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村沼气

2024-05-16

山西农村沼气(精选4篇)

山西农村沼气 篇1

随着山西畜禽养殖业由分散户养形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的发展, 畜禽养殖场粪便和污水排放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国家环保局2001年6月颁布实施了《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该办法中第四条规定,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行综合利用优先, 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成为无可替代的最优治污方案, 而由于大中型沼气工程投资大、技术含量和运行费用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的限制, 近年发展相对缓慢。小型沼气工程具有设计灵活、占地面积少、易于管理、建设周期短、工程投资小等诸多优势, 使得养殖场建设小型沼气工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1 100 m3小型沼气工程介绍

2002年4月—5月, 依托一座存栏400~600头猪的养殖场, 临汾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在临汾市尧都区上阳村建设2座100 m3小型沼气工程, 目前运行良好, 可供应40户农民使用, 单位池容产气率0.35~0.4 m3/d, 冬季池上建暖棚保温。此工程在当地反应良好。

1.1 设计

100 m3沼气池设计为全地埋、砖混结构、圆筒型水压式, 主发酵池100 m3, 上矢高1.5 m, 矢跨比1∶4, 下矢高0.7 m, 矢跨比1∶8, 水压间25 m3, 发酵残液贮液池30 m3, 通过可控管道与水压间相连通。

主池投料前预设防浮渣结壳网箱, 尺寸为长×宽×高=2.5×2.5×1.5 m, 材料选用直径70 mm左右的PVC管材和筛网。

输气采用直径50 mm的PE管, 管道中接入阻燃器、气水分离器、脱硫塔, 管路铺设保持0.5%的坡降, 管路的最低处接气水分离器, 入户前在户外变径后用直径8 mm的专用软管与室内灶具灯具相连, 户内配置沼气压力表、气量表和开关。

设计时应根据养殖规模建设数座沼气池, 所产沼气并入主输气管道。输气管道的气压损失经实测约为-0.15 k Pa/100 m。设计中应予以考虑。

1.2 建筑材料

75号黏土砖15 000~17 000块, 32.5硅酸盐水泥15 t, 直径10 mm的钢筋0.6 t, 直径6.5 mm钢筋0.4 t, 粒径1~3 cm的砾石15 m3, 洁净中砂25 m3, 石灰4 m3, 长1 m、直径400 mm的水泥管7根。

1.3 费用

建筑材料 (含运输费) 3.5万元, 设备0.8万元, 人工费1.2万元。一般每池投资5万~8万元 (输气管道费用因距离而异) 。

1.4 运行管理

小型沼气工程一般设兼职管理员1~2人, 负责检修管路、投料、监控、发酵管理、安全监督、抄表和收费等工作。

1.5 综合利用

由于工程设计了贮液池, 由贮液池内提取沼液进行综合利用, 既方便又不影响发酵池内的压力稳定,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可避免未完全发酵的沼液施入农田造成农作物伤苗, 或沼液喂猪造成猪的不适和健康危害。

2 山西发展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的有利条件

2.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山西畜禽养殖场数量多、规模小、相对分散, 总经济效益不高, 农村经济仍不发达,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发展受资金、技术的制约,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宜小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2.2 自然地理因素

山西属黄土高原, 黄土层深厚, 地下水位低, 自然条件适宜发展这种全地埋式砖混结构小型沼气工程。

全省年平均降雨量在380~650 mm, 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养殖场建设小型沼气工程不仅改善养殖环境, 提高养殖效益, 还可以实现和满足养殖废水的零排放。

养殖场一般位于村庄边或外围, 处于农户和农田的结合地带, 既有环境卫生治理的要求和经济适宜的沼气能源消费市场, 还为沼液沼渣发挥经济效益提供广阔便捷的场所, 使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和发展更具可行性和必要性。

2.3 小康建设和综合利用

农村小康建设要求农村庭院美观, 实行人畜分离, 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又赋于沼液沼渣高效综合利用以广阔的空间, 同时为养殖场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因而现代农村呼唤小型沼气工程。

2.4 日常管理

小型沼气工程管理相对简单, 把好进料、搅拌、出料、放水 (气水分离器) 、收费和安全检查等几项关口即可, 只需1~2人兼管, 克服了户用沼气家家学管理、户户需培训和大中型沼气工程中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难题。

3 存在问题与对策

3.1 冬季产气

由于无外加能量的输入, 小型沼气工程受季节影响较大, 冬季由于地温和投入池内的原料温度低, 出现产气率下降。可采用池上建畜禽暖圈、大棚温室和开挖防寒沟、保温覆盖等措施, 保证沼气池安全越冬, 提高产气率。

全地埋式小型沼气工程主池埋深5~6 m, 减少了低气温对沼气池的影响。

在山西地区冬季农村取暖和生活能源以煤为主, 冬季沼气产量下降对农户影响较小。

3.2 气压不稳定

仅采用水压式, 气压波动大, 用户可采用调节阀门的方法控制。有条件的地方应增建50 m3左右的小型贮气柜以解决和缓冲气压波动。

4 结论

山西省具有发展100 m3沼气工程有利的自然条件和适宜的社会经济背景。它既可以以较低的工程投入解决养殖场的粪便处理问题, 又能为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在人畜分离的情况下, 使用清洁能源和优质有机肥料而不增加农户的管理难度和经济压力, 在解决农业优质高效、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解放农村妇女劳动力和维护农村稳定等诸多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基础, 是当前一段时期内值得推广的一项工程技术。

山西农村沼气 篇2

一年来,在省农业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沼气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细化措施,强化服务,圆满完成了全年农村沼气建设任务目标。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其中:新增沼气用户5000户,占任务的100%;建成沼气工程20处、占任务的100%;建设村级沼气服务站10处,占任务的100%;建立完善农村沼气全托沼气服务站15处。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任务目标落实。今年市政府继续把农村沼气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意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技术方案》等,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台帐》,明确建设进度、责任人及时间节点,科学推进各项工作。为做好工作早安排、快推进,分别于3、6月召开了全市农村能源环保工作会,分解任务,安排部署,整改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抓好沼气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项目建设的督导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一是抓好国债沼气项目建设工作,至目前已建成3650户,占任务的95%;10处沼气服务网点和2处沼气工程均提前完成。二是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申报建设580座户用沼气池、20个联户沼气工程,22处沼气服务网点,申报项目资金1049.98万元。三是对沼气项目进行绩效考评。严格按照考评方案要求,对沼气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共检查户用沼气1000户、联户工程5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沼气服务网点20处,形成项目绩效考评报告。四是加强项目建设督导和指导工作。多次到各项目县开展技术指导和建设进度督促,一年来共开展技术指导125次,协调解决建设问题12个。

(三)加快沼气工程建设。今年集中精力抓好工程建设,实现市包县、县包工程的方式,加大施工建设、管网敷设、投料运行等指导、督促、检查的力度。2011沼气工程已全部建成,管网敷设完成,全部投料运行。2012沼气工程已全部建成,管网敷设完成,其中5处已投料运行。对2008年以来的沼气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总体运行良好,及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四)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切实把技术服务作为保障各项任务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春、冬闲等时节,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参与了市安全生产、节能周等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板6块、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二是加强指导培训工作。定期到各县区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全站累计开展技术指导360余人次,排查解决技术故障800余起。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组织各县区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共举办沼气技术讲座10期,培训群众1200余人。先后组织了新农村干部30余人、沼气工程建设单位及县负责人到外地市考察学习沼气工程。

(五)稳步推进后续服务建设。今年是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按照要求,对全市乡村服务网点进行了调查。成立了市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全托式”沼气服务网点。为规范服务运行,指导各网点制订了后续服务协议、收费制度、管理制度等,使后续服务实现制度化管理。加强后续服务监管,对每处网点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确保服务用户足、收费合理、服务效果好。

山西农村沼气 篇3

1 存在的问题

1.1 利用率过低

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部分户用沼气建设和利用情况的抽查, 发现户用沼气的利用率仅为60%~70%, 并且由于冬季气温低, 造成产气停止, 只能间歇使用。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设质量不达标。为了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政府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 摆在突出位置, 各地为了完成任务, 盲目加快建设, 同时懂技术的技工短缺, 施工时技术、材料把关不严, 管理不到位, 造成一些沼气池未经使用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出现漏水、漏气现象, 此种原因造成沼气池废弃的占到10%左右。二是产业结构调整, 发酵原料不足。产业结构调整, 原有产业设施被重新规划改建, 同时养殖业受市场调控, 养殖成本和风险加大, 造成农村的养殖业不能形成连续性, 畜禽粪便原料不足, 维持沼气池发酵, 必须从几里甚至几十里外取原料, 困难较大, 且沼气池发酵原料稀缺时, 畜禽粪便价格大幅提升, 如猪粪价格由原来20元/m3上涨到现在的60~80元/m3, 使一部分非养殖户放弃使用沼气, 此种情况占13%左右。三是外出务工, 移民搬迁造成废弃。孩子上学、进城务工、农村搬迁等原因造成一部分沼气池报废或停用, 此种情况占17%左右。四是受冬季气候条件的限制。山西省中西部, 尤其是吕梁市的一些县市冬季气候寒冷, 庭院沼气池未采取防寒保温措施, 池内温度低, 造成病态池的出现, 最终闲置或报废。

1.2 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以上原因废弃的沼气池没有明确的标示, 处于无人管护状态或井盖破损, 沼气池中的残余沼气, 随时可能被引燃爆炸或造成人畜落入池内受伤甚至死亡。

1.3 服务网点不健全, 服务不完善

调查显示, 一个服务网点4~6人, 负责600~700户沼气用的进料、抽渣、维修、故障排查, 假如1户1年去3次, 每人得服务300次左右, 事实上很难做到, 这使得农村沼气建设成果未得到有效巩固, 综合效益没有全面发挥。究其原因是:一是服务网点设备不足。由于国家规定每个网点总投资2万元左右, 而农业部要求“六个一”标准无法达到要求, 难以为农户提供建、管、供、修、培等系列服务。二是服务网点技工服务不到位。农村能源建设服务体系具有公益性和技术性, 其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服务网点技工需要养家糊口, 而其待遇跟不上, 致使很多技工不能专心致力于此项事业, 管理不积极、服务不到位。

1.4“三沼”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三沼”综合利用水平的高低, 是户用沼气能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调查中发现可利用的沼气用于做饭的达100%, 用于照明、洗浴的不足3%, 没有用于增二氧化碳肥和贮粮;沼渣、沼液用于农作物、果树、蔬菜生产肥料的不足60%, 用于病虫害防治和循环养殖的几乎没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沼气综合利用方面缺乏投入、宣传及系统的操作, 仅限于小面积试验, 农民看不到实际效果, 掌握不了沼渣沼液用作肥料、循环养殖和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操作规程, 从而影响了综合利用技术和经验的推广。二是既懂沼气又懂农业栽培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是制约“三沼”综合利用的重要因素。三是“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不多、不亮, 因此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很难调动群众开展“三沼”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2 发展对策

2.1 加强引导, 提高认识, 严把质量关

“三沼”是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因此, 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防止盲目求多、急功近利;在沼气建设时坚决杜绝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对于新建沼气池, 必须严格把关, 聘请经过专门培训、有建设经验并且无建池质量问题记录的技术人员, 确保建一个, 用一个。

2.2 建立档案, 严格管理, 排除隐患

通过建立县、乡、村3级档案, 细致排查, 掌握每个沼气池的情况, 能修则修, 不能修且被废弃没有利用价值的沼气池, 则应尽早填埋, 并向相关部门报废, 减少安全隐患。

2.3 因地制宜, 加强技术更新

不同地区、不同农户采取推广保温越冬、“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技术, 确保沼气池安全越冬;配套太阳能加热设备, 解决低温季节的产气量问题, 实现沼气全年、全天使用;通过更新技术, 大范围推广秸秆发酵技术, 发展秸秆沼气, 彻底解决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1,2,3]。

2.4 强化服务网点, 健全管理和服务体系

根据“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的原则, 积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 灵活多样, 发展协会领办、个人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服务模式, 为沼气用户提供一切便利条件[4];各级政府增加服务网点的建设费用, 用于服务人员的保障性工资收入;对服务网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达到“一专多能”, 既懂沼气技术, 又会维修服务, 提高服务能力;采取奖励机制解决网点技术人员的服务机制和收入问题, 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积极性, 采取技术评比、服务评比、群众参与, 将技术好、服务优、群众满意度高的列入资金或政策扶持, 使技术人员能够全身心真正投入到沼气服务上;控制好服务比例、配置好服务资源, 禁止重复建设。

2.5 加强“三沼”综合利用的引导、示范和推广

通过调查, 蔬菜产业发展好的地方“三沼”利用率较高, 如太谷县和祁县。因此, 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加大“三沼”综合利用研究和典型示范, 以事实引导群众充分利用“三沼”, 突出沼渣、沼液在果树、蔬菜、循环养殖等高效产业上的利用;探索“三沼”综合利用“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根据目前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实际, 可采取国家补助、私人购买抽肥设备、运输车辆的办法, 解决沼液、沼渣运输瓶颈;国家资助一批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户和运输专业户, 定期收集沼气户的沼渣、沼液, 有偿向果农、菜农提供优质肥料, 不再局限于沼气村、沼气户自己使用, 以实现“三沼”综合利用最大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农村推广户用沼气是利国利民的长远工程, 必须扎扎实实推进。据《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 (2007—2015年) 》, 到2015年, 我国将拥有户用沼气6 000万户左右[5]。届时, 农村户用沼气和“三沼”利用将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摘要:通过调查山西省中西部部分县市户用沼气使用情况, 找出限制该地区户用沼气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以为山西省中西部沼气使用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户用沼气,问题,建议,山西省,中西部

参考文献

[1]闫沁阳, 王光.沁水县户用沼气低使用率的分析与建议[J].农业工程技术, 2009 (10) :28-29.

[2]焦瑞莲.浅析提高户用沼气使用率的建议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 2012 (9) :8-9.

[3]钱慧.南阳市户用沼气使用率偏低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9) :285-286.

[4]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J].中国沼气, 2007 (3) :44-46.

农村沼气调查报告- 篇4

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沼气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1004班

姓名:刘鑫

学号:2010000986

农村沼气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村民向市民、乡村向城镇转变,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养殖方式由散养向规模化集中喂养转变,户用沼气向联户集中供气转变,沼气服务向物业化管理转变,能源利用向综合利用转变,沼气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否则,将直接影响沼气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存在问题

●国家投资力度加大,农户依赖思想较重

为加快农村沼气发展,各级都加大了投资力度。然而却滋长了农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有补助建,没补助不建,补助少了不建,甚至沼气池出现问题、配件需要更换、日常管护等一切都想依靠上级出钱来办。这些依赖思想的存在,使得一些农户对已建沼气池不去认真管理,效益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种现象严重影响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

●村庄合并扩建社区,沼气发展受到影响

入住新村后的农户由原来的一家一户、独门独院变成了排房单元居住、平房变成了楼房,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规划、环境、居住、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给沼气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新池不能再建、老池将要废弃的问题。

●养殖方式发生转变,外出打工沼气停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家庭饲养畜禽的越来越少,养殖方式也由散养逐渐转向规模化集中喂养,直接影响到户用沼气的料源。另外,农村强壮劳动力大量转移,留在村里的是上年纪的老人、中年妇女和未成年的儿童,他们对已建沼气池使用力不从心,也不去认真管理,更谈不

上去建新的沼气池。

●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后续服务难以保证

前几年各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沼气建设,推广部门只愁建设任务完不成,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导致服务滞后。近两年,虽然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服务投入,但是资金也很有限,离“八个一、五个有”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远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沼气工程发展迅速,行业标准无章可循

近年来,各地在普及户用沼气的基础上,加快了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技术力量不足,行业标准不完善,在整体设计、规范管理以及各种技术规程方面无章可循,多数工程的效果不理想。

●农户对沼气的综合利用重视不够

沼气的综合效益如果发挥不全面,沼气建设只能停留在“就能源利用抓沼气建设”上。多数人认为,建个沼气池,只要产气能做饭、能照明就行了,沼渣、沼液的利用常常被忽视,闲置或倒掉,造成极大的浪费。近几年,各地在综合利用方面虽有新的进展,但利用程度较低,除部分菜农使用外,用于大田的比较少,其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农业部门在不同农作物上进行沼渣、沼液试验,效果明显,但由于缺少经费,也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另外,农户不了解或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也是其重要原因。

发展对策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引导农户沼气建设

针对目前部分农户存在松劲自满和依赖思想,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一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利用媒体和身边典型给农户讲清增收、节能、环保的道理,算好能源、经济、生态效益账,调动农户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实现“要我建”到“我要建”的根本转变。二要多方投入加快发展。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发展沼气;二是发挥地方财政作用,采取市里拿一点、县里补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办法,增加投入建设沼气;三是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投资。三要服务到位科学发展。沼气建设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建后服务,服务的质量决定沼气事业的成败,因此,沼气后续服务势在必行。

●稳步推进新村建设,重点发展沼气工程

因地制宜,把发展适合新型农村社区特点的清洁能源与环境整治、社区规划、污水治理、新村建设等结合起来,与社区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一要利用周边资源优势,建设能环沼气工程。在不具备使用液化气、不适合发展户用沼气的情况下,利用周边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屠宰场、酿造厂、豆制品厂等排放高浓度有机废水企业丰富的地方,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向用户提供清洁能源,向农业提供高效有机肥。二要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建设秸秆气化工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建设大型秸秆沼气工程,解决社区居民的生活用能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清洁环境,又增加了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快新村建设步伐。●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农户长期受益

一要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实施负总责,细化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考核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简化相关手续,加快落实建设条件,深入乡村农户,指导项目实施。二要加强项目监管。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与,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督导检查责任落实、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项目配套等情况,坚决克服“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的现象。特别要加强重点环节、重要部位的监督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使每个项目、每笔资金使用都经得起检验。三要建立奖惩机制。实行投资安排与项目管理情况挂钩,把项目执行情况作为今后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实行奖优罚劣。对执行好的项目县(市)在今后项目安排中增加投资,对项目资金、质量、进度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地方,减少甚至停止安排投资,以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加快服务网点建设,解除用户后顾之忧

为巩固沼气建设成果,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一要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市、县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沼气日常管护、故障排除、综合利用以及服务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等知识,广泛开展“一专多能”活动,进一步培养服务人员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提高其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二要加大服务投入力度。为方便用户长受益,各级政府要多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配套资金、服务经费,多建服务网点,让用户不出村就能得到服务。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农民投入。三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培养树立本地先进典型,学习借鉴外地典型经验,积极探索沼气服务模式,推进服务向纵深发展。根据养殖方式转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推广托管新型服务,解除外出打工人员后顾之忧。

●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上一篇:世界结构下一篇: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