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及优化论文

2024-11-01

问题及优化论文(精选12篇)

问题及优化论文 篇1

0 引言

传统的卡车是一种生产资料, 顾客关注的主要性能为节油、承载等与经济利益强相关的性能。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顾客越来越关注驾乘舒适性问题。与此同时, 卡车车速越来越快、超载问题依然严重, 这给驾乘舒适性提高带来了挑战。

某型卡车上市以来, 市场反应一直不错。但是近一年来市场反映该车型在行驶到65~70 km/h时, 驾驶室内抖动明显, 顾客抱怨很大。

1 整车平顺性评价

1.1 主观评价

针对服务置换车行驶抖动问题进行主观评价。

评价小组由5位成员组成:1名售后服务人员, 1名制造公司质量管理人员, 1名NVH设计工程师, 1名技术中心质量管理人员, 1名试验工程师。

评价时间:2014年1月7日。

评价地点:某市区柏油马路。

评价结果:5位成员一致认为在65~70 km/h较宽速度带里驾驶室内上下抖动明显。

1.2 平顺性测试

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原因, 对服务置换车进行平顺性测试 (测试方法参考GB/T 4970-2009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以看出, 在67 km/h时车内平顺性出现明显的放大。

根据图1可以看出在67 km/h时, 驾驶员侧振动在6.45 Hz有明显的峰值, 这极有可能是引起驾驶室共振的主要原因。

2 原因分析

2.1 FTA分析

卡车行驶抖动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可能的原因很多, 解决的时候如果没有清晰的分析很难得到最佳的分析结果。

针对本问题, 使用了FTA故障树分析方法, 如图2所示。

2.2 可能原因排查

2.2.1 车轮系统不平衡排查

车轮系统不平衡的主要体现形式为特定车速下, 不受行驶工况影响, 驾驶室的抖动现象客观存在。为了对该因素进行排查, 对车辆不同行驶工况进行排查。

排查发现在四挡65~70 km/h之间, 五挡65~70 km/h时驾驶抖动都明显存在, 所以不能排除车轮系统对行驶抖动的影响。

2.2.2 传动系统扭振排查

传动系扭振是传动系统的固有属性, 与传动系统的空间位置、各子系统的扭振刚度、转动惯量密切相关。而影响扭振最重要的因素为发动机的扭矩波动。为了排查该问题只要切断发动机动力, 看驾驶室抖动现象是否存在。

排查后发现在五挡80 km/h时发动机空挡滑行, 当车速降低到65~70 km/h时驾驶室抖动现象依然明显, 可以确认驾驶室抖动不是传动系统扭振的原因。

2.2.3 传动系统弯振排查

传动系统的弯振是传动系统的固有属性, 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发动机二阶点火频率和传动轴自身旋转激励。原因排查方法与2.2.2节一致, 可以确认传动轴弯振不是驾驶室抖动的原因。

2.2.4 传动系统俯仰振动排查

传动系统俯仰振动是后桥相对于后传动轴的相对运动的模态形式。本例中影响驾驶室振动的主要频率为6.45 Hz, 而根据一般经验俯仰振动的频率在40~80 Hz之间, 故可以排除传动系统俯仰振动的影响。

2.2.5 驾驶室系统振动响应排查

驾驶室系统作为整车噪声和振动激励的接受体, 与整车噪声振动密切相关, 所以不能排除驾驶系统振动响应对车辆行驶抖动的影响。

2.2.6 悬架系统隔振性能排查

悬架系统隔振性能较差会对行驶抖动产生影响, 但是其影响是全速度段的, 而本例中出现的问题为局部车速的共振, 其现象与悬架系统隔振对驾驶室振动的影响不相符。故可以排除悬架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

2.2.7 座椅系统隔振性能排查

座椅系统隔振能够有效地降低驾驶室的振动对座椅的传递。但是本例中的现象为驾驶室整体上下振动, 且该车的座椅固有频率为2.9 Hz, 这与影响该车行驶抖动的主频率6.45 Hz相差较大。故可以排除座椅系统对隔振性能的影响。

2.3 主要原因

根据2.2节中对可能原因的排查, 可以知道影响本例中行驶抖动的主要原因为车轮系统不平衡和驾驶室的振动响应。

2.3.1 车轮系统不平衡

2.3.1. 1 振源力的变化

由于桥的旋转体和车轮的动不平衡、轮胎的失圆和四周刚度的变化等因素, 轮胎垂直方向的力发生周期性变化, 这个径向力波动简称RFV (Radial Force Variation) , 如图3所示。

2.3.1. 2 摇振频率的计算

车辆在行驶中车轮产生持续的、周期性的摇振 (shake) , 正是也只有摇振这个振源传递到驾驶室座椅, 且传递途中与相关件的频率一致, 使摇振的振幅加大。

车轮摇振频率计算公式:

式中:fs为车轮激励频率;v为实际车速, km/h;r为相应车速的滚动半径, mm。

根据VOBX设备对实际车速进行测试发现, 67 km/h对应的实际车速为59 km/h, 该车轮胎的滚动半径约为398 mm。根据公式计算出激励频率为6.55 Hz。这与测试得到的6.45 Hz非常接近。

2.3.2 驾驶室系统振动响应

驾驶室系统振动响应是驾驶室系统的刚体模态对外界的振动源 (主要是发动机和路面) 进行响应的过程。驾驶室系统主要考虑其刚体模态。

根据表2及图4~图8可以看出, 驾驶室Z向平动的刚体模态为6.5 Hz, 这与车内振动的6.45 Hz的峰值非常接近。

2.4 原因确认

综合2.1~2.3的分析数据, 可以确认该车在65~70 km/h行驶抖动的机理为:车轮不平衡激励引起驾驶室刚体模态共振, 从而导致了该车的行驶抖动。

3 整改措施

3.1 方案确认

由原因分析可以看出, 引起该车行驶抖动的主要原因为车轮不平衡与驾驶室刚体模态频率。由于驾驶室刚体模态由驾驶室质量和橡胶刚度共同决定, 根据一般经验, 轻卡类配橡胶类翻转结构, 其刚体模态一般在4~9 Hz之间, 这与车辆常用的行驶车速 (0~100 km/h) 下车轮激励的摇振频率是无法完全避开的。所以该车主要的整改思路是降低车轮系统的不平衡激励。

影响车轮不平衡激励的3个主要参数为:轮辋径向跳动、轮辋端向跳动、车轮动平衡。该车的设计要求为:轮辋径向跳动≤1.5 mm;轮辋端向跳动≤1.5 mm;车轮动平衡≤40 g。

对该车的前车轮总成进行检验, 检验报告如图9所示

从图9可以看出, 该车的原始车轮总成3个主要参数都不满足设计要求, 最大超差350%。

针对图9中存在的问题, 更换新前轮总成, 新前轮进行生产线下线检测, 检测报告如图10所示。

从图10可以看出, 新车轮总成3个主要参数都满足设计要求。

3.2 平顺性测试

把新车轮总成换上问题车, 对65~70 km/h平顺性进行测试。

从表3可以看出, 更换新前轮后, 车内平顺性平均下降2.7 d B, 平顺性水平提升明显。从图11可以看出, 更换新前车轮后6.45 Hz处峰值下降明显, 这与原因分析中判断是一致的。

3.3 主观评价

针对整改后的车进行行驶抖动问题进行主观评价。

评价小组由5位成员组成:1名售后服务人员, 1名制造公司质量管理人员, 1名NVH设计工程师, 1名技术中心质量管理人员, 1名试验工程师。

评价时间:2014年2月16日。

评价地点:某市区柏油马路。

评价结果:5位成员一致认为在65~70 km/h驾驶室内无明显抖动。

4 结语

针对某款卡车行驶抖动问题, 本文通过FTA分析的方法寻找问题的主要原因, 结合车轮激励的频率计算和驾驶室刚体模态的试验测量, 最终识别出引起行驶抖动的根本原因,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最可行的整改措施, 最终通过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验证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卢晓莉, 刘晓晴.客车NVH主观评价方法的初步探讨[J].客车技术与研究, 2008 (5) :19-22.

[2]刘虹.何为FTA故障树分析图[J].汽车与配件, 2003 (49) :11-11.

[3]张永利, 许翔, 吴云.高速行驶时汽车方向盘的控制[J].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1, 31 (2) :56-58.

[4]庞剑, 谌刚, 何华.汽车噪声与振动: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问题及优化论文 篇2

在我任职科技部副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参与了科技部的大事小情,办过活动,组织过答辩会,也和团委学生会其他部门合作过。我认为,我们科技部部门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活动方面

首先,在这一年中,学校和学院都提倡办活动,而且是精品活动。科技部由于它的特殊性,显得稍微有点“高大上”,办起活动来不容易接“地气”,所以就办活动来说给了我们无形之中的压力。

其次,说起宣讲会,我们不得不说现在学生积极性太差,部门工作开展实属困难,你说同学签到之后走了,我们即使挨个对名字又能如何?对他们没有任何威胁,仿佛我们和他们就是两个世界,我们干啥与他们无关。

科技竞赛方面

在咱们创新创业学院,一直提倡的是科技以科技竞赛为主流。但是事实是,咱们学院的很多同学只是了解一些大众的竞赛,像“数学建模”“数学竞赛”“挑战杯”等,但像一些专业性的竞赛“三维化数字大赛”“广告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他们都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参加或者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我们科技部的失职,首先是我们工作时也是把重心放在了一些重要的比赛上,但往往这种比赛参与的人较多,更不容易获奖。其次是我们对于科技竞赛的宣传不到位,平时工作过于被动,没有真正的发挥科技部的力量。

关于竞赛工作开展也存在各种问题,首先是同学们不了解竞赛,我们下发的文件很少有同学看,以至于我们收作品的时候好多参赛者都不知道格式和要求,进而导致我们的工作不得不延迟,延迟了遭到校科技部的各种脸色,我们只能低头去继续下去。这到底是我们宣传力度不够强?还是学生对这些根本不在乎?

沟通方面

我认为平时科技部可能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会稍微的少一点,以至于其他部门的一些副部根本不知道科技部的具体工作,也不知道其他部门在办活动时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忙。我希望,以后我们部门能改进这一点,加强和别的部门的交流,在有需要的时候能顶上去。

改进:

国内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优化建议 篇3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率;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3-33

1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初,英、美等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建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随后,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也加入到建设本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中。从19世纪世界农业经济飞速发展,农业推广体系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发展农业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其特点和主要原理如下。

1.1 政府提供技术和财政支持

在市场经济制约下,由于农村和农业经济部门相对贫穷,信息推广等设施不健全,导致市场、科技信息无法传达或传播耗时过长,直接影响了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在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才用以构建相应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站点,加大宏观操控维持农业市场稳定性以规避各地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等。

1.2 农业推广体系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韩国非常注重农业科研成果的开发运用,倡导以科研单位及教育机构为主体的推广模式:美国则将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推广机构与本国的大学等教育科研单位有机结合,采用科研与推广相交叉的一体化模式。不同推广主体所采取的推广形式各不相同,这些多样化的推广主体和推广形式形成各国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趋势。

2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

截止2003年,我国已经建成单乡镇级别的推广机构达15万以上,表明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上投入巨大,发展迅速。通过对比分析政府在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以及所达到的实际农业经济效益数据,就会发现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存在投入远远高于产出的严重问题。

2.1 大部分科研成果无法运用到农业生产实际

据有关数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就高达70%-80%,而我国每年新产生的大约1万个科研成果中,仅有约2500个科研成果能被转化成实际应用,而真正能迅速应用于农业生产,产生经济价值的科研成果仅有约1000个。极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突出反映了我国长期以来科学研究包括农业教育、农业推广与农业实际生产的严重脱节,农业推广信息的不对称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的服务质量不高等直接造成农业科研成果无法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除客观的经济社会因素外,政府未能在农业技术转移体系中建立足够强大的农业信息网络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2.2 基层农业推广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1)财政投入不足无法保证推广人员正常待遇,导致推广人员怠工或离职,除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外,基层推广机构不仅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极度缺乏,连基础设施条件也相对落后。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缺乏最新的农业技术市场信息,不能有效解决农民技术指导缺乏的问题。(2)基层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我国基层在编推广人员数量庞大,加上经费紧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再教育和再培训的机会,所掌握的农业技术逐渐被新技术取代而不自知,很可能会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2.3 农民思想觉悟低,接受新技术慢

受以家和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很多农民拒绝接受创新技术,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宁愿继续保持原有效益低但保险的传统技术,不愿接受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再加上现代的农业技术多数是无形类的技术方法,需要基层农民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才能接收,有些技术更是要求农民要掌握该技术基本原理并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要求,这更加阻碍了农民对新技术的采用。再加上大部分青壮年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缺乏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使得基层技术推广难上加难。

3 现阶段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约束

我国现行农业推广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在非农收入增长和农业收益相对下降的冲击下,农民对新技术的采用积极性降低:且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区域、部门、地区等分割缺陷、“三农”(农业教育,农业推广,农业科研)分割和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等问题,导致推广体系难以满足农民对技术的多元化需求的现状。

3.2 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脱节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成为我国农业的主要形式,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特别是大量青年转移到城镇中更加剧了农村农民素质低下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3.3 技术创新与技术储备不足

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业科研队伍号称国际上最大的农业科研队伍,但由于科研投资不足、研究与生产相脱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以及农业科技储备不足等缘故,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发挥。

3.4 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不畅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以无偿性为主,推广方式也是行政化的,这种运行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实产生过不小的作用,但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国家农业的宏观目标为指导的行政化推广方式,使得推广方式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农民对多样性推广的要求,同时也影响了推广的效率。服务的无偿性不但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积累和发展,更要求国家在农业技术服务中投入更多的资金以维持其运转。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提高农业技术应用水平和农业的技术转化率,继而构建新的高效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运行机制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研究的热门问题,同时也是笔者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4 中国农业推广系统优化建议

4.1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我国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能真正运用到农业实际生产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使更多的科研成果产生经济价值将是改善我国现阶段农业投^、远高于收益的重要措施。

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 篇4

(一) 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突出, 限制了效益审计的开展

内部审计机构是开展效益审计的主体。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及职位的高层次性是保证效益审计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要保证其能够有效地利用职权来行使职能。虽然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 企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但《公司法》中并未规定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但其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无法保证其有效行使岗位职权。

(二) 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是基于财务收支审计基础的, 不适应开展效益审计的需要

效益审计涉及面广, 既要从微观计算分析, 又要从宏观判断和评价。因此, 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但是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总体素质并不太高。在人员知识结构方面, 以会计和审计专业为主, 而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和环保等专业人员缺乏。同时, 现阶段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效益审计所要求的标准之间存在差距;传统审计观念根深蒂固, 思维方式较陈旧, 缺乏创新意识。一些审计人员只注意对照法律法规检查会计资料是否合法、合规, 而很少深层次分析单位运营过程的效益。

(三) 关于效益审计的规范欠缺, 实践难度加大

目前国内已出台的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主要是针对财务审计, 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 只有第2条指出了要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也只有第13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在控制自我评估主要内容中只简单提出要评估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只有第13条规定要对本企业及其子企业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内部审计却没有提到效益审计相关内容。

二、效益审计的优化途径

(一) 在组织中恰当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为效益审计发展扩大空间

效益审计的目的不是服务于受托责任关系中的委托者, 而是服务于履行更多、更复杂的受托管理责任的受托者。因此, 效益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还取决于受托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公司增强对内部审计重视的途径很多, 但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应该是重中之重。因此, 在我国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意识日益增强的环境下, 着力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对效益审计的发展十分必要。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与整个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因此, 它所处的位置要有利于获取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的信息, 便于控制和评价。鉴于这些考虑, 可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于管理层, 直接由审计委员会领导, 并与企业价值链紧密联系, 深入了解企业的愿景、使命、目标和战略, 对高级管理层的决策具有参谋权, 其战略性思想与现代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模式相适应。效益审计要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对企业价值链中的支持活动和主要活动各环节及时、有效地控制, 介入到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

(二) 培养特色审计人员, 为企业效益审计注入新的活力

在美国, 内部审计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职业, 其效益审计方面的经验也值得参考。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专门设立教育委员会, 研究内部审计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研究报告提出内部审计必须掌握以下各门学科知识:会计与财务、行为科学、经济学、经济法规、定量分析方法、会计与管理制度程序设计、电子信息处理及现代企业管理等。在人员配备上, 不仅有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 而且有技术领域、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很多内部审计人员是复合型人才。因此, 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审计人员是我国企业开展效益审计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支这样的队伍, 可以通过三方面来实现:一是培训已有的审计人员。建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可以从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效益审计开展好的国家聘请专家来国内培训各省市的内部审计人员。二是直接聘用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招聘时, 不能片面强调审计和财务会计知识, 应从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出发, 广泛引进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专业人才, 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综合性培训, 使其专业知识尽快与审计知识有机结合, 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队伍。三是利用网络优势, 实现企业与社会审计信息和人才的共享。

(三) 构建效益审计规范, 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

在内部审计规范中将效益审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 应成为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这方面已开展一些探索性工作,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十九次准则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3E”) 三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进行研讨并定稿, 最终确定三项审计准则统一划分为六章, 明确了三个准则在定义、适用范围、内容方法、评价标准和审计报告中的侧重点、内在关联关系。笔者认为, 制定效益审计准则的操作指南十分必要,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操作程序。

世界各国在效益审计操作程序上各有不同, 在借鉴的同时, 要结合我国实际, 进行以下操作:选择审计事项;建立审计项目;审计计划深入了解情况;测试分析、揭示矛盾;评价结果、审查证据和底稿;通报审计结果;跟踪审计。在这个程序中, 着重强调揭示矛盾、评价结果和跟踪审计三个环节。

2.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确定经济效益高低与优劣的准绳, 也是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没有可衡量和评价的标准, 效益审计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 伴随着企业对环保性和公平性的日益重视, 在“3E”原则下, 探索“5E”模式的评价标准势在必行。 (1) 经济性评价标准。经济性是通过衡量成本与实际耗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如通过计算下列指标来评价:原材料节约量、资金有效率、产品成本差异比率、损失浪费率、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和材料、工时、能源单耗降低率等。 (2) 效率性评价标准。效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反映企业一定的投入是否能得到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投入是否最小。可以从企业资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成本等利用效益方面来衡量。主要财务指标有:资金周转率、资金到位率、资金利用率、净资产收益率等;非财务指标包括:产品交货及时率、研究开发费用率等。 (3) 效果性评价标准。效果是指企业在高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活动目标, 主要是评价所属企业最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相关财务指标有:产值利润率、销售增长率、内含报酬率、净资产经营性收益率等;非财务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等。 (4) 环保性评价标准。环保性是审查企业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贡献和影响, 既有“三废处理”和美化环境的贡献和影响, 又有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检查现有环境的状况、环保方针政策的制定情况及其执行情况、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等。 (5) 公平性评价标准。公平性主要衡量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及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可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为国家提供的利税及为促进就业、社会公平、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比较分析。通过企业内部纵向比较指标和行业横向比较来确定标准。

3. 技术方法。

企业效益审计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很多, 除了采用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 还须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平衡计分卡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比较法、投入产出法、模糊评价法、成功度评价法、因素分析法等。针对不同的项目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必要时可以综合使用。

学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篇5

范群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06600

4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搞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领导处理日常教学工作的正确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学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下我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小清新:学校档案;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学校档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完成后遗留下来的原始材料,它是学校教学成绩的记录,还是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认同情况记录。所以,对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摆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的一道难题,也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做好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对整个学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1、对学校档案的严格管理,有利于学校对日常教学经验的总结。一方面,长时间学校档案的积累,真实地反映了学校教学活动的情况,为我国的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和教师应用档案中高价值的信息进行参考,促进教育教学的管理和创新,对教学方法形式进行革新,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起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对学校档案管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档案是一部活的资料,他不仅能够掌握学生的原始的基础资料,还能起到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状况的作用。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3、对学校档案管理有助于学校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学校通过对教学档案的研究,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反馈信息,找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东西。比如说学校可以通过对档案的研究工作,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学校教学的有序进行制定规律。同时挖掘教学中的科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4、对学校档案进行管理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在学校档案中,不仅是记录了优秀的教学和管理成果,还记录着学校曾经出现过的失误和不足。特别是这些反面的教训,对学校的决策做出重要的依据,保证其顺利,有着不可企及的意义。同时,还有助于学校教职人员提高警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失误。

5、学校档案管理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对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原有的教育观念和现在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发展,提高在校师生的整体素质。然而,想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很好地利用教学档案中的资料,成为了最好的借鉴方法。

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不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有一部分高校学生档案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有的是学生工作部门管理,有的是人事部门管理,更有甚者是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学校没有配备专人进行管理,未建立相应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制度。有的学校的档案管理中,常常会出现欠管理的现象,在到了学生毕业时,才临时突击整理,其专业程度与实际要求相差甚远。

2、对毕业学生的档案转递不尽完善。在当前,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施行,为众多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而一方面的便利往往是在另一方面削弱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为毕业生档案的转递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方面,我国社会中的许多代理服务机

构,因为监管不力等原因,人员素质偏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高校或用人单位,在制定毕业生分配、接收制度时,不能形成很好的对接传递。

3、学校对学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高。学校档案管理没能将现代化的手段普及应用,还存在着手工抄写纸质档案的现象,而且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随着学校学生的快速增加,学生档案项目也逐渐增多,数量也明显增大,流动速度加快等现象层出不穷,原有的学生档案管理手段就显的有些落后了。所以,学校就必须加快推进学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学校档案管理的优化措施

1、对档案管理进行优化就要理顺学生档案的管理机制。根据我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由学校领导亲自组织领导,并对其负有直接的责任行为,并要求将档案工作归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同时还要将学生档案工作进行归档分类。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重视学生档案的日常管理,在学校内部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完善学生档案工作的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配备专门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另外,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对档案管理进行优化就要加强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对此,学校就应该丰富学生的档案信息。在除去传统的档案信息外,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个人素质。如学生大学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各种荣誉或等级证书的收集。另外,学校还会举行各类活动或提倡学生进行各种有意义的公益性活动,这都是学生在校期间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突出表现形式,对学生个人和学校荣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加强对学生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3、对档案管理进行优化就要规范毕业生档案的转递工作。要做好学校档案的转递工作,就必须要通过学校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和企业的重视程度。还要培养学生对自身档案的关心意识,增强校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学生毕业后,一般会面临许多问题,这都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必然因素,而其中就会面对个人档案的落实问题。对此,毕业生应该时刻关注自己档案的落实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查询和提取。另外,为了体现学校负责任的态度,对档案工作人员还要要求其加强工作责任心,并责成相关人员,关注学生档案转出后的实际下落情况,检查回执和回收情况,时刻留意着没到位的学生档案去向,以防毕业生档案丢失。

4、对档案管理进行优化还要推进学生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就目前而言,随着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和民用计算机的普及,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录取和毕业,已经逐渐实行了开放式的网络化管理,这就为建立学校电子档案奠定了基础。应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再结合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形式,达到提高档案准确化和现代化的效果。这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资源,还可以方便企业和学生对档案的查询,更加缩短了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

结语

学校档案是全校师生共享的宝贵遗产,是未来学生面向社会时的依据。当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更是需要全校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所以,只有实现学校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文章来源——海内论坛:

参考文献

设备采购管理的问题分析及优化 篇6

【关键词】设备采购管理;问题分析;优化措施

一、引言

企业生产经营中设备采购活动变得日益频繁,后者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制度正在不断变化,对设备采购管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过程中如何优化设备采购管理工作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文中笔者重点阐述设备采购管理问题及优化措施,推进设备采购管理效率及质量的提高。

二、企业设备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设备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展开的基础,而在整个设备采购管理活动中,采购成与采购效率是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指标。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采购是企业获得设备的主要方式。可以说企业设备采购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经营及成本控制。如今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企业想要生存发展下去就需要重视设备采购管理工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企业都将设备采购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范畴中,而且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科技水平的发展企业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到设备采购管理中,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提高采购效率及质量还能了解到供应商的详细情况,确保采购过程中成本的合理性。虽说目前我国企业采购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管理质量,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三、影响设备采购管理质量的因素

设备采购管理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1.价格因素

采购价格是设备采购的决定性因素,如果采购的价格比较低,相应的采购成本也会降低,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如果采购价格较高则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灵活性。

2.数量因素

采购数量对采购成本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例如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区别。一般情况下,面对同样的供应商,设备采购的数量越多,所获得的优惠会更多,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

3.信息因素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物流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就给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但是综合而言,我们在采购设备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产品本身的价格,同时还应将运输费用和交易费用等考虑其中,而物流信息就是其中需要研究的因素。

4.人为因素

采购人员是设备采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采购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是设备采购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素质过低的人员可能会有一些违规的行为,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专业的采购人员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得企业的设备采购与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企业设备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

上文分析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影响因素,接下来笔者给出具体的优化措施,最终实现优化设备采购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生产效益。

1.提高采购人员职业素质

提高采购人员职业素质是加强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力度的重要途径。企业必须引导采购人员学习各种规章制度,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并加强对采购人员反腐倡廉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自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物资设备的采购操作。由于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企业必须制定出完善的教育计划,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优化采购环境,促进采购人员的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性。企业还必须提高采购人员的采购能力。

2.深入分析采购环境

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设备采购和管理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前的采购环境进行全面性分析,尽可能的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一方面,构建有效的市场信息机制,收集和整理不同阶段的市场信息数据,总结其中存在的规律,并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进行预测,这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建立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平台,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对采购环节实行有效的控制。该平台能够将采购工作有效的联系起来,能够有效的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

3.选择合适供应商

招投标模式的运用使得供应商选择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这种机制能够建立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并且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相应限制。首先在招投标开始前明确共赢的数量,保证招投标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同时避免恶性竞争的发生。其次是提出资质要求,这样可以提高供应商的整体竞争力,保证设备的质量。最后则是合理的采用多样化的招标形式,尽可能的以最低的价格来获取符合我们需要的设备。同时,保证采购的效率,达到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率的统一。

五、结束语

设备采购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有必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出完善措施,实现提高企业设备采购管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武婧;尤勇生.EPC总承包工程采购管理优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24):56.

[2]黄珊;荣国忠.设备采购管理浅谈[J].现代国企研究.2015(24):89.

对金融结构优化问题分析及研究 篇7

一、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1. 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

我国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经济结构有了很大调整和变化, 然而对金融结构调整却严重滞后, 不能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的金融结构下, 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金融资源的获取中受到限制, 国有大中型企业与传统行业仍然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主要金融服务对象, 这种现状致使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脱节的发生。

2. 金融市场占有率不高。

以银行为主导是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 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偏低, 占有率不高, 金融结构单一化, 风险投资发展滞后, 导致了整个金融系统稳健有余、进取不足, 难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迫切需求。

3. 金融价格市场化程度低。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国家的商品在流通道路上得到了较大转变, 虽然当前, 供求关系仍然是影响极大多数领域价格的主要原因。但在利率自由化进展上却已经落后很远。金融资源作为资源配置的重中之重, 其金融价格市场化不够成熟, 必然会长期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4. 金融结构失衡。

金融结构的失衡, 就会容易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 引起一系列的财政化金融风险和影子银行等多种金融风险隐患的出现。

二、金融结构优化的原则

经过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下, 本文对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问题处理进行探讨, 列出以下几条须遵循的原则:

1. 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原则。

一方面, 金融结构优化要在在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转型需求的同时, 要打破长久存在的金融束缚力, 使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速度得以提升。其次, 金融结构的优化应确立科学的方向及目标, 坚持以金融价格市场为引导方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结构优化中的作用, 大幅度提升金融体系的功能和效率, 最大限度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所需金融支持以及物质保障得以实现。

2. 联系实际, 遵循国情原则。

首先, 金融结构的优化, 应遵循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为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占大多数, 且短期内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需要通过对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使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结构实现平衡发展。其次, 金融结构的优化应遵循当前中国基本国情。我们是发展中国家, 不能忽视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情而盲目追求“金融优化”, 要吸取美国在金融危机的教训, 避免市场结构的演变中出现的高度金融风险, 如果任由衍生产品市场的蔓延膨胀, 就会引起虚拟经济不断扩大, 实体经济严重削弱, 那么金融危机就会随时爆发。

三、金融结构优化的方向

1. 与经济结构相匹配。

金融结构的优化方向要立足与当前的经济结构的具体实际, 满足市场经济中多元化主体的金融诉求, 要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来扩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对薄弱领域和各新兴行业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 确保各经济主体都能享受到机会均等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

2. 提高金融市场的比重。

要积极发展和壮大资本市场, 不断繁荣金融市场, 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加快构建完善的股权投资体系建设,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 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 大幅度提升他们获得股权融资的机会和可能性。

3. 推动金融价格的市场化。

对金融结构的优化, 就要推动金融价格的市场化程度, 推动利率市场化速度, 对金融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日益完善, 使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与水平得到提升。

4. 引导金融结构调整的均衡性。

目前, 我国金融结构尚不完善, 呈现出多样化的金融风险与隐患, 根源在于我国当前金融约束型的金融结构安排具体实际。因此, 要积极主动地调整和优化当前的约束型金融结构, 来防范和化解多种金融风险和隐患。

四、金融结构优化的建议

1. 优化整体金融结构。

我国的金融结构现阶段仍然比较脆弱, 并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国家商业银行等银行业不良反弹时, 大规模的经济波动将使整个经济体风险快速蔓延。在这种形势下, 要使金融功能与效率得到提高,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加强, 就需要建立相对均衡化、分散化的金融结构。

与此同时, 在我国经济、国情以及金融发展基本情况影响下, 今后漫长的时期内, 中国金融体系中以银行体系为主体地位的现状基本不会产生变化, 因此, 需要对银行体系稳健发展给予保障, 对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市场加大发展力度。争取对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市场规模尝试日益加大, 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添补与追加部分。如此一来, 使金融体系融资范围扩大, 对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提升, 使银行体系风险的发生概率下降, 保障我国的金融市场安全。

从整体上说, 一方面我们要改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重, 使融资不均衡局面得以改善, 在金融市场发展的大形势下, 对直接融资的比例要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 要大力鼓励和支持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并对其发展的均衡性进行把握, 对国有大型银行所占金融体系主体比重进行科学管控, 实现以金融结构的优化, 推动金融主体的多元化, 来积极主动的防范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2. 优化金融机构结构。

首先, 深化金融改革, 打破行业垄断, 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标准, 是当前商业银行角度对金融体系与企业体系不匹配的解决对策。以实现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工作的开展。同时, 对股权多元化和规范化进行大力推动, 在金融领域鼓励与引导民间资本注入, 对银行金融机构改制与增资扩展积极参与, 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垄断地位逐渐打破。对中小银行与村镇银行大力推动其发展, 通过多种手段使多层次的银行服务体系得以建立, 以实现不同金融体系支持不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金融格局。

其次, 对证券、信托、保险、等非金融机构的发展进行积极推动, 使其在金融中介内部比例大幅度提高, 通过一系列手段对金融结构体系进行调整, 对金融体系整体功能不断优化, 以实现金融服务日益多元化与差异化。在最大限度上使经济资源得以调配, 提高金融中介体系资源配置效率, 如此一来, 促进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

3. 优化金融市场结构。

当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 需要大量的资金涌入其中, 这是资本市场发育的良好契机。所以, 对金融发展方式与金融结构要进行大力的转变与优化, 使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同时, 以金融结构调整为目的, 对金融市场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 推动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 促进多维度市场功能的发挥, 放松管制, 鼓励创新。以包容性和吸纳能力使不同发展阶段、各个行业、多种特色的创新型企业都得以发展, 使我国科技潜力真正形成现实生产力。

我们要在加大对在金融结构优化的前提下, 努力提升金融资源的市场优化配置效率和质量, 继续推动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对金融结构的市场化水平进行提升与扩大。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

4. 优化财政政策的扶持措施。

政府对金融发展机制要不断的建设与完善, 对金融结构的政策性与商业性进行优化, 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扩大专项领域的金融资金投入, 提升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比重;政府通过减税政策以及调整金融结构方法, 避免金融发展失衡, 构建稳定的金融财政制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 经济总量增长以及经济结构协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两者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总量得到一定程度增长时, 增长的动力会减弱, 增强发展的动力必须通过调整结构来进行。当前, 中国正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 需要通地金融结构优化、对金融系统功能与作用不断加强, 使金融资源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加大, 对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大力推动。以上都是本文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尚福林.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方向[J].国金融, 2012 (3) .

[2]巴蜀松.服务“小微”促金融转型[J].财经, 2012 (3) .

数据业务发展问题及资源优化措施 篇8

随着行业融合, 数据业务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未来即将面对来自设备终端的制造、互联网的服务、业务应用的开发等多角度的融合创新型企业竞争。在市场上数据业务正面临着许多同样化的产品竞争。当今的数据业务发展情况是, 丰富多彩的产品路线、产品类型可供选择非常之多, 怎样更好的去划分产品路线才能更好地适应4G数据业务时代的发展, 才能迎合客户真正急切的需求和良好合理的产品管理?本文将通过对数据业务进行描述, 初步分析, 并针对我国数据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优化解决方案。

二、数据业务概念界定

数据业务是非CS域语音类的业务, 以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为技术的移动通讯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缩写简称就是GPRS, 翻译为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是它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 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技术。GPRS可说是GSM的延续。GPRS和以往连续在频道传输的方式不同, 是以封包 (Packet) 式来传输, 因此使用者所负担的费用是以其传输资料单位计算, 并非使用其整个频道, 理论上较为便宜。GPRS的传输速率可提升至56甚至114Kbps。相比于原来传统的的GMS的拨号方式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 GPRS则是一种分组交换技术, 具有“实时在线”、“高速传输”、“自如切换”、“按量计费”、“快捷登录”等优点。虽然GPRS是现有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的一种过渡时期使用的技术, 但它在非常多的方面毫无疑问的是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三、数据业务的现状分析

1、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的主要需求关键依靠移动互联网应用。

如何把控用户的首要第一接触点, 让其粘性和门户效应变得更强。我们要根据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核心特点, 整合信息和聚合用户功能。这对于改善用户体验以及运营商巩固价值链的核心产品至关重要。

2、移动互联网产品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

首先急需多级内容聚合和筛选的客户端类产品迅速增长。而在Web类内容和业务增长逐步放缓。其次移动互联网更突出个性化与及时性。而且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然后移动互联网核心将变成社会化网络应用及用户产生内容类应用。并且网络带宽的稀缺性将逐渐削弱, 内容应用的独特性及高体验性将成为核心竞争的关键。最后业务融合将会越来越明显。而且融合会分为内部融合与外部融合双管齐下。外部融合包括:手机与娱乐, 手机与商务, 手机与传媒。内部融合包括网络融合, 业务融合, 及终端的融合。

四、数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价值链缺乏推动力影响数据业务竞争力全面提升。

(1) 数据业务渠道与终端控制力不强由于终端控制力不强, 数据业务自动化、电子化的服务营销无法预期增长。这一方面是由于定制终端的普及率不高、自有渠道的定制终端销售量偏低, 使得数据业务和终端销售的作用不够明显。 (2) 网络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数据业务支撑网尚不完善。目前网络基础设施只在一些大城市进行全面覆盖, 对于其它城市覆盖率还不高, 即便是覆盖了但是有些地方还不能很好体验, 如地铁等公共场所, 网络信号不稳定, 质量差, 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正常需求。

2. 运营体系不完善限制数据业务竞争优势。

(1) 发展数据业务用户的瓶颈。数据业务目前在稳定用户规模的基础上, 推广数据业务, 但只有用户的数据业务使用率提高了, 才能保障数据业务市场份额的提高。 (2) 数据业务实现体系效率不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在各平台间数据业务的相互转化和联系缺少优化, 用户数据库整体整合能力不够强, 使得用户的需求不能及时得到相应, 最终影响了用户对相关数据业务的体验。 (3) 数据业务服务体系不健全。各地市级数据业务公司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整体业务能力不齐全, 数据业务跨部门的流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以及以用户为导向的数据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

3. 数据业务缺少新产品。

数据业务试点产品储备还不够, 不能保障数据业务在通信行业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 数据业务产品差异化小, 终端业务资费较高, 尤其是在营销手段和产品方面和竞争对手没有明显优势, 对于该业务的发展有严重的阻碍。

4.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不完善阻碍数据业务的可持续性。

(1) 数据业务人力资源体系还不完善。

(2) 数据业务人才优势不明显。

五、关于数据业务的针对性建议

1、制定有效战略。

数据业务需要在自身面对的社会环境下进行适度调整, 尽量符合竞争发展、开放合作的总方针, 坚持开放平台、特色业务、智能管道、友好界面的发展路径。 (1) 加强智能管道建设, 在完善管道建设的基础上, 提高客户的需求满足度, 促进数据流量价值的认可。 (2) 建设开放平台, 围绕平台这一核心, 建设具有开放、聚合、融合特点的平台, 促进健康生态环境的形成。 (3) 开发特色业务, 以传统业务为基础, 开展差异化业务。 (4) 展现友好界面:以终端和客户端为依托;提高业务和终端的融合程度, 丰富客户体验。

2、业务特色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数据业务C D M A的差异营销的优势主要是在技术先进。数据业务CDMA可以为用户带来机遇CDMAIX技术更为多样的体验, 主要表现在移动数据新业务、新功能等, 包括BREW下载、高速数据接入及手机WAP浏览等功能。并且, 数据业务中可以继续加强此方面的科技投入, 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当前移动数据业务强调的是应该是业务所能提供的服务, 不仅要重视技术的本身, 还要以应用为主导。产品研发要以技术为基调, 突出服务。要做到吸引用户的眼球, 为客户奉上具有特色化的业务。比如, 各运营商都在做铃声下载, 但不是所有的商家都可以做到CD音质的铃声下载, KDDI的就率先提供这个服务, 实现了很多人的梦想, 企图把曾经在电视、现场才能感受到的东西凝聚在一个小小的手机里, 一切尽在手机中。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做到大家都想不到的, 你就是赢家。当然, 这个是相对于之前的情况下。

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和诚信度建设。

数据业务在品牌方面欠缺宣传力度, 主要是在电商等方面。因此客户对数据业务品牌的认可度较低, 不愿意过多消费数据业务的移动产品。同时, 在很长一段的时间内, 短信业务的违规经营, 不仅影响用户对其的使用, 也造成用户对数据业务运营商的信任危机。为此, 数据业务公司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进客户对数据业务的态度和提高客户的认可度。SP需要在服从电信监管部门的管理的基础上不算研发移动数据电信服务的新领域, 促进社会各界加快使用网络技术等, 努力改善服务, 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S P等移动数据企业也是我国电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对基础电信业务的延伸和发展是不可忽视的。

4、规划时充分考虑利用外部资金。

数据业务资本实力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在网络优化和4G规划过程中, 要有效的利用外资充实自己的资金实力, 以降低4G领先优势缩小的速度。同时, 可加强资本融合, 以实现共同发展。

六、结语

在全新的4G时代, 要积极发展数据及信息业务, 加大互联网产品创新力度, 全面研发特色数据业务产品, 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构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目录”体系, 以形成数据业务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

综合上述, 笔者认为数据业务加强其数据业务应从自主创新、设施配套、品牌构建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 构建新的移动数据平台, 以技术和品牌打赢这场数据业务争夺战。

摘要:本文对我国数据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 初步分析指出了我国现阶段数据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我国数据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行的优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据业务,资源优化,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彭玉琨, 艾秀青, 贾竞伟.TD-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研究中国新通信, 2015 (01)

[2]蔡璨.4G时代, 运营商制胜的五力模型[J].消费导刊, 2016 (06) .

[3]戴国良.3G手机市场浅析[J].经营管理者, 2010 (02)

城市给排水管网问题及优化设计 篇9

和谐美丽的中国不可缺失了水生态环境的美丽, 不过从当前的城市水污染情况来看, 严重的水污染导致原本就紧张的城市淡水资源更匮乏, 污染型缺水成为了当下城市给水的重要难题, 加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为了供水大规模地开采地下水源, 城市部分地区地面出现了明显的沉降而且有加速下降的趋势, 这样粗旷地利用水资源, 与节约型经济社会的发展轨道有偏离, 虽然节水意识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由于现阶段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等方面因素, 城市节水技术与设施推广面窄, 落后状况一时难以得到有效转化, 城市水资源的使用大多是被一次性的。从当前的城市建设现状来看, 城市污水工程建设明显处于滞后整体建设的水平, 有很多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还很不到位, 导致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后由于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没有跟上, 导致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效率低下, 没能做到规模化。

大量实践经验表明, 给排水工艺和技术相当复杂, 科技含量高, 涉及到的技术有微生物污染水处理、污水处理、低温低浊及富营养化的水库水处理、污泥处理、回用水处理等等, 对于城市给排水而言, 对设备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程度也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城市给排水技术与设备相对比较老化, 原有的管网布置不能很好的满足城市供水和排水的需求, 尤其是城市道路排水和污水排水管线更是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 结合需要进行优化, 甚至是重新设计。为此本文从城市供水管网设计和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2 城市供水管网设计问题及优化

2.1 管线设计

在定线过程中, 由于定线图与城市实测的地形图之间的比例很大, 所以在设计中为了准确, 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踏勘, 对定线图进行表要的修正, 对于改造工程, 最理想的管位与老管道净距在1.5 m, 不过由于当前管材质量的提高, 在实际的管线设计中, 如果有些管道间的影响不是大的, 可以再不影响管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酌情减少净距。

在具体的管线设计过程中, 预留预埋、管径、管道基础、标高等等设计人员要重点标注和说明, 并从减少损失、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多画标准图或是详图。在进行竖向设计时有如下几个布置原则: (1) 要合理布置确保管线在受到荷载作用下不会被压坏; (2) 如果是天气寒冷的地区, 尤其在冬季, 要确保管道介质不冻结, 保证竖向规划的要求得以满足, 各个管线之间的垂直间距要严格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布置; (3) 由于各种管材对外在压力的承受力各异, 所以在最小覆土的设计上必须要结合给排水的管材实际加以定夺。

工程管线发生竖向之间的矛盾时, 要注意以下风格方面: (1) 如果支管与干管出现矛盾, 干管优先的原则, 支管避让干管; (2) 如果可弯曲管与不可弯曲管出现矛盾, 应避让不可弯曲管; (3) 如果压力管与重力管出现矛盾, 应避让重力管; (4) 如果规划管线与现状管线出现毛肚, 应避让现状管线; (5) 如果管径小的管线与管径大的管线出现矛盾, 应避让管径大的管线。工程实践经验表明, 在具体的管线设计时上述原则也并非固化不变的, 要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布置, 力求简单和低成本。

住宅区给水管线设计时: (1) 结合物业注重设计的系统性; (2) 结合当地施工水平进行设计; (3) 必须在了解新产品的原理、优缺点后, 严格按照注意事项慎重运用并安装新产品; (4) 注意住宅区的整体设计要求, 确保管线设计符合建筑构造和结构的各项限制。

2.2 管网优化设计

所谓优化设计即在定线设计后优化管径与水力参数组合, 对管网流量合理地分配, 优化算法对管径进行优化设计, 结合城市的地形等客观条件, 优化给水管网组合和供水区域的布局, 使用不同的压力范围实施给水, 通过优化设计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费用。

通常情况下, 中小型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借助于遗传算法算出最优化设计方案, 选择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和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技术: (1) 如果城市市政供水管网有充足的水量且具有稳定的供水压力时, 选择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 (2) 瞬时用水量过大、用水比较集中的区域, 选择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 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减少峰值流量对管网的负面影响, 确保无负压设备运行正常。

3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问题与优化

3.1 雨水排水设计

雨水管渠的设计是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重要环节, 应注重雨量计算的准确性, 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实践经验表明, 传统的方法缺乏对暴雨强度公式中多个参数的综合考量。笔者认为, 借助于遗传算法的全局随机搜索技术和对目标函数的直接操作, 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式的计算精度, 达到优化暴雨强度公式各项参数的目的。

从市区的实际情况, 由于市区的建筑密度高, 城市道路交通量大, 在具体管线的设计上, 雨水管通常采用暗管, 地形平坦的道路上通常借助于加盖板渠道来排除雨水, 经济又有效, 也便于日后的管理与维护。相比于市区, 郊区建筑密度相对较低, 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看, 可考虑采用明渠的设计方案, 借助于道路边沟排除雨水。

3.2 污水排水设计

实践经验表明, 通常在住宅小区规划还未完全确定时就要布置污水干管, 这样一来排水点位置并不是十分确定。排水干管和支管的衔接成为了设计上的最大问题, 既要满足排水的具体要求, 又要做到减少施工量和成本, 具体原则如下:排水干管上每隔一定距离接出连接管伸入建筑红线外和人行道, 减少规划未预见性导致支管接入时破损路面。应从有利于区域内建筑物就近排水为原则, 连接管的间距从实际需要出发, 适可而止。污水排水管线的设计要尽可能避免与其他地下管线发生冲突。排水管线采用跌水井调节、采用局部增大断面的方式, 确保过水断面不减少, 不影响排水和在特殊的情况下, 可采用倒吸虹管。当起点污水管段中的流速不能满足相关规定时, 应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范的要求科学设计, 在街道下, 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 mrn, 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当管道坡度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时, 可以酌情减小, 但必须设计清淤或防淤措施。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造价, 在设计管道时在不违背规范和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减少管道埋深。在地势平坦, 且管道起点 (控制点) 离市政污水管网的接入点距离较长的住宅小区或厂区, 可以设截留池法来减少埋深。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关系到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先简单分析当前城市给排水存在着的问题, 接着就城市供水管网和城市道路排水管网优化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问题,供水,管线,排水

参考文献

[1]陈建欣.城市给排水管道网技术设计方法分析[J].城市建设, 2010 (2) .

[2]班文利, 郭玉祥, 王志成.城市给排水管道安装与维修探讨[J].城市建设, 2009 (3 1) .

[3]平以双.关于城市给排水管使用特性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 (3) .

问题及优化论文 篇10

1 基本概念

电机在投入使用前的试运转。在电机整体安装结束并检查之后, 验收冷却、调速、润滑等的附属系统的安装内容, 分别试运行看情况是否良好;对电机的保护、控制、测量、信号等回路进行调试;检查电机的引出线相位, 确定其牢固性、准确性以及连接的紧密性;周围环境的照明、消防、通讯装置确认是否齐全。在电机的第一次起动时, 一般在空载下运行, 时长为2 h, 并做好电机的空载负荷电流的记录。

2 电机调试的重要性

在一项机电工程施工即将完成之时, 通常要对电机以及它所附带的机械设备进行起动调试。在以正式生产使用的要求和条件进行适当时间的运转为基础, 由施工单位人员以及电机技术人员的调试操作下, 与项目的计划目标要求进行对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察考研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以及安装调试的工作质量, 确保电机能够连续工作的可靠性, 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 并将检测结果与电机的预期数据进行比较, 得出机电设备的质量评估。在之后的实际运转过程中, 往往由于一些难以预测的异常问题出现, 使得电机的起动失败而跳闸, 尤其是一些容量较大的电机。为了方便故障产生后的问题分析以及调试维修, 在电机正式投入工作使用后, 我们就应做好各项维护检测工作, 掌握它的全部数据。

3 电机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机的应用很广泛, 但经过长时间的运转工作后, 电机常常可能发生各种故障, 在对电机进行日常的调试检修时, 我们应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快速判断故障原因, 进行相应的解决处理, 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 最终保证电机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在电机的调试过程中, 比较常见的故障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保持通电状态时, 电机无法转动, 但同时没有异响或者异味及冒烟。

它的故障原因基本可以确定为:电源回路问题、熔丝熔断问题、过流继电器调整数值问题以及控制设备接线错误等问题。

(2) 保持通电状态下, 电机没有转动, 然后熔丝发生熔断现象。

这种故障发生的原因有可能是干线圈有某处反接的情况、刀闸以及电源回路有断线的部位、某处短路或是误接。

(3) 保持通电状态下, 电机不发生运转, 但发出嗡嗡响声。

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 我在此分析有:定、转子绕组有断路现象或是电源发生失电情况;绕组引出线的两端接反或者其内部有接错现象;电源回路虽没有断路或是短路, 但有接点松动, 使其接触的电阻增大;电机在运转的过程中负载过大、转轮发生卡顿现象;电源的电压不够高, 无法支撑电机的正常工作运转;如果该调试的电机为小型装置, 有可能是电机的装配过紧或轴承内的油脂太硬, 另外还有轴承卡住的可能性, 致使电机无法运转, 并发出嗡嗡的响声。

(4) 电机在起动时, 不易起动, 额定负载时, 电机的转速与额定负载相差较大。

分析发生这类问题的原因:电源电压未达到电机起动所需要的电压;电机过载, 电机的面接法有误接;笼型转子发生开焊甚至断裂的情况;定转子的局部线圈有接错、接反等的可能性;电机的绕组匝数过多。

(5) 电机的负载过大时, 导致电流表的指针不稳, 发生摆动。

这有可能是因为与上一点相同的笼型转子的开焊或断裂;或者电刷、集电环短路装置的接触不良导致的。

4 电机调试的优化和解决方法

电机调试最优化的方法就是寻求最好的方案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不仅要找出好的解决办法, 而且还要提高效率。主要应当完善我国电机调试程序的节能标准体系, 在根源上提高我国电机的工作效率, 合理应用我国电机系统的设备调试。电机调试进行优化设计时, 应该根据电机负载的类型、风机或泵和空气压缩机的特性、调速范围、启动转矩、年负荷曲线等的要求, 考虑电机工作寿命的周期成本。电机的优化可以采用电机的静态识别, 磁极位置识别, 速度环的自动优化功能, 另外还可以测量电机系统的波德图。在优化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电机的行走方向, 保证在允许的范围内行走。另外, 对于厂房的布置、电气布线、继电保护等也应当以电机调试优化设计方案为先进行选择和布置, 例如根据整体装置的发热量进行散热装置的设计、采取合理高效的散热方式。

5 结论

总之,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 电机及其调试控制设备的技术性能也在不断完善, 其中运转过程中的调试和检修也占有着较大的分量和地位, 如果在电机投入工作使用后, 不能定期对电机进行有效的调试和维护,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 那么电机的工作运转也就毫无保障。在电机的调试工作过程中, 如何能够正确、充分地掌握和使用这些技能, 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工作学习和积累经验, 对于电机调试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优化方法加以了解掌握, 以确保电机的正常工作和运转。

摘要:电机调试就是在电机投入使用时, 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电机进行系统性的监测维护, 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 能够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为生产使用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动力。本文是根据笔者多年的电机设备检维修的实践经验, 从电机调试检修的重要性入手, 进行了简单介绍, 后文重点阐述了电机在调试过程中最常、最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故障以及一些潜在的隐患之处, 并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得出了相应的调试优化和问题解决方法。

关键词:电机调试,电机检修,故障分析,优化

参考文献

[1]巩寿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几种常见故障及对策[J].机械工程师, 2008 (12) .

[2]邹挺.大中容量电动机起动技术探讨[J].科技咨询, 2009 (4) .

[3]张超.电动机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知网, 2012 (6) .

[4]杜少卿.电动机安装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J].互联网, 2011.

[5]姚蓝, 罗威, 王亚磊, 等.嵌入式系统远程调试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7 (4) .

[6]张慧成, 魏鸿, 刘章山.并行调试与监测分析中监测数据处理技术[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3 (S1) .

问题及优化论文 篇11

一、 农村小学课间文化存在的问题

1.课间活动缺乏组织性和规范性

在广大的农村小学,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伴随着下课的铃声,小学生们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在校园里你追我赶,推搡打闹,呼喊连天。学生们肆无忌惮地进行着属于自己的游戏和活动,看不到丝毫的组织性和规范性。而老师则对学生们的课间活动采取置之不理和放任自流的态度,课间老师大多在办公室或教室里备课、改作业或是放松休息。这样一来,课间就成了完全属于学生们自由活动、随意玩耍的天地,根本无任何的组织性和规范性可言。

这样的课间不仅体现不出任何文化元素,而且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学生跑来向老师打小报告或告状:“××把××撞倒了。”“××和××打起来了。”等等。另外,学生在经过课间活动的过度放松之后,大多身体已经十分疲劳,而精神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重新回到课堂后,思想还停留在课间的游戏活动之中,很难从活动中及时过渡到学习上,注意力也很难集中,从而影响到了新课的学习。

2.课间活动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新颖性

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课间活动多以传统游戏为主,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等。这些传统游戏在女生中十分流行,而男生则以追逐打闹为主。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课间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有变化。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课间活动比较积极,热情也较高,活动的内容多为体力活动。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有所下降,课间进行活动的学生人数较少,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在教室里看书或休息。不同的是,高年级的活动内容则以下棋、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为主。课间活动单调乏味,吸引力和新颖性明显缺乏,导致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普遍要求与空洞乏味的活动现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亟待解决。

3.课间文化良莠不齐,好坏掺杂

农村小学的课间活动多处于原始自发的状态,缺乏必要的组织与制度化的规范。因而,课间文化存在良莠不齐、好坏掺杂这一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1)健康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课间文化。客观来讲,农村小学课间文化有相当一部分是健康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小学生在跳橡皮筋时,会边跳边念:“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又如小学生的拍手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诸如此类的一些课间文化都是积极健康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可以使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受到一定的教育,因而是富有教育性的,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

(2)不健康的、具有消极意义的课间文化。农村小学的课间文化多富有趣味性,而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却较低,有低俗化的趋向,有些课间文化甚至包含着一些不健康的因素。长期生活在如此低俗、不健康的课间文化中,对小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小学生善于模仿,好奇心强,课间活动缺少教师的关注和引导而任由其随意发展,长期下去会影响到小学生的行为乃至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

4.课间活动缺乏集体性

农村小学尤其缺乏集体活动,课间活动往往以三至五人的小团体或小群体活动为主,有的性格较为孤僻、内向的学生经常被冷落到一边独自活动或不进行活动。这样极不利于营造团结友好的活动氛围,也不利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课间活动缺乏与课堂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与渗透,课间与课堂相对孤立,缺少必要的联系,课间文化作为第二课堂和无形的教科书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农村小学的课间文化缺乏真正的文化因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文化因素是积极健康的、具有某种教育意义的因素。

二、 农村小学课间文化的优化对策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为了积极有效地开发和挖掘农村小学的课间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课间文化在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探讨农村小学课间文化优化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就显得十分紧迫、十分必要了。

1.重新审视,高度关注并重视学生的课间文化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不断接受再教育,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理论,努力改变传统的课间活动即体育活动这一狭隘的教育认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间文化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高度重视课间活动在发展学生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使课堂、课间、课外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目标一致地、连续一贯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2)丰富、完善课间活动基础设施。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为农村小学提供完善的、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设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活动要求,充分调动起他们开展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其开发和推广课间文化创造条件。

(3)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给予课间活动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第一,把课间活动纳入学校管理体系,加强对其规范化的管理。第二,还应把课间活动作为考核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建立相关的考评制度,从根本上避免农村小学课间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课间活动不因教师的随意拖堂和布置大量的课间作业而名存实亡。第三,仅有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各项制度还要严格执行,建立起相关的监督机制,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在课间文化的开发与挖掘方面,教师扮演着先行者的重要角色。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培养课间文化的开发意识,不断提高课间文化的开发能力,并善于将现代气息或元素融入传统课间活动,对其进行科学化改造,使传统游戏既不失本色,又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时代气息。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的课间文化以满足学生日益高涨的活动需求。

(2)积极参与,科学组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间活动,而且要积极参与其中,深入了解学生课间活动的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向,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组织和引导,逐步改变当前课间活动无组织、不规范的现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改造的过程中要采取民主人文的方式和手段,切忌批评专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不能挫伤学生对课间文化创作和推广的积极性。改造过的课间文化应该是经过课间活动实践检验的,真正符合学生兴趣和口味的文化,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间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时机,在轻松融洽的游戏气氛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使教育更有针对性,而且使学生也易于接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师参与学生的课间活动,在放松自己身心的同时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教师科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课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强化了集体观念,避免了自发游戏的小团体倾向,照顾到了孤僻内向的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乃至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努力寻找课间活动与文化知识的结合点,寓教于乐。课间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以健康科学的文化因素为支撑的课间活动同时也具有智育、德育、美育的功效。因此,课间活动不会是也不应该是纯粹的游戏活动,必须努力寻找课间活动与文化知识的结合点,将学科的有关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间活动与游戏,把文化知识与课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接受文化的熏陶,进而巩固与升华所学的文化知识。

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间文化真正的创造者和推广者

素质教育理念认为,学校生活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作为课间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间文化真正的创造者和推广者。小学生都是极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小发明家,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对待并善于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在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原则上因势利导,支持、鼓励小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改编或原创真正适合他们兴趣爱好的、积极健康的课间文化。学生不仅仅是课间文化的创造者,还是课间文化的表演者。课间文化只有真正来源于学生的创造,真正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学生才会有表演的欲望,才会主动地参与其中,并在同伴中推广开来。这样,课间文化才会在校园生活中流行起来,并随着学生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活动需求的不断增长,在活动与游戏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从而日益完善,日益丰富。

4.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德育和美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明辨是非好坏、善恶美丑,自觉抵制粗口、粗话、粗口袋书以及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影响和消极因素。

总之,农村小学课间文化的优化需要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组织和引导,创造性地开发与挖掘,更需要作为校园生活主体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去创编、去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小娟.给传统游戏注入文化.教学与管理,2007(23).

[2] 孙大虎.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全管理.教学与管理,2006(2).

[3] 杨徽.课间活动──不可忽视的学校管理空间.教书育人,2007(2).

[4] 孙卫胜,马迪.课间文化──急待开发的课程资源.江苏教育,2004(3).

[5] 应伟.小学生课间文化的优化.教学与管理,2008(29).

[6] 苗彩成.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现状与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3).

[7] 李细兴.对校园课间文化重构的思考与实践.校长阅刊,2005(6).

问题及优化论文 篇12

就目前的高校体操教学来说, 确实教学质量不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 学生的综合技能也偏低。体操作为体育练习的项目之一, 特别是对于专业学生来讲, 体操学习必须习得一定的技巧和技能, 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 否则高校体操的教学和学习就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就目前高校体操的教学来说, 发展中确实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比如高校的领导者对体操教学重视不足, 无论是教师队伍的引进还是硬件设备的匹配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 体操的专业练习需要更多的付出, 是非常辛苦的,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和付出精神;教师队伍素养有待提升, 很多的高校体操教师虽然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 但是在教学中忽视实践教学, 缺乏相应的国际体操发展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虽然有些学校也聘请了国内外的体操运动员, 但是往往流于形式, 缺乏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另外,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手段较为单一, 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较为滞后等等。

二、优化高校体操教学的对策探究

高校体操教学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 推广体育运动的重要课程之一, 对学生的发展和体操运动的推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上述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提升高校体操教学的质量。

(一) 转变体操教学思维, 创新体操教学模式

高校体操课作为推广素质教育的课程,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现有的教学体制导致高校体操课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的大学生也不重视高校体操学习。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优化课程教学, 首先就要革新教学思维, 重视高校体操课程的教学。高校体操教学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这是高校体操老师需要思考的。高校体操授课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授课, 确保硬件上的需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第一步。高校体操课的教学模式也要改变, 如果按部就班的教学, 学生的积极性根本调动不起来。高校体操课重在实践, 重在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知识, 改变认知, 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所启发, 并且习得相关的技能。为此, 在开展高校体操课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也可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让学生参与体验。这些教学模式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参与其中,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让学生参与体操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积极性

高校体操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 还有就是学生的“学”, 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明确师生配合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教师一味的讲授, 不观察学生, 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状况, 教学过程中容易偏离目标, 学生如果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或者思路的话, 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是教师讲授了什么知识, 也不是教师尽可能讲授多的知识, 而是学生经过课堂的学习掌握住了哪里知识, 他们能否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 了解学情。另外,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 要与时俱进, 颠覆常规课堂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可以多种教学模式,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三) 积极推进高校体操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过程

高校的体操课程设置和管理目前呈现出杂而不专, 多而混乱的局面。很多高校的体操课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趋同化倾向严重。为此, 要想提升高校体操管理改革的实效性就必须整合相关类似性的学科, 简化教学内容, 同时注意课程之间的搭配, 素质教育课程、专业化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缺一不可, 但是不能盲目的构建全方位的课程而忽略个性化的东西。同时, 在体操课程的设置上要做到与时俱进, 该淘汰的内容要及时淘汰, 该开设的内容要及时补齐。为此, 突出课程设置的变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开展体操课程改革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情, 素质教育的课程必须要开展, 但是在开展的形式上和内容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这样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习的质量。

(四) 提升体操教师队伍素养, 夯实体操教学的基础

无论高校体操教学和管理怎么变化,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通过优化教学过程,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 在高校开展体操课程改革的时候, 一定要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高校体操教学和管理实效性能否提升的关键所在。教学是有教与学共同构成的, 就目前我国高校体操教育和管理的情况来看, 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学习来提升教学质量, 完成课程改革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所以重点还是要落实在教师的教上。高校的体操课程设置与改革, 体现在教师身上的责任就是做好课程改革的建议, 选取适当的教材, 然后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针对学情, 做好课程教学的设计,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 高校要拓展思路, 除了正常的引进人才之外, 还可以聘请兼职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教学,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学习很多的有用知识。

参考文献

[1]董姝.山西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性思考[D].北京体育大学, 2009.

上一篇:建筑企业的成本会计下一篇:钢结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