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探讨

2024-10-11

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探讨(精选8篇)

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探讨 篇1

1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成本分析的缺失

成本分析是指在成本发生之后, 依据成本核算资料, 把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对比差异及其原因汇总并分析研究, 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 为下一项目目标v成本的制定提供改进意见, 以使成本持续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但目前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真正认真进行成本分析, 往往是一个项目完工后, 该项目的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可能很快又转入下一项目的工作, 而很少对本项目的盈亏进行分析, 或者是分析很粗略, 更别说通过各种方法对成本差异进行详尽客观的分析。因此, 在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下无法为下一项目成本目标的制定提供改进意见, 造成第一手资料的缺失。

1.2 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责任, 工程技术人员只负责工程技术质量和生产进度, 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各司其职。但是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 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而浪费人工费;如果技术人员对现场数据不精确, 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这就需要工程项目各环节人员改变原来的认识, 既分工又协调, 才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1.3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缺乏权责利相结合的科学的成本考核制度严重制约着低成本战略的顺利运作;是制约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激励机制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于企业来说, 应该真正建立起合理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 为降低成本创造一个好的竞争环境。

1.4 成本控制能力较弱

目前,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材料采购环节执行合格的分供方评价制度不严, 材质不符合工程要求, 或造成材料积压和浪费。 (2) 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限额领料制度不落实, 不能准确核算材料消耗水平。 (3) 机械设备利用率低, 窝工现象时有发生。

2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措施

2.1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之材料成本控制

进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材料成本控制, 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制定严格的施工材料管理机制, 对施工材料负责人员进行培训, 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 从根本上避免建筑施工材料负责人贪污腐败的现象。进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材料成本控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材料价格控制和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价格控制和施工材料质量控制在施工材料成本控制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进行施工材料价格控制要求企业通过加强施工材料的检验、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材料的运输、施工材料的出入库以及施工材料的保管等等环节的控制和管理, 这些施工材料价格控制环节必须兼顾, 只有全面的顾及到这些环节才能够真正掌握施工材料价格控制大局, 从根本上进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进行施工材料用量控制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施工用料水平, 对于用料要认真计量, 还要严格坚持余料回收这一工作。余料回收工作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 并且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质量没有任何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和分批领料制度, 这就需要施工企业严格规定各班组领取建筑施工材料的时间和数量, 这样能够避免建筑施工材料管理人员工作上的失误, 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施工材料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2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之工程造价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还可以从工程造价进行成本控制, 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整体成本控制。有些建筑施工单位造价控制时没有更有效的把握市场信息, 造成了工程造价失真, 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保证施工成本良好控制。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具有变化性, 在千变万化的建筑施工现场中,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变更是在所难免的, 面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变更这一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时应该对于建筑工程材料的供应以及建筑工程设计变更等等问题进行规定和调整, 这一规定和调整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工程造价控制, 就要加强控制工程预算和结算工作, 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对该项目的整个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因为工程预算和结算工作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环节, 是根据工程造价控制的计价特征, 主要是在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实施的。工程预算和结算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全过程、全面的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控制情况,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必须考虑市场物价变化的因素, 这也是引起预算和结算价格变化的一个很重要并且普遍的因素。

2.3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之安全管理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 减少事故损失, 预防事故的发生, 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努力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 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 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件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 就相应减少了事故处理费用, 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 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 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要制订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事故, 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 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 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 需要安全投入, 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 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 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4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之现场管理控制

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施工直接相关的成本, 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达到成本控制的效果: (1) 做好雨季、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 (2)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3) 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 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现场施工管理而降低; (4) 做好工程施工的预防、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 做好隐蔽记录, 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 随时检查施工安全、进度情况, 做好预防工作; (5) 改进施工工艺, 合理组织施工, 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 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

2.5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之合同管理和审计监督控制

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 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 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 就会导致施工企业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 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首先, 应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 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其次, 应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三是应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 使各项条款内容清楚, 严谨不漏。

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力度, 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 是降低成本的保障。内部审计有着检查、监督、见证、评价和建议的职能, 其在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加强审计监督, 对于施工项目的违规操作能够及时纠正, 从而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施工企业的监督工作应强调事中的过程审计监督和事后的效益审计。可见, 加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也是降低成本的必要保障。

3 结语

总之,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同企业、不同工程项目、不同管理体制其成本控制都有差别, 但共同点都是为了增产节约, 增收节支, 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及微利经营的空间里, 挖掘企业潜在的效益, 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摘要: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进步和高速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 企业成本控制存在众多问题, 成本控制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点。本文就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探讨

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篇2

【关键词】 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成本控制

沸沸扬扬的“瘦肉精”事件把食品质量问题又推到了风头浪尖,在我们对相关企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更应该对该事件做一理性分析。食品质量和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理应成为食品企业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但是,企业毕竟是一个盈利性的社会组织,质量管理不可能不计成本和效益。因此,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又能使企业总体质量成本最小,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成为成本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食品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质量成本控制

一般情况下,产品质量越好,越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信赖。但是,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产品质量的提高势必导致质量成本的增加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所必须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不能达到该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根据质量专家菲根堡姆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它一般由四部分构成: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指在既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生施以必要的、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质量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现了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的重视,也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食品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利于食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重塑企业诚信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重视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利于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公共健康的最大威胁,食品质量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才能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3)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助于形成安全、健康的食品企业价值链,同时为政府的加强监管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全国食品行业的不断繁荣。

二、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原材料、人工费用等各项显性成本的上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整个食品行业都在努力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由于在质量成本控制上存在诸多误区,从而导致近年来越来越多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产生。

1、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1)企业管理层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在实际经营中,很多管理层由于很少接受正式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往往是根据传统的经验管理企业,看重的是高效率的生产和大批的订单,而认为质量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不大。即使有个别企业制定了质量管理条例,由于领导层重视不够,往往也成为管理的摆设。

(2)缺乏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但在实际中,很多企业仍是把质量管理仅仅看作是质量检验部门的事情,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整体质量控制目标不能达到最优。

(3)对质量、成本和效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企业认为高质量就意味着高成本投入,会影响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往往冒险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实现短期的利益。殊不知,高质量的产品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从而带来更大更长远的效益;相反,低劣的质量会让企业承担大量的外部损失成本,轻则利润受到影响,重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破产。双汇瘦肉精事件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2、企业内部未形成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其推行需要一套完整的控制运行体系。质量成本控制效果的好坏与质量成本控制体系设计的完善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1)很多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甚至支离破碎、随便拼凑。由于认识不到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企业所设计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往往只是企业管理活动的花瓶,仅用来作为迎合相关部门检查和诱骗社会公众信任的工具。

(2)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由于体系设计的不完善再加上认识上的不重视,因此更难以确立完善的组织保障措施,造成很多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只是制度上的、表面上的,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3、质量成本信息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

(1)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理论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相对于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成本管理会计研究整体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再加上当前科学研究的功利性,财务会计更易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从而造成成本管理会计包括质量成本会计研究被冷落;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仅有的研究成果也很难被企业实践验证和应用。理论研究的停滞不前必然影响质量成本控制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

(2)企业质量成本信息不完整,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真实相关的质量成本信息是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基础,但是,尽管当前部分食品企业也建立了一定的质量记录制度,然而这些记录大都不全面且分布于各个部门而未进行系统地汇总和分析,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必然影响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4、企业外部质量管理监管体系不健全

(1)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惩戒力度不足。法规体系不健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对违法经营者起不到足够的威慑作用,势必降低企业的违法成本,导致部分企业铤而走险。

(2)现有的监管主体比较单一,且比较分散。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监总局等多个部门,其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同,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

三、完善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措施

1、加强对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

(1)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领导层的管理理念对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他们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辩证关系、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增强其质量成本意识,才能促使其带动整个企业人人关注质量、重视质量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对全体普通员工的培训。首先是理念培训,让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控制不仅是对生产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也不仅仅是质检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原材料采购、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全体员工的事情,只有站在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实现整体质量成本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结合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对不同部门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比如对质量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对财会人员加强质量成本信息核算培训。

2、构建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一个完善的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管理组织体系、信息反馈体系、过程控制体系和业绩考评体系四个部分。

(1)由于质量成本涉及面广,必须明确各个部门在质量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将质量成本中的各项费用逐级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执行人,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各部门还要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有关车间、班组甚至具体工作岗位,使质量成本的控制同厂内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2)为了使企业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各项质量成本的发生情况,以便随时采取措施,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质量成本信息反馈体系,保证这些成本信息能通过各种凭证和报表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3)质量成本发生在产品成本形成的各个阶段,为了使产品质量成本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应建立过程控制体系。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对产品设计的论证、评审、试制等措施,使设计方案达到科学合理,以避免投产后因设计方案问题造成损失;在产品制造阶段,除了考虑检验成本之外,还要考核质量损失成本,包括控制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和停工损失等;在产品销售阶段,主要关注产品完工入库后在保管、发运以及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

(4)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奖惩制度对于控制体系而言,既是一个辅助手段,又是维持质量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3、加强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

(1)重视对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视,关于质量成本的文献也不断涌现,但总体而言大都泛泛而谈,理论的系统性不够、实践的指导性不强。建议一方面在国家重大课题上加大对质量成本研究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产研合作,从而设计出符合企业管理需要的质量成本管理系统。

(2)企业内部要不断完善质量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核算,是保证质量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一是要建立并健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一系列原始记录,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这是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二是在关注显性质量成本的同时要充分关注隐性质量成本,即重视质量带来的潜在收益和忽视质量带来的潜在损失;三是完善质量成本控制核算会计科目和账簿;四是充分利用质量成本报表提供的信息,在分析信息寻找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途径的同时,积极在对外财务会计报告中以合理方式进行披露,从而树立并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4、完善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管体系

(1)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一方面是要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力度,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对坑害消费者的不法企业要坚决查处并严惩不贷,提高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

(2)构建多层次的食品质量监管主体。首先是要理顺和协调现有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提高监督执法的权威性;其次是要大力发展食品质量检验中介机构和食品检验员考试认证制度;再次是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同时加大法律宣传,提高其维权意识,从而加大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

【参考文献】

[1] 黄伟: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中质量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09(32).

[2] 靡万元: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1(5).

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成本控制

沸沸扬扬的“瘦肉精”事件把食品质量问题又推到了风头浪尖, 在我们对相关企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 更应该对该事件做一理性分析。食品质量和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 理应成为食品企业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但是, 企业毕竟是一个盈利性的社会组织, 质量管理不可能不计成本和效益。因此, 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又能使企业总体质量成本最小, 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将成为成本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食品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质量成本控制

一般情况下, 产品质量越好, 越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信赖。但是, 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情况下, 产品质量的提高势必导致质量成本的增加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所必须支付的一切费用, 以及因不能达到该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根据质量专家菲根堡姆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 它一般由四部分构成: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指在既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生施以必要的、积极的影响, 从而实现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质量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体现了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的重视, 也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食品企业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 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利于食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重塑企业诚信形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生存之本, 只有重视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 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利于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 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公共健康的最大威胁, 食品质量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 只有加强质量成本控制, 才能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3) 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有助于形成安全、健康的食品企业价值链, 同时为政府的加强监管提供依据, 从而促进全国食品行业的不断繁荣。

二、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原材料、人工费用等各项显性成本的上涨,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整个食品行业都在努力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 由于在质量成本控制上存在诸多误区, 从而导致近年来越来越多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产生。

1、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1) 企业管理层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在实际经营中, 很多管理层由于很少接受正式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 往往是根据传统的经验管理企业, 看重的是高效率的生产和大批的订单, 而认为质量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不大。即使有个别企业制定了质量管理条例, 由于领导层重视不够, 往往也成为管理的摆设。

(2) 缺乏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但在实际中, 很多企业仍是把质量管理仅仅看作是质量检验部门的事情, 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整体质量控制目标不能达到最优。

(3) 对质量、成本和效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企业认为高质量就意味着高成本投入, 会影响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往往冒险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实现短期的利益。殊不知, 高质量的产品会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 从而带来更大更长远的效益;相反, 低劣的质量会让企业承担大量的外部损失成本, 轻则利润受到影响, 重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破产。双汇瘦肉精事件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2、企业内部未形成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其推行需要一套完整的控制运行体系。质量成本控制效果的好坏与质量成本控制体系设计的完善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1) 很多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甚至支离破碎、随便拼凑。由于认识不到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因此, 很多企业所设计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往往只是企业管理活动的花瓶, 仅用来作为迎合相关部门检查和诱骗社会公众信任的工具。

(2) 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形同虚设, 难以发挥作用。由于体系设计的不完善再加上认识上的不重视, 因此更难以确立完善的组织保障措施, 造成很多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只是制度上的、表面上的, 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3、质量成本信息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

(1) 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理论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 相对于财务会计理论研究, 成本管理会计研究整体进展缓慢。究其原因, 一方面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再加上当前科学研究的功利性, 财务会计更易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从而造成成本管理会计包括质量成本会计研究被冷落;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仅有的研究成果也很难被企业实践验证和应用。理论研究的停滞不前必然影响质量成本控制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

(2) 企业质量成本信息不完整, 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真实相关的质量成本信息是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基础, 但是, 尽管当前部分食品企业也建立了一定的质量记录制度, 然而这些记录大都不全面且分布于各个部门而未进行系统地汇总和分析, 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必然影响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4、企业外部质量管理监管体系不健全

(1) 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惩戒力度不足。法规体系不健全, 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对违法经营者起不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势必降低企业的违法成本, 导致部分企业铤而走险。

(2) 现有的监管主体比较单一, 且比较分散。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监总局等多个部门, 其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同, 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

三、完善食品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措施

1、加强对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

(1) 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质量成本控制培训。领导层的管理理念对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他们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辩证关系、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增强其质量成本意识, 才能促使其带动整个企业人人关注质量、重视质量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

(2) 加强对全体普通员工的培训。首先是理念培训, 让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控制不仅是对生产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 也不仅仅是质检部一个部门的事情, 而是涉及原材料采购、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部门、全体员工的事情, 只有站在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加强质量管理, 才能实现整体质量成本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结合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对不同部门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比如对质量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对财会人员加强质量成本信息核算培训。

2、构建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一个完善的内部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至少应该包括管理组织体系、信息反馈体系、过程控制体系和业绩考评体系四个部分。

(1) 由于质量成本涉及面广, 必须明确各个部门在质量成本控制中的责任, 将质量成本中的各项费用逐级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执行人, 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各部门还要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有关车间、班组甚至具体工作岗位, 使质量成本的控制同厂内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2) 为了使企业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各项质量成本的发生情况, 以便随时采取措施, 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质量成本信息反馈体系, 保证这些成本信息能通过各种凭证和报表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3) 质量成本发生在产品成本形成的各个阶段, 为了使产品质量成本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应建立过程控制体系。在产品设计阶段, 通过对产品设计的论证、评审、试制等措施, 使设计方案达到科学合理, 以避免投产后因设计方案问题造成损失;在产品制造阶段, 除了考虑检验成本之外, 还要考核质量损失成本, 包括控制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和停工损失等;在产品销售阶段, 主要关注产品完工入库后在保管、发运以及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

(4) 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 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奖惩制度对于控制体系而言, 既是一个辅助手段, 又是维持质量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3、加强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

(1) 重视对质量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近年来, 随着国内外对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视, 关于质量成本的文献也不断涌现, 但总体而言大都泛泛而谈, 理论的系统性不够、实践的指导性不强。建议一方面在国家重大课题上加大对质量成本研究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产研合作, 从而设计出符合企业管理需要的质量成本管理系统。

(2) 企业内部要不断完善质量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核算, 是保证质量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一是要建立并健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一系列原始记录, 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 这是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二是在关注显性质量成本的同时要充分关注隐性质量成本, 即重视质量带来的潜在收益和忽视质量带来的潜在损失;三是完善质量成本控制核算会计科目和账簿;四是充分利用质量成本报表提供的信息, 在分析信息寻找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途径的同时, 积极在对外财务会计报告中以合理方式进行披露, 从而树立并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4、完善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管体系

(1) 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一方面是要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力度, 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对坑害消费者的不法企业要坚决查处并严惩不贷, 提高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

(2) 构建多层次的食品质量监管主体。首先是要理顺和协调现有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 提高监督执法的权威性;其次是要大力发展食品质量检验中介机构和食品检验员考试认证制度;再次是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 同时加大法律宣传, 提高其维权意识, 从而加大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黄伟: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中质量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 2009 (32) .

[2]靡万元: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 2011 (5) .

对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控的探讨 篇4

一、成本管控的必要性

企业的成本管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将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成本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 即运行现代管理方法, 根据企业自身的实践进行控制与管理, 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事实上, 成本管控主要是从细节做起, 如传统工艺方法与新工艺方法对比, 新工艺方法经济效益好, 成本低廉, 但需要投入设备成本, 这就要衡量两种工艺短期和长期的综合效益, 虽然新工艺成本高, 但长期效益好, 是切实可行的, 那么就果断放弃传统工艺。再如采购方面, 在工程中常用到的一些产品, 如果企业有能力自行生产, 并且成本相当低廉的话, 就可以考虑实施, 因为无论将产品内用还是外销, 都会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就是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管控。简单来讲, 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浮动不是太大的情况下, 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降本增效, 扩大利润空间。这就需要企业对人员、设备的安排, 以及资金的灵活运转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问题就是成本控制, 也可以说成本的管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核心, 对于一个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控的策略

1. 建立有效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企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在成本管控过程中, 建立有效的目标体系将对施工企业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 企业要建立战略高度的目标, 从而使企业能够沿着目标而形成一种长期的竞争优势。其次, 企业要在利润与成本之间做出衡量, 争取使两者之间相得益彰, 树立起圆满的经营性目标。最后, 关于产品的层次目标, 要有效地控制产品成本和其他一系列费用, 不应该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产品成本, 在相互的配合下从总体上把握好企业的成本。

2. 加强成本管控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 先进的意识决定了其今后经营的成败, 所以一个企业首先具备了适应市场环境的意识, 才具备了进入市场、争夺市场的先决条件。成本意识是建筑工程企业最基本的要素, 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具备这种素质, 只有对这种素质加以重视, 才能产出效益。它要求每个项目部门都注重投入产出效益, 都必须在施工前制定成本计划, 对成本进行预测, 制定成本目标, 成本目标要求落实到每个部门, 每位员工, 保证成本管控落实到位。同时, 建筑企业的成本管控也需要整个企业各个部门的相互合作, 它也是一个系统, 企业中各个层次应该进行分工合作, 实行权责分工, 每个人都负责自己的成本管控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成本管控的效益。

3. 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成本管控过程中, 落实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建筑工程企业要建立权责结合的考核制度, 这样各部门人员在接受一定权利的同时, 也承担了一定的责任。如果在成本管控中出现重大问题, 能够将责任落实在部门或个人。同时还必须设定一定的支出目标, 另外还要对各种费用进行全额细化, 让成本目标具体到每位员工, 细分到每个工序上, 建立一套权责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4. 完善成本管控的信息反馈功能

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言, 发生任何一笔成本都会产生一个信息, 需要将这些信息凝聚成数据保存下来, 这也是企业实施成本管控的依据。成本信息的反馈并不是凭财务部门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 需要各个部门、环节、工序齐心协力, 共同构建成本管控的信息反馈系统框架, 进而为成本计划及下一期成本计划做好准备, 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成本目标。实现企业中成本管控的不断调整, 从而促使建筑施工中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加强成本管控信息反馈功能的建设, 就应该以权责结合的考核制度为基础, 对各个部门、环节、工序实施严格的成本支出范围, 从而完善企业中各个项目经理的责任制, 健全各项消耗定额指标的编制和管控工作, 做好各级成本管控人员的培训, 建立成本管控机构和有效的项目管控台账。

总之, 成本管控对建筑工程企业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建筑市场中, 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就等于慢性自杀, 因此一定要加强成本管控。当然, 我们也意识到大多建筑企业并没有重视成本管控, 在认识与实践上有一定欠缺, 所以一定要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否则就是“亡羊补牢, 为时已晚”。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探讨 篇5

1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控制是建筑市场环境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建筑工程项目法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度等。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规范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具体承担职责的要求;建筑工程监理制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业主减少损失,降低风险;招标投标制度为招标投标活动建立了科学的竞争机制。建筑施工企业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势必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有效的信息获取也能为企业成本核算控制提供帮助。因此,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是企业实现生存与发展目标的重要步骤[1]。

1.2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控制是建筑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

纵观我国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形势,还有很多企业纯粹地将成本核算控制工作当做项目管理需求信息的获取来看待。在建筑施工市场中,信息属于生产资源的范畴,因此与其他的建筑资源一样都需要成本。此外,信息经济学理论也指出[2],建筑市场上需求的信息往往带来的收益比信息支付成本更大。处于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更应该注重自身长远的发展,而目前大量存在的是迅速扩张且采用粗放型经营策略的施工企业,这些企业管理者均严重忽略资源与成本核算工作的控制与管理,并没有把握自身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

2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对成本核算工作缺乏认识,基础核算工作做不到位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突出反映在成本管理的竞争上,于是很多管理者表现出了思想认识上的滞后性。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将重点工作投注在招揽工程的业务中,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工作遭到无视,形式化的核算工作形态加剧了各种风险的发生,比如各种投标前企业的考察,核算工作缺乏实质性,那么核算的可靠性与精准性就得不到保障,无法成为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有力支撑。还有一些企业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管理措施,导致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严重。

2.2 企业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成本核算能力有待加强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财务人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产生影响,也是导致当前很多项目成本核算出现严重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人员都缺乏足够的管理与核算经验,在专业知识的运用上,并没有形成熟练系统的专业体系,有些财务部门新手较多,缺乏施工现场项目核算的实践经验,所学知识也没有对国家实时政策覆盖和深入,还有的财务人员对预算定额及相关的取费标准并不了解,具体到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中,核算最终的结果并不统一,严重影响了核算结果与信息的有效应用价值。

2.3 企业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成本核算控制缺少着力点

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但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仍旧出现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控制与管理缺少着力点。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督工作的不到位,有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又出现执行力不够、力不从心的情况,在具体的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中,并没有针对性地执行,导致有的合理制度无法形成有效约束力,致使企业成本核算管理非常混乱。

2.4 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当前,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很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并不完善,尤其是规模较小、经验缺乏的中小型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体系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性,也无法立足于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构建科学的成本核算控制体系。还有一些企业在进行体系的制定过程中有很强的随意性,导致成本核算控制工作收效甚微。此外,核算体系中有很多指标内容流于形式,实际的控制作用无法发挥,而成本核算控制体系的不健全还出现在激励机制的缺失问题上,严重影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经营出现恶性循环。

3 影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控制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盲目投标带来较大风险,为成本管理埋下隐患

由于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的供需关系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建筑行业间出现了各种恶性竞争的情况,各种市场压力使得很多施工企业采用低价竞标、垫资施工等方式,盲目参与投标活动,企图从其他的渠道实现盈利的目的。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在投标前忙于应付各种流程,并没有对现场的情况展开深入的调查与了解,对相关的投标文件及图纸会审也没有研究透彻,使得成本预算出现问题,漏项、错误的情况频繁发生,为成本管理埋下隐患[3]。

3.2 过于注重生产与施工工作,采用粗放型的方式管理项目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缺乏相应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和能力,很多企业过于注重生产与施工工作,忽略管理任务,片面追求企业的生产值和施工的扩大规模。一些企业对自身的成本控制要求并不明确,不擅长动态化观察与分析成本的控制,对管理工作中凸显的各种问题和信息不够重视,完全以随性的心态面对各种亏损情况,不对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与总结,难以实现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4 应对成本核算控制问题的对策研究

4.1 强化全员成本核算管理意识,落实基础成本核算工作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中,成本核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全体人员都应该强化自身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识,尤其是财务部门,管理者对财务部门多给予支持与鼓励,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同时,强化全公司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真正将核算成本管理的思想渗透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中,形成以成本核算管理为重心的凝聚力[4]。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要形成由上而下的成本核算统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将对核算工作的重视提上高度,使其真正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着力点。

4.2 强化专业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成本核算控制效率

在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生存发展环境,这对建筑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企业专业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能够大幅度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强化成本核算的控制管理,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推动企业实现改革与进步,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3 内部实行责任成本管理模式,落实成本核算控制任务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采用内部的责任成本管理模式,为强化核算工作的作用,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开展责任成本管理的工作时,企业管理者要根据自身经营的具体情况及企业生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核算指标,并将其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挂钩,在不断推进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同时,形成强有力的激励运作效果。首先,要实现责任成本管理的推行与贯彻,将关键放在如何落实责任的问题上,保证企业通过逐层分解形式,有针对性地分配好各层责任,从而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指标。其次,要全方位、专业地考核评价成本核算与控制指标,实时掌握相关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及贯彻开展情况,从而不断完善管理效果。最后,要开展对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的分类管理,针对影响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的多种因素逐一排除,加大对核算工作的控制力度,保证核算控制管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5]。

4.4 加强对成本核算控制的力度,实现成本有效控制目标

在建筑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企业管理者除了要强化项目竣工后的控制以外,还要强化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只有实现成本全过程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成本核算控制的有效性。针对施工前的成本控制,先于施工活动前进行,重点在综合施工以前存在的对成本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并对其进行专业的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稳定或减少投入成本,提前预知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内容与环节,根据成本预算的具体目标对施工的整个过程产生成本费用的环节进行全面彻底的控制,特别是各种占据整个工程·成本费用70%以上的建材费,更需要加大重视力度[6]。

5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的竞争,科学地调整企业的内部运行方式,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与制度,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控制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历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企业管理者与财务人员必须重视成本控制工作,采取真正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对成本工作的控制,促进企业健康良好地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施工企业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严格专业的施工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控制工作中出现对成本核算工作缺乏认识、基础核算工作做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全员成本核算管理意识、落实基础成本核算工作、强化专业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成本核算控制效率等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郑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问题及控制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15):42-43.

[2]李军灵.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问题探析[J].当代会计,2015,1(10):124-125.

[3]康艳华,魏听.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及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5,12(25):148-149.

[4]徐文成.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6,2(25):138-139.

[5]杨晓东.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处理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J].黑龙江科学,2014,5(15):21-22.

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探讨 篇6

一、项目成本管理原则

建筑企业在实施项目成本管理时, 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 实施目标管理。一方面, 要保证成本目标制定的科学性, 做到分解合理、执行严格、落实到位, 形成计划、执行、监督、查处、解决的良性循环。例如:技术人员在选择施工方法时应该保证技术的可行性, 在经济上也应该符合成本要求。另一方面, 目标分解要采取尽量多的量化指标, 保证落实到位, 及时全面的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对目标的评价应该公正合理。

(二) 做到权、责、利相结合。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中, 要赋予责任人一定的权限, 使其能够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性控制, 成本控制的考评还应该与相关责任人的工资和奖金挂钩, 切实做到奖罚分明, 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保证成本控制的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二、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

建筑企业的项目成本包括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生产性资料、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在施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进行预测、计划、核算、监控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项目成本管理贯穿在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 包括追踪投标信息、投标、中标、工程竣工、工程验收、工程结算、完工终止合同等所有环节中。

三、加强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建议

当前, 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成本中心, 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所以, 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将成本控制目标当作企业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一) 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成本控制体系。一个懂得管理善于经营的高效的管理团队,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建筑企业实施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首先, 在组织机构上, 应该有企业的领导牵头, 确定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人和部门, 对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负责。其次, 要把企业具体的项目和管理目标落实到各个具体环节中, 明确下级机构成本管理的目标以及责任, 将成本管理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班组和专业技术人员, 明确技术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承担的具体管理职责范围。再次, 应该赋予项目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一定范围内的管理权限, 增加他们实施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感, 建立起建筑企业以项目经理为首要责任人、各个施工班组和管理层面都参与企业中的成本管理体系, 以此提高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

(二) 建立健全沟通配合机制, 完善项目成本责任制。在建筑企业内部形成以项目部为中心, 技术中心、信息中心、财务管理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成本管理者中心, 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协调, 避免成本失控现象的发生。当前, 建筑企业的经营模式大都是由项目经理承包或者施工经济责任考核制度, 但是不论哪种方式, 都存在着一个问题, 就是项目经理或者项目责任人的风险和利益不对称、权力与义务不对等, 使得有些项目经理拥有很大权力, 但是承担的风险却很小, 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功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经理人的综合素质。因此, 实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必须改革建筑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 在成本任务下达时, 不仅要将工程质量、施工工期、施工安全等指标写进任务书中, 还要将成本控制指标也纳入其中。

(三) 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一方面, 认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 要按照经济合理、先总体后细部、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设计, 考虑关键和重点工程, 安排好相关的衔接和配套工程。合理确定机械、材料、人力、资金等要素的最佳组合, 科学合理的组织工序之间的衔接, 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有效的使用劳动力, 对企业的内部潜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科学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准备阶段, 要准备多种施工方案, 确定有利于提高项目工程质量、缩短项目工期、降低项目成本的最佳方案, 紧密衔接、合理交叉各道施工工序。除此之外, 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降低施工消耗, 降低项目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在竣工验收阶段, 尽量缩短验收时间, 保护成本, 节省费用开支, 提高工程项目的使用效率。

(四) 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首先, 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本考核目标。将项目成本管理建立在具体的考核目标和明确的目标上, 便于操作和考核, 使每个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考核任务, 形成项目成本管理的制度体系;将项目成本目标科学细化, 将费用管理落实到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和分项工程等不同的施工环节, 落实到项目施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 做好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落实和执行情况, 加大事中检查和事后审计的力度, 保证项目成本控制能够落到实处并按照计划完成。其次, 应该制定科学的内部施工定额。根据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材料的市场价格、单位面积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相关设备消耗等情况, 编制成本定额。要加强对材料采购的管理, 采取市场招标或者公司统一采购的方式, 按照相关管理程序进行采购, 坚决杜绝暗箱操作等行为的发生, 以此降低材料采购环节的成本;在明确财务进货、发料、保管等环节的责任, 做到台账清楚、账物相符, 使采购、保管、出库三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连接;建立完整的设备管理、保养和使用制度, 合理配备机械、认真组织项目实施, 制定设备油耗和维修定额, 按照月份和工程进度进行考核, 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

(五) 加强合同管理。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必由之路, 加强项目合同管理是促进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 履行合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发生和成本控制的过程, 各级合同的签订, 应该满足责任成本控制的要求, 通过加强合同管理, 来加强完善责任成本管理。另一方面, 应该突出合同管理在建筑的中心地位, 加强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 形成合同管理、现场施工和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制度, 形成以合同管理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通过合同管理对项目内外的经济关系进行联系和约束。

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探讨 篇7

一、建筑企业材料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基础的关注度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滋润着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发展, 但是很多建筑企业未把基础重点关注到建筑材料供应的重要性上, 主要关注生产经营方面, 导致材料供应环节等基础工作没有抓好, 从而出现项目多, 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的状态, 甚至造成工程项目成本的严重亏损。

(二) 物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建筑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低下, 管理粗放, 地域的分散性, 导致物资管理舍不得投入, 仍旧停留在传统水平, 缺乏专业化, 现场丢失浪费严重, 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三) 有待提高人员素质整体水平

在项目的施工现场, 企业一般保证生产与材料物资部门的协同, 都会设立独立的小仓库, 并交由专人看管, 这样才能使建筑材料物资集中管理。但是由于现场人员素质低下, 没有专业人员, 临时工较多, 导致材料物资管理混乱, 浪费严重, 另外, 材料供应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面对纷繁复杂的材料品种甄别不清, 市场询价不够, 预算不懂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材料供应成本的亏损原因。

二、加强建筑企业材料供应管理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一) 加强建筑材料物资采购管理

建筑企业的建筑材料物资计划工作是材料供应的行动纲要, 当一项工程确定后, 根据中标后的总预算, 应该立即组织技术、材料人员编写材料使用计划明细。编写材料使用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消耗额度和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应该具备有预见的, 规格品种齐全等特点。制作完毕后, 应该交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并下达材料供应采购部, 便于准确的采购材料。当项目开工后, 也应该要求对材料使用进度进行定期汇报, 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材料使用状况, 并且统筹安排, 确保材料供应。

与此同时, 企业应该要加强材料采购的质量及价格的管理, 建立完善科学的监督体制、办法及组织, 也要加强材料价格信息管理, 使用定期公布建材市场信息, 并及时向企业领导人 (决策者) 汇报价格, 经领导人批准后方可进行材料的采购, 及时做好采购记录。所以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制度, 来规定采购人员的准则, 约束其在什么情况下不可采购, 采用奖罚办法。在控制材料价格的实际工作中, 兼顾材料信息价的同时, 建立市场实际供应的价格数据库, 追踪市场的瞬息变化, 随时进行价格的对比, 选取最优厂家, 也可以在建筑材料市场设立信息点, 捕捉到价廉质优的工程材料, 从而降低成本。

(二) 强化建筑企业内部材料物资管理

首先制定全面的项目材料管理措施, 严抓材料使用计划关, 严抓材料进场验收关, 严抓出库关, 严抓材料使用关, 从而确保材料符合建筑需求, 满足项目标准规格, 材料证件齐全, 杜绝材料遗失, 乱报, 虚假等情况。同时, 做好项目施工的核算, 它直接关乎着企业整体利益及项目部的效益。所以要宣扬节约成本的教育, 强化核算意识, 定期对材料用材进行盘点, 准确记录材料消耗状况, 来做到减少消耗。加强科学的物资管理, 运用信息化来实施管理职能, 提高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效率。

(三) 建立集团采购制度

目前, 建筑企业基本都已集团化, 具备一定规模, 下设分子公司较多, 由于各单位独立经济核算, 导致采购厂家庞杂繁多, 同一区域的采购厂家重复, 但是价格不一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 可以建立集团化的采购平台, 也可建立工程项目较为集中的区域采购平台, 这样的采购平台应当及时掌握材料的价格信息, 规模的批量性, 可以在价格上取得供应厂家最大的优惠, 并且在集团的整体高度, 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 同时采购平台的材料贮存, 也一定程度保证了各项目工期的及时性, 降低了延误工期成本, 同时一定程度避免了与供应厂家的纠纷等。

(四) 加强整体队伍素质

只有过硬的队伍, 才能从基础搞好建筑企业材料物资的管理。人是生产力, 材料供应人员也是工程项目的生产力, 人员的安置能创造生产力, 也能降低生产力, 但是目前建筑企业更多的是重视工程技术人员, 理念上认为, 安排好材料人员采购好价格低的材料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 材料人员的专业水准不高, 对材料甄别不清, 极易造成工期的延误, 材料供应的不匹配, 现场物资的浪费等等, 尤其, 现代建筑企业的信息化逐渐推行, 对材料采购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 建筑企业应当摈弃以往选择材料人员的标准, 具备材料专业素质的同时, 尽量兼顾熟悉工程预算的人员, 看懂图纸, 熟悉流程等, 从而能够减少沟通成本, 避免浪费, 提高信息化程度, 提高效率。

(五) 重视采购合同的管理

当前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合同的履约问题, 怎样降低价格, 避免经济纠纷, 是建筑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建筑企业的工程拖欠款严重, 资金极易匮乏, 导致许多材料供应合同履约出现问题, 引起纠纷, 抑或是采用较高的赊购价格购买材料, 价格不够经济, 都使得成本提高, 因此, 需要加强合同的谈判能力, 提高谈判技巧,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降低合同风险, 合同价格, 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 注重培养长期合作的供应厂家, 在价格频繁动荡的情况下, 根据长期合作优势来降低成本。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 建筑企业是微利行业, 当前建筑企业人工费节节攀升的失控局面下, 使得建筑企业的管理者把更多地注意力转移到了占工程实体总量较大的材料成本上来, 而如何降低材料的成本, 是关乎项目成本的关键所在, 也是关乎企业的生存所在。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探讨 篇8

1 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健全的制度, 就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若企业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制约, 其内部的各项工作难以得到落实;一个企业若没有足够的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项目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各项工作就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对于施工方案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和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程度就会降低, 最终导致整个企业巨额亏损、入不敷出, 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实力。

1.2 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控制观念

目前, 很多建筑企业虽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但由于在项目内部领导者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有些企业领导不重视成本管理, 单纯追求产值、产量和收入指标的完成, 缺乏对项目管理的全面认识。部分企业的项目经理部, 看似权责分明, 分工明确, 实际管理人员缺乏全局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观念, 各部门相互独立不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工程项目生产成本的增加。

1.3 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机制落后

不少企业都片面的认为, 项目的成本控制只存在于会计部门。然而, 一个企业中, 成本存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和各项活动之中。因此, 企业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管理时, 应树立全员意识, 认识到成本管理除了上层管理者和财务会计部门之外还存在于其他一切部门之中。现在的很多企业缺乏一套系统的、先进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造成项目施工中很难收集、传递和处理大量的信息。由于不能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经营成本, 从而很难做到及时、有效的成本控制[2]。

2 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实施策略

2.1 结合工程实际科学的制定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施工方案之上, 因而必须将确保安全为前提, 确保质量为目标, 工期和成本是保障。如果企业追求片面的质量, 不顾工期和效益, 这就使企业丧失了施工的根本目的, 得不到利益回报而被市场所淘汰。因而在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 作为施工方必须始终以确保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这一工作前提, 同时为方案的实施做好必要准备, 例如预测工程项目成本, 制定成本管理计划, 选定施工技术方案, 确定工程责任主体, 明确权责利等, 为施工方案的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2 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一旦施工方案确定, 应及时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否则将会对工程成本带来直接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应强化自身的时间观念, 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改进施工工艺, 加强新型工艺技术的应用, 以加快工程进度;同时应加强与业主和监理的交流, 以最大限度的取得业主的认可。通过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以及资源配置的合理利用, 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2.3 切实加强对施工原材料造价的管控

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 材料费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加强材料成本控制是实现整个成本目标管理的最主要手段。

2.3.1 材料价格控制

首先, 对于材料买价控制, 应先对整个市场行情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 通过各家价格对比, 选择最佳材料。其次, 应加强物流费用的控制,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确保所组织的运输网络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快速性, 并尽可能地就近选购原材料, 降低物流成本;最后就是加强资金合理利用, 结合施工需要针对性的购进施工材料, 以确保原材料造价得到有效的管控。

2.3.2 严防施工材料被浪费

为了更好地控制原材料的成本, 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作为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原材料用量的控制,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始终执行限额领料制度, 生产中及时进行材料核销工作, 有效实现材料消耗过程有监控, 超欠耗有管理;同时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过程中, 若超限额领料, 则应加强对其原因的分析, 及时纠正。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原材料的应用, 切实加强对其的计量与验收工作, 及时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对整个施工现场必须切实加强管理, 严禁乱停乱摆, 做到井然有序, 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高效生产。

2.4 切实加强施工机械设备成本的控制

近年来, 随着建筑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机械设备成本如果控制不好, 可能达到总造价的50%。由于机械使用费所包含的内容较多, 因此在企业施工过程中, 控制机械的费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控制好机械设备费用, 必须加强对现有机械设备的利用, 并建立健全设备调度制度, 确保其使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应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 以确保其始终处于性能最佳的状态。此外, 对于施工过程中购置新型机械设备, 必须对其各项技术参数进行全面掌握, 并分析其是否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 从而理性高效的选购机械设备, 达到成本控制的作用。此外, 在进行机械费用控制模式时可将机械成本同机器操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 充分调动作业员的积极性。

2.5 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否到位, 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管理水平的高低, 因此作为项目经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有效地控制成本, 必须首先使企业全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把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领域, 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

企业还应加强对全员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其成本控制技能, 形成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 利用技术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此外, 还应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始终以安全为前提、质量为根本、成本为动力、进度为目标的项目管理理念参与整个工程的建设管理。

2.6 变更索赔项目

在工程项目中, 存在关于项目本身的诸多客观因素的可变性, 再加上竞争激烈, 往往使得工程项目充满了风险, 因此变更索赔在工程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变更索赔的原因很多, 不易控制, 把变更索赔与日常的工作联系起来, 将索赔观念贯穿整个企业, 彼此各司其职, 所以在合同签订和执行的过程中, 都要真正理解到合同的意义。而如果真面临索赔的局面, 要注重索赔资料的完整, 这是成功的关键, 还要制定好变更索赔报告, 注意索赔的及时性和技巧性。在实践的过程中, 承包商要重视变更索赔, 健全管理机制, 树立相关意识, 了解索赔权并懂得维护自身的权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变更索赔过程中, 虽然变更索赔能为承包商争取更多的利益、资源, 但不是所有的干扰事件都可以申请变更索赔的, 往往其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而言, 变更索赔的前提是该干扰事件是非承包商责任。索赔实际是双方的, 所以在索赔申请前, 要仔细思考, 不要使其蒙受更大的损失。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建筑施工企业日益增多, 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的今天, 建筑企业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必须建立项目工程成本控制保障体系, 系统全面的将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严密组织起来,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逍飞.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 2012.

上一篇:销售考核体系的建立下一篇:农户消费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