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状及问题论文

2024-09-08

发展现状及问题论文(共12篇)

发展现状及问题论文 篇1

智能家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智能豪宅在30余年前就向世人展示了智能家居的美好场景(见图1)。房间根据不同天气情况,自动控制室内温度和通风;厨房配置全自动烹调设备,可为100多人提供饮食服务;花园中,由传感设备获取植物的生长情况,实现针对性的全自动浇水与施肥。

1 智能家居搭上移动互联网顺风车

在很长一个时间内,智能家居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存在于平常百姓家,与现实中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关系。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愈发紧密,无论哪个行业都无法回避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移动互联网时间碎片、产品微型化、应用傻瓜式的特征为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思路、功能设置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智能手机开放生态系统,让智能家居软件开发、硬件开发搭上移动互联网快车。

2 火热的市场与观望的消费者

市场调研机构易观智库发布了《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报告指出,得益于市场上不断增多的智能家居硬件产品,以及在消费者市场的日渐普及,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在2016年将出现明显增长。到2018年,随着主要智能家居系统平台及大数据服务平台搭建完毕,下游设备厂商完善,智能家居产品被消费级市场接受,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但同整个家居产业4万亿市场的蛋糕相比,差距十分巨大。

迄今,智能家居创业可谓风生水起,既有专业玩家如RICI、Control4,也有传统家居巨头涉入如海尔、格力、美的,甚至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京东及小米也在加速智能家居的布局。与之相反,对于智能的印象,大部分消费者停留在使用一个APP控制家居的概念,用户对于产品本身认识的提升并没有明显改变,而产品功能稳定性与成熟性也没有保障。在高昂的价格面前,大多数用户的态度是观望。

3 智能家居发展还未形成统一思路

1)传统家居厂商智能家居对于家居厂商而言是全新市场,智能单品相继推出。传统家居厂商在产品的工艺和渠道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多数厂商希望利用自身市场优势,搭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智能家居体系和平台。然而在软件、互联网等事关用户体验的服务上,以及开放性平台的搭建经验上,劣势也很明显。

2)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对智能家居也早有布局,虽然各有不同策略,但总体思路一致,即建立一个云平台,让形形色色的智能家居连接到自己的云平台上。由于家居家电产品种类繁多,碎片化现象严重。这种云平台对于传统厂商的吸引力存疑,传统厂商不愿处于下游的被动位置,最终哪家成为普遍标准、体系,还要看互联网巨头的号召力有多大。

3)创业公司、硬件公司这类公司尝试通过路由器或电视机入手,抢占所谓的家庭入口进而变成智能家居的垂直电商平台。这类公司以小米、Broadlink、乐视以及众多路由器厂商为代表,虽然这类公司兼具互联网基因和产品基因,但是与传统厂商相比,在产品工艺上没有优势,产品质量与稳定性存疑。

4 弱智能或伪智能产品充斥市场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智能家居产品,普遍存在弱智能和伪智能现象,如智能插座、智能体重计等。诸多智能家居厂商盲目追随行业热点,并未专注于产品研发,单纯认为用手机APP操控的家居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不是用智能手机代替遥控器这么简单,它首先要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而非高科技玩物。如Control4提供多元化的控制功能,灯光、窗帘、空调、背景音乐、家庭影院、安防、监控的集中控制和管理;提供有线、无线(Zigbee、WiFi)方式通讯;提供多种控制终端,如面板、触摸屏、遥控器,以及各种传感器;而且还有功能模块化,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配置,以控制预算;强大的扩展功能满足未来的功能扩展要求。

5 智能家居不能创造伪需求

目前市场上很多厂商的智能家居产品有忽悠消费者的嫌疑,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锅、烤箱等产品增加联网功能之后就冠以“智能”二字,且大幅提升销售价格。给大家电加入网络模块,实现手机远程操控成为目前厂商普遍做法。如某冰箱厂商对智能操控的描述是“移动终端远程调节温度,开启功能,更有故障提醒并智能报修”;某洗衣机厂商是“通过APP或微信绑定手机,即可实现远程操控,随时观察洗衣运行状态,实时调整;更有故障自动报修等,让您不在家也能随时享受洁净科技。”这些所谓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甚至不存在。可以说既没有带来便捷,反而加大了产品的学习和使用成本。

许多智能家居提供的“便捷”功能在常规家电产品中就已经满足应用需求。因此智能家居应该把研发重心放在提升传统家居的体验上,而非单纯地为了制造卖点和噱头。

6 智能家居并非是年轻人的玩物

近几年,中国游客到日本疯狂抢购智能马桶盖,不辞辛苦地从日本搬回国内的新闻引发了大众以及行业人士的关注。日本智能马桶摇摆、有规律的水流,座圈温度调节,暖风干燥器,座圈上涂有氧化银可防止细菌滋生,配有除臭器、遥控器,用于自动冲洗的近距离传感器,以及自动开关座圈等功能,都深受消费者喜爱。针对老人和艾性使用还开发了不同的使用模式,在实用性与便捷性上达到了平衡。控制面板上未使用触摸屏代替按钮,消费者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按下对应功能按钮,即可自动完成操作,即便是老人也可轻松掌握。

7 智能是大智若愚、润物无声

纵观国内市场,目前家居行业更多的是简单地解决了无线通信问题,用手机远程控制即为智能家居。其实不然,智能家居的目的不是控制,而是实现智能设备的托管和自动化。智能设备可通过感应器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进行调整,这也是比尔·盖茨的“未来屋”最让人向往之处。

例如厨房能够自动检测煤气泄露,若探测到煤气外泄,自动关闭物理开关并向主人手机推送警报;浴室可根据主人的行为数据分析及气温情况自动调整水温,根据天气情况、用户习惯、环境变化自动地做出判断并执行。虽然目前的AI系统不足以像人类一样做出准确判断,但智慧家居发展方向是从遥控到无控的过程,真正的智能家居是大智若愚、润物无声的,使用者甚至感受不到智能家居在发挥作用。理想中的应用场景:回家前车载系统自动发送行程到家里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根据以往行为记录分析判断主人的回家时间,自动打开空调系统,而你只需要回到家享受清凉。

8 智能家居更需要智能营销

智能家居在国内市场的普及率不高,一方面由于智能家居目前技术和规范不成熟,另一方面在于消费者接受较慢。无论产品多先进,概念多超前,没有消费者认可也枉为。这就要求智能家居的智能不仅要体现在产品的智能上,更要在营销方面发挥智能。产品上占据优势的厂商要通过产品研发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秀的智能产品,同时也要升级营销和销售体系。部分家居门店的互联网程度不高,与消费者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在移动社交营销时代难以触及消费者。目前以联势家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积极推进家居门店的智慧化进程,以移动社交解决方案推进智慧家居的发展。只有消费者对智能家居认知度不断提升,才能进一步提升认可度,智能家居才有健康发展的空间。

9 结语

智能家居是多年来家居市场难得出现的新的增长点,在供应侧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智能产品是国内厂商进行产品升级,对国外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良好契机。国内厂商应以人为本,将研发重心放在提升传统家居的体验上。对任何一个新兴的领域来说,发展之初,能否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往往是这个行业能否长远发展的决定因素。

发展现状及问题论文 篇2

■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品牌专家委员会主任

解艾兰

关于“中国品牌国际化”及“中国品牌发展现状及新趋势”等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批专门从事品牌研究的人员用了7个月的时间,对年销售额10亿人民币以上的 106家企业(包含国有、股份制、民营)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中国品牌战略发展报告》。本文即围绕此报告,针对中国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展开。

一、中国品牌发展现状

1.企业在品牌投入的资金普遍较低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中,无投入的占 21%,投入 0-0.5亿的占3%,投入0.5-1亿的占18%,投入1-1.5亿的占3%,1.5亿以上的占18%,另有37%的企业对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没有详细统计数据。

2.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占销售额比例方面,投入比例在 0-1%的占18%,在1-3%的占15%,在3-5%的占6%。

3.企业的品牌建设

和品牌意识在提高,基础平台搭建比较完善调查显示:企业对品牌推广部门搭建都比较完善,有 97%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和推广部门,没有设立品牌推广部门的仅占 3%,88% 的企业分管品牌工作的负责人由企业副总裁以上的人担任,12%的企业无专人管理。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显示:82%的企业建有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构,说明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在提高,5%的企业尚未建立,尚有 3%的企业未填写。

5.企业对品牌战略规划比较重视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战略规划,8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制定了全球品牌战略规划,12%的企业目前还未制定全球品牌战略规划,6%的企业未填写。

6.中国企业品牌定位大多还属于国家品牌,层次较低,有待发展

在品牌定位方面,有32%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已经是国际品牌,65%的企业把自己的品牌定位于国家品牌,还有 3%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是区域性品牌。

7.成为国际品牌的关键因素认识不一

在选择成为国际品牌的关键因素首选统计显示:34%的企业认为成为国际品牌企业最关键因素是“拥有完整的全球品牌规划”,24%的企业认为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18%的企业认为是“拥有一支良好的管理团队”,15%的企业认为是“具有全球意识的总裁”,还有 9%的企业未表态。

8.多元化战略和品牌延伸成为最受关注问题

品牌延伸的方式比较多,调查显示:41%的企业选择“一牌多品”策略,29%的企业选择“主副品牌”策略,9%的企业选择“一品多牌”策略,还有 21%的企业选择了其他策略。

9.广告宣传是中国企业提升企业品牌的首选方式

(1)广告宣传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户外广告等形式,中国的很多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基础往往是靠广告打出来的。据调查,很多国际知名品牌每年维护和提升品牌的方式是通过公益活动或赞助,这说明当前中国企业是在做产品品牌推广,而不是在做企业品牌推广,很多企业对品牌认识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2)为提高品牌知名度,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在被调查的企业中,82.35%的企业选择广告宣传,47.06%的企业选择公益活动,50%的企业选择展览展示,35.30%的企业选择其他方式。

二、中国品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中国企业普遍认为品牌国际化发展是必要的,但对品牌的认识不够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的企业家们普遍感到参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企业家们认为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是必然的,但很多企业家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上。对品牌国际化研究不足,特别是品牌意识不够,多数人认为只要把产品销售出去就是最大的成功,做品牌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事,与他们无关。因此很多企业在认识上就缺乏品牌经 营和品牌战略规划意识,严重制约了企业品牌建设和发展。

2.品牌战略规划与品牌具体执行差距甚大 通过企业品牌调查,我们发现许多知名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战略规划,但具体执行的效果与规划差距甚大,原因主要有 4点:(1)CEO的品牌意识停留于形式;(2)缺少品牌的专业 人才;(3)品牌负责人的地位不高;(4)企业过度重视短期利益而损害了品牌的长期发展。

3.品牌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品牌经理有名无实

当前我国专业品牌人才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在培养品牌专业人才上基本是空白,没有品牌管理专业,另外很多企业虽然设立了品牌部,但往往是做样子,壮门面,品牌部的经理多数是为企业老总们写报告的文书,在品牌战略和发展上没有发言权,企业品牌部的经理有名无实。

4.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具有全球的领导地位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品牌弱国。一是中国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具有全球的领导地位,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过度依赖外来技术;二是不愿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认为研发投入风险太大,有可能难以收回成 本,再说周期比较长,很难短时间见到效益。在本次被调查的重点企业中,我们发现研发费用占全年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 1.0%-1.5%,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 3%-5%的水平;我们缺乏像微软、三星、SONY这样在全球具有竞争力产品的公司。

三、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

品牌国际化是中国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值得重点分析和关注。

1.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差距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 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 40%,销售额超过 50%。而与此对应的是,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 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 10%,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 50%以上,在中国即使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海外销售额也不到 10亿美金,也只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

2.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距据报道,中国遭遇反倾销投诉最多,涉及的行业包括纺织、家电、打火机等。出口的行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商标被抢注、专利被侵权等坏消息不断,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到底与国外知名品牌企业有何差距呢?

国际知名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1)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获得尽可能多的专利。(2)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3)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互相配合,为跨国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而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研发水平低,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意识淡薄,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盟组织等,导致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要交更多的学费。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体现就是品牌的价值,一个良好的品牌,不仅仅需要去创建它,也需要精心的去保护她,最有力的保障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3.在品牌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的差距

美国营销专家挪利拉(Larrylight)在分析二十一世纪营销趋势时曾经说过:未来的营销将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与投资者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此一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是有关如何发展、强化、防卫与管理业务的一种远景..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多了。而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先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国际知名品牌成功的因素就是做好品牌营销和品牌建设,永远与时俱进,保持着品牌年轻化的状态。中国很多企业认为靠策划方案、靠点子就能发家,只要广告做得好,产品就卖得好,所以比较注重短期的销售行为,而对品牌的长期建设和维护却比较短见。比如脑白金,在广告方面或者是营销方面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但是当我们除了听到“送礼就送脑白金”外,实在是看不到他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企业,做成什么样的品牌。一句话,品牌缺少内涵。

四、中国品牌发展的对策建议

1.针对政府的对策建议

(1)建立专业的品牌人才培育机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还没有设立品牌专业,很多品牌人才都是从企业内部或者是半路出家衍生出来的,即使是海归派和国际专业品牌公司的品牌人才,由于对中国企业发展状况和环境并不是十分了解,往往是水土不服。品牌人才的匮乏,阻碍了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建议从政府的角度鼓励和在政策上支持高等院校开办品牌专业课程,并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模式联合办学推动中国 品牌人才的培育工作。

(2)继续加大扶持企业“走出去”在国外,要充分发挥驻外使馆和华人团体等相关机构的作用,建立起联合实体,每年不定期介绍世界各国的市场环境和当地文化,让我们的企 业更多地了解细分市场。在国内,要不定期的组织企业(特别是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企业)介绍成功的经验,组织交流活动,并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企业实地考察国外市场。在政策上要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企业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继续加大扶持企业“走出去”。在战略上要制定国家品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争取在未来 5-10年创建一批世界级的知名品牌。

(3)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环境,重点从知识产权上来保护中国的企业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企业要创建世界品牌,必须要受到保护。只有保护了才不会被 侵犯,这几年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在知识产权方面落伍,吃了不少哑巴亏,为此交了不菲的学费。从国家的角度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普及工作。首先从国内的市场环境中加大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规范市场环境,重点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第二,培育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辅导和培训;第三,介绍国际知识产权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企业提供借鉴。(4)取消以政府为主的评审机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品牌”的认可到底是由评审机构决定的还是以市场为导向来决定呢?我们认为,企业品牌的好坏是由市场、消费者决定的,因此,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审模式。而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监管和为企业提 供服务的职能,不能充当裁判的角色,政府可以在产品质量、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予监管;在银行贷款、税收、出口方面给予企业奖励,鼓励知名品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5)国家应建立“品牌应急”机制西班牙的“烧鞋事件”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过去中国的产品因为价格低,质量差而成为地摊货的代名词,往往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这几年经 过市场洗礼,中国企业逐渐成熟起来,中国鞋不仅仅在价格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在质量和款式上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国外同行。这样势必造成中国鞋要进入高端市场,在款式、质量、价格的优势下,当地鞋业难以招架中国鞋的冲击,造成了市场萎靡,从而导致上述“烧鞋事件”。从表面上看可能是因为价格冲击了当地的制鞋行业形成的,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烧鞋事件”绝不可能是第一次,也绝对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市场竞争也许是残酷的,但如果我们在国际化进程中“烧鞋事件”太多,势必将影响更多的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形象,最终将影响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因此从国家的角度上应该建立“品牌应急”机制,能够快速反应突发事件和提供有效地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2.针对企业的对策建议

(1)企业要树立全球品牌战略意识,具体操作与规划同步进行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很强的品牌意识,要从企业的战略发展思路上去认识企业的品牌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不能与当初设立品牌战略规划脱节。我们研究发现多数企业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制定的东西往往与实际操作脱节,很多企业家在谈品牌建设的时候总是侃侃而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走了不少弯路,最终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品牌建设和品牌规划成为空谈。因此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们认真了解品牌,认识品牌,做好自己的品牌,培育企业的全员品牌意识。

(2)做好品牌战略规划,慎重进入不熟悉的行业 很多企业面临着多元化品牌的困扰。目前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同等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在国际上更谈不上竞争,包括海尔在技术研发方面的领导性品牌方面都不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做好多元化的品牌成为我们中国企业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家们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行业不行我们在别的行业同样挣钱,短短几年所有的行业都做过,可是到头来没有做大做强,反而把自己做死掉了。因此建议中国企业在走多元化战略的同时要考虑到进入别的行业的高风险系数,是否具有运作品牌的优势。

(3)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研发水平,建立畅通的国际销售渠道 要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领导产品,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目前国内的企业普遍走的是先占领国内市场,进行初级的原始积累和实践经验的沉淀,到一定生产规模的情况下为国际知名厂商贴牌生产(OEM),然后在国际市场上寻找经销商部分销售自己的品牌,再等待时机全面进军国际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这样 的弊处在于培养国际品牌的路走得很长。国外品牌的扩张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收购,联合利华、宝洁公司在全世界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牌子,如果都走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路子,就要走很长的时间,那么他们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国际知名品牌了。因此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和合理的品牌运作模式是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4)加强企业的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学习国际品牌公司的运作模式加强企业本土化经营与管理理念。

我国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近几年中国确实有很多企业走出去了,但很多企业是前脚出去,后脚跟不上,归根结底是本土战略没有做好。在德国,中国也有不少企业跟进投资,但由于管理方面用人不当,经验不足,没有充分运用当地的人才,导致企业投资血本无归。在本土化研究方面,应该说中国企业接触的最早,每年都有数百亿美元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性企业都在实行本土化战略,而且运作的非常成功,我们要走出去的企业为什么不借鉴别人的经验呢?说直白一点,在国外发展需要企业家们的勇气和大气,这样我们才能借用本地人才为企业创造奇迹。

(5)树立企业全球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首先条件是树立全球品牌意识,建立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品牌定位,这样才能很明确知道我们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企业。在树立全球品牌意识的同时,要做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我们许多知名企业的商标在境外被抢注,为了夺回自己的商标不得不在境外打起官司,有的企业由于被抢注的比较厉害,甚至更换自己的标志,为此付出高昂代价。所以,建议更多的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注意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6)深层次发掘和挖掘自己独有的精髓,理解自己独有的品牌核心价值

企业在发展和壮大的时候,往往遇到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和企业的管理滞后的矛盾,很多企业在这种战略转型的时候,很难把握方向。但是把原有的东西和根基全部推翻,重新来过,这就像建房子一样动摇了根基,房子就有随时倒塌的可能。中国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每个企业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肯定有它生存和发展的法则,如果我们轻易地去否定它,一味的迎合新的市场游戏规则,那么我们的企业将很难有所作为。“麦当劳”卖了那么多年的汉堡,有没有人说他老的不成形了?戴尔的直销模式和安利的传销模式使得他们迅速成长为国际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知名品牌。他们的品牌运作模式,很多世界性公司和研究人员分析过,可是能有几家模仿他们的运作模式而发展壮大起来呢?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这就说明,每个成功的企业有自己的独特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别人都学不到的东西,是企业独有的东西,也就是企业独有的精髓,即核心价值。因此我们的企业如果抓住了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再发扬光大,未必不会成为中国的“麦当劳”和“可口可乐”。

3.针对品牌机构的对策建议

(1)建立行业自律原则,共同推动品牌建设环境目前我国各种学会、协会很多,鱼龙混杂,致使企业上当受骗的多,得到帮助的少。建议品牌机构建立自律原则,实实在在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办实事;本身是做品牌的机构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品牌机构、相关协会组织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2)开展专业的品牌培训,推动品牌的理论研究,加大品牌的深层次普及工作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专家就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品牌培训工作,在行业领域培养更多的品牌专业人士,提升企业品牌人才的整体素质。由于企业比较关注利润,很多企业认为研究理论性的东西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建议行业协会带头加大理论研究,为中国的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推动整个行业品牌的普及工作。

发展现状及问题论文 篇3

关键词:农家书屋;政府引导;第三部门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我国在2007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目前大部分省市已经基本实现村村覆盖,都拥有自己的农家书屋。四川省绵阳市按照政府的指挥,遵循“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现今绵阳市农家书屋已经基本覆盖全市行政村,并且有条不紊的发展建设着农家书屋事业。绵阳市作为中国科技城也是西南地区较发达城市,政策传达快捷,落实迅速,书屋建设基础实施完备,是西南地区书屋建设的典范地区。

一、四川省绵阳市农家书屋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营方式简单,读者活动匮乏

根据调查了解,目前四川省绵阳市农家书屋以政府支持为主,社会公益组织捐助为辅,属于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书屋的运营主要是以免费服务为主。但是农家书屋的读者活动较少,主要形式单一,以讲座和看书为主。

(二)宣传方式单一,软硬件设施陈旧

任何事物都需要宣传,来扩大事务的影响力,扩大它的认知群众范围。农家书屋同样需要这样的宣传,据了解绵阳市农家书屋的宣传方式单一,活动传统,以开会讲解为主,讲座为辅。无论是宣传还是读书活动中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都较为陈旧,使得很多文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三)图书量少且旧,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据调查,绵阳市农家书屋的书籍来源主要由上级市级图书馆分拨和社会捐助,图书数量较少而且更新周期也较漫长,因而书籍数量较少,内容陈旧。在农家书屋中,一般管理员职位都是由村委会的各个干部轮流当值代为管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二、四川省绵阳市农家书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角色错位,引导力度不够

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完善了农村基础文化建设,为农民学习与阅读提供了便利。在调查中发现,绵阳市大多地方政府只是单纯的代为管理农家书屋,未充分发挥自身职权,做好领导者建设者的角色,而且政府忘记发动自身力量,引导群众共同发展利用这一基础设施,致使并没有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据调查,发现绵阳市农家书屋目前到了一个发展瓶颈期,各方面资源相对匮乏,人均书籍一般为二至三人一本,市政府并没有设置专项资金对农家书屋进行支持和援助,使得农家书屋建设资金明显不足。由于资金的不足导致农家书屋的读者活动及其宣传方式都单一,大多是讲座和开会,媒体设施陈旧无法进行多样化书屋活动,传统单一的宣传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农民对于看书的积极性,使得村民看书意识较为淡薄,多是看电视或者听广播了解外界讯息,鲜少有人去到农家书屋坐下来静静阅读。

(三)管理体制不顺,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是一个书屋的主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农家书屋的发展情况。然而,在现今的农家书屋之中管理人员基本都是由村委会干部代为值班,没有专人管理,更没有专业人才,造成农家书屋运行起来机制不顺,管理不畅,职权不清。

三、四川省绵阳市农家书屋机制发展之路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界定地方政府角色,加强政府引导力度

鉴于绵阳市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的现状,为了农家书屋的更好发展,应该科学界定政府角色,减少角色错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促使地方政府投入不断的建设之中,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对农民的引导力度。

(二)引进市场机制加强监督,增强农家书屋“造血”功能

农家书屋属于公共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本身属于公益惠民类工程。但是农家书屋的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光是政府财政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致使多地设施不健全,书屋运行存在困难。在公益惠民的同时,适当的进入市场机制,增强“造血”功能,使得农家书屋可以实现自身运营,减少财政负担。市场机制的运行必不可少的是监督者,利用广泛的监督手段对其进行监督,实现公正透明的新机制运行。

(三)协调绵阳市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扩大书屋影响力

据了解可知绵阳市政府作为农家书屋建设的主力军,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但是一直未加重视第三部门的力量,两方彼此一直以来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考虑农家书屋的长远发展建设,绵阳市政府应加强与第三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建设农家书屋,双方充分运用自身力量带动人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关注,扩大书屋的影响力。

(四)提高对农家书屋关注度,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绵阳市目前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管理体制不顺的现象。政府应该提高对于农家书屋的关注度,注重培养专业管理人才,理顺管理体制,解决农家书屋发展的同类问题,改善农家书屋的运行状况,促使农家书屋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俊桥,郭莉,高校图书馆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影响研究[J].兰台世界,2015—6—12

[2]杨智慧,张伯男,国外经验对我国农村图书馆发展的启示[J],图书情报论坛,2014—02—28

天津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篇4

关键词:天津会展旅游,发展前景,解决方法

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论坛等会务活动以及各种展览而开展的旅游形式是一种商务旅游形式。会展旅游是将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都市旅游形式, 会展旅游由于其兼容性强, 辐射面广, 消费档次和文化含量高等特征, 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迅速兴起, 并且日益成为提高旅游产业质量,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同属第三产业, 会展和旅游好像一对天然的“孪生姐妹”, 彼此之间有很大的相互依存性。两者在一起会迸发出强烈的火花, 会展活动通常会带来人员的异地流动, 从而引发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的消费, 给一个城市提供了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展示的良机, 促进一个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天津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天津会展旅游业的起步虽然比较晚, 但发展速度非常快, 特别是会展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也大大提升了天津作为北方旅游中心地位。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公开发布了2013年天津市大型会展论坛活动计划, 确定今年天津将举办大型会展论坛活动16个。其中, 中美省州长论坛、第六届东亚运动会、2013国际脱盐协会世界大会三项活动将首次在天津举行。今年市政府举办的活动中有11项活动均采取“以会带展”模式, 展览面积超40万平方米。

1、天津会展业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会展旅游在国际上一般会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 其利润率大约在20%左右。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近3000亿美元的会展产值。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及国家会展中心项目的启动, 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作用不断加强, 现在已经逐步成为全国南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和辐射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 外贸出口显著增长, 世界500强中有172家跨国公司在天津设立分公司, 天津已成为全国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2、天津旅游业稳定增长也对会展旅游起到促进作用

旅游与会展都是相辅相成, 联动发展的活动, 两者所涉及到的各类行业资源, 都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和顾客的需求进行组合, 这样就可以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用, 形成一种放大效应, 即达到1+1>2的效果, 提升更大的经济效益, 对会展旅游也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3、天津市委市政府对会展行业进行政策扶植

天津市委市政府把会展发展纳入到十二五规划, 在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提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房地产、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注重引入现代技术、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 培育优势品牌。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 开拓新兴服务市场。”这样就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

二、天津会展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天津会展业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处在初级阶段

虽然近年来天津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与相同规模的城市相比明显滞后, 与环渤海地区其他城市的竞争与合作矛盾日益突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港口城市, 其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地位不相称。用旅游景观评价中采用的指标分析, 天津的旅游资源距离市场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在产品营销上, 一般要经过“知名度、美誉度和体现文化价值观”这样三个阶段。而目前天津的许多景区连知名度这第一步还没做到。尤其天津的很多旅游资源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同类景观相比知名度还远远不够。天津提出“近代中国看天津”, 这是一个很好的策划主题, 但需要在特色上下功夫, 使其成为真正的响亮品牌。

天津在很多外地游客的印象当中只是一座平民化城市, 护北京的天津卫。平民化就意味着平庸和雷同, 天津从旅游资源上与北京相比知名度低、规模小, 又和北京相距仅120km, 因此必然造成旅游形象遮蔽, 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天津会展业起步晚, 发展缓慢, 还未形成品牌会展。

2、还没有建立起符合国际管理的会展旅游市场运作机制

天津会展旅游的管理机制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的痕迹。当前天津市仍保持着国际会议和展览主办单位的资格认定制及立法的政府审批制, 许多会议及展览实质上都是由政府部门牵头主办的。这种会展会议的审批制度造成了本行业管理水平效率低下并引起市场竞争不公平现象。

3、政府的行政干预对会展业的发展形成制约

会展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有政府主导, 但是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政府如果干预过多就会导致会展业不能进行市场化, 政府对一些会展的举办不计成本, 使得很多民营会展公司被这些会展业务拒之门外。这样就会造成会展和旅游相关企业失去办展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很难把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摸式带入会展旅游市场。

三、天津会展旅游发展解决方法及发展前景

1、设立专业的会展管理机构

天津会展旅游发展的无序性急需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指导会展活动的开展。参考国外会展旅游的管理是被纳入旅游业的管理机制下, 天津也可以考虑在旅游局下设置会展处, 统一对天津的会展活动进行管理。

2、会展场馆的建设应具有超前性

目前, 国家会展中心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一期室内面积20万平方米, 室外面积10万平方米, 将确保于2015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后还将继续建设二期展馆, 届时室内展览面积将扩展到40万平方米, 会展中心整体体量将达到120万平方米。目前世界最大的展览场地在德国汉诺威, 而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全部完工后, 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展馆。到2015年一期建成时, 该项目将是中国长江以北单体展览面积最大的会展中心, 届时天津市的会展面积将达到40万平方米, 仅次于北京, 成为全国最有竞争力的会展城市, 也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会展城市。同时要加入国际间的会展信息网络, 大力开发与国际会议相配套的展览资源, 推动信息交流, 创造贸易机会。

3、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在我国会展旅游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和先进的会展管理手段已成为我国会展旅游持续发展的一大症结。借鉴国内外会展培训的经验, 在国内推出会展职业人才梯次培养计划, 以提高从业人员会展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目标, 在全市组织开展不同级别的会展策划及设计人员职业培训, 并积极推动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开设有关展览、展示的学历教育, 力求通过多层次、多样性和系统化的培训, 提高会展人才的专业素质, 提升本市展览经营管理水平, 打造具有本市特色的品牌会展产业。

综上所述, 通过对天津会展旅游发展现状问题等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会展为天津提供了一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展示的良机。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 这些都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动了有利的环境。虽然它发展还不成熟, 还存在诸多问题,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天津会展旅游的期望, 它必将在国际旅游舞台上大放光芒。只有协调好会展与旅游, 同时加入天津独特的色彩, 这样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到天津旅游与参加会议展览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发展会展旅游是天津会展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天津会展旅游将在中国旅游乃至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会议旅游, 聚焦德国[J].中国新时代, 2004 (9) :100-101.

[2]黄文波, 孙扬.天津市旅游营销战略探讨[A].企业经济, 2008 (5) .

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5

1.1.2 研究意义 目前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发展势头的确不容小觑,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需要重视,这些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将对江苏省服务贸易能否保持健康增长产生影响。

服务贸易在全球的发展速度较快,国内外对这一方面的研究理论实证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发展比较晚,所以对于省级相关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服务贸易这一方面更要不断地探究与学习。另一方面,服务贸易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贸易方式。扩大服务贸易的发展能够促使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贸易增长以及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的货物贸易在生产运输时往往具有高耗能、高资源利用的特点,相对来说服务贸易能够减少资源利用率,从而促使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首先对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所面临的部分问题和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实现对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提供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提高江苏省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

1.2 文献综述 1.2.1 外国有关研究文献 Andrea Ariu.Crisis-proof services指出在2008-2015年的危机中,货物贸易下降了近30%。但是相比之下,商业、电信和金融服务贸易继续以危机前的速度增长,只有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没有下降。在他们使用比利时的公司-产品-目的地一级的贸易数据后他们发现:在非洲经济危机期间,劳务出口的弹性就国内生产总值而言,二者之间的增长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合作国家产生的经济低迷冲击影响了商品出口,但对服务出口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差异在经济上是相当大的:如果商品出口对GDP的增长具有与服务出口相同的弹性,那么2008-2015年崩盘期间GDP的下降幅度可能只有观察到的一半。文章指出了服务贸易对国家经济稳定的一个作用。

Matteo Fiorini , Bernard Hoekman的文章中写到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加强发展中国家服务部门的绩效,并改善特定服务的获得。他们发现,当经济发展水平或机构质量足够高时,对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开放程度与获得金融、信息和通信技术和运输服务三项活动正相关,这三项活动是投入若干特别提款权的投入。这意味着,促进服务贸易和投资可能有助于实现依赖于服务部门绩效的SDGS。在缺乏关于服务贸易政策的可比跨国面板数据的情况下,需要针对具体国家的分析以更好地理解服务贸易政策对SDGS影响的具体渠道。文章同样指出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手法。

1.2.2 国内有关研究文献 崔黎犁(2015)曾经强调我国特别重视服务贸易领域,而且集中颁布激励有关服务贸易文件,这也就是说明了服务贸易发展走向。另外,指出江苏作为服务贸易的强省,规模之大小排在我国第四,另外在服务外包方面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最后介绍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以及特点。

袁蓉(2014)在TC指数分析法的指导下,以江苏省三个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地方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展开系统研究,并且研究出相关政策以及建议。

罗巧云(2018)在文章中从以全球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到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为背景介绍了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此期间提出了该省在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最后结合现状和时事为江苏省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李梦璐(2018)的文章首先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分析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服务服务贸易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建议。这有助于提升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促进江苏省融入全球价值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邬玉婷(2018)指出了随着科技的变革和发展,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市场上的地位越发重要,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且在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后,中国服务贸易领域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通过分析全球以及美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中美间服务贸易之间差距、以及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短板等问题,最后立足于包括金融和外汇等在内的政策角度对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出如下措施:近期要增强贸易协议的研究以及维护市场稳定,中期就需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远期是要大力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亚洲自贸区的形成。

郑雨彤(2018)的文章是通过数据分析之后指出中国服务贸易量在逐年增加,服务业在全国GDP所占比也不断提高。告诉我们可以看到服务贸易相比于货物贸易具有较大的优势,且其不可替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大方向。另外,在测算相关方面,传统测算方式会导致服务业的贡献被低估。在结构方面,服务贸易结构已经在逐渐改善,不同产业的比例变化也反映出了中国服务贸易新的特点以及问题。作者在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现状,提出了灵活解决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把握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及侧重点。

根据前文的分析,研究该省在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已经提出的一些相关的政策手段,在紧跟国家的政策和战略的前提下详细分析江苏省的服务贸易。通过比对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找到现阶段发展的不足,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找出解决的手段。同时借鉴分析江苏省附近城市的有效示范,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前进的道路在做到这些之后放眼于国际,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案例,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该省的实力,从而为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做出贡献。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本文首先阐述了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总结部分文献以及数据,详细分析该省服务贸易的现状。针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内涵,为下面对该发展提出的问题分析埋下理论基础。接下来是根据时事以及数据进行问题分析。接下来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给出建议,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提升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根据以上理论和问题分析,提出增强江苏省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1.3.2 研究的方法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文献查阅法,利用查询并阅读中国知网的硕博论文以及高水平期刊论文、同时参考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以及一些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中国和江苏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此进行江苏省服务贸易现状的分析和总结。

(2)问题分析法,按照解决江苏省服务发展所遇到问题的过程,找出在发展中的问题所在,由此提出问题并给出发展建议。

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江苏省在服务贸易领域开展的较迟,但借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东风以及如今经济的全球化,该省利用中国制造这一品牌带来的连锁效应,加之多年来持续增加的对服务贸易方面的政策支持,另外,该省自身不断地发展第三产业为契机,同时依托在传统贸易服务中的劳动力优势,在这些年取得了不容忽略的成就,另外,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发展特色,对外也展现出相当有潜力的发展趋势。

2.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服务贸易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但是在90年代之前由于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导致了江苏省的开放程度低,所以在这段时期里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处在一个十分缓慢增长的状态。90年代之后中国,在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得打前提下,引领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基于我国服务贸易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下,江苏省在该领域的发展也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以2013年为例:在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时,江苏省紧紧握住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一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一百八十亿美元大关,年增长超过十二个百分点,并且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除此之外在其他的经济危机中也很好的生存了下来,由此不难发现,江苏省在发展该领域的困难。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 图2.1 2015-2017江苏省在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占比 2004年,那个时候江苏省在服务贸易方面的进出口额仅仅为11.49亿美元,经过13年的发展,到2017年时,已增长到477.2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18.7%,对比我国的平均增幅,拥有六个百分点的优势。其中,在2008年时江苏省服务贸易的总额度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同比提高近四十个百分点。江苏省的服务贸易总额更是在2018年突破600亿美元大关。江苏省服务贸易的规模在全国排名已经到达了第四位,由此可以看出其一直在不断努力发展自身规模的成果,目前江苏的服务贸易已然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竞争力并在未来还可能进一步的发展与扩张,于江苏省整体的经济发展而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江苏省在新的形势下也做出了选择: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转变贸易模式,培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由此提升江苏省的整体经济实力。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图2.2 江苏服务贸易额 2.2 服务贸易逆差增加 江苏省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在近几年来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状况不错,通过表格中数据并不难看出其服务贸易总额在最近几年里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与此同时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的逆差却在逐年增加,具体表现为服务贸易中以贸易输入即出口为主。这种贸易逆差的存在使得江苏省服务贸易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是江苏省服务贸易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量出口劳动性密集型服务的同时进口金融服务和网络技术等附加值不低的行业。

江苏省服务贸易逆差的存在表明其在整体贸易进出口中的表现还不够突出,也暴露出了在自身发展中的缺陷:江苏省拥有劳动力优势,这种优势使其在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中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这个优势同时也威胁了江苏自身在服务贸易中其他不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并拥有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若是在这些拥有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上一直依赖于进口的话,那么江苏省服务贸易在未来发展存在被淘汰的危机。

表 2.3 江苏服务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江苏服务贸易 总额 124.04 182.5 213.31 294.33 373.1 477.2 635.49 出口 60.62 88.62 102.25 141.26 179.36 231.1 309.16 进口 63.42 93.88 111.06 153.07 193.74 246.4 326.33 逆差-2.8-5.26-8.81-11.81-14.38-15.3-17.17 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 图 2.4 江苏省服务贸易逆差额(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 2.3 服务贸易结构有所优化 服务贸易这一贸易类型在中国的统计标准中一共包含了十二个项目,在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包括咨询管理在内的其他商业服务一直占其中的首位,在2018年数据统计中达到了61%。其次则是交通运输,在江苏省服务贸易总量中占15.6%。在江苏省服务贸易结构中,旅游、建筑、劳务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具有稳定增长的发展势态,这有效的稳定和促进了江苏服务贸易的增长。2018年里江苏省旅游业外汇收入达46.5亿美元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0.8%;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实际完成营业额达到了95.285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58%;

对外劳务合作实际收入达到了7.21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7%。在江苏省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即使近年来旅游项目有出现过逆差,但仍然是江苏主要的出口服务项目,在所有出口项目中相对具有较强竞争力。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 图 2.5 江苏省服务贸易结构比例 同时服务贸易结构中的其他项目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2018年江苏省服务贸易中的通信服务出口总金额达到了0.24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7.51%。该项工作发展至今,已确定多个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十五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三个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另外,现阶段该省放在服务贸易的建筑也很大程度上提高,包括各软件园等集聚园区已经初步建成。

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在服务贸易结构以及未来调整的方向:在维持有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项目。以上行业将成为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的主流行业,并且在江苏省贸易发展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不难得出,江苏省服务贸易将向知识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且发展态势将越来越好。并且从长远来看,江苏省的服务贸易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那么其服务贸易结构还需要实现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

江苏省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研究 从上一节分析可知,这些年来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发展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阻碍该省服务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挖掘该省在服务贸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对江苏服务贸易未来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服务贸易发展基础薄弱 服务经济的基础是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服务贸易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才能维持服务贸易。过去几年内,江苏省长期贯彻着“重制造,轻服务”的发展政策,这将不利于该省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和结构优化。在该省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被重视的情况下服务贸易也随之不断发展。

从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质量上来看,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一直占大部分,这使得该省服务贸易的含金量低。那些拥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型服务在江苏省还没有很强的竞争力,这进一步表明该省服务贸易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体化程度不高,不能为江苏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规模扩大但发展不稳定近年来,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项目的类型不断增加,弥补了与以往该省在新兴现代服务项目上的缺乏这一不足。目前该省也已积极开展新型贸易行业的发展,并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重大突破。例如,江苏计算机、信息咨询、动漫创意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省内已经持续出现。

由此可见,江苏省对外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将充满希望。但从发展现状告诉我们,目前还存在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比如从国内对比情况中(表3.2),在2015年到2018这四年之间该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占比分别为1.88%、1.74%、1.86%、1.9%。我们可以看出该省对外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在我国占比相对不高,另外即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江苏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也并不稳定,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时间内江苏的服务贸易还有很多风险和进步空间。

3.3 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目前江苏省服务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进出口主体结构中传统服务行业是江苏省服务贸易的主要来源。因此具有创新性强等优势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发展水平较低,包括文化服务、服务外包等项目。

从江苏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商业服务项目是该省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出口的很大比例。近年来,在交通,建筑,劳务合同等服务业的发展中,江苏省服务出口份额也稳步增长。这表明了江苏服务贸易发展方向的现代服务项目的未来趋势,其中包括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专利使用费和许可费。想要追上传统服务行业的步伐依旧需要不短时间。

从服务贸易结构进口分析,该省服务贸易的进口主要集中于商业服务、咨询等项目。2010至2018年这8年期间,以上各类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在各年全省中所占的比重均在九成以上。咨询、商业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权的进口三项占到了接近七十个百分点。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服务出口结构非常简单,以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导的项目占主导地位。一些高附加值服务领域的表现并不明显。同时,在贸易进口结构中的表现也比较单调,一直以来贸易进口的项目都没有太大变化并且对于高价值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没有良好表现。这些导致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在对外服务贸易市场中占有率低,面对现代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的发展水平也较低。

3.4 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不完善 服务业本身具有很多优势和广泛的优势,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困难。现阶段,世界上有关于管理服务贸易的要求的共同政策和法律规定。在江苏省,没有相对统一的管理服务贸易管理系统的政策。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 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在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即服务行业自身的特点导致的行业规划较多,进而导致行政主管和牵头部门有所增加,且各部的管理角度和侧重点具有差别,所以,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管理机制,这反过来又会影响政策的实施。使得政策有效性大大降低。这就导致了部门管理重复,在消耗特别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大的基础上,管理效率还是不高。

另一方面,在立法方面,该省的服务贸易目前尚不完善,大多数部门处于没有立法或缺乏支持性法律的情况。虽然有些部门已经有相应的法律,但由于光的范围,这些法律在定位方面造成了问题。进而使得法律实施时得可操作性大大下降。立法存在矛盾,一些个别条款与GATS的原则相矛盾。立法相对简单,针对性的弱点和缺乏规则,指出了江苏省法律法规服务贸易的薄弱环节。提高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江苏省的对外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对全省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有效的对策对江苏对外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1 立足传统项目,培养新优势 旅游以及交通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江苏省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的项目。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常状况下,服务贸易是没有什么污染而且能耗非常小,在这样特点的前提下,促进江苏劳动力方面得天独厚的优越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合理改良贸易结构对提高服务贸易质量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虽然江苏省一方面在服务业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却拥有劳动力优势,造成江苏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这同时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向前推进。从江苏省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的新兴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比拥有传统优势的服务项目慢,仅仅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服务贸易,现阶段,它无法满足江苏提高竞争力的要求。所以,在确定发展思路的前提下,江苏省要在强调自身传统优势和项目的同时,加快发展新的现代服务项目,拓展现代服务业务。如加大计算机信息、保险等行业发展力度,进一步形成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由此带动服务贸易整体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江苏省服务贸易要不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提高这些项目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可实现重点突出、层次结构分明、阶段性较强地发展高层次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4.2 巩固传统贸易优势,实施多元化出口 在面对江苏省服务贸易规模扩大但发展不稳定的情况,有必要在第一时间巩固创立的的传统服务贸易市场的地位,这样可以产生传统市场优势的效果。江苏省将对通常的贸易伙伴开展大量商业活动,以避免传统市场的损失和缩小。它也可能受到各国政策或传统市场区域的偏见,例如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保持传统市场的秩序稳定并且推动发展,维持传统服务贸易市场的活力,为传统市场持续发展增加新的能量。积极发挥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战略。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该省服务贸易结构不够多元化,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优势将消失,在这样的前提下,实施多元化的出口战略,能够增加我国出口的稳定性,并且规避市场风险。所以,需要在服务贸易比较集中的领域上不断提升服务水准,在保证传统市场出口份额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积极开拓新市场。

4.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江苏在服务贸易的相关领域起步较晚并且发展时间不长,这也就造成该领域的法律体系的不够成熟。为了提高全省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贸易的基本规则。另外,而且还符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制定适合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已经建立的法律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必须高效,迅速地实施服务贸易中的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在江苏省服务业形成统一完善的贸易法律体系。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为解决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创立可能。因此有必要促进不同部们之间的沟通,以规避多头管理的情况,这也易于统筹安排江苏省服务贸易规划和统计等相关工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效率。

4.4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进步,知识的作用正在增加。无论人才素质或数量,服务贸易的发展都需要具备与货物贸易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高素质员工经常对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这将是影响该省服务贸易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江苏省必须重视服务业人才的塑造。

从江苏省的政府方面来说,应加大对教育以及各种各样高新技术研发领域的投资,注重服务业人才的塑造,提高省内服务贸易专业类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服务贸易相关专业实践基地,以实现对相关人才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这样既能提高企业对人才选拔水准,同时可以为该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准备大量的有用之才。因此,政府要设法留住相关专业人才,如采取高水平人才政策,为了提高江苏省服务业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公司将招聘留在江苏的先进服务人才,增加后备人才。为江苏省服务贸易的良好发展 输送新鲜有力的血液。

对企业来讲,应注重从业员工的培训,如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以便能使员工了解到最新市场动态,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新,与时俱进,进而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当今时代飞速的发展的前提下,服务贸易当然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这样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要走进市场,在市场中不断尝试,把理论知识进行运用。所以,将理论教育以及技能培训进行合理的融合,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很多很多服务业的顶尖人才。

结论 本文对江苏省展开研究和该省服务贸易展开系统分析,同时着重调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研究出对应建议以及意见。在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的这一过程中,需要重视自身的发展基础以及优势,在此前提下对服务贸易的结构进行优化和发展规模的扩大,不能一味地扩大贸易规模与追求发展速度。且服务贸易结构中贸易项目之间的差距导致了江苏省服务贸易发展虽然速度快但是不稳定的局面,所以对此江苏省的服务贸易在这方面也需要做出调整。在以上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帮助,所以还要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吸引。

致谢 在紫金学院进行学习的多年时光里,我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以及同学的关心,特别在毕业论文撰写完成的时候环,心情特别激动,有很多人很多事值得感谢,值得感激。

从论文的选题到开题,一直到现在论文全部完场,最值得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黄仕靖老师,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帮助我很多,提出了很多的意见与批评,这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成功的完成。同时也感谢经管院系的老师们在我的大学生涯里的教导。另外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论文之中很多的看法以及观点都比较浅薄,希望评阅老师对此指正。

西藏金融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6

关键词:西藏;金融业;现状;问题

一、西藏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银行业稳步发展,货币信贷总量明显增长

自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办事处于1952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60余年的发展,西藏全区服务网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600多家,其中西藏自治区中国民生银行拉萨分行被批准设立,林芝民生村镇银行也成功组建,西藏金融服务体系正日益完善(见表1)。此外,银行货币信贷总量也在不断增长。截至2013年,西藏自治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499.08亿元,比2012年增加448.51亿元,增长率在20%以上。其中,单位存款以定期化态势较快增长,个人存款以储蓄存款为主,呈稳步上升趋势;从存款部门看,财政性存款大幅下降,企业存款增幅较快,机关团体存款新增额较大。西藏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076.69亿元,比2012年增加412.94亿元,增长62.21%。

表12013年西藏自治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机构类别

营业网点

机构个数(人)从业人数(人)资产总额(亿元)法人机构(个)

大型商业银行59769632295.060

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27760.270

股份制商业银行18814.690

城市商业银行1187164.621

城市信用社0000

主要农村金融机构0000

财务公司0000

信托公司0000

邮政储蓄75581220

外资银行0000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3001

其他0000

合计67778942656.72

数据来源:西藏银监局

(二)证券业稳步发展

1993年,西藏证券交易中心在拉萨成立,这是西藏第一个经营现代金融业务的金融市场,也为西藏证券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证券也从无到有稳步发展了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藏证券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且经营状况良好,为西藏证券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截至2013年,西藏自治区共有6家证券营业部,其中西藏同信证券营业部5家,中投证券营业部1家。西藏首家期货营业部——同信久恒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拉萨营业部于2013年7月正式营业,结束了西藏无期货经营机构的历史。

其次,证券市场主体也日益多元化,经营效益显著提高。至2013年,西藏自治区共有10家A股上市公司和1家H股上市公司。其中,10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3家,民营控股7家;沪市公司6家,深市公司4家;主板公司8家,中小板公司2家。10家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69.5亿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718.64亿元。2013年末,10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融资181.61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42.61亿元,中期票据融资19亿元,短期融资券融资20亿元①。

(三)保险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保险保障能力增强

西藏保险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藏分公司由最初的独家经营,发展到现在平安、安邦、人寿介入竞争,保险体系已初具规模。截至2013年,西藏自治区保险市场共有6家省级分公司,其中:产险分公司5家,寿险分公司1家。2013年,西藏自治区保险业保费收入达11.43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近20%。其中,产险保费收入7.96亿元,增幅在20%以上;人身险保费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14.87%。2013年,西藏自治区保险密度为人均366.3元,较2012年每人增加56.6元,上升了18个百分点;保险深度为1.42%,同比增长5%。

(四)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來,西藏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下,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连续十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2013年西藏全区GDP达到807.67亿元,较2012年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3元,同比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78元,增幅达到15%。2013年,西藏三大产业稳步发展,总产值同比分别增加了86.82亿元、292.92亿元、427.93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3.8%、20%和8.7%,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0.7%、36.3%、5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逐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支持。1999年,西藏开始推广征信系统,现已覆盖西藏全区且全国联网。2013年,西藏评定信用乡304个、信用村3137个,企业征信系统中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达到6848户,较2012年增长5.6%。

二、西藏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存在制度性缺陷

由于西藏的特殊区情,西藏金融的发展更多的依靠国家力量的支持和国有垄断型金融制度的安排,这决定了西藏金融是一种典型的外生金融。目前,西藏金融机构仍然以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为主,城市信用社、主要农村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数量为零,至今无一家外资银行。在经营决策方面,在藏金融机构均由总部决定,分支机构没有自主决定权,这种国有金融产权制度结构可能会直接内生出许多无效交易和金融领域的“寻租”现象,阻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二)金融机构的发展受到地理区位因素的限制

西藏地处我国西部边疆地区,人口密度较低,每平方公里只有2.5人,西藏地广人稀决定了金融需求较小,此外,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更使得金融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基层网点所需的经营成本增加,同时也面临着没有足够的金融人才,以及更多风险的困境,这样会大大增加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难度。虽然国家在贷款利率等方面制定了各类优惠政策,但目前,只有农业银行行西藏分行将下属分支机构延伸到了县和部分乡镇,保险公司只有人保西藏分公司的分支机构延伸到了县级领域,其余保险业务机构大多仅限于地区层面。

(三)有限信贷需求不足,资金外流现象较为明显

贷存比是一个地区贷款总量和该地区存款总量之间的比例。2012年,西藏金融机构贷存比水平为42.1%,与全国平均水平有着40%的差距,而且,该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虽然西藏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经济总量较低,且西藏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竞争力不强,发展能力较差,加上西藏担保体系发展还不完善,能形成的有效信贷需求并不多。西藏当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没有足够多的优质贷款项目可以投放,为了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规避风险等经营目标,就必然采取资金跨区域放贷的措施,使得西藏的存款又流向内地,这不仅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也会造成西藏经济的“失血”。(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解:

①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年报.

参考文献:

[1]伍艳.对西藏金融弱化的思考——西藏金融发展55年(1952-2006)[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

[2]杨宝林.西藏银行业存差状况、问题症结及对策[J].西南金融,2009,(9).

[3]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2010-2013)[z].

婺剧发展现状及传承问题的思考 篇7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 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 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具有如此高评价的婺剧, 历史悠久, 剧目丰富, 特色浓郁, 影响深广, 有徽剧“活化石”之称。婺剧主要有六种声腔合成:高腔、昆腔、乱弹、微戏、滩簧和时调, 每种声腔都有各自的特色, 如高腔的一泻而尽, 昆腔的简朴流畅, 乱弹的慷慨激越或婉转轻柔、徽戏的雄壮豪放、滩簧的缠绵婉转及时调的轻松愉快, 正因为六种声腔的各具特色, 才造就了婺剧这丰富多彩的表演特点, 才让其成为浙江金华独领旗帜的地方戏。婺剧中的行当主要包括“生、旦、净、末、丑”, 角色有婺剧的角色有花旦、作旦、正旦、老旦、小旦, 小生、老生、 老外, 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花脸之分。婺剧的惊人之处在于不仅表演粗犷豪放、文武双全, 还拥有惊人的特技和非凡的武功表演, 如变脸、喷火。

早些时候的婺剧班, 演员主要是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民, 主要在乡村集市、庙会演出,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 每到有重要节日, 都会请一些戏班来唱一台戏进行庆祝。 初期都是以坐唱为主, 之后渐渐敲锣打鼓沿街挨村进行表演, 主演演变为化装上台演出。婺剧的成长道路艰难而漫长, 上世纪60年代浙江婺剧团的成立, 对婺剧的传统艺术进行了改革工作, 并使婺剧不断发展沿袭至今, 影响深远。

二、婺剧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金华地区的经济也迅速发展, 其精神文明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需求。 娱乐方式的多种多样、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 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传统曲艺。参与学习婺剧的人也越来越少, 婺剧的传承出现了困境。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形式、剧团发展、演出地域、观众群体几个方面。

(一) 艺术变现形式单调

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面临一个问题:与当代新生艺术相竞技, 是否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婺剧是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 它所表达的是独特的时代气息和当时的风土人情, 与当今人们的文化审美主旨有着较大的差距。“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孕育而成的,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真实而又具体的能动反映。艺术作为一种文化, 其文化个性便是社会、历史的形象反映。” 婺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婺剧的表现形式只有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 不断进行创新, 才能得到有力的传承。

(二) 剧团发展衰落

数据表明, 我市专业的婺剧团只有5个, 民营的婺剧团也仅有50多个, 而且随着剧团演员年龄的增长, 逐渐由演员退出剧团, 而又得不到新鲜的血液加以补充, 越来越多的剧团面临解散。另外, 民营婺剧团很多演员的工资不能得到保障, 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婺剧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性的演出, 但更离不开的是这些民营剧团, 几百年来, 民营剧团为婺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关部门对民营剧团没有做一定的扶持工作, 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如中国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中小企业所做的贡献, 国家不能只对国有企业给予帮助, 更多的是要关注民营企业。

(三) 演出地域缩小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婺剧在农村表演的次数越来越少, 在农村也很少看见婺剧剧团的演出;而在城市, 受到观众群、表演场地和娱乐风气的限制, 婺剧的演出几乎没有人观看, 人们早已被其他新式娱乐方式充斥了眼球。因此, 剧场演出的效果还不如以前在农村搭台演出。婺剧也在走出国门, 但试承想, 在出了浙西地域外, 中国的其他地方又是否走过。不能一味的说走出国门就是得到好的传承, 自己国家文化的传承还得从自己国人入手, 从地方人民入手。况且, 将婺剧翻译成英文, 连韵味都变了。

(四) 观众群体狭窄

观众群体狭窄, 这是中国戏曲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婺剧同样也存在。虽然婺剧具有六种各具特色的声腔, 具有脸谱明显的角色, 但很多年轻观众就是不买这个账。 在婺剧的观众群体中, 大多数是农村的中老年群体。而且很多情况下, 不是每个观众对每个声腔都感兴趣, 这也造成了一部分观众的流失, 导致观众群体的萎缩。另一方面, 婺剧的宣传不周也使一些观众无法及时得到演出的信息, 错过观赏, 久而久之, 便逐渐失去乐趣。

三、对婺剧传承的一点建议

(一) 创作新颖的剧本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 对单一不变的事物总是会很快失去兴趣。因为其为地方戏, 它的表现形式和唱腔也自然立足于当地的风俗民情。然后婺剧剧本的单一使得观众在观看后, 便不会再去观看第二遍, 即使再忠实的观众坚持反复得看, 除了一些经典剧本, 也会有看看厌的时候。何况人们接触的新型艺术形式愈来愈多, 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婺剧, 很多人都听不懂也没法接受。年轻人虽然可以接受传统的婺剧并支持它的发展,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不能反映当下时代特色的剧本。可以聘请一些编辑, 结合婺剧的特色唱腔和当代热点创作出新的剧本, 既不失婺剧本来的优点, 也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二) 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

使人们能记住一件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其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就如那些商家的广告, 通过穿插在电视剧、电影、网站信息中, 逐渐影响观众, 并逐渐被接受, 以至于很多人一看到有关商品的一点信息就能联想到该商品, 并进行购买, 从而商家便达到了它的目的。 婺剧也可以和地方电视台进行协商联合, 开展一些合作, 以做节目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 让观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 可以针对年轻人进行一些宣传活动, 如开展“婺剧进校园”等活动, 联合大学进行婺剧的宣传和演出, 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自己的家乡戏, 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这也能使婺剧的观众群向年轻化发展, 对婺剧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三) 适度改革, 接轨当代市场经济

地方戏要想长期发展并壮大, 就应该打破原有传统的经营模式, 与当代市场经济接轨。婺剧之所以能有400多年的历史, 并能如此保留下来影响了一代人, 肯定是因为其经营模式符合当时的市场经济。但经济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在婺剧的文化功能逐渐减弱, 发展遇到瓶颈的今天, 它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服务业的一个分支, 婺剧应当立足于观众, 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即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推出不同风格的演出, 更符合观众的需求。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婺剧现有的资源, 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观众, 正如在商场购物有会员条件一样, 使消费者产生更多的消费兴趣, 并为了有更好的会员体验保持对产品的忠诚度。

四、后记

婺剧文化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一个有效成分, 也是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只有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才能体现它向世界展示的功能。任何文化的传承, 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化终究会在历史洪流中消失殆尽。只要融入现代生活, 与时俱进, 我们相信, 婺剧必然会显示出其个性, 蓬勃发展。

摘要:婺剧俗称“金华戏”, 源于明朝中叶, 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戏曲舞台颇具地方特色的戏曲之一。在精神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 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地方戏曲, 要想传承并发扬光大, 必须与时俱进,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本文通过对婺剧发展现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为婺剧今后传承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婺剧,现状,传承,建议

参考文献

[1]方宏烨.试论婺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6) .

我国区域公路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8

公路总里程东西部地区增速快于中部: 2014年我国东部地区公路里程为121. 8万千米,增速达到2. 6% ,中西部地区公路里程分别为145. 2万千米、179. 4万千米, 增速分别达到1. 4% 和3. 3% ,分别低于和高出东部地区1. 2和0. 6个百分点,其中西部地区增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符合国家的 “西部大开发” 战略。分区域看, 华南、西南、西北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华北、 华东、华中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华南地区增幅最大,达到4. 1% ; 华东地区增速最低,仅为1. 4% 。从各省区看,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7省 ( 市) 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份均低于全国平均。

国省道二级及以上里程占比呈 “东高、中中、西低”态势: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国省道里程为50. 2万千米,二级及以上里程为37. 6万千米,占国省道总里程的74. 8% ,其中东部 地区二级 及以上里 程占比为92. 5% ,中部地区为74. 5% ,西部地区仅为63. 0% ,地区高等级公路占比差距明显。分区域看,东北、华北、 华东、华南地区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超过全国平均,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仅分别为68. 4% ,54. 1% 和65. 7% 。从各省区看, 东部地区的海南 ( 74. 2% ) 、中部地区的湖南 ( 36. 8% ) 、 西部地区的 内蒙古 ( 74. 7% ) 、四川 ( 73. 3% ) 、贵州 ( 57. 0%) 、云南 ( 48. 1%) 、西藏 ( 9. 0%) 、陕西 ( 74. 4%) 、 甘肃 ( 69. 9%) 、青海 ( 58. 7%) 、新疆 ( 61. 0%) 均未达到全国平均。

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公路密度继续呈 “东极高、 中中、西极低”态势: 2014年我国农村公路里程为388. 2万千米,比上年增加2. 6% ,公路密度为46. 50千米/百平方千米,比上年提高1. 12千米/百平方千米。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里程分别为107. 2万千米、125. 9万千米、155. 0万千米, 比上年分 别提高2. 8% 、1. 3% 、 3. 4% 。公路密度分别为114. 7千米 / 百平方千米、87. 5千米/百平方千米、26. 0千米/百平方千米,比上年分别提高2. 9千米/百平方千米、1. 2千米/百平方千米、0. 8千米/百平方千米,西部地区公路密度与东中部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分区域看,华北、西南以及西北公路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各省区来看,除内蒙古、黑龙江、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外,其余省份公路密度均高于全国平均,其中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公路密度极低,分别只有全国的0. 31、0. 13、0. 22、0. 23倍。

2我国公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省道改造力度不够、西部地区普通国道改造严重滞后: 从各区域公路交通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国家长期以来对国道和省道改造投入不够,国省道公路等级低、质量普遍较差,截至2014年年底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仅为74. 8% ,仍有5229千米的等外路和6. 2万千米的简易铺装和未铺装路面存在。西部地区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仅为63. 0% ,比东部地区低29. 5% ,普通国道仍有三级及以下公路1. 6万千米,占全国普通国道三级及以下公路里程的76. 7% ,升级改造的需求十分迫切。

农村公路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通达通畅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截至2014年年底,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88. 2万千米,比上年增加9. 7万千米,但基础设施仍需逐步完善,特别是西部地区。今年来国家虽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但由于西部地区本身经济条件落后,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14年年末,全国农村公路中,高级、次高级路 面类型的 公路里程 占比为66. 8% ,西部地区仅为49. 0% ,低于东部地区34. 5个百分点。全国不通公路的乡 ( 镇) 为7个,全部在西部地区,全国不通公路的建制村为1155个,其中西部地区为1583个,占全国总数的77. 9% 。

公路网密度低,分布不均衡: 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每百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已拥有46. 50千米的公路,但与我国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仍不相称。我国公路布局整体偏向东部发达地区,公路分布不均衡。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50% ,公路里程仅占全国的11. 1% ,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 ,但公路里程占比同样达到11. 2% 。中西部地区公路里程少,制约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对我国公路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的需要,要继续加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加速形成基础设施网络。

完善路网结构: 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重点提高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扶持西部地区及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缩小与发达地区交通发展水平的差距。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 转变发展理念,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 实现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通过集约化提升路网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创新,改良升级运输装备,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使公路交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摘要:文章结合统计数据对我国区域公路里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作相关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路交通协调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扬州民宿客栈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 篇9

一、扬州民俗客栈现状

目前, 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城市都在打造民宿客栈, 其已成为亲近原生态文化、发展城市旅游的重要手段。扬州的民宿客栈起步较晚, 最早诞生于2009年, 主要集中在东关街一带。其中最著名的长乐客栈还被江苏省旅游局官方微信——“江苏微旅游”进行了重点推介。此外, 七夕客栈和同福客栈也是扬州运营较早的民居自建模式客栈。2014年, 扬州市在南河下古城片区开发民宿客栈, 老街民居、青砖小瓦、古树新绿、庭院观天, 极具扬州特色。在周末和旅游旺季, 这些名宿“一床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民宿客栈已然成为扬州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为适应现代度假休闲旅游的需求, 除了发展老城区的民宿客栈, 扬州市还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民居客栈。例如:唐子城区域将打造民宿文化酒店客栈集群, 民宿样板房将现唐韵风格;生态科技新城首个河岛湿地田园民宿村开工建设, 民宿村房前屋后小桥流水, 田间地头碧草蓝天, 展现原生态乡村风情, 让游客体验大自然的宁静。方巷镇沿湖村利用渔民闲置房屋打造邵伯湖渔家民宿, 首批的“湖口人家”渔家民宿已经在去年“4.18”期间正式对外迎客。

二、扬州民宿客栈存在问题

(一) 硬件问题

由于扬州民宿客栈起步较晚,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 存在一系列问题。双东历史街区和南河下街区是最具扬州特色的地方, 也是打造特色民俗客栈的首选之地。但是, 这两处老城区的街道狭窄, 房屋陈旧, 民居建设难以达到现代消防对新建筑所提出的规范及要求, 手续难以办理。民宿经营者及员工的消防意识淡薄, 没有进行专业的消防演练, 没有严格的预警机制, 一旦碰到火灾, 许多员工不知如何正确疏散、逃生、报警、救火。如果采取完全居民自行运营的模式, 会带来安全、卫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这些地方的居民自建客栈不多, 绝大多数的客栈都是商业开发的, 特色不明显, 无法让更多的自由行游客享受到真正原住扬州人的生活。随着自驾游的兴起, 扬州受到了周边城市旅游者的热捧, 停车问题也成为老城区旅游景点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 软件问题

除了改善硬件条件, 提升这些民宿客栈的文化软实力才是这一产业长效发展的重点。民宿不仅局限于提供住宿服务, 还通过住宿场所来营造和培养地域文化氛围与气息, 成为展示景区生态文化的一个窗口。

合格的民居客栈人员应该熟悉扬州风土人情, 而目前商业开发的民居客栈工作人员大多不是本地人, 对老扬州历史典故知之甚少。他们的服务意识单纯, 文化宣传意识淡薄, 创新再发展意识不足。

一些自行经营客栈的主人, 由于受自身文化修养与思想意识的局限, 将民宿单纯的理解为提供住宿或者饮食的地方, 未意识到自己是景区的主人, 是游客进行日常游览时所关注的一部分。这部分经营者满足于已有的经济收入, 对自己的经营产业没有更高的展望与更长远的规划, 导致服务层次不高, 服务内容狭窄, 无法全面地满足旅客的需求, 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再次光临, 因此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民宿客栈的文化内涵建设, 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 是扬州加快发展和打造本土特色民宿旅游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扬州民宿客栈发展对策

(一) 吸取他人经验

鉴于扬州的民宿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瓶颈, 一味的靠自己摸索速度太慢, 成本太高。国内外有许多地方的民宿发展已非常成熟, 扬州完全可以组团去实地考察, 学习借鉴。“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例如:英国采用的等级制度, 将农家民宿设施比照旅馆分级认证方式, 依序分为:登录 (Listed) 、1冠 (1-Crown) 、2冠 (2-Crown) 及3冠 (3-Crown) 四个等级, 每年由观光局以不预先告知方式进行查核。这样的分级制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很清晰地了解各家民宿的真实状况, 选择符合自己心里预期的客栈居住, 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方面, 形成一种竞争机制, 促使民宿经营者提升服务水平。

国内民宿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在台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台湾民宿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以自家物业经营为主, 规模限定在5-15间客房。这种模式方便管理, 易于形成各自鲜明的特色。台湾的民宿多位于景观地带, 结合当地自然、人文景观及农林渔牧业生产活动,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接待服务。除提供住宿及餐饮等基础旅游服务外, 还可以提供结合当地旅游及社区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内容。这些民宿通过开展民俗活动、提供特色餐饮、展示地方性文化、结合休闲娱乐等方法, 营造的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旅店, 而是家庭般温暖的住宿氛围。

(二) 创新管理模式

扬州在学习其他地区民宿发展经验的同时, 要深挖自身内容, 形成本土特色, 打造扬州旅游的新名片。例如, 针对老城区的南河下居民客栈大多都“藏”在深巷, 而且比较分散, 外地游客订房、看房不太方便的问题, 管理部门成立了民居客栈运营中心, 系统化、信息化、网格化管理运营街区内所有客栈。运营中心从预订、接洽、订房再到居民加盟, 就是一个载体, 它是所有客栈的“总前台”, 实现前台在街面、民居在巷内的格局。南河下居民可以通过出租闲置房、委托运营公司管理、自行运营三种模式参与。

民宿客栈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是随着主人的品味而来, 展现各异奇趣的风格。扬州的民宿在选取经营者或管理者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吸引一些艺术家、文化人来投资。这些人所从事的职业多为文化出版、艺术设计等, 整体而言, 文化程度较高, 生活随性自由, 在物质层面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但是在精神层面追求个性和价值, 比较讲究生活的质量、品位和情趣。这些人投资民宿后, 大多会把自己的理想主义情怀倾注在民宿的建筑设计中、浸润在民宿的细节营造中, 使民宿成为一个人文聚集的场所。

(三) 加强内涵建设

除了管理模式要适应本地需求, 加强民宿客栈的文化内涵建设才是重中之重。选择民宿客栈居住的主要是自助游和休闲游的散客, 他们旅游的目的是想深入当地人的生活, 了解和体验最具扬州特色的文化。与客栈的经营者和工作人员交流互动是他们了解扬州的首选。

作为客栈的经营者, 与游客分享他们的办店理念、起缘, 自身的兴趣爱好、所见所闻, 以及生活态度, 和游客产生共鸣, 成为朋友。经营者要突出主人风格, 经营出浓浓的人情味, 培养一批自己的忠实客户, 努力让自己成为经营中的点睛之笔。

作为客栈的工作人员, 提升文化修养, 强化文化宣传意识, 根据游客的实际需要提供服务内容, 使游客能在住宿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当地文化。

(四) 展示扬州元素

此外, 民宿客栈在建设和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凝缩当地文化的精华, 通过具有实体感的生活场景来体现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与民居风情。扬州的民俗客栈可以利用老城区闹中有静、独门独院、原生态、慢生活的特点, 体现一种闲适、慵懒却又不失精致、典雅的市井生活, 融入一种富有诗意、渲染力、亲和力和想象力的文化, 蕴含一种和日常生活若即若离的舒适感觉。

例如:扬州最具代表性的长乐客栈是由逸圃、李长乐故居和华氏园等老建筑改造组成, 充分展现了扬州古典园林的布局和造景特色。游客居住其中就如同穿越到明清时代的扬州, 青砖黛瓦, 清水原色, 切身体会古城魅力。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包含了湖南会馆、江西会馆等大量盐商住宅, 及何园、小盘古等古典园林。另外, 扬州的剪纸、漆器、早茶、沐浴等传统技艺也应该融入到民宿客栈的经营过程中。

由此可见, 民宿客栈应该充分展示其个性, 体现本土元素, 饱含人文情感, 成为扬州文化的新载体。探索发展中的扬州民宿客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政府也应该出台适应扬州现状的民宿管理办法和发展规划, 从大局层面来打造各方面都配套成熟的民宿, 来契合现代城市人更加自由、开放、休闲的旅游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春燕.杭州西湖风景区民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 2015, (21) :122-125.

[2]孙以栋.民宿经济与区域文化协同发展策略探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6 (15) 2.

[3]聂超.民宿客栈古巷深处觅“扬州”[N].扬州日报, 2014-11-28.

[4]吴玮.台湾民宿业发展现状及数字化营销策略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3 (3) .

[5]刑剑飞.杭州精品民宿可持续发展分析[J].经贸实践, 2016, (03) .

微电影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篇10

1、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 (microcinema, 又称Micro film) 这是一个时代创造的特有名词, 确切的说, 这个词是中国特有的名词。事实上这种类型是脱胎于短片 (Short subject, Short film) 。微电影的时长定义在华语地区各不相同, 在中国大陆地区, 通常指的是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 (优酷, 土豆, 新浪视频等视频网站) 上进行传播, 且适宜在移动状态下或者短时间内观看, 故事情节基本完整的短片。短片时长通常少于五分钟, 形式有单独成片, 或者成系列的微电影。

2、微电影的特征

微电影是当下“微”时代 (信息时代) 的“电影”类型, 有着中国特色的名称。微电影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正在它的名称上——“微”。尽管目前行业内对这种新“电影”形式的定义比较模糊, 而且说法各异, 可是大部分都倾向于这样的定义:一是“微”制作, 微电影的时间长度决定了微电影大不可像传统电影那样投资巨大, 它投资小, 准入标准较低, 所以大部分人都能参与其中。二是“微”时长, 它有别于传统电影, 时间长度通常在九十分钟以上, 也有两三个小时的, 微电影时间长度大都在几分钟, 长的到二三十分钟的也不少。三是“微”传播, 传统电影的传播途径基本是在电影院, 也有的数字电影在电视上传播, 而微电影大多实在互联网, 移动设备等多媒体平台传播, 更能贴近普通大众, 传播范围也更为广阔。

二、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1、制作环境

我们在叙述微电影特征时, 就已经知道, 微电影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门槛低, 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一部DV, 一台单反, 甚至一部智能手机, 都能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

2、媒体环境

由于微电影的传播平台所致, 观影人群大都是80, 90后。而微电影大都是从网络传播。据统计, 截至到2012年6月底, 中国网络用户数量已经达到5.38亿, 这就潜在了5.38亿的观影人群,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通过传播途径的不断增加, 这个数字还将持续上升。

三、微电影发展的现有问题

1、内容不当

微电影的越来越多, 其中作品也良莠不齐, 而这当中大部分靠情色暴力, 低俗的段子和无营养的内容所充斥。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和点击率, 这些作品大多有着不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过度描绘社会阴暗面, 粗口, 露骨的话语随处可见, 有些甚至夹杂着演员没演技可以, 只要多露点肉, 就可以填补回来的思想。

2、审查制度不明

现在国家并没有给微电影设立明确的审查制度, 虽然各个创作方, 视频播放平台都有自己的一套审查制度, 但是为赢得点击率, 依旧有打擦边球的行为, 存在一些低俗、烂俗、渲染色情暴力的现象。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达通知, 规定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统一审查后再播, 但是这个审查的主导权还是在各个平台方, 所以这个力度并不好把握。

3、盈利模式

微电影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 就目前来说,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点, 1.企业赞助, 2.广告植入, 3.品牌内容。微电影的观看是无偿的, 版权和内容也不能向外推广。微电影制作大多都有广告商的赞助, 有时为了广告收入也不得不牺牲作品的艺术性, 这就导致整体制作水平的下降, 而现在也没有什么良好的解决办法。但放眼未来, 微电影的盈利模式可能衍生出一些其他模式, 如付费观看、流量分账、版权收益等。

4、营销模式

微电影的播出渠道主要是新媒体, 但由于新媒体选择主动性高, 观看偶然性较强, 因此观看黏度并不高。微电影营销, 和商业的影视片不同, 和视频短片也不同, 它是在这两者中间的一种新媒体网络化的营销方式。由于视频网站强烈的内容需要, 与广告商如饥似渴的营销需求不谋而合, 这就促进了微电影疯狂的发展, 但是却淡化了微电影的艺术成分, 商业化进程加速, 甚至变成了“过度营销”。

“过度营销”主要表现有两个。一是制作数量的过度, 各方跟风制作微电影, 优酷等视频播出品台几乎天天都有新作品推出, 还不止一部, 让观众目不暇接, 但真正成功的案例就那么几个;二是内容上的营销过度, 大部分广告商为了宣传指定产品而创作的微电影, 其实就是包金的广告大片, 基本的共同特征是“追求速成、粗制滥造、产品导向、植入牵强”等。

四、微电影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设想

1、完善审查制度

审查标准的诞生这是大势所趋的, 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重要的是如何控制这个审查制度, 这是把双刃剑, 过重或者过轻都不行, 我们要在既不打击制作人的积极性, 又能排除那些糟粕作品, 需要的是制作人和官方共同沟通和协商, 在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下, 颁布审查制度, 是对微电影环境的一次清洗提高, 同时提高受众人群的整体素质, 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嘛。

2、建立分级制度

现如今中国的电影分级制闹得沸沸扬扬, 微电影既然称之微电影, 也可搭上此次顺风车, 建立分级制度。优点分别有“促进产业发展;拓展了微电影的创作空间自由;增加成年人选择自由;保护青少年;引导消费。”虽然现在的情况还不允许分级制度的推行。但总有一天, 电影分级制度迟早会建立起来。

3、盈利模式的拓展

微电影的盈利模式虽然单一, 但是现在已经涌现不少新的形式, 比如优酷网站使用付费观看的方法。中国电信和华谊兄弟的合作方式也可研究。中国电信和华谊兄弟双方以付费模式开展内容合作, 华谊兄弟公司把他的影视作品等优质内容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予天翼视讯来运营, 再向用户提供付费模式。这项合作主要发觉公司的内容价值, 将其盈利渠道由影院端、电视台、视频网站扩展至移动互联端。或者可以通过延伸品获取利润, 如DVD收藏, 周边和影视原声, 版权收费等。

五、结语

尽管微电影发展在现有环境下有诸多问题, 但我们依然看到的是他良好发展的一面, 随着新信息时代的到来, 微电影产业还会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 扩大产业规模, 同时也贡献更多精神文化的大餐。只要在发展道路上不误入歧途, 微电影事业将会成为新时代传媒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建立更蓬勃的文化传媒事业。

参考文献

[1]张一平.dv短片创意, 拍摄, 后期制作[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季巧微.短片也风流[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9.

[3]克里斯琼斯.微电影制作人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3.

发展现状及问题论文 篇11

关键词:种子;种业;流通;农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40-2

0 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种子流通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当时农村社会结构的原因,那时的种子流通主要是村村留种,集中供种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一种产业化的方式,当时也没有种子产业化的理念,但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这种方式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1956-1976年,“一大二公”的体制要求生产资料的全部公有化和集体化,种子的集体配给也是必然的选择,这段时期也称为“四自一辅”时期,种子工作主要依靠农业合作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后开始至20世纪末,国家出台了“四化一供”方针,种子工作逐步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和种子质量标准化,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这标志着种子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但也为县级种子公司奠定了垄断经营的基础。在这段时期中,杂交水稻的重大突破,使我国开始接触到了种子的商业化运作,但是种子的经营仍有大量计划经济色彩,种子产业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成立的地区种子公司,政企不分、地方保护以及国家对种子产业的有关保护政策使得种子产业在这个历史阶段也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营。第三个时期是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至今,我国种子产业全面进入市场化阶段。在国家相关农业政策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地种子产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之一,良好的发展前景、巨大的市场潜力、高额的利润回报使得私有资本和基金资本纷纷介入种业。各类种子企业纷纷自主研发或从科研部门购得品种开发经营权,形成品种研发渠道的多元化,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但是,我国现阶段种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难题,特别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计划经济残余体制和在种业管理和流通机制上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历史进程,主要阐明我国种业发展现状,集中聚焦透视其中的重点问题。

1 我国种业发展现状

以国外种业发展经验来看,“育、繁、销”一体化是种子企业发展的成功模式,跨国建立繁育基地、以一种或几种作物种子为主、兼营其他多种作物种子的经营模式也已经成为种业发展的成功范式。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既可确保种子公司的主導商品种子或业务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又可确保其在一般商品种子或业务中的市场份额,还可以保持其必要的相关技术开发能力和新的目标市场开拓能力。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也急需引进外来经验,建设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加快种业发展。随着市场秩序逐步建立,种子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加快,种子经营出现多元化的新格局。据2005年初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持证种子经营企业8000家,其中有效区域为全国、育繁销一体化的企业80多家,具有种子进出口权的企业75家,经营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的3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70家。此外还有不需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种子的代销点和门市部近10万家。50强企业中产权多元化,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等。同时经营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而我们的培育和管理机制也有所创新,特别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教学单位新品种的有偿转让、种子企业自主开发新品种格局的形成,有效地保护了育种家的知识产权,科研教学单位从品种权的转让中得到了经济补偿,转过来用于科研育种工作,增强了科研育种的后劲。申请进行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材料明显增多,每年通过审定的新品种数量也随之增多,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周期明显缩短。

但是,我国种业发展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从最根本来说,我国种子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种子公司,长期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基本上都是封闭式经营,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观念落后,机制僵化,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政企不分、站司合一、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容易导致管理改革的不彻底,管理工作陷入困难,不能运用市场手段来调节生产和流通等情况。而在生产加工领域,种子生产加工的滞后也造成了竞争力的下降,,阻碍了种子市场化、产业化的形成。另外,种子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力量分散,开发能力弱,育繁销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制约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当前种业发展重点问题聚焦与透视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国种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重点问题。从根本上说,最需要解决的是市场化问题。突破以往那种僵化的管理机制。现在大多数国有种子公司名义上虽然都是独立法人企业,但由于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仍然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国家是其投资、经营和利益主体,存在着国有企业常见的弊病。具体表现为:人员冗重、产权不明晰、职责不明确、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权责不明,在经营上缺乏长期规划。而国家在这一方面也没有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对于行业的支持和保护不明确,宏观管理不能奏效,造成了市场混乱等现象。

而与此相应产生的是,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着机制僵化的问题,同时集中度低,经营分散,加剧了市场混乱现象。种业在新世纪更加市场化后,小企业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但是这些公司底子薄,发展不充分,经营领域专而窄,盈利能力低,缺乏抗风险的能力。一些小种子公司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进行区域垄断经营,致使我国种子市场处于条块分割、行政垄断状态,既影响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又削弱了这些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另外,技术的低下也使许多种业企业的生产要素配置极不合理。因而也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在种子生产过程方面,我国种子产业长期处于“一流的种子、二流的加工、三流的包装、四流的价格”的状态,制约了种子产后附加值的提高,多数国有种子公司及多数个体和私营种子公司经销的种子大都只经过低水平的粗加工,通过精选、分级、包衣、包装的种子占的比重很低;零售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上上市的没有商标、没有包装、没有标注质量状况的标签、没有使用说明的种子相当普遍。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提高种子质量和净化种子市场,又不利于农户合理地选择购买和使用种子。

在流通领域,正如其他商品在流通领域出现的问题一样,市场化发展还极其落后和不均衡,尤其是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领域,更是保留了很多计划经济的因素。政府的监管作用也存在缺失,多头共管或者“三不管”现象大量存在。这与我们的经济刺激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而在育繁销环节产生脱节,则主要是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尽管政府着力培养产学研结合、育繁销一体化的企业,但是由于技术的低下,品种选育还是以常规的品种间杂交为主,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相比于国外一些大企业,已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周期,我们在新品种选育和现有品种产业化方面都显得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因此,在当前一个时期,我们着力要解决的是两方面问题,第一是制度上的问题,特别是为种业市场化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而第二则是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使得科技能够较快应用于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佟屏亚.简述1949年以来中国种子产业发展历程[J].古今农业,2009,(1):56.

[2] 李小梅,霍学喜.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J].中国种业,2008,(2):7-9.

[3] 张小惠,等.新时期我国种业市场现状及发展思考[J].中国稻米,2008,(6):20-23.

[4] 朱永青.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农村经管, 2010,(2):65-67.

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篇12

1 智慧医疗的基本概念

截至目前, “智慧医疗”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定义, 早在1924年, 就有人提出远程医疗的概念。一般认为, “智慧医疗”是通过打造个人健康档案平台, 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逐步达到信息化。[1]还有学者将“智慧医疗”定义为:运用新一代传感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等, 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 将与医疗卫生建设相关的物理、信息、社会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 并智能地响应智慧医疗卫生生态圈内的需求。[2]在不久的将来, 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和传感技术等高科技, 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 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3]

2 智慧医疗的技术架构与标准体系

2.1 智慧医疗的技术架构

当前广受认同的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技术体系架构。其中, 应用层根据医疗健康监测业务场景分为急救、慢病、院内诊前及个人健康业务。网络层包括有线网络 (x DSL和x PON等) 和无线网络 (2G、3G、4G、LTE和WLAN等) 。网关在网络层与感知延伸层之间进行数据存储和协议转换, 并通过接入网发送, 对业务终端具有控制管理能力。终端及感知延伸层是为医疗健康监测业务提供硬件保证的各类传感器终端。感知延伸层网络有线方式可支持以太网、RS-232、RS-485和G.hn等;无线方式可支持Wi Fi、Zig Bee、RFID、Bluetooth和Ir DA等。[4]

2.2 智慧医疗的标准体系

智慧医疗的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领域广泛。感知层标准组织主要有美国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全球最重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Zig Bee联盟、通用串行总线USB以及Bluetooth中的Health Device Profile协议等;网络层标准组织主要有国际电信联盟ITU、欧盟官方通信标准化组织ETSI、全球性贸易协会GSMA、3GPP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等;应用层标准组织主要有IEEE、HL7、DICOM、ISO和卫生部行业标准等。

3 智慧医疗的实践现状与政策

3.1 我国智慧医疗的实践现状

我国卫生部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互联互通的思路, 在上海、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进行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试点工作,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卫生信息化工作方式, 例如厦门市卫生局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和相关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

3.2 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

目前, 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规划大力支持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 资源整合, 医疗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逐步实现统一高效, 互联互通。[5]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整合。《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要求推进医疗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社会化服务, 并积极推进医药卫生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4 智慧医疗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政府法律保障问题

智慧医疗的实施涉及个人健康信息, 也涉及了医师的职责和个人信息。如何保证人们在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 保证相关者自身隐私安全, 是政府法律需要解决的问题。[6]

4.2 关键技术突破问题

智慧医疗技术研究范畴中涉及医疗感知、异构网络互通、信息融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 研发环节中突破这些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

4.3 商业模式和产业链问题

智慧医疗的产业链较为复杂, 现有的商业模式五花八门, 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 而新的服务模式的创新将会带来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的问题。

4.4 标准化问题

智慧医疗涉及传感网、通信网、健康信息处理、医疗终端和应用等多个环节, 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标准化工作需要开展, 而且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研发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的积极性不高, 原有信息系统及终端之间形成孤岛, 更增加了标准化的工作难度。

4.5 服务质量和运营问题

随着智慧医疗应用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如何实现传感网与移动网、互联网的融合并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以及融合后面对数量众多的传感节点如何进行高效的网络维护和故障判断, 都对运营商提出了新的挑战。

4.6 医疗知识培训与观念问题

无论是智慧医疗产品的使用还是服务都需要进行知识培训,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慧医疗普及工作的难度。另外, 传统理念中人们对医疗、健康理念认识不够, 重治疗轻预防, 导致智慧医疗的服务理念难以被接受。

5 智慧医疗发展的建议

5.1 科学的规划

智慧医疗建设是医疗卫生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手段, 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根据建设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 结合新医改的要求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制订智慧医疗建设规划和政策。

5.2 建立一个协同的合作关系的智慧医疗体系

政府主导, 企业参与, 共同建立一个协同的合作关系的智慧医疗体系。智慧医疗体系需要产业链各方, 包括电信运营商、平台提供商、传感器厂商、终端厂商以及用户等需要积极开展合作, 不断完善智慧医疗体系。

5.3 合适的服务模式

需要树立市场需求和政策规划导向相结合, 服务模式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为主相结合的思想和服务理念, 创建适应于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健康保健等多种产品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模式。构建一系列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服务保障系统, 开发与之相对应的高效便捷、方便有效、简单可靠、安全舒适、通俗易懂的系列化产品, 来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的适应性需求。

5.4 将采集终端作为指挥医疗系统技术的核心和纽带

实现非医疗机构, 家庭成员、特殊人群、个人都可操作的数据、信息采集方式。能够完整、系统、全面地检测出人体内外的各种生理数据, 为个人健康保健提供量化管理的可靠依据。通过非接触式各种传感器采集人体异常生理特征参数、曲线、图形, 实现个人生理参数存储, 与个人标准参数对比, 并对病理参数差异的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5.5 突破关键技术,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需要在研发环节中突破相关关键技术,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 降低成本, 推动产品成熟, 实现产品规模化。

6 结语

智慧医疗的发展将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医疗资源和更便捷、智能的健康服务, 更有效地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增进健康的迫切需求。智慧医疗能够更好地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健康生活的理念。可以预见, 健康和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 从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疾病诊断、监护、治疗、给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 基于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和医疗大数据平台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也将把个性化医疗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

摘要:随着医疗问题的不断凸显, 智慧医疗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智慧医疗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实践现状与国家政策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智慧医疗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包括:政府法律保障、关键技术突破、商业模式、标准化、运营、知识培训和理念等,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智慧医疗,技术架构,标准体系,国家政策

参考文献

[1]于波, 史彦斌, 孙景海, 等.信息化区域协同智慧医疗体系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 2013 (1) :98-100.

[2]宫芳芳, 孙喜琢, 林君, 等.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 2013, 11 (2) :28-29.

[3]陈秋晓, 张莹, 姚志刚, 等.智慧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 2013, 30 (3) :52-54.

[4]唐雄燕.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54.

[5]张研, 施庆华, 杨威, 等.河南省息县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与经验[J].医学与社会, 2013, 26 (3) :27-29.

上一篇: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下一篇:网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