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高层建筑

2024-10-13

塔式高层建筑(精选12篇)

塔式高层建筑 篇1

近年来,随着住宅由福利型分配转变为商品型出售,人们对住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住宅设计不断涌现,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及市场多样化的要求。在这众多式样的住宅中塔式高层住宅以其高容积率、低覆盖率的特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断适应市场,至今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1 发展演变

塔式高层住宅是指由一个单元独立建造的高层住宅,每个单元以共用楼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宅(多为8套、10套),层数因地区而不同,南高北低,北京地区多为20层左右。这种住宅的高度、长度和宽度三个尺寸中,高度最大,而长度与宽度两者相近,体型近似于一个“点”,因而有时也称为点式住宅。

提起“塔式高层住宅”,人们不禁联想起“用地紧张,人口稠密”等一些字眼,的确塔式高层住宅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工业化发展,城市用地紧张密不可分的。 在东南亚特别是中国香港地区由于人多地少,加之工业化的发展,城市急剧膨胀,人口向城市集中,市区土地紧张,地价上涨,建筑用地很宝贵而所需房屋用量又很大,为此建造高层住宅最为合适,香港的住宅形式以塔式高层住宅为主,层数多在30层上下,总体布局多以三四栋或七八栋为一组,下部用2层~3层裙房相连接,裙房的屋顶是供居民活动的大平台,布置有绿化、水池、网球场、游泳池等。裙房里布置车库、商店、舞厅、酒吧、健身房等。这种成片开发的住宅群,除了容积率高,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的特点外,在总图布局上还十分重视环境质量,背山面水或面向绿地、公园或面向城市中心。在充分利用土地多建住宅单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争取较多户数有好朝向、好景观。标准层平面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字形、十字形、H字形、Y字形等。随地块不同或其他因素制约每住宅单位可根据需要伸长、缩短,比较灵活,这种体型不仅较多的争取了外墙长度,而且比较便于平面密排。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层住宅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90年代高层住宅设计的演进,那就是从共性的满足到个性的追求。10年间住宅建筑业从开发商、设计者到使用者都从观念上经历了这一过程,这同样反映了我们国家市场机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90年代初的住宅建造设计是有计划的,住宅设计的各种标准由政府部门严格控制,北京高层住宅两居室的建筑面积标准是65 m2,一居室的面积标准是50 m2,为了适应这样的规定,出现了住宅标准图,标准图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快速增长的住宅设计需求,为住宅建设赢得了时间,但另一方面使住宅形式趋于单一,无法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需要。可以说90年代初塔式住宅最大的特点就是标准图,典型的平面形式就是风车式。这种户型面积标准较低,起居厅的概念还没有形成。90年代中期,塔式住宅的户型一方面沿着90年代初期的住宅模式发展,另一方面大起居厅、双卫生间、面积标准更高的商品化住宅渐露头角。这种住宅完全突破了以往的住宅标准,设计和建造的标准完全由开发商决定,起居厅的面积已接近30 m2,开间在3.9 m以上,主卧室的面积已超过了15 m2,双卫生间已经出现,卫生间的面积也多在4 m2以上,三居室的建筑面积已达到130 m2,但受日照条件的局限,三居室一般设在最北端。90年代后期,随着住宅95新标准的颁布和住房体制改革的推进,完全商品化的住宅成为市场的主流,住宅平面布局更加合理,套内各房间的功能及面积也趋于平衡与合理,90年代中期渐露头角的高档商品住宅的面积标准在此期间成了一般的住宅标准。塔式住宅的布局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成熟期,塔式住宅中的大户型由最北端移向了最具商业价值的最南端。同时,为了求得均等的日照出现了各种式样的探索平面,最典型的平面是蝶形、菱形及Y字形平面,这些平面通过对方塔平面一定角度的斜放来取得日照的均衡性及有效的视野,对传统的朝南无阳的塔式平面做了有效的改进。进入21世纪,随着住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人们对住宅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解决住宅均好性又成为塔式住宅面临的新问题。

2 优点

首先,从规划角度来看,塔式高层住宅有着高容积率、低覆盖率的优点。1)采用塔式高层住宅进行规划可以提高小区容积率,提高小区容积率一方面是为了在地少人多,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为更多的人提供住房,另一方面从开发商的角度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也是塔式高层住宅发展至今仍在市场上长盛不衰的原因。塔式高层住宅可以提高小区容积率,一方面是由于在规划上视塔式住宅为一个点,前后两楼的间距按楼高的1.1倍~1.2倍计算(仅北京地区,南方间距更小),布局上较为灵活,可以“见缝插针”,特别适合地形起伏较大,形状不规则的地段布置。另一方面塔式高层住宅的标准层平面多为8户~10户,层建筑面积较大,可达800 m2~1 000 m2左右,楼层多为20层左右(仅北京地区,南方楼层更高),一栋塔式住宅的建筑面积可达20 000 m2左右。2)采用塔式高层住宅进行规划可以提高小区绿化率。在相同容积率的情况下,塔式高层住宅的占地面积要小,这就意味着可以留出更大的绿化及停车面积,形成大片完整的绿地,布置各种绿化小品,儿童游戏设施,休闲运动场地,创造良好的绿化景观和趣味空间。3)采用塔式高层住宅进行规划可以形成良好的通透视野和通风效果。塔式住宅由于高度方向的尺寸远远大于长宽方向,体型上近似于一个“点”,即使层数较高也不会产生“堵”的感觉,对视线遮挡较小,不会对周围建筑的小气候产生影响,使脏空气不易排出,影响小区通风。

其次,从单体角度来看,塔式高层住宅经济性较高。第一,塔式住宅的电梯使用率高,电梯建设维修成本低。塔式住宅一部电梯的服务户数为60户~90户,一栋8户~10户的塔式住宅设2部~3部电梯即可供180户~240户使用,不仅节约了建设中电梯的一次投资,而且也降低了日常使用中的维修费用。第二,塔式住宅的公共设施使用率高,较为经济。由于塔式住宅户数较多,室外公共设施如残疾人坡道,自行车坡道的使用率相对较高,较为经济。第三,塔式住宅的上部视线开阔,具有良好的眺望视野。塔式住宅由于楼层高,室外空间开阔,从室内眺望室外可获得远近高低各个景观层次的视觉信息,使人产生开放舒畅的愉悦心情。第四,塔式住宅的平面布局紧凑,每户外墙面积相对较小,室内外热交换面积小,能源消耗少。

3 缺点

塔式高层住宅由于户数多,容积率高,在经济上为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首先,从规划的角度来说,塔式住宅在布局上往往比较松散,在空间形态上给人以树林的感觉,不易围合组团院落形成良好的邻里交往空间,归属感较差。

其次,从单体角度来说,塔式高层住宅在经济性较高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部舒适性较差的问题。第一,塔式住宅平面格局不易安排的户户合理。因为塔式住宅户数较多,设计时互相干扰因素多,要考虑每户的日照等诸多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户内布局,使户型的合理性、舒适性降低。第二,塔式住宅由于受到面宽的限制,除了最前面的一两户,其他各户很难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尤其是最北端一两户往往仅有一个房间满足北京市日照规定的最低标准。同时,为了增加采光面积使很多居室都布置在凹槽中,室内光线暗淡,窗户的主要作用是通风,而达不到采光的要求。第三,塔式住宅由于进深大,每层户数多,户内开窗多为垂直两个方向,不易形成穿堂风,影响户内通风效果及室内小环境的舒适性。第四,由于塔式住宅一部电梯的服务户数为60户~90户,乘梯的等候时间相对较长,住户间的相对干扰较大,私密性较差,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心理。

4 现在与未来

进入21世纪,随着住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房间的数量及面积,而对住宅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解决住宅舒适性又成为塔式高层住宅面临的新问题。针对塔式住宅户数多、舒适性差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改良型的塔式住宅,这种塔式住宅结合了塔式住宅与板式住宅的特点,住宅的面宽大大加宽,进深大大减小,面宽与进深的比例更近似于板式住宅,标准层的户数也减少为6户左右。面宽和进深的调整使各户的采光通风得到了改善,户数的减少使户型格局更易安排合理,住户间干扰相对减少。这种改良型的塔式住宅虽然在经济性上不如老式的塔式住宅,但在舒适性方面却有了很大的改善。因而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成为塔式住宅中的新宠。如何提高住宅舒适性将在现在乃至未来成为住宅发展的主题。未来的塔式高层住宅除了在户型上继续完善外,还应更多的引入新技术,成为既经济又舒适,既环保又节能的新式住宅。

5结语

了解了塔式高层住宅的优缺点,就可以对不同地段、不同档次、不同特点的住宅项目加以分析,根据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采用,灵活调节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摘要:从塔式高层住宅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其发展演变过程,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塔式高层住宅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可以对不同地段、不同档次、不同特点的住宅项目加以探析,以满足市场要求。

关键词:塔式高层住宅,发展,优点,缺点

塔式高层建筑 篇2

1、起升高度大于50m的塔式起重机应安装风级风速报警器,并有瞬时风速风级的显示能力。当风力大于6级时能发出报警信号,停止一切吊装作业,包括塔机的顶升加节作业。

2、培训和提高塔机司机面对突发性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塔机司机须具有预防和处理台风、瞬间突发性龙飓风和强阵风的心理素质,面对险情沉着应对、极时卸荷、吊钩升至最高处、切断电源。

3、当预报风力大于6级小于11级时,塔机除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外,还须检查塔身、附墙杆、机构、电气箱、灯具等是否连接牢固,有问题应及时处理,吊钩升到最高处,吊臂应能随风转动,回转范围内不得有障碍。轨道式塔机应用轨钳等装置将塔机固定在轨道上,对动臂式的起重臂,应将其放下与塔身固定。

4、当预报风力大于11级时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处于独立高度的塔机应在塔身上部安装一道附墙杆,若不能设置附墙杆的至少应降下1/3的高度。已经安装附墙杆的塔机或内爬式塔机应当降低高度到不碰建筑物顶部为止,必要时应拆除建筑物顶部的钢管脚手架等设施,让塔身尽量降低。轨道式的整体式塔机应将整机放倒。

5、对于安装高度在50米以上70米以下的塔机,应当对塔身上部第一道附墙杆进行加固或作双重保护。对于高度超过70米且四周空旷,风力不受阻碍的高层建筑,当预报风力大于11级时,应当拆除塔身最上部1—2道附墙杆,降塔使塔机起重臂、平衡臂完全低于建筑物,并将起重臂和平衡臂与建筑物主体结构刚性连接,连接点不少于四处。

6、各道附墙的间距及最上道附墙杆以上的塔身悬臂高度不得(严禁)超过说明书规定的范围,附着装置(框架及附墙杆)应到生产单位购买,或由设计、制造资质的单位设计制作,决不可贪图方便、便宜,在没有计算依据的情况下随意制作。

7、根据本地区的地质情况以及使用说明书对塔机基础地耐力的要求(塔机起重臂设计越长,对基础地耐力的要求也相应增大),本地区塔机基础宜采用桩基础,其桩长、桩径、桩数等连接方式须经设计计算,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塔机基础,不得心存侥幸、降低要求。

8、塔机安装与施工单位应及时制定塔机抗台风专项预案,并落实好相应的器械、工具和人员;

9、塔机生产单位应在产品说明书里增加塔机抗强台风的具体细则,指导和帮助塔机施工单位落实抗台措施;

10、塔机行业或有关标准制定部门,应当在塔机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等规范中,补充塔机抗强台风,尤其大于设计规范值的台风时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馆藏塔式罐赏鉴 篇3

馆藏“种类丰富”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丰富,塔式罐共计约72件(套),基本造型由塔形顶盖、圆腹罐和喇叭形底座三部分组成。装饰特点绝大多数以灰陶白衣彩绘装饰为主,少量有贴塑,此外还有三彩塔式罐、白陶塔式罐等。根据具体时代以及地域的不同,其造型及纹饰又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下面选取馆藏几组精品进行介绍。

一、灰陶彩绘塔式罐

1985年户县甘亭镇南河头出土两件塔式罐。标本“八六30”(图一),高62厘米,口径9.5厘米,由盖、罐、座三部分组成,灰陶质地,通体白衣彩绘。罐盖上部为常见的塔形多层钮,子母口;罐为重沿,口微侈,直颈,肩和上腹微鼓,下腹斜收,平底。罐身由凸出的弦纹将其分为六个横向带状区域,第一区,为黑彩线条彩绘;第二区为覆莲瓣彩绘;第三区,团花;第四区面积最大,为盛开的牡丹造型;第五区为云纹;第六区彩绘脱落殆尽,不可辨识。底座由凸出的横弦纹将其分为四个稍狭窄的横向带状区域,第一区为黑彩线条,第二区为几何三角纹;第三区为水波纹;第四区为连续的花骨朵造型。标本“八六29”(图二)与标本“八六30”造型纹饰相似,略有区别。高63厘米,口径9.5厘米。

1955年薛莫夫妇墓出土塔式罐,标本07802(图三),通高66.5厘米。盖:口径11.5厘米,高23厘米,圆形,子母口,中空,口沿处有一圈波浪形花边装饰,上部为多重塔刹,每阶塔刹又由多级重檐塔刹构成,顶端为一水滴状钮。罐:口径11厘米,底径12厘米,高32厘米;重唇,直颈,圆鼓腹,平底,最大径在腹中部。装饰极尽繁缛。周身贴塑丰富。在罐的肩部塑有一圈动物造型,分别有展翅飞翔的瑞鸟、鱼、狮子、猴等,姿态生动活泼。在罐腹部由泥条围成的椭圆形将其分为六部分。在每个椭圆的上切线部位竖起五组莲花蕊叶各3枚,枝干粗壮,高出口缘;每个椭圆的下切线部位贴塑五组花叶,已经不甚完整。此外,在每个椭圆的中间部位贴塑铺首衔环或象头各3组。座:口径13.7厘米,底径18.5厘米,高15.5厘米,座呈罐形,平沿束颈,鼓腹,腹呈莲瓣形,喇叭圈足。中空且无底,整个贯通。标本“07803”,与标本“07802”造型纹饰基本相同。通高66.5厘米。

1975年陕北靖边白城子唐墓出土塔式罐两件。标本“七五197”(图四),一套3件,高40厘米、口径12厘米,分罐身、底座、盖三部分通体白衣彩绘。罐口微侈,短颈,颈部一圈有锯齿状凸起,肩和上腹微鼓,下腹斜收,平底,腹部彩绘四组联珠纹。底座顶部为莲瓣纹,下呈喇叭足,镂空云纹。标本“七五196”,一套2件,通高44.5厘米,口径13.5厘米,分为罐与底座两部分,其余部分与标本“七五197”相似。

1972年西安市郊区出土的象座塔式罐(图五),红陶白衣,由盖、罐、莲瓣及底座组成。盖钮塔形,平沿,子母口;罐腹部为椭圆凸起,罐身被泥条等分为四部分,每部分正中贴塑象首,象鼻长伸,大耳张开,怒目圆睁;莲瓣由一层仰莲瓣及三层覆莲瓣自上而下捏塑而成;底座为双目圆睁低首行走的大象塑造。

西安市郊区出土的塔式罐,标本“塔1”(图六)。通高70厘米。通体白衣彩绘,由三部分组成:盖、罐和座。盖为圆形,盖底层为镂空,即三个拱形开窗和三组镂空交替装饰,塔形顶;罐为直口,鼓腹,平底,腹部对称四组铺首口衔环贴塑,肩部绘莲瓣纹,腹部绘宝相花;底座为束腰喇叭状高足,束腰部分堆塑五莲瓣,座底镂空。其中在盖顶庙宇建筑房檐、盖口沿、罐口沿、束腰喇叭座上部均有波浪形捏塑。

二、三彩塔式罐

西安中堡村唐墓中出土了两件三彩塔式罐,标本“M2:3”(图七),通高54厘米,为白色高岭土胎,本来可分为四部分,顶盖遗失,现在由喇叭状底座、莲瓣装饰和圆腹罐组成。底座为喇叭状,底上端为一扃球体。通身饰数道凸弦纹。球体施黄釉。喇叭状下座施黄褐色彩釉,中间夹有黑色斑点及少量绿色流彩。中间一层为圆形凹底托盘及附在托盘上的三层仰莲花瓣。托盘凹底朝上放于扁球体上,上托上层罐体,罐体底部四周莲瓣簇拥,犹如盛开莲花。侈口圆唇,束颈,鼓腹,在腹上部近颈处,腹下斜收,平底。从颈外到肩部饰四瓣莲花,花瓣由白、黄、蓝三色饰染,有垂流釉。标本“M2:4”,造型与标本“M2: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圆腹罐的肩部贴塑有象首及兽首各三。

1955年出土于西安市西郊小土门村三彩四孝塔式罐。标本“九一734”(图八),通体施黄绿釉,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罐和底座连为一体。圆形盖,中空,最上部呈迷你塔形,下部呈半圆形,上贴塑山川造型。罐为鼓腹,高圈足,腹部堆塑二十四孝人物图,同时腹部刻有:“曾子口渴口水,曾子至孝教得枯井出水潭其母渴孝也,曾子父乐恒口口曾子恕口悔志口口悦父之情,郭巨为母生埋儿敢得天赐共黄憎之也。董永至孝得口口口下常债了却口口口去也。”即:曾子汲水济母、曾子抚琴悦父、郭巨埋儿养母以及董永卖身葬父四则故事。腹底部堆塑覆莲纹,覆莲纹上部吊挂四个花结纹。标本“1380”与标本“九一734”类似,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四则故事占的位置相对大一些。

nlc202309091059

三、白陶塔式罐

标本“7768”(图九),口径11厘米,通高43厘米,由盖,罐,座三部分组成。盖为圆形,顶部凸起,塔形钮;罐口微侈,圆唇,短直径,上腹微鼓、下腹斜收,平底。喇叭形底座呈束腰状,中部为凸起的扁球形,上部的喇叭形将罐体套和,保持整体的稳定性。通体为白陶素面,可见制作痕迹。

造型“极尽繁冗”

塔式罐的基本造型为三大部分:塔形顶盖、圆形罐身、喇叭形底座。馆藏塔式罐中,绝大多数为三部分组成,此外还有两件组、四件组的。其中两件组的主要是三件组的简化,在制作的过程中将圆形罐和喇叭形底座塑造为一体,如标本“八六30”和标本“九一734”,圆形罐身和底座喇叭形联结为一。

四件组可分两种类型,一类是除了基本造型盖、罐和底座之外,在罐和底座之间多了一层莲瓣。如标本“M2:3”和标本“M2:4”,除了塔形顶盖、圆形罐身和喇叭形底座外,在喇叭形底座和罐身之间多了一层莲瓣由三层莲瓣叠压装饰,还有标本“七二305”,在底座和罐身之间也有一层莲瓣装饰。这种莲瓣造型将罐体烘托出,既保证塔式罐整体的稳定性,又突出了美观的特点。第二类是在喇叭形底座之下还有一个底座(也可称为盆托、覆盆)。如馆藏薛莫夫妇墓出土的塔式罐,由上至下为:喇叭形座、盆托、陶罐、塔形盖的四部分组合。这件特殊造型的塔式罐,尺寸极高,据墓志记载,薛莫曾经被封雁门县开国伯、开国公,且在雁门县时间较长,即“景云元年至十三年”长达十三年之久,期间屡建战功,受到皇帝的不断封赏,“宴设赐马”“金银器皿”“丹青图为”“将以功最”等。他墓中的随葬品就与山西大同地区塔式罐在造型上相似。以此类推,薛莫夫妇墓出土的塔式罐应该也是对于当地少数民族特点的继承和反映,从而体现出“礼失而求诸野”的味道。与之类似的还有节愍太子墓出土的塔式罐,共四件。均由座、身、罐、盖四部分组成。座呈覆盆状,底周边略外卷。座身一周等分成8格,格内贴有模制的浮雕象头及怪兽相间排列,各占四格。座上为束腰形,外饰仰覆莲瓣,并贴饰三个浮雕象头。其上为罐。罐口微侈,束颈,鼓腹,平底。罐身上同样八等分,分布有象、怪兽浮雕头各四。罐上为塔式盖,盖顶为塔形钮。节愍太子墓的塔式罐造型豪华,主要原因在于李重俊属于皇室贵族,其墓葬是依礼而葬,随葬品自然比较豪华。

塔形顶盖,一般是圆形子母口罐盖上装饰塔形螺旋向上的盖钮。也有例外,标本“塔1”,罐盖上方为完全模拟殿堂的形制,中空,圆拱形门,顶部又结合中国古代建筑塔的形制制造成简化了的螺旋上升的钮。也有博山炉式的顶盖,主要为三彩塔式罐,如标本“九一734”,值得注意的是在最顶端又塑造出庙宇的形象;标本“1380”罐盖上装饰除了博山炉形外,最上端为一般常见的螺旋形塔钮的简化。还有完全模仿塔的形制,盖顶呈塔形建筑屋檐逐层上升的造型,如标本“七五196”和“七五197”,盖呈三层中空塔式。此外,还有简化了的完全成一宝珠钮造型的,如1958年西安市西郊三桥南河村出土的塔式罐。

塔式罐底座多见平顶喇叭造型,还有束腰喇叭形的。标本“7768”,底座为束腰喇叭形,而且束腰部分塑造出凸起的造型。薛莫夫妇墓出土塔式罐的底座,类似于高足罐,罐腹凸起,下呈喇叭形。除此之外,还有动物造型的,如标本“七二305”,这件塔式罐的底座由一头低首行走的大象取代,大象低首,象鼻下垂、象牙前伸、双目圆睁,一幅任劳任怨,活泼亲切的姿态。与之相类似的有刘自政墓出土的塔式罐,罐底座是由一只乌龟的造型塑造。

总之,塔式罐造型独特,一方面体现出“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无论怎样变化,塔形顶盖、圆形罐身和喇叭形底座的基础造型不变;另一方面,也并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在基本造型基础上工匠们又别出心裁,塑造出了束腰喇叭形和动物造型等各种特殊的底座,体现了唐代活泼多样的精神面貌。

装饰“变化多端”

塔式罐的装饰素材,根据目前可见的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一是动物装饰;二是植物装饰;三是几何纹装饰;四是文字装饰。

动物装饰以大象为主,馆藏塔式罐中,西安市中堡村唐墓和薛莫夫妇墓出土的塔式罐上,罐腹部均装饰有象首贴塑,象鼻长伸,象目圆睁;标本“七二305”,可谓将象形运用到极致,不仅底座为大象造型,在罐身也贴塑出象首。标本“塔1”,在罐身贴塑的为神兽,兽口中衔环。薛莫夫妇墓出土的塔式罐罐身除了贴塑象首外,还在罐肩部贴塑有其他动物造型,主要有鸽子等。还有标本“M2:4”,罐肩部贴塑有象首(图十)及兽首(图十一)各三。除此之外,在陕西铜川黄堡窑发现的黑釉塔式罐上,还发现有猴子的造型。

植物装饰中,莲瓣纹最为常见。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三彩塔式罐,在罐身肩部,喇叭形底座底部都呈现出莲瓣造型。还有标本“八六30”,罐身有黑、红彩描绘出的卷叶荷花的一部分,与之类似的有李知宴先生《大唐盛世的艺术瑰宝——彩绘荷花塔形罐赏鉴中》提到的塔式罐,灰陶,表面施洁白化妆土,上面彩绘荷花,白色垫底,黑彩勾边,矾红填绘细部。荷花艳丽夺目,姿态天然。还有团花,1957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出土的彩绘塔式罐(底座缺失)(图十二),灰陶质地,白衣彩绘,团花由两层四瓣花朵组成,中心圆形花蕊用黑彩,外面一层花瓣用红彩,最外面花瓣为白彩,黑彩在边缘处勾勒,仅用三种颜色,却形成绚丽的色彩。标本“八六29”,由六瓣花瓣组成的小团花,用黑彩点缀,其余部分用红色涂满。

1985年户县甘亭镇南河头出土标本“八六29”和“八六30”可谓是将几何纹和塔式罐完美结合的代表。在两组塔式罐上,为了体现几何纹装饰的特点,工匠专门将塔式罐分隔成横向的条带状,每条区域用不同的几何纹和花朵纹装饰。归纳起来,主要有“W”、“X”、“//”等类型。几何纹装饰陶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等出现了装饰丰富多彩的几何纹彩绘陶罐;在唐代的纺织品中,经常会出现以同类的几何纹样装饰花边的例子。如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所描绘的地毯上,就出现了很多类似的纹样。有人曾对敦煌壁画地毯上的几何纹样进行整理,将地毯纹样分为毯心和边饰两种纹样,其中“边饰纹样的构图形式为几何形二方连续,骨法构成单一,采用一或两个带有连续性的单位纹样向左右做有条理的反复排列,没有方向性。”根据以上的总结,塔式罐身所装饰的几何纹样,应该是地毯边饰纹样的简化。

nlc202309091059

文字性装饰,即两件三彩塔式罐。标本“1380”,罐身由凸起的山峦分隔成四部分,分别书写二十四孝中的四则故事,分别为:曾子抚琴悦父(图十三)、曾子汲水济母(图十四)、董永卖身葬父(图十五)和郭巨埋儿养母(图十六)的故事,前两个故事发生在周朝,是说明曾参(孔子学生)对父母的至孝;后两个故事发生在汉朝。标本“九一734”与之不同之处在于文字占的空间略小,完全成为一种点缀。在中国陶瓷史上,唐代长沙窑首创在瓷器上题写通俗的诗句与民谚,后来被磁州窑继承。在塔式罐的装饰中,刻写“四孝故事”与长沙窑可谓异曲同工,是一个不小的创举,同时也丰富了塔式罐的文化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所见的塔式罐均以繁复迤逦著称,在馆藏众多造型独特,装饰华丽的塔式罐中,一件白陶塔式罐独树旗帜,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没有复杂的装饰,绚烂的色彩,其胎质细腻,造型端庄大气,也不失为唐代塔式罐中的一件精品。与之类似的是陕西省铜川市黄堡窑黑釉塔式罐,通体施黑釉,不同之处是这件黑釉塔式罐在造型上又显得特别复杂,似乎为了弥补在装饰上的简朴。

用途“万法归一”

关于塔式罐的用途,之前学者也多有讨论。袁胜文的《塔式罐研究》提出塔式罐来源于一种金属佛教器具,是传统丧葬观念与外来佛教文明杂交的产物,其功用在于帮助亡人在冥界的饮食以及来世的超生,也可以称为五谷仓。付春玲认为塔式罐的用途一是陪葬明器,二是高僧死后,为了使灵魂能早日升入西方极乐世界,而将遗骸装入罐中埋于地下,即骨灰罐。

实际上,无论是五谷仓还是骨灰罐,塔式罐都是与佛教有关的器物,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首先,塔式罐的命名,是因为器形类似于佛教的塔形建筑而来。盖顶普遍存在的螺旋状钮,象征着逐级上升的塔檐;有的盖顶为庙宇建筑模型,是仿照寺庙建筑而成。圆形的罐身,是率堵坡的象征。其喇叭形或者动物造型的底座,将整个罐体支撑起来,其中的动物造型也多用佛教动物大象等。同时,从塔式罐的装饰上来看,塔式罐装饰华贵,题材丰富多样,其中运用最多的莲花以及大象的造型是佛教文化的体现。其次,上述塔式罐多出土于唐墓中,作为随葬明器,是传统丧葬文化的体现。多变的团花、独特的几何纹样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特点,还有别具一格的诗文故事装饰。

以上这些都说明塔式罐的风格既是佛教文化的体现,又大胆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既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又从中感受到文化的无穷魅力。

(责任编辑:耿坤)

建筑塔式起重机的标准化管理 篇4

1 塔机的购置或租赁

使用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工程量大小、最大起重量、自由高度及起重臂的长短选择塔机。以确保安全,满足工程需要为前提,所选择的塔机必须安全装置齐全,且动作灵敏可靠。新购塔机需要制造单位出具各种相关技术资料;租赁的应有租赁合同,并且相关技术资料齐全。

2 塔机的备案

塔机首次出租或安装前,应根据住建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的规定提交相关技术资料,向产权单位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备案,并取得备案证书。

3 塔机的安装、拆卸

1)塔机的安装质量是保证塔吊能否正常使用的关键工序(一般自升式塔机的安装工艺路线为:铺设轨道基础或固定基础→安装行走台车及底架→安装塔身基础节和两个标准节→安装斜撑杆→放置压重→安装顶升套架和液压顶升装置→组拼安装转台、回转支承装置→承座及过渡节→安装塔帽和驾驶室→安装平衡臂→安装起重臂和变幅小车,穿绕起升钢丝绳→顶升接高标准节到需要高度;而塔机拆卸工艺则是安装的逆过程),安装单位应具有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承揽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安装单位应当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前,登录省建设信息网中起重机械及特种人员管理系统进行安装(拆卸)告知,同时按规定提经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审核合格的有关资料,到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安全监督站办理告知手续后方可进行安装或拆卸。

2)安装(拆卸)前应依据国家有关塔机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及随机的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等资料结合现场实际作业情况编制塔机的安拆专项方案,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向参加安拆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确定各自分工。根据塔机起重能力的大小,相应选择性能良好、技术要求能保证拆装作业进行的辅助机械。

3)安装前的准备工作。a.对塔机基础进行检查验收,该基础应能够承受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的最大载荷,并满足抗倾覆稳定性和强度条件以及满足塔机安装的几何精度要求。b.检查所安装塔机的标准节和附着装置是否非原厂制造,非原厂制造的不得使用。连接螺栓、螺母均是专用特制零件,不得随意代换。并全面检查各构配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c.检查自升塔机顶升液压系统的各构件,有问题的应立即检修,符合要求的才可投入使用。d.检查安装人员所使用的工具及各种防护用品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作业条件要求的要立即更换。e.现场的电源闸箱、供电线路、作业场地及运输道路等进行检查,是否都具备了安装作业条件。

4)安拆作业中的安全技术。a.塔机的拆装作业应在白天进行,不得在大风、浓雾和雨雪天进行。b.作业人员拆装时按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品。c.要特别注意正确选定拆卸部件吊点的位置。尤其是起重臂、平衡臂的吊点位置,以确保拆卸时吊物的平衡。拆装起重臂和平衡臂时,要始终保持塔机的平衡,严禁只拆装一个臂就中断作业。d.拆装作业过程中,应有应急救援预案,如有突发情况不能继续作业,应使塔机已安装、拆卸的部位稳定并锁固牢靠,所有结构件已连接牢固,塔顶的重心线处于塔底支承四边中心处,再经过检查确认妥善后,方可停止作业。e.在拆掉回转总成与塔身的连接螺栓时,如果出现最后一处螺栓无法拆除,应将对角的螺栓重新插入。禁止旋转起重臂来松动螺栓,再用其他可靠措施进行拆除。f.安装时应按安全要求使用规定的螺栓、销、轴等连接件,螺栓紧固时应符合规定的预紧力,螺栓、销、轴都要有可靠的防松或保护装置。g.安装时,塔机必须按要求安装各项安全防护装置,并检查各项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安全可靠。

5)顶升加节的安全技术。a.顶升前必须检查液压顶升系统各部件连接情况,调整好顶升套架导向滚轮与塔身的间隙,然后放松电缆,其长度略大于顶升高度。b.顶升时,应保证起重臂与引入标准节方向一致,并利用回转机构制动器将起重臂制动住,严禁回转起重臂等作业。c.顶升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液压系统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顶升,不可“带病”作业,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操作。d.风力在4级以上时,不得进行顶升作业。如在作业中突遇风力加大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上下塔身应用螺栓连接牢固。

4 塔机安装后的验收

1)塔机安装后,安装单位应按照有关要求对塔机进行检查和调试,检查合格后,并按要求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全检测,取得安全检测合格报告书后塔机方可投入使用。

2)由使用单位组织出租单位、安装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收,检查各工作机构及安全限位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和灵敏有效。

5塔机的办理使用登记牌

使用单位拿到安全检测报告书后,登录省建设信息网中起重机械及特种人员管理系统,按要求进行使用录入,然后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或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站提交相关资料办理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拿到使用登记牌标志应置于设备的显著位置。

6塔机使用安全管理

1)塔机的司机、指挥等人员必须经有权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2)作业前应进行下列检查:a.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b.主要部位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c.金属结构和工作结构的外观情况是否正常;d.钢丝绳磨损情况及穿绕是否符合规定;e.电缆是否破损。3)作业中应注意事项:a.进行空运转,检查各工作机构、制动器、安全装置是否正常。b.操作司机要与指挥人员配合好;同时,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信号,均应服从。c.不得使用限位作为停止运行开关;提升重物,不得自由下落。d.严禁拔桩、斜拉、斜吊和超负荷运转,严禁用吊钩直接挂吊物、用塔机运送人员。e.任何安全装置报警,都应查明原因,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不得随意拆除安全装置。f.当风速超过6级时应停止作业。g.作业完毕,将所有工作机构开关扳至零位,断开总开关,关闭操作室门窗。切断总电源锁好开关箱,并填写运转记录及交接班记录。

7塔机的标准化维修保养

塔机使用期间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建立维修保养制度。应由机械生产厂家或有资质单位负责塔机的维护保养,应具体列出维护保养标准,并做好记录归档,严格遵守报废设备的规定和设备流转规定。

8结语

大家不能有“麻痹”思想,要认真掌握塔机有关技术资料,按规操作。但塔机的管理是动态的,由于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用下,事故往往就容易发生,必须从人的思想上规范其工作行为,再加上科学发展观统领塔机的标准化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塔机的安全事故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摘要:根据多年从事建筑机械监督管理工作经验,认为应从塔式起重机械的购置、租赁、备案、安装、拆卸、检测、使用登记、使用安全管理、维修保养方面加强对塔式起重机械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塔式起重机械的安全事故发生,有效地保证塔式起重机械的正常安全运行。

关键词:塔机的购置,安装,拆卸,检测,维修保养,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塔式起重机租赁合同 篇5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

_________(以下简称承租方)因工程建设需要,向_________(以下简称出租方)租赁塔式起重机共____台,用于四川省______工程。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租赁期限:约_____个月,自出租方塔机进场安装验收交接之日(以启用单位启用)起至该塔机报停之日止(承租方书面报停单通知出租方)。

二、租赁费用及其支付:

2、押金:承租方一次性交纳_____万元作为租赁塔机的押金,待租赁期结束款项付清后退还(或冲抵最后租赁费)。

3、支付方式:

(1)塔机进出场安拆费(包括地脚螺栓、检测费等)共计元(大写:_____________元)。在进场安装完毕交付使用由承租方一次性付给出租方。

(2)塔机租赁费(包括塔机正常台班费、维护保养费、机构修费)共计_______元/月(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元)。在安装交付使用之日的当月底双方办理结算,次月5日前支付本期租赁费,以后每月租赁付款方式同首月,按月支付。尾数不足一个月的,按实际天数计算(即日租金按月租金除以30天计)。

(3)操作人员共计_____人,人工工资:每人每月_____元,每月共计________元,每月底双方结算,次月5日前由工地用现金支付本期人工费(出租方代收代付)。尾数不足一个月的,按实际天数计算(即日人工费按月工资人工费除以30天计)。

(4)塔机标高以上的标节及附着租赁在安装之日的当月结算,次月随租赁费一并支付。

(5)票据开具方式:塔机进出场安拆费、租赁费人工工资每期均以收据出具给承租方 (不含税金,现金支付)。

4、结算期限:塔机报停后_____日内结清全部租赁款项,承租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款租赁费,超出结算期末付清余款的,出租方按承租方所在地欠金额每月加收千分之三的滞纳金,在收到出租方“催款通知书”一周内,仍不支付余款的,每日再加收千分之二罚金。

三、塔机进场时间:

四、承租方的权利与义务:

1、确保塔机安装现场三通一平,排除障碍,提供安装和拆卸的事条件,以保证塔机的安全安拆,否则延误和造成安全事故,由承租方负责,如塔机报停后由于承租方原因不能按时出场(六日内),则租赁费按正常收取。

2、保证塔机供电电源安置在塔机基础附近3米以内,其专用配电箱配置应严格按用电规范要求配置。

3、严格按出租方提供的塔机基础图所要求,制作塔机基础,并在出租方指导下埋设预埋件,根据地质情况埋设接地线,并向出租方提供基础地质耐力及塔机基础砼报告。在塔机安装后直至拆除前应保证塔机基础保持干燥,基础附近两米内无杂物。

4、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塔机吊装特种作业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并对机操人员按现场安全管理规范严格管理。

5、配合出租方对塔机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

6、塔机进场后,进入承租方的正常安全保卫范围。因承租方按照保卫不当,造成机械及其附属设施遗失或损坏,应予赔偿。

前往世界的尽头,感受塔式慢生活 篇6

A:一直以来,塔斯马尼亚都以毫无修饰的自然风光和多样而独特的新鲜美食著称。去年11月澳旅局举办的全球活动“澳世盛宴”(Restaurant Australia)正是在我们塔州的古今艺术博物馆MONA举办的。今年,我们着重推广的“塔式慢生活”围绕着美食美酒和原野风光两大主题来开展,希望能为游客提供最好的美食和互动体验。

我们非常欢迎大家来塔州亲自采摘、捕捞甚至尝试DIY烹饪。

塔斯马尼亚海鲜饕餮之旅(Tasmanian Seafood Seduction)是最新推出的全新猎捕式旅游体验,由霍巴特码头出发,搭乘游船驶向特卡斯托海峡(D'Entrecasteaux Channel)。在八小时的体验中会有专人亲身下水采捕野生鲍鱼和海胆,配以鲜味无穷的生蚝、贻贝、龙虾和鱼类等,绝对让你吃到停不下来。

此外,世界遗产亚瑟港和摇篮山吸引着全球游客慕名而来,令人向往的“世界十大最佳海滩”酒杯湾、有着迷人壮美风光的卡德奈特峡谷和布尼岛,文艺气息浓郁的壁画小镇Sheffield,能与塔斯马尼亚恶魔近距离接触的波诺朗野生动物园,刺激的Hollybank树顶、富兰克林漂流、滑翔翼、戈登坝绳降等户外探险,都是塔州值得推荐的必游之处。

Q:您认为近年来中国旅行市场的需求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A: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者和旅游企业的诉求都在发生改变,而这种变化还会日益明显。

纯粹的观光游览已不能满足中国出境游客的需求,随着人们出行频次的提高、旅游预算的增加,休闲度假式旅游正在成为新时尚。从线路选择上看,以一地游、一国游为代表的深度旅游更受追捧,对交通、酒店的品质以及风景外的文化体验也更为看重。可见“观光旅游”已转变为“旅游度假”。

新《旅游法》实施后,购物团、低价团已经渐渐淡出市场,纯玩团成为主流;另一方面,为改变移动互联网时代团队游客大量流失的局面,旅游企业开始梳理细分市场,着重打造主题游、定制游等特色产品。“拼价”的时代已去,“品质”打造才是大势所趋。

Q:2015年,您所能遇见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A:集纯真自然、美食美酒、艺术人文、户外冒险为一体的塔斯马尼亚对于国际游客来说是一个多样化且独特的目的地。截止到去年9月,中国以20,800的到访人数成为塔斯马尼亚第一大国际客源市场,较2014年同期增长超过61%。澳洲移民部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游客的签证申请接近60万份,比2013年增长了21%。另外,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农历春节期间,有超过12万的中国游客赴澳旅游,较2014年同期增长了23%,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选择在澳洲过春节。在此还有一个好消息分享给大家,目前澳洲移民部正在试行在线签证申请业务,进一步简化签证申请程序,预计到今年底将全面落实。相信在这一利好消息下,会带动更多人走进澳洲,到访塔斯马尼亚。

然而当潜在的人流高峰集中到来,对当地的接待能力、原始风貌和环境保护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们希望逐步放开,吸引和欢迎追求高品质生活和旅行体验的游客驾到这片人间净土,感受原汁原味的“塔式慢生活”。

Q:2015年,有哪些新的线路与我们分享?

A:“5D4N年度经典主席行程”和“5D4N《十二道锋味》拍摄行程”是我们目前热推的两条明星线路。众所周知,去年11月我们有幸迎来了习主席的到访,“跟着习大大驾到塔州”的年度经典主席行程一经推出,就深受关注和追捧。五天四夜的旅程将带你走进塔州首府霍巴特及近郊,前往东海岸,最终抵达第二大城市朗塞斯顿,美食、美景、萌宠全覆盖。

另外一条则是根据去年热播的美食节目《十二道锋味》而定制的线路,涵盖了谢霆锋、张家辉以及房祖名在塔州拍摄期间的所有美食体验,包括周日集市FarmGate Market,巴丽拉湾生蚝养殖场,Tas Live Abalone鲍鱼厂,海鲜饕餮之旅,Tasman Island Cruises,Josef Chromy酒庄等。

塔式高层建筑 篇7

一、北京地区塔式高层住宅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塔式住宅的诞生到现在,北京地区塔式住宅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诞生期、发展期、膨胀期和趋缓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受住房建设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设计水平和建造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特点(图1,图2)。

1. 第一阶段:塔式高层住宅的诞生期(20世纪70年后期)

北京地区的高层住宅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高层住宅以板楼为主,塔式住宅一般作为调剂规划布局、丰富城市景观使用。典型的例子是前三门地区和劲松居住区。限于当时的国力,国家在基本建设方面投资有限,住宅建设标准也比较低,加上刚刚开始建设高层住宅,在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缺少经验,很不成熟。这一时期的塔式高层住宅在设计上有下列特点:户型面积小,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在55m2左右;开间进深小,基本上采用预制构件标准化的设计;平面比较简单,绝大多数都是方形(图3)或是以一个方形为基本单元进行横向拼接而形成的“Z”字型平面,也有“十”字形平面出现。“Z”字型平面内的两个方形或局部重叠、或不重叠(图4,图5)。交通核也有合并设置和分开设置两种。此时期建筑平面的均好性较差,对日照和通风的考虑不足,存在着纯北向套型。水平交通空间为内、外廊相结合的方式。为了节约投资,一般一栋塔楼只设置一部疏散楼梯和一部共用电梯。这种设计手法造成外廊的出现,使部分套型厨房间接地通风采光,部分居室受视线干扰,另外一部电梯的负荷也过大,且立面造型也相对单调。由于平面形式简单,建筑呈现为一个个简单的方柱,显得比较单调乏味,使用功能也不足:一方面是厨房卫生间的面积过小,设备设施简陋;另一方面则是缺少独立的起居空间,食寝不分、居寝不分。

2. 第二阶段塔式高层住宅的发展期(1981年~1991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住房建设标准得到提高,北京地区塔式高层住宅在这一时期的面积控制标准为平均每户64m2。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时期,城市中住房短缺矛盾凸显。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国家采取了“自建宿舍”的政策。虽然这时建筑界出现了对于高层住宅和多层高密度住宅之间节地效果的争论。北京市政府为保护古城风貌,限制了高层住宅的建设,但各单位为了少占地、多建房、提高土地使用率,还是纷纷选择了高层住宅,而塔楼也逐渐成为城市高层住宅中主要类型之一。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是方庄居住区,塔式高层住宅在设计上有如下特点:首先,平面设计日趋成熟。随着建设数量的增加和建设标准的提高,引发了人们对塔楼设计的研究与探讨,平面形式开始呈现多样化,如迭方形、风车型、三叉形、蝶型、V型等(图6~图10),塔楼标准层平面开始化整为零地向外伸展,建筑的日照、通风条件得到了改善,建筑的均好性有所提高。结构普遍采用内浇外挂的大模板形式。其次,建筑体量有增大的趋势。各种新型平面的出现,造成了塔式住宅体量的增大。以蝶型平面为例,面宽从原来方形平面的21.3m发展成27m左右,进深也从原来的15.3m发展到27m左右。标准层由1梯6户扩展到1梯8~9户,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电梯数量增加,交通核独立。立面造型有所丰富。居住功能不断完善,随着小方厅的套型模式被确定下来,方厅作为独立的餐饮空间从卧室中解放出来,“食寝分离”使套内空间实现了第一次蜕变,厨房、卫生间的面积也有所提高。

3. 第三阶段塔式高层住宅的膨胀期(1992年~2002年)

这一时期,房地产的兴起和高速发展、住宅设计规范的变化、住房制度改革,是住宅设计建设发展中最主要的推动力。

1992年,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停止使用北京市80,81系列住宅通、试用图的通知”,标志着住宅设计不再受标准化的限制。1993年,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北京市住宅设计工作会议,提出商品住宅的建筑面积标准和装修标准适当放开,可根据市场需要拉开档次。自此,住宅建设开始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商品住宅中塔楼朝着大套型、大体量的方向发展(图11)。

在新的经济形式下,1996年初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下称“九五”标准),主要是为指导那些不能完全走向市场的住宅建设。《“九五”标准》中套型面积标准比以往有所提高,同时规定了每套住宅不可缺少的使用空间:卧室、起居厅、厨房、卫生间、储藏空间和阳台,对于各类空间的面积和设计标准提出了最低规范要求(表1)。

1999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国标《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指导全国的住宅设计。新规范以套型分类,以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双指标来控制住宅设计标准(表2)。这是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我国居住水平由温饱型开始向舒适型迈进。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是望京新城。塔式高层住宅的设计特点表现在:不再使用标准(通用)图纸设计,结构形式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塔式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代替内浇外挂大模板结构,内部空间尺度加大。新标准给塔楼的平面设计带来了难度。增加建筑面积势必将加大外型尺寸,提高使用标准,每户也将需要更多的开窗面积,使得较为成熟的塔楼平面出现新的问题——形体不断膨胀、进深进一步加大,建筑通风、日照条件下降,塔楼均好性再度受到影响。每层户数稳定在8户以上,套内使用功能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受市场化的影响,套型面积逐渐变大,出现了150~180m2甚至200m2以上的超大套型。同时,起居厅被单独设置,实现了套内空间的二次蜕变——居寝分离。在二居或三局的套型内出现了“双卫”。另外,书房、衣帽间、储藏空间的面积不断增加。

4. 第四阶段塔式高层住宅的趋缓期(2003年~至今)

2003年爆发的“非典”可以说是塔楼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以塔式高层住宅为主且建筑密度颇高的香港成为了“非典”的重灾区,而北京的大部分隔离区也是高密度的塔楼区,如北方交大的三座公寓。这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塔式高层住宅的质疑,塔式高层住宅通风效果不佳等缺陷被逐一放大。地产商迅速做出了反映,减少塔式高层住宅的开发。

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初,住房数量不足早已不再是我国住宅问题的主要矛盾,小康住宅成为发展的主题。人们对住房也已经从片面的追求面积逐渐转变为追求居住的健康和品质上。单元式多层和板式高层住宅受到购房人青睐而逐渐成为地产开发的主流。这一时期的塔式住宅在设计技术上基本没有变化。

二、理性看待塔式高层住宅的困境

1. 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塔式住宅所处的困境

目前塔式住宅陷于困境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与板式住宅相比,塔式住宅由于其空间形态的特点,的确存在通风效果差、多数户型有效日照时间短、公摊面积大的弱点,而且这些弱点无法根治。另一方面,前一时期对塔式住宅不合理的设计放大了塔式住宅的弱点。主要表现在过度加大塔楼进深,过度扩展标准层平面,出现1层10户甚至12户的拥挤设计,进一步降低了通风和日照的效果,导致卫生条件下降,居住拥挤。这种过度又是由过分追求高容积率、过分追求房地产开发的商业利益所造成的。

2. 塔式住宅的弱点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救的

早在“非典”过后,一些专家就提出,塔式住宅每层的户数过多,造成楼内卫生条件较差,应该控制居住区密度和每层户数,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应修订相关法规及规范。实际上,只要能够纠正过分追求高密度、高容积率、高利润的指导思想,改变前一时期对塔式住宅的不合理的使用方法,改变塔式住宅过度膨胀的体量、庞大的平面、拥挤的户数,并积极采用新的建筑技术,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塔式住宅的居住品质。

以塔楼的日照设计为例。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南向为阳、北向为阴,这是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形成的固有观念。所以塔楼若有居室向南,就可以满足居民的心理要求,尤其是对家庭成员中有老人儿童或行动不便者,更具有实际意义。在塔楼平面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有前辈在这方面做出过努力,如早期蝶型、V型平面就可以户户向南。后来在建筑标准放开、户型面积加大的情况下,盲目地扩大标准层平面、甚至继续增加户数,使得这种愿望不可实现。所以塔楼的日照条件与标准层的户数相关,如1梯4户或1梯6户均可实现户户朝南。

3. 我们更应当看到塔式住宅的优点,并使之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利用

塔式住宅的优点,一是节约城市用地。塔式住宅的面宽小、进深大,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此优点在“非典”前,曾被开发商滥用,很多楼盘大量的采用塔楼,提高容积率。另外,在同等容积率的条件下塔楼的建筑密度最低,因此可留出更多的绿地面积,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二是布局灵活、造型丰富。塔式住宅对其他建筑日照影响小,因此在居住区规划中,可以形成灵活多变的布局,如环状布局、交错布局等,可以改变板式住宅千篇一律的“营房”式排列。另外,板楼行列式的布局不利于小区气流的组织,而塔楼多样化的布局则可使自然风很容易在居住区内穿流,获得良好的小环境。由于平面形式多样,塔式住宅在造型上也极为丰富,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空间形象;三是塔楼对用地的要求不高,可利用城市中的零散用地来建设;四是套型多样。平面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丰富了造型,还带来了塔式高层住宅套型的多样化,如在一座每层8户的塔式住宅中,至少会拥有4种不同的套型,给现代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正是因为塔式住宅有这样的优点,特别是它对用地的节约,在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快速增加的现实条件下,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塔式住宅,没有理由冷落它。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塔楼的通风与南北通透的板式小高层固然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南北通透的板式小高层不是城市中的普通住宅,一梯两户配置1~2部电梯,且不说投资成本,单就维修养护和运营管理费用来说,中低收入阶层的支付是有困难的。城市住宅是满足整个社会需求的,它的类型应当是多样的,每个社会阶层或是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找到与自己消费能力相称的住宅类型,这才是社会多元发展的需求。

结论只能是:塔式高层住宅无论是从节能省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出发,还是从丰富城市的空间形态考虑,都是高层居住建筑不可缺少的类型之一。作为建筑师,我们的任务是用之所长,避之所短,积极改进设计,提高塔式住宅品质,满足居民提升居住质量的要求。

三、对高层塔式住宅改进设计的思考

针对塔式高层住宅在通风、日照和公摊面积的问题,我们对塔式高层住宅标准层平面进行了设计研究。设计以2006年国务院以及相关六部委提出的“90平米,70%”为标准,在充分考虑到采光、通风、日照效果的条件下,分别就每层6户,7户和8户3种不同套型的塔楼平面进行改进设计,并与之前的塔式高层住宅进行了详细对比。

1梯6户——标准层面积540m2,建筑面宽27m,进深30m,有3种户型,100%的套型具有两个方向的外墙,可以有效地组织户内自然通风,100%的套型满足北京市日照标准要求,且户户朝南。其标准层体量大小相当于原来的1梯8户(以每户64m2计),当建筑18层以上时,体量适中(图12)。

1梯7户——标准层面积630m2,建筑面宽25.2m,进深31.7m,有4种户型,86%的套型具有两个方向的外墙,可以有效地组织户内自然通风,100%的套型满足北京市日照标准的要求,但大部分套型半日朝阳,其中2户,有效日照时间很短,平面的均好性差。标准层体量大小接近于原来的1梯10户(每户64m2计),当建筑18层以上时,体量适中(图13)。

1梯8户——标准层面积720m2,建筑面宽25.92m,进深36.4m,有4种户型,100%的套型具有两个方向的外墙,可以有效地组织户内自然通风,100%的套型满足北京市日照标准的要求,75%的套型半日朝阳,且有效日照时间很短(最不利房间的日照时间分别为8时~10时40分和13时20分~16时),平面的均好性差。标准层体量大小接近于原来的1梯11户(以每户64m2计),当建筑24层以上时,体量适中(图14)。

通过上述方案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改进塔式住宅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减少标准层户数是改善塔式住宅品质的先决条件。在控制面宽的情况下,1梯6户可以实现户户朝阳,套内居住空间组织比较理想,当标准层为1梯7户和1梯8户时,有70%~75%的户型不能实现南向采光,建筑的均好性相对较差,有些套型内部空间组织不够合理,而且建筑进深较大,体形臃肿,所以套型面积增加时,应适当减少标准层户数。按现行建设标准,塔式高层住宅1梯6户是比较适宜,且采用“V”型平面也有利于获取最佳日照条件;控制面宽,缩短进深。经过多轮建筑方案比较,一梯6户的“V”型平面是最适宜的。这种平面南向面宽15m,北向27m,建筑进深方向30m。就塔式建筑体型来说,当建筑18层时高宽比为1.76,形体比较挺拔。在北京地区与12层板式建筑所需日照间距相当,便于旧城更新中灵活使用。塔式建筑要想实现南北通透是不现实的,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组织好套内自然通风。如香港地区住宅利用凹槽技术,在“V”型平面中适当地增加凹槽即可改善塔式住宅的自然通风效果。还可以借鉴欧洲国家利用通风设备改善通风条件(图15)。

上述分析是建立在每户90m2面积和“V”型平面基础上的,当边际条件变化,塔式住宅的造型还可有更多的变化及改善的余地。本文的期待之一,是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研究塔式住宅,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俊华,彼得.罗,张杰编.1840~2000中国现代城市住宅.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昌廉主编.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陈鹭.北京高层塔式住宅设计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塔式高层建筑 篇8

关键词:消火栓,位置,火灾,设置

0 引言

鉴于在住宅建筑中,楼梯间作为重要的消防疏散通道,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就觉得,不应该把消火栓设置在楼梯间。他们认为,假设把消火栓设置在楼梯间,那么消火栓的水龙带就会造成楼梯间的密封性遭到破坏,导致整个楼梯间的防烟、排烟设施的功效被削减,甚至是被破坏,最终,烟雾的蔓延会影响整个消防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使得人们去思考,在高层商住塔式建筑住宅中,室内消火栓到底应该设置在什么位置,楼梯间与走道,哪个位置更有利于消防员的实际操作,而影响室内消火栓的位置设置的因素又有哪些,接下来,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1 室内消火栓位置设置的概述

在一个完整的消防栓箱中,应该包括有消防栓、消防水带与消防枪等工具。作为整个消防工作中的末端,消防栓箱的位置设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在整个消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检验证明,在高层的建筑住宅中,室内消火栓的位置设置在楼梯间或者是走道间会比较好。在满足消防栓设计的规范与要求的同时,应该精确地测算出消火栓之间的距离,怎样的距离才能使消火栓在实际运用中,将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般,在高层商住塔式的建筑住宅中,消防栓的设置多为暗装,其中部分也有半暗装。这样设置的主要原因是给多层的住宅建筑留下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也是为了美化建筑体。消防立管通常情况下是被设置在楼层公共扶梯间的夹角处,用户内部的专属空间是绝对不能够占用的。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消防工作人员们是很难发现既不影响通道疏散工作,又能使建筑体美观的具体位置。有的消防安装设计人员是选择住户与住户之间的位置来设置消火栓。如果是一楼有两个住户的时候,这种位置的设置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面对的是一楼多个住户的情况下,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思考。假如在公共扶梯的中央平台上来设置消火栓,可以让它变得美观的话,安装人员就要与结构设计的人员做好协调工作。在各楼层的圈梁通过的地方,刚好可以用来设置消火栓的时候,就要与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进行相应地沟通。因为对于这样的位置设置而言,其消火栓的水龙带会制约通道的疏散工作,所以,运用时应该要小心、谨慎。

在有些情况下,建筑结构的设计者只是从消火栓位置设置的美观角度来思考问题,把消火栓设置在防烟通道的走道间。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允许的。因为防烟通道本身就是用来疏散人群的,它所采用的方式是防火门和防护场所相结合,出现火灾的情况下,防火门就会紧紧关闭,这样不仅可以挡住烟雾的蔓延,而且还可以加快人员的疏散。而如果在防烟通道内设置消火栓,在防护场所发生火灾的情况下,防火门将会对消防水带到达防护场所产生束缚影响,这样就会导致防火门关闭不严密,造成烟雾蔓延,影响人员疏散的效果。所以在防烟走道间设置消火栓是非常不明智的。

2 从各种因素来分析室内消火栓的位置设置

1)从烟雾的蔓延来看消火栓的位置设置。

从实际经验可以看出,一般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其烟雾扩散的主要路径是,从发生火灾的房间蔓延到走道,再蔓延到楼梯间,再蔓延到上面各楼层,最后到达室外。在此过程之中,如果室内消火栓是设置在走道,那么当救火消防人员赶到事发地点的时候,其走道内就已经烟雾弥漫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救火消防人员是很难快速并且有效地找到消火栓来展开营救的,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有悖常理的。

2)从防烟、排烟的设施来看消火栓的位置设置。

当高层建筑住宅发生火灾的时候,其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发生火灾的场所形成的烟雾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并快速地将其排放到室外,避免烟雾蔓延到人员疏散的通道中,影响救援的效率。

在防烟、排烟的设施运作中,送风量大于排烟量的时候,才能够把烟雾控制在一定的高度,这样才会有利于人员的疏散。所以,应该在防烟、排烟的楼梯间,以及消防电梯的前室来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排烟设施。这样,如果室内的消火栓设置在楼梯间的时候,消防人员就可以快速,而且有效地获取消防栓,确保救援的效率。

3)从消防员的实战来看消火栓的位置设置。

在高层建筑住宅发生火灾时,消防工作人员主要是通过消防电梯来展开营救的。通常情况下,消防员是首先到达事故发生地,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消火栓展开营救工作。所以,在此情况下,如果把室内消火栓设置在楼梯间,或者是消防电梯的前室,就非常有利于消防人员快速找到它,同时也提高了救援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消火栓的位置也是最安全、最稳固、最便捷的。

3 结语

如何设置室内消火栓的位置,达到及时有效地灭火,降低可能遭受的损失,是目前消防技术人员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高层建筑住宅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设置室内消火栓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室内消火栓应该首先考虑设置在楼梯间或者电梯前室,其次再是走道,这样更有利于消防人员提高其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蒋毅.关于防烟楼梯前室室内消火栓设置的讨论[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12):56-58.

[2]张颖,胡凌艳,董国强.论工业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配置对火灾事故的影响[J].安防科技,2011(2):31-33.

[3]杨代均.多层住宅室内消火栓设置的思考[J].中国科技致富,2010(24):76-77.

[4]孙好.室内消火栓布置探讨[J].建设科技,2011(5):96-98.

塔式高层建筑 篇9

1.吉隆境内的尼泊尔风格藏传佛教寺庙

藏族一直流传藏王松赞干布曾经在卫藏四茹修建镇魔十二寺,以镇女魔四肢关节的故事。据藏文史籍记载,松赞干布先在卫藏四茹1建四镇边寺:即在约茹女魔的左肩上建昌珠寺,在伍茹女魔的右肩上建噶泽寺,在茹拉女魔的左足上建仲巴江寺,在叶茹女魔的右足上建藏昌寺。以上四寺被称为镇肢寺。文成公主经过观察五行和测算,认为这四个寺庙“若尚不能克制‘女魔’,需再修四大重镇神庙”。即在洛扎女魔左肘上建昆廷寺,在工布女魔的右肘上建布曲寺,在女魔的左膝上建江扎东哲寺,在女魔右膝上降真格杰寺。

1.1降真格杰寺

降真格杰寺现称强准寺,位于吉隆县的邦兴乡境内,属于镇节四寺之一,《西藏王臣记》与《西藏王统记》中对该寺均有记载。该寺的寺志中记载,强准寺的建寺年代甚至比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还要早,为尼泊尔工匠所建。当地人称强准寺为祖拉康,与拉萨大昭寺类似,其主要功能为佛殿。该寺体量不大,为木结构塔式建筑,高四层,内部中空,设有木楼梯可达塔顶。建筑总高16米,底层宽22米,用片石垒砌墙体,外抹泥墙,以上各层为小型火砖砌筑,各层檐面皆以原木斫成梁架椽枋,上铺石板。底层门廊设在西面,为2柱,门廊东侧有内外回廊两重,构成回字形平面。其中外回廊为明廊,可以直通塔顶,内回廊为暗廊,高度与底层楼阁高度相同,约为2米。回廊中有密室六间,每间的面积为3-4平方米,高度仅为1.8米,内部光线极差,仅在墙上开一个20×30厘米的小窗采光。底层密室的东南角上还有一眼水井,直径约60-70厘米,深度不详。底层四周以木栏杆环绕成外环廊,廊中设转经筒108个。较为独特的是,建筑第三层墙面设有三座桃形壶门,顶层的四角以铜套饰挑出飞檐,其上为塔刹,刹顶为火焰宝珠。

强准寺首层平面布局类似藏式佛塔基座的处理方式,其中心的六个密室为藏传佛教与印度教奉行的宇宙坛城意象。建筑第二层平面结构与首层相同,其中5间密室用作喇嘛修行之所,稍大的一间为护法神殿,外面以回廊环绕。第三层是强准寺的佛殿,殿堂为四柱,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为14×13米,约182平方米。立柱之上以十字拱支撑横梁,上设椽子,铺设天花板,外面也回廊一周。佛殿门道西向,东壁为佛橱,主供强巴佛。

有研究者认为,虽然强准寺建筑经过历代修葺,却依然保留了早期佛殿的某些特征,如正方形的楼阁式塔身为唐代佛塔建筑特征,门廊内两立柱的柱础造型古拙,为复钵式,上雕以莲瓣,也为唐代柱础风格。

笔者对此持不同观点,事实上,强准寺和位于吉隆的另一座古老寺院帕巴寺是尼泊尔建筑艺术对藏地佛教建筑影响的产物,并非源于汉地建筑样式。这两座建筑不论从建筑形制到寺中壁画风格,都与加德满都谷地的印度教神庙在立面与平面布局上非常相似,其用斜撑支撑屋顶的方式,也是尼泊尔建筑惯常采用的方法。唐代出使过南亚的官员李义表和王玄策,在前往印度途中路过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时,参观了著名的斯瓦扬布(Swayambhunath)佛塔,并向佛像敬献了哈达。王玄策在他的记述中赞叹“凯拉什库特”7层高的大厦,说这个大厦可以容纳万人。有外国学者考证,这个所谓的“凯拉什库特”,便是现今位于加德满都的独木大厦“卡斯曼达帕”(Kathmandapa),是尼泊尔最具代表性的塔式建筑样式。

在建筑细部上,该寺与尼泊尔建筑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寺庙墙体色彩为白色,上部有深红色条带涂饰,为藏式宗教建筑的边玛墙意象,应为后世修葺改造而成。建筑屋顶为青瓦铺就,而尼泊尔塔式神庙则多为金属屋顶。

1.2帕巴寺

帕巴寺位于现吉隆镇政府所在地东侧,据说建于公元637年左右。当时与藏王松赞干布联姻的尼泊尔赤尊公主进藏时随身带有三尊释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第桑布之尊应当地百姓请求被安放在了吉隆镇,松赞干布便为它建造了帕巴寺,说明当时这里已经是人烟较为稠密的聚落,有修建宗教建筑的社会需求与经济基础。

与强准寺建筑相似,帕巴寺也为楼阁式石木结构,平面方形,内部有楼梯盘旋至顶。建筑共有四层,层层出檐,逐层收分,每层檐角上套有黄铜制成的火焰套饰;底层为佛殿,由门廊及主殿两部分组成。外环绕以外环廊,内有暗回廊相绕,供信徒转经之用。佛殿平面呈正方形,进深3间,面阔3间,现存立柱14根。殿堂南壁的东、中、南段上方各开有采光小窗。主殿北壁原放置主尊释迦牟尼8岁身量的檀香木像,俗称帕巴瓦第像,帕巴寺也因此得名。主殿南侧原有僧舍9间,现已改作他用。外环廊木柱上原安置有一周转经筒,今已不存。

该寺门道设于南面,宽4米,有两层石踏道。门楣两端有圆雕木狮一对。门廊4柱,左右各有密室一间。主殿位于门廊北面,门道朝南,宽约2米,有石踏道四层,最上两层尚存护铁,钉有铁钉。门楣上方为5尊护法狮子,殿堂内绘有头戴黄色尖帽的格鲁派祖师宗喀巴法像,寺外墙壁和门廓南壁分别绘有三世佛、大成就者、护法神、观音像等早期壁画。

从寺院建筑和壁画来看,帕巴寺也经过历代修葺,其主体建筑依然保存了历史旧貌,某些壁画具有浓郁的南亚风格,有释迦牟尼传记、松赞干布时代的宫廷生活、削发剃度等不同的场面,其中《削发剃度图》的正上方绘一座覆钵式塔,四周环绕云朵、树丛;其下方绘制3人:从左至右一人头缠头巾,正在烧水;一人身穿紫红色右衽长袍,右手执剪,左手抓住发辫,正在剃发;一人身着通肩袈裟正在主持剃度仪式。

2.尼泊尔建筑艺术对藏地宗教建筑的影响

尼泊尔是现今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与佛教有十分珍贵的渊源,其境内的蓝毗尼园是佛陀诞生的地方,在加德满都谷地还有传说为孔雀王朝阿育王建立的簌堵坡。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曾经记载了当时佛教在尼泊尔的情况:“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功综习。外道异学,其数不详。”2说明当时已经存在印度教和其他宗教派别。公元14世纪之后,种姓制度在尼泊尔逐渐建立,印度教成为尼泊尔国教。尽管如此,加德满都谷地的狭窄街道两边,依然散布有为数不少的佛教寺院。

2.1尼泊尔工匠对藏地寺院建筑的贡献

吉隆境内强准寺与帕巴寺历经千年依然香火旺盛的事实已经说明,尼泊尔建筑艺术对西藏宗教建筑,特别是早期寺院建筑有深刻影响。据《新唐书·西戎传》及《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公元7世纪前后,尼婆罗(尼泊尔)居民多商贾,少田作,其地多铜,以铜为钱,擅长绘画、雕塑及建筑等。据说赤尊公主进藏时,随公主一同入藏的有不少泥塑和雕刻匠人以及建筑工人。大昭寺的四方厌胜殿、采日慧灯殿等都出自尼泊尔工匠之手。《西藏王统记》中对此有这样的记载:“……王乃变化为一百零八化身,守护庙门,于内变化土木一百零八人,亦执斧斤而作匠事……使殿堂成为无比庄严。……即将饶萨(拉萨)下殿全部修造完毕……有此四喜神变殿堂之门,皆令向于西方尼婆罗地(尼泊尔)。所余上殿,赤尊更自尼地召请来精工巧匠续为修建之。”3

《贤者喜宴》中这样大昭寺的修建:“……赞普朝拜了大菩提寺以及那烂陀寺,并献了贡物……塞囊向尼婆罗(尼泊尔)王请求援助,于是便将具有精通、明悉等多种功德之显达热格希达,即吐蕃称之为菩提萨达(寂护)迎到芒域。……(莲花生来藏)决定推行佛法,建造神殿……在逻些(大昭寺)所献之第一批木材建造了大门、牌楼以为装饰。”4

根据宿白先生的研究,大昭寺最早的建筑是大昭寺中心佛殿的第一和第二层。“这两层都是外侧砖砌,与内侧木构架相接合的内院式建筑。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各有44米。其平面布局形式为西藏寺院唯一所见,与汉地佛寺也有不同。”5宿白先生认为,大昭寺中心佛殿的平面与印度佛寺中的僧房院(Vihara)类似。唐代高僧义净曾经在那烂陀寺院居住多年,在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有这样的描述:“其寺形略如方城,四面直檐,长廊遍匝,皆是砖室,重叠三层,层高丈余,横梁板阗,本无椽凹,用砖平覆。寺背正直,随意旋往,其房后壁即为外面也。……其僧房也,面有九焉;一一房中,可方丈许;后面通窗,户向檐矣。6

另外,大昭寺方形内院或者绕置小室的布局和雕饰的木质构件,如满施雕饰的木质门框和廊柱、托木两侧端部浮雕的飞天、动物和花草,正中则多为人物。托木枋椽之上置出檐之木质卧狮一匝,以承荷内出之檐椽。卧狮面部间有雕做人头者,各狮皆胸饰铃圈,下垂铜质圆镜一面。遍体雕饰之木质框,柱等之形制与风格,俱为西藏佛寺所罕见。7但是在加德满都谷地遗存的佛教僧院中,相似的平面布局和风格相近的雕饰甚为常见。

除了修建佛教寺院,西藏和中国内地最早的覆钵塔,也多是尼泊尔工匠的杰作。在中统元年(1260年),应元朝国师八思巴之聘,年仅18岁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带领80名尼泊尔工匠在为萨迦寺修建大金塔之后,来到中国内地,先后主持修建了北京妙应寺白塔、五台山塔院寺白塔,其中妙应寺白塔是中国内地现存最早的大型喇嘛塔。据《元史》记载,阿尼哥擅长面塑及铸金像,元世祖授予他工匠总管之职。他在元朝做官40年,不仅负责白塔的修建,还参加了当时北京城中许多庙宇的修建。公元17世纪的五世达赖时期,也曾有一批尼泊尔工匠被邀请到西藏铸造佛像,他们不但建造了不少具有藏族和印度风格的舍利塔、佛像,还建造了五世达赖的灵塔。

2.2尼泊尔塔式建筑对藏地佛教建筑形制的影响

除了尼泊尔工匠因素,尼泊尔建筑艺术对藏地早期佛教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佛殿形制和建筑工艺两个方面:

从建筑形制上看,尼泊尔塔式建筑是一种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多层建筑,广泛应用于宫殿和神庙。建筑平面多为正方形,象征宇宙原人或者坛城。上层覆四坡多重大屋顶,屋顶的四个角和中间的顶檐与下面墙体用扁柱头相连。重要建筑的屋顶和部分墙面用镏金铜板装饰,显得金碧辉煌。

不但加德满都的印度教神庙与吉隆的两座藏传佛教寺庙在平面和立面上极其相似,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的形制,一定也与尼泊尔塔式建筑有密切关系。按照学界的传统说法,桑耶寺建筑风格糅合了藏、汉、印建筑手法。主殿下层为藏式石砌,中层为汉式砖构,上层为印式木构。布敦大师在《佛教史大宝藏论》中这样记载该寺的总体设计:“(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来到桑耶地区,修土地仪轨法。……并按照阿旃那延布尼寺的图样,设计出须弥、日月双星,周围绕以铁围山以表庄严。”8阿旃那延布尼寺是古代印度的一座寺庙,也称飞行寺。事实上,公元7世纪时佛教在印度早已衰微,演变为印度教庙宇。该寺因为在公元13世纪时彻底被毁,建筑形制并不清楚。因此,桑耶寺因为由尼泊尔工匠所做,上层采用尼泊尔塔式建筑形制应属合理。

多数研究者采信桑耶寺的二层是汉式构造的说法,但其结构与做法与汉地梁架结构有很大不同。笔者臆测,桑耶寺建筑形制从二层以上就采用了尼泊尔塔式建筑形制,其立面构成和平面布局刻意追求宗教象征意义,复制和模仿外来宗教建筑样式的意图非常明显。

2.3尼泊尔绘画与雕塑对藏地寺院造像艺术的影响

西藏的佛像塑造一直有汉地样式和印度样式的之分。所谓的“汉地样式”,其实是直接取自印度的早期佛教艺术形式,而被称为“印度样式”的造像,则受尼泊尔造像艺术的影响更大。寺院壁画也一样深受尼泊尔绘画的影响。如绘于帕巴寺主殿内北壁的《西方净土变》中,阿弥陀佛站於莲台之上,顶部为楼阁式佛殿,四周皆为池塘,塘内有戏水天鹅;其间点缀花园、草坪、树丛,四周祥云环绕。院落内大树参天,长有奇花异卉,各种飞禽走兽奔走其间,四周有高耸的雪山,飘荡的祥云,山岩含翠的青草,一道清泉从溪谷中流过,泉边小鹿正在饮水食草,一派热带与亚热带风情。9

帕巴寺修葺时还在佛殿环廊的西南角出土名为“措达郎那”一尊石刻高浮雕,雕像残高66厘米,宽32厘米。漫漶不清的雕像依然可以看出是一尊象头神甘乃莎。甘乃莎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湿婆与雪山女神帕瓦蒂的儿子,因为其极高的智慧以及扫除一切障碍的能力,是印度教中最受欢迎的神祇。在加德满都谷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其雕像立于寺院门前或一角,作为寺庙的守护神。该石像表面还稍许残留着黄色矿物质颜料的痕迹,这也是尼泊尔印度教崇拜的主要方式。

在吉隆镇的冲堆石塔附近还有一处尼泊尔工匠雕刻的摩崖造像,藏语称“日松贡布”。造像雕刻在一块约2.2米高,3米宽的石壁上,高1.5米,共三尊。有专家在分析了雕像的飘带样式和风格后认为,该组石刻的雕凿年代大概在公元7世纪到9世纪初,有明显的南亚雕刻风格。中间一尊为观音菩萨、左侧为金刚手、右侧为文殊菩萨。

笔者对造像中的神祇有另一番见解。结合帕巴寺中的象头神雕刻,笔者推测雕像主题更有可能是印度教三大主神,左边是湿婆,手执手鼓,中间是毗湿奴,手执圆轮,而右边是梵天,手执莲花。

3.结论

尼泊尔建筑艺术对西藏宗教建筑的影响由来已久,后藏的多个塔殿合一的吉祥多门塔建造以及其中的壁画也多与尼泊尔工匠的参与有直接关系。但是对尼泊尔建筑艺术在藏传佛教建筑中的表现以及其中的印度教因素研究,还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是今后需要进行细致研究的领域。

摘要:西藏自治区吉隆县境内分布着多处尼泊尔风格的藏传佛教建筑文化遗迹,包括寺院、佛塔和摩崖石刻,是历史上尼泊尔和西藏宗教文化交流的印记。本文通过对基隆县境内两座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平面、立面、结构以及建筑装饰的分析,说明两所寺院建筑均采用尼泊尔传统的塔式神庙建筑风格,在建筑装饰艺术上也深受尼泊尔教造像及绘画艺术的影响,而尼泊尔工匠的参与,对西藏早期藏传佛教建筑营造技术与装饰有深刻影响。

关键词:吉隆,塔式神庙,尼泊尔风格,藏传佛教建筑

参考文献

[1].索朗旺堆主编,《吉隆县文物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

[2].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3].[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芮传明译注)[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4].[清]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M],刘立千译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塔式起重机械的配置 篇10

此外, 中建二局在常规岛施工中还配置了F0/23B塔机2台、H3/36B塔机1台、QTZ1600塔机3台。

据中核华兴达丰公司岭澳核电项目经理陈先勇先生介绍, 核电站核岛工程与民用、工业建筑工程相比, 其特点是: (1) 占地面积小, 工程子项多; (2) 现浇砼工程量大、周期长、基础深, 厂房高低不一; (3) 根据工程进度, 塔机需要动态布置; (4) 核岛周围布置有1层、2层甚至3层管沟, 同一场地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平面布置。

塔机布置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核岛工程进度, 其主要注意事项如下。

1) 根据工程需要, 塔机回转半径应完全覆盖整个核岛施工区 (主建筑物区) , 不能有“死角”, 一般要求2台或2台以上塔机互相覆盖, 便于施工机具在整个施工区倒运、挪位, 而对反应堆厂房则要求多台塔机覆盖。

2) 布置塔机时应躲开地下管道、管廊和地面上的构筑物, 并要考虑到外墙防水施工面等。

3) 尽量利用已完工的建筑物的结构层固定塔身, 增加塔机的稳定性。

4) 在确定塔机形式、高度及安装的同时, 应考虑其顶升、接高、锚固及完工后的降塔、拆除附着装置、拆卸并运走塔身等事项, 如起重臂和平衡臂是否落在将来的建、构筑物上, 辅机停车位置及作业条件, 场内运输道路有无阻碍等。

5) 由于核电站所处位置多在高台风活动区的海边, 塔机应能满足抗台风要求。

6) 施工中起吊模板最大块重5t, 在所有施工区域应满足5t的起重能力覆盖。

7) 核岛施工时根据施工场地变化和工程进度要求, 进行塔机动态布置。

8) 核岛厂房, 特别是反应堆厂房安全壳呈圆形, 其附着臂长、附着节点和一般民用工程不同, 不能直接套用厂家标准的附着锚固装置, 需变型设计。

针对塔机在未来核电站建设中的需求, 中核华兴达丰公司总经理高颂预测: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国2020年前将建立13个核电站, 按每个核电站使用300tm以上塔机36台, 共需要468台300tm以上塔机参与施工。

智能塔式立体车库创新设计与研究 篇11

摘 要:该论文设计了智能塔式立体车库,机械结构异于传统车库的立方体的升降横移式结构而采用圆形结构,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整体储车量较传统车库提高28.57%。该论文主要对现有立体车库骨架结构进行模型创新,并对主要构件立柱、横梁和纵梁进行力学分析,以及联系最新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技术、太阳能充电技术和全自动洗车技术,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加入以液压技术为基础传感器技术为辅助的车辆托运托盘,实现车库内部车辆的安全调度,为未来智能车库提出了新方案。

关键词:智能塔式立体车库 结构优化 太阳能充电 全自动洗车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088-02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停车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涨,调查显示,尤其是大城市的机动车数量的增速远超过停车设施的增速,因此,我们必须要解决停车的城市问题,积极探求其解决措施。智能塔式立体车库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停放车辆,成为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并节省土建开发成本。

1 智能塔式立体车库整体结构的设计

本设计的智能塔式立体车库主要由停车位(每层18个)、升降系统、旋转系统、车辆托盘(每层3个)、控制传感系统、安全及消防系统、附属系统等组成,综合了机械、电气、液压、编程、钢结构等技术。主体框架由钢结构搭建而成。提升机构和中央旋转机构由电机带动,分别采用链条及齿轮传动。系统整体由PLC系统控制,并由各个重要地点的传感器构成传感系统。另外本车库一层分为A、B两个区域,A区域可为电动汽车提供免费充电服务,电能由车库顶部的太阳能光伏板提供;B区域可提供自动免费洗车服务。

主框架体系是由水平方向的梁和垂直方向的工字钢采用钢性节点和螺栓连接成型。这种结构体系有利于利用结构构件的抗弯刚度来抵抗侧向力。主框架体系采用柔性结构体系,本身有层间位移的限制,并且在设计中结构的刚度也起控制作用。另外,框架连接中部分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成主框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

2 中央旋转机构的设计

智能塔式立体车库在每个工作层内设置中央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内圈不转动,外圈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旋转,实现在单层内停车位的分配。中央旋转机构由底部伺服电机带动,由齿轮传递能量,使机构旋转。由PLC确定预停车位,光电传感器控制旋转角度,使机构旋至预定角度。材料采用合金钢。

3 车辆调度托盘的设计

车辆托盘可以根据车辆长度自动调整托盘长度,并利用液压装置带动夹持臂将轮胎夹起,夹持臂端部采用单向轴承与轮胎接触,实现零损伤,安全稳固且可靠性高。整个机构采用液压控制,由PLC发出信号,控制液压阀的通断,以实现液压缸的进液和排液,完成进给和缩回运动。

车辆托盘系统的作用是载车平台上的车辆平移到中央转盘上以及实现其逆过程,其传动主要是靠电机带动驱动轮在轨道上移动。由于车辆托盘的横移只受摩擦阻力的作用,阻力比较小,横移速度不高,所以用一个机械特性较软的G系列小型齿轮减速电机直接驱动驱动轮即可实现横移要求。采用低压轨道供电技术进行能源供给。每层停放3个车辆托盘提高效率。

4 车库重点部位校核

分别对重点部分校核,得到中央主轴应力信息、提升电梯平台应力信息、电梯提升链条应力信息。根据力学计算分析结果可知,中央主轴最大应力的发生处是地上与地下车库的连接部位,由于此部位有加强筋支撑,故其应力并未超过安全极限。电梯提升平台的最大应力发生在提升链条与提升板的连接处,而提升链条的最大应力则发生在链节连接处,但经计算都未超过其安全极限。故此材料和结构选择较合理。

5 PLC控制系统及电气系统设计

立体车库内的全部设备都由一台PLC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通过PLC控制车辆托盘的动力电机以达到对车辆的存取操作。各车位内车辆的存取由PLC根据当前各车位的传感器信号情况,按照相应的调度方案进行统一调配,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立体车库的存取控制系统包括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弱电系统功能包括采集各种信号、报警、预警提示与控制车库动作。由PLC输出信号,接触器线圈接受信号后控制接触器的通断。强电系统包括车辆托盘的电机控制线路、控制电机正反转接触器、到位限位开关等。车库采用车位检测装置代替人工找位,用升降装置输送车辆到位。系统控制面板上有急停开关,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可按下急停开关停止所有设备动作。

根据车库动作控制的要求,用户应用程序按照模块化结构编写,主要包括主循环程序和其他子程序。用编程软件支持的梯形图逻辑语言编写,过程如下:(1)初始化程序,刷新系统的控制信息,快速扫描各到位开关及传感器的信号;(2)主控制程序按照进车优先的原则,将最多的车位保持在进车位置。每个车辆托盘运动之前,需要先判断目的地是否有空位,有空位才可以动作,前后动作互锁。判断是否有空位是根据横移电机所对应的到位行程开关动作信息来确定的。升降系统的开、停动作是由行程开关的信号来控制的。(3)系统内的设备异常信息由故障检测程序来采集,当故障发生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预警正在停车的司机和维修人员进行及时维修。若在车库运行过程中,有生物侵入车库空间或车辆不符合停放标准,PLC系统将按照顺序关停有关设备运行,同时发出提示语音。该车库程序可以安全而高效地完成立体车库的功能,安全可靠,达到了民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所应具备的条件和作用。

6 结语

产品设计综合了机械、电气、液压、编程、钢结构等技术,科学可行,美观实用。智能塔式立体车库整体实现能量自己,无人智能操作,节省运营成本。为提高车库生产的经济效益,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们面临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胡清明.立体车库的结构优化与智能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宋秋红,安丰贞,方铀,等.城市立体车库的现状及展望[J].交通与港航,2012,26(5):17-20.

[3]肖汉龙.基于能耗模型的塔式立体车库运行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09(7):212-214.

[4]巴兴强,邓红星,何永明.智能化立体车库钢结构骨架的分析与优化[J].森林工程,2007(3):16-18.

[5]龚海峰.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及控制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3.

塔式起重机基础的设计 篇12

采用底架固定式的塔式起重机, 塔机的稳定性由四大因素决定:基础土壤的地耐力、塔机的自重也包括压重、塔机基础的重量、混凝土基础的几何形状。这四大因素保证塔机安全使用。基础土壤的地耐力要求为:[PB]=1.6×105~2.2×105Pa。。一般情况取值为, 小型塔机 (630kN·m以下) , 塔机基础土壤的地耐力要求为180kPa以上;中型塔机 (630kN·m~1250kN·m) , 塔机基础土壤的地耐力要求为200kPa以上;大型塔机 (1250kN·m以上) , 塔机基础土壤的地耐力要求为220kPa以上。

塔机混凝土基础的上平面水平度, 在标准节接触点测量应小于2mm, 并保证塔机安装后垂直度 (自由高度) 应小于4‰。塔机基础的重量是产生稳定力矩的力, 不能用轻质混凝土。塔机基础的几何形状决定稳定力矩的大小。

塔机的混凝土基础强度, 要能承受塔机总荷载, 并能传递到稳定的基础土壤。

二、塔机稳定性计算解析

塔机稳定性计算的力学模型, 如一组简图1-1、1-2、1-3。其中图1-1为工作状况稳定性力学模型图, 应视为有风、动载, 考虑倾斜;图1-2为非工作状况稳定性力学模型图, 应视为风从平衡臂吹向起重臂, 风从起重臂吹向平衡臂, 考虑倾斜, 均要满足∑M>0。按照GB/T 13752-92要求, 按图1-3关于固定式混凝土塔机抗倾翻稳定性计算, 按公式 (1) 验算。

地面压力按公式 (2) 验算:

式中:e——偏心距, 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

M——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N·m;

FV——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N;

Fn——作用在基础上的水平荷载力, N;

Fg——混凝土基础的重力, N;

PB——地面计算压应力, Pa;

[PB]—地面计算许用压应力, 由实地勘探和基础处理情况而定, 一般取[PB]=2×105。

三、独立固定式塔式起重机的受力分析

塔式起重机属于金属结构件, 金属结构部分重心较高, 基础能降低整个塔机的重心高度。塔式起重机在架设后, 至未附着前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力均直接作用在基础上, 即由塔式起重机产生的各种荷载, 完全是由基础承受和传递, 并予以力学平衡。

四、塔式起重机基础的设计计算

1. 基础几何尺寸计算:

以固定式基础选方形基础为例, 按基础抗塔机的倾覆载荷及土壤承载能力计算几何尺寸。将各种参数简化后, 可建立如图1-4所示的力学模型。图中G1为塔机作用荷载, G2为基础混凝土的质量, Mmax选第二页表中最大倾覆力矩, 则有:

将 (4) 代入 (3) , 得

式中:R—安全系数取R=2 r—混凝土容量

在应用 (5) 式进行初始计算时, 式中有b、h两个未知数, 这时应考虑基础底面的单位压力应小于选用地基土壤的容许承载力, 以保证地基在混凝土基础的作用下, 不会发生塌陷、滑坡的破坏, 即建立在弹性地基上。地基主要承受的荷载为G1、G2、Mmax, 由于实际分布原因, 应理解为偏心受压基础, 但偏心距 , 故可忽略。此时, 假设塔机混凝土基础是刚性, 则:

式中:p′——混凝土基础边缘所作用于土壤上的压力总和;

p″——混凝土基础边缘所作用于土壤上单位面积压力。

联立公式 (5) 和 (6) , 即可求出两个未知数b、h。

在确定了混凝土基础的几何尺寸后, 即可确定混凝土基础的体积和质量。

2. 配筋计算:

A.底板配筋:方型塔机基础在承受上述荷载时, 会沿塔身四周产生弯曲。当弯曲应力超过基础的抗弯强度时, 基础底板将发生弯曲破坏。此时, 基础底板为双向弯曲板, 将土壤压力按对角线划分, 则基础按边长方向产生的弯矩应等于图1-5中梯形面积上土壤压力所产生的力矩。

由图1-5可知, 基础承受反力的最大弯矩产生在塔身边沿载面Ⅰ—Ⅰ处, 应有

其中:M1——载面Ⅰ—Ⅰ处弯矩, k N·m;

pimax——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 k N/m2;

pi I——基础底面Ⅰ—Ⅰ处压力, k N/m2;

S——载面Ⅰ—Ⅰ至底边缘最大压力处距离, m;

b、b′——基础底边长及塔身边长, m。

根据地板内力可计算载面所需的钢筋面积。

式中:M——配筋载面处的设计弯矩, N·mm;

h0——基础钢筋高度, cm;

fv1——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kN/m2。

B.抗扭钢筋

前面提到, 塔机在工作状态时产生的扭矩Mk对混凝土基础有一定的影响, 但其作用荷载不大。对QT80型塔机, 其值不会大于300kN·m。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钢筋混凝土的受扭公式计算, 均不需要配置抗扭钢筋, 实际上在一般的塔机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的混凝土基础图样也未设置过抗扭钢筋。所以此时由塔机所产生的扭矩Mk, 应由混凝土的强度来承受, 其计算公式:

式中:WC——载面抗扭塑性抵抗矩, 对于塔机基础方型载面, WC=b3/3

∫C——混凝土的标准强度。

在实际现场, 需借用建筑物结构的设计, 如校核抗扭强度不够, 可用提高混凝土的标号来解决。

(建设部有文件规定:大型建筑机械基础混凝土标号不能低于C35)

C.确定基础高度及垂直钢筋:

混凝土基础板块在塔机重力作用下, 应是局部集中荷载, 有可能因强度不够而发生冲切破坏, 其破坏形式会从塔身周边起呈斜拉状态, 与底板夹角约成45°, 如图1-6所示。一般塔机基础配置有竖直钢筋, 这时基础底板的冲切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fy——钢筋屈服强度;

Ay——穿过冲切破坏锥体斜载面的全部竖筋截面;

从图1-6中可看出, 如板块厚度h0越大, 所容竖筋也越多。如果不配置竖直钢筋, 其混凝土板的冲切强度也按下式计算:

式中:Gi——冲切荷载设计;

ft——混凝土标准强度:C30级为15N/mm2;

bm——冲切破坏斜荷载面上的上边长bt与下边长bb的平均值, bm= (bt+bb) /2;

h0——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长度;

pi——在荷载设计值作用下基础底面单位面积上的地基土壤压力, 可取最大单位压力;

A——考虑冲切荷载时取用的多边形面积。

1.实例设计:

现以QTZ80型塔机为例, 试设计其方型混凝土基础, 参照前表数据。

A.确定混凝土基础有关尺寸数据

从表中取G1=479kN, Mmax=1750kN·m, 查地基承载力标准值[P]=180kPa。将各数据代入公式 (5) 和 (6) 得:

解之得:b=4.6m将其调整为5m, h=1.55m v=38.75m3G2=930kN

此处调整时加大b尺寸, 并减少了h的尺寸, 是为了减小地基土壤的压力。当现场为松软土壤地基时, 更应如此。另外, 此处[P]是采用了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 现场设计计算时应以实际测试到的实际土壤承载值。

B.土壤压力计算:

按公式 (6) 有

将前面计算得数值代入后, 解之得

这时计算出ρmin为负值, 即呈拉力, 因为基础与地基之间不会承受拉力, 故实际的压力分布仅为正值的三角形区域。

因为ρmax=140kPa<[P]=180kPa所以安全。

C.配筋计算:

观图1-6, 查阅相关塔机的资料, 有关系式

故选20Φ20@250c/c

一般常规, 将混凝土基础上部面筋比底板筋小一级, 即可采用Φ18钢筋, 而四周混凝土边竖筋又可小一级, 即完成全混凝土块笼钢筋。

D.冲切复核

观图1-7, 这时h0=1550mm, bb=BC=180+2×1515=4830mm

则冲切载荷作用面积,

根据 (12) 式计算基础抗冲切强度

故足够安全。该基础可不必考虑竖直钢筋。

五、结论

上一篇:反洗钱研究下一篇:图形语言与招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