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2024-10-17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精选12篇)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篇1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 全国各地的建筑工程项目在不断增多, 但是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 各种建筑物的倒塌事件, 豆腐渣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出现。这些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其中由于建筑材料不合格造成的质量问题占较大比例。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材料质量关, 建立科学的材料检测管理方法,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

1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测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最直接的阶段, 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 但是建筑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得不到控制, 工程其他方面的质量控制就无从谈起。

在施工过程中, 因建筑材料的不合格, 材料选型错误, 或者是一些微小差异, 这些都可能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 甚至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 另外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易拆卸性, 导致项目完成后发现材料质量问题难以更换, 所以说做好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做好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还可以帮助完成混凝土抗压, 砂浆抗压等检测项目, 有助于整体项目的施工。

2 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

一个建筑工程的费用分配中, 购买建筑材料的费用大约占总体费用的三成到五成,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建筑材料在工程项目中所处的地位。下面为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几个因素:

1) 建筑材料在采购过程中把关不严, 时常会采购回来不合格的材料或者型号不相符的原材料。另外, 由于计算不准确, 常常出现分批采购的现象, 这就导致了材料的颜色不一, 质量存在偏差。

2) 建筑材料的施工供应缺乏计划, 常常将材料乱堆乱放, 这样就导致了钢筋, 水泥等一些材料由于受潮或进水, 造成材料腐蚀, 降低了材料的性质, 达不到正常的使用寿命。

3) 建筑材料在检测时存在漏检现象, 致使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被当作合格材料应用于工程中, 给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造成了安全隐患, 降低了建筑产品的质量。

3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3.1 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

要想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首先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材料质量控制体系, 依靠材料质量控制体系来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管理, 保证材料检测程序完整进行, 明确材料的质量要求和选型标准。

3.2 严把建筑材料的采购关和进场验收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材料和设备生产厂家众多, 各个厂家的水平不同, 产品的质量档次也就不同。所以采购部门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必须要掌握材料的信息, 通过对比各厂家的质量和价格, 选择合适工程使用的材料, 并且计算好所需材料的熟练, 最好一次性购足材料, 避免分批采购带来的质量差异。在采购过程中要尽量选择知名度高的, 信誉度良好的厂家, 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竞标的形式来采购材料。

采购回来的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时要严格验收检测, 查看材料的合格证, 在材料适用前, 监理单位要将确定需要检验的材料, 并依据规定进行检测, 当材料进场复验出现不合格时, 对于规范允许重新取样双倍复检的材料, 必须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 由施工单位按有关规范标准重新抽取双倍试件进行检测, 合格后方可使用, 双倍试件检测都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并将材料进行封存。对一些常用材料要进行样品备份, 建立合格材料样品备份库, 以方便与再次采购回来的材料进行对比检测。

3.3 合理选用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依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材料。当建筑材料选用不当时, 就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甚至会引发质量事故。所以在选用材料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针对工程的不同特点, 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 需要满足的质量标准, 以及材料适用范围等, 认真地选用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各种材料受环境的影响情况, 避免材料进场后到施工适用这段时间内发生变质或损坏。

3.4 妥善地存放各种建筑材料

在材料进场后, 通过验收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要认真管理, 不得乱堆乱放, 在分别堆放材料的情况下为每种材料做好标识, 并针对它们的特性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说水泥要放在干燥的地方, 进行防潮处理, 最长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钢筋和一些金属材料存放时要注意防水, 避免被锈蚀, 影响工程的质量。

3.5 规范取样送检过程

取样送检处于材料质量检测的首要环节, 取样送检过程要实事求是, 不能受到行政干预, 要严格按国家的检测标准和规程对送检的材料进行检测。材料试样的数量和选取部位还有测试方法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在选取试样的时候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尽可能多部位选取并保证选取样品的数量。

3.6 选择有经验的监理单位并加强现场检查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 通过检测的材料中难免会混有一些不合格的材料, 这时就要求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要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及时发现不合格材料, 阻止施工单位使用。在项目工程施工期间, 认真选择施工承包方, 监理单位, 通过施工承包方和监理单位的现场检查监督管理来核实材料的使用情况, 确保材料的质量问题。

4 结语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才能使工程造福人民, 服务社会。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认识到材料的质量问题对工程的重要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材料质量控制体系, 采取有效的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做好材料的采购管理, 进场管理, 保证送检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还要加强施工过程的现场检查监督, 保证建筑工程所使材料的质量, 建造优质的工程。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是检验工程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要从多方面下手, 其中建筑材料的合格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 所以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监督体制

参考文献

[1]施川燕.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中国建设信息, 2009.

[2]俞鹃.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 2010.

[3]莫丹敏.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质量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4]陈晓明.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 2008.

[5]时晓艳.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6]朱志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J].科技资讯, 2009.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篇2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一)三阶段控制原理

在质量控制中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这三个阶段构成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事前控制就是要加强主动控制,要求预先针对如何实现质量目标进行周密合理的质量计划安排,事前控制包括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和质量活动的准备阶段控制。事中控制是针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事中控制包括自控和他人监控两大环节,自控主要是质量产生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行为,他人监控主要来自内部管理者的质量监控和外部力量的监控,当然加强自我监控是至关重要的。事后控制是指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偏差的纠正。这三大过程控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过程,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

(二)全控制原理

三全原理是指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全面控制是指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任何一方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根据“过程方法”的管理原则,按照建设程序,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具体质量活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参与质量控制是指利用目标管理这个重要手段,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不同主体进行质量控制,总目标必须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岗位。

(三)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是指在质量控制中涉及到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这四个阶段。计划是指明确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方案,计划必须做到可行、有效和合理。实施是指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照行动方案具体展开活动。检查是指在实施方案中进行各种检查,包括实施者的自检、互检还有管理者的专检。处置是指对在质量检查中与目标比较所发现的问题和偏差,采取得当措施及时进行整改,使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二、建设工程质量形成要素的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参与建设工程的各类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生产技能、身体状况、专业水平、道德品质、法制观念等方面的个体素质。在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建设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与者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和为社会、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其次,是加强人的素质培养。要求管理层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质量观念。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优选采购人员,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

作。杜绝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二)方法因素

工程建设方法是否先进合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往往由于建设方法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建设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工艺先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四)机械设备

按照有关规定,工程所用的机械设备不仅要采取合理的安装,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必须经过有关专业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使用机械设备必须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五)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影响至关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在自然环境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在自然环境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不利施工环境对质量的影响,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三、质量控制采取的措施

为了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取得理想成果,应当从多个角度采取措施实施管理,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

1.组织措施是从质量管理的组织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如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质量控制的任务分工、职能分工,编制详细的工作流程等。组织措施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不需增加费用就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2.经济措施是指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如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制定奖惩办法等、对影响质量重要因素进行资金倾斜等。经济措施容易被人接受。

3.技术措施在质量控制中是不可缺少的,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等。在决策采用何种技术措施时,要分析先进性、合理性。如果技术措施采取得当,质量控制效果很明显。有的技术措施还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再进行实施。

4.合同措施是指以合同为依据进行质量控制。如采用有力的合同模式、定时监督合同执行情况等。凡是出现违约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我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通过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站在对社会、人民、企业负责的高度上来认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大意义,使建设产品真正具有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适应性。

完整的工程质量应该是功能、设施完善,能满足寿命期间正常的使用。充分发挥工程的投资价值。

要全面控制工程质量,需从全方位和全过程两方面进行。

工程建设质量的全方位控制:无论工程建设的规模大小,都会有五个方面控制内容。即人、机、料、法、环。

一、全方位控制

1.1人的因素。在所有因素中,人是最关键、最决定性的因素。包括个人执业资格,和单位的从业资质两方面的内容。国家现行的建设体制,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房开单位都有资质等级的要求。从业单位不得超越资质等级承接工程项目,也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自己的名义承接工程项目。建设体制也对个人执业进行规范,推行监理工程师、建筑师、结构师、造价师等方面的注册执业制度,无相应执业资格人员不得从事相关的工作。

1.2机。投入到工程上的机器设备。当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技术新、精度高,必须依靠先进的施工机械才有可能进行施工,有些工程项目要借助专业化的设备,否则很难胜任和开展此项工作。更不要说保证质量。同样地,有针对性地配备齐全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工程质量也将会水到渠成。

1.3料。一项工程建设,是一个不断投入…产出的循环过程。投入原材料、半成品,到中间过程产品…直至成品。而且工程的特点是:上道工序将被下道工序所覆盖,其间的质量问题难以被发现,如果质量问题有所表现,则往往是较为严重且难于补救,或产生费用过高。而且质量问题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消除。因此在生产过高,而且质量问题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消除。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按规定技术标准控制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就非常重要。

1.4法。操作工艺、方法。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而且新的工艺方法不断涌现。工艺对质量有重大的影响。如钢筋的连接,以前有搭接,后来出现了焊接,大大地提高了质量。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离散性大。采用集中搅拌站(或是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而且施工性能发生极大的改变。大体积混凝土有严重的水化热问题,采用掺入粉煤灰后,可以节约水泥,同时又能降低水化热。

特殊的工艺方法成为一些公司的致胜法宝。

1.5环。就是环境。工程建设总是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环境有力地影响工程的质量。气温低,湿度大对防水工程施工就不利,而同样地条件对粉刷砂浆就是有利的条件,施工质量将会较好。低温度下钢筋的焊接比较容易出现冷脆,所以要保质证量就需要设置热处理装置。人无法控制环境,但人可以有选择地避开不利的环境影响,最大程度地保证质量。

二、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工程一般要经过决策、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运行、保修等阶段。

2.1决策。工程项目建设首先是投资意向,寻找投资项目,决策考虑是否要上项目。它是项目的源头。也是项目的基调。以后的项目均由此引发。一个决策失误的项目,就已经决定了奔向失败的方向。

2.2项目可行性研究。有了投资意向考虑上项目后,需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仔细分析、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初步确定规模、整体规划、标准等大的方向问题,基本上能为后期的建设定下总体框架,可行性研究是最终确定项目“上”还是“不上,的决策文件。编制质量的高与低,决定项目生死存亡。

2.3设计。设计根据可研决定的基本纲要统一安排项目的功能、总体布置、造型、设备选型、用料等、施工图出来以后,工程项目就已经完全确定。据国内外工程界的统计数据:设计费用占工程建设费用的l%。但是设计‘质量的高低确决定了整个项目另外的99%

2.4施工。设计图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全部内容,工程实体是否能够完整地体现设计的意图,把图上的工程变成可触摸的工程,产生效益,施工的质量是关键手段。特别是工业建设项目,往往存在由于施工质量不到位,不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最终导致项目没有效益或效益低下。

2.5运行和保修阶段。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要按设计的使用标准合理使用,并妥为保护。方可正常发挥工程的价值,不正当、超负荷、超强度使用工程,将会加快工程的磨损导致工程的提前损坏。要让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充分发挥价值就需加强运行和保修阶段的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只有严格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 量控制,即包括各项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竣工阶段的控制,才能 实现项目质量目标。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1施工合同签定后,项目经理部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责任制,抓住质量计划指定,质量计划实施和质量计划(目标)实现三个环节。要求各部门都应担负起质量管理责任,以各自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

1.2工程测量控制是事前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程,它也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做好基准点、基准线、标高、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核、复测工作,并填报抄测记录。

1.3 进行图纸会审。为了在施工前能发现和减少图纸的差错,能事先消灭图纸中的质量隐患,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前,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主持熟悉图纸并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审核出图纸中存在问题后,应与设计人和发包人进行讨论、协商解决,并作好图纸会审记录。

1.4项目经理必须使分包工程及采购工作处于受控状态并有计划地进行。为此,项目经理应评价和选择合格的分包人和供应人,可通过招标择优选廉的原则,慎重选择分包人和材料、设备供应人。

1.5项目经理部应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技术交底。凡由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并签署技术交底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2.2工程测量质量控制。在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同时将测量控制方案、红线桩的效核结果、水准点的引测结果报项目经理部查验认可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对红线桩、水准点、工程测量控制桩等采取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建筑物轴线、标高及关键部位应由专业测量人员测量、质检员检查、技术负责人复核,填报“测量记录“及“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由监理工程师签认,确保测量质量。

2.3材料质量控制。材料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创造正常施工的条件,也是

实现造价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前提。

1.要对供应人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审,并采用招标“择优选廉“的方式,选择材料供应商,并建立材料供应档案。

2.企业应建立材料运输、储存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进入现场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应分类标明其来源、加工过程、安装交付后的分部和场所。

3.企业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报检、准用关,确保材料、成品、构配件质量。

2.4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结构模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经济等因素,使现场的施工机械合理配备,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

2.5计量管理。企业应制定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检验等规定,计量人员严格按此规定执行,以确保产品所必需的计量器具符合规定要求。

2.6施工工序控制。工序质量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工序质量。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质量进行预控的有效措施。

2.7设计变更控制。工程变更应按规定程序处理,首先由变更方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申请。理工程师与相关方研究做出变更决定后,发布变更通知,方可组织实施。

2.8环境保护控制。工程施工时把好材料验收关,不使用有害含量超标和淘汰的材料。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作好防污染控制。工程竣工时检测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不合格不允许使用。

2.9成品保护。建筑产品或半成品保护应采用护、包、盖、封等措施妥善保护。

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3.1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实验。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各种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记录。其整理归档按C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规定执行。

3.2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的技术、质量、生产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验评定。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应予以纠正,并且应在纠正后再次验证以证实其符合性。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向发包人、监理部提出工程竣工报告。

3.3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各方主体参与的竣工初验、验收程序。与承包人签定“质量保修书,使用说明书”。

结束语

建筑材料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探析 篇3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是其重要的施工主体也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组成内容,因此建筑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了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企业引入了建筑材料检测体系,不仅能够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还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减少建筑工程不必要的损失。目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建筑质量检测设备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是其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对建筑工程而言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及流程概述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并且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因此,检测人员必须一定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严格控制检测环节,同时根据建筑材料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下文将具体的讲述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方法:

(一)根据建筑要求,确定合理的检测试验项目

首先,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严格试验和检测,切实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满足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使其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并且建筑工程的建筑材料种类较多,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全部检测到位,同时根据不同的建筑材料确定具体的检测项目,依据相关的检测标准,确定检测结果。

(二)取样实验

取样实验是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最为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建筑工程使用的建材数量多、种类广,对建材进行全面的检测不可实现,因此可以采取取样实验法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为了保证检测效果的有效性,必须采油科学的方法确定采样数量,并且还要对同一批建材进行随机抽取,保证样品能够代表整个批次检测的质量。同时,实验样品的确定还要考虑取样的部位、取样的数量以及取样的方法等,取样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检测式实验的整体效果。因此必须保证取样的科学性,这也是保证建材质量检测的基础条件。

(三)保证建筑材料实验检测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上文中已经明确的提出建筑工程的建筑材料种类十分的广泛,并且一些建筑材料使其本身性能的影响,对周围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必须严格保证实验环境,在施工标准要求下的环境中进行试验。

(四)数据处理

在进行实验检测时,对建材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实验偏差,因此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取舍。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造成实验结果与标准要求存在较大的出入,并且同一批样品中检测数据也具有较大的差距,致使实验结果出现了较大的分散性,实验结果异议。基于必须针对建筑材料实验取舍标准,全面分析实验结果,保证建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有效性。

二、关于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监测

建筑施工的时间跨度往往较长,原材料的质量不能避免出现一些波动,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水泥强度的改变,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就一定要严格检测并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实现所有的建筑材料满足建筑技术和建筑性能各个方面的标准,随后才能在建筑施工中进行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关于原材料质量的控制,要使用经常性检测的手段,同时检验人员要随时了解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化,相应的提出解决的措施。

(二)建筑施工中必须实施的检测

为了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消除其中的质量问题,必须对建筑工程的建材进行检验。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以及相关的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测。目前,建筑工程检测体系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检测体系,其检测的内容也已经十分的成熟,主要包括建筑主体结构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水泥质量检测以及混凝土质量等,这些都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内容也是建筑检验的项目。

(三)严格管理检验数据

为了更好的保证实验检测的真实性、有效性,在检测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将检验结果落实到具体的实验工作人员中,明确每个实验人员身上的责任,做到谁负责谁承担。同时,还要建立完整的数据信息档案,将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以及最后的检测报告进行整理、存档。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提高建筑材料检测效率,并且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并且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得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人们的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组成内容,建筑材料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加强建筑材料实验检测工作的力度,保证实验检测质量对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工作应该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相关标准,保证建筑性能,使其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

参考文献:

[1]时晓艳.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戴珺珺,隋丽源.论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3.

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篇4

一、合同关

首先在合同中约定廉政内容, 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严禁承包商以任何形式向甲方管理人员赠送各种礼品、礼券、现金或可以用金钱计算数额的财产性利益及任何形式的消费。如有违反, 则承包商放弃所扣履约保证金的所有权, 甲方有权中止工程承包合同且由乙方承担甲方因此而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

其次, 在合同中约定采用材料“认质单”制度, 从源头上对工程材料的质量加以控制把关。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原材料、产品、构配件设备建立材料登记台帐, 台帐内容详细、真实, 不得伪造、涂改、复制。

再次在合同中约定不合格材料限期清理出场制度, 如不执行将面临严厉经济处罚, 这样可以防止承包商将不合格材料混入到合格材料中用于工程上。

二、人员关

首先要有满足工程管理需要的受教育程度、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及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

其次要具有科学的工作态度, 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的高尚情操。对不廉洁人员, 一经发现定要严惩, 决不姑息。

再次要具有工作的主动性、乐岗敬业、使命感、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 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3]

三、程序关。制定严格的工程材料采购、检验程序

首先由承包商根据施工合同约定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 选取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材料样品 (至少三种以上) , 报项目管理机构进行现场签字确认, 现场确认内容包括:材料设备的名称品牌、规格、型号、材质要求、档次、用量、价格、特殊技术要求及相关说明, 严格按照材料设备认质单要求填写明确。

其次认质单必须在承包商采购实施前签字确认, 专业工程师、项目主管必须根据合同约定和设计施工图纸要求共同认可, 并按制度要求报工程管理部门批准。单一认可、事后补办及未经批准均不能作为结算依据。

再次, 制定严格的材料抽检及送检制度。材料抽检要在专业工程师和项目主管见证下进行取样、封样, 并派员陪护送检以防途中样品被换掉。

四、检查验收关。加强材料检查验收, 严把材料质量关。

首先, 掌握材料信息, 优选供货厂家, 用于工程的原材料、产品、构配件、设备应提供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文件、检验报告, 有“准用认证”要求的材料和产品, 还要提供省部级的准用认证许可文件。

其次进入现场的原材料、产品、构配件、设备等由施工单位、专业工程师、项目主管进行验收, 签署进场验收意见。如发现承包商进入现场的原材料与实际认质材料设备的名称、品牌、规格、材质要求等不符时, 应及时书面承包商处理, 并监督承包商进行限期更换, 并对相关情况作书面记载直至作出相应处罚。

再次进场验收合格的原材料、产品、构配件设备, 按见证取样送检有关要求进行取样复验, 复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材料堆放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 按品种、规格、批次、进场日期分别堆放, 并注有醒目的标牌区分。

综上所述, 进场的工程原材料如果能通过严把的以上四关, 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有了保障的基础, 再把影响建筑质量的其他四个因素即“人、机械、方法和环境”做好, 我们就能为社会提供了合格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潘延平:《质量员必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李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严薇:《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 篇5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 外观 质量 控制

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是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主要在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外观设计的质量表现在建筑物满足运行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既方便施工,又具有特色。施工的质量表现在建筑物的实施效果。常见的外观质量缺隙主要有蜂窝麻面、色泽不一、气泡偏多,应从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的质量等方面加以控制。

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多以清水混凝土本色为主,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是建筑物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外形是否美观,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建筑物外表是否整洁等等,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外观质量的内容及控制措施

外观质量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建筑物运行功能和特色的外观设计质量,二是体现建筑物实施效果的外观施工质量。前者一般是基础,后者常常又是关键,必须根据其所处的不同范畴,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1) 构思开阔,设计意识超前

设计部门编写设计文件过程中,在体现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结构特点的同时,应体现时代建筑水平,并广泛征求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外观轮廓构想时,应增强建筑物美感、提高外观设计品质。

(2)风格上满足特殊需要,兼顾地方特色

在保证运行功能和投资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风格,以及有无仿古、旅游开发、城市规划等要求,力争设计成具有一方特色的形象性建筑、标志性建筑、景点性建筑。

(3)方案上消除设计隐患,适应施工发展水平

合理的设计布局及构件外形,有利于进行施工分割。还应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增加维护设施的设计。避免因结构上的缺陷导致的裂缝、施工缝、撞痕等现象,

在进行设计方案拟订时,应考虑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使得工程实施中能尽量采用先进可行的施工工艺,将设计目的更好地体现到结构中去。

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一旦浇筑成型,将无法或较难弥补施工留下的外观缺陷。实施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应控制体系,并对直接影响建筑物外观成型效果的各种要素,进行事先控制。

(1)完善组织保证体系

①建立以树立企业形象为宗旨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明确外观质量目标。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施工企业应明确外观质量管理思路及发展目标,并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从技术论证、物业、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具体工作中,应做到如下几个结合:一是数量与外观质量的结合,处理好外观和进度的关系;二是生产要素与科技含量的进步,靠技术更新改进生产要素,提高外观质量;三是企业效益与外观质量投入的结合,投入的加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必然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市场契机。

②引进由业主、监理单位参与监督的外部督察体系,提供外观质量保障。建筑市场的日趋规范,工程建设“三制”的推行,为建设工程提供了外观质量保障。投资者以合同条款的形式,明确施工单位所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监理工程师则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对工程各环节、各工序进行全过程监督。两者的外观质量行为完善了实施工程的外部督察体系。

③落实具体负责实施的现场执行体系,履行外观质量控制职能。班组内执行“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及“三验” (初验、复验、报验)程序,履行外观控制职能,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是工程外观质量的基本保证。

(2) 控制影响观感的要素

①人员素质。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底、经验总结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手段,规范操作行为,明确外观质量标准,从而杜绝外观隐患的发生。

②材料质量。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不但影响结构运行和设计标准,同时还会影响外观。故在满足建材试验规程的前提下,必须选择性能良好、色泽稳定、质地坚硬的材料。

③施工工艺。对直接影响混凝土成型效果的各种工艺,宜进行统一的设计。

模板的选型及架立:作为混凝土外观质量的重要保证,表面光洁、吸附力小、平整度高、拼缝严密的模板要求,是施工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模板制作应考虑拆卸方便,不刮碰结构棱角;同时,为保证整体刚性,模板安装必须有足够的对销拉件或支撑。所有这些,都为成型构件表观平整、棱角分明、线型顺直流畅奠定良好的基础。

混合料的配制及浇捣:对浇筑过程中的配料、拌和、送料、导料、振捣等环节进行统一设计,根据施工量的大小合理划分作业区,避免因疏漏和操作差异而引起混合料的不均匀性和浇灌缺陷。

论建筑消防施工的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消防;现状;措施

1前言

现实生活中,火让人又爱又恨,它给人带来温暖的同时,也会猛然间给人以致命一击。据统计,在城市发生的火灾事故70%均由建筑失火引起,由此可见建筑消防施工的重要性。

然而,当把目光投向目前的建筑消防施工时,我们不禁为其不断缩小的生存空间而忧心忡忡。的确,建筑业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而建筑消防施工却被人有意无意地漠视。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均十分重视,对建筑消防这块则表现淡漠。尽管不是每次疏忽都能带来损失,但岂能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儿戏。故此,建筑消防施工应得到我们的关注,也值得我们花力气去研究。

2 建筑消防施工规范

2.1消防系统安装

消防工程施工前,必须协助甲方进行消防设施的设计审核,未经设计审核或设计审核不合格不得擅自施工;消防工程施工前必须向消防部门申报有关资料,办理消防施工进场许可证;所选用的材料必须在消防部门经过登记并具有消防部门发放的准销证。

2.2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前,必须按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并接受其监督。施工前应具备设备布置平面图等必要的技术文件。施工时严格按行业规定来办。施工完成后需进行系统的调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3建筑消防施工现状

3.1防火设计缺陷

防火设计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材料选用不当。具体体现在消防给水管网及建筑基本部件上。一些企业根本不结合具体情况,盲目使用塑料给水管道,或将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使用。这极易导致火灾发生时管道损坏产生泄漏现象。在其他建筑基本部件上则表现为不结合应用地实际,导致选用的材料不是大材小用就是不够规格耐火强度不高。第二,安装设计上不合理。以室内外消火栓系统为例。消火栓洞口内部缺乏过梁设置,箱体在荷载的作用下变形。另外,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随意更改,致使消防水带脱离消火栓,消火栓水压得不到满足。第三,防火片区设置不科学。要么为了节约成本根本不设置防火片区,要么就随意设置防火片区。要知道,防火片区是必不可少的,位置的选择也是半点不容马虎的。有时一念之差就会铸成大错,让人追悔莫及。毕竟,当时只不过节省了那么一点成本,以后却要加倍付出。

3.2管理工作薄弱

建筑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日常良好的管理工作。日常生活中一些管理单位根本就不重视,基本上属于走过场,有时甚至连过场都不走。对系统的各组件并没有进行细心的维护和保养,对构件的老化视若无睹,对潜在的隐患漠不关心。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应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甚至即使能很早发现事故征兆,也因前期工作准备不足而贻误良机。这是最令人感到惋惜和痛苦的。管理工作有时候其实比前期的具体实施工作更重要。具体实施工作做得不好可以通过后天的管理工作来弥补,而后天的管理工作做得不好那就真的回天乏术了。遗憾的是,我国建筑消防施工的现状却正好相反,施工阶段很重视,后期的管理工作却做得随心所欲。

3.3施工人员素质欠缺

施工单位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目前建筑行业对于施工人员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从业技能考核的标准,所以除水暖电工以外,其他工种基本上没有从业的门槛。旺季用工量大时,这些人可呼之即来,这就难免鱼目混珠! 据了解,实行专业的职业培训,实施从业资格考核制度,是目前建筑行业提高质量和效率、预防各类伤亡事故的有效办法。然而,我国培训机构过少的现状却让人无法乐观。面对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现状,面对国外企业的国民待遇,面对我国周边经济并不比我们发达而手中却持有国际通用从业资格证书的东南亚国家蓝领工人,我们又怎能不为那数以百万计且有一天可能找不到工作的工人担忧呢!因此,建筑消防施工人员也应提高自身素质。

4 应对措施

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受季节、气候、人为、设施等因素的制约,这就造成了其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增加了消防管理的工作难度,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

4.1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机构及消防安全制度。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建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4.2建立施工总平面布局审批制度

施工总平面布局应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各种建、构筑物及临时设施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火间距。施工现场一般应有环形消防车道,尽端式道路应设回车场。消防车道的宽度、净高和路面承载力应能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要求,这是在发生火灾事故后,确保将火灾及时扑灭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

4.3做好职工消防安全教育

组织企业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增强全员的消防安全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员工及时报警。火灾报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旦发生火灾,若不及时报警,自己又无法处置,后果往往不可收拾,同时应教育员工报告火警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以解决个别员工对报警的错误认识。进一步强化应付火灾的能力。火灾多为突发性事故,火灾发生后容易造成人心理上的恐惧,或应处置不当,错过了扑救初期火灾的最佳时机,小火变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员工的基本消防技能培训,使员工们懂得消防基础知识。

4.4做好消防器材与设施管理

建筑消防施工设置专兼职消防员,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其完整有效。高层建筑施工需要施工用水池、水泵及输水立管,可以利用上述施工设施兼作消防设施。施工用水池可兼作消防水池;施工水泵可准备两台(一用一备)兼作消防水泵,应保证消防用水流量和一定的扬程;施工输水立管可兼作消防竖管,管径不应小于100毫米;高层建筑周围应设一定数量的室外临时消火栓,每个楼层应设室内临时消火栓、水带和水枪。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器材,对冬季施工现场的消防水源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以使其在发生火灾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结束语

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要从人员、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切不可对其不加以重视,随意让编外人员想当然地自作主张,甚至对其忽视。要加强对施工人员消防方面的培训,并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企业平稳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刚.建筑消防施工之现状及解决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3).

[2]李微.浅谈建筑消防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09(25).

[3]王志民.建筑消防施工管理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0(12).

建筑电气的质量控制 篇7

1.1 配管:

(1) 钢管不得折偏、裂缝, 管内无铁屑及污物, 管口无毛刺。 (2) 检查管口有无漏套护口, 已加的套护口必须牢固、紧密、不脱落。 (3) 有焊缝的钢管弯曲时, 为避免管体破裂, 焊缝不宜置于弯曲方向的内外两侧, 而应置于弯曲的侧面。 (4) 管子进入开关盒、灯头盒、接线盒、配电箱时, 在盒箱内露出长度不宜超过5mm, 管子应露出2~3扣螺纹, 确保螺母紧固。 (5) 各种管配线通过伸缩沉降缝时, 须按伸缩沉降方式不同做好伸缩装置, 选用保护管应以管子直径2倍以上为原则。穿过变形缝的部位有可自由活动的补偿装置;从建筑物及设备基础穿过的部位加设保护套管。 (6) 采用圆钢接地跨接电管连接部位的两端。焊接长度至少要超过圆钢直径的6倍。 (7) 处在露天的电机的电源管道出线口必须采用防水弯措施, 以保证电气安全, 电机电源线外露部分应加设金属软管进行保护。

1.2 配线:

(1) 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和所设计的型号规格选择导线。 (2) 导线的连接必须达到两点要求:a.截面小于等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 再接入设备或器具;b.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终端, 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 必须经焊接或压接端子再接入设备或器具。 (3) 焊接时最好用无腐蚀性的焊剂锡焊, 焊缝表面要光滑饱满, 焊好后要将残余焊剂彻底清除。 (4) 选用符合导线线芯规格的压板及专用夹具, 拧紧需要紧固的部件, 备齐防松装置。 (5) 接线鼻的选用应根据线芯截面而定, 压模应与线鼻 (线芯) 规格相匹配;压接时, 必须根据产品设计设置压口数量以及压接的长度、深度。 (6) 将导线绝缘层剖开时应避免对芯线造成损伤, 连接芯线后, 采用不低于导线原绝缘层绝缘强度的绝缘带紧密包缠芯线, 接线端子根部和导线绝缘层之间的空隙也要用绝缘带紧密包缠。 (7) 如果采用多相导线配线, 要设置不一样的相线颜色以便分区, 尤其要注意零线与相线的区分。同一建筑物应采用颜色一致的导线;零线与保护地线所用导线的颜色可以分别设置为淡蓝色和黄绿相间的颜色。 (8) 配线时, 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布设保护地线。有的线路已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配线时要全程跟踪记录模拟动作试验。 (9) 配线工程施工后必须检查各回路的绝缘性能, 严格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开展操作活动。

1.3 管内穿线:

(1) 结束建筑物抹灰、粉刷和地面工程施工后再穿设管线。 (2) 将箱、盒内的杂物、积水等清理干净后即可穿线, 导线接头应设在接线盒 (箱) 内, 而不是管内。伸入管体的导线要顺直, 不扭结, 而且导线的额定电压最低应达到500V;照明线路最小绝缘电阻为0.5MΩ。 (3) 导线从装有护线套的管口穿入, 在不进入接线盒 (箱) 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 要立即封闭管口。

1.4 灯具安装:

(1) 根据制作灯具的原材料来分析, 通常可将灯具分为塑料、铝合金、玻璃和搪瓷等几个大类。灯具的制作与安装需要大量零部件, 而且在储运过程中容易损坏。施工队所安装的灯具必须完好无损, 否则会影响整体的美观。 (2) 成排灯具的中心应横平竖直, 在确定成排灯具的位置时, 必须划线, 最好拉十字线。 (3) 高度低于2.4m以下的灯具金属外壳部分应做好接地或接零保护。

1.5 插座、开关的安装:

(1) 插座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 单相两孔插座, 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相接, 左孔或下孔与零线相接;单相三孔插座, 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相接, 左孔与零线相接。 (3) 单相三孔、三相四孔及三相五孔插座的接地线或接零线均应接在上孔。插座的接地端子不应与零线端子直接连接, 所有三相插座的接线相位必须一致。 (4) 如果在同一场所安装交流或电压等级不同的插座, 所选插座的型号、规格都又该有所差别, 且插头不能互换, 以便区别使用。 (5) 如插座需暗装, 宜采用盖板端正、四周无空隙的专用盒, 并紧贴墙面 (地面) 。盒内清洁无杂物, 表面整洁, 不变形。 (6) 同一构造物内最好安装同一系列的开关, 而且宜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操控开关。开关产品的接触要安全可靠, 灵活性及装设高度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而且门框与开关边缘的最佳距离应该是0.15m~0.2m之间。 (7) 同型号并列安装的开关, 与地面应相距同等的高度, 最大高度差为1mm;如果装设在同一室, 最大高度差为5mm;并列安装的拉线开关的相邻间距不宜超过20mm。 (8) 相线应经开关控制。

1.6 配电箱 (板) 的安装:

(1) 配电箱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位置正确, 部件齐全, 箱体开孔合适, 切口整齐。暗式配电箱箱盖紧贴地面;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地线汇流排连接, 无绞接现象, 油漆完整, 盘内外清洁, 箱盖、开关灵活, 回路编号齐全, 接线整齐地线安装明显牢固。 (2) 导线与器具连接应牢固紧密, 不伤线芯。压板连接时压紧无松动, 螺栓连接时, 在同一端子上导线不超过两根, 防松垫圈等配件齐全。 (3) 照明配电箱的垂直度偏差:体高50cm以下, 允许偏差1.5mm;体高50cm以上, 允许偏差3mm。

1.7 成套配电柜 (盘) 安装:

(1) 配电柜及开关型号、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柜的试验调整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2) 配电柜的基础槽钢应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 不允许用电气焊切割。切割后需进行调直, 方可使用。 (3) 安装后的柜 (盘) 水平度误差不应大于1/1000;垂直误差不应大于高度的1.5/1000。柜底平面与型钢座之间连接应紧密, 不得有缝隙。 (4) 盘面应一致, 排列整齐, 标志牌内容应与设计图纸相符。母线相序颜色应按要求排列, 进线电缆应按要求排列, 进线电缆应按要求分清相色。 (5) 小车、抽屉式安装的要求:推拉灵活, 无卡阻现象。安装时遵守保护设备和火灾安全。投入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先接触, 退出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后脱开。 (6) 二次回路的动作应可靠正确, 否则应调整切换接头的接触, 并保证其紧密可靠, 正确分布。 (7) 回路编号、控制电缆的电缆编号应清晰, 二次回路试动作时动作灵敏准确, 电源接到柜内母线上的相位排列一致。 (8) 桥架与水管宜分别走道两侧敷设。 (9) 母线及其支持件和支架平整, 固定牢靠, 母线平直, 弯曲处弯度均匀一致。 (10) 为防止破坏电线的绝缘层, 桥架的紧固螺栓应一律圆头朝外。其接地跨接线的紧固处应刮去油漆以保证接地的畅通。

1.8 低压电缆头质量要求:

(1) 防止地线焊接不牢。 (2) 防止电缆芯线与线鼻子压接不紧固, 线鼻子与芯线截面必须配套, 压接时模具规格应与芯线规格一致, 压接数量不得小于二道。 (3) 防止电缆芯线损伤, 电工刀削皮时要多加注意。 (4) 电缆头卡固时应注意找直、找正不得歪斜。 (5) 电缆头终端的制作应符合规范规定, 绝缘电阻合格, 电缆终端固定牢固, 芯线与线鼻压接密实。线鼻与设备螺栓连接紧密, 相序正确, 绝缘包扎严密。 (6) 电缆终端头的支架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支架的安装应平稳牢固。

2 防雷接地安装质量控制

2.1材料的型号、规格、质量以及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接地体及引线的做法必须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和有关规范 (图集) 的规定。

2.2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他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 (接零) 的分支线, 须直接与地干线相连, 严禁串联连接。

2.3接地 (接零) 线敷设应平直、牢固、固定点间距均匀, 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必须有补偿装置, 穿墙有保护管, 油漆防腐完整。

3 弱电系统安装质量控制

3.1 材料要求:

(1) 电话均接市网管, 预埋及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有线电视的材料质量规格管径敷设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2 系统工程施工:

(1) 系统施工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并应遵守规范的规定。 (2) 系统施工应注意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 并经会审批准, 施工人员应熟悉图纸并了解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等。

3.3 系统质量的测试:

(1) 按照系统规模的大小来确定必测项目, 这是参照国外目前的做法, 并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来决定。 (2) 各种必测项目的测试方法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30MH2-1GH2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规定, 也可采用等效代用办法。

参考文献

[1]邓泽敏.浅议建筑电气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对策[J].华章, 2012 (22) .

[2]张力.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质量控制及进度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10) .

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 篇8

1 工程材料的事前控制

⑴编制材料《见证取样计划》项目监理机构在编制《监理规划》应编制《见证取样计划》作为附件, 作为监理人员取证取样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根据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下列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 (1) 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2) 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3) 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试件, (4) 月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5) 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6) 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 (7) 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 (8) 国家规定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它试块、试件和材料。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中规定的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涂料、胶粘剂和水性处理剂应抽取试样 (件) 到环境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应抽取试样 (件) 进行见证检验。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规定, 对墙面、地面、屋面、通风、空调等的保温绝热材料、门窗、幕墙、电线、电缆等材料要进行见证检验。同时, 监理单位的见证人员应由经过见证取样培训, 取得相应资质的人员担任。

1.2 事前控制

一般在第一次工地会议和监理例会中着重提出严把工程材料关, 要从三个方面把好工程材料关。

⑴把好材料货源关应由材料采购人员负责。买购人员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 能够判断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 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采购证件齐全、内在和外观质量均符合要求的材料, 从源头上堵住劣质产品。

⑵把好材料进场关应由施工项目部负责。材料到现场以后要核对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材料的外观质量。

⑶把好材料检验关应由监理人员负责。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材料核查了质量证明文件和外观质量无误后向监理报验, 监理工程师同样核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外观质量, 对需要见证检验的材料进行见证取样, 合格后进行使用。

1.3 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见证取样送样计划

项目监理机构应督促施工单位报验见证取样送样计划并加以审核, 计划中应明确见证取样送样材料的名称、规格、生产厂家、代表批量、取样次数、取样方法和使用部位。施工单位的取样人员也应是经过培训, 取得相关资质的人员担任。

1.4 审核所委托工程材料检测单位的资质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要求,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从五个方面考核工程材料试验室: (1) 试验室的资质等级及其试验范围; (2) 法定计量部门对试验设备出具的计量检定证明; (3) 试验室的管理制度; (4) 试验人员的资格证书; (5) 本工程的试验项目及其要求。

2 事中控制

2.1 核查工程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

⑴核查工程材料的合格证;

⑵核查工程材料的检测报告;

(3) 核查工程材料的备案证。

备案管理的建设工程材料设备包括: (1) 建筑幕墙、门窗及型材、配件; (2) 建筑防水材料、建筑涂料、建筑胶粘剂、混凝土外加剂、粉刷石膏; (3) 建筑采暖散热器、地暖用管材、管件、燃气管材、管件; (4) 建筑给排水管材、管件; (5) 水泥、新型供暖建筑墙体材料 (建筑砌块、空心砖、隔墙板) 、保温材料、建筑排风烟道; (6) 建筑用低压配电箱、电线电缆、开关插座、建筑用绝缘电线套管; (7) 建筑给水设备 (含水泵) 、卫生洁具 (含阀门、水嘴) ; (8) 建筑起重机械 (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 ; (9) 建筑钢筋、建筑钢筋连接件; (10) 建筑石材、塑胶地板。

2.2 工程材料的现场控制

⑴检查进场材料的外观质量, 颜色是否均匀一致, 直径、璧厚、尺寸、厚度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标识是否清晰。

⑵对需要进行见证检验的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检试验。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外观检查无误后, 进行见证取样送检试验。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 试验合格三方能用于工程。

3 事后控制

⑴建立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检验台帐。记录好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进场日期、生产厂家、使用部位、见证人, 存档备查。

⑵对工程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如发现材科存在问题, 依然要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4 监理现场控制的注意事项

4.1 水泥

核查进场水泥的检验报告, 看3d强度和28d补报强度编号是否一致, 强度值是否达到要求。按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批号水泥, 袋装水泥从20个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混匀, 散装水泥从不少于3个罐车中采取, 取样数量为12kg。而有些施工单位经常在同一袋水泥中取样, 有的直接拿一袋水泥送检, 这样就使试验失去了代表性。另外, 水泥存放注意防潮, 水泥存放超过3个月要进行复检。

4.2 钢筋

检查每捆 (盘) , 钢筋的标识牌, 看其炉批号和检测报告的炉批号是否一致, 螺纹钢筋还要检查外观质量, 如果存在颜色发红、“飞边”、裂纹等现象多为小轧钢筋。另外, 还要查看螺纹钢筋上的固有标识, 拿中直径12钢筋来说, 2T1 2为唐钢钢筋, 2SG为首钢钢筋。

4.3 烧结砖和砌块

烧结砖要注意观察其颜色, 颜色较淡的可能是欠火砖, 欠火砖由于没烧透, 可能强度不足, 可用敲击砖听声音的方法进行检验, 烧透的砖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 而没烧透的砖发出的声音较闷。发现时要对其随机抽取样品进行送检。对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及轻型骨料小型空心砌块, 其龄期必须达到28d以上, 否则会影响砌块强度。有的工地加气混凝土砌块进场时还冒热气, 刚生产出来时间不长就运到工地, 这样的砌块根本达不到强度。另外还要注意各种砖和砌块的检验批量, 烧结普通砖不超过15万块为一批, 烧结多孔砖不超过5万块为一批, 烧结空心砌块和空心砌块不超过3万块为一批, 而加气混凝土和小型空心砌块不超过1万块为一批。

4.4 建筑用砂

主要是控制砂子的含泥量。建筑用砂由于白天受交通限制, 通常都在晚上进场要有足够的照明, 收料人员要有责任心, 发现砂的含泥量较大时不让其卸车, 防止含泥量大的砂用于混凝土和砂浆中, 影响工程质量。

4.5 预拌成品混凝土

由于城市限制工现场自拌混凝土, 预拌成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但产品的质量却参差不齐。由于成品混凝土在进场时无法检测其是否合格, 只有等到28d后才能检测其强度, 一旦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 作为监理单位, 必须加强成品混凝土的事前控制, 确保成品混凝土100%合格。

⑴根据成品混凝土生产厂家的业绩与信誉, 优选生产厂家是确保成品混凝土质量的保障。

⑵要组织到成品混凝土生产厂家进行考查, 考查成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子、石子、外加剂等原材料。

⑶对进场的成品混凝土按规定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 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核对成品混凝土的出厂时间和到场时间,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发货工地。在监理过程中, 发现过应发往其他工地的混凝土错发现象。

4.6 防水材料

常用的防水材料是高分子防水卷材与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材料进场后要进行外观检查, 核查厂名、商标、批号等, 还要检查其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4.7 电缆线

电缆线要核查其检测报告和备案证, 更重要的是检查其外护层是否有标识和制造厂标。在某施工项目中, 施工单位进场的电缆外护层无厂家标识, 监理工程师发现后要求施工单位将电缆清退出场, 施工单位却对监理有很大抵触情绪, 不想退场, 监理工程师下监理通知,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3212条规定, 电线、电缆外护层要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 施工单位这才将无标识的电缆清退。

4.8 给水管材及管件

给水管材及管件除检查其常规质量证明文件外, 还要检查其卫生许可证。

4.9 装修材料

目前建筑装修材料品种繁多, 质量更是良莠不齐, 要认真核查合格证、检测报告及外观质量, 对于人造板和饰面人造板、涂料、胶粘剂、水性处理剂等材料要有环境检测报告, 并抽检检测其甲醛释放量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5 结束语

监理单位要负起自己的职责, 加强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的全程控制工程材料质量, 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摘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建筑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 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 本文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控制来探讨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浅论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 篇9

1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有两层含义:

1.1 进入现场的材料品种、规格、必须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

1.2 工程施工中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必须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控制材料的进入, 还应该控制材料的使用。在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材料计划后, 制定相应的材料管理程序及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材料管理人员的职责、工作程序、步骤、手段、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及保证材料质量应采取的措施等。其程序一般如下:

1.2.1 提交材料需用计划。

1.2.2 对进场材料的生产厂家进行资质审查, 对进场材料的合格证及试验资料进行检查, 检查进场材料的数量、规格、型号是否与计划相符。

1.2.3 对于水泥、钢材等重要原材料认真填写进场登记。

1.2.4 由具有见证取样资质的人员对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及送检。

1.2.5 检查检验报告数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合格的准予使用, 不合格的材料禁止使用并退场。认真做好不合格材料的退场记录。

1.2.6 及时准确地做好施工日记, 确定每批材料的使用情况。

2 加强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怎样实现建筑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杜绝不合格建材进入建筑工地呢?我认为, 必须多方配合, 实现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才能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合格性:

2.1 严格生产领域的监督管理

2.1.1 严格执行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凡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 生产厂家必须持有生产许可证方能生产, 严禁无证生产。

2.1.2 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组织生产, 严格禁止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产品出厂, 坚持淘汰落后的工艺和生产线。

2.1.3 产品出厂必须检验, 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方可出厂销售;产品销售必须附带产品合格证 (书) 。

2.1.4 严格禁止不具备生产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小型生产企业挂靠大企业或以大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

2.1.5 鼓励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向社会和用户实行质量保证承诺。

2.2 加大流通领域监督力度

2.2.1 建筑材料销售必须有质量合格证 (书) 。

2.2.2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市场上销售的常用建筑材料的监督检查, 特别是水泥、防水材料、钢材等, 更要重点检查。对查出的假冒伪劣产品要予以销毁。

2.2.3 对制售质量低劣建材产品的单位和个人, 一经发现, 即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对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单位, 要从重处罚, 并按规定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2.2.4 鼓励建筑施工企业与管理好、质量优的建材生产企业建立直接的联系渠道, 严厉打击流通领域中的不法行为。其次, 建筑材料使用方应加强质量意识,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阻断不合格建筑材料的使用渠道。

2.3 加强材料检查验收, 严把材料质量关

2.3.1 对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 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疑问时, 应补作检验。

2.3.2 工程中所有各种构件, 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

2.3.3 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由工程重要程度决定, 应进行一定比例试验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 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等, 均应进行抽检。对于进口的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 则应进行全部检验。

2.3.4 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的方法, 应符合《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规程》, 要能反映该批材料的质量性能, 对于重要构件或非匀质的材料, 还应酌情增加采样的数量。

2.3.5 现场配制的材料, 如砼、砂浆、防水、防腐、绝缘、保温材料等的配合比, 应先提出试配要求, 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4 加强现场材料质量控制

工程材料进场后, 应加强施工单位对现场的管理严格进场预报、取样送检、审核报表对照实物及时核对。

2.4.1 材料堆放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 按品种、规格、批次、进场日期分别堆放, 并注有醒目的标牌区分, 不同规格的材料应有隔断, 待检材料必须有醒目的待检标牌, 以区分合格和待检材料, 不合格的材料必须立即插上不合格标牌, 标出出场日期, 限期退场, 防止错用。

2.4.2 严格执行进场预报制度。施工单位一般按材料进场计划组织材料进场, 应要求其提前一天书面通知监理, 以便安排见证人员见证取样送检, 没有书面通知, 未经监理认可的进场材料, 要清除出施工现场, 材料进场预报制度是及时掌握材料进场情况的重要措施, 一定要严格执行。

2.4.3 认真审核材料报审表及附件。审核不但要审查质量证明文件, 还应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 对材料实物、包装、标志进行抽检核对, 并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4.4 重视施工过程和各项施工验收时的材料控制。在施工中对来源不清的材料, 禁止使用, 并一定要追根到底, 直到搞清为止。各项施工验收时, 应加强对材料质保资料的复核, 把好签证权。加强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 应从监理、施工单位进场开始。督促建设主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从制度、责任制、计划、现场管理着手监控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把住签证关 (包括工程报验) , 设立控制, 勤于检查, 就能有效的控制材料质量, 从而确保在施工中使用合格的材料, 以达到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2.5 加强试验检测工作, 通过提高试验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来提高工程质量

2.5.1 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目前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不一, 参差不齐, 特别是试验检测人员匮乏。缺乏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质检人员队伍, 提高航道工程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 针对当前存在的这种情况, 有必要充实试验检测队伍, 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具体做法可以选派人员到有关院校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

2.5.2 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试验检测设备和专职试验人员。

随着航道技术等级的提高, 好多施工单位已对加强质量检测与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在许多工程中, 仍有部分单位不具备原材料质量试验检测和施工质量控制试验检测的基本条件。

2.5.3 进一步建立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增强工程质量意识。

我国目前实行"政府监督, 社会监理, 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 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摘要:近年来, 我国建筑工程由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所引生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各种建筑"豆腐渣"工程给国家带来的损失和给人民带来的伤害都是难以估量的。严峻的现实情况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建筑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孙美荣.浅论建筑工程材料控制与管理, 2009 (02) .

关于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10

我们要把建筑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它是所有工程项目中永恒的主题。许多大规模的建设项目更要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因为这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利益,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甚至与国家的安全、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也在逐年的增加,特别是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也被大量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就要求对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检验标准作进一步的更新,作为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要深刻地认识到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做到既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标准,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最终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1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一般程序

在建筑工程开工前,也就是施工准备期间,必须认真仔细的做好有关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详细计划,可将建筑材料分为重要材料与一般材料。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必须由监理、业主及设计人员共同考察材料生产厂家,以此确认该材料供应厂家的资质、信誉、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对于建筑工程中的一般材料,也要审查相应质量,在保证资料合格之后,可直接对进场小批量样品进行检验,当检验合格并由监理认可后,再按相应的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当抽样复试报告经监理审查合格之后,该建筑材料可大批投入使用。进场之后的建筑材料,其中一部分可直接使用,另一部分需要暂时存放。如果直接使用的建筑材料仍被怀疑不能满足质量要求,存放的材料要进行二次复试,并根据复试结果情况对其进行使用或者处理。

2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

1)建筑材料外观质量及复试报告均符合质量要求的原则。建筑材料的复试报告及外观质量均必须满足国家规范所要求的质量标准,而且一定要保证建筑材料的外观质量及其复试报告与供应商所提供的质量保证资料相一致。只要建筑材料的复试报告或者是外观质量其中一项不满足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那么施工单位就可以定义该供应商所提供的建筑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不具有真实性。因为可以保证进场建筑材料满足国家质量标准的唯一依据就是供应商所提供的建筑材料保证资料,所以供应商所提供的建筑材料保证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等相关规范的质量标准要求,且其保证书的内容必须具备以下的要求:资料的真实性与资料的完整性。监理工程师可以判断进场建筑材料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唯一依据就是建筑材料的质量保证书、建筑材料复试报告及建筑材料的外观质量均符合国家及相关规定的建筑材料质量标准要求。

2)严格贯彻相关规范标准的原则。总体来说,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内有较为齐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规范,但是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入的理解、贯彻该法律法规,更没有按照要求将规范标准进行配套使用。这就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明确相关规范标准,要严格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进场的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核查。监理工程师也必须深入理解相关规范的内容,熟练地掌握、运用规范标准,严把质量控制关。

3)控制进场材料质量的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中建筑材料质量监理控制程序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进行核查验收。建筑材料供应商必须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供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详细资料及建筑材料样品,并且监理工程师、业主及设计人员应针对具体情况对建筑材料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充分做好事前预控等重要工作。建筑材料供应商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后要组织人员对建筑材料进行自检,然后向施工单位的监理工程师申请建筑材料报验。监理工程师对进场的建筑材料核查工作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在监理工程师收到的质量保证资料符合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再对建筑材料进行外观质量核查、检验。对建筑材料外观质量的核查结果满足国家质量标准后,再依据我国相关的规定对需要复试的建筑材料采取抽样方式对其进行质量核查,进场建筑材料的取样复查要严格依据我国所规定的建筑材料批量及检查频率制度。只有当建筑材料的复试核查满足国家质量标准之后才能进场使用。

3 施工企业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

1)施工企业要严格核查进场建筑材料的三证。施工企业加强进场建筑材料核查力度是控制进场建筑材料质量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措施。进场建筑材料必须具有国家颁发的质量保证书并且其规格、型号要符合国家所要求的技术标准及设计要求。所有进场的建筑材料必须经监理工程师仔细检查验收且核查确认之后才能进行使用。目前较多的建筑材料均已经实行安全认证及生产许可证制度,因此进场的建筑材料必须具备许可证编号及安全认证的标志。施工企业在选购已经实行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制度的建筑材料时应严格仔细的核查该建筑材料的安全认证及生产许可证原件,特别是针对那些同类原材料但不同型号及规格的建筑材料更要仔细认真核查其原证书,以防止伪劣产品的冒名顶替。施工企业针对建筑材料的样品、合同及投标书这些重要的资料要派专人对其进行保管,并且要求监理工程师要全面熟悉、掌握这些资料,监理工程师要对进场建筑材料依据以上资料对其规格、数量及外观质量进行严格的核查验收,一旦发现不符合建筑行业相关质量要求的进场材料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及时对其查处。对一些特别重要的建筑材料,作为主要质量监督者的甲方工地管理人员或者是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其加工生产过程进行核查监督。

2)对建筑材料实行登记备案制度。通过加强、完善建筑材料市场的管理方式、力度来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以此来防止假冒伪劣的建筑原材料用于施工项目中,严格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施工项目的质量。对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的建筑材料必须取得当地建筑材料的备案证,对凡是列入备案登记管理范围之内的建筑材料但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均不能用于建设工程。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及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单位要对列入登记备案管理范围之内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严禁无备案证的建筑材料进入当地的建设市场。对于实行地方工业产品备案制度虽有经验交流地方保护、地区垄断之嫌,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想要有效禁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建设市场,实施地方建设工业产品备案制度是一个有效的措施。施工企业必须严格要求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提供建筑材料备案证的原件及复印件,证件经施工企业核查无误之后要加盖材料生产企业及销售企业公章并对其保存以备查。施工企业及监理工程师应依据我国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进场的建筑材料实施抽检制度,对于抽检不合格或者是未经抽检的建筑材料应严禁用于施工项目。对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并且已经登记备案的建筑材料要严格按照规定取消其登记备案资格并向社会通报。

a.在产品抽检时出现两次质量不合格的企业;b.销售假冒伪劣建筑材料的企业;c.对社会公众生命财产造成较为严重损失的企业;d.伪造、涂改或转让备案证书的企业;e.建筑材料备案证书到期未续期登记备案的企业。相关部门应不予验收那些使用没有建筑材料备案证的建筑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本办法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处理。

3)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强制性检测制度。施工企业应按照我国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及设计规范要求对必检项目要严格落实检测制度,以此来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加强质量监督,保障构筑物结构安全,我国目前必检项目包括:

a.建筑主体结构的混凝土等级检测;b.钢筋数量及质量检测;c.建筑房屋内空气质量状况检测;d.混凝土试块检测;e.瓷砖质量检测;f.铝合金门窗的三性检测等,这些检测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4 结语

随着我国一系列建筑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施工双方均应该提高建筑质量安全意识,随着高质量、高水平的工程的不断出现,工程质量事故仍然频繁发生。建筑材料质量是保证建造优质工程的基础,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先从建筑材料入手,只有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才能建出优质的工程项目,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

摘要:从质量控制的原则入手,对质量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对建筑工程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维,李巧玲.建筑材料质量检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建筑; 电气; 质量

一、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基础施工阶段要注意:为避免电气施工对墙体防水层造成破坏,应在土建专业做墙体的防水处理之前,积极配合土建专业做好强电弱电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和预留工作;电气专业人员应配合土建做好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的准备工作,土建施工时及时埋入,切忌遗漏。目前住宅多采用基础联合接地,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屋顶接闪器采用明敷避雷带或暗敷避雷带加明设避雷小针,由柱内主钢筋引下,在设备间和卫生间内设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联结。施工阶段要重点做好基础接地体、柱内引下线和屋面接闪器的安装质量控制。

二、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主体施工过程也是电气专业与土建专业紧密配合的过程,要根据土建流水作业顺序以及浇注混凝土的进度,逐层逐段做好管线敷设,这也是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环节,做好该环节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土建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而且也为后续电气工程施工奠定了基础。

1、电气配管质量控制。现代住宅通常采用PVC 阻燃管作为电气配管,材料选择上要注重对配管材质、管径以及含氧指数等的检测,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施工中,线管弯管的弯曲半径要达标(≥60),煨弯时要选用相同品种的 PVC 管专用弹簧,控制好扁圆偏差,检查是否有明显皱褶,施工中加大检查和抽查力度,发现不合格部位及时返工。对于配管连接应使用保证足够长度的专用连接件,采用专用PVC 粘胶粘接,保证接口紧密牢固。线管预埋前检查管子是否畅通并封堵好各个管口,严格杜绝管内混入杂物。保证线管埋入深度符合规定标准,四周要有大于20mm 的保护层厚度。线管和盒箱的搭接要整洁美观,盒箱内外加装保护套,线管要平直的进入盒箱;盒箱内部线管较多时,也要保持盒箱内管口长度一致,有效方法是可在盒箱内放置挡板,将盒箱内的管口挡在挡板上。对于专用设备机房或者控制机房等专用房,机械或者设备较多,为避免管线和设备触碰或交叉,应加装接线盒,位置要在墙壁上高于地面 2m 的位置安装,机房设备安装完成后,就可很方便安全的进行管线的接续安装。

2、线路敷设质量控制。第一,电线的敷设。要保证电气施工用电力线缆质量合格,规格型号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选用。线缆敷设时如需要接头,则接头处必须加装接线盒,而在线管内则杜绝接头;电线连接应采用压接工艺,要选用与电线规格一致的压接帽,采用专用的压接钳进行压接;如果采用多殴导线要求进行重新浸锡;目前很多高标准的住宅电气工程要求使用多股导线,为方便交接后的电气维护,一般要求使用可拆卸式的接线盒内接线方式。应根据实际需要,在插座、开关、盒箱等处预留一定的长度电线,电线若接入同一线桩则数量不宜超过 2 根,否则的话要增加过渡连接线,为保证电气工程质量和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应注重电气安装或电线连接节点位置的可靠连接检查。第二,电缆的敷设。电缆盘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必须使用吊车操作,以防止电缆盘和电缆皮受到剐蹭等损伤。在人工滚动电缆盘时,要安装电缆盘上的方向箭头指示滚动(要按照电缆缠紧的方向滚动)。电缆盘运送到施工现场,要核对电缆的规格型号、长度以及附带的技术文件,检查是否存在损伤。电缆施放要从盘的上端引出,对于竖井电缆敷设,要等竖井内电缆桥架或分支电缆支架安装完毕后统一进行布放,待整个桥架或支架上的全部电缆敷设完成后,对电缆进行固定。电缆沿走线支架、桥架敷设时,应整齐排列布放,单层敷设,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电气竖井中,电缆如需穿越墙壁、楼层或进入电气盘柜孔洞,都必须使用防火包等防火材料封堵严实,电缆进入盘柜要用开孔器开孔并使用专用卡具锁紧电缆。电缆两头压头要严实紧密,在电缆本端和对端挂好电缆标签,标注明电缆的規格型号,电缆起点和终点等重要信息,方便日后业主的维护和检修。

3、隐蔽工程的检查和控制。应加强对电气施工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电气隐蔽工程的安装应积极配合土建专业逐层逐段施工,对于接地电阻等具有明确技术指标要求的隐蔽工程,应事先做好测试保证指标合格,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为保证稳妥可靠或将来的需求,电气施工应设置预留的接地引出点。电气施工要联合监理公司和甲方等相关单位等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对于防雷接地的焊接、接地引上点、预埋进线套管、设备机房隐蔽配管等环节更要重点关注。

三、装修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第一,配电箱、开关插座、灯具等的安装。配电箱的安装要保证高度、平直度和安装方式均要符合设计规范或施工图的要求,配电箱箱内导线的长度要按规定留取适度余量,如若有多根线缆要使用扎带捆绑,要保证接线柱的导线数量少于2 根,工作地和保护地排所接线缆要使用垫圈或垫片,配电箱内要使用专用线号管对所有导线的端头进行编号,接线整齐美观,保证箱内电器件安装稳固坚实。配电箱、开关插座等面板要安装牢固、平直,和墙面缝隙不宜过大,最好要紧贴。开关的接线要避免相线不经过开关直接进入灯具,插座接线严格按照左零右火方式连接,灯具安装要使用合格支架或吊架,采用预埋吊钩、螺栓、膨胀螺栓、尼龙胀塞固定,在保证灯具结实可靠的前提下,根据灯具的形式和重量采用适合的固定方式。第二,做好后期工作。电气管路预埋位置以及开关插座灯具的位置、标高都是按照水平线和隔墙线来确定的,在砌筑隔墙之前应与土建专业相关人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重新核实确定。抹灰之前,电气专业要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照要求结合内墙上标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核实一遍,确认无误后固定好箱盒,并将暗配管路重新检查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工作,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施工完成后保留好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漏电保护等测试项目的测试记录和结果。将电气施工所涉及到的各种技术资料、测试报告、检验证书等相关资料整理装订存档,并做好交接工作。后续的一些工作也应当做好做扎实,在现场施工大体结束后,对现场所有配电箱盘、开关插座等电气设施做全面的清理整顿,保证设施的内部无污物杂物,外部面板整洁,设施的标签上名称、规格型号等的标注准确齐全。

四、结语

建筑电气质量控制贯穿在建筑电气施工的整个过程,本文主要将电气施工的整个过程按照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以及后续装修阶段进行划分,详细的论述了每个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和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董瑞海.浅谈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装备制造.2009

[2]唐爱文,孙平,刘文峰.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J].莱钢科技.2009

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篇12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问题是质量控制, 这里所说的“质量”是指满足业主需要的,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主要包括: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生产者和管理者就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质量标准、规定, 在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 并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1 建筑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 受众多环节的制约, 其中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 竣工验收、保修服务等。其中建筑施工活动是关键环节。施工活动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技术途经, 按照设计图纸和说明的要求, 使产品得以实现的全过程。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强化其施工质量, 才能控制住产品质量。

2 常见影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 (即4M1E)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有施工单位本身和外部环境方面, 控制的关键对象是内部因素, 具体表现如下:

2.1 人员素质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包括领导干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 他们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 都会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 均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作用, 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决定因素。首先是人的思想——质量意识,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 他们应当树立五大观点, 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 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的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领导干部、施工组织和技术人员应有较高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 一丝不苟的技术操作精神。

2.2 材料和半成品因素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等, 它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 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对建筑材料和半成品要把好“四关”, 就是材料采购关、试验检验关、运输保管关和使用关。抓质量必须抓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 抓管理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管理。采用节约措施绝不能削弱质量。新材料必须经过鉴定并掌握它的加工和使用技术, 方能使其成为质量保证的新因素。施工项目所有的主要材料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不符合要求的, 不得使用, 杜绝因材料不合格造成的质量事故。

2.3 工艺方法

工艺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人的技术素质以外, 还包括技术方案、组织设计、技术装备、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 设计文件、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技术情报、检验和检测技术、计量等, 它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之中。采用先进的工艺和合适的施工方法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要重视技术装备和设备数量和水平。要在施工的全过程中, 建立符合技术规律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 并严格执行, 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技术信息要灵、信息储备要丰富、适用。检测、检验、计量等技术服务工作要做好, 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工艺水平, 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2.4 管理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管理的因素作用极大。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 明确责任, 参与管理。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队伍的自身情况, 确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 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及效果, 在实施质量计划中加强质量检查, 其结果要用数据统计法进行归类分析, 得出结论, 有经验则加以总结, 成为以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 形成新的质量保证措施, 有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目标。

2.5 环境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 工程技术环境如水文、地质、气候等;工程作业环境如施工环境作业面的大小、防护设施、通风照明和通讯条件等;工程管理环境, 主要指工程实施的合同结构与管理关系的确定, 组织体制及管理制度等;竟争环境, 国家和建设单位的要求, 用户的需求, 人的观念变化, 国家的技术质量政策, 政治环境, 在质量控制中都应充分注意, 做到综合适应, 满足要求。

3 建立、健全质量目标责任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应强调建立施工现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该体系由质量检验和工序管理两个方面组成。质量检验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的检验, 工序检验和竣工单位工程质量检验。工序管理主要是建立质量管理点, 消化工艺文件, 严格工艺规律, 进行工艺分析, 管好人、机、料、法、环境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做好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即施工准备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控制。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中, 应强调质量目标责任制, 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都有质量职责、任何质量工作都有标准和专人管理。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必须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这里所讲的“责”是指保证质量的职责。应当以职论责或岗位论责。“权”是指完成质量控制任务所需要的权限, 它是实现质量承包责任的保证。“利”是指完成质量职责后根据成绩给予的报酬、激励、惩罚。

质量承包必须有明确的对象和目标。责任目标可以文字表达, 也可以定量表达。

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所有人员, 不论是哪个岗位, 均应承担质量保证任务, 龙其是项目经理, 必须承担质量保证责任。

质量承包的内容随工程的进展而变化, 考核标准也随之变化, 从而使保证工程质量的工作水平随着质量控制的展开呈逐渐提高的趋势。

各质量目标责任人的责任目标应互相关联, 形成体系。做到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专检。

质量目标责任制要征求执行人的意见, 然后由质量管理人员同目标责任人签订责任状。

4 实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 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人的质量控制积极性, 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作和目标实施管理的两个环节。

目标的制作: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所施工的工程项目现状、包括质量通病, 以前质量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没有成熟施工经验的新的施工对象, 前一管理循环反馈的问题, 用户的意见和特殊要求, 质量升级和攻关提出的特殊问题等, 制订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目标。

目标的实施:目标实施的中心环节是明确目标责任, 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责任明确后, 就要搞好自我控制, 按照目标责任制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自主管理, 加强检查, 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从而实现质量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志国.建筑施工中的管理、进度和成本控制[J].山西水利, 2004.4.

上一篇:森林生态公路下一篇:情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