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

2024-06-07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精选12篇)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 篇1

白水县是陕西省渭南市的一个山区县, 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 北纬35°4′~35°27′, 东径109°16′~109°45′, 海拔446~1568米, 农业人口28万口, 农户5.4万户, 是“中国苹果之乡”, 陕西省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近年来, 已经建成了“畜—沼—果”循环农业生态模式, 户用沼气池建设以每年2000余口的速度发展已建成户用沼气池12000余口。2011年4月~2011年7月, 通过组织对全县10个乡 (镇) 33个行政村进行抽样调查, 涉及总农户3680户, 调查农户2086户, 基本摸清了户用沼气的现状, 发现了一些问题, 明晰了发展方向, 现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194个行政村确定33个村进行调查, 直接入户, 实际查看沼气的使用和养殖情况, 当面访问群众的建池意愿, 了解生猪养殖、苹果、牧畜等和沼气的关系等。

二、调查情况

此次调查涉及白水县10个乡 (镇) 33个行政村, 涉及农户3680户, 调查农户2086户, 调查比例56.7%。

1. 已建沼气池农户调查情况。

在调查农户2086户中, 已建成沼气池的农户为564户, 建池率为27%, 有生猪养殖户827户, 占调查农户的39.6%, 已建沼气池的有养殖户485户, 比例为建池农户的86%。沼气池正常使用农户461户, 使用率为81.7%, 不能正常使用农户103户, 比例为18.3%, 因发醇原料不足, 未使用农户为48户, 占建池农户的8.5%, 占未正常使用农户的46.6%, 因外出打工无人管理的农户39户, 占建池农户的6.9%, 占未正常使用农户的37.9%;因各种原因报废沼气池16户, 占建池农户的2.8%, 占未正常使用农户的15.5%。

2. 未建沼气农户的调查情况。

在调查农户2086户中, 未建沼气池的农户为1522户, 占调查农户的73%。有建池意愿的农户408户, 占未建池农户的26.8%, 拿不定主意的农户101户, 占调查农户的6.6%, 在现有政策条件不愿建池农户102户, 占未建池农户的6.7%, 占愿建池农户的25%;补助标准提高到2500~3000元条件下, 愿建池农户148户, 占未建池农户的9.7%, 占愿建池农户的36.3%;补助标准提高到3000~3500元条件下, 愿建池农户341户, 占未建池农户的22.4%, 占愿建池农户的83.6%, 其余为无建池能力, 但有建池意愿。

三、调查分析

1. 户用沼气池建设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

通过调查, 由于建池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不断加大, 建池费用不断增加, 加之农村空巢户、老、弱、妇、残户比例越来越大等原因, 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有建池意愿和能力的农户为6.7%, 也就是说在白水5.4万农户中, 除去建有沼气池的1.2万户, 剩余4.2万户中只有2814户, 有建池意愿和能力, 户用沼气池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

2. 户用沼气池建设必须和养殖业发展相结合。

通过调查, 在已建池的农户中, 养殖户比例达到86%, 而因没有养殖, 发酵原料不足不能正常使用的农户比例为46.6%, 这说明, 户用沼气池建设必须和养殖业相结合, 才能确保沼气池的正确使用, 从另一方面说, 沼气池的建设拉动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3. 户用沼气池的发展必须有一支常年服务建池户的专业技术队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过去建立的沼气专业技术队伍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 已有相当一部分技工流向城镇和其它产业, 加之沼气池建设和服务收入明显偏低, 部分项目建设负责人克扣和拖延技工工资现象长期不解决, 致使沼气池建设和服务人员不断减少, 建池队伍得不到巩固, 无证上岗人员不断增加, 建池质量逐年下降, 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总之, 户用沼气池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期, 如何巩固现有的发展成果, 发挥户用沼气池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果, 如何满足群众意愿, 促进户用沼气池的健康发展;如何建立和巩固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民专业技术队伍, 提高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率, 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 篇2

丹棱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情况简介

丹棱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历经三个发展阶段,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5480口,占适宜建池农户的89.6%;成立了县级沼气协会,配备专职服务人员5人,兼职服务人员56人,发展会员6000多人;配备沼渣服务车5辆,多功能服务车1辆;建成服务网点52个,服务网点普及率接近80%。该县牢固树立“小沼气大产业”理念,采取“半入托”的服务模式,形成了以县级农村沼气协会为核心,乡村网点为基础,沼气技工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该县坚持走沼气建设与养殖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全县沼气用户年产沼气1020万立方米,折合标煤0.73万吨,节支增收达2446万元,户均节支增收960元,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广生态种养面积近10万亩。目前,农村沼气已成为农户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设施,全县沼气建设已形成了“产业成带、集群发展、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沼气池综合使用效率大大提高,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正在逐步形成。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 篇3

一、户用沼气:农牧民致富的“动力源”

劳作一天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板素耗村村民高海峰一家人回到家里,点着沼气灶开始炒菜,用沼气饭煲焖上米饭,大约15分钟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就端上了桌。而在使用沼气以前,这一过程将经历烧柴火、点牛粪、加烟煤、烧水、做饭等环节,烟熏火燎大约2个小时后才可能吃上饭。如今,以前只有城里人才可能享用的便捷生活方式已成为高海峰一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房子干净了,做饭不累了,生活方便了!”高海峰年近70岁的母亲对于用上沼气以后的种种变化啧啧赞叹。“沼气是个宝,增效致富少不了,沼气进了家,干净卫生人人夸。建一个沼气池等于为家里雇用了一个不花钱的‘保姆’”。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联增四社范四毛女士对记者高兴地说。她家自从前年用上沼气后,做饭再不用烧向日葵秆和煤炭了,家里家外干净了,室内室外空气新鲜了。像高海峰、范四毛这样的家庭使用沼气以后每年还可节省生活资料开支近2000元。这是内蒙古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建设项目成果的一个缩影。

农村沼气建设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废气物排放,建设清洁家园;有利于保护和巩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成果,保护生态环境。2006年全区8万户沼气池年产沼气3000余万m3,相当于节约4.8万吨标煤,减少CO2废气排放16万吨,保护和巩固林地28万亩或草场128万。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牧区沼气建设,将其列入为农牧民办实事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献礼工程之一,并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作为保护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责成自治区农牧业厅与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面负责,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全力推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内蒙古户用沼气从零起步,到2006年底,全自治区已有8万多像高海峰、范四毛这样的示范户通过使用沼气过上了过去无法想象的幸福生活。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方,地域辽阔,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1700多公里,生态类型多样,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内蒙古在发展户用沼气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和“四位一体”(沼气池与太阳能日光温室、畜禽暖圈、卫生厕所一体建设)两种基本建设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完善、示范推广适宜内蒙古地域跨度大、生态类型复杂、农牧业生产类型多样的六大创新建设模式:

1.牧区“草原六结合”模式。与草库伦建设相结合,将“两池两灶两棚”(沼气池、青贮池、省柴节煤炕连灶、太阳灶、太阳能暖固棚、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六者相结合,综合建设,配套实施。总投资2860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7200元(沼气建设1200元,畜棚暖圈建设6000元)。每年节支增效11000元。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村牧民杨宝德盖利用这种模式发展暖棚220 m2、完善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800多亩,并承包1万亩林场,再加上种植麻黄、柠条等经济型桥灌木、药材,繁育种畜等增收项目,年收入超过20万,实现了“草原绿了,黄沙退了,环境好了,农牧民富了”的美好愿望。一个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85 m3,相当于35亩薪炭林的年生产量或125亩干旱草地的年地表生物生长量,按2006年底8万个沼气池,每年可保护绿色林地28万亩或干旱草场1000万亩。

2.半农半牧区“农牧六配套”模式。以农牧户家庭为单元,将“沼气池、节能架空炕、节能灶、太阳能暖圈、饲草加工机械和青贮(或微贮)窖”等6种适宜于农村牧区家庭生产、生活的建筑和设施进行合理设计与配套建设。总投资1003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9200元(沼气建设1200元,畜棚暖圈建设6000元,饲草加工机械2000元)。每年节支增效7860元。

3.农业种养结合区“庭院一池四改”模式。在庭院内建设沼气池,同时改造或新建太阳能保温圈舍,改造厕所,改造厨房,改造或新建节能架空炕。并且与改水、改院、改街道相结合,统一规划,综合实施。总投资389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1200元。每年节支增效2700元,当年建设,当年即可收回大部分投资。

4.农业种植区“田园五位一体”模式。在农户田园内,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沼气池、太阳能暖圈、厕所、被动式太阳能暖房整体建设,构成“五位一体”。总投资5075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9200元(沼气建设1200元,设施农业2000元,畜棚暖圈6000元)。每年节支增效8300元。

5.养殖小区“三池一体”模式。在以养殖肉牛、奶牛、羊、家禽为主的农户庭院内,将沼气池建设与发酵原料预处理池和发酵产物贮存池等“三池”同时建设,原料预处理、厌氧发酵、发酵产物贮存“三位”一体,方便沼气池正常运行与管理。总投资223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1200元。每年节支增效1500元。

6.在规模养殖场(户)开展“多池连体”模式。在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圈舍下,建设多个1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并串联起来,既能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又能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常见疾病发生,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总投资429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投资1200元。每年节支增效4500元。

2006年,自治区共示范推广6种沼气新模式304户,当年增收节支190万元,户均6250元。除“田园五位一体”模式投资回收期较长外,其它五种模式均是当年建设,当年受益,1-2年收回全部投资,有效利用18年以上。户用沼气真正成为农牧民致富的“动力源”。

内蒙古户用沼气六种模式的推广是循环经济理念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践中的大胆探索和创新,是构建农村牧区新型生态家园雏形的有益实践。

二、沼气应用产业化:农牧业产业化的“助推器”

如果说户用沼气推广为广大农牧民打开了致富之门,那么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实践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以沼气应用为“助推器”的农牧业产业化的美丽画卷。

海勃湾高效农业示范区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城

区北郊。该示范区规划面积10万亩,以“工业化理念、园区化管理、社区化模式”为发展思路,探索出“温室+住房+沼气+圈舍”的农村生态家园模式,并建立了“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体系。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示范区积极扶植和引进了民生奶业、岱山林牧、云飞农科、汉晟葡萄酒业等20多家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具有一定带动力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进驻示范区。这些龙头企业均以生态为目标,走生态高效农业的路子,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能源生态循环经济与龙头企业产业化的有效结合。示范区借助“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在蔬菜、瓜果、乳、肉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广泛使用沼渣、沼液为农作物施肥,培育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证了农产品的优良品质。

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康尔徕”生态园,我们看到了更典型的田园“六位一体”生态产业化模式。这个园区在能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上有突出特点。通过修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2座,配建节能架空吊炕、省柴节煤灶、太阳能热水器与日光温室、日光暖圈形成田园“六位一体”生态模式。在探索提高产气率方面,修建预贮池、沼气池、沼气过载贮料池,同时安装自动破壳搅拌装置,形成一个集太阳能、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为一体的良性种、养、殖生态循环体系。菜农黄大华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今年种植一棚早熟密瓜,亩产5000多斤,每斤平均售价2元,亩收入1万多元。利用沼渣、沼液节省化肥,每亩100斤二铵、100斤尿素,计230元,节省农药开支约100元,而且农产品售价比市场平均高出0.5元,收入在1万多元。同时利用沼气灯使棚内平均增温3摄氏度,增加温度、补光和二氧化碳气肥,为蜜瓜高产、丰产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康尔徕”生态园已启用的36座温室大棚,每棚年收入1.5万元,节约开支1.18万元,入园农户年纯收入可达2.5万元以上,平均增收2.5倍。作为延伸产业,该园区对发展田园旅游观光和绿色生态农业的进一步探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深化配套措施:沼气应用需突破三大“瓶颈”

1.技术服务体系尚需完善。内蒙古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物价消费水平、农牧区人均收入等方面差异较大,建设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面临点多、面广,难以集中、及时提供技术服务的难题。这也是近20年来沼气推广“两落三起”的重要原因。结合这一制约因素,自治区坚持以“政府引导,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思想体系,紧紧围绕自治区农村牧区沼气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核心,以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机制为重点,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鼓励多元参与,坚持方式多样,逐步建立以自治区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旗(县)能源站为支撑、乡村物业化服务站为基础、农牧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牧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保障农村牧区沼气事业持续发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能源规划目标,2007~2010年全区每年建设10万口沼气池。根据内蒙古农村牧区住户分散、社组之间距离相对较远的实际,每200~300个沼气户设置一个沼气物业服务站的布局,2007~2010年每年建设沼气物业服务站350~500个。到2010年力争使全区已建项目旗县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乡村沼气技术服务的覆盖率要达到100%。

2.农牧民沼气应用意识亟待提高。在采访中记者深刻体会到基层能源站、技术推广站广大工作者的艰辛和执著。这种艰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牧民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对沼气应用推广的巨大排斥和不理解。的确,让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落后农牧区的人们抛弃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和模式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东胜区到鄂托克前旗,从乌海市到临河市,一路行来所接触到的沼气推广工作者无不靠一己之力反复多次地深入农牧户介绍沼气应用技术,并亲自为农牧民安装设备。建一个沼气池,从落实到正常使用,技术员亲自上门服务不少于10次。广大农牧民是最现实的,尝到甜头的农牧民往往把这些辛勤工作的同志们当成了最信任的人。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已形成比较健全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农村能源管理和技术推广体系,农村牧区能源管理和技术推广机构94个,从业人员1386人;沼气生产工技工队伍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区获得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已达5357人,具备了每年建设26万个以上沼气池的能力,其中有76个旗县的沼气生产工人数在50人以上。

在沼气推广工作中,内蒙古始终把农牧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作为建立沼气物业化管理机制的标准,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花小钱、大服务”、“民建、民管、民受益”思想。旗县沼气技术服务站(办)定期对村级物业服务站情况监督检查,采取走访座谈、发放征求意见函、公开举报电话、召开沼气户大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广大沼气用户的意见和反映,以便及时了解民意,解决疑难,确保沼气用户满意。客观上促进了对农牧民思想意识的解放和有效宣传。2006年自治区农牧业厅、自治区发改委制作了沼气综合利用挂图1万张,发放到农牧民手中;2007年,再次并重新设计制作了沼气建设、宣传、安全利用、沼气建设“六大新模式”等挂图6万余张,挂历5000套,于春节前全部发放到农牧民手中,又将编印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沼气国债项目管理信息手册》印刷6万册发放给每个沼气项目户,自治区农村生态能源站还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沼气专题技术讲座,并与中加小农户项目办合作开展了技术培训。近期,自治区还将编辑出版农村牧区沼气综合利用光盘配合各个盟市、各项目旗县的宣传报导工作。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工作的影响。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 篇4

一、历史与现状

我区沼气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 据沼气公司提供, 2002年全区沼气达57 262口、458 096m3, 其中能基本使用的有19 687口、157 496m3, 占总口数的34.4%。近2/3却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 现已废置, 难以发挥正常作用。全区自2003年开展农村沼气工程行动计划后, 通过实施国债项目, 在设计规划、体制机制上已今非昔比, 主要表现在:

1. 机构设置注重针对性

我区农村沼气管理部门自2003年从建委沼气局划归农业部门管理后 (原建委沼气局只保留城市沼气建设部分) ,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步入了规范化的管理与科学的施工相分离, 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2. 规划设计讲究科学性

改从前以生产队为单位多处建池为现在的“一户一池”;改过去的“远、大、深、敞”为现在的“圆、小、浅、闭”, 更加注重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3. 项目支持突出实用性

我区自2004年以来, 先后实施了国债和省级财政沼气项目, 分别按1 000元和680元 (2007年) 、800元 (2008年) 的配套补助标准。据统计 (不含大型养殖场) , 至今共在全区的59个镇次、89个村次、12 300户中实施, 其中国债项目实施5 000口、50 000m3, 省级财政项目实施7 300口、73 000m3, 共占全区农业总户数266528户的4.61%。

4. 防止隐患具有预见性

经过大量调研, 目前在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实施和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随着建筑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 导致建池投入成倍增加, 而农户自身承载力有限, 希望加大补贴额度, 应积极探索多方筹资方式, 同时要求国债项目和省级财政项目的补助标准一致, 以便操作。其次, 在建后沼气的维护和使用上存在安全隐患, 必须时刻加强防范。建议加大农村沼气科学维护、规范使用的宣传力度, 积极探索沼气物业管理机制, 使农民在沼气使用上力求安全、安稳和安心。

二、地位与作用

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 长期受到党政重视;农民是弱势群体, 历来备受政府支持;农村是弱差区域, 一贯得到社会关注。农村户用沼气项目的实施, 对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改善民生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 凸显了五大支撑作用。

1. 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当今面临全球性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板块价格的日益上涨, 带动了国内CPI的高位运行。雁江区处于资源匮乏和能源短缺的川中丘陵农区, 农村生活用能一直以燃烧薪柴、秸秆、蜂窝煤等为主, 容易造成季节性的燃料短缺。据农户普遍反映, 户养一头猪, 适时添加一些禽畜粪入池, 可确保3~4口之家一日三顿煮饭和炒菜用能。据测算, 每户一口8~10m3的沼气池, 可年产沼气300m3, 折合标准煤数量250kg, 利用先进的沼气炉具可有效转化为138kg标准煤, 相当于1 500kg薪柴所提供的热量, 也相当于3亩薪炭林的产柴量或3.5亩薪炭林的生长量, 减排水土流失量4.6t;一口标准沼气池每年可为4口之家节约蜂窝煤1 300个, 节省燃料成本200元。

2. 在恢复农业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由于缺乏薪柴导致树木过度砍伐, 植被遭受严重践踏, 水土大量流失, 加速了农田沙漠化、弱质化、荒芜化进程, 可耕地面积急剧下降, 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现象不能得到根本好转;而秸秆资源的随意乱堆, 肆意燃烧, 不仅造成农村空气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质量, 而且容易引发火灾和病害, 威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后, 有利于灭除蚊虫, 切断疾病传播, 治理生活环境;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大力发展;有利于区域内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巩固, 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3. 在解脱农民繁重家务中的作用不可忽略

农民祖祖辈辈刀耕火种, 长期脸朝黄土背朝天, 生产环境恶劣, 劳动强度大, 既要承担繁重的农活, 又要肩负繁琐的家务。实施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建设后, 不仅能为农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燃料, 消除烟熏火燎的艰难困境, 而且能节省做饭的人工和时间。按使用农户的说法, 只有出门前将米淘下锅, 从田间地头回家后, 在短时间内, 农民一日三餐就可以像城镇居民一样, 吃上香甜可口的热饭热菜, 将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雁江区保和镇火神沟老支书樊治荣更是说得实在:实行“一池三改”后, 猪圈、厕所不臭, 净化了居住卫生环境;沼液能杀虫灭卵、抑制病菌、肥效高, 泼牛皮菜不烧心, 下地栽红苕不长烘疙瘩;一按炉灶开关, 不烧禾柴、不冒烟, 30分钟左右便吃饭, 节能又省力;停电后一用沼气灯, 满屋通亮。

4. 在处理农村面源污染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农村中大量的人畜粪便和残枝剩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而是随意倒置和乱堆乱放, 造成农村面源大量污染, 使生产生活水质变劣, 生存环境脏、乱、差, 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隐患。而随着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的配套实施, 按照家庭养殖户和大型养殖场的规模和排放量设计建造, 采取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的循环经济模式, 可以变废为宝, 实现“内循环、零排放”。实践证明, 沼气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环境保护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过沼气发酵处理后的人畜粪便、农作物副产物是腐熟优质的农家肥;实行“养殖—沼气—种植”的良性互动模式, 能使农村燃料短缺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燃料与饲料互争地的矛盾得到妥善处理, 相应地饲料来源量更多、面更宽, 有利于全市畜牧业千万工程的实施;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又为沼气发酵提供了大量原材料, 经沼气发酵后, 既为农村提供了清洁卫生的生物能源, 又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质高效有机肥。据试验, 同样材料经密闭沼气池发酵1个月后, 全氮、铵态氮和有效钾分别比农村敞口沼气池发酵增加14.1%、19.3%和31.8%, 且氮素损失成倍减少。沼液可直接浇灌农作物, 沼渣可用于肥沃土壤, 沼气可用于农村能源和农产品保鲜开发。

5. 在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农村户用沼气管理措施 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为契机,按照“巩固成果、建管并重、强化服务、发挥效益”的发展思路,重点加强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和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促进农村沼气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与原则

(一)目标任务

2012年全县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建设任务为1000户,配套改厨、改厕、改圈。

(二)原则要求

2.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项目实施前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宣传各级政府近年来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的相关扶持政策和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的意义,引导并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资金投入能力,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

3.坚持科学设计、同步施工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逐户将沼气池、猪圈、厕所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确保圈舍、厕所与沼气池相连,粪便自流入池,建池改厕同步到位。凡不承认改厕的农户不得安排建池计划。

4.坚持建池、启动一步到位的原则。边建池、边备料,一是在池体浇筑的同时,准备发酵菌种和发酵原料;二是在池体浇筑粉刷保养期满后,立即进行试水试压;三是在安装沼气设备的同时,指导农户投料接种和酸碱度调试,及时封闭活动盖,直至沼气正常使用(约30个晴天左右)。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当年新建的沼气池使用率达到90%以上,杜绝建池后不试压,不安装,不投料,沼气不使用的现象。

5.坚持质量标准、按序时推进的原则。一是严格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施工人员必须持有“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严格执行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逐户设计,按标准施工;二是严格按照项目批文要求组织施工,不得随意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建设地点,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三是严格执行项目按序时推进的原则,6月底前全县一池三改完工率达到70%以上,11月30日前一池三改完工率100%。

6.坚持综合配套、讲究效益的原则。大力宣传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猪-沼-粮、猪-沼-果”等生态种养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三沼”综合利用率,使建池农户取得更大的综合效益。

三、项目选址与农户建设条件

1.项目选址。“一池三改”项目地点应选择在各项目村主要交通干线附近,且不在镇区规划拆迁范围内的农民庄线式居住点,项目区地势高,地质条件较好,农户环境相对整洁。

2.农户条件。一是农户自愿要求建池并承诺进行“三改”;二是家中饲养畜禽、种桑养蚕或附近有养殖大户,有沼气发酵原料来源;三是有2个以上常住人口,能正常管理使用沼气;四是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能够负担得起应由农户自筹的费用。对不符合上述建设条件的农户不得列为项目户。

四、项目建设内容

1.沼气池。建设一处容积为8立方米以上混凝土或砖混三结合(沼气池、猪圈、厕所)圆柱形水压式沼气池,实行自动进料或就近进料。

2.改圈。圈舍要与沼气池相连,粪便自流入池。

3.改厕。厕所与沼气池相连,粪便自流入池,厕所内统一贴瓷砖,安装座便板、门板。

4.改厨。厨房内地面硬化,沼气设备安装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沼气池建设标准:沼气池与猪圈、厕所必须“三结合”,沼气池质量符合国家《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要求,确保不漏水、不漏气,人、畜粪便应能自动流入池,以达到正常进料节省劳动力的目的。

改厕标准:改建封闭式沼气卫生厕所,厕所与猪圈完全分开,粪便自流入池,统一使用座便盖、门板、贴瓷砖,不得出现敞口粪池现象,真正达到卫生无害化要求。

改厨标准:厨房地面硬化,厨房内整洁明亮,建有沼气灶台板,上贴瓷砖。

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

2012年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各级财政补助和农户自筹两个部分:

2.财务报支手续。在完成“一池三改”整体建设任务并通过镇、县两级验收的基础上,施工队凭县级验收合格的记录、正式税务发票(经镇、村负责人签字证明)、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等相关手续送县农能中心审核后,到县会计中心报账。沼气设备、改厕座板、门板、瓷砖等货款直接汇入中标单位或个人账户。所有沼气设备、改厕材料直接配送到项目镇,技工负责安装到户并由农户在领料单上签字确认(不得由技工代签),杜绝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补助资金(物资)的现象。

六、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县、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并安排专人负责沼气建设工作。各项目镇按照县政府办公室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计划指标落实到村、细化到户,并及时与项目村和施工队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和项目施工合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县农能中心负责项目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池型设计、技术培训、检查验收、项目资金管理、灶具设备、部分改厕材料供应和项目建档工作;项目镇负责项目村任务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技术指导等工作;项目村负责项目施工的组织协调、物资筹集、农户与施工队之间的对接工作,按“一池三改”建设要求和质量标准及时公示建设任务、补助标准、建池户名单;施工队负责池坑开挖、池体浇筑粉刷、试水试压、沼气设备安装、指导投料接种和酸碱度调节、封闭活动盖、改建厕所、张贴沼气项目户标识牌及沼气安全使用须知等,以上施工中使用的大小工全部由施工队负责;农户负责施工现场清障、施工道路及水电、池塘开挖余土清运等。

2.加强管理,规范建设。一是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项目因项目地点分散,为便于沼气建设和物业化管理,应以项目镇为单位通过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组织招投标,落实施工队伍。户用沼气所需灶具、管网设备由农业部统一招标,改厕所用瓷砖、坐板、门板由县统一组织政府采购,以上物资配送到镇村;二是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必须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每个施工队必须满足2-3个具有国家沼气生产工资质的工人,实行持证上岗;三是规范项目合同管理。各镇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项目由镇或项目村与中标单位签订项目施工合同,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组织施工;四是规范农村沼气后续管理。各镇按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创新服务运行机制,全面启动网点服务工作,县、镇建立农村沼气服务信息档案,切实加强对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考评,严格奖惩措施,通过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解决沼气用户的后顾之忧。

3.加强培训,确保质量。农村沼气建设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建池技工队伍,各镇要在现有技工队伍的基础上,不断选派年龄轻、素质好、能力强并热爱农村沼气事业的优秀施工人员,参加建池业务技能培训,请经验丰富的技工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不断充实技工力量,确保农村沼气建设后继有人;县农能部门要定期对建池技工、农村沼气服务网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建池安装、维护维修、故障排除操作技能,确保沼气池施工质量;各镇要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平台,举办农村沼气安全使用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沼气用户的自我管护能力,确保农村沼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典型引路,以点推面。各镇要培植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典型村和典型户。在“一池三改”方面,要培植一批布局合理和“三高一连片”的典型,三高:建池质量高、改厕标准高、沼气池正常使用率高。一连片:相对集中连片;在“三沼”综合利用方面要培植一批沼气、沼液、沼渣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的生态健康种养殖典型;在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建设上要培植一批服务模式先进、管理到位、服务便捷、用户满意的先进服务网点,进一步放大典型的示范带动效果。

6.健全台帐,完善档案。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各镇、村要明确专人负责项目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及时填写《省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农户自愿申请表》、《省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农户自愿申请汇总表》、《省农村户用沼气项目用户档案》、《县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农户汇总名单》、《省农村户用沼气项目沼气设备领用表》等,收集项目户公示照片、农村清洁能源项目领导小组文件、会议记录、培训材料、招投标会议纪要、合同等。对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确保各种资料齐全、准确、可靠,不错项、不漏项。项目户标牌必须固定上墙,对沼气池无编号、项目户无标牌的,不能算完成任务。

7.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项目镇要加强沼气池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利用各种途径开展沼气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印发张贴沼气安全管理与使用明白纸。施工队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推行沼气安全生产责任负责制,要求建池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杜绝盲目施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 篇6

摘 要 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崇左市总人口约为242万人,全市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28.3万座,沼气入户率达到77.4%,居全自治区前列。

关键词 沼气建设;困难和原因;思路和建议;广西崇左市

中图分类号:F323.2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崇左市一直把发展沼气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实践证明,农村沼气池建设对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动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沼气池建设日益受到原料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新的能源替代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沼气池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日益削弱[1]。

2015年4月,市能源办到全市7个县(市、区)对农村沼气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系统的了解了崇左市沼气池使用及享受服务现况。

1 崇左市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及使用情况

1.1 建设情况

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崇左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投入的机遇,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据统计,至2013年底止,全市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28.3万户,沼气入户率达到77.4%。

1.2 使用情况

户用沼气。本次共走访调查沼气池用户814户。使用情况:正常使用的有564户,正常使用率为69.3%;间歇使用89户,间歇使用率为10.9%,其中,因原料短缺导致间歇使用有46户;因短期外出劳工导致间歇使用的有4户;因故障未排除导致间歇使用的有31户;因自我管护不当导致间歇使用的有8户;弃用的有145户,弃用率为25.7%,其中,因维修或维护费过高导致弃用的有6户;因常年外出务工或家中无劳力导致弃用的有72户;因有替代能源或其他而导致弃用的有67户;报废的有16户,报废率为1.9%,其中,因自然灾害导致报废的有2户;因住房搬迁导致报废的有14户。

本次调查中,发现实现“三改”同步的有379户,“三改”率为46.6%;实现沼气利用的有637户,利用率为78.3%,受过服务的有311户,受服务率为38.2%。

1.3 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

本次共走访调查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2处,其中,正常使用8个月以上有1个。计划供气户数31个,正常供气户数31个。停用1个。

2 当前崇左市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原因

2.1 沼气池使用率偏低

据调查统计,崇左市农村沼气池正常使用率仅为69.3%,含间歇使用的使用率为80.2%,还有19.8%的沼气池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使用率偏低。原因为:

2.1.1 原料的短缺和其他商品能源的竞争导致使用率降低

长期以来,沼气池使用的原料来源以牲畜粪便为主,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前农村种养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事养猪、养牛羊的农户越来越少,导致农村沼气原料来源紧缺而停用或间歇使用。沼气原料的短缺迫使许多农户选择使用价格虽较昂贵却更方便快捷的其他商品能源,进一步影响沼气池使用率,据统计,因有替代能源或其他导致弃用的占弃用的46.3%。

2.1.2 重建轻管导致使用率降低

沼气池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管护得当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益。建后管理相对薄弱,沼气维修服务跟不上。本次调查发现,已建池农户受服务比例仅为38.2%,而因故障未排除导致间歇使用的占34.8%。

2.1.3 农村大量劳务输出导致使用率降低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家庭主要劳力外出务工,剩下大多是老人和儿童,这些留守人群对沼气池管理力不从心。据调查显示,因常年外出务工或家中无劳力导致弃用的占弃用的49.7%,因自我管护不当导致间歇使用的占间歇使用的9%。

2.1.4 农户搬迁或重新选址建设新房导致沼气池荒废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重新选址建设新村或新房愿望日益强烈。近年来,农村出现大量的农户搬迁或重新选址建设新房,导致原址上建设的沼气池没人使用或管理而报废。据统计,在住房搬迁导致报废的占报废的87.5%。

2.2 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不够,沼气池综合效益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农村中能充分利用沼渣、沼液的沼气池用户很少。本次调查的814户中,实现沼气利用的有637户,利用率为78.3%,还有21.7%的农户未能有效利用沼气这个宝,综合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是:

2.2.1 农户沼气池综合利用观念淡薄

目前,农民对建设沼气池作用的理解多数仅局限于“做饭、点灯”这样的日常用途上,并未深刻认识到沼气建设对生态保护和改善、循环利用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形成利用沼渣、沼液来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的观念,导致沼渣沼液长期不使用而留在池中。

2.2.2 沼渣、沼液利用较难

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没有小型果园、鱼塘,种植经济作物田地离家较远,沼肥无法利用。加上农村劳力大量的输出,造成对沼渣、沼液的利用更低。

2.3 上级资金补助低,致使“三改”率低

一直以来,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沼气池建设投入力度,但总体上补助金还比较低,而且大多数用于建池上,导致沼气用户“三改”率低。随着市场建材价格和人工费用上涨,农户建池和与之配套的改厕、改圈、改厨的缺口资金较大,调查组在深入各縣(市、区)农村沼气池用户调查中,大多数用户不能同步实现“一池三改”,三改率较低,仅为46.6%。

3 推进崇左市农村沼气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3.1 盘活存量,提高已建沼气池的户用使用率

崇左市农村沼气池建设已拥有存量28.3万户的较大规模,为了有效固定建设成果,做好沼气固定提升工程。一是通过旧病池修复改造工程来改造提升旧池,进一步提高使用率。二是通过沼气综合示范点建设、结合“美丽崇左 清洁乡村”活动实现沼气垃圾化处理等建设,逐步在全市推广示范,让群众看到使用沼气有实实在在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群众使用沼气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对沼气技术工人的培训和管理,为农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高效的建后服务。四是高标准建新池,对新建的沼气池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施工,同步实施“三改”,做到建成一个使用一个。

3.2 因地制宜,探索建立适合的网点服务模式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发展大局,建立健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要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

3.3 开拓创新,实现推进大中型沼气联户建设转型升级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化调整,农村种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农户因缺乏原料、场地、人力、技术等因素,我们要积极转变思维,立足实际,切实改变崇左市农村能源建设户用沼气池独大发展的单一结构,依托大中型养殖、种植基地发展大中型沼气联户建设转型升级,在解决业主种养面源污染、经济收益等问题的同时,让农户享受方便快捷实惠的沼气。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在自然屯修建大型沼气池,或在有较大型养猪场自然屯建设大型沼气池,实行专人管理,统一供气。通过大型的沼气池供气,群众可像城里人一样刷卡即可享用廉价、清洁、便捷的沼气。由于大中型联户沼气工程投资大,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动员各县(市、区)积极申报大中型沼气项目;二是鼓励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业主、种养殖大户等投资建设大中型沼气联户工程;三是争取市、县两级政府财政扶持;四是动员广大缺乏原料、无地建池的农户增加投入建设大中型沼气联户工程,逐步建立“国家补一点,农民筹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多渠道投入机制[2]。

参考文献

[1]李书境.中国沼气发电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吉林农业,2008(6).

[2]王钢.我国沼气技术的利用现状和与前景展望[J].應用能源技术,2007(12).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 篇7

目前我国农村大多仍然沿袭着几千年古老的生活习惯, 使用柴草、农作物秸秆等做生活燃料和取暖, 粪堆、柴草随意堆放较多, 全国有近2亿处简陋农户旱厕仍在使用, 每年畜禽养殖业产生30亿吨粪便, 按流失率计算, 有相当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江河湖泊, 污染水体污染环境。农村农业生产、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户用沼气概念及建设

1. 沼气

沼气是人畜禽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质, 在隔绝空气及适宜湿度温度下, 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 产生的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沼气是混合气体,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 , 约占所产生各种气体60%~80%。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清洁燃料, 除可以直接燃烧用于炊事、供暖、照明外, 还可以工业上用作生产甲醇、福尔马林、四氯化碳等化工原料。发酵后排放出的沼渣沼液,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可用作饲料和肥料。

2. 户用沼气

户用沼气主要是指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的农村户用沼气池。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了以沼气发酵综合利用技术为纽带, 物质多层次利用、能量合理流动的高效农业产业模式, 已成为农村利用沼气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沼气用于农户生活用燃料和农副产品加工, 沼液用作饲料、生物农药、培养液料, 沼渣用于肥料生产,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在我国北方农村推广应用的塑料大棚、沼气池、禽畜舍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 中部地区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果园模式, 南方的“猪-果”模式, 其它地区因地制宜建立的“猪-沼-鱼”和“草-牛-沼”等模式, 都是以农业产业为龙头, 以沼气技术为纽带, 对沼气、沼渣、沼液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 使户用沼气和农业生态紧密结合起来, 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减轻农村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维护农村生态平衡, 保护森林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发展绿色种植业、养殖业有效途径之一。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规划

建一个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 一年可产沼气370~440立方米, 产沼渣、沼液10~15吨, 可处理人畜粪便、秸秆等有机物4.5吨;能解决3~5口人农户一年生活燃料, 相当于节柴2吨或节煤1.5吨, 相当于封山育林3.5亩或70~150亩干旱半干旱地年地表生物量;能为20亩土地提供肥料, 满足2~3亩无公害蔬菜用肥, 能减少20%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 蔬菜、粮食增产15%~40%;减少SO2排放15千克, 二氧化碳排放2.7吨;增加农民收入3000~4000元。进入21世纪以来, 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根据农业部规划:截止到2013年, 户用沼气已达到8000万户, 适宜农户普及率达到58.8%。规划到2020年户用沼气力争达到1.2亿户, 适宜农户普及率70%, 基本上普及农村户用沼气。

三、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 保护生态环境作用

提高土地肥力,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当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4000多万吨, 单位面积施用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平均利用率不到40%,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药施用量130万吨, 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1.36万亩。沼肥的使用对改善土地理化性质, 改良土地团粒结构、培养地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预计至2020年, 1.2亿农户使用上户用沼气全国每年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可达800万吨和26万吨, 相当于封山育林4.25亿亩或替代了120亿亩干旱半干旱地表生物量, 保护植被、林草, 减少水土流失, 维持生态平衡, 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2. 治理环境污染作用

农村面源污染是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 污染物主要有生活垃圾、污水, 人畜禽固体粪便尿液和各种生产废弃物等。其中含有的大量氮、磷、悬浮物及致病菌, 对水体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化肥、农药的广泛大量施用也造成土壤板结, 水体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占水体的污染负荷已近50%, 大量恶臭气体污染空气, 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高浓度有机污水直接灌溉会使农作物籽粒干瘪, 倒伏减产, 粪便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对畜禽产生危害, 威胁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废弃物会产生大量温室效应气体。

户用沼气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最可行、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预计至2020年, 1.2亿户用沼气推广应用加上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每年可处理人畜禽粪便、农业生产秸秆等废弃物6.15亿吨, 使人畜禽粪便垃圾废弃物处理率在90%以上, 基本上治理了农村人们生活垃圾、人畜禽粪便尿液污染水体、大气、土壤的问题。

3. 节能减排作用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 节能方面, 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 比2010年的1.03吨标准下降31.6%, 实现节能6.7亿吨标准煤;在减排方面, 全国COD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 比2010年分别下降8%。

预计至2020年, 1.2亿个户用沼气推广应用, 全国每年能节约1.2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80万吨, 减少COD约排放800万吨。至2020年1.2亿个户用沼气推广应用, 在节能上每年所占节能比例约为“十二五”期间的20%, 在减排二氧化硫上每年所占减排比例约为“十二五”期间的10%, 在减排COD上每年所占减排比例约34%。可见户用沼气的推广应用所占节能减排比例非常之大, 作用不容小觑, 是重要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手段。

4. 应对气候变化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 并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也就是说在保持经济7%高增长的同时, 10年以后减排COD约40亿吨, 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预计至2020年, 1.2亿个农村户用沼气推广使用, 每年能够减排二氧化碳为3.24亿吨, 占二氧化碳减排强度任务比例为8.1%。户用沼气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贡献不可或缺。

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环境保护中的建议

1. 高度认识技术创新

农村户用沼气是民心工程, 小康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议事日程, 掀起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新高潮。要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沼气综合效益。

2. 在政策、资金、管理、服务上大力支持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 政策扶持要保持连续性、长期性、稳定性, 技术上要攻关创新不断进步, 是户用沼气效益最大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农业、能源、财政、环保、科技等相关部门专项资金支持额度要逐年增加, 比例要逐年加大。

3. 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统计考评范畴

农村户用沼气要列入各及政府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统计考评范畴。“十二五”规划已经确定了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 其中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也是措施之一, 所起的作用相比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并不小并且其他各种效益更高。

农村户用沼气推广应用, 至2020年可达1.2亿户, 节能减排作用非常显著, 所占节能减排比例很大, 要在国家和各级政府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责任制考核中, 作为重要一项工程减排措施进行统计考评, 不能遗漏。

4. 列入各级政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评重点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已列入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日程, 提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 是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评17项指标中, 主要是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要达到30%, 人畜禽粪便处理率要达到40%, 秸秆利用率要达到70%。通过户用沼气推广应用, 使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污水、有机垃圾、人畜禽粪便、秸秆等污染物、废弃物变废为宝, 进行能源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 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

五、小结

农村户用沼气推广应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做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技术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因此, 国家和各级政府特别是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 大力支持, 不断研发, 深度利用, 全面建设完成全国户用沼气发展规划。最终保护国家能源安全, 维护生态平衡,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农民增收, 使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摘要:文章以铁岭西丰县诚信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为依据, 详细调查了保护区内污染源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制定了水源保护区内工程及管理措施, 以期为西丰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诚信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分,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1]施骏.农村户用沼气与综合利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 (2005年5月1日) .

[2]罗清海, 彭文武.湖南某地区农村户用沼气使用状况调查分析《煤气与热力》2011年04期.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论文 篇8

一、榆中县农村沼气项目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

㈠通过项目建设, 榆中县农村能源呈现出四大转变由过去的小打小闹向“大力普及”转变;由过去粗放型增长、分散式布局向集约型、效益型、规模化增长转变;由过去单一使用沼气能源向沼气能源综合利用转变;由过去以建为主向建、管、用并重转变。

㈡农村能源多元化利用格局初步形成, 清洁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 榆中县农村能源逐步形成了以薪柴、煤炭、电、沼气、液化气等互补的多元化利用格局, 改变了榆中县农村长期以柴草秸秆为主的能源利用模式, 部分村的沼气使用户达到60%以上。随着省柴节煤炉、沼气池的大力推广和节能技术的应用, 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减少了森林的砍伐、植被的破坏, 节约了煤炭资源, 有效地保护了资源, 降低了碳排放, 保护了生态环境。

㈢初步建立农村能源乡村服务体系, 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榆中县19个乡 (镇) 设立沼气村级服务网点59个, 指导农户开展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 开展日常管理维护服务, 初步形成村级服务体系。

二、榆中县农村沼气项目的效益分析

㈠生态效益好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以沼气替代煤、薪柴, 每年户均直接替代0.39吨标准煤或户均2吨柴草秸秆, 受益农户每年减少支出500元,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户均0.977吨, 全县12970个已建沼气池全部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671.7吨, 形成可观的生态效益。

㈡经济效益好沼气发酵不仅是一个生产沼气能源的过程, 也是一个造肥的过程, 沼渣沼液是很好的有机速效肥, 特别是在蔬菜和果树叶面施用效果明显, 也可以进行作物浸种提高发芽率, 还可以作为添加剂则猪、牛、鸡生长快, 抗病能力强, 因此充分利用沼渣沼液在农业种植和养殖上可以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沼渣沼液还具有较强的抗病杀毒作用, 原因在于其含有大量的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能够提高作物免疫力, 增强作物的抗逆性。用沼液沼渣来替代或部分替代常规农药的使用, 可以减少果树、花卉、蔬菜农药使用量80%~90%。因此充分利用沼液沼渣的肥效和抗病杀毒作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农药的残留问题, 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每年可减少农户化肥农药支出500多元。

㈢社会效益好农村沼气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人畜粪便污染问题, 而且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整治人畜粪便和秸秆、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粪土乱堆、畜禽乱跑、蚊蝇乱飞、烟熏火燎”是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发展农村沼气, 推行“一池三改” (建沼气池带动改圈、改厕、改厨) , 可带来农民居家环境和卫生状况的大改善;沼气的使用解放了农村妇女, 使其从繁重的烟熏火燎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提高了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发展农村沼气, 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封闭处理, 消灭、阻断传染源, 切断了疫病传播渠道, 减少了流行疾病发生, 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发展沼气生态技术, 推广使用沼肥, 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三、榆中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沼气在榆中县大多数项目村 (尤其是山区村) 使用效果很好, 但在部分新农村、经济较好村沼气的利用率很低。经回访调查, 全县沼气池使用率在65%左右, 沼气利用不是很理想, 存在停用或断断续续使用的情况, 建成的部分沼气池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㈠传统观念问题一是干部群众没有看到沼气在生产生活中的潜力, 还是停留在过去那种“就沼气而沼气”的水平上, 片面地认为建沼气池仅是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二是疏于管理, 把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沼气池停用归罪于“技术不过关”, 认为沼气技术不成熟。沼气池使用时需要认真管理, 即勤进料、勤出料、勤搅拌、勤检查, 而有些农户做不到“四勤”, 季节变化时存在时用时废情况, 产气效果较差, 使沼气利用处于半停滞状态, 影响使用的积极性。三是过高地认为农村沼气可以解决建池户全年的生活用能, 缺乏对沼气的科学认识。四是认为生活燃料够用, 生产肥料也不缺, 建不建沼气池无所谓。

㈡综合利用问题沼气建设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技术。由于技术宣传、培训、示范不到位, 农户不懂沼渣、沼液、沼肥的使用技术, 沼气的综合利用效益不明显, 造成沼气在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以及推进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农户使用积极性不高。

㈢替代能源问题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民在炊事用能的支出比例较低, 加之近些年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电网改革, 现在农村的日常生活用电电价都比较低, 对于农民来说较容易接受, 也支付得起。所以, 日常生活中的照明全部选择用电, 部分农户做饭炒菜有电饭锅、电炒锅, 还有一小部分农户用煤气做饭, 因而就不会去考虑管护复杂的沼气, 低电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沼气的推广与利用。

㈣后续服务管理问题一是只重视沼气在面上推广和建设进度, 而对沼气技术的使用与普及、设备的维修、原料的调剂等后续服务缺乏通盘考虑和有序组织。二是缺乏后期维护。沼气池一经建成, 其效益发挥的好坏、使用年限长短均与后期管护密切相关, 但因必需的零配件没有地方购买, 致使沼气池停用、报废。三是沼气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 榆中县农村能源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9名, 既要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又要承担项目管理职能, 后续管理服务工作量大, 造成宣传发动和后期管护服务工作难以到位, 给农村沼气的推广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四是虽然对已建成的59个服务站确定了管护人员, 但普遍存在技术培训不到位、年龄大、收入无保障、队伍不稳定、人员流散等现象, 管护人员形同虚设, 影响了全县的沼气推广利用工作。

四、搞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建议

㈠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认识水平一是县、乡政府要把农村能源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在农村草畜产业、人居环境项目实施中, 要因地制宜地推广“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工程, 建立必要的奖惩考核机制, 使农村沼气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稳步发展。实践证明, 哪里的领导重视程度高, 思想认识到位, 组织协调有力, 哪里的沼气就建的好, 群众积极性就高, 发展的也就快。二是广泛宣传, 示范带动。广泛宣传建沼气池的好处, 利用电教室播放录像, 印发宣传手册, 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沼气并使其都能尝到沼气的甜头, 提高建设沼气池兴趣, 促进广大农民利用沼气的积极性, 使广大农民认识到沼气池不仅节省能源, 增收节支, 还可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家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提高生活质量。三是继续采取典型引路, 示范带动方法。选择文明生态村, 沼气示范户, 让他们为等待观望的农户进行“现身说法”, 进一步激发农户兴建沼气池的热情。

㈡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对广大沼气用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建池用户的综合使用水平是发挥沼气综合效益的基础, 要组织能源、畜牧、农技、科协等部门众多的科技人员对农民培训指导, 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 提高利用效率。重点从两方面培训, 一方面从沼气的发酵原理、原料的合理配制、接种物的选择、进出料方法、燃具的简单维修、安全使用沼气等方面进行培训, 另一方面培训与沼气综合利用相关的实用技术, 如沼气池建造及使用技术、猪圈牛舍管理及饲养技术、沼肥在农业种养植方面的应用等。二是加强对农村沼气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沼气服务体系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主要是从沼气池建设的选址设计、放线、施工、输配系统安装、维修等方面进行培训, 让他们在培训和实践中成为技术骨干, 以组织、指导、监督建池施工及对后续管理进行技术指导。三是县级从事农村能源工作的技术人员也要经常参加国家农业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 增加外出考察学习机会,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素质。

㈢增加财政投入, 稳定技术队伍为了确保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施工技术队伍, 这样才能保证沼气工程的成功建设和运行。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对沼气生产在技术上要严格要求, 在人员工资待遇上给予适当提高, 使他们能在沼气建设中体会到学习沼气技术比其它行业能挣钱, 不吃亏, 有奔头, 以饱满的热情建设好沼气。从而使一些经过培训且有实践经验的持证技工不流失, 确保沼气池建设。同时服务体系建设前期政府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扶持, 在设备的采购方面给予投入, 比如检测仪器、运输工具、进出料设备、维修工具、沼气配件 (管路) 等;在人员配备上要以当地农村沼气技术管理人员为依托, 优先从有职业技能资格证的技工、责任心较强的村民中选拔, 在前期运行阶段适当的给予工资补助;政府部门应根据沼气项目建设任务和后期管理的工作量, 把沼气推广与后续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给予必要支持, 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促进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㈣转变建设模式, 提高利用效率改变过去一哄而上的建池而忽视“三改”建设的不足, 加大资金投入, 实行建池和“三改”同样投入资金、同步施工, 确保建成一个, 使用一个。同时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要区别宜建农户和不宜建农户。宜建农户主要是经济还不发达的地方, 炊事用能在农户总支出所占比例较大, 家庭人口固定、流动少, 且户内人口在3人以上, 有充裕的建设沼气池的地方。只有经过调查才能确定沼气建池农户, 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农户不愿建池、盲目建池和建后不用现象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

农村户用沼气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篇9

对冬季没有运行的沼气池要做到“一查、二控、三堆沤、四搅拌”。

一查:检查沼气池是否有冻裂漏气的地方, 包括池体及管道, 若有要及时进行修补。

二控:加料入池时要控制原料的碳、氮比, 过酸、过碱都影响沼气池的正常产气, 并且控制所加原料接种物不能太少。

三堆沤:加料入池前要先将原料进行堆沤发酵, 一般堆沤时间为5~7天。

四搅拌:在主池发酵期间进行充分地人工搅拌, 这样可以加快沼气池的启动, 提高产气量。

对冬季正常使用的沼气池要做到“三勤、一保证”。

三勤:勤查、勤换、勤测。

勤查是指经常检查池体有无冻裂损坏, 检查管道气压表等配件是否完好。

勤换是指勤出料、勤加料, 出多少进多少, 出料时剩下的料液液面不低于进、出料管的上沿, 及时补充新料。

勤测是指经常测定发酵液的酸碱度并及时调节, 始终保持沼气池内料液酸碱度在6.5~7.5范围内, 从而保证产气率。

一保证:平时要保证沼气发酵环境不遭破坏。严禁加入农药、杀菌剂、洗涤剂和生姜、大蒜等辛辣类物质。

发酵床养猪与农村户用沼气共建 篇10

1 发酵床养猪和农村户用沼气的概况

1.1 发酵床养猪

发酵床养猪, 也被称作懒汉养猪、自然生态养猪法。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 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 对其进行选择、培养、检验、扩繁, 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 再按一定比例将母种、锯木屑、秸秆、活性剂、食盐等进行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 将这种有机垫料铺设在特制的猪舍内, 然后将猪只饲养在这样猪舍的方法。这种养猪方式最早在日本的民间产生, 现在日本、韩国都在大力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在我国的东北猪只从小到大一生都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面, 所产生的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 研究表明只需3 d的时间, 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成非常细的粉末, 消失的无影无踪。同时, 粪便又给菌类提供营养, 有益菌不断繁殖, 形成菌丝, 这些高蛋白物质, 又成了猪的美食, 猪吃了, 不但帮助消化, 还能提高免疫力。通过“猪粪尿→微生物→菌体蛋白→猪→粪尿”这一个完美的小“生物圈”循环链, 减少猪粪便的排放量, 使养殖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提供了优质的菌体蛋白, 为养猪成本的下降创造了空间;降低了猪只生病的几率, 使猪只身体更加健康;节省了清粪尿的劳作, 为养猪户带来更大的实惠;免去了冬季取暖的费用, 使养猪户节约大量的费用。从而实现了环卫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能源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成为养猪户钟爱的养猪模式。

1.2 农村户用沼气

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之一, 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充分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 以沼气为纽带、结合改厨、改厕、改圈, 与种植业、养殖业相衔接的一项资源节约型的能源工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农民收入增加的富民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清洁工程、为农民办好事实事的民心工程。不仅保护生态与环境, 减少环境污染, 控制疾病传播, 还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种植业、养殖业的同步发展, 造福广大人民百姓。从2001年开始, 以“沼气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如今象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 正展现出勃勃生机。

2 发酵床养猪和农村沼气建设的优点

2.1 环卫效益分析

发酵床的建立, 微生物菌种将猪只的粪尿作为营养物质来吸收, 转化产生出菌体蛋白。有资料表明,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养猪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方式逐渐向集约化、工厂化迈进, 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生产水平越来越高、产品规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逐渐形成了养猪业发展的趋势, 这种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基础的现代化养猪生产方式, 在使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以及猪场的劳动生产率都达到高效率的同时, 也产生出大量的粪便。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达19亿t, 超过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2倍多, 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后, 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土壤微生物, 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 不仅省去了对猪粪的清扫, 也减少了大量的冲圈污水, 从而养猪场没有任何废弃物、排泄物排出, 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在冬季, 由于微生物的发酵, 使得发酵床中间层温度可达到50~60℃, 而发酵床表面温度为20~30℃, 减少了猪舍保温取暖的能源消耗, 也减少了这些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为有机农业的早日实现奠定基础。

农村户用沼气的建设, 也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处理粪便, 使之产生可以使用的沼气。从卫生角度看, 粪便是疾病的传染源。根据资料表明:连续三年对普及沼气池和未建沼气池农户菜地土壤样品的调查, 前者比后者钩蚴的污染减少60%~84.6%, 蛔虫卵的污染减少50%~76%, 污染的程度也大大减轻, 前者平均每100 g泥土中含钩蚴1.1条, 后者则分别高达6.59条和22.4条。粪便的处理还能减少蚊蝇孳生, 有资料表明, 养猪场苍蝇密度能降低93%。沼气建设还能减轻燃烧煤炭带来的空气污染, 根据对使用沼气作能源和煤炭作能源的村庄作对比调查表明, 前者比后者室内CO浓度降低3.8倍, CO2浓度降低1.4倍, SO2浓度降低3.8倍, 飘尘浓度降低4.4倍。沼气建设还能保护水资源降低污染, 普及沼气的比未普及沼气的村庄饮用水细菌总数的合格率提高41.86%~78.26%, 大肠菌群合格率提高50.0%, 氨氮合格率提高55.02%, 氯化物合格率提高56.71%。

2.2 经济效益分析

发酵床结合特殊猪舍, 在猪舍内形成适合猪只生长发育的小环境, 猪只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 并且发病几率减少, 从而减少了抗生素、抗菌性药物的使用, 同时, 猪只采食微生物发酵产生的菌体蛋白, 是一种优质的蛋白饲料, 采食这种菌体蛋白后, 饲料转化率提高, 料肉比降低, 全程可节省饲料20%~30%。同时猪肉品质的提高, 市场价格高出同类猪肉产品。其次, 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生猪体内无寄生虫、无需治病;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技术等众多优势, 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并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个人可饲养500~1 000头育成猪, 100~200头母猪, 可节约水90%, 平均每头猪能节省水费6元, 节约用工3元, 节约药费1元左右, 以100头猪计算, 节水节工省药1 000元, 饲料节省8 100元 (270 kg×25%×1.2元/kg×100头=8 100元) , 肉品质提高价格增长2 000元 (0.2元/kg×100 kg×100头=2 000元) , 这样算下来, 100头猪场可节约资金11 100元, 平均每头猪节约资金111元。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以建设一个8 m3的沼气池, 年节省煤炭3 t×200元/t=600元, 节省电费60元, 节省劳力30个×20元/个=600元, 共节约资金1 260元。此外, 三沼 (沼渣、沼液、沼肥) 的利用, 也是具有很大的利益。一年所产的沼肥, 相当于50 kg硫酸铵、40 kg过磷酸钙和15 kg的氯化铵。使用沼肥能使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增产, 增产幅度一般在5%~20%。用沼液浸种, 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 提高苗期素质, 增强幼苗抗病、抗逆能力。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喂猪, 可提前20~30 d出栏, 每头猪平均可节省成本40元左右。沼液养鱼, 可增产10%。沼渣栽培蘑菇, 可增产增收20%~30%。以“一池五改”、“四位一体”、“猪—沼—果”“猪—沼—菜”等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很大的。

2.3 生态效益分析

发酵床养猪, 让依靠煤炭来取暖的模式从此下岗, 从而减少了森林资源的砍伐破坏, 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另外, 猪只疾病的发生率下降, 药物的使用减少, 避免了药物在猪体内的沉积, 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农村沼气建设, 有效缓解了农村能源紧缺的问题, 也减少了污染, 保护和恢复了森林植被。一个8 m3沼气池一年所产沼气的能量, 相当于0.2 hm2薪炭林一年的产柴能量或10 hm2干旱草地的地表生物产量。建设一个8 m3的沼气池, 相当于新造了0.2 hm2薪炭林, 节约造林费用600元。沼肥沼液的使用, 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对改善土壤营养、防止结块、增加土壤肥力具有综合效益。

2.4 社会效益分析

发酵床养猪, 对猪粪的处理, 仅仅用铁锹翻埋入发酵床中即可, 也没有用水冲圈的劳作, 降低了劳动强度, 减少工序, 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和体力, 就可以养更多的猪了。一般猪场一个工人最多可以管理饲养100头猪, 在采用发酵床养猪后可以管理400~500头猪了。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不仅让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的环境中走出来, 而且告别了那种“呛、苦、累”的年月, 也降低了室内空气污染, 提高了空气质量。

3“发酵床加一池三改”模式的建设

3.1 规划原则

在一池三改的同时, 将改圈与发酵床设计相结合, 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不仅使用沼气, 而且增加养猪数量,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2 选址及建设要求

一般要求选择坐北朝南, 充分采光、通风良好, 地下水位低, 土质粘土最好。先按照GB/T4751-2002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建造8 m3底层出料常规水压式沼气池, 然后在主池 (沼气池发酵间) 的上面开始设计猪舍, 发酵床可以位于沼气池的两侧, 或者建在沼气池的东西任一侧, 以建在东面为例, 南墙和北墙的间距是3 m, 使西墙、南墙和北墙的部分正好坐落在沼气池的发酵池上, 北墙高1.8~2.0 m, 中梁高2.2~2.6 m, 南墙高1.0 m, 东西长度根据饲养数量来定, 沼气池上部的猪舍地面用混泥土抹光, 东面挖90 cm深、南北跨度3.0 m的坑 (这个与沼气池同时挖好, 饲养密度按1.5 m2一头猪, 设定西墙的位置) 。在猪舍四个角水平处留通风口, 便于空气对流。料槽设在南墙。并安装自动饮水器 (25头猪配备1个) 。在坑内添加特定发酵原料, 这样猪舍就建好了。

3.3 发酵原料的配制

主要成分是木屑90%、黄土10%、畜牧盐0.3%。如果锯屑不足, 可先铺50 cm深的玉米秸秆或30 cm厚的稻皮, 然后再铺上锯屑。黄土要没有化肥污染的。微生物原种可以市场上购买加水稀释后使用。所有原料充分混合均匀, 加水使含水量达到60%~65%, 手握成团松开即散, 然后填入坑内, 就形成发酵床了。待发酵2~3 d后, 猪只就可上床了。

3.4 注意事项

3.4.1 猪只采用全进全出制度, 上床适宜体重为25~30 kg, 约50~60日龄, 上床前驱虫, 用来苏尔喷洒圈舍、猪体来防止发生咬斗现象。

3.4.2 保持床面的湿度, 控制在60%。

3.4.3 猪只的饲喂量达到八成即可, 不可喂饱, 让其自动采食菌体蛋白。

3.4.4 应注意根据当地疫病发生情况进行合理免疫。

4“发酵床加一池三改”模式的效益分析

按照100头猪计算, 发酵床效益为11 100元, 建设费用为25元/m2×150 m2=3 750, 一年饲养三批猪即300头, 11 100×3–3 750=29 550元;一池三改效益为1 260元, 一共30 000元的效益, 同时发酵床和沼气池都是一次建设, 长久使用。

5 结论

户用沼气池管理的好帮手 篇11

在个别地区,由于小型抽渣车的应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户用沼气池出料难的问题。但由于抽渣车实行的是定期物业化的服务,因此很难满足一户一池日常管理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户用沼气池也是有生命的个体,而抽渣车服务由于缺少对户用沼气池经常性的呵护,所以户用沼气池也经常会消极怠工。实践证明,在利用抽渣车对户用沼气池进行集中化抽渣服务的地区,户用沼气池的正常使用率也只有60%左右。另一方面,由于抽渣车服务的间隔周期长,也满足不了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需要,使户用沼气池的综合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现在,介绍一种手动出料器。它既可以快捷地抽取户用沼气池的底部沉渣,也可以简便地抽取池内任意液位的料液。它在沼气事业中的应用,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它可以促使戶用沼气池进出料经常化,有利于实现沼气池在北方地区的常年运行。由于手动出料器价格较低,因此,可以实现每池一套。配备手动出料器的户用沼气池,在温度适宜进料的时期,可以利用手动出料器,每周出料200公斤,并一次性或多次性补料200公斤;每天利用出料器搅动料液20分钟。可以使户用沼气池的产气率提高30%以上。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对产甲烷菌的富集培养。这样,便可以在温度不适宜进料时期到来的前10天左右,利用手动出料器,经过3到4小时的工作,抽出3立方米左右的料渣,并补充3立方米左右新料,之后对沼气池进行越冬防寒处理。通过以上利用手动出料器的操作,就可以实现户用沼气池在北方地区的常年正常运行。

二、它可以方便地抽取任意液位的料液,有利于开展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由于手动出料器可以非常方便地抽取户用沼气池内任意液位的料液,因此,有利于开展沼液喂猪、沼液喂鸡、沼液施肥、沼渣喂鱼、沼渣种菜等综合利用,会使沼气综合利用的效益得到比较好的发挥。

三、它可以充分调动农民建池的积极性,有利于沼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手动出料器从根本上解决了户用沼气池出料难的问题,实现了沼气池的常年产气运行。加之有利于开展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使沼气池的能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它可以充分调动农民建池的积极性,实现从“要农民建池”到“农民要建池”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沼气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农村户用沼气池的科学管理 篇12

一、加强沼气池内部发酵原料的合理循环

沼气池的发酵原料经沼气发酵细菌的分解产生沼气, 若不及时补充新鲜原料, 沼气池就会出现原料发酵过劲, 产气量下降。所以在沼气池启动达到正常产气后要勤加料、勤出料。一般在正常启动使用2~3个月后, 每天应保持15~20千克的新鲜畜禽粪便入池, 同时也要定期进行小出料, 以保持池内发酵系统的平衡。加料时要做到先出料、后进料, 出多少、进多少, 以保持气箱容积的相对稳定;出料时要注意池内料液液面不能低于进料管口或者出料口拱门, 以免造成沼气池密封不严, 沼气外泄, 空气进入。

二、经常对沼气池发酵料液进行搅拌

经常搅拌沼气池内的发酵原料是提高产气率的一种有效措施。沼气池内原料在发酵过程中, 浮渣经常会形成很厚的结壳, 阻止产生的沼气进入气箱, 降低产期率。经常搅动正好可以达到破除结壳的效果, 使产气通畅, 并能使发酵料液中发酵微生物充分与发酵原料结合, 提高产气率。搅动方法有两种, 一是通过回流搅拌装置, 用活塞在回流搅拌管中上下抽动10分钟, 强制回流;二是从出料间掏出数桶发酵液, 再从进料口将此发酵液冲入池内。部分地区所采用的旋流布料型沼气池可以实现自动回流搅拌。

三、经常测定和调节发酵料液的PH值

沼气发酵微生物适宜在中性或者微碱性 (PH值在6.8~7.6) 环境下生长繁殖, 过酸或者过碱都会抑制沼气发酵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导致产气率下降甚至停止产气。为了提高产气率, 可采用以下方式调节料液的酸碱度:一是取出部分发酵原料, 补充相等数量或稍多一些的含氮发酵原料和水;二是将人畜粪便拌入草木灰一同加入到池内;三是加入适量石灰水澄清液, 同时要充分搅动池内的发酵液, 使之混合均匀。此外严禁向池内加入大剂量的发酵阻抑物, 特别是剧毒农药和各种杀菌剂。对于因这种原因而破坏的沼气池, 需彻底大出料后, 清洗干净后重新入料启动使用。

四、保持发酵原料适宜的浓度

沼气池内发酵原料的浓度是有一定要求的, 实验表明一般条件下发酵料液的浓度在6%~12%时, 发酵效率明显。如果浓度过低, 发酵物中的干物质含量少, 单位体积的产气量减少;如果浓度过高, 容易累积有机酸, 抑制产甲烷细菌发酵, 降低产气量。一般夏季温度高, 可以适当降低浓度, 冬季温度低时, 可适当提高料液浓度。

五、做好沼气池的越冬保温工作

上一篇:动漫的发展与现实运用下一篇:合作学习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