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共10篇)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1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07-12-25] ·作者: ·来源: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渝北区土壤肥料站李建平
摘要: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沼气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在沼气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部门扶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加大培训力度,严把建池质量关,保障建后沼气池正常运行等四个方面的建议。这对当前我区正在实施的沼气建设项目,极具指导意义。关键词:沼气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建议
2000年,农业部提出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几年来的推广实践证明,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把“大力普及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列为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
一、认识新形势下沼气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沼气项目的实施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
现。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和自然规律的协调,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沼气项目的实施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大。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既是宝贵的农业资源,又是严重的污染源。处理不好将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处理并利用农业废弃物,达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对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生产,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沼气项目的实施是开发农村,缓解农村能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可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不仅能为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而且能改善环境,增收节支,而且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有着较为现实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t4y~ Q <
我区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农村沼气建设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经济能力支撑的建池户比较多。根据重庆市建设标准要求,沼气池建设必须与厕所、猪(牛)圈、厨房的改造相结合,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因此要求农户投入的资金量是比较大的。前几年渝北区沼气建设主要在经济状况好,交通方便的镇(街)和村社进行实施,而且有条件的农户基本都完成了“一池三改”建设任务。目前沼气池的推广已开始转向偏远、经济条件较差的镇(街)
和村社。由于这部分地区农户的经济收入能力有限,要进行“一池三改”,除国家现行补助标准1000元外,据调查,还需投入1500元以上,这对一般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
(二)沼气综合利用工作基本停留在自发阶段。虽然各地在沼气的综合利用上作了一些试验示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少地方对沼气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炊煮、照明)的单一利用上,在探索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系统的、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大多数地方没有进行正规的对比实验,缺乏有科学依据的原理和数据,尤其是在沼液喂猪、浸种、叶面喷洒杀虫等利用方式上,亟待农业技术部门和相关部门大力参与、立题立项,进行系统研究,否则难以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t4y~<
(三)建材物资涨价,工程费用增加。近年来,由于钢材、砂石等建材物资上涨幅较大,如石子、河沙、水泥等等;据调查,今年新修一口沼气池,材料费又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0元左右,而且技工工资也随物价水平的提高相应提高,造成沼气池建设成本增加。现行的财政补助标准较之建设成本明显偏低,存在农户资金投入,沼气池建设的双重压力。同时部分地方农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沼气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t4y~
(四)沼气综合示范点投入不足。项目建设初期,我区重点在示范点建设上进行资金投入,由于项目组装较少,加之宣传力度有限,致使“好酒巷里香”,综合效应的辐射作用还不够理想。要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建设任务,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有相关部门的配合,集中投入,不断丰富示范点建设内容,以形成合力,提高沼气建设的综合示范效应。
(五)技术培训亟待加强,人力、财力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整个区内从事能源工作的专业人员很少。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各镇街的专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更少,理论水平也更低、实践经验不足,对当地沼气建设的指导与管理能力较弱,致使对技工建池中存在的质量隐患难以发现、排除。二是建池技工数量严重不足。我区已获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证书的技工90名,因各种原因而实际从事该工作的还不到40%,其技术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认真负
责、口碑好的技工,建池农户争抢,反之,农户则不愿接受。技工数量不足,技能欠佳,已成为完成沼气建设任务的瓶颈之一。培训、轮训、复训大批合格技工的工作亟待加强,特别是当地乡土人才的培训显得尤为迫切。三是对农户的培训有待加强。建沼气农户普遍对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知识了解少,安全意识差,致使相当数量沼气池达不到最佳产气效果。目前,区里虽设有农村能源办事机构,但工作人员不足10人,镇(街)一级现在还没有专业的农村能源办事机构,是由当地农业服务中心明确1—2人兼管此项工作,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和管理。沼气建设工作繁重,要建好一口沼气池,农技人员通常要跑上五趟以上,又缺乏相应的经费和条件。特别是今年,由于财政体制改革后,全区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由中央、市通过国债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扶贫资金等直接投入补助农户,没有任何工作经费可提取;多数镇(街)工作经费无法保证,农业部门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不得不挤占其它经费来艰难维持运转。t4y~
(六)后续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病废池数量逐步增多。由于体制不顺、资金不足、服务对象不集中等问题,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建池农户得不到快捷的有效服务,使部分已建池户不能正常使用,进而挫伤农户建池积极性,影响了沼气池建设的进度与推广应用。t4y~ Q <
三、对策与建议 t4y~ Q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沼气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纽带,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优质肥料,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和领导应从建设小新农村的高度,把沼气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成立或调整充实各级沼气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协调关系,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区、镇(街)、村三级都应建立农村能源机构,明确性质、职能、职责,增加人员,以适应沼气工作的发展需要。 (二)部门扶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农村 “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与沼气是基础设施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按照部门职责,对口帮扶方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目前农村沼气建设正从交通方便、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向边远山区、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发展,工作难度日益加大,建池工作经费亦需相应增加。一是要提高农户建池的补助标准。针对农户经济投入困难,在提高项目建设标准的同时,必须提高沼气池建设的财政补助水平。建议将“一池三改”的一池由现行补助标准1000元提高到1800 元。“三改”(改圈 300元/间,改厕 600元/座,改厨 300元/间),则由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分担,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户的自筹。二是各级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增加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对于各级各部门投入沼气池建设的资金,政府应统筹统一规划,捆绑使用,统一标准,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沼气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t4y (三)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要积极引导沼气建设实现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从单一用气向综合利用转变;从单纯建池向建设生态家园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将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组装配套,发展“猪——沼——果、菜、粮、鱼、茶”等农业生态模式,促进庭院经济发展。t4y~ Q (四)加大培训力度,严把建池质量关,保障建后沼气池正常运行。坚持速度服从于质量的原则,把建池质量和发展速度有机统一起来。应严格遵守和坚持有关农村沼气池施工工艺、验收、配套设施和发酵工艺操作规程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尽快培育和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专业化施工队伍,研究提高建池工艺,掌握并采用半机械或机械化施工手段,逐步淘汰手工施工,确保建池质量,充分发挥效益。加大对农村能源干部、技工和建池农户的培训力度。首先要努力提高农村能源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要转变工作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运作方式,如组建沼气服务公司或沼气技术协会,实行物业化、市场化管理,适应发展需要。其次,要加大对原有技工的再培训,并大量培训新技工,对技工要采取措施严格考核、加强管理,如取得合格证和上岗证的建池技工须与县能源办及建池农户签订双向合同,并接受能源办的监督管理。必 须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将沼气池安全建设、使用、管护常识纳入培训内容,帮助农户搞好沼气池日常运行的科学管理,在综合利用上学习并掌握好技能,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增收致富目标。 (五)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是沼气建设项目的重要环节,也是沼气池正常使用和发挥综合效益的关键。必须同步加以建立完善。各级政府和能源办要积极探索如何建好区、镇(街)沼气服务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沼气配件服务网点,把服务覆盖到农村千家万户,探索实行按市场规律运作的物业管理模式。在沼气建设相对集中的村建立沼气协会,通过协会建立规章,走群众自我服务、自行参与、自我发展的沼气后续服务之路。 自2003年以来, 安康市汉滨区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超过1.8万口, 然而使用率仅有65%, 许多沼气池被闲置。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农户养殖量逐年减少, 导致沼气户发酵原料不足。二是建池户缺乏技术, 不会管理, 无劳动力等。三是后续服务管理跟不上, 造成农户无法正常使用。针对目前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对策, 以为我国农村沼气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1 安康市汉滨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现状 按照陕西省农业厅倡导的“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建管结合、有偿服务、肥气并举、以肥为主、循环发展”的方针, 为积极探索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模式和机制, 已在全区15个乡镇建成了村级沼气后续服务网点85个, 并为当地沼气户及大中型养殖企业提供服务。整个网点建设采取先试点, 再推广的原则, 给每个服务网点配备了1辆抽渣车, 1台抽渣泵, 1套维修工具及沼气配件。每个服务网点都确定1名技术人员, 负责所辖区域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 保证该区域沼气使用率和使用效果, 从而提高农民使用沼气的积极性[1,2,3]。 2 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经费保障, 后续服务建设困难 近几年国家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沼气池的建设, 而后续服务建设只提供了部分设备而无资金投入, 地方政府也对沼气服务扶持力度不大。服务网点普遍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工作量偏少、机制不活、经费没保障是直接影响服务网点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2.2 没有有效的服务模式 解决沼气池日常使用中的问题, 提高沼气使用率及使用质量已是确保当前沼气建设能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汉滨区虽出现了市场化运作的物业化管理模式及协会式后续服务管理方式, 但没有显现出模式持久的优点和特长, 运行起来比较困难, 随时都有终止服务的可能[5,6,7]。 2.3 农户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激发 大部分建池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沼气建设的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 对日常的沼气池管理和维护保养知识缺乏。嫌麻烦不愿管, 无劳动力无人管, 花钱买服务的观念淡薄, 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误解。 3 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3.1 强化监督管理 能源管理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沼气建设、安装、维护、故障排除及沼气综合利用等培训, 并加大对沼气服务网点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 通过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和服务制度, 严格奖惩措施。此外, 还要建立沼气服务网点维修信息档案, 提高服务水平, 保证服务质量[1,2,3,4,5]。 3.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安康市汉滨区的沼气池大多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当地交通不便, 农民收入水平低, 无法承受沼气服务组织运转和维持所需要的经费, 要开展全方位的沼气服务难度较大。因此, 沼气池进出料、运输及设备维修等需要的资金, 需要各级财政部门予以相应的扶持[1,2,3,4,5]。 同时, 为了使沼气真正成为为农民服务、帮助农民创收的有效手段, 必须引导农民提高对沼气、沼液、沼渣的利用率。通过对农户进行专业培训, 加大沼渣、沼液在养殖业中的利用力度, 也可以将其用作果树、蔬菜的肥料, 对提高果品、蔬菜的产量、质量十分有效;将沼液用于养鱼、浸种, 可以增加农作物抗病力, 以此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提高对沼气服务和管理职能的认识, 加强沼气用户和沼气服务管理体系之间的联系, 促进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1,2,3,4,5]。 3.3 加强政府领导 沼气服务的对象是个体沼气农户, 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 加以引导。通过各种宣传媒介, 向农户宣传有关沼气的政策、措施、好处, 切实纠正农民的认识偏差, 充分调动沼气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沼气服务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难的问题, 给沼气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结合安康市汉滨区实际, 针对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为农村沼气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沼气,后续服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振楠.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北京农业, 2011 (12) :186-187. [2]龚家珍, 宋佳春.秀山县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 2011, 5 (3) :76-78. [3]张明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的探索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2009 (12) :28-29. [4]马虎, 杨北桥.宁夏农村沼气服务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沼气, 2010, 28 (6) :42-43. [5]张茂森.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探索及对策[J].中国林业, 2011 (1) :69. [6]杜永年.汉台区农村沼气建设与后续服务调研报告[J].汉中科技, 2012 (3) :9-10.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就整体而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文化生活内容也更加充实,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还非常严峻。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一个首要问题,那就是一些政府部门的文化观念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有些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领导层面看,缺少大文化观念,没有意识到文化是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大范畴,是一项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是农村文化发展缓慢、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从文化系统自身看,对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尚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随着农村温饱线的跨越,以及科技对农业劳作的减轻,农民越来越不满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2、经费匮乏,设施老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瓶颈。目前,农村文化活动靠集资化缘形式来开展的比较普遍,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动经费,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这块难以顾及;乡(镇)经费本来就困难,没有精力来办群众文化;农村集体经济所剩无几,无法投入文化活动;社会捐助缺乏必要的投入机制,有钱不愿投入。这种全部依赖外援活动经费的方式,犹如杯水车薪,难以为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乡镇把原本是文化事业的项目和活动全部变为文化产业,让其挣钱自我发展、自生自灭,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同时,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场地,难以满足群众之需,普遍为小、差、散的状态。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现存文化站、文化中心及各类文化基础设施简陋,大多已经超过其“服役”年龄,老化情况严重。大部分镇文化站配置的是“几本书,外加一块牌子一间房、一枚章子一张床”,村文化室则挂牌而已,有名无实。政府实施的“村村通电视”工程因本地经济实力、地域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西部偏远山区电视覆盖面还很低,原有农村广播基本丧失、有线电视覆盖户不足50%、网络更是一片空白,使得大部分农村群众仍然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极大地制约了农民对文化、科技的渴求与市场、世界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 3、农村文化专干不专,人才青黄不接。乡镇文化专干队伍老龄化、学历偏低,高中或初中学历者还非常多,空编缺员较为严重,专业技能不专,文学艺术创作、群众文化辅导等人才紧缺,加之缺乏进行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经费,现有队伍已不能很好地发挥指导辖区内群众文化活动和管理文化市场的作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基本处于“顺”其自然、良莠参杂、供不足需的状态。县区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文化工作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关注较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少且单一,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再者,乡镇文化专干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得多。有些乡镇领导认为,文化站干部只是写写标语、出出宣传栏,节假日期间配合团、妇、兵搞些文体活动罢了,致使农村文化站工作错位。因此,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干部一年到头被当地政府抽调去包村协助农村中心工作,比如计生工作、催粮入库工作、山地综合开发工作等等。文化站干部无法集中精力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指导农村文化工作,久而久之,文化站干部成了“农村工作组”,当地政府部门的“万金油”,即使想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繁荣农村文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文化事业,引进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十分困难。农村基层文化人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队伍不稳,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忽视的瓶颈。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整个农村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农村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对新时期农村文化工作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重视。思想的重视和认识上的提高,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党的“富民”政策,不仅是指物质、经济上的富裕,还包括精神、文化上的富裕,更要认识到文化对经济的巨大的反作用。同时,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文化上。农村落后于城市、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于城市的基本国情,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况且文化建设又不同于经济建设,它不仅牵涉到外在的物质形态的文化建设问题,还牵涉到内在的精神形态的文化建设问题,即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问题。它有着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需要我们去探求和掌握。这些都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为此,各级党政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的学习和教育,要时刻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和对物质文明建设所起的推动作用,不断拓宽文化工作的职能和领域,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了农村文化事业就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为社会的稳定、为乡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2、增加财政经费投入,保障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将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鼓励社会办文化,推动乡村民间文艺团队走产业化的路子,在保证文化公益性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可适当开展有偿服务。要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针,逐步把文化产业办成集教育、科技、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具体地说,一是要把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列入县、镇(乡、街道)两级公共财政预算,市、县(市、区)要制定出台以奖代补的政策,鼓励镇(乡、街道)、村加快文化阵地建设。二是镇(乡、街道)财政要保证农村文化活动有一定标准的经费。三是要在村级集体可支配资金中确定一定的比例用于文化活动。四是要动员和鼓励民间资本举办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有关捐赠活动。五是在体育彩票的收益中,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唯其如此,才能千方百计服务农民,大力推进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3、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契机,增加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立和完善农村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室,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农村相对落后的文化设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重点建好镇(乡、街道)、村和社区文化阵地和设施,重视基层文化阵地和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当前,要对基层文化阵地和设施进行必要的普查,以盘活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必不可少的公共文化设施,并提高利用率,加强管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要注意为农民 (特别是老年农民——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农民人数会快速增加)提供沟通、交流的活动场所,包括老年人合法的、健康的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确保“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量力而行地建好村级广播站、图书室、阅览室、电教电影室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确保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的实施,即基本实现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二是文化建设与服务农村经济相结合。利用电教室、阅览室向群众传授种养技能,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播放专题片等形式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帮助。 4、建好农村文化队伍,增强人力投入。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人员。要定期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评选和比赛,发展和培养更多的业务骨干。县文化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对农村文化干部进行培训,重视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建立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特别要加强对农村青年文化工作者的培养、培训,提高其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扩大农村文化艺术积极分子队伍,使他们成为当地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骨干。并实施激励性措施,改善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具有较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年轻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站工作,切实改变目前乡镇文化站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同时要特别注意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和民间艺术的传承工作。对这支队伍,我们不光要使用好,更要培养和培训好。 近几年来,我县农村群众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对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XX县文化局下属6个局直单位,23个乡镇文化站,其中县城文化设施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干部职工近400人。县文物所、稽查队与局机关一起挤在建筑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三层楼里办公;县电影院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能容纳2119人;县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200平米;文化馆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内有排练厅3间,教室8间,业务活动大厅1处;祁剧团建筑面积为8600平方米,无演出剧院,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十分落后。 县电影公司始建于1976年,历经近30年风雨剥蚀,院内原有的2000多张硬座已有三分之一的座椅陈旧破烂,顶棚已经腐烂,舞台灯光和音响配置不全,效果甚差。县文化馆、图书馆的办公楼亦建于70年代,1994年就已被建筑质检部门分别鉴定为危房,至今没有得到翻修。 全县23个乡镇文化站中,步云桥镇文化站在去年市文化局的关心下争取上级拨款3万元,购买了一栋建筑面积达160平方米的楼房用作扩建文化中心;归阳镇文化站有一幢所有权归镇政府,使用权归文化站的文化中心,其他乡镇文化站大部分蜗居于乡镇政府办公大楼的一两间房里办公,有的甚至连一间工作房都没有,基本上处于“四无”状态,即无图书室、无影剧院、无娱乐场所、无办公场地;各乡镇共有6个影剧院,仅有2个影剧院的产权属县电影公司所有,其它都是借用影院。随着人们艺术欣赏程度的转化和有线电视的冲击,乡镇电影放映均处于瘫痪状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由于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等方面原因,致使文化设施建设存在很多的落后现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形成这些落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1、原有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县直各单位和乡镇文化站设施,大多数建于七、八十年代,由于各级财政“供奶”不足,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无论是质量、结构、布局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不能适应现阶段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剧院拆后,现无款修建,仍然是空坪一块,使演出只能下乡演出,不能在县城演出。 2、财政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来,我县财政对文化干部仅拨人头经费,均没有安排维修、改建及活动经费。目前,全县各乡镇67名文化干部中还有18名文化专干财政只拨50的基本工资,另有6名文化专干分配岗位近5年时间还未落实财政拨款,工资待遇无着落,只能流落他乡打工糊口,另谋生路。特别是1998年取消文化市场管理费后,文化部门更无任何经济来源。想办事却办不成事,开展活动也只是四处求援,哀声叹气,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发展文化的意识氛围不浓。上层和基层个别领导及建设规划部门对文化设施缺乏高度认识。有一种“轻文化、重经济”的主观片面想法,总认为文化工作上去了挣不了票子,吹吹打打保不住位子,唱唱跳跳饱不了肚子,看不到文化工作对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素质、促进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忽略了文化事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小文化”观点的束缚,致使一些人对文化建设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经济上不投入,建设上无规划,严重导致全县文化设施因循守旧,停滞不前。 三、几点建议 我县文化设施陈旧落后,文化工作队伍不稳定,文化事业发展机制不健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只有有效地解决好这一难题,才能解决当前全县人们存在的精神文化“饥渴”问题,让广大人们群众真正享受到先进文化发展带来的实惠。为此,特作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要制定和完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小城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上工作日程。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确定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模和速度,保持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步进行。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十年来,饮水办工作人员通过努力工作,亲力亲为,为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设了一大批饮水工程,解决了近60万农村居民的的饮水安全问题。但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加上上级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改善我们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2015年5月21~22日,黄石市饮水办组织大冶、阳新饮水办相关人员赴松滋市参观学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现结合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际和自己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1、关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地方政府负责制 饮水安全工程涉及全家万户,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目前,我县仅成立了阳新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但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矛盾协调、管线具体起向、过港过河设计、闸阀配件管材调拨核实、水厂厂区规划布置、水厂运行管理、水源保护、水质消毒、管线修复、征地青苗补偿等等一系列问题。但各镇场区没有成立饮水安全工程分项目法人,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征地、矛盾协调等等工作十分繁重,施工单位做两天停三天现象经常发生,水质消毒、水厂管理、水源保护、水价确定、水厂大修基金等相关制度建设和监管都无相关人员去管理。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项系统工程做好做实,靠饮水办几个人是万万行不通的。唯有切实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建议:一是各镇场区成立项目专班,专班由镇长、各分管领导、各相关部门、有关村组、水利站等相关人员组成。专门负责自筹经费落实、做好群众宣传发动、矛盾协调等工作。在县饮水办的领导下,行使本镇的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法人资格。二是要把水厂的建设、运行纳入到各镇场区政府、各村级管理的绩效考核中去。 2、关于政策宣传。 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各工程点因水源、用水习惯等等原因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唯有把有关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国家政策宣传到位,唯有调动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唯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把这件涉及千家万户的公益事业做好管好。一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只对规划内人口28.61万人人均补贴460元,要完成通水入户资金远远不够,需要各家各户筹集一定的资金;二是农村用水户分散,管网维护难,用水量损失,建后管护力度大。三是管网人为破坏多、渗漏后危害大,要加大水政执法,有必要联合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四是要做好进村入户宣传工作,水厂建成后如没有一定的用水户,水厂运行必定难以维继。五是水源保护要设立警示标牌,出台相关保护措施。六是水费的确定、群众自筹资金的一事一议等; 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公益性项目,上级未列支补偿、协调等相关费用; 建议:每家每户发放政策宣传单,把国家有关农村饮水安全政策让每家每户知晓,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利于工程顺利开展。 3、关于管理主体 中央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建得成、管理好、用得起、长受益”。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主体。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两期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我县饮水安全管理主体没有明确,一是十一五期间,部分水厂建设过程中,因国家投资少,个体老板带资了一部分。但在十二五后,绝大多数的投资都由国家、省以及群众自筹(即开户费)组成。因水厂是一个公益性项目,水质的安全关系到水厂投资建设的最终目的,十一五、十二五以来,国家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农户自筹那么多钱,但受益的确是几个承包人,不是说承包人管不好,涉及到今后水价的确定、水量、水质以及水厂若干年后的大修等等一系列问题,现在水厂刚建起来时个体老板得到了收益,但若干年后谁来负责,最终还是我们政府部门,但为什么不能由我们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呢,任何私人的水厂都能运行,我们水利站、中型水库管理处为什么不能管,我们还代表政府。经调研松滋市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情况,他们成立了一个叫“民生水务公司”的饮水安全总公司,属水利局管理,各镇水厂属总公司下属公司,自负盈亏,然后每吨水向水利局上交一部分大修基金、统一帐户管理,公司共120余人,公司在水利局领导下监督各水厂水质、水量、水价等相关的工作,建议:我县中心水厂主要有三溪水厂、罗北口水厂、白沙水厂、富水水厂、龙港水厂、木港水厂、枫林水厂、荆头山水厂、半壁山水厂、富池二水厂、黄桑口水厂、富池水厂、排市水厂、陶港水厂、龙港流泉水厂、军垦水厂等,还有很多连村水厂。可以根据国家投资、个人出资、群众自筹、属地管理等情况理顺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但此项工作量非常大),可以成立供水管理总站并依托我局的水利投资公司与乡镇共同进行管理。管理过程中要对各水厂的服务、效益、规范等进行绩效考核。 4、关于规划建设 水厂的规划与建设的合理是水厂运行管理的前提条件。但水厂这么多(每年至少三十余处)、管线这么长、矛盾这么多管理起来确实很难。一是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没有到位,水厂开工后,我们每天都是在跟乡镇、村组说好话,请他们帮我们搞矛盾协调,帮我们搞征地、帮我们搞青苗补偿。好像所有的事都变成了饮水办的事了,造成有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的精力都搞协调去了,施工单位拖不起,我们也拖不起。二是设计规划后,部分水厂不能按照设计规划落实,有的水厂本来是覆盖多个村的,但是水源点的村就是不让管线到其它的村组去;有的是大水厂的水本来是已经到了某村了的,但某村就是不用,硬是要重新建设水厂,把整个规划都打乱了(如排市上王村)。有的本来做一个水厂就可以覆盖二个村的,但由于两村矛盾硬是要做两个水厂,既浪费了投资,也加大了今后的管护费用(如茶寮白岭村)。三是由于部分水厂设计不完善,施工人员技术力量差、管理主体没有落实、饮水工程管线长、点多面广等等各种原因,造成我们水厂的管线怎么走、管线有多长、用什么管道、闸阀如何安装、哪个地方开口过港过沟如何都要饮水办现场一一落实。松滋市饮水办采取通过市政府下发了《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办法》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财政、水利、环保、发改、卫生等十几个部门各各自的职责,确定了五个落实后水厂才动工建设:一是乡镇工作专班成立协调到位(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全部由镇村解决,由于地方矛盾引起停工的项目一律撤出,在县政府每天绩效考核中结计入考评分); 二是群众的发动宣传到位(要求水厂受益范围内的每个户主签字认可、同意自来水开户、同时交纳自筹资金,将农村饮水安全相关政策以宣传单的方式印发给农户); 三是前期工作、规划、管网设计到位(一个水厂一个实施方案,规划设计只要是符合规划和设计要求的确定后不得改动,管网管线进行了全过程测量、管线走向结合实际情况并征求当地政意见); 四是群众自筹资金到位(松滋市采取一个水厂一个预算,除上级补助资金外,下差的部分由群众自筹,分摊到每户多少钱,自筹资金由地方政府通过一事一议政策进行收取。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2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3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4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5
5、关于饮水管理总站、水务公司。
阳新县自来水公司100多人,管理的全县城区内的饮水工程,我们饮水办,只有几人编制,管理的是点多面广,管理难度更大,人员力量差,群众习性、用水习惯等千差万别近80万人约百处水厂,唯有成立一个强有力有管理机构才有可能保证全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持续良性运行,这么多水厂、这么多投资、这么多的管网交由几个个体老板去管理肯定是一个问题,起码几年后是一个大问题。省里已出台了《湖北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也是同意成立相关管理机构的,落实管理主体的。只有成立了相关管理机构,对水厂过行量质化管理、才有可能对水厂的水质、水价、水量保证率等进行监管。水质检测中心的运行才能得到保障。省里马上就要对水质检测中心进行建设,到时候的运行经费、人员必须要落实。成立管理总站(水务公司)内设办公室、财务、工程技术等要相关科室,要从水质、水价、水源、水量等进行全过程管理,一是可以更好的管理水厂、二是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
6、关于十三五规划
(1)、总体思路:A、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准市场运营”的要求,以县为单元整体推进。B、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积极吸引衬会资金和金融支持,充分调动受益群众积极性,共同投资建设和管理农村饮水工程,中央采取切块到省、包干使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等。C、建设规划注重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着眼长远、标本兼治、长效运行、量力而行、可以持续的原则,综合采用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农村供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护体系。
(2)
规划目标:A、建设方面。采用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到2020年,使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水质比2015年提高15至20个百分点。B、管理方面。全面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县级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农村供水专业化服务体系、合理水价形成机制、信息化管理、工程运行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和水质检测监测体系,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对水厂运行管理关健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确保长效运行。
8、关于饮水办
由于近几年饮水办各项工作量大,涉及到十一五验收组织、十二五项目的施工以及十三五规划编制及实施等。同时要具体到处理当地政府、村组、群众关系,统筹设计、监理、施工、管材采购、零星配件采购等各方关系。具体到一个水厂厂址的确定、厂区的布局、管线的走向、闸阀、水泵、机电、管材等等施工的质量、资金、进度等等综合管理工作,加之参建各方主观能动性、责任意识等各方面原因,造成饮水办每项工作事必俱细,繁杂沉长,饮水办工作人员与建管任务极不匹配。建议增加相关专业和综合能力强的建管人员。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6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救济制度的改革与深化,是国家为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项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主要目标。
自2012年以来,××镇坚持整体规划、精心实施、多途并举、相互配套、规范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015年全镇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75人,人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1903元(最高为7260元,最低为3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158元。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镇按照摸清底数,提高标准,加强管理,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现就当前基层农村低保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简要阐述。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评选对象不准确。目前,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标准和范围仍然达不到规范化和透明化。谁应作为低保对象,谁不应作为低保对象?目前我镇采用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办法来计算,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政府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和
人员应列入保障对象,且重点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人员,因伤致贫人员,因病致贫人员,因灾及其他原因致贫人员。但实际上,这种“农民人均纯收入”办法的计算由于程序复杂、项目繁多、计算繁琐而难以落实在具体实施中,从而很难把好低保对象入口关。由于农民的经营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收入来源也是复杂多样的,有隐性收入,也有显性收入,对其家庭的收入很难有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比如说子女的赡养费到底拿没拿或拿多少,要其本人才知晓,入户调查人员难以界定。
二是发放标准仍偏低。目前,新民镇农村低保标准是根据垫江县农村居民的平均实际收入和消费水平,市场综合物价指数,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状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全镇平均保障标准(1903/人/年),平均每天5.2元人民币。5元钱能够做什么呢,只能买两斤米,肉食完全是奢望。目前全镇已纳入农村低保的贫困农民共有275人,不足全镇农村居民总数的6%。虽然农村低保对特困群体有所帮助,远不能满足农村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达不到保障基本生活的效果。
三是保障系统不完善。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全面建设农村低保制度的保障系统仍不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在与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上缺乏协调性。最低生活保障主要是解决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保障其生存,但仅靠有限的低保金是难于解决低保对象大病治疗、子女教育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难。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生产、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以提高农村低保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如果这些配套措施不落实,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将成“镜之花,水中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是空谈。
四是管理力量较为薄弱。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已影响了工作的开展。目前,××镇纳入农村低保的困难群众已有275人,涉及的低保金有22万余元。但目前全镇只有社事办一名工作人员兼职,因此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近年来,我镇社事办新增加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大病救助以及其他配套社会救助等主要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对象多、覆盖范围广的社会救助全面实施以后,乡、村两级的民政社会救助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空前加大,并呈继续加大之势,原有力量显然不能适应现有工作需要,严重制约了农村低保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和长远发展。因此,给农村低保工作配备机构和专职人员已是刻不容缓。
二、对策及建议
(一)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制度是保证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科学准确地测算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是确定保障对象及补助标准的主要依据,家庭收入的类别应为种植、养殖、加工、劳务等纯收入和接受或应该接受的扶(抚、赡)养费等。
(二)适当提高保障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应依据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包括吃、穿、住、医、教等)必需品的实际需求及各级
政府财政实际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及物价指数的变化不断调整,由当地政府予以公布。保障标准既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确定过低保障不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确定过高政府财力又难以承受,也易助长人的隋性,助长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农村低保标准要实行科学化管理,不断缩小保障水平和农村贫困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之间的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
(三)完善农村各项保障政策。农村低保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基础性的兜底制度,与农村其它专项救助制度相比,在救助对象和保障功能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既不能相互替代,又需要衔接配套。只有以农村低保制度为基础,把各项救助制度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救助体系,构建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各级政府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对农村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对低保对象在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或帮扶措施,提供及时、必要的救助。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7
第一, 缺乏现代农业意识, 产业特色不明显。发展是硬道理, 没有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县域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由于大多数县域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拉动, 农民增收异常困难。农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还是很有限的,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优势还没有显现出来, 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强化、去打造。另外部分县域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把主要精力放在小区规划、小区建设等“面子”工程上, 而忽略了如何寻求生产发展,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问题, 从村“两委”班子成员到一家一户的农民群众没有一个较清晰的发展思路, 缺少一个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有效途径。
第二, 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 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 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年久失修, 抗旱、排涝设施老化, 渠道淤塞, 病险水库面大, 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 综合生产效益低, 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丰顺县北部山区部分镇、村规范的公路都很少, 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 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 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第三, 一些地方政府与基层官员过于搞政绩工程。近几年, 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人目不暇接。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建洋房, 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 却成为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样板, 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小康村”, 但地方百姓却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为何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政绩工程”?这体现了他们的思维定式和习惯作风, 因为他们凡事眼睛向上看, 只对上不对下, 只要你能搞出政绩, 让领导看到, 上级对于下级就有好感, 最后就会把搞“政绩工程”的干部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上去。地方某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工程”, 不问农民愿意不愿意, 答应不答应, 就逼着农民建楼房、盖别墅, 让农民“旧债没还又添新债, 旧愁没消又增新愁”, 与其说是让农民享受“新农村”的“新生活”, 倒不如说是在逼着农民苦着肠胃活遭罪。
二、对策建议
第一, 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 必须有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 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上有了明显加强, 要继续下大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要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 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 可以通过下派、选聘等多种形式解决。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 上级党委要选派得力干部帮助进行整顿。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行政区划调整等情况, 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 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切实抓好思想作风建设, 突出抓好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第二, 做好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规划。以县为单位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尤其是新农村布局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一个好的村镇规划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着眼长远。要充分考虑工业化、城镇化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 突出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建设。二是具有配套性。工业园区、农业生产区、居民生活区、社会事业区定位恰当, 衔接配套, 功能齐全。山、水、田、林、路、供水、供电、供气等, 要通盘考虑, 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注意充分利用山地和旧宅基地, 尽量少占用耕地, 避免出现新的空心屋、空心村。四是具有宜居性。以人为本, 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新农村”在本质上还是农村, 是农民自己的家园, 让农民举手投足都感到舒适、方便。
第三, 加大农村投入力度,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各方力量, 形成工作合力, 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鼓励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产业、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发展社会事业、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发展, 建立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大幅度增加对贫困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 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 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
第四, 培育新型农民。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培育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入手, 按照“政府买单到村、培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 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多渠道教育和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绿证”、“百村万人”等新型农民培训, 依托县、乡、村三级培训阵地, 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畜牧养殖等专题培训。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学政策、学法规、学技能、学先进”活动, 引导农民健康生活。要利用考察、培训等多种形式, 不断培育新能人, 以能人带能人。要围绕产业发展, 组建协会及民间群众性组织,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培训, 要不断适应群众对科技知识需求的差异性, 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进农家活动, 促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缺乏现代农业意识, 缺乏现代农业意识, 产业特色不明显;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地方政府与基层官员过于搞政绩工程。对策建议部分, 本文提出要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规划;加大农村投入力度,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培育新型农民。
关键词:新农村,生产,农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2006, 2, 22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8
关键词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1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2
贵港市坚持把发展沼气池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2011年中央投资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通过听取汇报,查阅项目建设档案、财会资料,采取随机抽查方式,深入村屯实地调查走访项目农户,与建设单位、项目村干部进行交流与探讨并交换意见,针对我市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与对策。
1 沼气建设的现状
平南县2011年中央投资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在21个乡镇216个行政村建设3200户沼气池,并结合改厨、改厕、改圈“一池三改”配套建设。项目总投资139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40万元,地方配套144万元,群众自筹608万元。每个项目户建1座8 m3沼气池,每户平均投资4 350元,其中:中央补助2 000元,地方补助450元,农户自筹1 900元,农户可投工投劳代资。经过一年的努力,平南县自查基本完成了项目建设计划任务,于2012年底向国家农业部提出了竣工验收申请。
2 项目验收的具体做法
2.1 现场抽查情况
验收组根据平南县提供的用户档案,随机抽查了10个乡镇120个项目村1 780户项目户,沼气池完成1780户,占抽查数100%,完成改厕1780户、改厨1780户,改厨、发送厕率100%、养猪农户全部进行改圈,改圈率达100%;“三公开”宣传1780户,占抽查户数的100%,正常使用3 100座,占任务96%。
2.2 资金到位、使用及财务管理情况
经认真审查项目财务账,资金到帐合计78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40万元,自治区配套144万元。中央補助资金支出以补助每个项目户现金、技工工资、沼气炉具及配件,以及少部门项目村补助进出料管。国债资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较规范,在所有重大方面公正地反应了平南县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运行情况。
2.3 “一池三改”建设工程质量情况
根据现场随机抽查1 780项目户,“一池三改”质量好的1 660户,占抽查户数的93.2%,改厨质量好的1 500户,占抽查数的84.2%;改厕质量好的1 312户,占抽查户的73.7%;改圈质量好的1 086户,占抽查户的61%;管路安装质量好的1 700户,占抽查户的95.5%。
2.4 制度建设、操作规程及档案建档情况
为认真实施好农村沼气项目国债建设,平南县成立了县能源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从县政府办、林业、财政、计划、卫生、能源办等单位抽调组成。制订出2011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抓好任务的分解和落实,把项目的完成量作为年度考核工作。县林业局、农村能源办和有关乡镇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农村能源办负责技术指导,物资供应,并与项目户签订建设合同。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专业技术人员承包施工制度,严格按国家有关操作规程组织施工,执行了项目的公示制,让广大群众了解国家政策和项目实施办法,保证了沼气池建设质量。项目档案资料比较齐全,管理比较规范,所提供的档案资料基本符合验收要求。
2.5 项目实施与运行情况
平南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沼气国债项目工作,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宣传发动、公开国家补助政策和补助标准、自愿报名、公开项目户名单、发放补助物资及组织施工队承建,层层负责,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2.6 项目效益与建设评价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项目农户用上了优质的沼气燃料和高效的沼液、沼渣有机肥料,沼气用于做饭,沼肥用于种果、种菜等,沼气综合利用开展普遍。节省了薪柴,保护了森林资源,节约了化肥农药开支,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项目完成后每个项目户可实现增收节支3 200元以上,全县年新增经济总收入7 780万元,年节柴6 880 t,少砍伐林木224 hm2。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十分显著,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总之,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农村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任务多分布分散,经验收工作带来困难。(2)个别建池标志不够规范。一些项目户刻写建池标志的地方不够明显;有的被猪圈覆盖了一部分,使得标志不够完整。(3)有少部门技术员安装的管道不够规范。
4 验收结论和整改建议
4.1 验收结论
经验收组随机抽查1 780户,其中沼气池完成1 780户,占抽查户数的100%,“一池三改”完成1780户,占所抽查的100%。项目实施指导思想明确,管理比较规范,财务收支比较真实,技术比较到位,工程建设质量良好,但极少数农户的厨房改造标准偏低。国债项目资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各项收支手续比较齐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正地反应了平南县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运行情况。中央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上。项目文件档案资料比较齐全,项目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了验收标准要求。项目运行良好,项目实施后已初步产生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4.2 几点整改建议
(1)建池相对集中,注重质量实效的同时还要便于检查。(2)加大力度宣传沼气安全作用、安全管理知识以及沼气综合利用常识,使项目户充分掌握沼气安全和实用技术,防止沼气事故发生。(3)加强建后管理,发挥120个网点的作用。做到建好沼气池一座,成功一座,使用一座,发挥效益一座。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9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农民收入有所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笔者调查,自20xx年以来,**县县农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幅达12.86%,到20xx年末预计达到5128元,且从近几年的县域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农民手中的可支配现金收入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农村市场逐步细分,农业产品商品率逐步提高,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一是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种、养基地;二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三是农村中各种专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组织协调能力逐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畅通。
3、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一是城区、乡镇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延升至农村;二是县域人口准入条件放宽,外来户不断增多,资金、物资投入也随之向城区转移,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乡镇发展迅速,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4、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20xx年,伴随中央十项举措之一的“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县农民住房改造和新居建设将逐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5、县域附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前途广阔。近年来,在县域附近的各乡镇非常重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
二、当前农村信贷供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问题
1、农村信贷结构不适应农村资金需求结构
近年来,信用社个人贷款逐步转向以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为主,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虽然能解决部分农民生产生活小额资金的需求,但随着农村经济规模化和工业化,从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上讲,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并不是主要需求,往往忽视农村非农产业的信贷发展战略,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2、农村信用社信贷方式不适应农村信贷市场
目前的农村信用社信贷中,贷款方面主要以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为主。担保贷款中又以质押贷款为主,并且质押贷款额不能高于存单面额80%,抵押贷款是抵押房产的,又要求借款人必须拥有两套以上房产,这对于居住地在农村的借款人来说,由于没有信用社所认可的相关房产权利证明,自然不能得到贷款。抵押信贷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农村信贷需求市场。
3、农村信贷投入方向不适应农村经济的要求
在客户选择上,迫于不良资产的压力,形成了向企业放贷不如向个人放贷的倾向,压制了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意愿,妨碍了企业的成长;在投入方向的选择上,重农业轻非农产业,农业中信贷投入集中在生产领域,对消费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生产领域又集中在周转领域,对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
(二)外部问题
1、农村资金流动呈多渠道、加速化趋势,外流问题非常突出。一是转移式外流,主要表现在邮政储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转存款。二是投资性外流,表现为在外经商办企业。
2、农村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传统农业呈逐步萎缩趋势。一是农业效益仍然较低,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二是传统农业,特别是粮油种植业逐步萎缩,发展态势走弱。
3、县域范围内中小企业管理缺位,缺乏拳头产品和尖端技术,市场占有率低,难于做大做强。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不规范,数据信息传递失真造成风险;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
4、农村民间借贷活跃,利率逐年攀高。据调查,由于农村资金增长较快,加之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额度较小,难于满足农村较大规模的产业发展需要,农村民间借贷进一步活跃,利率逐年攀高。
三、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组织资金,努力提高信用社在市场的占有份额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荔波县委员会
提
案
案
由:关于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审查意见:
提案人或提案单位
通讯地址或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蒙惠生 荔波县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公司 3612426
二O一O年三月
关于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础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措施。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困难群众的生活有了保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一、存在问题
在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宣传不够深入,有的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害怕因广泛宣传导致要求享受低保人员增加,致使乡镇负担加重,因此在做工作时,不敢大胆宣传、大胆实施,导致部分农民群众对农村低保政策不了解、不熟悉。
2、享受面不够宽,存在生活困难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人员享受不到低保的现象。
3、个别乡、村管理人员存在弄虚作假、违纪违法行为,个别乡村干部,工作人员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实填报,草率估算就填报家庭人均纯收入,出现超标保现象,农村低保对象的评议,公示不透明,乡村干部上报低保对象时,存在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和弄虚作假现象。还存在稳定老上访户而让其享受低保的现象。
4、核查不准确、不及时,存在原享受低保对象已经去世两三年了仍然没有核销的现象。
二、建议
一是教育引导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把政策执行到位。
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社会监督和动态管理等原则,确保这一惠民政策“阳光”、透明。
三是抓好低保申报的各个环节,即:本人申请、调查摸底、村民小组推荐、村民议事代表评议、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入户核实、村支两委初定、乡镇审核、民政部门审批、银行发放。
四是强化社会监督,做到“四张榜四公开”,即村民小组推荐后张榜公开、民政部门审批后张榜公开、村支两委初定后张榜公开、乡镇审核后张榜公开。
五是对享受低保对象人员名单在村务公开栏中长期公开,让广大村民把好监督关。村委会设立农村低保举报箱。在乡镇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监督。
六是实行动态管理,按照逐步完善和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建立抽查核实制度,保证半年重新核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
七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让党和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 县政协提案委员会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推荐阅读:
农村沼气池存在的问题06-25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07-17
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10-23
农村沼气池建设11-24
农村沼气建设经验材料08-26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12-06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06-07
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12-18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06-05
农村沼气的相关知识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