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精选11篇)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篇1
1 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增加沼气清洁能源供应,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 减少煤电等石化能源和薪柴等传统能源消耗, 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1.2 有利于农民节支增收
通过开展“三沼”综合利用, 将沼气用做炊事、照明、发电等, 节省了电费和燃料费等生活开支;沼液、沼渣用做农家肥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减少化肥和有机农药的施用量, 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收入打下良好基础。
1.3 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 保护生态环境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载体, 带动改厨、改厕、改圈, 解决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 实现农村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以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载体, 带动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 有效处理畜禽粪污, 实现养殖场畜禽粪污的“内循环, 零排放”和向农民集中供气。
1.4 有利于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 (菜、粮、茶) ”增加沼肥施用, 减少化肥农药用量, 改良土壤性状, 提高农产品品质, 推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 促进资源消耗型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
2 禄丰县沼气建设现状及规划
禄丰县包括十四个乡镇, 其中三个乡, 十一个镇, 从1990年开始由县科委负责实施农村沼气项目的建设, 后来由林业局和农业局负责实施。到2011年底, 全县拥有户用沼气池近三万口, 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4%, 拥有乡村服务网点23个, 养殖小区50立方米沼气池2个。目前, 坝区和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沼气拥有率达60%左右, 而贫困山区和经济不好的乡镇沼气拥有率还不到10%。可见, 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沼气建设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 禄丰县将紧紧抓住国家、省、州逐步加大农村沼气投入的有利时机, 切实加大农村沼气建设的工作力度, 力争到2015年末实现以下目标:
(1) 每年新建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500口, 五年共新建2500口, 到2015年末使全县农村沼气覆盖率达40%左右; (2) 五年内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5个, 池容750立方米; (3) 五年内新建养殖场中型沼气工程2个, 池容500立方米; (4) 从2 011年起, 每年新建乡村服务网点10个, 到2015年底使全县服务网点数达到63个; (5) 新增县级沼气服务站1个。
通过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提高禄丰县农业资源利用率,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发展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对策
发展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任务。根据禄丰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实施过程和发展目标,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对策进行阐述。
3.1 加强禄丰县的沼气建设规划和布局
禄丰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 气候条件优越, 自然生态物资丰裕, 开展沼气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在对该县进行沼气建设时, 就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做好规划和布局。
(1) 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农民经济收入较好, 居住条件相对优良, 在开展沼气建设时, 要以开展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广“猪——沼——果树/菜”的模式, 并提高建设要求, 建立沼气示范村和示范户, 通过典型示范, 以综合效益吸引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建设农村沼气工程, 实现该地区整体的沼气综合效益; (2) 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沼气建设中相对较为落后, 农民收入不高, 因此在进行这一地区的规划时, 应该作为政府重点扶持对象, 加大对该地区的宣传力度, 让广大农民接受沼气这一新能源的经济效益, 带动该地区农民发展致富。
3.2 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
农村沼气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技术活动。农村沼气的建设不仅需要一批有技术的专业人员, 同时也要求广大农民懂技术、懂沼气建设方面的知识。因此, 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 实施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制度, 保证沼气开发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智能;同时, 建设和完善农村能源建设的网络体系, 扩大网络服务范围, 增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一体化管理, 推动农村地区养殖结构的调整。
3.3 加强后续服务, 切实保证沼气建设的经济效益
沼气建设是为农民谋福利的重要举措, 发展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后续服务是关键。因此, 在加强后续服务时, 要提升服务质量, 做好服务工作, 做到一池一登记, 保证服务跟踪, 同时还要做好定期的检查维修工作, 保证配件、零件的充足供应。另外, 还要建立必要的沼气技术委员会, 专门针对农村地区的沼气建设进行管理, 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 帮助农民排忧解难, 为农民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让农民在沼气建设中得到实效。
4 结束语
建设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是国家推进农村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 政府在开展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中颁布了多种政策和措施, 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在今后的几年里, 农村沼气的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加快农村服务网点建设, 做好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 促进农村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晴 范碧林.安庆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思路及对策[J].农业发展, 2005 (03) .
[2]陈克刚.2004年全市农业综合科技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J].甘肃农业, 2004 (10) .
[3]辛冬斌.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模式浅析[J].生态建设, 2010 (05) :84-85.
[4]谭主明农村沼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农牧论坛, 2006 (03) :7-9.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篇2
关键词:农村沼气;新能源;发展;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0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人们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发展绿色农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推动农村能源的转型和建设也已被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可以说农村能源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样,已经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因此我们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集中全社会的资源来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1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面貌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的能源建设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面貌。农村和城市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生存和居住环境,农村的厨房还是传承百年的传统方式,农村的厕所还是为土地养肥资源的提供处,这些都决定了大力发展沼气的积极意义。现在我国通过加快能源建设,对农村的庭院进行了进一步的美化,解决了柴草乱堆乱垛的现象,而且把柴草最大化的用在了发展农村沼气和农村能源建设上来,有效地促进了圈厕净化,解决了粪土乱堆乱扔的现象,不仅使粪土进一步得到了利用,而且改善了农民的居住和生存环境[2]。总之通过发展农村沼气和加快能源建设,有效避免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真正的改善了农村的生态和居住面貌。
1.2 有利于农民节省资源开支,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以往农村居家做饭一般都是利用传统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各家各户照明都实现了电力化,但是这些方式没有将农村的各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随着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沼气,加快农村的能源建设,这实际上改变了农村的资源利用情况,使得沼气既能生火做饭,增加了农村清洁的能源供应,又能照明发电,减少了煤电等石化能源的消耗,从而优化了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3]。此外,大力利用沼气不仅有效的节省了农民的资源开支,而且进一步的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还可以通过沼气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和有机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耕种成本,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土地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3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改变农村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农村,多少代都是靠有机肥料撑起农作物发展的一片天,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了全面的养分,促进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进一步地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土地的肥力。但是这种有机肥料的施用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新型沼肥施用方法,把牲畜、沼气、土地联系了起来,并能够循环利用,而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数量。另外,通过大力推广沼气,使得生态养殖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使得高效种植业也得到了大力推崇,并且也改变了资源能耗型的常规农业的发展方式,确立了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的新型发展方式,这不仅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而且转变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
2 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关键是有雄厚的资金做保障,但是从农村的现状来看,发展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最大的难度就是资金问题,因此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有效保障农村能源建设的顺利进行。首先,政府要带头加大资金投入,把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尽量的向农村能源建设倾向,而且要出台更加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提高国家能源补助标准[4];其次,各个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也要对农村沼气建设提供更优越的政策、更方便的资源融资途径,让农民参与到发展沼气和加快农村沼气建设中,有更多的融资途径和资金来源;最后农民自身也要加大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要把自筹资金作为建设和改善资源环境的基础,提高农民建设沼气与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筹集资金,就能推动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就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2 加大农村沼气的宣传力度,营造建设农村能源的新氛围
目前对于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有的人了解的不够深刻,有的领导还不够重视,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各级领导宣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要向农民宣传大力发展沼气,对于农民增收与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可以通过宣传普及沼气使用的技术,提高农民发展沼气、建设沼气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大力发展沼气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关注和重视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支持和关心农村沼气能源建设[5]。只有大力进行宣传,才能真正营造建设农村能源的新氛围,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新步伐。
2.3 建设沼气管理队伍,抓好沼气管理服务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管理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队伍,农民是农村沼气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农村沼气的使用者,因此要让农民自己掌握沼气的开发和管理技术,要培养农民自己的管理队伍。所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科技下乡的机会,建设农村沼气服务和管理的完整体系,一定要分期、分区、分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农民进行培训,不仅要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队伍,而且要使所用的农户都能真正掌握和使用沼气。抓好沼气管理服务,做好检查督导[6],沼气虽然是利用价值比较高的能源,但是如果管理和服务不当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一定要抓好沼气管理服务,成立相关的管理服务维修队伍,要定期、不定期的深入村、户进行检查,防止因为管理和维修上的疏忽造成的危害。而且有必要定期召开维修管理服务会议,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更好地促进沼气的管理和服务。
2.4 综合利用沼气资源,延伸沼气产业链条
沼气资源不仅能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必备的资源,而且通过开发和延伸沼气产业的链条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所以农村不仅要大力开发和建设沼气,而且要以沼气为载体,以发展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为着力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而有效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沼气资源是循环的资源,因此要在利用沼气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和必备的土地肥料的基础上,建立以沼渣、沼液为材料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各种农产品的品质、减少土地和肥力的成本、增加基地的经济效益,推动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意义的实现农村的循环经济。
3 结语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是国家促进农村更好更快发展的伟大战略举措,因此我们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大力开拓农村能源建设的新途径,从而建立农村生态循环的新环境,促进农村沼气及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继世,徐焱,韩阳,曹晓明.打造新观念谋求新发展加快推进农村沼气项目建设[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4(4):89.
[2] 李雪树,李尧琴.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2,3(3):6-8.
[3] 张品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2,2(2):162.
[4] 卢文冰,刘静.发展农村户用沼气促进农村能源建设[J].吉林农业,2012,9(9):44.
[5] 王波,李越.农村能源发展新模式——四川省井研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2013,11(11):81-84.
[6] 山西盐湖区生态农业工作站.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沼气建设与服务[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5,3(3):5-6.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探索 篇3
关键词: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1 建设背景
农村沼气建设, 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沼气的发展, 有效拉动了内需, 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优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新增农村沼气项目建设, 以沼气为纽带拉动养殖业、种植业和其他各产业的发展, 带动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进一步改善民生。农村沼气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了内容、注入了活力, 为农民提高了生活质量, 改善了生产条件, 增加了经济收入。在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农户劳动强度、加强文明村镇建设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鹿阜街道办辖49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 202个自然村, 国土面积663.94km2。2013年底全街道办总户数43264户, 其中:农村户数42456户;全街道办总人口174496人, 其中:农业人口148596人, 少数民族人口39382人, 分别占全街道办总人口的85.2%和23.81%。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鹿阜街道办的农村沼气呈现出长足发展的态势。
鹿阜街道办抓住省“九五”沼气重点项目和农村沼气国债沼气项目建设的机遇, 大力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 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 随着省级沼气重点县项目和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实施, 鹿阜街道办沼气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止2013年底建成沼气池10146户, 占总农户数的23.9%, 受益人口3.8万余人, 建成大型沼气工程1座, 建成5所学校新农村新校园卫生厕所沼气净化工程11座。农村沼气建设取的成效, 受到了农村广大群众欢迎和社会的认同。保持农村沼气建设规模效益, 其重要举措, 是加强农村沼气的建后管理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2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农村能源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群众性、广泛性和分散性。要保持和发挥农村沼气的综合效益, 指导与帮助众多农户管好、用好生态家园发展模式的沼气工程, 建立完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是不可缺少的紧迫任务。沼气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 由于服务体系不健全, 建后服务跟不上、“三沼”利用率低, 影响了沼气综合效益的发挥。在保证建设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 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服务体系, 为沼气用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势在必行。鹿阜街道办在加强沼气建后服务和管理等方面, 在实践中积极开展探索和大胆的尝试, 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体会。
2.1 指导思想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群众为出发点, 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的原则, 坚持专业化施工、市场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总体思路, 以稳定队伍、健全网络、完善机制为重点, 采取政府引导、效益吸引、典型带动等措施, 构建沼气建设服务体系。
2.2 建设情况
结合街道办情况与实际, 提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需构建街道办村二级服务网络。提出建立街道办3个服务站, 49个村级服务网点的发展规划。通过5a的努力, 已建成街道办3个服务站, 53个村级服务网点, 完成了计划建设目标, 构建覆盖全街道办服务站、村二级服务网络体系。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运行, 使全街道办53个网点, 1万多户沼气用户和1座沼气工程, 5333.3hm2农产品基地得到全面较好的服务, 覆盖率达到100%。这个服务网络的运行, 使众多沼气用户解除了后顾之忧, 促进提高沼气综合利用的范围和技术水平, 提高沼气建设效益, 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推进沼气事业健康发展。通过全街道办服务站强化对村级沼气建设后续服务, 大大提高了沼气池使用率和延长使用年限, 提高了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率, 有效地遏制畜禽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促进了农业清洁化生产, 美化环境、节能降耗, 有效地减少农业、农村污染, 降低生产成本, 为推进鹿阜街道办以“猪—沼—果蔬”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 发挥了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对全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3 建设内容与标准
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 提高沼气利用率, 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 街道办的沼气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以街道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 构建街道办、村二级服务网络。
街道办成立农村沼气中心服务站。抓住国家扶持建设农村沼气服务网点项目的机遇, 建立指导全街道办服务网络技术的沼气服务, 按照农业部的基本标准, 达到了“六个一”的要求。即:建有一处经营场所、一套出料设备 (一辆出料车) 、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一套培训和教学多媒体设备。其主要职能, 是定期对村服务网的沼气技工开展培训;负责应急事故的处理;经营沼气配件, 引进新产品, 为街道办服务网点提供设备、配件;接待群众来访, 及时搞好技术咨询服务和安全检查。
街道办服务站固定专人负责, 技术咨询、安全检查、维修实行无偿服务, 配件供应采取市场运作。利用项目资金为每个服务站购置了一套出料污水泵、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和一批沼气配件。乡镇服务站达到了“六有”的要求, 即有人员、有牌子、有场地、有电话、有维修设备工具、有沼气配件。
在53个行政村设置了驻村的沼气服务网点。全街道办53个村沼气服务网点已挂牌成立。农村的沼气服务网点, 采用整合行政村公房或在“沼气生产工”技术人员的家里设置的办法。服务网点坚持达到“七个有”:有一处固定服务场所, 经营农村能源配件, 存放服务装备, 提供培训人员, 接待服务农户的场地。有一名懂技术的维修人员, 做好培训工作, 接待服务农户。有一套沼气池进出料设备 (污水泵) , 利用拖拉机或牛车运输沼液沼渣, 为农户提供进出料服务。有一套检测设备, 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 科学检测, 安全服务。有一套维修工具, 包括安全照明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有一批配件, 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管路、三通、接头、开关、纱罩、灯罩及农村改灶的灶芯、炉条等, 保证维修更换的需要。有一户沼气池, 提供发酵原料, 对维修的沼气灶具、饭煲进行测试、检验。服务人员, 以经过培训的“沼气生产工”或村干部 (农科员) 为主, 在街道办服务站的具体指导下, 主要负责故障排除, 灶具维修, 为农户提供配件供应。服务站实行自负盈亏、安全自负的办法。服务人员也可挂靠服务站, 自行组建服务队, 为农户提供有偿服务。
2.4 运行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的原则, 坚持专业化施工、市场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总体思路, 街道办服务站有专业人员管理。村级服务网点, 初期建设的启动, 由政府补助建立;体系运行在3a内, 由财政按每年每个点补助3600元的服务费, 3a后自负盈亏, 可从有偿服务农户中取得低额服务费。
3 建设要求
3.1 规范名称和职责
为了加强管理, 服务站名称统一。如“石林县街道办农村沼气服务站、石林县农村沼气服务网xxx村点”。要求每个服务网点, 必须有固定的服务场所、服务电话、专业的服务人员, 必需的设备和常用的配件、工具。服务网点在街道办农村沼气服务站的指导下, 抓好沼气维修服务管理, 经营各种沼气配件, 为建池户提供建池、安装、维修、管理等具体服务。
3.2 制定服务内容
各个网点的服务内容, 包括6个方面:建立沼气用户档案;指导用户科学管理、安全使用沼气;帮助用户建立“畜—沼—粮 (果、菜) ”能源生态模式, 指导用户开展“3沼”综合利用;每季巡视用户沼气池, 检查沼气池及配套系统安全运行情况, 及时排除故障;提供病池维修、沼气池出料、更换脱硫剂、维修管路、更换破损管件、灶具修理等服务项目;公示收费价格。
3.3 公开选聘工作人员
服务网点工作人员的选聘,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综合考虑, 择优聘用。必须持有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并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必须善经营、会管理;为群众所信赖、甘愿为群众服务的当地农民技工。
3.4 配备服务设施, 完善服务手段
服务网点要尽量选择在交通便利, 沼气用户相对集中的地方;必须有进出料配备;有建池、安装、维修工具;有服务热线电话和交通工具;有服务网点标牌、规章制度和公示栏。
3.5 强化管理措施, 打造服务品牌
为加强管理, 规范服务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各网点必须在当地公开服务内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举报电话, 切实使服务公开、透明。具体要求是:服务网点工作人员要爱岗敬业, 树立服务意识, 全方位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实行严格责任制, 服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并要执行包质量、包使用、包服务。设立服务电话, 服务人员在接到电话后要及时赶赴现场检查维修。规范服务标准, 实施统一采购, 统一服务, 统一价格, 保证不出现乱收费, 乱加价现象。
4 存在问题
4.1 农户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部分农民转变了用能方式, 使用电饭煲、电磁炉或液化气。再有, 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 留守的老、幼、妇没有体力和能力管理沼气池。管理不到位, 造成沼气池的使用不正常, 有的1d能用1次, 或几天能用1次, 或停用。
4.2 网点人员收入低, 难维持
网点服务人员的生活收入, 主要依靠开展有偿服务获得, 由于农户分散和数量等因素, 他们收取的服务费不多或收费困难, 致使不愿意主动上门服务, 导致网点运行艰难, 也影响了农村沼气池的正常使用。
5 建议
5.1 高度重视
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事关广大建池户的切身利益。各级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拓展新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的运行机制。
5.2 加大投入
2008年, 国家开始对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补助资金。一般, 每个网点补助1.9万~4.5万元。但按“六个一”要求, 建设一个网店, 如果购置多功能服务车, 需资金10余万元, 自筹资金压力大。每个服务网点建设, 政府除考虑对设备、物资补助外, 体系的运行, 还应适当考虑服务人员的费用。建议: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 按照每户沼气池每年60元 (每月5元) 的标准, 补助到网点服务人员, 确保他们有稳定收入, 使其安心工作、潜心服务。
5.3 强化监管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篇4
吴桥镇认真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民生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倾心倾力打造“村风正、村庄美、村民富”新村庄。
根据年初县委县政府工作计划,给我镇安排全年新建150口沼气池任务。3月20日,我镇启动了2010年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把它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惠农富农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的部门,落实了具体责任人,由镇里向社会公开招标有资质的建工队具体负责实施。截止到2010年12月20日以完成全部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
吴桥镇党委政府从各村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提出针对方案,采取全宣传,大发动,多引导,干部带头进村入户宣传,群众积极响应号召行动,政府在优惠政策上重点倾斜,每口池国家给予2000元补贴,在新建选址上重点照顾,逐点逐村推进。今年,重点在吴桥村、路西村、郑庄村、周湖村等4个村启动新建工作,使用新技术,落实新机制,建设新气池。
一 干部挂点。明确一名机关干部挂点负责指导沼气池新建工作,做到经常下村指导,重点督促建工队认真施工,加快进度,经常为其排解困难,协调关系,及时汇报工作进度,让每口沼气池都顺利建设,按期完成落实,并投入使用。
二 资金保障。镇政府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宗旨,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镇财政实行沼气资金专款专用。对村经审核合格的沼气池,根据招标合同要求及时拨付转移资金,保障这项民心工程惠民暖民,让村民真正得实惠。
三 跟踪服务。镇政府聘请了1名沼气池技术员,每月定期下村给予技术指导,解答村民相关疑难,定期开展维护工作,确保沼气池维护有专人,保障有落实,让村民建得踏实,用得放心,建立一条长效服务机制。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篇5
1.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和问题
农村可供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质能源,此外还有太阳能和风能,榆树市生物质能源资源可分为四类:人畜粪便、草类、农作物秸秆和薪柴。目前农村能源主要包括薪柴、秸秆、小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煤炭、燃料油、电力等商品能源。
30多年来,尽管政府对农村能源进行了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开发, 但是直接焚烧薪柴、秸秆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无论是整个农村能源消费总量还是农村生活用能,薪柴、秸秆所占比重都相当高,浪费极大。而且生物质直接焚烧, 将产生的大量烟尘和余灰,严重污染生活环境并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另外, 农药、化肥的不正确使用和垃圾等随意堆放, 使得大气、地下水、土壤等受到了严重污染, 加之砍伐、植被破坏和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等, 致使农村污染高于城市。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做好农村能源节约,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民传统生活能源消费模式,减少农民对商品能源的依赖,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沼气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彻底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问题, 沼气开发利用是农村居民使用能源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
2.1沼气是适合农村资源环境的清洁环保能源 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性气体。沼气的热值为5500~5800大卡/立方米,主要成份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发展农村能源不仅是开发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能够治理農业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和发展潜力。
2.2 沼气工程可为生态农业、农村环境建设带来巨大效益沼气不仅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燃料,而且所产生的沼液、沼渣也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沼渣的肥效是普通农家肥的三倍多,可有效地促进作物增产,提高产品质量;沼液可以用来施肥、养殖鱼虾、浸种。通过走“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种养业生物链模式,改善土壤长期使用化肥出现的板结情况,有机肥成分明显提高,农村水体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使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可见发展沼气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还能将农户的生产、生活、种植、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资源的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改善农村环境,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 沼气可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有限资源 经过20多年的摸索,农村沼气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且为了保证建好一个使用一个,保护农户的利益,规定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必须执行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统一采用“一池三改”模式,要求各地严格按照这些规程和标准,逐村调研,逐户设计,统一施工,做到建一个用一个,切实为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农业生产发挥实效。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农村“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户用沼气、大中型畜禽场沼气治理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农村沼气工程运营方式新探 篇6
1沼气工程现状
沼气工程作为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供给的有效途径,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新能源开发中的优先发展重点。首先,沼气发酵可以高效降解有机废弃物, 减少畜禽废弃物的总量;其次,产生大量的沼气可以作为清洁能源,为我国能源建设提供新途径;同时, 产生的沼肥作为有机副产品, 为绿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肥源。沼气工程具有无二次污染、高效低耗、能源产出、 肥源优质、综合效益显著等特点,适合我国大型养殖场和农村综合整治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沼气工程蓬勃发展。2000年各种规模沼气工程仅为1042处,但到2009年便猛增至5.69万处。尤其在2009年,全国各地沼气工程新增1.70万处, 年增长率达到42.6%。其中,大型沼气工程新增931处, 年增长率达到30.0% ;中型沼气工程新增5986处,年增长率达到46.5% ;小型沼气工程新增10073处,年增长率达到42.2%。近10年中,各种类型沼气工程的建设总量比之前增长了50多倍[1,2]。
据统计,目前,辽宁省大中型沼气工程有40余座, 除部分大型沼气工程运行较好外,其余沼气工程均由于各种原因处于半停运、甚至是闲置状态。若将已建的沼气的工程重新启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用,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探索有效的的运营模式。
2原因分析
1)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健全。据统计,目前大中型沼气工程已有标准规范约十几项,但主要是关于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而与之相配套的安全与运行与管理的标准很少。
2)设备不配套。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众多设备生产企业各自为政,生产出的产品或是根据企业标准生产的,或者根本就是无标生产,不仅使得产品的生产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更导致不少工程中的设备出现大马拉小车或者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导致了工程运营问题重重。
3)工程运行无依据。近年来,为了规范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各级政府在投资组织开展各类工程项目建设时,采用论证和招投标的形式,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检查监督,然而对于工程中涉及的运营管理问题则很难给予明确的判断,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标准可以参照[3]。
4)副产品消纳问题严重。沼气工程本应是种养结合的连接纽带,但实际上,大部分沼气工程的所有者只有养殖,不拥有足够的沼液消纳土地,造成沼液不能有效处理,沼气供农户收益甚微,或者无收益,因长期没有收益,又缺少政府对养殖场污染的环保监管,造成养殖业主没有运行沼气工程的积极性。
5)经济链条出现脱节。农村连片项目中的沼气工程,所有者是镇级政府,无养殖场,粪源是分散的,甚至为了给沼气工程提供粪源,有购买粪污的现象,政府又无粪污收集成本支出预算,沼气供农户基本无收益。 同时,很多地方政府没有运行沼气工程专业人员的编制和开支预算。所以沼气工程建成后,因无运行管理人员和粪源基本不运行。
3运营对策
1)建立沼气工程运营实施细则。针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安全与运行与管理的标准建立实施细则,填补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2)对养殖场进行规划,加大对养殖场排污的监管力度,提高养殖业主的环保成本意识。
3)政府列支专项资金,补贴运行的沼气工程运营费用,扶持沼气工程商业盈利模式的科研项目研究。
4)鼓励沼气工程采用专业化公司运营方式,联合环保和农村能源部门对专业化公司在沼液肥产品开发及施用项目上进行示范并给予资金扶持。
5)健全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完善有机农产品鉴定指标。
4具体措施
4.1项目概况
以本溪市某大型沼气工程为例,根据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设以500m3厌氧消化器为主体的大型沼气工程, 工程建成达产后,日处理鲜畜禽粪尿、冲洗水、秸秆杂草及其他农业可发酵物等17.7t,经厌氧发酵后,年产沼气约18.5万m3,年产沼渣约361.5t,年产沼液约6099.8t。
粪源主要来自本村及周边的散户养殖产生的鸡粪、 鹅粪、牛粪等,沼气通过沼气燃烧炉产生热能用于本村的炊饭取暖,沼肥通过沼肥固液功能机分离成沼液和沼渣,沼液用于边哈村的蔬菜大棚的施用,沼渣用于有机肥的生产。部分沼液、沼渣也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饲料, 产生的塘泥又可被二次利用作为肥料回归农田。
4.2运营方案
本项目自2012年投产运营以来,根据自身项目特点和政府扶持,采取以下方式运行,取得良好效果。
1)恢复沼气工程作为种养结合连接纽带的作用, 政府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本沼气工程的运行。通过环保监管,保证粪源无偿供应,粪污运输采用农村连片项目垃圾清运车或沼气站运营单位自备车。
2)沼气运行与某沼气运营公司合作,运营单位具有专业运营人员和技术支持,保证沼气工程良好运转。
3)优先选择有大棚种植、果园的合作社(公司) 或有液体肥料销售渠道的单位进行沼肥销售。
4)对已建成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肥料来源及农产品生产销售渠道。
5)结合有机农产品基地,建立沼液肥深加工及施用研究与示范基地。
5结论
沼气工程的良好有效运行,对发展我国各类沼气项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沼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更能在运行中找到沼气工程的不足, 改善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除部分大型沼气工程运行较好外,其余沼气工程均由于各种原因处于半停运、甚至是闲置状态。若将已建的沼气的工程重新启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用,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探索有效的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沼气工程,运营,新探
参考文献
[1]冯永忠,杨世琦,任广鑫,等.双重背景下发展沼气产业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沼气,2005,23(3):32-34.
[2]周孟浸,张榕林,蔺金印.沼气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篇7
1 农村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1.1 沼气建设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效益低下, 农民增收缓慢, 是制约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展农村沼气, 在解决群众生活用能的同时, 带动了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 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而且从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1.1.1 节约能源
建设1个10 m3的沼气池, 并进行“一池三改”, 需投资3000元左右, 使用15年以上, 年产沼气300~350 m3, 可满足一家4~5口人烧水做饭和点灯的生活用能, 节约煤电等费用700多元。
1.1.2 促进了全市养殖业的发展
沼液是一种优质饲料, 尤其与低成本养猪技术配套, 效益更为显著。建池户一般养猪3头, 年可获利500多元。
1.1.3 推动了蔬菜、果品等无公害农产品的健康发展
施用沼肥后, 土壤有机质提高, 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沼液、沼渣通过发酵后, 有效地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 是很好的无公害肥料, 年可节约农药、化肥开支300多元, 生产的纯绿色蔬菜、果品色泽好、果型整、口感佳, 价格是普通蔬菜、果品价格的1.5倍以上。同时, 通过沼液浸种、喷施叶面肥以及沼渣作底肥, 可促进粮食增收、果蔬增效。增产增收达800多元, 保守地计算每户年增收节支达2 300元左右。
1.2 沼气建设能改善农村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目前, 古交市农村还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 厕所大多数使用的是简陋的旱厕, 畜禽粪便则是任意堆放,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粪水横流、臭气熏天, 污染问题严重, 既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 也容易导致疾病、疫病的发生。自实施沼气建设后, 修建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进行, 既能改变农村人畜粪便随意排放状况, 又能将人畜粪便经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和街区之内, 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使广大农民走向清洁、卫生的健康之路。目前, 全市凡是沼气集中连片发展的村庄, 村容村貌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条件好的地方, 还综合配套了房屋改造及道路、庭院等基础设施建设, 村里住户的环境已逐步清洁、整齐、美观, 极大地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3 沼气建设能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乡风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外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统一。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 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文明的程度。因此, 古交市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的内在素质上, 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跟上时代步伐,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其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古交市岔口乡寨底村, 全村90户就有79户建起沼气池, 为了保证沼气池全年正常产气, 许多农户认真听讲、刻苦钻研, 熟练掌握了沼气的日常管理、安全使用、沼肥的综合利用、种植及养殖等一系列综合技术, 村主任还利用百忙之余研究制作了半自动冲厕器。沼气建设, 不仅充分调动了全村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使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将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行列中去, 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水平, 而且也促进了农民思想的转变, 封建迷信、赌博打架的少了, 崇尚科学的多了, 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2 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建池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民素质和经济意识的原因, 农民在采用新技术时往往只看到真正的实惠以后才乐于接受, 而古交市是工矿城市, 煤炭资源丰富, 沼气又是一门新技术, 因此, 不少农户对沼气建设持观望心态。一是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依赖国家、政府投资修建;二是受以前建设质量的影响, 怕技术不过关, 资金投入不成功。
2.2 农户条件不到位建设进度缓慢
全市1 900户国债项目户, 纳入规划建设的农户, 因家庭经济条件、人员结构、地理位置的参差不齐, 影响到沼气建设进度。一是相当一部分农户因资金困难而难以建设;二是有的农户因家里主要劳力外出务工, 家里无人建池;三是有的农户院落较小, 受地形所限不具备“一池三改”的建设条件, 只建一座沼气池, 又无法达到“一池三改”的标准要求。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全面推进沼气建设, 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就必须统筹安排, 切实搞好规划, 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古交市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组织力量, 因地制宜, 科学编制全市沼气发展“十一五”规划, 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粮”生态模式, 把种殖业、养殖业发达的区域和有退耕还林任务的乡镇作为重点, 抓重点带一般, 先易后难, 保证了农村沼气建设有计划、有步骤, 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3.2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古交市委、市政府从市情民意出发, 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 提出了大力实施沼气富民工程的发展战略。2004年、2005年分别将沼气建设作为农业的“实事和重点工程”, 并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任组长, 财政、农业、计划、科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程建设领导组, 设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主任的领导组办公室, 负责项目实施的综合协调工作, 针对项目村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对项目进度、组织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并明确提出了各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 采取了主要领导包乡, 一般干部包村, 农技员包户的办法。项目建设中, 市级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项目村, 检查指导, 帮助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确保了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
3.3 强化培训搞好服务
为切实加强和改善技术服务工作, 古交市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服务工作。一是对已持证技工进行了再培训, 让他们熟练掌握“一池三改”标准化建设、日常管理、安全使用、维修保养等技术, 为沼气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支可靠的技术力量;二是对项目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2年来分别在邢家社、岔口、梭峪等乡镇多次举办沼气技术培训班, 使农户懂得沼气发酵及日常管理应注意的事项和综合利用技术;三是针对工程建设中技工短缺的情况, 采取“传、帮、带”的方式, 即让1个熟练技工带3~4个小工, 传授沼气技术, 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 又加快了建设进度;四是建立了沼气服务公司, 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 满足农户对沼气日常管理、沼气配件供应及维修等技术的服务需求, 真正做到农户想建有人指导, 农户想学有人培训, 使用不正常有人服务;五是成立沼气协会, 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 通过技术交流, 指导和帮助农户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3.4 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发展农村沼气, 资金是保证。沼气建设是一次性投入, 长期受益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 大部分农村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乡镇的农户, 由于一次性投入较大而难以实施, 为此古交市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吸引和调动全市各方面力量投身于沼气建设, 多元化增加投入。一是古交市政府加大了对沼气建设的扶持力度。除保证每户配套400元外, 又由于水泥、砖等建材价格上涨, 每户多补助了364元, 今年还为建池的养猪户补助300元, 各乡镇也鼎力支持, 多则每户补1 000元, 少则每户补300元, 通过政策扶持引导, 调动农民的建池积极性;二是充分地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地位作用。广大农民既是受益者, 又是投资者, 古交市因地制宜, 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组织引导群众发展沼气, 确保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 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投入积极性;三是林业、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都在资金上对沼气建设给予了适当的倾斜和支持, 特别是对贫困农户专门安排扶贫资金, 使古交市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投入形成了一个滚动发展的机制, 构成资金的投入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3.5 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3.5.1 加强对用户的管理
施工完毕后, 每个项目户实行“三标明”制度, 即在项目户门口悬挂门牌, 门牌上标明技术服务电话和监督电话;厨房墙上张贴《农村户用沼气安全使用和管理》挂图;沼气池盖上刻建设时间和持证技工证号, 并详细填写用户档案, 档案由农业局环保站管理。同时定时上报电子档案, 以便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建设情况。
3.5.2 加强对建材管理
建材实行专人专库管理并严格履行出入库手续, 由项目村负责人按建池户数统一领取后再分发给农户, 每个项目户领取材料后签字。
3.5.3 实行工程监理
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 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并成立了由计划、财政、农业有关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 制定了《古交市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验收办法》, 对沼气用户进行严格验收, 有力地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
3.6 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沼气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对沼气建设工程的认识, 坚持从宣传开始, 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充分借助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 加大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力度, 广造舆论, 营造氛围。同时, 结合科技入户工作, 组织技术员进村入户, 通过典型示范、对比算账、入户宣讲、信息发布等方式, 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使农民自觉地参与到沼气建设中来, 以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并从6个方面阐述了沼气建设采取的措施, 为今后大力实施农村沼气,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保证。
广东茂名农村沼气建设经验及设想 篇8
茂名市位于广东西部, 下辖茂南、茂港两区和高州、化州、信宜、电白四县 (市) , 山区多, 沿海少, 具有发展沼气的潜力。茂名沼气建设具有较长的历史, 早在“七五”期间, 高州就开始致力开发户用沼气池, “八五”期间该市被列为全国一百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 (市) 之一, 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沼气示范县 (市) 。信宜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地区。截至2008年5月, 茂名市共有户用沼气池31 450个, 占总农户的2.5%, 总池容量达32万多 m3, 年产沼气2 363多万m3, 位于广东省第四位。其中, 高州12 500户, 化州4 500户, 信宜9 100户, 电白1 300户, 茂南1 420户, 茂港2 630户。达到整村推进标准 (建池户达30%以上) 的有26个村共1 823户农户, 占全市总行政村的1.4%。茂名市沼气建设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它不仅注重建设新池, 而且着力巩固和恢复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成的老沼气池和老示范村, 如高州伍粮村有十几户进行了旧池改造。
2 茂名市农村沼气建设的主要经验
2.1 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
茂名市把发展农村沼气提高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高度, 把开发利用沼气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农民安居和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结合起来。为使沼气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沼气建设规划, 力争到2012年, 全市农村累计推广户用沼气池达5万户, 占适宜推广沼气农户的16.6%, 总池容50万m3, 使用沼气农户达8万户以上, 占总农户数的6.6%;建设大、中、小型沼气池300座, 池容4.5万m3, 其中大型池60座, 中型池120座, 小型池120座;建设沼气示范村300个;规划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15 000户;60%的建池农户配套搞好“三改” (即改厨、改厕、改圈) , 重点村沼气入户率达60%以上。
2.2 领导重视, 落实责任
为抓好沼气建设工作, 茂名市各县 (市、区) 都成立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由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 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农业、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主职领导任成员, 领导小组在农业局设置办公室, 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相应成立工作机构, 协助县 (市、区) 农业局做好沼气实施工作。县、镇、村三级做到领导、责任、资金、宣传、服务“五到位”, 层层明确责任, 级级落实责任。
2.3 做好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会议、标语、墙报、农信通、农村文化室、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广泛开展沼气宣传发动工作。如信宜积极开展“百名共产党员扶持百名群众兴建沼气池”活动;高州农业局组织人员编印了5 000多份《高州市农村沼气应用技术》手册, 其中包括了沼气发酵基本知识, 修建户用沼气池的材料及步骤, 沼气池管理维护, 沼气池安全使用知识, 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沼气综合应用技术, 沼气池申报指南及施工队建池规范等内容, 使群众真正了解沼气, 自觉接受沼气, 使用沼气;电白在宣传工作中, 注重与广大农民算好经济、效益、环保“三笔帐”, 让群众真正了解沼气建设的好处, 从内心支持沼气建设。
2.4 抓好示范, 以点带面
按照“突出重点, 整村推进”的思路, 茂名在下辖6个县 (市、区) 建立了66个沼气示范村, 并着重总结推广五种模式的示范和应用。一是沼气商品化模式。如信宜东镇街道塘面村的养猪大户罗荣富在养猪场建设了3个沼气池, 容积80 m3, 将沼气有偿供应给该村13户农户使用, 每户每月交费50元。二是中央池供气模式。如电白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好了12个沼气池, 总容积4 000 m3, 相互联网, 灵活调度, 无偿给周边400多户农户供气。再如高州石鼓镇顺达猪场计划建7个池, 总池容积达4 000 m3, 向100户农户无偿集体供气。三是利用稻草、水浮莲等有机物作原料发展沼气的模式。但此种产气效果不够理想, 还有待改进。四是综合利用模式。如电白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沼液有机肥作底肥, 沼渣用作基肥, 改良土壤, 基地生产的水东鸡心芥菜已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五是沼气绿色家园模式。如高州石鼓镇祥山塘围自然村建有2个沼气池, 共150 m3, 集中免费供气给村里农户使用, 沼气池由村统一管理。由于实现人畜分离, 村里呈现出整洁、美观、绿色、生态的景象。
2.5 多元筹资, 扶持发展
通过“六个一点”的办法, 建立健全适应农村沼气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一是争取上级的项目资金支持一点。2006年争取到上级补助3 775户, 资金320万元, 2007年争取补助了5 650户, 资金452万元。二是加强与当地银信部门沟通联系, 争取银信部门对建池农户贷一点。三是财政资金配套一点。为完成2008~2012年沼气建设的目标, 茂名决定由市级财政解决3 133.8万元用于沼气池补贴、服务网点建设和工作经费。其中, 户用池每池补贴200元, 大中小型池每立方米补助200元, 沼气服务网点, 每个补助3万元, 工作经费233.8万元。四是部门扶持一点。县 (市、区) 直挂钩单位与所挂钩的镇、村的农户结对子帮扶。电白县农民在建沼气池过程中, 镇农业、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免收相关费用。五是社会扶持一点。积极发动企业家、外出乡贤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六是发动农户积极自筹一点。
2.6 加强服务和资金管理
坚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 各县 (市、区) 自办培训班, 认真抓好沼气池技术的培训工作。2007年以来, 电白共培训建池技工35人;截至2007年7月, 高州建池技术过硬的沼气生产工有55人。各县 (市、区) 农业部门还派出专门工作组, 对所有沼气池建设进行跟踪监督, 确保建池技工必须持证上岗, 工程质量合格, 使用安全。茂名市还建立了沼气服务网点, 加强沼气池建设前期、中期、后期的服务工作。在资金管理方面, 茂名市一是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 专户储蓄, 专帐核算, 做到资金管理规范化;二是加强监督资金使用, 有关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防止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保证资金到位。
3 茂名市农村沼气建设设想
3.1 加快发展, 协调平衡
目前, 茂名市共有农户121.4万户, 但使用沼气户仅3万多户, 且地区发展不平衡。个别县 (市、区) 已超万户, 而有的仅是数百户;山区较多, 平原、沿海地区较少。下一步还要加快发展并注意协调平衡, 但是加快发展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讲究方式方法。由于各种原因, 农村养猪户已急剧减少, 有些农户想用气, 但没有建池条件, 而有些养猪多的农户建8 m3池太小, 原料还浪费。因此, 今后发展沼气不应局限一户一池, 而应结合实际, 允许多户合建一池。另外, 养殖场加快发展大中型沼气池, 向周边农户实行集中供气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甚至可说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养殖户由于环保的要求, 建沼气池的积极性非常高, 相反, 户用沼气池由于受到沼气原料缺乏、物价上涨、补贴相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已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 应考虑适当调整农村沼气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3.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由于建池材料, 工资涨价因素影响, 目前, 建一个8 m3的沼气池总投入为2 800多元, 比2005年1 700多元增加了1 100多元, 而建池补贴标准2007年以前为800元, 2008年为1 000元, 农户还需自筹1 000多元, 这对于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补贴过低大大抑制了群众的建池积极性。除了提高户用沼气池的补贴标准, 养殖场作为今后沼气建设的重点也要适当加大扶持力度, 对大中型沼气池应给予和提高相应补贴。考虑到财政困难, 并不是每个建设沼气池的养殖场都给予补贴, 而是对那些向周边农户实行集中供气, 带有公共产品性质, 具有公益性的养殖场建设沼气予以补贴。
3.3 加大有关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目前, 茂名市经培训持证上岗的技工仅100多个, 离沼气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技工数量要求相差很远, 这使得技工价格奇高, 建池成本增加。与此同时, 没有建池职业资格的技工泛滥, 如果使用这些技工, 沼气池的质量安全无法保障。通过加大有关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要确保沼气工程的立项、备案、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建档等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禁止无资质单位和人员从事沼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沼气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3.4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
茂名市沼气建设规划提出从2008~2012年, 要建设镇级技术服务网点100家, 建立以县 (市、区) 农业局为管理部门, 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服务实体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每个服务网点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 具备为200户以上沼气用户提供维护维修等服务的能力, 逐步实现物业化管理。在沼气项目管理方面, 信息化是今后的趋势, 要善于利用信息社会的有利条件, 推广使用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化管理。此外, 资金管理模式也要进行变革。至2008年5月, 茂名市个别县 (市、区) 2006年农村沼气建设补助资金还没有下达, 严重影响了建池进度。
3.5 提高综合利用,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茂名沼气综合利用程度还不够高。如电白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沼液只适用于水东鸡心芥菜, 而该公司大量的其他种类蔬菜、果树都还未使用沼液。今后要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指导, 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鱼塘、农田、蔬菜基地、果园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 将能源建设与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开展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 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延长生态链, 发展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茂名市农业局.茂名市农村能源发展规划草案 (2008-2012) [R].广东茂名:茂名市农业局, 2008.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篇9
关键词:沼气工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发展沼气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沼气就是将一些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在密闭条件下经过细菌发酵使其产生的气体。沼气可用做燃料和照明,可以有效地解决烟尘污染问题。农业部的统计显示,全国已有1, 540万农户用上了沼气。以沼气等新能源为代表的一批生态项目,如今在各地农村积极推进。
一、新乡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新乡市累计新建户用沼气池21.3948万个,大中小型沼气池1, 019处,池容66, 479立方米;沼气用户达22.32万户。每年可直接节约生活用煤45万吨,照明用电1, 800万度,增加农民收入约4亿元。同时,每年可处理各种粪便约280万吨,减少C02排放量6, 000多吨,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约30万吨。获嘉县大林村,全村共计598户农民,其中已有420户用上了沼气。该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烟囱不再冒黑烟,猪羊粪味闻不见,省了柴火省煤炭,做饭洗澡真方便。”实践证明,新乡市沼气工程建设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乡发展沼气工程的必要性
(一)发展沼气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可持续发展,指当代人不以消耗甚至破坏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谋求发展,使资源可以得到永续利用,生态和环境适于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沼气,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否则,对资源消耗过多,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的。我们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环境、资源并不是我们当代人所独有的,而是与后代人所共有的。因此,当代人不能用完,要给后代人留一些,绝不能使后代人陷入资源枯竭的境地。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中华民族是一个负责任的民族。我们不仅要对当代负责,而且要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可持续发展负责。
辉县鸿泰饲料有限公司,用玉米当原料生产酒精,将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大量酒精废液变成沼气,目前公司建设有4, 300立方米的沼气发酵罐,沼气经管道进入热风炉中燃烧,完成代替煤炭。按常规用煤炭烘干饲料,每吨需烧煤炭250公斤。该公司每天烘干饲料26吨,需要原煤6.5吨。利用沼气烘干,全年可节省2, 340吨煤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沼气工程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谷堆坡是辉县薄壁镇一个普通的小行政村,全村320多户,1, 500多口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前几年,为了增加收入,70%以上的农户都在庭院里养上了猪、鸡、牛、羊,造成街头巷尾畜禽粪便横流,门前屋后柴草乱堆乱放,特别是到了夏天,污水满街,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羊跑猪蹿,村边的小河变黑了,鱼儿没了踪影,浑浊的自来水里也像有些异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2003年谷堆坡被确定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村。2009年3月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后,薄壁镇党委政府、辉县农业局、村支两委及干部群众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提前两个月率先完成了150座“一池三改”沼气池的项目建设任务,比计划提前了两个月。项目的实施,给村里带来了巨大变化。街道变宽了,河水变清了,空气变爽了,走入农户家中,厕所、猪圈、沼气池三位一体,庭院里花果飘香,厨房内窗明几净。干部群众都说:是“一池三改”彻底改变了俺村的面貌。
(三)发展沼气工程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之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近几年来,在对外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作用日益凸现,已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的一个最难突破的问题。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陕西是我国的苹果生产基地,其红富士苹果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而且已打入了国际市场。近几年,已出口到东南亚、北美等20多个国家。2008年出口到加拿大的苹果被退回,原因是发现苹果里有一个蜘蛛———病虫害,加拿大有关部门立即决定,限制进口中国陕西苹果。2008年浙江省出口到日本的蔬菜菜花被退回,原因是日本在检验中发现部分菜花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有害。中国的苹果、菜花遭到了绿色壁垒的冲击,农民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对外贸易中,要打破绿色壁垒,必须按照国际环保标准,生产绿色产品。而发展沼气工程,把沼渣、沼液当作肥料,用来浇黄瓜、芹菜、西红柿、苹果、口感好,不生虫、不生病。全年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生产的是绿色食品无污染。因此,发展沼气工程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
(四)发展沼气工程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新乡县大块镇农民祁龙增1990年在自家院内建了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 猪粪入池、沼液喂猪和肥田, 建立了立体养殖模式, 十五年从未间断, 靠沼气累计节约支出6万元。
据祁龙增本人估算:(一)全家种植9亩地,从建沼气池后,除2~3年加施一次磷肥外,从未施用化肥,按一亩地一年节约化肥160元计算,9亩地15年节约化肥支出21, 600元;(二)利用沼气供3户家庭做饭,按每产每年节约燃料250元计算,15年节约燃料支出11, 250元;(三)利用沼液喂猪,可以提前7~10天出栏,每头猪节约商品饲料60千克,按每千克0.3元计算,计18元,年出栏100头,15年节约饲料支出27, 000元,合计节约支出59, 850元。节约支出和实现增收是辩证的关系,只有节约支出,才能实现增收。
三、新乡发展沼气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沼气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成败关键在于管理和服务。“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由于体系、经费、人员、手段等原因,新乡在沼气建设服务上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管理不到位。
新乡虽然有管理人员76人,但由于经费等原因,不少县及乡(镇)的管理人员是兼职,专业理论水平较低,管理手段跟不上。管理不到位,影响了群众建设沼气的积极性。
(二)建池技术人员不足,建池设备欠缺。
沼气建设目前实行的是职业准入制度,由于受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培训速度相对较慢,目前国家“沼气生产工”持证人员仅有510人,按照国家规定,每一个“沼气生产工”每年负责50个沼气池,新乡市的沼气池数量将不能超过3万个,远远满足不了沼气发展的要求。新乡市的沼气建设大部分是采用模具建池,建池质量比较规范,目前全市有模具1, 500多套,每套模具每年能建池50个左右。随着沼气建设速度加快,模具愈显得不足,建设服务队明显不足,影响沼气建设速度。
(三)技术服务手段落后、范围小。
新乡市虽然形成了沼气技术服务的基本框架,即村是基础、乡是关键、县为保证;但由于技术人员少,又忙于建池,疏于管理和服务,对沼气池的管理和服务较少,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沼气综合利用率不高,沼气用户对沼气的危害性、安全性、技术性等知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即使能够进行一些技术服务,也是凭经验来判断、维修和服务,没有监测手段,缺乏科学性、服务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因此,在沼气池进行换料或维修及灶具的更换和维修时,若技术指导到不位或服务跟不上,会引起人员窒息中毒、沼气爆炸、火灾及HZS气体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
(四)物资供应跟不上。
目前,新乡市已有22.32万农户在使用沼气,沼气灶具及配件供应管理明显滞后,市、县、乡农村能源部队仅供应一部分,灶具及配件供应市场比较混乱,没有一个规范有序的供应渠道,群众购买不到优质灶具,零配件供应跟不上,影响了沼气池的正常使用。
(五)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服务功能不全。
目前,新乡市连一台测试仪器都没有,更不要谈其他服务设备和服务了。随着沼气建设范围扩大和速度加快,这些问题将更加突出。所以,建设一支过硬的沼气技术服务管理队伍,健全沼气服务体系,是搞好沼气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更好地服务农民和广大建池户,促进沼气建设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保证,必将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环境生态卫生的改善及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新乡发展沼气工程的基本思路
(一)运用法律手段,推进沼气工程建设。
2003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的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实现废物零排放。2003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按照法律规定,对新上的养殖项目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评价,先评价,后上马,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有的养殖项目没有经过环保部门的评价,而是先上马,这些属于环境违法工程,必须立即叫停,应通过法律手段来推进沼气工程建设。
(二)利用经济手段,形成沼气工程发展的激励机制。
发展沼气工程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没有钱也是办不成事的。沼气建设,财政上要给以扶持和倾斜。近几年,市政府每年都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沼气建设。第一,对建池户进行补贴。农户每建一个沼气池,市里补贴50元,各县区补贴50元。2003年以来,市、县、乡政府已拿出财政专项资金4, 7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1, 000万元,县级财政1, 000万元,乡级财政2, 700万元;第二,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几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国家建设支持资金1, 5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
(三)利用价格杠杆推动沼气建设。
对于稀缺资源应大幅度提高其价格,如煤炭价格、电价都要提高,利用价格杠杆促使人们节约资源和能源,促使人们选择沼气。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全年可产气400立方米以上,可解决5口人全年的生活燃料,相当于2吨煤炭。按1吨煤炭400元计算,1年可节省800元。
(四)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方法,没有扣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治理成本,因此统计出来的数字是虚假的,不能反映客观情况。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改革传统的核算方法,采用绿色核算方法。用绿色GDP代替GDP,绿色GDP指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如,我国经济发展了,GDP增长了,但黄河污染了,治理污染,使黄河水变清要花多少钱,把治理成本从GDP中扣除后就是绿色GDP。
在对党政“一把手”政绩的考核上,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用绿色GDP来考核,不仅要看其在任期间人均GDP增长多少,还要看当地的环境质量如何,绿色GDP应成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GDP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这样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沼气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冯之浚, 郭强, 张伟.循环经济干部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2.
[2]傅崇兰.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9.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篇10
永定县农村沼气建设从90年代开始发展,到2000年以前全县只有14个乡镇建有沼气池共169口。2001年开始我县在抚市镇中湖村、湖坑镇奥杳村启动农村能源建设示范村,当年全县兴建沼气池147口。2002—2004年在洪山乡陈井塘、湖坑奥杳村、高陂富岭村实施小型公益设施沼气建设项目1030口,通过示范带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沼气的发展。2005年设编成立了县农村环保能源办。2006年为我县农村沼气建设高峰期,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总规模为3423口。2007年、2008年全县各建设省级沼气项目1600口,新增中央投资项目800户。2009年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700户,2010年中央投资项目1200户,2011年中央投资项目1500户,并建设实施一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及多处联户沼气工程,偿试实行集中、联户供气。成立了县农村沼气服务中心和培丰镇、坎市镇、抚市镇等15个乡、村沼气服务站。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沼气池12648户,池容达13.5万m3,年可产沼气731.8万m3,年产优质沼肥(沼渣、沼液)约16.7万t,带动发展“猪—沼—果(菜)”等生态农业模式4.1万亩,年可为社会节约能源、增加经济效益1571.6万元万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二、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
受诸多因素影响,不仅各乡镇间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同一乡镇的不同村之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全县呈现高湖片建设热情高涨,金丰片低迷,城关片居中现象。如2007年虎岗乡建设 100口,坎市镇200口,培丰镇200口,岐岭乡18口,大溪乡20口,湖坑镇29口;2008年全县1600口:高湖片1100口,占68.7%,城关片277口,占17.3%,金丰片223口,占14 %。全县各乡镇沼气池保有量100口以上村有26个,而空白村有20个。
2.技术力量亟待加强
一是县乡从事能源工作的专职技术推广干部人员少,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全县持证技工204人,实际从事沼气建设约占6成,技术工人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技术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全县中级技工只有5人,全县技工基本上无建设大中型沼气池经验与技能,将严重制约今后农村沼气建设事业的发展。
3.农村沼气服务网络不够健全
我县虽建立了1个沼气服务中心及培丰、坎市、抚市15个乡村沼气服务站,但相关后续服务管理仍与我县沼气池数量及发展形势不相符。而且由于管理体制、服务工资、服务对象不集中等问题,服务中心及服务站有待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4.安全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当前部分技工存在不按标准规范操作施工,存在建池质量差,输气管道私拉乱接等现象。沼气用户安全用气意识不强,对安全防护知识了解不多。
5.综合利用效益较低
当前部分用户只对沼气作燃料进行单一利用,而对沼液、沼渣未予充分利用,综合利用率低;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不但具有肥料效益,而且具有杀菌防病、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等作用,“猪——沼——果(菜)”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有效途径,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前景。
6.规模养殖场沼气建设未能及时跟上
近年来我县养殖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能繁母猪达66000头,9000余户。全县生猪存栏200头以上1007户,500头以上171户,但规模养殖场沼气池数仅为1510口,池容为7.6万m3。规模养殖场户用沼气池已不能满足污染治理要求,由于排出的畜禽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导致规模养殖场附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造成农村面源污染,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村沼气发展对策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将沼气建设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组织保障,确保资金持续稳定投入。同时结合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规划制定养殖小区,相应制定农村沼气发展规划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做到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促进全县各乡镇 农村沼气平衡有序发展。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根据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鼓励与改路、改水相结合,全面示范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牧—沼—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使新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形成以村为建设单位,以户为建设单元的生活、生产内部良性循环,能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各有侧重发展格局。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农业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目标。
2.强化技术培训,严把工程质量关,普及安全使用教育
加强县、乡农村沼气管理干部业务素质培训,提高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水平。同时加强沼气技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技术队伍整体服务水平,开展中、高级技工培训;稳定技工队伍,逐步培训形成全县各行政村都具备1名以上技工的强大队伍。在项目建设中,坚持“两个必须”,即沼气建设必须实行标准化和专业化施工,执行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施工人员必须持有“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施持证上岗。要按照规范设计沼气池,建设要与改厕、改圈、改厨即“一池三改”同步进行,鼓励与改路、改水相结合,营造生态家园,使建池农户获得综合效益。实行统一培训技工、统一施工图纸、统一供应沼气配件、统一标准验收“四统”措施。要制定全面详细的宣传培训计划,加强对沼气用户安全知识培训,指导农户安全正确使用沼气。
3.健全农村沼气服务网络
按照“政府扶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完善县服务中心及乡镇沼气服务站运行模式,逐步建立全县24个乡镇服务站,普及沼气集中村建立沼气服务点,健全农村沼气服务网络,形成以县服务中心为支撑,乡镇服务站为纽带,村级服务点为基础,持证技工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做好技术宣传培训工作,确保对农村沼气以及设施进行年检,维护等服务工作正常开展,促进农村沼气持续健康发展。
4.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要积极引导沼气建设,实现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轉变,从单一用气向综合利用转变,从单纯建池向建设生态家园转变。坚持试验、示范、推广原则,总结推广“三沼”的综合利用知识,全面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农业模式,提升农产品品质,发展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5.示范、推广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模式
大力发展沼气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11
关键词:农村沼气,改善环境,建设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6]1号文件) 指出, 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 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这充分说明,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积极推行能源技术, 更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促使农村整体面貌改观, 这对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 增加农民收入, 繁荣农村经济, 优化农村环境, 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发展沼气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1.1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1.1 有利于国家退耕还林与还草政策的落实
有利于天然林保护结合离石区沼气项目的实施, 目前已有3 000余户农户用上了沼气, 农户建一个10 m3的沼气池, 可年产沼气300~450 m3, 相当于保护0.13~0.2 hm2森林或0.26~0.3 hm2薪炭林。
1.1.2 有利于优化居住环境
用沼气作燃料, 不仅方便、清洁, 而且能减少燃煤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
1.1.3 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长期使用沼肥, 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地肥力, 减轻化肥、农药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 促进了农业生态健康发展, 提高农产品质量, 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1.2 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沼气, 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 就会加快动、植物循环, 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如近年来推广的“猪—沼—果 (粮、菜) ”能源生态经济模式, 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 把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转换成可再生能源, 如沼气和有机肥料, 既解决了农村燃料问题, 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改善了农产品品质, 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既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1.3 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离石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 确立了坚持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为主, 以培植林果、蔬菜、中药材、畜牧四大支柱产业为重点, 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 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这一思路的确立, 有利于彻底改变就农业抓农业, 就沼气建沼气的做法, 促进改厨、改厕、改圈与种草养畜, 发展沼气紧密配套, 建立“猪—沼—果 (菜、粮、菌) ”的多种生态模式, 有利于促进农业从单一的粮食、果业、畜禽生产向多位一体的立体农业综合开发转变, 延长产业链条;有利于通过以种植业为基础, 以养殖业为依托, 以沼气建设为纽带, 种、养、加相配套, 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 把农业引入高效、低耗的良性循环轨道, 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1.4 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把沼气建设与庭院美化、绿化、净化相结合, 与改厨、改厕、改圈相配套, 有利于改变“粪水遍地流、臭气满村飘”的现象, 使村容村貌、农民生活环境显著改观。沼气用作生活能源, 居室内使用沼气灶, 使农户不再饱受烟熏火燎之苦, 有效预防和减轻气管炎、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还能减轻妇女的劳动强度。而且建设沼气池后, 人、畜粪便直接进入沼气池, 能减少蚊蝇的栖息之地, 粪便通过厌氧发酵, 减少了疫病的发生, 有利于保护农民, 尤其是农村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2 发展沼气建设新能源改善生态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就离石区而言, 随着交口、田家会、城北街道办基本达小康, 离石区又跨入了宽裕型小康建设新阶段。“十一五”期间, 离石区将首先抓好4个宽裕型小康示范村的建设和6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平衡发展的思路, 确定每个乡 (镇) 、街道办要每半年抓好一个新农村建设, 以促进新农村全面建设任务。2003年以来, 离石区被列为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县 (市) , 通过全区2年多来的沼气建设, 总结出一些经验, 今后一段时期要开展新农村建设必然要大力发展沼气建设, 必须采取得力的相应措施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村沼气建设的良好氛围
2.1.1 加强学习
统一干部认识一方面认真组织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国家关于加快能源建设的有关文件、政策, 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各级干部外出考察, 学习异地发展沼气的经验, 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充分认识到, 发展沼气是农村实现小康、农民过上文明富裕新生活的有效途径, 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体现。
2.1.2 普及沼气知识
统一群众认识大力宣传“养猪不垫圈, 照明不用电, 做饭不需柴和炭, 种菜不花化肥钱, 绿色产品无污染”等由发展沼气带来的好处;认真宣传国家今后8年, 将对西部地区投入257亿元发展沼气, 以及区委、区政府决定对积极发展沼气的农户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等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 从而充分调动农村群众发展沼气的积极性。
2.1.3 典型示范
带动全区建设各乡镇和区级相关部门通过建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的形式, 适时召开乡、镇、村、组干部会, 群众会和现场会, 使沼气的综合效能让群众看得见, 使沼气建设让群众学得会、干得好。
2.1.4 强力发动深化发展意识
全面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建, 有钱群众率先建, 一般群众分批建, 贫困群众扶持建。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 在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建成一批沼气、恢复一片森林、壮大一个产业、建设文明新村”的发展意识, 有力促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的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以农民居住环境改善为重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2 强化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水平
2.2.1 办科技培训班
离石区农村能源办公室要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 对各有关乡 (镇) 沼气建设干部、技术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考核合格的, 统一发放施工许可证。
2.2.2 壮大科技队伍
各有关乡镇要在区能源办的指导下, 采取边教边学边操作的办法, 为每村培训20~30名技术人员, 有计划地组建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专业技术施工队伍, 督促他们积极参与沼气建设, 确保建一个、收效一个, 建一片、成功一片。
2.2.3 抓好科技推广
结合“五下乡”活动, 把沼气池的建设、管理与维护等技术送到群众手中, 鼓励、引导农民群众争做“科技明白人”、争当发展沼气的“土专家”。
2.3 多渠道筹资稳步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2.3.1 多方争取投入
抓住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国沼气建设项目县和西部大开发政策机遇, 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
2.3.2 激活民间资本
发展沼气, 农民直接受益, 农民是投入主体。各有关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要结合舆论宣传和典型示范, 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投入的积极性, 确保沼气建设顺利实施。
2.3.3 增加金融投入
大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的创建活动, 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的积极性, 支持农户“一池三改”, 特别是解决部分困难农户建沼气池难的问题。
2.3.4 用好用活资金
按照“投资渠道不变, 用途不变, 集中捆绑使用”的办法, 保证重点, 集中使用, 坚决摒弃到处布点, 撒胡椒面式的作法, 确保效益最大化。
2.4 狠抓服务
2.4.1 技术服务
完善县、乡、村3级科技服务网络, 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 搞好科技承包、科技服务, 既抓好沼气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 又抓好沼气用户对沼气的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的知识普及。
2.4.2 信息服务
抓好农村能源信息网络建设, 逐步建立起以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的, 上联省市, 下联乡镇服务站、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的大型网络。
2.4.3 项目服务
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加大对离石区农村沼气发展的投入, 以项目带动社会投资, 以项目促进农村沼气的发展。
2.4.4 跟踪服务
对建沼气农户逐一登记造册, 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农户做好池子的检查、维修工作, 做到在提高沼气使用效率的同时, 防止沼气安全事故发生。尤其是要重点指导农户搞好沼气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把建沼气池与改厨、改圈、改厕、牲畜填槽、入栏、种草相配套, 使农村沼气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 全面形成“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2.5 加强领导
2.5.1 健全机构
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 涉农部门负责人、各相关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成员的沼气建设领导小组, 把沼气建设作为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列入全区经济发展规划, 将建池和改厨、改厕、改圈、经济园建设同步规划、部署、实施、检查、奖惩相结合, 逐项落实, 严格兑现。
2.5.2 落实责任
坚持把实现沼气化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必备条件, 把发展沼气综合利用的效益作为考核乡 (镇) 、村、组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2.5.3 狠抓落实
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要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乡镇工作汇报, 经常深入农村检查督促, 了解情况, 协调解决沼气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乡镇要把沼气建设摆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 周密部署, 科学规划, 精心测算, 积极实施。做到主要领导要包片下乡亲自抓, 分管领导要包点蹲守具体抓, 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抓, 真正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格局。
2.5.4 督查督办
区委区政府督查督办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示范新村和相关乡镇的沼气建设情况进行督导, 对妨碍沼气建设、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事件, 坚决予以曝光和查处。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推荐阅读:
农村联户沼气工程05-23
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10-23
农村沼气池建设11-24
农村沼气建设经验材料08-26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12-06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06-07
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12-18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06-05
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07-03
山西农村沼气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