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银行反洗钱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共9篇)
网上银行反洗钱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1
网上银行反洗钱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交易量越来越大。网上银行业务具有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的优势,各商业银行均将网上银行作为重要业务进行发展和营销。但网上银行隐蔽、易逃避银行现场监控等特点,使网上银行的反洗钱监管面临困难。
一、问题
一是反洗钱制度建设迟滞。近年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金融创新产品发展迅速,其业务占比不断上升,成为金融机构结算重要手段之一。而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制定反洗钱工作流程和监管工作要求时,未能及时将网上银行业务等新型金融产品的监管纳入工作范围,致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金融电子产品成为反洗钱工作的盲区。
二是网上银行准入条件不高。网上银行能够减轻柜面压力,解决金融机构布点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各银行金融机构均大力推广网上银行业务,甚至下达相关的业务指标。各银行网点为完成任务会降低电子银行业务的准入门槛,在发展业务过程中把关不严,对相关证明文件不认真审核,不能把好网上银行反洗钱的源头关。目前银行客户开通网上银行业务条件简单,个人只要有结算账户,持本人身份证即可申请开通。单位只要有结算账户,持营业执照、法人授权书等资料可申请开通。个人和单位可在多个银行开立多个网上银行账户。
三是客户尽职调查难度较大。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业务,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即可,无需到柜台办理业务。由于客户不临柜,业务人员接触客户机会较少,难以对大量客户进行深入了解,难以掌握网上银行的实际控制人。
四是网上银行交易方式增加了甄别可疑交易的难度。传统的银行业务需要客户到银行柜台,申请购买并填写相关票据,写明相应的收款人、用途等,并需本人签名,柜面人员办理业务时可以根据该客户的资金流量、业务范围等情况,根据需要进行询问、审核,对异常交易可以予以拒绝办理。而通过网上银行客户可以在不透支的情况下随时随地自主汇划资金,不需要相关的票据,没有笔迹、签名等实质性痕迹,对犯罪分子的真实身份难以辨别,且临柜人员无法对客户的资金来源和用途进行监管,无法对网银业务可疑交易进行有效甄别。
五是网银开放性增加了控制可疑账户的难度。网银进行洗钱活动跨地域特点突出,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隐蔽性强,客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通过互联网完成各种支付交易,且网上银行提供的业务功能形式多样,增加了对涉嫌洗钱账户的控制难度。
六是监控体系不健全。网上银行交易数据量大,而现在商业银行反洗钱监测系统相对落后,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受到影响,信息价值不高。同时金融机构反洗钱人员缺乏对可疑交易的分析、判断能力,不能掌握客户交易背景,给洗钱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带来难度。
二、建议:
一是完善反洗钱制度法规。鉴于个人网银高速发展的趋势,人民银行应对网上银行业务特点和风险进行研究,针对网上银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台专门针对网上银行的反洗钱规章制度和相关工作指引,如规范交易条件,明确检测交易方法,规定可疑报告条件,跟踪监控账户和交易等制度。各商业银行应针对网上银行的业务特点,建立健全网上银行反洗钱工作机制,有效涵盖网上银行业务。
二是严把网上银行准入关。网上银行交易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提供自助式银行服务等特点,因此应从源头上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客户资料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为监控交易、分析交易提供最基础的资料。要建立身份认证制度,在申请注册时增加必填信息选项,同时参考个人信用记录,只有提供完整的个人信息且信誉度好的客户,才能为其提供网上银行服务。要做好尽职调查,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信用机构代码等对客户身份进行核查,多种渠道了解网上银行客户,做到真正了解客户。
三是规范网上银行资金交易限额管理。建议对申请注册网上银行的企业按照注册资金、财务状况等情况,规定网上银行交易限额标准,超过规定限额标准的必须到柜台办理,以防范犯罪分子利用网上银行进行洗钱活动。
四是加大网上银行交易监测力度。要建立完善的网上银行交易监测报告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设定大额和可疑交易识别指标,由系统自动识别和报告网上银行业务的可疑交易,同时,加强对网上银行可疑交易的人工分析,审查,对电脑自动识别的可疑交易,进行人工二次分析,提高网上银行可疑交易报告的质量。要强化业务培训,建立既掌握电子信息知识,又精通银行业务与监管技能的反洗钱队伍,以适应网上银行的反洗钱要求。
网上银行反洗钱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2
一、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金融机构被动应付反洗钱监管工作, 仅仅停留在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上报上, 对反洗钱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十分有限, 为反洗钱监管工作留下了隐患。
当前金融机构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表, 是通过本系统的反洗钱业务系统产生的。由于金融机构反洗钱从业人员多是兼职,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产生的可疑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和核实, 仅仅是为了应付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而报送。比如:报表中的可疑交易数据, 是通过系统设置的可疑交易类型, 根据条件经过系统筛选后产生的数据, 没有经过反洗钱从业人员的甄别、分析而上报, 形成大量的“垃圾数据”;而像内控制度、岗位设置、内部审计等监管报表, 部分机构以空表形式报送报表, 与其真实业务不一致, 部分机构虽填报了数字, 但数字主要为营业人员以人工方式临时估计的, 不够真实, 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留下了隐患。
(二)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洗洗钱监管手段欠缺, 重心不明确, 工作效率低下, 监管的时间跨度过大和现场检查面窄小, 难以及时发现洗钱行为。
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尚未单独设置, 反洗钱岗位人员缺乏, 工作安排上往往只能是集中某一段时间内, 安排人员连续对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而根据《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办法》规定, 对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是按季度进行, 监管的时间跨度过大和现场检查面窄小。从目前情况来看,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不能有效结合, 由于缺乏技术支持, 非现场监管没有建立历史信息记录查询和信息反馈系统, 反洗钱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在时间上存在错位, 在现场检查时无法结合非现场监管信息进行检查, 很难验证金融机构报送资料的真实性, 导致非现场监管对现场检查指引不足, 对现场检查中的参考性也不强, 无法联系起来识别被监管对象的风险状况, 形成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蜕化成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报表说明, 监管工作的效果无法保证, 难以及时发现洗钱行为。
(三) 非现场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 缺乏技术支持和具体的评价考核机制, 信息报送方式落后, 信息反馈机制缺失。
目前,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主要依据是《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办法》, 但该办法只是制定了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一个大体框架, 没有设定具体针对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指标体系, 也没有建立三者之间有机的结合, 监管对象之间是隔裂的、分散的, 且指标体系对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具体措施、手段等规定都很笼统, 对如何鉴别金融机构报送信息的真假、如何从非现场监管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对其进行考核评价等等, 都没有一个明确、详细的工作指引。即使监管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发现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查证、评价、考核办法, 监管机构也很难通过非现场监管进行取证查实和处理——比如金融机构没有准确、及时报送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的监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监管机构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其进行有效约束。而且现行条件下金融机构在向人民银行报送报表等资料时, 只能自行带来纸质件或电子件, 报表格式也不统一, 人民银行无法进行并表统计和分析, 只能逐表汇总, 既增加了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人员负担, 又难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更重要的是, 金融机构对本机构报送的数据是否具有价值, 得不到人民银行的反馈信息, 对上报的可疑交易是否涉及洗钱行为并不了解, 在得不到信息反馈的情况下, 反洗钱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 不利于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数据的报送工作。
二、加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开发相关程序, 实行非现场监管的电子化。
目前非现场监管运行方式技术含量低、效率低, 监管手段落后、信息时效性差。上级行要加大对非现场监管的科技投入, 加快非现场监管系统建设步伐, 要尽快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反洗钱业务纳入到监管系统中, 由各金融机构在系统中适时录入非现场监管信息, 实现非现场监管数据收集、传输、汇总、分析和上报的电子化和自动化, 将目前的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从事后监测, 改变为适时监测, 从而提高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二) 与现代化支付系统连接, 分析跟踪大额和可疑资金的流向, 并以此为基础实行反洗钱非现场监管。
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掘人民银行系统间资源优势互补的各种特点, 不断整合现有人民银行业务系统资源, 建立起非现场监测分析平台, 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连接和资源共享, 发挥各系统在反洗钱领域的积极作用, 实现对诸如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的核查等分析监测功能, 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支持。
(三) 构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考核指标体系, 加大对各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考核力度, 并运用不同的考核层次采取奖励或处罚的措施, 促使金融机构更好地开展反洗钱工作。
网上银行反洗钱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3
[关键词] 基层银行;反洗钱;金融
一、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不配套。目前基层银行尚未成立专职的反洗钱机构和队伍,仅仅是按照人民银行反洗钱的组织形式建立了领导小组,仅反洗钱工作指定某一部门负责,并没有单独突出反洗钱工作。同时,各商业银行负责该项工作的部门各不相同,有的由营业部门负责,有的由保卫部门负责,有的由会计财务部门负责。反洗钱工作涉及到现金、支付结算、存款取款等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需要相关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和统一组织,单靠一个部门很难适应反洗钱工作的需要。
2、制度建设滞后。金融机构在反洗钱方面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这是反洗钱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反映了一家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和执行水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基层金融机构都没能做到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制定与反洗钱规范文件相结合的内部实施办法和操作规程,因而不能有效地将反洗钱措施渗透到各项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去,亦应在法规前提下强化各项反洗钱具体规章制度。
3、业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基层银行主要的职责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日常习惯于具体的业务处理,对反洗钱的业务分析研究偏少,较难适应反洗钱工作。而且,由于业务水平和工作内容的限制,基层从业人员缺乏经验,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机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对犯罪分子所用的现代金融支付工具,在异地、跨行频繁地进行资金运作,更是难以断定其行为是否属于洗钱。
4、监管处罚手段匮乏。金融机构正确的反洗钱理念是建立在良好市场环境基础上的,凡是监管得力、市场环境相对较好的领域,反洗钱工作开展就顺利,反之,凡是监管不力、市场环境相对较差的领域,反洗钱工作就不到位。由于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归属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所以基层人民银行对反洗钱工作中的有关检查处罚措施难以全面执行。
二、成因认识
1、利益因素。由于反洗钱工作的要求与基层银行经营原则不一致。一些基层银行认为,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反洗钱工作不仅增加了工作流程、工作强度和经营成本,而且还可能因为制度的执行影响客户关系,导致资源流失,影响自身经营,因而这项工作对基层银行来说,当面临监管职责和自身利益的矛盾时,他们往往还会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为满足客户的需要而发生一些违规操作。
2、制度因素。机构设置、经营模式等因素制约着监管合力的形成。从全局来看,反洗钱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牵扯到公安、海关等部门,可是目前各部门之间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再加上部门利益的存在,相关部门间对反洗钱的监管合力就很难形成。从银行内部来看,银行业务的细分,增加了对可疑交易筛选的难度,制约了银行为执行反洗钱职能必须具备的事前、事中、事后连贯的监管体系的建立。目前,银行业务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细分,某一岗位对单一客户全部业务全面掌握难度很大。可疑交易筛选,需要对一笔或多笔资金的来源、去向进行核对、对比和筛查,任何一个部门做此项工作均存在较大难度。
3、技术因素。技术手段落后、信息收集和甄别能力弱成为制约反洗钱工作效果的瓶颈。进行反洗钱资金监测,需要对交易资金和具体的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没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是难以实现的。一方面,基层人民银行还没有相应的软件用于分析监测,另一方面,虽然建立并实施了大额可疑资金报告有关规定,但基层没有很好的落实和督促手段,也没有建立良好的监测网络,在技术上形成了真空,另外,对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数据的统计、汇总、甄别、分析只能靠半手工操作,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监管的时间跨度和检查面也较狭窄,时效性差,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反洗钱工作效率。
4、观念因素。基层银行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基层银行对反洗钱的认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一是有的商业银行片面的认为反洗钱与商业银行的商业行为不相关,且与赢利性目的相违背,从而影响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认为客户的资金或交易由其自主支配,金融机构无权审查,对可疑支付交易进行登记、报告则违背替客户保密的原则,从而存在抵触情绪;三是基层从业人员认为洗钱特别是反洗钱是与发达地区、大城市的较高层次的银行机构有关,从而存在麻弊心理。
三、建议对策
1、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反洗钱环境。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优势,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资料以及广大新闻媒介的宣传,加强对《反洗钱法》的大力宣传,使广大民众都知道《反洗钱法》的概念及其内涵,使广大民众认识到洗钱犯罪的存在,取得广大民众对反洗钱工作的支持,积极参与反洗钱监督管理。并定期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学习培训,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走出各种观念误区,掌握反洗钱操作程序和可疑资金的识别分析能力,提高员工对洗钱犯罪危害性的认识和遵守反洗钱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2、加强协作,形成反洗钱的合力。一是建立涉及银行、证券、保险部门的反洗钱网络,拓宽反洗钱工作辐射的行业范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职能部门沟通和配合的联动网络。二是构建与工商、税务、海关、外经贸和公安间的长期反洗钱协作机制,畅通联系渠道,共享信息资源,形成部门监管合力。三是整合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内部信息资源,加强各业务环节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涵盖事前、事中、事后连贯的监管体系。
3、加强建设,建立一套反洗钱工作的监测体系。一是建立适应反洗钱需要的涉及监控、识别、侦察等问题的较为完备的预警监管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反洗钱领域的现场、非现场监管体系。尽快制定包含核查内容、核查方法、核查程序、核查指标设置等内容的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信息现场、非现场核查制度和操作规程,以规范核查监管工作。
4、加强反洗钱技术手段。当前?熏反洗钱监管工作中应有更多地运用科技手段?熏增强反洗钱实时监控处置能力。一是依托支付系统建立大额和可疑交易监测系统,实现对异常资金活动的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从而达到全面掌握客户的大额可疑资金的交易流动情况,并加强对企业资金流向股市、公款私存、国内资金汇往国外等监督,实行实时网络监控。二是要探索建立现金实时管理系统?熏及时掌握大额提现的动向?熏事先发现洗钱的苗头?熏真正起到和实现防洗钱、防逃债、防逃税、防逃汇、套汇等目的,以确保国家资金安全。
[作者简介]钟川,男,人行赣州市中心支行。
网上银行反洗钱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4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职责的是()。√
A B C D 监督、检查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
参与制定所监督管理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
建立国家反洗钱数据库
发现涉嫌洗钱犯罪的交易活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正确答案: A
2.中国银监会可以对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后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撤销。撤销是指监管部门对经其批准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依法采取的()的行政强制措施。√
A B C D 停止其营业
限制其所有业务
终止其法人资格
没收其所有资产
正确答案: C
3.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经()批准,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A B C D 中国人民银行
地方政府
纪检部门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
正确答案: D
4.根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下列不能免于报告的大额交易是()。√
A B C 当日累计3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结汇
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的债券交易
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下的现金缴存 D
自然人实盘外汇买卖交易过程中不同外币币种间的转换
正确答案: A
5.具体列举了商业银行的可疑交易标准的是()。√
A B C D 《反洗钱法》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正确答案: D
6.下列选项中,金融机构没有违反反洗钱规定的是()。√
A B C D 擅自进行检查、调查或者采取临时冻结措施
泄露因反洗钱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其他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按照规定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正确答案: D
7.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建议检查监督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机构应当自收到建议之日起20日内予以回复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
中国人民银行的建议检查监督权是提高效率的制度性安排
对金融机构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管必须使用直接检查监督权
正确答案: A
8.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
A B C D 基金公司
互助储蓄银行
政策性银行
契约型存款机构
正确答案: C
9.监管谈话是指监管人员为了解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和发展趋势而与其()进行的谈话。√ A B C D 股东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员工
监事
正确答案: B
10.金融机构破产和解散时,应当将客户身份资料和客户交易信息()。√
A B C D 立即销毁
移交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定的机构
保存三年后销毁
退还给客户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11.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A B C D E 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
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限制资产转让
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停止批准增设分支机构
正确答案: A B C E
12.在金融机构重组期间,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 B C D E 上述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
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财产
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其银行账户
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取消其任职资格
正确答案: A B
13.洗钱者通过金融机构洗钱的技巧包括()。× A B C D E 购买高额保险,然后低价赎回
匿名存储
控制银行
利用银行贷款掩饰犯罪收益
购买金融债券
正确答案: B C D
14.未发现交易可疑,可免于报告的交易有()。√
A B C D E 金融机构在黄金交易所进行的黄金交易
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围政府贷款项下的债务掉期交易
金融机构同业拆借
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调拨
单位账户之间单笔累计人民币300万元以上的转账
正确答案: A B C D 15.常见的洗钱方式包括()。√
A B C D E 借用金融机构
使用空壳公司
伪造商业票据
通过证券和保险业洗钱
走私
正确答案: A B C D E
16.报告主体应报告的大额交易包括()。√
A B C D E 交易一方为个人、单笔或者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
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的现金支取
单位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或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转账
个人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个人银行与单位银行之间外币等值lo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正确答案: A B C D E 17.金融机构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报告的,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措施有()。√
A B C D E 责令限期改正
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处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罚款
责令停业整顿
正确答案: A B C
18.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
A B C D E 责令改正
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逾期不改正的,吊销经营许可证
正确答案: A B C D E
19.下列关于国务院金融机构的反洗钱职责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 E 参与制定所监督管理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
监督、检查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
发现涉嫌洗钱犯罪的交易活动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组织协调全国的反洗钱工作
对所监督管理的金融机构提出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正确答案: A C E
20.中国人民银行对()有权进行检查监督。√
A B C D E 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
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
定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的行为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21.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进行检查时,只能检查纸质报表与文件,不能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的系统。√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22.《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所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包含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23.违反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处罚形式中,罚款与罚金均属经济处罚,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24.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到终身的任职资格。√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25.反洗钱调查中需要进一步核查的,调查人员有权直接查阅、复制被调查对象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藏、篡改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可以予以封存。√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26.在洗钱过程的融合阶段,洗钱者通过复杂的金融交易,将非法收益与其来源分开,并进行最大限度的分散,以掩饰线索和隐藏身份。√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27.单位银行账户之间当日累计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转账属于大额交易。√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28.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不包括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作。√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29.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下的债务的掉期交易属于应报告的大额交易。√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30.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监会同时拥有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权,会导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双重检查和双重处罚。√
正确
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5
一、当前银行业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的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的金融法律有15部,金融法规有40多部,人民银行已发布的银行业管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000多件。尽管我国的银行业监管法规较多,但法规建设仍较滞后,存在法律空白、短缺、模糊、不适应银行业发展等问题。如《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对企业参股投资,但事实上债转股作为银行重组不良贷款的一种较有效方式在商业银行中已在运用;《贷款通则》中规定贷款人经营外币贷款必须持有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但目前人民银行已将经营人民币业务和外币业务实行两证合一,除结售汇业务外的其他外币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批;《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对“贷款”定义的界定不明确,致使各商业银行对五级分类资产涵盖的业务口径不一致,同时分类标准过于笼统,信贷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对风险分类划分的标准把握程度相关较大;《支付结算管理办法》中规定银行不能垫款,但事实上中资银行已经允许开办帐户透支业务;《贷款通则》和《商业银行内控指引》中对行长能否成为审贷委员会成员的规定不一致等。
(二)非现场监管的真实性、全面性和信息化问题
非现场监管因其具有信息的全面性、持续性和对风险的早期预警作用而成为各国对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在有效评价银行经营状况和实现风险早期预警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仅仅起到统计作用),其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以下方面:
1.数据基础不够真实准确。主要表现有,一是数出多门,银行内部存在会计、统计及信贷等多种数据口径,各口径之间不完全对应,而向监管部门提供数据的部门没有统一,造成上报监管部门的数据前后不一致;二是部分全科目统计指标和会计科目设置不对应,统计数据不能直接来源于会计数据,需要靠统计人员手工操作造成遗漏;三是部分银行未严格执行统计和会计制度,如合并报表中没有剔除内部往来而虚增资产;四是部分银行对政策制度掌握不到位,如对贷款的五级分类标准掌握不一致;此外还有人为调改数据等情况。
2.非现场监管数据指标体系不完整,不能支持对银行风险状况的深入分析和评估。目前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是1996年制定的,包括十个监控指标和六个监测性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能全面反映银行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如没有银行收入支出的结构及利润分配情况、不良资产的冲销回收及准备金提取充足情况、境内外机构并表数据、非信贷资产结构及质量指标、表外业务相关指标、利率及汇率等市场风险监测指标等;二是均为对法人监管指标,未明确对银行分支机构的监测重点及标准;三是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化,部分指标的计算口径和标准已不符合银行经营的实际状况或不能充分反映银行的经营风险,如资本充足率、备付金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风险资产权重等;四是对所有银行采用统一的指标标准值,没有体现不同银行的经营特点,没有体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相互关系。
3.非现场的风险分析及评价方式不系统。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模型和预警系统,对银行的风险分析重点仍放在监控指标的合规性上,没有着重于采用历史比较分析、行业比较分析和期限缺口分析等动态分析手段来揭示银行风险变动趋势及对潜在风险和未来风险的预测,对银行业整体风险状况的分析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汇总分析和经验判断,难以起到早期预警和指导现场检查的作用。
(三)现场监管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
现场检查是监管人员发现核实问题的有效手段,但现场检查的成本相对较高,在监管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应避免运动式的检查,通过加强现场检查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来提高现场检查的效率,而这正是目前我国现场检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现场检查缺乏连续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大量的现场检查项目是临时性安排的,与非现场检查和以前现场检查结果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二是大量的现场检查是“一锤子买卖”,检查结果写成报告上报领导后,检查就算结束,对被查机构的整改情况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情况缺乏后续的跟踪检查,同时检查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重复检查现象随处可见。
2.没有针对不同银行和不同地区银行业务的风险特点来确定检查重点和检查力度。我国银行机构在业务结构和规模均存在较大不同,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银行机构的业务特点及规模也存在不同,相应的主要风险点也不同。但目前的现场检查项目安排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一个检查项目同时对多家银行机构展开全国范围的运动式检查,其结果是对风险高的地区和银行的检查范围和力度不够,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对风险较低的地区和银行投放的检查力度过大,造成监管资源浪费。
(四)监管合力没有形成
从我国的监管实践看,银行业监管部门、市场监督和内部审计三股力量没有实现有效的联合。
1.内外监管部门之间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人民银行、监事会、审计署及银行内部的审计稽核部门均对商业银行进行现场检查,但检查项目的确定和计划安排在事前未充分沟通,检查结果和处理情况也未及时交流,造成重复检查、重复处理的情况时有发生。
2.未充分发挥市场监督和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除上市银行外,我国其他非上市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是不够充分的,有些信息甚至是虚假的,存款人、债权人、投资人、股东等市场参与者没有足够信息用以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和选择,难以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形成有效的制约作用;二是外部中介机构如外部审计部门拥有大量专业资源和信息,监管部门尚未充分利用这一渠道来提高监管效率。
3.未充分发挥基层监管部门的作用。一是对各地监管部门的人员配置未按照不同地区银行机构的业务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进行,而是实行人员平均分配,造成有的地区监管人员工作强度很大,而有的地区监管人员闲置。二是基层监管部门上报监管信息的可利用程度不高。除由总行统一制定的现场检查项目外,各地监管部门自行安排的检查和调研项目较零散,上报的信息对于判断法人的整体风险作用有限;同时基层监管部门对银行分支机构的非现场监管按法人指标进行,形成的监管报告无法真实反映银行风险的区域分布状况。
(五)银行业监管的角色错位
一是认为银行监管是万能的。银行业本身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无论监管体制多么有效和完善,都不可能彻底消除银行业固有的风险并保证单个银行机构不出现危机,监管者的责任是要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危机的发生;同时金融监管不是控制银行风险的唯一手段,银行内部管理、市场约束和官方监管形成维护银行业稳健的三大支柱,健全的内控制度是有效银行监管的基础,因此银行经营者始终应承担风险控制的第一性责任,这一点在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均得到充分说明。对银行监管的上述局限性,银行业监管部门在向社会宣传及争取上级管理部门的理解方面显得力度不够,一方面易使社会各界将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的责任主要放在监管上,一旦有风险暴露就归结于监管不力;另一方面也使金融机构和市场其他参与者对监管当局产生依赖,不积极主动管理和监督风险。
二是银行监管代替银行管理。银行监管者的工作是负责制定审慎经营标准、发现经营风险、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效果和处置有问题金融机构,而银行经营者要负责通过改善经营效益来提高竞争力,并达到监管当局审慎经营要求。银行监管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可以比作大夫和病人家属,监管者履行大夫的职责,负责常规体检、诊断病情和开出药方,银行经营者作为病人家属要负责照看病人按医嘱抓药、吃药和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果银行仍不能达到审慎经营要求,监管者将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措施直至让银行退出市场。我国的银行监管部门往往不仅是大夫,还当病人家属,投人大量的精力去做经营者的事情,如给银行下达各项经营指标,甚至有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将银行经营业绩好坏、不良贷款下降幅度与本部门监管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待遇直接挂钩。这一方面使监管者要承担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过度的监管,压制了银行创新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六)监管人员的专业配置和培训问题
有效性的银行监管,最关键的步骤是发现和评价银行存在的风险,这对监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外一些监管当局非常注重监管人员的专业结构配置及培训,如occ拥有法律、计算机、会计、信贷、反洗钱等各项领域的专家队伍,对监管人员安排了系统全面持续的培训计划。我国在监管人员专业化培养方面较落后,主要表现在:
一是没有建立结构合理的专业化监管人员队伍。风险性监管要求监管人员不仅要熟悉被监管对象的产品结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模型、内控机制、计算机系统,还要具备良好的金融、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从而能对风险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及各项业务的合规性及风险程度进行评判和检查。这些监管内容不是某一个监管人员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监管人员队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我国目前严重缺乏这样的专业监管人员队伍,监管人员的专业结构配置不合理。
网上银行反洗钱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6
转发《 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的通知
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联社:
现将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 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合银办〔 2 009 〕 220 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办公室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文件(合银办〔 2009 〕 220 号)
转发《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 的通知
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肥东、肥西、长丰县支行,各国有商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肥分行,徽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现将《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银办发〔 2009 〕 151 号,见附件)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三县支行应将银行卡业务纳入反洗钱现场检查重点内容,依据总行文件要求检查金融机构办理银行卡相关业务环节的反洗钱工作。
二、严肃处理违反反洗钱规定办理银行卡业务的金融机构,对于放任甚至协助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业务进行洗钱、恐怖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三县支行要依法从严惩处。
三、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金融机构违反账户实名制、账户管理规定等支付结算制度的,应及时移交支付结算部门处理;发现洗钱和恐怖融资案件线索的,在及时移送有权部门处理的同时,报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反洗钱处。
四、金融机构在日常业务中发现有利用银行卡业务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新的作案手法和发展趋势时,应及时报当地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附件: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印)2 009 年9 月7 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文件(银办发〔 2009 〕 151 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关于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有效预防和打击利用银行卡业务进行的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高反洗钱监管工作的有效性,现就加强银行卡业务反洗钱监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银发〔 2009 〕 142 号)精神,切实履行反洗钱职责,预防银行卡业务洗钱风险。
二、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反洗钱现场检查。除专项检查外,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将金融机构在办理银行卡业务过程中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列入反洗钱现场检查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涉及以下业务环节的反洗钱工作:
(一)金融机构在办理批量发卡业务时,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情况。
(二)金融机构对于持有多张信用卡的客户,开展客户身份识别的情况。
(三)金融机构委托第三方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情况。
(四)金融机构对于特约商户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监测的情况。
(五)金融机构在办理网上银行、ATM 等非面对面业务过程中是否采取了必要的反洗钱风险管理措施。
(六)金融机构对于高风险客户的可疑交易监测和报告情况。
(七)金融机构是否有效保存了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
(八)金融机构对于我国有关部门和联合国安理会发布的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名单的监控情况。
(九)其他洗钱风险较高的业务环节。
在反洗钱现场检查过程中,反洗钱部门发现金融机构违反账户实名制、账户管理规定等支付结算制度的,应及时移交支付结算部门处理;发现洗钱和恐怖融资案件线索的,要及时移送有权部门处理。
三、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按照总行反洗钱局有关“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风险”课题研究的部署安排,组织金融机构深入研究不法分子在新技术条件下,利用银行卡业务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作案手法和发展趋势。
四、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认真剖析典型案例,及时向金
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提示相关洗钱风险,督促金融机构健全反洗钱内控体系,提高公众识别银行卡犯罪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五、依法处理违反反洗钱规定办理银行卡业务的金融机构,对于放任甚至协助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业务进行洗钱、恐怖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要依法从严惩处。
请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及时向辖区内人民银行分支行和金融机构传达本通知精神。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2 009 年8 月3 日 主题词:财务会计银行卡反洗钱通知 抄送:各办事处。联系人:张彦 电话:0551 一5620832 校对:张彦
网上银行反洗钱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7
鉴于以上问题, 要实现反洗钱监管由规则为本向风险为本转变, 还需从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上加以改进。
一、全面认识和正确运用风险为本监管理论
当前重要的是处理好风险为本与规则为本的关系。规则为本的反洗钱监管方式是反洗钱处于起步阶段比较通行的监管模式。其工作重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定规则和各种规定;二是监督检查各类金融机构执行规定的合规性;三是将不合规处罚作为一种日常机制和主要监管方法。规则为本的监管实际上是一个制定规范—检查执行—调整规范—再检查执行的过程。在一国反洗钱制度的初创期, 反洗钱工作的机理及价值还未被金融机构所广泛接受的情况下, 以规则为本的监管方式既直接, 也富有效率。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贯彻以关注洗钱风险为核心, 以原则性监管为导向, 以非现场监管为主要手段, 以现场检查为必要补充的监管方法。规则为本监管与风险为本监管贯穿着两种不同的监管理念, 但两种监管方式并非截然对立, 水火不容, 而是层次递进, 互为补充的关系。强调风险为本的监管, 并不意味着放松合规性监管, 而是要将着力点放在风险上, 注重对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控制, 尤其注重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注重对其风险管控能力的考核和评价, 当然也包括对违规行为的监测和控制能力。规则为本监管与风险为本监管的区别仅仅是在监管手段、监管理念、监管目标等方面侧重点不同而已。为此, 在监管实践中, 应立足实际, 灵活掌握, 根据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和内控机制运行情况确定监管重点, 如:对反洗钱基础工作较好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主要实施以原则为导向的风险为本监管;对农村信用社、保险、证券、期货等反洗钱工作基础薄弱的机构则主要实施以合规为导向的规则为本监管。同时,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在其内部反洗钱组织架构、内控制度、操作流程等基本达到合规要求后, 就应更加注重洗钱风险的防范, 建立起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技术支持以及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 依据风险的大小来安排相应的资源投入。
二、尽快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以适应反洗钱发展形势需要
一要进一步扩充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结合我国实际, 吸收借鉴国际社会的先进经验, 修改《刑法》和《反洗钱法》的相应条款, 尽可能地将一切贪利性犯罪包含在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范围之内。二要建立健全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制度。在研究、评估各行业洗钱风险的基础上, 加快制定特定非金融行业的反洗钱规则并分步启动实施。同时, 发挥相关部门和特定非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指导行业自律组织制定反洗钱指引, 督促行业加强反洗钱自律。三要制定金融机构岗位设置和内控制度建设指引。按照《反洗钱法》的立法精神, 人民银行可以会同其他金融机构监管部门, 依据《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相关规章制度, 制定操作性强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岗位设置和内控制度建设指引》及实施细则, 指导金融机构合理设置反洗钱工作岗位,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四要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对《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配套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明确客户在办理大额交易业务时应向金融机构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和因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积极采用可疑交易“主观”识别标准
FAFT的《四十项建议》在制定可疑交易识别标准时采用的是主观标准, 即规定“如果金融机构怀疑或有理由怀疑某项资金属于犯罪活动的收益或者与恐怖分子筹资有关, 应按照法律或法规的要求, 立即向金融情报单位报告”。目前, 我国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已具备一定基础, 人民银行应逐步减少可疑交易的客观标准, 强化金融机构的自主识别能力。指导金融机构在客观指标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逐步实现以主观分析为主, 辅以客观指标的可疑交易报告形成方法, 提高可疑交易报告的情报价值。
四、着手建立反洗钱正向激励机制
反洗钱补偿与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反洗钱专项基金。该基金有三个主要来源:洗钱罪的罚没收入、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该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主动提供反洗钱情报和线索的社会公众。二是建立政府财政分成奖励制度。对主动提供反洗钱情报和线索的金融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及积极参与反洗钱侦查、破案工作的有关部门, 在破获洗钱案件并追回赃款之后, 由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依据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对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给予各种政策上扶持和优惠, 如市场准入、经营权限、税收减免或优惠等。
五、努力提高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有效性和现场检查的针对性
一方面, 应加快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系统网络化建设, 尽快推行基于互联网的“反洗钱监管交互平台”系统;制定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评估指导意见》, 在整合成熟地区的做法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反洗钱绩效评估体系, 通过建立评估体系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让金融机构持续评估自身执行反洗钱规定情况, 鼓励其及早发现不足并及时予以纠正;二是便于监管部门依据各项风险指标, 评估洗钱风险, 从而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另一方面, 应调整反洗钱现场检查的工作重心, 以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健康的风险管理理念来组织开展现场检查。具体来讲, 在内控制度的检查上, 法人机构应重点查制度建设情况, 非法人机构应重点看制度落实情况;在客户身份识别的检查上, 应重点检查金融机构开展客户风险管理情况;在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检查上, 应重点检查金融机构异常交易甄别分析工作流程;在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的检查上, 应重点检查金融机构网上交易数据的保存情况。
参考文献
[1].唐旭, 刘争鸣编译.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指引与最佳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2].童文俊.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方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中国货币市场, 2010 (4)
[3].支德勤.协调“三大监管关系”提升监管有效性.中国金融家, 2007 (11)
[4].英国金融业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实践及借鉴.中国人民银行参阅件, 2009 (17)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反洗钱监管 篇8
我国反洗钱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立法及制度建设上,初步建立了反洗钱法律和制度;在机构及工作机制建设上,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反洗钱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指导和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支反洗钱资金监测”的法定职责,各金融监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在国际合作上,积极开展与国际反洗钱组织和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合作。作为金融机构,银行承担着反洗钱义务,必须采取预防、监控等措施,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一、商业银行产品洗钱风险分析
第三方存管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拓展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吸引更多的客户,银行开办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同时,由于“单一客户多银行存管、多银行银证转账”的模式的兴起,同一客户签约银行数量最多可以有5家,客户可以从多个银行划账至证券账户。若有不法分子通过证券账户将不合法资金通过银证转账的方式进行“漂白”,从表面上看,该客户是属于正常的证券买卖,但其实质只是将“第三方存管”业务作为幌子。正是由于银行与证券公司间、银行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等以及资料的获取障碍,给了犯罪分子躲避监管的可乘之机,因此使证券业务存在十分巨大的洗钱风险点。
代销业务。基金作为银行重点代销产品,基金营销以金额大、资金进出快为特征。商业银行大多会为其营销人员制定销售目标,而为了达到指标,营销人员会以大单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你会发现,很多客户在申购或者认购基金时金额将达到千万。甚至有部分客户会不计损失,即使需要支付赎回费用时也选择退出基金。其行为十分异常,有不惜成本洗白其来源的嫌疑。基金的销售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中间业务收入,往往会忽略在销售基金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洗钱风险,例如:未充分了解客户信息;不了解客户资金来源等。
电子银行业务。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银行业务在银行也全面发展。目前主要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等,在传统银行业务中,客户必须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通过与客户面对面,银行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客户,了解客户,从各方面获取客户的身份背景信息。而现在,更多的人选择了非柜面办理业务,这会造成银行在进行反洗钱监管过程中缺少了更进一步了解、调查客户的渠道。
除了个人频繁使用电子银行业务,企业客户也偏向于使用电子银行进行资金的划转。一笔汇划业务通过网上银行进行交易,整个业务处理的流程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制约。并且通过使用网银等渠道脱离了柜台操作人员的反洗钱监控和大额支付的授权管理,更不需要任何手续,银行难以及时监督和控制。同时,由于网上银行交易的网络化程度高,关联账户可以为若干甚至更多,无法审查资金的真实来源、性质及用途,加上无限制的交易时间,可以完全脱离在工作的8小时之外,这使得银行对交易记录难以做到实时监控。若进行了跨行交易、异地卡交易,会导致银行对客户交易无法进行分析甄别,在客观上形成了对网上银行反洗钱管理的盲区。
现金业务。现金交易具有无法追踪其来源以及去向的特点,目前,我国对于现金的存取并限制,银行也无权随意拒绝客户的存取款要求,仅限形式上的审核,例如超过金额限制需出示本人身份证件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更多的是为储户提供服务,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银行在办理现金业务时将面临更大的风险。通过现金方式,掩盖资金真实交易记录及其交易目的,企图切断资金来源与去向,规避交易资金监管。对于此类交易,需要网点经办人员具有足够的警觉性,在充分了解业务背景情况下再为客户办理此类高风险交易。
二、反洗钱监管展望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不断升温,如何应对自贸区改革重头戏——金融创新,做好反洗钱监管成为了各家银行讨论的焦点。近期,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陆续推出一系列新的政策以及实施细则,自贸试验区金融工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并大胆开展金融业务创新。自贸区成立至今,已发布两批金融创新案例,形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创新、自贸区企业融资创新、自贸区支付结算创新、自贸区企业资金管理创新、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创新、金融机构集聚创新、自由贸易账户开立和相关业务创新、进一步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进一步落实外汇管理改革措施、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等十个方面案例。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洗钱路径是通过离岸金融和离岸贸易,但最终大部分都需要经过离岸的金融业务来进行资金的流转。对离岸和在岸帐户进行有效管理、识别可疑贸易、境内外资金流通后阻拦洗钱通道等难题必须得以解决。离岸贸易中的洗钱则大多通过“跟单信用证”这一国际结算方式得以实现。信用证项下的任何议付、偿付依据的都是“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原则。这样的一种结算方式就为贸易项下的洗钱创造了绝好的机会。所以我们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一是完善反洗钱制度建设。建立一种以风险为本的有效反洗钱制度。自贸试验区内一切业务需以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在涉及自贸区金融的所有版块中,所有的前提都是“基于风险可控”的情形。这就要求在开展自贸区业务时,必须依据业务的内容、机构的类别、客户的状况、产品的性质,逐步构建成一个完整有效、与业务相结合,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可操作性强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将反洗钱工作要求嵌入业务工作程序和管理系统。同时,从制度上明确对检索出的黑名单客户如何实施差别化风险控制措施,以提高事中事后风险管控能力。
二是提升反洗钱风险监测能力。自贸试验区各项金融创新的落地和进一步的开放,使得虚假实业投资、虚假贸易、资金用途等方面产生了洗钱风险。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提出:“将探索建立与自贸区管委会、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合作机制,加强资金信息与海关、税务、工商等的信息共享,提升对区内贸易及资金流动的后台监控能力,并将积极会同税务、公安部门加强对自贸区犯罪类型的研究,着力加强对走私、税收犯罪的打击力度。”今后,名单制管理的必然性毋庸置疑,在办理开户或者交易的时候通过黑名单查询系统将客户与涉敏名单、协查名单、重点可疑交易客户名单进行比对。通过接入外部名单库并优化反洗钱数据库,进行可疑交易数据挖掘工作和高风险客户甄别工作,依靠数据技术,实施对于账户的有效管理和动态监督。
三是加强客户身份识别。自贸区金融改革大幅简化了试验区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流程,明确了人民币境外借款规模与适用范围、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和人民币交易服务等创新业务。在展业三原则(“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和“尽职审查”)基础上,只需凭区内机构和个人提交的收付款指令,即可直接办理相关业务。而这一流程的简化,更显得基层网点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经办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按照岗位工作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同时,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员反洗钱意识,特别强化对具体操作人员的培训,配合反洗钱规章制度和反洗钱系统完善,不断提升审查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操作能力。
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9
近年来,洗黑钱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猖獗,不法分子为掩饰其非法收入、逃避监管和追查,往往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对犯罪所得进行处理。长期的洗钱活动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洗钱工具,例如,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利用空壳公司,伪造商业票据等方法将不法财产合法化。多种多样的洗钱方式也加大了反洗钱的监管难度。本文通过列举证券公司常见的洗钱方式,结合现阶段证券公司反洗工作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探索未来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方法。
一、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现状
证券行业虽然仅有20年的发展历史,但其具有较高的资金流动性且交易复杂,能够为不法分子的洗钱活动提供较好的掩护而逃避执法机关的打击,已经成为我国洗钱违法犯罪新的重点监查领域。从行业总体来看,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众多,交易品种繁多,资金交易规模巨大,流动性高,供求关系瞬息万变,价格形成机制复杂,这些都给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总结过去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功的经验,利用证券业洗钱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要为以下几种途径:
1.利用多个账户之间对敲,通过高买低卖的操作进行利益传输。利用这种方式洗钱的一般为机构或企业,资金量较大,可以操控一只或几只股票;或事先与一些私募基金商议,通过高买低卖的手段把利润转移给基金公司,事后再与其分成。2.通过转托管的方式转移非法资产,即将手中不法资金换成股票等有价证券,再通过转托管把有价证券转移到其他证券营业部,再卖出股票,提取现金。或经过多次买卖交易、多次转托管,以混淆非法资金的来源,加大监查难度。
3.一些证券经营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为一己私利,没有认真审核了解开户人员真实身份及职业、基本收支状况等基本资料,使洗钱者可以使用虚假的身份资料开立资金账户,甚至开立多个资金账户,在洗钱者达到目的后销毁交易记录,并销户,对与资金的来龙去脉没有留痕,以至于无法追查资金去向。
4.利用虚假证明办理继承、转让等非交易过户手续,进行转移资产、变更持有人。
5.通过并购上市公司、公司公开上市进行洗钱。一方面洗钱分子 在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寻找机会,把非法资金用于收购兼并上市公司,取得从非法到貌似合法的地位。在收购完成达到“洗白”及获利目的后,通过证券市场退出;另一方面洗钱分子在公司上市前以非法资金认购公司股份成为原始股东。当公司公开上市时,再从中抽出资金。
上述仅列举了常见的利用证券行业洗钱的途径。我国证券市场各项监管法律制度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制度漏洞和监管薄弱为犯罪分子利用证券市场进行洗钱提供了可乘之机,从已经查处的大量证券市场违法犯罪案件看,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利用证券行业进行的洗钱活动比较猖獗。目前,证券行业反洗钱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客户身份识别。对新开立股票及资金帐户的客户,认真识别客户身份证件或其他证明文件的真伪,详细记录客户职业、收支状况、住址等基本信息,在发生可疑交易时作为辨别是否有洗钱嫌疑的主要依据。对客户进行电话或上门回访,了解客户实际状况信息,进一步确认客户档案记载的真实性,客户要求变更其信息资料时着重核查客户身份证明、所提供的变更证明文件的有效性。对职业与收入不相符,其他资料不完整或与开户时留存资料有出入的客户作为日后重点监测的对象。
第二,可疑交易的监测。我国证券行业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开展仅能依靠客户在证券公司柜台办理各种相关业务时,提供的相关证件及自行填写的信息,属于被动接受客户提供的资料,很难有效甄别其真实性,特别是关于职业,住址,收入情况等信息更无从核对。所以,日常交易行为的监控是现阶段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的重点。常见的可疑交易有:
1.客户资金账户原因不明地频繁出现接近于大额支付标准的银证转账,明显逃避大额现金交易监测。
2.客户的证券账户长期闲置不用,而资金账户却频繁发生大额资金收付。
3.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并在短期内发生大量证券交易。
4.没有交易或者交易量较小的客户,要求将大量资金划转到他人账户,且没有明显的交易目的或者用途。
5.开户后短期内大量买卖证券,然后迅速销户。
6.客户要求有价证券非交易过户且不能提供合法证明文件。7.客户频繁办理有价证券的转托管且无合理理由。
通过对可疑交易的监测,统计可能涉及洗钱的非法交易进行逐一排查,并综合客户基本资料信息,将客户划分高风险客户或者高风险账户持有人,对高风险客户或者高风险账户持有人实施重点关注。
二、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开展建议
目前,证券公司在开展反洗钱工作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如证券公司反洗钱制度不详细、组织架构不完整,从业人员反洗钱意识不高,客户身份、基本信息资料真实性的不能完全确认,可疑交易监测系统不完善,各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配合不协调等。若要把反洗钱工作做到更好,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面临的困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建设完整的证券公司反洗钱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应该从管理上入手,建设完整的反洗钱内控体系及相关制度。针对近几年处理案例的经验就重点规定内容,如:组织机构建设、内控制度建设、客户尽职调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配合司法机关及涉嫌洗钱犯罪信息移送、账户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反洗钱宣传和业务培训等工作,制定详细的规定,便于基层证券营业部掌握和操作。
(二)证券公司及存管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的建设 针对证券公司操作程序的特殊情况,证券公司应加快现有操作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增加反洗钱监测分析功能,有效拓展现有系统空间;对原有操作系统存在升级和改造困难的证券公司,应积极开发新系统,保证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构建证券公司和存管银行一体的可疑交易监测报告体系。鉴于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将客户的证券资产和资金资产管理权限分别划分给券商和存管银行,因此有必要整合证券业资金交易信息和证券交易信息,构建证券公司和存管银行一体的证券业可疑交易监测报告系.明确界定银行与证券机构双方的职责分工。
(三)身份证件查询系统的建设
加快我国身份证件查询系统的建设,尽快实现身份证件查询系统在国防、公安、海关、银行、证券、邮政、宾馆、考试等多个领域以及涉及政府管理等行业单位的广泛应用。彻底解决身份证件查询识别难的问题。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应积极做好与公安机关身份证件查询系统的端口匹配连接工作.争取及早实现身份证件上线查询。借此加强反洗钱数据库建设,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并加强与公安身份信息、税收征管信息、工商注册信息、民政注册信息系统的联系。
(四)加强对证券公司人员的培训。
通过专家授课、开办研讨班、实地观摩反洗钱先进单位等手段,提高证券业高管人员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已往的经验.只有各级高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得到统一,反洗钱工作才能在各基层营业部得到较快落实;加强对证券从业人员反洗钱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反洗钱认识,确保能熟练掌握有关反洗钱操作程序。通过学习相关犯罪案例,提高业务人员对可疑交易的甄别能力,有效防范和抵御洗钱风险。
三、总结
【网上银行反洗钱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推荐阅读:
网上银行反洗钱浅析12-13
银行反洗钱案例及试题05-17
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2-20
银行反洗钱的整改报告10-07
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的难点09-29
银行卡反洗钱12-02
银行柜面如何反洗钱08-03
烟草网上订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调研报告10-10
银行反洗钱审计工作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