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的成本会计(共12篇)
建筑企业的成本会计 篇1
1、引言
在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传统的成本会计主要可以体现出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反映以及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各种的费用支出, 其中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期间的费用;然而在现代成本会计中, 它不仅是成本核算同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 而且还将会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方法, 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劳动耗费, 从预测、决策、计划、控制以及核算、分析等进行一系列的价值管理活动, 现代成本会计符合当前企业的经济运行条件, 可以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反映出企业内资产价值的变化, 有着高度的决策相关性。因此, 本文分析了成本会计在当前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2、建筑企业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成本会计方法落后
在当前企业的现代成本会计工作中, 会计电算化已取代传统的记账方式, 增加了成本会计的预测以及决策功能, 以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 在企业内部开展信息化环境建设, 并制定标准化、实时化的财务管理报告, 针对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中, 要求做到统一、全面对其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 这样才可以建设流通中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 有效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
2.2 缺乏健全的成本管理体制
目前, 我国很多企业成本核算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根据本单位以及市场经济特点, 对个体产品进行核算、分析, 从而对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成本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 在不能进行整体联系的过程中, 只能进行单一的个体核算, 从而对建筑企业运营目标以及成本最低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不能生成系统化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 建筑企业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 不断引进新型会计成本管理方案, 突破原有成本管理方法, 让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不能有效连接, 在原成本再次核算的过程中, 对建筑企业管理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造成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浪费。[1]
2.3 成本会计无法掌握市场动态信息
现代社会属于信息化社会, 市场信息在无时不刻进行着快速地流通, 然而许多成本会计往往只关注现阶段的工作, 将全部精力用于企业内部成本的核算, 却忽视了与外界市场的联系, 从而无法接受大量对企业有益的市场信息, 而且对于自身工作也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 使最终核算得出的成本信息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 企业的决策层在获取成本信息后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不利于企业在现代化市场竞争中发展。
2.4 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
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对企业的发展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成本会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 这套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 而国外对成本会计更多的是重视方法而忽视了理论, 而且国外的情况与我国企业的情况有出入, 所以成本会计理论的应用和企业实际管理出现了一些脱节现象。因此, 我们应根据国情来不断完善和规范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找到更适合国内企业发展的成本会计管理方法和途径。
3、加强企业成本会计完善措施
3.1 健全成本会计组织结构
为适应我国内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 在企业中需要完善自身成本会计的组织结构, 健全成本会计管理中的相应规章制度, 提高企业现代成本会计执行中上级主管机关部门的配合, 完善企业的会计体制, 规范了会计从业人员的成本会计流程, 合理地组织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 提高企业内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对成本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并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办法, 有效改善企业内的成本会计结构。[2]
3.2 提高成本管理理念, 加强合同管理
成本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工作, 它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 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各个细节。因此, 在实际管理中必须提高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意识, 在企业内部形成高度认同的同时, 推动会计成本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另外,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环境下, 由于大部分采用单价合同的方式, 在明确各个项目单价的过程中, 方便索赔以及变更工作。因此,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 必须认真梳理投标文件以及清单内容, 在明确各个招投标文件、清单内容的过程中, 掌握合同价款调整范围以及具体方法, 随着建筑工程不断深入, 让招投标资料不断成为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 从而方便对成本#进度#质量控制进行严密的监督。
3.3 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 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 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 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 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 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 但是, 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 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 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电算化的应用, 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3.4 提高成本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成本会计人员除学习好基本会计理论外, 应特别注重学习成本会计理论,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工作, 组织成本会计知识大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学习宣传成本会计知识, 提高成本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顺利有效的开展好成本会计工作打好基础。成本会计人员应特别提高成本意识, 在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树立成本节约意识, 最大的限度上降低甚至是避免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成本浪费现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从成本控制方面为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3]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实施成本会计对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成本会计可以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实现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旭江.浅谈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2012 (1) :45-47.
[2]赵发明.建筑企业会计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管理期刊.2010 (11) :56-57.
[3]张乐.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3 (3) :16-18.
建筑企业的成本会计 篇2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微利经营。而且多负债盛行,绝大多数的建筑诶也资金普遍紧张,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一是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加大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程度;二是应收帐款数额大,垫付款拖欠等加剧了资金的不足;三是企业生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对加重了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四是企业融资手续的繁杂,门槛高,难度大;五是各种不合理收费也在不断提高。来源:作者:李丽红;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当前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经济利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资金短缺资金是建筑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造成施工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既有企业内部自身的因素,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从企业外部环境,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政府出台政策明显偏向于大企业,面对中小企业一直未形成系统扶持。目前,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贷款供应缺口大,而中小企业的抵押物又较少,造成贷款担保难。
建筑业是微利企业,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江苏省建筑施工企业平均利润率不足2.2%,各类“保证金”的缴纳几乎耗尽了企业的全部流动资金,在漫天飞舞的红头文件下,建筑企业成了真正弱势群体。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为摆在施工企业面前最紧急的任务。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结构中,原材料的成本占到60%~70%,假设企业年营收200亿,营销中的材料成本占60%,则为120亿。假如降低1%,企业盈利就会增加1.2亿。即使降低0.5%,也会增加盈利6000万,所以控制了材料成本,就抓住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牛鼻子。集中采购是指材料采购代理方对内将采购方的采购计划集中,整合成一个统一的采购计划,由代理方与供应商进行采购洽谈。并统一完成各个采购方采购计划的一种规模采购管理模式。施工企业一般都是多个项目同时运作,大的施工企业集团还有不同的子公司,具有集中采购的可能。
实行集中采购的好处有:一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有利于保证材料质量;与信誉好的生产厂家,大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减少中间环节,防止中间环节以次充好情况。对集中采购的供应商进行资格调查,全面了解评定供应商业绩也使采购的质量得到事前控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止内部腐败,分散多头采购,要用较多的人力物力与供应商洽谈,集中采购可以以较少的人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采购工作。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集中采购可以规范采购行为,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方式,建立有效的反腐屏障,减少不良现象发生。
集中采购从认识到实践的误区
一:工程项目高度分散,有的甚至相距上千公里,集中采购的运费可能比材料本身价格还要高。显然,这种认识是将集中采购简单地理解为集中配送。其实,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集中采购是供应商的统一评价与 招标,材料价格的统一谈判与签约。公司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考虑临近施工现场,可能是公司统一配置,也可能是供应商直接配给。统一配送只限于距采购部门近的工地,否则在招标时就应要求供应商送货或项目部能够就近取货。
二;集中采购意味着公司向项目部供应材料,公司的供应价格可能比市场价格高。这将是无法保证项目部责任成本目标的实现。
公司大批量的采购肯定会比项目部相对小批量的采购价格低,采购部门加上自己的管理费用后可能会使材料价格高于市场价。为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公司完全可通过相应管理措施
保障项目部权益。例如,一是要求采购部门“先算后采购”,即集中采购价格加上管理费用后仍然低于市场价格时才能签订采购合同。二是,授予项目部“材料询价权”,当了解到统一材料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候有权利拒绝接受。否则高出材料成本由采购部门承担,以迫使采购部门以不高于市场价格向项目部供应材料。
三,采购部门素质低难以保证采购和供应质优价廉的建筑材料。由于公司人力资源紧张,能干的都去了项目一线,后方只有身体,斤呢个相对较差的人员。结果,对材料的价格和质量把关无法实施。对项目部的材料需求也无法判断。所以,企业在实施集中采购必须重视采购团队的建设。否则,集中采购将成为亏损的陷进。
集中采购的组织形式
完全型集中采购。统一账户集中支付,一个采购团队同时管理多个项目,由一批具有专场的专业人才组成,形成规模效应。
委托型集中采购。委托专职的物资公司代表公司实施采购管理,公司与其签订协议,实行有偿服务,公司不需要建立采购团队,只需要有分管负责人员联系沟通即可,这种专职的物资公司可由公司出资组建,成为全资式控股子公司,也可委托独立物资公司。
管理型集中采购。由公司进行供应商的统一招标并确定材料价格后,由项目部据此自主管理,包括进货计划的提供,价款结算支付等。均自行同供应商沟通,办理。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统一要不要实行材料的集中采购管理,是施工企业内部较长时间争论的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此持有不同的认识。目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赞成和支持材料的集中采购管理,认为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工程质量,因此,热心推行这个办法;二是不那么赞成和支持这种模式。其主要观点和理由是,现在工程项目多,又比较分散,难以组织和协调,万一材料供应不上,怕影响工程进度和企业信誉;现在是市场经济,材料物资到处都有,何必集中采购,属多此一举;有人还担心集中采购了材料,万一项目部拖欠料款怎么办?等等。如此种种托词,阻碍了材料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的推行。
2、采购不集中由于认识不统一导致行动不一致。部份施工企业对材料集中采购的专题会议开了,文件也发了,但基层单位热情不高,行动迟缓,大部份仍持观望态度,只有少部份大项目对主材实行了集中采购,其他工程项目的采购工作仍分散进行,物资集中供应的覆盖面仍然较低。有人估计,集中采购量最多占全部用料数量的巧%上下,显然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数字。
3、效益流失大由于没有发挥规模采购在价格竟争上的优势,使采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增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个别项目由于内部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有些材料采购价格不但高于集中采购价,而且还高于市场零售价,使企业的效益白白流失,有的材料还发生了质量问题。据长期从事物资供应的行家介绍,现在的市场零售价很不规范,不但不同地区高低不一,而且同一地区的也不尽一致,一般要高于批发价5%一10%左右,有的甚至更多,其间存在着较大的利润空间。如果不充分发挥我们的规模采购优势,利用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之间的价差,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就拿一个集团公司来说,年营业额一般在200亿元上下,如果我们暂按200亿元来测算,营业额中的材料成本占5既,则为100亿元。假如降低1%的采购成本,企业盈利就会增加1亿元,再保守一点,降低0.5%的采购成本,也会增加盈利5000万元。这笔可观的效益,通过集中采购是极有可能实现的。
4、引发弊端多分散采购,不仅加大了采购成本,也会发生一些不良现象。极少数人钻企业管理不力之空隙,做违法违规之事。为了非法收受销售方的财物,他们与少数不法厂商串通一气,不惜损公肥私,或抬高材料价格,或以次充好,或缺斤少两,损害了企业利益,败坏了企业声誉。一些施工企业己经发生了类似案例,值得引以为戒。
二、建议采取的措施要把材料集中采购这件好事、难事办好,施工企业必须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目前应该做好五件事:
1、进一步宣传材料实行集中采购的意义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解决各个层次领导、尤其是各个项目经理的思想认识问题是顺利推行材料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的关键。建议通过讲座、召开座谈会、发指导性文件、编印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宣传集中采购的意义。集中采购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通过规模采购,可以提高与供应商洽谈的筹码,获得较优惠的采购价格,从而降低采购成本,进而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二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原来是分散、多头采购,要用较多的人力与物力去与众多供应商洽谈,才能完成采购任务。一旦实行集中采购,就可以通过招投标等方式以较少的人和较短的时间完成采购的商务工作。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提高了速度与效率。三是有利于保证材料质量。集中采购后可以与信誉好的生产厂家、大供应商建立直接的商务关系,采用直购、直销办法,减少中间环节,防止出现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情况,确保材料质量。四是有利于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物资购销行业是经济犯罪的多发区、频发区。集中采购可以规范采购行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方式,建立有效的反腐屏障,促进施工企业的廉政建设。综上所述,材料集中采购的好处显而易见。至于有人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何必实行集中采购的问题,提出者恰恰是不了解在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其大公司、大企业都是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的。因为这是实现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谁也不会放弃。有人担心项目部拖欠货款、供应不及时影响工程进度等问题,完全可以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2、健全集中采购的运行机制要办好集中采购这件事,必须建立与健全相应的机构,解决有人策划、组织、管理与协调问题。一是要建立集中采购的管理网络。目前,集团公司一般设有物资公司(或物资配送中心),子公司也有类似机构,工程项目部则配有具体的物资采管人员。这三个层次现在尚未形成有效的集中采购管理网络,处于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因此,要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组织与整合,建立中心、分中心(也可以用其他名称),目的是形成上下贯通、联系方便、运作自如的集中采购管理网络。二是要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各司其责。集团公司物资公司(或配送中心)拟集中采购耗用量多、金额大的钢材、木材、水泥等主要材料,其余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商定采购目录,分别由子公司物资公司(或分中心)与项目部自行采购,以便发挥各自的优势,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
3、制仃一套集中采购的管理制度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使其有章可行,是保证材料集中采购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着力抓好相关制度的建设。比如,要制定内部协作规则,明确配送中心、分中心的工作范围及其职责;应制定计划、采购、运输、验收、支付等工作程序以及与供应商的工作联系制度;建立符合实际情况且操作性强的采购目录管理制度,计划编报与审批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财务核算与材料款支付办法,特殊情况协调处理预案等;为了防止集中采购中出现漏洞,提高采购效益与服务质量,还应制定包括由纪检、审计等部门参与的监督管理制度。
集中采购还应夯实集中采购基础—供应商管理
实行集中采购,供应商的集中度会更高,单一供应商的采购量也会更大。某一个供应商选择失当,将不再只影响单一项目,对集中采购而言,供应商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建立供应商信息的基础数据。建立重要供应商信息的数据库,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找到相应的供应商;建立统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并定期更新,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只有建立了供应商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才能在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使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和服务,也能获得价格上的优势。
采用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公开招标可以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材料物资是施工企业最重要的采购方式。供应商的数量根据“漏斗原理”分阶段删选,最终确定合适的供应商。对于采购量较大的物资,可以有几家供应商供应,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单一的货源增加项目货源供应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讨价还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但供应商太多每个供应商份额太少,在价格折扣,货款支付等方面得不到好的优惠条件。
关注供应商的绩效管理。进行供应商的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供货行为的优劣。对供应商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行为绩效指标,并利用绩效管理结果增大或者减少供应商份额以及对供应商进行激励或者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持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供货,从而有效的降低项目总采购成本。
供货商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树立 篇3
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是全员管理。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内容也很广泛,只依赖于企业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者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成本管理决不单纯是工程预算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也不仅仅是项目部的任务,而是建筑施工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它涉及各个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技术部门、质安部门、经营部门、项目部门、材料部门,所以要树立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二、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是全面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的整体目标而形成的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和复杂的子系统,企业成本管理必须是全面的管理,有下面一些内容:
1.加强合同管理:包括经营合同、劳务合同、材料采购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首先是要严格执行合同的约定,要及时捕捉政策信息,充分利用合同中对己有利的条款,同时避让不利条款,努力做好向业主的经济索赔和来自业主的反索赔工作;另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应据理力争,及时做好合同条款变更的记录和现场经济签证工作,做到先签证后施工,发现问题,应及时和设计单位、业主取得联系并得到认可,要依据合同,依据签证资料,做好索赔和结算工作,确保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不吃亏,防范和避免经营风险。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程成本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直接费和间接费组成,所以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加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以及间接费的控制管理。建筑企业只有从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三个方面齐抓共管,通过强化材料管理、机械管理、人工管理等手段,才能有效降低建筑施工成本,这也是企业走向健康、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3.加强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管理:建筑企业要认真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通过改进设计、优化、筛选、精心组织施工方案等方法,确定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最优方案。同时,为保证技术组织措施的落实,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使参与项目管理的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材料员、质量员分工明确,并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一条龙管理网络。
4.加强质安管理,杜绝质量返工损失和伤亡事故的发生,降低质安成本。加强资金管理,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统筹安排,合理调剂,并按合同约定和工程进度及时收取工程款,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周转率,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加强工程竣工结算管理,这是确立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最终债权债务关系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加快工程资金回笼的前提条件。
三、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动态管理。成本管理应该贯穿于从工程的投标报价、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预算、施工,到交工验收的整个过程,因此可将成本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
1.做好事前管理:事前管理包含信息成本管理、投标管理、合同谈判及签约、成本预算及成本目标和成本计划的制定等,应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1)建筑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应运用正确的信息管理和投标报价策略,使企业既能在投标竞争中获胜,又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2)合同签订后,建筑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从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提出各种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期达到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3)建筑企业要建立成本责任体系,进行成本责任的落实与分工,将项目成本分解到各个工作岗位上。(4)要树立“法人管项目”理念,按照集约管理原则,调整经营布局,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降低管理层费用。同时,要加强管理层费用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落实预算执行情况,避免费用开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2.做好事中管理:事中管理包括技术措施的成本审查、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监察、合同索赔、成本档案建立等。要做好事中管理,必须做到边干边计算边分析,切实控制好项目成本,主要应落实以下几项工作:(1)按照工程施工要求编制出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安排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按照平面流水、立体交叉的作业原则,合理确定工程施工网络设计,保证工作面不闲置、工序不间断、土建和安装配合作业有序地进行;(2)研究、确定、采用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3)加强劳动用工管理,选择具有资质的劳务队伍,通过签定劳务分包合同,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劳务分包用工行为,合理组织和配置人力资源,避免窝工和返工行为。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成本的控制可采取按“平方面积包干”的办法,防范和杜绝人工费超支的漏洞。(4)加强材料成本的管理,一是对主要材料实行集中采购办法,通过集中采购所获得的优惠折扣或付款条件,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同时促进企业合理储备存货,合理运筹资金,以降低资金成本;二是加强和完善材料现场验收和领料制度,对工程主要材料实施限额领料,减少材料浪费;三是建立材料耗用奖惩机制,使工程材料用量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提高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加强对机械使用费的管理,通过签定机械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避免设备窝工,提高设备利用率。(6)缩短管理链条,精简二层管理机构对项目工程实施“一级法人直管”,减少无效管理和无效劳动,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管理费用。(6)建立成本档案系统制定成本监察制度,按工程项目设置成本台帐,对成本进行跟踪督察,分析当前实际成本消耗水平,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及时纠正偏差,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3.做好事后管理:事后管理包含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考核,成本总结等。进行事后管理是很必要的,不仅可以巩固已有的成绩,还可以弥补不足。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如出现超支现象,要及时查找超支的原因,从而寻求出一套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能有效地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工程竣工后,做好竣工成本结算,根据结果评价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得失,写出完整的总结报告,为成本管理各环节提供资料,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为企业以后的管理提供借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树立新的项目成本管理理念,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成本管理,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活劳动力消耗来降低成本,以便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建筑企业的成本会计 篇4
一、安全成本会计的内涵
(一)安全成本会计的含义
安全成本会计是以安全成本会计假设为前提,通过对安全成本会计对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以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目标、原则、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安全成本会计的原则
1.社会性原则。安全的效益与生产的效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安全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的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还包含有非价值因素的社会效益,这使得对安全效益的评定非常困难。为此,应细致地研究安全效益的长效性、综合性、潜在性、间接性、复杂性等特征规律,把安全的综合社会效益充分地揭示出来,为准确地评价和控制安全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2.充分披露原则。即要求企业将一切有关企业安全履行情况的信息报告给使用者。因为会计信息的作用就是帮助信息使用者了解所有的经营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每多知道一个相关的信息,都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增大投资把握。所以安全成本会计在提供信息时要力求全面,不能隐瞒任何对企业不利的信息。
(三)安全成本会计的作用
安全成本会计不但能够全面、详细地反映企业的安全投入、产出状况,给决策、管理、监督提供信息和依据,有效防止安全的投入不足、不实,而且能够促使企业重视和充分利用安全资源,正确认识企业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优化企业经济行为。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
(一)会计成本科目的设置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成本会计内容,可设置预防会计成本和事故会计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和若干个子目,具体如下:(1)预防成本。指建筑施工企业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完整,工人人身安全、社会和自然的安全,减免事故的发生而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劳动保护费、环保安全卫生设施折旧费、安全奖励费、安全工作人员差旅费、会务费、其他预防费用等。(2)事故成本。指建筑施工企业用于违反安全规章,或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等,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事故的发生而造成财产物资损失,以及处理事故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开支,如物料报废损失、物资丢失损失、停工停产损失、抚恤费、医疗费、罚教支出、赔偿费用、检修费用、分析处理费用、其他事故费用。
(二)安全会计成本核算的性质和程序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主要安全成本信息来源于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属于管理会计范围。在组织体系中,一般由总会计师领导,安全监察部门负责总体决策和控制,以财务部为主要力量,具体职能单位为基础,确立核算组织体系。进行归集、整理、传递和分配安全成本信息,各职能部门要设有专(兼)职人员担任安全成本核算员,记录安全成本各明细账户,每月向财务部门报送安全报表、财务部门将各职能单位的报表进行审核忙总,编制安全成本报表,送交安全监察部门,安全监察部门根据报表,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对报告期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拿出控制安全成本,改进安全措施的方案,报总经理决策。
(三)安全成本会计的计量
在安全成本会计中,反映企业发生的属于对社会负责的经济业务的社会效益或社会成本的计量,没有历史的交易价格加以衡量,它必须突破传统会计计量方法单一性的束缚,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并用来反映企业安全履行情况。应当在努力遵循传统会计中以货币计价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实物指标或指数,甚至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比如,在如何衡量安全的效益成果,即安全的价值问题上,对于财产、劳务等这些价值因素,客观上就是商品,一般来说容易做出定量的评价。而对于生命、健康、环境影响等非价值因素,由于不是商品,不能简单直接地用货币来衡量。伤亡一个人要赔偿多少,负债要确认多少,就不能单纯用货币计量方法,而要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如人力资本法、生命绝对值法、减少危险法、支付意愿法、保险金额法、延长生命年法、法庭赔偿法。因此,安全成本会计的计量方法主要采用货币计量法和非货币计量法混用的方法。
(四)安全成本会计的信息披露
安全成本会计报告反映企业安全投入数量、结构以及安全效益状况等相关信息。其形式具有多样性:既有定性信息,也有定量信息;既有货币信息,也有以实物、技术等指标表示的非货币信息。安全成本会计报告可以采用表内报告与表外报告相结合的形式。一般说来,安全成本会计信息在会计期末均应单独汇编成有关会计报告,以便投资者、债权人、企业职工、政府机构、消费者、公众和社区据以了解企业履行安全的状况。笔者认为,会计报告应披露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安全投入的数额,其中包括安全措施经费中各项安全费用的比例关系、安全技术性(本质安全化)费用与防护费用(辅助性)的比例关系、安全硬技术投入与安全软管理投入的比例关系、主动预防性投入与被动防护性投入的比例关系;事故损失的金额,其中包括直接经济损失的金额、间接经济损失金额。
建筑企业会计科目 篇5
更新时间:2009-11-3 11:15:32
应收质保金(往来单位核算)根据合同及结算业主暂扣的工程质保金,最好设置有到期日。
建筑企业会计科目
建筑施工企业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广大生产型企业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成本核算和收入的确认上,和产品销售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本帖只在此探讨建造合同法准则中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与生产性企业相同的核算不在此做探讨。(一)工程施工
相当于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科目。主要核算各项目成本及毛利。下面设置“合同成本”和“毛利”两个二级明细科目。
1、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工程合同成本在合同成本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1)人工费(项目/部门核算)(2)材料费(项目/部门核算)(3)机械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4)其他直接费(项目/部门核算)(5)分包成本(项目/部门核算)(6)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下设下列明细科目管理人员工资(项目/部门核算)职工福利费(项目/部门核算)固定资产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低值易耗品摊销(项目/部门核算)办公费(项目/部门核算)
差旅费(项目/部门核算)
财产保险费(项目/部门核算)工程保修费(项目/部门核算)排污费(项目/部门核算)
劳动保护费(项目/部门核算)检验试验费(项目/部门核算)
外单位管理费(项目/部门核算)
材料整理及零星运费(项目/部门核算)材料物资盘亏及毁损(项目/部门核算)取暖费(项目/部门核算)
其他费用(项目/部门核算)
2、工程施工-毛利,核算工程毛利
具体的设置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不一定非要设置这些会计科目。特别是间接费用,有些不需要的可以不予以设置。
(二)机械作业
该科目主要是针对建筑企业有单独的设备管理部门为各项目提供设备发生的费用及内部结算的台班的核算。相当于制造待业的“辅助生产成本”科
目。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针对本公司的设备设置单机核算,准确核算每台大型或者主要设备每个台班的耗用成本。
通常情况下,应当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工资及附加(部门/设备核算)燃料及动力(部门/设备核算)折旧费(部门/设备核算)配件及修理费(部门/设备核算)间接费用(部门/设备核算)(三)应收账款
1、应收工程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根据工程进度报表或者结算的应收账款
2、应收销货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施工企业应收产品销售货款
3、应收质保金(往来单位核算)根据合同及结算业主暂扣的工程质保金,最好设置有到期日。(四)应付账款
1、应付购货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购货款、设备款等。
2、应付分包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分包工程款
3、暂估应付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暂估入账的款项(包括材料暂估入账及分包工程款的暂估入账)。
4、应付质保金(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分包单位的质保金,最好设置有到期日。
(五)工程结算(往来单位/项目核算)
核算根据业主进度报表签证资料或者工程结算的款项。
(六)主营业务收入(手工账可不用以下明细科目,只需按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即可)
1、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1)人工费(项目/部门核算)(2)材料费(项目/部门核算)
(3)机械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4)其他直接费(项目/部门核算)(5)间接费用(项目/部门核算)
2、税金(项目/部门核算)
3、劳动保护费(项目/部门核算)
4、公司管理费(项目/部门核算)
5、公司利润(项目/部门核算)
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问题 对策
随着房地产开发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建筑业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成本控制作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和运营的关键因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才可以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的作用
由于施工企业在建筑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人工管理费用和机械费,这些费用的总和就构成了整个建筑工程的生产成本。通过对建筑工程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发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使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除此之外,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实施成本控制,还可以降低工程成本,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只有做好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才可以降低工程的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施工企业的生产条件,使企业的整体施工水平提高。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合理的成本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如果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忽视了成本控制,就会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出现成本失控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运作。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做好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到最后项目完成的时候才计算出盈亏,这种情况是很难弥补的。由此可见,建筑施工企业做好成本控制,不但可以形成好的成本控制理念,还可以有效的分配各项资源,使企业的利润提高。除此之外,成本控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节约意识,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并实现增加企业收益的目的。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觉得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作为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只需要负责整个建筑工程的技术质量就可以,而材料管理人员只要负责材料的采购和发放就可以,这种成本管理认识是存在误区的。从表面上来看,是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但是如果生产组织的人员为了赶工期,就会盲目的增加施工人员,从而导致窝工的情况出现,作为技术人员只是关注技术的质量,对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的数据完全不清楚,就会造成建筑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由此可见,成本管理认识对整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也影响成本控制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二)成本分析的缺失
所谓成本分析,主要是指在成本发生以后,按照相应的成本核算资料,来把整个建筑施工中所产生的实际成本和预算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据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他们缺失成本分析这个步骤,没有认真进行过成本分析,一般情况下,都是当一个项目结束以后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会很快的转入到下一个项目当中,很难再对之前的项目进行成本分析。除此之外,虽然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做了成本分析,但是分析的较为粗略,没有对分析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这就造成没有办法为下一个项目的施工提供宝贵的建议,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三)现场施工与财务管理不协调
由于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常同时做几个项目,而且项目的地点都较为分散,即使在施工预算上做的好,也会在正是施工以后存在一定的成本差别。其主要一个原因是因为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主关注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没有从整个建筑施工的全局上考虑,认为财务管理束缚了他们在施工中的灵活性,因此,造成现场施工和财务管理出现不协调的情况。虽然一些施工企业的管理层权利过于集中,使得财务监督机制较为弱化,现场施工可以满足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等指标的考核,但是他们很少考虑到资金的实用性和高效性,这就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无法做到位。
(四)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虽然企业内部规定了施工的程序和不按照程序执行的处罚方式,但是他们却没有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这就使得一些员工出现逆反心里,缺乏相应的责任心,不愿意去主动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在制定成本控制制度的时候不够完善,没有从建筑企业的整体上进行考虑,对建筑项目中各个环节没有采取及时的监控和管理手段,从而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力度较低,无法达到真正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不但要做好成本管理,还应该加大宣传,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全员的成本意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成本意识的氛围和推动成本意识的管理,把成本控制贯穿到每一个建筑施工阶段中,使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层层控制、处处把关的良好局面。除此之外,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还可以对员工不断进行成本意识方面的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只有建筑施工企业员工都具备较强的成本意识,才可以更加主动和积极的参与到成本控制中,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
(二)优化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案
由于施工成本控制是贯穿于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的,因此,要优化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案,使成本控制根据整个施工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设置的,不出现疏漏的地方,使整个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由始至终都保持在控制范围以内。除此之外,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工程预算人员、财务人员的工作,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所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事先让各个部门拟定费用支出的计划,以及成本开支的范围,并且按照这个规定来执行施工,以此来降低施工成本,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当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只有这样使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当整个施工项目结束以后,及时对该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为下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的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力度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力度是做好成本控制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具备清晰的财务管理方向,才可以发挥其监督作用,使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加强岗位的监督职责,让企业内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来,使整个管理更加透明化,企业可以把内部效益和员工的收入进行挂钩,使员工自觉的节约生产成本,这样就可以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项目月收支计划,这样就可以使企业内各个部门按照月工作计划来合理的控制费用,并且在下月初的时候各个部门要对本部门的费用支出进行总结,对于一些超支严重的部门,要分析其超出的原因,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来进行成本控制。
(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所以使得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存在不同的差异,一些管理人员只熟悉自己本部门的情况,对其他部门的情况不够了解,所以在成本控制上也不可能考虑到其他部门接手之后的问题。所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项目经理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并做好協调工作。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经常组织管理人员开展相应的学习交流工作,使他们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成本控制的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和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想要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除了要提高企业各个部门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优化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案,还应该不断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力度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控制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可以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使其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
参考文献:
[1]李林.浅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09,(12)
[2]刘荣.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7)
[3]夏安海,韩晓文.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的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4]李婉群.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0,(02)
建筑企业的材料成本管理措施 篇7
一、建筑施工企业材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1.施工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彻底转变。长期以来,一些建筑施工企业领导一味地抓生产、抓产值。认为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影响生产,生产是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自然而然地就忽视了对材料价格的管理,更没有把它提到建筑施工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来加以研究和部署,使各施工项目中材料采购管理出现了“真空”。
2.对建筑材料市场缺乏研究,未能把握建材市场动态。在目前买方建材市场条件下,部分材料的价格仍然一路走高。其原因不外乎没有建立施工企业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对市场了解不够,不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和行业市场、国内市场对区域市场和小市场的影响,以及这些市场对建筑企业所需材料价格的影响。对建材市场的肤浅了解,造成供应商单一,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中的材料供应。
3.建筑材料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设置了物资管理部门,由其统一采购,承担着企业材料的计划、采购、存储保管工作。技术检查部门负责材料采购入库前的检验,审计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的监督,财务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的结算。这样的机构设置从表面上看很合理,但是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诸多弊端。
二、做好建筑材料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降低建筑材料采购价格
1.做好建材市场调查。影响建筑材料价格的因素较多,价格波动较大,所以采购人员应经常了解并掌握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与价格信息,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在物价上涨之前以低价位购入适量材料,减少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损失。为了保证充足的货源和实现采购成本目标,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供求变动的规律,避免高价位采购。
2.制订采购预算。制订采购预算是指在实施采购行为之前,对采购成本进行预测。这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规划,不仅可以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配置,还可以建立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资金的使用额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3.采取议标订货。所谓议标订货,就是需方根据自身的需求拟定一个基本的选标条件和价格文件,向具有一定供货能力的供货厂家发出标书,供货厂家依照需方提出的条件向需方投标。
4.确保供应主渠道畅通。建筑施工企业应采取稳定主渠道、及时付款的供应策略,建立与主渠道供应商协同发展、长久合作的良好关系,这样既可以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确保采购主渠道的畅通,又可以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强化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二)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从材料的“量”上做文章
1.进行施工前估料,以此作为材料采购的依据。估料方法主要有:(1)清单和施工图结合法。这种方法是在拿到施工图纸后先核对图纸和清单,以图纸为基础对清单上的项目分类进行统计核对。对于一些直接明了的工程量可以直接根据图纸数量进行采购。(2)材料ABC分类法。对施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按其需用量大小,占用资金多少,结合重要程度分成ABC三类,审核估料时采取不同的办法。
2.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材料的用量。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除了熟读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思想并按规程规范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外,还必须将自己的施工估料意图灌输给班组,做好用料交底。对桥梁工程,特别是钢材的使用方面,防止班组下料时长料短用、整料零用、优料“劣”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减少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三)减少材料不必要周转和库存积压造成的浪费
1.周密安排月、旬用料计划,执行进度限额领料制度。项目计划部门必须准确地把握工程进展情况,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预测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施工的进度问题。同时,要严格执行按进度限额领料制度,在下达施工任务书中,附上完成该项施工任务的限额领料单,作为发料部门的控制依据,防止错发、滥发等无计划用料,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的放矢”。
2.及时办理签证和变更手续,适时调整材料采购计划。工程变更时,往往会造成材料积压(减少工程量)或材料种类和用量的增加(增加工程量)。对材料积压,首先就要求项目经理部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按进度按计划进行,不乱采购,以便在工程量减少的情况下能及时减少材料用量计划。
3.根据工序和进度合理设置好材料现场堆放地点,减少材料不必要周转。
4.搞好边角料的回收。对于必须出现的边角料,也要尽可能地进行回收和利用,争取材料最优化利用,减少浪费。
建筑企业成本预算的重要性 篇8
1 成本预算的内涵
建筑企业中的成本预算, 一般指的就是对项目的成本费用进行预算, 和它相对应的是实际成本, 指的是针对项目成本制订的计划, 被拿来对成本实施的情况开展测量和监控的一类预算。它作为一项制定项目成本控制标准的项目管理工作, 是为了能够确定测量项目实际绩效的基准计划, 而将费用估算分配到每一个工作项目上的一个费用计划, 是计算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造价的基础, 是招标、签订施工合同和竣工的基础, 是银行拨付工程价款的前提依据。
建筑企业的成本预算中的成本主要分为建筑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等两大种类。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间接成本主要包括税金、定编费、利润、各项规费、现场经费等。一旦出现因为市场价格客观变动而造成的预算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相偏离, 进而出现成本失去控制的状况时, 要参照“以支定收”的原则, 快速调整施工预算成本, 做到对施工项目的动态管理。具体来讲就是规定施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整理和收集出现的各项费用, 这主要作为材料和人工实际价格的根据, 从而上报给上级主管机关或工程定额管理机构去审批, 以保证工程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匹配, 从而确保成本预算的合理性。
2 建筑企业成本预算实施的具体步骤
建筑企业进行项目投标时, 前提是要对所投项目进行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价格和施工环境等要素的市场调研, 进而根据相关准则编写工程投标书。其中工程投标价要参照项目完成的直接费用、需要缴纳的项目营业税以及附加、施工所需要的技术装备费、企业的目标利润等来进行计算确定。因此需要在项目投标前进行深入全面的市场调研, 对项目成本做出合理的预算, 并开展相应的成本决策, 确定出合理的可以使建设方和施工方都能够接受的工程投标价格, 以确保工程中标。
建筑企业在实施成本预算的前提是要建立以项目经理和总经济师为中心的成本预算管理委员会, 而且各个项目部也要构建以部门经理和预算员为主要成员的预算小组, 在整个建筑企业中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预算管理网络机制, 有效地开展对成本预算的管理, 以确保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建筑企业的成本预算分为直接成本预算和责任费用的预算。首先, 是要进行项目直接成本预算。这指的是在项目正常开展的情况下, 施工现场发生的构件实体的直接工程费。为了确保直接成本预算真实、可靠, 应该严格依据如下步骤开展计算:第一, 施工现场调查招投标文件和合同;第二, 确定主要材料的价格;第三, 计算直接成本预算单价;第四, 核定施工图数量和测算零时工程费;第五, 对工程项目直接成本进行综合计算。
其次, 进行责任费用的预算。开展项目所必须的现场管理费用即为项目经理部责任费用, 责任费用的计算主要分为管理人员公费和项目部相关开支费用这两大部分。对管理人员公费开展预算时要依照公司人事安排及公司员工收入管理准则进行计算;对项目部相关开支费用开展预算时要依照工程所在地的实际市场情况进行计算。总体上来讲, 责任费用作为进行建筑企业的成本预算的第二部分预算内容, 所涵盖的费用种类繁杂, 但其计算过程相对第一部分来讲比较简单, 因而这部分的预算与整个项目成本预算中的其他部分比起来比较容易控制。
最后, 还要根据施工分解结构或施工任务表来对成本预算结果进行初步的调整;然后, 参照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环境, 在初步调整结果的基础上经由改变一定比例的百分数来做出综合调整;进而将方案提交上级去审议, 然后依据审议结果做出细微修整, 最终得到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结果。
另外, 在项目竣工之后, 还要汇总、分析施工过程中所花费的每一项成本费用。比较、分析工程投标价格和实际花费的施工成本费用, 探究成本超支和成本节约的缘由, 为以后进行成本预算控制提供经验。与此同时管理好成本分析的具体数据、材料等会计信息, 有利于在以后碰到相似工程时, 将其作为进行成本预算的参考依据。
3 建筑企业成本预算的重要作用
3.1 成本预算为成本决策和制订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建筑企业在实施成本预算时, 前提是要广泛收集经济信息方面的资料, 然后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并利用以现代数学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和强大的计算机, 对以后建筑施工活动实施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 科学合理地预测成本降低比例及降低数额, 这样成本决策及制定成本计划就变得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经过成本预算, 对以后建筑施工活动中有可能给成本升降造成影响的各种情况进行合理研究, 综合对比各种方案的经济利润, 从而抉择出最优的成本方案。当前, 我国实施招标投标机制, 建筑企业确定最终投标项目前, 就必须实施成本预测, 从而确保所选择的项目成本预算值最低, 所带来的利润最大。除此之外, 由于项目进行的过程中, 施工方案、结构方式及物料选择等方面的差异, 成本预算值就存在差异。依靠成本预算, 就能够确定是建筑成本最小化的方案。
3.2 成本预算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
成本预算指的是建筑企业依据项目成本费用的组成部分或工程子项目的成本费用进行编制的, 而且前期的投标费用等也包含进去。在项目施工前, 对项目的成本费用实施整体预算, 明确项目的成本费用、成本高低及能带来的利润, 并依据承包合同和成本预算, 制定分包合同, 将分包成本限制在先前的预算之下。项目建设过程中, 工程成本费用的花销要依照预算成本进行, 财务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把关与成本预算不相适应的部分, 并且经常进行成本预算分析, 以便能实时察觉造成成本预算偏差的因素, 并利用科学合理的错事消除偏差, 将实际花费控制到预算成本内。对于客观因素造成的成本溢涨, 要重新制定有关成本指标, 及时重新编制成本预算, 建设企业要严格依照重新制定的成本预算进行施工。
3.3 成本预算能够为评估建筑企业的业绩提供依据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施工工程可能没有及时按阶段工程交工验收, 因而就不能及时和甲方或业主进行决算, 造成承包方与分包方之间的决算也向后拖延。财务决算就没有依据对在建工程的本阶段收入和成本费用进行确定, 也不能评估项目建设企业的运营业绩, 相应地也就不能及时实施和兑现某些奖励政策和措施。而成本预算执行分析表就可以较好地消除这个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 项目管理过程中, 建筑单位如若制定了完整详细的成本预算执行分析表, 当发生甲方或业主没能及时确认工作量的状况后, 就能够依照建筑企业有关人员拟向监理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工作量进行确认。
3.4 成本预算是其他相关工作的基础
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机制, 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局限在竣工后总结阶段, 特别是省外大型项目, 公司的控制力度和管理力度强度比较薄弱, 不能及时了解项目的资金利用情况、盈亏状况及项目进度情况, 这主要是项目管理部的责任。为强化建筑企业对项目的管理, 随时掌握项目有关情况, 项目部要按时向公司提交完成细致的执行成本预算情况表, 让建筑企业对在建项目的管理有据可依, 此外也给其他职能部门如统计部门、财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
3.5 建筑企业成本预算其他重要性
建筑企业实施成本预算能够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增强建筑企业的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成本预算运用所有员工参与的模式, 各机构、各基层部门不但是成本预算的编制参与者, 同时也是成本预算的执行、控制、监督参与者, 这样就全面激发了企业员工完成各自成本预算目标的热情, 确保公司管理层全方位、实时控制各部门的进展。由此可知, 成本预算有助于成本预算执行人员在市场发生变化时采取快速合理的措施来应对, 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最终对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 结论
建筑业所带来的产值和增加值是我国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而且建筑业在拉动和促进相关行业的进步中, 则表现出了其中流砥柱的地位。伴随着建筑业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建筑业一定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劳动效率、工程质量都会有较大改善。建筑企业成本预算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 每个建筑企业都应该对其提高重视。而成本预算工作只有以在科学合理的办法为基础, 采用先进的管理机制、完善的规章准则、稳定的工作流程, 才可以确保建筑业在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为促进国家的伟大复兴献出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晓钟.建筑工程预算速学快算简明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赵建梅.浅议我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J].管理学家, 2009 (6) .
建筑企业的成本会计 篇9
一、我国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现状
针对我国建筑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发展进行合理分析, 探讨其中会计监督的发展, 提出以下几点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无法保障会计监督的到位性
建筑企业在施工方面具备多样化的施工项目, 同时各类施工项目并未呈现较为集中的优势, 因此, 导致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无法实现到位的管理[1]。例如:建筑施工项目中包含不同种类的小型建筑项目, 无论是在结构性能, 还是在施工特点方面, 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此可导致会计监督方面存在差异性, 或者是建筑企业所设计的建筑产品, 部分情况需要进行跨地区使用, 提高对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 但实际会计监督并未跟上建筑产品的发展, 导致会计监督过于表面化, 不能实现切实管理。
2、缺乏成熟的会计监督制度
目前, 建筑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 正处于不断更新过程中, 实际并未达到成熟的状态, 由于建筑企业自身具备特殊的运营机制, 导致会计监督制度在改革过程中, 始终无法形成成熟的监督制度, 淡化监督制度的约束力。例如:建筑企业内部与会计监督相关的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 在职权上仍然保持相互融合的状态, 未能有效遵循分离管理的条件, 导致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相关部门不能有效发挥各自的职权。
3、会计监督的责任制度不完善
建筑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责任制度, 是企业会计监督的核心思想,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责任制度基本讲究形式化, 未形成完善的制度管理和管理方式。例如:监督责任制度在建筑企业工程项目会计监督管理与约束方面, 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划, 导致项目部门在协调方面形成薄弱环节, 进而在会计监督工作中, 受利益驱使, 造成建筑企业的利益损失。
二、提高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策略研究
对我国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 重点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的策略, 具体分析如下:
1、提高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到位性,
保障会计监督到位性必须从会计监督的原始点出发, 以原始凭证为核心内容。第一是提高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中的原始凭证的审核力度, 规范内部制度, 约束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行为, 采用真实、准确的核算方法, 保障会计监督的技术性, 同时把握好会计监督的相关政策, 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 例如:确保会计监督人员熟悉各项会计规范和会计制度, 保障原始凭证的到位性, 杜绝出现偷、漏税、无发票等恶性现象;第二是扩大会计监督管理部门的规模, 引进绩效考核制度, 规范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 例如:以建筑企业工程的规模为主要依据, 划分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责任, 实行根据工程变动的原则, 即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对工程实行跟踪到底的原则, 无论建筑工程中是否出现工期过长或跨省服务, 与之相关的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履行服务、管理、监督职责, 防止建筑企业内部出现会计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2、完善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完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可以会计审计为中心, 保障会计监督制度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建筑企业中,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 既要根据会计业务的基本特点, 又要提高审计监督的管控力度[2]。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首先要着重对企业现有的制度进行更新和改革, 实现会计监督渗入到会计活动的方方面面, 提高企业会计控制和监督的能力;第二设置审计制度, 定期对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调查, 保障会计监督形成以及制度约束的合法性, 利用审计活动提高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性。
3、构建细致的会计监督责任制度
责任是会计监督行为的重点, 为保障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质量, 必须构建细致的责任制度, 可通过法人治理和会计委派的方式实现[3]。法人治理主要是保障会计监督责任制度的层次性, 利用法人权利, 强制性分配会计监督责任, 确保建筑企业内部高层职权对下级会计监督产生实际责任的划分和约束, 同时为会计监督责任制度的构建提供基础保证;会计委派即是建筑企业总部向分部委派专业的会计人员, 保障其可行使相关的会计权力, 委派会计人员在行使权力的同时, 必须接受分部企业的监督, 担负一定的会计责任, 目前会计委派是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最常见的行为, 其既可以处理好分部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各项事务, 同时也可降低会计监督责任的划分难度, 形成双向约束、双向责任的优质监督。
三、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意义
提高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能力, 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备一定的推进意义[4]。第一其可保障建筑企业内部运营财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避免内部出现违法、不合常规的会计行为;第二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地位, 保障建筑企业具备一定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提升企业形象, 进而吸引更多社会客户。
结束语:
通过提高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能力, 一方面优化建筑企业内部的经济配置, 另一方面提高建筑企业内部运营成本的管控力度, 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务依据, 所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发展, 不仅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社会对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见:提高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能力, 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备不可衡量的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城市化建设的力度逐渐加强, 社会各界提高对建筑行业的重视度, 为保障建筑行业有秩序的发展, 需对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督质量进行管控, 既要保障会计监督的效率, 又要通过会计监督实现成本节约。因此,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内部会计管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提高会计监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建筑企业,会计监督,监督制度
参考文献
[1]郑芸.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 2012, (07) :12-14.
[2]吴杨.浅谈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14) :25-27.
[3]王琰.浅论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9) :36-38.
对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控的探讨 篇10
一、成本管控的必要性
企业的成本管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将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成本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 即运行现代管理方法, 根据企业自身的实践进行控制与管理, 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事实上, 成本管控主要是从细节做起, 如传统工艺方法与新工艺方法对比, 新工艺方法经济效益好, 成本低廉, 但需要投入设备成本, 这就要衡量两种工艺短期和长期的综合效益, 虽然新工艺成本高, 但长期效益好, 是切实可行的, 那么就果断放弃传统工艺。再如采购方面, 在工程中常用到的一些产品, 如果企业有能力自行生产, 并且成本相当低廉的话, 就可以考虑实施, 因为无论将产品内用还是外销, 都会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就是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管控。简单来讲, 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浮动不是太大的情况下, 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降本增效, 扩大利润空间。这就需要企业对人员、设备的安排, 以及资金的灵活运转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问题就是成本控制, 也可以说成本的管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核心, 对于一个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控的策略
1. 建立有效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企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在成本管控过程中, 建立有效的目标体系将对施工企业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 企业要建立战略高度的目标, 从而使企业能够沿着目标而形成一种长期的竞争优势。其次, 企业要在利润与成本之间做出衡量, 争取使两者之间相得益彰, 树立起圆满的经营性目标。最后, 关于产品的层次目标, 要有效地控制产品成本和其他一系列费用, 不应该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产品成本, 在相互的配合下从总体上把握好企业的成本。
2. 加强成本管控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 先进的意识决定了其今后经营的成败, 所以一个企业首先具备了适应市场环境的意识, 才具备了进入市场、争夺市场的先决条件。成本意识是建筑工程企业最基本的要素, 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具备这种素质, 只有对这种素质加以重视, 才能产出效益。它要求每个项目部门都注重投入产出效益, 都必须在施工前制定成本计划, 对成本进行预测, 制定成本目标, 成本目标要求落实到每个部门, 每位员工, 保证成本管控落实到位。同时, 建筑企业的成本管控也需要整个企业各个部门的相互合作, 它也是一个系统, 企业中各个层次应该进行分工合作, 实行权责分工, 每个人都负责自己的成本管控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成本管控的效益。
3. 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成本管控过程中, 落实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建筑工程企业要建立权责结合的考核制度, 这样各部门人员在接受一定权利的同时, 也承担了一定的责任。如果在成本管控中出现重大问题, 能够将责任落实在部门或个人。同时还必须设定一定的支出目标, 另外还要对各种费用进行全额细化, 让成本目标具体到每位员工, 细分到每个工序上, 建立一套权责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4. 完善成本管控的信息反馈功能
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言, 发生任何一笔成本都会产生一个信息, 需要将这些信息凝聚成数据保存下来, 这也是企业实施成本管控的依据。成本信息的反馈并不是凭财务部门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 需要各个部门、环节、工序齐心协力, 共同构建成本管控的信息反馈系统框架, 进而为成本计划及下一期成本计划做好准备, 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成本目标。实现企业中成本管控的不断调整, 从而促使建筑施工中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加强成本管控信息反馈功能的建设, 就应该以权责结合的考核制度为基础, 对各个部门、环节、工序实施严格的成本支出范围, 从而完善企业中各个项目经理的责任制, 健全各项消耗定额指标的编制和管控工作, 做好各级成本管控人员的培训, 建立成本管控机构和有效的项目管控台账。
总之, 成本管控对建筑工程企业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建筑市场中, 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就等于慢性自杀, 因此一定要加强成本管控。当然, 我们也意识到大多建筑企业并没有重视成本管控, 在认识与实践上有一定欠缺, 所以一定要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否则就是“亡羊补牢, 为时已晚”。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探讨 篇11
【关键词】 施工项目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建设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与经济活动,是建筑企业管理工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特殊的领域,是指收集和整理关于施工项目的成本信息,对施工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等,采用一系列方法对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考核等工作进行管理,以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实施,并尽可能地降低实际成本费用。
1.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1.1工作单次性
鉴于施工项目具有单次性的特点,即一个施工项目与其他施工项目由于内外部各种原因影响,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一个施工项目从开始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施工活动过程中是循序渐进,不重复进行的,这就导致也要求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必须同步跟进,在不重复的过程中进行下去,这就决定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成本管理。
1.2控制超前性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单次性带来的成本管理只能在不重复的过程中进行,也就要求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超前性。为了避免施工项目的亏损,保证施工项目盈利,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在事前和事中进行管理和控制,不能在事后才进行控制和补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在一开始就进行成本的预测与计划的制定,以明确目标,然后将目标作为出发点,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等确保目标的实现,避免工程项目出现重大的失误。现在很多施工企业中崇尚的“先算后干,边干边算,干完再算”,即是体现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超前性这一特点。
1.3范围约束性
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只包括对施工项目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进行管理,而对于施工企业中发生的不应由施工项目负担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不能计入施工项目成本。此外,由于施工项目成本的范围还受到施工场所、管理阶段等的约束,在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管理时必须从工程管理的实际出发,以明确成本的核算范围。
1.4动态跟进性
动态跟进即是指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所事先设定的目标及相应的措施实施过程进行连续不断的、自始至终的监督、控制与修正。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与一般工业产品不同,其成本状况可能随着生产过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内外部条件的改变等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在各种不稳定因素随时出现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材料价格的提升、建筑功能的改进、工程设计的修改、资金的到位情况、人工费的上涨等,都使得施工项目成本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因此施工项目有必要对成本管理进行随时跟进,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控制成本,以争取企业最优的经济效益。
2.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人员的素质不够,责任心不强
施工项目上常常存在一些人员,虽然具有施工管理及组织经验,但是他们对项目的成本管理能力有限,加之学历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对成本管理开展不利;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的年轻一代,却又缺乏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也不能担当起成本管理的重任。这样就往往导致施工项目中缺乏足够具有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再加上施工现场人员流动频繁,工作不连续,收入差别不大,也就使得项目缺乏責任制、责权利落实不到人、没有目标分解等,也带来了员工消极怠工情绪的滋长,责任心不强。
2.2成本控制在某些部门得不到重视
可以说,成本控制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存在于物资部和工程队。在整个工程成本来看,物资的成本占到百分之七十左右,工程队在施工过程中的节约与否也是整个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施工项目中,很多施工单位都身处异地,不能提供及时监控,导致成本控制不到位;而且劳务分包往往带来项目超计价现象。另外,作为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概预算等经济事务的主要部门,施工项目的计划部门也存在较为薄弱的成本管理意识,阻碍了成本管理的顺利开展。
2.3信息化施工管理中应用程度不高
很多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软件运用不多,施工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还处于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施工项目管理涉及到施工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每个部门在加强工程管理方面都有其不同的信息系统,信息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无法形成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无法及时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及提供解决对策。因此,近年来施工项目普遍存在收入增加,但成本却难以控制,盈利能力不强,产值利润率不高的现象。
3.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改进及对策
3.1转变成本意识,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与业务素质
成本管理在某些施工项目中得不到重视,究其原因为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成本管理应当作为全员的管理,它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财务人员主要只是对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管理与核算,而不能控制成本的发生。这就需要转变成本意识,项目部的相关人员熟悉施工过程中的费用发生,了解哪些成本能够控制,哪些成本不能够控制。因此,施工项目的财务部门、计划部门、工程部门等各个部门之间,应当形成交互纵横的成本控制网络,从而达到成本管理的预期效果。
人才是生产力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要努力提高施工项目的领导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等的业务能力及素质水平,这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项目效益大有裨益。施工企业应当建立起一个学习培训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多向职工提供一些学习培训的机会,员工素质的提高必然带来企业的更多活力和价值。
3.2完善成本管理体制
实行项目管理的关键是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而其中项目成本核算制又是作为项目管理的基础,也是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前提。同时,成本核算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只有建立成本核算,才能开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工作。施工项目部的经营核算部门应当担负起成本管理与核算的重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努力将其内在潜力挖掘,以尽应尽之职能,调动项目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项目管理人员等切实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管理与项目的进度、质量同等重要,必须严抓不怠,以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利用信息化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计算机的应用和推广已经大大提高了现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效率,网络的发展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帮助企业加强了沟通,降低了成本。基于此,施工企业有必要建立信息流通体系,也就是在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成本信息,包括计划目标和原始数据资料等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信息流通体系主要是对成本管理的过程进行检查和处理:检查是指通过对企业各个层次、部门和生产环节间的成本进行收集和反馈,以数据形式清晰、准确、及时地反映成本控制的情况;处理是指分析处理反馈的信息,对企业的不同层次和部门间发出调整成本偏差的调节指令,以实现成本的降低。
3.4加强成本考核,落实奖惩
施工项目部大多数都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普遍现象,也就阻碍了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主要的做法就是应当加强成本考核,落实奖惩,以奖金激励机制来解决问题。工程竣工后,及时根据项目的成本分析、效益分析数据等对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优罚劣,以提高成本的节约意识,提高全体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李华.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陕西建筑.2009(5):53-54.
建筑企业的成本会计 篇12
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数单位, 对企业内部进行的资金流动和收支情况进行记录和反映, 是对会计主体已经进行或完成后的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统计, 也是记录账目、核对账目、反馈账目、报销账目的总称。会计核算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资金流转, 关系到账目的核对和其真实性、有效性。特别是对于建筑企业这种规模较大、涉及范围广、人员较多、关系较为复杂的企业而言, 更是具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 而由于其本身工程项目所具有的流动性大、周期长等特点, 会计核算更是长时间、多方位的起着重大作用。不仅能提高整体效益, 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成, 还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体系, 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就目前而言, 我国许多建筑企业还没有将会计核算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 在实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和改善。
二、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行过程中需要跨越的难题和阻碍
(一) 对会计核算的总体态度和意识不够明确, 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不高, 各部门之间缺少配合
我国建筑企业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 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工程量巨大, 往往就忽略了会计核算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至于整个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态度和意识不够明确, 并未真正理解到会计核算具有的真实意义和推进作用, 也无法充分有效的将会计核算运用到建筑企业的实际工作上来, 使得资金的流转和财务的统计杂乱无章, 没有一套完整的记录方式和程序。同时, 意识上的薄弱和精神层面的高度不够, 也使得会计核算人员未能以高目标严格要求自己。而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高, 不仅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基本工作, 还会影响建筑企业的未来发展与进步, 阻碍了会计核算作用的充分发挥。加之各部门之间缺少一个协调的配合, 使本身工作量就较为巨大的工程项目变得更为复杂, 资金的统计更为混乱, 账目难以清楚核对, 对未来的预算及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二) 会计核算过于片面, 未充分考虑涉税风险
对于大多数建筑企业而言, 未能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可能导致的涉税风险。由于建筑企业核算的内容往往都是资金量大、时间周期较长的项目, 且进度款、工程成本等也不能做到很好的匹配, 因此在“三流”的管理方面存在着难度。而会计核算如果不认真考虑这些方面, 则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同时, 由于税法与会计的出发点不同, 如果不能做到恰当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 也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负担。例如, 对于混合销售行为 (施工过程中的销售与建造混合业务等)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财税[2016]36号) 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的规定, 从其主业, 此时按11%计增值税, 因此, 合理界定此项业务范围非常重要。如果在相关业务中将货物部分单独进行了核算, 则很有可能按销售货物适用17%的增值税率。
(三) 会计核算及时性不够, 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不足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根本属性。及时性要求会计核算必须及时地记录经济业务, 使会计反映的经济成果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及时地反映出来, 供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决策。但是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 对于及时性都不够重视。这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很不利的。如前所述, 由于建筑企业业务复杂, 会计核算量大, 人手紧张等原因, 加之部分项目存在着资金流与实物流的不一致, 部分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够时, 则往往有意无意地将部分业务放在下期入账。这样的后果其实只是暂时地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但长远来看, 整个会计核算量并未减少, 反而造成了成本与收入的不匹配, 资金流人为的不平衡。会计核算的及时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相关性, 使得会计报表的有用性受到影响, 使信息无法真实有效, 反过来也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更为艰难和复杂。
三、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方式方法及相应对策
(一) 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意识和思想境界, 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促进各部门之间交流配合
要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在建筑企业中的重大作用, 就必然要提高所有工作人员对会计核算的整体意识和思想境界, 深刻理解会计核算的长远影响和重大意义。因此, 建筑企业可适当开展会计核算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活动, 并定期进行反馈和总结。特别是在涉及大规模的工程的时候, 更应该将会计核算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使所有工作人员摆正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态度, 提高重视度。并定期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特别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使其能妥善处理会计核算中出现的任何情况和问题。并不断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使其思想达到统一, 自发地配合会计核算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
(二) 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确保会计核算导致的涉税风险最小化
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不仅仅只考虑会计准则的规定, 更要兼顾纳税对于会计的相关要求。一方面, 会计核算上, 按会计准则核算是必须的, 这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但是在会计与税法不一致的情况下, 会计人员也要有清楚的认识, 避免人为的加重税负。例如, 对坏账准备, 会计与税法的口径是完全不同的, 此时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计提的时候, 就要考虑到税法的相关规定, 做好备注, 在纳税清算时加以调整。另一方面, 要综合考虑到分别核算与汇总核算的必要性。汇总核算虽然可以减少核算的工作量, 但分别核算对于税率不等的项目更为适用, 因此, 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相关的适用性。
(三) 加强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首先, 财务人员要加强会计核算的主动性, 认识到及时完成工作是必要的, 这才能够从根本上通过会计职业判断来强化及时性的实现。其次, 财务负责人与工程负责人要加强对接, 对于核算项目进行深入分析, 明确各收入、资金、成本发生的正确时间段, 逐渐将复杂的工程项目简单化, 对于繁琐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分级处理, 逐步进行核算, 严格按配比原则来开展工作。三是在月末、季度末、年度末, 要对已发生但尚未产生实际会计资料的业务进行预提 (如工资、成本等) , 确保会计工作的及时性, 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使会计信息能够真正支撑决策。
四、结语
会计核算对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都是有着直接影响的, 能优化建筑企业内部结构、促进建筑企业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 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因此, 要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将会计核算工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意识和思想境界、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促进各部门之间交流配合并加强会计核算方面的有效监督, 以最终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现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绍丹.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J].经济视野, 2014 (06) .
【建筑企业的成本会计】推荐阅读:
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11-04
建筑企业会计核算11-04
建筑企业成本核算11-03
建筑企业会计总结11-19
建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07-21
建筑企业项目成本核算08-21
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探讨10-11
建筑企业财务成本核算11-07
建筑企业内部降低成本07-26
建筑企业会计分录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