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加工业

2024-07-18

畜产品加工业(通用12篇)

畜产品加工业 篇1

畜牧产业化是我国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 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产品加工企业是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主体, 是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近几年来, 昌图县坚持把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放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骨干企业, 扩大了畜产品的销售市场, 带动了畜产品加工业基地建设, 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掌握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情况, 本刊记者走访了昌图县畜牧局和14家畜产品加工企业展开调研, 探寻昌图县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之路。

截至2012年上半年, 昌图县畜产品加工企业共14家, 其中肉牛屠宰加工企业1家、年屠宰能力5万头, 生猪屠宰加工企业5家、年屠宰能力500万头, 肉禽屠宰加工企业4家、年屠宰能力7 500万只, 熟食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14万吨, 生猪、肉牛、肉鸡产业化率分别达到50%、40%、70%。

走进曙光、国美、九星、盛德、辉发、汉夏等企业集团, 映入记者眼帘的几乎都是企业标志生辉、办公大厦耸立、厂房车间整齐、园区环境优美, 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令人欣喜的现代化企业气息。记者了解到曙光集团是国家级龙头企业, 旗下有生猪屠宰企业1家、肉禽屠宰企业2家、熟食加工企业1家;国美集团是省级龙头企业, 旗下有生猪屠宰企业1家、熟食加工企业1家, “昌绿”名牌系列产品深受用户欢迎;九星集团是省级龙头企业, 旗下有生猪屠宰企业1家、熟食加工企业1家, 远销20多个大中城市, 仅销往沈阳的生猪就占沈阳市场份额1/4;汉夏肉牛屠宰企业、盛德肉禽屠宰企业、辉发肉禽屠宰企业、金锋生猪屠宰企业、春翔生猪屠宰企业、声旺熟食加工企业, 在县内外都是名声显赫。

通过深入调研, 记者也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是部分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 产品雷同, 辐射范围不宽, 带动能力不强, 无法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二是从事畜产品粗加工的多, 精深加工的少。基本上是原料直接外销 (如鸡蛋) , 或者仅仅进行简单加工包装后外销, 畜产品加工附加值不高。三是精品名牌少, 知名度不高。只有几家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 如国美集团“昌绿”名牌系列产品等, 但这些品牌大部分只在本地有一定名气, 在县外或省外的知名度不高。四是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 产品质量水平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畜产品加工企业还处于简单的机械生产, 生产能力受到限制, 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 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 产品质量较低, 创新能力不强。五是企业与养殖户的联系不紧密, 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单纯的商业服务关系, 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 以2011年为例, 全县猪、牛、禽出栏量分别达到306万头、43.8万头、3 200万只, 不但企业吃不饱, 而且养殖户销售渠道也不畅通。六是缺乏优秀人才, 制约了企业的创新, 发展后劲不足。部分企业是家族式企业, 实行的是家庭管理模式, 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都非常低, 制约了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科技创新和营销手段的创新, 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谈到昌图县畜产品加工业今后的发展目标, 王连印局长说:昌图县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立足在畜牧业资源和企业现状的实际, 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 壮大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 提升畜产品加工企业档次。一方面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给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包括从资金、生产、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提供支持, 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和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是规范行业管理, 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运作, 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 走现代企业的发展之路。

昌图县将重点实施六项保障措施:

一是是制定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规划。

以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为原则, 明确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充分利用全县生猪、肉牛、肉禽等主导产业资源条件,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提供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的畜产品,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结合昌图县的“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并举”, 将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点, 进行合理布局, 形成产业集群, 提高加工企业整体竞争力。“十二五”期末, 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达20家, 其中肉牛屠宰加工企业2家、年屠宰能力30万头, 生猪屠宰加工企业8家、年屠宰能力1 000万头, 肉禽屠宰加工企业5家、年屠宰能力20 000万只, 熟食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 生猪、肉牛、肉鸡产业化率分别达到70%、60%、90%。

二是是切实加强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建设。

引导龙头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建设成2个国家级、8个省级、10个市级龙头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 上市融资, 建立基地, 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支持辉山乳业集团新建高标准乳制品加工项目, 支持曙光集团新建10万吨“调理品”项目, 支持九星集团新建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 支持六和集团新建5 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 支持前泊林子蛋鸡合作社新建5万吨鲜蛋加工项目, 加强技术引进、科技攻关、科技创新, 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快肉类企业在屠宰加工、肉制品品质检验、冷链设施、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科技升级步伐, 以实现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为可持续发展目标, 逐步走向信息化、自动化, 增加企业透明度, 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在提高畜产品品质的同时, 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畜产品地理标志等品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 培育出口畜产品品牌, 积极对外推荐和宣传, 提高品牌知名度, 实现品牌开发和产品开发互利双赢。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投资指南, 做好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破解困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的“猪周期”等畜禽价格波动难题, 防止“畜贵伤民、畜贱伤农”, 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管理, 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 努力提高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 扩大出口。加强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认证, 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安全。企业自身要依法经营, 诚实守信, 稳定农民就业, 加强节能减排, 保护资源环境, 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参与公益事业建设,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三是是营造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环境。

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10号) 文件, 建立畜牧产业化专项资金, 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畜产品收购的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全面清理取消涉及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扶持畜牧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 把发展畜牧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 帮助畜产品加工企业切实解决用地、用电、用水、税收、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是是抓好新建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管理。

建立有效的项目申报和管理制度,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充分发挥畜产品资源优势, 采取有效措施, 招商引资, 促进辉山乳业、六合、雨润、希望、温氏、雏鹰、中粮肉食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牵动力强、产业规模大、国内著名的旗舰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尽早入驻昌图, 带动全县畜牧业全面发展。

五是是切实转变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模式。

采取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 推进经营模式由“公司+养殖户”向“龙头企业+合作社 (协会) +养殖基地+养殖户”转变, 完善龙头加工企业与养殖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签订订单, 实行最低保护价, 向养殖户提供无偿或低偿种畜禽、技术等系列化服务, 为养殖户贷款提供担保, 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积极发展和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鼓励科技人员、农村经济能人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畜牧各部门牵头建立行业协会、畜产品加工协会等中介组织, 争取让每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 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价格协调、利益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作用, 切实维护养殖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六是是重视人才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企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要求, 加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 采取参观考察、专家授课、成立企业家协会等形式, 拓宽他们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 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诚信经营的素质, 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经营管理水平高、倾心创建企业文化、熟悉畜牧产业政策、真正服务“三农”的新型企业家。发挥县级畜牧兽医学会、协会等团体作用, 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辽宁省畜牧科学院实现对接, 建立畜牧业科技教育基地、科技培训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为企业培养管理、科技、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千方百计引进人才, 对学有所成、有一技之长的且能为企业效力的人才要大胆引进, 给予优厚的条件留住人才, 为建立现代企业打好基础。

畜产品加工业 篇2

关于推进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跨越发展的

(2011年4月16日)

为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幸福德州建设,依据《德州市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3)》和《德州市推进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跨越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我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今后三年,全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提出的“继承创新、务实求进、跨越发展”主基调,突出做大做强存量、招商膨胀增量,以富民强市为目标、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加大

—1—

投入为依托,以补齐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为抓手,强力推进全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跨越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目前,全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企业共183家。其中畜产品加工企业129家,饲料加工企业54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78.37亿元。其中畜产品134.84亿元,饲料加工43.53亿元。今后三年奋斗目标是:

2011年,新增投入2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畜产品加工新增投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销售收入204.3亿元,增长52%。饲料加工新增投入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实现销售收入65.3亿元,增长50%。

2012年,新增投入37.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07.3亿元,增长51%。其中畜产品加工新增投入36.4亿元,增长52%;实现销售收入309.3亿元,增长52%;饲料加工新增投入9000万元,增长50%;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增长50%。

2013年,新增投入55.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11.4亿元,增长50%。其中畜产品加工新增投入53.8亿元,增长50%;实现销售收入464.4亿元,增长50%;饲料加工新增投入13500万元,增长50%;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增长50%。

三、发展方向

肉类加工:以猪、牛、羊、禽类加工为主,鲜肉类重点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全营—2—

养、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禽蛋加工,重点推行分级、灭菌、包装、冷藏等生产工艺;改进皮蛋、咸蛋、卤蛋等传统蛋类加工工艺;开发蛋粉、分离蛋、冰蛋、湿蛋和液蛋等蛋制品。奶类加工,重点发展液态奶、保鲜奶、无菌奶及各种酸奶饮料;开发酸奶、奶粉、奶酪、黄油及富含钙、锌、维生素等营养强化奶制品和免疫牛奶、功能性奶等。饲料工业,针对本地市场,主要生产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精料补充料;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开发和使用环保绿色饲料添加剂。主攻方向为:

畜产品加工产业,三年分别新增固定资产投入24亿元、36.4亿元和53.8亿元。

以宁津、临邑、德州经济开发区等县市区为重点,围绕现有生猪加工企业,延长生猪精深加工产业链,着力发展高温肉制品、调理制品、鲜冻分割肉等;同时,加快在齐河、平原、夏津、武城和乐陵、庆云两个区域内引进或建设生猪加工项目。

以禹城、乐陵、宁津、齐河、陵县等县市区为重点,围绕现有牛羊肉加工企业,延长牛羊肉精深加工产业链,突出现有企业扩张、产品档次提升,着力扩大日本和牛、鲁西黄牛、德州黑驴、波尔山羊精深加工规模;同时,加快在夏津、武城、德城区域内引进或建设牛羊肉加工项目。

以德城、禹城、临邑、平原、庆云等县市区为重点,围绕现有禽肉、蛋品加工企业,扩大禽肉、蛋品精深加工产业规模,着

—3—

力增强德州扒鸡、鸭制品、蛋制品的加工能力;同时,加快在齐河、宁津、武城、夏津区域内引进或建设禽肉、蛋品加工项目。

以禹城、临邑、德州经济开发区等县市区为重点,采取现有企业扩张、招商引资方式,扩大乳品产业规模,引导光明乳业、东君乳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快在齐河、武城、夏津区域内引进或建设乳品加工项目。

饲料加工产业,三年分别新增固定资产投入6000万元、9000万元和13500万元。以经济开发区、临邑、德城区、平原、庆云、陵县等县市区为重点,采取扩大产能、科技研发和拓展市场等手段,引导六和、宇星、新杨、大北农、天恩、大蔡等饲料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快在齐河、夏津、武城等引进或建设饲料生产项目。

四、主要措施

(一)保障优质原料有效供应。一是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在大力发展生猪和家禽养殖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市饲料秸秆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肉牛、奶牛、肉羊、德州驴和肉兔等食草家畜。到2013年,建成620万头生猪、85万头肉牛、13万头奶牛和3亿只家禽生产基地,肉、蛋、奶、饲料产量分别达到65万吨、35万吨、50万吨和200万吨,全部满足我市龙头企业原料需求。二是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实施品质畜牧业“双百”工程,每年新增和提升标准化养殖场(区)200个,到2013年达到600个以上;同时,加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快发展无公害、绿—4—

色和有机畜产品。到2013年全市“三品”畜产品达到300个以上,全面提升我市畜产品质量。三是引导龙头企业建设自备养殖基地,加快畜牧合作组织发展,加强养殖企业与加工企业的密切联系,确保加工原料优质安全和有效供给。

(二)加快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一是引导现有部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解决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的问题。二是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基地,加快自建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分三年实施并逐步达产。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项目和金融资本,壮大和完善我市畜产品加工体系。到2013年畜产品(饲料)加工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四是强化对企业的指导服务,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鼓励扶持的相关发展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推动效力。

(三)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装备设备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业,加快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提高我市畜产品质量和档次。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服务单位的合作,积极开展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三是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扩大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四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我市现有品牌基础上,积极争创国际、国内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

(四)加大畜产品监督管理力度。一是加强产品卫生安全监管。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二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加快推进

—5—

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实现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三是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严把产品加工入口关。四是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剂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严打制售假劣产品违法行为。

(五)大力开拓国内外畜产品市场。一是立足当地及周边地市,提供鲜活产品、简单加工产品及初级加工产品。二是大力开拓京津济、苏沪浙等大中城市市场,提供初级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三是瞄准国际市场,提供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深入国际竞争。

(六)加强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市畜牧兽医局成立全市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也应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共同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加强督促指导。坚持季调度和通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制度,总结推广典型,分析问题原因,提出任务措施。三是强化跟踪服务。加强对企业扩张、重大招商引资等项目的指导服务,随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健全完善行业协会。今年上半年,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健全完善肉类加工、禽蛋加工、乳制品加工和饲料加工行业协会,打造行业平台,强化行业管理、企业自律,促进交流合作。

—6—

附:

1、德州市2011年畜产品(饲料)加工产业新增投入和销售收入目标

2、德州市2011年已确定畜产品(饲料)加工重点建设项目

主题词:畜产品 加工产业 方案

德州市畜牧兽医局办公室 2011年4月16日印发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前景广阔 等 篇3

文梁宝忠

近日,记者从农业部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获悉,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快速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加工制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的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可以保持年均1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将超过2:1。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在论坛上说,目前由于农民在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十分严重,据专家测算和实证分析,我国农户储粮平均损失为7%-10%,每年农户储粮造成的粮食损失300-450亿斤;产后损耗蔬菜为15%-20%,水果为10%-15%,马铃薯为15%-25%,产后每年损失蔬菜约1亿吨,水果约1400万吨,马铃薯约1600万吨。如果粮食、果蔬每吨按2000元计算,马铃薯按每吨1000元计算,折合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按目前单产水平计算,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另外我国每年还有7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玉米芯、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麦麸和700万吨的蔗渣等植物纤维资源和果皮、果渣、动物骨、血等加工副产物亟待深度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前景广阔。

《百名专家谈转基因》出版发行

为了科学全面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由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印的《百名专家谈转基因》一书即日出版发行。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能够有效降低农药、化肥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已成为抢占科技至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百名专家谈转基因》是由国内相关领域一百多位专家撰写,分为转基因技术发展、转基因产业应用、转基因安全管理三个篇章,文章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和安全管理知识,澄清了事实,将为全面了解转基因知识提供有益的帮助。

工业化养殖是鱼类养殖发展方向

9月18-20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共同承办的中国工程院第12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鱼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在北京成功召开。农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到会致辞。论坛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雷霁霖在论坛上提出要大力发展鱼类工业化养殖,即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标准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化鱼类养殖产业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渔业局局长赵兴武、科技教育司产业技术处处长张国良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报告,来自全国水产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鱼类工业化养殖装备与生产管理”、“鱼类规模化繁育与养殖技术”、“育种与生物工程”、“鱼类营养与饲料”、“鱼病防治与渔药”、“加工与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与产业经济”等7个专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

超级稻培育破九百大关

泸西县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对策 篇4

1 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 泸西县着力加快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涌现, 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注册了“东泽”、“磐江”火腿、“圆宝乐”鸡蛋、“葫宝”红骨羊、“答恩”牛干巴等一批商标企业, 其中“东泽”和“磐江”牌东山火腿被省工商局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泸西畜禽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和消费者的好评。肉品加工方面, 泸西县“东泽”火腿, 年加工火腿360t, 年产值2230万元;“磐江”火腿, 年加工火腿300t, 年产值984万元;宏达牧业公司年定点屠宰生猪5.5万头, 产值4682万元;牛羊没有定点屠宰场, 主要是个体饭馆或汤锅店自宰, 另外直接卖活牛、羊, 年产牛肉5500t, 产值6492万元, 年产羊肉2005t, 产值5762万元。在畜禽附产物方面, 泸西县阿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年加工骨头参10t左右、五香香肠2t及其它畜产品, 年产值40多万元;中枢镇的王文志等6户业主, 年收购初加工猪皮10多万张, 产值300多万元。在蛋品加工方面, 基本上是纸箱包装卖鲜鸡蛋, 没有进行精加工, 年产鸡蛋7567t, 产值4540万元。奶制品方面, 主要是奶山羊养殖户手工作坊加工, 主要集中在白水镇、午街铺镇, 年加工数量在20t左右, 产值80多万元。牛奶制品还是空白。

2 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预测

(1) 从畜牧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 畜牧产业的发展, 今后主要依赖两个方面, 一是在生产上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并逐步由目前仍以一家一户小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 向以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方向转变;二是在加工上得以快速发展, 以加工来带动生产的稳步推进, 减少生产费用, 减缓生产风险, 获取高额加工增值, 从而提高产业总体效益, 并逐步推行产业化运行机制, 合理调节产加销三者的利益分配关系。 (2) 从畜牧业的竞争环境来看, 畜牧业的发展差距主要体现在畜产品的加工上, 国外发达国家畜产品的加工产值占食品加工产值的50%左右, 而泸西县目前尚不足20%。本县是农业大县, 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9.6%, 无论是从迎接国际挑战, 还是从寻求本县畜产品的市场空间来看, 加工业都是必须突破的瓶颈。 (3) 从今后消费阶层的分化来看, 未来十年我省的经济将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的加快, 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农村人口的减少, 消费阶层的人员结构和产品需求分化, 将进一步明显, 畜产品消费将逐步向两极转移, 一是鲜活型的, 如鸡蛋、优质地方禽。二是加工型的, 如肉类制品、鸭蛋、牛奶, 加工类产品所占份额会越来越高。

3 畜牧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 畜产品加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畜产品的销售仍以鲜活产品为主, 以分割、分级、保鲜为特征的畜产品初加工拓展不够, 深加工龙头企业生产量少, 辐射带动力不强, 畜牧产业链在加工环节尚显薄弱, 增加了生产风险, 影响了产业的总体效益。

3.1 畜产品加工份额低, 附加值不高

泸西县的畜牧业生产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 畜产品品质差, 加工业发展滞后, 规模不大, 没有影响力的品牌, 以肉类加工为例, 发达国家经过深加工的肉类占总肉类的30%以上, 而本县只有1%左右, 基本上处在手工作坊的初级加工的方式上;发达国家市场上的肉类几乎均经过初加工, 如分割肉、冷却肉等, 而本县大部分肉未经任何加工直接上市, 与国外相比, 本县肉品原料成本价格大体与国外持平, 但产品的价格只有国外产品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3.2 原料品质面临极大挑战

加入WTO以后, 我国肉类品质面临极大挑战, 由于关税降低, 国外肉类将会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而本县肉类产品却很难出口, 因为肉制品达不到国际卫生标准, 同时成本也没有优势, 牛肉肉品的品质不高。国外的优质牛肉在我国平均卖到120~200元/Kg, 而国产的优质牛肉极少数的可以卖到80元/kg, 平均价格只有20~40元/kg。畜产品原料质量缺乏科学的分类和分级标准, 畜产品的大众化和无档次是畜产品加工业目前滞后于市场的主要问题之一。

3.3 加工工艺有待完善和探索

泸西县有几十种传统的肉制品和奶制品, 如东山火腿、白水的牛干巴、中枢的骨头参和香肠等, 不少在县内外享有盛誉。但由于传统制品在配方和工艺方面缺乏系统化的科学研究, 过分依赖于主观感受使整体生产水平与西式肉制品存在较大的差距。

4 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

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为目的, 以市场为导向, 以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以疫病防治为保障, 以畜产品加工流通为突破口, 充分发挥畜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巩固提升生猪生产, 加快发展以草食畜为主的商品型、外向型、“常绿”草地畜牧业, 走以加工、流通带养殖、连市场的路子。开展“1个中心、6类龙头、4大市场、10大基地”计划。全面实施“1641”工程, 即建设1个畜产品交易、展销、信息中心;培育以火腿为主的熏腊制品、牛羊肉制品、奶蛋制品、畜禽屠宰分割、骨头参为主的腌制风味食品和畜禽副产品加工6类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中枢镇的仔猪、白水镇的肉牛、金马镇的肥猪、午街铺镇的肉羊4个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建立10个畜牧业生产基地, 为龙头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提供优质畜产品原料, 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加快我县畜牧产业的发展, 力争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畜产品加工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 畜产品加工产值占食品加工产值的50%。

5 对策措施

5.1 提高对畜产品加工业的认识, 强化政策引导

畜产品加工是实施产品升级、效益增值的重要途径, 可有效地发挥调节生产的“蓄水池”功能, 也符合现代食品卫生和快节奏生活的需要。一个好的加工项目和企业可以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当地支柱产业的形成。从产业的高度认识加工对生产的带动作用。县委、县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结合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乡镇企业的转制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积极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创办畜产品的加工企业。

5.2 建立和完善畜禽生产体系

根据省、州畜牧业发展规划, 结合实际, “十二五”期间我县要紧紧围绕商品肉牛、商品肉羊、优质仔猪等重点项目, 切实抓好以下四大体系建设: (1) 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二五”期间, 新建泸西县畜牧业经济信息服务中心, 配备必要的信息服务设施, 使之上联农业部下联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养殖大户、经纪人等, 增强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实力;新建县草原监理监测站, 加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服务功能, 增强服务能力, 提高服务质量。 (2) 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县、乡、村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 完善提升县畜禽疫病诊断监测化验室, 县、乡镇动物疫情测报告点, 县畜产品安全控制中心和兽药饲料监察所, 稳定机构、人员, 完善设备, 改善工作条件,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确保畜产品流通渠道安全畅通。 (3)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种畜禽管理, 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秩序;二是完善猪人工授精网点建设;三是完善肉牛冻改点建设;四是坚持杂交改良和本品种选育相结合。 (4) 交易流通体系建设:鉴于目前本县没有大型现代化的加工龙头企业, 多数养殖户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 繁改率比较低, 良种比较少的实际, 要尽快把畜牧产业做大做强, 必须走好“五靠、两围、两增”的产业之路。即靠千家万户养, 靠示范村带, 靠专业大户 (场) 育, 靠经纪人倒, 靠企业和服务体系帮;养殖户围着经纪人转, 经纪人围着市场转;家家户户都增收, 各个环节都增值。通过畜禽良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向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大户提供优质的种畜禽, 为畜禽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加工原料, 使企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和食品工业的品质要求的畜禽产品。

5.3加快产品开发、标准制订和名牌认证工作

依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 加大畜产品加工的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力度, 加大与现有加工企业的连结, 共同研究和储备一批畜产品加工的科技项目, 致力提高现有产品的系列化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加快畜产品生产原料的标准制订, 分割产品的分级评定标准, 优质畜产品加工品牌的认证标准等标准制定工作, 指导生产基地的建设, 引导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创名牌。

5.4 加快畜禽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结合与畜牧业重大项目的实施, 力求在畜产品加工的基础研究上有所突破, 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应与国际接轨, 加快畜产品加工科技型企业的培育, 提高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素质。

5.5 加大投入、合理布局,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政府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的名、特、优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通过政策引导, 合理布局、重点扶持等措施,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 使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培育成为振兴地方经济, 加速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5.6 鼓励民间资本开发畜牧产业, 努力扩大畜牧业的信贷投放

深化改革, 建立完善畜牧投融机制, 改善投资环境, 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 全方位、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 扩大对畜牧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降低生产成本, 调动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鼓励工商企业和专业经营大户参与畜牧产业开发, 通过参股、合资、独资等多种方式,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大户、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促进畜牧业规模经营。

5.7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篇5

编者按:根据市场的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

化的必由之路。我省是农业大省,要立足资源优势,努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工业,藉以带动前头的种养业以及后边的市场销售业,达到产业互动、农民增收的目的。编发此文,意在引起读者进一步的思考。

省委领导最近强调:“要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基本思路,形成合力,加快全省经济发展”。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县域经济二元特征突出,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低,产业互动性差,产品附加值低,生产规模小,市场半径短,缺乏竞争力,形不成优势产品和特色经济,这些都直接影响四川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关键是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其它产业相比,农产品加工业具有与市场结合紧密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递增、产品收入需求弹性较大、产业关联效益显著等特点,是能够带动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

在国内,许多兄弟省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河南省的“莲花牌”味精厂,拥有年加工14万吨的生产规模,总产量居世界第二,占有国内46%的市场,年均加工和消化原粮35万吨。河南省的“春都”、“双汇”、“郑荣”三大火腿肠企业,产品占全国市场的70%,年加工和消化生猪1600万头、肉牛400万头。河北省的“露露”、“旭日升”、“妙士”三大饮品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也很大,“妙士”乳制品带动了1万多养牛专业户和20多个村的甜玉米生产。这些龙头型农产品加工业,既拉动了种植养殖业发展,加快了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运销业的发展,产业关联效应十分显著。

相比之下,作为生猪生产第一大省,我省的猪肉加工量还远低于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还很不发达。实践证明,只有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农业和农村经济才能提高到新水平。农产品加工业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使农民直接参与农产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增值过程,农民除获得种植、养殖业的收入外,还可分享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而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有力地推动城乡共融。

加入WTO后,发展高价值、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尤为重要,这是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一条主要途径,没有深加工、精加工农产品的出口,农产品出口永远只能停留在低层次。我省要建立大的龙头企业,不仅要扶持省内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鼓励省内的资本投向农副产品加工业,更重要的是向省外、国外招商引资。据分析,近两年中全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可望超过500亿美元,五年内可能接近1000亿美元。一些大食品加工业跨国公司,也正在调整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如果把我省的猪肉、牛羊肉、蔬菜等的价格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向大型跨国公司进行宣传,加大面向国外、省外招商力度,突出抓好猪牛羊禽肉类加工项目、菜油加工项目、薯类深加工项目、大米加工项目等的引资和建设,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就能不断发展壮大。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实现一二三产业

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关键。

相关链接:

让农产品加工业大放异彩 篇6

夯实基础促发展

河东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东南部,沂河的东岸,与临沂市区相接,是临沂市三个主城区之一。辖内8个镇、街,189个行政村,334个自然村,设有一个省级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一个省级河东工业园区(临沂临空经济区)、一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617平方公里,人口54.5万。在农业方面,先后被授予全国首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脱水蔬菜加工城、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重点县区。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河东区采取了有效地措施,保证农产品加工业向着健康、稳妥的方向发展。

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10年以来,发展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食品加工企业170多家、草柳编加工企业120多家、养殖企业11家、养殖小区64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鼓励扶持各类主体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区已发展农民合作社537个;推进基地品牌建设,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制定实施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规划,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认证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69个,拥有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个沂蒙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2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发挥优势保增长

河东区针对自己区域上的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属于河东人自己的农产品加工模式,展现了河东人的智慧。

完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设完善的路网及灌溉排水设施,促进基地标准化生产,依据太平、八湖稻米、蔬菜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打造“太平、八湖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形成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群;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加工水平。鼓励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拓宽加工层次深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制定 、修订一批农产品质量、品种、生产技术、生态环境等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培植名牌产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开展产品推介和促销活动,扩大营销网络,拓展销售渠道。规范产业竞争机制,增强议价能力,实现“龙头骨干示范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良好格局。

政策扶持促升级

为了更好地扶持和鼓励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拉长产业链条,河东区加大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实现产业做大做强。

畜产品加工业 篇7

黑龙江省是我国畜牧业大省, 具有独特的耕地资源、饲料资源、草地资源 (草地质量好、生产力高) 、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尽快把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一个大的支柱产业, 有效地转化本省副产品, 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实现农畜产品增值, 吸纳更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 强化畜产品的增收作用, 促进农牧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关键在于促进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的成长。

一、产业成长和产业生命周期

(一) 产业成长

一般而言, 产业成长是指单个产业经历其生命周期的一种过程, 或者说是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存在的延续过程。从狭义上来说, 产业的成长主要是指产业从形成期到成熟期这一阶段, 但在广义上来说, 则可以认为产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产业的成长过程。本文所指的产业成长含义是广义的, 旨在研究单个产业的成长演化过程。但主要研究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从形成期到成熟期这一阶段, 这是由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产业所处的阶段性与发展需要的紧迫性所决定的。

(二) 产业生命周期

作为生物学概念, 生命周期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体从出生、成长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就某个产业而言, 由于经济增长、社会主体需要的变化和技术上为新的产业技术所代替等等, 都必然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发展阶段, 在不同阶段, 厂商行为具有典型的阶段性和某些共同的规律性, 从而形成了产业生命周期。

一般而言, 产业生命周期的过程经历包含了四个阶段, 产业形成期、产业生长期、产业成熟期以及产业衰退期 (如下图) 。

二、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成长的阶段性判定

(一) Logistic曲线与产业成长阶段的划分

由于产业的成长与生命体的成长有类似之处, 逻辑斯蒂 (Logistic) 曲线方程现被很多学者用来描述单个产业系统的成长演化过程。

假设X是系统的产量 (或企业数量、产业销售额等特征变量) , 则Logistic方程的微分形式为:

参数N代表的是产业系统中产量增长的饱和值, 即一个产业的最大可能发展的规模容量。增长参数α代表该产业生产率的高低。方程右边随时间增长的因子X称为动态因子, N-X称为减速因子, 它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说明产业系统的演化机制是非线性的。

方程的解即为Logistic方程的积分形式:

式中c为积分常数, 由系统演化的初试条件决定。

我们根据逻辑斯蒂曲线方程, 利用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的统计数据 (《黑龙江统计年鉴》, 黑龙江省统计信息网 (http://www.hlj.stats.gov.cn/) , 进行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成长阶段划分的实证分析。

对式2-1求导, 得:

方程 (式2-3) 表示畜产品产业产量增长在任一时刻的加速度。

令得产量演化曲线的拐点出现在X=0.5N处, 代入方程 (式2-2) 得到此时

对方程 (式2-3) 继续求导, 得:

因此, 产业成长速度曲线有两个拐点与此对应的演化曲线的状态分别为约为最大饱和值的21%, 71%。

假设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产业是个永续产业, 当t→∞时, 产业将最后缓慢地进入成熟阶段, 本文不作产业衰退期的研究。因此, 有实际研究中, 可以认定在进入最大饱和值前的某个时刻 (t2) 对应值为饱和期 (成熟期) 始点。

根据上述推导结果, 可得出产业系统的产量 (或企业数、销售额等) 等特征变量的基本演化曲线和成长速度曲线及阶段划分 (见表1) 。

(二) 模型参数估计

1. 非线性的Logistic模型线性化回归

Logistic模型是一类非线性模型, 或称为可化为线性模型的回归问题。对 (式2-2) 两边求对数变换, 得:

则 (式2-2) 转化为线性模型: (式2-6) A0, A1为常参数, Z含有参数N, 因此 (式2-6) 事实上包含了三个参数, 不能直接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A0, A1。但是若N已知, 则 (式2-6) 又是普通的线性方程, 因而又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 (式2-6) 中的A0, A1, 从而得到参数c, α的估计值:

最后得出Logistic模型的回归曲线。所以这里最主要的问题便是怎样确定N参数。

在回归方程中, 其拟合精度的高低可以用相关指数R2的大小来判定。各种拟合方法的相关系数R2的大小顺序为:非线性回归>四点法>三点法>拐点法, 这表明非线性回归的拟合精度最高。但其算法较为复杂, 因此, 最好的方法是, 先用四点法估计出参数N, 然后利用线性化回归方法求出其余两个参数的估计值并且进行显著性检验, 再以此估计值为初始值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 则可以迭代次数最大程度地提高曲线方程的拟合精度。

2. Logistic模型参数N的估计方法

用四点法确定估计模型中的参数N。

选取实测数据序列的始点 (t1, X1) 、中间点 (t2, X2) 和 (t3, X3) 、终点 (t4, X4) , 分别代入 (式2-5) , 得到N的估计值的公式为:

3. 非线性回归

Logistic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无偏性估计可以由非线性回归过程以获得。利用SPSS软件, 所采用的算法是Levenberg-Marquardt法。运用此法进行迭代时, 必须利用上面方法先给出模型中各参数的初始值, 即对于Logistic模型, 参数N的初始值可用四点法取得, 参数c, α可用线性化回归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值作为初始值, 如此可以提高迭代的速度。

(三) 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产业成长过程的曲线拟合

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 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畜产品加工产业产量、企业数和销售额等相对完整的数据, 所以, 本文就以这三个指标来进行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产业成长的曲线拟合。数据如下表2所示。

1. 产品产量的曲线拟合

四点法取t=2001、2004、2007和2010四个年份的数据序列 (见表2.1) , 得到估计值:N=1035.52 (万吨)

线性回归拟合曲线:

作为拟合参数初值。

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 在 (式2-8) 中R2趋近于1, 回归效果挺好。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得到:

式中t=年份-1995 (式2-9)

各参数估计值置信区间如下表所示, R2=0.097。结果显示拟合精度得到优化。

2. 销售额的曲线拟合

估计N参数用四点法, 取t=2001、2004、2007和2010四个年份的数据序列 (见表2.1) , 得到估计值:N=3437.4 (亿元) 。

线性回归拟合曲线为: (式2-10)

非线性回归拟合曲线:式中t=年份-1995 (式2-11)

各参数估计值置信区间如下表所示, R2=0.977, 结果显示拟合精度较高。

3. 企业数的曲线拟合

四点法取t=2001、2004、2007和2010四个年份的数据序列时 (见表2.1) , 得到估计值: (个)

线性回归拟合曲线为: (式2-12)

作为拟合初值。

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得到:式中t=年份-1995 (式2-13)

各参数估计值置信区间如下表所示, R2=0.988, 结果显示拟合精度得到优化。

综合以上对产业成长阶段划分和拟合曲线的分析, 汇总有关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上述结果, 我们认为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的成长已经进入产业成长期初期。产量在2001年以前就进入了拐点, 处在产业成长阶段的成长期后期;销售额在2008年进入拐点, 处在产业成长阶段的成长期前期;畜产品加工企业数在2009年进入拐点, 处在产业成长阶段的成长期前期。综上, 我们判定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产业进入了产业成长初期。

三、结束语

从产业成长角度研究黑龙江畜产品加工业, 可以促进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地加快发展。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确定黑龙江农产品加工业所在的生命周期时期, 是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 试用不同的产业发展战略, 以加快黑龙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左相国.中国烟草产业成长过程与规模经济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2]李靖华, 郭耀煌.国外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演变[J].人文杂志, 2001 (6)

[3]张会恒.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J].财贸研究, 2004 (6)

[4]姜法竹.黑龙江省畜产品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7-29

[5]黑龙江省畜牧局.黑龙江省畜牧业统计资料汇编 (1990-2010) [S]

畜产品加工业 篇8

立足资源优势, 构建现代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是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 是粮食过腹转化与增值的主要途径, 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是农业、农村经济再次步入快车道的加速器。

四平是农业大市, 地处世界第二大黄金玉米带, 粮食产量稳定在65亿kg左右, 丰富的粮食资源为四平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市畜牧业实现了从家庭副业到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跨越发展, 从总量扩张到规模化生产的转变。2009年, 全市已建成牧业小区602个, 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8家, 产品达27个系列、318个品种, 全市猪、牛、羊、禽年饲养量分别达到1 141万头、269万头、196万只和1.82亿只, 肉类年产量达到108.7万t, 牧业年产值实现190亿元。

四平市以红嘴农高、梨树曙光加工园、达鑫禽业、斯麦尔食品等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 以牧业小区、畜禽专业基地为主体, 依托合作经济组织, 集聚各类生产要素, 建立和完善小区、大户与合作组织、合作组织与加工企业之间的联接机制, 把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成一个多环节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体, 构建新型的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预计到2015年, 全市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20亿元, 形成熟食、方便食品、生物制药、美容保健、服装、皮革、蛋白饲料、有机肥料等八大系列产品, 努力打造东北最大的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园区。

强化载体支撑, 做强精深加工。四平市把建设好梨树红嘴畜产品加工园区作为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的有效载体, 发挥其组织生产、开拓市场、带动畜禽专业基地发展的功能。重点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 红嘴24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曙光3 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达鑫2 1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年产值都在3亿元以上;解决养殖、加工“一腿长一腿短”问题, 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全链条、全利用”产品开发战略, 发展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大力提升园区对现代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目前入园企业达到13户, 在吉猪肉类食品、种猪繁育、帝达饲料、帝达淀粉、红嘴生态农业科技等企业的带动下, 其主导产业呈现出点线成片、连片成带、产业集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园区现已具备年240万头猪和3 000万只鸡屠宰及5万t火腿肠、5万t熟食、10万t冷鲜肉加工能力, 预期工业产值50亿元, 利税9.78亿元。

预计到2015年, 园区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 000万头, 肉牛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万头, 肉鸡屠宰加工能力达到5 000万只, 鸭鹅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 000万只。延伸产业链条, 打造特色品牌。伊通的梅花鹿深加工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特色产业, 现有吉云鹿业、宇田鹿业、天兴源酒业、吉宝鹿业等18户专业从事梅花鹿深加工企业, 主要生产鹿茸素、鹿角盘胶囊、鹿胎素、鹿养神系列酒、鹿茸蜜片、鹿胎膏、鹿血粉等七个系列150多个产品, 吉云鹿业作为龙头企业其鹿茸素产能占全国鹿茸素产能一半以上。

伊通鹿业特色工业园区以发展梅花鹿产业为核心, 上游以梅花鹿种源基地为基础, 组建“公司+农户”形式的梅花鹿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扩繁养殖, 下游以梅花鹿系列产品研发为前提, 向梅花鹿深度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 园区梅花鹿深度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10 900万元, 已建成梅花鹿自动化屠宰线、鹿茸素生产线、鹿胎素生产线、产品研发中心、鹿繁育基地及露酒生产, 初步形成了养殖链、加工链、研发链、物流链四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条。预期工业产值20亿元, 利税3.5亿元。

浅谈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篇9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 包括食品加工制造业、饲料工业、纺织业、服装业、皮革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农产品化工和制药工业以及文教艺术用品工业等。农产品加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的统计标准, 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行业有: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等。本文将就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 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1]。

1. 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各省区应充分发挥各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特色优势, 农产品加工业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在提高中不断发展, 无论是加工规模、加工技术还是结构层次, 都有了较快的进步, 基本上形成了以粮食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林特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区域农产品加工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提升加工业档次和发展精深加工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并且在提高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繁荣, 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中国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损失浪费十分严重, 年折合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 相当于全国年浪费1.4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可以保持年均13%以上的增长速度, 到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

2.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瓶颈

2.1 农产品安全问题将长期处于高压态势

我国人多地少, 资源有限, 城市化加快了土地流失和环境压力, 保障农产品的数量供给将是一项长期任务。而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 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 特别是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2]。

2.2 农产品的质量不能满足现代加工业的需求

长期以来, 我国由于人口压力大, 土地资源少, 农业生产一直强调高产稳产, 对农产品的质量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食品工业用途及加工质量性状研究不够, 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对质量性状的要求。

2.3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缺少系统技术支撑

我国对农产品加工业在工程技术领域的特殊性、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产业链的全过程研究不够, 使整个产业的发展缺少总体战略考虑和系统技术支撑。

2.4 农产品加工科技投资和项目设置缺少长期战略规划

我国对农产品加工从部门、行业、技术或眼前需求的角度考虑得多, 从产业链、产业发展、高新技术需求方面系统考虑得少。

2.5 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基础薄弱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技术集成、技术消化能力不足。在国家科学研究体系中缺少专门的研究机构, 缺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工程的核心研究队伍。

3. 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 调整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即在现有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 加强加工业的管理与规划。

3.1 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农业是弱质产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倾斜。建议出台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 开展政策落实大检查, 建立一整套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张的政策体系, 从产业链、产业发展、高新技术需求方面系统考虑战略规划, 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能真正变成惠民政策[3]。

3.2 加强部门协调

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成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联合会, 协调部门关系, 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 通过“超部门”的协调组织,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导和调控, 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律, 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稳定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3 支持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 确实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经理人人才库, 完善经理人监管措施;三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提高管理技能。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自觉推行现代管理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盘明英.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J].江汉论坛, 2006.11

[2]刘巽浩编著.农业概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5

甘南州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探 篇10

一、甘南州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100米~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1.7℃。境内有天然草原272.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0.28%,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56.5万公顷;有耕地总面积6.73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76%。有优良的地方畜种藏羊、牦牛、河曲马、藏獒、蕨麻猪等。2009年全州各类牲畜年末存栏为397.61万头(只、匹);总增各类牲畜113.97万头(只、匹),出栏138.92万头(只、匹),商品118.88万头(只、匹),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为28.68%、34.95%和29.91%;肉、奶产量分别为5.3万吨、8万吨;绵羊毛2180吨,增长1.1%。2009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9.75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68%以上,占全州GDP的18.7%,来自畜产品加工业的增加值4.81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38.8%,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税收3219万元,占地方财税收入的1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83元。

二、甘南州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效益低、门类不全、布局不合理现有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2000年以后通过招商引资、能人带动等形成的历史短暂的企业,规模小、加工层次低,加之地方财政困难,对企业的扶持能力有限,企业的设施落后、技术陈旧、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畜产品加工只有牛羊肉及部分鲜奶,加工的也只是原料形式的初级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加工增值,其他皮、毛、骨、血、绒、脏器等畜副产品和熟食品的加工基本上是空白。企业年加工量不足畜产品产量的20%,其余基本以活畜或原料形式流出州外,畜产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制约了从事畜牧业的农牧民收入。

(二)传统粗放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没有转变牲畜在秋季集中出栏,使畜产品原料供应呈季节性不平衡,加工企业处于四个月生产、八个月停产的被动局面,严重制约着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三)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没有转变,农牧民仍然注重数量型畜牧业,对牲畜的惜售思想严重,牲畜出栏周转慢,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和消费者喜欢的是小肥牛、小肥羊等产品,我们提供的却是老牦牛、老藏羊,再加上有的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生产加工注水肉、种公畜肉充优质肉、黄牛肉充牦牛肉、山羊肉充藏羊肉等以次充好、坑害农牧民和消费者的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牦牛藏羊的品牌。

(四)企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加工企业未形成集团化发展,各加工企业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竞争,低价销售的局面,未形成牦牛、藏羊的优势品牌,没有达到优畜优价,也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甘南州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

甘南州农畜产品加工业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产业集群化为目标,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为方向,以专业化布局为基础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所有农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特色和品牌产品为重点,着力做强畜产品加工业,改进工艺技术,延长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推动全州农牧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发展畜产品和畜副产品系列加工销售类龙头企业。引导同类企业通过参股、兼并、合作、租赁等方式联合,加快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资产优化重组,创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增强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增值。

(二)积极扭转季节性生产的被动局面通过积极发展订单畜牧业,采取签订协议、发放定金、定向收购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动员群众逐步由季节性出栏向常年出栏转变;加大熟肉制品的生产力度,在活畜收购旺季以生产生鲜肉为主,活畜收购淡季以生产熟肉制品为主,彻底扭转季节性生产的不利局面。

(三)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研发新型高档产品畜产品加工企业要不断提高装备水平,改变落后的加工手段和生产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档次,加大研发力度,增加花色品种,逐步提高产量和畜产品附加值。

(四)加强屠宰加工环节的监管、抓好生产经营要把产品质量安全贯穿到收购、屠宰、分割、储藏、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格防止参假使假行为,严格禁止淘汰老龄种公畜肉、黄牛肉充优质牦牛藏羊肉、山羊肉充藏羊肉等坑骗消费者、损害甘南特色牦牛藏羊肉品牌的行为。

(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升特色畜牧业的效益。按照“集团创品牌,企业增效益”的思路,引导集团内各个企业共同研发产品,统一质量,统一标准,专业化生产加工,共同打造品牌,共同开拓市场,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形成合力,做大做强我州的特色产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争创驰名商标,争取更多的产品进入国家名优品牌序列和国内外高端市场。加大对牦牛藏羊高原特色产品和品牌的宣传力度,积极探索组建企业集团的路子,牵头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打造甘肃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甘南州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

摘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拥有牦牛、藏羊等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为此,作者就甘南州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做一些探索。

禽蛋产品精深加工 篇11

在一个年产20万~30万吨鲜禽蛋的地级市建一个年产5万吨的禽蛋综合加工场,需投资6000万元,年产值约1亿元,利税2000万元,3年可收回投资。可安排就业120人。

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邮编:450011

延边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分析 篇12

延边州近年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2012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 231 834万元, 比2011年增长了12.29%, 延边州201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9 281 445万元, 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为4 425 627万元, 占工业总产值的47.68%,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2011年增加了25.05%, 比2010年增加了64.84%。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个数为239个, 比2011年增加10个。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产值为4 358 129万元, 销售产值为4 358 129万元, 销售产值率达到98.47%, 2012年销售产值比2011年增加了30.43%, 比2010年增加了66.57%。由此可以看出延边州农产品加工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较好, 多数行业销售产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只有烟草等少数行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相差不大。销售能力较强, 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其中烟草和木材加工业专业化指数分别为11.82和15.56, 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具有比较优势。尽管近几年延边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但是距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专业化、一体化、个性化、多样化方向还很远, 延边州农产品加工业各行业竞争力有强有弱、发展不均衡。虽然在企业个数较少的情况下产值仍然增长较快从侧面反映出延边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化逐步加强, 但是企业的规模效应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延边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分析

(一) 分析方法的选择

主成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 将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 使第一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 称为第一主成分, 第二变量的方差次大, 并且和第一变量不相关, 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次类推, j个变量就有j个主成分。本着全面、客观、科学、可比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模型需要选取了3个一级指标, [1]分别为发展能力及投入指标、营销能力指标、经济效益指标。10个二级指标。分别为销售率指数、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指数、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指数、产值利税率指数、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数、总资产增长率指数、产业平均规模指数、产业相对专业化系数、产业外向度系数、人均固定资产投入指数。[2]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综合得分计算公式:

其中BJ为各主成分贡献率, ZJ为各主成分得分值, F为综合得分。

(二) 分析过程

根据《延边州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计算得到原始数据, 在spss19中输入原始数据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公因子方差、解释的总方差、成分矩阵、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五个输出结果。输出结果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 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1.753%, 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延边州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情况。四个主成分的方差分别为:3.226、0.2668、0.2010、0.1286。根据4个主成分的方差和得分计算可以得出计算延边州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综合得分F=0.3946*主成分1得分+0.2668*主成分2得分2+0.2010*主成分3得分+0.1286*主成分4得分。

(三) 分析结果

从表1可知延边州造纸及纸制品业和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木材加工业竞争力较强, 综合得分居于前三位, 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业、家具制造业、纺织业综合得分均为负数, 竞争力较弱。在各个因子得分中每一个因子得分都有负值, 这代表着延边州在资金、技术、规模、专业化、市场化、外向化等方面都有待提高。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各项因子得分均为正值, 这说明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在各方面都有些优势, 木材加工业只有因子1为负值其余均为正值, 这说明木材加工业也比较具有优势。橡胶业、纺织业各项因子得分均为负值, 这代表橡胶和纺织业在各方面都不具备优势, 资金、技术、规模、专业化、市场外向度等方面问题在这些行业中尤为突出, 是农产品加工业中急需提升竞争力的行业。从整体上看, 延边州农产品加工业大部分行业竞争力较弱, 这对延边州整个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整个延边州经济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延边州政府及各个行业还应继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

三、结论

造纸业和木材加工业竞争力较强和延边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延边州敦化市已经建立了加工贸易园区, 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 充分发挥了加工贸易园区的集群效应, 再加上敦化市森林覆盖率较高, 这必然成为延边州木材加工业竞争力较高的主力军, 也同时为造纸业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原材料。橡胶业和纺织业应该加大对这些行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扩大产业规模、引进先进技术, 积极进行自主创新,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快速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的竞争力低比较, 这是因为延边州的一些特色产品在本地区比较畅销, 但是在外界得不到认可, 如延边泡菜, 主要是是手工作坊、夫妻店, 没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延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扶持起可利亚、金刚山等几十个较出名的品牌, 但是紧靠这少数几个企业无法给足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动力。产业化、规模化、最主要的是外向化对这两个行业来说基本上没有优势。因此, 对延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抓龙头、促源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联系, 带动农户进入市场, 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对促进农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第二, 加快技术创新,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力度, 组建农产品研发中心。培育技术创新系统, 综合运用自主技术创新、引进技术创新、合作技术创新、并购技术创新等多种技术创新模式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3]

第三, 培育知名品牌, 通过多元化渠道增强影响力, 提高知名度。集聚区企业还要加强与政府、行业和其他经济组织联合, 共同致力于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质量、产品创新等竞争优势。

摘要:农产品加工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连接农业小规模生产和农业现代化的纽带, 延边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延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发展与工业食品市场需求之间是两两相互促进的关系, 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产业。在此,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延边州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进行总结。

关键词: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延边州

参考文献

[1]李瑾, 李树德.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02 (5) .

[2]蔡娟.海南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研究[D].海南:海南大学, 2013.

上一篇:公安建设下一篇:家庭教育教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