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2024-09-11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精选11篇)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 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更多地体现在对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上。因此,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未来50年内, 建筑业将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的发展已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由于建筑施工的人员流动性大, 且大多数文化层次较低, 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生产效率。建筑业还具有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物形状不规则等特点, 施工中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且房点多面广, 预防难度大。在建筑施工中的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为国家造成了大量不必要损失。为此, 本文主要研究引发事故的安全问题, 即高层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的研究。

1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1.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 待级配报告出来后, 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 (实验室配比) , 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 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 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 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 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 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 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进行不同配比的试验, 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的及时调整, 如5~40mm石子, M<2.3细砂做一组, 5~40mm石子, M≥2.3中粗砂做一组等等。

对实验室配比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 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 沙石级配不良时, 采取相应措施调整, 如适量掺入0.5ml~10ml沙石等。

1.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 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 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 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 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 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 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2 建筑裂缝的控制

从我国的《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表3.3.4看出, 裂缝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 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标准, 允许裂缝最大为0.2mm~0.4mm, 但作为裂缝控制来说, 应以预控为主, 等裂开了、缝增大了再补救那是万不得已。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 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 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从“放”“抗”谈谈施工措施。

“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 留一定高度, 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 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抗”的措施: (1) 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 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降低水泥用量 (宜<450kg/m3) 。实践经验表明, 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10kg, 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高层混凝土用量大, 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 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当然掺入外加剂后, 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 (2) 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 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 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有资料显示:用5~40mm碎石, 比用5~25mm的碎石, 可减少用水量6~8K/m3降低水泥用量15kg/m3;用M=2.8的中粗砂比用M=2.3的中粗砂, 可减少用水量20~25kg/m3。 (3) 在施工工艺上, 应避免过振和漏振, 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 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4) 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筋中间, 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 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 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 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 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 , 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 (尤其在前3天) 。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以内, 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在板底钢筋绑扎后, 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 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 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2)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 (或铺设跳板) , 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3) 加强教育和管理, 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 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 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

(4)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 (一般应不少于3-4人) 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 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 (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 应重点检查和修复。

(5) 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 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扩大接触面, 分散应力, 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 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导致裂缝。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较大, 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 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 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 间距≤100.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阶段, 尚有大量的在建和待建建筑工程, 在未来50年内将逐步走向城市化大规模高层建筑阶段。因此, 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 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与管理水平, 通过实践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及时的总结, 并对施工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 不断加以完善, 才能建设出质量过硬的建筑, 才能为我国建筑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贡献力量。

摘要: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较大, 且施工周期长, 混凝土浇筑量大, 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 从进一步加强质量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 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篇2

2.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基础: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能指引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工作的进行,只有准确、严密的测量工作才能为工程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并保证工程顺利依据图纸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管理使测量工作更好地为施工质量管理服务,提高施工质量。随着科技进步,工程测量引进了很多的高新技术,使得操作更便利、测量更准确、工作效率更高。但这同时需要工程测量人员不断学习高新技术,并熟练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2.2要点:施工材料控制

材料质量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若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那么工程质量就达不到要求[2]。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材料控制要注意如下两点:一,对供应材料的厂家进行审核,选择从信誉比较高的供应厂家进购材料。免费论文参考网。二,对进厂原料进行相关的检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

2.3采用水泥灌注桩作为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技术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影响着桩基的施工质量[1],其中,钻孔和灌注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这两个关键工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钻孔工作前,首先要检查钻机的安装是否正确,确保底座与顶端平稳,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移位或沉陷;其次要检查钻机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随后,检查成孔的孔径、孔深以及倾斜度等,最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终孔检验,并填写终孔检验记录。免费论文参考网。用混凝土作为钻孔泥浆,当前,大多数施工单位从专业公司直接采购成品泥浆进行施工。这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场检验能力。此外,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履行其职责,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检验的同时,监理工程师也应仔细审核,保证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2.4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

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2.5加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

员的技术能力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重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所以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

3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因操作不当引起了很多质量问题,某些违规操作表面看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质量危害,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必要不断地巡视检查,一旦发现违章操作,就要立即予以纠正。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3]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须遵循若前道工序不合格就无法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此外还需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的监控力度。在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时,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结构型式、建筑技术经济、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因素,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取得最优的综合经济效益[4]。对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机械使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4结论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需通过多方面的控制来确保其施工质量。通过现场质量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对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此外,通过积极建设企业自身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施工部门的质量培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与其工作责任心,切实有效的实施施工质量工作,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洪彬.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J].工程监理,,7.

[2].仇欣.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重要性分析[M].北京:建筑工程教育出版社,2006.

[3].吕西林.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0.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篇3

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化过程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风景和代表,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比普通建筑的施工难度更大,危险性也更大。所以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一、 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具有高空作业多、施工过程工作面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立面造型复杂、顶层没有设计观景厅或蘑菇状,或者是上部建筑形体大于下部建筑形体,并且上部挑出部位长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往往会碰到很多难题。高层建筑施工一般主要包括土建施工、装修施工和安装工程等,而这些组成部分之间也不是单一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一般是相互影响和协调的。高层建筑的安装工程需要更多的专业和技术知识,它的主要安装过程涉及到管道安装、通风设备安装及电气设备安装等。此外,高层建筑施工的难度大,主要是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材料较多、施工场地相对小,并且一般工期相对较长,对施工工人身体和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不同作业工人相互合作。

1. 施工技术要求高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主要是以现浇为主,所以必须重视钢筋连接、工业化模版等施工技术。

2. 施工周期较长

要想有效的缩短工程预期,就必须要在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上下功夫。要针对高层结构设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

3. 高空作业多

在高层建筑高空作业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人员、施工设备、材料的垂直运输。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做好高空防护工作,避免出现工程事故。

二、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市场缺乏监督

建筑市场缺乏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建筑市场的管理制度对于建筑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疏于对建筑市场的监督,可使得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混乱。

2. 技术质量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有些领域由于自身工作不同,往往容易忽略了彼此之间的配合,这就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施工人员不断学习新的建筑知识。如果不能及时掌握,也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3. 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低,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缺乏文化素质和法律常识,使得违规的事件经常发生。这样的行为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极坏,无形中增加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4. 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筑现场的管理制度具有重要作用,但建筑管理在施工中是不够完善的,形式主义逐渐地蔓延到安全监督工作中。一些安全监督人员只重视那些外在的表面现象,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管的作用。

5. 工程参与部门较多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高层建筑工程量比较大、工序烦多、投资规模较大、参与主体多,多个部门参与其中共同做好施工工程,可以说组织关系相当的复杂。因此,工程参与部门较多是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 高层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措施

1. 做好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

要有效地控制好工程的进度,就要对影响进度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进而能够实现对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的控制。分析产生的偏差和其产生的原因,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让项目能够维持在原计划的轨道上进行正常的施工。在施工队伍的组织上,需要组建一个工作效率高的队伍。并且施工组织中的员工一定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道德观,还需要具有非常强的安全意识。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地看待。在进行材料的选取上,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差异性,确保材料之间的合理配合。

2. 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策

建筑项目在进行施工以前,相关的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再一步的审核,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和相关的设计单位进行及时沟通,避免在图纸这一环节给施工造成额外的影响。编制施工方案时,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周全,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到位。对于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预控措施。

3.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般的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同于一般建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因为其施工难度大且相互交叉的施工作业比较多。另外,高层建筑的施工大都是在高空中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施工的危险系数。管理者针对高层建筑在施工中所特有的危险因素,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来预防意外的发生。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的安全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入场培训教育、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有益活动,以达到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目的。

4. 加强质量的管理工作

要加强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首先要严格把关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要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对环保和设计的要求都要严格遵守。在管理中,严格执行材料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在施工队伍建设方面也要加强质量管理,施工队伍素质对施工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项目确立之后,要通过招标和投标的方式选择最优的施工队伍,要对建设单位的施工力量和技术、设备、资金等各种情况进行考察。不仅如此,还要对施工单位已经竣工的各项工程的质量和管理进行考察,确保其施工资格和质量。

5. 强化监管管理

作为监管单位,在建筑施工的质量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能够有效地监督施工的质量安全生产。作为监管人员,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职责。若发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安全隐患,一定要制止。对于不能修改的,要及时报告上级单位。对于情节严重的施工单位,要给以停工责令整改。如果施工单位执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做,监管单位必须报告相应的主管部门。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强制性措施,要求施工单位消除隐患。

6.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施工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安全制度的管理培训必不可少。在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方面,要明确生产的权利和责任,对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分解和执行。必须让所有的施工人员清楚的知道施工质量的重大意义,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在培训中,要涵盖专业安全知识以及岗位职责。操作技术的规范是核心,安全事故的讲解是警钟,以此来建立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四、 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技术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高层建筑的设计人员和建设者只有不断地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建设和施工,加强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才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真正地发挥自身功效。

参考文献

[1]郭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06).

[2]王娟.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3]许鹏.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1).

[4]周建平.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重点[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08).

浅析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篇4

1.1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1.1.1 配比的选定。

材料的配比不仅能够影响工程预算, 还能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建筑施工前要对设计中的材料配比进行实验, 以实验的结果进行实际施工参考。试验和施工中个别材料如有不同, 应将不同之处加以调整。所以施工时既要严格遵守实验结果得出的配比, 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 严控材料的质量关。

1.1.2 严格养护制度。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材料配比技术性强、凝固容易产生裂缝等问题, 要求施工单位在做好混凝土施工的同时要对混凝土建立严格的养护制度。加强混凝土养护人员的重视态度, 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谨防混凝土踩踏伤害, 定时水养, 必要时进行遮盖保湿等。对混凝土的各测点的跟踪记录要谨慎细心, 做好混凝土养护期的巡查工作。

1.2 高层建筑测量控制

1.2.1 轴线的控制

(1) 基础施工中的轴线控制。将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至轴线外边5m, 设置龙门桩, 并保护好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 采用50m钢卷尺对各部位的桩位、承台、基础梁、墒体进行放线, 再在基坑四周钉轴线木桩, 拉线、小钢尺配合的方法, 严格控制各细部放线尺寸。

(2) ±0.00以上结构施工的轴线控制。一般常采用内控法。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 以经纬仪的视线通透为原则, 沿一层楼面最长纵横向轴线偏移2m, 预埋多块200mm×200mm×10mm钢板, 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 采用激光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 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 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采用激光仪引测同时还必须考虑激光仪光点的修正, 减小光点产生的误差。

1.2.2 垂直度的控制

(1)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 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 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 立模、加支撑, 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保证垂直度100%后, 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

(2) 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 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 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在进行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装模施工时, 用吊线的方法测定转角边墙柱模板垂直度。在四周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定位、支撑、加固后, 以此为基准, 在转角边墙柱模板上下口外侧, 沿纵横两向向外钉二块挂线板, 并在其模板上下口各挂二道线, 以此控制外边墙柱与转角边墙柱在同一轴线与垂直度上。

1.2.3 标高线的控制

(1)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 (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 进行标高的定位, 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 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 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2) 必须确保引测点可靠性, 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 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 确保标高的准确。

(3) 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 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里进行复核, 防止累计误差过大。

2 施工前期准备措施

2.1 工程地质监测

工程施工前的地址勘探十分重要, 对施工地点的提前勘探是对施工所在地的地质水文等进行综合评估, 考察所在地基岩薄厚程度、地下水的深度及从地表到地下水层的土壤深度等。提前对施工工程进行勘探可以保证工程设计的数据准确性, 免除应勘探模糊而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

2.2 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

施工设计方案可以代表一个建筑工程的灵魂。施工一定要审核施工设计方的设计资质资历等, 必要时查看已经设计过的有关工程。设计方案的规划就是建筑未来的执行标准, 它关系到建筑的各个方面, 是建筑工程保证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工程的方案在进行设定时要与有关部门不断探讨研究, 每个细节都认真衡量, 认真设计。从建筑外形到建筑结构都要经过严谨的考量在确定。如果企业自身实力有限, 为了施工质量的保障, 建筑工程的是施工设计方案可以聘请建筑设计院的专业人员进行设计。

3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3.1 施工原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材料的优劣是判断建筑质量的根本。所以采购部门在进行材料采买时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节省建筑工程开支。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进行进购钢筋和水泥、石料、沙土等原料。值得注意的是, 在原料的购买过程中, 最忌讳人情和关系交易。往往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致国家和人民于不顾, 采买中利用关系收受贿赂, 对原料的质检标准模棱两可, 使建筑工程受到极大的损伤。所以工程采买人员一定要严于律己, 加强道德意识。另外在对材料进行判断时, 一定要以实际数据说话, 做到先质检在施工的原则。

3.2 施工设备的选择

高效的施工设备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又一个因素, 它能有效的防止因工期有限而导致的不顾质量的快速施工。在混凝土施工中选择搅拌机代替人力搅拌, 压实地基以打夯机械进行施工等。

4 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4.1 施工中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

在施工时, 会用到大量的混凝土, 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 防止混凝土的离散型过大, 而造成强度过低的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除了混凝土以外, 钢筋对高层建筑的支撑力也起到重要影响, 钢筋的质量有材料监管部门负责, 而对施工中钢筋的使用则有施工部门进行负责, 施工部门要根据建筑强度的要求使用钢筋, 做到改用钢筋的地方不能用其他材料取代。

4.2 高层建筑裂缝的处理

通常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强度较高, 很容易产生裂缝现象, 水泥的热化作用, 也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由于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作用, 往往会产生裂缝现象。裂缝不仅使建筑物的美观受到影响, 同时还对建筑物的整体的耐用性产生影响。为了避免产生裂缝, 可以选用中低热的水泥, 尽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量, 同时可以掺杂适量的缓凝剂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5 施工人员的管理

工程设计人员是工程的参谋, 工程的管理阶层是工程的总指挥官, 而工程的施工人员就是工程的小兵, 没有小兵的战场搏杀就没有将领的功绩, 一切想法都是纸上谈兵, 没有实际意义可言, 所以工程中施工人员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建筑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施工都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操作, 怎样把散沙的人员集合起来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实际施工中, 除了加强管理并确保施工人员听从管理外, 管理阶层应对人员进行细致的层层分工, 使每个人员都有任务, 对于不能完成既定任务或是质量上不过关的人员应该进行适当的教育或是处罚。而且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注重有关人员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和发扬。

综上所述, 为了防止建筑施工时有施工或者设计上的盲点, 就要保证在建筑施工上要时时监督、刻刻监控, 将质量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

摘要: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建设主体渐渐转变成高层建筑。它对城市来说虽然可以提高城市的土地的使用效率, 但是相应的也会产生一些问题。高层建筑可以给更多的人提供生存空间和享受空间, 但是在建设施工中, 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也更容易出现事故, 本文从关注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着手, 分析建筑在施工前期、建筑施工和建筑装修等的施工工序中的安全问题, 涵盖建筑施工的管理和施工两个方面, 以期高层建筑施工做到质量与安全的双赢。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周建平.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重点[J].建材与装饰.2007 (8) :194-195.[1]周建平.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重点[J].建材与装饰.2007 (8) :194-195.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施工控制

随着我国城市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城市中对土地的使用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层建筑是城市中的主要施工内容。它有效解决了城市用地矛盾,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中,新型的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同时,混凝土的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具体的高层建筑施工经验来看,裂缝直接构成对整个工程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事实表明,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后补救非常困难,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混凝土工程的难点在于对裂缝的控制。另外,本文还会就如何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所涉及到的一些其他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以及配比问题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原材料质量差,由于混凝土工程中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使用数量庞大,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检验方法存在检验周期长、操作复杂、费用高及取样代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主要依靠有关管理人员的工程经验进行判断,因而出现此类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砂!石的含水率、杂质及不合理级配等直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指标更难以控制。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虽然我国目前的高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普遍采用商品混衡纽,但是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有些搅拌站只是一味追求低成本而采用低配比,造成混凝土配置强度过低,另外,混凝土搅拌站在雨季不及时扣除砂石中的水分,或使用的粗骨料强度指标不合格,或者使用外加剂的方法不当也会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有些施工单位还在到场的商品混凝土中加水导致水灰比大,这些因素会使得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下降。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振捣过程中的漏振、过振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现象,养护不好的混凝土强度低、抗裂性差、错误的浇圳,顷序等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1.2混凝土成型后出现的裂缝问题

收缩性裂缝,混凝土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散热和硬化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如果收缩应力大于当时最大的抵抗强度,那么就会形成收缩性裂缝。从其主要成因来看,该种裂缝质量问题大多是因为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水泥和水的使用量没有把握好所导致的。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水泥的用量和水的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就会越大,当然,选择的水泥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收缩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差性裂缝,混凝土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水泥在水化过程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对于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由于其体积大,所以其内部聚集的热量出速度很慢,而其表面的散热速度与其相比则要快出很多,导致较大温差的形成,引发温差性裂缝。除了体积对散热的不可忽视影响外,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泥的品种对温差性裂缝的影响比较大。安定性裂缝,混凝土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水泥在硬化过程中因为体积变化的不均匀性,会导致膨胀性裂缝,其主要因素是水泥安定性不合格而导致的龟裂。从而引起安定性裂缝。

2.针对混凝土施工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2.1严把材料质量关

工程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材料的优劣,因此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应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从混凝土的组分来看,水泥、砂、石子、水和各种添加物进行搅拌构成混凝土,因此对材料的控制,就是要求对这些原材料在进场时,进行严格的检测,对于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的不合格材料,应坚决抵制其进入施工场地。

2.2配合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首先要按行业规范到法定试验机构进行相应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级配试验,由试验机构出具混凝土的配合比报告,对此配合比报告,施工单位在使用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砂、石实际含水率、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保证实验室配比能很好的应用于现场施工。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如果砂的含水率较高,砂率降低2%~3%,混凝土强度就会降低 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 5%~20%,石子和砂的级配影响是 5%~20%;水灰比会增加 1%,强度下降 5%~10%。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对试验配合比中的各组分含量进行科学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2.3严格养护制度

近些年,泵送混凝土常被用到高层建筑施工中。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混凝土的确能使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得到改善,同时也能有效缩短工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材料选择、配比设计和振捣都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施工单位为了赶超工期没有按要求充分养护。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28天,配比分别为2:1.5:1。从这点来看,严格按施工要求对混凝土进行科学的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形成至关重要。

2.4减少裂缝的出现率

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实践表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裂缝。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之前,应综合多种因素对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方案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严格的审查,包括对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营性的审查,对热工计算及确定混凝土保温降温措施的审查。对方案的探讨确保降低水泥水化热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选择的方案混凝土浇筑工艺最为优化,施工各方的任务及职责要在施工前明确到位,为具体的工程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有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进行,监理人员全程监督检测,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进行必要的养护措施,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及时用湿润的麻袋、草帘等覆盖。同时注意洒水,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出现裂缝。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中,要想充分保证建筑成型后的高质量。从混凝土的质量就要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这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保证手段,坚持走出创优质、树信誉、以质量为本来达到快速发展企业的效果。这要求企业在设计、施工方面必须有所改进。同时,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应该合理组织、严格把关、夯实基础,从根本上确保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学勤.也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0(24).

[2]沈天勇.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J].中国公路,1999(15):32-35.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设计,工程施工

引言

高层建筑的全体重量由地基来承受, 地基是深埋在地下起承重作用的部分。地基以上用来传递这种重力的部分被称作基础, 这些年由于基础施工设计不当最终影响施工总体情况的问题不断出现, 通常来说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建筑的上层部分是最难以规划和设计的。实际上相反, 地基和基础由于处于重量承载的关键位置, 它的形状构造和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挑选才能获得最可靠的保证,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按时完成, 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做出探究, 并将其推广讨论, 获得更广泛更优秀的意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 讨论分析, 下面的一段文字可以总结一些必要条件。

1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与选型条件

1.1 选型条件

现在这个时间来看, 建筑业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的水平但是不能满足人类更加快速的对于建筑物质量形态水平的要求。因此应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 地基当中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地基的设计硬度不够, 对于地震的防御等级也不够, 另外还有沉降过程无法对称, 对建筑物的安全提出挑战, 这就需要设计者牢牢把握时机状况。针对于地基有很多种手段来提升它的合格度, 但是每一种手段针对于不同的客观地理条件与气候, 在实际运用时要区分好各自的性能, 在哪里运用最合理, 哪里应用不合适, 从而针对性的选用某种措施来达到最好效果。

有这样几个设立理论是必要关注的。第一, 地基的上层重量总和要考虑在内, 不能超过地基的承受上限, 实际上至少要留有一定的空余数字来避免突发状况。第二, 翻地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变形, 难以避免, 但是要缩小到一定范围, 避免因为地基状况牵连到上层结构的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第三, 地基的强度和寿命要做一个检测并预测, 保证地基的状况与建筑的状况相适应。

1.2 基础设计

地基的设计除了要遵守通用的建筑规范之外要考虑设计者的具体要求, 进而通过检测单位来进行客观环境的勘察, 做出一份详细又科学的地质报告, 对可行性进入深入探讨, 一定要针对此刻所要开工的地点而不是以临近地质报告作为自身的参考性数据。土层较软的地方沉降的几率会增大, 要做好硬度处理, 预防土质原因造成的变形。着重强调不能将一片面积的软土直接作为地基, 虽然它的完整度较好, 实际上不能达到硬度标准。应该进行严格的规划, 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地基选型也要充分考虑整个建筑的预期规划, 构造承载能力, 对地震防御的水平以及与周围建筑物相和谐, 将地基问题放入整体施工的大环境进行处理, 上下要协调一致, 各部分的功能能够充分发挥, 相互依存, 相互提升能力, 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建筑整体。地基的材料选用设计可以参考临近工程的材料, 但是应保证二者所处的情况大致相当, 在这个前提下对临近建筑物进行分析, 其是否合理, 能否照抄或是改进。发现临近建筑物所面临的问题, 比如说地基下沉不均匀, 原因何在, 本建筑物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避免相同的结果。设计方面要运用合理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论证, 是建筑物的施工有理有据, 完成后的质量也是可圈可点, 杜绝依赖侥幸心理施工的现象发生。这要依靠一支有经验有想法, 成熟而踏实的队伍来保证其快速实现。通过现场监工来达到提升效率和水准的目的, 这是对施工人员技术和水平的重视性措施, 能够促进其向着更加正规的方面进行, 应大力得到提倡。

2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2.1 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 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 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 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 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2.2 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是确保地基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份。地基材料的质量决定着整体工程的质量, 在施工中要确保原材料的达标性, 既原材料一定是出厂合格产品并符合工程本身的技术质量要求。在地基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严把质量关, 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以此提高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把关上, 要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 有必要的进行调研的, 可以去原材料生产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确保原材料的真实性。施工中进场的原材料必需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统一严格的检查与审验, 生产厂商对于每批的进场材料都要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和合格证, 有必要的还需进行化学试验, 确保原材料的生产质量。

2.3 高层建筑地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多采用水泥灌桩技术进行地基基础的加固施工, 钻孔灌桩技术中每个施工步骤都对地基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钻孔和水泥灌桩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前对钻孔机器进行周密的检查, 确保底座和顶端的平稳, 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底座的移位和下陷影响了灌桩的质量。当钻机达到设计高度后, 需对孔径的大小, 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进行详细的检查, 达到设计标准后请监理工程师对钻孔进行合格性检验, 并填写钻孔检验记录, 完成钻孔工作。灌桩进时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以混凝土为主, 目前较多的施工单位都采用成品泥浆进行钻孔灌桩, 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对进场的泥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的同时认真审核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2.4 管理体系和人员管理

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中, 要完善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 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 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有效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 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高层建筑的施工一方面是客观条件允许的程度, 而最主要方面使施工人员对材料的利用和把关程度来保证的, 施工人员的素质要体现在熟练操作的程度和理论经验的积攒, 二者相互融合为施工建设提供合理的人才储备, 依靠监管的方法使其有一个激励性与检测性的过程, 来保证施工向着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对人才的掌握是对施工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谭礼陵.基于沉降控制原则的桩基模式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 (05) .[1]谭礼陵.基于沉降控制原则的桩基模式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 (05) .

[2]王永军.某筏板基础的质量分析与加固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7, (07) .[2]王永军.某筏板基础的质量分析与加固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7, (07) .

[3]李建峰.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与比选[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5, (09) .[3]李建峰.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与比选[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5, (09) .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篇7

虽然各国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各不相同, 但都规定当建筑层数超过一定的规定时便被称为高层建筑, 越来越多的市政建设涉及到高层建筑。质量是建筑事业的生命, 也是建筑的生命, 应该把提高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作为今后建设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提高地勘质量

(1)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托勘察设计时, 应该核查勘察设计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格和资质等级。 (2) 勘察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严格遵守建设部《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 承揽和开展勘察业务活动。 (3) 各勘察、设计单位要全面检查本单位已完成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资料、试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4)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勘察报告和施工图审查文件进行复查, 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施工图审查要求, 发现有违反强制性规范和安全隐患的, 应要求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整改, 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 应及时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2 提高建筑工程图纸设计质量

2.1 提高各承包设计所 (室) 以及各分支机构的业务

素质, 加强对设计单位的内部管理, 加强监督力度, 缩小所审图纸的出图范围, 认真实行传统的校对、审核制度, 增加院审的工作量, 不走过场, 明确责任, 对不合格的设计和深度不够的设计绝不能草率出图。

2.2 正确把握审查尺度, 提高审图机构的总体水平,

在满足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前提下, 扩大审图范围, 加强审图力度。减少错、漏、碰、缺现象的发生, 加强主要专业之间的沟通, 把减少浪费、节约资金纳入审图内容, 建立激励机制。同时, 提高审图质量, 严格把关。

2.3 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已经留有一定余

地, 杜绝设计中的浪费。在设计时, 不少设计人员直接使用报告中的数据, 不再进行修正, 有的还会再降低一些, 而上部荷载仍习惯按设计荷载计算, 已有很大的安全储备。在设计中, 不论是地下室筏板基础还是独立基础, 往往还要随意增加相当厚度的砂砾石垫层, 对多层砖房的条形基础, 多数也是大开挖, 砂砾石垫层或大范围挤密桩处理, 缺乏认真分析和经济对比。

2.4 对某些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 要统一口径, 统一

认识, 要定期组织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展技术交流, 避免对同样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 及时向规范管理部门咨询标准规范中不明确的技术问题, 求得合理解决。

3 对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这里所说的强度指的是混凝土强度。高层建筑往往具有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受气候及外部影响大等特点, 而施工中一旦使用离散性大的混凝土将会影响建筑质量, 怎么控制混凝土强度是当前高层建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3.1 商品砼的控制

在使用商品混凝土过程中, 必须认真查验相关证书, 混凝土质量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保证和控制。不得使用无商品混凝土生产专业资质和没有办理备案手续企业生产的商品混凝土。在商品砼送到施工现场时, 查看商品砼所使用的沙石、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材料检测报告。商品砼运至施工现场后, 使用前应将滚筒高速旋转几转, 提高和易性, 使砼进一步均匀, 而后出料。严禁现场任意加水搅拌, 水灰比调整须由厂家进行。每车进场砼, 使用前应目测质量状况、是否有分层离析失水现象, 抽检砼塌落度, 确定是否超过初凝时间, 做好记录, 不合格的立即退场。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 施工现场要设置一台托泵和一台移动泵, 二者结合使用, 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输送及突发状况的应急。另外, 施工过程中还可以用塔吊进行短时间的混凝土运送来应急泵机出现故障的情况, 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3.2 执行严格的养护制度

在高层建筑中大多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来运送混凝土。据以往工程表明, 即使使用相同的配比、同批次原材料、同种振捣的情况下, 也会出现混凝土轻度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 多是为了赶工期, 忽视养护, 人为缩短养护时间, 最终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就大体积浇筑混凝土的工程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养护方案, 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3.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我国现行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即GBJ107) 中规定, 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不能一概而论, 而应该进行逐批次的检验评定, 而同验收批次的混凝土应该由强度等级相同、生产工艺类似、龄期相近、配比方案相同的混凝土构成。

而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浇筑面积较大, 施工周期较长、养护气候差异也较大等原因导致试验中的离散性较大, 即通常所说的标准差较大, 如果笼统的对混凝土强度做定论则有很多将不及格, 因此应该依照基本条件相同分批进行评定, 这既符合国家标准也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4 对高层建筑“三线”的控制

所谓“三线”即垂直度、轴线、标高三线。而高层建筑由于涉及面较宽广, 实际操作难度便会加大, 经常会有不准确及位移出现, 对“三线”的控制可谓是高层建筑中的一大难点。

4.1 对垂直度的控制

对垂直度的控制是确保高层建筑质量的基础。可以分为以下几步来控制高层建筑的垂直度:首先, 以大楼柱网分布情况为依据, 先确定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 然后依次在这四个位置安装。

边角柱的模板, 立柱的垂直度通过吊线方法测量, 在确保百分之百垂直之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4.2 对轴线的控制

在构筑高层建筑时, 脚手架与施工层向上同步铺设, 将会影响外围基准点的引测。因此, 只有在确定结构施工轴线无误后, 以下层地面为基准预埋钢板, 并在钢板上标注出控制轴线的控制点, 在对二层进行施工时, 以下层地面为基准引测控制点, 最后用经纬仪及钢卷尺等工具对轴线进行校正。

4.3 标高线的控制

高层建筑中每层的预控轴线上一般留四个或以上洞口, 预留的同时要定位标高, 并对多层建筑的标高位置进行复核, 最后要用水平仪抄平, 如果此时四点仍在同一水平面上, 则保证标高的正确性。

这一过程提高了对洞口标高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的模板、浇筑等可能会使洞口标高失去原本具有的基准作用, 因此一定要确保标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通常使用在洞口加设模板支撑的方式来保证标高的准确性。

5 落实质量控制措施

由于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现场涉及面较广, 建筑工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施工完成之后再发现有质量问题既不能更换, 也不能拆卸, 因此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要强化质量意识, 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 明确责任主体, 加大工程监理的力度。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作为建设参与者, 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 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责任的精神, 树立质量重于泰山的思想, 牢固地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关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从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落实质量责任, 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而为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伟.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郑飞.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经营管理者, 2010.

刍议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因为对于建筑工程而言, 质量就是建筑的生命, 只有保证建筑的质量, 才能够实现对建筑功能的设计和划分, 保证有长时间能够使用。如果工程质量都无法保证, 那么这样的建筑工程将会给社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给民众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与管理水平, 通过实践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及时的总结, 并对施工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 不断加以完善, 才能建设出质量过硬的建筑, 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作用

1.1 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的控制有着很大的意义。严格管理房屋的建筑施工质量, 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在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严把质量关, 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这样也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把控, 便于在发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提出处理的办法。这样也能够做到进一步减少施工中的不必要损失, 降低公司的成本, 有利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1.2 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

严格管理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 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主要问题就是做好房屋建筑施工工作。在实际管理当中, 严格监督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 可以防止发生浪费施工材料行为, 使建筑机械发挥最大的效用, 自某个角度可以说节约了建筑成本, 为建筑施工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

1.3 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提高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设置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目的, 就是为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要想做到严格管理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就要准确对待施工阶段的不同方面, 认真研究和思考实际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工艺水平、实际操作等, 将其与施工要求相对照, 将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切实落实到位。

2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2.1 施工技术管理控制

(1) 做好高层建筑“三线”控制工作。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常见特征中, 我们了解到, 其有工作空间狭小, 建筑难度大, 结构复杂, 涉及的点多, 这也造成了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标高有差池的现象, 因此, 在三线的控制中,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 难度非比寻常, 也是整个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这里的三线主要是标高线、垂直线以及轴线,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常会用到经纬仪以及水准仪来检查和核查。 (2) 施工中混凝土以及钢筋的使用管理和控制: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混凝土以及钢筋是用量最多的也是最主要的材料。高层建筑在施工时采用的混凝土量多, 工作周期持久、气候条件、作业环境、以及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进行浇筑、振捣和养护等各方面对混凝土的强度、均匀性都会产生影响。必须根据设计要求以及相关规定严把钢筋的质量关, 此外对于绑扎完的一定要与设计图纸相核对, 重要的部位须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进行验收。 (3) 高层建筑裂缝的管理和控制:混凝土体积变化时受到约束或者由于荷载作用时混凝土内产生的过大拉应力引起高层建筑产生裂缝。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构件时, 对其承受的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应按照规范采用, 设计时除应符合规范外, 也需要考虑当地震烈度等级, 建筑的规模、体形、平面尺寸、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 对混凝土结构构件采取有效设计措施, 控制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原因产生的裂缝。 (4) 给排水施工工程在高层建筑中, 也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因为高层建筑中, 给排水的使用质量将会直接对建筑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年限造成威胁。一个合理的给排水工程模式能够充分保证质量的控制, 以及建筑成本的控制。高层建筑的土建环节, 常常会把排水系统的预埋工作忽视掉,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预留位置不够准确, 或者是忘记留出相应的给排水位置。另外, 在高层建筑中, 往往在日常中会遇到水压过小或者其他一些情况, 导致供水不足, 或是水管的堵塞, 冻结, 不能正常生活。

2.2 施工材料管理及控制

施工材料的选择的好与坏都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有着必要的联系, 而对工程材料进行规划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1) 建筑材料在进入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时候, 要按照规范的标准和设计要求来验收和监测, 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核之后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 采购的施工材料和进场的施工材料要确保为一致的, 而且还要对其进行种类的纪录和分放。 (2) 建筑材料在采购来的时候可能都不是好性能、高质量的, 这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的性能进行检测试验, 以确保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可以使建筑工程的施工使用标准的到满足。 (3) 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是需要对其采取规范的管理方法, 杜绝发生一系列问题, 如因为没有对其采取防潮措施而造成材料的使用性能发生改变, 严重的影响是可能会出现不能使用的情况。

2.3 施工人员和环境管理

施工人员在建筑过程中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需要对其实施规范的管理方法, 一名合格优秀的施工人员是必须要对施工技术有着正确和精通的掌握, 也要对其中的一些规范充分了解, 以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施工单位的管理层应该对基层的施工人员多家培训和宣传施工中的安全生产意识, 可以使施工任人员充分意识到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性。施工现场的管理层应该对施工人员的奖惩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错的事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以借此警告他人减少犯错, 对的事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长期的施工过程中是需要那一个施工人员全力以赴的, 应做好本职的工作, 以便可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环境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要防止废气、扬尘等物质对空气的污染, 形成施工环境的恶化。施工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心情, 好的管理可以让施工人员在舒适的空间里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 高层建筑施工由于存在周期长, 工程量大以及难度较大等特点, 使得高层建筑从设计到真正完工, 一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关于施工质量问题的关键点, 各个环节的施工都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威胁。我们只有在施工过程中, 做好各个环节, 各个点的质量控制工作, 才能够保证建设出让人民住着安全、满意的建筑。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 技术准备, 熟悉图纸

仔细熟读图纸, 认真分析轴线与各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并做好记录。将内业计算的成果编制成表格, 便于把握施工进度和提高测量质量。对施工现场要进行认真观察、分析, 确保在日后施测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影响。通过熟悉图纸全面了解设计意图, 确定各个控制点在图上的大概位置。

2. 测量设备检定

施工之前应对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检定, 不准使用无检定合格证或超过检定周期及不合格的测量器具, 严格按照有关检定规程要求, 按期送到授权计量检测单位检定, 使所用的仪器设备处于合格状态。

3. 已有成果的复核

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 并及时将复核资料报验监理单位审批, 作为日后施工测量的依据。如果控制点理论值与实际值间出现了偏差并且偏差较大, 应该及时跟建设单位联系并找出原因, 校核无误后才能允许投入使用。

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 合理布置施工控制网

建筑施工测量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施工控制网, 在RTK与全站仪普及的今天, 建筑施工测量通常与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系一致, 便于核对设计坐标和施工放样。在大中型建筑场地上, 施工控制网布置要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各建筑物和构筑物布设, 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设定。一般情况下, 宜布设成三角网或多边网, 对于改扩建工程, 受场地限制可布设成导线网。控制网精度一般按二级导线网要求布点, 边长相对精度为1/10 000~1/20 000, 控制点要两两通视, 便于检核或者一个点被破坏后有备份点可用, 控制点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 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 高层建筑“三线”的施工控制

建筑物的轴线、标高、垂直度是建筑物施工测量的三要素, 精度控制不好, 对高层建筑的质量影响很大。对高层建筑的轴线、标高、垂直度控制来说, 由于施工环境复杂, 作业场地所限, 操作技术难度大, 控制不好会发生位移或倾斜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一大难点, 施测时, 应做好以下技术措施:

(1) 轴线的控制

各栋建筑物主轴线的定位由全站仪来测设, 因此, 首先应将各主轴线点的坐标在计算机上标示并打印出来, 依据附近的测量控制点, 将主轴线测放在实地。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主可施工。测放主要分以下三步:1) 第一次测放 (即地下室部分) :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 根据基坑外围地面控制点, 在基础垫层上进行平面控制网的第一次测放, 测放时首先根据已经测放的主轴线点结合内业计算成果, 用全站仪将建筑轴线测放在地下室基础垫层上, 并在基坑周围做好控制轴线引桩以备测量放线用。地下层测量放线的基准均从基坑外围地面控制轴线做起始, 每次测量放线前进行复测检查, 确保各次放线位置正确一致。2) 第二次测放 (即地上部分) :对于±0.000 m以上即采用“内控法”, 当±0层结构楼面混凝土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开始进行第二次控制轴线的测放。根据测设好的基坑四周主轴线控制引桩, 将主轴线点恢复至±0层楼面,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点位的精度调整, 然后用事先预埋的钢板刻上十字线作为标示。3) 二层及以上施工时, 以一层楼面钢板上标出的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为基准, 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 mm方洞, 采用激光垂准仪向上投测每层楼面的控制点, 在每层楼面的控制点架设全站仪测放出主轴线, 再用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以及测放其余各条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 标高的控制

根据工程原始标高控制点在四个角柱外侧1.0 m处建立一个闭合回路并与第一次的闭合回路再次闭合, 作为地上部分建筑工程的测控水准基准点。在每层楼体的变形缝处或外墙大角处至少3处进行高程的定位, 每层高程均由首层高程控制线使用钢尺垂直向上引测, 并和下一层高程控制线进行闭合校验, 层面高程校验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高程控制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 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校验无误后做好高程控制线标识, 然后再辅以水准仪抄平。施工层抄平之前, 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 当较差小于3 mm时, 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 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 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层间≦±3 mm, 全高≦±20 mm。

(3) 垂直度的控制

基础柱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 把轴线引测到柱的侧面上, 待±0层完成后, 再把轴线内移一个整数, 做好标记, 作为以后竖向传递的基准点, 以后上面楼层在装模时, 应在相应位置留150×150 mm方型孔, 以便在室内传递轴线控制点。竖向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 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 将主轴线点逐一垂直引测至同一高度楼层, 以便上一层的建筑轴线测放。尽管激光铅直仪的定位精度可达到十万分之一, 但高层建筑结构复杂, 造型奇特, 如激光预留孔洞位置受到阻挡等, 因此宜50 m为一段, 布测6个循环, 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 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每次引测循环基准点都从±0层向上投点, 避免产生测量累积误差。中间各层可从循环基准点垂直向上投测轴线, 控制轴线点投测到施工层后, 应做闭合复测。达到规范要求后再测设细部轴线。高层结构施工垂直度允许误差:层间≦±8 mm, 全高≦±30 mm。

三、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各分部、分项工程竣工后, 施工单位先要进行自检, 然后监理工程师要在此基础上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抽检, 并以此作为验收的依据。而当整体工程完工之后, 在施工单位进行自检以及所有的验收资料都收集齐全之后, 监理工程师要对建筑沉降、建筑物全高、平整度、垂直度以及外墙大角轴线等进行实测复核, 以作为整体单位工程验收的参考依据。高层建筑竣工后的测量主要以沉降观测和变形观测为主, 但对测量仪器的要求较高, 建筑施工单位一般不具有相关资质, 通常都由相关专业测量单位负责实施, 本文不再细述。

四、结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建筑的形式、高度等都在取得突破, 这对于建设工程施工测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建筑施工测量。不断提高行业标准和人员素质, 运用先进的测绘仪器, 努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茂辉.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测量[J].科技资讯, 2009 (24) .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每当我们惊叹于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建筑奇迹时都不禁会想到:如此高大的建筑物是如何保持稳定与安全的呢?而这就要归究于有效地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了。而在当今阶段,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并非十全十美,仍有可以改进的空间。

1.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的一些基本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与施工后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针对每个施工阶段的不同特点,其相应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予以一一介绍。

1.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1.1.1.施工场地的勘测

我们知道,由于高层建筑自重非常大。为了能够承受如此重量的建筑,除了需要高质量的地基之外,建筑物施工位置也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施工前对建筑工程地质进行勘测,以便获得准确的地质稳定参数,作为建筑物建筑设计的重要参数。施工单位应当委派专业性较强的勘探队伍,携带必要的勘探仪器到施工场地进行实地勘探工作,获得精确的施工场地岩层结构、地下水情况和土壤构成数据。尤其是地质的流动性情况,必须进行反复的勘测,务必保证获得可靠地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施工的参数,准确的施工场地数据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开展,也可以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保障使用安全。

1.1.2.严格把关施工方案的设计

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对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工作。首先,施工单位应当根据现场勘探所获得的地质数据,确定出相适应的施工流程与施工技术(如地基施工技术与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等),尤其对于地质条件不太好的情况,应仔细的探讨相应的施工技术;其次,要落实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施工工作人员,将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出来,并分配相应的施工人员与施工机械,也即分配出若干个施工区域,并配给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另外对一些大型施工机械的位置也应在施工方案中体现出来;最后,认真分析每一个建筑施工环节,审查施工设计方案,看看是否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进行改动,因为工程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对高层建筑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建筑物地基结构域主体结构的设计方案,更需要反复的论证,切莫出现差错。

1.2.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1.2.1.施工材料的管理与控制

高层建筑的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程材料,物料投入种类较多,质量层级也有多种。而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决定最终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很多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并没有对建筑材料的筛选进行严格管理,相关责任也不甚明确,对原材料的选择也缺乏相應的支持标准,导致了一些建材质量良莠不齐。这不但会大大影响正常的工程建设进度,拖延工期,还会对严重影响施工质量控制,给建筑物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很有必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首先,要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材料选购技术与质量标准;其次,要切实提高选购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鉴别劣质建材的能力;最后,还要建立起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程序,彻底杜绝劣质建材流向施工现场的路径。

1.2.2.施工中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的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的选择对施工质量的管控又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谨慎。高层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施工技术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注浆技术、基坑施工技术等。每种施工技术又分为不同的技术类型。就依注浆技术为例,通俗来说,所谓注浆技术就是将配置好的浆液通过专门的注浆设备注入到土层当中,借助于这些浆液具有较强的粘性,使之能够和土层中的空隙紧密的集合,有效的提升土层的密实性。这种密实的浆液和图层混合物在凝固以后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水加固的作用。这种技术工艺简单,对施工设备的要求不高,施工效率也很高,起到的防水加固效果十分明显,因而在高层建筑工程中获得了很广泛的应用。一般情况下,这种技术常常用于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注浆技术分别有劈裂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和复合注浆法等等,每种注浆技术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对承建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和特点,选择出合适的注浆方法。而且,应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施工质量。

1.3.施工后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完毕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检测与维护。特别是对建筑物稳定性的监测,因为高层建筑物会受到地面沉降和空中风力的影响,这同时也是对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效果的检验。另外,还要注意对裸露在外的混凝土表面的保湿,防止出现裂缝。同时还要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避免遗留有建筑裂缝等。

2.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一些加强措施

2.1.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意识和责任心,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系统

领导层要做好带头作用,将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并督促下属的管理人员做好管理工作。并设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和落实责任制度,褒奖工作优秀者,处罚管理失职者,从而提高管理与控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方面包括施工材料采购的管理、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的管理、施工工序管理、资金运转管理以及施工工程验收管理等。换句话说,就是将施工各个阶段置于同一个的管理范畴之内,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同步的进行管理工作,从而提施工质量管理的效率。

2.2.提高管理与控制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

对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来说,施工规划、施工过程监理工作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也不能被忽略。其原因就在于人是工程施工的主体,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执行者。因此,施工单位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例如可以开办各类工程技术培训班,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新的施工技术,并加大对新型工程建设人才的引进,从而全面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队伍的职业素质,实现对施工质量更加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尤其是在这个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阶段,施工单位更应该加强本单位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材料使用能力的培训,包括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同时这也是提高施工单位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3.完善管理与控制制度,优化管理与控制结构

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是开展具体管理工作的依据。管理部门要根据现阶段具体的管理需要和发展方向,在充分做好相关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以规范具体的管理工作。另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与控制部门结构进行优化。即“精兵简政”其。也是强化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其具体措施是:减少管理层级,建立直接责任人制度;优化管理组织机构,避免管理职能出现重叠,明确管理责任制;裁汰多余的、素质过低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队伍的工作效率。

2.4.采用信息化的管控模式

而随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面对新的形式已经颇显力不从心,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的管理与控制需要。因此,管理与控制部门要投入必要的资源,开发出新型信息化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将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到全新的层次。

结语:随着高层建筑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质量管理与控制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可靠性也越来越高。相信随着这些新方法的使用,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许鹏,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J]. 现代物业,2010( 01) .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综述 篇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在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方面也有了大提高。在一些一线城市中, 由于土地的越发紧张, 加上要发挥出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所以高层建筑也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主体部分。高层建筑具有投入相对多, 混凝土浇筑量大及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 建筑施工质量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文章中笔者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亲身体会, 从加强施工质量及确保安全的角度出发, 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1 规模庞大, 工期成本高

高层建筑体量大, 建筑面积大, 所以不得不投入较多资金, 这一情况给建设单位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而资金压力的根本就是工期的成本高, 因此, 一旦工程延期就必然会增加投资成本, 给投资收益带来了不利影响。

1.2 建筑基础的埋置很深, 施工难度大

由于建筑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 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都比较深, 施工存在很大的风险。

1.3 作业空间狭小, 工程施工组织难度高

高层建筑是垂直向上伸展的建筑, 这一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只能逐层向上进行, 作业空间非常狭小, 施工组织的难度非常高。

1.4 工期长, 冬雨季施工难以避免

高层建筑体量大, 施工周期长。因此, 施工过程中冬雨季恶劣天气不可避免, 特别是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 作业环境更加恶劣, 风大, 温度低都给结构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2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2.1 配比选定

高层建筑工程在开工前, 对于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应结合实际的设计要求配制, 然后还要进行试验, 根据试验得出的配合比做报告。另外, 在施工执行时,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考察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

2.2 严格养护制度

目前, 高层建筑大多数采用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可以明显改善工程施工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同时也能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但是在某些工程中泵送混凝土的使用也证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 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追究其原因得知, 是由于抢工期产生的, 养护时间严重不足, 砼要全湿养护七天, 空气中保护28天。

2.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在我国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 中已经明确规定, 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我们都是分批进行检验评定的, 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 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在根据相应条件从中选定一种使用。因为施工周期的原因, 高层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是混凝土析浇筑, 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 所以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为了符合国家及现场的实际施工状况, 不能笼统地按同一批的标准来评定, 这样很有可能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所以要分批进行, 再按照统一的评定要求来划分。

3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3.1 垂直度的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 控制垂直度就成为了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高层建筑大楼的垂直度, 可以从以下几种情况分析:一是要根据当前高层大楼柱网的布置情况, 重点是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 采用吊线的方法侧定立柱的垂直度, 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厚线, 施工人员必须保证垂直度100%, 这样更能够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

3.2 轴线的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 脚手架这一设备是与施工层同步向上的, 这样的情况就直接导致了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 在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 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贺线或主轴线控制点。

3.3 标高线的控制措施

在每层预控贺线的至少四个洞口进行标高的定位, 先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 再辅以水准仪抄平, 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另外, 因施工过程中模板, 浇筑, 加载等原因, 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 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 防止累计误差过大。

4 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4.1 基坑支护的要求

基坑开挖前, 应该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 基坑深度及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出支护方案, 此外, 深基坑周边必须要有安全防护措施。还有一个因素是要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坑壁的监测,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2 脚手架的要求

高层建筑使用的脚手架必须是经过充分计算的, 脚手架方案是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 编制过程中应附计算书, 准确核对, 以免出错。脚手架、防护栏杆及施工作业层应满铺, 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的模式。在材质方面:钢管钢材, 外径48MM, 内径35MM, 焊接钢管, 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4.3 在施工工艺上, 提倡二次振捣, 二次抹面

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现浇板中的线盒于上, 下层钢筋中间, 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

5 建筑裂缝的控制措施

5.1 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 并在

施工中适当的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加外剂, 以此达到降低水泥用量的目的。

5.2 为了减少水和水泥用量, 我们可以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 减少泌水, 收缩和水化热。

5.3 模板工程要求。

从两个方面看, 一是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 制作, 安装和拆模的施工程序, 同时还应针对泵送混凝土, 季节性施工制定针对性措施, 二是支撑系统:应经过充分的计算, 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另外, 还要注意安装模板必须是符合施工方案的。

5.4 施工用电须知。有必要设置电房供使用, 两级保护, 三级配电, 施工机械实现“四个一”。

6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已经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广泛地应用到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 基于这一状况, 也对建筑设计, 施工, 监理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建筑施工人员也要认真去学习强度, 三线, 裂缝, 安全等这些相关的门类科学, 从而为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有利的保障。

摘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在建筑行业中是一项主要工作任务, 本文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着手, 重点分析了了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三线”控制、安全管理及建筑裂缝的控制需采用的措施,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徐殿祥.我国高层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几个问题[J].工程力学, 1985, 4

[2]黄文.浅谈高层建筑的施工控制要点.科技致富向导, 2011年第5期

[3]刘伟.浅谈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建设者, 2010年

上一篇:社交电视的特性与创新下一篇:公用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