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池建设

2024-11-24

农村沼气池建设(精选12篇)

农村沼气池建设 篇1

白水县是陕西省渭南市的一个山区县, 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 北纬35°4′~35°27′, 东径109°16′~109°45′, 海拔446~1568米, 农业人口28万口, 农户5.4万户, 是“中国苹果之乡”, 陕西省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近年来, 已经建成了“畜—沼—果”循环农业生态模式, 户用沼气池建设以每年2000余口的速度发展已建成户用沼气池12000余口。2011年4月~2011年7月, 通过组织对全县10个乡 (镇) 33个行政村进行抽样调查, 涉及总农户3680户, 调查农户2086户, 基本摸清了户用沼气的现状, 发现了一些问题, 明晰了发展方向, 现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194个行政村确定33个村进行调查, 直接入户, 实际查看沼气的使用和养殖情况, 当面访问群众的建池意愿, 了解生猪养殖、苹果、牧畜等和沼气的关系等。

二、调查情况

此次调查涉及白水县10个乡 (镇) 33个行政村, 涉及农户3680户, 调查农户2086户, 调查比例56.7%。

1. 已建沼气池农户调查情况。

在调查农户2086户中, 已建成沼气池的农户为564户, 建池率为27%, 有生猪养殖户827户, 占调查农户的39.6%, 已建沼气池的有养殖户485户, 比例为建池农户的86%。沼气池正常使用农户461户, 使用率为81.7%, 不能正常使用农户103户, 比例为18.3%, 因发醇原料不足, 未使用农户为48户, 占建池农户的8.5%, 占未正常使用农户的46.6%, 因外出打工无人管理的农户39户, 占建池农户的6.9%, 占未正常使用农户的37.9%;因各种原因报废沼气池16户, 占建池农户的2.8%, 占未正常使用农户的15.5%。

2. 未建沼气农户的调查情况。

在调查农户2086户中, 未建沼气池的农户为1522户, 占调查农户的73%。有建池意愿的农户408户, 占未建池农户的26.8%, 拿不定主意的农户101户, 占调查农户的6.6%, 在现有政策条件不愿建池农户102户, 占未建池农户的6.7%, 占愿建池农户的25%;补助标准提高到2500~3000元条件下, 愿建池农户148户, 占未建池农户的9.7%, 占愿建池农户的36.3%;补助标准提高到3000~3500元条件下, 愿建池农户341户, 占未建池农户的22.4%, 占愿建池农户的83.6%, 其余为无建池能力, 但有建池意愿。

三、调查分析

1. 户用沼气池建设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

通过调查, 由于建池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不断加大, 建池费用不断增加, 加之农村空巢户、老、弱、妇、残户比例越来越大等原因, 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有建池意愿和能力的农户为6.7%, 也就是说在白水5.4万农户中, 除去建有沼气池的1.2万户, 剩余4.2万户中只有2814户, 有建池意愿和能力, 户用沼气池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

2. 户用沼气池建设必须和养殖业发展相结合。

通过调查, 在已建池的农户中, 养殖户比例达到86%, 而因没有养殖, 发酵原料不足不能正常使用的农户比例为46.6%, 这说明, 户用沼气池建设必须和养殖业相结合, 才能确保沼气池的正确使用, 从另一方面说, 沼气池的建设拉动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3. 户用沼气池的发展必须有一支常年服务建池户的专业技术队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过去建立的沼气专业技术队伍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 已有相当一部分技工流向城镇和其它产业, 加之沼气池建设和服务收入明显偏低, 部分项目建设负责人克扣和拖延技工工资现象长期不解决, 致使沼气池建设和服务人员不断减少, 建池队伍得不到巩固, 无证上岗人员不断增加, 建池质量逐年下降, 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总之, 户用沼气池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期, 如何巩固现有的发展成果, 发挥户用沼气池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果, 如何满足群众意愿, 促进户用沼气池的健康发展;如何建立和巩固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民专业技术队伍, 提高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率, 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农村沼气池建设 篇2

群众收入有效地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立机制,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沼气能源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具体抓。二是明确奖惩,对驻村乡干部实行分片包干、分工合作、任务到人并与下乡补助等挂钩;对建池积极性高的群众在资金、物资上倾斜扶持;对沼气建设任务完成好的村优先考虑评优评先并在乡党委经济工作会上给以重奖。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中,我乡在乡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2万元对松西、桑坪、新坡下杨、寿水、郭家6个沼气建设先进村进行了表彰通报。通过完善机制,形成了全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抓沼气的工作局面,有效地促进了我乡沼气能源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多轮驱动,强化资金筹集。

一是宣传发动。我们通过全乡村主干会议、集中培训,通过张贴广告和标语、新闻报道、组织干部和业务骨干进村入户宣讲等形式,大力宣传沼气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可燃气体,不需钱买,家家户户都可用来烧水、做饭、取暖、点灯的新型优质可再生能源。同时给农民兄弟算好三笔帐,即政策帐、经济帐、生态帐,政策上,省、市、县都在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号召大家抢抓机遇抓紧建池;经济上,现在的煤、液化气都在涨价,而农户只需一次性投入一点钱建一个沼气池通过综合利用,就可长期受益,在经济上是非常合算的;生态上,沼气池建成后,农村的厕所、畜禽圈舍等环境卫生的脏、乱、差状况都将得到有效的改善,且用沼气池,不用再受烟熏火燎之苦,能有效保护好森林植被提高群众的身体健康。二是示范带动。我们先后建立了松西、下杨、新坡、寿水4个示范村有200户示范户,并召开了5次全乡的沼气建设现场会,先后有3000多群众到示范村参观考察,通过示范户的现身说“法”,让沼气建设带来的实惠摸得着、看得见,极大地调动起农民兄弟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从原来的“不敢干、不愿干”,变成了“争着干、抢着上”的新局面。三是政策推动。建一个沼气池平均约需资金2500元,在推动过程中,我们积极研究、分析上级政策,制定了“向上争、财政挤、农户筹”的措施,多轮推动沼气建设。向上争:我们主要是抢抓我乡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机遇,把农村能源沼气建设与扶贫等项目进行“打捆”,实行建沼气与改厕、改畜、改圈、改水、改电、改路同步进行,整体开发。共争取各级各类资金70多万元。财政挤:我们在乡财政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建设好沼气池的农户给予100-200元不等的奖励,以提高建沼气池的积极性。农户筹:主要是引导村集体和农户筹资投劳,两年来农户筹资就达15万元、投劳近万个。

三、严格管理,强化服务保障

一是严格监督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组织施工,坚决做到“四不”:不划线不开挖,不备料不配套,不配套不给灶,不产气不给报,实行质量包干,确保建一池、成一池、用一池。二是物资发放实行公示。物资发放由驻村干部和村组物资监管员共同负责,并定期在项目村村务公开栏公布,确保建设物资足额到户,对上级的扶贫和补助资金在建池验收合格后,采取直补方式直达到户。三是建好技术服务站。积极配合县能源办在市场建好一个沼气技术服务站,为建池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提供沼气器材服务。积极搞好建后服务工作,给建池户吃下“定心丸”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发展富民池建设新农村

中共延寿瑶族乡委员会 延寿瑶族乡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乡把沼气池建设作为践行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仅去年全乡就完成沼气池建设240口,今年又完成35口,是全县沼气建设最多的乡。到目前止,全乡已建沼气池429个,建立沼气示范村4个,沼气入户率达到了10%,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既解决了群众燃料难的问题,又净化了村容村貌,增加了群众收入有效地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农村沼气池建设 篇3

关键词:农村沼气;新能源;发展;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0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人们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发展绿色农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推动农村能源的转型和建设也已被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可以说农村能源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样,已经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因此我们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集中全社会的资源来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1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面貌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的能源建设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面貌。农村和城市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生存和居住环境,农村的厨房还是传承百年的传统方式,农村的厕所还是为土地养肥资源的提供处,这些都决定了大力发展沼气的积极意义。现在我国通过加快能源建设,对农村的庭院进行了进一步的美化,解决了柴草乱堆乱垛的现象,而且把柴草最大化的用在了发展农村沼气和农村能源建设上来,有效地促进了圈厕净化,解决了粪土乱堆乱扔的现象,不仅使粪土进一步得到了利用,而且改善了农民的居住和生存环境[2]。总之通过发展农村沼气和加快能源建设,有效避免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真正的改善了农村的生态和居住面貌。

1.2 有利于农民节省资源开支,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以往农村居家做饭一般都是利用传统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各家各户照明都实现了电力化,但是这些方式没有将农村的各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随着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沼气,加快农村的能源建设,这实际上改变了农村的资源利用情况,使得沼气既能生火做饭,增加了农村清洁的能源供应,又能照明发电,减少了煤电等石化能源的消耗,从而优化了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3]。此外,大力利用沼气不仅有效的节省了农民的资源开支,而且进一步的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还可以通过沼气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和有机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耕种成本,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土地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3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改变农村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农村,多少代都是靠有机肥料撑起农作物发展的一片天,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了全面的养分,促进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进一步地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土地的肥力。但是这种有机肥料的施用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新型沼肥施用方法,把牲畜、沼气、土地联系了起来,并能够循环利用,而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数量。另外,通过大力推广沼气,使得生态养殖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使得高效种植业也得到了大力推崇,并且也改变了资源能耗型的常规农业的发展方式,确立了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的新型发展方式,这不仅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而且转变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

2 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关键是有雄厚的资金做保障,但是从农村的现状来看,发展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最大的难度就是资金问题,因此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有效保障农村能源建设的顺利进行。首先,政府要带头加大资金投入,把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尽量的向农村能源建设倾向,而且要出台更加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提高国家能源补助标准[4];其次,各个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也要对农村沼气建设提供更优越的政策、更方便的资源融资途径,让农民参与到发展沼气和加快农村沼气建设中,有更多的融资途径和资金来源;最后农民自身也要加大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要把自筹资金作为建设和改善资源环境的基础,提高农民建设沼气与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筹集资金,就能推动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就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2 加大农村沼气的宣传力度,营造建设农村能源的新氛围

目前对于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有的人了解的不够深刻,有的领导还不够重视,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各级领导宣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要向农民宣传大力发展沼气,对于农民增收与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可以通过宣传普及沼气使用的技术,提高农民发展沼气、建设沼气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大力发展沼气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关注和重视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支持和关心农村沼气能源建设[5]。只有大力进行宣传,才能真正营造建设农村能源的新氛围,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新步伐。

2.3 建设沼气管理队伍,抓好沼气管理服务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管理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队伍,农民是农村沼气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农村沼气的使用者,因此要让农民自己掌握沼气的开发和管理技术,要培养农民自己的管理队伍。所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科技下乡的机会,建设农村沼气服务和管理的完整体系,一定要分期、分区、分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农民进行培训,不仅要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队伍,而且要使所用的农户都能真正掌握和使用沼气。抓好沼气管理服务,做好检查督导[6],沼气虽然是利用价值比较高的能源,但是如果管理和服务不当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一定要抓好沼气管理服务,成立相关的管理服务维修队伍,要定期、不定期的深入村、户进行检查,防止因为管理和维修上的疏忽造成的危害。而且有必要定期召开维修管理服务会议,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更好地促进沼气的管理和服务。

2.4 综合利用沼气资源,延伸沼气产业链条

沼气资源不仅能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必备的资源,而且通过开发和延伸沼气产业的链条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所以农村不仅要大力开发和建设沼气,而且要以沼气为载体,以发展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为着力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而有效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沼气资源是循环的资源,因此要在利用沼气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和必备的土地肥料的基础上,建立以沼渣、沼液为材料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各种农产品的品质、减少土地和肥力的成本、增加基地的经济效益,推动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意义的实现农村的循环经济。

3 结语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是国家促进农村更好更快发展的伟大战略举措,因此我们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大力开拓农村能源建设的新途径,从而建立农村生态循环的新环境,促进农村沼气及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继世,徐焱,韩阳,曹晓明.打造新观念谋求新发展加快推进农村沼气项目建设[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4(4):89.

[2] 李雪树,李尧琴.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2,3(3):6-8.

[3] 张品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2,2(2):162.

[4] 卢文冰,刘静.发展农村户用沼气促进农村能源建设[J].吉林农业,2012,9(9):44.

[5] 王波,李越.农村能源发展新模式——四川省井研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2013,11(11):81-84.

[6] 山西盐湖区生态农业工作站.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沼气建设与服务[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5,3(3):5-6.

农村沼气池建设 篇4

1.1 有利于增加沼气清洁能源供应,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 减少煤电等石化能源和薪柴等传统能源消耗, 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1.2 有利于农民节支增收

通过开展“三沼”综合利用, 将沼气用做炊事、照明、发电等, 节省了电费和燃料费等生活开支;沼液、沼渣用做农家肥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减少化肥和有机农药的施用量, 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收入打下良好基础。

1.3 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 保护生态环境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载体, 带动改厨、改厕、改圈, 解决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 实现农村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以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载体, 带动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 有效处理畜禽粪污, 实现养殖场畜禽粪污的“内循环, 零排放”和向农民集中供气。

1.4 有利于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 (菜、粮、茶) ”增加沼肥施用, 减少化肥农药用量, 改良土壤性状, 提高农产品品质, 推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 促进资源消耗型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

2 禄丰县沼气建设现状及规划

禄丰县包括十四个乡镇, 其中三个乡, 十一个镇, 从1990年开始由县科委负责实施农村沼气项目的建设, 后来由林业局和农业局负责实施。到2011年底, 全县拥有户用沼气池近三万口, 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4%, 拥有乡村服务网点23个, 养殖小区50立方米沼气池2个。目前, 坝区和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沼气拥有率达60%左右, 而贫困山区和经济不好的乡镇沼气拥有率还不到10%。可见, 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沼气建设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 禄丰县将紧紧抓住国家、省、州逐步加大农村沼气投入的有利时机, 切实加大农村沼气建设的工作力度, 力争到2015年末实现以下目标:

(1) 每年新建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500口, 五年共新建2500口, 到2015年末使全县农村沼气覆盖率达40%左右; (2) 五年内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5个, 池容750立方米; (3) 五年内新建养殖场中型沼气工程2个, 池容500立方米; (4) 从2 011年起, 每年新建乡村服务网点10个, 到2015年底使全县服务网点数达到63个; (5) 新增县级沼气服务站1个。

通过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提高禄丰县农业资源利用率,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发展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对策

发展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任务。根据禄丰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实施过程和发展目标,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对策进行阐述。

3.1 加强禄丰县的沼气建设规划和布局

禄丰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 气候条件优越, 自然生态物资丰裕, 开展沼气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在对该县进行沼气建设时, 就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做好规划和布局。

(1) 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农民经济收入较好, 居住条件相对优良, 在开展沼气建设时, 要以开展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广“猪——沼——果树/菜”的模式, 并提高建设要求, 建立沼气示范村和示范户, 通过典型示范, 以综合效益吸引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建设农村沼气工程, 实现该地区整体的沼气综合效益; (2) 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沼气建设中相对较为落后, 农民收入不高, 因此在进行这一地区的规划时, 应该作为政府重点扶持对象, 加大对该地区的宣传力度, 让广大农民接受沼气这一新能源的经济效益, 带动该地区农民发展致富。

3.2 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

农村沼气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技术活动。农村沼气的建设不仅需要一批有技术的专业人员, 同时也要求广大农民懂技术、懂沼气建设方面的知识。因此, 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 实施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制度, 保证沼气开发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智能;同时, 建设和完善农村能源建设的网络体系, 扩大网络服务范围, 增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一体化管理, 推动农村地区养殖结构的调整。

3.3 加强后续服务, 切实保证沼气建设的经济效益

沼气建设是为农民谋福利的重要举措, 发展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后续服务是关键。因此, 在加强后续服务时, 要提升服务质量, 做好服务工作, 做到一池一登记, 保证服务跟踪, 同时还要做好定期的检查维修工作, 保证配件、零件的充足供应。另外, 还要建立必要的沼气技术委员会, 专门针对农村地区的沼气建设进行管理, 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 帮助农民排忧解难, 为农民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让农民在沼气建设中得到实效。

4 结束语

建设农村沼气,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是国家推进农村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 政府在开展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中颁布了多种政策和措施, 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在今后的几年里, 农村沼气的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加快农村服务网点建设, 做好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 促进农村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晴 范碧林.安庆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思路及对策[J].农业发展, 2005 (03) .

[2]陈克刚.2004年全市农业综合科技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J].甘肃农业, 2004 (10) .

[3]辛冬斌.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模式浅析[J].生态建设, 2010 (05) :84-85.

农村沼气池建设 篇5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 旨在通过应用以沼气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适宜庭院 的生态农业技术,改变农户传统的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收入,保护 生活环境,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两年多来,农业 部将其作为给农民办的一件实事,不断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扩大了实施规模,取得了 显著成效。生态家园建设已经成为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 体措施之一,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我们常见的从水沟、污泥塘里冒出来的气泡一 般就是沼气。沼气是一种方便、清洁的高品位气体燃料,可用于炊事、照明、农副产品 的烘干、灭虫;果品的保险及制取化工原料等;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不仅是一种缓 速兼备并具有改良土壤功能的优质肥料,而且是一种养分全面的养殖营养体,可用于蘑 菇、饲养家禽、养鱼、浸种、育秧等。把人畜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装在密闭的沼气池 内,经发酵,就能产生沼气,一个 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用 4头猪的粪便制取沼气, 可以供给一家 4口人做饭、电灯。

沼气还可以用于发电、烧锅炉和加工食品等。在大棚里点沼气灯,可以增温,沼气 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又是一种气体肥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

从沼气池里出来的沼液和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 不但能取代有机肥, 还能打农药, 同时也改良了土壤。种出来的瓜果蔬菜是无公害产品,在市场上可以卖个好价钱。沼气 池具有杀卵灭菌除臭的功能。建了沼气池,既可以有效地减少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和发 生,还可以使居住环境的卫生变好。建了沼气池,可以解决 80%以上的生活燃料,不仅 节省了日常经济开支、劳力,给生活带来方便 ,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是一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集节能、壮大养殖业、发展庭 院经济和农村生态环保为一体的综合农业项目,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种、养业经济效 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项目实施后,每户可节约大 量燃气,部分取代炊事、照明设施,产生的残渣为优质有机肥料用于田间施用,且不产 生任何污染,每个 10立方米以上沼气池年经济效益在 1000元以上,同时净化

农村沼气池建设 篇6

1.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和问题

农村可供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质能源,此外还有太阳能和风能,榆树市生物质能源资源可分为四类:人畜粪便、草类、农作物秸秆和薪柴。目前农村能源主要包括薪柴、秸秆、小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煤炭、燃料油、电力等商品能源。

30多年来,尽管政府对农村能源进行了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开发, 但是直接焚烧薪柴、秸秆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无论是整个农村能源消费总量还是农村生活用能,薪柴、秸秆所占比重都相当高,浪费极大。而且生物质直接焚烧, 将产生的大量烟尘和余灰,严重污染生活环境并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另外, 农药、化肥的不正确使用和垃圾等随意堆放, 使得大气、地下水、土壤等受到了严重污染, 加之砍伐、植被破坏和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等, 致使农村污染高于城市。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做好农村能源节约,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民传统生活能源消费模式,减少农民对商品能源的依赖,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沼气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彻底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问题, 沼气开发利用是农村居民使用能源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

2.1沼气是适合农村资源环境的清洁环保能源 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性气体。沼气的热值为5500~5800大卡/立方米,主要成份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发展农村能源不仅是开发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能够治理農业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和发展潜力。

2.2 沼气工程可为生态农业、农村环境建设带来巨大效益沼气不仅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燃料,而且所产生的沼液、沼渣也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沼渣的肥效是普通农家肥的三倍多,可有效地促进作物增产,提高产品质量;沼液可以用来施肥、养殖鱼虾、浸种。通过走“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种养业生物链模式,改善土壤长期使用化肥出现的板结情况,有机肥成分明显提高,农村水体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使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可见发展沼气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还能将农户的生产、生活、种植、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资源的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改善农村环境,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 沼气可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有限资源 经过20多年的摸索,农村沼气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且为了保证建好一个使用一个,保护农户的利益,规定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必须执行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统一采用“一池三改”模式,要求各地严格按照这些规程和标准,逐村调研,逐户设计,统一施工,做到建一个用一个,切实为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农业生产发挥实效。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农村“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户用沼气、大中型畜禽场沼气治理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浅谈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 篇7

高坪区是传统农业县, 农村生活在很多地方还是老习惯。薪柴、秸杆以及煤炭等仍然是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之一, 同时由于当地农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乱砍滥伐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经常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破坏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就是利用生物的发酵与分解产生甲烷即沼气。有机物质例如人畜的粪便、生活污水以及部分植物茎叶当中的微生物, 会在一定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进而产生一种具有可燃性和清洁型的气体, 该种气体就是沼气。与此同时沼气还能够提供热量和电能, 用于炊事与照明。而发酵后沉淀的渣滓与液体也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能够充当有机肥料, 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根据资料显示在四川省中, 平均一口规格为8立方米的沼气池, 一年大约能够产生350立方米的沼气, 可以为农户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近八成左右的有效用能, 每年有10个月可基本满足农户需要, 可直接为农户减少燃料支出500~1200元, 加上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的收入和减少农药化肥的支出, 每年最少还能够增加850元以上节支收入。在农村地区使用沼气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改善了空气质量, 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污染。通过推广“猪—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 带动生态养殖业、高效种植业和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通过将人畜禽粪便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真正实现了无害化农业生产, 沼气替代了薪柴, 保护了森林植被, 有效巩固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1]。为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农产品,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 强化了农牧结合, 既能促进农业发展又能增强畜牧业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增加农民了科技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农村沼气主要问题

现在农村沼气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补助标准偏低, 在四川省, 新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的直接建设成本为3500~4000元, 目前农村沼气项目每户补助1500元, 农户一次性现金投入较大, 加之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劳动力缺乏, 不少农户有心无力, 建池积极性下降。二是后期管护滞后, 沼气是“三分建, 七分管”。沼气池建成后, 需要正常的管理和维护, 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很多外出务工, 不少家庭只有老人和小孩, 造成沼气池日常管理困难。三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大潮的影响, 许多技术员外出打工, 技术服务未跟上。四是综合利用率不高, 主要是发酵原料不足, 使用效果不佳, 缺少引导带动, 农民掌握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少, 造成有些沼气池年久失修, 影响了农民建池积极性[2]。

3 农村发展沼气发展的具体措施

投资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为沼气池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3]。政府需要通过优化现有工作条件, 积极寻找更多的渠道如吸引民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并建立健全投入机制, 委派专人严格管理沼气建设专项资金, 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落实到位, 进而有效提升项目资金的使用率。

提高政策措施的完善程度, 并落实建设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鉴于在农村沼气发展建设当中涉及多项农业技术和工程措施, 因此政府需要分别从技术以及政策两个角度出发, 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之上, 推行一系列的相关优惠政策, 并以此为基础确保各项农业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普及使用。

在用户集中区域内成立可以对其提供信息咨询预计技术维修服务功能的服务网点, 同时还可以向用户出售各种零配件, 不断满足其对于沼气使用的需求。另外, 还需要加大对沼气使用意义的推广及宣传力度, 通过举行农村集会并配合使用各种传播媒体方式譬如说喇叭、广播、电视等等, 帮助农户能够正确认识沼气, 了解沼气使用后能够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最终能够积极投身到沼气发展建设工作当中, 进而充分发挥沼气能够带来的综合效益[4]。此外还需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同步走的战略思想, 将原来的单一用气与建池转向至综合利用以及建设生态家园。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技术帮助下, 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态模式, 如“猪——沼——果”等等。对于沼气池建设工作需要严格注重其质量, 坚持质量与速度两手抓的原则, 确保沼气工程能够实现高质量, 并早日投入使用。而沼气工程建设离不开优秀的技术人员作为人才保障, 因此各级乡镇政府需要积极建立农村能源工作机构, 组织现有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 同时扩大服务网络范围, 使得更多的农户能够享受到沼气设施的维修、防护等服务。

建设沼气池需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农户的使用需求合理建设沼气池型, 通过开展创造性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户的满意程度。而农户在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前需要规划并落实沼气池的建设工作, 在此过程中, 各级乡镇和土地主管部门可以事先安排好沼气池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之后再对建房宅基地进行审批, 避免为农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摘要: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立足于南充市高坪区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分析有效利用沼气能源,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与探析我区农村沼气建设, 推进我区沼气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豫.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黄振侠, 朱军平, 刘艳琴, 等.新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以江西省吉安市农村沼气发展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3) :109-111.

[3]张艳丽.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可再生能源, 2004, 22 (4) :5-8.

农村沼气池建设 篇8

1 农村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1.1 沼气建设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效益低下, 农民增收缓慢, 是制约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展农村沼气, 在解决群众生活用能的同时, 带动了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 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而且从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1.1.1 节约能源

建设1个10 m3的沼气池, 并进行“一池三改”, 需投资3000元左右, 使用15年以上, 年产沼气300~350 m3, 可满足一家4~5口人烧水做饭和点灯的生活用能, 节约煤电等费用700多元。

1.1.2 促进了全市养殖业的发展

沼液是一种优质饲料, 尤其与低成本养猪技术配套, 效益更为显著。建池户一般养猪3头, 年可获利500多元。

1.1.3 推动了蔬菜、果品等无公害农产品的健康发展

施用沼肥后, 土壤有机质提高, 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沼液、沼渣通过发酵后, 有效地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 是很好的无公害肥料, 年可节约农药、化肥开支300多元, 生产的纯绿色蔬菜、果品色泽好、果型整、口感佳, 价格是普通蔬菜、果品价格的1.5倍以上。同时, 通过沼液浸种、喷施叶面肥以及沼渣作底肥, 可促进粮食增收、果蔬增效。增产增收达800多元, 保守地计算每户年增收节支达2 300元左右。

1.2 沼气建设能改善农村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目前, 古交市农村还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 厕所大多数使用的是简陋的旱厕, 畜禽粪便则是任意堆放,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粪水横流、臭气熏天, 污染问题严重, 既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 也容易导致疾病、疫病的发生。自实施沼气建设后, 修建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进行, 既能改变农村人畜粪便随意排放状况, 又能将人畜粪便经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和街区之内, 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使广大农民走向清洁、卫生的健康之路。目前, 全市凡是沼气集中连片发展的村庄, 村容村貌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条件好的地方, 还综合配套了房屋改造及道路、庭院等基础设施建设, 村里住户的环境已逐步清洁、整齐、美观, 极大地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3 沼气建设能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乡风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外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统一。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 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文明的程度。因此, 古交市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的内在素质上, 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跟上时代步伐,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其本身就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古交市岔口乡寨底村, 全村90户就有79户建起沼气池, 为了保证沼气池全年正常产气, 许多农户认真听讲、刻苦钻研, 熟练掌握了沼气的日常管理、安全使用、沼肥的综合利用、种植及养殖等一系列综合技术, 村主任还利用百忙之余研究制作了半自动冲厕器。沼气建设, 不仅充分调动了全村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使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将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行列中去, 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水平, 而且也促进了农民思想的转变, 封建迷信、赌博打架的少了, 崇尚科学的多了, 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2 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建池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民素质和经济意识的原因, 农民在采用新技术时往往只看到真正的实惠以后才乐于接受, 而古交市是工矿城市, 煤炭资源丰富, 沼气又是一门新技术, 因此, 不少农户对沼气建设持观望心态。一是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依赖国家、政府投资修建;二是受以前建设质量的影响, 怕技术不过关, 资金投入不成功。

2.2 农户条件不到位建设进度缓慢

全市1 900户国债项目户, 纳入规划建设的农户, 因家庭经济条件、人员结构、地理位置的参差不齐, 影响到沼气建设进度。一是相当一部分农户因资金困难而难以建设;二是有的农户因家里主要劳力外出务工, 家里无人建池;三是有的农户院落较小, 受地形所限不具备“一池三改”的建设条件, 只建一座沼气池, 又无法达到“一池三改”的标准要求。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全面推进沼气建设, 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就必须统筹安排, 切实搞好规划, 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古交市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组织力量, 因地制宜, 科学编制全市沼气发展“十一五”规划, 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粮”生态模式, 把种殖业、养殖业发达的区域和有退耕还林任务的乡镇作为重点, 抓重点带一般, 先易后难, 保证了农村沼气建设有计划、有步骤, 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3.2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古交市委、市政府从市情民意出发, 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 提出了大力实施沼气富民工程的发展战略。2004年、2005年分别将沼气建设作为农业的“实事和重点工程”, 并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任组长, 财政、农业、计划、科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程建设领导组, 设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主任的领导组办公室, 负责项目实施的综合协调工作, 针对项目村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对项目进度、组织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并明确提出了各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 采取了主要领导包乡, 一般干部包村, 农技员包户的办法。项目建设中, 市级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项目村, 检查指导, 帮助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确保了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

3.3 强化培训搞好服务

为切实加强和改善技术服务工作, 古交市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服务工作。一是对已持证技工进行了再培训, 让他们熟练掌握“一池三改”标准化建设、日常管理、安全使用、维修保养等技术, 为沼气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支可靠的技术力量;二是对项目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2年来分别在邢家社、岔口、梭峪等乡镇多次举办沼气技术培训班, 使农户懂得沼气发酵及日常管理应注意的事项和综合利用技术;三是针对工程建设中技工短缺的情况, 采取“传、帮、带”的方式, 即让1个熟练技工带3~4个小工, 传授沼气技术, 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 又加快了建设进度;四是建立了沼气服务公司, 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 满足农户对沼气日常管理、沼气配件供应及维修等技术的服务需求, 真正做到农户想建有人指导, 农户想学有人培训, 使用不正常有人服务;五是成立沼气协会, 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 通过技术交流, 指导和帮助农户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3.4 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发展农村沼气, 资金是保证。沼气建设是一次性投入, 长期受益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 大部分农村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乡镇的农户, 由于一次性投入较大而难以实施, 为此古交市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吸引和调动全市各方面力量投身于沼气建设, 多元化增加投入。一是古交市政府加大了对沼气建设的扶持力度。除保证每户配套400元外, 又由于水泥、砖等建材价格上涨, 每户多补助了364元, 今年还为建池的养猪户补助300元, 各乡镇也鼎力支持, 多则每户补1 000元, 少则每户补300元, 通过政策扶持引导, 调动农民的建池积极性;二是充分地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地位作用。广大农民既是受益者, 又是投资者, 古交市因地制宜, 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组织引导群众发展沼气, 确保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 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投入积极性;三是林业、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都在资金上对沼气建设给予了适当的倾斜和支持, 特别是对贫困农户专门安排扶贫资金, 使古交市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投入形成了一个滚动发展的机制, 构成资金的投入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3.5 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3.5.1 加强对用户的管理

施工完毕后, 每个项目户实行“三标明”制度, 即在项目户门口悬挂门牌, 门牌上标明技术服务电话和监督电话;厨房墙上张贴《农村户用沼气安全使用和管理》挂图;沼气池盖上刻建设时间和持证技工证号, 并详细填写用户档案, 档案由农业局环保站管理。同时定时上报电子档案, 以便上级部门及时了解建设情况。

3.5.2 加强对建材管理

建材实行专人专库管理并严格履行出入库手续, 由项目村负责人按建池户数统一领取后再分发给农户, 每个项目户领取材料后签字。

3.5.3 实行工程监理

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 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并成立了由计划、财政、农业有关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 制定了《古交市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验收办法》, 对沼气用户进行严格验收, 有力地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

3.6 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沼气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对沼气建设工程的认识, 坚持从宣传开始, 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充分借助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 加大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力度, 广造舆论, 营造氛围。同时, 结合科技入户工作, 组织技术员进村入户, 通过典型示范、对比算账、入户宣讲、信息发布等方式, 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使农民自觉地参与到沼气建设中来, 以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并从6个方面阐述了沼气建设采取的措施, 为今后大力实施农村沼气,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保证。

广东茂名农村沼气建设经验及设想 篇9

茂名市位于广东西部, 下辖茂南、茂港两区和高州、化州、信宜、电白四县 (市) , 山区多, 沿海少, 具有发展沼气的潜力。茂名沼气建设具有较长的历史, 早在“七五”期间, 高州就开始致力开发户用沼气池, “八五”期间该市被列为全国一百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 (市) 之一, 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沼气示范县 (市) 。信宜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地区。截至2008年5月, 茂名市共有户用沼气池31 450个, 占总农户的2.5%, 总池容量达32万多 m3, 年产沼气2 363多万m3, 位于广东省第四位。其中, 高州12 500户, 化州4 500户, 信宜9 100户, 电白1 300户, 茂南1 420户, 茂港2 630户。达到整村推进标准 (建池户达30%以上) 的有26个村共1 823户农户, 占全市总行政村的1.4%。茂名市沼气建设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它不仅注重建设新池, 而且着力巩固和恢复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成的老沼气池和老示范村, 如高州伍粮村有十几户进行了旧池改造。

2 茂名市农村沼气建设的主要经验

2.1 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

茂名市把发展农村沼气提高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高度, 把开发利用沼气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农民安居和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结合起来。为使沼气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沼气建设规划, 力争到2012年, 全市农村累计推广户用沼气池达5万户, 占适宜推广沼气农户的16.6%, 总池容50万m3, 使用沼气农户达8万户以上, 占总农户数的6.6%;建设大、中、小型沼气池300座, 池容4.5万m3, 其中大型池60座, 中型池120座, 小型池120座;建设沼气示范村300个;规划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15 000户;60%的建池农户配套搞好“三改” (即改厨、改厕、改圈) , 重点村沼气入户率达60%以上。

2.2 领导重视, 落实责任

为抓好沼气建设工作, 茂名市各县 (市、区) 都成立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由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 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农业、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主职领导任成员, 领导小组在农业局设置办公室, 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相应成立工作机构, 协助县 (市、区) 农业局做好沼气实施工作。县、镇、村三级做到领导、责任、资金、宣传、服务“五到位”, 层层明确责任, 级级落实责任。

2.3 做好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会议、标语、墙报、农信通、农村文化室、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广泛开展沼气宣传发动工作。如信宜积极开展“百名共产党员扶持百名群众兴建沼气池”活动;高州农业局组织人员编印了5 000多份《高州市农村沼气应用技术》手册, 其中包括了沼气发酵基本知识, 修建户用沼气池的材料及步骤, 沼气池管理维护, 沼气池安全使用知识, 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沼气综合应用技术, 沼气池申报指南及施工队建池规范等内容, 使群众真正了解沼气, 自觉接受沼气, 使用沼气;电白在宣传工作中, 注重与广大农民算好经济、效益、环保“三笔帐”, 让群众真正了解沼气建设的好处, 从内心支持沼气建设。

2.4 抓好示范, 以点带面

按照“突出重点, 整村推进”的思路, 茂名在下辖6个县 (市、区) 建立了66个沼气示范村, 并着重总结推广五种模式的示范和应用。一是沼气商品化模式。如信宜东镇街道塘面村的养猪大户罗荣富在养猪场建设了3个沼气池, 容积80 m3, 将沼气有偿供应给该村13户农户使用, 每户每月交费50元。二是中央池供气模式。如电白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好了12个沼气池, 总容积4 000 m3, 相互联网, 灵活调度, 无偿给周边400多户农户供气。再如高州石鼓镇顺达猪场计划建7个池, 总池容积达4 000 m3, 向100户农户无偿集体供气。三是利用稻草、水浮莲等有机物作原料发展沼气的模式。但此种产气效果不够理想, 还有待改进。四是综合利用模式。如电白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沼液有机肥作底肥, 沼渣用作基肥, 改良土壤, 基地生产的水东鸡心芥菜已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五是沼气绿色家园模式。如高州石鼓镇祥山塘围自然村建有2个沼气池, 共150 m3, 集中免费供气给村里农户使用, 沼气池由村统一管理。由于实现人畜分离, 村里呈现出整洁、美观、绿色、生态的景象。

2.5 多元筹资, 扶持发展

通过“六个一点”的办法, 建立健全适应农村沼气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一是争取上级的项目资金支持一点。2006年争取到上级补助3 775户, 资金320万元, 2007年争取补助了5 650户, 资金452万元。二是加强与当地银信部门沟通联系, 争取银信部门对建池农户贷一点。三是财政资金配套一点。为完成2008~2012年沼气建设的目标, 茂名决定由市级财政解决3 133.8万元用于沼气池补贴、服务网点建设和工作经费。其中, 户用池每池补贴200元, 大中小型池每立方米补助200元, 沼气服务网点, 每个补助3万元, 工作经费233.8万元。四是部门扶持一点。县 (市、区) 直挂钩单位与所挂钩的镇、村的农户结对子帮扶。电白县农民在建沼气池过程中, 镇农业、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免收相关费用。五是社会扶持一点。积极发动企业家、外出乡贤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六是发动农户积极自筹一点。

2.6 加强服务和资金管理

坚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 各县 (市、区) 自办培训班, 认真抓好沼气池技术的培训工作。2007年以来, 电白共培训建池技工35人;截至2007年7月, 高州建池技术过硬的沼气生产工有55人。各县 (市、区) 农业部门还派出专门工作组, 对所有沼气池建设进行跟踪监督, 确保建池技工必须持证上岗, 工程质量合格, 使用安全。茂名市还建立了沼气服务网点, 加强沼气池建设前期、中期、后期的服务工作。在资金管理方面, 茂名市一是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 专户储蓄, 专帐核算, 做到资金管理规范化;二是加强监督资金使用, 有关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防止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保证资金到位。

3 茂名市农村沼气建设设想

3.1 加快发展, 协调平衡

目前, 茂名市共有农户121.4万户, 但使用沼气户仅3万多户, 且地区发展不平衡。个别县 (市、区) 已超万户, 而有的仅是数百户;山区较多, 平原、沿海地区较少。下一步还要加快发展并注意协调平衡, 但是加快发展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讲究方式方法。由于各种原因, 农村养猪户已急剧减少, 有些农户想用气, 但没有建池条件, 而有些养猪多的农户建8 m3池太小, 原料还浪费。因此, 今后发展沼气不应局限一户一池, 而应结合实际, 允许多户合建一池。另外, 养殖场加快发展大中型沼气池, 向周边农户实行集中供气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甚至可说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养殖户由于环保的要求, 建沼气池的积极性非常高, 相反, 户用沼气池由于受到沼气原料缺乏、物价上涨、补贴相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已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 应考虑适当调整农村沼气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3.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由于建池材料, 工资涨价因素影响, 目前, 建一个8 m3的沼气池总投入为2 800多元, 比2005年1 700多元增加了1 100多元, 而建池补贴标准2007年以前为800元, 2008年为1 000元, 农户还需自筹1 000多元, 这对于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补贴过低大大抑制了群众的建池积极性。除了提高户用沼气池的补贴标准, 养殖场作为今后沼气建设的重点也要适当加大扶持力度, 对大中型沼气池应给予和提高相应补贴。考虑到财政困难, 并不是每个建设沼气池的养殖场都给予补贴, 而是对那些向周边农户实行集中供气, 带有公共产品性质, 具有公益性的养殖场建设沼气予以补贴。

3.3 加大有关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目前, 茂名市经培训持证上岗的技工仅100多个, 离沼气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技工数量要求相差很远, 这使得技工价格奇高, 建池成本增加。与此同时, 没有建池职业资格的技工泛滥, 如果使用这些技工, 沼气池的质量安全无法保障。通过加大有关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要确保沼气工程的立项、备案、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建档等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禁止无资质单位和人员从事沼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沼气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3.4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

茂名市沼气建设规划提出从2008~2012年, 要建设镇级技术服务网点100家, 建立以县 (市、区) 农业局为管理部门, 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服务实体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每个服务网点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 具备为200户以上沼气用户提供维护维修等服务的能力, 逐步实现物业化管理。在沼气项目管理方面, 信息化是今后的趋势, 要善于利用信息社会的有利条件, 推广使用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化管理。此外, 资金管理模式也要进行变革。至2008年5月, 茂名市个别县 (市、区) 2006年农村沼气建设补助资金还没有下达, 严重影响了建池进度。

3.5 提高综合利用,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茂名沼气综合利用程度还不够高。如电白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沼液只适用于水东鸡心芥菜, 而该公司大量的其他种类蔬菜、果树都还未使用沼液。今后要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指导, 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鱼塘、农田、蔬菜基地、果园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 将能源建设与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开展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 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延长生态链, 发展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茂名市农业局.茂名市农村能源发展规划草案 (2008-2012) [R].广东茂名:茂名市农业局, 2008.

农村沼气池建设 篇10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的过程中, 遵循整体、协调、循环的原则, 通过改变能源结构, 开发生物肥, 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办法, 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

五原县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步伐, 不仅必要, 而且非常紧迫, 不仅因为农业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 而且因为五原县是农业大县, 要改变产业轻型化、产品初级化、增长粗放型的现状, 必须转换发展思路, 转变增长方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谋划和选择有效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这对于五原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目标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因地制宜,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 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 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 强化生态功能, 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 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使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协调同步。结合五原县把发展养殖业做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 发挥农业部门在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树立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发展的“三生”理念, 依靠科技进步, 强化质量管理, 创新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农户现有的日光温室和标准化日光暖圈与改厨、改炕、改灶、改厕、改圈、改院、改路、改水、改电相结合进行户用沼气的配套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和“一池多改”能源生态模式, 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整套生态种植、高效养殖技术, 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 (园) 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畜产品安全化的目标,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今后我们只有通过节约型农业建设,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 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 在农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厉行节约, 提高资源利用率, 才能促进五原县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近年来, 五原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使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在五原县的实践证明, 它不仅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加速农民致富步伐, 而且对于推动农村文明进步,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结多年来沼气建设经验, 从解决农民的燃料入手, 建沼气池, 用沼气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 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料, 实现产气与积肥同步, 种植养殖并举, 以牧促农, 以农养牧, 能流、物流良性循环,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不仅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增加了一条新途径, 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因此推广以沼气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大有可为, 前景非常广阔。

四、五原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1. 领导重视

五原县县委、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突破口, 作为了农村工作的重点。

2. 群众认识水平高

几年来农村沼气项目的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能源效益, 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 全县广大农户参与愿望增强, 主动要求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五、五原县推广应用的沼气建设模式

1.“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

它是将沼气池、日光温室、畜禽圈舍、厕所建在一起, 以太阳能为动力, 以沼气为纽带, 通过生物能转换技术, 将日光温室、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和瓜果菜种植四者有机结合, 相互依存, 优势互补, 在同一块土地上, 实现产气积肥同步, 种植养殖并举, 能流、物流良性循环, 成为庭院 (园) 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一种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2.“一池三改”能源生态模式

它是将沼气池、畜禽圈舍、厕所建在一起, 将农户的庭院、厨房与门前屋后的田园结合起来进行改造建设, 使人、畜粪便得到有效管理利用, 庭院 (园) 经济高效发展。

3.“一池多改”能源生态模式

它是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与农村的改厨、改灶、改炕、改圈、改院、改水、改路、改电以及植树造林结合起来, 优化布局, 改造建设, 不仅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加速农民致富步伐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效, 而且对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沼气生产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发展农村沼气, 可以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同时, 促进种养业的协调发展, 推动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变革了农村生活、生产方式, 实现了多业结合与集约经营, 巩固了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 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五原县一些地区燃料与饲料矛盾紧张, 从目前看, 工业能源作为农村能源农民很难承受得起, 而且也不环保。从长远看就可能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沼气是一种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能源生产, 原料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沼气又是一种优质的燃料, 一个8~10立方米沼气池常年运行, 可产沼气近450立方米, 完全能够满足一家4~5口人日常烧水、做饭、照明之用。此外, 还将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的灶台前解放出来, 使之有充足的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

2. 实现了多业结合与集约经营

通过“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的推广应用, 在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基础上, 为温室内动植物生长及沼气发酵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一改过去北方沼气池半年使用半年闲, 且冬季极易冻坏的弊病, 达到全年正常运行产气, 使北方沼气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并改变了北方冬季土地闲置的状况, 变淡季为旺季, 变无收为有收。这种模式把种植业、养殖业等多行业、多学科浓缩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 达到技术与劳动高度密集, 有利于节约资源和多级利用, 便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实现低投入、高产出、速见效。在沼气生产过程中人畜粪便及时进入沼气池, 解决了沼气发酵原料, 而且净化了环境;沼气池为棚菜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 日光温室与之一体相连畜禽暖圈间, 又形成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互补;日光温室的适宜温度为畜禽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保证沼气池常年产气。从而在有限的土地上, 科学、高效地利用空间、时间、小气候、人力、物力等资源, 多业结合、集约经营, 实现了能源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的良性循环, 达到了能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 推动了农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人畜粪便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达到无害化程度, 减少了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 避免了地下水资源污染, 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优质、清洁燃料———沼气的使用, 改变了农民千百年沿袭的烟熏火燎的炊事方式, 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农村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 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模式, 安排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力,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民变冬闲为冬忙, 克服了很多旧的不良习惯, 增加了学科学、用科学, 抓生产的干劲, 改善了精神风貌, 从而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 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生态环境建设, 必须解决农村能源和农民长远生计问题, 特别要解决好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特别是西部地区, 生物质仍然是主要生活能源。农村地区能源结构性短缺, 一方面制约着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滥砍乱伐。发展农村沼气, 建设生态家园, 既为农村生活提供优质清洁燃料, 又促进庭院经济发展, 是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战略举措。农业是生物再生产的产业, 可以归纳为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和微生物分解三个方面, 三者的有机结合是生态循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沼气池是微生物消化还原的关键设施, 是植物生产和动物转化的有效纽带, 促进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农村沼气是实现以资源消耗性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强化农业的多功能作用, 正确处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七、结论

以沼气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模式, 必将使五原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县迈进的步伐大大加快, 也必将对五原县农牧民生存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总结了它具有四大功能:

第一, 沼气这一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沼气作为能源烧水做饭为农民造福后, 残留的牲畜粪便变为沼渣、沼液。一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提供30~40吨有机肥, 可培肥3~5亩地, 可使每亩地增产15%~20%。沼液是营养丰富, 无毒无害的猪饲料添加剂, 沼液养的猪增重快, 瘦肉率高, 饲料利用率高, 抗病能力强。

第二, 沼气这一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一户农家建设一口10立方米沼气池, 一年产生的能量分别相当于1500千克标准煤, 150千克液化气, 这个数字如果放在家家户户办沼气上去透视, 小沼气就变成了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大事业。

第三, 沼气这一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卫生的改善。沼气进入农家使农村过去那种“房前屋后粪乱堆, 生火做饭烟满屋”的脏、乱、差现象从根本得到了改善, 解决了人、畜、粪便的污染, 阻断了疾病的传染源, 减轻了农村妇女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第四, 沼气这一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不和谐突出表现为生态不和谐, 而沼气发展的目的则是直接建设生态家园。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 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得到长足发展, 农民健康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初步形成了“人、自然、经济、社会”的生态经济价值观,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总之, 沼气这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改变农户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目的, 以家庭为依托, 以沼气为纽带, 将可再生能源技术、农村节能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及科学种养技术, 打捆给农户的一种技术模式。这种模式把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物链, 通过沼气连接起来, 优化了生态系统内部结构, 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 满足了国家要生态, 农民要致富的目标要求, 是一件利国利民, 特别是农民得实惠的大好事。

摘要:五原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加快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的建设,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 特别是通过对“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创新性建设, 加速了设施农业瓜、果、菜及花卉的反季节栽培的发展, 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日臻完善。沼气生产是连接种植业、养殖业的纽带、沼气进入农业生态循环链后, 不仅提高了各项资源 (土、气、肥、热、光) 的利用率, 而且赋予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的涵义, 即:解决了农村的生活用能问题;沼气主副产物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优质沼肥, 促进了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 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注入了新的内容。

农村沼气池建设 篇11

关键词: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做法;经验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39-1

永吉县自2003年沼气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在政府积极关注,领导高度重视下,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新能源开发,农村环境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县能源环保站通过采取“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搞好宣传、任务落实,抓好示范、典型引路,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等有效措施,以每年1000左右户的建设速度向前推进,共建沼气池6000户。但随着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后续管理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出现了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沼气池出料难、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已明显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沼气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提高后续服务质量,已成为农村沼气健康发展的关键。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认真思考研究,在全县范围内利用两年时间建立了26个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有效地破解了当前农村沼气后续管理的难题。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1 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把精力放在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1.1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机制

永吉县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采取3个建设机制,一是县能源环保站委托农户建立沼气服务网点并个体经营的沼气服务组织机制;二是服务网点沼气生产工优先承担沼气建设任务及优先参加各种培训的激励机制;三是国家补助、地方投入、农户自筹的投入机制,并通过考核监督、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加强管理,完善建设机制,做到了既维护了沼气农户的合法权益,又促进了农村沼气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1.2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重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永吉县各级政府各个相关部门一致认为加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强化后续管理,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當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3 明确目标,锐意创新,采取了得力的措施

1.3.1 成立了领导组、技术组及沼气施工服务队 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沼气服务网点建设的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农业局副局长任组长,各乡镇农业助理任副组长,能源环保站全体站员及乡镇中级沼气生产工为成员的技术组,成立了以全县初级沼气生产工为主要成员的沼气施工服务队26个。

1.3.2 强化了沼气生产工的培训工作 县能源环保站在原有的1名沼气高级生产工、8名中级生产工的基础上,培训了174名初级生产工,经培训的人员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本县沼气及服务网点建设任务,而且先后去过农安、长白、汪清等地指导沼气建设及故障排除,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基础。

1.3.3 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2010年3月6日,我们在县政府大院举办了沼气服务网点庆典活动,邀请了吉林省电台,江城日报社,永吉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同志参加,都做了相应的报道。并且在县电视台录制的庆典录像中,我们又添加了沼气安全使用常识、沼气各种配件及设备的使用内容,在县电台黄金段播放,进行广泛宣传培训。

1.3.4 召开现场会,树立典型,规范服务技术 2010年4月,在西阳镇狼头村举行了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试点现场会,主要示范讲解了沼液浸种、沼渣沼液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等综合利用知识,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全县大部分沼气农户推广了此项技术,推广面积为500hm2。为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在我县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1.3.5 编制了各种资料,提高沼气农户安全使用常识 结合培训,我们编制了《农村沼气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塑封的沼气安全使用常识、各种沼气配件的使用说明书,自制了沼气技术光盘。并在培训会上和建池完成后每户一套,塑封的沼气安全使用常识必须上墙。

1.3.6 配备完善的服务装备,做到全方位服务 每个乡村服务网点都具有“七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进出料车库、一台进出料车、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一名沼气生产工,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车库、有原料。力求达到沼气农户的每项服务要求。

1.3.7 做好招投标,力求设备高质量全部到位 按照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内容,通过招投标,购进高质量的沼气服务设备。我县招标的沼气配件企业有山东省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合百意公司,从这两家公司分别购进了高质量的沼气抽渣多功能车、便携式甲烷监测仪、笔式探测报警仪、沼液酸碱仪、沼液数字温度仪,经过使用,效果很好。

1.3.8 严格管理制度,确保服务安全有序进行 (1)制定了永吉县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办法;(2)制定了永吉县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管理办法。

2 注重实效,强化服务,推进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健康有序发展

2.1 提供建池施工服务

为农户进行池型选择、规划放线、开挖池坑、现场浇筑、管线铺设、设备安装、投料启动等服务。

2.2 提供进出料服务

根据农户需求,开展原料配送和进出料服务。

2.3 提供配件更换服务

对辖区内沼气进行日常检查、故障诊断及排除,及时更新、更换沼气配件,做到沼气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镇,确保正常使用安全,确保农民满意。

2.4 提供综合利用指导服务

根据沼气农户种植情况,指导开展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帮助发展循环农业。

2.5 提供技术轮训服务

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的意义及措施 篇12

1 抓培训促提高夯实项目技术基础

技术管理干部的水平和农民技工的素质, 事关沼气项目的立项投资与工程实施的成败。为确保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质量, 确保工程建设进度与效益, 在冬春季节, 分批组织各项目县和非项目县的农民泥瓦匠, 积极参加了省里组织的培训, 参训人员达495人。通过培训考核, 晋中市领到“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为350人。在省级培训的基础上, 晋中市通过采用集中办班、现场传带、个别咨询、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技术大比武等多种形式, 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农村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 向农民宣讲了沼气的建池、发酵、安全使用、管理及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等技术, 又组织了项目县及项目村的干部和群众赴河北省临漳县、长治市襄垣县和祁县参观学习。通过市、县两级的共同努力, 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20余次, 直接培训农民8 800人, 接待咨询农民2 000余人 (次) , 发放光盘1 000余盘, 发放宣传资料15 000余份。并在2003年和2004年全省举办的农村沼气技术大比武中, 连续两届夺冠。

2 抓示范树典型整体推进项目建设

典型引导、榜样驱动是推进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一条根本性措施。2003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启动之后, 晋中市就分别在平遥县宁固、北长寿, 祁县乔家堡、马家堡、代家堡, 左权县东黄彰、骆驼等项目村先行建设了一批标准示范户, 之后分别组织项目村进行了现场参观学习和交流。在此基础上, 各项目县都召开了现场会, 并对实施项目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讨。针对晋中市存在沼气建设进度缓慢的问题, 市政府于2004年7月份在祁县专门召开了全市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整体推进会, 通过现场参观, 进一步推动了全市的农村沼气建设。在项目实施中, 各县 (市、区) 都建成了一批典型示范村, 示范户759户, 全市示范辐射8 682户。

3 抓服务促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晋中市的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任务涉及4县、21镇、82村12 950户。其特点就是任务重、标准高、时间紧, 为此, 晋中市农村沼气建设领导组创办了农村沼气建设简报, 加强督促检查, 通报全市沼气建设进度, 交流工作经验。晋中市农业局环保站全力以赴, 采用分县包点、驻村入户的办法, 坚持扎下去、蹲得住, 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全年累计下乡指导服务在150 d以上。各项目县农业局集中全局力量, 采取局领导包片, 技术人员包村的办法, 在具体工作中, 严格做到标准施工, 规范管理, 安全运行, 针对项目村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及时与项目县、村探讨行之有效的项目运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在与项目户沟通和协调过程中, 做到了既讲求科学, 又尊重习俗, 真正地做到带着感情搞推广, 搞好服务促管理, 以此保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供应原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施工, 确保建设质量, 达到成功率、产气率和使用率百分之百。实践证明, 只有强化服务, 才能落实管理措施, 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4 抓落实筹资金合力推动沼气建设

在农村沼气项目实施过程中, 晋中市各级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给予了大力支持, 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 晋中市政府每年从市级煤炭基金中挤出3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 在农业切块资金中专门安排拔付给晋中市农业局环保站工作经费3万~5万元。在市政府的带动下, 祁县拨款12万元, 左权县拨款25万元, 平遥县将财政争取的50万元, 专门用于沼气建设配套经费, 祁县争取的亚行贷款沼气项目, 左权县扶贫项目都与沼气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合力推进沼气建设。和顺县自筹10万元, 在项目未批之前, 先行搞了一批示范户。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有力促进了晋中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稳步发展。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5.1 存在问题

一是有的项目县领导重视不够, 资金配套不足, 影响项目的实施;二是沼气专业施工队伍组织无力, 缺乏管理, 出现技工散慢怠工现象, 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三是技术力量薄弱, 指导服务不到位, 农户沼气运行出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直接影响农户沼气的正常使用, 影响沼气效益的发挥。

5.2 建议

上一篇:沟槽开挖下一篇:媒介融合与新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