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2024-06-07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精选12篇)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篇1

0 引言

根据我国目前矿产开采工业的现状, 对于矿产开采工程, 一方面要更新矿产开采技术和模式, 使更多先进、安全、环保的矿产开采方法与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与运用, 创新采矿工程模式, 提高矿产开采企业的开采能力与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 要将节约的原则贯彻到矿产开采的过程中去, 避免在矿产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此外, 要重视在矿产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将采矿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做好采矿安全工作。

1 我国现阶段常用的采矿技术

1.1 穿爆技术

我国露天矿目前主要采用潜钻和牙轮钻钻凿炮孔进行爆破。应用挤压爆破、微差爆破、孔内微差爆破、大爆区微差爆破等技术, 解决了难爆矿岩的破碎块度问题和爆破减振问题。

1.2 高台阶采矿

随着露天开采设备大型化, 国外一些矿山研究并采用高台阶开采工艺。我国对高台阶开采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 采用高台阶开采的露天矿不多, 台阶高度最大也只有14~15m。近几年来我国大型露天铁矿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采用10m3以上的大型挖掘设备逐渐增多, 为高台阶开采新工艺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证。

1.3 间断-连续开采

这种采矿工艺是在工作面用电铲装载矿石, 经汽车运输和破碎机破碎后, 用胶带运输机将矿石运出采场。这种工艺有利于发挥汽车和胶带机的优点, 适合于深凹露天矿开采。

1.4 露天转地下开采和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技术

随着一批露天矿开采结束, 相继转人地下开采或露天-地下联合开采, 露天转地下开采或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技术已落后于生产实际。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研究牵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尤其是存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问题、隔离层的开采问题和露天转地下开采或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的岩石力学问题。在未来几年, 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将获得突破。

1.5 无废开采技术

所谓无废害采矿, 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料的产出、排放,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减轻或杜绝矿产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的工艺技术。采矿无废料工艺技术在前苏联、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均得以应用。例如前苏联亚美尼亚黄金生产联合公司在井下硐室中建设选矿站, 原矿直接运到井下选矿站的矿仓贮存候选, 选矿厂的尾矿经脱水和借助化学材料混合后直接用管道输送到采空区充填, 一步骤矿房的充填体为胶结充填, 二步骤矿房的充填料不固结。节约了大量的矿石运输费用和尾矿返回到井下采空区的充填费用, 净化了地表的环境。

2 选择采矿方法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2.1 采矿技术条件

环境条件:如地表是否允许塌陷, 若允许可以选择崩落法, 若不允许可以选择空场法或充填采矿方法;技术设备和材料供应情况:开采技术设备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必然直接制约采矿方法的各个过程, 影响采矿工艺过程的实施和采矿设计优化目标的实现, 因此开采设计中必须根据实际的技术装备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做出合理可行的开采设计方案;技术管理水平条件:现有的技术管理水平对能否达到采矿方法所规定目标关系极大。如对于中小型矿山、地方矿山应力求采用技术简单、管理方便的采矿方法。

2.2 充填体含水率

充填体的主要成份是粗骨料, 其含水率、级配等指标的变化, 对充填体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根据多年观测, 雨季粗骨料的含水率为10%~14%, 其它季节粗骨料的含水率为7%~8%。通过研究发现, 充填体的水份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骨料自身的含水、制浆前为保证搅拌罐液位加入的水、为达到制浆浓度的水、砂石井井壁渗水、耙道顶板涌水。选择采矿方法时, 需要及时调整料场和电铲的吃料深浅, 将制浆多余的水通过加管路阀放出;对砂石井井壁的涌水要通过注浆封闭、衬井、开凿环行绕道泻水几种方式解决;耙道的水集中的通过接水盒接, 不集中的分别进行堵和硫。总体来讲, 要将含水率控制在5%~7%, 以保证充填料的和易性, 降低水泥单耗, 保证充填体质量。

2.3 矿体的外在环境条件

矿体外在环境条件主要是指矿体与周围围岩的接触情况、围岩的稳定性状态以及埋藏深度。矿体埋藏深度与矿体赋存条件的关系很大, 一般情况下,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 矿体和围岩会变得越来越破碎, 稳定性越来越差。加上深部地应力增加, 温度升高, 通风和工作面条件的恶化, 这些都对深部开采设计的地压控制、通风降温等方面提出特殊要求。

2.4 整体指标的优化

指标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 矿块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基本上满足供矿要求;2) 生产工艺比较简单;3) 采场通风条件好;4) 出矿人员不需进入采场, 作业安全可靠;5) 矿石损失贫化比较小。

3 国内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高效集约化采矿技术的开发

煤矿开采的最大特点是地下作业, 在采矿技术的实际应用中, 涉及到较多的项目、内容与环节。随着各种新型采矿机械与设备的应用, 开发高效集约化采矿技术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人力作业, 而且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与安全性。开采方法的改进。在采矿技术的发展中, 煤炭开采方法的合理、科学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在煤矿开采中, 应以安全、经济、高回采率作为开采方法改进的基本原则, 根据不同煤层的地质条件与周边环境, 采取最为适宜的开采方法, 这对于提高采矿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环保型采矿技术的开发。

在煤炭行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带了较大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 所以, 在今后的采矿技术研究中, 必须注重环保性采矿技术的开发, 利用现有的技术经验, 结合国内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现阶段使用的采矿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

3.3 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矿山

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为采矿工艺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的突破, 其在采矿工程设计、生产调度、系统监控及灾害预报等方面的应用潜力还有待深度的挖掘, 得到长足发展。数字化矿山是对于整个矿山整体的数字化再现和认识, 以矿山各个应用技术软件为工具, 以高效、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为手段, 最终实现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效率, 以至实现无人采矿和智能采矿。矿山高速信息网络系统提供了采矿现场的各个工序的实际采集数据并实施监控, 使各种采矿工序融为一体, 对于各工作环境可以做出灵敏的反应, 并实现可靠和准确的智能化实时管理。这是一项涉及许多技术领域和组织生产部门的复杂而庞大的工程。虽然这项工程还有点遥远, 但那是只要我们肯实践、肯钻研, 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数字化矿山的开采和建设, 从而使得我国的采矿产业发展成为一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采矿信息技术也将是国内外金属矿山的共同发展方向。

4 结语

通过对我国采矿工业的研究与探讨, 有利于激发我国采矿技术的研发和提高, 从而使我国采矿技术名列世界采矿技术前沿, 从而推动我国采矿产业的发展, 以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礼富.当代采矿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采矿技术的探讨[J].金属矿山, 2007.

[2]贺媛.浅谈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信息, 2012.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篇2

在以前,优先发展轻工业,拓展边境贸易,藉以营造西部地区的造血机制,是构建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来的基本工作思路.这就要求首先对西部地区的轻工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分析,并了解世界轻工业的发展趋势,据此科学地确立西部轻工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作 者:董藩 洪名勇 作者单位:董藩(北京师范大学)

洪名勇(贵州大学)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篇3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201203

摘要:本文仔细分析了船舶生产设计现状,并从生产设计细化、生产设计参与生产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船舶生产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船舶;生产设计;现状;发展方向

生产设计是结合船厂的实际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生产管理、建造方法等因素将送审设计图纸建模细化后用于船厂直接生产的图纸的设计过程。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运用三维虚拟技术在电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船舶模型,然后依照建造工艺和方法按建造的逆向过程将模型拆解为具体的加工零件来生成图纸,并将整个装配过程描述于图纸。生产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船舶建造成本及周期。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船市萎缩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生产设计降低成本成为国内各大船厂巫需解决的问题。

1 船舶生产设计现状

生产设计的着眼点在于适应零件加工及其装配过程,并基本满足生产管理的要求。降低图纸差错率、采用新的建造方法、运用新设备、提高建造精度是目前生产设计的主要方向。

降低图纸差错率可以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并缩短生产周期,因此它是生产设计的基本要求。船舶生产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专业、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再加设计周期的限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错误不可避免。应通过加强沟通、制订完善的模型和图纸审核流程、提高设计人员责任感、尽量多地采用二次开发程序代替手工等方法来提高图纸正确率,努力将差错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采用新的建造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以分段为中心,提高各个专业的预装率,可以摆脱合拢后的空间限制,从而降低因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成本、生产成本及反复涂装成本。

打破固定思维,由生产设计提供精确的胎架数据,将一些带有曲面外板的以往采用反造再翻身的分段直接采用正造的方法来建造,可大大缩短生产周期。

新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吨位的龙门吊可以加大分段和总段划分,减少吊装次数。可调式胎架使得曲面外板分段可以正造,并且可反复使用,避免了固定式胎架成本较高的问题。带坡口切割机的应用使板材一次成型。在生产设计中充分考虑新设备的使用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采用无余量的设计思想进行生产设计,目前在一些大厂已得到应用。在能严格执行现场工艺的条件下,其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产品精度。这是目前国内多数船厂的努力方向。

2船舶生产设计发展方向

2.,生产设计细化

2.1.1模型的细化

在计算机中将模型的关键信息全部表达出来,以模型为承载主体,将所有的生产信息赋予模型,然后在图纸上输出。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图纸的精确性。模型细化并不是要求把所有的零件都细致地按实物原形表达出来,而是要求生产信息的完整表达。例如一台柴油发电机建模时并不是要求把缸盖上喷油嘴等细节都建出来,而是要求把这个设备外部形状的关键尺寸(长、宽、高)、管子接口、电缆接口、维修空间等关系到生产的信息准确表达出来。每一个紧固件的螺母都应该准确表达出来,当然并不是要求把每一个螺母完整地建模显示出来,而应向法兰添加附属的生产信息。这些都可以在模型中以代码形式表达出来。模型完整才能保证图纸的信息完整,从而为生产提供理论基础。而为生产提供准确的材料统计,是减少材料浪费的重要途径。

2.1.2过程的细化

从最初的原材料到厂至船舶交付,生产设计应该是全程设计,整个流程不能有缺失的环节,任一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生产的无序性。例如目前生产设计图纸中管装专业的管子制作图未对管材进行套料,购买材料时按一定比例余量购买,对于单条船舶影响不大,但对成批船舶来说最后就会造成材料剩余量偏大,存储和管理工作增加,这也是材料浪费的重要原因。

管子预制时在车间通常会做一份管子加工代码表,通过这张表,工艺员将图纸消化后转化为一系列的代表加工工序的符号,将管子按照有无弯管、有无坡口等标准进行分类,加工工人可清晰明了地看懂加工流程。这个转换的工作是生产设计的延续,完全可以由生产设计程序来完成。

2. 1. 3数据的细化

生产设计中除了尺寸信息精度要求外,还有大量的材料统计以及零件流向等数据信息。生产设计图纸除满足生产的基本数据要求外,应充分考虑现场工人读图水平,降低读图难度.例如在颇装生产中,通常会定义若干安装基准平面,零件图中安装坐标均以基准面为测量起点,省去了现场工人计算的过程,简化了读图难度。但是对于有折角甲板、首尾脊弧的船型来说,定义基准平面的方法仍不能满足安装需要,因此可以采用定义曲面相对坐标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2.1.4标准的细化

生产设计中均大量采用国标及船标,但目前由于船舶大型化、建造批量化以及新材料的大量使用,国标及船标已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制定一套完整的厂标体系有利于简化图纸。厂标主要方向是零件标准化和型式标准化。零件标准化是将大量使用的不在国标及船标范围内的自制零件的材料及尺寸固定下来作为标准件人库,从而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和互换使用。例如腼装专业中大量使用的与角钢匹配的垫板,完全可以按照施工中的精度要求将型式和尺寸固定下来,然后由数控利用余料来大批量制作。型式标准化是将一些型式基本固定而尺寸不能固定的零件作为标准型式。例如梯子、扶手、直管、管支架等零件,定义型式标准后,无需再出具体的制作图,只需以文字形式描述型式及关键尺寸参数即可,如此大大简化了图纸,提高了图纸的流通效率,节约了纸张。

2.2生产设计今与生产曹理

(1)计算生产工时。现有生产设计图纸中缺少相关工序的工时计算,生产管理中的工时是按照现场管理人员的经验来估计的。将成堆的图纸读完、读懂需要大量时间,实际生产中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直接结果是计划编排中经验因素占主导,计划的可执行性大大下降,特别是遇到新型船舶,此问题更为突出。然而在生产设计阶段,完全可以将生产中每个工序的工作量具体地计算出来。例如分段建造过程中一个工位要施工的坡口数、长度、型式以及焊接长度可以经过计算得到准确数值,再按照工人平均工时,即可算出此工位工序所需时间,进而计算整个分段建造工时,进而可计算出建造整条船的工时。经过若干条船的验证,可逐步得出建造过程的工时效率因数。生产管理人员可按照工时乘以工时效率因数来编排生产计划,这样的计划更科学,可执行性也大大提高。目前的加工承担合同中,一般以重量为基准计算相关费用,偏差较大;如以工时数据为基准来计算,会更加准确和合理。(2)提供建造流程。目前生产设计图纸对建造流程控制的内容很少。分段搭载计划明确了在船坞或船台上分段搭载的顺序,其他专业按照搭载计划进行安装阶段的划分.对于整个生产流程来说,这只是整个生产中的一个环节。生产设计可以全盘考虑整个生产流程,制定一个从生产准备到交船的完整流程,以协调整个船厂的生产。流程图中将建造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由若干节点构成,节点之间应标明从属关系。然后可以制作一本节点明细,将完成每个节点所需的条件全部列出,例如物料准备、场地准备、设备准备、人员准备等相关信息。有了此流程图,整个船厂就可以以产品为中心,合理安排各个部门在建造过程中的工作顺序。(3)为造船业务管理软件系统(SBMS)提供基础数据。目前,生产设计均采用计算机三维设计系统,生产设计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相关接口输出。在计算机中用程序将生产建造流程描述出来,并且提供用户接口,即可成為SBMS的骨架,再将生产设计产生的节点数据附于流程中的所有节点,即可成为一个完整的造船业务管理软件系统。

3结语

探究机械设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篇4

机械设计 (machine design) 是将机械各个零件的材质、形状、尺寸、结构、工作原理、运行方式等进行分析、计算尽而转换成具体的描述, 并且作为以后机械生产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二、

当前机械制造业设计的具体内容当前机械制造业设计方法是将传统的机械设计理念进行总结分析, 再加上现代化的设计技术而实施的机械设计。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 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是当前机械设计的核心特点, 在机械设计工作开展之前我们就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整个设计生命进行建模工作, 进行模拟设计, 以便在实际机械设计中可以有最完美的设计技术和方案。同时在设计过程中, 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字管理手段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检查、管理和分析, 从而保障资源配置最优化、还能最大化的提高设计效率, 节约时间。

2 并行化

并行化技术的运用是当前机械设计的最大趋势,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在很多方面实现信息共享, 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 让不同地方的工作者可以在同一平台工作。传统的机械设计都是单方面的设计, 只能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进行, 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每个设计环节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 有问题也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修正, 增加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当前机械设备的科技含量很高, 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也比较广, 单单只依靠个人是无法完成完整的机械设计, 迫切的需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来一起探讨解决。

通过计算机综合平台, 可以实现多个领域的优势互补, 信息共享, 集思广益, 从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 最终实现机械设计最完美的效果, 所以并行化是当前机械设计的最大趋势。

3 智能化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方面, 己随处可见, 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机械设计师只有充分利用智能技术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 机械设计智能化系统, 具有独立计算和智能逻辑推理功能, 可以很大成度的减轻设计师的工作量,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当前机械设计的迫切需要。

三、现代机械设计技术及应用情况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机械设计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其中包括有限元、最优化、模糊、可靠性、仿真、专家系统, CAD等方法, 比较常见的技术有以下五种。

1 有限元设计

有限元分析技术FED (Finite Element Design) 是当前被广泛应用的一项工程分析技术, 它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进行模拟, 以有限数量的未知量去逼近无限未知量的真实系统。该技术不仅能用于工程中复杂的非稳态问题和非线性问题, 而且还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复杂结构的静态和动态研究, 并能准确的计算出形状复杂零件的应力变化和分布情况, 是当前复杂构件强度和刚度计算的有力分析工具, 是上世纪60年代, 渐渐发展和健全的数值计算方式。

2 最优化设计

最优化设计OD (Optimal Design) 是当前机械设计中较新颖的设计方式, 机械优化设计是最优化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的移植和应用,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机械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标准建立一反映工程设计问题和符合数学规划要求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对数学规划方法和计算机计算技术, 对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运算, 选择最合理的优化方法。这一方式的出现比较晚, 但是其发展相当的快速。在各种工程设计中都被广泛的应用。最优化设计不公可以改变机械产品的性能, 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是当前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

3 模糊设计

模糊设计 (Fuzzy Design) 是把模糊数学知识应用于机械设计的一种设计方式。机械设计中就存在大量的模糊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结构变的越来越庞大和复杂, 其有存在的变量很多,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十分精确的描述。例如机械产品使用寿命和承载力等都是模糊现象, 其系数往往从保守观点出发, 取较大值, 但是在它充许的范围内存在有比较大的模糊区间。在各工程设计过程中会有很之类似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就需要采取糊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就是把模糊技术和其他重量的设计方法进行结合运算, 最终形成模糊优化、模糊可靠性等多种方式。

4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RD (Reliability Design) 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机械设计领域当中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并逐渐进入的。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就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 实现规定功能的能力。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可靠性设计的理论基础, 而失效分析和预测 (包括可靠性试验) 是可靠性设计的依据, 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是可靠性设计的根本目标。目前人们对机械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关心, 只有给人安全保障, 使用起来会比较可靠。所以各企业都把机械设计的重心放在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 所以可靠性设计技术成为当前机械设计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5 仿真和虚拟设计

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建立实际或联想的系统模型”并且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对模型进行动态运行实验的一种综全性技术。其本质是以计算机的仿真技术, 并行化的模拟出产品开发的全部过程和产品设计各个环节的影响。对产品性能、成本进行预测, 分析其可制造性、可维护性和可拆卸性, 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而且还可以大大的减少产品的设计时间, 同时也增加了用户之间的距离。

四、当前机械设计方法发展趋势探索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 新的技术在不断的涌现, 机械产品设计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 其技术水平的竞争已经达白热化的状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 如果想脱颖而出, 在这个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只有不断的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不仅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同是也是目前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1 信息系统化

未来机械设计方法研究的趋势将会越来越信息系统化, 因为系统工程学是依托信息学、控制论、统筹管理等科学方法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用来解决工程问题最优化设计及控制的科学。传统的机械设计, 我们都是把设计对象当作独立的事物进行分析、试验、研究, 其得到的结论局限性非常大。我们把信息系统工程学运用在机械设计中, 把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作为统一的系统进行研究和探索, 这样对系统的每个部分都进行研究, 得到的结构很全面, 也很有科学依据, 同时大大的节省了人力、时间。对产品的开发有很大的优势, 在工程设计中被争相使用, 其发展前景十分的可观。

2 人才创造潜力的培养和挖掘

创造潜力挖掘的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精英化, 虽然现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 在各个工业设计中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告广泛应用, 但是世界的核心依然是人类, 人才创造潜力的发掘才是最核心, 最重要的。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主, 综合培养能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并且具有现代科技观念, 从事机械设计、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如果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引导、开启机械设计师们的想象力, 激发其创造力, 运用其独特的设计灵感和创造能力再辅助现化代科学技术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一定会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说在市场如此激烈的形势下, 人才创造潜力的培养和挖掘, 是当前机械设计生命力最基本的保证措施。

3 产品商品化的设计趋势

机械产品设计是一种以机械产品为主要对象, 将机械各个零件的材质、形状、尺寸、结构、工作原理、运行方式等进行分析、计算尽而转换成具体的描述, 并且作为以后机械生产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都清楚的认识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 如果想要更好的生存发展必须要不断的创新, 但是却有很多的新产品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 却在商品化这一环节上出现问题。商品化是所有机械设计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检验机械设计成果最好的方法, 所以在设计开始就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机械产品设计不是单单对机械产品进行"美化"设计, 还要充分表现产品的功能、实用性、工艺设计和人机、环境之章的协调统一, 最终创造出造型美观形式新颖, 并具备有现代工业美感, 可以扩大产品销路, 创造出更高的经济、环境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从而推动产品设计持续发展。

结语

作为一名机械的设计师, 我们一定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不断的丰富我们的设计思想、理论和方法, 熟练的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来提升设计水平, 从而促进机械设计的发展和变革, 提高市场竞争力。

摘要:机械设计在机械性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机械工程中很关键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传统的设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今设计的动态化和创新化, 本文对传统的机械设计与现代机械设计进行探究, 并对机械设计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械设计,技术,趋势

参考文献

[1]覃文洁, 程颖.现代设计方法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贾丽萍.机械工程中常规设计技术与现代设计技术的比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ll (24) :61.

[3]薛培军, 刘冬敏.基于机械产品绿色设计与开发策略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08 (4) :110-111.

[4]商昌桥.现代机械设计的特点及设计手段的未来发展之我见[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5) :115-116.

[5]周龙.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 2008 (16) :167.

[6]刘占朝.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华章, 2011 (20) :261.

建材工业环保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5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材料0802 20081428 田春

摘要: 建材绿色化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是今后建筑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国水泥、玻璃、陶瓷及一些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建材第一生产大国。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材料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已经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传统建材行业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并分析了生态绿色建材的先进性、环境协调性和舒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建材行业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建议, 提倡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建材。关键词: 建筑材料;环境保护;绿色建材;节能减排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建材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经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且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工业生产部门。水泥、玻璃、陶瓷及一些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建材第一生产大国。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材料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已经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本文即在分析建筑材料的生产、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建材行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 传统建材行业对环境的破坏

建筑材料是使用最广、用量最多(每年全国约40亿t)的材料, 它的大量生产和使用, 一方面为人类构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设施, 另一方面, 在建筑材料的采取、制备、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 由于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量, 并且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建材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 其危害程度也是巨大的, 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产品效应、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呈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 1)巨大的能源消耗。建材工业是耗能和污染非常严重的产业, 不仅制造能耗大, 使用能耗也很大,而且由于后者延续到建筑物使用寿命全过程, 因此要远大于前者, 一般为7~16倍。我国建材工业生产耗能占全国能耗的比重为9% 左右, 占工业能耗的15~8% , 万元产值能耗近5 t标煤。以煤窑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 煤炭消耗占建材生产总能耗量的比重约为70% 以上。

2)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目前, 在我国的建材生产中, 使用最多的原材料是粘土、石灰石和砂石,平均每年开采50亿t以上, 破坏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

3)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根据我国每年的水泥总产量推算,据有关资料统计SO2、NOX 污染呈加重趋势, 在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 尤其以华中酸雨区为重。我国水泥工业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6--10倍。建材行业是利用工业废渣的有效途径

由于建材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建材行业开展循环经济研究起步比较早,比如: 很早以前我国的水泥厂、砖瓦厂等建材企业就开始研究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炉渣、化学石膏等工业废物生产建材产品。据了解, 我国水泥工业在利用废物做原料和混合材方面是世界上用量最多、掺加比例最高的国家, 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已赶上发达国家。尤其是近两年来, 一些建材企业已经在有意识地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作指导, 开展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践活动, 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开始重视生态设计, 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产业间的资源化关联度。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很多种类的工业固体废物如粉煤灰、矿渣和矿业废物如尾矿、煤矸石等由于量大、占地多、便于利用(颗粒小、便于加工、有些还有活性)等特点, 已经在建材工业中大量使用。粉煤灰的年排放量已经超过亿吨, 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40%, 粉煤灰广泛应用于路基路面材料、混凝土掺合料、粉煤灰水泥、墙体材料(粉煤灰转或砌块)和砂浆材料等;矿渣以高炉矿渣为代表, 被广泛用于生产矿渣水泥、轻质混凝土、各种砖和砌块等;煤矸石主要用于生产砖和砌块等墙体材料和陶粒。尾矿也在近年用于建材生产等。建筑垃圾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资源

目前我国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 600 t。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方面, 德国、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据日本建设省统计, 早在1995年全日本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率已达到65%, 2000年则已高达96%。欧盟也已经提出, 2010年使建筑垃圾再循环率达到90%以上。

目前, 西欧用于建筑废料回收处理的工厂(站)基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可移动的建筑废料回收处理站, 由初级筛分设备、反击式破碎机、磁力除铁器和必要的转运设备组成。可移动的建筑废料回收处理站可在拆除现场或附近地区、或是在需要用加工后废料的施工现场对拆下的废料分门别类的进行加工处理。另一种是固定式的建筑废料回收处理工厂。在固定式的回收处理工厂中, 一般有两极破碎设备, 如颚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 并有专门的分离工序, 如用颠簸震动设备对轻质材料如木材、塑料、纸片等及有轻度污染的物质的分类和分离。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可分为产品回收和材料回收两大类: 产品的回收利用是指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以他们原有的形式被重新使用或是进一步的延伸其使用范围;材料的回收是指回收的建筑废料经加工制备后的利用, 原有形式的建筑构件或制品由于拆除、破碎或因其他技术方法而消失了, 这种经加工制备后的材料可在原有的产品中利用或以另外的方法利用。材料回收后的用途主要在于: 道路垫层,音障墙(堤)混凝土制品, 用于基础工程、壕沟的填充料, 烧结砖瓦用于水泥混合材,园林美化的装饰性颗粒产品等。立足节能减排, 促进建材行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全国新建建筑队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10%;到2020年, 新建建筑队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2010年再下降20%!要实现上述目标不仅要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宣传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入手, 更应该致力于发展建筑节材适用新技术。

4.1 建立有效的建筑节材激励政策和法律行政监管体系

缺乏有效的建筑节材激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节材的积极性, 反过来对材料浪费也无力约束和制裁。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 以充分保证真正的建筑节材。4.2 建立有效的建筑节材宣传机制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建筑节材的宣传教育活动, 不断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部门、新闻出版和有关行业协会的优势, 向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鼓励使用环保建材产品, 积极推行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 减少一次性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4.3 建立有效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和新管理模式的研发和推广平台 坚持抓好技术创新, 发展高新建材技术产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改善建材技术方案, 研发新工艺、新技术及配套节能窑炉设计问题及建材领域应用优质长寿环保高效健康建筑新材;发展节能降耗和建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4.4 加大建筑节材技术研发的投入

技术规范对提升消费结构, 节省建筑材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技术规范对节约材料则必须建立在大量技术储备基础上才能做出规定, 才能做到科学严谨。但是,近10年来, 国家投资体制改革, 标准规范经费严重不足, 从事规范研究的科研单位企业化转制后, 人力和财力投入明显减少, 新的技术应用和结构理论体系统筹考虑不足。

4.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升级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既是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之举, 同时也是建材工业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4.6 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建材

生态绿色建材具有先进性、环境协调性以及舒适性, 既能拓展人类的生活领域, 使人类在更加美好、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达到人类的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因此,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展生态建材: 1)采用高新技术研制与开发净化功能建材;

2)采用传统工艺, 利用废渣如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炉渣、页岩等固体废弃物为基料, 研制开发生态建材;

3)采用新工艺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污泥等固体废弃物开发生态建材; 4)开发生物降解塑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分子筛材料等。我国己具备发展绿色建材的宏观政策环境。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己意识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都已把可持续发展定为基本目标。国家建材工业 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四项主要目标, 为发展绿色建材指明了方向, 为建材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 国家将对建材产品结构作大规模的调整, 将关闭一些污染严重的传统建材企业, 这为绿色建材发展奠定了基础, 扫清了障碍。5 结语

建材绿色化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是今后建筑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建材应同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最佳的环境协调性, 最终才能达到环境建材和生态建材阶段, 使建材行业不再是重污染行业, 从而使建筑工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篇6

关键词:我国工业;机器人;现状与发展

一、工业机器人概念

工业机器人是通过编程或示教方式实现自动化,同时具备拟人形态及功能,在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执行操作作业的机械装置。工业机器人主要由本体、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构成,操作系统包括伺服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视觉系统等,具备在高危环境下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强、精度高等特点。工业机器人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四类:直角坐标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球坐标机器人和多关节机器人,其中多关节机器人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机器人,具备精度高、灵活性强等优势。

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以及行业应用四大环节。公司主要从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领域。现阶段,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金属和机械等领域,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未来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保障。

二、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模

根据IFR的数据,200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仅为11.3万台,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26.40%,达到22.5万台,销售额增至95亿美元,达到历史高峰。在2008到2014年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16%。据IFR预测,未来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将保持年均12%的复合增长率,至2017年将达到28.8万台。根据IFR统计,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两大应用领域是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汽车产业是全球范围内的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消费端,近三年,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步步攀升,其市场份额在2013年达到了40%。电子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经历2012年的下降后,在2013年迎来反弹,市场份额达到20%。

三、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规模

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5年后列入国家有关计划,发展开始加速。我国近几年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不断出现为终端用户带来显著效益。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业正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这也将加速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生产、研发和升级。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从2008年的7,879台跃升至2014年的56,000台,实现了指数式的增长,其中2014年的销量同比增长率约为53%,增速较2013年翻了一番。如下图所示,在2008到2014年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8.60%。IFR预测,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将达到10万台左右,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

产业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上升使我国机器人市场持续升温,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逐渐起步,众多国内企业逐步涉水工业机器人,国产机器人销量逐年攀升,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外资企业愈发重视中国市场,纷纷在国内建设生产基地,拓展服务平台,抢占市场份额。根据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报告》,从我国2014年度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销售量来看,国外企业在我国销售的工业机器人占据我国市场的主要份额,达到71%,全年销量超过4万台,而国产机器人销售量占据市场的29%。从增速来看,2014年国外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较上年增长47%,略小于国产工业机器人增长速度。在行业应用方面,国外品牌在华销售的工业机器人近半数集中在汽车制造行业。而国产机器人的主要应用行业依次是电子产品制造业、金属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三者共占据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的74.6%。从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整体看,终端消费市场主要由汽车行业、电子产品制造领域、金属制造业、塑料及化工用品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组成。

四、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0%,但我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根据IFR发布的数据,2014年世界前五大机器人供应国中,我国的机器人密度显著低于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机器人的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该比例也低于机器人密度的全球平均值62台/万人。以我国汽车工业为代表的下游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升级将再次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与之相关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市场规模也将逐步扩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已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开步伐。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及含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和工程项目、相关产品的年产销额已近5亿元。现有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单位200多家,其中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有75家,共开发生产各类工业机器人约3000多台,90%以上用于生产,引进工业机器人做应用工程的约1000多台。

参考文献:

[1] 梁一新,刘凯.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现代产业经济,2013:28-33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篇7

目前, 宁波仍处在二线会展城市的发展中, 尚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会展业是个新兴行业, 宁波市会展业从1997年开始起步。2003年, 面积达9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逐步投入使用, 为宁波市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宁波会展经济迅猛发展, 随之衍生出许多的新兴行业, 会展设计行业就是其中之一。会展设计是会展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宁波会展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宁波会展业的发展优势

宁波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宁波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宁波是沿海开放城市, 又是计划单列市, 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 具有一些明显优势:

(1) “海陆空”同步快速发展, 交通网不断完备。在宁波的会展经济发展中, 港口优势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 所以宁波以港口建设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 大力发展以港口为平台、进出口贸易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为会展产业的发展助力, 进而促进会展设计业的发展。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 进一步拉近宁波与上海的距离, 加速宁波市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宁波的国际机场不断增加航班航次, 加速宁波市的国际化进程。

(2) 经济发展。宁波的经济总量、人均GDP在全国地级市和计划单列市中位次靠前, 下辖的5个县市均进入全国百强县, 具备较强的市场优势。宁波产业门类众多, 产业基础雄厚, 如纺织服装、轻工建材、五金机械、石化、冶金、汽配、文具、家电、电子等支柱产业均具相当规模, 许多企业已成为国内同类行业中的领头雁, 这为宁波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日趋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近几年宁波加快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展馆建设, 具备了接纳国内外大型会展的能力。此外, 会展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发展, 在不少高校也设立了与会展相关的专业, 为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 宁波会展设计业的发展现状

会展设计是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会展设计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才被引入国内, 会展设计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行业。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会展设计的概念、对象、思维方式也在近20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 纵观国际会展行业的发展形势, 可发现我国的展示设计行业发展缓慢、不成熟, 这也是目前制约宁波会展设计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目前来讲, 全国各地的会展设计风格基本都一样, 不同的就是空间大小的不同。另外, 设计中缺乏对文化内涵的追求。很多会展设计作品, 缺乏情调, 与主体切合度不够。我国的会展设计水平, 较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发达国家的会展作品比较来看, 我们的设计师整体水平还不高, 国内国际间行业交流不多, 文化、科学与技术方面滞后, 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尚待提升, 设计还没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态。从目前宁波会展设计业的实际情况来看, 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 企业管理不健全。纵观宁波的会展设计行业, 级别较高的专业会展设计公司少, 行业管理不规范, 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到位。就目前来说, 社会对行业的认知不足。会展设计, 仅被认为是包装、展示和宣传的一种辅助手段, 而缺乏品牌推广的全局观念。而参展方存在认识不足、投资不足的现象, 不能发挥会展设计的深层次作用。

(2) 行业的创新能力缺乏。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案例, 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品牌形象的“套用”。会展设计本身, 是对设计的创意、空间的理解、空间的整体把握、品牌的文化内涵理解、美学理解等方面综合的表现。非原创性的设计损害了宁波会展设计行业的整体形象。

(3) 缺乏有力扶持, 教育发展缓慢。政府虽大力发展会展行业, 他对会展设计行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没有专门制定针对会展设计公司的竞争机制、评价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标准。这是导致会展设计行业无法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人事政策上, 会展设计师没有自己相应的职称地位。会展设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社会本身没有专业人才储备, 而相关的教育、培训又跟不上。现有的行业人才主要是从平面设计师、室内和展示设计师等转型而来。展示设计的教育发展缓慢, 而学生毕业后转行现象也很严重。

(4) 从业人员奉献多, 回报少。在宁波乃至全国的设计行业, 设计师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福利待遇差是一个普遍现象。行业中的设计费低甚至“免费设计”的现象, 势必让设计师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影响设计师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 导致设计师的忠诚度降低、工作热情减弱、创意枯竭。导致整个企业处于丧失企业文化、信誉和核心竞争力的恶性循环之中。

(5) 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在现代化进程中, 互联网的优势日益突出。尤其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内设计师收集资料、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 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仍然不足, 不利于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二、行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宁波的会展设计业, 随着会展业的大力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创新性和实效性也有所增强。但也存在着展会规模小、会展设计内容同质化、国际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鉴于宁波会展业迫切需要通过各种展会来开拓国内外市场, 现对宁波会展设计业提出以下建议:

1. 追求不断创新

国际潮流在不断变化, 中国也紧随潮流。但从设计的效果及整体品位来说, 宁波目前的展示设计成果与国际潮流还有较大的差距。展示设计要切合展示企业本身, 从主题出发, 设计既要迎合整体的流行趋势, 还要有一定的时代性、代表性, 能真正体现展示本身。这迫切要求企业在投入设计创新方面加大力度, 高度重视, 完成从“仿造”到“创造”的飞跃。

2. 改变设计环境, 提高设计地位

大力完善展示设计的基础条件, 提高广大民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及文化素养, 同时提高社会对行业的了解及尊重。

国外的投标文明化是设计文化成熟的一个标志, 客户与设计师的互相尊重, 使客户愿意付出合理的设计费来换取专业的服务, 而设计师则愿意为专业服务的价值而努力, 这就形成了良性的社会互动。在国内, 由于业主对设计行业的不理解及对设计文化的认识缺乏, 使得设计效果往往趋于迎合业主的口味, 过于注重设计的外在形式, 而对设计内涵本身缺乏足够的重视, 使设计师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无法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务必需要整个社会加强对设计本身的认识, 同时呼吁设计师要积极面对处境, 变被动为主动, 正确引导市场, 促进机制改革。

3. 强化品牌效益,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会展设计企业的文化与品牌是与企业的取费标准、核心竞争力、市场受尊重程度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会展设计企业应正确认识宁波市的区位优势, 努力打造品牌展会, 设计突出地方特色, 尽快与国际接轨。企业品牌就是知名度, 是展示设计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特色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目标, 有利于宁波会展设计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4. 掌握国际动态, 接轨国际市场

中国加入WTO以及上海世博的开展, 势必加速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宁波展示设计行业要将宁波的形象、宁波的产品推向全国推向国际, 当务之急, 必须引进国际标准, 如设计制图标准、色彩标准、投标文件, 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等, 否则将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

5.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展示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是解决上述诸多问题的关键。

首先, 强化学校对展示设计人才的系统化和全面化教育。但是学校教育过于理论化、缺少实战训练, 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开展有效的工作。因此, 必须加快学校教育的课程改革进程, 融入社会辅助教育, 增强实战训练, 加快人才培养速度。

另外, 目前的学校教育, 基本不再是精英教育, 因此, 政府部门应及时举办针对现有会展设计从业人员的短期专业培训班和讲座,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培养行业专业人才。

企业要加快实现设计人才的专业化细分。对于项目不同的侧重点, 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才能解决。在该问题的处理上, 必须有企业作为坚强后盾, 重视对设计师的再培养。加速国内设计企业的产业化进程, 重视与国外设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设计师的成长。

会展设计好比是政府和企业对外的形象窗口, 也是参展企业对外进行产品展示的最直接手段。为促进宁波会展业的健康、快速和稳定发展, 必须引导宁波的展示设计行业向更为规范的方向发展, 立足国内市场, 向世界的舞台进军。

摘要:近年来, 宁波市会展业发展迅猛, 随之也衍生出众多新兴行业, 其一就是会展设计业。被誉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之一的会展业在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已崭露头角, 成为城市耀眼的“新名片”。本文通过对宁波会展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追求创新、提高设计地位、品牌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加快宁波会展设计行业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宁波,会展设计,现状,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国余.设计管理[M].第2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2]吴爱莉.会展设计师宝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3]熊永芳, 吴莉云.浙江会展业的发展特点及发展建议[J].北方经济:学术版, 2007 (12) .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篇8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现代化进程加快, 但是由于地震的不可预测性和抗震设计的局限性, 由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如1993年印度得干高原凯拉里镇发生M6.4级地震, 使地震区内10个乡村变为废墟, 死亡和失踪者近3万人, 1996年2月3日在中国云南丽江, 中缅交界处发生M7.0级地震, 死亡286人, 直接经济损失5.2亿美元, 1997年5月10日伊朗呼罗珊省发生M7.3级地震, 死亡1567人, 2300人受伤, 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 由此可见,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 所以控制震害的破坏程度和范围就要引起我们抗震设计足够的重视。

2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阶段与存在的问题

静力理论阶段:最初, 在未考虑结构弹性动力特征的情况下, 也无详细的地震作用记录统计资料的条件下, 人们认为, 结构物所受的地震作用可以等效于在其上施加一个水平作用, 其大小与结构的特性无关, 根据经验取自重的0.1倍。

反应谱理论阶段:1940年美国的Biot教授提出了弹性反应谱的概念, 反应谱是单自由弹性体系在获取的众多地震记录的激励下, 结构周期与响应之间的关系, 包括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位移反应谱。

动力理论阶段:随着对地震动认识和理解的不断加深, 认识到反应谱的一些不足, 如对地震动持时的影响考虑不周, 再加上计算机性能的提高, 使得动力法逐渐发展起来了, 它的本质直接求解动力方程, 但是由于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极不规则, 对于微分方程无法求出它的闭合解, 因此多采用数值积分法。

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和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几次地震灾害发生后, 许多地震工程学者意识到再单纯强调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严重破坏和不倒塌, 已不是一种完善的抗震思想, 不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抗震需求, 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系统考虑地震设防标准、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能。因此,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和工程师首先提出了基于结构性能 (PBSD) 的抗震设计理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 它根据建筑物的用途, 特性的不同和业主的一定要求确定其性能目标, 从而提出不同的抗震设防水准, 使建筑物在未来的不同抗震等级地震作用下达到预期的抗震目标。在业主和设计人员的共同参与下, 通过多目标, 多层次的抗震安全设计, 使得结构在未来的地震中遭受的损失是社会和业主所能承受的。

4 抗震性能水准的确定

结构性能水准的确定以及地震灾害的定义属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抗震性能水准的定义有多种方式, 但是基本内容都差不多, 即指一种对于每一级设防水准的设计地震所需要的结构性能水准。主要用于对结构易损性、结构功能性和建筑物内人员安全情况进行描述。我国目前使用的三水准: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5 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

抗震设防目标指的是针对某一地震设防等级而期望结构达到的结构性能水准。在选择性能目标时, 我们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场地特征、结构功能与重要性、投资与效益、震后损失与恢复重建、潜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社会效益及业主的承受能力等。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必须遵守相应的规范标准。美国学者建议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3个等级, 即基本设防目标、重要设防目标、特别设防目标。

6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念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P.Moehle率先提出。他提出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 使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满足在预定的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 即控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限值。但是怎么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合理并且简单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结构设计中, 目前还没有找到统一的方法。现在,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大致分为三类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能量设计方法。

6.1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根据在一定水准地震作用下预期的位移计算地震作用, 进行结构设计, 以使构件达到预期的变形, 结构达到预期的位移。该方法采用结构位移作为结构性能指标, 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过程。主要不同的是, 该方法用位移作为整个抗震设计过程的起点, 假定位移或层间位移是结构抗震性能控制因素。设计时用位移控制通过设计位移谱得出在此位移时的结构有效周期, 求出此时结构的基底剪力, 进行结构分析, 并且进行具体配筋设计, 设计后用应力验算, 不足的时候用增大刚度而不是强度的方法来飞改进, 以位移目标为基准来配置结构构件。该法考虑了位移在抗震性能中的重要地位, 可以在结构设计初始就明确设计的结构性能水平, 并且使设计的结构性能正好达到目标性能水平, 是性能设计理论中很有前途的一种方法。但运用多自由度体系、多种结构类型等时, 还需要做更多研究。

6.2 能量法

能量设计法的基本思想:假设结构破坏的原因是地震输入的总能量, 结构物及其内部设施的破坏是由其输入的能量与结构物所消耗的能量共同决定的。通过控制结构的耗能能力, 达到控制整个结构抗震性能的目的。能量设计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直接估计结构的潜在破坏程度, 可以很好的证明结构耗能构件对结构抗震性能所起的作用。另外, 耗能构件的设置可以更好的控制损失, 缺点在于运用方法不够简化, 不确定因素较多。

7 结语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是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一种发展趋势, 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业主可以自由的选择结构的性能, 使设计的结构更直接的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 为设计人员提供了灵活的设计空间。但是由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抗震性能水准和性能指标量化的确定、可靠度理论中不确定因素的考虑, 计算模型和设置参数的准确性、精确的结构弹塑性分析等都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小古俊介.日本基于性能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J].建筑结构, Vol.30 (6) :3-9, 2000

[2]谢礼立.抗震性态和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C].国家自然学基科金"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3]杨溥.基于位移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建筑大学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赖明, 王亚勇) , 1999

[4]American Society ofCivilEngineers.ASCE41, 2006,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buildings[S]

[5]吕西林等.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J].建筑科学, 2002, 18 (l) .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篇9

我省是轻工业生产和消费大省, 经济规模和总量居全国前十位“十五”以来, 我省轻工业快速发展, 年均增速超过20%, 具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皮鞋、家具等产量居全国前列居全国前列, 现代中药研制、生物医药、竹浆造纸、皮革鞣制等技术全国领先。早在2006年, 成都便获得了中国女鞋之都的美誉, 而时至今日, 成都鞋企仍面临着“产好鞋, 无名牌”的尴尬,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俄罗斯清关之后, 外销不畅、内销乏力的两难境地越发突出。不少成都鞋企已清醒意识到, 走品牌之路已迫在眉睫。如何让成都鞋在众多品牌中实现突围?这是横据在成都这个年产1.2亿双鞋、产值上百亿元的“中国女鞋之都”面前急需破解的难题: (1) 现在女鞋加工都为代工, 并未有自己的品牌, 许多小作坊在设立之初都是简单的手工作坊, 但面对庞大的代工订单时。都纷纷停掉了自己的品牌, 选择了当时感觉更轻松, 更赚钱的贴牌生产, 成都大部分鞋企都没有自己的品牌, 渠道也都由商人把持。四川女鞋面临着‘制造大省’和‘品牌小省’并举的窘迫。 (2) 目前成都金花镇女鞋数量众多, 但规模很小, 成都女鞋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3) 以作坊生产为单位, 价格低利润低, 以量取胜, 一双时尚的女鞋, 其成本与零售价间的差额可达到4倍以上, 是一个暴利行业, 可成都制鞋业却与“暴利”两个字绝缘。 (4) 抗风险能力低, 金融风暴后, 俄罗斯加大了对“灰色清关”的打击力度, 工厂产能常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中间商找准“命门”一再压低价格。现在等订单开工的成都鞋企很多, 设备投入, 原材料货款, 这些都已经成了工厂的固定投入, 为了使工厂运转起来, 企业生存下去, 不得不接价格压的极低的订单。

2 问题原因的分析

(1) 设计基础薄弱, 在各个行业的设计上都存在这个问题, 没有积累, 设计处于起步阶段:与广东等其他鞋业基地相比, 成都对鞋设计人才的培育显得有些滞后。“要是成都有一所能大力培养女鞋设计师等制鞋人才的学校不就好了”, 这不仅是成都鞋企老板的呼吁, 更是许多从事鞋设计工作都的渴望, 在成都鞋业界, 渴望在鞋设计专业学校提高技能的设计人员并非凤毛麟角, 而那些对鞋设计有着浓厚兴趣的青年更是求学无门。

(2) 对设计不理解, 认识不到设计的作用, 对产品的设计没有长期规划:中国是最大的山寨工厂, 设计只是为了市场并不是为人而服务, 没有理解设计的精髓所在。金花镇的女鞋早在15年前就占据全国女鞋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 鞋企大量转向贴牌生产, 不少自有品牌逐渐消亡。四川鞋业面临“产好鞋, 无名牌”的尴尬现状。

(3) 盲目跟随, 没有自主品牌:多年来, 成都鞋类产品设计一直处于仿制阶段, 由此带来的品牌吸引力、设计开发能力、市场发展潜力等方面竞争力的疲软, 使之长期以来成都女鞋只能低层次上竞争。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造就一支专业的本土设计师人才队伍。

3 对策

(1) 建立一种有利于设计的制度, 由政府制定刺激设计的政策。

(2) 营造一种有利于设计创新的氛围, 举办各种设计展, 设计竞赛, 设计园区;例如北京的798为设计师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品牌和渠道是成都鞋业的“短板”, 四川出品的鞋缺乏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通过女鞋贸易中心建立一个平台, 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感受成都造女鞋价优物美的优点, 而成都鞋企在体会到品牌和渠道带来的价值后, 将改变过去“重生产, 轻销售”的观念。通过直销写成的窗口展示作用。

(3) 加强教育转变观念, 尤其让企业领导认识到设计的价值, 在经营中认识设计发展的空间。把设计作为一种资源。成都鞋设计人才的紧缺, 让不少鞋企老板十分头痛, 一些企业老板无奈之下要么外聘设计师, 要么直接去外地寻找人才, 但全国能提供对口人才的学校不是太多。成都鞋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鞋同时亮相,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其鞋的品质相差甚远。最主要还是我们的鞋缺乏自己的东西, 模仿的痕迹太重。“过去成都鞋业在国外的影响太小, 但现在不同了, 我们必须做大规模提高档次, 才能跟得上发展的步伐。有关部门应该在成都大力发展女鞋产业的痛景下, 促成高等院校多培养鞋企需要的设计师等制鞋人才。设计人才是鞋业发展的基础面对目前成都紧缺鞋样设计师特别是女鞋设计师的现状, 专家认为, 随着成都女鞋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 成都的需求空间很大, 问题是成都鞋企现在很多设计师还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水平, 和国际研发水平有很大差距。成都女鞋要走向高端市场, 首先要创造自己的品牌, 而创立品牌的关键是拥有自己的设计师。

(4) 树立品牌:同样一双鞋子, 企业代工的利润也就1~10美元, 但是委托代工的品牌企业就可以赚上百美元, 因为没有自主的品牌, 就导致代工企业的产品附件值不高。“所以, 企业要用资金培养设计队伍, 建立自己的品牌, 走高端化的路线。”目前四川地区很多设计产业目标;经营目标不是创造好的产品生活, 而是商业目标。所以应改变其设计生产策略, 不能为短期生产利益, 用心去打造好的产品为人生活所用。

(5) 模仿的同时, 加强基础研究, 在生产型设计基础上, 加快向营销型设计的转变, 并最终以策略性设计为主导, 使鞋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和时尚度, 成为服务西部鞋业的开放性平台。

现在成都已构建起包括生产, 研发, 销售于一体的完整鞋业产业链。如今成都女鞋产量占全国产量10%, 占全球产量的7%。这是个新的起跑点, 在政府, 设计研发单位和企业的协同配合下, 四川制造在向四川设计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必然得到有效的解决, 把握机遇, 四川产业将走进新的奇迹, 四川的工业发展也将铸就新一轮的辉煌。

摘要:轻工业是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消费品产业, 承担着繁荣市场, 吸纳就业, 服务三农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篇10

中国室内设计经过30年的发展, 已呈现出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 但同时也存在行业不规范, 设计师整体水平不高, 设计的民族特性不强等问题。只有充分地发现问题, 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中国室内设计的未来必然向着产业化、科技智能化、民族化等方向蓬勃发展。

室内设计主要指在现代建筑条件下,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 创造合理的、完善的建筑室内环境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它原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后来因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室内设计在中国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 在这30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很多思想与品位演变的艰辛历程。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室内设计还只是刚刚起步, 仍是一个十分年轻的产业, 需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

一、中国室内设计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 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都与时俱进, 室内装饰成为了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装饰标准与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 必然要求住宅建设不断增加科技含量, 实现住宅产业的现代化, 进而要求其内部设计要打破以往的盒子式设计, 使功能空间更加明晰, 住宅部件设计向系列化、集约化、智能化、配套化方向发展。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到现在也已具有一定规模, 虽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但它的发展在当下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1.多元性。进入21世纪以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国际交流的增加, 世界已联成一体。室内设计也不例外, 各国带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优秀设计涌入中国, 各种流派、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影响着中国的室内设计, 每种设计不尽相同, 但又相互协调, 彰显出个性。而中国的设计师在相互交流中汲取营养, 相互渗透, 有利于在国内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2.复合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新材料的不断出现, 新的设计理念的提出, 传统设计观念不断受到挑战和突破。技术与艺术, 传统与现代, 外来文明与本土文化, 不同地域的各种设计, 形成了不同组合方式的复合性设计。它不是各种形式的任意的拼凑, 也不是任何无次序的权宜变通, 它是传统与现代, 西方与东方的设计观念的融合, 是多样的设计语言的体现。

3.时效性。新设计替代旧设计, 新材料替代旧材料, 新理念替代旧理念, 中国的室内设计也慢慢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由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盲目模仿欧式的设计到现在影响深刻的亚设计流派;由最初的“生存意识”进展到现在的“环保意识”, 中国的室内设计在其中寻找契机, 寻找突破, 紧跟着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 国内的现代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已率先打开国门, 无形中也将推动室内设计迈向更高的水平。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要走向世界, 较国际水平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同发达国家的装饰行业相比, 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还不规范, 室内设计师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室内设计, 其个性还不鲜明, 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态等等。导致这些问题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装饰行业不规范

我国现阶段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每年的产值都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在如此巨大的消费刺激下, 装饰公司也多如牛毛。在装饰行业的众多公司中, 其专业水平良莠不齐, 优秀企业不多, 行业管理不够规范, 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 无序从业多于规范从业, 设计人员“鱼目混珠”, 这些直接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而马路边拿锯拿斧的“装修游击队”也声称“我们是搞装修的, 我们也可以设计”。有的室内设计公司为了竞争常常推出免费设计等等。要知道, 室内设计也是一种劳动, 也具有价值, 如果让这种价值为零, 就等于在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建筑设计原理、施工构造和艺术审美各方面学问的行业。不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设计美感, 就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因此, 我们必须规范行业运作, 加强行业监管, 并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 才能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二) 室内装饰与其他项目设计分散

在欧美发达国家, 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具及饰物设计师;而一名家具设计师很有可能是一名能工巧匠, 其专业领域的联系性非常强。而中国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却是分离的, 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分门别类, 这种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割裂几个联系非常强的专业领域连贯性。建筑师完成土建结构设计后就将建筑毛胚甩给室内设计师, 而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家具时多半只能选购市场成品, 这种关系结构不利于内外一体化的优秀室内建筑作品的问世。这就是我国室内设计现在为什么普遍还是“湿作业”的原因了。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住宅产业一体化、集约化、工业化, 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消耗, 高品质、高质量这样“三省二高”的标准, 提高了建筑的综合质量,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缩短了从建设到入住的工期, 降低了成本。他们的做法还避免了那种设计师拿到建筑毛胚房, 首先要对空间进行功能布局, 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修改, 而拆墙凿洞造成材料浪费的现象。从协调性的问题来考虑, 这种建筑各个环节相互剥离的设计模式也制约了设计师对全局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要出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 无疑也提高了建筑成本。

(三) 室内设计创新精神缺乏

任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活动, 都离不开思想这个内在的发动机。而其创作的思想并非源于创作者本人一时心血来潮或异想天开, 而必定是受到他所在的时代的精神和以往历史思想沉淀的影响。室内设计理念的发展应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不同的文化特色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说到底没有对人类文化的深刻理解, 是根本不可能奢谈创作的, 室内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室内设计这一概念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 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但是, 当你真正站在这么多的风格、流派面前时, 却发现其中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只能从一个建筑设计、装饰设计中, 或多或少看到国外这类或那类风格特点的影子。一般而言, 现今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是建立在以往民族传统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创作。但是, 我们大部分设计者却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抄袭, 对风格、流派的表面接受替代了自我创新, “拿来主义”成了设计的主旋律。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传统和当今已有设计成果, 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我们应该扭转那种很多设计师仅看中设计的表层的形成, 而忽略其深层次精神的局面, 而是要民族元素的融入、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

(四) 设计师队伍膨胀, 素质普遍偏低

市场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使得室内设计变得炙手可热。国内许多没有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 甚至在社会上的室内设计培训班、电脑培训班也都加入了“制造设计师”的行列, 在短短十年里设计师队伍急剧膨胀。可以想象这样“制造出来的设计师”如何设计出好的作品。这样打着“设计师”旗号的人加入专业设计师的行列, 使整个设计市场形成恶性竞争, 产生了许多粗制滥造的室内设计作品。这些设计师基础知识缺乏, 艺术语言表达不清, 设计技术偏低, 缺少设计的逻辑思考, 浮浅媚俗的追逐时尚, 依赖材料、仿造风格, 而忽视实际情况;恶性竞争的后果还使许多优秀的设计师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要知道真正的设计师除了是专业的能手, 还应该是自己思想的忠实执行者, 不被外在的意志所左右, 将自己的文化品位、艺术素养, 经过科学论证后付诸实施的人。

二、中国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人性化

室内设计的理念即以人为本, 这是室内设计永远的主题, 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也将延续与深化这一主题。住宅的核心是人、环境和建筑, 它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 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自然性、环保性、亲和性和行动性, 以保障人民健康, 实现人文、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它的目的是一切从居住者出发, 从人性出发, 方便人的行为, 满足人的需求。要从强化人与外界事物的联系, 甚至从人的生活环境、人类社会、人的历史及未来着眼来研究, 抓住设计的真正意义, 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 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卫生、安全和文明的居住环境中。

(二) 生态、绿色及环保化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 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但同时也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森林、生物、水、空气以及耕地。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或消失, 或减少, 或恶化。地球已不是人类的乐园, 自然环境问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而迫使人类思考。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化, 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中自然景观的重要, 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既能提高工作效率, 又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不论是建筑内部, 还是建筑外部的绿化和绿化空间;不论是私人住宅, 还是公共环境, 生态、绿色、环保成为主题。因此, 人们在满足了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 回归自然成了我们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三) 科技智能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 科技智能将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科技智能化提倡“四新” (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 技术的应用, 全面提升住宅的居住环境、住宅功能、工程质量、物业管理水平, 使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推进住宅的产业现代化。它要求达到安全防范、信息管理、信息网络化, 从而实现住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地进行家庭遥控管理或与外界进行联系。

(四) 装饰部件的产业化

邻国日本用了二十年来推行其住宅部品, 现在住宅的各个部分都有通用部品, 而其设计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建筑装饰部品的选择, 工作效率非常高。而我国, 传统的施工工艺仍主导着我们的施工过程, 依然是切、割、锯、钻刷等工艺。各装饰部件也都是各大装饰公司自行设计。这是一套落后的施工工艺, 不利于室内设计的发展, 而装饰部件的产业化, 应该是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住宅部件是保证住宅功能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 它对于室内设计标准的控制, 装饰成本的降低, 施工工艺的便捷, 以及建筑装饰产业的现代化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西方发达国家都推行住宅部品, 对无特殊要求的住宅, 只要将装饰部品组合起来就可以了。因此, 室内设计变得更简单, 更便捷, 普通大众都可以自行设计。

(五) 高度的民族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 它留给了我们丰富的历史遗产, 中国幅员辽阔, 有着56个优秀民族,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本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因此, 如何传承文明, 如何将有中华民族特性的设计呈现于世界, 是我们的责任, 也是我们的创作归宿。我国的室内装饰设计发展初期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 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室内装饰设计到处盛行欧陆建筑风格。但一味仿造的“拿来主义”盛行, 丢失了我们优秀的传统, 丢失了我们文化的“根”。随着国家的富强, 我们逐渐认识到, 未来中国的室内设计所走的道路, 一定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表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设计。因为只有地域的才是民族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进入21世纪,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审美情趣, 而中国的室内设计也从早期的以材料的档次来评价装修水准的误区中走了出来, 不断地走向完善, 向国际靠拢。当然, 目前室内设计的各种规范还未健全, 而室内设计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再到相对规范, 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相信, 这个过程不会需要太多的时间了, 室内设计行业一定会走向规范, 最终必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规范.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2006

[2]戴康尼斯.享受阳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系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2

工业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篇11

摘 要:从工业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考虑,在充分考察自身经营活动情况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电子自动化,不仅仅有利于自身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在简析工业自动化的基本内容以及重要意义的前提下,阐明我国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我国工业电气化发展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性质;趋势分析

从我国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电气自动化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一般情况下,工业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我国的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自身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相信工业电气自动化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工业电气自动化简析

(一) 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特点

从电气设备的安装点来看,设备一般应当装置在配电室或控制中心。从电气设备安装部件来看,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配件具有数量多、复杂程度高的特点,由此可能在信息处理环节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旦电气自动化设备出现问题,进行维修和修护的程序比较麻烦。与其它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有所不同,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频率不高。通常企业都想要生产机械能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但如果过度使用会造成设备故障,不利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经过长时间的修复才能再次使用。因此,一旦设备故障就会扰乱正常的工作程序,不利于稳定工作状态的保持。但电气设备自动化的应用,能够大大缓解这一难题,促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设备的正常使用。

(二) 工业电气自动化设计概要

第一,工业电气自动化设计需要在运用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改,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例如在进行水库的电气自动化设计时,在坚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之上,设计者应当在满足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的同时,充分考察周边地理环境状况,从而对水库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满足可使用的条件和要求,从而在设计环节就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的效率以及设备的质量,促进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二,电气自动化设计应当重视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性能的保证,从而降低设备运行需耗费的电力资源。因此,在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所设计系统的每个运行环节将可能导致的运行耗费和电能使用情况,从而改善设计,尽可能降低设备的损耗和资源耗费。在实际电力系统的设计当中,应当着重考虑使用性能较好的电力设备,从而降低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的的概率,减少可能发生的维修成本,提高电气自动化运行的效率。

第三,在设备开始实际运行之后,设计者和管理者应当认真考察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观察设备运行中每个环节的运作状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优化设计,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和调整,特别应当注意整个系统负荷的观察和设计。由此一来,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设计者在进行电力系统的设计时应当做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及运行环境的充分考虑,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性能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质量。

(三)工业电气自动化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从当前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电气自动化的实施和进一步推广,已经成为了我国工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力。电气自动化是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以及设备仪器开始出现在实际生活当中,我国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这无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境优势和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运作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但是在企业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有更多的问题出现。虽然电气自动化设备本身的经济价值不高,但是将其应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所以,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是企业应当大力支持和实践的。

二、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

(一)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力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进步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当前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实际条件和资源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电气自动化水平相比,我国仍然还有一定的距离。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更是要受到来自国内和国外竞争的双重冲击。因此,我国工业企业应当从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认识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上挣得一席之地。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策略及方式

从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策略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控制方式上,对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由此可见,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自动化与网络化的充分结合,以及整个电力系统管理控制的一体化。

三、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

(一) 工业化模式的转变

在我国工业化趋势下,工业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工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不仅能直接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有利于资金的节约。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不断发展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工业的进步,缩小我国工业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在相关联的技术与发展方法上,我们应当着重创新与完善,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需要不断提高计算机配件的质量和性能,促进各技术与各设备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二) 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的深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想要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加快工业创新,研发核心技术,从而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企业还应当把握自己的特色与发展优势,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不断汲取国外先进技术与发展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志荣.浅谈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81-81.

[2]夏坚铠.刍议常见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5,(1):33-33,35.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12

1.1 模具加工方法的现状

1) 实体层面模具加工方法。在现代模具加工过程中通常运用的方式是电火花。电火花加工作用在仪器工具和产品中间通过持续的形成脉冲式的放电现象, 在局部形成瞬间的极高温度将蚀除去。它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形成电火花, 形成局部高温发生电蚀反应进行对金属的切割, 制造产品合适的大小与规模。

2) 软件层面的模具加工方法。整体使用CAD/CAM/CAE计算机程序实现模型设计。其它模型设计方式还包括:有快速模型设计技术、虚拟模型设计技术、反 (逆) 求工程技术、有限元仿真及模型设计等。快速模型设计技术 (RPM) 被称为是在数控 (NC) 制造方式过后崭新的技术革命, 或将成为模具生产的热点和主要的发展趋势[1]。除了表面建模方式外, 还存在浇铸建模方式、冷挤压及超塑性成形建模等多种方式, 目前也在快速的进行技术的更新与完善。逆向工程方式是先对要加生产的物品进行数据扫描, 转换成多种样式的CAD数据, 再放入CAD/CAE/CAM等其它分析工具中完成产品的改造设计, 该种方式是目前模具制造中最常见现代工具的应用。

1.2 模具种类的设计方式

1) 冲裁模的设计。第一步要完成对冲裁件的数据分析, 最大地节约材料、简化生产方式、使模具生产更加快捷、模具使用时间加长、操作程序简单, 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第二步需要依照对产品分析设计加工方案, 主要是保证冲裁的组合方式与加工的顺序, 最后一步进行数据的计算, 包括排版技术、使用压力的范围、压力面积的标准等等。2) 橡胶硫化模具的设计。硫化模的通常需要三道程序: (1) 设计前的准备。主要包括了设计的大致内容、朔件材料的主要性能测试、成型标准的规定等。 (2) 结构的设计。其中包含了对型腔数量、多样的尺寸结构与脱模方法、设计整体结构草图等。 (3) 图案的审核。主要是对橡胶件尺寸和规模进行检查、对运用的硫化机机械完成审核、对模具结构的审核及对图样的审核。

2 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2.1 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

现代化生产的主要特点就是生产比较专业, 规模比较庞大。目前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规模化已超过80%。这种专业化规模较小的成产厂更加方便掌控, 适应能力强, 生产质量稳定和工作效率极高, 更加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2]。标准化的生产为模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是实现整体行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率的主要手段, 从而推动了我国机械生产向着更深入的技术领域出发。

2.2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模具制造的过程中包括了加工方式与工艺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提升, 技术和工艺二者在模具制造中的重要性发生了转变,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已经从传统的加工技术 (数控、自动) , 正在向着无人化生产的方式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处于机械制造向数控制造的方面转变, 从国际市场分析模具制造行业的前景, 能够得出模具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强, 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就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缩短生产时间, 提高产品质量。设计方式的高效率、自动化器械的使用, 快速的成型机械加上优秀的模具设计, 大大提升了生产的稳定性, 从而节省了模具生产的成本。

2.3 数控铣削机床的应用

模具与零件不同, 在加工时的难度较大, 形状较多,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型腔自由曲面的加工。而型腔自由曲面的加工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就是铣削加工, 这种当时非常适合运用与偏大类的模具生产, 传统的加工都非常依靠工作者的操作技巧和熟料度, 模具钳工打磨及抛光的难度很大, 这样通常会增加模具的生产时间, 又不能对生产质量做出保障。目前因为数控机床的运用, 模具生产中自由曲面和型腔的加工都在数控机床中完成, 使型腔的规模大小非常接近产品形状, 大大缩短了工人铣削的时间, 还降低了样品和靠模的生产难度, 增加了产品的质量, 提高了生产效率。

2.4 电加工机床的应用

为了达到模具表面质量的生产标准, 解决一些铣削难以实现的问题, 通常运用电火花制造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制造效率高、平均生产量大、自动器械普及率高, 适合加大规模的模具生产。非常适用于深槽、深型腔、筋肋、多型腔及多件制造。如深型腔通常结构繁杂、过渡曲面复杂、型腔较深, 偶尔还要求使用的刀具形状, 因此不能确保制造形状和大小的准确性。就像汽车中仪表盘的制造、保险杠塑料等需要采取电火花方式进行加工。另外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的使用, 提升了冲压模、级进模等精确度, 对一些精密器械的制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许多机床都拥有大锥度、上下异型的性能, 从而非常适用于一些特殊模具的制造。除此自动穿丝、自动定位技术能够使操作更加便捷, 而且运用与无人化的加工中去。因为使用计算机先进的数控技术, 现代的模具工作者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检测产品的规格与年质量, 从而大大增加了模具产品的质量。

2.5 新型模具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

气体辅助注射成形是一种塑料成形的新工艺, 它具有注射压力低、制品翘曲变形少、表面好以及易于成形壁厚差异较大的制品等优点, 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大幅度降低成本。国外, 已经较成熟。国内现代在汽车和家电行业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气体辅助注射成形包括塑料熔体注射和气体 (一般均采用氮气) 注射成形两面部份, 比传统的普通注射工艺有更多的工艺参数需要确定和控制, 而且气体辅助注射常用于较复杂的大型制品, 模具生产难度非常大, 而且不容易控制。所以, 开发气体辅助成型流动分析程序, 对模具的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 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制造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此举将会推动模具行业的持续发展, 运用科学的技术, 统筹的管理方式, 来增加生产效率, 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静媛.模具行业设计制造技术现状与趋势[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7, (2) :174-176.

上一篇:云平台下一篇: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