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发展

2024-06-18

设计与发展(通用12篇)

设计与发展 篇1

1 关于“设计”的定位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从设计的本质上来讲,很多人信奉:设计是对于自然界早已存在的形态、风貌、色彩的挖掘与提炼,而绝非一种凭空的杜撰与捏造。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的工作就是把存在于万物之中的这些图形挖掘并整理出来。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是一个简单而轻松的任务,如何在纷繁的自然界中通过天赋和勤奋将那些“美”的形态提炼出来,并通过灵感或经验进行一定的简化、组合、叠加等等,无疑与设计师的天资和勤奋密不可分。因此,如果说一个设计师的作品是那么与众不同、见所未见,只能说他具备了常人所不具备的发现自然界中“奇迹”的能力,付出了超乎想象的艰辛与努力。

2“设计”的本质特征

很多人将设计视为一种需要进行特殊训练的专项技能以及谋生手段。诚然,设计的过程确实需要许多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经验水平。但是在更多情况下,尤其是以审美需求作为最终目的的设计行为过程中。该类型的设计行为往往与设计师基本美术素养的关系更为密切,而这种素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专业的培养与强化训练无关。

2.1 设计无处不在

“人人皆可设计”,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将“设计”的行为看的至高无尚、深不可测。而实际上,设计的行为遍布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比如每天的服装怎样搭配才会让自己满意,桌子上的仙人球放在哪里才能既美观又不碍事,这些都是一种设计的行为。而且,设计的成分已经遍布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一只笔、一个蛋糕,大到一栋建筑乃至城市的布局,这些设计内容包含了从单纯审美需求方面的设计到审美与科技结合的各个领域,前者以广告、包装的设计为代表,后者囊括建筑、景观、规划等边缘类学科。后者需要一定相关的专业培训,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越来越多的建筑外观设计摆脱了一定的结构限制,更加向纯粹的平面及空间构成的方向发展。这也就越来越要求设计师具有对于“美”的深刻感知,而这种能力已经逐渐成为了对一个从事设计行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2.2 设计具有互动性

与单纯重复的熟练工不同,每一次设计都是一个设计者与设计客体对话的过程。比如一个小庭院的设计,首先我们进行的一般是平面的空间布局,然后根据大致的平面布局绘制出相应的剖面及透视效果图,以衡量这样的布局是否合理与完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球形的修剪冬青好像不大适合被放在方形的种植槽里面,方形的应该更适合它们。而放在墙角的秋千也会“告诉”设计师:请不要将我放在这里,院落已经很挤了。于是,设计者就应该按照实际效果,以及设计元素本身的特点对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形象一点的说,每个设计元素,都是有自己的“表情”的,这个表情是否适用于这次设计的要求,或者这些表情混合在一起是否协调,就是设计师与其对话的过程。

2.3 设计具有不可重复性

设计所针对的对象每次都是不同的,这也是其与绘画的主要区别之一。也就是说,设计总是在一定的设计条件提出之后进行的,也就是针对性。这种特性决定了每个设计师不可能被完全复制的,这是由不同的设计条件决定的。

虽然不能排除在每次设计中,设计师会对类似的成功作品进行借鉴,还会融入以往处理相关问题的经验,但这并不等于说设计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在卢浮宫以外再也没有见过贝聿铭再次原封不动的使用那个享誉世界的经典玻璃金字塔,这并不是因为它不再美丽,不再经典,只是因为只有卢浮宫是它最终的归宿。

3 影响设计成果的几大要素

由以上的论点可以看出,“设计”是一个主观能动与客观调节相交叉的行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者自身的好恶、设计客体自身的客观要求,以及设计过程所处的时间、地点等都是影响设计成果的重要因素。

3.1 设计成果是价值观的体现

所谓价值观是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的影响。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所处工作环境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不仅是大的社会范畴的价值观会影响设计风格的倾向,同样,设计师自身的价值取向也会对设计成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当代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就明确的提出“少就是多”的设计观,并在设计作品中异常明确的体现出来,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3.2 设计成果是审美情趣的体现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做出评判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做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与价值观相类似,人的审美情趣也是由环境影响的,具有一定社会性和定势的主观感情。但是与价值观相区别,审美情趣作为一个个体的主观思维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具有更明显的相互差异性。而这种个体上的细微差异往往使他所认知的“美”有着千差万别。影响审美倾向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2.1 审美具有一定的经验性

所谓经验是指人们根据以往的经历、体验来处理事物的一种具有定势的行为及思维方式。比如一个人,在偶然的情况下买了一件衬衣,穿上后意想不到的合体与漂亮。这种愉悦感将有意无意的影响到他今后对于衬衣颜色、款式甚至品牌的选择,这就是经验对于审美倾向的影响。相反,则会使其内心形成一种抵触的感情与感触,从而影响到今后对于相关事物的感觉及判断。

3.2.2 审美具有地域性

审美具有地域性是不言自明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主导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是该地区物质文化的集中体现。但是也并不排除有些审美情趣更加倾向于对于异国情调的追求,并将其视为一种时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3.2.3 审美具有时代性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半个世纪前,人们可能认为千人一面是美的,而如今,人们追求的是能够鹤立鸡群的个性。只要能吸引众人的目光,甚至不惜以丑为美,来博取争论甚至批评。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人们加以关注的,已不仅限于公认的“美”的事物,而是标新立异与与众不同,这种情况也许是美的也许并不那么赏心悦目。这种转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为大众所认可,但是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于“美”的定义更加广泛与宽容。一个女孩,即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貌,也会因为自信、自尊而被赞扬为“美女”,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21世纪已经过去10年了,人们仿佛越来越有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来源于多方面:战乱不断、经济危机、恐怖主义盛行等等。但是什么才是现代人们最应该关注的,无疑应该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意识到,如果不解决能源枯竭、气候变暖的问题,人类的生存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可以想见,必然会围绕“节能减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开。“低碳经济”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更多提及的词汇,它被认为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人类文明的又一次进步,预示了新一波的科技浪潮即将来临。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生态人居的打造等必将影响迎来新的经济以及工业模式,甚至影响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而人们相应的审美模式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它又将怎样影响到我们的设计行为,我们将拭目以待。

摘要:简要介绍了设计的定位,针对设计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其无处不在,具有互动性和不可重复性,并分析了影响设计成果的因素,包括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以期引导专业设计人员更深层次地领会设计的内涵。

关键词:设计,互动性,设计成果,价值观,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李秀珍.设计中的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50-200.

[2]金英伟.城市设计与演变——景观的生态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5-60.

[3]邓亚楠.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浅谈[J].山西建筑,2010,36(5):62-63.

设计与发展 篇2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基于工业设计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美国与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不同,总结出我国工业设计的不足,同时也探讨工业设计的前景,以明确我们工业设计的道路。

关键词:工业设计、社会责任、以人为本

一、工业设计的起源

工业设计起源于“包豪斯”,“包豪斯”一词是格罗皮乌斯生造出来的,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根构成。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包豪斯的影响不在于它的实际成就,而在于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时间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到,因而它对工业设计造成的不良影响受到了批评

二、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人就简单地介绍西方国家的代表—美国,和中国的工业设计的发展,通过对比发现我们的不足。

美国的工业设计发展:

现代主义的设计在20世纪40~50年代已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与其平行发展并同样有影响的设计流派也在发展中。这些流派的宗旨常常是与现代主义的信条相背离的,但它们在设计史中的地位也不应该被忽视,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工业设计作为一种社会上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它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设计师们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商业性设计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设计就以一种未来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机器及其产品,对电气化、高速交通等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唱颂歌,并发展了“流线型”一类具有象征性的“时代风格”。战后美国工业设计的实践仍然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即强调设计的象征意义,迎合美国人追求新奇的心理。随着经济的繁荣,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这进一步刺激了商业性设计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现代主义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被“设计追随销售”所取代。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商品的废止有三种形式:一是功能型废止,也就是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二是合意型废止,由于经常性地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和消费者的意趣而废弃;三是质量型废止,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

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使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畸形儿,对于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厄尔等人认为这是对设计的最大鞭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并且在自己的设计活动中实际应用它。另一些人,如诺伊斯等则认为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因而是不道德的。

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业设计概论才开始从国外引入中国大陆,但是当时的企业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的出现不是基于企业的需求,而是遵循着“理论先行”的模式。“理论先行”导致了“教育先行”。体现在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空前繁荣各地高校纷纷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招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各种主题的工业设计研讨会、工业设计此起彼伏,但是工业设计产业并没有真正形成。

90年代中期应该可以看作工业设计在我国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企业竞争核心主要是填补空白,根本没有考虑工业设计的问题,在这之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设计逐渐被重视,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又面临着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迫使企业不能一味模仿,要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创新出自己的特色。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工业设计的发展史没有美国的悠久,这对于我们的水平是有一定影响的,诸如经常抄袭其他国家的作品;企业重技术,轻设计;政府不够重视工业设计„„我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就像一个人的成长那样,必定要向别人学习,必定要犯错误,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别人的认可。现在中国的工业设计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些问题将被一个一个地解决,而中国的工业设计也会不断地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三、工业设计的前景

设计创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不是设计师的“自我表现”。它是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受社会限制,并为社会服务的。因此,作为设计创作主体的设计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自觉地运用设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

⑴越来越重视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绿色设计是指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⑵服务社会中更多的人

当设计师在商业营利广告甚至虚假广告殚精竭虑的时候,他有没有想过为社会公众利益的宣传贡献自己的一点智慧?当设计师埋头设计只供T型台上作秀的时装时,他有没有想到农村里衣裳褴褛的儿童?还有那些生活在极地环境和边远地区的人们呢?当设计师为豪华宾馆的一个小装饰费尽心思时,他有没有想到在青藏高原上,或许正有一户人家为大风刮倒他家的屋顶而苦恼?当设计师为海边度假胜地设计花俏的游艇时,他有没有想到在北冰洋边,或许正有一户渔民因为渔船损坏而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设计师为社会的贫困、落后现状负责,我们只是希望:设计师不仅要为一部分人的需要进行其业务设计,同时也应以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关怀现实,服务社会中更多的人,包括那些通常被忽视的人。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锦上添花固然可贺,雪中送炭尤为可贵。”在这方面做出成就的设计师不乏先例。大概在20世纪50年代,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合作设计了一种简易方便、效率很高的制砖机,致使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有能力盖起无数砖砌的学校、医院、住所、工厂……而在此之前,他们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⑶弘扬本民族文化

设计师肩负起利用本民族的文化来进行本土化设计的职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

化,璀璨的文化,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弘扬自己的文化,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多姿多彩。而通过设计来弘扬本民族文化是最好的方式,设计师则肩负起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责任。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在设计方案中加入本民族的文化,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舞动的北京”。“舞动的北京”是这个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 的新理念。手书“北京2008”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当人们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新北京”就这样诞生了。

参考文献:

㈠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浅谈绿色建筑发展与设计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必要性;发展现状;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118-02

1绿色建筑的提出背景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也正在经历和承受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地球的升温,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伴随这些问题的出现,传统建筑业高消耗、高污染的建筑生产方式正逐渐失去昔日的荣耀。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全球性人类对自己生活方式开始了重新的审视,人类开始采取“绿色”的行为,保护地球,保护自己。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2绿色建筑的内涵

2.1能源紧张的要求

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就能源消费而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lm3混凝上要多消耗水泥80kg。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2.2城市发展的压力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m2,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m2,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O%,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2.3国家政策的鞭策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O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3.1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对绿色建筑的重要内涵仍没有达成广泛深入的认识,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而且多数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提倡绿色建筑的必要性,未将绿色建筑与节约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相联系。

3.2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

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在建筑物的绿色设计、循环能源的利用、室内环境设计、绿化配置等技术上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发。

3.3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已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自然能源、各种材料等的节约没有明确规定各方利益代表主体的责权。而且监管体系非常薄弱,对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使得绿色建筑发展缓慢,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4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

4.1充分考虑建筑场地

选址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交通、能源供应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以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

4.2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建筑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也有影响,如在建筑周围布置植被,水面等以改善局部微气候,避免热岛效,应从而达到减少建筑内部能耗的目的,设计出低耗能建筑。

4.3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4围护结构的设计

设计复合墙体,采用新型保温隔热、蓄热功能的墙体材料及复合化应用材料,高效热辐射材料和密闭材料等。做好内外保温体系。使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代替单层玻璃,降低门窗热耗。对于屋顶保温,可采用加气混凝土、水泥珍珠岩、浮石砂或采用架空保温屋面。

4.5合理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

根据建筑的特点、功能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大厦夏季提供冷源等。2006年6月在清华大学落成的我国首座超低能确定以及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等,在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以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其中采用的新技术应逐步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设计中来。

4.6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

在绿色建筑中,新能源的利用对节约传统能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并且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例如,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等技术。

4.7推进既有建筑的改造

我国既有建筑规模很大,由于建造时间比较早,为加快建筑及城市建设的“绿色化”升级,对既有建筑改造成为了重中之重。对旧建筑尽量进行拆除而不是炸毁,尽量回收利用一些还可以再利用的材料,对旧建筑进行改建,与新建绿色建筑相比,潜力更大,取得效果更快。

4.8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

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5结语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是应运而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国建筑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建筑业乃至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设计,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这一道路是漫长艰辛的,更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

参考文献:

[1] 李晶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绿色包装的设计与发展 篇4

绿色包装是指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首先要求用料要节约资源, 争取能减少废弃物量, 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或再生为其他有用之才。其次是焚烧时可回收热能, 不会产生毒害性气体, 填埋时少占用土地并能缓慢或迅速自然降解。绿色包装的设计材料特性往往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材料的能量效能, 低成本污染的特点, 使它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宠物”。绿色包装设计又称为无公害包装设计或环境之友。他的理念符合“3R1D”的原则, 即减少包装材料消耗, 包装容器的再填充使用, 包装材料的回收循环使用及包装材料具有降解性。1996年, ISO14000将评价产品环境性能的生命周期评价 (LCA) 列为其六个子系统之一。总而言之, 绿色包装的设计是为了能再使用, 或循环再生利用, 或降解腐化, 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中起重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

1、绿色包装的设计方向 (1) 设计

各种产品的具体设计方案千差万别, 但从包装设计的程序和方法论的角度看, 仍有一些共同的概念与步骤。一般都包括产品功能需求分析, 产品规格定义, 设计方案实施, 参考产品评价。在传统的产品包装设计中, 针对以上四个阶段, 主要考虑的因子有, 市场消费需求, 产品质量, 成本, 制造技术的可行性等技术等。在绿色包装的设计上, 我们应注重包装的大小与结实度。大小应与内物保持适度匹配, 而应相对结实, 能方便快捷运输, 而不是只满足观赏需要。

(2) 材料

材料的特性往往决定了在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材料能量的效能。绿色包装的材料选择应主要考虑那些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的材料。那些材料同时要保证易于加工, 在加工中少污染, 甚至无污染。在同一类型商品的包装下应保证利于回收, 相对策略便是尽量使用同一包装材料。如德国公司WHIRLPOOL用于包装的材料由20减少到4种, 降低了回收成本的50%以上。充分考虑材料的再生利用, 这不仅节约了原材料, 也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3) 可回收度

包装的降解性同样也是绿色包装应当考虑的问题。1997年国家环保局公布了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环境标志以及产品技术要求, 实施可降解包装制品标志认可制度。一粒国际范例便是: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高级合成材料研究中心成功地将废旧的聚乙烯塑料牛奶瓶和PET可乐瓶和成了一种新的聚合材料, 实验证明, 这种新型塑料袋性能效果提升近3倍, 明显优于两种原材料。非常适合做视频的包装。这证明绿色包装不仅是我们常说的纸质包装材料, 也包括这些新型的塑料材料。这些新兴的塑料材料可回收循环使用几次而性能并不会降低。而还需测定这些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测定包装产品中再生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率。

因此, 要更新设计理念、坚持节约、环保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 高度重视包装制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对绿色包装的材料同样在保护商品不受损伤, 便于运输、储存、携带的基础上, 对材料进行改进和应用。充分掌握市场, 做好市场调查研究, 针对内物来设计绿色包装。

2、绿色包装的发展

当环境问题成为世界首要问题的时候, 在人们经济与物质基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开始越来越青睐那些环保商品, 抵制那些浪费自然且污染环境的包装袋、手提袋等, 1975年德国率先响应《人类环境宣言》, 并号召推出绿色包装——“绿点”包装标志 (DER GR NE PUNKT) , 随后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推出绿色包装, 掀起绿色狂潮。传统的产品包装设计往往仅是从用户的需要和企业赢利的目的出发, 而很少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耗竭, 没有将生态环境因子作为产品包装开发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发泡塑料快餐具的制造和使用就是一个例子, 它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它在土壤中不易分解。

其实绿色包装并不仅仅是现代科技铸的新型材料的代名词, 早在我国古代就采用过绿色环保包装, 例如粽子使用的是自然之物芦苇——粽叶用来包装粽子, 粽叶的清香不仅能增添米粽的香气, 使包装与内物浑然天成, 而且用后粽叶易于自然分解, 消失殆尽。这说明, 绿色包装设计追求的目标是节约资源、预防污染, 保持环境质量, 维持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以支撑长期的、有活力的经济系统, 只要因地制宜, 敢于创新和想象, 立足于地方取材, 便能既节约, 又环保, 商品又赋予其特性。因而在产品生态设计中就引入新的思想和方法:从“以人为中心”的产品包装设计转向既考虑人的需求, 又考虑生态系统的安全的绿色设计;从产品开发概念阶段, 就引进生态环境变量, 并传统的设计因子如:成本、质量、技术可行性、经济有效性等等进行综合考虑。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意识到绿色包装的重要性, 但绿色包装同样是一场浩大的革命, 无论从设计本身、材料应用还是发展, 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 学会如何保护环境与资源, 如何发展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不但是对环境的需求, 也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在共同的努力下, 绿色包装未来将真正成为21世纪的迷人色彩, 成为真正的包装设计的未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商品的包装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将塑料袋视为阻碍环保进程的污染物, 而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常听到的“绿色包装”。而所谓绿色包装, 要从它的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来说。设计既包括其外形设计, 材料设计, 又对降解和再循环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今人们关注的主题, 绿色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也同样受到举世瞩目的关注。利用绿色包装的设计方向与发展方向, 来针对现有不环保材料, 设计出相应的绿色包装, 逐一代替,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包装,设计,发展,环境,可持续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尼森.绿色包装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2]龚莹莹未来包装设计的主流——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向研究[M].读与写杂志, 2010.

[3]刘志, 陈达强, 张智艳.节俭意识与绿色包装.[M]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2009.

[4]欧阳敏.绿色包装的可持续应用[M].发展之道, 2010.

学校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实施 篇5

校长简介 果淑兰,北京十一中校长。 曾获崇文区十大优秀青年、北京市师德之星、北京市骨干教师称号,毕业于河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现就读北京市中学校长高研班。

现代化学校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发展战略的整体优化,就如同在工商管理中,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经常性思考是有远见企业最典型的特征。面对“终生学习、新课程改革、创办示范校”的新形势,如何持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成了新一届校领导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是创新的原动力。面对问题,最好的对策就是不断学习。这和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思想是一致的。基于这种认识,十一中在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之前,就确定了“建设学习化学校”的战略构想,明确了以学习化学校为鲜明特色,营造人人要学习、处处有学习、事事讲学习的氛围。2001年,该“战略构想”被批准为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崇文区重点课题。 学校建设“学习化学校”的具体内容为:1.树立终生学习、教育民主化、主体性的观念;2. 建构学习化校园环境,形成处处、人人、事事讲学习的`氛围;3.确定学习化学校的目标体系及教学策略;4.建立学习化校园的支持体系(制度体系和评价监控体系)。使之在更现代的水准上实现优化:学校教育理念和校园学习气氛进一步升华,实现校园教育体系一体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形成科学、民主、人文的教育管理风格,体现学习化学校的管理特色。 学习化学校建设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对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表现为要带头学习、思路开阔、勇于创新,更表现为善于借鉴一切现代战略管理经验,与外部资源合作,在改革过程中学习。

儿童矫形鞋垫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篇6

[关键词]矫形鞋垫;服务设计;3D打印;用户需求;生活形态

一、导入:儿童需要矫形鞋垫吗?

(一)、儿童群体的足部治疗需求多

据《医药经济报》2010年报道,依临床统计,为数不少的新生儿一出生即患有如脊柱侧凸、双足外翻、O型腿等先天性足科疾病。…同时还有很多先天发育正常的儿童,由于后天的不良因素而导致足部发育异常。据来自《卫生与生活报》、《医药世界》的相关研究表明,后天的不良因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因缺钙、发育时间不足等原因导致的下肢骨骼自身不够坚实。二、违背骨骼发育规律,对孩子进行的拔苗助长教育。如让8个月,仍处于爬行学习阶段的孩子使用学步车等。三、由于自身超重、书包过沉等重负荷造成的下肢骨骼变形弯曲。足部问题会进而导致人体受力结构变化,引发五脏六腑移位,供血与神经受损,最终表现为腰部、背部、膝部、踝部等的疾患。不但如此,由于足部问题而引发的体态问题如0型腿、脊柱侧弯等,还可能因妨碍患儿正常社交进而引发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综上,在自身遗传特性与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儿童群体中广泛存在着如扁平足、O型腿、X型腿、脊柱侧弯等足科问题(图1)。与此同时,对这些儿童时期足部问题的忽视将引发后期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二)、儿童足科病儿童期治疗最佳

儿童足科问题涉及骨骼的生长,变化,成熟与稳定。因而对于儿童相关的足科疾病在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进行,有时间短、收效快的优势。同时,不同的足部问题,治疗的最佳时间段也不尽相同。例如,表象为O型腿的先天马蹄内翻足应在患儿5岁之前进行,可避免其足部骨与关节的畸形。而对于稿平足患儿来说,当其年龄大于10岁将不能通过牵引、矫形、按摩等保守方式治疗,而必须通过手术治疗。然而,儿童好动、顽皮的天性,使一般的治疗方法难以为儿童患者接受。具有便捷、舒适、好用等特点的矫形鞋垫成为儿童足科治疗的良方。

(三)、矫形鞋垫适于儿童足部疾病治疗

矫形鞋垫属于下肢矫形器,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89年,它基于生物力学原理,综合现代生物力学、康复学及高分子材料学、机械工艺等学科知识,是通过对前足、中足、后足的整体控制研发出的一种柔和的足部矫形器械。通过矫形鞋垫,可以重新分布足底压力,改善下肢力线,调整足弓位置和角度,以预防、治疗疾病,使身体舒适(图2、图3)。并且矫形鞋垫在功能上为连续矫正方式,患儿通过穿戴矫形器,能够保持长时间在承重状态下改变原来非正常的承重部位和承重力线。这种方式有助于刺激足部肌肉发育,改善步态和步行功能。同时,在使用矫形鞋垫后,足部也不易恢复到原来的畸形状态。更重要的是,矫形鞋垫的使用方式适应了儿童活泼好动的生活样式。矫形鞋垫具有隐形、便捷、长效等特点,不会影响儿童的日常跑跳、社交。综上,无论是出于对儿童生理还是心理健康角度的考虑,矫形鞋垫都非常适用于儿童足科疾病的治疗。

二、简介:应用中的矫形鞋垫设计解决方案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生物力学研究的结果,矫形鞋垫已然发展出了诸多的品种。文章将从矫形鞋垫的形式、硬度与制作方式三个角度对现有矫形鞋垫的设计进行简单介绍。

(一)、不同形式的矫形鞋垫

根据足部不同位置的支撑与使用需求,目前主要研发设计了多种鞋垫形状如前脚掌垫、足弓垫、横弓垫、足趾垫等(图4)。

(二)、不同硬度的矫形鞋垫

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足部问题,需要不同程度的矫正强度。因而,在习惯上也可以将矫形鞋垫根据硬度分为硬式、半硬式与软式三类(图5)。硬式鞋垫主要用于控制踝、跗骨小关节的运动功能,改善下肢生物力线;硬式鞋垫通常采用聚丙乙烯塑料与碳化纤维制成;硬式鞋垫在使用时需要适当增加使用者的鞋号,并需要放置在两厘米跟高的鞋子中。半硬式鞋垫,多用于支撑足弓,能更好地适应足部形状,使肌肉和肌腱更好地发挥运动作用,又不会给脚造成任何压力;半硬鞋垫通常内置硬性材料如软木和塑料,并加入数层软材料如皮革等制成;这一类别鞋垫适合于运动员使用,但不同运动需要不同的矫形垫。软式鞋垫用于减少足部某一点集中受力,为缺少脂肪组织的足外侧边缘部位提供保护i软式鞋垫采用硅胶、EVA等柔软可被压缩的材料;软式鞋垫适合各类鞋型,但易压缩、磨损。

(三)、不同制作方式的矫形鞋垫

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和使用目的,矫形鞋垫的生产方式也发展出了预制、半定制和定制三种。预制鞋垫多用于运动鞋,以预防足部疾病或矫正轻度的足部问题,但效果有限;其优势在于,通过定制、量产从而大幅降低鞋垫价格至几十到几百人民币,可以为一般人群所使用。半定制鞋垫形式则是目前医疗机构中普遍使用的矫形鞋垫类型(图6);半定制鞋垫是通过在主体鞋垫上粘附纵弓、横弓、后跟补正垫、补高垫、外侧楔形垫等,并对需要的部分进行调整的方法而最终制作出针对病患自身病症的定制鞋垫;这种半定制鞋垫制作简单,便于医生调整使用,价位适中,约在一千到三千人民币,因而目前被医疗行业广泛使用。

下文重点谈谈定制鞋垫。定制鞋垫制作费时、费工,因而价格昂贵,其多应用于特殊病例治疗或研究机构的科研项目(图7),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私人定制”鞋垫也会逐渐发展与普及。定制鞋垫的制作过程主要有取型、修型、成型、适配等过程。其中取型、修型与成型步骤因数字技术的出现在近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的取型、修型、成型技术是通过石膏绷带与泡沫定性的方式获得足部轮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手工翻模,修正获得矫形鞋垫的基本形状(图8)。这种定制过程精准度较为粗糙,制作与修改过程复杂,不可大量复制,但数字技术的进步为高速、全方位、私人定制鞋垫的推广提供了可能。目前业界开始采用足底压力扫描仪、三维扫描仪等对患者的足部结构进行取样图9)。

nlc202309040710

取样后,再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对矫形鞋垫进行修型、成型与适配。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主要采用的有以Delcam PowerSHAPE为代表的数字建模技术与以ANSYS为代表的有限元力学分析技术(图10)。在数字成型与修型方面用到的技术有采用减材方式的数字加工中心与采用增材方式的三维快速打印技术(图11)。

数字技术使矫形鞋垫的制作更加精准、科学。同时数字技术也使矫形鞋垫高速、个性化的私人定制成为可能。据《财富》杂志报道,美国SOLS,一家3D打印鞋垫制造商在美国吸引了近千万美金风投基金(图12)。综上,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定制矫形鞋垫终将走下医学治疗的神坛,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下一个医疗与设计领域的发展热点。

三、儿童用矫形鞋垫的设计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的矫形鞋垫发展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并开始向成熟阶段过渡。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矫形鞋垫的基本功能与生产工艺展开,缺乏对用户需求的调研与探讨。因而,在矫形鞋垫的使用过程中与营销模式上,因忽视用户生活方式引发了很多问题。设计的介入对于矫形鞋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设计可以从舒适性、清洁度、美学等角度出发,对矫形鞋垫产业的服务模式进行设计。

在舒适方面,人体对足部的舒适性要求主要包括对温湿度、压力两方面的需求。以女童为例,夏季女童需要干爽透气、冬季需要足底保温,而现有的矫形鞋垫对产品的触感、温湿度调控等考虑较少;同时,女童的鞋子空间较小,普通矫形鞋垫普遍比较臃肿,难以长期穿着矫形鞋垫,矫形鞋垫的薄化设计有助于改善用户在以上两方面的需求。在清洁方面,鞋内高温高湿环境致使鞋垫容易滋生霉菌、真菌,因而鞋垫材质与结构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美学方面,儿童往往需要频繁更换鞋子以与不同的服饰搭配,适应上课、运动、社交等不同场合的需要。因而不论是从清洁或是美学的角度,用户需要同时配备多双矫形鞋垫,但由于现有价格与制作效率的限制,患儿往往选择购买一双鞋垫;这往往导致儿童疏于使用,使治疗结果大打折扣。此外,矫形鞋垫过于专业与严肃的设计风格也很难引发儿童使用的意愿,儿童甚至会抗拒治疗过程。为此,通过3D打印技术、个性图案定制设计与定价策略,将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矫形鞋垫行业发展渐趋成熟,应更多地引入设计调研,加深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了解。进而针对用户需求,对矫形鞋垫服务系统中的外观、服务流程、定价方式、宣传材料等用户接触点进行突破性的创新设计,加强矫形鞋垫的市场欢迎度,激发儿童使用热情,从而提升对儿童足病患者的疗效与家长满意度。

浅析数字时钟的设计与发展 篇7

关键词:电路,时钟振荡,分频,计数,译码及显示电路,报时校时

1 设计背景及目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都需要准确时间的指引。从人们手上戴的电子表到各种公共场合的大型数字显示时钟, 再到一些精确的天文测量都是数字时钟的体现。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数字时钟逐步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 因而具有了更高的精度, 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比以往更加稳定。众所周知, 集成电路具有功能强大、体积小、简单便携、消耗功率少等优点, 因此数字时钟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电子设备和一些精密仪器中。

上个世纪末, 电子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在电子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各类先进的现代电子产品也登上了时代的舞台, 社会生产力取得极大的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信息化程度也得到显著提高。数字时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工具,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本次研究设计是用简单的逻辑门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来构成一个数字时钟, 使它能够稳定地显示出时、分、秒, 并且当电路中的计时偏离正确时间时, 能够对出现误差的时间进行校准, 此外在电路到达整点或者需要报时时, 数字时钟能发出提示音或通过语音播报具体时间。

2 设计原理

一个基本的数字时钟电路主要是由计数电路、校时和报时电路、秒信号发生电路、译码及显示电路构成。要实现精准的计数功能, 就需要给它提供一个用标准频率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 此设计所需要的是标准的1HZ时间信号, 用来产生精准的秒脉冲信号。电路中的555多谐振荡器和分频器共同组成了能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的秒脉冲发生器, 提高了整个计时系统的精确度。

译码器及显示器和“时”、“分”、“秒”计数器组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整个数字时钟电路的计时系统。秒信号发生器发出标准的秒脉冲信号, 这些信号将被送入秒计数器, 秒计数器的计数方式采用的是六十进制计数, 当输入的秒脉冲信号累计达到六十次时, 秒计数器的进位位就会产生一个有效的信号, 传给分计数器, 此时分计数器便开始工作, 秒计数器则进行清零, 然后从零开始重新计数, 每累积六十秒秒计数器就会输出一个有效的信号, 使分计数器工作一次即我们所看到的一分钟。

同样, 分计数器也采用和秒计数器相同的计数方式, 当分计数器工作六十次即经过六十分钟后, 会向外输出一个有效的控制信号, 传给时计数器。

时计数器的计数方式与秒、分计数器有所不同, 它所采用的是二十四进制, 用来对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进行递增计数, 时脉冲信号每累计到二十四次时将产生一个信号对它进行反馈清零, 这就是“时”、“分”、“秒”计数器的运行机制。

以上仅仅是实现了计数的功能, 要想直观的读出时钟的数据, 还需要对其进行译码和显示。七段数码管译码器就是负责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信号转化成七段字符显示器的驱动信号, 传送到显示部分, 再由显示器显示出相应的字符, 这样即可准确直观地得知数字时钟上的时间信息, 整个计时系统便可以顺利准确的运行。

数字时钟的计时可能也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为了保证时钟所显示时间的精确性, 当数字时钟电路里的计时与准确时间相比出现偏差时, 常常需要通过电路中的校时系统对出现误差的“时”、“分”、“秒”进行校准。

一般情况下电路中会设有正常计时和时间校对两种运行状态。此次设计研究所采用的校时方法是通过几个开关来控制秒脉冲信号, 使电路中的计秒和校时功能能随意进行切换, 在正常运行时开关位于计数位置, 当需要对电路进行校时时, 开关则需要拨到校时电路的位置来对需要校对时间的数字时钟电路进行校正。

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某些人群和场合的需要, 每当数字时钟计时快到整点的时候要发出整点报时的响声或者是对具体时间进行语音播报, 这就需要在电路中增加报时功能。

通过研究, 我们可以在数字时钟电路中通过各类门电路的组合来实现数字时钟的报时功能, 当计时到达整点或者是时钟需要对它所运行的时间进行实时报时的时候, 这些门电路组合就会输出一个有效信号来控制蜂鸣器或者语音模块发声, 从而达到整点报时的目的。

将以上所介绍的“时”、“分”、“秒”计数器、秒脉冲发生器、校时电路和报时电路、译码器及显示器通过导线、开关、门电路等整合到一个总的电路中, 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时钟系统, 由此便实现了一个简易数字时钟的运行。

3 数字时钟的发展

时间飞快流逝, 当它从你指尖悄悄滑过的时候你可曾感觉到过它的存在?当人们想要抓住时间的时候, 便开始探索、寻找并且创造可以表示时间的仪器。

从古代发明的日晷到机械钟表的出现, 再到数字时钟的发展, 都标志着人们不断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由于科技的蓬勃发展, 电子技术不断步入新的发展高度, 数字时钟也逐步更新, 大大提高了计时的准确性, 而且还具备了一些其他的功能。随着数字化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数字时钟所具有基本功能已经远远达不到人们的要求, 这就推动着数字时钟逐步向多样化、智能化发展。

以上介绍的仅仅是能实现最基本功能的数字时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 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 数字时钟的不管是在性能还是样式上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 时间对于人们来说变得更加宝贵, 在这快节奏的生活里, 我们需要一个精确便携的时间工具来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

这就要求我们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 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研究设计出功能越来越强大的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数字时钟。科技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让我们携手科技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韩学军.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4.

[2]王义军.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

[3]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纺织材料与纺织设计发展探索 篇8

一、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史

二十世纪早期, 波音公司就已经使用纺织结构来增强飞机的机翼。到20世纪50年代,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也选择采用纺织结构运用到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 由于二维编织工艺被引入复合材料领域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为日后制造复杂形状复合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编织技术由二维发展到三维, 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造提供了新的路径。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由于三维整体结构性强, 在有效提高了其厚度方向的强度和抗冲击损伤的性能的同时, 由于其极其优越的性能, 而倍受重视。如连续环球飞行一周记录的“航行者”飞机、美国比奇公司的“星舟”1号公务机、英国道蒂公司的复合材料螺旋浆等在一些部位的制造过程当中都适当地采用了纺织结构, 由此可见, 纺织结构起源于工业领域, 并对整个结构工程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力, 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业领域都采用层板符合材料, 由于其容易开裂, 分层, 且垂直厚度方向低等弱点, 现大多采用纺织构造复合性材料。

二、纺织复合材料技术剖析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与通常的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区别。纤维复合材料是通过把纤维束按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顺序进行铺层或缠绕而制成的, 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于铺层或缠绕时同时组合, 形成层状结构, 因此也称层合 (压) 复合材料。并且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是平行的、互不交叠的。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利用纤维束织造成所需结构的形状, 形成预成型, 然后以预成型作为增强骨架进行浸胶固化而直接形成复合材料结构。这种工艺的革新, 使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比普通复合材料具有更多的优点, 但是由于其细观结构的复杂化又给设计和分析增加了诸多困难。虽然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通过对各种模型进行分析, 能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但远不成熟, 还需要经过积累、对比, 以便形成完善而统一的分析、设计方法和相应的标准, 如此才能使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实际应用领域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从微观到宏观构件的建立, 都有它的身影。

(一) 航空航天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一直是各个国家科技技术的标志, 航天器的飞行重量一直是飞机最大的负荷之一, 如何减轻负荷重量, 这就需要纺织复合材料技术的支撑, 这也是纺织复合材料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航空航天工业重视的原因。现在的纺织复合材料已经不仅仅存在于飞机的内装修板, 同时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结构件如雷达罩、舱门等。

(二) 汽车工业。自纺织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工业以来, 一直备受重视, 纺织复合材料不仅降低了汽车的成本, 同时刚度高、高强度等特点也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性能。

另外, 纺织复合材料还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体育行业以及医疗行业等。

这里笔者简单说一下纺织结构在建筑领域当中的应用。在建筑领域, 纺织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刚性复合材料构件, 如板、梁、柱;刚性复合材料要求的是高强度, 主要能够承受超高强度的压力;一类则是柔性复合材料构件, 如体育馆、停车场和车站的材料性屋顶, 柔性复合材料主要具备一定的韧度, 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减震效果和分散应力等。前者大多采用三维织造类结构复合材料, 后者则用二维织造类结构复合材料。总之,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当今社会运用范围广, 运用层面深。

四、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优势

第一, 设计性强, 可按加载方向增加纤维束数, 以及按实际需要 (整体) 织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和一次完成组合件。复合材料的这种应用优势, 可以大大增加它们的应用范围, 并在机械加工和高密度等组合件学科上发挥广泛的作用。

第二, 强度高、高模量, 特别是厚度方向、横向的全方位增强, 使材料具有高损伤容限、高断裂韧性、耐冲击、抗分层、防开裂和疲劳等优势;纺织复合材料的这方面特性, 可以在那些强度高、模量要求比较严的高压设备等广泛应用, 同时也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第三, 易于在预成型和复合前安放机敏类材料, 如光纤、压电等, 从而实现对复合工艺质量监控、产品在服务期间的寿命监测、振动控制等, 这样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可靠性。

第四, 可自动化生产效率高和接近实际产品形状的制造, 使加工量和连接大大减少。因而经济性好、成本低、制造周期短。一直以来, 企业和科研单位总是在寻求一种加工量和连接量较少的材料, 因为这样成本会降低, 制造周期也会相应缩短, 企业能够从成本中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 而科研单位等则能在能源节约上获取重大的突破。

五、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组成与影响设计的因素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形态类似于自然界组多生物。不同的是由纤维束组成的种种预成型构造是经过现代纺织技术织造成形的。将成型后的纤维束网络骨架充填以基体材料, 经固化制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另一个组分就是基体材料, 主要有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和碳基4类基体材料。在复合材料中, 基体起着传递载荷、均衡载荷和固箝支持纤维的作用。只有纤维和基体两者有机协调, 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各自的性能, 即通常估算力学性能的混合律方可成立。当然混合律还只是一个工程处理模式, 所以不要单纯从混合律各组分所占的比例来判定各个组分所起的作用。这是因为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工艺性、力学性能以及环境的温度、介质相容性以及导电、传热等物理或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材料。据研究表明, 两组分固化后组分之间受4种力的相互作用而固结成整体:其一, 两组分本身的内聚力;其二, 在纤维表面的微孔隙被基体大分子渗透扩散而“钉牢”所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其三, 包括氢键和范德华力在内的吸附力;其四, 基体的化学基团与纤维表面化学基团起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化学键的作用力。这是组分选择和工艺方法选择的第二个应考虑的因素。

基体的类型叫繁冗, 在选择基体材料的时候, 还必须考虑固化收缩率。例如环氧类、聚酯类和酚醛类树脂的收缩率分别在1%~2%、4%~6%和8%~10%范围内。收缩率越大意味着固化后产生的缩孔和微裂纹就越多, 其结果是将直接降低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直接降低产品的性能。近年来, 材料科学研究致力于减小基体的收缩率以便提高材料的韧性。一般的做法是在热固性树脂中填入热塑性大分子, 这样既改善聚收状态又提高结构材料的韧性。

总之, 在纺织结构复合材料设计中首选的是纤维和基体材料。选择的依据是基于产品温度、湿度、腐蚀和其他化学作用等;按照产品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要求;采用的预成型和固化技术;在同等使用条件下尽量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谢林志.变色纤维及变色纺织品[D].大连理工大学, 2012

居住小区儿童游憩场地设计与发展 篇9

(一) 儿童游憩场地设计五大原则

游戏对人类而言是通常而必须的。伴随着年龄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心理需求的差异, 儿童对游戏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婴儿的游戏特点是以玩具为主的简单游戏;幼儿期儿童关心游戏的过程, 其游戏的特点是以模仿常见生活场景为主;学龄期儿童更关心游戏的结果, 对智力活动更感兴趣。同样的, 不同年龄组的儿童, 其游戏行为特点亦有所不同。例如婴儿更倾向于单独玩耍, 喜欢沙坑、广场、椅子等静态游戏, 其游戏范围必须在住宅附近且有亲人的照顾;幼儿期儿童则喜欢变化多样的器具, 喜欢参加结伴游戏, 其游戏的范围可在住宅周围;学龄期儿童已具有一定的自立能力, 开始出现性别差异, 女孩倾向于利用橡皮筋、毽子等游戏器具玩耍, 男孩则喜欢捉迷藏等运动性强的活动, 处于这个时期的儿童其游戏范围基本不受住宅范围的限制。不同年龄组儿童显现的游戏特征必然要求游憩场地设计相应地就这种差异性给予尊重。

根据不同年龄期儿童的游玩特点, 可大致归纳出在居住区中的儿童游憩场地设计五大原则:

1. 多样性原则

儿童游玩的过程是认知能力提高的过程。通过接触泥土、沙、岩石、树木、花草、鱼虫等有形的自然物质, 观察外部空间环境, 儿童能感性地认识周围。通过摸索场地中设置的各式游戏器具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因此, 在场地设计时要尽可能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创造学习机会。

2. 综合性原则

儿童游憩场地既是儿童游玩交流的场所, 也是住区景观的一部分。因此, 场地设计应综合考虑游戏、运动、休息、交往、学习、文化等功能需求合理布局。

3. 无障碍设计原则

根据儿童活动场地的性质确定适当的景物、器械比例和尺度。同时, 场地应对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需求予以关注, 设计适合他们游玩空间环境, 方便其出入并尽可能到达每一个地方, 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

4. 安全原则

活动场地及周围环境应是安全、舒适的, 各类设施如道路、铺地、水体、山石小品及植物等应是安全的。同时, 活动场内的游戏器械应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有危险性必须设置保护并提醒大人陪同和保护。

5. 分区设计原则

儿童游憩场地不可能非常严格地按照年龄分组来组织、设计。当学龄儿童和幼儿共用一处游戏场地时, 需要根据游戏行为的不同进行适当分区。比较平坦的场地可设为幼儿活动区, 并结合成年人的休息进行安排, 方便成人照看幼儿的活动。在这类场地中不宜设置较多的器械。相对地, 学龄儿童区则可以安排较多的适宜器械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

虽然幼儿区及学龄儿童区不宜布置得太近, 但也不应盲目、绝对分离。因为儿童时期是观摩、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优期, 能创造一种交流的氛围, 更有利于儿童在游戏中培养群体性、协作性。

(二) 德国柏林居住区中儿童游憩场地设计实例

1.“冷战”时期居住区的儿童游憩场地

位于德国柏林的Linder Street居住区是冷战时期西德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居住小区。其设计以传承、重塑传统居住区为设计要旨。与传统的居住小区相似, 围合的公共空间被设计为儿童游憩场地。这一场地主要分为两个区, 一为布置了摇摆木马、秋千等设施的沙池区, 一是将各种自然素材通过有机组织, 设计形成的“冒险区”。“冒险区”利用的自然素材主要有树木、植被、石头等, 它们被不规则地安插在蜿蜒的木板小径旁, 营造出带有神秘探险色彩的小森林气氛。此外, 一些随意设置的小木门和出口增加了在小径中行走的趣味性。在组织形式上, 沙池区和“冒险区”并没有被完全地割裂。通过植被的自然过渡, 小径的延伸, 两者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 新时期居住小区的儿童游憩场地设计

Heinrich Boll小区是于柏林市区新建的生态型小区, 它在儿童游憩场地的设计上有着相当的创新性和代表性。

总体来说, 在整个小区中有两类的游憩场地, 一种是传统的定点游憩园, 一种是与住区设施结合的游憩场地。传统的定点游憩园在每一组住宅楼围合的开放空间内均设有一处, 而且每一园配设的设施不尽相同。但是, 贯穿于各个游憩园之间的主题是共同的—海滩趣味。与住区设施结合的游憩场地是通过住区的雨水收集系统创造的。从住宅楼屋顶收集的雨水通过专有的收集道汇聚到住区内的鱼池。水道时宽、时窄, 不规则地穿越住区, 营造了溪流穿越的景象。同时, 水道两侧铺设碎石、沙子和不时设置草坪、树丛等小景观丰富了这一设计。儿童不仅可以在“岸”上观看流水, 还可以通过特设的阶梯, 直接在水边玩耍, 又或者在草丛中嬉戏, 增添了另类的游乐体验。

柏林不同时期的居住区游憩场地设计体现了几个重要的特征:

(1) 设计整体、统一与住区环境的有机联系

场地设计多以植物、沙等自然元素为主线, 营造完整、一致的游玩环境。没有明显的物理分割,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更容易在一起玩耍, 创造了培养他们沟通能力及群体性的环境。另一方面, 通过各个游憩单元的有机联系, 创造了以整个小区为背景的大游憩场所, 突破传统的就游憩场地设计游憩场地的设计理念, 使适于儿童游憩的环境和设施和谐地融入住区环境。

(2) 游乐设施具有多样性

除了常规的如滑梯、跷跷板这类人工的游戏设施外, 场地中还利用多种不同类别的植物、具有特定主题色彩的器械作为游乐素材, 为儿童能够更全面地接触到不同种类的事物, 提高认知能力创造了机会。

(3)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空间

利用居住区的常规设施如雨水收集系统构建游戏场地是游憩场地设计的创新之举。没有固定设置的游玩设施, 在此玩耍的儿童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 不受限制地创造游戏的方式, 更能激发游戏的主动性。

(4) 场地安全性高

游憩场地于内庭的选点方便了小区内的住户能随时看到儿童游戏的状况, 加强了安全监护。从游戏设施本身来看, 在摆放滑梯、木马、秋千等设施的地点以沙地作为铺地, 大大减少了撞击受伤的机会, 提高了安全性。

二、广州市居住小区儿童游憩场地发展现状

通过近几年对广州市若干居住小区的跟踪调查, 居住区中的儿童游憩场地设计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

1.“选择性”配套设施

广州大部分的居住小区, 尤其是老城区中的居住小区, 往往缺乏单独布置儿童游憩场地。儿童游憩场地通常混迹于居民的健身场地中。通过跟踪调查, 该类场地的规模更体现逐步缩小甚至消失的发展态势。从场地设置的地点及设置的形式上看, 儿童游憩场地仅仅是“选择性”的配套设施。对儿童特有的游玩需求的忽略彰显了当前社区建设对住区儿童群体关注程度的严重不足。

2.设施设计雷同, 缺乏趣味

调查中发现, 目前居住区中可供儿童游戏的设施基本雷同, 无法满足儿童深层次的行为和心理需要。从现有设施的种类上看, 滑梯、单杠、跷跷板、摇摆木马等为普遍采用的游乐素材, 显然在启发性、认知能力的培养上, 这类设施是相对薄弱的。另外, 现有设施的过多雷同, 使得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可见, 目前的游憩场地设计及设施配置无法对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群体协作性等高层次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3.上位规划控制的缺失

根据目前广州市规划部门用于指引以及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以及正在修编的《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并无针对居住区儿童游憩场地的规模、内容以及设置要求等相关规划控制内容。可见, 目前居住小区的儿童游憩场地设计与建设主要是居住区开发建设单位的自发行为。上位规划控制的缺失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这类公共配套设施的发展完善, 其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

三、借鉴与启示

体育艺术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篇10

一、早期的体育艺术设计

体育艺术设计活动由来已久,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体育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体育的产生而产生的。然而早期的体育活动仅仅是人们的自娱自乐或是为生产、战争等而进行的运动,与之相关的体育艺术设计也就只能算作是艺术设计的雏形。较完善的早期体育艺术设计是建立在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等艺术工作者)在体育绘画、体育雕塑与体育建筑设计方面的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由于宗教和军事的需要,从荷马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兴起的古希腊祭礼竞技,促进了古希腊人对力量、技巧和健美的追求。希腊人通过体育运动塑造强健的体魄,并以竞技会的形式来展示他们的力量和健美。在运动会期间,艺术家们用写实的手法真实地记录着当时人们的体育活动与整个体育盛况,体现了当时人们崇尚体育运动,歌颂健美与力量的社会风气。例如在古希腊运动会上就规定夺冠一次者,可在运动会场的墙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示奖励;多次夺冠者,则可在宙斯神庙旁塑像留念。《掷铁饼者》就是为了纪念当时一位连续三次夺冠者而为之雕塑的。现藏于意大利波隆那考古博物馆的红陶双耳彩绘瓶就记录了古代短跑运动的比赛场景。在大英博物馆中,还保存着公元前5世纪的一件记录古运动会火炬接力仪式场景的文物。

随着体育运动的逐渐盛行,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赛,在神庙旁修建了专门用于比赛与观看的竞技场,有的还修建了各种以用于运动员们生活与交流的辅助建筑。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阿尔提斯神域东半侧,就有一座竞技场,四周有大片坡形看台,西侧附设有运动员和裁判员入场口。场内跑道的长度为210米,宽32米,还设有演武场、司祭人宿舍、会议大厅等其他用房。尼米亚竞技会遗址也是古希腊竞技会遗址之一。遗址博物馆中还保留有当时运动员起跑用的石板和跳远用的石壶等(即早期的体育用品设计)。其竞技场地保存完好,以致现代尼米亚运动会的100米赛跑仍然可在遗址上举办。这是在世界所有运动场遗址中绝无仅有的。

体育比赛吸引着各种不同职业的民众前来观看,人们将其视为盛大的节日。可以说古希腊运动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盛会,而是一个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盛会。艺术设计也从此与体育竞技结合,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保留至今,为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国古代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发明了足球游戏,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唐尧时代,创造了一种击壤游戏,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的部分体育项目起源于娱乐,如杂技技巧、舞蹈、秋千、拔河和球类游戏等。其次,跑、跳、掷、游泳、攀登,虽起源于劳动,但是在战争中才能得到更迅速的发展。人类在进入畜牧稼穑的生活阶段之后,和野兽拼搏的机会少了,而在争夺财物的战争中却需要发展身体能力,如追击对手的奔跑速度,搏斗的身体力量,准确的投掷技术,以及弓箭的使用能力,都较之人与野兽的斗争要求更高。这就使作为渔猎时代劳动技能的许多体育项目,在社会进入畜牧稼穑生活之后,不仅没有废弃,反而得到更大的发展。由于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特定的大型的体育竞技比赛风俗,相比西方国家早期的较完善的体育艺术设计而言,早期的中国体育艺术设计也就比较简单,主要集中体现在简单的体育器械设计和体育服装设计上。

二、近现代的体育艺术设计

近现代的体育艺术设计的发展应该得益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成长。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它以坚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为依托,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发展的潮流, 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 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 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

百年奥运, 跌宕起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为体育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平台,为体育艺术设计的完善化与系统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较完善的体育艺术设计活动应该是始于1896年4月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这次奥运会中,组委会遵循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传统,首次使用了专门设计的宣传招贴和统一的奖牌。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都举办了盛大的文艺演出。在举办期间,组委会还组织了火炬游行和联欢节。就连在运动会结束后,雅典奥运会组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交的报告封面、封底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并附有精美的插图,用平面传媒的设计方式记录与宣传了这届奥运会的盛典。

此外,特意为这届奥运会修建的体育场馆也是经过精心设计与施工的。整个运动场呈“U”字形,有三面看台,敞开的一面对着马路。为了便于观众进出,看台设多个观众入口,将观众和运动员隔离开来,并设有饮水处。考虑到雨天比赛的因素,在场地周围还设计了排水设施。看台采用洁白的大理石砌就,使这座气势恢弘的体育场更加耀眼夺目。

这次奥运会的举办方,通过较为完善的体育艺术设计既展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风貌,又体现了崇高的奥林匹克思想和丰富的活动内容。所以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体育艺术设计和本届奥运会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近现代的体育艺术设计的发展主要还是源于体育艺术设计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得以推广与贯彻应用。当然,在近现代历史上,其他的各种世界竞技比赛中也有许多设计精美的体育艺术设计,但影响远不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艺术设计。

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举办模式,也确立了近现代体育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历届奥运会中,平面设计的运用已司空见惯,特别是当时欧美封面设计和商业海报设计蓬勃发展,促进了平面设计在体育赛事中的运用。各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们纷纷参与到这一体育盛事中来,承担了各项体育艺术设计项目。1904年的圣路易奥运会的海报设计就是由美国海报设计师ST·JOHN担当的。而英国设计师A·S COPE则设计了1908年伦敦奥运会秩序册的封面, 并首次采用以运动员形象为元素进行设计。从此以后,运动员形象就作为一种常用元素经常出现在各种体育艺术设计作品中。

从1913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先生提议设计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开始,以后的奥运会逐渐形成了系统完善的视觉艺术设计体系与统一的平面设计原则。

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会徽中首次出现了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它将奥林匹克思想体系和活动内容,以及主办地的识别要素形象化地作了展示,从此以后的每届奥运会的会徽设计中都将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其中。

在此期间的奥运会运动场馆设计,基本都遵循了当时建筑设计的流行风格和模式。特别是在20世纪初期,受包豪斯设计思潮影响的设计师们,致力于从事最新观念和最先进的设计实践。到了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流行,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对观念的复兴,对材料的研究,在设计中随着高科技的广泛使用,体育建筑的艺术设计以及与之配套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也开始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例如:1992年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始建于1929年,1955年曾作为第二届地中海运动会的主赛场而闻名。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体育场的几个特点:一是场内铺了7300平方米的自然草皮,使之适应于足球、田径和其他多项比赛活动;再一条是主席台上方的大型悬挑雨蓬,由一组巨大的空间网架组成,这个空间网架又由32根悬索张拉,支撑在三根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柱子上;看台分成上下两层,看台下有室内跑道、运动员休息室、贵宾室以及各项服务设施。此外,在主赛区内还有一座颇具特色的体育馆,是由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设计的圣保罗的室内体育馆。其结构独特,构思新颖。整个建筑大体分成两部分,由主竞赛大厅和一个多功能大厅组成。其巨型钢结构屋顶极具特色,是由一个巨大的不规则曲面多边形空间网架组成,由于网架极富变化,它的链杆有多达3200个规格。屋顶由1500个球面体组成,屋顶距地面45米高,采用地面组装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法。它的建成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另外法国巴黎市为举办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而于当年建成的法兰西体育场至今仍然被视为体育建筑的典范。

和其他体育设计一样,体育运动服装设计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期间,运动服装设计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休闲运动服装为主产业的发展模式。

体育产品设计也开始起步,从奥运会火炬造型的设计演变上,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设计思潮对体育产品设计的影响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当代体育产业化的大趋势下,体育艺术设计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飞跃发展时期。体育产业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当代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为当代体育艺术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世界当代设计运动的日新月异也为体育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的保证。

摘要:体育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体育的产生而产生的。较完善的早期体育艺术设计是建立在艺术家 (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等艺术工作者) 在体育绘画、体育雕塑与体育建筑设计方面的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为体育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平台, 为体育艺术设计的完善化与系统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2]高毅存.奥运会城市的场馆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场景设计与动画剧情发展的关系 篇11

关键词:动画场景;剧情;渲染;色彩烘焙

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79-01

动画近几年的发展路程在不断的给我们带来惊喜,不管是以手工绘制为主的传统动画、以计算机为主的电脑动画、应用摄影技术来制作的定格动画或是以其他方式制作的动画。电脑信息社会到来的大势所趋使得如今动画制作行业,从传统的动画制作方法向电脑制作动画方向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尝试用动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国动画的优良传统是尤其强调思想性,重视以健康的内容引导观众,这是每个动画工作者所应该学习及注意的,因为就当下社会形势来说,动画在很大程度上都对少年儿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管是对其思想或者智力,都有着它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

动画的制作过程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繁琐而吃力的工作,分工极为细致。通常分为前期制作、中期制作、后期制作等。对动画人也就有着极为高的要求,在前期制作中要会从海量的资料里收集自己所需要的,适合自己创作理念的资料。还要有足够丰富的想象力来构思动画剧本;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来设定自己动画的形式风格等;中期制作中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及绘画技巧来绘制分镜头、原画、中间画;要会应用几款基本的动画应用软件进行动画的制作;还需要点音乐细胞来在后期中给动画配音、录音等;后期制作中还要会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试映等等一系列的技巧。不过如今有计算机的加入使动画的制作变的简单了,所以现在,许多非专业人士而只是动画爱好者也会用FLASH制作一些短小的动画或者动态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制作乐趣。

一部出色的动画影片,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生动形象富有鲜明特征的动画人物之外,还有各种或宏伟或清新的动画场景。两者都能赋予动画特殊的意义。而场景也是引领动画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观影过程中,观众所看到的每一帧,每一个画面,占最大面积的就是场景了,当然其中要除去特写人物镜头。动画场景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描述主体人物周边的事物,在场景设计中,不仅要从角色出发考虑动画,还要通过对场景设计要素的有机组织,构建出一个表现动画故事特殊情调与氛围。要设计好角色的行动线路、所处的位置及角色的动作与动画场景的关系。这也是场景设计的首要任务,还需要通过场景的设计来帮助角色性格的表现,在动画片中,角色与场景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通过场景设计与描述,要能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身份特征等等,使观众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成功的场景设计,对刻画角色的个性特征能够起到直接的强化作用。

而在现代动画场景设计还有一个突出功能便是以景抒情、以景叙事。优秀的场景设计,能烘托出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内心的情感世界,具有抒情和表意功能。设计师通过对色彩、光影、结构以及镜头角度等合理的设计,将角色的内心感情和情绪变化通过场景表现出来,这种人景的互换,使场景变成了角色心理活动的外延部分。比如反映角色内心活动的梦幻、回忆、想象的画面,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对动画角色的心理进行描述,这种对想象可视化描述,充分发挥了影视艺术视听语言的特点,向观众直接展示出动画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

场景设计师从剧情出发,从角色出发,通过对场景设计要素的有机组织,比如色彩配置则运用色彩给人的视觉及引起的情感色彩。构建出一个表现动画故事情调与氛围的空间形象。比如用明快的色彩表现欢快活泼的气氛;用弱对比、中明度的暖色调表现浪漫温馨的气氛;用中短调、低纯度的色相分割画画表现烦躁不安的气氛:用低中调,无彩色系列或只有明度差的色彩组合表现痛苦、郁闷心情的气氛:用冷调中低强度对比且比较含蓄的方法表现寂寞、忧伤的感觉等。以《大圣归来》为例,该部动画以中国古典文化为元素,主要人物——大圣的动画形象本身就让人印象深刻,而其动画场景不乏照应全景情节需要的大气,而在特写镜头中又有细节来呼应特写镜头中的动画细节。场景的整个色调除了有考虑各个时间点所应该有的光源色的影响,同时还考虑到了动画情节的情感元素。以至于观影后,其场景也跟动画人物一起深深印在观众心中。场景在塑造客观空间的同时,还承载着表现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任务。它与动画的情节、角色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动画角色之间是互动的关系,不能将场景设计当成填补镜头画面空白的手段。因此,除了绘画能力之外,对色彩的敏感度及空间想象力也是动画场景设计师的必备能力。

在动画设计中,意境是非常重要的,观众在欣赏动画时,一旦随动画设计师的思路引导深入到动画的意境中,那么就会领意愿,并从中受到启示,产生共鸣,略到动画作品所蕴涵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而场景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为动画创造意境。在一些富有深度的动画作品中,每一个场景的色彩设计,对观众启示都是一次心理暗示,不同的色彩烘焙不同的场景氛围,从而达到不同的内容意境。让观众体会动画所带来的同喜同悲,以另一种形式认识社会,感悟人生。

试论商场设计的发展与方向 篇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家居环境、生活环境品位的提升, 使得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景观设计的热潮。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下, 如何在设计规划上提出新的, 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协调诸多矛盾的规划观念, 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景观设计战略思想。

二、当前我国环境艺术的设计现状

在各种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竞赛中,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许多投标设计成果的设计说明中, 都在玄乎其神地试图说明他们的设计概念是如何寓意深刻, 而又极具艺术性、科学性、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性等等, 无一不竭尽宣扬之能事, 大肆鼓吹。但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 我们却发现设计概念与设计成果之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联系, 或者说, 即使有联系也可能仅仅是牵强附会。他们的设计概念成为包装设计中“皇帝的新衣”。“有概念、没手法”已成为景观设计界的一种普遍公害, 西方的一些景观设计形式被盲目地移植到中华大地, “欧陆风”吹遍了大江南北, “白宫”加“故宫”的景观设计, 让人啼笑皆非。从南到北, 照搬模仿, 少有个性鲜明, 耐人寻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更令人发指的是, 自目抄袭和模仿的形式化设计几乎司空见惯, 这些设计打着种种时髦的风格标牌而无视起码的对场所和功能的关怀, 也亵渎了专业设计师对艺术追求的渴望。现代景观设计正面临着被似是而非, 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对现代景观形式语言进行创新, 已迫在眉睫。而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和探索的滞后, 已成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呈现可怕的“千城一面”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既能从宏观上进行探索性研究, 又能在微观上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已不多见, 理论不幸沦落为各种学术演讲的噱头和身份的标签。设计师热衷于提出唬人的概念, 而不脚踏实地研究一些问题也是当今浮躁社会的一种普遍问题。他们的概念往往是通俗而不深刻, 当它们深刻的时候, 却又不通俗。他们的景观设计概念脱离了知觉, 成为抽象的空气而不是用能感知的形象来表达。

三、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瓶颈

1. 利益至上的毒害

在买方市场、经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 景观设计师对形式的探究趋向于一种更“经济”和“便捷”的拿来主义, 普遍缺少对景观设计语言的深层探究。20世纪末的我国现代景观设计, 附庸了许多含有“现代主义”色彩的理念逻辑, 从而以某种更为“成熟”和“平面化”的消解深度的姿态, 投入到商业大潮的经济建设之中。因此批判与整合的能力明显地衰退, 景观设计出现了“失语”的现象, 景观设计语言也变成了一种“病毒式的泛滥”。在新的景观理论创新的潮流中, 理论研究出现了“概念大膨胀”, 微观而具体的概念物化的形式似乎已成为普遍解决了的问题。路易斯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设计教条框架中, 形式的研究成为功能探究后顺便提及的“小儿科”。形式语言的研究往往停留在一种表面化的“深层”模式上, 从而未能同景观概念加以很好的粘接。

2. 艺术教育的错位

另一方面, 长期以来的我国设计艺术教育, 更多的还是一种知识化的素质教育和“审美娱情式”的人生修养教育, 这使我们在对艺术的认识上首先就将其置于一个纯艺术的位置。景观艺术的教育成为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效果图表现技术训练, 或者干脆就成为阳春白雪似的高雅德行。在这种知识结构的支配下, 景观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看似很近, 实则相去甚远。艺术在景观设计中成为各理性逻辑之后的形式美化, 和以各种雕塑小品、壁画的形式成为标榜景观设计师艺术素养的点缀。似乎艺术创作思维和艺术并不能直接给我们多少更为有利的构思逻辑。这种理解下的艺术, 也只是停留在扩大了外延的“传统纯艺术”, 艺术的功能只是审美娱乐。而本身就是一个思想宝库的现代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被浪费和误读了, 艺术的功能存在被弱化和表面化的现象。

四、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方向

新的文化模式即将到来, 然而在这种新的文化模式中, 我国未来的景观设计, 将是如何一番面貌——这一问题等待着当代的景观设计者们去解答。

1. 功能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为大众服务的, 功能发展方向占首位, 它不只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物体由它的性质决定的, 如果它的形象很适合于它的工作, 它的本质就能被人看的清楚明确。一件东西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相配合, 就是说, 在实际上能完成它的功能, 是可用的, 可信赖的, 甚至可以说是便宜的。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 评价景观设计的优劣, 不单单在于环境好看与否, 更重要的是其是否首先解决了功能的问题, 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 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 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合理等。景观规划的使用功能存在于各类景观设施自身, 它直接向人提供便利、安全、保护、信息等服务。它是景观设计外在的、首先为人感知的因素, 因此也是第一功能。有时我们往往过于偏重景观形式的新异怪诞、色彩的眩目夸张和某些象征意义含混的符号构成, 而忽略了其技术含量和对功能的合理阐释;人们容易把某种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甚至不无浪漫、理想主义的设计理念寄托在形式之上, 而忽略了功能的完美和景观对人的良好服务才是美的真正源头。事实上, 形式也只有和功能密切结合, 才具有理性的根基。城市景观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美学价值, 也只有在功能与形式的相互协调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2. 艺术审美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的艺术审美发展方向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 而且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 从没有停止过对审美性的追求, 因此将审美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有重要意义的。大众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决策者, 人民大众的审美观念将直接投射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 不同时一代、民族、地域的人, 不同社会地位、年龄的人, 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的人, 在审美情趣上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 不管这些审美习惯在感觉上多么不同, 在它们的深层总有一种相同的东西, 因为, 人们的审美习惯不是凭空而来的, 它总是时代文化思潮的一部分, 总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特征。因此, 新的文化艺术模式的形成, 必然带来大众审美观念的转型与革新, 既将体现为以下三类趋势作为新世纪景观审美的基本类型模式:

(1) 村落田园审美观:童雯闲适、麦香稻花、田园风光、桑麻之乐是农业文明时代典型的景观特色, 这类景观特色并不会随着农业文明的结束而结束, 而是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自然景观结晶永远留在人类的记忆当中。

(2) 极简主义审美观:工业文明的标志则是机器美学的兴起, 一切事物在工业文明时代变的那么富有规律, 简洁, 经济功能的原则是一切人类创造物变得简洁而富有想象空间。

(3) 景观生态审美观:景观生态审美则是整体综合的审美观念, 它不以单纯的视觉形式为审美原则, 也不以生活生态为主要内容, 而是这些诸多要素的集合, 其核心内容是生物物种的生境和谐概念, 在此基础之上, 考虑一定意义上的人性空间, 但绝不仅仅是完全以人为本的景观空间, 而是宜人生态生境与人性空间的交融、整合。

3. 独创发展方向

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 是设计的内涵。在景观设计中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尊重民族文化, 体现历史文脉, 传达场地精神三个方面。中国园林最伟大的特征就在与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精髓, 体现了民族美学思想与民族性格。中国园林又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三个派系, 她们都分别表现了当地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这就是中国园林能够自成体系的重要原因, 我们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要继承这种文化精神, 在现代文化艺术的根基下追寻新的创造力。

4. 时空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也是随着线性量度发展的, 是为当代人创造美好生活环境, 因此景观设计要体现当代人的审美趣味, 体现时代潮流, 决不能在历史的描摹中停滞不前。景观设计就是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功能条件下创造出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艺术作品, 为大众提供有归属感亲切感舒适的艺术化环境.纵观历史, 任何时一代、任何地点, 凡是有深远意义的环境艺术设计, 总是千方百计地运用材料、技术, 脚踏实地地解决时代的问题, 并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语言。

摘要:本文笔者对我国景观设计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做了整体概括, 通过对未来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的设计原则的阐发, 提出景观设计要遵循以下设计发展方向:功能发展方向、大众审美发展方向、景观艺术设计的独创与时空发展方向等。

关键词:设计,环境艺术,景观,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意大利) 布鲁诺:现代建筑语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版

[3]彭富春:美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4]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理论周刊, 2007~2~8

上一篇:就医选择下一篇:商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