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

2024-08-04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精选10篇)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 篇1

⑴火力发电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⑵自来水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⑶印染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⑷服装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16.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甲地气候的________(大陆性或海洋性)显著,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500米以上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地形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

⑶丙、丁两城均是该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其中丙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与丁城钢铁工业兴起条件相似的`著名钢铁工业城市(区)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城市或工业区)。

⑷乙地的主要农产品是__________,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 篇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五种导向型工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区位选择原则;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学案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扩充课堂的知识量;通过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 认识到工业的区位选择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这样才能使工业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与区位选择原则;污染严重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变化的。教学难点: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对某一工业的区位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课前播放曹妃甸的介绍和新首钢的新闻报道 (视频略) 。教师承转:2011年1月13日, 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 长达近10年的首钢搬迁工程接近了尾声。那么, 当年首钢为什么在北京选址?百年时间首钢发展壮大了, 为北京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为什么又要迁出北京?新首钢的家为什么又是河北曹妃甸呢?设计意图:本节课以首钢搬迁为案例进行问题式引领教学, 而同学们只是从新闻材料中了解知道首钢的新家是河北曹妃甸。对曹妃甸的了解知之甚少, 通过视频短片介绍, 同学们可以了解曹妃甸的基本概况及区位发展前景, 同时为本节课的解疑进行了铺垫。学案反馈:通过简单概念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个工厂的厂长, 你建工厂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工厂会建在什么样的地方才能获得最高利润?学生回答:土地价格低, 水源充足,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动力充足, 原料丰富, 科技水平高, 政策优惠的地方。教师点拨:把工厂布局在这样的地方, 这个工厂一定会达到生产成本最低获得的利润最高了, 也就是说同学们在进行工厂选址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设计意图:身临其境感受经济效益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回归设疑:首钢选址北京时主要考虑哪些区位因素?学生思考:煤铁资源丰富。图片展示:漫画“何谓幸福?”教师过渡:今年两会, “幸福感”成为点击率高的热门词。何谓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最近老师看到一篇很好的评论员文章, 标题叫《有色金属加减百姓“幸福感”》, 同学们怎样来理解呢?学生思考:有色金属冶炼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教师点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还应考虑环境效益。设计意图:15分钟的学习会使一部分同学疲劳, 舒缓紧张的学习, 产生一个小兴奋点继续学习下面的知识。

教师设疑:皮革厂、水泥厂和垃圾处理厂应该如何进行布局?学生思考:能够初步判断出污染的类型并给出合理化的区位选择。

回归设疑:首钢为什么要从北京迁出?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回答基本上能理解首钢搬迁主要是出于对环境效益的考虑。教师点拨:同样的首钢没有变,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 影响首钢的区位因素在发生变化, 由最初考虑石景山附近有丰富的矿石进行选址到新中国首都北京环境的考虑首钢不得不进行搬迁, 这告诉我们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资料展示:材料1:20世纪50年代, 为了巩固国防, 国家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20世纪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发战略。材料2:霍英东在南沙投资“舍本不求利”。材料3:有些厂商爱好高尔夫球、保龄球等休闲运动。所以他们会把工厂选择在周边有休闲场所的地区。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工业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回答:政策、乡土情感和企业者的理念和心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 并归纳出工业还受社会效益的影响。

回归设疑, 应用提升:新首钢为什么要迁址曹妃甸?学生分组, 合作探究:曹妃甸是渤海湾上的新明珠, 港阔水深;原料、产品运输方便;向华北、东北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经济腹地广;沿海有广阔的滩涂, 地价低廉;距北京近, 方便工人周末回家探亲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 篇3

一、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工业概述

1.工业

(1)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的分类

①按生产对象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②按产品性质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工业的发展是近代文明的表现。工业创造了较多的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

工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破坏和污染了自然环境,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①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工业发展耗费了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对它们无节制的开发会给人类未来带来灾难。

②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了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同时还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

(二)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工业的区位因素

(1)土地

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

(2)水源

丰富而优质的水源对需水量大、水质要求高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3)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和素质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4)动力(能源)

充足的动力(能源)供应能够吸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5)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原料需求型工业影响很大。

(6)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需要便利、快捷的运输,沿海、沿江及铁路枢纽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较大。

(7)市场

接近消费市场,可节省运费,降低成本,并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8)政策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务条件对工业的区位选择也有影响。

(9)科技

科技进步能促进交通条件的改善和运输能力的提高,能使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还使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

2.不同工业类型的主导区位因素

(1)原料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原料。

②工业特点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原料产地。

(2)市场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市场。

②工业特点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消费市场。

(3)动力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能源。

②工业特点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能源供应地。

(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劳动力。

②工业特点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5)技术导向型工业

①主导区位因素

知识和技术。

②工业特点

技术要求高。

③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例如,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2)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3)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

(1)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有些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有些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

(1)定义

工业集聚是指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聚集(即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的现象。

①传统工业的集聚

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工业区。

②新兴工业的集聚

可形成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如美国的“硅谷”。

(2)工业集聚的意义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

(1)形成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类型

①按形成分类

A.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形成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一般都是自发形成的。

B.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

②按性质分类

A.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B.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4.工业分散

(1)定义

工业分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或工业区之间距离趋远的现象。

(2)工业分散的两种情况

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得新建的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

二是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是为了充分利用不同地方的优势条件而形成的。

(3)优势

工业分散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工业地域联系

(1)主要技术支持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通信技术和手段。

(2)意义

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等的流动。

三、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1.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1)区位优势

①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及人工运河连成一体,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区内的高速公路也交织成网。

②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是著名的优质煤田,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③离铁矿区较近

鲁尔区西南部靠近法国著名的洛林铁矿。

④充足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等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⑤广阔的市场

邻近欧洲较发达区域,市场广阔。

(2)德国鲁尔区曾经衰落的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电力等传统工业部门)。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世界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经济危机、钢铁替代产品增多)。

④重化工业集聚造成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

(3)整治措施

①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工业旅游和金融服务业。

④优化环境,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

2.新工业区

(1)概念

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这些地域被称为新工业区。

(2)分布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的“硅谷”等。

(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①区位条件

有大批廉价劳动力;政府的大力支持;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②主要特点

A.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雇员一般在250人以下。

B.以轻工业为主,生产成本低廉、工艺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轻工业产品。

C.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

D.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

E.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3.美国“硅谷”

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既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

(1)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

③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硅谷”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居美国首位。

④便捷的交通。

⑤市场稳定。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点拨:美国“硅谷”与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的异同点

1.共同点

①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②交通便利。

③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

④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不同点

(1)生产结构

美国“硅谷”以高技术产品为主,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以轻工业为主。

(2)生产特点

美国“硅谷”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

(3)分布特点

美国“硅谷” 分布在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分散在小城镇甚至乡村。

(4)劳动技术条件

美国“硅谷”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以廉价劳动力为主。

(5)政府因素

美国“硅谷”有军事订货。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重难点解析】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比重最大者为其主导因素,如下图所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①运输环节

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产品运输要求高,则布局于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②产品研发环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采用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以课本为依据,充分利用乡土材料进行必要的充实。

讨论案例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从案例中抽取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如鞍山钢铁生产、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就属于讨论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工业联系的形式、工业集聚的`意义等。

运用案例在于通过设置相关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这样,演绎与归纳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原理规律内化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反思二:发展学生的否定性思维。

在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等途径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定,培养学生的否定性思维。例如学习了工业联系的三种形式后,让学生思考“存在生产工序上联系的工厂不存在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这种观点正确吗?在学习了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对工业发展有利的影响后,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不利的一面,以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地理问题,提高其逆向思维能力。

反思三: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本节课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课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分析,撰写地理小论文。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 篇5

一、选择题

1.冶炼钢铁的工业生产过程属于

A.从自然界获取能源的过程

B.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源的过程

C.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

D.对原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2.下列工业属于轻工业的是()

A.纺织工业 B.煤炭工业

C.化学工业 D.钢铁工业

3.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工业

C.交通运输业D.工业和旅游业

4.与印刷厂没有联系的工业生产过程是()

A.伐木B.造纸

C.运输D.发电

5.我国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多分布在()

A.京九、京广铁路沿线

B.兰新、京沪铁路沿线

C.宝成、浙赣铁路沿线

D.京沪、哈大铁路沿线

6.下列地区位于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的是()

A.辽中南B.长江沿线

C.黄河流域D.陇海铁路沿线

7.下列城市属于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的`中心城市是()

A.上海、济南B.南京、武汉

C.重庆、成都D.南昌、杭州

8.下列工业基地按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

C.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D.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9.有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B.多依附于大城市

C.多依附于大中城市D.具有相似的开发重点

10.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城市是()

A.上海、福州B.南京、青岛

C.杭州、南昌D.苏州、常州

11.下列城市位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沿海开发区的是()

A.苏州、福州、广州、沈阳B.大连、青岛、桂林、昆明

C.天津、上海、无锡、吉林D.海口、重庆、南宁、南京

12.鞍山-本溪作为国家重工业骨干的工业部门是()

A.采矿工业B.钢铁工业

C.机械工业D.造船工业

参考答案:

1.C2.A3.B4.C5.D6.A7.B8.C9.B10.D11.A12.B

非选择题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一、读“我国某工业基地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某工业基简图

1.此图所示是我国的__________工业基地。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①__________市;②__________市;③__________市;④__________市;⑤__________矿;⑥__________海;⑦__________海。

3.①城市有著名的__________工业;③城市有著名的__________工业;④城市有著名的__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__工业。

4.本区工业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有:资源__________且__________好,如有__________油田、__________煤矿、__________铁矿等;交通__________,如重要的铁路枢纽__________,重要的铁路干线__________、__________线等,重要的海港__________港。不利条件有__________不足。

二、读“我国某工业基地简图”,分析回答:

我国某工业地简图

1.此图是我国的________工业基地。

2.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________市;②________市;③________市;④________市;

⑤________市;③________市;①________江;③________湾;

②________湖;①________海。

3.下列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上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南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杭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

4.该工业基地是我国最著名的________(重、轻、综合性)工业某地。试从资源、交通、市场、科技等方面简要分析该工业某地的发展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区工业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为什么二十多年来乡镇企业还迅速蓬勃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应以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力量为依托,侧重发展________型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答案:

一、

1.辽中南

2.①沈阳②抚顺③鞍山④大连⑤本溪⑥渤⑦黄

3.机械钢铁造船化学

4.丰富资源配置辽河抚顺鞍山(或本溪)便利沈阳京哈哈大大连水源

二、

1.沪宁杭

2.①杭州②上海③苏州④无锡⑤常州⑥南京⑦长⑧杭州⑨太⑩东

3.上海:机械纺织化学钢铁电子有色金属南京:机械电子钢铁纺织石化杭州:机械纺织化学电子钢铁

4.综合性本区虽然矿产资源缺乏,资源配置不好,但该地充分利用本区雄厚的科技力量、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和广阔、优越的市场条件,积极发展工业,使其成为我国最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 篇6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单元测评

本课教学重点是讲述鸦片作为特殊武器的作用,让学生明白鸦片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让学生体会到鸦片能毁了一个人,能毁了一个家,更会毁了一个国。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段屈辱史,又是一段抗争史,还是一段探索史。

一、选择题

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只要能准确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是发生在1839年6月3日,就可以直接选择正确答案为A项。这是一种以往事带今事的记忆方法,学习时要注意运用。答案:A 2.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开埠通商 D.领事裁判权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以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四个备选项中,只有C项最符合题意。答案:C 3.(2010安徽课改实验区模拟)1856年初,一个英国商人不可能做到的是()A.到广州经商

B.在上海租地建别墅

C.在杭州持刀伤了一名中国人,杭州法官拿他没辙 D.从上海出发坐轮船去重庆销售英国商品

解析:1856年之前,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而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是1895年的《马关条约》。答案:D 4.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他的正确答案应是()A.《瑷珲条约》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掌握情况。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了我国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A项是正确的。而《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内容。答案:A 5.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力B.清军装备落后 C.英国“船坚炮利”D.清朝腐朽衰落

解析:A、B、C三项都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鸦片战争开始后,中国在军事上处于劣势。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一味妥协退让,都表明了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答案:D 6.近代历史上最先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 解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而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国家是英国,故答案是B项。答案:B 7.右图是一场战争后留下的建筑物残迹,它记录着列强在近代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结合图片的特点可判断此建筑物应是圆明园的残迹,结合教材内容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答案:B 8.进步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的思想是()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学”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答案:B 9.坐落在山东威海的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所纪念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甲午中日战争”,推断此人与这场战争有关。其中林则徐是虎门销烟;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的抗英英雄;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殉国,他殉国后,山东人民在黄海边的成山角之巅为其建祠塑像,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 10.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后

解析:材料隐含的条件“允许在通商口岸办厂”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是一致的,据此可推断这事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答案:D 11.下列发生在1901年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解析:A项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B项《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C项《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D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

答案:D 1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 “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完全沦为„„工具”。根据清政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判断,应是《辛丑条约》的签订,而上述所列选项中只有D项是《辛丑条约》中的内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若干重大事件及其历史影响,它们之间的发展顺序和因果关系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请按顺序把相关数字填入空格内。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辛丑条约》 ⑥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⑧《南京条约》 ⑨《马关条约》 解析: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丑条约》签订之后,即1901年后;③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⑤《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⑥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即1895年后;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即1842年后;⑧《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1895年,据此可得出正确答案。该题也可根据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答案:③→⑧→⑦→①→⑨→⑥→④→⑤→②

14.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林则徐

左宗棠

邓世昌

(1)请就他们的英雄业绩拟写2~3句解说词。

(2)对比他们生活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分析当时中国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3)他们的英雄事迹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你认为学习这种精神最好的行动是什么?

解析: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许多英勇抵抗外来侵略,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和积极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并为之奋斗的进步人士,对于他们各自历史事迹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结合他们的背景记忆他们的事迹,第(1)(2)问就解决了,答题时注意答案的简洁性。第(3)问考查了情感价值观,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此题不必拘泥于答案,只要能围绕爱国主义精神、立志成才、建设祖国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参考答案:(1)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禁烟运动,表现出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或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邓世昌: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不屈,以身殉国。

(2)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主义东来。(3)爱国主义精神。(或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等内容均可)行动:勤奋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15.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完成:(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2)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林则徐禁烟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一个借口,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想打开中国大门,进入中国内地倾销商品。明确了这一点,此题也就不难回答了。

参考答案:(1)不是。“危机加剧”的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2)马士以为鸦片战争是“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实质是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通州沿线的炮台,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请完成:

(1)材料一、二、三指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2)从这些条约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要结合三段材料的内容,联系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来分析。回答时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参考答案:(1)材料一、二、三分别指的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它们分别是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

(2)三个条约的签订分别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7.阅读下列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3)针对中国19世纪末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解析:此题要求归纳19世纪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解答时注意抓住时间限制“19世纪”及战争的特点“灾难性战争”,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回答。第(3)问考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反入侵”的斗争有太平天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等。

(3)略。(提示:可从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等方面来谈,也可从“落后就要挨打”等方面来谈)

18.假如你是一位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人士,你能为因落后挨打而日益衰落的中国提出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吗?试阐述你的救国方案。(提示:内容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和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特别是强调情感体验。这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不必拘泥于答案,结合当时的背景,允许发表多种见解。参考答案: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先进军事技术;创办民族工业;改革教育制度,培养近代化人才;大力提倡民主、科学等。(此题为开放性题目,以上诸条,只要答对其中五条即可。除上述要求外,如答其他且言之有理也可)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莲山课件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 篇7

一、表格数据类

试题特点:此类试题重点考查学生提取、认定和加工、运用数据信息的能力,反映了地理学科重视定量分析的发展趋势。

解题关键:此类题要特别注意图表中数据的单位,准确认定和提取关键性的、具有知识性和特征的数据,运算时要理清思维,精确计算。

[例1]读“我国三大经济带GDP比重及三大产业比例表”(1999年),据此回答(1)~(3)题。

(1)东部地区人均GDP是西部地区的( )

A. 1倍多B. 2倍多 C. 3倍多 D. 4倍多

(2)东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约为中部地区的( )

A. 1倍多B. 2倍多 C. 3倍多 D. 4倍多

(3)为了加强三个地带的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

①资源密集型 ②资金密集型 ③技术密集型 ④劳动密集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看清表格所列内容均为比重。表格中所列数据未出现具体的GDP数值、三大产业产值及人口总数,则我们可将总数均看做100。(1)题,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应该是东部总GDP除以东部总人口,所以为59÷41.1=1.436,而西部人均GDP为13÷23.2=0.56,因而东部人均GDP是西部的1.436÷0.56=2.56倍。选B。(2)题,此题出错率很高,很多学生直接算出39÷34=1.14,错选了A。其实仔细审题,东部地区第三产业的产值应该为:59×39%=23.01,而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产值为:28×34%=9.52,则东部是中部第三产业产值的23.01÷9.52=2.41倍。故选B。(3)题选C。

二、直角坐标图类

试题特点:此类试题多结合统计图来呈现,包括坐标图、线状图、柱状图、折线图、雷达图、玫瑰图等,从坐标图中获取地理数据信息完成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等要求。

解题关键:①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②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③对柱值或曲线高低及变化过程进行分析;④对各信息进行交互联系、对比、分析。

[例2]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图1)。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回答(1)~(2)题。

(1)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

A.a、b、c B.c、b、a

C.c、a、b D.b、a、c

(2)如果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由于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城市中心的距离、交通通达度有关,所以距城市中心越近,土地成本越高、运费越低,a为运费,b为劳动力成本,c为土地成本,C答案相符。(2)题,②处的生产成本为:8+8+20=36,而①为45,③为52,④为45,故②处成本最低,最适宜建厂,选B。

三、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类

试题特点:此类试题常结合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等边三角形)来考查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形成及变化的掌握程度。

解题关键:①此类图的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总和必然是100%;②读取某点在一条边上的数据,可顺该点做此边0数值一侧另一边的平行线,对应的数据即是该点在此边的读数。简单说读图要诀就是:平行、同向、归一。

[例3]读三角坐标图(图2),回答以下问题。

(1)若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的技术、劳动力和其他因素,则最有可能表示冶金工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则④所表示的国家就业人口转化的趋势将主要是( )

A.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

B.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

C.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流动

D.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

[解析](1)题,若a、b、c是影响工业的技术、劳动力和其他因素,则可判断①是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投入占80%),④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70%),③是技术和劳动力并重的工业(技术占50%,劳动力占38%),②对劳动力和技术要求都不是很高(技术占18%,劳动力占8%),结合冶金工业特点,②最符合要求。(2)题,若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④代表的国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于60%,而第三产业比重很少,今后人口就业应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

答案:(1)B,(2)D。

四、几何图形类

试题特点:此类题一般难度较大,要求考生能利用几何图形所表达的地理信息,把握各要素间内在联系。利用已掌握知识或提供的公式做出计算,对比分析,并做出预测。常见公式有:

原料指数= 原料重量/成品重量;运费 =重量×运费率×距离。

解题关键:工厂的生产成本应综合考虑运费、劳动力、原料、土地、税收等因素,厂址应该选择这些因素总和的最小值处。即选址原则是:生产成本总和最小而获得利润最高。

[例4]读图3,均质平原上某一制造业的产品中,R1的原料占40%,R2的原料占60%,全部产品提供市场消费。若不论是原料或产品,单位重要的运费都相同且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回答(1)~(2)题。

(1)如果R1、R2两种原料的原料指数之和为1,那么工厂最佳应设于( )

A.R1产地 B.R2产地 C.N地 D.M地

(2)该企业最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B.电子装配工业

C.制糖工业 D.啤酒工业

[解析](1)由于R1、R2两种原料的原料指数之和为1,即两种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比为1:1,从重量比上看将工厂布局在图中R1、R2 、M三地均可,但为了节约运费,需要选择距离短且运费低的地点布置工厂。假若将工厂分别设在R1、R2、N、M四地,则运费分别是:R1地=100×0.6(原料R2运费)+100(成品运费)=160,R2地=100×0.4(原料R1运费)+100(成品运费)=140,N地=50×0.4(原料R1运费)+50×0.6(原料R 2运费)+87(成品运费)=137,M地=100×0.4(原料R1运费)+100×0.6(原料R 2运费)=100,由此可见,M地是运输成本最低的地点,故选 D。(2)题,由材料“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比为1:1”,推知原料制成产品后,重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钢铁工业、制糖工业在制成产品后,重量会大大减轻;而啤酒工业由原料变为产品后,重量则大大增加,由排除法可知选B。

答案(1)D,(2)B。

五、等值线图类

试题特点:高考试题中新颖的等值线图不断出现,工业生产一章主要以等费用线为背景,依托隐藏的数值大小关系信息,重点考查原料指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解题关键:在读图时,首先应识别等值线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分析影响该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然后按照等值线图判断的共性特征,从曲线走向、弯曲情况、疏密程度、数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推测,最后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

[例6]图5中M1、M2表示工业原料产地,N表示市场。读图回答(1)~(2)题。

(1)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1、M2,N是该企业的唯一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下列四个地点建厂最合适的是( )

A.乙 B.丙 C.丁 D.戊

(2)该企业经过技术革新后,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料P2重量下降到原来的1/4。那么该企业在选择新厂址时,影响其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原料P1 B.原料 P2C.市场 D.技术

[解析](1)题,分别读出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运输原料和产品到市场N的运费,算出总和之后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最适合建厂的是丙地。甲地运费:2.7+10+0.5=13.2;乙地的运费:1+9+4=14,丙地的运费:2.5+4+5=11.5,丁地运费:4+3+8=15;戊地运费:4+8+4=16,比较下来丙地运费最低,故最适宜建厂。(2)由于企业技术革新,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原料M2降到原来的1/4,所以丙地的运费:M1运费仍为2.5,M2运费为4×1/4=1,运往市场的运费仍为5,相比较而言,产品运往市场所耗运费最高,故影响其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 篇8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大学生找工作。

A:错

B:对

答案: 【错】

2、职业生涯规划不是静态的。

A:对

B:错

答案: 【对】

3、如果上一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年龄到了下一阶段此任务就会自动完成。

A:错

B:对

答案: 【错】

4、职业生涯规划是基于()认定的一个人生发展的方向、目标、定位。

A:周围的人

B:其余都不对

C:个人自主

D:父母

答案: 【个人自主】

5、下列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要随时反思

B:要纵眼未来

C:最终行动点是时刻关注未来

D:要关注现实

答案: 【最终行动点是时刻关注未来】

6、下列属于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内容的是

A:获得什么样的薪酬回报

B:要做什么事情

C:其余都是

D:要去什么位置

答案: 【其余都是】

7、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论将生涯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期。

A:成长

B:维持

C:建立

D:探索

答案: 【成长】

8、角色的宽度是由()来决定的A:其余都是

B:投入的时间

C:主观投入度

D:投入的金钱

答案: 【其余都是】

9、生涯是()

A:从生到死的历程

B:工作角色的连续体

C:所做的职业过程

D:个人的职业成果

答案: 【从生到死的历程】

10、自我探索的三个重要意义是

A:帮助你制定适合自己的行动计划

B:帮助你树立内心认同的生涯目标

C:帮助你了解某种职业的能力要求

D:.帮助你权衡不同职业选择的利弊

答案: 【帮助你制定适合自己的行动计划;

帮助你树立内心认同的生涯目标;

.帮助你权衡不同职业选择的利弊】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根据霍兰德理论,哪些职业是E型企业型所对应的职业?

A:律师

B:销售

C:心理咨询师

D:出纳会计

答案: 【律师;

销售】

2、什么兴趣类型的人关心人胜于关心物?

A:事务型

B:艺术型

C:社会型

D:企业型

答案: 【社会型;

企业型】

3、每个人都只符合一种兴趣类型。

A:错

B:对

答案: 【错】

4、对一份工作是否感兴趣不会影响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A:对

B:错

答案: 【错】

5、我们可以通过多个角度来出发来产生大量的职业选项,比如说曾经的梦想是什么,另外可以通过兴趣爱好出发,也可以进行一些头脑风暴,还可以由能力出发等。

A:对

B:错

答案: 【对】

6、既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那我毕业的第一份工作选什么都行,都能培养出兴趣。

A:错

B:对

答案: 【错】

7、下列哪项对艺术型的人的描述是不准确的?

A:喜欢自由自在、富有创意的工作环境

B:喜欢独立工作,能表达自我C:害怕约束,不喜欢世俗常规,不喜欢重复枯燥的事

D:喜欢说服、影响别人

答案: 【喜欢说服、影响别人】

8、喜欢与符号、概念、文字、抽象思考有关活动,不喜欢领导、竞争等需要企业能力的工作,符合哪种兴趣类型的特点?

A:实际型

B:事务型

C:艺术型

D:研究型

答案: 【研究型】

9、()的人喜欢竞争,迎接挑战。

A:艺术型

B:社会型

C:现实型

D:企业型

答案: 【企业型】

10、根据霍兰德理论,哪些职业是R型现实型所对应的职业?

A:计算机操作员

B:机械制图员

C:科技报刊编辑

D:工程师

答案: 【计算机操作员;

机械制图员;

工程师】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自我管理技能?

A:勤奋

B:自律

C:主动

D:耐心

答案: 【勤奋;

自律;

主动;

耐心】

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是稳定不变的A:对

B:错

答案: 【错】

3、外向型的人不爱与人打交道,所以往往他们人际关系较差。

A:错

B:对

答案: 【错】

4、一个人最好从事与自己性格相符的职业,但人的性格并不能决定他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

A:对

B:错

答案: 【对】

5、直觉型人关注细节,感觉型人关注整体

A:错

B:对

答案: 【错】

6、判断型的人乐于制定和执行计划,办公室往往紧紧有条

A:对

B:错

答案: 【对】

7、做决策时,思考型人以事为主,情感型人以人为主

A:错

B:对

答案: 【对】

8、MBTI理论中,我们获取能量的方式看,分为哪两个维度?

A:外向

B:直觉

C:感觉

D:内向

答案: 【外向;

内向】

9、MBTI理论中,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看,分为哪两个维度?

A:感觉

B:判断

C:知觉

D:直觉

答案: 【感觉;

直觉】

10、MBTI理论中,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看,分为哪两个维度?

A:直觉

B:情感

C:思考

D:知觉

答案: 【情感;

思考】

11、MBTI理论中,我们行动方式上看,分为哪两个维度?

A:知觉

B:直觉

C:判断

D:思考

答案: 【知觉;

判断】

—————————————

完整章节答案点此购买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A:错

B:对

2、技能是指经过后天学习和练习而培养形成的能力。

A:错

B:对

3、可迁移技能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专业知识技能不重要

A:对

B:错

4、“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

A:错

B:对

5、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以及运用改能力得到何种结果所持有的信心或把握程度。

A:错

B:对

6、专业知识技能只有通过正式的专业教育才能获得

A:对

B:错

7、技能的三分法的类别是?

A:专业知识技能

B:复合型技能

C:可迁移技能

D:自我管理技能

8、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专业知识技能?

A:数学

B:演讲

C:英语

D:电脑制图

9、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可迁移技能?

A:分析

B:教学

C:演讲

D:组织

10、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自我管理技能?

A:自律

B:勤奋

C:主动

D:耐心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人、事、物的看法或原则。凡是自己觉得重要的、想追求的就是自己的价值观。

A:错

B:对

2、价值观不会随着环境和需求的改变发生任何改变

A:对

B:错

3、职业价值观一点程度上影响职业满意度。

A:错

B:对

4、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是非常严格的,我们一定要找到和自己价值观完美匹配的那一种职业。

A:错

B:对

5、一个人愈清楚自己的价值观,生活目标愈清楚。

A:错

B:对

6、价值观匹配是高级追求,等我们先在职业中满足了生活需要之后才需要开始考虑。

A:对

B:错

7、职业价值观标示着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要追求的理想:为了金钱,为了权力,还是为了一种情感关系

A:是职业价值观

B:是内在的职业兴趣

C:是职业能力

D:是拜金主义

8、价值观的特征有

A:可变性

B:独特性

C:随意性

D:相对稳定性

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人又五个层次的需求,处于最下面三个层次的是

A:自我尊重

B:安全

C:生理需求

D:归属

10、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属于内在的高层次的需求的是以下哪几个需求?

A:自我尊重

B:归属感

C:自我实现

D:安全感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很多人觉得工作不是原来自己想要的,原因就是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活在对职业的想象中

A:错

B:对

2、聚焦型生涯的是指专注于某一领域持续发力,并取得成果。

A:对

B:错

3、胜任素质模型就是某具体岗位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

A:对

B:错

4、兴趣与能力的关系中,如果是高兴趣,低能力的应该怎么办?

A:积极练习

B:谋生手段

C:理想工作

D:果断放弃

5、兴趣与能力的关系中,如果是高兴趣,高能力的我们称为?

A:业余爱好

B:需要改变

C:理想工作

D:谋生手段

6、兴趣与能力的关系中,如果是低兴趣,高能力的我们称为?

A:理想工作

B:需要改变

C:业余爱好

D:谋生手段

7、P.L.A.C.E法中的P是指什么

A:有哪些职位

B:薪酬福利

C:在哪里工作

D:升迁通道及速度

8、以下属于工作世界探索要了解的内容有

A:核心能力

B:发展机会

C:工作内容

D:进入标准

9、以下属于新兴职业的是

A:酒店试睡员

B:无人机飞手

C:自媒体运营

D:旅游体验式

10、以下是了解职业的途径的是

A:在职人士访谈

B:书籍

C:网络

D:想象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决策平衡单的目的就是得出最后的结果,填写的过程不重要

A:错

B:对

2、选项越多,人的选择越困难。

A:错

B:对

3、任何决策都是有风险的。

A:错

B:对

4、“我就是拿不定主意!” 在决策的时候总是说这话的决策风格很有可能是

A:痛苦挣扎型

B:拖延型

C:宿命型

D:冲动型

5、阻碍人们决策的原因有

A:

其余都是

B:

信息不足

C:

信念不对

D:

方法不会

6、先决定,以后再考虑‘ 在决策的时候总是说这话的决策风格很有可能是

A:冲动型

B:痛苦挣扎型

C:宿命型

D:拖延型

7、CASVE循环中第三个步骤是()

A:评估

B:分析

C:综合D:沟通

8、克朗伯兹 将影响个人职业决策的因素划为哪几类?

A:学习经验

B:遗传和特殊能力

C:人物取向的技能

D:环境和重要事件

9、决策平衡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在众多的职业选项里面选择其中的一个,而立场分析可在A:帮助大家完成生涯平衡评估

B: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职业

C:帮助大家找好工作助大家做出是和否的判断

D:其余选项都对

10、目标设立的SMART原则中除了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还应该包含那些内容

A:可量化的B:目标有价值

C:有时间限制

D:可实现有挑战性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信息获取能力是一种竞争力。

A:错

B:对

2、只想看中国移动公司网站的招聘内容,就可以这样查询: 招聘 site: 10086.cn/

A:错

B:对

3、应届生可以通过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服务平台了解到国际组织工作的信息。

A:错

B:对

4、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A:错

B:对

5、以下哪个网站专注互联网的职业机会

A:大街网

B:领英

C:拉勾网

D:猎聘网

6、以下网站中,不是做招聘的网站是

A:领英

B:猎聘

C:梧桐果

D:搜狐

7、就业信息应该包括

A:就业形势与政策

B:应聘联系方式

C:招聘岗位信息

D:招聘单位信息

8、以下网站中,专门做招聘的是

A:百度

B:实习僧

C:大街网

D:梧桐果

9、以下哪些机构有就业信息的权威解读?

A:四川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B:国家统计局

C: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D:教育部

10、以下哪些网站可以查到骗子公司信息

A:百度

B:天眼查

C:企查查

D:人力资源部官网

第九章 单元测试1、147定律的7是指HR通常用7秒时间决定要不要给面试者机会

A:对

B:错

2、制作简历中要体现我们对该行业的了解和热情。

A:对

B:错

3、在简历中,用数据来可以很具体地展示出应聘者的成绩

A:对

B:错

4、在一页纸的简历中,完全应该把中学的经历写进去。

A:对

B:错

5、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不在简历里呈现

A:电话号码

B:所学专业

C:求职意向

D:专业课程的罗列

6、关于简历上使用照片,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需要提供展现职业化形象的照片

B:照片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

C: 能展现应聘者的个性.D:照片向阅读者建立好的第印象

7、HR鄙视的简历有哪些特征

A:能力不匹配

B:视觉很老套

C:表达很空泛

D:内容很屌丝

8、只要学霸和获奖经历很多的人才能把简历写好。

A:错

B:对

9、岗位的匹配度是简历里必须呈现的,越匹配的经历写在越靠前的位置。

A:对

B:错

10、写简历前要深度挖掘岗位的职业能力,然后把自己的经历越多越好地写上。

A:对

B:错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一般握手的时间为()秒

A:3-5秒

B:10秒

C:5-6秒

D:30秒

2、在与人交谈时,双方应该注视对方的()才不算失礼

A:颈部

B:脚

C:上半身

D:双眉到鼻尖,三角区

3、在正式场合,男士穿的西服有三个扣子,只能扣()

A:中间一颗

B:上面一颗

C:下面一颗

D:三颗都扣

4、正式场合着装,整体应该不超过()种颜色?

A:五

B:三

C:两

D:四

5、就坐时,占桌椅的()最合适?

A:前三分之一

B:前三分之二

C:四分之三

D:整个椅面

6、穿着西装,钮扣的扣法很有讲究,穿着西装,不管在什么场合,一般都要将扣子全部扣上,否则会被认为轻浮不稳重。

A:错

B:对

7、男士与女士握手时,应该握较长时间表示尊重。

A:对

B:错

8、正式场合,翘二郎腿的坐姿男士可以,女士不行。

A:对

B:错

9、穿着短裙的下蹲姿势,应跨前半步后腿虚跪,上身保持挺直,蹲下时慢慢地弯下

A:错

B:对

10、接受别人的名片时,以下哪个表现是不妥的?

A:双手接过

B:在名片上做标记

C:插到口袋里

D:花几秒钟阅读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1、面试前最关键的准备是着装和形象。

A:错

B:对

2、当HR问及我的业余爱好的时候,我需要知道这不是在闲聊,我应当从爱好中传达随和的个性、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等,与应聘职位所需具备的特质结合起来。

A:对

B:错

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本质是创设一个有一定压力的任务情境,让被选拔者在其中自然地表现和互动,为HR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样化的观察角度和丰富的观察素材。

A:错

B:对

4、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组织者”应当有无人可比的理论水平和逻辑思维。

A:错

B:对

5、STAR原则中哪个部分最能说明我的具体能力?

A:R,强调我得到多少人表扬

B:T,强调目标有多高多难

C:A,强调我具体采取了什么行动来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

D:S,强调困难有多大

6、STAR原则中的T指的是什么?

A:你是否有团队支持

B:在当前情景中你要达成的行动目标是什么

C:你是否得到了表扬

D:你面对多大的困难

7、关于面试准备,以下建议不恰当的有

A:事先多熟悉简历并且多带几份简历以备不时之需

B:事先进行一些演练,缓解紧张

C:不要刻意去准备发言,显得不真实

D:带上各种成果证明,如成绩单、荣誉证书、专业等级证书等

8、求职方法中,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是通过

A:校园招聘

B:人际资源

C:招聘广告

D:人才中介

9、有重要他人推荐的求职,其独特优势是:

A:可以立即获得面试机会

B:会获得应聘单位的特别重视

C:迅速提升招聘单位的信任

D:会获得更高的工资回报

10、在自我介绍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内容主次分明

B:注意时间分配

C:语言风格得体

D:语言浮夸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

1、职场新人不要事事都请示和汇报,这样会显得你没有主见。

A:对

B:错

2、面对可能受欺负,职场新人要早点拉好自己的团体。

A:错

B:对

3、职场新人适应期要学会谦虚多请教

A:对

B:错

4、职场新人适应期要学会职责外的工作触及有度

A:对

B:错

5、蘑菇”怎样尽快成长?关键是在融入一个团队,从团队中获得尽可能多的营养和支持,A:对

B:错

6、蘑菇定律,通常指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

A:对

B:错

7、蘑菇期是对新人很好的历练,所以时间越长越好。

A:错

B:对

8、少抱怨多做事,是职场菜鸟快速成长的法宝之一。

A:错

B:对

9、作为职场菜鸟,要快速获得领导的认可就要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

A:对

B:错

10、有些职场老油条总是喜欢欺负新人,职场新人可以不理睬。

A:对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 篇9

1、坚强的意志 、超人的勤奋

2、创造、创造

3、李四光、达尔文、爱迪生、摩尔根、鲁班等

4、荆棘 、峭壁

5、想象力

6、略

二、判一判。请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共9分,每题1.5分)

1、( × )2、( × )3、( √ )

4、( × )5、( × )6、( × )

三、想一想,选一选,他们分别发明了什么?(共9分,每题1分) 毕昇 ( 3 ) 坦莫尼尔 ( 1 ) 玛丽安娜( 2 ) 胡克 ( 6 ) 迪斯尼 ( 4 ) 蔡伦 ( 5 )

李四光 ( 8 ) 达尔文 ( 7 ) 华罗庚 ( 9 )

四、(共8分,每题4分)

1、答:多读书,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设想一切都是可能的;做白日梦,让思想自由飞翔;多提“假如„„将会„„”的问题等。

2、答:创造成功了,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与喜悦;创造没有成功,同样可以收获到经验和教训,也是快乐的。只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怕困难和失败,我们都可以创造,要勇于尝试创造。

五、辨一辨。下列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共6分,每题1分)

答:不赞同。理由:提出问题是向创造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要大胆的质疑,勤于思考,多提几个为什么,不断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学会创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测试题记答案 篇10

1. 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解析] 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有三个都是在广东省,只有厦门在福建。这不但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认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答案] D

2.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 (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解析] 抓住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标志性雕像拓荒牛,二是“一夜崛起之城”

[答案] A

3. 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

①上海 ②深圳 ③汕头 ④厦门 ⑤天津 ⑥海南 ⑦珠海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⑤⑥⑦ D.②③④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的再认、再现能力。

[答案] D

4. 据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记者孙耒报道:8月6日晚8时,《又是一个春天》文艺晚会将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金色歌剧院隆重举行,这场晚会是为了纪念一位老人百年诞辰而举行的。你知道人们纪念的那位老人是 ( )

A.邓小平B.毛泽东

C.叶剑英 D.周恩来

[解析] 从时间208月22日还有“春天的故事”等重要信息上可作出判断。

[答案] A

5. 目前,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群构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发展已趋向成熟,并在很多方面走在了三大城市群的前列。其原因是: ( )

①毗邻港澳台的区位和文化优势,已实现与港澳台的区域内零关税

②改革开放后,国家对珠江三角洲进行持久的政策扶持

③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

④新中国成立初期奠定的良好经济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

[解析] ①中的“零关税”,②中的“持久的政策扶持”,④中的“良好经济基础”这些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D

6. 经济特区的“特”指: (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B.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C.特殊的地理位置 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解析] 本题考查对经济特区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答案] A

7. 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分别位于:( )

A.广东省、安徽省、海南省 B.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

C.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 D.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认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其中深圳、珠海和汕头在广东省,厦门在福建。

[答案] D

8.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 )

A.交通便利 B.是著名的侨乡 C.经济基础好 D.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和迁移能力。经济基础好显然不属于当时四地的现状。

[答案] C

9. 下列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向南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连云港 ②烟台 ③北海 ④南通(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可先根据四个城市所处的省份作出解答。

[答案] C

10.当今,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 )

A.海南岛 B.深圳 C.上海浦东 D.广州

[解析] 本注意题干中的“当今”字眼。

[答案] C

11.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①全方位 ②多层次 ③宽领域 ④成熟完善(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答案] D

12. 1984年2月,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某些政策主要适用于

A.特区立法 B.招商引资 C.机构设置 D.关税协定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理解分析能力,注意开放的“港口城市”并不是完全等同于经济特区,只是继承了原来经济特区成功的一个方面,如招商引资等。

[答案] B

13.1992年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的是: ( )

A. 开放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放内地 D.开发上海浦东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再现能力。

[答案] D

14. 上海的发展是从近代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开始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为上海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但没有民族的独立就不可能有上海的真正腾飞,因此,上海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反侵略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历史。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起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农民起义———— 小刀会起义

B.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重要思想宣传中心

C.中国的无产阶级从政治上开始发挥革命主力军作用和成立自己政党的所在地

D.抗日战争中,抵抗日军侵略暴行,粉碎了日军的狂妄计划

[解析] A项明显错误。

[答案] A

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在 ( )

A.11月11日 B. 11月11日

C.11月11日 D. 年11月11日

[解析] 本题考查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答案] A

16.对外开放最早是从建立( )开始的

A. 四个经济特区 B. 十四个沿海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边疆省区开放城市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再现能力。

[答案] A

17. 月11日,中国加入 ( )

A.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B.Asia_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European Union D.World Bank

[解析]关键要理解WTO中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的含义。

[答案] A

1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

①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②保护民族经济免受外资吞并 ③中国与世界经济进一步对接 ④中国人民提高自己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关键是正确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答案] C

19. 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 )

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

[答案] C

2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包括:( )

①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供了契机 ②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

③给国内部分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力 ④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的理解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和我们的日常感知,确定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嘉庆年间,英王遣使来华,意欲与中国建立外交、通商关系,嘉庆皇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就中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作了一个结论,他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廿五日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九月廿四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北洋军阀史》

材料三 (1943年)美国和英国磋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能。……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选自《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山东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5)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到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并主动融入世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思路解析]本题从中国的对外关系引入试题,时间跨度大,内容信息广。解答前提是读懂材料,解答关键是认清设问的要求和层次。本题的(1)和(3)小题设问层次浅,可以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知识迁移。本题的(2)和(4)小题需要结合教材,找准对应的背景知识,分析说明其原因。本题的第(5)小题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升华,但所得启示必须与题干材料有关系,依材料而得,切不可随意拓展,不着边际。

[参考思路]

(1)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以天朝大国自居(盲目自大)。影响:使中国与世界潮流隔绝,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195月袁世凯为称帝,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

(3)中国的主权得到尊重,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原因:中国坚持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等国希望中国在对日作战中发挥更大作用,决定取消在华特权。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世纪末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需要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需要扩大交往,学习发达国家);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5)闭关只能导致落后,主动融入世界发展的主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弱国无外交,国家强盛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22. .从渔村到特区

⑴深圳特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⑵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此题考查对深圳特区的形成和发展的分析能力。解题时要根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

(1) 对外开放方针的确立;国家领导人对特区位置的战略规划;深圳历史上与海外的经济联系;地理位置。

上一篇:小学生优秀说明文:给您一本好书下一篇:电子商贸专业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