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品加工现状

2024-08-16

我国水产品加工现状(通用8篇)

我国水产品加工现状 篇1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孙智昕

(食工1401 学号:0611140119)

摘要: 在我国,水产加工业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与对我国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密切关系。由于加工能力较弱,以及质量意识的淡薄和基础研究薄弱,使得其产品附加值低,商品深加工品种少,出口创汇少。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需求的改变,水产加工企业必须把提高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加以保障,同时发展营养保健、方便快捷的食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关键词:水产品加工业 现状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S 我国是渔业大国,近几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一直在4500万吨左右,全社会渔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水产品不仅能提供人类优质的蛋白质资源,而且营养及功能成分均十分突出.水产食品具有高蛋白,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和保健成分外,还含有大量的呈味物质如:肌肽、鹅肌肽、氧化三甲胺、甜菜碱、游离氨基酸、肌酐酸牛磺酸、琥珀酸等,从而构成了水产食品特有的风味,令消费者喜爱,而且,水产品也是人类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之一。近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以及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渔业隹产获得丁持续稳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产量大幅度攀升。2000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4278.99万t,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鞋的30 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061.28万l,淡水养殖1516.93万t。随着渔业产业的长足进腱,水产品加工业同样也有_广长足的进步。水产加工产品的市场有效需求将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而不断扩大,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据FAO(联合国粮农织织)统计,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的75%左右是经过加工后销售的。水产品加工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腌制品、干制品、熏制品,槽制品等就是古代最常用的加工方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水产冷冻品、腌干制品、罐头制品、调味制品、鱼糜制品、鱼粉、海藻食品、海藻化工、海鲜保健食品、海洋药物、鱼皮制革及工艺品等十几个行业门类.成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从1996年到2000年,全国水产品加工总量从415万t增长到651万t,平均年增长率为20.9%所谓“一业兴,百业旺”。水产加工业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水产品养殖中常规品种的销路,部分地解决了城镇下岗富余人员的就业出路,增加了国家税收。而且,在淡水水产品生产相对过剩。

水产品滞销情况下,水产加工业被认为是朝阳产业,它通过资金、技术、市场的组合运作,促进渔业生产从原料的初级生产向工业制品转化,又通过不断创新,使产业真正体现水产品加工业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特点。因此,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对渔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1 我国水产加工业的现状

1.1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水产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工能力不高,有的企业仍然是依靠手工操作,冷冻卫生设备差,这些先天性的不足,必然导致其产品加工率低,致使加工产品附加值低。调查还显示:我国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淡水水产品高精深会逐步纳入HAccP体系,实现国际接轨,安全健康的水产加工品将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生产无污染的安全食品将是今后水产加工业的一大商机。

1.2水产品加工行业已成多元化发展态,从加工品种结构看,目前我国形成的水产品加工工业有如下几个方面。

1.2.1烤鳗加工业 自1982年我国引进日本烤鳗设备,到1996年已发展到50多家烤鳗厂,年产量达3.52万t,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产量的50%,其中,85%到90%的产品出口日本。2000年,我国烤鳗出口量近7万t,出口额 7.5亿美元,出口创汇额长期位居水产品第一位。由于烤鳗加工业利润较高,今年来国内烤鳗厂发展较多,导致企业间竞相压价,竞争激烈而利润滑坡,造成该领域增产减收的被动局面。

1.2.2冷冻鱼、虾加工业 2002年我国鱼类总产量2371万t(其中海产鱼类1020.5万t),海产虾类71.73万吨。因此,冷冻鱼、虾加工业一直是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主体。2002年我国冻鱼及鱼片产品出口为96.2万t,占水产品出口的30%以上;虾类产品出口16万t,占水产品出口总量的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罗非鱼养殖与加工业已有了长足地发展,加工出口量有1998年的473t提高到2002年的3.2万t,增长势头迅猛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摸。

1.2.3鱼粉加工业 鱼粉一直是我国进口数量最大的品种,2002年我国进口鱼粉95.8万t,堪称世界第一大鱼粉进口国。因此,开发国内一些低值水产品用于鱼粉加工,能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饲料。

1.2.4鱼糜加工业 鱼糜加工业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是以手工加工为主,品种单一。自1984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冷冻鱼糜制品生产线后才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002年,我国各类鱼糜制品产量为10.24万t,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而且还研发[7]

[5][6][4]

[3]

了一系列新型高档鱼糜制品与冷冻调理食品,如鱼丸、虾丸、鱼香肠、模拟蟹肉、模拟虾肉以及鱼排、海胆黄等冷冻调理食品。

此外,随着相关加工技术的突破,一批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加工企业也迅速崛起。如河豚素的提取,用于保健和医疗的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2 未来水产品行业发展方向 2.1加强新型产品研制与开发

2.1.1合成水产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步上升,而天然水产品特别是一些高级海产品的海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水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出以鱼类、海藻等大众水产品为原料,配以适当的调味料且色、香、味俱佳的仿生食品,如鱼翅、虾仁等。同时还要加快低值水产品、小杂鱼的综合开发利用。

2.1.2水产保健食品前嚣广阔 逐渐富裕的人们,越发重视健康长寿,不仅希望饮食能够补充营养,更希望饮食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益寿等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水产品具有广泛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海水鱼的脂肪中舍有高达70%吼上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其中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w一3脂肪酸是陆地动植物没有的,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健脑、增强记忆力、视力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以预防痴呆和某些癌症等方面有一定功效。此外,水产品中台有大量人体必需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海藻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化合物和人体功能需要的纤维索,所以,不少水产品也是名贵的滋补品。以水产品加工下脚料或鱼的内脏经过特殊加工,再配以适当辅料,研制成各种保健品,诸如:鱼鳞食品、鱼眼食品、墨鱼汁食品、鱼油食品等具有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已有包含多烯鱼油在内的保健品几十种,但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此类产品的开发过于单调,基本上限于液体形式的口服保健品,且产品食有效成分差异很大,质量不够稳定,以DHA、EPA为添加剂的产品沿未形成规模生产。而日本已开发出胶囊化D姒、凹A产品,这种产品减少了不饱和脂肪酸与氧气的接触,同时可改善鱼腥昧。鱼籽食品、蟹肉食品、虾仁食品等,因其具有健美功效和富含卵磷脂等物质,符合时尚潮流,丽备受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喜爱,从鱼体中提取的骨胶原是制造化妆品的原料之一,可增进皮肤健康,使皮肤光泽、润滑、有弹性,另外水产品含有微量元素硒、v。、v。等具有延缓衰老、美容作用的成分,这些都将成为市场的亮点[10]

[9]

[8]。

2.1.3方便食品将大受欢迎 随着工业化生产水平和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水产加工品的发展与消费的方便化需求是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可将过去用作动物饮料或废弃的低值水产品、小杂鱼,加工成精制鲜鱼浆,进一步加工成各具风味的鱼卷、鱼糕、鱼丸、鱼饼、鱼肠、鱼片等方便食品,这种食品不仅食用方便,而且能把低值水产品变成高价的营养品,不仅丰富了加工品品种,方便人们居家、旅游食用,而且大大提高了水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11][12]。

2.2加强产学研结合力度

在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将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各加工企业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新兴食品工程单元, 优化配置, 组成高效率的、经济上合理的生产作业线。一定程度的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 避免直接手工操作造成的对产品质量的不利影响。并积极地引进和使用好各种人才, 同时与各科研机构或高校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培养现代知识型人才, 建立和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开发体系, 加强各学科交叉和合作, 形成群体攻关优势。2.3 改变经营理念以提升经营水平

2.3.1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提到了议事日程。直接摆到了桌面上, 企业由于商标注册等问题而对簿公堂已经不是新闻, 而许多老牌企业正是因为没有及早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而败诉。这样的政治和经济损失,值得各传统食品企业引以为戒。

2.3.2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是任何一个产品牢固占领市场份额的根本保证。由于水产食品在消费历史上形成的惯性和独特性, 要保证水产食品的品质, 不仅需要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作保证, 还需要在口感、风味等许多主观性较强的质量指标上保证其传统性。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正成为影响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制约因素, 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花大力气进行研究和控制。

2.3.3 注重品牌意识传统食品做品牌,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水产食品在考虑品牌优势的时候, 不应该仅仅利用这份无形资产, 更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 将这个品牌做得更加深入人心, 才能使传统产品的品牌青春永驻。

2.3.4 强化包装和宣传意识包装不仅仅在于产品的形象、外观, 还包括整个企业的公共关系与社会效应。当然, 包装和宣传必须建立在产品质量过硬的基础上。

2.3.5 强强联合策略水产食品企业的强强联合, 包括三大方面: 一是水产食品企业之间的联合;二是传统水产品与新型产品的联合;三是民族产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联合。通过这样的联合模式, 必定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拿来主义”, 去芜存精, 实现资源共享, 学习先进经验, 把水产食品产业带上可持续发展的通途。

展望过去,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达到小康。与此同时, 我国水产品加工生产也将持续增长, 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一个新的数量。显然, 这一增长形势, 为水产加工业跃上新的台阶提供了机遇, 并提出了挑战。因此, 必须抓住机遇, 狠抓水产加工业。加工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培植龙头, 骨干企业, 加快技术进步, 初步建立起以冷冻品加工为主、专业门类齐全的现代化水产加工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创立名牌(品牌), 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同时要引导龙头企业走产业化道路, 以加工为龙头, 实施产、加、销一体化, 贸、工、渔一条龙, 促进水产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参考文献

【1】叶桐封.淡水鱼加工技术【M】.农业出版社,1993 【2】周东.斑点叉尾鮰产业化深加工技术【J】.中国水产,2002.6(70)【3】杜慧.从产业到产业化——关于水产业产业化的思考【J】.北京水产,2002.4(3)【4】沈庭栋.水产加工企业发展思考【J】.北京水产,2002.5(28)【5】候海涛.水产品废弃物质不可忽视【J】.北京水产,2002.5(29)【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选编——水产品加工管理质量规范【S】

【7】尚德荣.国产鱼粉鱼油与进口产品的质量比较【J】.饲料工业,1999.20(1):38-39 【8】杨华.谷氨酰胺转胺酶在水产品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2003(4):47-48 【9】骆宏伟,张金宗.增城市水产品保鲜加工流通现状反问题出路【J】.科学养鱼,2002.(03)【10】晓冉.注重水产品加工业促进渔业持续发展【J】.科学养鱼,2002、(5)【11】张合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J】.中国渔业经济,2002.(5)【12】林洪.新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J】.科学养鱼,2002.(2)

我国水产品加工现状 篇2

关键词:海产品,加工,运输储藏,技术,劳动力

一、捕捞

由于长期受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等影响, 我国近海的海产品资源逐年减少。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 设置禁渔期, 去难以使近海的水产资源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也正因为近海的水产资源逐渐减少, 国内水产原料市场已经成供小于求的状态, 许多海产品加工企业也逐渐把目光转向国外的捕捞公司, 与此同时, 我国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这使得国内捕捞行业处于十分不利的的境地。

二、加工

海产品加工过程大体分为:解冻→切片→整形→入库冷藏→销售5个环节,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切片、整形两个环节。由于饮食文化习惯不同以及为了保护本国的海产品深加工产业, 欧美国家对一般对我国海产品加工成品的需求量远不及半成品的需求量大。这也促使国内许多大型加工企业着重生产针对欧美国家的海产品加工半成品。而此时的海产品加工行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1. 劳动力短缺

为了保持产品的新鲜度, 其加工环境必须是低温环境, 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会极大地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恶劣的工作环境让许多人特别是青壮年望而却步。加工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待遇来招到足够数量的员工, 但这也使产品的成本提高。更为不幸的是, 这也造成了我国海产品加工行业最大的优势——低劳动成本优势正慢慢的失去。

2. 技术落后

和国内其他大部分产业一样, 我国的海产品加工行业也面临着“粗放生产, 低技术含量”的尴尬局面。而国外同类企业用机器便可在短时间内加工大量产品, 而我国加工企业要生产同量产品却要付出更多代价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这也是造成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利润问题

经过多年的交易往来, 国外的许多海产品收购企业一对我国海产品加工模式、流程等, 甚至是成本方面已十分了解。因此他们在交易的时候往往把价格压得很低, 再加上来自国外的同行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其利润空间极其有限。

(1) 提高机械化程度。

加大资金投入, 逐步的以机械代替人工。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又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当然, 这一方法的实施仍有许多困难。

(2) 改变销售战略。

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潜力很大, 扩大国内市场会有利于加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大城市设立经销店, 小城市寻找代理商。相信国内市场的发展会是海产品加工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3) 生产环节专业化。

水产加工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可由不同的企业分别负责。即所有与本行业相关的企业分别着重自己所更为擅长的环节进行运作, 同时加强各环节企业的业务联系, 形成一条紧密的产业链。

三、运输冷藏

一般的海产品捕捞上来以后,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贮藏措施, 极易腐烂变质。给海产品加工企业造成极大的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海产品加工行业中, 货物的保鲜贮藏是整条加工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稍有不慎, 便会极大地影响产品的味道, 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在水产由捕捞到投入市场销售的几个环节中, 运输与贮藏环节是最易发生变质的, 因此要保证最好质量的海产品, 需要有先进、完善的储藏运输设备与运行模式。

当船满载水产回港后, 就马上与采购商进行岸上交易, 在这一交易过完成后后其海产品有三种去向:一是直接运往销售市场进行直接交易, 这类海产品一般还能保持其鲜活性, 二是运往加工厂加工成品, 余下的则会运往当地的冷库贮藏, 等待下次交易。

前两类由于短期内就能流入市场或进行加工, 工作人员一般只进行海水浸泡或简单的低温处理, 便可保持其短期的鲜活度, 不会再有太多的变质损失。而冷库的贮藏能力直接会影响到相当一部分水产的质量, 因此冷库也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受国际行情的影响, 近期我国主要针对海外加工产品的冷藏行业并不太景气。该地区的海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地区, 其消费量较易受欧美经济影响, 从而也引起了冷库贮藏企业经营水平随之变动。劳动力的缺失将逐渐成为阻碍海产品加工冷藏行业发展的瓶颈, 而解决这一问题, 实现机械化工作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但冷库机械化方面, 在我国仍是一个空白。

因此, 国内冷藏行业应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实现由人工作业向机械作业的转化, 提高工作效率,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好技术准备。

4、销售

我国海产品主要有两个销售方向:一是出口国外, 以海产品加工品为主, 而是国内销售, 以生鲜海产品为主。出口方面, 其产品大体销往三类市场:超市、批发市场、餐饮行业。由于国外, 特别是欧美国家对食品要求十分严格, 消费者对其质量、味道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因此, 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大都有很强的品牌意识。生产出质量最好, 价格最优的产品, 并通过展会、双边交流等方式, 展示自己的产品。已联系到更多的客户寻求更大的市场。

我国水产品加工现状 篇3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马铃薯、甘薯、木薯)之一,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是热带湿地低收入农户的主要粮食,全世界约有10亿人用木薯作食品,尤其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在我国,木薯于19世纪20年代引入,目前已广泛种植于我国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和江西等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内木薯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作为清洁能源燃料乙醇的原料,木薯需求量逐年扩大,木薯及其制品的进口量持续增加。对此,本文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对我国木薯产品的进口和加工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减少木薯及其制品的进口量,增加国内木薯的供给量,做大做强我国的木薯产业。

一、我国木薯产品的进口发展现状

(一)进口规模

我国木薯进口以木薯干和木薯淀粉为主,从2000年到2012年,无论是木薯干还是木薯淀粉的进口量和进口额都呈大幅上升趋势,2000年我国进口木薯干25.66万吨,进口金额2206.51万美元,到2012年进口木薯干713.77万吨,进口金额17.83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分别翻了28倍和81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9%和40%。2000年我国进口木薯淀粉10.50万吨,进口金额2113.27万美元,到2012年进口木薯淀粉103.58万吨,进口金额4.68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分别翻了10倍和22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和27%(见表1)。

(二)进口结构

我国木薯进口产品为木薯干和木薯淀粉,其中木薯干所占的比重较大,以2000-2012年木薯干和木薯淀粉进口为例,木薯干历年平均占进口总量的85%左右,最高为2001年的91.61%;而木薯淀粉只占15左右,最低时为2001年只占8.39%。(见表2)

(三)进口来源

从我国木薯进口来源上看,无论是木薯干还是木薯淀粉绝大部分都来自泰国和越南,以木薯干为例,2012我国进口木薯干713.77万吨,其中来自泰国的占68.12%,来自越南的占30.95%,来自这两个国家的木薯干所占的比例为99.07%,其他国家仅占0.93%;在进口额上,2012我国进口木薯干金额为17.83亿美元,其中泰国占69.76%,越南占29.42%,这两个国家合计占99.19%,其他国家仅占0.81%。

再看木薯淀粉进口情况,2012我国进口木薯淀粉103.58万吨,其中来自泰国的占57.43%,来自越南的占41.35%,来自这两个国家的木薯淀粉所占的比例为98.78%,其他国家仅占1.22%;在进口额上,2012我国进口木薯淀粉金额为4.68亿美元,其中泰国占59.71%,越南占39.15%,这两个国家合计占98.86%,其他国家仅占1.14%。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薯进口国,木薯原料供给与产品需求矛盾突出,我国每年要花数十亿美元去国际市场上购买木薯及其木薯产品,木薯贸易对世界的依存度高达近70%,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民自发性种植,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第二,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竞争力弱;第三,产品技术标准低,劣质和低价产品大量涌入等等。

二、我国木薯产品加工及存在的问题

(一)木薯产品加工业现状

世界木薯的主要加工产品是淀粉和酒精,大约有6%的鲜薯被用来加工淀粉,木薯淀粉的主要生产国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利用大量木薯来加工酒精的国家较少,在用木薯加工酒精的国家中,产量较大的是泰国和中国。

在国内大约30%的鲜木薯被用作饲料,70%被用来加工淀粉和酒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木薯加工企业有200多家,其中广西有木薯加工企业50多家,广西不仅是木薯生产大省,更是木薯加工大省,其木薯淀粉产量约占全国的70%。广西典型的规模以上的木薯加工企业有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等。

在国际上,木薯淀粉加工起步早,技术先进,规模化生产。在拉美国家和加勒比海地区,木薯淀粉产业很兴旺;泰国是世界上木薯淀粉加工产量最高的国家;在巴西、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已建成一些大规模的现代化加工企业生产木薯淀粉。在国内,木薯淀粉加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目前的生产技术,每吨淀粉耗木薯3.9吨左右,耗水15m3,耗电150kwh左右,耗标准煤0.1~0.12吨。而木薯变性淀粉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目前我国木薯变性淀粉年产量已达30万吨,主要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和建材等工业部门。

我国以鲜木薯和木薯干片为原料生产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是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的,目前国内有木薯酒精企业30多家,日产能力约2000吨,年产木薯酒精70多万吨,其中,广西有木薯酒精厂12家,年生产木薯酒精约50万吨左右。2012年全国酒精产量820万吨,其中玉米酒精占75%左右,木薯酒精所占比例近10%。

此外,由于原油价格高涨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人们越来越关注燃料乙醇等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以非粮作物木薯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一条较好的途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主要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共有7家,年产木薯燃料乙醇约100万吨,其中河南天冠、广西中粮和发改委新批的两家企业,即广东中能酒精有限公司和浙江燃料乙醇有限公司以木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同时在国内,木薯深加工产品正在向陶瓷、煤炭、日用品、化妆品等领域以及家业、林业部门拓展。作为朝阳产业,木薯加工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木薯深加工产业发展潜力不容忽视[9]。

(二)我国木薯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规模小、效益低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木薯加工企业有200多家,生产木薯变形淀粉的企业有150多家,但是这些企业绝大部分的产能都在5000吨以下,产能在5万吨级以上的仅有8家,产能在3~5万吨级以上的约有10家。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设备未能充分利用,导致生产成本偏高。endprint

2. 加工层次低,产业链短

从我国目前的木薯加工产品来看,初级产品加工过剩,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不足。如木薯酒精主要用于白酒生产,仅有极少量酒精用于下游产品;再看变形淀粉,造纸用变性淀粉占木薯变性淀粉总量的 85%,纺织、食品、建材、医药等仅占14%,其他约占1%。由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木薯加工企业生产效益较低。

3.木薯加工生产环节污染严重

木薯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和废气,要处理这些环保问题必须投入一笔不小的经费,这使得木薯加工企业运行费用增加。但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所有的木薯加工企业必须经环保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工生产,因此,木薯加工企业必须更新生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否则一些规模小、没有深加工产品的企业将被淘汰。2013/2014榨季广西武鸣的30家木薯加工企业中就有22家因环评未通过而不予开工。

三、加快我国木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国家对木薯生产的政策指导与资金扶持,做大做强木薯产业

在政策指导方面,除了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指导外,各木薯主产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木薯生产的政策指导,认真分析当地木薯生产发展现状,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本地的木薯生产发展目标、进程和措施,特别强化木薯种植和加工业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做到原料供应与加工能力相匹配。在资金扶持方面,一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木薯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二是争取国家对种植木薯的补贴,引导农民种植木薯的积极性和切实增加老少边穷地区木薯种植者的收入。

(二)研究木薯北移栽培体系,稳中扩大木薯种植面积

木薯属于热带作物,主要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产业规模有限,要想进一步扩大木薯的种植规模和产量,除了尽量利用荒山荒坡等边际土地种植外,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木薯北移种植。应积极探索木薯北移栽培,通过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选育高抗寒性品种,同时研究配套的北移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北移种植,在基本不占用原有耕地的前提下,稳中略有扩种,实现木薯收获总面积50万公顷以上,比目前增加25%的种植面积。

(三)加大深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力度,延长木薯产业链

鉴于目前我国木薯主要以淀粉为主的单一产品形式,应加大木薯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力度的开发,以现有淀粉酒精产业为基础,进行优质资源整合,以生物燃气、变性淀粉、酒精和综合利用产品为重点,着力扩大产业横向纵向发展,拓宽和延伸木薯产业,延生木薯产业链,增加木薯附加值。

(四)借鉴木薯进口国经验,促进我国木薯产业发展

借鉴木薯进口国经验,主要是泰国和越南在木薯生产和加工方面的成熟经验,促进我国木薯产业发展。泰国政府非常重视木薯产业发展,将其例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作了大量的工作。如政府出面积极协调,打开出口市场;推行干预木薯市场政策,重视社团工作,促使其在木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等。同样越南政府也非常重视木薯产业发展,比如尝试组建集成的木薯产业中心,为越南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做贡献等。

(五)制定木薯产品进出口标准,严格控制劣质木薯及其制品的进入

×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4

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错综复杂的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增强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党要承担起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嵊泗县要达到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关键就是发展。嵊泗县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优势,以海洋资源为基础的水产品加工业,历来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水产加工企业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困难、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为此,本研究在对全县水产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就嵊泗县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不成熟的拙见,以供借鉴和参考。

一、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

截止2002年底,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共有49家,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25.5%,拥有总资产28434万元,职工876人,创利301万元。地域分布是:菜园20家(7家停产),嵊山镇17家(8家停产),五龙乡5家,黄龙乡3家,枸杞乡4家,县直属1家。产品主要以冷冻品、小包装水产品、饲料鱼粉、速冻贻贝为主。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49家企业中,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15家,目前正常生产的35家企业中,有集体所有制1家,股份及股份合作制9家,私营独资12家,私营合伙7家,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有6家。

(一)企业规模、技术、设备情况

全县水产品加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12家。全县有冷藏库36座(见表一),冷藏500吨以上的5家,占14.3%;冷藏200吨的12家,占34.3%;200吨以下的19家,占51.4%。企业的设备大多是以八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初期购置为主,由于企业的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企业只能维持简单的水产品加工流程,缺少先进高科技生产线,缺乏现代加工能力。表一全县水产企业冷藏能力情况表

冷藏能力(吨/次)

500

200

200以下

合计

冷藏库数(座)

219

比例(%)

13.9

33.352.8

(二)企业厂长、经理素质情况

35家企业厂长、经理中,年龄(见表二):在30—40岁的7名,占20.0%,41—50岁的10名,占28.6%,51岁以上18名,占51.4%;文化程度(见表三):大专及以上的3名,占8.6%,中专及高中的11名,占31.4%,初中的18名,占51.4%,小学3名,占8.6%;职称:有各类技术职称的有15名(中级以下),占42.8%。

企业职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8%,中专及高中的占18.4%,初中的占57.6%,小学的占19.8%,小学以下的占2.4%,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4.2%。

表二企业厂长、经理年龄结构表

分类

项目

30-40岁

41-50岁

51岁以上

合计

人数(个)

710

5比例(%)

28.6

51.4100

表三企业厂长、经理文化程度表

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上

中专(高中)

初中

小学

合计

人数(个)

118

5比例(%)

8.6

31.451.4

8.6

(三)企业质量、卫生认证情况

在嵊泗县水产加工的35家企业中(见表四),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的有4家,占企业总数的11.4%,获得HACCp认证的2家,占企业总数的5.7%。取得国内卫生认证的企业20家,占企业总数的57.2%,取得其他认证的4家,占企业总数的11.4%,有5家企业未取得任何卫生规范认证,占企业总数的14.3%。35家企业中完成各国官方注册的企业7家,占企业总数的20%,(4家企业完成了日本官方注册,2家完成韩国官方注册,1家完成欧盟注册,其中1家企业完成3个官方注册。)

表四水产加工企业质量、卫生认证情况表

项目

ISO9000

HACCp

国内

卫生认证

其他认证

未取得认证

合计

企业数(个)

4220

453

5比例(%)

11.4

5.7

57.211.4

14.3100

(四)企业运营能力及效益情况

2002年,全县水产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084万元,销售产值30562万元,产销率84.7%,比标准96%少11.3个百分点。35家企业中盈利在5万元以上的10家,微利企业16家,亏损企业9家。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301万元,其中盈利企业创利491万元。整个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仅黄龙鱼品厂就创利260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90万元,亏损面25.7%,亏损率38.7%,户均亏损21万元。从经济类型上看:股份合作制企业亏97万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18万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处于优势,除1家企业亏3万元外,其他5家都盈利,且盈利总额为280万元。

表五水产加工企业盈、亏情况表

项目

盈利5万元以上

微利企业

亏损企业

合计

企业数(个)

5比例(%)

28.6

45.7

25.7

二、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渔业资源衰退

1、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和实施,使舟山海洋捕捞失去了部分传统渔场,部分渔场受到严格限制,而导致捕捞业的生存空间的缩小,从而制约了捕捞渔场的拓展。

2、渔业资源衰减,大量的渔民争抢有限的水产品资源,造成了可开发利用的品种资源减少,突出了“船多鱼少”的矛盾。

3、传统的“靠海吃海”的观念根深蒂固,对转产转业的认识不足。加之财力、物力的制约,很难改变渔民的捕捞作业结构。政府和主管部门,虽然重视渔民的捕捞作业的调整,但受物力、财力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制约,没有真正大力度的、有效的、支持捕捞渔民的作业结构调整。

上述原因直接影响嵊泗县的渔业产量,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经济类水产品大幅度下降,经济鱼类收购价格的上升,高昂的收购价加上全县水产加工业多数以粗加工为主,缺少精深加工的产品,使简单的水产品加工几乎没有利润,有的企业采用代收购、代加工来维持企业的生存,给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市场竞争能力薄弱

从企业规模、技术、设备情况看,嵊泗县的绝大部分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无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加工设备简单,产品单一,加工量比例较低,加工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很少或没有开发废弃物综合加工和利用,传统产品加工技术落后,水产食品仍然沿用几千年来传统的作坊式手工加工方法,市场需求逐渐萎缩,明显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一直主营以冻小黄鱼、冻鲳鱼、冻虾仁、冻蟹等各种经济水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加工,直到近几年才发展有星鳗片、贻贝等加工。企业缺少配套产品及特色产品的生产,产品升级换代缓慢。截止2002年底,水产加工产品中获各级名牌产品的企业有8家(见表六),占企业总数的22.8%,在获名牌产品企业中,有1家企业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6家获省级名牌产品,1家获市级名牌产品。

表六水产加工业获名牌产品的企业统计表

项目

总数

获国家级

获省级

获市级

小计

企业(个)

516

18比例(%)

2.9

2.9

22.8

(三)企业负债严重,抵御风险能力弱

到2003年7月为止,嵊泗县水产加工企业共计负债总额22386万元,其中长期负债4328万元,短期负债17967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9.1%,比标准值超出19.1个百分点。从企业现有流动资金来源构成看(见表七),银行贷款占63.6%,自有资金占27.6%,外来资金占2.6%,民间借款占6.2%。因此,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表现在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负债经营程度高,贷款比例高达75.6%,偿贷能力较弱。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就可能使企业陷入无力支撑的困境。同时,企业负债率过高,产生企业融资信用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融资渠道不畅。

表七水产加工企业流动资金来源结构表

资金构成银行贷款

自有资金

外来资金

民间借款

合计

比例(%)

63.6

27.6

2.6

6.2100

(四)企业采、销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嵊泗县水产加工业在原材料采购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企业的采、购信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企业的采购员,另一个是来源于对方的推销员。企业主要以自行收购为主,国内市场中调拨的很少,大部分是来自本市,目前,无一家企业利用远洋捕捞水产品和国外进口水产品。

产品销售是实现企业利润的重要环节,再好的产品如果在销售环节上出现障碍,不仅影响销售量,也给企业的利润增长带来很大影响。调查发现(见表八),全县水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销售固定商家的占10%,为对方做订单的占6.7%,企业通过批发商销售的占33.3%,通过零售渠道的占6.7%,企业直销的占43.3%。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见表九),销往国内外的产品主要是本省和上海市,其中销往上海的占50.7%,销往本省的占28.1%,销往山东的占14.9%,销往其它省市及国外的占6.3。所有出口产品主要销往韩国和日本。

表八水产加工企业销售结构表

项目

固定商家

做订单

批发商

零售

企业直销

合计

比例(%)

6.7

33.36.7

43.3

表九水产加工企业销售结构表

项目

上海

本省

山东

其它省市及国外

合计

比例(%)

50.7

28.114.9

6.3

(五)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企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在35家企业厂长、经理中,年龄在51岁以上的占51.4%,而40岁以下的仅占占20.%。在35家企业厂长、经理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仅有3名,占8.6%,初中以下学历的占60%。在企业职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8%,初中以下学历的占79.1%。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4.2%。

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企业的成长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增强,都必将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源。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生产和传播知识的人力资源己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嵊泗县水产加工企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导致了管理的难度和企业经营能力的低下,导致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导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同时也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偏低。

(六)传统与世俗文化的制约

嵊泗渔民久居海岛,世代以打渔为生,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捕捞渔民家庭以渔业为主要生计。渔民长期出海作业,加之海岛的相对封闭,较少与其他方面人员接触,对外面的产业的信息也了解不多,更谈不上掌握新的信息。加之传统与世俗文化的影响,嵊泗仍有部分渔民喜爱捕捞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喜爱与大海生活,也比较爱渔村这种闲暇的生活方式。在企业发展中,缺乏居安思危的战略眼光,缺乏发展与创新意识,要求他们放弃原来喜欢的工作方式,去寻找新工作,去搞科技创新,将会承受一种非经济的和经济的压力,因此,造成了企业的停步不前的局面。

三、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重点:

嵊泗县水产品生产和加工重点是:优化产品结构,推进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培植和引导几家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加工产品的开发,要开发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既有营养又食用方便的加工食品,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重点突破的几个方面:

1、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快高精水产品的加工;

2、产品开发以大众化、现代化、方便化、快捷化为主;

3、扶植科技含量高的休闲食品、快餐水产食品及开发保健品和功能食品;

4、开发新捕捞对象加工成食用及制成优质鱼粉、鱼片、鱼糜、模拟食品和调味品,重点研究蟹类加工,枸杞的贻贝加工,黄龙的虾米、鱼粉加工等。

5、尝试开发精制食用鲜鱼浆,进而以鲜鱼浆为原料生产风味的方便食品、微波食品及色香味俱佳的合成水产食品,提高低值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

6、加强水产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HACCp管理系统,严格保证水产品质量、品种、生产技术、生态环境等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消灭无标生产,培植水产名牌产品,提高竞争力。

四、嵊泗县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思路和目标,加快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

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水产品加工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措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使水产品加工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培育龙头企业

我国水产品加工现状 篇5

生物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尊敬的及随行各位领导:

衷心感谢各位领导不辞辛劳亲临我乡调研指导工作。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以及全乡3万多各族干部群众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乡乡情概况、生物产业培植与发展现状、生物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生物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下一步发展壮大生物产品加工企业工作对策建议作简要汇报。

一、乡情概况

乡位于绿春县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绿

春县城65公里。介于东经102°17ˊ至102°38ˊ,北纬22°至22°57ˊ之间。东与金平县者米乡和元阳县黄草岭乡相连,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西与我县半坡乡、骑马坝乡隔河相望,北与我县三猛乡毗邻,地处两国三县六乡的结合部,国境线长123公里,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区域优势非常明显。全乡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均为山地,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境内群山蜿蜒,河谷深切,沟壑纵横,多陡坡,少平地,最高海拔2202米,最低海拔410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局部地区属北热带气候,全年无霜区一般在350天,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全乡辖11个村委会、1个社区,有95个村民小组6322户31220人,其中农业人口2864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境内世居哈尼族、瑶族、彝族、拉祜族四种少数民族,其中哈尼族26684人,瑶族3863人,彝族504人,拉祜族169人,是全县瑶族人口最多的一个乡。,全乡完成社会总产值8538万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投资额度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0%;农村经济总收入7356万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同比增长16%;粮食总产量1531万公斤,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有粮419公斤,同比增长%。

二、生物产业培植与发展现状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产业富县、电矿产业强县、哈尼文化生态县”三大战略目标,不断深化乡情认识,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大力培植以茶叶、草果、八角、杉木、桉树、紫胶、橡胶、核桃、香蕉等为主的生物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绿色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生物产业培植措施。一是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潜力在山、希望在山”的生物产业发展思想和认识不动摇;二是念好

“山”字经,做好“山”字文章,在低海拔地区大力发展橡胶等热区作物,在高寒山区大力发展茶叶等经济林果;三是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和“兴边富民”政策加大对生物产业发展的扶持,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四是下派工作组进村入户,乡党政领导挂钩、站所干部分片包干负责,优先发动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五是在巩固提升原有生物产业的基础上,加大新兴生物产业培植和管抚力度,做好中耕管理和补植补种工作;六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加大林地立体套种力度,强化科技措施的到位和肥力的投入;七是创造生物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公司、大企业、大老板前来投资开发生物产业;八是通过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较好地解决农户当前生计问题与长远利益矛盾关系比较突出的问题。

生物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

思路,我乡不断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紧紧抓住生物产业培植不放松。截止目前,全乡已形成了17万亩的生物产业格局,人均生物产业面积已突破5亩。其中,培植八角亩、紫胶亩、草果29443亩、核桃亩、茶叶18150亩、橡胶亩、杉木等2万余亩,实现生物产业总产值万元。使生物产业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八角、橡胶、草果、茶叶、紫胶为主体的生物产业特色乡。目前,全乡上下积极性高涨,正在掀起杉木、桉树等速生丰产林种植的高潮。

三、生物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已建加工企业。我乡建有7个茶叶加工厂,它们是东哈双王茶厂、车里莪玛茶厂、东斯茶厂、略马茶厂、咪霞茶厂、东批哈龙茶厂和东角茶厂。其中,东哈双王茶厂和车里莪玛茶厂规模较大。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投入资金不足、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近两年大部分茶厂已停厂。此外,还建有几处零星的木材加

工点。

1.东哈双王茶厂:双王茶厂距东哈村委会3公里,紧靠绿二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茶厂原经营权属于村委会,于个体户王永发与村委会承包40年的经营权。茶厂占地1200平方米,有茶叶地430亩。是一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加工企业。厂房有炒茶机、揉捻机、杀青机、热风炉、烘培机等茶叶加工设备。年加工量在6吨以上。目前茶厂生产加工情况不稳定。

2.车里莪玛茶厂:莪玛茶厂位于车里村委会旁,紧靠绿二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茶厂原经营权属于村委会,于个体户李梅与村委会承包35年的经营权。茶厂占地230平方米,有茶叶地224亩。是一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加工企业。厂房有炒茶机、揉捻机、杀青机、烘培机等茶叶加工设备。年加工量在3吨以上。由于近年来效益不好,该茶厂已停厂两年。拟建加工企业。目前,我乡拟在东哈村

委会小黑江东岸国防公路沿线独红村下方选址,由绿春县小黑江林胶有限公司建设一座橡胶颗粒加工厂。绿春县小黑江林胶有限公司在东哈村委会独红、东角两地共开垦种植橡胶余亩,目前胶树长势较好,预计明年可陆续开割。除该公司种植的余亩橡胶外,全乡还有3万余亩农户自种的橡胶,明年起将陆续进入开割期,建设橡胶加工厂已迫在眉睫。为此,绿春县小黑江林胶有限公司拟在我乡投资建设一座橡胶颗粒加工厂。该橡胶颗粒加工厂占地15亩,其中建筑物占地7512平方米,投资约620万元,建设周期2年,建成后可年产1000吨颗粒胶,之后随产胶量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该橡胶颗粒加工厂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我乡橡胶产业化发展步伐,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发展。

四、生物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

生物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处于

粗放型的小作坊形式,企业管理差,配套能力弱,工艺水平低,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

生物产品加工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企业基本上是由个人承包兴建,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影响原料收购、加工和产品销售,以及扩大再生产。生物产品加工程度较低、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够,市场导向、产品加工、原料基地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转化增值的幅度偏低,市场流通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影响了产业链的对接。

生物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力量不足,产品深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应对市场的实力和能力。生物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薄弱,生产资料、生产标准、标志体系的建设滞后,尤其是企业加工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不高、质量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影响生物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体水平。

五、下一步发展壮大生物产品加工企业

工作对策建议

我乡是生物产业特色乡,生物产业产值在全乡经济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同时已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要提升生物产品加工质量和层次,提高生物产品比较效益,实现生物产品的外延增值,我们的工作对策建议是: 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设立生物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生物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征用土地、项目资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担保贷款等方面予以支持倾斜,缓解生物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瓶颈”。

建设良好的生物产品加工环境。加大无公害生物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熟悉市场规则,加快无公害生物产品的生产引导和推广,从源头上为生物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原料,从而推动生物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我国茶叶深加工现状 篇6

1国外茶叶深加工的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绿色食品、保健功能性食品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传统的饮茶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其饮用方式更加趋向于绿色、安全、快速、便捷,使茶叶产品由散茶向小包装茶、袋泡茶和速溶茶、固体型向液体型产品、单纯茶叶向茶基新产品、茶叶保健功能性产品等方向发展。1袋泡茶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袋泡茶产品。以后,袋泡茶加工技术不断完善,至40年代,袋泡茶产品 开始大规模地工业化生产和销售。由于袋泡茶具有冲泡-陕速、清洁卫生、用量标准、便于调味饮用、携带 方便等优点,适应于现代人们生活快节奏的要求,因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袋泡茶快速发展。目前.世界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将近40万t,占国际茶叶消费总量的15%以上。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近20年来袋泡茶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从2%上升到60%以上,如美国占60%、英国65%、德国87%、法

国88%、荷兰89%、加拿大89%’„。传统的产茶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孟加拉等国也积极研制开发袋泡茶产品。这些国家把袋泡茶称之为增值茶、发展袋泡茶可以大幅度增加附加值、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2速溶茶

速溶茶是将茶叶中的内含成分进行提取、浓缩、干燥而得到的颗粒或粉末状产品‘”。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研制出速溶红茶、l 943年获得发明专利。50年代.英、美等国工业化生产速溶茶并投放市场。70年代,美、英等国逐渐将速溶茶生产转移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产茶国。3茶饮料

冰茶是美国于1972年最先开发的一种调味茶,不同于汽水和果汁饮料,具有口感清新、适中的特点,颇受消费者欢迎。因而冰茶在美国发展很快、1997年美国市场上的包装茶饮料已达300万t.约占其饮料市场的2 2%,占世界茶饮料总量的30%,其国内消费的茶中,冰茶占了80%以上,并且几乎80%的美国家庭都喝冰茶„;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上最先研制出纯茶饮料,并于1982年正式推向市场。

随后,日本茶饮料市场迅速展,至1996年,占日本茶叶销售量30%的茶叶被加工成茶饮料-产量达356万t,市场占有率居软饮料的首位(占27 4%),人均消费茶饮料达27L,2001年日本茶饮料消费量为475万t,占整个饮料市场的30 2%,年消费金额为1.28万亿日元.相当于800~850亿元人民币、占日本饮料市场的第一位-。我国台湾省从上世纪50代末也开始开发生产茶饮料,至2003年,茶饮料的销售额达150亿币,在软饮料市场上的占有率居首位(占3l 25%)、人均消费茶饮料达22[.,茶饮料的原料茶占台湾茶叶总销售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茶饮料的发展也相当迅速。1996年西欧茶饮料消费量达150万f,比l E)92年增长2倍,其中瑞士冰茶的人均消费量已达27L,茶饮料在西欧软饮料市场上的占有率也从1991年的0 7%提高到了1年的10.7%,茶饮料的品种以冰茶为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日本率先开发出罐装茶类饮料,促进了茶叶销售和提高了茶叶经济价值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推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中,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0%(25~30万t)将以被加工成茶饮料的方式消费。因此,茶类饮料的开发生产已成为国际上茶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4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开发

由于茶叶生物化学的发展,已发现茶类资源中含有500多种化合物,其中茶多酚、茶皂素、咖啡碱、色素、多糖等含量丰富。美国、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药效研究方面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在茶的药效研究的带动下,对茶资源有效成分利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研究主要集中于茶多酚、茶皂素的提取与利用上,其次是咖啡碱和色素。目前、在美国、日本和韩国,茶多酚、咖啡碱等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行业。特别是日本.茶多酚、咖啡碱等天然产物的利用倍受重视,用茶多酚制作的生活日用品有90种之多。这些制品用途广泛,遍及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如用茶儿茶素制成消臭抗菌剂、芳香剂、成为家庭、旅店、餐厅、医院、学校的必备品:茶消臭剂和抗菌剂还应用到空调上,可除去尘埃和臭气,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洁和卫生。另外,开发成功的茶儿茶素的抗氧化棉纤维,用它做内衣可以除掉活性氧,预防皮炎和皮肤粗糙‘‘。

2国内茶叶深加工的发展现状

国内茶叶资源深加工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多年来、茶叶界、食品界对茶叶资源深加工越来越重视,目前,国内在茶叶资源深加工开发应用、提取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袋泡茶

我国袋泡茶加工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加工袋泡茶要具备三个生产要素原料茶、滤纸、包装机。由于其冲泡快速、清洁卫生、用量标准、便于调味饮用、携带方便等优点_适应于现代人们生活快节奏的要求,因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袋泡茶快速发展„„。70年代开发出颗粒绿茶(袋泡绿茶的原料)及其配套设备、80年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自行研制出袋泡茶包装机、专用滤纸.

为我国袋泡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有袋泡茶生产企业300多家-袋泡茶年销售量约l万t,仅占我国茶叶总产量自岢Il 5%”。2速溶茶

速溶茶也称为茶精”,是以成品茶为原料,从茶叶中浸提出的茶汁经过滤、浓缩、干燥等工序而制的粉末状或碎片状或颗粒状的类似于速溶咖啡的方便固体饮料。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出速溶茶,提出了生产速溶茶的两种工艺:一种是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另一种采用喷雾干燥。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生产的速溶茶、香气损失少,能较好地保持原茶的风味,但成本非常高,采用喷雾干燥生产的速溶茶、虽生产成本低,但香气损失大。90年代以后,随着膜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速溶茶生产逐渐复苏,目前全国速溶茶生产量约为100t””’。3茶饮料

国内茶饮料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为碳酸型茶饮料,其中不少产品曾投入工业化生产,但由于当时国外可乐型饮料角逐中国市场.使茶饮料在市场上只是昙花一现。进入90年代.茶饮料又逐渐兴起。1995年.旭日集团正式将调味茶饮料(冰茶)推向市场,以后,日本三得利、我国台湾的统一和康师傅等公司先后在大陆投资兴建茶饮料厂。近几年,国内茶饮料销售量迅速上升,I 997年全国茶饮料产量还不足20万t,到2000年茶饮料产量已达到l 85万t,预计2001年将超过:300万c“。2002年,全国茶饮料的总产量接近3[1I)万吨,2003年,这一数字已超过400万吨。1997年~2007年的10年问产量增长了580万吨,平均增长速度接近’200%。截止2005年.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5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4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开发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研究。l 976年从茶叶中提取出“7369”防辐射物质,经临床试验有效率在90%以上。80年代中期,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作为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BHA、BHT。以后.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茶多酚的含量达到80%以上,制率在l 5%左右”。茶多酚用途从食品向医药拓展。其主要提取技术有:有机溶剂萃取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树脂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技术的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咖啡碱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升华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膜分离法、柱层析法、超临界cO: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茶籽的综合利用取得重要成果。20世纪70年代提出茶籽榨油新工艺,通过精制的茶籽油可以食用;首次成功地从茶籽饼粕中提取茶皂素。80年代以来,利用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先后研制出茶皂素石蜡乳化剂、茶皂素洗理香波、农药湿润剂等:根据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和很强的发泡特性.研制出茶皂素加气混凝土稳泡剂„。

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分析 篇7

农产品深加工价值体系分析

农产品价值链环节要畅通。畅通的价值链能够保证产品的顺利流转和增值, 如果价值链由于环节缺失或其他原因不畅, 就会造成产品流转困难, 从而造成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和实现困难。

农产品价值链基础要牢固。价值链基础指的是出于价值链最初端最初期农产品的生产单位, 一般来讲会是农户。这个基础如果不牢固, 就会严重影响下游价值链实现。比如说, 由于前两年市场行情不好, 广大分散的农户不再种植某一种农作物, 当市场回暖依靠于该作物的价值链有机会壮大和发展时, 又会由于该种作物的缺乏而导致无法拓展。所以说, 稳定的基础对价值链而言是很重要的。

农产品价值链的连接要紧密。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地区, 常见的农产品价值链连接方式是“订单农业”。当市场行情变化, 企业采取降低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等违约行为时, 大都无可奈何, 而企业对农户擅自提高收购价格、有选择地出售农产品等行为也多是没有办法。生产户和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往往不能形成一条紧密的价值链。这势必会影响这个价值链的稳定性, 因此, 通过各种方法加强价值链上各个体之间的联系是很必要的。

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体系建构。首先是要保护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 从而提高农户对农产品价值链的参与度。处于价值链最基础阶层的农户利益如果得不到保障, 势必会影响农户参与价值链的积极性, 同时, 也会对整个价值链的基础造成威胁。因此, 保护好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是构建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的首要工作。

其次, 要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链条的牵引主体, 建立好农产品价值链驱动方式。传统的农产品价值链的牵引力度不够, 都是一些分散的小企业在其中起作用。这种牵引方式有很多的缺点, 易于造成整个行业盲目的扩张或是萧条。要培养建立起一批起点高、有特色、具有强大辐射牵引功能的龙头企业或集团。这些实力雄厚的集团经得起市场波动的冲击, 能够保证行业发展的稳定性, 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可以连接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 对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 要更改现有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建立稳定价值链的组织形式, 农业专业合作社具有组织稳定、规模较大等特点, 易于跟深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 要完善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核心, 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经纪人为依托, 涵盖农业生产、加工制造及流通各环节的多层次农业组织体系。

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有金融资本的支持, 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形势下, 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时候要考虑利用金融市场。

在产业核心企业建立和获得发展之后, 我们可以考虑利用资本市场来融资, 从而增强公司的实力, 同时也使企业的管理和运作能够更加规范和成熟。一般来讲, 融资的手段主要有发行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发行债券一般是在公司需要大量资金开拓新领域或是上新项目的时候, 进行的一种临时性的融资手段;发行股票上市则是一种能够给公司带来实质性转变和提升的融资方式。通过发行股票, 不但可以为公司开拓一个新的直接融资渠道, 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 同时还对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管理水平等起到很好的作用。企业能够通过上市审核本身就说明了公司的实力, 而且, 上市之后公司还要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因此对公司的品牌形象会有很大的提高。公司上市之后, 管理体系必须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规范化, 因此, 这对公司管理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农产品深加工体系产品价值增值的措施

利用新技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 这是价值增值的重点环节, 也是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跟传统农业产业的关键区别之一。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必须要同时具备一定的基础。市场基础很关键。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是要投入市场的, 因此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是首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深加工并不是说加工的环节越多、深度越深越好, 而是要以适应市场需求为首要准则;否则, 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就不能实现其市场价值, 所谓价值增值也就无从谈起。因此, 在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之前必须先进行市场调查, 看哪些产品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目的地加工。其次是技术基础。技术基础是深加工的技术保障, 企业要不断吸取最新的生物和食品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这样才能使加工出来的产品在质量上有保证。

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只是作为一种产品, 但还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商品。要想实现产品的商品化, 还必须对产品进行包装,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如果包装合适, 产品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 就能获得高的增值。

这里所谓的包装并不单单指对产品实体进行的包装, 还包括产品形象、商标形象、营销手段等。对产品实体进行的装箱、装盒和包扎要做到既满足相关司法管理条例对该产品包装的规定, 又要做到形象美观大方, 但又不过于浪费。对产品品牌形象的包装首先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识别特点, 即让消费者能从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识别出自己产品, 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特点;然后就是提高自己的产品品牌形象。提高产品品牌形象的方法有很多种, 比如说通过广告宣传、明星代言、搞大型活动等, 要按照成本低效果好的原则具体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消费文化是在消费市场上主导着消费者消费意向的思潮,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各自不同的消费文化。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对当前的消费文化做到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那么它必定能够引领消费潮流, 从而使自己的产品获得非常之高的价值增值。比如在我国的奶粉市场遭遇“三鹿事件”时, 在奶粉市场上最流行的消费观念就是安全了, 为了获得安全, 消费者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 在这个时候如果某个奶粉企业能够真正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安全的形象, 那么其产品必定能够获得超额的收益。

我国水产品加工现状 篇8

摘 要:从产值和规模企业两方面阐述了天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并结合数据总结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特点,最后对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措施意见。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保障

中图分类号:F307.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21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from two aspects of value and scale of enterprises in Tianji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summariz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the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cale enterprises; security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 值

截止到2012年,天津市共有食品工业企业1 300余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计28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 935.1亿元,同比增长45.53%,实现销售收入1 859亿元,同比增长36.3%[1]。其中农副食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8.4亿元,同比增长63.55%;食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1.79亿元,同比增长44.28%;酒、饮料和精制茶之类也实现工业总产值139.59亿元,同比下降7.16%;烟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32%,同比增长40.1%。食品工业全行业实现出口创汇6.34亿美元,比2011年降低15.91%。

天津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06%,比去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轻工业的72.02%,增长了12.26个百分点,高于轻工业增速13.2个百分点[2]。在食用油、保健食品、冷食饮料、方便及焙烤食品、肉及肉制品等5个重点发展的优势行业中,保健食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8.88亿元,增长56.89%,总量在全国排第一位。食用植物油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6.46亿元,同比增长82.5%,总量在全国的排位由去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五位。方便面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3.87亿元,同比增长48.88%,总量在全国排第一位。碳酸饮料行业总量排在全国第三位,茶饮料总量排在第五位[3]。

1.2 规模以上企业

2012年,天津市郊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80家。其中农副食品制造业91家,占13.38%;食品制造业58家,占8.53%,饮料制造业15家,占2.21%;纺织业38家,占5.59%;纺织服装制造业138家,占20.29%;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制造业37家,占5.44%;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3家,占3.38%;家具制造业51家,占7.5%;造纸及纸制品业103家,占15.15%,印刷业32家,占4.71%;医药制造业42家,占6.18%;工艺美术品制造业52家,占7.65%(表1)。

2 发展特点

2.1 调整产业结构 ,加速规模企业发展

进入“十二五”以来,天津市食品行业紧盯享受型、小康型食品市场需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食品工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整体水平得以提升。2006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的45.43%,26.96%和21.9%;2012年分别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的41.78%,48.69%和7.21%。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2011年精深加工的食品制造业增长迅速,实现工业总产值697亿元,增长121%,其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的51.8%。初加工农副食品加工业所占比例下降到32.6%[4]。

2012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销售收入1 859亿元,比去年增加42.9%,其中50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 691亿元,占当年天津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的91%。在50强中排名前三的企业是:天津天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康师傅方便面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和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其销售收入均超过200亿元[5]。

2.2 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素质

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农民教育培训地方法规——《天津市农民教育条例》,并于2010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当年培训农民17万人,其中有12万人取得相应证书。

实施了277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筛选推广农业新品种181个、新技术149项,建立科技示范户2 131户,带动农户7.1万户,增加就业7 000多人[6]。

自1999年以来,天津市政府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书,合作10余年来,“三院两校”已成为天津市科教兴农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进入十二五以来,市农委、科委等政府部门在天津食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先后支持组建了“天津市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天津市食品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市植物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工程中心”和“天津市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等,这些研发中心的设立为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大批科技成果和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在企业应用,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从而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升级。

2.3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增强企业品牌效应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食协在保证天津市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企业申报评审工作,截止到2010年底,评出3批共92家,为保证食品安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开展食品安全师培训考核工作,有245人通过培训考试并取得证书;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制订了《天津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安全食品召回实施的指导规范》和《加强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生产企业自律意见》在行业执行;四是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多次食品安全宣讲活动及维权活动;五是受市经信委委托,研究制定了“天津市食品工业企业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在全行业组织开展好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普遍增强,通过ISO9000、HACCP等认证的企业逐年增多,生产加工过程进一步规范,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和样板企业。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40个企业的13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6个企业的158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龙头企业或农业初级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分别为3个、3个和1个。

2.4 完善政府服务职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天津市食品协会与民生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取抵押、联保、对公、信用贷款等形式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资金问题。2012年为360家中小企业解决资金4亿元。

天津市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在几年来举办食品、农产品专业展会的基础上,举办了“2012中国·天津(环渤海)国际食品交易会”,规模进一步扩大,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程度提高,为企业搭建了很好的展示平台。截止到2012年底,天津市食品工业投资167.53亿元,比2011年提高35%;完成投资86.62亿元,比2011年提高45%;施工项目168个,比2011年增加44个。投资超过5亿元的项目7个,比2011年增加2个[7]。

3 建 议

3.1 加强原材料基地建设

按照食品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抓好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绿色种植、养殖,为食品工业提供优质、标准、稳定供给的原料。加快企业从单纯加工生产为主向以原料、加工及市场协调发展的转变,实现以食品工业为龙头,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

3.2 培育建设好食品大市场

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好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津京国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家现代化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同时做好韩家墅农产品物流中心、老板娘国际农副水产食品城、二商集团农副食品交易配送中心、金元宝滨海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水产集团冷藏加工物流基地等项目的扩建及改造升级,提升交易中心功能。

要积极发展食品会展业,逐步将天津培育成中国北方最大食品交易中心。不断提高天津市在国内及东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提高天津市食品的市场占有率。

3.3 重点扶持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加强品牌化经营[8]

选择一批目前规模虽小,有新产品,企业家创新意识、动力和能力较强,发展有前景、增长有潜力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做强做大,成为标杆企业,尤其是对依托天津特色原料进行加工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企业、行业要加大扶持力度。要加快区县食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建成肉类、乳类、酒类、保健食品、酱腌菜和炒货休闲食品等产业集群,培育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做强做大特色产业。

3.4 推进产、学、研大协作

“十二五”期间要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创新,构建“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食品技术创新平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食品企业的主体作用,支持大型食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管理、人才培养、市场等方面给予扶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发挥食品行业专家服务平台的作用,引进国家级研发中心,加快推进食品科技创新步伐,引领产业发展。

3.5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要严格按照QS认证的标准和产业政策要求,从严对所有企业实施再审核,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基础建设水平。加快安全师培训和配备,使每个企业都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安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立项、资金、补贴等各个方面支持食品安全先进企业,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保证食品安全的自觉性[9-12]。

3.6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建立食品行业人才库,对急需的人才进行分专业、分层次的归类,并根据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供给状况,制定相应内部培养或是外部引进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天津市现有的教育资源,与各高校食品工程学院及职业学校食品相关专业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联合培养、培训,并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员工参加国家及天津市的人才培训工程。鼓励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实力,在科研经费、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13]。

3.7 发挥协会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行业管理

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在政策引导、信息发布、技术交流、项目研究、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已经和正在建立的6个服务平台的作用,为食品企业提供信息、融资、科技、人才、策划、法律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在食品工业协会的组织下,大力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开展行业诚信体系试点,积极推广试点经验,并努力使之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构建严格的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保障天津市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积极组织利用好宣传媒体、新闻出版、IT、印刷等行业以及商业流通领域等各种社会资源,为食品行业的发展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14]。

要加强国内、国际食品技术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优势,组织召开食品行业国际高峰论坛,吸引国内外著名食品制造企业、食品专家、教授、学者来津与天津市相关的食品企业和专家进行交流,促进天津市食品行业各领域与国际接轨,提升天津市食品行业的管理、人才、技术、市场等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巧君.两年关闭落后企业600余家[EB/OL]. (2013-03-13).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tjrb/2013-03/13/content_6851958.htm.

[2] 天津统计局.天津年鉴2013-食品工业[M].天津:天津年鉴社,2013.

[3] 作者不详.2012食品工业产值增速45%津城连续两年全国居首[EB/OL]. (2013-03-13). http://spzx.foods1.com/show_2037528.htm.

[4] 天津统计局.天津年鉴2012-食品工业[M].天津:天津年鉴社,2012.

[5] 作者不详.2012天津食企工业50强出炉 37家年销售超5亿元[EB/OL] .(2013-03-13). http://economy.enorth.com.cn/system/2013/03/13/010735558.shtml.

[6] 作者不详.天津市科教兴农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安排[EB/OL] . (2011-05-04). http://www.tjaci.gov.cn/sub-index/zwz_getDetails?csTypeId=10&id=192&typeValueId=8.

[7] 作者不详.食品工业强市的曙光[EB/OL]. (2013-03-11). http://news.163.com/13/0311/08/8PM2EAVO00014AED.html.

[8] 汪明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浅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0(3):74-76,79.

[9] 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9-111.

[10] 尹玉伶,何静.我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5):488-490.

[11] 范琦智,王艳辉,李凤梅,等.科右中旗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6): 19-20.

[12] 刘枫,解睿,何燕.如何实施提升山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J].山西农业科学,2010(6):76-78,82.

[13] 马玉琴.关于固原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29-30.

[14] 薛选登.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3):19-21.

要加强国内、国际食品技术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优势,组织召开食品行业国际高峰论坛,吸引国内外著名食品制造企业、食品专家、教授、学者来津与天津市相关的食品企业和专家进行交流,促进天津市食品行业各领域与国际接轨,提升天津市食品行业的管理、人才、技术、市场等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巧君.两年关闭落后企业600余家[EB/OL]. (2013-03-13).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tjrb/2013-03/13/content_6851958.htm.

[2] 天津统计局.天津年鉴2013-食品工业[M].天津:天津年鉴社,2013.

[3] 作者不详.2012食品工业产值增速45%津城连续两年全国居首[EB/OL]. (2013-03-13). http://spzx.foods1.com/show_2037528.htm.

[4] 天津统计局.天津年鉴2012-食品工业[M].天津:天津年鉴社,2012.

[5] 作者不详.2012天津食企工业50强出炉 37家年销售超5亿元[EB/OL] .(2013-03-13). http://economy.enorth.com.cn/system/2013/03/13/010735558.shtml.

[6] 作者不详.天津市科教兴农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安排[EB/OL] . (2011-05-04). http://www.tjaci.gov.cn/sub-index/zwz_getDetails?csTypeId=10&id=192&typeValueId=8.

[7] 作者不详.食品工业强市的曙光[EB/OL]. (2013-03-11). http://news.163.com/13/0311/08/8PM2EAVO00014AED.html.

[8] 汪明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浅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0(3):74-76,79.

[9] 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9-111.

[10] 尹玉伶,何静.我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5):488-490.

[11] 范琦智,王艳辉,李凤梅,等.科右中旗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6): 19-20.

[12] 刘枫,解睿,何燕.如何实施提升山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J].山西农业科学,2010(6):76-78,82.

[13] 马玉琴.关于固原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29-30.

[14] 薛选登.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3):19-21.

要加强国内、国际食品技术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优势,组织召开食品行业国际高峰论坛,吸引国内外著名食品制造企业、食品专家、教授、学者来津与天津市相关的食品企业和专家进行交流,促进天津市食品行业各领域与国际接轨,提升天津市食品行业的管理、人才、技术、市场等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巧君.两年关闭落后企业600余家[EB/OL]. (2013-03-13).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tjrb/2013-03/13/content_6851958.htm.

[2] 天津统计局.天津年鉴2013-食品工业[M].天津:天津年鉴社,2013.

[3] 作者不详.2012食品工业产值增速45%津城连续两年全国居首[EB/OL]. (2013-03-13). http://spzx.foods1.com/show_2037528.htm.

[4] 天津统计局.天津年鉴2012-食品工业[M].天津:天津年鉴社,2012.

[5] 作者不详.2012天津食企工业50强出炉 37家年销售超5亿元[EB/OL] .(2013-03-13). http://economy.enorth.com.cn/system/2013/03/13/010735558.shtml.

[6] 作者不详.天津市科教兴农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安排[EB/OL] . (2011-05-04). http://www.tjaci.gov.cn/sub-index/zwz_getDetails?csTypeId=10&id=192&typeValueId=8.

[7] 作者不详.食品工业强市的曙光[EB/OL]. (2013-03-11). http://news.163.com/13/0311/08/8PM2EAVO00014AED.html.

[8] 汪明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浅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0(3):74-76,79.

[9] 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9-111.

[10] 尹玉伶,何静.我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5):488-490.

[11] 范琦智,王艳辉,李凤梅,等.科右中旗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6): 19-20.

[12] 刘枫,解睿,何燕.如何实施提升山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J].山西农业科学,2010(6):76-78,82.

[13] 马玉琴.关于固原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29-30.

上一篇:最美法治人物事迹材料下一篇:作文:中学生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