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与优化分析(精选6篇)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与优化分析 篇1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与优化分析
提高我国各行业、各地区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战略目标,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元的安全投入作为基础,即付出充分、必要的劳动或经济成本。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安全投入一是包含活劳动的投入,即专业人员的配备;二是物化劳动或资金的投入,即用于安全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措施的费用。安全的投入既有硬件方面的投入,也有软件方面的投入。如何使安全生产的投入科学、合理、高效,这需要树立科学的认知和观念,遵循科学的投资原则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及结构,统筹安排与规划,严格项目管理和评价。
如何使有限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或资源使用合理、高效,发挥最大效能和作用,笔者从如下方面谈谈看法,供相关部门和决策人员参考。
科学厘清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在不断强化和增长。但是,据笔者调查分析,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投入行为存在不科学、不合理、效能低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有些人的安全经济理论和认知存在问题;二是安全资金的投入模式和管理存在问题。
共性、基础性(研究性)的安全项目或产品提供支持。要做到社会公平、区域公平、行业公平。
品”形式划分,安全投入可分为:安全硬件投入,指能形成实体装置、实物或固定资产的投资,即为改善物质生产条件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安全软件投入,指不能形成实物或固定资产的投资,即为增强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人的安全素质而进行的安全管理工程、安全培训、安全宣传的投入。
按安全工作的业务类型划分,安全投入可分为:安全工程技术投入、职业健康工程技术投入、安全辅助设施投入、安全宣传教育投入(安全文化投入)、安全管理措施投入、安全防护设施投入及事故应急投入等。
作为省级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还要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如下安全投入的结构:一是根据行业特点,按高危行业、一般行业和低危行业的项目结构规划;二是从安全业务需求的角度,按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科技开发、安全技术推广、重大隐患整改、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结构设计和统筹规划。
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其规模和结构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要有不同需求和合理的水平,决策者应进行分析研究,做好设计,委托 国家政策优先支持的领域和范围;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或其他工作任务的意义和作用;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项目的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项目预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与同类项目的对比分析,项目预期效益的持久性分析;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项目实施存在的主要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对风险的应对措施分析。
推行项目绩效评价
强化安全绩效理念,提高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可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同时也可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建立安全绩效的理念,针对各级政府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也可对安全生产项目进行绩效测评。
在宏观层面,政府安全监管绩效是指政府在安全监管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安全监管功能、实现其安全生产保障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在微观层面,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效益要做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基于处于国际前沿的绩效理论,安全生产监管绩效的考量包括三个要素:安全效果、安全效率和安全效益。这些要素都可以用相应的指标来测定衡量,如安全效果用安全性指标、事故率指标等;安全效率用成本指标、效用指标等;安全效益用投入产出指标、社会满意度指标等。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与优化分析 篇2
为使中央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本文对环境保护类中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申报与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专项资金申报
(一)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1)以完工项目申报专项资金,即将已完工项目作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申报中央资金。
2)重复申报专项资金,即将已获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重新组织包装后再次申报专项资金。
3)虚报套取专项资金,即申报建设内容及预算投资远超过实际建设内容及预算支出,或实际实施内容与申报建设内容不一致,申报建设内容因论证不足无法正常实施等,以套取中央财政资金。
(二)对策探讨
专项资金申报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种,一是项目申报审核不严,项目审批部门对项目真实性、可行性及与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的一致性等方面未经充分调查论证;二是问责机制不够完善,违规申报成本较低,缺少制度约束;三是申报主体财经法纪观念淡薄。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项目前期的审核论证,严把项目申报关。项目主管部门或审批部门应按照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其他相关要求,严格对申报方案进行核实论证,通过专家论证、现场调研等方式,从项目与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的一致性、项目建设内容及预算资金合理性、项目实施条件可行性等方面把好项目申报关,从审核监管层面杜绝虚报、重复申报等违规现象的发生。项目审批部门对批复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负监管责任。
2)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完善问责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包括申报主体责任和审批部门责任,对违规申报者给予追缴资金、取消以后的申报资格或其他相应处罚,加大违规申报成本;同时追究原审批部门责任,从源头上杜绝违规申报行为的发生。
二、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
(一)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配套或企业自筹资金不到位
环保类专项资金的使用一般遵循“国家引导、地方为主”的原则,即各级政府或企业按比例配套或自筹一部分资金,但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部分项目实施仍主要依靠中央专项资金完成,地方配套或企业自筹资金不到位,最终影响项目实施规模或效果。
2.项目管理不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1)项目招投标违反相关规定,工程质量及专项资金使用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主要表现为项目不公开招标或招标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如有的单位自行组织招标,关键环节操作不合规;有的单位招标过程中存在陪标现象;有的中标单位缺少相应工程资质;有的单位中标价与签订合同价格不一致等。
2)建设内容变更调整不履行审批程序。主要表现为项目单位不按照批复的建设方案实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擅自增减建设内容或调整建设地点,致使项目实施效果及专项资金使用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监控。
3.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违反相关财务制度
1)专项资金不实行专账核算。如有的单位将专项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或自筹资金混用,均列在“预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明细科目中核算,难以反映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有的单位不设立专职会计人员,由无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兼任会计工作,导致无法进行正常核算。
2)资金支出不符合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主要表现为将专项资金用于生产性支出、拆迁补偿或其他不相关支出,如有的单位将专项资金用于征地、拆迁安置及企业关停的奖励资金;有的用于管理费、协调费;有的用于库房建设、企业生产原材料购置;有的用于市政管网建设、办公楼装修等与环保项目不相关支出。
3)将专项资金支付到个人账户,或以大额现金结算。主要表现为有的单位将发生的工程款、设备款等费用直接支付到个人账户,或以大额现金支付,不符合相关财务管理规定。
4)资金支付不能提供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主要表现为有的单位支付的款项以收据入账,未取得收款单位正规发票。
5)专项资金不按合同支付。如有的单位与A单位签订合同,但将款项支付给B单位;有的单位不按照合同规定的支付进度及条款支付工程款,致使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6)部分项目支出不按国家计费标准执行。主要表现为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的编制费用远超过《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规定的项目前期咨询费用计费标准。
(二)专项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专项资金在监管层面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1.项目缺乏全过程监管
目前我国对环境保护类工程项目的实施仍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及执行标准,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的监管仍停留于非例行性突击检查阶段,各级主管部门存在重复检查的现象,缺乏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管机制,如对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及执行、设计、施工、监理及预算执行等环节的过程监管有限,不能对项目实施的进行有效监督。
2.对项目实施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项目验收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的环保类项目建成后,项目验收标准仍不明确,同时缺乏有效的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方法,使得项目验收流于形式,无法对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不能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缺乏相应的问责制度
在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中,主管部门尚未制定明确的问责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多为责令其限期整改,而某些违规行为属无法整改事项,如招投标问题等,不能对项目实施主体起到约束作用。而某些地方监管部门在发现问题后虽然对违规项目进行了处罚,如某单位未公开招投标,当地发改部门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罚款处理,但仍为治标不治本,不能对专项资金的安全使用起到直接监督作用。
(三)对策探讨
针对专项资金在使用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发生的原因,对监管部门和专项资金使用主体提出如下建议。
1.对于监管部门
1)进一步完善环保类项目实施方法、规范或技术标准,使得项目实施或评估验收有据可依。2)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类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储备,规范项目立项审批、方案编制、预算审核等前期工作。3)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管机制,深入开展项目实施监督检查,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制定专项资金使用问责制度,制度应明确监管部门及专项资金使用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对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或项目未达到预期效益的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追究相关单位与个人的责任。
2.对于专项资金使用主体
1)强化财经法纪意识,认真学习财经法规,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规范资金收支核算,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财务制度,加强财务过程监控,杜绝套取、挪用专项资金等现象发生。
2)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等有关规定,确保项目工程质量,消除专项资金使用安全隐患。
3)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项目,开展定期进度检查,及时纠正项目进度偏差,提高资金执行效率,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结语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与优化分析 篇3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1.目的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的要求及财企【2012】16号《企业公司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为保证本公司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特规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费用的提取以及使用管理。
3.职责与分工
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安全费用提取计划和使用计划,并对其使用监督检查。
财务科:负责安全费用的提取、支出。
安全科:负责安全费用的审批、使用管理。
4.内容与要求 4.1 安全费用包括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道路设施设备和装卸工具安全状况检测及维护系统、运输设施设备和装卸工具附属安全设备等支出;
(二)购置、安装和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支出;
(三)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四)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五)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
(六)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七)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八)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九)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十)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4.2 安全投入应充分保证安全工作需要,安全投入资金要专款专用。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4.3 安全生产资金的提取
4.3.1 以上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按照1.5%平均逐月提取:
4.3.2 财务部按规定比例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台帐,按需列支。
4.4 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
4.4.1使用安全生产费用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费用使用情况逐一填写清单报相关部门存档。
4.4.2 安全生产费用项目的使用主要部分应将发票(复印件)与安全费用汇总表一并存档。
4.5 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
4.5.1 安全生产费用实行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挪用或挤占;结余资金结转下使用。
4.5.2 公司安委会对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实施监督检查。4.5.3 如较大的安全项目或安全专户资金不足时,由公司安委会研究,临时追加安全帐户资金,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费用。
祁东县液化气运输有限公司
2015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与优化分析 篇4
李明显
近年来,国家“三农”投入不断加大,资金的投放,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我们发现部分用款单位存在挤占挪用、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管理不规范等违规违纪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专款帐务处理不规范。一些村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未按照资金性质进行核算,而是乱计会计科目。有的将与收益相关的财政资金如转移支付资金等记入公积金公益金科目,有的将与资产相关的财政资金如村通水泥路资金、饮水解困资金等记入收益科目。帐务处理上也未实行专帐反映,而与村其它财务收支相混淆;
二是建设工程项目疏于管理。主要表现在:重大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不进行预决算。抽审的村中普遍存在工程决算不及时,施工单位不出具正式发票,各行政村仅以预付工程款收据作支出处理,也不结转固定资产,导致村集体固定资产底数不清;
三是不规范票据入帐普遍存在。抽审的行政村多数报销费用的票据是普通收据,尤其是购材料、工程结算等大额支出均以收据入帐,而未取得合法的票据;
四是资金投入分散,形不成合力,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审计发现,一些行政村多部门争取资金,一个村上十多个项目,一些项目资金村村都有。由于这些村无集体收入,仅依靠上级下达的专款启动项目,资金分散投入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国家惠农政策得不到体现,村民得不到实惠; 五是资金投入部门对资金使用管理监管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隐患。分析其原因,客观上讲,县财力紧张,乡村集体收入匮乏,“造血”功能不足,维护机构、组织运转的必要经费得不到保障,项目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无来源,这些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挤占挪用、项目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主观上讲,资金用款单位专款意识不强,自觉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观念淡薄,专业素质低下,“要”的动机不纯等因素造成了资金使用管理上的问题。
此外,资金拨付单位监管不力、资金分散投入等也是问题存在不可忽视的因素。资金拨付单位在项目考察、资金拨付、工程验收、项目效益等环节监督不到位,重拨款轻监管。资金多部门投放,大都要求配套资金,使项目用款单位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多头投入,分散使用,形不成合力,使资金达不到效益最大化。
针对村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多数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能人、‘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现状,必须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从舆论引导、组织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在资金扶持上,通过加大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的投入,减轻村集体组织公益事业建设的负担,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奠定基础。同时,出台一些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如扶贫项目不要规定配套资金、加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贷款支持等,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壮大收入,努力形成“输血促造血”的良性发展机制。对一些人口少、位置偏僻、潜力小的行政村进行整村迁移,推动弱村转化发展。
二是加强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单位要严格依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其它财政专项资金相关规定,加大对投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管力度,克服“只管放款、不管效益”的思想。其次,拨付单位要搞好沟通、协调,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实行资金的捆绑使用。此外,在资金投放及管理上,要严把“三关”,即:项目立项考察关、资金使用检查关、资金项目效益验收关,使国家投放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严格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管好用好资金,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意义重大。资金使用单位要增强专款意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使用投放的资金。尤其是对用于购建生产、管理、公益事业设施方面的重大工程投入,要规范工程的发包、承包、工程预决算等行为,通过正规的发包承包程序,与中标单位签定合同,工程竣工要经过相关单位验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此外,村级支出要严把“四关”,即:村会计、村支书、村民理财小组、乡经管站,确保村支出票据规范、事实清楚。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规范村级财务核算,对村集体组织接受的政府补助资金如实反映其来源和用途,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与优化分析 篇5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湖南省新田县森林覆盖率升至51.39%,对改善、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彰显出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基本情况
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至2010年末,新田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共计11.7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65万亩,荒山造林6.74万亩,封山育林1.36万亩,国家累计下拨退耕还林资金4400多万元,共涉及19个乡镇,263个行政村,农户13708户,6469个小班。
2.退耕还林资金管理模式
退耕还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户管理,专项核算。在资金兑现发放上,财政、林业、银行三家共同管理。林业技术人员每年对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进行检查验收,县退耕办根据验收结果统一造册,经审定后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从县农业发展银行划拨兑现资金到中国邮政银行新田县支行,邮政银行收到资金后将退耕还林资金直接兑现给农户,划入农户账户。
二、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应予以重视。
1.退耕还林工作经费挤占专项资金。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退耕还林地方所需检查验收、兑付等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由于退耕还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客观上要求投入与之相适应的的工作经费,而上级拨入专款中匹配工作经费少,一些必要的开支主要靠地方财政解决。但是由于新田县财力匮乏,一些部门和乡镇以财政未安排项目配套工作经费为由,采取搭车收费的方式,从应发给退耕还林户的补助中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用于退耕工作经费支出。
2.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不规范。一是表现在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下达资金计划指标与拨付资金不能同步,项目主管部门不按进度拨付资金,存在滞留、延压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现象。二是表现在部分地方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没有进行公示,不按验收结果发放或者擅自变更退耕户主和退耕面积,存在代扣、代领或虚报冒领现象。三是表现在少数单位和个人将不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造林项目纳入到退耕还林范围,通过虚报或重复申报退耕还林面积,骗取退耕还林专项资金。
3.退耕还林工程种苗采购不规范。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退耕还林需要的种苗,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组织集中采购,也可以由退耕还林者自行采购。集中采购的,应当征求退耕还林者意见.并采用公开竞价方式,签订书面合同”从实际情况看,退耕还林种苗采购普遍的做法是由林业部门代理政府进行集中采购,很少有按规定征求退耕还林者意见,签订书面合同和公开竞价。不按规定进行种苗采购,就很难杜绝虚列支出和“关系苗”等腐败现象发生。
4.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困难。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时间长,管理工作量相当大,如抚育管护、病虫害治理、森林防火等,所有这些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后续管理缺乏相关政策配套,一些地方退耕后的管理滞后,造成个别小班的保存率、抚育率不达标,致使国家投入的财政补助资金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影响了退耕还林效果。
三、做好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1.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主管部门和乡镇应畅通宣传渠道,通过广播、电视、传单、黑
板报等多种方式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使这项政策深入民心,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共同把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用实、用好、让群众真正受益。
2.强化项目考核监督。严格实行四个制度,一是要推行“目标责任制”,把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列入政府主要领导和项目单位“一把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有计划的连续性考核。二是在财务管理上实行退耕还林资金的“专户管理与专账核算制”,有利于规范财务手续,工程项目验收手续、资金拨付手续,做到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三是要建立“项目公示制”,将专项资金管理政策,退耕还林者的退耕还林面积、造林树种、苗木成活率以及资金补助发放等情况进行公示,以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四是要严格实行“种苗采购招投标制”,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有资质,有信誉,有能力供应优质苗木的育苗专业户参与招投标,实现采取市场竞争机制确定种苗供应商。
3.实行“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配套先行”制度。即由国家在受理退耕还林项目申报立项时,事先规定由地方政府支付一定比例的配套工作经费,要求在拨付一批补助资金时,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预先汇入退耕还林资金专户上。彻底解决相关部门采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的现象的发生。建议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给林业部门,由其负责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专门工作,以巩固前几年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果。
4.改革补助资金拨款形式。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由县财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根据县主管部门验收结果采取“一卡通”方式发放到经审核确认的退耕户,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拨付不及时,冒名顶替、集体代领现象的发生。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与优化分析 篇6
《办法》规定, 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支持方向为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以及推广、清洁生产重点
示范项目补助、政府购买企业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清洁生产宣传培训咨询等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其它需重点支持的项目等。支持重点为清洁生产重点项目, 项目在通过专家评审后, 按项目建设进度, 先期拨付70%用于项目建设, 等项目竣工验收后, 余款全部到位。
《办法》还创新性地安排一定资金, 通过招标方式, 购买清洁生产咨询机构的服务, 咨询机构将不再向企业收取咨询费用, 市政府将不再对通过审核验收的企业进行一次性奖励。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与优化分析】推荐阅读:
鼎城区安全生产监管专项资金10-11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和使用制度10-23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与计划06-15
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的问题、原因与对策06-19
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06-26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计划08-31
财农[2009]342号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06-18
罗甸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管理06-19
百日安全生产督查专项行动11-19
海煤矿安全生产违规违法专项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