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建设经验材料(共8篇)
农村沼气建设经验材料 篇1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县**镇位于**的西南边陲,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2.5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3万头,三禽20.13万只。猪多、禽多,粪便消化成为难题。如何解决畜禽粪便给人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镇党委、政府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的载体,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积极实施沼气工程,大力发展养殖业,反哺种植业,以“猪-沼-鱼-树-粮”五位一体为主的生态模式日益成为乡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1全镇经济发展速度达到13.3%。
**镇是2011农村沼气项目建设重点镇,承担沼气建设任务 口。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激发了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2011年在村组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该镇又主动争取了沼气建设任务600口。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目前该镇建池进度较快。
在实施农村沼气建设中,该镇深深地体会到,在农村使用沼气:一是能节约农户日常生活用能,减轻妇女家务负担,方便生活,节省开支。据测算,一个四口之家的沼气池用户每年可节约煤电费600元左右。二是能消除农村的“三大堆”(柴堆、粪堆、土堆)危害,减少蚊蝇滋生,净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建沼气池,上连养殖业,下促种植业,以养殖粪便为原料,发酵后的沼渣沼液用于粮食、蔬菜生产,开发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人民食品安全,确实是一举多得。
二、主要做法
要在2011基础上实现再建沼气池600口的目标,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必须大抓、真抓、特抓,下大功夫抓,陆溪镇的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突出一个“抓”字。
一是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4月20日,镇政府召开了全镇沼气建设动员大会,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土地、财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选配了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专业干部,并将沼气池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目标管理,明确职责和任务。与此同时,**村、**村两个重点村也分别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明确干部职责,按照“镇规划、村实施、组监督、户落实”的要求,镇政府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在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的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一建三改”合同书。为确保有序推进,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该镇专门制定了《**镇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责任目标,对沼气池建设进行责任定位,消除了工作“死角”,真正体现出抓准、抓精、抓好的要求。二是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该镇通过全镇动员会,村两委会,党员大会,组级群众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用典型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建设和使用沼气。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动员大会,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沼气使用技术,介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走访养殖户,现身说法,印发宣传资料,同农民算经济帐、环境帐、综合效益帐等办法,使广大农民认识了沼气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示范带动,发挥比较效应。为推广沼气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该镇确立了“典型引路,效益吸引”的工作思想。通过村组干部带头建沼气池的办法,目前已建立两个20户连片的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池,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做到建一处,成功一处,带动一处。村组干部和党员同时带头建立的沼气池建成投入使用后,村两委班子就立即组织农户前去参观学习,群众看到使用沼气照明、做饭,既省钱又省事,方便实用,消除了疑虑,增强了建设沼气池的信心和决心。
(二)加大投入,用活一个“奖”字。
农村沼气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重点工程之一,是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也是该镇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镇在坚持国家确定的建设投资直接兑现到建池农户这一政策的前提下,为充分体现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整合建池要求,圆满完成“一建三改”任务的建设目标,把国家投资政策和镇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镇政府决定,在项目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达到要求和标准,并通过验收的“一建三改”示范户,每户奖励200-400元。对“一建三改”工作完成得比较好的村和示范区,镇里也拿出以部分资金予以奖励。并对奖励资金力争做到奖补资金落实,奖补标准明确,奖补对象公开,使奖补措施真正成为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助推器”。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引导,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既保证了沼气建设有效资金的投入,又缓解了“三改”投入对农户的压力,触动了农民追求改善生活条件的兴奋点,激发了农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积极性。
(三)确保质量,强化一个“优”字。
为严格按照“一建三改”标准建设,确保建设质量,该镇把“优”字细化到每个工作步骤和施工环节,实行优胜劣汰、双向选择。一是在生态示范户选择上,在鼓励、支持的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入选标准,明确提出了“三不原则”,即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和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在施工队伍选择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具有沼气生产技术的队伍中选择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工作细心、责任心强的三个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和技术指导;三是抓好技术培训,**、**等村村委会从本村建筑施工队中抽出多名技术能手,聘请有沼气生产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掌握建沼气池的施工要领和操作方法,尔后由具有沼气生产施工人员牵头,帮助农户建沼气池并负责技术指导,真正让建沼气池的农户达到三会:会建池、会管理、会使用;四是对建池技术员实行严格要求,“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五是采取多种办法加快施工进度。由于今年前期酷暑高温,后期连续阴雨,给沼气池进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加快工程进度,早日让农民用上沼气,村委会分别采取了包料包建,由村里统一购料,统一建设;农户备料,由村专业队建设。由于方法灵活,服务到位,加快了沼气工程施工进度。
总之,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镇在推进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高度重视的结果,是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该镇决心以这次全县沼气工作会议为契机,加强领导,加大力度,高质量、快速度推进农村“一建三改”建设,为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而努力。
农村沼气建设经验材料 篇2
茂名市位于广东西部, 下辖茂南、茂港两区和高州、化州、信宜、电白四县 (市) , 山区多, 沿海少, 具有发展沼气的潜力。茂名沼气建设具有较长的历史, 早在“七五”期间, 高州就开始致力开发户用沼气池, “八五”期间该市被列为全国一百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 (市) 之一, 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沼气示范县 (市) 。信宜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地区。截至2008年5月, 茂名市共有户用沼气池31 450个, 占总农户的2.5%, 总池容量达32万多 m3, 年产沼气2 363多万m3, 位于广东省第四位。其中, 高州12 500户, 化州4 500户, 信宜9 100户, 电白1 300户, 茂南1 420户, 茂港2 630户。达到整村推进标准 (建池户达30%以上) 的有26个村共1 823户农户, 占全市总行政村的1.4%。茂名市沼气建设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它不仅注重建设新池, 而且着力巩固和恢复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成的老沼气池和老示范村, 如高州伍粮村有十几户进行了旧池改造。
2 茂名市农村沼气建设的主要经验
2.1 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
茂名市把发展农村沼气提高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高度, 把开发利用沼气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农民安居和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结合起来。为使沼气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沼气建设规划, 力争到2012年, 全市农村累计推广户用沼气池达5万户, 占适宜推广沼气农户的16.6%, 总池容50万m3, 使用沼气农户达8万户以上, 占总农户数的6.6%;建设大、中、小型沼气池300座, 池容4.5万m3, 其中大型池60座, 中型池120座, 小型池120座;建设沼气示范村300个;规划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15 000户;60%的建池农户配套搞好“三改” (即改厨、改厕、改圈) , 重点村沼气入户率达60%以上。
2.2 领导重视, 落实责任
为抓好沼气建设工作, 茂名市各县 (市、区) 都成立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由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 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农业、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主职领导任成员, 领导小组在农业局设置办公室, 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相应成立工作机构, 协助县 (市、区) 农业局做好沼气实施工作。县、镇、村三级做到领导、责任、资金、宣传、服务“五到位”, 层层明确责任, 级级落实责任。
2.3 做好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会议、标语、墙报、农信通、农村文化室、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广泛开展沼气宣传发动工作。如信宜积极开展“百名共产党员扶持百名群众兴建沼气池”活动;高州农业局组织人员编印了5 000多份《高州市农村沼气应用技术》手册, 其中包括了沼气发酵基本知识, 修建户用沼气池的材料及步骤, 沼气池管理维护, 沼气池安全使用知识, 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沼气综合应用技术, 沼气池申报指南及施工队建池规范等内容, 使群众真正了解沼气, 自觉接受沼气, 使用沼气;电白在宣传工作中, 注重与广大农民算好经济、效益、环保“三笔帐”, 让群众真正了解沼气建设的好处, 从内心支持沼气建设。
2.4 抓好示范, 以点带面
按照“突出重点, 整村推进”的思路, 茂名在下辖6个县 (市、区) 建立了66个沼气示范村, 并着重总结推广五种模式的示范和应用。一是沼气商品化模式。如信宜东镇街道塘面村的养猪大户罗荣富在养猪场建设了3个沼气池, 容积80 m3, 将沼气有偿供应给该村13户农户使用, 每户每月交费50元。二是中央池供气模式。如电白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好了12个沼气池, 总容积4 000 m3, 相互联网, 灵活调度, 无偿给周边400多户农户供气。再如高州石鼓镇顺达猪场计划建7个池, 总池容积达4 000 m3, 向100户农户无偿集体供气。三是利用稻草、水浮莲等有机物作原料发展沼气的模式。但此种产气效果不够理想, 还有待改进。四是综合利用模式。如电白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沼液有机肥作底肥, 沼渣用作基肥, 改良土壤, 基地生产的水东鸡心芥菜已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五是沼气绿色家园模式。如高州石鼓镇祥山塘围自然村建有2个沼气池, 共150 m3, 集中免费供气给村里农户使用, 沼气池由村统一管理。由于实现人畜分离, 村里呈现出整洁、美观、绿色、生态的景象。
2.5 多元筹资, 扶持发展
通过“六个一点”的办法, 建立健全适应农村沼气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一是争取上级的项目资金支持一点。2006年争取到上级补助3 775户, 资金320万元, 2007年争取补助了5 650户, 资金452万元。二是加强与当地银信部门沟通联系, 争取银信部门对建池农户贷一点。三是财政资金配套一点。为完成2008~2012年沼气建设的目标, 茂名决定由市级财政解决3 133.8万元用于沼气池补贴、服务网点建设和工作经费。其中, 户用池每池补贴200元, 大中小型池每立方米补助200元, 沼气服务网点, 每个补助3万元, 工作经费233.8万元。四是部门扶持一点。县 (市、区) 直挂钩单位与所挂钩的镇、村的农户结对子帮扶。电白县农民在建沼气池过程中, 镇农业、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免收相关费用。五是社会扶持一点。积极发动企业家、外出乡贤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六是发动农户积极自筹一点。
2.6 加强服务和资金管理
坚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 各县 (市、区) 自办培训班, 认真抓好沼气池技术的培训工作。2007年以来, 电白共培训建池技工35人;截至2007年7月, 高州建池技术过硬的沼气生产工有55人。各县 (市、区) 农业部门还派出专门工作组, 对所有沼气池建设进行跟踪监督, 确保建池技工必须持证上岗, 工程质量合格, 使用安全。茂名市还建立了沼气服务网点, 加强沼气池建设前期、中期、后期的服务工作。在资金管理方面, 茂名市一是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 专户储蓄, 专帐核算, 做到资金管理规范化;二是加强监督资金使用, 有关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防止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保证资金到位。
3 茂名市农村沼气建设设想
3.1 加快发展, 协调平衡
目前, 茂名市共有农户121.4万户, 但使用沼气户仅3万多户, 且地区发展不平衡。个别县 (市、区) 已超万户, 而有的仅是数百户;山区较多, 平原、沿海地区较少。下一步还要加快发展并注意协调平衡, 但是加快发展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讲究方式方法。由于各种原因, 农村养猪户已急剧减少, 有些农户想用气, 但没有建池条件, 而有些养猪多的农户建8 m3池太小, 原料还浪费。因此, 今后发展沼气不应局限一户一池, 而应结合实际, 允许多户合建一池。另外, 养殖场加快发展大中型沼气池, 向周边农户实行集中供气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甚至可说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养殖户由于环保的要求, 建沼气池的积极性非常高, 相反, 户用沼气池由于受到沼气原料缺乏、物价上涨、补贴相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已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 应考虑适当调整农村沼气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3.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由于建池材料, 工资涨价因素影响, 目前, 建一个8 m3的沼气池总投入为2 800多元, 比2005年1 700多元增加了1 100多元, 而建池补贴标准2007年以前为800元, 2008年为1 000元, 农户还需自筹1 000多元, 这对于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补贴过低大大抑制了群众的建池积极性。除了提高户用沼气池的补贴标准, 养殖场作为今后沼气建设的重点也要适当加大扶持力度, 对大中型沼气池应给予和提高相应补贴。考虑到财政困难, 并不是每个建设沼气池的养殖场都给予补贴, 而是对那些向周边农户实行集中供气, 带有公共产品性质, 具有公益性的养殖场建设沼气予以补贴。
3.3 加大有关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目前, 茂名市经培训持证上岗的技工仅100多个, 离沼气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技工数量要求相差很远, 这使得技工价格奇高, 建池成本增加。与此同时, 没有建池职业资格的技工泛滥, 如果使用这些技工, 沼气池的质量安全无法保障。通过加大有关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要确保沼气工程的立项、备案、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建档等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禁止无资质单位和人员从事沼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沼气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3.4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
茂名市沼气建设规划提出从2008~2012年, 要建设镇级技术服务网点100家, 建立以县 (市、区) 农业局为管理部门, 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服务实体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每个服务网点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 具备为200户以上沼气用户提供维护维修等服务的能力, 逐步实现物业化管理。在沼气项目管理方面, 信息化是今后的趋势, 要善于利用信息社会的有利条件, 推广使用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化管理。此外, 资金管理模式也要进行变革。至2008年5月, 茂名市个别县 (市、区) 2006年农村沼气建设补助资金还没有下达, 严重影响了建池进度。
3.5 提高综合利用,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茂名沼气综合利用程度还不够高。如电白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沼液只适用于水东鸡心芥菜, 而该公司大量的其他种类蔬菜、果树都还未使用沼液。今后要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指导, 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鱼塘、农田、蔬菜基地、果园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 将能源建设与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开展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 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延长生态链, 发展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茂名市农业局.茂名市农村能源发展规划草案 (2008-2012) [R].广东茂名:茂名市农业局, 2008.
发展农村沼气 建设和谐新农村 篇3
关键词:农村;沼气;建设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30-1
农村户用沼气的建设工作,被列入了德惠市2012年十大民生工作计划。从2003年开始至今,全市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达1万户以上,其中,2012年新建2100户。在2012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德惠市将沼气建设与其他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新农村里,通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把人畜粪便、废弃秸秆、生活垃圾这“三废”,转化为生活燃料、动物饲料、生产肥料这“三宝”,改变了村容村貌,发展了循环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从而使有了沼氣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更加受到乡镇政府及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民朋友形象地称沼气池是,能源池、生态池、致富池、连心池。目前广大农民建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通过乡镇政府争取沼气建设项目。德惠市已迎来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新高潮。
1 沼气引领绿色文明
发展沼气,给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是农民的炊事方式得以改变。有了沼气池的农户,炊事活动不再受烟熏火燎之苦,可以享受到和城市家庭一样舒适的炊事环境。实现了不见炊烟起、只闻饭菜香;二是农村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建了沼气池的村屯,畜粪乱堆、蚊蝇乱飞的脏、乱、差状况不复存在;三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植酸、微量元素、生长素。应用沼液、沼渣生产出的农产品,是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四是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修建沼气池后,每户每年节省燃料费可达300元以上。沼液、沼渣在种菜、养猪上的应用,每户每年节支增收可达1700元以上;五是新农村的建设标准切实提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沼气池的能源效应、环境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在发展生产、整洁村容、宽裕生活、文明乡风各个方面,都切实发挥了主打作用,提高了新农村的建设标准。
2 安全管理共筑和谐
为保证安全,在沼气池的使用管理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做到安全发酵。电石、各种农药、刚喷洒了农药的作物茎叶、刚消过毒的畜禽粪便、肥皂水、洗衣粉水、油枯、骨粉、磷矿粉、糖厂的废料塘泥,严禁入池;二要做到安全使用。沼气池的进出料口要加盖板。沼气池装料后,农户绝对不许自行下池。管路上要安装限压放气阀。一次性进出料超过0.5立方米时,要打开放气开关。沼气池周围10米范围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燃放烟花、爆竹等;三要做到安全用气。严禁用明火检查各个开关、接头的漏气情况。使用沼气时,要先点燃引火物,再扭开关,先开小一点,待点燃后,才能全部扭开。沼气灶、沼气灯、输气管路,不能靠近柴草等易燃物品。而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气源。严禁在沼气池导气管口点火试气。沼气池新投料或者大换料后,重复放气几次之后,再用引燃物进行点燃,经过大约10~20天之后,待风门调节到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也能正常燃烧而不脱火时,才可使用电子点火。在室内闻到有臭鸡蛋气味时,应立即打开门窗,同时关掉总开关。经过检查没有漏气现象,臭鸡蛋味完全消失后,才可使用明火。正常燃烧的沼气,火焰呈蓝色,稳定、透明、清晰。空气不足时,火焰发黄发长,空气过量时,火焰短而跳跃,并出现离焰现象。发现燃烧不正常时,要立即调节风门进行控制。用气过程中,火焰被风吹灭,或者被汤水淋熄,要立即关闭气阀,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此时严禁使用一切火种及电源开关;四要做到安全越冬。在10月20日之前,对沼气池进行一次换料,以换料一半为宜。在10月25日之前,在沼气池上覆盖玉米叶、稻草等。覆盖直径是6米以上,覆盖厚度是1.5米以上。
3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已大大超出以前的概念,它是围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综合发展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技术内容更广、质量要求更高、更加需要精心策划和管理。要通过农户全覆盖的方式,抓好沼气社、沼气屯、沼气村、沼气乡的建设管理工作,以此来推动德惠市沼气事业的大发展。要借鉴城市物业管理的经验,探索对农村户用沼气池实行全托管式服务。即引导农民加入沼气合作社。农民加入沼气合作社后,只花很少的钱,就能享受到沼气池日常管护的全方位服务。
农村社区建设经验材料 篇4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四季屯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的指导,结合实际,创新思维,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的经验和模式,于2010年初建立四季屯村农村社区,探索运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这个载体和平台,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种切合农村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自确定试点农村社区后,四季屯村根据省、市提出的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内容以及建设目标等,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自我加压,提档升级,全面系统地开展建设农村社区,使村级各项工作均有较大提高。现全村砖瓦化率98%,自来水入户率93%、有线电视入户率98%、手机电话普及率100%,村内水泥路面硬化率100%。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村,市级先进村委会标兵,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县级“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
一、加强领导,完善农村社区工作机制。
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着力点在于建立制度和机制,理清农村社区创建工作思路,才能使社区健全发展。为认真稳妥推进四季屯村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乡村两级都成立了指导委员会和指导小组,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宣传动员,争取社会各界意见,外出参观考察,结合实际,制定了《方案》。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夯实三个基础,加强三个建设,健全三个网络。
1、夯实三个基础。一是组织基础。四季屯村在社区管理上,我们并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村级决策,执行、监督为工作机制,强化党组织领导能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村民自治组织,依法保护原村民的政治、福利待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成为社区组织联系村民的桥梁纽带。成立了社区党支部和社区村民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担任社区正副主任。成员由群团组织负责人,各协会负责人,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组成。健全了治保会、调委会、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安全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二是队伍基础。四级屯村结合实际把整个社区划分10个小组,配备10名社区工作组长,由村民代表担任;同时建立了和谐共建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会、文体活动协会、计生服务协会、平安创建协会等服务组织以及大鹅养殖协会,大豆种植协会,沙棘种植协会等专业生产经济合作组织,合力推进社区建设。现在,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队伍达到20人。三是工作基础。社区组织成立后,根据村屯现状和村民的呼声,科学编制了《四季屯村2010—2013经济社会五年发展规划》,细化了社区整体布局,理清建设思路,力争五年时间,从根本上提升社区化档次,真正达到山清、路洁、地绿、村美的要求。同时,为适应和有利农村社区管理,我们还建立了农村矛盾调处,村民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利益协调等工作机制。
2、加强三个建设。一是社区党组织建设。以先锋工程、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党员做承诺、比奉献,做贡献活动,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教育。突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一流社区带好头、服好务。二是社区阵地建设。按“六个有”即有办公场所、有活动室、有活动设备、有图版、有制度、有活动记录标准,对社区服务场所进行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服务救助等活动,社区阵地管理、教育、服务功能增强了,也成为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窗口。三是文化载体建设。社区建立了文化娱乐中心、体育休闲广场、老年活动室、棋牌室、阅览室、音乐厅,组织了秧歌表演,健美操等文艺活动,使广大村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高素养。
3、健全三个网络。一是综合服务网络。拓展服务中心功能,建好党员责任区、社区小组,办好公开栏、科普宣传栏、文体中心、各类服务站点、满足了村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公共卫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二是社区治安网络。建立警务室,组建联防队,构建了由社区民警,居民群众参加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体制。三是帮扶救助网络。对贫困户、低保户、富余劳动力进行登记管理,建立台账,在社区领导组织、服务组织、专业生产经济组织内制定帮扶机制,加强技能培训,做好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用工对接、劳务输出等扶贫解困致富工作。
二、注重建设,搭建农村社区发展工作平台。
建设好社区,发展好社区,关键是要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屯集体经济,为农村社区建设夯实物质基础。自XX年我村被确定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以来,通过资源整合、资金捆绑使用,总计投入资金970万元。筹劳4000余人次,用于发展生产、改善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使社区已达到“五化、四场、四通、”即: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广场、市场、商场、垃圾场;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
1、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按照“九个有”标准建设了224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和1000平方米休闲小广场即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综合服务室、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群团协会之家、卫生计生服务站、信息服务站、警务调解室,社区服务中集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为一体,成为社区群众的温馨家园。二是按小城镇建设实施了通路、通水工程。投资180万元完成了村内两纵九横11条道路共计4.8公里的白色水泥路面硬化,硬化率100%。筹资40万元打深水井一眼,安装了净化过滤设备,盖井房及管道入户。三是按照生态村建设加强了环境整治。投资20万元拆除泥草房改造旧村区,全村砖瓦率达98%。硬化5000延长米边沟,修建了8000延长米整齐化一的铁栅栏;全村共植绿化树3000株,绿化率覆盖全村;各户门前铺设了水泥桥涵;全村改厕、改圈170个;建设了试点沼气池2户;在环境治理上,我们村实行村屯环境卫生城镇化管理,由集体出资,设计垃圾箱20个,指定垃圾场一处,雇专人清理卫生、专人管理、走环境卫生城镇化管理的模式。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工程。示范园区投入资金180万元,打抗旱井23眼,受益农田面积XX亩。二是建设排涝抗旱工程。我们投资17.5万元,累计整修田间路10.5公里,清淤和新挖边沟8公里,修建桥1座、涵11处,栽环村防护林树苗2万株,清挖西山横山截流沟6公里,有效的保障了全村940公倾耕地免受水患。三是建立农机合作社。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大型现代农机具作业的需要,我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136万元组建了农机合作社、购置3142型联合收割机2台、1204型胶轮拖拉机2台,配套农机具共6套,建成800平方米车库棚,80平方米的合作社办公室。实行集体管理、股份经营、成本核算、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型农机具的作用,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经营的模式。现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4000亩。
三、推进服务,提高农村社区群众生活质量
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题和基本内容。因此,我村着力推进社区平台建设,抓住载体,扩大服务领域,着力拓展便民利民服务,公益性服务,从环境改善,平安建设,扶贫解困着手,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着力拓展社区公共服务渠道,增强服务职能,使社区真正做到有用才有位,村民真正受益。
1、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促进公共服务多渠道拓展。一是通过开展农村低保、抗灾救助、五保户供养、优待优抚、医疗保障,使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医疗就医等方面得到社会保障。四季屯村现有贫困户34户,通过社区服务中心“评、定、报”,纳入低保23户,低收入人群8户,五保户1户,同时组织包扶单位包服,党员结对,继续纳入低保,民政救济等方式,所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正常生产生活。二是通过加强村卫生所建设。为村民提供医疗、预防、康复、咨询和健康教育服务。投资5万元,新建80平米村卫生所,配备了卫生器具、器材,使全村群众基本达到除重大疾病以外就医不出村。三是通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村常住人口的90%以上。四是通过加强村基础教育投入,使全村适龄儿童、青年全部达到义务教育标准以上,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就读高中70%以上的学生能正常考入大专以上高等院校。
2、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紧紧围绕县乡中心工作,找准社区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对社区内群众的基本情况,困难现状及原因,就业、创业等进行逐一排查、建立材料。截至目前,村里共为贫困户担保贷款27万元,为创业人员协调贷款近40万元,同时充分利用社区网络信息资源,年内共举办各类技术就业培训4期,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对没能力、没条件的采取社区干部结对方式,在生产生活上予以帮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社区群众解决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使群众生产有岗位,生活有保障,精神有慰籍。
大旗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篇5
——毕克齐镇大旗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毕克齐镇大旗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使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明显提高。
一、基本情况
毕克齐镇大旗村位于大青山脚下,110国道北。全村总人口1634人,总户数453户,耕地面积2358亩,是全镇较大一个村子。大旗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6名。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村党支部、村委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
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村党支部通过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奶牛贷款,联系购买奶牛,开展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等措施,大力扶持奶牛养殖,现在该村奶牛已发展到209头,基本形成规模。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村民们大量种植玉米、优质牧草等,为奶牛养殖增加了发展后劲。从而形成了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良好格局,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大旗村正依托鸟素牧场园区的建设,实现奶牛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大旗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积极筹措资金,经过几年的努力,共兴建无公害蔬菜大棚110座,占地220亩,全部施用农家肥,按照绿色食品系列化标准种植经营。生产出的无公害蔬菜远销呼市及周边乡镇、飞机场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现在大旗村正着手建造蔬菜批发市场,力争使本村的蔬菜种植业有更大的发展。
大旗村地处大青山脚下,村东西北三面为沙卵石土地,人多地少,土地质量差。为了切实解决人多地少的实际困难,1999年该村率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冲积扇治理,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干部群众积极进行开荒造田,几年来,共改造荒山荒坡2000多亩。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率先发展林果种植业,栽植优良品种大紫李、大杏、123、海红等各色果品,建成了以大紫李子为主的经济林3600亩,成为全旗及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特色果品生产基地。在大旗村的带动下,周边几个村也大力发展村果种植,使全镇的林果业得到空前的发展,目前,全镇林果种植面积达万亩,形成了规模。随着林果、蔬菜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广大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了“林果协会”、“蔬菜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进一步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村内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村党支部坚持为民办实事,组织村民先后硬化村内道路3500多米。2010年以来,大旗村本着改善办公条件,对外提升形象的目的,排除重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投资新建了宽敞舒适的村委会办公室,并配套了健身器材,改进了卫生室医疗设施,增设了文化大院草原书屋,还新建戏台一座,既有效地改善了办公环境,又极大地提升了村庄形象,同时也为村民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等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近年来,大旗村还积极争取旗开发办的大力支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整修了田间路,衬砌了渠道,新打了机电井,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
四、充分发扬民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村风。
在各项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扬民主。村里成立了“两议会”,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做出重大决定,都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征得群众的同意。严格执行村务政务公开制度,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规范了村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从而推动了农村的民主法制进程,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
村党支部广泛发动群众,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村主要街道的垃圾、秸秆进行了清理。村内成立了综治领导小组,治保组和民事调解小组,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治网络,制定了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几年来,村里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无越级上访、聚众闹事等事件。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谐。
五、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广辟农民增收渠道。随着林果蔬菜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大旗村的果蔬产品逐年增加,农民既要管生产又要管销售,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只能将自家的产品赔钱贱卖,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村党支部召集村民商议对策,决定在村口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可是资金来源又是一大难题,支部成员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一方面发动群众进行筹资筹劳,目前大旗村农产品批发市场主体工程已峻工,很快投入运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篇6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并提出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5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对恩施市来说,就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从推进产业化经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行依法行政五个方面入手,建设高效、文明、现代的新农村。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依据恩施市农业的特点,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重抓特色产品加工。就现实而言,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狠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每一个产业要重点扶持1—2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要在技改贴息、财政支农、项目安排、信贷投向、人才流动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财政贴息,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扶持壮大华龙茶叶、九洲牧业等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支持新企业的发展,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与协作,确保实现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目标。通过办会、办节、“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和农业产业化效益。二是狠抓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两叶一芋两草”为重点,建设好茶叶、烟叶、魔芋、中药材、反季节蔬菜、草食畜牧业、特色干鲜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力争将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到100万亩以上,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力争2—5个农产品板块基地挤进全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范围,并加强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联结模式。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营销大户,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利益表达能力,提高农业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为目标,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向,不断提升农产品商品率,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二、积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三农”问题的最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上不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难点。就现在而言,主要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农村支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三补贴一减免”政策、对农业的投入政策、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等,对于这些政策我们要有效落实,确保农民在惠农政策中得到最大实惠。二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要坚持把发展二、三产业作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精心培育农村各类市场,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要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网络,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择业的准确率,充分发挥驻外机构、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市、乡(镇)劳务信息网,定期发布、交流、预报劳务信息。要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优化整合“阳光工程”等各种劳动力培训基地,进一步扩大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推行“培训—推荐—就业”一体化运作模式,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业务技能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三是要认真做好农村通水、通路、通讯等工作。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抓好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加强通村油路和村级公路建设,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劳新机制。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体系及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好农民“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看电视难、农业科学技术滞后”等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好范文出品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浅谈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 篇7
高坪区是传统农业县, 农村生活在很多地方还是老习惯。薪柴、秸杆以及煤炭等仍然是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之一, 同时由于当地农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乱砍滥伐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经常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破坏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就是利用生物的发酵与分解产生甲烷即沼气。有机物质例如人畜的粪便、生活污水以及部分植物茎叶当中的微生物, 会在一定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进而产生一种具有可燃性和清洁型的气体, 该种气体就是沼气。与此同时沼气还能够提供热量和电能, 用于炊事与照明。而发酵后沉淀的渣滓与液体也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能够充当有机肥料, 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根据资料显示在四川省中, 平均一口规格为8立方米的沼气池, 一年大约能够产生350立方米的沼气, 可以为农户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近八成左右的有效用能, 每年有10个月可基本满足农户需要, 可直接为农户减少燃料支出500~1200元, 加上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的收入和减少农药化肥的支出, 每年最少还能够增加850元以上节支收入。在农村地区使用沼气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改善了空气质量, 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污染。通过推广“猪—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 带动生态养殖业、高效种植业和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通过将人畜禽粪便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真正实现了无害化农业生产, 沼气替代了薪柴, 保护了森林植被, 有效巩固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1]。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农产品,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 强化了农牧结合, 既能促进农业发展又能增强畜牧业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增加农民了科技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农村沼气主要问题
现在农村沼气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补助标准偏低, 在四川省, 新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的直接建设成本为3500~4000元, 目前农村沼气项目每户补助1500元, 农户一次性现金投入较大, 加之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劳动力缺乏, 不少农户有心无力, 建池积极性下降。二是后期管护滞后, 沼气是“三分建, 七分管”。沼气池建成后, 需要正常的管理和维护, 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很多外出务工, 不少家庭只有老人和小孩, 造成沼气池日常管理困难。三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大潮的影响, 许多技术员外出打工, 技术服务未跟上。四是综合利用率不高, 主要是发酵原料不足, 使用效果不佳, 缺少引导带动, 农民掌握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少, 造成有些沼气池年久失修, 影响了农民建池积极性[2]。
3 农村发展沼气发展的具体措施
投资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为沼气池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3]。政府需要通过优化现有工作条件, 积极寻找更多的渠道如吸引民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并建立健全投入机制, 委派专人严格管理沼气建设专项资金, 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落实到位, 进而有效提升项目资金的使用率。
提高政策措施的完善程度, 并落实建设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鉴于在农村沼气发展建设当中涉及多项农业技术和工程措施, 因此政府需要分别从技术以及政策两个角度出发, 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之上, 推行一系列的相关优惠政策, 并以此为基础确保各项农业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普及使用。
在用户集中区域内成立可以对其提供信息咨询预计技术维修服务功能的服务网点, 同时还可以向用户出售各种零配件, 不断满足其对于沼气使用的需求。另外, 还需要加大对沼气使用意义的推广及宣传力度, 通过举行农村集会并配合使用各种传播媒体方式譬如说喇叭、广播、电视等等, 帮助农户能够正确认识沼气, 了解沼气使用后能够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最终能够积极投身到沼气发展建设工作当中, 进而充分发挥沼气能够带来的综合效益[4]。此外还需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同步走的战略思想, 将原来的单一用气与建池转向至综合利用以及建设生态家园。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技术帮助下, 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态模式, 如“猪——沼——果”等等。对于沼气池建设工作需要严格注重其质量, 坚持质量与速度两手抓的原则, 确保沼气工程能够实现高质量, 并早日投入使用。而沼气工程建设离不开优秀的技术人员作为人才保障, 因此各级乡镇政府需要积极建立农村能源工作机构, 组织现有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 同时扩大服务网络范围, 使得更多的农户能够享受到沼气设施的维修、防护等服务。
建设沼气池需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农户的使用需求合理建设沼气池型, 通过开展创造性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户的满意程度。而农户在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前需要规划并落实沼气池的建设工作, 在此过程中, 各级乡镇和土地主管部门可以事先安排好沼气池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之后再对建房宅基地进行审批, 避免为农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摘要: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立足于南充市高坪区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分析有效利用沼气能源,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与探析我区农村沼气建设, 推进我区沼气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豫.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黄振侠, 朱军平, 刘艳琴, 等.新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以江西省吉安市农村沼气发展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3) :109-111.
[3]张艳丽.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可再生能源, 2004, 22 (4) :5-8.
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篇8
一、沼气发展的现状及作用
近年来,在抓好农村能源建设的同时,突出了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工作,把农村沼气池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生态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坚持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建设方针,对农村能源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掀起了农村沼气能源建设的新高潮。
(一) 沼气池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3年以来,我们特区沼气池建设规模日趋增长。据统计,2003年全区完成沼气池建设1500口,2004年完成沼气池建设1600口,2005年完成沼气池建设2065 口。至2005年末,全区各乡镇累计建池11000多口,建成以沼气池为主的能源示范村25个。
(二) 沼气池建设的良好效益
1.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沼气发酵的原料主要是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经过发酵后的沼液、沼渣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气用于做饭、照明,沼液、沼渣下田下地,利用沼液、沼渣作为水稻、水果、蔬菜等的肥料或养料,不仅大大减少了化肥的用量,而且能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农村沼气池的建设,总是与厕所、猪圈等相配套,沼气池便能充当一个消毒池,改变农村臭气熏天的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紧密结合,沼气建设以 “猪-沼-粮、猪-沼-渔、猪-沼-果、菜”等多层次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带动了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2.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户用沼气的大发展,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创造了重要条件,农民形象地称沼气池为“富民池”。据实际测算,建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包括三改配套(改厕、改厩、改厨),一次性投入2000元左右,一般可使用20年,每年可为农民节约燃料费200—300元;用沼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可节约农药化肥开支200元;特别是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经济的发展,可带动养殖业的发展,达到以沼促养的效果。每个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节约开支1000—2000元,从生态、环保方面来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上说,沼气池建设具有明显的综合价值。利用沼气池效应带动农村的改厕、改厩、改厨工作, 从而带动道路、卫生、水利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促进村容整洁新农村的建设。
3.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发展农村沼气,不仅使农村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通过改厕、改厩、改厨等建设,把农村的“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可以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沼气池的修建,能有效扭转农村卫生状况差的局面,有力地保证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文明,保证了农村朝着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发展。
二、沼气池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沼气池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村做饭的能源问题,还可解决部份照明、防寒保暖、发电等能源,同时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沼气建设过程中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沼气池建设资金筹措困难
我区对农户修建每口6立方米的沼气池,给予扶持资金500元(绝少数经济困难的农户扶持资金1000元)的补助,这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来说,这点资金显得太少。一些经济条件较困难的农户,由于没有大笔资金一次性投入而不能建池。2005年共建沼气池2065个,按照建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包括改厕、改厩、改厨),投入2000元资金,沼气池建设共需资金400多万元,但2005年全区争取国债资金和扶贫、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等资金只有105.5万元。其余部分就必须依靠财政、部门及农户筹措。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农户建设资金筹措困难,客观上影响了农民建池的积极性。
(二)农村沼气池分散难管理
有些乡镇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技术服务不到位。部分农村的农户住房分散,所建沼气池也非常分散,使得很少的技术人员难于上门服务和管理。部分乡镇的贫困农户,政府利用扶贫资金帮助建好了沼气池,但服务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很多建好的沼气池闲置,没有达到发挥的效果。
(三)沼气建设与发展生产不相配
我区的沼气池综合利用率较低,没有跳出就沼气抓沼气的小圈子,没有从生态家园、生态农业、能源开发的高度开发利用沼气池,往往是“就能源抓沼气”的思维模式,农村沼气池建设与发展种养殖业规模、改善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还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目前,全区累计已有数百人取得了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但与累计建池11000个、且年均1400个以上的发展速度相比,专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技术人员培训速度滞后于沼气发展速度,基层服务组织力量薄弱,致使一些沼气池质量标准降低,配套设施不到位,影响其发挥应有效益。
三、沼气池建设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沼气池建设能有效节省农民的消费能源,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目标,能改变农村畜禽乱跑、污水遍流的脏、乱、差局面。在已建成沼气池的部分农村,沼气池被农民形象地称为发家致富的“聚宝盆”,农民自编顺口溜赞沼气:“养猪积肥造沼气,家家户户有福利,不用烧煤少花钱,打开气门能做饭,沼气好处说不完”。为了促进农村沼气池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持续快速发展沼气池建设,就必须统筹安排,切实搞好规划,增强工作的计划性。
(二)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对沼气建设的投入
首先,要加大对沼气建设的扶持力度,及时拨付配套资金。其次,要充分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第三,加大信贷投入。第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建设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沼气的推广与应用涉及能源、建筑、种植、养殖和微生物等多方面学科,而且沼气池建设实行的是职业准入制度。因此,要尽快加强专业技术推广队伍和沼气池施工队伍的建设,经常开展沼气技术标准、技术规程、技术模式等新知识的培训,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的農民技工,做好沼气池使用情况的跟踪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沼气池的合格率、使用率。
(四)加强行业指导,提高沼气池使用效益
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将带来对沼气日常管理、沼气配件和技术维修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只有服务质量上去了,沼气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如果缺乏管理和服务,会导致群众对沼气池的信任度下降,不仅使部分沼气池就此闲置,损害了农民的基本利益,而且同样损坏了业务部门的自身形象。为此,要把沼气池建设的全面服务与管理作为维护农民利益、树立部门形象的根本出发点,加强行业指导,搞好技术服务,达到持久发挥沼气池效益的效果。
【农村沼气建设经验材料】推荐阅读: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07-17
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10-23
农村沼气池建设11-24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12-06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06-07
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12-18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07-03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06-05
山西农村沼气05-16
农村沼气发电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