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共12篇)
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篇1
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系统过程,除了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和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外,施工过程的工序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重要过程。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1 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
工序质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应着重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尔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
质量控制点的设计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举例说明如下:
(1)人的行为
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如对高空作业、水下作业、易燃易爆作业,重型构件吊装或多机抬吊,动作复杂而快速运转的机械操作,精密度和操作要求高的工序,技术难度大的工序等,都应从人的生理缺陷、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对操作者全面进行考核。事前还必须反复交底,提醒注意事项,以免产生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现象。
(2)物的状态
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如预应力筋加工,就要求钢筋匀质、弹性模量一致,含硫(S)量和含磷(P)量不能过大,以免产生热脆和冷脆;又如,石油沥青卷材,只能用石油沥青冷底子油和石油沥青胶铺贴,不能用焦油沥青冷底子油或焦油沥青胶铺贴,否则,就会影响质量。
(4)关键的操作
如预应力筋张拉,在张拉程序为0→1.05σcon(持荷2min)→σcon中,要进行超张拉和持荷2min。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弹性压缩和徐变,减少钢筋的松弛、孔道磨阻力、锚具变形等原因所引起的应力损失;持荷2min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减少钢筋松弛的应力损失。在操作中,如果不进行超张拉和持荷2min,就不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若张拉应力控制不准,过大或过小,亦不可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这均会严重影响预应力构件的质量。
(5)技术间隙
有些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时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亦会影响质量。如分层浇注混凝土,必须待下层混凝土未初凝时将上层混凝土浇完。卷材防水屋面,必须待找平层干燥后才能刷冷底子油,待冷底子油干燥后,才能铺贴卷材。砖墙砌筑后,一定要有6~10d时间让墙体充分沉陷、稳定、干燥,然后才能抹灰,抹灰层干燥后,才能喷白、刷浆等。
(6)技术参数
有些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如外加剂的惨量,混凝土的水灰比,回填土、三合土的最佳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标号等,都将直接影响强度、密实度、抗渗性和耐冻性,亦应作为工序质量控制点。
(7)常见的质量通病
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渗水、漏水、起壳、起砂、裂缝等,都与工序操作有关,均应事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4 工序质量的检验
工序质量的检验,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活动,包括施工组织内部的工序作业质量自检、互检、专检和交接检验;现场监理机构的旁站检查、平行检测等。工序质量的检验是施工质量验收的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在施工单位完成自检并确认合格后,才能报送监理机构进行检查验收。
前道工序作业质量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5 结束语
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形成的,只有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才能建设完成更高质量的工程产品。
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篇2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善,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控制步骤如下
(1)实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如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若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预防,这样便可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二、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三、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
1.人的行为: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应从人的生理缺陷、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对操作者全面进行考核。事前还必须反复交底,提醒注意事项,以免产生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现象。
2.物的状态: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
4.施工顺序: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
5.技术间隙:有些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亦会影响质量。。
6.技术参数:有些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
7.常见的质量通病: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渗水、漏水、起壳、起砂、裂缝等,都与工序操作有关,均应事先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措施。
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9.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通过质量数据统计,表明质量波动、不合格率较高的工序,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点设置。
10.施工工法:施工工法中对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问题,如建筑物倾斜和扭转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工序质量的检验
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序;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着整幢建筑资金、材料的应用效果,还包括建筑使用安全性。建筑在建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非工程项目的整体组织规划、协调决策与对全面工程管理模式、系统理论的把握,让建筑工程在工期、建筑目标、质量要求上达到计划标准。换言之,要想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必须从工序控制出发,通过各环节的合理施工保障整幢建筑施工水平与质量安全。本文以建筑工序为主线,分析了施工工序的控制方式,希望能够对日后建筑工程质量优化提供帮助。
一、工序控制内容分析
(一)活动条件控制
工序活动条件包含的项目较多,主要是从施工准备与施工流程两方面着手,通过对各项影响施工质量因素展开控制达到优化工程质量的目的。施工准备方面,可以从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物料、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环境这五个方面展开。施工流程方面,主要从工艺过程控制以及施工操作两方面展开。
(二)活动效果控制
活动效果控制可通过步骤、流程的干预达到控制效果,总体上来说,可从实际测量、数据分析、质量判断以及标准判断这几方面进行,具体操作如下:
1、实际测量
除了对建筑工程进行文件上的检查外,还应对其实际状况展开检查,检查工作需实地进行,例如观察、触摸、敲击、光照、测量、吊起或取样检测,利用实验室测量质量控制的一些特性指标。
2、数据分析
对工程实际测量数据展开分析,了解其与工程计划中的相应数据之间差异性并找出原因。研究数据差异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及时纠正。
3、质量判断
质量判断需建立在质量分析基础之上,通过与标准(工程设计规划中确定的数据标准)的对比了解施工工序产品是否存在不达标情况,从而判断出工序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4、标准判断
只有在上述步骤均合格状态下才能够将施工工序判断为达标状态;若发现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应立即监督施工方予以整改,并将已经出现问题的工序或工程项目拆除重建。
二、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一)做好事前控制,提升控制效率
事前控制要点在于对整个工程工序的全面了解,工序控制与所有管理控制事项相似,都存在粗细之分,“粗”在于对整个工程的整体统筹规划,包含施工时间控制、人员数量、操作步骤等方面,属于宏观上的规划;而“细”则是指对施工中的重点事项或要点环节进行控制,例如在材料采购方面,对水泥的品种、标号等方面的控制等。
事前控制还应注重对工程承包商的审查,重点需放在人员审查方面。目前承包商虽然设立例施工员、质量检测员、资料记录员、收料员、材料采购员等岗位,但仍旧存在工作内容不明确、施工中岗位互换现象。因此在事前控制中,应对工程涉及到的相关责任人做好审查工作,包含其专业知识与岗位能力证书鉴定。
之后还应落实奖惩制度以及资料样品制度。奖惩制度包含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质量问题进行惩罚,让施工方在事前有所顾忌从而更认真的展开施工。资料样品检验包含内容较多,主要目的在于在施工前对建筑工程现场资料展开管理规划,同时检查资料准确性与完整性,保障施工材料与工程材料达到要求规范。
(二)完善事中控制,保障工程质量
施工控制主要是对工程进行过程中的各项工序展开控制,包含目标工序的进行时间、完成时间、质量达标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违规现象等。另外,事中控制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巡查系统,确保控制有效性。
据调查,施工工程中的多数质量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检验过程的不完善造成未被及时发现,尤其是工序方面,若监管部门能够做好完善的监管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实施一查到底制度,将工序中的错误及时公开并公开处罚措施,则能够起到威慑作用,无形中优化后续施工质量状况。
(三)落实事后检测,保障工程质量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重点应放在事中环节,但事后检测也是找到工序问题并及时解决的重要步骤,在施工工序方面,事后检测并非单纯在于查看工程是否如期完工,而是将重点放在对每一道工序的检测方面。
对施工工序的事后检测就是一个通过漏洞排查消除隱患的过程,检测手法上有自我检测、互换检测以及专业检测三种方式。
三、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具体优化策略
(一)切实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序
工程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监理人员都应熟知工序以及操作要点。例如砌砖时灰浆的饱和程度以及砌筑方法、拉筋布设、灰缝厚度等,或是了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时间以及振捣需要插点的位置等。工序监理人员必须有目标的进行管理,将工序操作制定定为有针对性、有方向性的管理制度。
(二)落实现场巡查工作
现场巡查是最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的有效策略,对于工序管理而言,有效的现场管理能够将质量不达标的工序及时发现并勒令整改,避免了工程进行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此时整改会造成更大程度的资金、材料、人工浪费。
例如在建筑工程砌体施工中,传统检查拉筋合格性是在砌体施工结束后采用开洞方式检查,这种检查方式虽然能够将问题检测出,但操作上较麻烦,且若存在问题难以在第一时间补救。在现场巡查下,问题可在砌筑过程中被发现,操作上也更能够得到承包商理解。
(三)工序活动效果监管
通常而言,一项建筑工程项目要想获得审批,必须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质量控制体系,也就是说承包商实际上已经对工程管理、工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计划。但这项计划在具体施工时并没有彻底实施,一些制度也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落实到实际操作上,这种情况会对工序活动造成较大影响。
(四)实施样板制度
工序质量控制往往难以在事前达到有效监管作用,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样板制度能够有效起到质量保障作用,在进行大面积工序前,施工方或工程监理方应进行样板质量检测与分析,从而避免工序施工出现较严重质量问题。
在样板检验下,操作者对施工材料达到实物标准的检验,在分析下可了解材料在工序施工中是否会出现质量问题,若发现样板检测不合格可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到日后建筑使用安全性。重要的是,提前进行样板制度能够避免出现大面积工序返工情况,减少了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结束语
多数建筑施工方都将工序质量控制完全放在施工阶段,希望通过施工环节将质量问题完全扼杀。但实践证明,工序质量要想切实提升,必须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环节来实施。同时,建筑施工方、监管方等各部分参与者应同心协力、分清主次、利用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以及管理体系制定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在各控制点的规划下切实将工序质量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俞建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3(26).
[2]张云帆,王也.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3(24).
[3]黄国军.关于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6).
[4]钱军.高层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技术的关键工序与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B05).
谈建筑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4
1 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序
工序质量监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监控:
1.1 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
主要是指对于影响工序生产质量的各因素 (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 进行控制。换言之, 就是要使工序活动能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以确保工序产品的质量, 应注意各因素或条件的变化, 如果发现某种因素或条件向不利于工序质量方面变化, 即应及时予以控制或纠正。
1.2 工序活动效果的监控:
主要反映在对工序产品质量性能的特征指标的控制上, 主要是指对工序活动的产品采取一定的检测手段, 进行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分析, 判断该工序活动的质量 (效果) 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监控的步骤如下:
a.实测:即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 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 测定其质量特征指标。
b.分析:对检验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找出规律。
c.判断:根据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判断该工序产品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 如果未达到, 应找出原因。
d.纠正或认可:如发现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 应采取措施纠正;如果质量符合要求则予以确认。
2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以便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 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可做为质量控制点的对象涉及面广, 它可能是技术要求高, 施工难度大的部位, 也可能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或某一环节。
总之, 应当选择那些保证质量难度大的, 对质量影响大的或者是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做为质量控制点。具体对象可以是:
a.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 例如: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
b.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例如:地下防水层施工。
c.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例如:预应力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质量 (如硫、磷含量) 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
d.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e.施工上无足够把握的, 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例如复杂的曲线模板的放样等。
显然, 是否设置为质量控制点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危害程度以及其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
3 工程质量的预控
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 分析可能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制定对策表,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 以防止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 举例说明在钢筋焊接质量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a.焊接接头偏心弯折;
b.焊条规格长度不符合要求;
c.焊缝长、宽、厚度不符合要求;
d.气压焊镦粗面尺寸不符规定;
e.凹陷、焊瘤、裂纹、烧伤、咬边、气孔、夹喳等;
f.焊条型号不符合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的预控措施为:
a.检查焊工有无合格证, 禁止无证上岗;
b.焊工正式施焊前, 必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c.每批钢筋焊接完后, 应进行自检, 并按规定取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专职检查人员还需在自检的基础上对焊接质量进行抽查, 对质量有怀疑时, 抽样复查其机械性能;
d.气压焊应用时间不长, 缺乏经验的焊工应先进行培训;
e.检查焊缝质量时, 应同时检查焊条型号。
4 工序质量的检验
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的质量进行实际而及时的测定, 查看和检查, 并将所测得的结果同该工序的操作规程及形成质量特性的技术标准进行比较, 从而判断是否合格。工序质量检验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下列几项:
a.标准具体化:就是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 并在质量检验中正确执行这些技术法规。
b.质量:是指对工程或产品的质量特征进行检测度量, 其中包括检查人员的感官度量, 机械器具的测量和仪表仪器的测试, 以及化验与分析等。通过度量, 提出工程或产品质量特征值的数据报告。
c.比较: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同该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比较, 视其有何差异。
d.判定:就是根据比较的结果来判断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程、标准的要求, 并作出结论, 判定要用事实、数据说话, 防止主观、片面, 真正做到以事实、数据为依据, 以标准、规范为准绳。
e.处理:是指根据判定的结果对合格的工程或产品的质量予以认证, 对不合格者则要找原因, 采取对策措施予以调整, 纠偏或返工。
f.记录:要贯穿于整个质量检验的过程中, 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下来, 以供统计、分析、判定、复核和备查用。
5 成品保护
一般是指在施工过程中, 有些分项工程已经完成, 而其他一些分项工程尚在施工, 在这种情况下, 施工单位必须负责对已完成的部分采取妥善措施予以保护。通常依据产品的特点不同, 分别采用“防护”“包裹”“覆盖”“封闭”等保护措施, 以免因成品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损伤或污染, 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 篇5
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是生产质量职能的基本内容,它包括影响质量制造的6个因素(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如工序检验)准确判断加工工序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以及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在出现偏离标准的情况下,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工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稳定生产合格的产品。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准备
1、零件功能分类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控制质量,必须有重点地抓住产品或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如出口件等,以及零部件的关键工序。这种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做法是通过单个产品的特性分类,加强设计分析,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明确质量控制重点,保证产品或零部件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同时可以对人员进行计划、工艺、质量等的了解和让他们掌握设计意图,从各项工作上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
2、关键工序的确定 凡属符合以下1条者应定为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控制:
(1)、关键、重要零件的关键尺寸、技术要求所形成的工序;
(2)、质量不稳定,重复故障多,合格品率低 的工序;
(3)、对下道工序的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4)用户反映意见较多的工序;
(5)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价值高的工序。
(6)新上岗素质较低的员工所承担的工序;
凡属关键工序,选定后应建立控制点。
二、工序控制的方法
如前所述,影响工序过程质量的因素有人、机、料、法、环、测,即通常所说的5M1E。经验与理论表明,这六个因素对不同的工序及其质量的影响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有必要引进有关工序“主导因素”的概念。
“主导因素”是指在众多影响最终质量的因素中,起决定全局或占支配地位的因素。任何加工制造过程都存在这样的因素,而且一种或几种占支配地位的情况到处可见。根据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人们一般可以从各种影响因素中识别出主导因素来。例如铸造上模具、熔炼、型砂起主导作用,加工上除了模具因素外,还有工装、工艺参数(刀具、切削速度等)、员工的操作规范等也起主导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分析结果建立控制系统。
在制造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主导因素这一概念,分别对不同的工序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误和控制措施,从而达到控制制造质量的目的。下面,我们对6大因素的特点及防误、控制措施分别做一下介绍。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不同产品特点的条件下,工序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因而主要控制措施也不相同,应因地、因产品而已。
1、操作人员的因素 往往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谨慎作风是关键因素,它是产品或零件产生不良的主要原因。凡是在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产生的不良,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
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的厌烦情绪等。
防误和控制措施: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客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充分利用愚巧法防错;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广发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2、机器设备的因素 机器设备是保证工序生产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定位装置的设备,它们对于确保工序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一般通用机器设备来说,机器设备的精度保持性、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配合件、传动件的间隙;定位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都直接影响到工序质量特性的波动幅度。
属于机器设备起主导作用的典型工序有:加工中心、自动切削、造型线等。在这些情况下,工序虽然复制性程度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设备的磨损、升温等情况的发生和变化,质量特性数据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在一批产品,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合格品。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和校正。
消除此类异常因素的主要控制措施:
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等的调整量。
3)、尽可能根据情况采用愚巧发,以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3、原材料的因素 由于产品不同,因而所使用的原材料的类别也会各不相同。原材料对产品的质量起着主导作用。主要的控制措施有:
1)、在原材料的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产品的工序和成品检验;
3)、合理选择供应商,搞好协作厂间的关系,督促供方搞好质量控制。
4、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工艺装备配置、工艺参数)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行方法的严肃性。对于成型加工、定程加工的工序来说,例如定长度切削、造型等,工装模具的设计和制作,成型刀具、刃具的制造和刃磨,都直接对工序质量起决定作用。此外加工的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走刀量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工艺的编排和衔接;工装模具的制造、鉴定和保管;计量器具的选用、鉴定和保管等,也严重地影响着工序质量。
由于不严格贯彻执行工艺方法,违法操作规程,致使大大降低了工序能力,甚至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这不但影响了产品质量和进度,也影响着经济效益。
工艺方法的防误和控制措施: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严格首件检验,并保证定位中心准确,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公差中心 ;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和调整方法,尽可能配置显示定位数据装置;加强定形刀具或刀具的刃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管理,切实做好工装模具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
5、测量的因素 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和质量信息,准确判断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有必要对测量和实验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测量和实验设备的准确可靠。主要控制措施有: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适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定期对所有测量和实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规定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保存校验记录;发现测量和实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6、环境因素 由于生产产品的工序不同,环境条件的内容也不同。所谓环境,一般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
三、过程控制要设置质量控制点
设置质量控制点是过程质量控制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方法。它具有动态特性,也就是说,随着过程的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是永久不变的。如某环节的质量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处于稳定状态,这时该控制点就可以撤销;而当别的环节、因素上升成为主要矛盾时,还需要增设新的质量控制点。
1、设置质量控制点应考虑的因素
在甚么地方设置质量控制点,需要对产品的质量特性求和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分析来确定。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1)、对产品的适用性(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2)、对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工序的工作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位,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3)、对质量不稳定、出现不合格品多的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4)、对用户反馈的重要不良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5)、对紧缺物资或可能对生产安排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一般可分为长期型和短期型两种,对于设计、工艺要求方面的关键,重要项目是必须长期重点控制的,而对工序质量不稳定、不合格品多或用户反馈的项目、或因为材料供应,生产安排等在某一时期的特殊需要则要设置短期质量控制点。当技术改进项目的实施、控制措施的标准化等经过一段时间有效性验证有效后,可以相应撤销转入一般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点还可以搜集大量有用的数据、信息,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所以,设置质量控制点,加强工序管理是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
2、质量控制点的主要职责
(1)、设计部门对影响产品适用性的关键质量特性作出判断,并列入质量控制。
(2)、工艺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要求确定产品加工过程中应建立的质量控制点。
(3)、将顾客要求(包括法规等)确定的“质量要求”转换为规定的产品“特性”、过程“特性”,工艺技术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工序分析,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就要把质量控制点纳入进去。
(4)、设备、工具和检验部门负责配备有关设备和工装及仪器,并编制设备点检卡。
四、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的主要职责
1、控制实施过程中设计人员的职责
设计人员一定要作好前期策划,策划过程要改变以往那种各自为战的作风,每个项目都要跟踪协调到位。改变以往逐级转序的排队工程,要实行同步工程,每个项目要实现与外部客户同步,与内部客户质保、销售、机修分厂及生产等部门同步。确定顾客的要求和期望,以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以预防为主为核心,避免后期更改,避免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也可缩短开发周期。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实验设计,保证开发出一个有效的制造系统,以满足顾客的要求、需要和期望。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生产过程中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验证的过程要做好跟踪、落实、总结分析实验设计与加工时产生的变差结果。试验通过后,那就要制定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效果的标准化的作业文件,交付生产单位。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2、质量控制点实施过程中过程品管的职责
对过程品管员来说,严格按指导书进行检验,检验后将结果尽快告诉操作者,使操作者及时掌握产品质量的状况,并防止操作者继续出现同样的质量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检验的作用不仅要把住产品质量关,更重要的是对操作者提供适当的信息,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1)、明确质量控制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及有关参数,并加以跟踪检测。
(2)、明确质量控制点中工序的检测重点,配合操作工人做好监测和记录,和操作工密切配合,帮助操作工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点的有关技术文件,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异常原因,指导他们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3)、熟悉掌握质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及检测和试验方法,并按控制规范规定的进行检验严格把关。研究分析工序能力,预防和消除异常因素,使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对关键部位或关键质量特性值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4)、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实行预防为主,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5)、及时掌握必要的信息,并不断和有关人员交流沟通信息,这对较好处理质量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6)、要做好不合格品的管理。对已经产生的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要严格管理,对于不合格品要做好记录、标示,按规定给予报废、降级让步、筛选,或按规定程序经核准后,予以返修或回用。要严格防止以次充好,将不合格品作为合格品处理。同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分析,查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争取减少不合格品,预 防不合格品重复发生。
(7)、检验员要当好“三员”,并坚持做到“三满意”。三员,即产品质量的检验员,质量第一的宣传员和生产技术的辅导员。三满意,即生产服务的态度让操作者满意,检验过的产品让下道工序满意,出厂的产品质量让用户满意。
3、操作工人必须明确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每一个操作者都担负着一定的工序加工任务,而操作者的技能和工作质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生产工人应认真执行本岗位的质量职责,坚持“质量第一”,以预防为主,自我控制,不断改进的思想和方法,把保证工序加工的符合性质量作为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工序加工的合格率和一次合格率,以优异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是下道工序和用户满意。对质量控制点的控制和处理,除严格按有关技术文件规定进行之外,还需要很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必须创造性地工作才能处理好关键质量要求。生产工人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清楚准确地掌握本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和关键性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每一项要求,分析达到要求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并做到准确灵活运用。
(2)、按图纸标准和工艺要求,核对原材料、半成品,调整规定的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等加工设施,使之处于完好状态,熟练掌握作业指导书的程序和规定,并严格按其要求进行操作。
(3)、掌握必要的检验手段和方法,并按有关技术文件要求进行严格把关。研究分析工序能力,预防和消除异常因素,使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对关键部位或关键质量特性值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4)、正确认识检验员的作用。检验是帮自己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并非单纯抓毛病。每一个操作工都应该如实地反映产品质量状况,尤其是当产品质量不合格时,更应该立即向检验员反映,争取检验员的帮助和指导。
(5)、按规定做好加工原始记录及合格率,并将其同规定的考核指标比较,进行自我质量控制。了解本道工序的重要性,并知道对下道工序及全局的影响程度。
(6)、研究提高操作技能,适应质量要求的需要,练好基本功。
(7)、做好“三自三检”和一“控”。“三自”:工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查,自己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自己做好质量状况等标记;“一控”:控制自检正确率,力争达到100%
(8)、做好设备、工夹具、模具和计量器具等的维护、保养和正确使用,坚持贯彻和执行关键部位的日点检制度。
(9)、坚持文明生产,做好经常性的整理、整顿、清扫和定置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为操作方便做到工作场地、设备、工具、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清洁、整齐;走到畅通;消除造成产品磕碰、划伤、生锈、腐蚀、污染等的一切可能因素。
(10)、坚持均衡生产,正确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高速度,做到日均衡、时均衡,不应为赶任务而不顾质量。
(11)、积极参加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不断开展现场改善活动。每个生产工人都要树立不断进取的思想,永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工作成绩;要不断努力去寻找、发现本岗位的不良、不稳定、不均衡、不充分、不合格的现象或问题,制定新的目标,挖掘潜力,不断提高符合性的质量水平
五、技术差错:在特定的质量要求下,有些员工总是比他人做的更好其原因是他们拥有某种特殊的“窍门”。在这种情况下,过程巡检应该观察工人们各自所用的方法,以发现其差异。这些差异通常就包含着窍门,方法中的细微不同会产生绩效上的很大差距。一旦发现了窍门,过程巡检就及时总结、及时反馈 有技术部门纳入标准。或者说,可以把窍门引入员工的培训项目,这样,所有的员工都会被带到更好水平。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业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建筑工程的参与者也在不断的提高着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意识,希望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施工工序的质量,从而在保证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上,提升自身企业的声誉。但是,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目前的控制并不十分理想,造成建筑工程的施工工序质量难以到达预期目标。
国内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主要从管理、技术监督、抽样检查等方面进行,但是在质量控制中过于走形式,没有真正的将质量控制工作重视起来,这就造成表面上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相当到位,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对国内的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加强对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控制中常见的问题
(一)管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施工进行过程中,项目分工不明确,责任的落实可能不到位,容易造成施工管理中出现漏洞,这样当建筑工程因为施工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
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上,如果处理不得到,选择的施工队伍专业性、纪律性不强,或者技术操作不过关,很容易在施工中出现安全、质量问题,从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准备工作不充分
国内的施工工序控制过程多效仿发达国家的,在施工工序的控制过程中,过分重视施工阶段的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而对于施工工序进行前的准备工作做的不是很充分。施工中,过分的追求加快进度以及施工人员的开销,而在一些关键环节出现管理、控制的疏漏。例如,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供给速度跟不上施工进度、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不到位而频繁出现机械故障而耽误施工、安全设施的配置不到位、不同的施工工序之间因为协调不当而出现相互干扰现象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在施工各工序展开前,管理人员没有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预案,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表,从而出现窝工、怠工和施工人员、机械、材料、资金的无谓浪费,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施工工期的延长。
(三)重视个体忽视整体
对施工工序的安排过程中,过分的重视重要的施工工序进度和质量,而对次要施工工序以及整体的效率考虑不周。例如,在我国的北方寒冷地区,四季的温差相对较大,这就造成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工期的延误,不经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对建筑开发单位也业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往往会出现因为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施工相互冲突、供水供电不到位、施工道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主体工程的施工无法正常、顺利进行,不可避免对工程的工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
因为特殊的原因,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多为城乡误工的农民工或者没有受过过多教育的人员,他们虽然长期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但是,在进入工程施工前,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是很了解,加上自身的安全、质量意识不太够,很容易在施工中出现问题。
二、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的措施
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如何实现施工工序控制的高效、全面是考验工程管理人员的一个重难点。为了达到较好的控制施工工序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应在施工工序开展前、实施中、事后进行全程进行监控,并将管理、施工技术、组织综合运用起来,从而完成既定的施工工序控制目标。
(一)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展开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为了达到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整体目标,施工工序开展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我国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将施工阶段的现场施工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反而不太重视施工工序开展前的准备工作。这就导致施工中因为准备工作不充分而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施工问题。
施工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熟悉整个施工工序的各个环节,明白施工中的重难点,对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强监管,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预案,使得对整个施工过程有的放矢。其次,要检查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对施工开展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进行监管,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的找出原因,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再者,也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对于质量控制的好坏有一个明确的奖惩制度,从侧面来控制施工工序的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开展过程中质量控制
施工工序开展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质量控制问题,一方面要将前期准备过程中的各项制度、责任落实到施工现场,实时监督相关的落实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现场的监督,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总结,重新部署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工作。
(三)加大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
施工工序进行完成后,工后的产品质量监控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工序产品的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的综合排查,发现其中的一些质量隐患,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可以为其他的建筑工程工序的施工开展带来一定的经验帮助。
三、结语
我国的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存在大量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了施工工序质量控制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了我国目前施工工序控制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在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开展前、施工过程中、施工完成后相应的质量监控等加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希望对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泛华建设集团.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2] 邬俊岭.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08).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探讨 篇7
关键词: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点,对策
工程实体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核心,工序是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方法和环境等因素对工程质量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所以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必须放在各个工序的质量监控上。
1 施工工序质量包含的内容
施工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工序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的投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是否达到质量标准。工序质量的控制是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的检验来统计、分析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
1.1 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
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包括如下内容:1)施工准备方面的控制:作为施工单位在各工序施工前应对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或条件进行控制。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人的因素,施工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应符合上岗的要求;材料因素,即材料质量应符合标准;施工机械设备,如其规格、性能、数量应满足要求,质量应有保障;拟采用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是否恰当;产品质量有无保证;施工环境条件是否良好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各工序有一个好的质量提供了保障。2)施工过程中对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对影响工序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控制不仅体现在开工前的施工准备阶段,而且还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包括各工序、各工种的质量保证与控制活动。在施工过程中,工序活动是在经过审查认可的施工准备的条件下展开的,对施工过程中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要注意工序活动中各因素或条件的变化,如果发现某种因素或条件向不利于工序质量方面变化,应及时予以控制或纠正。因此应注意以下工作:a.对投入物料的控制:主要是指在工序施工过程中,随时对所投入的物料等质量特性指标的检查、控制,例如对混凝土拌合料坍落度的控制等。b.对施工操作或工艺过程的控制:主要是指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依靠本企业的质量控制系统,根据工程项目质量目标要求,加强对施工现场及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加强工序质量控制,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图纸、工艺、标准各操作规程,实行检查认证制度。c.其他方面的控制:在工序活动中,除对投入物料、工艺或操作等方面要加强控制外,对其他方面诸如施工设备和施工环境条件以及人员状况等方面,也应随时注意其条件的变化,如果发现它们出现不利于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或现象,也应及时控制和纠正。
1.2 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
其控制的步骤如下:1)实测。即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测定其质量特性指标;2)分析。即是对检测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规律;3)判断。根据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判断该工序产品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如未达到,应找出原因;4)纠正或认可。如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应采取措施纠正;如果质量符合要求则予以确认。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其实施要点如下:1)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工序质量控制计划是以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为基础的。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规定质量监控的工作程序或工作流程和质量检查制度。2)进行工序分析,分清主次,重点控制。所谓工序分析,就是要在众多的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中,找出特定工序重要的或关键的质量特征性能指标,起支配作用且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些主要因素,以便能在工序施工中针对这些主要因素制定出控制措施及标准,进行主动的、预防性的重点控制,严格把关。
3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对策
3.1 做好建筑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
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互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对施工中极力推行的样品制度介绍如下:a.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b.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
3.2 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以下作用:a.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b.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c.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d.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2)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而且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3)对承包商在建筑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的质量管理制度监控。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的质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
3.3 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其主要工作是: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现对两个制度介绍如下: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地解决了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提出的难题。
4 结语
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8
1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一般来讲,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 第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这两方面的质量控制内容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1.1 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工作中, 若要对工序的活动条件进行质量控制, 一般是指为施工工序的顺利实施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即要将所有可能会影响到施工工序质量的因素, 如人员、材料、机械以及施工技术等进行有效控制, 以免在施工中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致使施工工序不能按照预期设计方案执行。而在施工过程中, 要确保工序活动的条件质量, 就应该对施工过程中所有可变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 如对施工设备运行或者施工条件变化等方面的控制。
1.2 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
通常我们将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分为四个环节。第一, 实测, 即采用相应的检测手段, 对提前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 测定其质量特性指标。第二, 分析。对实测的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三, 判断。经过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 来判断此工序是否达到标准, 如果没有达到标准, 要找出相应的原因。第四, 纠正或者认可。也就是说, 即质量符合标准就表示认可, 否则就应进行纠正。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程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 抓住关键, 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要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 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3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措施建议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方法来加强管理与控制, 在此, 笔者根据自己工作体会, 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完成等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几点质量控制措施建议,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工序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 要想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首先就需要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工序中的每个操作要点, 并将工序中的重点分拣出来, 只有这样, 才能对工序进行合理管理控制, 工作方向也更具针对性。另外, 还需要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进行检查, 以确定每个施工工序中所需要用到的人员与材料都各司其职、各就其位, 将施工质量控制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 还要建立起一定的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 来督促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做到节省材料, 减少资源浪费, 降低工程造价。
3.2 施工过程阶段的工序质量控制。
3.2.1 实施样板制度。
一般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 很难针对每一个工程做出一个完全贴合实际施工状况的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方案, 因而大都会采用常规的样板制度来对工序进行控制, 并在具体的施工中进行适当的调整。而在大面积工序的具体施工前, 使用样板制度对工序进行严查分析能够起到以下四方面的作用。首先, 通过样板分析, 可以明确在以后的工序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以便于在未来的施工中做好防范, 并加强控制可能出现问题的工序,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其次, 样板分析可以检验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 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人员可以提前清退处理, 以免在未来的工序质量控制中难以控制;第三, 通过样板分析, 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能够对工作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体会, 并且能够以一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以后的工作;第四, 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 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
3.2.2 加大现场巡查力度, 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 努力实现及时
控制, 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避免积重难返, 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 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 不仅不易检查, 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 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 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 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 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3.2.3 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
笔者发现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 但如得不到贯彻, 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 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故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 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3.3 施工完成阶段的工序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之后, 需要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工作。这时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施工完成后的阶段对工序进行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工序的产品效果进行管理, 并对其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一般在检查的过程中会采取多级检查与交叉检查的制度。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 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 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这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 有力的解决了工序质量控制中的有关难题。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中, 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大规模、复杂化的系统性工程, 必须要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 才能使整体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在工序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需要从工程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验收阶段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 实现工序质量控制最优化。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 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环节, 其对工程项目的顺利有序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本文详细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文章首先分析了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有关内容, 继而指出了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要点, 最后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后期阶段等几个方面对加强施工管理控制, 提高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吴东, 尹德永.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分析与实施[J].决策管理, 2007 (11) .[1]吴东, 尹德永.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分析与实施[J].决策管理, 2007 (11) .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篇9
1.1 充分的了解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主要会受到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的机械设备的选取以及施工操作的方法和操作的流程等几方面的影响,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 由于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等都会参与到具体施工的各项环节当中, 使得参与施工的施工人员良莠不齐, 并且由于施工内容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使得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机械设备较多。施工环境也比较的复杂, 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项目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 同时参与施工的人员由于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序的开展。
1.2 明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计划
在项目工程开工建设期间, 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准备工作, 对每一个具体的施工工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从而能够清楚的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控制要求, 以便于以后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地的开展。
1.3 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预防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的难易程度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点, 这样能够在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 明确质量控制的难易程度和主次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控制的目的性。
1.4 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实时的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这个过程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其决定着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和施工的效果。所以,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开展实时的监督和控制, 实行全面的监控管理, 把控制措施落实到实处, 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得到切实的监督和控制, 这对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5 明确建筑工程的专业性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其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 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专业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一般的管理学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很多材料的使用和施工方案的管理和确定方面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所以, 在进行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2、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制定明确的施工工艺规范并严格进行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我们针对建筑工程的专业性, 对不同的工程制定不同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在实际的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 必须将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制定针对本项目工程施工工序的施工工艺规范, 并严格的执行和管理, 要求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应该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规范开展施工作业, 对于不遵守规范的施工行为要严格对其从惩罚, 并树立规范的强制性措施, 从而切实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对施工工序活动条件进行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受到人力、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操作方法和具体的施工流程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 必须积极主动的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对施工工序的活动条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具体说来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人力资源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品和施工的专业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施工的材料的质量, 保证施工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从而保证选择合适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 保证施工周围的环境有方便施工设备的开展。在施工过程中, 对于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要做出及时的调整, 避免工程因为施工工序的活动条件发生停工的现象, 最终导致了施工其的延缓, 切实保证整个施工工序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切实提高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
2.3 对施工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 确保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才是确保整个项目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标准, 只有质量得到了切实的保证之后, 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的保证, 反之一个项目工程的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不好, 即使是这个项目工程的其他施工质量控制的再好, 对于整个项目工程来说也得不到任何的帮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我们必须好加强对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 对每一个施工工序的施工效果详细的记录, 确保每一个工序的质量。在进行项目工程是施工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其中存在质量问题, 就要对这个施工工序进行分析和研究, 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 判断是因为操作失误出现的问题还是相关施工工序出现问题, 进而及时的对施工工序进行调整和变动, 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的解决, 确保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
2.4 设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点
一个项目工程建设和施工是十分复杂的, 我们不可能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所有施工工序进陷阱实时的监督和控制, 对于一些一般的施工工序我们只能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对施工序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而对于一些隐蔽工程的施工工序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有效的质量控制。
【结语】
一个项目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 而地建筑工程额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来说, 保证每一个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是整个项目工程按时完成的保证,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施工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将施工工程质量控制措施严格的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 从而切实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镜坤.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 (09)
[2]吕慧敏, 党朝阳.浅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10 (33)
[3]李兵, 马骏.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3)
[4]秦际新, 卜玉国.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17)
[5]梁东培.小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 .2010 (03)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10
首先, 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其次, 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 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原则, 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 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较短, 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 项目多、杂, 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然而, 一个施工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保证该项目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保证,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是直接制约企业自身一些业务发展的。如何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 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实践证明, 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2.1 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 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 在预定的工期内, 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然而, 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相反对质量要求过低, 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 严重的也会拖延工期, 造成投资费用增加, 且对整个项目的产出质量造成严重后果。
2.2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 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 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安、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对策
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的难点, 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 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 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 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
3.1 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3.1.1 熟悉工序操作要点, 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
3.1.2 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 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 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 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 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3.1.3 两个制度的建立, 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
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 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 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
3.2 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3.2.1 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 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 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 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4个作用:第一, 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 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 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 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 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 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 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 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3.2.2 加大现场巡查力度, 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 努力实现及时控制, 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避免积重难返, 避免大的返工损失。
3.2.3 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 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3.3 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主要工作是: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 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 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 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 有力的解决了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难题。
4 结语
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 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 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 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树壮.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S1期.
[2]赵廷玉.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6期.
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篇11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 (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1)实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如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是否再上下控制线之间;是否在公差 (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是属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是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
二、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三、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1.人的行为
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事前还必须反复交底,提醒注意事项,以免产生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现象。
2.物的状态
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如预应力筋加工,就要求钢筋匀质、弹性模量一致,含硫(S)量和含磷(P)量不能过大,以免产生热脆和冷脆;N级钢筋可焊性差,易热脆,用作预应力筋时,应尽量避免对焊接头,焊后要进行通电热处理,又如,石油沥青卷材,只能用石油沥青冷底子油和石油沥青胶铺贴,不能用焦油沥青冷底子油或焦油沥青胶铺贴,否则,就会影响质量。
4.关键的操作
如预应力筋张拉,在张拉程序为,要进行超张和持荷2min。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弹性压缩和徐变,减少钢筋的松弛、孔道摩阻力、锚具变形等原因所引起的应力损失;持荷2min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减少钢筋松弛的应力损失。在操作中,如果不进行超张拉和持荷2min,就不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若张拉应力控制不准,过大或过小,亦不可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这均会严重影响预应力的构件的质量。
5.施工顺序
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如冷拉钢筋,一定要先对焊后冷拉,否则,就会失去冷强。屋架的固定,一定要采取对角同时施焊,以免焊接应力使已校正好的屋架发生倾斜。
6.技术间隙
有些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亦会影响质量。如分层浇筑混凝土,必须待下层混凝土未初凝时将上层混凝土浇完,卷材防水屋面,必须待找平层干燥后才能刷冷底子油,待冷底子油干燥后,才能铺贴卷材。
7.技术参数
有些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如外加剂的掺量,混凝土的水灰化,沥青胶的耐热度,回填土、三合土的最佳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防水混凝土的抗掺標号等,都将直接影响强度、密实度、抗渗性和耐冻性,亦应作为工序质量控制点。
8.常见的质量通病
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渗水、漏水、起壳、起砂、裂缝等,都与工序操作有关,均应事先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措施。
9.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工序质量的检验
工序质量的检验,就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的质量进行实际而及时的测定、查看和检查,并将所测得的结果同该工序的操作规程及形成质量特性的技术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合格或是否优良。工序质量的检验,也是对工序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此,工序质量检验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项:
1.标准具体化
标准具体化,就是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并在质量检验中正确执行这些技术法规。
2.度量
度量是指对工程或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检测度量。其中包括检查人员的感观度量、机械器具的测量和仪表仪器的测试,以及化验与分析等。通过度量,提出工程或产品质量特征值的数据报告。
3.比较
所谓比较,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同该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比较,视其有何差异。
4.判定
就是根据此较的结果来判断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程、标准的要求,并作出结论。判定要用事实、数据说话,防止主观、片面,真正做到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标准、规范为准绳。
5.处理
处理是指根据判定的结果,对合格与优良的工程或产品的质量予以认证;对不合格者,则要找原因,采取对策措施予以调整、纠偏或返工。
6.记录
记录要贯穿于整个质量检验的过程中,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供统计、分析、判定、审核和备查用。五、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
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是事先对要进行施工的项目,分析在施工中可能或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间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的措施予以预防。
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篇12
1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要点
1) 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2) 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 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原则, 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 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分析
2.1 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 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 在预定的工期内, 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然而, 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相反对质量要求过低, 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 严重的也会拖延工期, 造成投资费用增加, 且对整个项目的产出质量造成严重后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建设项目的类别和建设规模, 确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
2.2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 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 五花八门, 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准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式、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施工项目建设工程还有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的不同之处, 例如:大型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域广泛, 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用机械设备大都具有行业专用性;施工用材料工具多数也属于行业专用。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对策
3.1 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 熟悉工序操作要点, 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 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2) 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 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 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 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 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 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3) 两个制度的建立, 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 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 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现对笔者在监理工作中极力推行的样品制度介绍如下:该制度主要有两方面内容。第一, 样品档案库的建立, 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第二, 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 达到标准接收, 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 而且直观、明了, 可操作性较强。材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 监理工程师应对此进行经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 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对于奖惩制度的实施, 对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检查及处理职责在于质检员, 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这样, 监理工程师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 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2 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1) 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 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 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 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4个作用:第一, 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 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 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 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 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 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第四, 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 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的大范围返工。2) 加大现场巡查力度, 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 努力实现及时控制, 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避免积重难返, 避免大的返工损失。3) 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 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4) 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的工作方法。事实上, 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合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 故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帮结合, 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让事实讲话, 这样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 工作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4 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 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 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 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工序产品进行检查, 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 有力的解决了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难题。
5 结语
长期以来, 大多数企业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工程质量的控制放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 而不重视其他几个阶段的控制。我们知道, 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 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 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 抓住关键, 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 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 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摘要:探讨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要点, 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对策, 以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工序质量控制06-20
建筑监理施工质量控制11-11
建筑节能施工质量控制11-11
建筑施工监理质量控制07-18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研究05-22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控制07-30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09-11
建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11-16
建筑幕墙施工质量控制05-27
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控制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