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化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共8篇)
中国焦化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篇1
中国焦化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郑文华 刘洪春 周科
1、前言
中国是世界焦炭生产大国,焦炭产量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36%左右,焦炭出口量占世界焦炭出口贸易总量的50%以上。中国既拥有国际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的炭化室高6m的现代化大型机焦炉,也还有一些以前建成的装备水平较低的中小型机焦炉。进入21世纪,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仍是中国焦化工业发展的主题。
2、中国炼焦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2.1中国炼焦生产现状
(1)中国的焦炭产量及出口量近十多年来,中国的焦炭总产量翻了一番还多,1997年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的13902万t。从1993年起,中国的焦炭产量已连续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历年来焦炭产量见表1。中国也是世界焦炭出口大国,2000年中国出口焦炭1520万t,占世界焦炭出口总量2510万t的60%以上。中国历年焦炭出口量见表2。
(2)焦炉构成现状 高度分另别为6.0m、5.5m、5.0m、4.3m、4.0m、3.3m、2.8m、2.5m、2.0m的顶装焦炉和炭化室高度分别为4.3m、3.8m、3.2m和2.5m的捣固焦炉。据对中国400多家机焦企业的初步统计,目前我国运行的机焦炉共l197座,设计炼焦能力为10567万t。其中,>100万t/a的焦化厂有24家,生产能力4240万√a,平均每个厂的生产能力为177万t/a;50一100万t/a的焦化厂有2l家,生产能力1413万t/a,平均每个厂的生产能力为67万t/a。中国已建成的炭化室高度>4m、装备水平较高的机焦炉接近250座,其生产能力约8000万t/a。此外,我国正在新建、改建的焦炉有60余座,可新增加炼焦能力1450万t/a。这样,“ 十五 ” 后期我国机焦生产能力可达1.2亿t。我国许多大型焦炉都没有计算机控制系统、装煤和出焦除尘装置,有些还配备了干熄焦装置。绝大部分焦化厂都具备先进、科学、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焦炉的生产管理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中国尚有2500多万t/a机焦生产能力是由炭化室高度<4m、装备水平较低的小焦炉构成的。土法炼焦炉主要有以75型、89型和96型为代表的各种结构的 “ 改良 ” 焦炉和 “ 连体改良 ” 焦炉,国家已明令禁止和取缔土焦炉生产。从表l可以看出,中国的焦炭总产量中机焦所占的比例已由1995年最低时的48.2%提高到2001年的75.7%。到2002年底,中国的绝大部分土焦炉都将关闭。
(3)焦炭质量现状近年来,为适应高炉喷煤和强化冶炼的要求,中国的机焦质量有较大提高。1997 — 2001年全国机焦平均质量及出口焦炭的一般质量见表3。
2.2 炼焦生产的发展思路
(1)炼焦结构调整 炼焦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国家三部委1997年367号文件和国家经贸委1999年14号令的要求,坚决取缔土法炼焦(含改良焦)工艺设备,逐步关停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机焦炉,制止重复建设炭化室高度<4m的焦炉。在控制焦炭生产总量的前提下,鼓励建设大型机焦炉和大型焦炭生产基地,提高焦化行业的整体装备水平。
(2)焦炉大型化 炭化室加宽加高、提高单孔炭化室产焦量是焦炉的发展方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建设了许多炭化室高度大于7m的大容积焦炉,德国1993年进行了炭化室高为10m的单孔炼焦系统的工业试验,欧盟专家为德国刀1ysRn肋2p公司设计的炭化室高8.43m的焦炉正在建设中。目前,中国正在生产中的最大焦炉为炭化室高6m的焦炉。鞍山焦耐设计研究总院目前正在着手开发炭化室高6.5m和7.0m的焦炉。
(3)捣固炼焦技术 捣固炼焦的人炉煤中,弱粘性高挥发分煤配人量可高达70%一80%,甚至几乎可用100%的肥气煤炼焦。中国的炼焦煤储量中,气煤和肥煤分别占56%和13%,适合于采用捣固炼焦。中国已投产的捣固焦炉大多为炭化室高度<3.8m的小型焦炉。日前,中国自行开发设计的炭化室高4.3m、宽500mm的捣固焦炉已建成投产,采用经改进的捣固装置,操作效率有很大提高。
(4)除尘地面站与车载式焦炉烟尘治理技术 中国目前使用的装煤除尘系统主要形式有非燃烧法干式地面站除尘方式、燃烧法干式地面站除尘方式、燃烧法湿式地面站除尘方式以及装煤出焦二合一干式地面站除尘方式。出焦除尘系统主要形式有干式地面站除尘和热浮力罩除尘。近年来,鞍山焦耐院开发设计的干式除尘装煤车已在济钢焦化厂和昆钢焦化厂投入使用,该车是将装有袋式除尘器的干式除尘装置安装在装煤车上,具有投资省、易实施的特点,烟尘扑集率>85%,除尘效率>99.5%,烟气出口粉尘浓度<50ms/m3,符合国家环保法规要求。
(5)干法熄焦(CDQ)0Q技术不仅可以回收红焦的显热,改善焦炭质量,还可减少湿法熄焦对大气的污染,是中国重点开发和推广的炼焦节能与环保技术。中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是从日本和俄罗斯/乌克兰引进的单套处理能力为70一75t/h的装置。中国发展0Q的方向是装置的大型化与设备国产化。装置的大型化是为了与焦炉的生产规模相配套,每1 — 2组焦炉配备一套规模相当的C2瞻装置,同时以湿熄焦装置备用,以节省投资。0Q装置产生的蒸汽将用于发电、煤调湿或并人生产用蒸汽管网。
(6)煤调湿(CMC)CMC见是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除掉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稳定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以其显著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受到普遍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1996年中国第一套0见装置在重钢焦化厂投产,采用的是导热油传热方式,系统较为复杂、投资高。目前,鞍山焦耐院正在开发工艺简单、投资省的以蒸汽为热源的CMC装置,用蒸汽在列管式调湿机内与煤换热,利用烟道废气带走从煤中析出的水分,将装炉煤的水分稳定在6%左右。该工艺可使焦炉生产能力提高7.7%,焦炉加热煤气消耗量减少14%,初冷器用水减少1/3,剩余氨水减少1/3,相应的蒸氨蒸气用量减少1/2.
(7)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 焦炉生产自动化是一个包含生产控制和管理自动化内容的集成系统。中国目前正在推广的焦炉生产自动化技术包括焦炉加热计算机控制及管理系统、焦炉机械动态自动识别炉号及对位控制系统、集气管压力综合控制系统、焦化厂生产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焦炉烘炉计算机自动测温与管理系统等。焦炉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为模块化结构,可根据各焦化厂情况和用户要求,一次实现所有功能或逐步实现各项功能。
(8)热回收焦炉 热回收焦炉以其较低的造价、较轻的污染和较好的焦炭质量等特性,正在受到世界各国焦化工作者的关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中国等都在积极开发和建设这种热回收焦炉。美国太阳公司建成的热回收焦炉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中国首创的捣固装煤热回收焦炉试验炉已建成投产,现正在进一步完善中。这种焦炉适合于在没有煤气用户或缺乏电力的地方采用。
3、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
3.1 焦炉煤气净化现状 目前,中国正在生产的焦炉煤气净化工艺很多,主要包括冷凝鼓风、脱硫、脱氨、脱苯等,在净化煤气的同时回收焦油、硫磺、硫铵或氨水、粗苯等化工产品。中国煤气净化工艺一般均采用高效的横管初冷器来冷却荒煤气,几种不同的煤气净化技术主要表现在脱硫、脱氨工艺方案的选择上。脱氨工艺主要有水洗氨蒸氨浓氨水工艺、水洗氨蒸氨氨分解工艺、冷法无水氨工艺、热法无水氨工艺、半直接法浸没式饱和器硫铵工艺、半直接法喷淋式饱和器硫铵工艺、间接法饱和器硫铵工艺、酸洗法硫铵等。脱硫工艺主要有湿式氧化工艺(如以氨为碱源的用法、Hzc法、M)F法及以钠为碱源的从)A法、P16法)和湿式吸收工艺(如氨硫联合洗涤的AS法、索尔菲班法及真空碳酸盐法)等。中国煤气净化工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煤气用户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工艺流程来满足用户对不同煤气质量的要求。
中国煤气净化工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煤气用户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工艺流程来满足用户对不同煤气质量的要求。煤气脱硫是中国正在推广的强制性环保措施。引进的脱硫方法由于工艺复杂、投资高,仅在大型焦化广得到应用。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是中国自行开发的改良从叭法、H)S法和In)F法脱硫工艺。改良从叭法及PI)S法以钠为碱源,脱硫效率高,塔后煤气含H2S可降到20m8/m3以下,符合城市煤气标准。In)F法脱硫是采用In)F为催化剂、以煤气中的氨为碱源的脱硫新工艺,脱硫塔后煤气H2S含量小于200m8/m3,满足中国工业用煤气质量标准。
3.2 焦妒煤气综合利用现状 按2001年产焦12406万t计算,全年焦炉煤气产量约为530亿m3。其中与3000万t土焦相伴产生的约128亿m3煤气在炼焦过程中全部被烧掉,机焦炉产生的煤气则经过净化后,除部分用于焦炉自身加热外,剩余煤气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利用
钢铁联合企业中的焦化厂,绝大部分焦炉均为复热式焦炉,一般采用高炉煤气加热,所产生的焦炉煤气经净化后供给炼铁、炼钢、轧钢等用户。作为城市煤气气源厂的焦化厂,绝大部分焦炉也为复热式焦炉,可采用焦炉煤气加热,也可采用发生炉煤气加热,所产生的焦炉煤气经净化,达到城市煤气标准后供应城市居民用户或工业用户。目前,以生产焦炭为主的独立焦化厂,如山西在土焦改机焦过程中新建的许多焦化厂,除少数焦化厂所产的煤气供应城市煤气或工业用途(如锻烧高铝钒土、金属镁等)外,大部分焦化厂的剩余煤气用于发电。在中国,产生大量剩余焦炉煤气的主要有两类焦化厂:一是以生产焦炭为主的独立焦化厂,其生产的焦炉煤气既不能供应城市用户,又没有合适的工业用户;二是目前供应城市煤气用户的焦化厂,如北京焦化厂、天津煤气厂、上海焦化厂等,在采用天然气取代焦炉煤气供应城市煤气用户后,焦炉煤气没有合适的用户。这些过剩的煤气迫切希望找到经济、合理、高效的综合利用途径。
3.3 焦妒煤气综合利用发展思路 焦炉煤气中含有55%一60%的H2、23%一27%的CI儿、5%一8%的Co,低位发热量17900均/m3,不仅是优质的气体燃料,还是理想的化工合成原料。因此,焦炉煤气的综合开发利用也应从燃料和化工原料两条思路上考虑。
(1)开发利用煤气的联合工业用户 焦炉煤气作为洁净的气体燃料,若用于生产水泥、建材、耐火材料,可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位。如山西菜焦化厂利用自产的焦炉煤气焙烧高铝钒土,利用焙烧高铝钒土的余热生产蒸汽供全厂蒸汽用户,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扩大了市场,还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2)开发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的化工合成项目 焦炉煤气是制造合成氨的理想原料。氢气是合成氨的直接原料气,焦炉煤气中含有55%一60%的氢气,其它成分如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经转化、变换、脱碳等工序制得纯氢气,然后氢气与氮气合成氨。近年来,随着变压吸附制氢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焦炉煤气制合成氨的投资和电耗进一步降低。山西焦化集团从20世纪70年代建厂时就配套建成了焦炉煤气合成氨装置,并生产尿素。焦炉煤气同样是合成甲醇、二甲醚的理想原料,其本身含有生产甲醇和二甲醚的原料气It、Co和Cq。焦炉煤气经过部分氧化蒸汽转化后,气体中H/C(A=3.o,接近合成甲醇和二甲醚的最佳值(/三2.05 — 2.15)。而以煤和重油为原料生产甲醇和二甲醚时,由于氢碳比偏低,帚增加变换、脱碳装置,流程长,投资大。
甲醇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而且可加入汽油掺烧或代替汽油作为动力燃料。目前山西省开发的以甲醇为燃料的清洁燃料汽车已成功投入使用。山西省正在筹建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的甲醇生产基地。二甲醚具有优良的混溶性,易溶于汽油和水,可替代柴油用作清洁汽车燃料,也可替代液化气用作民用燃料,其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3)焦炉煤气用于制氢 焦炉煤气是制氢的理想原料,其所含的55%一60%的氢气可通过变压吸附法生产纯度为99.9%或更高的氢气。氢气是化学工业合成的重要原料气之一,还是化学工业中常用的还原剂和氢化剂。在电子工业中,氢是制取半导体材料 —— 硅的重要原料。气象上用于探空气球。氢已成为运载火箭航天器的重要燃料之一。可达到零排放的无污染高效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已投入试验运行,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已陆续推出该类型汽车样车。氢能的应用范围今后必将不断扩大。
(4)焦炉煤气甲烷化供城市煤气用户 对目前供应城市煤气用户的独立焦化厂,在天然气进入城市后,也可对焦炉煤气进行甲烷化,将其热值提高后掺入天然气管网供应城市煤气用户。日本东京瓦斯鹤见工厂即是如此。
(5)焦炉煤气发电 焦炉煤气哲时没有合适用途时,也可用来发电。焦炉煤气用于电厂锅炉时,其热效率可达90%,利用锅炉生产蒸汽发电,发电后的蒸汽还可供焦化厂生产用。焦炉煤气也可直接用于燃气透平机发电。中国利用航空发动机自动研制的焦炉煤气透平发电机已在陕西焦化厂及究州矿务局焦化厂得到成功应用。
(6)焦炉煤气用于直接还原铁 钢铁联合企业中,焦化厂生产的含有大量H2和0儿的焦炉煤气本身就是还原性气体,将焦炉煤气送入热裂解炉中,其CI几经加氧催化裂解,即可得到含H274%、0225%的还原性气体,可直接送入气基竖炉生产海绵铁。由此而促成的高炉一直接还原铁一焦炉的联合流程是高炉流程工艺技术的自身完善,是钢铁生产向短流翟过渡的必由之路。
4、焦油加工现状及发展思路
4.1 焦油加工现状 2001年中国煤焦油产量为400万t左右。煤焦油是由多种复杂的混合物组成的,目前已从中成功分离出来的有500多种。煤焦油和加工产品是冶金、化工、医药、建材、交通、通讯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原料,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煤焦油加工工业是随着炼焦工业而发展起来的,焦油加工部门一般作为焦化厂的一个生产车间而建
设。中国目前拥有煤焦油加工装置的企业有50多家,焦油加工能力约270万t/a。中国的煤焦油加工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建设大型的焦油集中加工厂,焦油集中加工的规模已达到150万t/a,单套装置的加工能力达到了50万t/a,提取的产品品种达到了200多种。中国现有的焦油加工装置主要分散在各焦化厂,单套装置的加工能力小、产品品种少。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是宝钢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焦油加工装置,加工规模为26万√a,单套装置加工能力13万t/a,产品品种26种。其余分散在各焦化厂的焦油加工装置,加工能力除鞍钢为25万√a、武钢为20万t/a、本钢为15万√a外,其他的只有5 — 10万t/a,产品品种10余种。中国与德国煤焦油加工状况对比见表4。我国在 “ 六五 ” 期间就积极倡导对煤焦油进行集中加工,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无集中的大型焦油加工厂建成,正在筹建的有上海、河南、山西等地的4 — 5家企业,建设规模分别为10 — 30万t/a不等。
4.2焦油加工的发展思路
(1)发展焦油集中加工 规模经济性作为一般的经济规律同样适用于煤焦油加工业。由于煤焦油本身的特殊性质,欲提取煤焦油中含量<1%的组分,只有对其进行集中加工才具有经济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煤焦油加工的规模越大越好。煤焦油加工的实践表明,焦油加工的起始经济规模应达到20 — 25万t/a。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的焦油加工业就向集中加工这个方向发展。实现煤焦油集中加工和单机装置大型化,不但有利于提高工艺装备水平、自动控制水平和余热利用率,还为焦油馏分的深加工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同时,由于集中加工,还可大大减少分散的加工点,可最大限度地采取环保治理措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目前发展焦油集中加工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可采取各焦化厂之间合并或集中处理的方式,也可采取独立专营的煤焦油产品公司来集中加工各焦化厂的煤焦油。提供原料煤焦油的各焦化厂,可按提供焦油的数量入股,并按提供的焦油数量对赢利部分进行分红。这样不仅可确保集中加工厂的原料焦油来源稳定,还可利用集中加工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及数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发展焦油馏分集中加工 在焦油集中加工的基础上,中国宜进一步实施焦油馏分的集中深加工,各焦油加工企业不宜搞小而全的馏分深加工。焦油馏分集中加工的发展思路,应是同一区域或相近区域内的几个焦油加工企业,将同一馏分分别集中到一起加工,一个焦油加工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一种或两种馏分的深加工,这样,馏分深加工的规模则相当于几个焦油加工企业规模的总和。各焦油加工企业可按提供的馏分数量人股,并按提供的馏分数量对赢利部分进行分红。宜实行集中加工的馏分包括酚油、荼、洗油、原油等。实现馏分的进一步集中深加工,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同一化合物在馏分中的集中度,大幅度提高馏分加工的深度,生产出更多高附加值、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3)选择适合于国情的焦油加工工艺路线
目前焦油加工的工艺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以生产碳素原料(制品)为主要目的的加工路线,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以最大限度提取单体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加工路线。在选择焦油加工工艺路线时,不但受冶金生产状况的制约,更要受到石油化学工业整体状况(从产品、规模到加工技术)的影响。精细化工的发展远景要求煤焦油加工必须改变产品结构,多从煤焦油已被鉴定出的几百种化合物中分离出贵重产品,以及利用衍生物的方法进行加工。同时,为保证电极工业对优质碳素材料日益增长的需要,还要开发以煤焦油沥青来生产
优质的碳索石墨材料和碳素纤维等产品。因此,两种煤焦油加工工艺路线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应两者兼顾,上海宝钢所建设的煤焦油加工装置就是中国煤焦油加工的一个典型代表。
5、粗苯加工现状及发展思路
5.1 粗苯加工现状 2001年我国粗苯产量为l10万t左右。同煤焦油加工装置相似,我国粗苯加工工业也是随着炼焦工业而发展起来的。粗苯加工部门一般作为
焦化厂的一个生产车间而建设。中国目前拥有粗苯加工装置的企业有40多家,加工能力约70万t/a。20世纪50年代初期,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就开始发展粗苯集中加工,单套装置的处理能力已达到8 — 10万t/a,并相继采用催化加氢精制代替了传统的硫酸洗涤法。我国的粗苯加工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主要表现在单套装置的加工能力小,绝大部分组苯精制装置采用的仍是20世纪50年代的酸洗法工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是宝钢焦化厂和石家庄焦化厂从国外引进的粗苯加氢精制装置,单套装置处理能力5万t/a。粗苯加工规模最大的为宝钢焦化厂,年加工粗苯ll万t,其余分散在各焦化厂的粗苯精制装置加工能力只有1 — 3万t/a。5.2 粗苯加工的发展思路
(1)发展粗苯集中加工 粗苯加工的目的是从粗苯混合液中分离出高纯度的苯、甲苯、二甲苯等产品。提高粗苯集中加工装置的单机处理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收得率和质量,并减少分散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粗苯精制的最小经济规模应为5万t/a。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粗苯加工的规模越大越好。粗苯集中加工的发展思路应是同一区域或相近区域内的焦化厂,将粗苯集中到一起加工,各企业按提供的粗苯数量人股,并按人股的粗苯数量对赢利部分进行分红。
(2)选择适合于国情的粗苯加工工艺 粗苯精制工艺主要有酸洗法和加氢法两种。酸洗法是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粗苯加工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灵活、设备简单、材料易得、能在常温常压下运行等优点。但与加氢法相比,存在产品质量差、产品收率低、环境保护差(初馏分、再生残渣、酸焦油至今无有效的治理方法)等致命缺点。加氢法是国外已普遍采用的一种粗苯加工方法,其突出的优点是苯类产品的收率高(比酸洗法高8%一10%)、产品质量高(尤其是含硫低)、环境保护好(几乎没有外排的废渣、废液、废气)和经济效益好。我国粗苯加工工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氢精制。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建设粗苯加氢精制装置的条件。除了主要设备和仪表外,其余创国内都可以制造;国内以焦炉煤气为氢源用变压吸附法生产纯氢(99.9%)的技术成熟;国内已引进投产的莱脱法(量t01)加氢装置(宝钢)和溶剂法加氢装置(宝钢、石家庄焦化厂)则为我国粗苯加氢精制装置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结论 跨人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着从炼焦生产大国向炼焦工业强国转变的艰巨任务。在以大型机械化焦炉替代土焦和中小型机焦炉的同时,以先进的环保、节能和自动化技术改造现有焦化生产企业,应是本世纪近期中国炼焦工业要实现的目标。
中国焦化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篇2
关键词:太极拳,现状,发展
亮而统一的服装。在一些青少年学生及家长们看来,跆拳道的道服、授带仪式、礼仪等都很有特色和新鲜感,长期学习又能体会到升级升段的乐趣,从而吸引了广大的青少年。瑜珈在进入中国时,在推广理念上以年轻女性为市场开发切入点,提供环境舒适的场馆和特有的音乐、服饰,以及大量清新秀美而充满神秘感的图片广告宣传,吸引了国民中的青年和少年的大多数女性的习练者,而这些,都不是现今武术、太极拳在进行推广当中可以提供的。虽然现实中的武术并没有《卧虎藏龙》中的飞檐走壁那样高深莫测,也远不及《十面埋伏》中的鱼贯丛林那样扑朔迷离,但在神韵文化之外,武术也绝非外行人士口中所谓的“花拳秀腿”。无可否认的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包装手段已逐渐成为宣传武术、太极拳真谛,将中国传统文化结晶推向世界的障碍之一。
2.2竞技太极与传统太极的分化
武术发展到近代,已经达到了一个辉煌的巅峰,特别是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的出现,把一种单纯的技击术的载体变成一种沟通东方文化的工具,但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太极拳逐渐被人为分化为官方和民间两大群体,即所谓的专业和非专业,近年来,又称为“竞技太极”和“传统太极”,代表官方的专业的“竞技太极”属于“城市阶层”,把握了太极拳的主流,非专业的、民间的“传统太极”被沦落为“平民阶层”,这些分化对太极拳的发展极为不利。然而近年“竞技太极”的发展,大家也有目共睹,不但没有强调“由术入道”,而是在西方体育理念的影响下,出现了由内敛变为外放,套路向体操式的舞蹈发展,道术渐失,离太极的真谛越来越远的现象。国内各大武术前辈也呼吁正本清源,还太极拳的真谛,不要“楼上建楼,枝上接花”,太极只有一家,它只有纵向涵盖技术和文化修为的高低之分,而没有横向上所谓的“传统”和“竞技”之分。
2.3太极拳产业的尴尬现状
现在许多城市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跆拳道馆、瑜珈馆及相关产品占据着城市的黄金地段,武术则被挤到乡下、城边、公园等不起眼的地方。那么,号称国粹,在我国源源流传的武术为何不敌跆拳道在城市中“热销”呢?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为中国普通人所接触的跆拳道,现在已经在中国许多地方风靡,成为一种时尚标志。当各类规模不一的跆拳道馆出现在都市各处时,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武术正在年轻一代中国人心中丧失立足之地。而目前太极拳产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相继产生的一些太极拳、武术学校,规模和档次较低,学校的稳定性极差;以家族式经营管理为主,产生了部分与太极拳相关的企业以及商品、商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尚有许多不足;太极产业缺乏资本和复合型人才的参与;太极拳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经营基本上处于起始阶段。
2.4太极拳的科研支持
(1)新中国成立之后,相继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院,为太极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稳定的组织机构,出版了第一套武术论文选,20世纪50年代,有运动医学专家开始对太极拳演练者进行了生理学观察与测定。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出现的“文化热”,大批文化学者们对太极拳的研究也悄然兴起,这些研究所涉猎的领域较为广泛,有文化、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等方面。但这些学术思想并没有上升到学科的高度来认识太极拳的内在本质与一般规律,依然停留在分散性研究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说。1986年报2月,《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我国对太极拳的力学分析,健身价值,生理机制方面缺乏定性、定量研究,在理论和研究手段上远远落后于日本等国”。
(2)缺乏对太极拳深层次、实质性的研究。太极拳技术理论体系保留尚还完整,但缺乏以现代学科为基础,对健身、养生方面实质性的揭示研究,缺乏与其他相关专业联手进行文化、技术、理论的深层研究,揭示其内涵实质。由于西方现代体育思想的制约,大部分武术学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技术、规则、竞赛等技术方面的实用研究,忽视了对太极拳内在理论价值的研究,忽视了对这个蕴藏量极大的文化资源进行强有力的拓展性开发,导致缺乏理论基础积累的深层次创新。
(3)缺乏对太极拳技击领域研究。武汉体育学院举行的2003年全国武术科研论文报告会,有专家提出看法:太极拳“兴盛中潜藏着危机”。中国科学院教授朱晓光等8位科学家在论文中提出:太极拳如果失去了技击特色,将会走向没落。他们的观点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和思考,他们在论文中说:太极拳中失去了技击含义的把握,套路演练中的武术特征逐渐淡化,套路动作的艺术化、体操化倾向不断增强,因此,太极拳有演变为“套路艺术体操”的危险,太极拳的魅力仅仅由道家哲理独立支撑,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危机将不断强化,特别是大批太极拳名家、骨干队伍高龄化,可能再经历10至20年的兴盛期后,太极拳将踏上没落之路。邱丕相教授也认为,太极拳存在危机,应引起武术工作者的注意。因此亟需对太极拳的拳理、技法、实际运用、训练的内容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
3太极拳发展思路
3.1成立太极拳组织领导机构
针对太极拳当前发展的独特性,需要一个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2002年3月4-6日,太极拳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代表人物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就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传播中国传统太极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需要成立一个全国性太极拳组织机构来领导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3.2宣传、传播方式
太极拳强身健体、祛病延寿的效果已经得到公认,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太极拳?我们认为,关键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影视、书刊、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太极拳,让人们对太极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改变太极拳是老年人才练的狭义观念,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太极拳,加入到练习太极拳的行列,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特别在宣传的理念、构思、策略、形象推广包装上不能忽略对青少年的关注,改变过去只要是太极拳的宣传,总是离不开老年人群这一定性思维,充分挖掘太极拳在年轻团体、专业队员身上所展示出的特有的朝气和魅力。常见的太极拳文化传播推广方法与途径有:传统的个人传习;在各级学校体育和社会各类俱乐部健身活动场馆中开展太极拳活动;各级各类的武术比赛训练与比赛;地方性的太极拳年会、节庆表演等活动;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对太极拳进行的立体、多角度的介绍、宣传和推广。各国与中国教育部合作成立的孔子学院及各类华文培训教育学校。
3.3改革太极拳传统教法,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
除了传统的言传身教,师傅教徒弟的方法之外,迎合当前大好的局面,注入全新的教学理念,让习拳者少走弯路,用最短时间领悟太极拳的拳理与拳法,也是太极拳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创办高校太极拳专业、太极拳专业俱乐部、太极健身会馆等的方式来改革太极拳的教法,是培养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
3.4青少年人才的培养,太极拳的未来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大力倡导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学习太极拳对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手段。太极拳运动在我国高校中并不十分普及,而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注重宣传教育功能。跆拳道在传播过程中,十分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的宣传,因而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他们相信通过学习跆拳道,孩子们可以获得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注重礼节的优良品质。一旦跆拳道的教育功能形成共识,它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就出现良好态势。其实,太极拳也有很强的教育功能,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逐渐弱化。
练习太极拳对年轻人的好处更多。不仅能达到强健身体,更重要的是练习太极拳,能够调节现在一些年轻人普遍不够稳定的心态,能够提高年轻人普遍不足的耐性,能够磨炼年轻人普遍不够坚强的意志,还能够补充年轻人普遍缺乏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太极拳本身强调尊师礼节,还能够强化现在有些年轻人不够重视的礼节意识。
选择了大学生作为主要传播对象。大学在各个国家都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大学生则是代表社会新生力量的知识群体。在大学能够流行的事物,很容易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效仿。因此,跆拳道进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可以借助各国的大学生群体把项目传播到世界各地。太极拳传播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任何一种流派的太极拳,都有散手技艺相应的特殊训练方法。早期的太极拳家都非常重视散打比技,这是太极拳能够立足于武林的重要因素。当今太极拳技击散打似乎有些脱节,对热衷于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应该补上这一课。因而营造专业的训练环境,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加之有大量青少年新鲜血液的注入,太极拳高手将层出不穷,定能与柔道、摔跤、拳击、散打及其他拳种流派分庭抗礼,在搏击体坛中占有一席之地。
3.5科研指导实践
2005年,第五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中指出:今后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武术科研人员的素质,加强应用研究和创新研究以及加强武术科研成果的转化。据此精神,提出几点思路:研究武术的人群领域要延伸到其它各个学科的群体之中,而不应只局限于武术专业方面的专家与学者。
武术学科在注重培养具有渊博知识,精通武术专业又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与方法的精英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在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中寻找适合在武术学科领域的人才加入其中。如时机成熟,可以成立相应的太极拳科研机构,指导太极拳科研的全面开展,如在高校内成立太极拳科学研究所。对太极拳进行科研的指导,走高层次培养人才的道路,使太极拳师资人才和管理人才具有高素质、高文化和高技艺。
加强太极拳健身理论和实质的深化研究,运用科研指导太极拳技术的学习、训练、竞赛。太极拳的健身效应已是风靡于世,各类健身效应研究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太极拳的科研成果,但对于引起健身效应的实质性的机制问题所作的科研可以说屈指可数,如科研工作者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太极拳今后成为学科的发展将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3.6推动太极拳产业化发展
由于太极拳在全球的普及将形成巨大的太极拳市场,带动了太极拳产业的形成。除大量的太极拳传播学校、中心、俱乐部出现外,与其相关的太极拳图书、音像、服装、器械、标志、食品、保健品及服务旅游业都将形成专业化、产业化。可以预计,以太极拳为核心的健康产业,将是中国体育产业的核心部分。推动太极拳产业化有效途径有:
搞好太极文化产品的注册商标工作,切实维护中华太极拳知识产权。保护太极拳的知识产权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我们要吸取少林拳在世界范围被抢注的教训,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太极拳以及与太极拳有关的知识产权进行注册,树立保护太极拳知识产权的意识,继续高质量地推进太极拳文化产业如相关的太极拳图书、音像、网络的发展。
以联盟制、连锁化的集团化经营为模式,尝试走职业化的的道路,发展太极拳产业。
2005年以来,河南省焦作温县开拓太极拳产业。该县通过统一培训、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等办法,对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陈式太极拳名家以及100余名太极拳师的师资力量进行整合,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段位制授予教练证书,采取独资、内外合作等方式,在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相继设立了太极拳武馆连锁加盟店,在传授太极拳的同时,开发太极运动服装、图书及运动器材等。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体育用品业,打造太极拳服装、器械、食品、保健品及服务旅游业自己的品牌产品。塑造一代太极功夫明星,发挥明星效应,推动太极文化和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树强.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2]马虹.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85.
[3]张文建.太极拳在高校的推广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5(7).
[4]张宝银.太极拳修炼误区种种[J].武当,2005(10).
[5]孟祥太,赵秋菊.太极拳国际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5(9).
[6]杨祥全,杨祥国.太极拳国际化发展的传播学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2).
[7]徐才,韩宁,马明达,邱丕相,胡小明,张志勇.21世纪太极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太极拳国际论坛主题发言纪要[J].体育学刊,2004(5).
中国铜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3
关键词:制造业;加工业;发展;竞争力;投资
中图分类号:F4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076-02
1.中国铜加工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铜加工业跨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004年铜加工材产量达到416.5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4.11亿美元,消费量达到500万吨,已成为世界铜加工材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正在向生产强国迈进。2004年年底,我国有规模的铜加工企业700家,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产量416.5万吨。2004年常用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资产总计1471.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87.7亿元,利税113.9亿元,比2003年增长47.2%,利润72.3亿元,比2003年增长55.3%。2004年常用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30.3亿元,其中基建投资86.9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5.4亿元,比2003年增长200%。
2007年全球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全球铜供需将趋于平衡或小幅过剩;受到中国进口增长的支持,2007年中国铜消费比2006年增长已成定局。预计2007年我国精铜产量将增加30万吨至327万吨,增幅有所放缓,精铜消费和2006年相同,将达到400万吨左右,仍有73万吨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满足。同时,中国内地在面对铜精矿供应短缺的情况下,将增加从海外收购废铜,从而满足国内对铜的需求。
2.产业布局合理
铜加工材的生产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环渤海地区,而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是我国加工制造业三个生产中心,也是我国铜消费集中地区。2004年,江苏、浙江、广东三省铜材产量占全国的67%。
2.1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生产集中度大幅提升。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大、专业化水平高、经济实力强的铜加工企业。如河南金龙、高新张铜、浙江海亮成为我国三大铜管专业生产企业;洛阳铜加工集团公司、宁波兴业、上海金泰、安徽鑫科、宁波金田等企业成为铜板带主要企业;建滔实业、铜陵中金、苏州福田等企业成为电解铜箔主要生产企业。同时,我国铜加工材生产能力利用率也在迅速提高。
2.2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已被迅速取代,其中大锭热轧卷坯、高精冷轧和水平连铸卷坯、高精冷轧板带生产法、大铸锭挤压、高速轧管、盘拉和水平连铸管坯、行星轧制、盘拉高精管材生产法、上引和连铸轧光亮铜杆生产法等,已成为我国铜加工业代表性技术和方法。我国铜加工业通过引进和国产化,装机水平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我国铜加工设备制造水平也有重大进步,设计和制造重型和精密生产设备能力增强,国产设备以质优、价廉的优势,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
2.3随着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铜加工材产品质量也随之提高。
洛铜开发、生产的“电子铜带、耐蚀热交换器铜合金管材和高精度空调制冷用无缝铜管”三大类产品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河南金龙继去年通过日本JIS产品认证之后,今年又顺利通过了美国卫生间用管路的UPC认证和厨房饮用水管路的NSF认证,取得了通往美国市场的“绿卡”。高新张铜“张铜”牌铜管系列产品荣获“全国铜管产品质量公证十佳品牌”。许多企业注重生产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加快企业技术进步,许多企业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中心,加强了与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联合,部分企业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不断加快,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2.4外贸增长迅速,产品在国际具有一定竞争力。
2.5铜管实现贸易顺差,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
3.高铜价后中国铜加工的发展
受高铜价等因素的刺激,近年国内铜加工投资大幅增长,我国铜加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新一批投资上马的铜加工项目起点高,产品档次高,这些项目一旦如期投产,国内铜材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将出现过剩,加工费将进一步下降,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步伐将加快。对此,企业应充分认识当前高铜价的中国铜加工业走势,谨防投资和经营风险。
3.1铜价高位变化对铜加工业的影响
铜价创历史最高水平,影响下游企业的消费,对铜加工企业生产产品售价造成一定的影响;铜价高,增加加工企业流动资金的成本;加工企业对承担精铜市场价格变化风险加大;铜材加工费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3.2我国铜加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已形成。
综合冶炼企业重点发展铜加工;单一加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外资企业资本进入;民间资本进入。
3.3多元化投资迅速推动铜加工业整体水平提升。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多元、多行业、多部门投资铜加工工业,投资的热点集中于高精铜板带、光亮铜杆连铸连轧、高精电解铜箔、铜及合金线材、超长冷凝管、专业化特种产品生产等项目,这些投资项目的完成将缓解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实力,全面提升全行业整体水平。中国铜加工业的强劲发展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国外资本不断涌入。目前,世界主要的大型铜加工企业已在中国投资或将在国内投资建厂或建立合资企业,世界铜加工中心开始向中国转移。
3.4铜加工投资热的原因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将持续高速发展,为我国铜加工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创造了我国铜加工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特别是电子、通讯、钢铁、汽车和交通、建筑、家电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为铜加工工业的市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形势和好机遇。
3.4.1铜板带--供需矛盾催生投资热潮。
随着我国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铜带、汽车水箱铜带、变压器铜带、电缆铜带和接插元件用铜带等高精铜板带材的市场需求迅速增加。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铜板带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都较低,面临着重组、改造的任务,亟待进行技术提升改造,高精铜板带的进口量超过国内产量的1/3,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生产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3.4.2铜管--开始向外向型经济发展。
从市场供需方面看,目前中国铜盘管已经供大于求。一方面,我国空调产业的持续发展,拉动了国内铜管消费的持续增长,为铜盘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空调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铜盘管的要求愈来愈高,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促使铜管市场的竞争一天天升级,迫使各生产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在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上寻找出路,市场成为配置我国铜管生产要素的主体。
3.4.3电解铜箔--市场广阔。
随着我国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电路板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国内铜箔生产行业的总生产能力与PCB制造行业对电解铜箔的总需求量基本接近。但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用于纸基板PCB的普通铜箔产需已经基本平衡,而高档电解铜箔严重短缺,90%来源于进口。
3.5冶炼企业产品战略多元化。
大型铜冶炼企业上马铜加工项目,将铜加工项目作为其产品延伸发展的战略,一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产值和利润;二是解决产品销售单一的格局,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
3.6今后我国铜加工的发展趋势
加工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加工费将进一步下降;企业规模扩大,产品规格及档次提高;向外向型经济发展;企业的竞争力提高。
今后投资上马的铜加工项目起点高,产品档次高,若这些项目能如期投产,国内铜材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将出现过剩,一方面大大减少相应产品进口;同时要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企业规模扩大,产品规格及档次提高,将直接威胁中小企业的生成和发展。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将加快步伐。
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加工费用下降,利润空间减少,未来新投资增长将趋缓。
企业的竞争不仅面临国内市场,而且直接面向国际市场,企业的科技研究将加强。
4.结束语
目前,我国铜加工业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针对铜冶炼能力快速增长以及部分新上项目规模偏小、工艺落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国家今后将继续在严格市场准入、巩固清理整顿成果以及加大淘汰落后能力等方面,继续加快铜加工业的结构调整。铜价的上涨给下游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加工企业的集中度将会增加,而一些中小冶炼企业将被淘汰。
中国焦化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篇4
欧宇均
海油发展油田建设深圳分公司
【摘要】:机械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障,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结合当前机械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机械工业现状问题对策
机械工业又称机器制造业,它作为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决定着一切经济部门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如何,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其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
自1986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机械工业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和国内的技术资源,有计划地推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发展本土经济、繁荣国内市场、推动进出口贸易做出了很大贡献。
据统计,目前在全球所有销售或使用的工业产品中,无论是服装还是玩具,无论是家用电器亦或是飞机、轮船,无不带有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标志。这些标志直接反映了我国机械工业的迅猛发展。因为,没有机械工业的发展,以上列举的各类消费产品就失去的最基本的生产工具。
二、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械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机械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来已久,期间虽被意识并加强整改,但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如在产品结构上表现为中低端产品超需求生产,高端产品却供不应求;在分布结构上表现为东部和南部地区密集,中西部地区缺乏;在人力资源结构上表现为一般制造加工人员丰裕,而创新、杰出的高科技人才和杰出企业家严重不足;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企业较少,散乱弱的小型企业占主体地位;在形态结构上表现为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过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过低。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中国虽然是世界机械工业大国,但仍无法摆脱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命运。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有效支撑产品升级。加之政府和企业过分关注眼前经济,轻视长远利益;重视工业生产、轻视科学研究;依赖技术引进、轻视学以致用。以上种种不合理的政策理念和思维模式导致对机械工业的本土性研究资金支持少,用于研发的软硬件条件简陋,加之缺乏经验的积累,使得我国机械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3、机械工业的基础性发展较为落后
与主机产品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等指标对应比较,我国机械工业在基础性零部件、高品质专用材料、智能化数控机床以及其它基础性装备、自控系统和测试仪器等方面发展明显滞后。由于缺乏基础性产品和材料的研发制造,直接导致大量的主机产品过分依赖国外进口,如高速轨道列车、超高压变配电设备等与主机配套所需的大部分高端零部件越来越受制于国外进口,由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国外市场瞅准机会,坐地抬价,不仅大大增加了主机的成本,并且在数量、交货期限等方面也越来越没保证。
4、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式过于粗放
受地域广、人口所等因素影响,我国机械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华丽的外表下并不能掩盖其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对机械工业发展缺少
科学的宏观调控,导致同类型机械产业重复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因此,必须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模式改革,把提高机械工业的质量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三、整改问题的主要对策
结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新高潮,确保当前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1、主攻高端战略
中国不再做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和简单或小零散产品的加工车间,未来中国的机械发展要向着高端技术产品发起总攻,改变当前高端产品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要致力于高质量、高精度、高品质的精品开发,解决传统产品定位低的特点,努力打造中国机械产品的国际化品牌,提升其市场形象,增强其世界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借助国内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向国际化的更高水平迈进。
2、创新驱动战略
传统的机械工业理念多从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工业技术改革与发展,这种理念严重束缚了现代科技在机械工业发展中的应用和拓展,“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要求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要更加尊重科技创新、更加依赖管理体制改革,更加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等内容,鼓励增加机械产品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强行业体系的创新建设,依靠人的智慧和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机械工业的本质发展。
3、强化基础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机械工业在很多时候采取世界采购,国内组装的发展路线,不仅缺少本土技术,更导致发展规模和产品效益受制与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的机械工业发展,导致很多机械制造业在某些领域的止步不前。为此,“十二五”期间应抓住契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强化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和基础性产品的开发,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主机与零部件行业同步发展,相互配合,相互推进。
4、两化融合战略
智能化和数字化是“两化融合战略”的核心内容,这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产物和需求。“两化融合战略”要求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机械产品向发展速度,提升传统机械产品的功能,增强传统机械产品的功能有效性。通过建立促进机械工业深入发展的崭新理念,促进机械产品的研究发明提升产品水平、扩大市场模式、完善服务体系等,实现机械工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5、绿色为先战略
中国焦化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篇5
中国焦化苯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焦化苯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 易挥发, 具有芳香味, 有毒;密度0.879g/ml,沸点80.1, 熔点5.51,闪点-11(闭杯), 自燃点562.2, 爆炸极限1.3-7.1%, 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25ppm。属一级易燃液体。用途:是染料、塑料、合成橡胶、树脂、纤维、药物等原料, 也可用作动力燃料以及涂料、橡胶、胶水的溶剂。2012年10月9日焦化苯商品指数为121.70,较8日下降了2.37点,较周期内最高点124.07点(2012-10-08)下降了1.91%,较2012年07月09日最低点89.18点上涨了36.47%。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焦化苯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焦化苯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焦化苯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焦化苯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焦化苯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焦化苯相关概述
第一节 有关焦化苯性质及处理方法分析
一、焦化苯性质分析
二、焦化苯处理措施分析
三、焦化苯运输储存应注意事项分析
第二节 有关焦化苯工艺及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一、吸附分离法
二、萃取精馏法
三、冷冻结晶法
四、催化加氢法
五、硫酸精制法
六、选择氧化法
第二章 2012年世界焦化苯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世界焦化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世界焦化苯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一、世界焦化苯需求状况分析
二、影响世界焦化苯产业发展因素分析
三、国外焦化苯技术研发现状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国外焦化苯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一、美国
全国咨询热线:400-600-8596(7*24小时)
二、亚洲
三、欧洲
第四节 2013-2017年世界焦化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2012年中国焦化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焦化苯产业政策发展环境分析
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分析
二、产业发展标准分析
三、相关行业政策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焦化苯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第四章 2012年中国焦化苯产业发展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焦化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焦化苯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产业装置更新分析
三、下游产业发展形势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焦化苯产业发展动态分析
一、中国焦化苯在建项目分析
二、新技术应用分析
三、产业发展动态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焦化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 2012年中国焦化苯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焦化苯市场现状分析
一、焦化苯生产情况分析
二、焦化苯需求形势分析
三、焦化苯市场行情分析
第二节 2012年影响中国焦化苯市场发展因素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焦化苯主要应用领域分析
一、染料行业
二、塑料行业
三、合成橡胶
四、农药
五、动力燃料
六、涂料
第六章 2010-2012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10-2012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2010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1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2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10-2012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0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1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2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10-2012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2010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二、2011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三、2012年中国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七章 2012年中国焦化苯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焦化苯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技术竞争分析
二、成本竞争分析
三、价格竞争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焦化苯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生产企业分布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焦化苯产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八章 2012年中国焦化苯行业主要企业关键性数据分析
第一节 鄂尔多斯市神华蒙西华瑞化工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常熟市吕舍化工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三节 茂名市华尔达化工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永年县顺畅化工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天津精微化工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九章 2012年国内外涂料产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涂料产业运行总况
一、中国涂料行业开始进入转型期
二、涂料业并购风潮中外企获利最大
三、新国标将推动涂料行业分化
四、消费观念变化促进涂料企业转变方向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涂料市场运行透析
一、我国涂料市场生产与消费情况
二、国内涂料市场在寒冬中艰难发展
三、农村涂料市场消费受到多方面制约
四、政府10万亿投资为涂料市场注入活力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涂料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一、涂料市场竞争的核心与焦点
二、国内涂料业竞争环境的几大变化
三、涂料企业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
四、国内涂料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
五、民族涂料工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发展机会
第四节 2012年中国涂料品牌发展情况分析
一、品牌主导涂料行业竞争成必然趋势
二、涂料行业外资品牌和国内品牌各有特点
三、涂料品牌开始大举争夺三四级市场
四、涂料企业创塑品牌的战略要点
第五节 2012年中国涂料工业存在的问题及结构调整研究
一、中国涂料行业与国外差距明显
二、中国涂料行业与美国相比的五大差距
三、涂料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及实现目标
四、涂料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和任务
五、涂料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第十章 2012年中国橡胶市场运营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橡胶市场总体概述
一、汇率是影响橡胶市场的重要因素
二、浅析汽车工业拉动橡胶消费快速增长
三、国际巨头抢夺中国橡胶轮胎市场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橡胶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一、橡胶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二、中国橡胶行业消费的满足渠道分析
三、影响橡胶行业需求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制约橡胶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分析
一、天然胶列为限制类进口产品
二、国家应重点支持主导产品科学发展
三、不宜限制橡胶工业“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
四、结构优化调整问题
第四节 2012年中国橡胶产业存在的威胁和问题分析
一、不确定因素是制约橡胶业发展的瓶颈
二、外贸摩擦凸显橡胶工业出口隐忧
三、橡胶工业走出去面临的形势
第五节 2012年中国橡胶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分析
一、发展国内橡胶业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二、发展橡胶产业循环经济的方略
三、中国应对天然橡胶的供需矛盾的策略
四、中国轮胎橡胶产业的发展建议
五、打响国内橡胶业的民族品牌的战略
第十一章 2013-2017年中国焦化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焦化苯产品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一、焦化苯技术走势分析
二、焦化苯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焦化苯行业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一、焦化苯供给预测分析
二、焦化苯需求预测分析
三、焦化苯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焦化苯行业市场盈利能力预测分析 第十二章 2013-2017年中国焦化苯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焦化苯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焦化苯行业吸引力分析
二、焦化苯行业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焦化苯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技术风险
三、其它风险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焦化苯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图表: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3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鄂尔多斯市神华蒙西华瑞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图表:鄂尔多斯市神华蒙西华瑞化工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图表:鄂尔多斯市神华蒙西华瑞化工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图表:鄂尔多斯市神华蒙西华瑞化工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鄂尔多斯市神华蒙西华瑞化工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鄂尔多斯市神华蒙西华瑞化工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鄂尔多斯市神华蒙西华瑞化工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图表:常熟市吕舍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常熟市吕舍化工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常熟市吕舍化工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常熟市吕舍化工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常熟市吕舍化工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常熟市吕舍化工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常熟市吕舍化工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茂名市华尔达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茂名市华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茂名市华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茂名市华尔达化工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茂名市华尔达化工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茂名市华尔达化工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茂名市华尔达化工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永年县顺畅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永年县顺畅化工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永年县顺畅化工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永年县顺畅化工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永年县顺畅化工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永年县顺畅化工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永年县顺畅化工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天津精微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天津精微化工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天津精微化工有限公司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天津精微化工有限公司负债情况图
图表:天津精微化工有限公司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天津精微化工有限公司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中国钛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6
一、中国钛工业的现状
1.1 钛白工业
中国的钛白产量在世界排名已经是坐二望一。中国金属钛的生产位居世界第四。我国钛白工业起步于1958年,自1998年以来发展迅猛,总产能从19~104 t提高到2003年的 6×105 t后,成为产能位居世界第二的国家。2005年产能又提高到9x1 05 t,2006年达到115xl04 t。钛白产量也相应上升,已从1998年的14X104 t提高到2007年的106 t。
产量及消费量统计。2006年全国5O多家钛白生产厂,产能超过万吨的有3O多家。目前仍有许多在扩建或新建的钛白粉厂,未来2~3年将新增产能超过2x1 05 t。有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钛白产能将由现在的128x104 t陡增至25X10 t。国内金红石型钛白产品不论产量、品种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国内需求,每年需大量进口国外高档金红石型钛白。钛白进口量从2000年的14.2x104 t增加到2006的25xl04 t。出口量从2000年的5.6x104 t增加到2006年18X104 t。主要是进口高档金红石型钛白,出口低端锐钛型钛白。近年来进口趋缓,出口大幅增加。但是,2007年国家执行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来,进口增加,出口则逐步减少。
1.2 海绵钛和钛锭产能迅速扩大
2006年是中国钛工业迅速崛起的一年。海绵钛的产量及产能迅速扩大。1O家海绵钛企业共生产海绵钛18 037 t,比2005年增加了8 526 t,增幅为89.6%。其中遵义钛厂10 204t。钛锭的年生产能力达到40 6OO t。其中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12 000t/a,钛锭的熔炼能力以惊人速度发展。其中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宝钢股份特殊钢分公司、西部钛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具有完整的布料混料系统和8 t以上的大型真空自耗电弧炉,为中国钛加工业的骨干企业。
1.3 高钛渣及四氯化钛的产能和产量
近年来我国高钛渣生产随着钛自和金属钛需求和生产的扩展而迅速发展。仅钛白工业对钛渣的需求就有35xl04 t。采用小型敞口或矮烟罩电炉熔炼钛铁矿生产高品位钛渣(Tio ≥92%),是目前我国独有的生产富钛料的工艺。由于这项工艺技术较易掌握,投资小,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近年来还在发展,有近4O家企业生产,年产能约为2xl05 t。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四川攀枝花地区,最近又开始扩展至电力丰富的内蒙地区。攀钢集团引进乌克兰半密闭电炉熔炼钛渣技术,将其石墨电极改为自耗电极,建成25 000 kVA电炉,采用云南钛矿作原料,生产出含TiO 达到86%左右的钛渣,实现了钛渣生产电炉的大型化。高钛渣是制取四氯化钛原料,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就有24个生产厂家,设计产能约2x10s t/a。目前全国产能已接近5x10 t/a。
二、中国钛工业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中国钛工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海绵钛、加工材以及甚至深加工领域都已成为国内投资的热点。这对世界钛工业来说是件好事,但是,由于钛相对黑色金属来说属于小金属,因此过热投资可能会带来许多隐患。国内投资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中国的钛工业应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中国桑坡毛皮工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篇7
地属河南省焦作市,位于孟州市东八里,由13个村民小组组成,人口共计6000余人的桑坡村,素有“毛皮之乡”和“中原民族第一村”的美誉,同时也是河南省焦作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区[1]。桑坡村依托传统的毛皮加工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并在1993年较早地步入了小康生活。同时,桑坡村享有“中州新村”、“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团结先进村”、“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网络第一村”等多项殊荣。富裕起来的桑坡村以“企业旺,人才兴”两个文明建设为宗旨,带动农民人均月收 入由2003年的6000多元提升 到2013年的2.2万元,乡镇企业综合效益位居全国乡镇排名第169位,村镇企业进入全省百强。精美的传统工业促使桑坡村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村里甚至流传一句话:“三万、五万不算富,九万、十万刚起步,百万已经过百户”。享誉颇多的桑坡村有着重要的工业依托———毛皮工业,这项传统加工业不仅给桑坡村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承载着桑坡村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据史料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桑坡村的皮货就已漂洋过海,远销异邦,享誉世界。伊斯兰教向来鼓励教民勤奋经商,桑坡回族穆斯林就更好地继承了伊斯兰教重商、崇商的商业文化精髓。他们发挥巨大的潜能将生产剩余积累投入到生产中,并在扩大经济增长初期所必需达到的资本积累规模的同时,迅速拉动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桑坡人自由竞争的经营理念。桑坡村毛皮产业的发展既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桑坡村尤其注重政策引导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加强对村民的爱国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对主持清真寺活动的阿訇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使阿訇真正感受到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开明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健康发展道路。强大的传统工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团结互助的友好相处给桑坡村带来了经济上的腾飞,现如今的桑坡村已是“十佳明星村”,盛名远扬。
2 桑坡村毛皮产业集群的结构特点及发展历程
桑坡村毛皮产业集群是个典型的村落产业集群,它的经济腾飞之路正是其“公司 + 农户”型毛皮加工产业链网系统的形成、演进与优化历程,它是对简单产业链模式的扬弃,是对传统模式的去粗存精[2]。该产业群釆取统一指导生产、统一组织购销的协作方式,使企业与毛皮加工户享受到生产有服务、技术有指导、原料有供应、销售有市场、价格有保证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以集团公司为龙头、以企业为骨干、以农户为基础的强大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规范化、商品化。桑坡村在经营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脑力劳动在现代化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桑坡村大力强化生产、管理、销售、培训一系列的工作。现在的桑坡村已成为全亚洲最大的羊剪绒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并在上海、深圳、天津、陕西建设了四个进出口购销基地,闯出了一条“轻型、外向、高速”的“公司 + 农户”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村支书白虎战是郑州纺织机械学院1962级的高材生,自从1981年主持村里的工作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解放思想。他首先组织一批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去温州参观考察,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震动。随后,他带头把村集体的生绵羊皮分至各家各户使其各自加工。为了普及毛皮加工技术,他聘请村里的老师傅,对全村2000多人进行轮流培训,为全村家家户户从事毛皮业打下坚 实基础。桑坡村积极引进国内外众多的皮革专家和技术人员,并超常规地以年薪30万的薪酬引进意大利的专家,随后又先后聘请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外籍专家进行指导与研究,同时村干部多次出面找农行营业社和信用社协商贷款150多万元,为农户解决启动资金问题。为解决加工户在原料购进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村干部西进青海、新疆,北上宁夏、内蒙,确保购销渠道的畅通。在村干部的积极引导下,至1991年年底,全村毛皮加工户已发展到80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8%。当年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人均月收入达到1500元。产品种类由过去的单一原皮处理拓展为羊剪绒、汽车装备、生活用品等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拥有自主品牌20多个。
桑坡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打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 存在的“马太效应[3,4],迅速走向工业化、城市化。同时,也表明当前市场经济使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调控机制、调控职能逐渐减弱。在国内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配套措施跟不上的情况下,桑坡村的村办企业由于发展快、投资回报率高、经济效益好,在市场经济自发作用下,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高端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将实现该村经济的再一次腾飞[5]。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根据对多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认为经济发展的前期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因此经济发展阶段就是工业化阶段[6]。
根据钱纳里的标准,桑坡村仅用了七年时间就从工业化初期迅速跃至工业化后期,转型极为迅速。1994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3l美元,经济发展阶 段仍处在工业化初期。桑坡村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上海、广州、深圳及全国经济第一县锡山市,是全国平均数的6.6倍,是西部地区平均数的14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其经济整体水平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提前57年实现国民 经济第3步战略目标。桑坡村在毛皮加工生产中,以“两头向外”的格局闻名世界:80%羊皮从澳大利亚的西澳、东澳进口,例如:悉尼、墨尔本、珀斯等城市,其余原料皮来自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西兰等国家。80%的产品出口远销美国、德国、日本、挪威、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副其实全亚洲最大的“出口外汇第一村”。
巨大的变化,辉煌的成绩,桑坡村“公司 + 农户”的独特模式迎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曾庆红、李长春、吴阶平、韩启德等同志参观指导,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分别于1994年、2008年两次视察桑坡村,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香港凤凰卫视等多家新闻单位多次报道,盛赞“桑坡农民了不起,做起了跨国生意”。
3 毛皮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观念影响企业发展
桑坡村虽然实现了由手工作坊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但是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造成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松散、企业固步自封的状况。尽管企业的硬件设备几乎与国际接轨,加工设备非常先进,但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产品设计人才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人才依旧匮乏。这样使企业无法掌握世界毛皮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缺乏自主创新的特色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只能从事低质量、低档次的重复生产,也很难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3.2 原料皮供应不足
桑坡村年设计羊皮加工能力应该为3500万张,但年实际加工量不到30%,主要原因是原料皮供应不足。对进口原料皮的过度依赖,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一旦绵羊皮出口国或地区出现供应问题,很容易波及桑坡村毛皮企业的生产。另外,进口生皮的关税一直居高不下,并且在国家不断调整产业机制,限制甚至禁止生皮进口贸易的政策下,桑坡村的原料皮来源受到更大的限制。因此,原料皮不足及过多地依赖进口是桑坡村羊剪绒企业生存和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7]。
3.3 技术性贸易壁垒依然存在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桑坡村的企业存在极 大的隐患,因为毛皮中可能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偶氮染料、五氯苯酚、甲醛、六价铬等有害物质。此外,欧盟于2003年出台的“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管理办法”,对我国毛皮及其制品的出口也产生着潜在的影响。桑坡村毛皮产品的70%都用于出口,因此,外销产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技术壁 垒的影响。
3.4 企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企业的发展除对利益的获取,其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桑坡村的毛皮加工产业造成的水污染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污水排放量约占皮业生产总水量的60%~70%,污染负荷占总排放量的70%左右,是皮业生产过程中污水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排放量大,污染面广,污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Cr3+和硫化物、油脂、木质素、蛋白质以及含高浓度氯化物的原皮洗涤水和酸浸水等大量有机物,毒性强,臭味大,颜色重。
此次调研对桑坡村水质进行电解实验,将纯净水与当地的井水进行比较,仅仅从外观颜色已足以看出两种水质的差别。取出两只分别盛有纯净水和当地井水的玻璃杯,将水质电解仪的两端分别插入两只玻璃杯,接通电源一分钟后,经过电解的纯净水显现出淡淡的黄色,而井水却呈现出可怕的墨色,而黑色的沉淀足有半杯之多。由此,桑坡村的工业污水程度足以想象。
4 桑坡村毛皮加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改变传统观念,增强品质意识和品牌意识
桑坡村的毛皮加工业要有可持续性的良好发展,就必须改变数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要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和具 有前瞻性的 管理人才,努力改善企业的用人机制。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提升品牌意识,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2 加强毛皮协会组织建设,完善产业链,增强行业竞争力
市场是最 好的资源 配置器,围绕市场建企业可以避免旺季原料供应过剩,淡季原料短缺的矛盾,随时满足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同时也可以及时获取国内外市场信息,预警市场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桑坡村应该针对本村毛皮加工产业链中存在的弊端,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提升职能,完善相关专业市场(原料交易市场、产品展销市场)机制体系,大力发展产品的深加工。同时,要加强行约行规建设,通过行约行规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增强行业自律,保证行业内部的有序竞争,使桑坡村的毛皮产业进入良 性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3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既有贸易限制的主观因素,又有促进产品技术发展的客观作用。由此,桑坡人要以辨证的眼光来看它,既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危机,又要看到它对产业的促进作用。对此,桑坡村人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积极主动破除技术性贸易壁垒。首先,积极开展真皮标志生态毛皮认证管理活动,逐步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引导企业提高环保意识,提高毛皮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其次,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将毛皮的感官检测逐渐标准化、数字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测机构,提高质量检测的技术水平,增强质量监控的有效性。最后,还应在协会组织中加强贸易仲裁职能,协助毛皮企业解决在国际贸易中可能遇到的贸易纠纷,使企业在贸易交往中免受经济和信誉损失。
4.4 采取合理的防污、治污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桑坡人要将清洁化生产作为一种历史任务和社会责任来对待。明确常驻桑坡村的责任监管人,开展环境监察工作;安装污水处理厂进出口废水水质自动监控设施,加强监控,防止外排废水超标。其实,桑坡村为了响应环保这一重大号召,以节能减排的政策指引,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方案。例如,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把全村分为三个区,每12 h为一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只允许一个区排放污水。每小区由两名村委领导负责。实行包区责任制,对擅自生产的企业,一经发现,立即强制断电,并在村口设立皮毛进口收费关卡。目前,由于孟州市环保局对桑坡毛皮产业集群采取的措施得力,近期的数据表明,蟒河出境水质明显好转,达到了焦作市下达的目标值。其次,自主建设污水处理设备,使生产与消污尽可能同步进行。再次,通过开展毛皮清洁化生产技术,将污染消除在生产加工过程,既可以大大减少末端污染治理的负担,也会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确保毛皮加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5 桑坡村毛皮工业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21世纪是绿色经济的时代,桑坡村的毛皮加工业也应极力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实现“零排放”的清洁化生产,确保毛皮加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桑坡模式”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村办企业颇具特色的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在家庭工业、现代化企业、集团公司半紧密式协作中家庭工业、现代化企业的完全私有,企业利益直接致富动力大,吸收专业技术人才、劳务人员多,所以发展迅猛。桑坡村闯出了一条适合乡村企业自身发展经济的道路,给全国欠发达的民族乡村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5.1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桑坡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坚持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每家每户在发展家庭工业 的同时,努力靠近现代化规模经济的生产。利用现代工业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方式,由家庭工厂完成产品的粗加工,企业完成精加工,最后交由集团公司销售到世界各地。由于每个环节在生产中都实行独立核算,极大地强化了各方的风险意识、责任感。经济基础较差的民户投入手中的闲散资金,供给辅助劳动、传统手艺和庭院,在无需投入大量资金的前提下,依托企业、集团公司即可发家致富。因此,因地、因人而采取不同的措施,突出各方特色,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得到科学 的发展,这是桑坡村共同致富的伟大探索。
5.2 创造能人效益
桑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村领导敢闯、敢干的开创精神,村里形成了由他们带头,村民效仿创办企业的态势。村领导主张先发展、后规范,为桑坡村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为一些技术过硬的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施展空间,这使他们能够充分显示自己的技术才华,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5.3 完善市场体系
桑坡村的要素市场已成规模,资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异常火爆,使该村的皮毛、皮革业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在三个层次间的迅速发展促使了桑坡村经济有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奇迹。
5.4 实现村工业化缩小城乡差别
桑坡村的工业创举,是我国农村实现自我积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典范。它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发展自己的优势企业,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树立了自己的企业形象与人文观念,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说,桑坡村经济的结构发展就是工业化生产,尤其是村办企业全面参与村工业化战略的实 施过程。这表明工业化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阶段,也表明村工业化为桑坡村带来了巨大的比较优势,而这种优势源自桑坡村以加工业为主的区域分工。
5.5 生态文明建设要走在前列
目前桑坡村的经济实力与村镇建设水平很不相称。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要搞好绿化、美化,建设特色景观,丰富文化内涵;要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努力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促进乡风文明;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尽快搞好工业企业的环境整治,坚决杜绝乱排乱放,做到清洁生产;要经过较短时间的努力,使桑坡村各方面都有一个新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村镇”。
5.6 经济发展要创造新业绩
桑坡村的经济发展是焦作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是远近闻名的毛皮加工专业村,为县域经济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新的形势下,桑坡村要尽快转型突破,促进产业升级,创新企业机制,使企业再上新台阶。现有的200多家企业要积极探索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加快资源整合,寻求战略合作,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桑坡村毛皮加工企业的发展是我国村镇企业发展的有益典范,它将传统的手工业与现代化工业相结合,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品牌,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新出路,积极应对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桑坡村人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梦想时,积极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让尽可能多的村户都能够实现桑坡人共有的“桑坡梦”,从而有效地带动中国毛皮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钧生.典型民族宗教村落社区权威变迁解析—以河南省孟州市桑坡村为例[J].社会科学,2004,(1):65-71.
[2]伦蕊.“公司+农户”型产业链合作机制的演进与优化研究——以“皮毛之乡”桑坡村为例[J].合作经济,2008,(3):90-94.
[3]孟芳.农村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2006,(7):75-76.
[4]宋慧琳.简论中部区域经济发展中“马太效应”的调控[J].区域经济,2007,(9):321-322.
[5]朱丽.桑坡皮毛产业集群发展历程与启示[J].企业活力,2005,(12):32-33.
[6]王正儒.桑坡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9,(4):46-53.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思路 篇8
自古以来,我国就把农业看做是立国之本。新中国成立以后,也一直沿袭着这一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那么,农村经济发展的缓慢就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我国,农村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农村经济发展不上去,这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关系着小康社会能否顺利的实现。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逐渐加强了对三农的重视,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经济取得了些许进步,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可是,农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民收入偏低。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的收入低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个现象不是最近才形成的,而是一直就存在的。仔细探究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第一,我国一直是实行小农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分散、单位小,不成规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二,由于我国的农村长期处于消息闭塞的状态。农民的收入很大部分靠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如果这一年风调雨顺,那么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些,如果这年赶上旱涝灾害,那么,老百姓的温饱都需要靠政府来救济。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国家有能力来接济贫困地区,可是贫困地区自身仍然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的建设。第三,还有一部分地区,老百姓思想观念落后,其生活状态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情形,这就给农村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麻烦。
农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加强了农村地区灌溉设施的配备,可是仍然有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某种原因在基础设施上达不到。这些地区农业的发展还要靠自然环境,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大片的土地无法合理的耕种。
农业边缘化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边缘化的问题是最近才出现的,这主要和工业化进程有关系。市场经济在我国取得大发展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的地位逐渐在削弱,尤其是在农业税被取消以后。农业不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了,这也就导致了国民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也逐渐发展成熟。而世界上发达国家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国际全球化的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后,我们得出结论,要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发展工业,淡化农业的发展。同时,在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引进先进的品种和设施,并且实行全新的农产品流程,使农业的发展逐渐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跃发展。要想快速的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只有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才能促使我国的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过程的目标,切实使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使农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是坚持科技兴农,促进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过去,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较少,农民的文化素质也比较低,这是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所以,国家一定要注重老百姓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农忙之余,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使老百姓的文化素质得到快速的提高。
二是坚持培植龙头,促进发展方式由分散生产型向规模经营型转变。以往传统的农业发展就是各自千各自的活儿,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是建立农业产业化。因此,地方政府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扶持农业发展,努力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和规模化转变,逐渐成为世界上发达农业国家。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由资源掠夺型向高效生态型转变。建设生态自我维持、资源多级循环利用、经济获得较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不仅对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加强地方生态环境建设意义深远。地方政府要深入开展有机农业综合技术研究和应用,积极探索有机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坚持品牌战略,促进发展方式由单一数量型向规模商品型转变。现在,我国一些地方也在尝试着走品牌的道路。可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缺少经验,品牌战略还需要再加强,要坚决避免竞争力弱、文化底蕴浅等问题,逐渐打造出过硬的品牌。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农业要取得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国要加大投资力度,不仅在发达地区建设基础设施,还要在那些不发达的地区建好基础设施,从而确保农业能够快速发展。
【中国焦化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推荐阅读: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08-27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情况08-13
中国轻工业发展史08-08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08-10
2024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08-29
绿色制造-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07-06
中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0-06
奢侈品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