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2024-10-13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共12篇)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1

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对于相关的环境保护问题也会更加重视, 使得林业苗圃种植进一步发展, 但是由于苗圃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和技术能力不足, 导致林业苗圃在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分析了林业苗圃管理的相关现状和问题,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为林业苗圃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以期促进我国林业苗圃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林业苗圃管理,存在问题,改善建议

1 引言

从近几年的林业苗圃发展趋势看, 我国的绿化苗木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在林业苗圃产销两旺的同时, 价格也悄悄的有所提高, 林业苗圃发展前途呈现一片美好的景象,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2 目前林业苗圃发展现状

林业苗圃市场的需求与植物的关系很密切, 在景观设计和造景中, 把林业苗圃的种植和林业苗圃造景的需求联系起来, 显得尤为必要。但就目前我国林业苗圃的现状, 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2.1 林业苗圃的功能性日益受到关注

在林业苗圃的种植设计中, 一定要考虑到种植苗圃的使用价值, 需要根据植物的功能性特征进行种植, 而且林业苗圃有改善环境的功能, 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 树叶较厚、枝叶比较密集的苗圃, 种植在城市道路两旁可以起到减少噪音的作用, 再如, 南方的珊瑚树、海桐、山茶等林业苗圃植物, 可以有效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 再如, 夹竹桃是城市林业设计师在道路以及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最常用的林业品种, 看中的是其功能性的需求。

2.2 林业苗圃造景的功能和特性受重视

林业苗圃的造景功能在目前的林业设计中很受欢迎, 首先, 从设计的空间角度上讲, 很多城市林业绿化设计师需要较高大的林业苗圃品种, 来填充城市空间的空隙, 如超过20m的高大乔木, 这在一般的林业苗圃种植中, 很难满足这一需求。其次, 从林业苗圃的角度看, 设计师更愿意使用能够呈现“春景秋色”变化的植物品种。最后, 从体现地方特色的角度讲, 我们的林业苗圃越来越强调体现场地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这就必然需要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而从全国的林业苗圃生产情况看, 恰恰面临着品种单一, 乡土植物品种缺乏的问题, 一些生产技术不难、又有相当适应性的乡土树种却很难买到。

2.3 注重野生动物的生存需要

在目前的林业规划设计中, 有经验的设计师, 在设计时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 同时也尽量给野生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因此在设计中, 通过设计适当的植物群落达到吸引动物的目的。具体来说, 在这个群落里面, 有可以给小动物提供食物的植物, 有可以吸引鸟类筑巢的植物等。因此我们的林业苗圃在满足在这以需求时, 一定要清楚明白这一需求的目的是什么, 从而更清楚的定义林业苗圃生产内容。

3 林业苗圃育苗存在的问题

育苗是基础, 应用是目的, 因此在育苗的过程中, 一定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 林业苗圃生产者不仅要在苗木培育管理上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更重要的是走出苗圃, 走向城市, 参观考察林业绿化景观规划, 在苗木应用中观察学习, 从中找出自己苗圃生产中的差距和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3.1 苗木的珍贵程度重视不够

由于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人们对于树木的品种类型有着不同要求, 对于传统型的林业苗木, 其价值可能就很高, 例如, 罗汉松、银杏等树种, 具有文化底蕴, 是值得考虑培养的品种, 而现实中的林业苗圃培育中, 对苗木的珍贵程度缺乏足够的认知, 对珍贵树种没有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3.2 对苗木的生熟技术能力掌握不足

林业苗圃规划中的生树是指异地树木以及一直在原生地生长和多年未进行翻植的林木。对于这类林木的移植养护, 成活率比较低。而林业苗圃规划中的熟树是指在本地且经过苗圃培育的、反复移植或多次作过断根处理的树林, 在其移植的过程中, 适应能力强, 移植成活率很高。但是很多林业苗圃的管理, 缺乏对基本移栽能力的掌握, 导致熟树成活低, 生树成活率更低。

3.3 对苗木的特殊要求缺乏认识

由于每一处的林业苗圃规划方案都不一样, 在进行相应的林业苗圃规划方案时, 要有根据不同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不同树种的能力和意识, 例如, 在自然式的绿地建设中, 对林木的要求非常特殊, 不仅要求林木的姿态与长势良好, 更要体现出一地一景的自然魅力。现实中的林业苗圃生产者缺乏对这一设计理念的清醒认识, 出现了一系列影响设计效果的问题。

4 对于林业苗圃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4.1 培育非常规品种的苗木

对于林业苗圃培育, 不能只培育目前流行的树种, 还要根据市场的冷热门状况, 培育比较冷门的、珍贵的树种, 由于这种冷门的、名贵的树种, 培育难度高、需求量小, 反而经济效益会更高, 例如, 前几年杨树苗很流行, 法国梧桐、紫叶李等树种更是每个林业苗圃都有, 但是由于物以稀为贵的恒定不变规律, 造成这些树种价格相互竞争而走低, 林业苗圃的培育者出现大面积亏损的现状。大自然无穷多样的物种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具体来说, 对于林业苗圃的培育者来说, 可以在关注热门苗圃的同时, 以世界植物的多样性为视角, 重点关注一两个冷门植物和名贵品种的苗木的需求状况, 并根据实际的数据, 重点培育一两个稀有苗木品种, 如观赏性果木类的木瓜、石榴等物种, 还有观赏性的竹类植物, 如淡竹、紫竹等, 由于这些林木的稀缺性和难以培植的特点, 将会在未来的林业苗圃发展中需求量更大。

4.2 提高苗木的养护技术, 防治病虫害

在我国的林业苗圃养护中, 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苗木的养护技术不成熟, 不能有效的预防病虫害的威胁, 因此, 针对此类问题, 应当不断提高林业苗圃的技术, 与相关大学研究机构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 充分利用林业、农业学校研究的成果, 应用于林业苗圃的日常病害防治中, 不断完善林业苗圃养护技术, 对于一些不可预见的严重病害, 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 避免出现林业苗圃的较大损害, 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防患于未然。

4.3 苗木规格与培育密度要适合城市应用

就城市绿化而言, 由于城市的发展现状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对于绿化乔木的需求也很独特, 在林业苗圃培养的过程中, 加强与城市规划、绿化、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沟通, 确保林业苗圃的培植能达到城市的需要。例如, 在大型林业乔木植株大小的培育上, 一定要按照城市需要的标准进行培育, 尤其在苗木的规格和培植密度上, 更要根据城市的严格规格来进行培育, 避免过大或者过小, 影响绿化的效果。也可以根据城市的绿化工程及未来绿化发展规划, 在林业苗圃的培育上要与这些规划要求苗木规格相符合。并考虑到培育疏密度的问题, 从而使林业苗圃更好的应用在城市中。

5 结语

近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城市化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人们对生活中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大了林业苗木的需求, 为林业苗圃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但是对林业苗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也应加以重视和改进, 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光武.林业苗圃管理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林业科学, 2014 (4) :89~90.

[2]李国萍, 段国库.浅析林业苗圃育苗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1 (16) :386.

[3]汤丽琼.浅谈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J].科技信息, 2013 (6) :208~209.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2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房地产企业在加快建设进程的同时也在大力提高建设水平,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及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升,我国形成了新的业态,物业管理公司应运而生。物业维修资金管理是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物业企业对物业维修资金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探究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当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讨论做好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物业维修资金归集不齐的影响、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物业维修资金管理问题改善方案。

关键词:维修资金管理;物业;问题;改善建议

物业维修资金的建立属于一项民生工程。所以,物业公司要重视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积极地通过优化配置物业维修资金,达到最大化的物业资金管理及使用效果。与此同时,物业公司要转变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理念,使得该项管理工作进入崭新的发展局面,提升人们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物业维修资金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物业公司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科学地开展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

一、做好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的内涵是物业维修管理部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的专用于住宅共用部位与各项公共设施维修与改造的费用。而物业维修部门负责合理地配置资金,提高公共设施维修水平,为业主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业主生活需求及品质。这样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在优质的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下,公共设施这项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自身所承担地责任,主动地践行物业管理工作。为保证物业维修资金管理水平,有必要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构建科学的管理方案,以便及时高效的解决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二、维修资金归集不齐的影响

维修资金是开展物业管理活动的基础。维修资金短缺,最终会导致物业管理工作大打折扣。维修资金归集不齐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修资金匮乏,将影响物业工程维修改造工作进度与质量;二是维修资金短缺将影响物业管理人员对物业资金的优化应用,进而降低业主的生活质量;三是物业维修资金归集不全面,将可能导致业主之间以及业主与物业之间矛盾激化;四是物业维修资金归集不全面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物业维修资金归集越来越困难,从而导致物业管理工作陷入僵局。

三、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从目前现状来看,物业维修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使得很多物业管理工作不能有效推进。主要表现在,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主体不明确。有的地区物业部门负责保管与运作该项资金;有的地区则是由开发商自主开展物业维修资金管理活动。与此同时,已有的物业维修管理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物业维修资金管理责任人不能充分地发挥物业维修资金的效用,影响物业服务的质量。(二)维修资金代管责任不够明晰。物业维修资金代管责任不够明晰容易导致后续工作出现问题。比如,互相推诿责任、引发责任人之间的矛盾、降低物业服务质量、影响业主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总而言之,责任不够明晰会诱发一系列问题。所以,需要明确维修资金代管责任,进而规避这些问题,从而树立良好的物业服务形象。(三)维修资金监管不到位。维修资金由全体业主缴纳,最终汇成金额巨大的维修资金池。如果不能有效地监管维修资金,就容易为他人私自挪用以及为贪污资金埋下隐患。目前,维修资金监管并不到位。比如,不能及时全面的记录物业维修资金的支出信息、维修资金监管制度建设不全面等。

四、物业维修资金管理问题改善方案

(一)完善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支持物业管理工作,拉近业主与物业之间的距离。因此,要投入精力完善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体系。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业主是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的服务对象,业主对管理工作的看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全面地搜集地业主的意见建议,进而完善管理体系;其次在信息技术高效发展的背景下,物业部门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构建物业维修资金查询系统,提高资金的透明度;再次物业部门需要不断总结物业管理经验,提升管理体系构建水平。最后,物业部门在完善了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体系之后还要加大对管理体系的宣传力度,提高业主对管理体系的认识。此外,物业部门构建信息沟通平台,可以使自身与业主高效互动,以便更好地解决业主的问题。(二)明确物业维修资金代管责任。通过明确物业维修资金代管责任,资金管理水平可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要科学合理的划分代管责任。具体方法有:一是深入研究与物业维修资金代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根据法律法规内容科学合理地划分代管责任,以保证物业维修资金管理工作的合法合理化;二是召开会议,讨论划分责任的方式,并综合整理讨论内容,形成责任划分方案,相关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自身责任;三是构建物业维修资金代管责任机制,以此约束代管行为;四是拓宽业主意见反馈渠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采纳业主意见,保证责任划分的有效性;五是建立奖惩机制,奖励出色完成资金代管任务的工作人员,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反之,要适当地惩罚没有很好完成资金代管任务的工作人员,以此督促他们整改并提升专业管理水平。(三)提高物业维修资金监管水平。监管部门是提高物业维修资金监管水平的主体。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认真地执行监管工作。监管的事项包括,指定工作人员深入各地小区之中,了解公共设施使用情况。如果发现因维修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公共设施无法使用,就需要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责任人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维修资金健康运转,提高维修资金利用效率。不同地区的物业维修资金监管制度存在差异,进而加大了物业管理难度。为提升资金监管水平,要摒弃不合时宜的物业资金监管理念,选用先进的监管理念,进而构建先进的监管制度,从而保证资金管理人员的行为处于制度框架下。此外,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大物业维修资金监管力度,及时发现维修资金管理问题,进而制定维修资金管理方案,从而强化物业资金管理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业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服务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是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的重点。因此,物业公司需要增强资金管理运作能力。维修资金是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物业公司可以从优化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发,确保资金管理质量。当前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管理体系不健全、维修资金代管责任不够明晰、维修资金监管不到位等。为此,要提出针对性地改进策略。包括完善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体系、明确物业维修资金代管责任、提高物业维修资金监管水平等。除此之外,还要吸收与借鉴优秀的物业维修资金管理经验、优化管理流程,以保证物业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参考文献: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对话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以教学对话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教师引导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式的话语占据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多,教学任务较重,所以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就显得尤为宝贵,以至于不少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跟上学校制定的教学进度,不得不采用引导式的数学提问方式。

虽然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可是因为有了教师的导向,所以学生的思维会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导向走,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发散性思维。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不得不点名,让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以保证回答的正确率。所以说,在这样的教学对话中,学生真正能收获的东西并不多。

2.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没有探讨的欲望和积极性。长此以往,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作用。此外,部分教师不能准确地表述问题,以及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经常会出现教师生气、学生沉默的尴尬情况。除此以外,小学生比较害羞,如果教师不鼓励他们的话,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这也是造成当前课堂对话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3.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课堂上经常看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呆若木鸡”地听、被动地记笔记、死记硬背知识点。在这样高压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改善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的建议

1.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实,这也是高质量的课堂对话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只有畅所欲言,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期,他们经常会涌现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但却“非同凡响”的想法。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和保护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让学生能够自由成长,不能给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否则只会约束学生思维的发展,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因为年龄等原因,能较快地接受教学情境内的知识。举例来说,在教学加减法内容的时候,笔者就通过教学情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笔者首先营造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们,今天老师七点钟就起床了。起床之后,我收拾房间、洗漱、整理东西,一共用了半个小时。接下来,同学们,你们可以帮老师计算一下,我是几点出门的吗?”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不仅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得出答案之后,笔者又让小组进行讨论每一个小组成员每天花在上学路上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相信,只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能够真正利用好课堂对话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维民.让思维历险[J].人民教育,2010,(11).

[2]吕达.解读生本教育的内涵[J].人民教育,2009,(23).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4

一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具体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院在融入市场中要不断去适应, 不断降低行政成本。随着医院固定资产的逐步增多, 建立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加强医院资产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其行政成本, 进而降低医院的成本消耗, 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完成医疗、科研等各项基础工作的根本, 而其固定资产规模和技术专业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综合实力。构建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 不仅可以节约购置成本和维修费用, 还有助于更新现代化设备, 发展新的医疗技术, 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保持医院的青春活力和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正面临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改革时期, 医院通过不断优化内部体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作为医院管理重要部分的固定资产管理, 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 都要对其进行科学改革。

(一) 固定资产盲目投资, 重复率高

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整政策涉及医疗行业, 最显著的就是对医院药品价格的严格控制。而药品价格上不去, 医院的盈利水平有限, 就无法很好地支撑医院发展。很多医院一直处于收支不平衡的状态, 为了弥补收支不足往往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资金, 而仪器的检查收入是其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各医院为了占据优势, 对重大项目投资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 只通过与其他医院对比, 只要比其他医院的设备更选进、更高端、更精密就可以, 而这些设备需要巨大的资金, 但事实上已淘汰的设备仍然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这样就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浪费。

(二) 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分类不科学

医院固定资产的品类繁多, 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将这些品类划清性质, 提高使用效率。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 固定资产应根据其用途和使用情况, 进行分门别类并记账管理。但在日常工作中, 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情况并不清楚, 专业素质不够扎实, 只是简单地对一般固定资产判断的价值标准进行分类管理。将这些固定资产分配到部门以后, 管理范围大大增强, 而且权力分散, 使管理难度增加, 已经超出了管理人员的能力范围。同时, 各个部门的沟通机制不畅通, 存在管理盲区和多头管理的现象, 账账、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目前, 我国医院大部分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其内容相当多, 也相当复杂, 如在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保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但实际执行效果不尽人意, 多是流于形式。在固定资产的维护及部门间调拨上存在管理漏洞, 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 一旦发生损害后很难找到相关的责任人。日益积累的问题都很清楚, 但就是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管理人员束手无策, 在一定程度上使消极的心理占据扰势, 大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风险。

(四) 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机构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包括职能机构的设置、专门负责人的任命和管理责任的明确细则。但从当前来看,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相关部门的设置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 往往是某个部门或个人兼职, 达不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而且由于专业素质上的限制无法做好更专一的工作。使用部门不做明细账或明细账只是随便填填, 发现问题后无法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没有明确的奖惩机制, 管理职能、权限划分不清楚, 相互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进而影响到科室的凝聚力。

(五)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 很多医院还在使用传统的历史成本法, 资产负债表上只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 不进行计提折旧, 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利润虚增, 无法计量医院的真实效益。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 这种核算方法的弊病也越来越突出, 严重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失真, 使报表使用者无法准确地掌握决策资料信息。还有一些医院则从税收负担的角度在期末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 随意不提、多提或少提, 虚造财务报表数据。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缺乏导致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 进而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效益。

三、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措施

(一) 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要想使固定资产管理科学有序, 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效益, 必须完善其相应的职能体系。可以在医院建立三级管理体制。第一级是资产管理责任中心, 由医院院长或其他负责人担当中心负责人, 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督导和检查, 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执行, 破除原来不负责任的形式体制。第二级是各职能部门, 由责任心较强的管理人员负责, 其是责任人也是具体的计划实施者, 严格管理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工作, 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确定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第三级则是固定资产的领用部门, 明确领用部门的责任人, 明确其权利及职责, 确保其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办法, 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二) 树立风险意识

在设备购置之前, 就要对设备的功能、特点及效益进行详细的分析, 确保设备的购置是完全必要的, 再从定价、购置渠道、安置部门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最后再做出购置决定, 以提高固定资产购置的效益。但是,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固定资产使用与预期效果相偏离, 这样就需要再次进行分析与检测, 找出原因所在, 及时进行原因的反馈与总结。最科学的管理就是医院从购置固定资产时就树立风险意识, 合理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 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将风险降到最低。

(三)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

医院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成本效率角度来看, 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是一种较好且符合医院发展现状的管理办法, 其核心是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维修等的责任均可找到相应的责任部门或个人。同时, 建立具体的管理细则, 确保管理人员有章可循, 避免推诿扯皮, 使固定资产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四) 建立绩效信息反馈机制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同样需要内部控制的督导。沟通是打开员工心灵窗口的钥匙, 不懂得沟通的领导不可能拥有一个优秀的高绩效团队。完美的制度并不代表完美的考核结果, 沟通不畅带来的负面因素是制度无法弥补的。及时反馈可以迅速排除障碍, 最大限度地提高绩效。因此, 医院必须建立绩效反馈机制, 确保上下级的沟通有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经常性的反馈。反馈意见并不是在考核后产生, 在日常如果遇到问题也要及时反馈, 保证经常性的沟通, 在错误发生前或发生中及时更正, 而不是在错误发生后来弥补。二是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绩效反馈, 而不是一门心思地闭门造车。三是绩效的目的不是为考核而考核, 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这对于管理者和员工都有好处。四是绩效反馈针对某种行为而不是个人, 否则会引起内讧, 不利于内部团结。

参考文献

[1]李辰民.行政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田惠香.浅谈如何应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会计师, 2010 (11) .

关于公司各部门问题点及改善建议 篇5

以下问题点是根据公司目前状态以及各部门主管提出之问题!

1.行政管理欠缺,规章制度不严谨,工衣不能正常发放,员工上班打卡后吃早餐,上班嬉笑打闹情况时有发生;(1)建议制定相应的行政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应起到监督作用,完善行政机制!(使公司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和工作环境)责任部门:行政部.2.各生产部门及事业体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沟通比较少,关于产品的规格,颜色以及所出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没有进行沟通共享,从而导致生产时各部门的OK标准不统一,从而造成交期延迟/产品报废;

(1)在生产前以文件形式通知到该生产部门确定相应的标准以及管控要求

(2)业务也在第一时间发送出客户的相关特殊要求等信息,从而达到产品信息的共享(避免做错货,进一步保证产品在初始状态的质量)

责任部门:.业务,物控,各事业体,品管部.3.部分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及领班在技术含量方面只有70分左右,甚至有些部门的技术人员的技术含量只有50分,此为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繁出现的原因之一;(经部门主管考证)(1)各事业体及各部门对本部门内部人员技术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及考核,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提升整体的管理能力和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升公司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促进产品品质的保证及出货的实效性)

责任部门:各事业体及各部门.4.当业务接到PO后,业务对PO进行了初步信息的确认然后交物控及采购下单,然而在下单前却没有对PO进行评审,没有考虑各事业体的实时订单状态及考虑其生产力,从而导致生产部门在部分时间达到订单超饱和状态,从而导致插单,交期延误的问题,然后各生产部门并没有进行反馈,甚至反馈后无人问津,当需要交货的时候所有人才明白产品还属于素材状态;

(1)后续当业务接单后,物控以及采购首先对业务订单的对错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及改正.(2)物控以及采购在下单前对各事业体的生产能力以及实时订单状态进行评估后再进行下单,在下单后与生产部门及时沟通,在有问题时能得打及时的反馈.(避免因业务下单错误,后面工序跟着一错到底,避免生产力饱和状态下订单的超额状态导致交期延迟)责任部门:业务,采购,物控及各事业体订单接收人

5.各个事业体与亚讯间的配合度差以及管理混乱,职责以及管理权限划分不清.此问题将以口述形式进行汇报,望见谅!责任部门:各事业体责任人

6.业务部门部分职员心态比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新进职员完全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内容.(经部门主管考证)(1)由各部门主管负责调整所属职员的工作心态,提高其工作积极性.(2)新进职员在试用期的前一个月内实行了解业务工作内容 / 现场了解产品 成3/1的模式,便于其尽快的达到工作状态.责任部门:所有办公室人员及间接人员

7.采购经常下错单/忘记下单,或者采购下单不全面,在组装或者出货时才发现错单和配件不齐全,而物控部门也 公司各部门问题点及改善建议

不确认;导致整批产品报废或闲置.(1)建议后续采购下单时,不能直接打印后发送给物控,必须经部门主管审核签字确认后才能发送.(2)物控部在接到采购订单后也需要进行审核确认后才能发送到个生产部门(3)建议审核时参照BOM表进行.(4)采购人员必须每天下班前对自己的下单情况进行汇总发送给采购主管并CC业务和物控,避免漏单情况.责任部门:采购,物控.8.各生产部门有一个坏的习惯,在礼拜一至礼拜三时工作不积极,而在礼拜四至礼拜六,甚至礼拜天拼命加班.(1).生产安排人员要进一步的合理的安排生产订单,从而减少礼拜六及礼拜天的加班成本.责任部门:采购以及生产安排人员.9.工程样板/模具制作的时效性不统一,不能等到货已经出完之后样板还没打出来;

(1)规定时间限制,工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样板制作的步骤,避免影响整个生产活动的进度以及出货时间的准确性.(2)只有当样板,标准,模具同事具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批量生产(特殊情况下可以特批)责任部门:工程部

10.注塑部的报废率在15%左右,也就是100000EA产品有15000EA报废,如此之高的报废率实在是难以接受,主要原因为:人为原因以及模具原因.(成本大幅度增加)(此项为部门主管核实)!

(1)针对人为原因,建议对新进员工和技术员进行职前教育培训,提升技术操作含量,在批量生产调机完成后技术员尽量向员工说明注意事宜.(2)提高模具制作技术员的能力,包含外部教育和人员更换(对于实在无法完成的人员).进行人员优化,根据个人优势安排不同的工种

责任部门:注塑部,工程部

11.模具开发并没有前期的评审,确认,审核的过程,也没有制作出相应的标准,没有进行类似于FEMA的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导致在模具进入生产后问题不断.(1)建立模具开发的相应机制,模具开发必须按照相应的流程来进行,必须有分析及审核过程

(2)对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模具缺陷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善应急准备工作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客人订单量多少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模具制作的成本,提高材质质量.(4)各责任部门必须要对模具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5)加大对模具供应商的管理力度,不能以“差不多”“还可以”“一般般”来确认.责任部门:工程部,采购部

12.各生产部门以及事业体车间内的相应SIP和SOP一直没有作出,员工以及QC并没有参照的样本;(1)限定时间要求品质部和各生产部完成对应的SIP和SOP制作.(没有参照,怎样做?怎样检?)

公司各部门问题点及改善建议

责任部门:品质部,各生产部

13.关于仓库管理时常有漏发,错发,以及送货不开单的情况,部分产品和素材没有入库就直接进入下一工序,对下工序的空间压力增大,容易造成混乱;仓库空间不够的问题;

(1)建议所有产品,素材,半成品等必须要经过仓库点收后才能送往下工序.(2)所以送客户的产品(快递/自送)品管员必须要对其进行是否开单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可以上报进行处罚.(3)建议将华贝斯一楼堆放模具的部分进行清理,将长期不用的模具进行保养并存放,客户模具长期不用的可以要求其拉回.此部分可以作为仓库.责任部门:货仓部

14.成本分析以及多余间接人员的消减,降低管理成本.使管理人员精干化.(1)每款产品的报价必须要考虑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人员,模具,机器损耗等的综合成本.(2)对办公室多余人员以及间接人员进行消减,实行一人多劳,提升薪资的鼓励制度,从而降低成本.(3)对所有部门人员进行月/季度考核,对于绩效差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处罚等方式.(具体实施方案将以口述方式进行,见谅)责任部门:行政,各部门/事业体主管,总经理

15.可以适当的进行利润预算,结合成本分析而进行,从而修改部分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6

关键词:绩效考核国有企业存在问题改善策略

绩效考核作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模块,在企业效益、企业管理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绩效管理的科学程度、实施顺畅度关系到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规化、企业最终经济效益的实现,企业绩效管理地位不容小觑。我国国有企业慢慢都认识到绩效管理的好处与重要性,纷纷开始相关理论学习并逐渐投入实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出现了问题。致使整个国有企业绩

效考核体系形同虚设,员工感受不到绩效考核的效益,企业享受不到绩效考核的推动力,最终导致整个计划的瘫痪甚至流产。下面就具体分析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 国有企业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1未充分理解“薪酬与绩效结合”的观念。如今我们多数企业包括国企在绩效管理的时候都使用了“薪酬与绩效结合”的策略,这个理念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决策方陷入观念误区,勿把绩效当成薪酬分配、管理员工的特别手段,其实“薪酬与绩效结合”应该是绩效考核的副产品,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不应该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绩效不应该主要为薪酬服务。

2 全民参与程度不够。全民参与程度不够具体到企业绩效考核主要是指领导不够重视,员工不能理解,双方沟通不畅,实施时问题重重。企业管理层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往往集官员与企业管理人双重身份于一身,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对新兴的企业绩效考核不予理解,未能充分认识其在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员工未受系统培训,对企业绩效考核不理解甚至因改变了原来“大锅饭”模式而不满。

3 绩效考核小组“公心”不够。绩效考核小组承担着绩效考核制度制订、具体实施、呈现效果等义务,责任重大,同时权力不小。很多国有企业的考核小组因为缺乏“公心”,制定条例时不够科学、民主,实施中又不严格贯彻原则,导致绩效考核难以实施。

(二)制度问题

1未树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大多数国企在绩效考核中会遭遇“制度难”问题,主要表现在因体制限制,無法大开拳脚,对绩效考核不能充分运用,又缺乏创新与实干精神,这种情况下往往导致企业盲目追逐潮流,不能充分理解考核的标准、目的何在,因此不能建立严密有组织的考核小组、不能科学评估需求选择考核体系等等。

2可量化所占指标比重较低。不少国有企业在考核时避重就轻,往往过分强调德、勤,对实际工作绩则简略带过,具体考核标准主观性指标太多,有些国企把考核简化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但如何划分这些等级,考核小组未能给出明确的量化条件,容易被个人的主观操作所控制,导致量化无法心服口服。

(三)实施问题

1 考核不能一以贯之。绩效考核制度包括制定考核标准体系、考核量化条件、指标,考核小组名单、具体考核实施办法等,在企业管理中关系重大。很多企业在实施中往往会因为领导层换届、实施人员有失公允、频繁更换考量标准,弄得员工措手不及,这样的考核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 考核过程缺乏监督体系。很多企业截止目前还没做到绩效公开,国企也相对滞后。考核过程缺乏公开,考核过程缺乏系统监督,员工对考核主观臆测,这些问题是横亘在绩效考核大跨步前进的障碍。

3 考核过程未形成完整的反馈体系。绩效考核在实施中必然会遇见这种那种的问题,员工的反馈是改善的绝佳途径,但是因为考核方与员工沟通不畅,缺乏人性化反馈机制,导致有些问题迟迟未解决,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 针对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策略

(一)树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观

绩效考核作为提高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绩效考核是晋升和培训工作的依据,这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科学、公正的绩效观就是指绩效观符合企业的定位、需求,为员工人性化配置,从制定到实施保证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优越性。对于国企而言一些旧的观念和传统做法还未破除,要想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尤其不易,在这样的人力资源环境中,除非树立科学、公正、适合的绩效观,全体人员一以贯之,否则无论出台哪种方案,最终都会无法有效运作。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1要建立绩效考核与薪酬结合的制度。只有把绩效考核与薪酬结合,才能把利益落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

2需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企业应切实科学合理地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组织结构,对各岗位职责、重要程度、任职资格等进行客观分析,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确定薪资结构等,对员工的岗位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是有效考核的前提。

3慎重选择绩效考核方法。现行的一些高效的科学考核方法,如平衡计分卡BSC、作业成本法ABC、整合绩效管理IPM等方法,各种方法各有利弊,企业一定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绩效考核方法。

(三)系统培训保证整体意识

在绩效考核中,必须确立“整体一盘棋”观念,首先,企业管理层要了解绩效考核的制度模式,结合本企业实际,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其次,企业在推行绩效考核前要做好预热,把一些培训课程、成功案例等带给员工,让他们在理念上接受绩效考核,了解到它的运营模式,接受并欢迎它。最后,员工愿意调动积极性,企业能够兑换考核承诺,整体意识得到最好的诠释,这样双向互惠的结果最终会使企业成为最大的赢家。

(四) 完善监督和反馈体系,确保考核公开、透明

在实际绩效考核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人为操作不当,主观错误或有失公允,有些则是制度漏洞,但不管是哪方面的原因,监督和反馈体系必不可少。从制度制订到反馈、答复全程其实都应该做到考核过程公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过程公开、透明,才能杜绝考核小组出现个人主观失误,才能保证利益最大化。建立了完整、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不是最高的境界,应该追求的是快捷、高效地反馈体系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问责系统。

三、结语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是企业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一个制度的设定、实施难免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群策群力共同解决。作为市场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国有企业,更应该在时代大潮中把握流行管理趋势,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为其他民营企业做好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义秋,彭静关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实施问题的若干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2009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7

(一) 融资困难且数量有限

1.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难

除部分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部分都是自有资金, 或者通过异地融资、民间借贷等渠道解决其投入不足, 当地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不多。

2. 直接融资难

目前,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上市发行股票, 一种是公开发行企业债券,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的条件多、流程复杂, 所以调查显示, 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上市的积极性都不强, 主要原因认为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是难以实现的。

3. 贷款抵押资产评估登记难

在办理担保贷款业务时, 许多中小企业都发现评估成本高、手续不简便, 例如抵押资产重复评估, 企业固定资产重复登记, 评估和登记费用较高等等, 而且评估、登记通常有时效性, 有效期较短, 企业若申请短期贷款, 往往贷款到期后想要续贷, 又需重新评估、登记, 增加了企业营运成本。

(二) 应收账款回款难, 造成流动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 在市场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低, 为保证企业流动资金, 在产品销售中, 常常采取赊销的方式, 以便能够促使产品销量的增长, 但是这种方式使得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呆账和坏账, 从而使得企业回收的货款逐步减少, 造成日常经营中出现“流动性”危机。

(三) 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不高

中小企业存在营运资金非高效运营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 (1) 现金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 没有合理的现金收支计划, 导致现金闲置或短缺; (2) 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 (3) 企业筹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中小企业筹集营运资金的渠道主要来源于民间借贷, 资金成本高, 风险较大。

二、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改善建议

(一) 解决融资难问题

企业要加强对融资的认识和管理。 (1) 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企业在融资时, 要确认企业的融资规模, 融资过多, 会造成资金闲置同时也会增加融资成本从而造成企业负债过多, 增加偿还债务的压力从而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融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计划影响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所以企业在融资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条件来确定融资规模。 (2) 选择最佳的融资机会。通常情况下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利率、汇率,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行业发展情况等信息。融资决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 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3) 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 尽可能寻求风险的最小化和成本的最低化, 寻求融资风险与利益最大化的契合点。

(二)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1) 在销售产品前, 要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 这是管理应收账款的重要内容, 对于客户的资信情况要事先进行调查, 建立信用档案和分级管理制度, 对于信用等级高的客户, 可以适当增大赊销比例, 对于不诚信的企业, 要谨慎使用赊销方式, 以现金结算为主。 (2) 在销售中, 要加强货款回收监管力度, 指定专人负责货款回收工作, 随时监控应收账款余额, 制定专项措施加强货款回收力度。 (3) 在销售后, 对于支付货款及时的企业, 可以给予适当的现金折扣, 在后续的合作中也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 进一步鼓励企业及时付款。

(三) 不断提高营运资金运营效率

针对前述中小企业营运资金非高效运营的普遍情况, 应当加强现金管理, 制定合理的现金收支计划, 避免出现现金闲置或短缺, 并强化存货管理, 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 (1) 要强化存货管理意识, 管理层和仓储部门都要认识到加强存货管理, 对于降耗低损的重要作用, 要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做到日清月结, 账、物、卡三者相符。 (2) 要采用科学的存货管理方法, 例如ABC控制法, 尽可能减少存货量, 加快资金周转。 (3) 要加强存货的采购管理, 制定采购计划, 合理运用采购的资金, 从而降低采购的成本。 (4) 扩大企业筹资渠道, 加强和金融机构合作, 建立中小企业互助型融资担保机构, 解决会员融资担保问题。中小企业要提高企业自身筹资能力, 要优化资本结构。

摘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 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 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足、失败率较高, 究其原因在于营运资金的贫乏和资金管理的随意性。正确指导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 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 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敏.通过EVA理念改善营运资金管理[J].才智, 2010, (12) .

[2]张玉涛.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之初探[J].价值工程, 2011, (20) .

[3]干胜道, 杨鹏.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认识误区[J].财会学习, 2010, (9) .

[4]张娟.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J].现代会计, 2010, (5) .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8

一、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中小学校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教学科研活动的不断增多, 购置固定资产也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多数学校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 忽略了对其配置后的使用监督和清查管理, 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购进极不协调。如礼嘉小学在2011年9月1日后对计算机辅助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幻灯及投影、照相机及器材、会计及制图设备、其他文化及办公设备、生活用电器、主食设备、其他炊事设备、其他通用设备、其他教学仪器及工具、体育设备等项目分别进行了数额不等的资金投入, 但在资产到位后, 又轻视了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造成了账实不符、报废后不及时清理、因管理人员身兼多职而导致的管理不到位、领用处置随意性、使用不爱护等情况, 给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 也使学校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致使经济损失较为严重。

(二) 采购过程不够民主

学校在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中, 缺乏规范的科学民主决策, 有些采购项目不经过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易造成决策失误。在采购过程中, 由于经验不足, 采购人员业务水平低, 购进质次价高的产品, 使得大量固定资产发挥不了其应用的作用。如礼嘉小学在2011年9月1日后对幻灯及投影项目上增加了213348元的资金投入, 使幻灯及投影设备的数量达到79台。但在采购前未经学校行政集体商量, 违背了内部控制原则, 导致采购过程不透明, 不科学。采购的仪器品牌不一, 质量不齐, 从而导致仪器维修过程极为不便, 造成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此外, 一些学校还存在对校舍、基础设施的改扩建及大型维修工程核算不规范的情况, 仅将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维修费”, 而未纳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 致使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

(三) 采购制度不够简易

学校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中, 需要经过繁杂的手续和阶段请示上级主管部门, 过程极为不便, 对固定资产的采购缺乏基本的自主性。而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的采购管控也较严格, 对学校采购缺乏基本信任, 使得基层学校和校长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如礼嘉小学的固定资产采购经费由礼嘉镇财政分局管理, 学校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必须通过镇财政分局, 而个别镇级领导对经费的控制较为严格, 恨不得具体到一支铅笔的购进都需汇报请示, 且手续繁杂, 导致学校无法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固定资产购进, 采购自主性较差。

(四) 财会制度不够明确

目前中小学校执行的是1998年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 (试行) 》, 该制度规定: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二是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而1997年1月1日执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有以下三种情况: (1) 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 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一般设备; (2) 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 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专用设备; (3) 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如课桌、图书) , 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这两种制度虽然都对固定资产金额作出了界定, 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对大批同类物资没有具体数量的规定, 导致对其概念模糊不清。实际情况中只能较容易区分纯粹的教学专用设备, 而对于其他专用设备就难以与一般设备进行区分了。这也凸显了财务会计制度缺乏可执行性的问题。

(五) 软件应用不够高效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 城市的很多中小学校都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 然而目前却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员花了很大力气完成了固定资产初始化工作, 后续工作却无法跟上的情况和计算机系统上固定资产管理完好, 但实际中的各类固定资产卡片却没有跟上的情况。总之, 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应用中的低效化也是目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固定资产的管理难以确定

《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中规定,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使用超过一年, 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如体育用品、课桌、图书) , 也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并规定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装具及动植物等。这是财务管理制度对学校固定资产做出的规定, 其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规定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大批同类物资的数量和价值、耐用时间的标准、一般设备与专用设备的区别, 使得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少了几分严谨性而多了几分随意性。

(二) 资产管理的制度尚不健全

当前多数中小学只是模糊的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财产管理, 而没有针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清查等方面制定具体规定, 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变更时, 只重视书面的财务交接, 而忽视了现场资产的盘查, 这既不符合会计工作的要求, 也给以后的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当前的多数学校对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分管, 且管理工作多由教师兼职, 无法专业地进行资产管理。缺乏统一管理模式, 易造成学校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的后果。

(三) 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

学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认识不够, 简单的将其视作上级部门的要求, 没有从观念上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在安排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时, 任用一些临退职工或年龄较大的人员或管理人员身兼多职,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且由于这些人员缺乏资产管理经验, 没有系统的专业管理知识, 且责任心较差, 因而无法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学校将注意力只一味放在教学改革上, 轻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也是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改善建议

(一)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个健全的制度作为强有力的保障。中小学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 要切实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让固定资产工作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首先, 学校应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所需要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和探讨, 并将国家、省、市有关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文件编印成册, 发放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 使其对固定资产的设备管理和使用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以更好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其次, 学校应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条例, 将制度条例的规定切实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细节中, 避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形式化。另外, 对金额较大的购置项目, 实行招投标后应由社会中介机构执行预决算审计。

(二)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在以往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 由于学校领导对于资产管理工作的不重视, 导致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管理意识薄弱, 认为对于国家划拨的资产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责任, 严重被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左右。另外, 还要强化学校每个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特别是各部门负责人要负起责任来。因此学校应从资产管理的长远发展考虑, 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学习, 明确其责任, 端正其观念, 树立其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以推动固定资产效能的最大发挥。

(三) 上级主管部门要改指令为指导

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对于学习的固定资产购置问题只进行宏观上的指导, 不能进行具体干涉, 要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 调动其积极性, 使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资产购进。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 上级主管部门应给予学校基本的信任, 下放一定的采购资金和权限, 在采购目录以外和限额以下的采购项目由学校自主按集中采购规定实施, 避免层层上报的低效率做法, 以提高主管部门的行政效率和学校的资产使用效率。

(四) 改进现有固定资产财会制度

对于目前实行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中规定不明确的地方, 要进一步划分其评判标准。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尽快出台不同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参考数值, 如对于城市和农村不同的经济状况制定与各自相适应的数额标准, 使中小学校可以量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的区别, 要做出细化和明确界定, 如一般设备可细分为交通设备、生活设备、保卫设备等, 专用设备可分为教学设备、医疗设备、体育设备等, 使资产管理人员便于区分, 避免划分时的随意性。在会计核算方面, 要细化会计科目, 采用权责发生制, 以防止由于构建大型固定资产转入时资金未支付而产生的时间差问题。

(五) 提高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效率

在一些城市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 要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服务, 发挥计算机技术在电算化管理方面的优势, 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当前中小学校的会计集中核算使用的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均应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配置, 从而建立起全新的网络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计算机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应用, 可以极大减轻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也能使会计核算更为精确, 十分有助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孔翠华.浅议中学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 2010, (4) .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9

1.1 农村财务工作不够规范

首先是如报帐工作缺乏时间观念,各项财务收支主要由村主任直接负责,与财务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使村干部与财务之间,缺乏了相互的监督,不利于工作的长期发展。其次是财务在支出过程中,缺乏手续的正常流程,使得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财务部门的设立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1]。财务部门遇到财务支出问题时,不能有效地做好记录工作,没有明细支出记录,长期发展中将出现乱账的现象,出现严重的账务漏洞问题。同时,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对于财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能整理出规范有效的数据,从而不能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

1.2 农村对于资源运用不合理

农村集体资产运用不够合理,对于集体资产的招标、租赁等没有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只是由个人村干部随自身的主观意愿而定,对村民没有实行公开原则,导致内部矛盾的出现。此外,对于闲置的荒地等,不能及时进行登记,导致工作内容不清,导致工作内容混乱。在村集体承包中,没有按正规程序进行。部分承包户承包合同不规范,甚至出现合同缺失等现象,使得合同登记工作没有清晰的记录,或者出现承包期限或长或短的问题。同时,对于合同和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也不够规范,对其不分类、装订的情况时常存在。

1.3 农经部门自身的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受到体制因素的影响,相关的工作缺乏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导致出现问题,不能进行处罚;出现内部岗位设置不够合理、具体工作职责混乱等情况,当真正出现问题时不能找到直接责任人。加之,相关机构不能尽其职能,工作人员专业不能专职,业务工作时间不能有效地得到保障,导致专业知识上欠缺精良化。而且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多是兼职人员,导致出现一人多岗的局面,缺乏专业性,不利于农经工作长久且稳定的发展。

2 规范农经工作的措施

2.1 实行及时报账制度,健全账目应用体系

加强农经部门、会计部门与出纳部门的联系,改善相互脱节的现象。实现会计管账、管出纳,出纳管账户、管资金等模式。会计和出纳之间在履行好自各自职能的同时,要做好相互交接的工作。加强票据整理工作的规范性,一方面,要不断进行票据的统一整理,制定相应的票据领取制度;另一方面,要对资金进行统一登记,做到票款同行,确保账目及时更新[2]。在账目支付登记过程中,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对于内容不清、支出理由不合理、没有审批人的票据不予核销。不断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对于农村审计程序进行规范化,建立工作责任制度,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到人,遇到问题时及时找到问题的关键,根据情况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财务的记录数据定期进行公布,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及时给予解答。

2.2 对于集体的资产实行公开招标方式

对于集体的资产实行公开招标或委托制度,不允许个人私自招标。相关工作需要经过村集体会议决定后,上报上级农经管理部门,再公开面向社会进行招标。招标过程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进一步规范合同文本内容,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登记模式,对于相关的资料和档案可以派专人来管理。而且,要进一步细化资源发放和占地合同,摘要和数据要做到记录清晰以便于查询。同时,要加强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时升级农经工作站的网络软硬件设施,对于网络数据进行及时搜集和更新,使土地流转、资产资源等信息实行网络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等全面快速发展。

2.3 提高农经工作者的素质

农经工作就目前而言已经有了重要的影响,在处理农村利益关系、农村政策的巩固方面也有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农村集体财产和农村承包合同的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要取得长远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经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执法职能,提高工作的权威性。同时,提高农经队伍的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培育出一支专业素质高、办事效率高、工作配合密切的高素质团队,以求在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此外,要加强服务能力,强化个人职责。相关部门根据自己职能对农经工作人员做好指导工作,落实好奖惩责任制度,遇到问题责任到人,为工作人员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以切实保证农经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总而言之,高效、高质量的农经工作对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构建农村和谐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在科学管理制度中不断创新,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模式才能弥补工作中的不足,高效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促进农经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结语

农经工作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村事业顺利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不断在传统农经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农经工作的规范化,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薄存楼,任义琴.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做好新世纪农经管理工作[J].山西农经,200(11):36-40.

[2]韩学虎.推行村社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探索[J].农村经济,200(68):125-126.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10

1 改善配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配网运行内在薄弱点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对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进行改革以来,不仅使网络构架得到了优化,还提高了供电局的配网技术标准。但是,我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负荷现象也在日益增长,且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改造投资并没有得到明显增长,这使得多数10 kV的主、支线出现重载和超载运行状态。旧的载流线长期在高温下,已经遭到损坏或烧毁,也频繁出现各种形式的故障。

1.2 改善内在因素

通过对配网运行中内部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可知,其内部出现的缺陷各有特点,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比如对重载超载现象要定期进行负荷监测。10 kV馈线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最高的负荷电流在300 A以上,对此应建立预警系统制度,以便及时整改,切转负荷。公共场所的变压器最高负荷值约为255 A,也应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制度,可随时切转负荷,避免接线和线路过载引发的热烧毁现象。

2 外在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及相应措施

2.1 外在因素带来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配网运行的安全问题日渐突显。在基建工程中,机械开挖等作业引发的破坏,电缆修设期间对交通的影响,电力设备被盗和在修设期间对林木的摩擦等因素常常存在,导致配网事故发生率和配网跳闸的频率逐渐增加,给配网的运行和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2.2 解决措施

机械施工中产生的碰撞、机械开挖时对地下电缆的保护不恰当和因施工造成的电缆杆塔破坏等都是基建工程中外在的影响因素。针对以上问题,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以新闻、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方式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向民众讲明配网设备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和国家法律法规对实施破坏行为的当事人的制裁标准。同时,要在开挖线路处设置相应的警示牌,并增加对基建工程基础设施的监察和巡视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排除线路上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有色金属有高额的价值,往往成为了一些作案人员的对象,所以我国电力设施被盗情况比较严重。这除了会造成国家的经济损失外,还会导致配网故障频发,尤其是配、变电和铁塔材设备被盗,后果将更严重。为了更好地预防被盗情况的发生,应将重点放在设备技术层上,以焊接塔工艺将防盗螺丝拴到投入工作的螺栓塔中,将发光、发声的报警器安装在配变电上,如果断开导线,就会形成短路,发出警报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迹罕至区的电网系统。采取长电杆将导线拉至与绿色林木间距同宽,以避开高绿化树木进行电力线路规划等,这样可以解决配网运行与街道绿化之间的矛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用绝缘材料进行外包,以此确保其安全性。然而,经济的发展给电力线路和电力设施造成的危害日渐增加,不仅要求加大警示牌反光漆的设置,还要求相关部门加大普及安全教育的力度。

3 气候因素产生不良影响的处理措施

3.1 天气等因素造成的影响

天气等自然条件对配网运行系统的影响非常明显,雷雨季节尤为突显,且在松林等区域的高雷电设备受到的威胁更为显著。有相关记录显示,一年内某地因雷电直接造成配网系统破坏的情况占破坏总数的58%,而设备间接耗损的影响比例更高。频繁的雷电、强烈的台风等自然因素给沿海地区的配网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对10 kV的配网运行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3.2 预防措施

要克服天气等自然因素带来的危害,关键是要抗击台风和雷电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配网系统设备的抗倾覆性能和耐雷性能。配网运行系统遭受台风容易发生导线反复现象,在跳闸和短路的位置延长铁横担,增加瓷横担安装,使其得到加固。预防雷击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提高绝缘子的耐雷能力。线路防雷性能的提高可运用针式绝缘子,旧式绝缘子逐渐被淘汰。②在线路中装设避雷器。仅依靠绝缘子无法确保线路被雷击后仍可安全运行,尤其是特殊的线路,而安装避雷器可以有效提升泄雷保证率,且其经济实惠。③对接地网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接地的电阻值能够满足要求。

4 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4.1 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巡逻和检查工作不到位、信息要求不严格、信息得不到及时传输、解决问题迟缓是配网系统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在人员配备方面,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强,技术不扎实,无丰富的管理经验,导致配网消息的管理流程和责任考核制度无法贯彻落实。

4.2 处理方法

想要提高配网运行的管理,必须从人员管理抓起,引进专业型人才,加强在岗工作人员的管理经验和相关知识的普及,打造高效率、高度负责的管理氛围。同时,建立健全权利与责任体系,明确赏罚制度,尽职且工作优异者应重点培养,工作欠佳者应给予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依据天气和季节的特征,拟定合理的巡查和维护计划,将责任制落实到位,以保证巡查效果,并将信息系统组建成高效的网络传递系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完善供电局配网运行改造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对配网的运行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和处理方法,为配网系统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11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推动下,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与日俱增。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暖通设计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其设计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虽然很多相关规范都对建筑暖通设计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遵循规范设计的情况仍旧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暖通设计的整体质量,也为建筑投入使用后埋下了许多质量隐患。为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对策来解决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确保暖通设计的整体质量,这对于确保建筑的使用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暖通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暖通设计;问题;改善策略

1、前言

“暖通”主要是指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几个方面。暖通设计是指该项目中的所需要的 “空调系统”包括制冷供暖系统,新风系统,排风(排油烟)系统等的综合设计。综上分析“暖通”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他是建筑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不是单指“空调”。暖通设计在建筑中有其重要的作用。

2、了解对象

一个好的建筑物暖通空调设计,需要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当然是各工种综合的好效果。就是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俱备。为达到此目标,在作设计时各工种必须相互配合好。配合好不仅是要互提资料,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相互了解。对暖通设计人员来讲,首先要了解清楚设计对象。一般说来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清楚,才好采取对策,即选用适合的方案和系统。

1)该建筑物的位置,四邻建筑物情况及其周围供热、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方式与可能的接口地点。这些可作为本建筑物设计供热入口时的客观条件;也可作为计算负荷时考虑风力、日照等因素的参考;还可以根据主要入口的朝向,確定大门的做法。

2)建筑物内的人员数量、使用时间、有无废气要排等。这些可作为计算负荷及划分系统的依据。

3)层数、层高及建筑物的总高度,看其是否属于高层建筑。按现行的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应遵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4)空间的实际尺寸,外墙、梁和柱子的尺寸。

5)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及防火墙的位置,火灾时的疏散路线。不了解这些就无法设计防排烟系统,也不知道该在什么位置设防火阀。

6)建筑结构的方案,如剪力墙的位置、屋面做法、外墙做法等。

7)窗户的大小、层数及采用玻璃的热工性能,判断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

8)周围环境。①建筑物是开敞的还是被楼群包围,周围环境的背景噪声水平。被楼群包围时计算供暖负荷时要考虑阴影区。②有无水面、沙地、停车场及比该建筑低的建筑物屋顶。这些都能反射太阳辐射给高层建筑,增加了太阳辐射热量。③周围有无工厂、锅炉房、厨房等,选择室外进风口时应注意。

9)室内的照明负荷、电子设备、电动机及其他发热设备。

3、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3.1主要设计说明内容不够完整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应包括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设计说明应有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供暖热负荷及耗热量指标,系统总阻力;散热器型号;空调冷、热负荷;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消声、隔振、防火、防腐、保温:风管、管道材料选择、安装要求;系统试压要求等。然而,有些工程的设计说明内容很不完整。

3.2平面图深度不够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平面图要表示的内容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相当多的工程设计未完全按规定绘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暖平面图,有些未标注水平干管管径及定位尺寸;有的立管未编号;有的虽标注了立管号,但却将立管漏画;有的二层至顶层合画一张平面图,散热器数量亦分层但却未注明相应层次;有的仅画有首层供暖平面,而未画二层至顶层供暖平面。通风空调平面图,有些未注明各种设备编号及定位尺寸;有的未说明冷冻水管管径及定位尺寸。还有的公共建筑设计,将厨房部分的供暖、通风、空调等内容留给厨房设备生产厂家去做,这是很不合理的。

3.3系统图深度不够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系统图绘制有明确要求。但有些工程设计未按规定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暖系统图,有的立管无编号,建筑轴线号代替;有的管道号注了坡度、坡向,未注明管道起始端或终末端标高;有的管道变化处(转向处)标高未标注;有的甚至未画供暖系统图或立管图。空调通风设计,工程未画空调冷冻水系统图和风系统图(如果平面图完全交代清楚,可以不画系统图,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通风空调设计,单平面图是难以表达清楚的)。

3.4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不一致

暖通空调设计中,平、剖面图与系统图中相应部分的设备、尺寸等内容应完全一致,否则将给施工安装、使用管理带来麻烦。但有供暖设计,散热器数量、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 供、回水干管管径,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管道连接,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有的空调通风设计,风管尺寸,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设备、部件位置尺寸,平面图与剖面图不一致;设备编号、数量,图纸与设备表不一致;还有的空调设计选用的空调制冷设备型号,平面图、系统图与设备标注不一,让人混淆。

4、解决暖通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有效对策

4.1确保暖通设计可行、可靠

设计应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供电、供水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

4.2加强对相关的规范学习

很对暖通设计问题都是由于对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标准的学习不够,贯彻执行不到位导致的,因此应加强对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标准的学习,提高贯彻执行设计规范的自觉性。设计过程中缺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随意性较大。应像建筑方案设计一样,进行多方案比较,做山合理的设计。图纸审查不严甚至流于形式。应坚持三审(自审、审核、审定)制,确保设什(含图纸、什算书)质量,杜绝出现差错。

4.3遵循相关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从当前的这些情况和问题来看,在进行节能建筑暖通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设计。根据地热采暖的相关特点来看,其特点具体包括了:节省居室面积和能源、环境舒适、运费低、隔音效果好等,这些使得地热采暖现在正逐渐变为节能建筑的第一供热方式。设计节能建筑暖通工程时,应该根据《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并按照工程的具体情况开展设计工作。对于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进行技术参数分析后进行复核实际的设计与施工。节能建筑暖通工程相关设计参数包括了:第一,热媒:低于65℃,低温为 30~40℃。第二,供回水温差:10~17℃,地暖系统工作压力小于 0.8MPa,设计过程中对于基本耗热量的计算需要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的具体规定进行,以及按照辐射采暖特点做进一步修改,最后计算出地热房间的单位耗热指标。采暖地面构造厚度要控制在 80 毫米以上,管间距最好在 150~300 毫米之间,热管距外墙内表面为 70~100 毫米。待这些参数准备到位后,应该然布置供热房间管道。每户设置一组分水器,根据房间多少安排支环路个数。

5、结束语

造成暖通设计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设计人员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对规范不熟悉、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与工作马虎。要杜绝设计工作的失误,首先要加强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对规范的学习,同时要深入施工现场与安装人员多交流勾通,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其次,要了解工程的使用情况,听取使用单位的反馈意见。近年来,施工图审查工作的开展,使许多设计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对提高设计工作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雁,季红.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若干问题[C]// 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4).

[2]胡志辉.建筑电气设计和节能技术方法的探讨[C]//第78场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2008(10).

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论文 篇12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改善方案

高校的舞蹈教育具有开启学生的心智、影响学生的思考及生活方式等等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额舞蹈教育也产生了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了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应该立足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地区差异及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舞蹈教育。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基本理论分析

首先,高校的舞蹈教育应当符合舞蹈的发展规律。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艺术,是经过历史的不断地提炼、升华、创新与时代相适应,具有欣赏性。它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结合,还体现着人物的情感、性格等因素,体现着舞蹈创作者、舞蹈演员的想象力的发挥。舞蹈有着特定的服饰、道具、音乐和舞台背景等,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舞蹈艺术经过了无数次的去粗取精得以完善,高校的舞蹈教育必须要遵循舞蹈的发展规律,是学生掌握舞蹈的精髓。

其次,高校的舞蹈教育应当符合教育规律。高校的舞蹈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也应该遵循教育科学的发展规律。第一,教师应该总结教学的规律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设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等等,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也可以随心所欲设置课程内容,教师如果把握住教学的规律就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第二,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性。学生的学习是受到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影响,是同人类认知的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教学等方法,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学习的氛围。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进行施教。

二、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舞蹈教育中,选修课的设置不完善。高校一般都很重视必修课的设置,但是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学生都是依据自己关心的课程进行选择。如果选修课程设置不完善,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比如,现在的高校很少设置现代舞的必修课,但是现在的学生认为现代舞时尚,节奏感好,对现代舞非常感兴趣。再如,目前的女大学生很关心自身形体和内在气质的培养,因此对芭蕾舞的课程很感兴趣。选修课的设置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愿望和需求,否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其次,学分制的自主性与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所谓的学分制就是学生只要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必修课及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一定的课程,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满足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就可以毕业的一种教学模式。学分制起源于十九世纪的美国哈佛大学,我国最早设置学分制的是1918年的北京大学。学分制与传统的大学学制相比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自己想要完成的课程。同时,对教师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鼓励了竞争机制,教师能够更好的完善自己的课程。又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但是学分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盲目性,完全自由的学生失去了方向,不能更好的进行选择;有的学生想选修的课程没有名额;有跟风的现象,不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对学生的监督力度不够等等的问题。

再次,教师人才短缺。高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一个高校能否长足的发展,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着优秀的教学人才流失的问题;现有的教师学历低或者资质低,这些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很多教师不懂得创新,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教育,导致教学体系混乱。部分教师从事副业,导致了没有时间进行科研和教学,影响教学的持续性发展。有的年轻的教师刚刚走出校门,虽然掌握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但缺少授课的经验等等。

最后,不重视人文理念的教育。舞蹈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表达,舞蹈是人类意识的反映,体现着社会的审美价值。舞蹈实质上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抒发人类的情感。学生只有接受舞蹈的精神内涵,才能更好的呈现舞蹈的美感。我国高校早期的舞蹈教育更多的注重于培养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而不注重人文理念的培养。而人文理念的培养恰恰是影响舞蹈质量的核心因素,因为舞蹈的表演的过程中,是舞蹈的表演者运用自身的想象力,对舞蹈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舞蹈的表演者对舞蹈中的角色的性格、存在的时代背景及感情的理解都与舞蹈表演者自身的文化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优秀的舞蹈表演者,能够更好的诠释舞蹈作品,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而目前的高校舞蹈教育这存在着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

三、高校舞蹈教育的完善

首先,课程的设置要人性化。目前,高校的舞蹈课程设置的种类很多,但是教学的内容却又很多的重复和交叉之处。课程的设置上要有体系,形成完整而流畅的知识理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除了重视一些基本必修科目的设置外,还要注意对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例如,对舞蹈作品的赏析等等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以及舞蹈的编排能力,培养大学生新的舞蹈思维。舞蹈的教育要体现先进性和再发展性,要务实,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要能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更有长足的发展。

其次,教学方法应该更多样化。第一,要是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师要增加信息量。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利用网络搜集更多的作品,在有限的课堂是时间里,给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授课内容。使学生对艺术有更深的了解与感悟。第三,教学要循序渐进。遵循教学的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是学生逐渐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对具体的动作做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第四,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进行授课,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区别的对待。是学生发挥各自优点长处,在保证整体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学习进度。

再次,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大力的培养舞蹈人才,从提高舞蹈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开始。舞蹈教师主要来源于各个高校,因此,在高校的学习阶段就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高校的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审美素质。高校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能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更多新的理念和知识。让教师能开拓思维,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素质。

上一篇:绿色营销的真实性思考下一篇:重视小学生课堂效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