线芯严密性差;

④动力、照明、插座箱外观差,几何尺寸达不到要求,钢板塑壳厚度不够,影响箱体强度,耐腐蚀性达不到要求;

⑤开关、插座导电值与标称值不符,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强,接触不好,易发热,达不到安全要求,塑料产品阻燃低、耐温、安全性能差等。

2.2电气主要设备和材料问题的原因分析

电气材料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产品多。采购人员识别真假能力差,缺乏电气材料专业知识,把关不严。

2.3针对问题,应对措施分析

2.3.1施工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起来,加强采购人员素质,把好材料质量关。可通过市场考查的方法,直接到有一定生产规模、信誉好、产品质量过硬的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验收标准 问题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84-01

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主要是指对于建筑质量的最低限度要求,任何建筑工程的质量都不应当低于这个标准。该文正是根据此类相关标准和要求,对于那些不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以及在工程质量上存在欠缺的问题作出的相应建议。

1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问题

1.1 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质量是否允许吃设计余量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明确提出,在经过相关检测后发现达不到相应设计标准,可是在经过原设计单位核算过后仍然能够满足结构安全以及使用需求时,该检验批可以予以验收。大多数条件下,虽然规范中对于安全以及使用功能给出了最低标准限度,但是设计环节上在此类标准中往往还有可供考量的余地。不满足设计要求与不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但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质量时,很多时候都会去考虑到吃设计留有的余量。并且这种情况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延续下去。但是国家相关部门不应当放任这种情况继续进行和发展下去,而是要严把吃余量的关口。并且对于“两者并不矛盾”的说法也应当予以重新探讨。严格意义上来讲,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矛盾。但是国家在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上对于这种矛盾却没有指明,而且虽然在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规定了最低限度的要求,但是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却没有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作为国家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凭据,最终的工程验收不仅要遵循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合约上的要求。

1.2 造成永久性缺陷工程的验收

与此同时,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还指出:“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以及分部工程,虽然外形以及尺寸上发生变化,但是仍然能够满足安全和使用性能时,可以按照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这点意见和标准也是存在较大问题的,许多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都能够通过加固处理来达到安全性能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使用功能上无疑将大打折扣,令使用者的权益遭到损害。这条标准的设定实质上是为不符合标准的建筑工程找到了一條合法的通路,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消极影响。所以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对质量标准进行严格限定,严格要求国家规范标准就是一个最低要求的限度,所有质量在限度以上的建筑工程为符合标准要求的,而在限度以下的则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并且针对于那些质量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工程,不允许再通过其他方法来予以处理。

1.3 语言不一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存在许多这样的情况,由于语言使用不一使得很难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予以掌握和理解。例如,在“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与“满足安全使用”的相关条文上,先后出现过多次不一的语言,并且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区别,这就严重影响到了人们对于他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在主要功能与次要功能方面的条文上,虽然对于主次功能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但是在现实的验收过程中对于主次功能却并没有予以明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主次功能混乱的问题。

2 关于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问题的相关建议

对于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应当予以积极解决,为此做出如下建议。

(1)杜绝为不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以余地。当前我国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已经较低,如果在此基础上在进行降低将会严重威胁到我国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限制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同时,我国的建筑施工水平也将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为此,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质量不应当留有出路,在验收标准上只提要求,不讲条件。

(2)鉴于现行标准和规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匹配的,因此在标准和规范中的语言运用上也要尽量做到一致,避免造成二者衔接不当的问题。

(3)与此同时,我国的建筑标准规范还应当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化因素,争取做到与国际接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走出国门,也将有更多的外资建筑企业进入我国。在这样的条件下,考虑将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同国际接轨显得势在必行。

(4)此外,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制定还应尽量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但拿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不符合标准和规范开口子为例,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为质量不符合规范的建筑工程提供“合法”出口,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业主们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在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应当充分将各方的利益需求考虑进来,最大限度的去完善验收标准。

3 结语

简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要不断按照应有的制度体系来进行完善和填充,面对这样一个系统、复杂性较高的标准体系,一定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和人们的现实需要来加以改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内容也将随之调整,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殷许鹏,潘文,宋廷苏,等.建筑隔震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研究[J].施工技术,2013(9):61-63.

[2]丰淑玉.议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几个问题[J].新疆有色金属,2013(5):101-102,104.

[3]陶里,邸小坛.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有关问题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9(1):20-22.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 篇7

关键词:工业建筑,质量控制,安装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低劣问题溯源

1.1 建筑设计方面的原因

建筑体系的形成源自建筑设计,很多工程质量的巨大安全隐患是由于建筑设计方面的疏忽引起的,设计的合理与否极大的影响着施工的质量。据有关工程质量事故的研究分析,有超过40%的工程质量事故源于建筑设计。不合理的设计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并影响了整个工业建筑的使用功能。有很多因素会对建筑设计质量产生影响,比如设计时间的仓促忽略了许多设计细节。设计师为省时省力,草率套用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的标准图;有的设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难度工程设计的资质实力和实际经验;设计单位缺乏质量控制的有效保证措施等等。

1.2 安装操作人员的素质

施工人员素质高低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高资质和信誉度、技术力量强的施工单位当然是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时的首选。而当施工单位进场时,项目人员和施工队却很可能改头换面。有的是由前来挂靠的技术力量薄弱的小施工队和无上岗证的人员组成。这些施工队大多雇佣的是农民工,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考核就开始上岗操作,甚至像焊工、电工特殊工种的安装工人都有很多没有职业资格证和上岗证,这样情况屡见不鲜,建筑质量难以保障。

1.3 劣质材料带来的隐患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使用劣质材料不仅会危及建筑物的使用安全,给工程质量留下安全隐患,甚至直接引发重大工程事故。比如不合格的开关、电线的使用将给建筑物留下火灾隐患,危及人身安全;不合格管材会引起水路渗漏,也会导致建筑物无法正常使用。工程建设中,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有些施工承包者大量选用价低材料,而这些材料中,不可避免的包含不合格的劣质、假冒品牌的材料,工程材料的使用非常不规范,存在管材壁厚达不到规范要求、电线芯径太小或绝缘性能差、封闭不严、阀件单薄等现象。

1.4 质量监督检查方面的缺失

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而建筑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往往并不十分注重质量监督,施工单位自管体系不全、自检不到位。很多施工单位为节省资金和时间,非常抵触额外技术力量的投入。另外,施工人员、班组长到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都应有各自把关的质量控制环节,往往也会被施工方放弃,繁琐的质量检查工作被推给监理,被动地等待检查。同时,也存在内业资料不够真实、及时的问题,众所周知,内业资料是工程质量控制的依据,有的施工单位不进行工程质量检查,或只对一部分进行检查,为应付验收则请人凭空编制内业资料,形式上各道检查人员签字齐全,实则随意按需填写,无法体现工程的真实质量情况。

2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对策分析

2.1 提高建筑施工设备质量及完善配套技术

从宏观上来讲,建筑工程设备质量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工程质量建设的水平。我国工业建筑工程年投资规模较大,施工投资增幅迅猛,建筑工程设备及配套技术的科研、设计开发、生产已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实施行业统一管理,从政策上培育和扶植一批骨干生产企业,有利于解决目前一些高质量的建筑工程设备需求缺口大依赖进口的局面和个别品种因国内生产形不成规模,价格昂贵而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2.2 提升施工人员专业素养

要通过招投标选择项目报价最为合理且满足项目要求,具有强大技术实力和良好企业信誉资质的施工单位。只有资质信誉良好的单位才能培养和拥有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施工时切实把好进场人员关。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进场的施工人员往往和投标时报的优秀人员不符,投标通过后便随意更换人员。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对进场人员和投标承诺的人员严格核对,坚决杜绝改头换面的现象。特殊情况要应走报审程序,人员技术素质必须符合招标要求的条件。对于进场的一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特殊技术的工种工人,必须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和上岗证。应办理资格审查报验手续,监理单位按程序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场,通过各种途径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只有合格的施工人员才能保证合格的施工水平。另外,必须重视施工人员的培训。对进场的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重视对他们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素质,上岗前技术人员还应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使他们得到最直接的,快速高效的技术培训。

2.3 健全质量监督体制

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对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非常关键的。要做好企业自检工作、监理监督检查工作,同时政府要加强督导。施工企业在工序交接的时候认真做好自检和互检工作,完善交接检查。从施工员到班组长、企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监督人要各司其责,把好质量检查的各个环节。如果前面的工序检查不合格,后面的施工程序绝对不能开展,从企业内部做好自控。同时,为保证内业资料的真实可靠,要实事求是的做好检查记录,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制度,培训培养专门测试人员,规范化专业测试设备的检测程序,使得自检工作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监理单位也应做好工程施工各个主要阶段的各项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履行好其第三方工程质量控制职能。要明确监理单位的各项质量验收检查应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进行,坚决不能纵容施工单位省略质量自检程序而完全依赖监理检查的不正常状况,工程如有遗留和矛盾问题必须彻底处理否则不予验收;要通过各种工程质量的层级检查、监督,层层把关,及时发现和排除施工质量隐患,将施工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高质量的建筑施工。

参考文献

[1]方波.浅谈提升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的途径[J].安徽建筑, 2006 (4) .

[2]吴玉娟.建筑工程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J].大众科学 (科学研究与实践) , 2007 (15) .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 篇8

1 建筑墙体施工中常见问题

墙体施工是建筑整体项目的重要内容, 也是工程施工领域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内容, 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价值, 也决定了施工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同时更是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墙体质量问题的产生, 从根本上处理和解决所存在的施工缺陷和不足。

1.1 施工材料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 施工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于一个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来说, 施工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如果选用的材料不合理, 质量不达标。那么就会对工程的后期施工造成影响, 甚至导致该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 施工材料的选用及搭配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但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建筑出现墙体施工质量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所选用的施工材料不够合理, 且材料搭配的也不开学, 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终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2) 防水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墙体质量, 从而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 会缩短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但现阶段, 许多建筑工程在墙体施工中忽视了防水施工的重要性, 只是简单的进行了保温隔热的处理, 导致墙体受潮 (如图1所示) 或在雨水冲刷下出现渗漏等问题, 从而影响到工程质量。

(3) 墙面施工处理不合格。墙面处理可谓是墙体工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它不仅保证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而且决定着工程的美观性, 但是在过去的施工中, 不少的外墙墙体施工质量都达不到工程的相关标准, 以至于在竣工后, 出现脱皮、开裂、起鼓等现象。就这些原因分析, 主要是因为施工中选用了不合理的材料, 如水泥、沙子等不达标等。

1.2 施工技术方面的原因

在建筑施工中, 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管理机制不严格。目前, 我国的建筑工程在施工中缺乏一定的管理机制, 且忽视了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导致各种建筑质量问题的出现。虽然也有一些施工单位建立并实施了有关的管理机制, 但由于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不够重视质量管理, 没有充分发挥出管理机制的作用, 使其形同虚设。

(2) 缺乏施工规范标准。建筑施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但当前很多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不够重视市场的管理机制, 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从而导致建筑施工不符合实际工程建设的需求, 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给墙体造成一定的质量隐患。

(3) 无法充分体现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来说最关键的就是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他们不仅要确保工程施工的进度和社会经济效益, 还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这时就要求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做好预防工作。

2 建筑墙体工程质量控制新措施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我国建筑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建筑施工技术也取得较大进展, 其质量、效益和美观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外墙作为建筑质量和美观功能的衡量标准, 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保证工程质量已成为目前人们关心重点。在工程施工建设中, 具体的施工方法和策略如下:

2.1 原材料控制

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原材料控制。因为工程整体质量受到建筑材料高低的直接影响, 比如一个先天就残缺的食物, 无论你后续做法做的再好、再正确, 都无法消除先天性的不足, 也无法和正常的事物相比较。因此在工程项目中, 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工程原材料的控制。在实际施工中, 工地上所选择的各种材料往往都存在不足, 同时许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为了方便, 大都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例如, 在材料中随便抽取一袋水泥、一根钢筋、一筐砂子进行检验, 这种检查方式导致了样品代表整体的现象, 使得工程材料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同时也给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施工队伍说到底是由人组成的团队, 人是参与工程建设的主导因素, 更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 工程施工建设中必须要提前做好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培训工作, 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 让工作人员在施工中从根本上具备自觉遵守相关质量控制行为的要求。其次要加强职工技术培训, 尤其是关键工种的技术力量一定要配齐配好。

2.3 施工检验程序控制

在施工阶段, 重视对施工检验程序的控制, 特别是现阶段, 实行监理制度后, 更应加强控制检验的程序, 要求施工单位在每个施工项结束后, 首先内部实行自检、互检、交叉检合格后, 再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 严格控制每道工序、每个分部分项工程, 坚决不能让不合格工序流入下道工序。尤其是隐蔽工程, 必须要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后方准予隐蔽, 确保不留下质量隐患。

2.4 建筑墙体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结果、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 进行目标管理的实施可以激发工作人员质量控制的积极性, 使关键问题得到迅速解决。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两个环节, 即目标制作和目标实施管理。目标的制作就是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和涉及到施工的工程项目现状, 其中包括质量通病, 以前质量控制中遗留下的问题, 没有成熟施工经验的新的施工项目, 用户的意见、要求以及质量升级和攻关提出的特殊问题, 上一管理循环反馈的问题等, 所制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目标。

2.5 工程质量检查方式控制

一个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离不开严格的检查措施和检查手段。如果地基的基础出现问题, 那就意味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都不合格,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因此, 要求相关的质量检测人员要严格检查每道工序, 这其中就涉及到工程质量检查方式的控制问题, 要求其控制要科学合理, 主要依据实际的数字。比如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情况, 首先要看配料的计量是否符合相关的配合比要求, 水灰比和试验的误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墙体的砌筑进行检查时, 主要看通过尺和钢尺测量获得的数据。每道施工工序要检查的重点及方法, 要求相应的质量检测人员要熟悉掌握, 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 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 结束语

建筑的质量是保证居民生活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工业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人民不仅对居住条件要求提高, 对居住环境、质量、安全性需求同样也在提高。然而, 墙体的质量问题只是建筑施工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使老百姓安居, 使我国建筑质量水平提升一个新台阶, 建筑行业就必须对所有关于质量的漏洞进行透彻的研究, 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建筑行业呈现迅速发展的状态, 工程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随之越来越多的工程新技术及新材料开始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实践证明, 这些技术和材料的应用给工程施工进度和效益提供了保证, 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工程质量问题。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墙体质量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墙体质量,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庆.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墙体质量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 (3) :12~13.

[2]李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墙体的质量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9) :56.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 篇9

1 梁柱钢筋绑扎技术质量通病

1.1 墙柱钢筋偏位

所谓的墙植钢筋偏位, 就是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 对结构受力及抗震性能构成严重影响。—般来说, 造成墙柱钢筋偏位的原因有制作箍筋内包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符;钢筋骨架已经绑扎完毕后, 工作人员任意地踩踏、动摇;或因施工作业组对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视不够, 垫块被挤碎, 垫块设置不均匀及数量不足、厚度不一致等。

1.2 同一连接区段接头过多

在钢筋施工中, 由于同—连接区段的受力钢筋接头太多, 导致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数值, 对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钢筋配料人员巯忽大意, 未合理搭配好材料的下料长度, 或者为了减少钢筋废料而不按规范开料, 对某些不允许采取绑扎接头的构件缺乏技术考虑等。

1.3 保护层不准

板钢筋的马蹬尺寸有误或变形, 致使上部保护层过大;保护层砂浆垫块数量不足, 或厚度不准;再者, 施工时采用塑料垫块的墙柱, 由于塑料垫块质量较差, 对保护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1.4 箍筋长度不准

一般导致钢筋施工时箍筋长度不准的原因有:因工作人员操作大意, 导致两个箍筋或里或外串动在骨架;绑扎前没有按照规定定位箍筋宽度进行定位或定位不准确。

1.5 间距不均匀

由于主筋或者箍筋的间距不一致, 钢筋配料数目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导致钢筋间距或小或大;绑扎人员操作不仔细, 没有依照图纸规定绑扎, 导致主筋或箍筋间距不均匀。

1.6 露筋

拆模后, 不时会发现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会有钢筋露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钢筋成型尺寸不准, 或由于绑扎不当, 导致骨架外形尺寸过大, 局部接触模板;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等。

1.7 钢筋遗漏

施工管理不当, 未事先研究图纸及钢筋安装顺序, 施工质量技术交底不到位;钢筋配料数量不足;对施工图纸理解不深入, 不清楚设计总说明中的钢筋通用条款;或因设计单位—般对框架节点等问题没有做细部设计, 导致节点钢筋拥挤, 最终造成施工时钢筋的遗漏。

2 梁柱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2.1 原材科的控制

首先钢筋的进场必须根据工程进度有计划地运进施工现场, 由专业工长根据项目计划进度和实际情况, 将材制规格、数量上报项目部材料组, 由项目部材料组联系供货商将材料运进现场。钢筋的安装应采用现场加工、绑扎、焊接连接方式。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等按施工详图及有关规范进行控制。在钢筋和模板之间, 用不低于设计图纸设计强度的砂浆垫块隔开, 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垫块应设置合理, 匀散布置。绑扎钢筋前, 校对成品钢筋的规格、形状、直径、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 准备好控制保护层厚度的砂浆垫块, 在模板上画出柱墙的钢筋布置线, 形状和数量, 对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 应先确定钢筋穿插部位的顺序, 并与木工讨论支模与钢筋绑扎的顺序, 以免两道工序的影响造成返工。

2.2 严格规范钢筋锚固长度

梁柱节点区受力复杂应力集中, 是钢筋交错纵横部位, 是抗震优先保护区域。为此, 粱柱钢筋的连接要避免在这个区域进行, 钢筋的任何连接方式都是对整根钢筋的削弱。所以规范规定, 梁柱节点区域不允许存在钢筋接头。另—个粱钢筋弯折问题, 粱钢筋在柱子要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施工中应严格按设汁要求制作箍筋, 并保证其与柱纵筋绑扎牢固, 不得遗漏任何一个绑点;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绑扎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三种方式进行连接洞身系统支护锚杆—律接长与过流面钢筋网焊接, 以增强整体性和锚固性。

2.3 保证保护层厚度

在钢筋混疑土结构钢筋绑扎施工中, 粱柱交接处, 当墙柱变截面时, 框架梁的上排主筋是穿柱立筋的外侧而过。因为从受力方向来说是由梁传力给柱, 所以粱筋如果在外, 这部分筋的应力将是由柱的保护层来受力, 这毫无疑问是不行的。从美观的角度上, 粱筋如果在外, 如果要保证保护层厚度, 会增加粱厚, 使梁宽度大于柱宽度, 这也毫无疑问是不允许的。所以梁外筋只能从柱外筋内过。如果是柱纵筋与梁主筋如果错开, 梁主筋在环绕柱纵筋那部分要弯折1/6的数值, 应该注意的是, 板筋绑扎完毕后, 应在已绑扎好的钢筋上部布设木板, 便于施工人员行走, 避免板筋因踩踏而导致变形;并根据有关规定放置足够数量的垫块, 并使用质量合格的塑料垫块, 垫块应相互错开, 匀散布置。在钢筋和模板之间, 用不低于结构物设计强度的砂浆垫块隔开, 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等按施工详图及有关规范进行控制。

2.4 注意与其他部位节点钢筋工程的配合

在钢筋接头焊接前, 采用铁刷将施焊范围内的浮锈、漆污等清除干净。在钢筋架立安装后, 应避免发生错动和变形。钢筋绑扎前要认真对照设计图纸确定方向尺寸, 钢筋交叉部位, 严格按设计图纸钢筋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要求绑扎, 注意钢筋间距、位置的准确, 绑扎点牢固。板和墙的钢筋网靠近外围的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扎牢, 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 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

3 结语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国力的增强, 钢筋混凝土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当中, 其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十分巨大。但是受到我国国情影响, 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着许多粗放型因素, 这也导致了工程中钢筋工程的施工管理力度不足, 致使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质量通病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梁柱节点钢筋绑扎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采取加强质量控制、加大施工管理力度、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预防措施, 将其危害降至最低, 从而达到延长建设项目使月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栋栋.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案例150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李国安.钢筋工操作技能培训文本.天津科技出版社, 2008.

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工程 篇10

1 质量问题分析

要提高建筑质量, 首先要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1.1 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 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 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 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 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 房屋倒塌事故常有发生。

1.2 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 钻孔坚决太大, 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 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 软土层厚薄相差也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 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 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1.3 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施工中应特别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1.4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熔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 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 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 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 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1.5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物使用不当, 也容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 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1.6 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不熟悉图纸, 盲目施工, 图纸未经会审, 仓促施工;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钢接, 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等, 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等;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 施工蛮干, 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等。

1.7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 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 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

2 提高建筑质量严把六关

2.1 工程图纸设计关

一项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资质相应的设计单位, 同时还要把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竞争激烈, 当然也不能为减少一点设计经费聘请个体或个人设计, 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 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意增加材料用量而提高造价。

2.2 施工队伍选择关

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项工程建设立项批准后, 必须经过招投标来选择施工队伍, 具体方法:一是听, 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状况、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 即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三是查, 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 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 征求使用单位工程队伍的评价, 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 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 综合比较, 选出一个满意的施工队伍。

2.3 施工合同签订关

施工队伍选定后, 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施工合同, 把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 合同内容必须是严密过细, 条款详尽, 责任明确, 奖罚分明, 要求合理, 手续完备, 查核有据。合同签订前与上一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 合同签订后, 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 以便受法律监督。

2.4 工程质量监督关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 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建立行为监督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 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

2.5 质量控制关

2.5.1

进度控制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 必须实行分段控制, 动态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 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 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 已确保工程质量。

2.5.2 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质量关。

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含环保标准) 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 因此, 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2.6 工程竣工验收关

竣工验收, 是基础上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 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 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 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 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 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 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 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 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 主要是现场实测, 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总之, 提高工程质量要从细部着手, 警钟长鸣。

摘要:针对建筑质量问题分析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展开论述。

建筑施工工序质量问题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施工工序;质量

一、施工工序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工序的施工准备阶段往往为施工单位所忽视。导致忽视的原因大体有两种情况: 一是没有建立起这样的管理体系; 二是没有管理体系要求, 但认为这些施工工序都已经做过, 只要有了人力、设备和材料就可以直接做了。在我国目前建筑操作工人的整体素质相对比低的情况下, 工序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其工序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备齐和熟悉施工图纸。只有了解图纸的要求, 才能按图纸的尺寸做好下料、支模等;( 2) 制定该道工序的施工程序或方案书, 包括施工方法、操作工艺、验收标准和检查验收方法及与下道工序的交接检要求;( 3) 技术交底。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使该施工工序的工人掌握该工序的操作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 以及该工序与下道工序的联系和下道工序对本道工序的要求;( 4) 工序所有材料必须经进场验收合格才能使用;( 5) 该工序建筑材料标记、摆放等应满足材料规格, 标记清晰, 应保证材料不混乱, 其摆放应保证材料不变质或污染等;( 6) 工序中所用的施工工具确认符合正常使用要求;( 7) 该工序施工中的安全施工和保护环境的措施等。

二、施工工序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1、施工工序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做好施工工序准备阶段工作后, 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每道工序由建筑材料通过施工操作变为构件实体的过程, 因此是工序施工质量的关键阶段。

2、工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控制措施建筑工程是由多道施工工序构成的, 但各道序对工程质量、结构安全和建筑功能的贡献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 在每个建筑工程中都有关键工序, 而关键工序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及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统计控制问题分析

1、统计过程控制与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 1) 统计质量控制的常用工具和方法。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搜集数据、整理数据, 找出质量波动的规律, 把正常的波动控制在最低限度, 并采取措施消除各种因素造成的质量异常波动。这些工作是以数量统计为基础的, 常用的方法有: 调查表、分层法、直方图、散布图、排列图、因果图、控制图和质量管理的其他方法, 如关联图法、系统图法、矩阵法、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法、矢线法和 KJ 法等。

( 2) 统 计 工 序 控 制 SPC ( statistical processcontrol)。工序质量控制主要是工序控制图和工序能力分析。其中控制圖是对工序质量情况的动态反映, 而工序能力则是一种工序能够保证生产质量的静态反映。限于篇幅, 本文不讨论工序能力。质量特征值作为随机变量客观上服从统计学规律。统计学规律不仅描述了质量变异的波动性, 同时更重要的是描述了它的规律性, 或者说是某种稳定性。

( 3) 工序质量的分析及控制。工序质量分析和工序质量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工序质量需要严密地监控, 发现异常情况后, 要进行质量分析, 然后再依据分析的结果调节和控制生产要素。分析和控制过程是不间断的、反复进行的。工序分析就是通过观察工序质量特征值的波动情况, 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类因素, 找出主导性( 支配性) 因素, 并调查这些因素与工序结果( 质量特征值) 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工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工序的因素管理标准。

2、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水平的统计控制

( 1) 运用控制状态图控制工序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工业产品相比, 其手工作业多, 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多, 有些施工工序质量并不是在该工序施工时能检验得出来的, 如现浇混凝土强度需要对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 28 天才能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现浇楼板厚度的测试要等支撑该楼板的模板拆除后才能量测。虽然如此, 但建筑工程有相当多的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水平统计控制, 也同样可以用工序状态质量控制图来表征, 比如构件尺寸及尺寸偏差的工序施工质量,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截面尺寸偏差, 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偏差, 钢结构防火涂层厚度偏差,装修工程中基层厚度、抹灰厚度的偏差等。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统计控制与产品工序质量控制是有差异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一般的工业产品为自动化的连接生产, 其工序质量控制可针对这个生产线生产出的产品, 其中横坐标时间则根据产品生产中这道工序的长短和检验的频次而定, 一般时间可为小时、上午和下午等;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为手工或半机械化作业, 其工序施工是分阶段的, 比如现浇混凝土楼板的钢筋绑扎要在该层柱或墙现浇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同一施工工序的施工时间是间断的。②工业产品的工序抽样检验可在该道工序完成后立即进行, 而建筑工程有些施工工序, 如构件钢筋绑扎工序中的钢筋间距可以在该工序完成后立即进行, 但混凝土梁、柱的截面尺寸, 楼板的厚度等, 则只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并拆除相应的模板后才能进行测量。

( 2) 针对建筑工程不同施工工序的特点, 建立相应的建筑施工工序质量统计控制的方法。工程施工工序的统计控制, 应以一个检验批作为工序质量统计控制单元。所谓检验批是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针对同一施工工序施工时间的间断性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的特点, 检验批作为工序质量统计控制单元较为合理的设定, 其工序质量控制的横坐标就是按轴线或施工段的组别, 也就是不同施工班组的划分或同一班组不同时间的施工轴线, 比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柱的钢筋间距控制, 把每层均作为控制单元后就可按施工段或轴线划分控制组。直方图控制。由于构筑建筑工程的任何施工工序都有其质量要求, 所以从广义上说, 任何施工工序均可以控制状态图来判别和控制工序的质量, 但对于现浇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工序中的混凝土和砂浆强度需要依据 28 天标养试块的结果给予判别, 对同一楼层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和砂浆强度测试结果的评价是按批进行评定的, 而对检验的统计更适合直方图法。在现浇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工序中, 除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控制是最为重要的控制项目外, 还有混凝土的坍落度、砂浆和易性等, 这些有定量指标要求的项目均可用控制状态图来进行控制。

四、建筑工程工序质量的验收控制问题分析

建筑幕墙施工质量问题探讨 篇12

由面板与支撑结构体系 (支撑装置与支撑结构) 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悬挂在主体结构上、不承担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 称为建筑幕墙。

按建筑幕墙的面板可将其分为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混凝土幕墙及组合幕墙等。

按建筑幕墙的安装形式又可将其分为散装建筑幕墙、半单元建筑幕墙、单元建筑幕墙、小单元建筑幕墙等。

建筑幕墙作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 是由支承结构体系与面板组成的, 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 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又由于外围护面板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玻璃、石材、金属、混凝土或不同材料组合的建筑幕墙。在建筑幕墙作为建筑的外围护功能的基础上, 能够表现出强烈的现代韵律感和艺术装饰效果, 赋予了建筑以时代气息, 受到建筑师的广泛青睐。

2 当前幕墙施工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2.1 预埋件部分

有的工程主体未设预埋件, 只好采用膨胀螺栓、化学螺栓来补救:有的虽有预埋件, 但该预埋件的规格、锚筋的焊接及锚固长度等又不满足规范要求。

2.2 立柱、横梁部分

立柱的力学计算模型不符合工程实际;立柱和横梁的型材截面特性参数计算有误或套用错误, 甚至有些型材的截面形状不符合受力要求;立柱被设计成受压杆件 (按规定应设计成受拉杆件) ;有校核杆件强度但未校核其刚度;未按最不利分格及最大跨度进行验算。幕墙与主体连接部分:支座与锚板间的焊缝强度不够;连接处只用一个螺栓:角码所受弯矩过大但未加固。

2.3 板块固定部分

隐框幕墙板块下部未设托条;压板的间距太大或压板本身强度不足。

2.4 防火、防雷部分

防火棉厚度不足或防火隔板太薄;防火节点不严密;立柱伸缩处的防雷节点处理不妥。

3 提高幕墙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严格资质、证书的管理

幕墙市场在一个时期曾出现过混乱状况。有的幕墙建筑无设计就施工, 有的无相应资质却在进行幕墙的设计或施工。这种状况造成了幕墙工程质量的失控, 并出现了较多的质量问题。为此, 建设部曾于1995年初下发了“关于确保玻璃幕墙质量与安全的通知”, 并在1996年颁布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使幕墙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施工有章可循。另外, 对幕墙工程中关键工序的工人, 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没有合格的上岗证, 不能上岗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

3.2 把图纸会审作为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

现代建筑具有新时代特征, 规模大、标准高、建设速度快。要求设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新知识,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以确保工程设计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以设计规范为法律依据作保障, 完成科学可行的设计方案。在设计手段上整理现行各种装饰类型并使其系列化、标准化, 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进的设计手段使工程设计质量得到保证。主动协调相关专业、工种, 消除专业之间的“漏、缺、错”的通病, 完善设计文件, 达到国家现行规范的质量标准, 减少设计变更, 使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 工程设计人员要认真仔细审阅各专业图纸, 搞好图纸会审, 搞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 把各种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考虑在施工之前。幕墙设计应采取防雨水渗漏性能的措施, 玻璃幕墙立柱与横梁的截面形式宜按等压原理设计, 在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应设置流向室外的泄水孔, 在易产生冷凝水的部位应设置冷凝水排出管道, 构件制作时严格按规定要求钻泄水孔, 开启部分的密封材料宜采用氯丁橡胶或硅橡胶制品。

3.3 严密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同样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之一, 搞好施工组织设计, 可以使设计材料、人力等各项环节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宏观控制作用, 合理利用人才、物力资源, 层层把关, 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国家规范标准要求。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从项目组织机构、施工人员职责、材料运行程序、工程安装施工检查、验收各个方面保证施工质量, 因此, 施工组织设计是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必须根据拟建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建设单位的要求, 在对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编制出一份能切实指导该工程全部施工活动的施工组织设计, 安全管理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人该施工组织设计内, 其中应包括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动火作业与防火管理措施等。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都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勘查, 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对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气象因素、现场环境和其他与建筑幕墙施工有接口或相关工程施工的进度情况的调查, 了解材料和劳动力的供应以及现场各相关方配合的情况等, 为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编制合理的、切合工程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类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3.4 严把材料、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关

幕墙材料是保证幕墙质量的安全的物质基础。幕墙材料概括起来有四大类型:即骨架材料、板材、密封填缝材料、结构粘结材料。各种材料都要有合格证书和质保证书, 有的材料还应有材料性能实验报告, 如铝型材的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结构胶的相容性实验报告、幕墙性能实验报告等等。没有合格的证书或合格的实验报告, 应坚决杜绝使用。

4 执行各工序质量验收制度

4.1 玻璃板材制作

要重点检查制作车间的环境条件, 要求车间的温度、湿度、通风性、防尘等方面的指标都要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检查玻璃或金属挂板的规格、尺寸及外观质量是否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检查结构胶的生产日期、有效期限, 并判断其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检查结构胶的厚度、宽度及打胶质量是否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等等。

4.2 幕墙结点安装

重点在于控制土建结构施工期间幕墙预埋件的埋设质量。监理人员应提前督促幕墙的设计、施工单位加强与土建单位的联系与配合, 使幕墙预埋件的埋没位置、埋设质量能达到幕墙设计或规范的要求。此外, 还得对预埋铁与连接角码的焊接质量、立柱与连接角码的连接质量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4.3 横梁立柱安装

重点检查立柱安装的垂直度、横梁安装的水平度、幕墙分格的规格尺寸等是否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检查和控制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质量。

4.4 玻璃板材安装

重点检查玻璃或板材的固定连接质量及密封胶嵌缝质量.密封胶嵌缝施工要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 由熟练工人操作。施工时要防止气泡的出现, 并保证胶缝厚度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

4.5 督促并协助施工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要求施工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安装质量的检查与验收, 监理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会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分析研究, 找出原因并予以改正。检查验收制度要采取自检、互检及质量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最终验收相结合, 确保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6 认真做好幕墙的防火、防雷工作

幕墙的设计和施工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等规范和标准。做好幕墙建筑的防火、防雷设计和施工安装工作。

5 总结

建筑幕墙在我国的应用日趋广泛, 到上个世纪末, 中国已成为世界幕墙生产和使用大国。到了二十一世纪, 我国的幕墙行业开始进入从幕墙使用大国向幕墙技术强国迈进的新阶段。实践证明, 只有加强对幕墙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并切实有效地推行建设监理制度, 幕墙工程的质量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参考文献

[1]张芹主编.建筑幕墙技术手册[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1.

上一篇: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下一篇:编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