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的现状及发展刍议

2024-07-29

术语的现状及发展刍议(精选10篇)

术语的现状及发展刍议 篇1

摘要:数字电视属于高科技不断发展诞生的产物,也属于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革命,更属于今后广播电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国内群众早已经从之前的纯文字社会步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数字电视时代正在高速普及的过程中。

关键词:数字电视,特点,现状,趋势

随着通讯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其为广播电视领域的更新换代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数字电视作为第三代电视,指的是电视节目信号由电视台进行发射,通过中间传输部分,一直到信号到达接收端。整个流程都是运用数字化信号。近年来,全球各个国家都在陆续进行或者已经完成了数字电视的更新,即从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转变为数字电视。而我国也计划于2015年关闭模拟信号,实现数字电视的全面覆盖。本文简要对数字电视的特点、我国数字电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数字电视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贡献力量。

1 数字电视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模拟信号电视来说,数字电视采用的高精度技术无论是从伴音效果、亦或是分辨率而言,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数字电视播出系统还能够切实有效的节约频道资源,并且因为宽带网络可以畅通的传输即时、清晰的声音与视频,其在各行各业当中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而言,数字电视主要具有下面几点优势。

其一,传统的模拟电视频道带宽只有8MHz,只可以满足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技术之后,一个频道能够达到传输6~10套左右的数字电视节目。随着编解码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数值还会得到不断的拓展,电视频道的利用率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其二,能够达成移动接收的目的,便携设施能够接收各类数据增值业务,可以实现各类互动电视业务。此外,具有加扰、解扰、加密、解密等功能,保障电视通信业务的收费业务与隐密性。

其三,数字电视系统应用了各类中间件技术,其能够达成与电脑、网络进行相互联通,能够使用网络点拨、网上冲浪、远程教育、互动游戏、电子商务等众多互联网当中的应用内容。

其四,分辨率高,音频优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不再受到传输过程当中噪声积累的干扰以及地理因素方面的制约因素,基本上能够实现无限拓展覆盖面积,用户在接收端所观看到的视频及声音品质都十分接近于演播室的情况。除此之外,数字电视的音频效果较好,其能够支持五声道的杜比数码(Ac-3) 5.1环绕立体声家庭影院服务。

其五,能够进行信号存储工作,且存储的时间与信号之间的特点无关,能够便于开展各类增值业务。

2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我国的数字电视是选择由有线电视进行切入的模式来全面进行有线数字电视实验工程。与世界上许多的发展国家所不同的是,我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当中,方便进行集中管理的同时,也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持;除此之外,有线数字电视标准的发布,也为我国的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提供了技术标准与良好的支持。现阶段,我国电视信号的传播模式主要是卫星传输与有线光缆电缆传输,非常适合采用集中发展与管理,所以现阶段发展有限数字电视是我国发展数字电视的主要措施。

相较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当中数字电视8成的普及率而言,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就显出了巨大的滞后性。与此同时,我国数字卫星电视的发展速度也较为滞后,现阶段只是在覆盖偏远区域信号方面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根本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从整体上来看,尽管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在不断增加,然而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当前“三网融合”的势头下,各个地区的广电仍然采用各自发展的方式,互动电视类的增值业务基本上没有获得突破,数字电视ARPU值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数字电视的发展还需要经过一段漫长而崎岖的路途[3]。

3 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国内大多数的城市区域已经普及了数字电视,其已经步入到常态化的使用阶段。通过数字化的更新之后,用户的电视节目资源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已经从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时30多套节目,提升到90多套节目,而节目的内容也逐渐由传统的电视台类节目,拓展成为娱乐、信息等多元化的节目。纵观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主要包含下面几点。一是随着人们对于分辨率的要求不断提升,大力倡导高清数字电视必然是今后是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不断健全的交互系统。交互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用户能够自主的选择观看时间与节目内容,彻底打破了之前被动式的观看方式。三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数字电视连接到网络当中,广大电视用户在浏览网络视频、收发邮件、网游戏的时候,就不需要坐在电脑面前,可以直接在沙发上直接控制数字电视来实现上述这些电脑上面的操作。四是充足的接口,将来的数字电视还能够实现支持各种接口,比如wifi、1394火线、CF卡、SD卡、USB3.0等,能够实现与各种数码产品进行对接。比如:互联网打印机、智能电话、智能手表、移动储存设施、电脑、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等,最终实现音频、视频共享的目标。五是移动技术,新型的户外移动数字电视传媒现阶段已经在社会当中广泛应用,地铁、公交等多种公共交通设施当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移动数字电视技术。六是数字电视一体机。现阶段,市场当中所应用的数字电视还算不算上真正意义的数字电视,仅利用了数字技术,只能够在这些电视上面加装机顶盒的方式,通过机顶盒来进行数字信号的接受与格式转换。只有电视应当与机顶盒融为一体,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数字电视。

4 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

数字电视技术属于广播电视行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解决当前数字电视发展缓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用以下几点措施。一是不断丰富数字电视节目的内容,要想保障数字电视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应当保障数字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以此来不断提升数字电视的服务品质,吸引更多的用户。二是改革体制,采用台网分离的模式,从之前的事业型单位性质转变为企业性质,完成由小网向大网改变。电视台应当与网络进行分离,网络部分则成立对应的网络公司,达成全国广电一个运营商、一个网络公司,如此才可以充分发挥广电网络的信息优势。三是承载业务转变。在当前“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应当实现从单一的节目传输商转变为多业务共同运营商。除了之前基本的广播电视之外,还应当努力发展时移、点拨等互动、双向的服务,向广大用户提供3D电视与蓝光电视;同时,不断发展宽带介入、互联网介入、经融服务、电视商务、文化娱乐、生活信息、社会教育以及政务等多方面的业务类型,使得电视机成为客厅多媒体信息终端。四是CMMB的统一建设,地面数字电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全国统一的战略,防止出现有线电视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分散经营、重复投资、技术缺乏标准、资源分散等缺乏竞争力的现象[4]。

参考文献

[1]汪文斌.中国网络电视台: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J].新闻战线,2010(12):358-359.

[2]曹小林,刘顺祝.我国网络电视新媒体发展的“SWOT”分析[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8):215-216.

[3]王建.三网融合后数字电视EPG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22):15卜152.

[4]李恒.浅谈数字电视的技术原理与未来发展趋势[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 1(7):213-214.

刍议中学化学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2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现状化学教育对策

一、中学化学教育现状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學生的能力培养。目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教师还习惯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一言堂”现象较严重,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重视。作者经过多次听课评课,发现化学课有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基本能吃透教材, 知识点交待得准确无误,但在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上,能够做到生动直观、强化教材、灵活多样、创新脱俗的很少。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学目标的建立, 不仅要落实知识目标, 而且要落实能力目标,德育、情感目标,特别要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调研中发现,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虽已经在这几方面有所体现,但离要求、真正落实还有差距,不少教师对能力目标、德育情感目标的落实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二)思想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压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 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稍有与老师不同的思维倾向,老师往往回避,而不是因势利导。造成这种状况主要与现在各校的考核制度及考试现状有直接的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各校对教师考核上,可能将每次学生考试成绩都列入教师考核中, 并与年终的收入挂钩, 这就造成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就只能用“一言堂”的方法教学,教师就是真理的化身,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三)实验器材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增加思维力度,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实际教学中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学生实验的现象相当普遍。稍微有条件的学校是喊学生看视频,差一点的学校就直接念实验。由于化学实验的仪器和药品都属于消耗品,据作者所知,参与调查的学校平时学生实验操作很少, 实验课时及实验器材严重缺乏,这就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加大对器材的投入和管理。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化学课堂教学的作用应当引起重视,一些抽象的化学理论,难以理解的宏观现象,一些危险的、药品昂贵的化学实验无法实际操作,用计算机模拟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有没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但目前的一些乡村中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比较少,而当今社会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 作为一名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当引起重视, 应该尽早进行知识储备,一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能马上运用,但应用时应注意,不能用课件代替可做的实验。能做的实验,尽量做,因为实验比多媒体更直观、更真实,给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多,印象更深刻,而课件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二、中学化学教育发展对策

基于对上述影响化学教学因素的分析, 笔者认为今后化学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调整, 以保证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多媒体,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的启迪。例如:在学习《乙酸》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由分子结构来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制作一个flash课件,模拟球棍模型,并通过动画来显示键的极性以及δ键与π键的键能的不同, 并模拟断键的过程和其他基因如何连接到相应的位置, 从而让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与掌握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机理, 以及它的羟基与醇类的区别、羰基与醛类的区别等。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达到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 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的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 就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力求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化学问题,实验探索,趣味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化学教学中实施“学、问、讲、练、创”五环节

教学法“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下学习;“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讲”就是讲解,讲解上一环节中出现的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练” 是学生做一些精心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创”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五环节中“学”、“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创”、“练”的基础。这五环节的辨证关系是:问是学的开始(这儿的问是指教师学案中的问题); 学是再问的基础;练是学和问的巩固;创是学和问的升华。由于初中我们刚接触到化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创新教育,所以在前两环节上我们花了较大量的时间。以一节课45 分钟为准计算,大致分如下:学和问占20分钟左右、讲占10 分钟左右、练占10分钟左右,创占5分钟左右。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教学中渗透多媒体,充分挖掘多媒体的优势,化学教师要努力去尝试、去开发、去研究多媒体并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寓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与传统化学教学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 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 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端正学习态度。

三、结语

中学化学教育是我国化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化学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上述教学现状分析及复习建议都是一些不太成熟、较粗浅的认识,望各位同行们能献计献策,提出宝贵的建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定会使化学研训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迪妹.中学化学MCAI 应用现状分析及思考[J]

[2]郭建军.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术语的现状及发展刍议 篇3

1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光纤从提出理论到技术实现和今天的高速光纤通信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 20世纪60年代中期, 所研制的最好的光纤损耗在400分贝以上, 1966年英国标准电信研究所高锟及Hockham从理论上预言光纤损耗可降至20分贝/千米以下, 日本于1969年研制出第一根通信用光纤损耗为100分贝/千米, 1970年康宁公司 (Corning) 采用“粉末法”先后获得了损耗低于20分贝/千米和4分贝/千米的低损耗石英光纤, 1974年贝尔实验室 (Bell) 采用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法制出性能优于康宁公司的光纤产品。到1979年, 掺锗石英光纤在1.55千米处的损耗已经降到0.2分贝/千米, 这一数值已经十分接近由Rayleigh散射所决定的石英光纤理论损耗极限。

目前国内光纤光缆的生产能力过剩, 供大于求。特种光纤如FTTH用光纤仍需进口, 但总量不大, 国内生产光纤光缆价格与国际市场没有差别, 成本无法再降, 已经是零利润, 在国际市场没有太强竞争力, 出口量很小。二十年来的光技术的两个主要发展, WDM和PON, 这两个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多业务传输发展平台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更有效承载以太网业务、数据业务, 另一方面是向业务方面发展。

2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 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2.1 波分复用系统

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 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 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 目前1.6Tbit/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应用, 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 (OTDM) 技术, 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业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 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 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Cbit/s。

2.2 光孤子通信

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 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 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应平衡, 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 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 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2.3 全光网络

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 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 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 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 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 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 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 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3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新技术探究

3.1 光网络的智能化

光网络智能化是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光通信技术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 主要是以传输为主线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加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网络技术得到了更高层次的进步, 现代光网络中还加入了自动发现能力、连接控制技术和更完善的保护恢复功能, 促使光网络的智能化发展, 其中, ASON就是典型的例子。

3.2 全光网络

未来的通信网络是属于全光网络的世界, 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层次, 也是光纤技术的最理想发展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可以实现节点间的全光化, 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 限制了光纤通信容量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 真正的全光网已经成为光纤网络发展的最终极目标。

3.3 光器件的集成化

光电子器件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其集成化。想要实现全光通信网络, 器件的集成是重点, 也是核心, 光子集成芯片的制造需要将将激光器、检测器、调制器和其他器件都集成到芯片中, 这些集成需要在不同材料多个薄膜介质层上不停的沉积, 主要材料有砷化铟镓、磷化铟等。虽然这是一种复杂的技术, 但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1M~6M的互联网接入带宽变得不足, 因此, 只通过增加设备来提高速度扩大带宽已经不现实了, 可见, 光器件的集成是必须的, 也是保证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核心内容。

3.4 全光网络

未来的通信网络是属于全光网络的世界, 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层次, 也是光纤技术的最理想发展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可以实现节点间的全光化, 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 限制了光纤通信容量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 真正的全光网已经成为光纤网络发展的最终极目标。

3.5 光器件的集成化

光电子器件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其集成化。想要实现全光通信网络, 器件的集成是重点, 也是核心, 光子集成芯片的制造需要将将激光器、检测器、调制器和其他器件都集成到芯片中, 这些集成需要在不同材料多个薄膜介质层上不停的沉积, 主要材料有砷化铟镓、磷化铟等。

4 结语

光纤通信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面是广泛的, 除上述在电信网中的应用外, 光纤通信技术还成功地应用于CATV、移动通信的光纤直放站、计算机网络的光纤联网、光纤图像监控系统以及设备内部的光互连、光总线等方面。

摘要: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全球范围内IP业务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给传统电信业务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的同时, 也为电信网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目前, 光纤光缆已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 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燕尾服趋势。

关键词:纤通信,核心网,接入网,光孤子通信,全光网络

参考文献

[1]辛化梅, 李忠.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4) .

[2]刘海军.浅析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信息, 2009 (31) .

[3]白建春.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3) .

语文教育术语体系构建刍议 篇4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育无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实践研究层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对理论层面的相关概念术语的研究尤为突出。术语学认为一门学科体系是否完整规范的重要标志恰恰体现在学科术语上。可以说特有的概念术语积累的数量及其运用的质量直接反映着这门学科的成熟程度与发展体势。朱绍禹先生曾指出:“语文教育学科已经积累了最低限度的概念,并由概念联结成了一个具有内部联系的认识系统,这表明它在趋向成熟。但是它的部分基本概念或者被误认,或者被混淆的事实,则迫使我们要下工夫,认真地给以界定。”①但至今我国语文教育术语也未形成一套完整而严密的体系,研究方面表现为各说各家的局面,而且多数研究者对相关概念术语的阐释往往是基于自己的理论话语。从阐释方法上来看,缺乏对该术语的历史考察与演进分析。从学理上来说,主观倾向过大,缺乏逻辑辨析。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已成的研究成果更多地是以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状态呈现的。形成的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式的论断,没有从一个科学规范的角度或者说逻辑化的标准去界说。因此,对语文教育术语进行整合爬梳,进而科学考论与界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国把术语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发展过程相对有些缓慢,这也就给具体学科内部的术语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语文”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学科(古代教育可看做是一门“大语文”教育)之一,发展演进至今,已成为基础教育中一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学科,但“语文学科里却至今没有形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共识性的语文概念,即不仅缺乏具有普遍性的科学定义,甚至没有形成便于人们使用和沟通的一般性定义”。②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语文教育内部专业术语进行梳理整合进而规范使用。

从教学层面来说,是否能够正确而熟练地认识和运用一套完备而又规范的学科术语是考量教师专业与否的重要指标。而从课程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若研究者们对相关概念术语没有相对一致的理解,那么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对话,这不仅有害于语文教育研究学科体系的成长,更不利于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的改善。所以,语文教育术语问题研究还是一块待更多人去开垦的土地。早在2010年,蔡明先生就指出:“语文教育中概念术语的模糊和歧见,引起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诸多纷争,导致语文教育实践操作的摇摆不定。辨析和建立语文教育的概念术语,明确和累积语文教育的专业知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奠基性工作,必将有助于语文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推进。”③

据了解,拟于2016年底颁布出台的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文件末尾将以“附录”形式呈现“术语解释”,这在以往诸版课程文件中从未有过。从这儿也可感觉到课标组对语文教育术语研究的考量与重视。总之,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符合逻辑规范的、能够达成大部分人共识的学科术语不仅能够展现语文教育的发展体势,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或预设语文教育的未来路向。

二、语文教育术语研究理论基础

《现代汉语词典》给“术语”下的定义是“某一学科中的专门用语。”④《大辞海·语言学卷》对“术语”的解释是:“各门学科中所使用的专门用语。其意义有严格的规定性。”⑤以上两种解释都是在强调某类词语在特定学科中的专用性。冯志伟从语言学角度认为“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约定性符号,叫做术语。”⑥相对而言,这个阐释则更加清楚地让我们认识到“术语”就是一种指称,是用特定的象征符号(语音、文字、图画等)来相应地指称某一领域内特定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概念”?哲学中一般将“概念”理解为“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⑦。而我们平日所说的“概念”则更多地是指人们在感性和理性思辨交织下把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从而形成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概念”大致等同于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所说的“所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换言之,如果“概念”是一个“客观存在”在人的头脑中“究竟是怎么回事”的认知表象,那么表述“概念”的语言文字符号就是“术语”。所以说,“概念”的产生是先于“术语”的,“术语”就是对“概念”所做的限定和命名。这样的话也就给“概念”命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可能。在一个知识领域内,如果明晰了“概念”,人们就能够准确地把握特定事物的特有属性,由之便可将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相互区分,而不至于指东道西,南辕北辙,说话行动不得要领了。而且相类似的“概念”可依据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有机地组合成一套“概念体系”,反之,一套“概念体系”又反映了相应的知识体系。所以,一旦对相应“概念”进行命名成为特定“术语”后,有利于归纳并重整错综复杂的“概念”,这也有利于“概念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而用简洁的语言去准确地解释某一“术语”的“概念”时,这就是“定义”。“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⑧,“是一种人为的广泛、通用的解释意义”。综上,一个事物从“无名”到“有名”再到“释名”的过程大体可用图示表述如下:

三、试构语文教育术语体系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育中的“语文”是一门或然性极强的学科。对某一概念术语的认识自然会带有很多主观性的意见,这点不言自明。但是否可以任凭这种情况自由发展下去呢?笔者认为还是不要为好。我们理应找到一种更好的凭借和逻辑去分析、理解并阐释这些概念术语,使之大略能够清晰化、规范化、体系化和科学化。这也是为了更好解决这种情况:研究某一语文教育术语,我用“心理学”与你交流,你却拿“哲学”来与我沟通,完全形成不了对话。为了剖离理论错乱可能给实践带来的严重困扰,促使语文教育概念术语朝着整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下面笔者试以“语文”及其类群术语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为构建语文教育术语体系提供一个可咨参详的范例。

“语文学科教育理论必须有一个哲学基础,有一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⑨对语文科教育研究来说,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无疑是“语文”。研究“语文”,实质上就是在回答“语文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语文”的问题。王尚文曾指出:“语文是什么?实质上这是语文观的问题。有怎样的语文观,就有怎样的语文课程观……”⑩,所以对语文教育术语进行研究首先需从“语文”及其类群术语开始。但在语文独立设科伊始(即1903年)并没有“语文”这一术语,彼时多用“读经讲经”“作文”“词章”“中国文字”“中国文学”等来指称语文教育,“语文”作为学科名称是1949年后才被人熟知并使用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有学者总结,在整个百余年的中国现当代学校语文教育中,语文课程名称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文学——作文、词章——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国文——语文——汉语、文学——政文、革命文艺——语文的不断演绎过程”?輥?輯?訛,最终定名为“语文”并使用至今。并有学者指出“以‘语文取代先前的‘国语和‘国文,应该说是一次划时代的实质性变革,决不能看做仅仅是名称的变动或统一。”?輥?輰?訛“语文”作为一个“概念”,应该有确定的内涵和对象,故而也应有明确的阐释和说明。对此语文教育界也应该具有指明和说清楚“‘语文到底是什么”的魄力、智慧与能力。但遗憾的是理想与现实往往有差距,而且很大。有学者总结目前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至少有过七种阐释,分别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说”“书面语言说”“言语说”“语言文字说”“语言文章说”“语言文学说”和“语言文化说”。?輥?輱?訛此外还有“语感说”“语言文明说”等等。总之,直至目前为止,“语文”到底是什么,界内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当我们回顾和辨析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语文”这一概念术语的论说时会发现,研究者常常出现“概念主体”变异或“阐释对象”游移的现象,表面上看都在阐释“语文”,殊不知有的指向“语文课程”,有的指向“语文教学”,甚至有的指向“语文教材”“语文教法”,以致造成各说各家的局面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然而不论“语文”有没有一个客观的对象,是否就是一个空名,以及它能否统领语文学科中其他相关概念术语,其最终都是以一门学科名称的状态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的。“语文”不仅仅是一个标签而已,它背后潜涵着的是一门学科知识体系。语文界内大体使用过“语文科”“语文学科”“语文课”“语文课程”“语文教育”“语文教学”等概念术语来指称“语文”这一知识体系。虽然界内并不缺少对这些概念术语的阐释,但往往是为了自己理论话语的合理性或合法性而对之进行界定,并没有将这些概念术语统整起来进行认真负责的辨别和梳理。

“我们通常说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是学校教学的科目,是与基础教育中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等并列的科目概念”?輥?輲?訛,此时的“语文”指的就是“语文科”或“语文学科”,属于“学校语文”的范畴,更多的是为了与“社会语文”做区别。但细究“语文科”和“语文学科”还是有点区别的。“科”指“学术或业务的类别”?輥?輳?訛,故“语文科”强调的是一种分类意义,为了与其他科目相区别。“学科”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輥?輴?訛可看出“语文学科”倾向于“学”的重要性,所以其在理论话语中大致等同于语文学或语文教育学;与前两者纠缠最多的应该是“语文课程”这一概念术语,“课程”意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輥?輵?訛,较之前两者多一种安排计划的意味,普遍情况下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对实施语文教育的一种宏观规划,是将“语文科”或“语文学科”这一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实施操作系统。由于现代课程理论是将“教学”内含在“课程”之中的,因而“语文课程”较之前两者更具现代学科意义,这也是将之前的“教学大纲”或“教学纲要”置换为“课程标准”的原因。也自然可看出“语文教学”与“语文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前者主要是将“语文科”这一知识体系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呈现为一种动态操作系统,并且是内涵于“语文课程”之中的。而在这些概念术语中最具统摄性的应该是“语文教育”。无论是“语文科”还是“语文学科”亦或是“语文课程”,一旦其失去教育意义,也就丧失了研究的必要,自然也就被划分至或融入到“社会语文”之中了。而“社会语文”往往是无法进行系统研究和学习的,更多的是靠自我感知和触发。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来看,“语文教育”就是实现“语文”这一知识体系教育价值的各项要求和活动。具体到学校内部,主要以“语文课程”的形式呈现。此外,所有的不同形态、不同种类的“语文教育”最终都要靠一堂堂具体的“语文课”来实现。“课”意指“有计划的分段教学”或指“教学的时间单位”?輥?輶?訛,故“语文课”就是指在学校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有计划的分段教学,或者是指具体的某一堂课。如果说“语文课程”是“语文教育”的细胞单位的话,那么“语文课”就是“语文教育”实施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功能单位。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语文”无论将其理解为“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还是将其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章”亦或是“语言文化”等,这些都不是“语文”的内在确切指称。“语文”所对应的是一种知识体系,其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学校中的“语文”主要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根据特定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学生实际需要而从多方面、多维度、多领域选择相关知识(主要是关于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进行组织,使之形成科学的逻辑序列,最后以教学科目的形式呈现。在名称上往年主要是用“语文科”或“语文学科”来指代这一知识体系,目前多以“语文课程”来指代。

“语文”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标记,是无法用具体语言符号来定义的。任何一种试图阐释清楚语文内涵与外延的行为必将徒劳无功、一无所获。但可以通过“语文课程”这一中心概念术语来观照学校内外出现的各种各类“语文”及其意蕴和指向。结合现代课程理论对课程的理解和前人论述以及课标阐释,笔者认为“语文课程”就是一个以语言及其应用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及相应文化等在内的语言应用学科体系。最后,为了让大家能有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根据前文所述,笔者试将“语文”“语文课”“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语文教学”“语文教育”这几个概念术语根据其意义指向范围归纳表述如下:

为了大家有个更为详细的理解,现配对上表给与具体说明。这一类群术语中,“语文”是最上位、最核心的概念,它涵概了与“语文”有关的一切知识体系(包括语言、言语活动、言语作品等),基本上是个俗概念。“语文教育”是由“语文”顺延下来的,是“语文”进入教育视域而产生的称谓。“语文教育”从实现的空间范围来讲,它包括“学校语文”和“社会语文”,其中“学校语文”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文”,主要以两种状态呈现,一种是“语文科”,一种是“语文课程”。前者主要体现为静态的学科知识体系意义,与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科目相照应,大体等同于“语文学科”;由于“课程”具有学科知识组织和实施进程的双重意义,故从实践话语来说,后者主要体现为静态课程知识加上动态实施的意义,即涵盖了“语文”作为学科的整个知识内涵体系以及在此体系下生成的各种教与学的活动。“语文课程”进入实施层面则更多的表现为“语文教学”,而基础教育阶段内的“语文教学”则是由有计划的分段分节的课堂教学组成。

参考文献

①朱绍禹:《语文教育概念辨析》,《中学语文》,1998年第5期。

②史成明:《语文科本体论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页。

③蔡明:《语文教育概念术语辨析》,《中学语文》,2010年第7期。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210页、730页、1479页、738页、737页。

⑤夏征农编:《大辞海·语言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页。

⑥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9页。

⑦⑧冯契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32页、第1085页。

⑨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2页。

⑩王尚文编著:《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陈黎明,王明建:《中国现当代语文课程问题史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93页、第94-101页。

顾黄初,李杏保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李震:《语文走向与主流话语的百年演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刍议 篇5

关键词:改善,模式,改革,全面执行

体育其实是衡量一个国家兴旺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在中华民族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年代,世界各国列强们总是弱肉强食,欺弱逞强。当中华民族逐渐强大的时候,没有人敢随意挑衅,或者图谋不轨。2008年的奥运会,就让所有的中国人扬眉吐气,斗志昂扬,让中华民族之魂响彻全球、激荡人心。

1、高校体教改革后,有部分现象得到改善,但依然未摆脱旧有模式制约

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不断发展的阶段,各种日新月异的改革层出不穷,在这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因此,各种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是保障社会持续向前的根本,人才永远是企业最贵的资源。教改之前,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体育都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一不小心就被其他应试课程替换掉的课程。虽然经过多次的体育教育观念引导,有人认同了,有人开始改善了,有人充耳不闻了。于是整体的状况就是,大部分明显抵触体育课学习的减少了,很多现象得到改善和提升,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比如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教育手段与方式一直比较单一,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严重影响体育教育质量。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本来就不多,比如只有田径、蓝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像大家比较热衷的运动比如交谊舞、台球等却没没被列入体育课内容,所以乐意上体育课的人不多。

2、高校体育课的全面改革,依赖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的全面支持

任何时候,改革都不会只单调地局限于某个阶层或领域。需要各个层面统一思想,共同贯彻落实。社会上如果对体育的偏见少一点,觉得体育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完成其他课程的基础和有力支持与保障。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就更强一点,无论从课程比例安排、课程内容选择、师资配备等各方面都要花更多心思,付出更多精力改变与成长。另外,教师的思想观念到位也非常的重要,只有真正重视和明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才会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去备课,为如何正确的复制观念给学生而不断尝试和研究,对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和改革。还有接受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及融入意识也相当重要。如果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度没有被调动起来,再多改革也是白搭。一个不关注自身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很难在以后的社会中适应自己的各个角色、成为综合性人才的,身体的适应力有赖于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营养、心情、运动与各方面的综合平衡,运动其实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身体好是各方面和谐的基础。因此,只有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的意识都到位了,才可能保证体育教改的和谐推进。

3、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是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

素质教育的提倡已经喊了几多年了,而且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综合素质这个指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的趋势就是每个人都是多面手,能独挡一面,技能单一的人将很难在社会上生存,所以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但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像我们好久前提到的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各个方面都要照顾到。学校教育把体育放在德育和智育之后,也足见其重要性,其实很浅显的道理,如果没有体育的良好支撑,身体素质太差,那么其余方面再强,也相当于无根之本,无源之水,因此我们说他是素质教育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很多人可能想着身体嘛,大致还不错,对这方面的注意力不够,一旦身体出现某方面的问题或毛病,那个打击就是最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试想身体垮了,其余的一切素质再高,那也是徒劳。

4、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的改革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除了体制上的改革,最主要的是要摆脱旧有模式的束缚与制约,全面的落实执行改革内容。统一各个层面的思想,让整个社会对体育有相对高的概念,然后让学校更给力,老师更倾力,学生更努力。四个方面都观念先行,意识到位,才能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而是应该践行到大众生活每一天的实践中,高校体育改革的推行过程中尤其重要。每天进步点点滴滴,累积到一定阶段就一定所向披靡。

参考文献

[1]杨天章.新课改革下的体育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08,(2).

[2]马拓.情感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J].民族丛刊,2009,(2).

[3]倪永.浅谈体育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J].魅力中国,2010, (1).

术语的现状及发展刍议 篇6

1 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虽然新时期受到新农业发展环境的影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解决了部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 随着时间的发展, 仍然有部分问题呈现出来开始对农业经济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 国家政策补贴存在问题, 补贴款无法满足农村家庭的生活需求, 直接导致农业经营活动对农村地区年轻群体的吸引力较低, 新型农业经营者无法真正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他们在农业经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其二, 农业技术服务人才相对匮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无法获得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 仍然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产效率低, 农民能够获得的农业收入少, 极大打消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劳动的积极性, 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三, 农业体系建设缺乏完善性, 农业体系建设的不完善造成农业生产需要面临来自自然界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并且一旦出现自然灾害, 将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的影响, 农民扩大再生产受到制约。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也不利于农业经济建设, 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加以改善。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发展对策

2.1 制定积极的扶持政策, 并重视政策的贯彻落实

政府部门针对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制定积极的扶持政策, 能够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升, 进而切实改善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具体来说, 国家应该首先针对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进行充分分析, 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辅助和支持。同时, 为了保证政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政策贯彻执行工作的重视, 并通过适当的监管为政策的执行提供保障。

2.2 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构建良好市场环境

良好市场环境的构建能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长远发展也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建设良好市场环境工作的重视。一方面国家应该积极鼓励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对农产品采购工作加以规范, 增强市场有序性;另一方面, 对农产品采购工作实施科学的监督和管理, 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相应的保障。最后, 借助舆论引导促使市场健康运行, 为农业经营者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2.3 高度重视农业保险保障工作

基于农业保险保障工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在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的过程中应该将保险保障工作作为重点内容, 只有借助保险保障工作提升经营主体对农业经济建设的认同感, 才能够促使农业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应该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的改善, 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逐步提升其发展水平, 才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 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郑丽莉, 张骏逸, 刘鹏凌, 等.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成效与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15) :4848-4849, 4858.

术语的现状及发展刍议 篇7

1 自动控制的优点

自动控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电脑技术, 因此生产过程中流程简单, 同时降低成本, 并且稳定性非常好。

(1) 可拓展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软件技术已经逐步的取代了传统的组合逻辑的电路, 尤其是广泛的应用芯片控制, 不仅操作简单, 而且规模非常小。

(2) 信息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自动化控制最大的优势是能够计算和处理信息, 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动化控制中加入了微型计算机, 从而使得其能够对整个运作进行操控, 同时处理所有的数据。除了快, 其还有很高的精准度, 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能够快速方便, 而且准确的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处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3) 存储功能:现在的自动控制造纸系统比传统的技术具备更多的优势, 传统的方法是利用逻辑的组合方式, 从而将一些数据记忆, 但是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时候就会自动的消失, 从而增加了工作的时间。但是现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弥补了这一不足, 不仅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 而且只要保证通电的情况, 就能够自动储存该段记忆, 方便人们再次利用。

2 自动控制系统在造纸生产中的应用

就目前情况来看, 纸机主要包括4个控制系统, 即:

(1) 纸机过程控制系统 (PCS) , 其主要包括了5个方面, 即上浆系统、纸机蒸汽冷凝水系统, 真空、喷水系统, 损纸系统和涂料制备, 这些系统主要是对温度、压力、流量、纸浆浓度等参数进行控制, 除了上述几种以外, 还包括生产线电动机的起停和连锁。

(2) 纸页质量控制系统 (QCS) , 其主要是测量和控制纸业的定量和水分, 因为纸机和纸种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对其进行测量和控制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纸张的灰飞、厚度、平滑度等因素。如果是普通的纸机,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纵向 (Machine Direction-MD) 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而如果有特殊要求的纸机是需要将质量检测适当的进行横向增加的。质量控制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质量, 增加收益。

(3) 纸机本体控制系统 (MCS) , 纸机决定着测控的内容。在纸机本体设备中是包含了例如流浆箱、成形部等装置的, 对于这些装置也是具有不同的功效的, 有的是带一些专用的控制装置的, 还有的是带现场仪表的等等。

(4) 纸机传动控制系统 (DRIVES) 。纸种随时发生着变化, 其直接影响着纸机的速比, 而对于纸机的车速的变化又是受到很多因素的直接影响的, 包括浆料的配比、纸料的性质以及电压、频率和负荷等等。纸机上每个部位的受力是不同的, 从而使得纸机上的纸幅会因为部位力的不同所产生的温度的变化引发的各个纸张出现的不同形式的变动。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纸机的传动控制系统必须是变速的分部传动控制系统, 同时要保持一定的频率和速度, 也就是说传动控制系统直接影响着纸机的运行情况的。

3 造纸生产自动控制发展趋势

自动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对于造纸生产自动化其会逐步的朝向更加专业化和模块化的趋势, 其也成为了造纸生产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1) 现代化的控制系统会逐步的取代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会逐渐的被取代, 对于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 (DCS) 虽然集合了计算机、计算机、通讯等技术于一身的现代化设备,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也将会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功能逐渐老化, 同时暴露出诸多问题, 所以发展新型的现代化集散控制系统是必然的趋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造纸自动化应用已经逐步的朝着更加科技的自动化方向发展。其实集计算机的优势于一身的系统, 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使得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实现过程控制、决策、优化和管理的一体化, 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其的研究, 同时要结合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网络和相关的信息管理, 从而才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缩短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也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2) 对于现场的相关线路控制系统会使用的更加的广泛。所谓的通信总线就是将现场的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相结合的一种线性模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对于现场总线结构基本上的构成是多个部分的, 因此也会作为通信的双向串行推动力, 因此还是需要进一步的依靠数字通信技术, 才能够实现纸页之间的联系。通过总的路线规划能够进一步的控制相关的线路, 但是必须是要在受到集散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进行的, 因此对于整个过程中的分散控制是有测量和控制共同实现的, 从而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并且提高系统的调节品质, 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3) 标准化、工程化和商品化成为先进控制软件的主要发展趋向。计算机控制系统进一步的促进了软件的开发, 因此进行理论的研究的时候可以讲其作为主要的依据, 从相关的实践中也能够看出其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先进的控制软件能够使得系统的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还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 包括出现的非线性、时变形、外部扰动的随机性等,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还是需要我们加强对其的研究, 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论, 使其达到更加的标准化、工程化, 这也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造纸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 使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造纸生产行业中应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能够节省资源、节省材料, 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促进企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的相关企业也是越来越重视。

参考文献

[1]赵跃华, 田雪龙.浅析仪表自动化应用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0) :107.

术语的现状及发展刍议 篇8

1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进行养护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为了能够在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以及抗灾的能力和承载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 就要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养护管理, 从而增强高速公路交通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这已经成了对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的必要措施[1]。首先对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进行养护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地位, 想建设一个有着质量保障的高速公路就必须要对其养护管理的工作得到重视, 把建设和养护得到兼顾, 对于一些传统的只看重建设不重视养护的观念要给摈除, 树立良好的新观念;同时这样也能够对于高速公路的相关法律以及标准等能够起到促进其完善的作用;这也有利于我国的高速公路在这一方面的管理体制的改革, 从而促进其养护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这些方面促使了我国高速公路在养护管理方面的必要性。

2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问题分析

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笔者对于在当下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就是在管理的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多数都是采取的事业型的管理体制, 以及养护经费采取的是拨款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 这些体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发展, 虽然在这一领域的机构和组织的方式上比较的完善, 但受到体制的影响, 对于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已经有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管理上的观念比较的落后, 分配的机制不够灵活, 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体制方面的不足[2]。

还有就是在管理的方法上比较的滞后, 高速公路的有着技术密集这一主要特点,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 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效能, 但是在高速公路的养护方面的机械化程度较高, 而有些单位资金占用以及高速公路的养护配置机械设备, 管理上出现了综合管理, 分工不明确, 把决策、监督、实施等都安排在同一个机构, 这样的养护管理模式就会造成效率得不到提高以及资源的浪费。

另外就是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比较的重视, 而养护管理比较的轻视这种思想较为严重, 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资金投入的还不够, 没有对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在高速公路的养护资金的投入上都处在一个弱化的状态, 在近些年的公路建设比较迅速的情况下对于养护的负担又有了新的增加, 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些管理者没有在养护方面得到正确的认识, 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就显得没有那么的积极。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由于养护需要机械化的介入, 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很多的繁杂程序, 为了省事也就没有对新的科技得到重视应用。

3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趋势探究

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要向着体制改革迈进, 把一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笔者根据以上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究, 并结合实际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对问题得以合理解决的趋势分析。现阶段我国的高速公路还都是以收费为主, 把商品性以及公益性组合在了一起,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能够使得公益性得到保障从而满足社会的公益性的需求, 同时也要对于养护经营的多元化的道路进行探索, 把市场机制得到充分的利用, 同时还要鼓励企业的参与, 进一步的加强区域性的合作, 在资金的投入方面要充足, 这也是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的一个基础, 采取技术性的方法进行对高速公路的路况实行检测, 要整理出一套有效的预防性的养护管理的方案, 对于高速公路的机械化的养护水平以及设备的应用能力要得到有效的提高。

另外要在观念上得以转变, 要能够把建设高速公路和养护管理相结合, 在管理的体制上逐步的集中并统一, 所谓的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并不是说要在经营的形式上进行统一, 而是要在其标准上以及规划和调度方面进行统一集中, 要能够结合当前我国的发展需要进行转变, 同时在高速公路的养护队伍方面要向着专业化的程度迈进, 高速公路的养护工程的技术性较强, 机械化的程度也比较高, 安全的措施也较为的严格, 故此, 这就要求养护的队伍要能够在标准上得以实现, 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对于高速公路的各方面的养护工作得以实施[3]。

在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上也是今后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必要发展的趋势, 新的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的养护工作中的一些不能做或者是比较困难的问题, 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 而生态养护的理念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中的应用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在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植被毯等草灌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 这样更能够很好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 同时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的手段逐渐的向着机械化转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 这些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在今后的发展中都会得到实际的应用, 更好的促进我国的交通事业的进步。

4 结语

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在其养护管理的体制改革也在逐渐的得到深入, 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发展可望实现联网并对车辆进行分类管理, 总而言之, 要想对于我国的高速公路得到发展, 就要把建设、管理、养护三者得到有效的结合, 科学的对其进行规范, 如此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的高速公路的质量以及经济的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进步, 在交通的发展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高速公路的优点就是车速高、行车安全以及运输成本低等特点,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近些年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发展上有着显著的成绩, 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并且在对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也同时带动了我国的运输结构及其水平的改善, 但是在这一发展的基础上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也较为的重要。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结合实际的情况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对其发展的趋势作下展望, 希望能够对此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侯占平, 卢红卫, 赵晓峰.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研究之一——养护设备管理市场化研究[J].中国外资, 2012, (06) .

[2]马志忠.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专业化养护的必要性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 2011, (04) .

术语的现状及发展刍议 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38-1

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大型农机的出现,农机构造也越来越复杂,这对农机的故障诊断就提出了更加复杂的技术要求,因此,结合农机发展现状,加快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农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

1.1 时域信号分析诊断技术

主要是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农机的特定部位,对农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息进行采集和记录。例如,频率、相位和振幅等,从而得到农机特定部位的时域信号。农机的时域信号,不仅包含巨大的信息量,而且直观易理解,是诊断机械故障的原始依据。但是时域信号的数据信息十分复杂,需要采取特定的方法,才能了解故障特征。目前,处理时域信号的技术基本包括时域分析统计和相关的分析等。

1.2 频域信号分析诊断技术

所谓频域分析就是对时域信号实施快速傅里叶变换,从而将其转化成频域信号,然后选择频域信号的处理技术对信号进行分析,查出故障特征。多数故障的产生以及发展,其振动信号的基本频率成分都会产生明显变化。例如,齿轮表面疲劳剥落、断齿等,会造成周期性的信号冲击,频域也会相应的产生各不相同的频率。对这些信号的频率变化进行监测,能够对故障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有效地预测。频域信号的处理技术基本包括包络分析、倒频谱分析和频谱分析等。

1.3 时频域信号分析诊断技术

在农机故障发生后,其振动信号会出现明显的时域或频域特征,而且故障特征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裂纹、松动和剥落等机械故障,有着明显的非平稳性。在实际的检测故障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非平稳性。通常情况下,使用频率与时间的联合函数表示信号,就是信号时频表示。在实际的应用中,这种分析技术基本包括,小波变化、Wiger-Ville分布以及傅里叶变换等。

2 农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通用机械诊断技术在农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能够在农机诊断中应用的技术,一方面是以提取振动信号为基础的诊断技术;另一方面是对关键部位进行监测的诊断技术。在振动信号提取技术中,包含了很多的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等,可以将很多汽车诊断技术应用到农机诊断上。例如,汽车故障的自诊断系统,使用傳感器对关键部位进行动态监测,然后将数据传输到ECU 进行处理,基本应用在发动机等关键部位的状态监测方面。由于农机的复杂程度逐步提高,对于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实效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将上述诊断技术逐渐应用在农机领域,对于农机故障诊断有着积极地意义。

2.2 智能化技术在农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农机的类型和结构越来越复杂,农机的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农机故障的诊断和检测技术也在日趋完善。在农机故障诊断中,将会不断运用针对其故障特征的遗传算法、模糊逻辑、神经网络以及专家系统等智能化诊断措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农机诊断领域加入新的技术和理论,针对智能故障的不同,研究出与之相对应的诊断技术,从而形成融合智能元素,综合性能更好的故障诊断技术。

2.3 多种诊断技术协调发展

农机的类型与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农机的故障也是各式各样的。为了满足农机诊断日益复杂的要求,将各种诊断技术综合起来的综合诊断方法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除了单一故障、单一参数的故障诊断以外,已经兴起了多故障、多参数的诊断技术。多样化的诊断方式,在故障的处理方法中,不仅可以采用振动信号,还能够综合利用射线、应力、电磁、噪声和油液等信息。不同的诊断方式能够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从而研发出故障诊断的新型方法,从而将诊断故障的准确性大幅度的提高。另外,相互融合多种手段,也能提高诊断效率,保证诊断质量,从而使得农机故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保证农机的正常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机的故障诊断中,现阶段已经存在着诸多的诊断技术,并且各自都有着一定的作用与优势,但是由于农机故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的诊断技术逐渐的难以适应。因此,结合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农机发展的趋势,对农机故障的多样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不同的诊断技术特点,发展成全新的综合性技术,从而提高农机故障诊断效率,保证质量,促进农机诊断技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玲,胡爱军,唐贵基.机械设备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发展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6,(06).

[2] 裴克良,孔凡增,王文生.农业机械的振动问题与减振方法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05).

[3] 毛罕平.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动态和重点领域[J].农机科技推广,2005,(06).

术语的现状及发展刍议 篇10

一、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工业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可被划分为OEM模式、ODM模式、 OBM模式三个发展阶段, 在各个发展阶段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将原配件生产、设计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作为自身发展重点,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引进科学技术, 增强自身整体竞争实力。此外, 基于现阶段发展的基础上, 我国工业设计将产品质量化为自身重点规划内容而忽视了对产品外观的设计, 从而无法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享受, 并凸显出较为狭隘的设计问题。因而在此基础上, 为了稳固我国工业领域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应注重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工业设计中, 提升整体设计水平。

二、互联网视角下中国工业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一) 以人为本

基于互联网逐步发展的背景下, 人们信息获取路径逐步拓宽, 同时审美水平也有所提升, 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良好的工业设计状态, 要求当代工业领域在产品外观、造型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人类个性化特征、心理需求、生理需求、社会需求等层面展开调研行为, 并对结果进行整合, 继而凸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且提升产品整体销售量。例如, 在建筑工业室内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人类需求, 要求设计师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结合人行为习惯、心理特征, 并注重营造舒适度适中的室内空间, 最终由此激发消费者购买心理, 达到高效率产品设计目的1。

(二) 完善电子服务系统

基于中国工业设计领域逐步发展的背景下, 强化对电子服务系统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 当代工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基于业务处理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动态协同服务系统, 并在系统完善过程中将设计服务请求方、设计公司、应用服务提供商, 互联网运营商贯穿于其中, 继而形成良好的工业设计沟通局面, 且便于设计服务请求方基于互联网平台操控的基础上即可参与到工业设计全过程, 继而对其形成良好的监督, 提升整体工业产品设计质量。此外, 电子服务系统的构建具备设计细则描述功能, 且将数据、信息传送至设计公司, 展开高效率的产品设计状态, 同时基于咨询服务的基础上满足协作设计目的。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 电子服务系统的设计、规划有助于推进工业设计的发展, 因而应注重强化对其的落实。

(三) 加强设计人员培训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 当代工业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强化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迎合电子服务系统等对设计人员提出的要求, 工业设计部门应注重定期安排设计人员参加专业化的培训项目, 且在培训过程中重点培养设计人员创新意识、技术应用水平等, 以此来引导其在实践设计过程中能利用自身观察能力来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同时, 基于强化培训环节的基础上, 工业设计部门在设计人才引进过程中应通过考核的形式对其经验、技术进行考察, 且对其职能水平进行定位, 继而以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形式来满足工业设计条件, 同时提升产品加工、 材料选择等环节的技巧水平, 达到最佳的工业设计状态2。

(四) 增强人机交互技术

基于网络背景下增强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服务体验过程。即基于人机交互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可将抽象的数据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例如, 将数据转化为图片表达形式,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加深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理念的了解, 并就此满足其心理需求。但在信息转换过程中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注重结合原始数据将其准确转化为具备形状、面积、 位置的可视化对象, 同时通过对“窗口——图标——指示器”的组件设计来便于消费者展开操控行为, 且就此满足其服务体验过程, 并就此带动工业设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此外, 在人机交互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亦应注重对交互任务树的构建, 以此来明晰交互过程, 提升整体工业产品设计水平3。

三、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案例

2015年6月5日上海“2015红星100+”展览中即涉及到了大量工业设计产品, 同时此次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贯穿了互联网应用思维, 最终由此突显出产品的实用性、价值性等。例如, 某休闲椅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彰显现代化设计理念, 其在产品外观打造过程中运用了环保水性漆, 继而由此凸显出绿色设计思维。同时, 4K智能电视、臂式血压仪等均涉及到了智能化应用思维, 即利用i Phone进行数据管理, 最终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条件。此外, 本次展览会在开展过程中亦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其展开了宣传行为, 并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到其中, 继而深刻认知到工业设计领域“互联网”发展趋势。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 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发展将逐步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前进, 因而在此基础上, 当代工业行业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综上可知, 当代工业设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产品设计水平, 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迎合绿化、节能设计需求, 要求当代工业设计应注重对传统设计模式下凸显出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且从增强人机交互技术、加强设计人员培训、 完善电子服务系统等途径入手来推进工业设计的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整体工业设计水平, 达到最佳的产品设计状态, 同时基于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 迎合其审美需求。

注释

11.徐元国.工业设计、ODM与我国出口产品价值提升: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 2013 (01) :146-157.

22 .张磊, 葛为民, 李玲玲等.工业设计定义、范畴、方法及发展趋势综述[J].机械设计, 2013 (08) :97-101.

上一篇:劳动竞赛激发企业活力下一篇:明末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