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

2024-07-19

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共11篇)

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 篇1

摘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我想这是一个经典的问题,每一个学设计的学生,每一个设计师,似乎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从设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并且密不可分,可以说设计无处不在。从我们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入眠,无不看到,体验到设计。本文将从三方面对设计与需求进行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需求,愉悦,体验,满足

1 设计是什么样的?

设计的范围甚广,从产品、平面、计算机网络、建筑到一部电影,一座城市,全都需要设计,设计是有创造性的有目的的活动,通过设计,我们的生活发生改变,我们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此,仅就工业设计的概念和范围展开探讨。

2000年以后,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给工业设计作了如下的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多向度的质量、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因此,设计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同时,它也是文化与经济交流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定义可以看出,当代的设计的概念已与过去不同,每个时代有着这个时代特定的设计的定义,因为时代在进步,人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人们对于设计的需求在发生着改变,因此设计的定义也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那设计是什么样的呢?情感化?绿色?人性化?安全的?易用的?通用?近年来,关于设计,冒出的这一堆概念,有点让我不知所措,每个设计的概念都会有不同的著作来诠释,阐明概念,说明必要性,举例。而到了真正要举笔设计之时,我们都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囊括所有,还是有所重点?把自己的设计戴上个帽子,就这样定了位,这就是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吗?设计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包括社会经济,文化,资源节约甚至牵扯到道德伦理问题,如此之大的范围,如此之多的因素,一个设计师不可能在设计之时全部考虑到,那么,当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方向,到底是人性化的方向还是易用性或是绿色环保?记得听第一堂设计课时老师强调“特定”,为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环境,满足其特定的需求,“特定”这两个字让我有所领悟。其实,无论是节约还是通用或是别的什么,设计有一个本质的核心,这个核心即是“满足人的需求”在此之外,才有其他的更多的延展,包括以上那些设计的因素。弄清了核心,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有了主线,无论做什么,无论做到哪一步,都应该思考下,笔下的这个设计是否真正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满足人的需求”,这是个基本核心,接下来的就是分析,要满足什么人?什么需求?这就需要用到“特定”的这个概念,分析此时此地此人此景的问题。

2 我们需要什么?

好用,好看,舒服,有档次,能解决问题,能快速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可能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对产品所期待的,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人的需求很多很复杂,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根据马斯洛需求级数,从基本的生理要求的满足,到心理、文化、自我满足等等要求,并不单纯是简单的生理要求的满足。如果从人的基本要求来看,应该说起码包括有两个大的层次,即物理层次(或称为生理层次)和心理层次。舒服、适用、安全、方便等等是属于第一个层次范畴的;而美观、大方、时髦、象征性、品味、地位象征性等等则是属于第二个层面的内容。在大多数产品需求上,人们都是首先要求物理或者生理需求的满足,然后再要求心理需求的满足[2]。王受之先生的这番话很清楚的将我们需求分为两类,即生理的和心理的。也清楚的说明了设计师的工作基本上是要循着这样的需求层次满足这些需求。显然,我们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明确了我们需要什么,那么具体而言,此人和彼人又需要什么?这既是不同的用户群的需求的区别。人与人不同,对于同一产品,自然需求也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分析特定的用户群。

偶然在网上看到,澳大利亚亚裔设计师贾若德.李这样总结自己的设计初衷:“我的原则是设计人们日常使用的优美事物,我希望人们可以在使用中感受到愉悦、惊奇、快乐和满足。当进行设计时,我想到的是家人或朋友使用它们的样子。”愉悦是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更高级的体验享受,这是对设计更高的要求,其实,愉悦也可以归结为人的某种心理上的需求,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很少有闲暇去感受简单生活的快乐,对于一件生活必需品,可能你所期待的只是功能上的满足,而当你在使用的过程之中体验到了探索的惊奇与快乐时,就会使你在平凡生活中获得来自于这件产品,这个设计所带来的愉悦,也许这样的需求是用户未预先期待的,但对于愉悦的需求本身是存在于人的潜意识当中的,它应该被满足。

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期待的,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满足。

3 设计,需求

1)设计,时代

无疑,设计与时代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与科技水平,与政治制度,都不可分割。例如,从NOKIA 8250到IPHONE仅仅7年的时间,无论是造型还是界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现代的手机相比,8250造型的改变并不是很大,而手机的界面却是翻天覆地的改变了,从单色的简易屏幕加“功能表”和“电话簿”两大功能菜单到全触摸1600万色的屏幕,手机的界面因为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功能的不断增加而日益丰富,使用操作更加的方便,自由,手机与人的交互性能更好。这是时代带给设计的影响,时代不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无时无刻地不在发生着改变,我们再也不是只要求打电话、发短信两个基本功能的时代了,我们有了更新更多的需求,我们需要上网、照相、摄像、听音乐、商务功能等等,不同的时代,我们有着不同的需求,未来,谁也不知道手机会是个什么样子。

2)设计,安全

安全感位于需求的第一层次,对于用户,一个产品的使用安全是最基本的,然而在生活中,我所用到的产品未必都满足我们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例如我们经常用到的两个例子:公共场所的门窗必须向外开;银行ATM取款机必须先出卡再出钱。这两个典型的问题在很多欧美国家已经形成“法律”。然而在我国,公共场所的门向内还是向外开并无明确规定,甚至还少有人去关注这个问题,有人认为门朝外开会浪费空间,会撞到外面经过的人。所以得向内开,但一旦发生灾难需要逃生时,门向内开将会非常浪费时间。一个设计上的忽视,造成的安全问题是不可想象的。

再说ATM机,很多人在取完钱后忘记拿卡,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将责任归结在自己身上,然后是不是有人会怀疑ATM机的操作流程的设计出了问题?在国外,大多数的ATM机会是先出卡再出钱,因为用户潜意识下认为钱重要性大过于卡,所以一般不会发生拿走卡忘拿钱的事,而国内大多数的ATM机在取钱后并没有立即在屏幕上显示取卡的提示或是提示声音,存在着很大的不安全的因素。这并不能完全怪用户,安全性这样基本的需求是最为重要的,也最需要思考,研究,建立模型,和分析的。

3)设计,细节

一个设计的成功之处往往在于细节部分的设计,那么我们在使用这些产品时是否对这些细节有所需求呢?答案是肯定的,宜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抓住了人们生活中所忽略的细节,设计出这样的产品,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的方便且充满乐趣。以宜家的厨房产品为例,对于家庭主妇来说,每天重复的做饭的工作确实无味,但生活中如果用上这几个造型新鲜的小东西,一定会为无聊的生活增加色彩,这既是细节的魅力,一个去核器,一个开酒器,一个压蒜器,解决了生活中细小琐碎麻烦的工作。我觉得细节这个需求位于我们第一需求层次和第二需求层次之间,产品的细节既是物理的,给人舒适感,方便的,同时又是心理的,能给人带来情感上的体验,获得愉悦感。

4)设计,愉悦

设计应该是愉悦的,这也应该是每一个做设计的人所追求的,愉悦属于我们的心理需求层次,其实,愉悦并不仅仅属于用户,同时它也属于设计者,设计本身是一个愉悦的过程,那么当我们能为使用者带来愉悦时,我们其实会获得更多的愉悦。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方便,舒适,更需要快乐。这既是我们需要的,也是设计需要达到的。传统的切苹果的方式既不安全,又费时间,而宜家家居设计的一款苹果刀不仅能够均匀的切成八瓣,且一刀下去就好,苹果核也分离了出去。每次使用这个苹果刀,我都会觉得很好玩。我想这就是获得愉悦的过程。一个小的产品既满足了第一需求又满足了第二需求,它既是很成功的。

4 结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可能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设计目标或某种设想,但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每天都在忙碌着,我们需要快乐的、轻松的、自然的,总之,我们需要获得一种满足和愉悦感。我们的设计是应该能给我们带来这种感受和体验的。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的设计是满足和愉悦。

参考文献

[1]何人可著.工业设计史.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版,2002,9.

[3]吴国强著.感悟美学:设计师的美学视野,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 篇2

在未来的时代中,成功的企业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业设计的软作用的企业,是追求产品,企业,市场三位一体最佳化的企业。这一方面要求工业设计要使企业去主动的认识市场,分析市场,从而能够引领市场的发展方向,而不要被动的去趋从于市场的潮流,并且还要求工业设计要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全方位的参与,全方位的设计;另一方面要求企业要高度的重视工业设计,为工业设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关键词:工业设计 产品创新 管理 企业文化 市场细分

引言

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与法律保护 篇3

关键词:工业品 外观设计 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3-0112-02

18世纪英国爆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的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人工手工劳动力的时代,称得上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工业革命让西方国家迈入了工业化生产的序列。工业品的外观设计正是从这一阶段开始萌发并逐步发展壮大。纺织业率先产生了对外观设计的迫切需要,随后由此向整个工业品生产领域扩大。产品外观设计作为一种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造物行为,它所受到的社会影响远远多于人类其他的创造行为。一方体现在人们对工业品基本用途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外观美感和艺术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生产者对于外观设计成果的保护意识。本文试图通过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特征入手,谈谈对工业品法律保护方式的选择,以求为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立法保护建设与法制体系完善添砖加瓦。

一工业品外观设计的历史发展及其地位

18世纪自英国出爆发出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也由此产生了无数新的利益,对工业品的外观设计就是其中之_。纵观工业革命爆发之后的历史变革,无论先爆发工业革命的英国,还是稍晚爆发工业革命的法国,外观设计最初都是诞生于纺织等轻工业,再由纺织等轻工业逐步扩大到其他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中去。对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各种保护,与其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一样,也是从纺织等轻工业领域,一步步发展至其他工业品外观设计中去的。而外观设计这一新兴领域,也渐渐步入了一个良性的成长历程中。

德国工业化进程相比较英法两国略微晚了一些,但在19世纪末期,德国的工业水平迅速赶超英法跃居欧洲第一。德国在提升工业化的同时,抱着成为未来工业时代领袖的希望,为了使“德国制造”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同老牌工业国家产品相抗衡,德国的企业家和工业技术人员同艺术家一起,在20世纪初期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针对标准和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了探讨,提升工业品的质量和美观以创造并提升成为新的国际水平。以此为开端,于20年代初期成立的“公立包豪斯学校”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确立,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成立的学校;接着通过了50年代功能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的传播,再到“POP艺术”、后现代设计,一直到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环保设计、绿色生态设计的今天,设计,已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且交叉性极强的学科。在近200年的成长历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关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思想,经历了多种风格和潮流的变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从历史上来看,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的出现最初是与工业化的发展和批量生产方法相联系着的。由于工业品外观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地位也愈发重要,对于其保护也日渐受到重视起来。或许正如莫利斯说的那般“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有用,但你认为不美的东西”,如今工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从产品本身是不是好用、技术水平是不是够高、性价比是不是让人满意的角度出发了,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设计上的竞争,以至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如果忘了好的设计的重要性,那么英国的工业将不会有竞争力……”日本早在上世纪中就已经建立起来设计兴国的路线。如今设计对于各大国际知名品牌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业品的外观设计已然成为了各大品牌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如何开创出新、在技术条件相差不大的基础上如何生产出美观的产品就是重中之重70与此同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设计不被剽窃顶用,世界各国都因此而为了保护其竞争法宝不被盗窃冒用,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通过立法、寻求法律途径对工业品的外观设计寻求保护。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也是随着其不断发展进步而逐渐建立、发展并不断完善的,同时外观设计也是建立在工业技术的前提之下,因此,对工业品外观设计不能脱离工业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面对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工业设计发展需要,我国的外观设计法律保护也应适当调整以求更好地保护和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

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域外法保护模式

众所周知,工业品外观设计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提升产品的美感,满足大家对于精神更高层面的需求,还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更是设计人员通过创作而产生的智力劳动结晶,如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一样,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更要从创作者的角度对工业品的外观设计进行法律保护。世界各国都对工业品外观设计或者从专门立法或者从民法的角度对其进行保护。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品外观设计的国际保护也一直都颇为重视。1988年,世界上第一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生效,巴黎公约同《保护文学与艺术作品尼泊尔公约》一同,构成了国际范围之内保护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两个“基本法”。巴黎公约的保护范围包括了工业品外观设计在内的等多项知识产权以处罚并制止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其基本目的就是在成员国内,每一个成员国的工业产权(当然包括工业品外观设计在内)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在《巴黎公约》中,工业品外观设计不仅仅受到保护,还和商标权一样,是作为独立一类的工业产权的内容而受到保护的。一直到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的订立,国际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才彻底建立起来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之中,工业品外观设计也是作为一类独立的知识产权保护对象,和在巴黎公约中一样,位列其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同其他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一样,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当然也需要建立一个平衡的利益机制。不仅需要提供有效的保护以实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在工业生产中本应该体现和发挥的作用,还需要避免保护过度而导致其在合法商业流转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保护,甚至成为障碍。因此为了可以让外观设计自由流转和使用,只能设立数量尽可能少但有效的障碍,即为:工业品外观设计需要受到法律保护,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又不可以制造过多,以免造成阻碍,这就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的,针对工业品外观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endprint

基于这一基本原则并结合工业品外观设计本身的性质,加之无论是《巴黎公约》还是TRIPS协议都没有对法律保护具体模式提出要求,各国对于其法律保护模式既有著作权法的模式,也有专利法模式,或者单独立法进行保护,但是却都避免进行多重保护。工业品外观设计是在已经成熟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有限的创作,相比较单纯的艺术创造和发明专利的创造性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工业品外观设计还相差很远,如果实行多重保护,这样就会给予工业品外观设计过多的保护,导致所有权人的权利或许会多于设计人和创作人,不仅不利于外观设计的流通,还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但是不适合多重保护不代表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保护,以美国为例,美国没有建立独立的外观设计保护法,而是分别从数个并立的法律对它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保护。美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专利法为主,商标法、版权法为辅的三法并立的保护模式,再加上反不正当竞争法,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依照不同条件对外观设计加以保护。有学者称之为保护缺漏、忽视效率的零散保护模式。这样复杂的多角度保护的弊端也极为明显,先不说工业品外观设计纳入专利法和版权保护法的保护范围是否合适,尽管有部分外观设计具有显著性,足以让消费者从外观的角度就可以与其他产品相区分,但商标不应当是商品本身,而应该是商品来源的证明,两者在本质上就不同,通过商标法来保护外观设计本来就是不合适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在商标、纯粹的发明和艺术品之间有交叉重复的部分,因而具有很多共性,试图通过商标法、专利法或者版权法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总是给人一种师出无名之感,而由此产生的保护范围和方式的冲突或缺失会导致保护,过度或保护不全面的情况,与对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的初衷南辕北辙。

除去美国采用的多角度保护之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式是单独立法进行专门保护。通过前文的描述可知,英法两国是最早对工业品外观保护进行立法的国家,紧随其后的德国也毫不例外地对其采用单行法保护,除此之外还有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世界上第一部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统一法是欧盟理事会于2001年通过的《共同体外观设计理事会法规》(Community Design Regulation),这部法规不仅体现未出来世界各国对外观设计进行专门或统一的两大立法保护模式,还是在国际世界中对外观设计进行法律保护之中所展现出来的极高水平。

专门立法对外观设计的保护,并不当然排斥其他相关法律对其的进一步保护,实际上,尽管外观设计与工业品工业产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其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其独立具有的艺术性也同样值得保护。

三我国对工业品外观设计法律保护的问题与建议

工业品外观设计在我国当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从我国已制定的相关法律和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来看,对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是以《专利法》为基础,《著作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以及参加的国际条约为辅助的模式。可以看出,我国同美国法律模式有相似之处,未制定专门的法律对工业品外观设计进行保护,其中弊端前文已经描述,而且,不断涌现出来的外观设计侵权案件,以及在处理时的不恰当方式和法律保护空白或不足之处也说明了我国现行法律对外观设计保护的欠缺。具体来看,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工业品外观设计法律保护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著作权法》仅仅在第三条中“生产而绘制的产品设计图”和《实施条例》第四条中为展示、试验而制作的立体模型作品两处表述涉及外观设计,且都未作出明确规定,在外观设计足以到达作品的高度上,其才有可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其次,《商标法》修改之后承认了三维商标的合法性,使得外观设计可能可以在满足了商标的资格条件下,以商标的形式受到《商标法》的保护;最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诚信原则和保护商业秘密条款,可以在事后对外观设计进行救济性保护,而仅仅事后救济是明显不足以对外观设计进行有效保护的。

从我国现行制度的不足之处结合国际趋势来看,应当是将外观设计从专利著作权商标等摘离出来,独立制定专门的单行法对其进行保护,同时辅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给予事后救济的保护措施,才能更好的,对工业品外观设计做到有效并适当保护。在制定单行保护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点值得注意:

1工业品外观设计概念的界定问题。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工业产品的不可分离性导致外观设计和《专利法》中发明概念有交叉部分,同样的,外观设计的艺术性使得其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也有所重叠,因而如何清晰明确地界定出外观设计同这两者的区别就尤为重要。《专利法》主要的保护对象发明同外观设计的区分相对而言较为明显,如前文所述,外观设计的创造性和社会贡献程度与发明相差甚远,重中之重是与版权的保护范围区分开来。在此问题上,我国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即:外观设计可以同时获得工业外观设计法和版权法的保护,但是一旦将外观设计运用至工业品上,就排除了版权法的保护而只获得工业外观设计法的保护。这样既能保护外观设计本身就拥有的艺术性,同时就可以区分开来造型艺术和工业品外观造型,防止保护过度或重复。

2工业品外观设计权利保护的取得和期限问题。工业品外观设计的取得方式国际上有注册制和自动取得制,主要区别就在于注册登记是否是工业品外观设计受到保护条件。笔者建议对于是否登记注册的工业品外观设计都应当保护,应该建立起工业品外观设计保护登记制度,但是对于两者保护的期限可以有所不同,对于已经注册登记的工业品外观设计给予时间相对于没有进行注册登记的稍长的保护期限。这样对于已经在市场流通的工业品外观设计给予及时保护,有利于服装家居等更新换代以及市场流通较为快速的产品,同时对于流通较慢的产品则通过注册登记保护期限较长的不同保护程度来实现。

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 篇4

关键词:绿色产品,绿色设计,客户需求,需求重要度,产品全生命周期

1 引言

客户需求是顾客的心声, 是对产品的各种期望需要的总和, 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以及产品的其他很多属性。符合顾客需求是产品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填补顾客需求的空缺、提高满足顾客需求的水平或创造新的顾客需求, 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客户需求的分析整理对绿色产品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绿色浪潮的兴起, 企业绿色壁垒的出现, 产品在环境影响方面的需求对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将产品需求与绿色设计思想有效进行结合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 对绿色设计的产品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客户需求收集方面, 单鸿波等研究了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客户需求描述方法, 在客户需求语言描述时, 通过采用XML的半形式化描述语言对其进行表述从而保证由客户需求转换到设计需求的信息准确性、减少了信息转换过程中的信息失真。Shieh和Yan等人提出了图形分类法的基本思想, 在需求模板中加入了术语和图形化的信息说明, 使产品设计更容易获取客户的需求。

在客户需求分析整理方面, 李延来等研究了质量功能展开 (QFD) 中基于粗糙集的顾客需求重要性的排序问题。针对质量功能展开 (QFD) 的顾客调查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需求模糊、不完备和不确定) , 利用粗糙集中不完备信息系统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确定了产品设计中客户需求的重要度。基于卡诺模型的分析确定了客户重要度的修正因子, 然后把客户重要度与修正因子进行结合得到客户需求的最终重要度。雷鸣等提出基于质量功能展开 (QFD) 的客户需求自动转换模型。通过对应产品不同的创新程度, 设计创新式搜索模式和演进式搜索模式, 引入Apriori算法和灰色关联度, 以不同模式在知识库中展开搜索, 将客户需求自动映射到产品功能技术特性上。

本文通过对绿色产品概念设计的产品需求获取方式以及对获取的产品需求进行分析整理方法和过程的研究, 在对绿色产品客户需求特点的全面了解基础上, 确定绿色设计产品需求信息获取的获取技术和主要途径, 构建了一个通用的绿色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模块, 解决了传统需求获取方法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对原始客户需求进行分解加工的过程以及产品环境需求提取的基本思路, 提出了对常规客户需求进行深层次处理提取隐藏环境需求的方法;针对传统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的方法, 提高了客户需求重要度的准确性, 通过建立模糊一致判断矩阵, 得出了绿色产品概念设计的产品要求层次结构, 为后期产品需求向产品特性转变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2 绿色设计客户需求获取及分析过程

2.1 客户需求获取方法

在获取客户需求方面, 传统的信息采集方法通常为用户需求调查、客户反馈和订单分析等, 由于没有客户需求模板的支持, 收集的客户需求信息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这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的:①客户在表达上存在很多随机性与随意性;②由于产品需求涉及的因素太多, 调查人员很难全面考虑所有因素。因此, 在产品绿色设计时构建一个绿色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模块显得十分必要, 绿色产品需求模板的构建可以系统地、规范地收集客户需求。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模块的构建是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出发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包含产品从概念设计到生产制造、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理、处置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本文主要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三个子阶段的客户需求, 包括产品购买阶段、产品使用阶段和产品报废阶段, 从这三个角度系统地考虑顾客的显性和潜在的隐性需求, 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绿色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模板。如表1所示。

表1为一个通用的绿色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模板, 当面对具体的某种产品绿色设计时, 可对此模块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客户特定要求。

2.2 客户环境需求的提取

环境需求信息是绿色设计需求分析中最重要的信息, 但是通过一般的用户需求获取方法得到的信息往往比较笼统, 而环境需求则以模糊的、隐含的方式存在其中。例如, 对于某款家用洗衣机, 客户提出了“操作简单方便、体积小、重量轻、能够安全杀菌、外形美观、噪声小且运行稳定、耗水耗电少”等需求, 在分析该客户环境需求时, 除了考虑显性的环境需求外, 还需注意从某些常规客户需求中提取隐藏的环境需求。下面将介绍产品环境需求提取的过程模型, 如图1所示, 该过程模型通过三个步骤来获取比较详细和完善的产品环境需求, 三个步骤依次为:需求获取与分解;环境需求提取、环境需求深层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

2.3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是绿色设计中客户需求向产品特性进行转化前的准备工作。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 顾名思义, 它体现的是客户对产品环境需求的重视程度, 决定着产品绿色设计要求的优化与决策,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对产品绿色设计和相应绿色技术的规划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为了便于分析, 仅对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的确定进行分析。

确定客户需求重要度有三种较为传统的方法:德尔菲法、多目标评价方法和客户调查法。下面分别对三种传统的客户需求重要度确定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简单介绍, 如表2所示。

由于传统的方法存在着不足, 为了提高需求重要度的确定效率及精度, 一些学者对其他需求重要度确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层次分析法 (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 (T.L.Saaty) 正式提出, 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相比于其他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优势表现为:

①数理逻辑性强, 降低了结果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②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比较适合应用于QFD中客户需求重要度确定;

③克服决策者和决策分析者难以相互沟通的现象, 克服决策者的个人偏好, 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判断矩阵来确定客户要求重要度。因此, 判断矩阵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对客户要求重要度的评估。然而。在实际运用中, 人们建立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往往不能满足一致性要求。这是由于人们对n个对象进行两两比较时很难做到思维的一致性, 而且采用1~9标度法也很难做到判断的一致性。举例来说, 若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 则应该有:

aij=aik/ajk, i, j, k, …, n

假如因素i比因素k稍微重要, 则aik=3;因素k比因素j明显重要, 则ajk=1/5。然而根据一致性要求得出aij=aik/ajk=15, 15已经超出了1~9标度的取值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不一致的问题, 本文将采用与人们思维和判断更加一致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Fuzzy-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来确定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F-AHP法通过建立模糊一致判断矩阵来确定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 解决了以往顺序标度 (1—3—6—9) 判断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有效地提高了需求重要度的精确度, 是一种客户认可度较高的决策方法。

F-AHP法确定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获取的产品环境需求表示为ER={ER1, ER2, …, ERm}, 按照表3中0.1~0.9标度建立产品环境需求优先关系矩阵F (fij) mm。显然, 优先关系矩阵F (fij) mm是模糊互补矩阵。

②对优先关系矩阵F (fij) mm转化为模糊一致判断矩阵W= (wij) mm。

undefined, 按行求和:

undefined

由模糊一致化判断矩阵W求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a={a1, a2, …, am}。产品环境需求之间的模糊一致化矩阵W如表4所示。

其中undefined

对上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每一项产品环境需求的重要度:

undefined, 其中

undefined为矩阵阶数。

得到产品环境需求的重要度a, 表示a={a1, a2, …, am}。为保证算法的可靠性, 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可以用C.R (一致性比率) 指标加以度量。按Saaty的经验规则, 如果C.R<0.1, 那么认为判断的一致性是可接受的, 否则须对矩阵进行适当修正, 直到判断的一致性满足要求为止。

3 应用实例

洗衣机作为四大家电之一, 在国内外普及率非常高。我国家用电动洗衣机工业是从1978年才起步的, 到1983年, 年产量达到365万台, 提前两年完成并超过350万台的规定指标, 到1984年累计产量已达到1352万台, 家用洗衣机的市场销售以每年95.7%的速度增长, 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商品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洗衣机的绿色设计中客户需求的获取及其分析与处理的过程, 通过客户需求的转化获取洗衣机产品环境需求, 并且通过模糊一致矩阵求解对洗衣机产品环境需求进行重要度排序处理, 为产品设计的后期工作安排提供了参考。

3.1 洗衣机产品需求获取及整理

产品设计人员首先通过构建洗衣机绿色设计客户需求模块, 参照客户需求模块的每个细分项以客户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客户对家用洗衣机的具体需求, 分别为操作简单, 取放衣物方便、无毒害、运行安全、重量轻、搬运方便、智能控制、价格适中、使用寿命长、运行可靠、干燥充分、洗涤充分、安全杀菌、防皱熨烫。

3.2 洗衣机产品环境需求的提取

有些常规客户需求之中隐藏着产品环境需求的要素, 需要对这些常规需求进行环境要素提出, 且不同的常规需求与产品的环境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判断。

洗衣机产品客户需求分类后, 可表述如下:

常规需求单元为:取放衣物方便、操作简单、运行安全、无毒害、搬运方便、重量轻、安全杀菌、价格适中、智能控制、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洗涤充分、干燥充分、防皱熨烫。

环境需求单元为:能效高、材料消耗少、水耗低、噪声低、便于回收、符合相关环保法规要求。为便于产品设计成员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准确应用, 建立家用洗衣机产品的环境需求提取结构图, 如图2所示。

3.3 需求重要度的确定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是绿色设计中客户需求向产品特性进行转化前的准备工作。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体现的是客户对产品环境需求的重视程度, 决定着产品绿色设计要求的优化与决策, 绿色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的确定对产品绿色设计和相应绿色技术的规划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上节的分析可知, 将从客户获取的该洗衣机产品环境需求经规范化处理, 可表示为六项, 分别为水耗低、能效高、噪声低、便于回收、符合相关环保法规要求、材料消耗少, 对应于ER1, ER2, …, ER6。

按照0.1~0.9标度建立产品环境需求优先关系矩阵F (fij) 6×6, 如表5所示。

对优先关系矩阵F (fij) mm转化为模糊一致判断矩阵W= (wij) mm

undefined, 按行求和:

undefined

由模糊一致判断矩阵W求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a={a1, a2, …, a6}

产品环境需求之间的模糊一致化判断矩阵W, 如表6所示。

由表6, 根据undefined可计算出该洗衣机产品环境需求重要度为:

a={0.143, 0.146, 0.195, 0.167, 0.180, 0.163}。

为保证算法可靠性, 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可知C.R<0.1, 这说明判断的一致性是可接受的。

4 结论

本文在对客户需求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绿色产品概念设计中客户需求的采集方法和需求的分析整理过程, 构建了一个通用的绿色产品设计客户需求模块, 成功解决了传统方法客户需求信息采集所存在的不全面、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从常规客户需求中提取隐藏环境需求的方法, 并且针对客户需求重要度排序过程中传统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通过建立模糊一致矩阵来确定客户需求的方法, 从而提高了客户需求重要度的准确度, 为绿色产品概念设计后期中客户需求向产品特性进行转化奠定了基础, 大大提高了绿色产品概念设计成功的可能性。最后, 本文以洗衣机产品概念设计为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单鸿波, 刘继红, 黄正东.面向问题域的产品概念设计阶段需求功能的描述及转换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5, 16 (3) :236-238.

[2]李延来, 唐加福.质量功能展开中顾客需求的排序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13 (6) :1196-1203.

[3]雷鸣, 朱祖平, 姚立纲.质量功能展开中顾客需求自动映射[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 15 (3) :493-497.

[4]冯珍.产品级再使用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5]李莉, 陈忠.管理定量分析:决策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6]龚艳萍, 赵志刚.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QFD中消费者要求权重[J].价值工程, 2006, (7) :81-83.

[7]刘洪恩, 张列平, 车阿大, 等.改进的质量功能展开 (Ⅱ) ——系统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2 (2) :60-62.

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 篇5

摘要:在产品设计领域,用户情感需求与产品设计特征密切相关。依据Kano需求模型对用户情感进行分层,然后根据Norman模型将产品设计特征进行分类,进而建立了用户情感需求层次与产品设计特征匹配模型,并运用实际案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产品设计;用户;情感需求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2.0026

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情感需求与日俱增,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单纯的关注其基本功能而忽视人们的情感需求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因此,本文以汽车造型设计为载体,重点研究设计情感需求层次与造型设计特征之间的匹配关系,建立匹配模型,以期使设计能够满足人们情感需求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依据。

一、基于Kano模型的用户情感需求层次

人的情感需求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对于一个产品是否“雅致”,不同的人会具有不同情感层次,有人会认为有一点“雅致”,有人则会认为非常“雅致”。典型的情感需求层次模型为马斯洛(Abraham Maslow)需求层次模型和Kano需求模型。本文将采用Kano需求模型对人的情感进行层次划分。

1584年,日本学者Kano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一种分析技术,被称作为Kano模型。Kano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识别产品特征或产品功能性概念类别划分的技术,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Kano模型根据用户对一些指标的反应程度,将指标进行归类,划分为基本需求层次、期望需求层次和兴奋需求层次。根据该理论,产品的兴奋需求层次的特征会让用户很满意;没有到达兴奋需求层次,也不会导致不满[1]。这些层次的特征并非用户一般所期望的,往往是用户未能表达出来的。它们有时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的情感层次。期望层次特征指这类特征如果得到实现,用户就会满意;如果没有实现,就会造成不满意。Lee和Newcomb[2]指出这种层次的特征就是“越多越好”的特征——即这种特征越多,用户就越喜欢该产品。基本层次的特征指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会产生不满的产品特征。用户期待这些特征,并认为它们是最基本的。当被问及这些特征时,用户一般不会告诉公司这些需求,他们认为公司理解这是产品设计的最基本的需求。此外,还有无关层次特征,即指这方面的特征既不好也不坏,因此,它们不会导致用户满意或不满意。例如用户喜欢某软件的基本模式而非更详尽的版本[3]。

依据Kano需求模型,情感需求可以依次分为基本层次情感,期望层次情感、兴奋层次情感、无关层次情感和反向层次情感。在产品设计领域,这些不同层次的情感与产品设计特征相互对应,即某个特定的情感会对应相关的产品设计特征或特征集(见图1)。在实际产品设计中,重点需要关注的情感为基本层次、期望层次和兴奋层次情感以及对应的设计特征,故后续研究对无关层次情感和反向层次情感不作详细研究。

二、基于Norman模型的产品设计特征分类

产品设计特征存在多种分类的方法,在情感需求研究领域,Norman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分类方法。唐纳德.A.诺曼作为一名设计心理学家,从认知的角度,根据大脑活动水平的高低,将人们对物品特征的情感体验划分为三类,分别是本能水平的情感,行为水平的情感和反思水平的情感[4]。其中本能水平情感的认知水平为“自动的预先设置层”,对应的产品特点主要是外形;行为水平情感的认知水平为“支配日常行为的脑活动”,对应产品特征为产品的使用乐趣和效率;反思水平情感的认知水平为“思考的活动”,对应的产品特征为用户精神层面的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等方面。

在诺曼对于设计情感与产品特征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清华大学设计学博士柳沙将产品设计特征进一步概括为感官层面、效能层面和理解层面三个类别[5]。为了便于理解,本文直接将这三个类别描述为感官类设计特征、效能类设计特征和理解类设计特征。其中本能水平的情感与感官类设计特征关联,感官类设计特征包括通过感官刺激的方式激发个体情感体验的设计特征;行为水平的情感与效能类设计特征相关联,主要涉及“效率”、“有效性”、“可用性”等实用因素设计特征;反思水平的情感与理解类设计特征相关联,主要体现为用户思维参与的层面设计特征(见表1)。

三、用户情感需求层次与产品设计特征的匹配

在对用户情感需求的分层研究和产品设计特征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用户情感需求层次与产品设计特征之间的匹配模型(见图2)。该理论模型揭示了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的限制条件或项目要求,使造型设计要满足目标群体的基本层情感,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追求达到用户期望层甚至兴奋层情感。无论是达到基本层情感,还是期望层、兴奋层情感,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造型设计特征相匹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该理论模型,采用合适的方法,找到与目标群体情感相匹配的产品设计特征。

四、研究设计与案例分析

本文以汽车造型设计为例,分析用户情感需求与汽车造型设计特征之间的关系。汽车造型设计特征包含感官类特征、效能类特征和理解类特征,其中感官类造型设计特征为静态的造型设计特征,效能类造型设计特征为动态设计特征,而理解类造型设计特征为个性的造型设计特征。本文只研究汽车感官类造型设计特征,即只研究汽车静态的造型设计特征。主要研究步骤如图3所示,包括用户分群,情感语义的选取,汽车代表特征部位遴选,代表车型遴选,特征部位分析与聚类等内容。

(一)用户分群

由于情感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故通过用户分群找到具有相似情感认知的人群是情感需求研究的重要基础。用户分群的方法有很多,通常采用人口统计学方法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人口统计学方法主要统计用户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个人喜好等属性,心理实验主要对用户的认知习惯和情感意象等方式进行分类。

本文采用人口统计学、镶嵌图形实验和视觉意象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对目标用户进行分类。随机选取31名不同性别、年龄和专业的大学生作为目标用户,经过测验和综合分析,将31名用户分为三个情感相似的用户群,分别可描述为“稳重族”,“平和族”和“冲动族”。 稳重族主要表现为偏重理性,性感较沉稳,较倾向于自己独立思考和行动,共15人;平和族性格较为随和,其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主见,但也较易受他人的影响,共11人;冲动族则倾向于听取自己的第六感,性格变化较大,共5人。最终选取“稳重族”作为本文情感研究的目标群体。

(二)情感语义的选取

就产品设计而言,用户情感的来源主要由产品设计特征所引起的。因此,用户的情感源于对产品的认知,产品通过其自身的形态、色彩、材质等因素,以及外在环境文化所赋予的内涵意义,形成产品与人们沟通的语言[6]。情感的传达方式包括图像、符号、语言等方式。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任何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化过程都是跟语言分不开的[7]。因此,目前心理学研究和设计研究中,用语义来描述心理感受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情感也是心理的意象感知,故采用语义作为用户情感的表征方式。

在跨语言的语法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语言都存在两个基本词类:名词和动词[8]。Givón 依据语词所表示的对象是否随着时间而变化建立起“名词——形容词——动词”的连续统[9]。名词最稳定,最不易随时间变化,动词最不稳定,最易随时间而变化,形容词介于二者之间,而且与名词和动词都有密切的相关性,结合形容词所述性状与时间的疏密程度,可以对形容词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观察,用形容词来表述对象也能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因此,用形容词作为情感描述和表征方式是目前研究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研究小组的分析和讨论,决定选用形容词“现代”作为情感语义,即找出“稳重族”群体对于不同层次“现代”感情感意象所对应的汽车造型设计特征。

(三)汽车造型设计特征选取

通过眼动追踪实验,总结出汽车代表特征部位,吸引力排名前12位的汽车重要造型特征部位为:前保险杠、进气格栅、侧面顶轮廓线、车大灯、引擎盖轮廓线、轮毂、腰线、车门轮廓线、侧窗轮廓线、门把手、轮罩、后大灯[10](见图4)。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并结合因子分析和聚类等数理统计方法,从205个汽车造型案例中挑选出39个代表汽车样表。将这些汽车样表的重要造型特征部位进一步分析聚类,即为汽车造型设计特征。本文以进气格栅为例,研究进气格栅的造型设计特征与“现代”感情感意象的匹配关系。

(四)用户情感需求层次与设计特征匹配实验

通过形态分析法对进气格栅造型轮廓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得到进气格栅的特征共有11种,包括类倒梯形、类正梯形、类圆弧形、组合形、多边形、不规则异形、“上下式”正向关联、“上下式”负向关联、左右式、左中右式和整合式。

運用Kano问卷对这些设计特征进行描述,针对“稳重族”群体,探讨他们对于进气格栅造型设计特征与“现代的”情感意象层次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实验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到设计特征与情感意象层次之间的匹配关系,如表2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稳重族”而言,营造汽车的“现代”感的兴奋层次,应加强进气格栅“上下式”正向关联设计特征;对营造期望层次情感,则可加强组合形和“上下式”负向关联设计特征;而对于营造基本层次情感,则需注意类倒梯形和左右式设计特征,经总结如图5所示。这些匹配关系可作为设计师的设计参考信息,让设计师能够依据项目的要求或条件的限制,着重设计特征部位,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决策能力。

图5 用户情感需求层次与汽车进气格栅造型匹配关系

五、结 语

情感是一个极具复杂性但又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课题,随着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化要求的日益提升,该课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将情感进行分层,将产品的设计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情感与产品设计特征之间的匹配模型,达到更有效地判断用户情感与产品设计特征之间的关系,以辅助设计及设计决策。

[参考文献]

[1]Kano,N.,Seraku,N.&Takahashi,F. 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 1984,14(2):39-48.

[2]Lee,M.C.&Newcomb,J.F. Applying the Kano methodology to meet customer requirements: NASAs microgravity science program[J]. Qualify Management Journal, 1997,4(3):95-110.

[3]Gu,P.,Hashemian,M.&Sosale,S.et al. Module Formation Algorithms for Product Life Cycle Configuration Design[M]. Vancouver:[s.n.], 1998:23-98.

[4]Donald Arthur Norman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欧秋杏,何笑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柳 沙.设计心理学:第1版[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0-12.

[6]高清汉.当前台湾产品形象定位之探讨[D].新竹:台湾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7.

[7]W.V.O.蒯因.语词和对象:第1版.[M].陈启伟,朱锐,张学广,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7.

[8]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中国语文,1994,242(5):23-68.

[9]Talmy Givón. On Understanding Grammar: Second Edition[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9:271-297.

[10]黄 琦.基于产品风格认知模型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技术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33-36.

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 篇6

企业在新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必须基于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目标的基础上,对拟开发产品的特征与属性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合理定义产品功能属性集,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产品,满足多变的个性化市场需要。然而,要获得合适的概念产品属性组合,需要结合用户需求偏好的调研分析才能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联合分析法被引入产品属性分析中,并很快发展为一种定量分析和评测用户目标实现程度的产品概念开发的有效工具。

1 联合-层次分析在用户需求层次构建中的应用

联合分析方法是Paul Green[1]等人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设计方法,联合分析法其核心内容为调查前的准备、试验方案设计、市场调查(数据采集)和调查后的数据处理三个部分。对设计者而言,联合分析可以量化分析各种属性对于用户心目中的价值,以及各属性的权重。这样就能在产品开发的概念设计阶段尽快掌握用户需求目标,避免传统产品分析方法在分别调查产品属性之后得出“价格最低、性能最优”或“所有因素都非常重要”的结论,将用户需求目标转化为相应的设计指标,驱动设计进程。

1.1 联合分析法的主要原理

在产品定义中引入联合分析法是获取用户需求目标并将其转化为产品设计指标的重要分析手段。Suh[6]的公理设计定义产品设计过程是一种从顾客域向功能域、结构域和工艺域的关联映射过程,产品定义是实现这一过程的起点,需要在识别足够多的用户需求信息基础上,将重要用户需求归类整理为层次化逻辑结构,并找出新的概念产品组合规则和方法。从顾客域到功能域的映射规则通常使用质量配置工程(QFD)来完成产品定义过程[2]。然而,当用户需求较多时质量屋在矩阵求解上计算量太大。

采用联合-层次分析则可以选择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属性水平进行正交组合试验,如L9(3)4正交表把试验数量从34减少到9种不同虚拟组合,然后要求消费者给每一个概念产品轮廓进行评分,反映购买意向或可能性,然后由调研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不仅减轻了调研和设计评估人员的工作量,也使得概念配置方案更具有代表性。因此,联合-层次分析法成为产品概念设计中确定产品定义的主要解决手段。

1.2 偏好属性的筛选与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A.L.So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以决策主体的定性分析和逻辑判断为主要依据,建立判断矩阵并通过一系列数学方法计算出各种候选方案的重要度,从而选择重要度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用户偏好需求是相对主观的因素,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很难用硬性标准来划分权重等级,必须结合专家评价法,使模糊问题量化,进行定量计算。AHP的核心是利用1~9之间的整数及其倒数作为标度构造出判断矩阵,当在模糊环境下构造判断矩阵时i,j两因素的权重之比不易确定时,需对AHP进行扩展,即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简称F-AHP)。

F-AHP的基本步骤为:

①确定评价指标。

首先通过调研分析把顾客需求描述成一系列的产品属性以及属性水平,要求受访者对模拟产品的多个属性进行比较、排序,研究者则对调查结果进行组合分析,建立偏好程度评价指标集合S={si|i=1,2,…,m};

②确定权重

根据结构分析法确定每一评价指标的权重,W=(w1,w2,…wn)T;

③确定隶属度。

设Lk为用户对第k种产品属性水平偏好程度的隶属度集,Lk=(l1,l2,…,ln)T,隶属度可以根据顾客重要程度以及调研人员经验确定的隶属度函数计算而得;

④综合评价。

根据权重、隶属度,即可对用户偏好需求做出综合排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综合评价方法:

1)最大隶属度法。若,则可判定对此需求的评价为Vk。

2)加权平均法。若主评价集∨=∨1,∨2,…,∨m中各元素均可量化时,将看成Vj的权重,用f(Vj)表示Vj的量化值,则就是对此用户需求综合排序的结果。

由此筛选出重要的用户偏好需求作为概念产品的正交试验设计的要素进行二次调研和组合分析。

1.3 产品属性的效用评价与RCA组合分析

产品属性的效用评价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以常用的九级李克特量表举例说明RCA组合分析中产品属性的效用分析与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

请问您有多大可能会选择下面的车型?

(请采用9分法评价:1-表示完全不可能,9-表示非常可能)

RCA也称常规型或传统型联合分析相对简单易用,应用较广泛。只要求受访者对各虚拟概念产品进行评价,研究者利用统计方法对调查得到的总体偏好效用分解,求得各个属性、水平的效用。通常情况下是预先给每一个虚拟产品一个评分指标级或序号,请顾客通过打分或排序等方式对虚拟产品进行评价。其中,最终的测试值是所有被访顾客分值的均值[4],从问卷信息中分离出顾客对每一属性以及属性水平的偏好值,即该属性的“效用”。属性效用采用级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多种方式来计算,这里采用回归分析,总效用的计算采用以下公式[5]:

其中,U(x)为所有特征的效用;ki为需求特征i的水平数目;m为需求特征个数。aij为效用参数,表示特征i的第j个水平的效用值,xij为二值函数,定义如下:

参数aij通常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OLS)模型估计。由效用函数可以产生一个衡量每一特征重要程度的指标:属性的重要性Ji。Ji定义为该属性水平的平均最大分值与平均最小分值之差,即

Ji={Max(aki)-Min(aki)},每个属性i的重要性需经过标准化处理,表示相对于其他属性的相对重要性。

2 汽车产品造型需求分析

通过用户需求的层次分析,确定以下几个属性水平作为汽车产品需求层次结构分析的主要因素:概念产品属性(价格、外观、动力性能、人机性能),属性水平{高,中,低}。由于一些世界著名的统计软件开发商已推出了专门的联合分析工具商业软件[6],在正交实验设计时可以直接使用SPSS 8.0及SAS 6.12中的正交分析模块,自动生成与待定产品的属性和水平数目相对应的正交表。我们采用L9(3)4正交表,对汽车产品造型需求的四个概念属性进行正交分析,其属性水平的高、中、低是相对的,可以结合市场趋势酌情调整具体的属性方案和轮廓。经过二次调研数据采集,输入数据通过SPSS软件回归分析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各需求偏好属性的权重系数,从而构建汽车产品需求层次结构,为后续的产品结构设计和具体的指标体系制定提供合理依据。这里限于篇幅仅列出对应的产品组合及得分表的样式,具体计算可参见相关文献[5,6]。

通过上诉联合-层次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到汽车产品或服务的哪些属性对顾客重要以及重要程度,有助于设计研发团队深入理解各项偏好属性指标的制定依据,从而设计出更具有人性化特征的产品。联合分析法的局限性在于产品属性不能太多,每个属性水平数量相对均衡,否则权重值会向水平数多的属性倾斜。然而,联合-层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入选属性的数量,所构建的用户需求层次结构可以与QFD方法结合完成后续的详细设计进程,即功能域向结构域的需求目标转化,为面向个性化设计目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平台的构建奠定基础。

摘要:在信息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加强对产品概念属性组合的设计评估,以减少设计环节、明确设计方向,快速高效地转化用户需求目标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联合分析法正是这样一种工具,可以对用户需求的多个属性同时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测试什么样的产品属性组合最受市场欢迎,是解决用户需求向功能需求转换的有力工具。论文分析了联合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在用户需求目标转化中的应用技术,提出了基于联合层次分析的用户需求模型建模方法。

关键词:用户需求,设计评估,联合层次分析,用户需求模型,产品属性

参考文献

[1]徐江,孙守迁.应用正交/交互式遗传算法进行产品造型设计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J].2007,8(13):1470-1475.

[2]王高,黄劲松等.应用联合分析和混合回归模型进行市场细分的研究[M].数理统计与管理[J].2007,11(26),941-950.

[3]Suh N P,The Principles of Design,Oxford University Press[M].NY.1990.

[4]吴勘,陆长德等.基于用户角色分析的概念设计方法[J].现代制造工程,2009,(6):106-110.

[5]于坤章.联合分析法在顾客价值测量中的运用,科技和产业[J].2005(10):21-26.

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 篇7

一、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学科间的交叉点

室内设计是依据建筑物的使用特性、所处的环境以及相应的标准, 使用建筑设计原理和技术手段, 将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界定、围和、重构与再建, 创造功能合理的室内环境。室内设计主要包括:室内空间的重新组织, 室内空间界面的处理——对墙面、地面、顶棚等结构和表面的装饰处理, 光环境的处理——采光、照明的设计, 还有室内空间内置物的设计——家具、灯具等的设计与布置, 另外, 植物、摆设和用具等的相应配置。但是, 产品设计是使用工业化的技术, 并且以批量生产的产品作为设计对象, 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产品设计与室内设计关系较为密切的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室内家具产品

室内环境中的产品很多, 设计师不能局限地了解材料产品, 还要考虑到用户所处的使用环境和要增设的“产品”, 因为当产品体积过大时, 必然要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其中最重要的产品就是家具产品。

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各种“产品”对家具以及陈设物品的设计与选购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对室内空间的设计装修也起着主导影响。有些室内装修把界面装修放在次位而重视家具, 认为家具是实用功能的主要部分, 但如果家具的选配与室内空间设计的整体风格不符的话就会损坏装修效果。所以选配家具应该考虑与室内空间环境的相互影响。

室内家具产品包括与界面一体的家具。首先, 固定家具, 如壁柜等;其次, 功能性实用家具, 如床, 沙发等;最后, 装饰陈设家具, 如屏风、隔断墙等。界面家具作为手工产品的一种, 会与空间界面的环境同时进行制作;但界面家具的设计风格应该与界面环境相统一, 并且空间造型与室内界面也要互相融合 (如图1) , 不足之处是手工艺的制作精度很有局限性。功能性家具方面, 用户一般会选择去市场购买, 现今, 家具企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总用现代的技术加工过时的“手工艺时代的产品”, 产品样式没有得到切实的创新。

1.室内家具产品对于空间功能的完善

室内家具产品对室内设计能起到弥补与润色的作用。由于室内设计过程中原空间界面所导致的功能性不足是可以由家具来弥补的。每个家具都处在特定的功能空间中, 所以家具产品还可以组织室内空间。在特定的室内空间中, 室内空间的平面布局是多样化的。假如某个空间形式比较杂乱, 就可以使用家具对空间进行调整。家具能够将大空间分隔成几个小空间或者相对独立的空间。例如, 分隔空间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空间隔断。中国古代时期, 传统室内空间分隔的主要家具是屏风, 直至今日屏风一直被人们创新并使用, 屏风既能够满足各个区域间互不干扰, 同时又具有便于移动, 可以在不使用的时侯轻巧地撤掉形成一个大空间。 (如图2)

2. 室内家具产品对室内设计的丰富

一个好的室内设计能够营造出一个视觉中心, 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能够明确地表达室内空间设计的主题。空间的变化有利于创造空间氛围, 而不是对空间平面的简单布局。

(1) 室内空间设计对家具产品的影响

营造室内的二次空间是室内设计的主要目的。家具与室内设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室内设计时, 室内空间的大小是由外部建筑构架和环境决定的, 任何界面都不可能根据设计方案随意更换。当今室内空间中使用的家具产品基本都属于批量化生产, 家具的设计者只是单纯地设计某种风格或特点的产品, 家具与具体的某个环境无法相呼应, 因此室内设计师必须要考虑室内空间与家具之间的关系, 关注家具产品的应用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2) 门类产品

目前的门类产品以专业化、机械化的生产厂家为主, 早已呈现百花盛开的状态。门类产品在满足功能以及工艺的基础上, 其构造和样式是否与其它家具产品的环境相协调, 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室内环境装饰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要求, 设计师在做设计的过程中, 应尽力把市场调研细致到每一个构件产品上, 这样既有利于最终的效果也有利于发挥各个产品构件之间的联系。

(3) 五金件产品

五金件产品, 是指门把手、合页、结构连接件等产品。此类产品不仅能提供明确的功能说明, 其造型式样也是很重要的, 装饰味也很浓厚, 会使整个空间的细部造型变得精巧细致。

(4) 卫浴橱具电器产品

卫浴产品主要包括:座厕、浴缸、洗面盆及各种挂钩等。厨具产品主要有:橱柜、消毒柜、灶具等。电器产品主要是指: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等。在人们所居住的环境里, 卫生间和厨房是两个功能性是最明确的独立空间, 是最具普遍意义的。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使市场上的电器产品日益增多。不同产品的选择和放置, 同样也会影响空间的效果。 (如图3)

(5) 照明产品

室内空间中, 灯具的选购和安装都是在最后实施, 所以照明产品的选购与安装要谨慎, 而且照明产品要依据室内空间环境的具体情况和使用功能来进行选择。

(6) 陈设装饰品:如书画、雕塑、古玩、工艺品等。

由上所见, 完整的室内设计包括室内空间界面以及满足人们功能需要的不同产品, 在这过程中凝结着室内设计师与产品设计师的共同努力。室内设计师主要是对空间环境的组织和界面处理。如果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 产品设计师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 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例如, 厨房里的橱柜, 不仅可以储存收纳物品又可以满足人们的操作活动。因此, 室内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是相对独立存在的, 但是两门学科在实际运用过程里却显现交叉性。

二、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的交叉关系

1. 室内产品是室内设计的构成元素

室内设计的空间元素主要是包括三大界面、室内的产品和此环境的使用者。产品是一个相对变化的元素, 它不仅是产品技术的符号, 而且还有满足人们使用的功能。随着产品的变换, 室内环境设计在造型和功能上都会随之发生变化。现在由于家用电器的发展迅猛, 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是室内环境构成的元素, 室内设计师应当综合地考虑设计。

2. 产品与室内设计交叉呼应

所呈现的交叉性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 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是不能相脱离的, 室内设计也不能只考虑建筑空间的界面处理。其次, 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 不仅要满足人的功能需求, 还要考虑产品与室内的空间环境得协调性。不同的空间要配以不同的产品。因此, 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这两个设计领域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交叉呼应的。

三、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发展状况

1. 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的深层合作

现代社会, 人们已经步入了一种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情感需求的时代, 呈现大量小批量生产加工的现象, 并且以个性化设计生产为特征的消费时期。人们情感的需求要求室内空间各产品之间要相互协调并且体现个性化的特点。室内设计师应该依据设计过程中的的需要与产品设计公司及生产厂家密切联系, 产品设计师也要密切关注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这样才能设计出顺应潮流的产品。实现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的深层合作。这是相对于体验经济到来而提出的, 是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2. 我国在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关系上的现状及对策

当今, 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很主动地向对方渗透, 但与此同时也呈现了某些消极的问题。比如, 设计中抄袭现象和“免费设计”的运作模式在我国室内设计市场中尤其严重。由于室内与产品设计师本身知识的局限性, 两者无法全面地考虑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 政府应当健全设计市场的竞争机制, 创造良好的竞争机制与设计环境;高校艺术教育需要创新和改进教学体系和内容, 加强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形成产、学、研的教育思路等。

四、结论

现代社会中, 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将呈现越来越密切的趋势。未来的室内设计分工将会更加细致, 一项室内设计工程不仅会由室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共同完成, 还会由建筑设计师或者其他工程师一起协作。中国现在的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已经开始步入相互交叉的状态, 两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市场、企业、艺术教育和两个领域中设计师们的相互合作。我们要健全艺术设计的市场机制、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创新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 使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的交叉发展的更顺利、更完善。

摘要: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是设计领域的两个不同学科。现代室内设计是以建筑为基本形成的人为空间, 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室内设计不仅是对室内空间的把握与设计, 也是对室内各种产品的设计与摆设;同时室内产品设计不仅要考虑居住的人们, 而且要考虑到与居住者所在空间环境的协调性。现代社会发展中, 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关系更为紧密, 并趋于融合同化的状态。就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来说, 改革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的教学模式是促进两门学科相互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交叉,创新,融合

参考文献

[1]汤重熹.室内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2]黎志伟.室内设计中的制约与创新[J].装饰, 2001, (2)

[3]权华.家具设计与社会背景及室内环境[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3:78-80.

[4]谢和平.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与跨越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 (5) .

[5]李亦文.深圳大学工业设计教学体系改革总体思路[J].中国艺术设计联盟, 2004. (12) :31

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 篇8

关键词:典型产品,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改革

教育必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中职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尤为突出。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大力扶持原创性工业设计等产业, 加强与海内外设计界的广泛合作, 引进国内外一流设计大师到宁波设立创作基地, 形成国内一流的以轻工业产品设计为特色的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基地。”宁波的模具制造业如余姚模具城、宁海模具城等, 在全国都享有盛名, 在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原创工业产品设计人才的匮乏却一直是制约宁波市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人才结构失衡导致工业产品设计人才缺口加大。同时, 经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我校数控专业、模具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两大类岗位, 一是机床操作类, 二是产品设计类。结合上述调研情况, 我校率先在中职教学中开设工业产品设计课程, 结合中职教育特点, 参考高校的课程内容, 大胆改革, 以“典型产品”为项目, 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将工作流程转化为工业产品设计项目中的任务实施流程, 让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典型产品”的项目后, 不仅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 而且扎实地掌握相应的技能要点。学校切实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 着力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一、中职工业产品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一) 基于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工业产品设计是中职一门新兴的复合型课程,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处于空白阶段, 主要的借鉴和参考均来源于高等教育, 但是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材中大段的理论知识会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职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要突破这种困境, 中职《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构建一种适合中职学生形象思维特点的课程结构, 让学生通过“做”来学习, 通过具体的“典型产品”为项目来学习。

(二) 基于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

我校自2010年开设工业产品设计课程以来, 同时面临着课程重新架构、师资结构调整、校企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课题组针对这些问题, 专门邀请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机构的专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 同时组织专业教师赴北京、上海等地, 甚至出国进行参观、考察、学习。目前, 我校与同济大学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美国Autodesk公司确立合作关系, 美国Autodesk公司还赞助我校价值100万美元的全套工业产品设计软件, 建立工业产品设计培训基地。

二、以“典型产品”为项目的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改革的实施

我们与工业产品设计相关企业和高校合作, 对工业产品设计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 明确中职工业产品设计课程的定位, 同时制定课程标准, 再按照工业产品设计的工作流程, 分析职业能力需求, 选择和确定以“典型产品”为项目的课程资源, 将工作流程贯穿于“典型产品”的项目实施中, 贯彻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 如图1所示。

(一) 以“典型产品”为项目的课程资源的选择与确定

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技能知识点, 选择和确定“典型产品”, 每一个“典型产品”的设计过程都让学生经历:市场需求调研→确定设计方案→构思产品草图→产品三维建模→产品效果图设计→产品样机制造 (3D打印或数控加工) →产品设计修改 (全生命周期PLM) 教学体验, 形成与企业接轨的产业化流程式实训教学状态。专业能力以“必需、够用”为目的, 选择“典型产品”为载体, 组织教学内容, 把专业知识渗透到实训教学内容中, 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解决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的问题。

在以“典型产品”为项目的课程资源的选择与确定过程中, 我们主要根据“分析职业能力、组建课程单元、设计学习项目”的逻辑线索进行。

1.分析职业能力。首先对中职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所涉及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梳理、归类, 作为选择和确定课程资源的重要依据。

2.组建课程单元。将工业产品设计课程的能力逐条理顺以后, 我们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反复训练能掌握的基础能力 (前7个能力) , 另一类是设计中体现的创新能力 (第8个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在基础能力的基础上进行, 只有在扎实地掌握基础能力以后, 才能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 设计以典型工作情境为线索的课程单元。

3.设计学习项目。构建项目式课程,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设计具体的学习项目, 经过严格的筛选, 课题组确定工业产品设计课程的20个具体的学习项目, 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典型产品”。我们对每一个项目的选择力争做到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要求, 从教学角度体现项目的专业特点。工业产品设计课程的学习项目在设计过程中, 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 典型性。作为课程中的学习项目选择一定要有典型性, 能够代表某一类的产品特点, 而且可操作性要强, 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训练。

(2) 实用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 学习项目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 以知识的应用为目的, 例如空气加湿器、燃气灶、电吹风等项目, 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趣味性。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应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及爱好出发, 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选取i Pod、数码相框等比较时尚的电子产品,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拓展性。每个项目在设计时, 要考虑其拓展空间, 学生在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后, 应该能对这个项目进行拓展、延伸, 得出多个相关的项目, 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创建以“典型产品”为项目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在课堂, 课题组围绕中职人才培养目标, 探索提高技能教学的有效途径, 提出工业产品设计课程“一核五环”教学模式, 以破解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学效率低、教学时间和空间受限制、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难题为切入点, 重在强化中职学生的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使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一核五环”教学模式图解如图2所示。

1.校企合作, 共建“一核”。“一核五环”模式中的“一核”, 即工业产品设计核心资源。我们在选择和确定以“典型产品”为项目的课程资源后, 将所有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 建立一个包含课程标准、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实训项目、实训指导、在线考试、在线交流等诸多元素在内的立体化课程资源。

2.“五环”联动, 高效教学。“一核五环”模式中的“五环”, 即教学实施的五个环节。

环节一:引导行动、自主探究。教师提出任务, 引导学生按照任务要求, 自主在资源库平台上找到对应的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指导录像, 以及课程设计PPT, 进行有目标的学习, 以获得系统化的新知识。通过探求、研究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类同问题、关联问题等, 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环节二:思路点拨、知识精讲。上一个环节是以学生“学”为主, 这个环节则是以教师的“导”为主。抓住学生在上一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以“点拨”为手段, 实现“精讲”。

环节三:在线实训、交流共享。学生根据自己的技能水平选择资源平台中不同难度系数的在线实训项目, 进行项目实践, 巩固已学技能点, 并举一反三, 实现技能点的迁移。在实训过程中, 可以通过平台中的论坛进行技术交流、共享。

环节四:我行我秀、多元评价。利用资源库平台将学生的设计作品上传展示, 进行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教师也会将部分优秀的学生作品发送给行业企业专家, 请他们给予点评。即时评价、竞争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行业评价、展示评价, 多元评价主体、多种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的单一考核模式, 能够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

环节五:课后研讨、项目拓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后围绕主题进行创新创意讨论, 将学习的时空进行有效延伸, 在课堂实训项目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拓展训练,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 建立以“典型产品”为项目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过于注重考试结果, 不能综合反映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 在工业产品设计课改中, 我们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包含终结性评价, 还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考察, 以学习周为单位, 每周有学习项目考核, 阶段有课程单元考核, 总结阶段有项目成果展示。

对于上交的项目作品, 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首先是学生自我评价, 然后是生生互评, 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 再是教师的评价。总结阶段的项目成果展示需要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评价。各类技能竞赛和展示的项目作品可以得到课程附加分。经几轮评价课程合格后, 核发相应的学分。

(四) 打造多层次、跨专业的教学团队

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 决定因素在于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我校针对工业产品设计课程的特点专门成立教学团队, 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机械专业教师、美术专业教师和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 根据专业教师的自身特长进行明确分工, 优化师资队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 强化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转变教师的角色, 使之成为产业化流程上一专多能的指导者和组织协调者。分四种途径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课程改革成效

(一) 全国、省、市技能比赛硕果累累

在工业产品设计课改实施四年的时间里, 通过师生的齐心协力, 我校师生在参加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有六人次在全国信息化大赛、说课比赛、教学设计及课件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分别摘得2010年、2011年、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工业产品设计项目三块金牌, 在“挑战杯”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同时在省级、市级创新设计、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二) 为普高开设选修课程, 打通普职融通壁垒

工业产品设计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向普高推广, 2011年开始为宁波效实中学等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课程内容新颖, 教学项目取材均来源于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产品, 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 受到了普高学生的欢迎, 至今累计开课超过500人次。该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 全省目前已有336人通过网络选课平台选修该课程, 在热门课程排行中位列第二。

(三) 成功申报国家专利, 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学校成立专利专项扶持基金, 扶持师生的工业产品设计作品申报国家专利。截止到2013年12月, 我校学生已经成功申报8项国家专利, 在宁波市中职学校中居于首位。其中, 2010级数控技术班刘小勇设计的“隐藏式电脑桌”在成功取得国家专利后, 已应用在我校2011级数字媒体的机房中, 受到师生的好评, 真正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四) 教师专业成长迅速, 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在专家的指导下, 课题组的年轻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提高, 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教师在实践课改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专业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 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形成了一个富有朝气、有战斗力的优秀教学团队, 并在“先行先试”优秀教学团队项目申报中脱颖而出, 成为宁波市首批“优秀教学团队”。

四、结束语

课程体系开发是需要前期的专家认证与人才培养实践的检验, 并逐步完善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因而无论是工业产品设计课程, 还是以“典型产品”为项目的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 具体实施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例如, 建设能够体现工作过程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实训室, 开发适合中职的专业教材和学习资源库等, 需要我们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宓胜杰, 宋红毅, 赵庆.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6) .

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 篇9

1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创新的意义

作为工业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产品的外观造型在工业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说,产品的造型创意和设计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工业设计对事物的理解是交叉的、多元化的、综合的角度。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涉及到产品的材料选择、形态以及是觉得语言表现,美学的展现,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在进行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过程中要进行系统行的考量,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够在创造性、表现性和视觉审美等方面进行质的提升。“以人为本”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要以人为核心进行产品的创意打造和创新设计。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要完善的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同时还要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把握,将用户使用风险降至最低;其次还要充分的利用已有的材料和资源,最大化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用户体验;最后要将相关要素进行立体化的整理,将其融合为兼具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整体。

只有坚持了以上要求,产品设计师才能够将其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理念,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方法和创意方案。

2.1 创新产品使用方式

通过革新原有产品的使用方式来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2.2 创新产品材料技术

从材料创新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两部分的内容,一方面就是对已有的传统材料进行相应的创意工艺设计或者创新;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自主研发新型材料来让研发有别于传统产品的新产品,同时也能够较好的保存传统的魅力,这里所指的技术创新就是应用上的创新,利用技术进行产品的创新主要可以从两个方而进行,一是对以和的老技术应用到其它的适用的产品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老技术找到新用途的意思;二是了解最新技术,对最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尽快的转化为可以被人们使用和利用的领域产品。

2.3 创新产品性能

无论如何,产品的核心功能都是用户在进行购买时的第一考虑要素,缺乏了功能的创新属于无根之水,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对于产品性能的创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首先是利用组合功能方法创新,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巧妙、合理的处理到一个产品上,使其具有多功能性;二是将产品的功能进行适当的延伸,即在产品的原功能基础上适当将功能的范围进行拓展,扩充产品的使用用途,为人们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其次是延伸产品的功能外延,拓展产品功能的适用范围,为人们选择本方的产品增加筹码,也有效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体验。

2.4 有创意的产品外观设计

产品的外在形态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使用的材质以及装饰来体现。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往往是鲜亮的广告设计能够让他们耳目一新,增加购买消费的欲望。在进行产品外观设计时,要经常了解时尚潮流,及时对产品的外观设计、用料、色彩选用等分方面进行更新,使得既能够获得用户的关注,又能够有效实现产品的核心功能。

3 创意方案确定和创新思维实施的原则

当前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都开始提倡“创新”和产品创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产品的外观设计就可以过度随意,要做到既大胆尝试、获取用户的兴趣,又兼具实用性、得到市场好评,要实现这种效果,就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把握以下原则。

(1)经济性原则。在进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关注产品的开发成本,如果在进行创意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成本的投入,必然将导致产品成本提高,降低产品利润,这就会使得产品脱离市场规律,背离了创新的本质,产品的销售也将受到负面影响。

(2)便捷性原则。随着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迅速,在进行产品的创新过程中,设计人员经常会选择利用新型的材料和技术的创新,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师需要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做到产品的加工制造应该快捷方便。

(3)环保性原则。在进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时,除了关注产品造型的创意,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尽可能的减少生产原料对环境的破换,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采用环保材料进行产品造型设计。

4 结论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给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对于产品设计师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而造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理念的革新和设计水平的提升,抓住产品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工业产品的质量以及适用性,使产品的销售为企业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和客观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获得长期的健康发展。工业产品造型在不同的产品设计中都应得到不同的反映,这些特征在设计中的体现有时是隐含的,有时却是显现的,而这些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设计水平的高低。但是这种高低的界定没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也带来了产品造型设计的高度自由化,使得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能够源源不断的迸发新的灵感,不断的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新理念和新产品。

参考文献

[1]苏建宁,王鹏,张书涛,赵雪松,周爱民.产品意象造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2013(01):97-100.

[2]尹翠君,任立昭,黄惠惠,杨永福,汤申声.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的产品造型量化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Z1):89-91.

[3]薄大为.工业产品造型细部与人性化设计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2(03):203-205.

[4]陈超.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前沿分析[J].科技视界,2012(29):132.

设计:以跑步者的产品需求为标准 篇10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客户需求才是真正的标准。

跑步在欧美等运动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大多是那些看上去黑黑瘦瘦、一周训练很久、追求成绩的运动员在跑。其后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跑步。《阿甘正传》热映,跑步公益组织相继诞生,“如果奥普拉可以跑完全程马拉松,你也可以。”这句话被《跑步者》杂志列为跑步的47个理由之一。

奥普拉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1994年报道奥普拉马拉松之旅的那期《跑步者》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好的一期,很多美国女性都是因为受了她的影响而爱上跑步,并成为马拉松爱好者。于是我们看到,跑步早已不是运动员们的专利。与之类似,在中国,普通人对于跑步的热情也有了极大的升温。

虽然如此,然而,在跑步装备方面,较为常见的仍只有针对专业运动员的比赛装备,针对业余跑步者的装备较少。业余跑步者并不意味着他们需要的装备业余,恰恰相反,越是业余的跑步者,越需要好的装备来协助完成跑步活动,而他们通常也比专业运动员拥有更高的消费能力。

据悉,这几年,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沉淀,很多各具特色的跑步组织出现了,吸引了不同爱好的人群。比较大的民间组织类,有跑步圣经网、跑吧、豆瓣跑组、乐跑、爱跑步网、自由马等;品牌厂商组织,有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新百伦跑步俱乐部、多威跑友会、TNF跑友会、泰尼卡越野跑队等,耐克、阿迪达斯也都有自己的定期活动。跑步运动在国内发展迅速,目标人群更为细化,跑步方式也变得更加有趣。志同道合的跑友出现,各种组织成了跑步运动的加速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试图通过接触一些跑步俱乐部的爱好者,探求他们的真实需求。其中有一个跑步将近10年的路跑狂人王乐,在他看来,在国内,想找到完全称心的装备还真不容易,即便不在乎价格,仍然难以找到特别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这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跑步的发展在国内起步较晚,很多产品设计师往往自己并不跑步,对跑步者需求了解不深,产品研发还多集中在简单模仿的阶段。

如今,营销管理已经发展到了3.0时代,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服务过程都因为时代的革新而发生了改变。如果说营销1.0时代以产品为中心,营销2.0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到了营销3.0时代,则需要以人为中心。只有搞清楚跑步人群的需求,才能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如今,各种智能跑步训练系统也相继上市,不仅能为跑步者提供运动保护和舒适的跑步感受,更能根据每个跑步者的不同需求和身体状况,提供定制的实时跑步训练指导,帮助跑步者进行更科学有效的跑步锻炼。但对于跑步爱好者们来说,实实在在能穿戴在身上的好产品,或许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描述一下路跑爱好者们的跑步生活场景,或许能为那些不曾亲自跑步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跑步背包。如果要进行长距离跑,尤其是越野跑,绝大部分人都要自带补给,于是背着包跑就成为必然。跑步背包和一般背包有何不同?大多数跑步爱好者觉得最大的区别是贴合身体,“人包合一”应该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跑步背包的重心最好靠近腰部,因为腰部是跑动中最稳定的位置。从人的生理骨骼结构可以知道,腰部最不影响运动重心且可以携带能量储备。

此外,背包的口袋设计应该使人们不用把背包摘下来就可以拿到需要的东西,跑步过程中的首选用品,比如能量棒、手机等放在哪里?腰带兜。显然这是个比较容易下手的地方。还有大多数人出门习惯带现金,那么背包内置的带拉链的小口袋就必不可少。很多跑步的人都表示愿意为这些小细节买单。有的人喜欢外挂水瓶,有的人喜欢跑完步用背包放湿的衣服和鞋子,这些需求都应该有相应的空间来满足。

对于一些狂热的爱好者来说,他们春夏秋冬都出去跑步,夏天出门时候很热,他们会边跑边脱,如果背包准备了足够的外挂绳索和拉链,那么他们就可以尽情地脱了。下雨怎么办?防雨罩应该比任何东西都更让人安心。

另外,耐磨和防剐等因素也要考虑在内,尤其是一些喜欢户外跑的人,他们走的路或是荒芜偏僻的小道,或是灌木荆棘丛生的山路,背包的结实度尤其重要。

二、跑步短裤。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现在跑步短裤的选择少得可怜,那些竞赛用的跑步短裤基本上是没有口袋的。而大多数普通人去跑步都并非是去比赛。清晨出门跑步的时候,需要带钥匙,从宾馆出来跑步的时候,至少应该有个兜可以带上房卡和一些零用钱,当然,如果能做得更好,很多人想把手机也带上。

那么,口袋的位置应该设计在哪里?对于并不贴身的短裤来说,大多数人希望口袋设计在臀部后面,虽然这样看起来像只企鹅,不过至少从正面看还比较利索。因为以往买的所有裤兜在两侧的短裤都让运动者跑起来邋遢不堪。如果是紧身的短裤,相信大腿外侧有几个带弹力的兜是十分让人愉悦的,因为能量胶、零钱,甚至手机都可以放在这些兜里。大腿外侧在跑动过程中移动幅度不大,换句话说,放在兜里比拿在手上或者别在腰上更让人放心。最妙的是,这样还会更有型。

还有一个问题,短裤的长度应该是多少?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男式跑步短裤都偏长,可能是为了和女式的“热裤”区分开。但是,作为一个标准的跑步者(多数都因为艰苦训练而雕刻出不错的身材),大多都希望能短裤别太长,一则方便运动,二则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结实修长的大腿肌肉。跑步的人小腿一般相对较细,大腿则相对较粗,那些给篮球运动员准备的大短裤只能把跑步的人纤细的小腿露出来,这样对于跑步者来说就不合适了。再说,省点布料不是更节能吗?

三、跑步时穿的衣服。很多厂家热衷于把一些漂亮的图案印在衣服上,那很炫,但要提醒设计者的是,把面积很大的胶印放在胸前很是不妥。爱跑步的人都爱出汗,不透气的炫彩印图设计非但不炫,还略显不人性化。

四、运动安全装备。跑步者的运动安全也值得关注,那么,无论是衣服、裤子、帽子、鞋还是背包,都设计一些反光条,这对跑步者来非常重要。

五、跑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来说,即便是看似简单的跑步,也需要“专鞋专用”。跑鞋是最有技术含量的装备,针对不同路面、不同脚型、不同速度、不同季节、不同光照条件……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细分需求。在鞋子的设计上,无论是公路跑鞋还是越野跑鞋,国内的生产厂商距离国外标准都还有一定差距。跑步讲究体能更讲究心理质素,有一双称心满意的跑鞋,先不论跑步时耐力会否增加,但肯定会多了些出去跑步的欲望。

看看那些国外跑鞋的研发中心吧,你会看到很多人在跑步机上不断地奔跑测试跑鞋,那黑瘦的测试者很可能就是研发人员本人。其中很值得借鉴的是,这些优秀产品的设计者对于自己设计的产品都非常热爱。设计产品,也需要感同身受。

新的时代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各领域的产品都随之改变。当年,欧元开始流通,由此带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影响竟然是钱包的尺寸,以前用来装德国马克的钱包用来装欧元似乎大小不太合适,于是新的商机瞬间就出现了。

跑步同样是如此,跑步者由原来腰间别着索尼随身听,到后来夹着mp3,再到后来兜里放着iphone4……跑步产品设计师们是否也可以考虑一下这些变化?

工业产品的设计与需求 篇11

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给机电一体化产品所下的定义是:在机械装置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的基础上引进电子技术, 并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因此各种装配有机械、电器、电子部件的产品, 包括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工业装备以及洗衣机、空调机等家用电器, 都可以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1]。随着与世界市场的并入接轨, 中国市场的现代机电产品不再是由单一类型的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所生产出地机械部件或电子元器件, 与一般的机械、电子产品比较机电产品在功能、设计、制造及使用方面显得更为复杂多样[2]。

2 现代机电产品的特点

1) 性能上更先进:随着科学技术及加工水平的提高;无论是设计者或是使用者对生产及加工上的精度要求都更为严格, 并且为了实现了更多的新功能和新性能需要扩展和整合产品的某些功能;这些使机电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大大提高。

2) 外观上的人性化、个性化:漂亮的外观对于现代机电产品来说能够吸引使用者及购买者的眼球这一点尤为重要。美观、个性化的产品外观是吸引众多使用者主要因素, 因此大多数企业通过设计、制造有特性的外观来体现企业风格, 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这是至今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推销法则。

3) 具备类似“人”的特点:现代的机电产品具有某种程度上“人”的一些特定特点, 拥有一定程度上的“思考”能力。通过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可以具备类似“人”的听、视、触觉等, 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 可以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思考”。

4) 安全性的提高:由于具有先进的可自动监视、诊断设备或程序;通过安全连锁、以及过负荷、失控保护等可提高使用安全性的功能, 机电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产品的耐久性得以大幅提高。

5) 绿色设计、可持续性设计:制造所用材料要求既无污染又可循环使用;零部件在设计和生产时则要求不但要易于拆卸而且可以进行标准化批量生产, 使用时的最佳调节控制可以提高产品的能源利用率, 这些不仅能够保证开支的节省, 还可以减少或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3 对于机电产品工业设计的因素影响的探究

从上述所提到的目前机电产品的主要特点, 我们认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业设计主要涉及人机工程学、美学、材料学等的相关知识并综合美学基础、功能上的可用性、设计者及使用者在情感上的体验等。“以人为本”, 从设计者及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出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大大丰富了机电产品工业设计上的内涵, 使其更人性化;还能从产品自身表达出与工业设计相关的深层含义。

1) 美学因素。

产品的功能和结构必须得以满足, 通过设计使产品的外观及功能在美学法则的基础上满足设计者及使用者的审美, 同时满足产品造型设计的理论依据;满足产品的实用功能性及经济功能性。通过点、线、面、体等形态要素的不同构成或演变方式组成各式各样的“形态”;利用表面装饰、色彩和材料对机电产品进行外观设计, 使其获得工艺、色彩、造型、材料之美, 从而体现产品的个性和风格[3]。

2) 交互设计和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聚焦于最终用户, 自始至终强调人一机一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 并对于机电产品来说在工业设计上的改造其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分析及提升产品的“人机工程“品质, 其中, 改善人-机二者的关系是产品设计主要任务之一;以人为本人, 分析操作者或者使用在使用产品期间的生理及心理特性。优化设计作业空间, 整合人、机器属性特征, 各取所长, 才能合理进行人与机器的作业任务分配。

提高机电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满意度是机电产品的交互设计的最终目标[1]。所以可将机电产品的交互设计看成是增加作业者满意度的交互界面设计及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生产效率的交互方式设计两个过程[2]。利用优化操作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正面情感因素;可使产品与操作者之间的交互语言更富有人性化、更为丰富。

机电产品中的工业设计不仅需要人机工程学及设计美学所涵盖的知识, 还需要社会、心理、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的辅助。科学技术的飞跃和人身地位上的不断提高, 要求产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准则, 寻求更进一步高效、全面、经济地设计。在保证产品能够稳定地批量生产基础上, 满足市场的柔性变化、生产模式从而满足多变的市场。

摘要:机电产品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 主要涵盖使用机械零部件、电子设备、元件、所生产的具备电器、机械、电子性能的生产、设备及用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机电产品除了强调技术上的实用性和高效地生产率, 还应更好地体现产品中的工业设计水平;从而满足人机因素、产品的可用性, 安全性、经济及审美等多方面的要求, 更有效地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所以, 机电产品中工业设计的体现和应用是一项包含美学、工程设计和人机工程学等多项学科的复杂设计过程。

关键词:机电产品,工业设计,交互设计,人机工程学,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项占琴.现代机电产品设计[M].浙江:浙江大学, 1999:16-18.

[2]张建中.机电产品的工业设计特征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23.

上一篇:童年的游戏下一篇:内部人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