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

2024-08-23

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共12篇)

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1

一、城市开展会展业的作用

会展经济的发展是以1:10的产业带动系数来推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 这不仅仅是会展业自身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除此之外, 也给一些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间接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例如, 城市会展业的飞速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会展可以吸引大量人群涌入, 所以通过参加会展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就称为会展旅游, 所以说为旅游业的发展开发了市场, 创造了商机。同时,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衣食住行, 所以说, 在会展活动期间, 蜂拥而至的参展商和观众对该城市的餐饮、住宿行业起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以及购买各种生活用品以及其他的一些必需品对零售业、城市交通、通讯业的发展也有着很强的带动作用, 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开展会展活动时由于汇集了许多商品, 所以经常需要频繁的物流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会展活动期间参展商以及观众们的人身安全也是十分重要, 还有一些贵重商品的安全通通需要保证, 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了保险业。会展业的发展必须有保险业的支持, 带动了城市保险业的发展。城市会展业影响到的企业还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这些, 它甚至还会对城市的金融、环保、广告等其他更多的行业产生拉动作用, 从而导致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可以得到很大的调整。

二、我国区域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 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 而且并没有行业约束机制。

对于什么样的单位可以办展, 参展商必须符合什么样的要求才能入场都没有具体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是只要交了钱就可以参加, 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 各式各样的人随意出入, 鱼龙混杂, 秩序混乱无章, 严重地影响到了展会的质量。在有多年会展业历史的发达国家中, 想要举办展览是必须要经过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 才可以开展, 这也是大多发达国家会展业市场化的重要前提。

(二) 会展业机制还尚未规范化, 对于开展会展活动的地点、频率都没有明确的约束内容, 包括在同一城市内同一类型的会展可不可以办很多次, 或者是在同一个开展会展活动的场馆可不可以连续举办同类会展活动, 这些问题都没有规范化的机制来进行约束, 因此对一些展会的信誉有了严重的损害。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就很少出现, 因为他们的展馆是会遵循商业信誉及行规行约的, 例如, 不能把展馆租给两个时间相距很近的同类商品举办展会, 但是这一点我们既没有行规行约来约束, 自身又缺乏自律机制, 导致诸多问题频繁发生。

(三) 会展规模较小, 我国目前的会展业还没有专业化。

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展览大国, 主要原因就是世界各地的展商都会选择把大规模的展览在德国举办。德国的展会规模通常都是在几万平方米以上, 而我国一般以中小型的展会规模为主。即使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展馆, 但是往往都是展馆面积小且设施也很落后, 服务水平低, 所以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 以现在的状况看来根本没有能力接办国际性的名展。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展馆都只能举办一些低档次商品的展览, 没有统一的布局, 只是为了从中获得利益, 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 导致了同类型低档次的展会活动举办的过多过滥, 降低了对展商及参展观众的吸引力, 同时也降低了展会质量,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声誉和企业经济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会展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 要想让我们的展会能够吸引更多参展商的眼球、让展会与众不同, 首先就要对其进行宣传。

以往展会的宣传方式十分的单一, 就是通过寄发邀请函, 或者是在一些报刊上刊登广告, 以此来吸引商家及观众的注意。随着会展业的竞争不断加剧, 使得越来越多的参展商及展会组织者对于宣传策略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能够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配合了各种宣传手段, 比如在报纸以及杂志版面上投放一定数量的广告, 还制作了电视广告短片在不断播放, 并且大量的往外寄发邀请函等。

(二)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行业管理。

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实质管理的规范是会展能够健康有序发展重要前提,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发达国家会展活动发展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我们当务之急是需要尽快地去制定并完善会展业这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中可以明确的得到规定主办单位需要拥有什么样的资质条件, 会展市场又是什么样的准人才能入场入, 使会展经济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发挥展览业协会作用, 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展览业重要的经验总结和成功的管理模式。我们要借鉴国外经验尽快成立全国会展业管理协会, 加强对会展业的统一管理。

(三) 建立并完善展馆及配套设施等硬件设施, 良好的展馆及配套设施是会展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国展馆的规模小、配套设施的落后是制约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各类商品日益增长的对于大规模展馆的需求相互矛盾。因此, 首先我们就要根据实际的具体需要抓紧建设出几个大型甚至巨型的展馆。另外, 展馆对于区位条件的要求十分高, 不同区位的场馆从中带来的效益也不同。

总之, 针对目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的这些问题, 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和改善。因为会展经济的发展程度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远大目标的实现。当前情况下, 我们应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 大力的发展会展业, 使会展经济最大化的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信我国的会展业一定会从挑战中赢得机遇, 从应变中实现跨越, 对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不朽的贡献。

摘要: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形态被誉为“无烟产业”, 近年来已经逐渐在我国各大城市“崭露头角”, 虽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迅速, 市场前景看好。对于世界性的经济中心城市而言, 会展业更是成为了城市繁荣的象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 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区域会展,经济效益,无烟产业

参考文献

[1]《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 华尔特·罗斯托, 四川人民出版社译, 1988

[2]《产业经济学》, 刘志彪,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3]《会展经济学》, 陈志平、刘松萍, 经济科学出版社

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2

旅游学院08级酒店经营与管理系

[摘要] 会展经济是指以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为基础,以完善的城市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或展览活动等,吸引大批与会、参展人员及观众前来进行参观访问、经贸洽谈、文化交流等,从而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城市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

[关键字]发展现状会展与旅游关系问题前景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区文化产业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内蒙古会展业的平均增速达26%。2007年,以总投资4亿多元的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一批高档会展场馆和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内蒙古大中型展馆达10余座,室内展览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全年共举办会展40多场,各种参会客户和观众累计390多万人。

(一)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内蒙古共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集文化娱乐、经贸洽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群众节庆文化活动上千次之多,知名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有30多个。如分别在呼包两市举办的两届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六届昭君文化节、呼伦贝尔市举办的四届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阿拉善盟举办的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辽市举办的七届科尔沁艺术节、乌兰察布市举办的三届全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等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按照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提出的标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已初步具备了形成区域性会展城市圈的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在“增长竞争力”指标上分别列全国前三强;这一城市圈积聚了内蒙古35.1%的城镇人口,45%的工业固定资产,73%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52%的生产总值;“十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3.4%;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运输网和通讯信息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产业结构升级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85%以上,外贸出口额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6%以上,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

在内蒙古属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匹配条件、投资环境和发展基础最好的经济区域。目前,这三个城市的大型展馆建设速度和规模在我国西部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正在形成功能互补、竞合互动、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圈。

会展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独特的经济带动作用日渐显现,被国内外经济界称为“无烟工业”。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城市借“展”借“会”既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区会展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会展业在我区也只是有“展”无“会”。硬件设施落后,会展人才的匮乏,还有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是我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同样也是内蒙古展览馆所面临的问题。据测算,会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1:9,即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所以,会展业在我区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有前景也有挑战的重要课题。

(二)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产业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也就是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的一种与身俱在的和固有的局部组合。而我们现在讲的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就是将这种结合从初级的、被动的和局部的阶段提升到高级、主动和全面的阶段。

1.旅游业的被动收益阶段: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使二者有一种固有的内在的局部结合。这种结合是一种初级阶段的被动结合。它主要体现在会展业给旅游业带来了大量的客源即来自异地的会展主办者和参与者,而这些客源所带来的旅游需求又使旅游业中的饭店业和旅游公司得益丰厚。但会展业为旅游业带来的客源面前,旅游业没有充分认识、准备不足,十分被动,无论是它们的数量、质量还是服务项目都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更不要说主动推出会展服务项目或去开发会展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了。在这一阶段,会展业的发展常常受制于旅游业。

2.旅游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阶段:

指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突破了原有的那种内在固有的局部联系,会展业的发展给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旅游业开始认识到会展业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从而使旅游业从被动消极地局部结合转入积极参与和配合阶段。这第二阶段的主要表现为:会展业发展产生的大量特殊需求给旅游业创造了许多的商机,旅游业从仅对来自异地的会展主办者与参与

者,即会展旅游者提供服务而转向对各种会展活动的全面接待服务即整个会展业。会展成为旅游业新的兴奋点,旅游业纷纷推出为会展业服务的产品,即满足了会展业发展过程的需求,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旅游业受益水平比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众多的旅游企业仅以提供服务这种相同的方式进入会展业,势必导致产品雷同,形成过度竞争,重演价格战的恶梦。由于旅游企业在这一阶段还没有承担会展的策划和组织功能,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业的被动受益。这一阶段的结合还是局部和浅层次的;

3.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完全融合阶段:

这是两者结合的高级阶段,是指两者的结合突破了原来内在固有的那种局部联系,旅游企业不仅突破了对异地会展活动举办者与参与者的接待服务,也突破了对整个会展业服务接待局限,开始承担会展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会展业与旅游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推动。

(三)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前景

从长远看,发展内蒙古的会展经济必须面向全国、面向国际,规范市场形成品牌。只有打造知名度高、信誉好、优质的品牌展览会才能将内蒙古的会展产业做大做强,内蒙古的会展经济也才能够真正发展起来。

要打造会展经济优质的品牌,必须确立好自己的定位。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俄罗斯、蒙古国边境接壤,广阔的天然草原,占全国产量第一的羊绒生产企业,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资源,迅速发展的奶牛养殖业等众多推动自治区发展的资源和产业,是可造就我区品牌展览会的无限资源。内蒙古在今后应下大力气培育自己的品牌展览会。利用我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便利条件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培育“中蒙俄三国边境贸易洽谈会”,培育“中国奶业产品博览会”、“中国草牧业博览会”、“中国羊绒及皮毛博览会”,发展“内蒙古民族商品交易会”、“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会”、“内蒙古旅游交易会”、“内蒙古药交会”,从形式上创新,改革做大做强“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展览会,并通过培植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会展业的发展,改善现有场馆的办展条件,提高办展和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从而确立内蒙古会展业品牌展会的发展方向,真正使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会展业,成为我区城市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四)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蒙古会展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的现实又让我们忧心忡忡:目前,内蒙古

会展业发展水平与内蒙古在全国的经济实力排名极不相符,处于落后位置。据《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公布的数据,从展会数量上看,在第16位徘徊,内蒙古位居全国会展业二类地区倒数第二,我区会展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展会规模小,场馆利用率低。近年来,场馆设施建设为内蒙古会展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场馆在投入使用后,又遇到了难题,会展规模小,数量少,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据了解,自治区60周年大庆过后内蒙古各场馆普遍冷清。

第二:缺乏特色和品牌。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晓川分析道,目前,全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分化,具体体现在一线城市以国际性、全国性会展为突破口,二、三线城市则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为基础展开会展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内蒙古会展业在特色和品牌的打造上需要进一步努力。

第三:会展服务质量低,缺乏专业人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焦志强认为,内蒙古会展和旅游、交通、住宿等配合仍是老大难问题,会展的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形势需要。为展览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水平相对滞后,这制约了内蒙古展览规模经济的发挥。内蒙古东昭展览策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永文则表示,从目前来看,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需求与专业会展人才供给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中。同时,人们对会展业的模糊认识,也导致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使得内蒙古会展业缺乏竞争力。

(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根据内蒙古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便于发展国际贸易。广阔的天然草原、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等资源,为内蒙古品牌展会的诞生提供了先决条件。而且,近10年来,内蒙古培育出了自己的民族品牌,形成了煤炭、化工、电力、羊绒、乳业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表现在会展业上,这些产业集群有可能成为内蒙古会展业中的品牌项目。此外,内蒙古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这些特有的旅游资源,可以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发展会展旅,我个人认为针对会展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做以下四点分析来解决问题:

第一: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展馆建设,避免会展企业小而散,搞恶性竞争,力争走专业化、大型化之路。

第二:创建自治区特色品牌,用品牌效应推动会展业的发展。《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发展会展业列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明确指出:“培育会展主体和会展品牌,发展草原文化节、药交会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提高展销活动的知名度和会展业的影响力。”内蒙古优美的草原风貌、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风土人情的有机融合必能使“内蒙古草原文化”概念闻名于世,所以要主打具有比较优势的“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和集会展、经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昭君文化节”及“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加速会展经营的品牌化,创立特色会展品牌。

第三:通过培植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和聘用专业的展览人才来推动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无论是从会展业发展趋势的要求上,还是从存在问题的解决上,都从方方面面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的说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是会展策划组织的核心、也是会展设计制作服务的核心,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知识面最广,专业性最强。我们可以利用自治区的各大高校来培养人才,同时区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会展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会展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经济所生产的效益及其强大的带动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争当会展名城、打造城市“名片”、兴建大型会展场馆、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已成为许多城市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加快我区会展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马勇、肖秩楠:《会展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2)刘大可、王起静:《会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3)内蒙古建党网,外宣栏目,经济发展,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思路分析

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3

关键词:会展旅游;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3-02

会展旅游是旅游业日趋成熟后出现的一种综合性更强、关联性更大、收益性更高的旅游形态,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正是基于在促进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人员互动和文化交流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会展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一、会展旅游的概念

会展旅游是随着会议展览的不断增加和旅游业的日趋成熟而出现的新的旅游类型。从产品角度看,会展旅游属于旅游产品中的公务旅游;从其特征看,会展旅游兼具旅游业与会展业的特征,即服务对象的异地流动性;从发展现状看,在我国,会展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它是介于旅游业与会展业之间的衍生产品。因此,我们可将会展旅游定义为:借举办各种类型的会议和展览活动来招徕客人洽谈业务、沟通交流、参观访问和旅游观光,为他们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刺激消费,从而达到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形式。会展旅游是旅游业与会展业有机结合的产物。一方面,旅游业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诸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会展业为旅游业提供大量的客源,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二、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上,会展旅游已经是商务旅游市场中份额最大的一种旅游类型;在我国,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会展旅游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现状。①会展旅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会展业迅速发展,展览活动也空前活跃,各类展览的总规模年均增长达到2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亚洲的会展大国。据各方面的统计,全国共有展览场馆160多个,可供展览面积280多万平方米,全国每年举办的各类展会有3000多个,出国办展览800多个,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加会展的观众近2000万人次。②会展旅游的内容日益丰富。随着各类展览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涌现出“广交会”“厦洽会”“高交会”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展会,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为中心的四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以北京为例,举行的具有一定影响的国际性会议有万国邮联大会、世界建筑师大会、联合国保护大气臭氧层签约国会议等国际会议,以及汽车展、电子展等国际展览。③会展旅游的收益日益丰厚。举办国际会议能够给举办国带来可观的直接和间接效益。据测算,接待一名普通的观光游客如果收益1美元,接待一名会议旅游者则将收益4~5美元。近10年以来,我国通过展览已经实现了外贸出口成交额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达120多亿元人民币。

2.我国会展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展馆建设上缺乏合理布局与长远规划。近年来,我国各个省会城市和大型城市都将会展业的发展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主要增长点之一,纷纷兴建现代化的会展中心,但对会展旅游的发展多数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展馆规模偏小,较为分散,供需矛盾突出。②会展旅游观念落后,缺乏专业人才。我国很多人仍然把展览会局限于展销或成果展示的概念,对会展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尤其是专业人才如国际知名的PCO(指专业会议组织者(、同声翻译人才、营销策划人才等极为匮乏,这已经成为限制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瓶颈。③会展旅游定位不够准确,缺乏品牌产品。这也是阻碍中国会展业至今还不能走向市场化、规模化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城市由于定位不准,国际化品牌的会展少,整体竞争力不强。我国举办的会展,大都是临时的、国内的,低水平重复现象十分普遍,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大。而且由于缺少会展旅游管理机构,商业化运作水平低下。

三、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发展会展旅游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共存。那么,如何使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建设。首先,各个城市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对会展旅游设施的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其次,在会展中心的建设规模上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避免在举办大型会展时感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样也不利于我国会展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再次,发展会展旅游,还应该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酒店等接待设施条件,使之适应会展旅游的发展需要。

2.坚持特色制胜,加大产品开发。随着会展旅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实施别具一格的特色发展战略,便成了各地发展会展旅游的制胜法宝。会展旅游持续时间较长,能否给旅游者提供独具魅力的观光旅游项目也成为吸引他们的内容。各个城市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精心开发具有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形成品牌,以特色提升竞争力,从而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3.注重培养人才,形成PCO队伍。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培养一批精于会展旅游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的PCO(专业会议组织者)队伍。其次,要加大对会展旅游发展中所需要的翻译、导游及服务接待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的力度。目前,国内很多大中专院校都开设旅游专业及课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与会展旅游相关的课程内容,造就高层次的会展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会展旅游的策划、服务、管理、现场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军,李容书.浅谈会展旅游的发展[J].经济师,2003,(12).

[2]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3]应丽君.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

大连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篇4

1.1 会展业发展地位不断提升

大连是第一个提出把会展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城市, 曾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会展新锐城市”、“中国会展城市最佳管理奖”、“中国会展业会展城市最佳办展环境奖”、“中国会展业十佳会展城市”等称号, 是我国东北会展经济带的核心城市。2012年7月31日, 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的“2011年度全国会展业金五星颁奖盛典”上, 大连市获得“2011年度全国会展业‘金五星’优秀会展城市奖”, 大连市展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得“2011年度全国会展业‘金五星’优秀会展管理部门奖”。2012年8月3日, 在上海举行的“2012中国会展产业论坛暨第九届‘中国会展之星’颁奖盛典”上, 大连市再次获得2011-2012“中国十大会展名城”殊荣。可见, 大连会展业在我国会展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在东北会展产业带中发挥着领军作用。

1.2 会展业品牌建设显著增强

近年来, 大连会展业大力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了大连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及信息服务交易会、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大连国际工业展览会、大连国际汽车展览会等一系列品牌展会。在2012年7月31日举行的2010-2011年中国会展业“金手指”颁奖盛典上, 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大连国际工业博览会获得“最具影响力政府主导型展览会”的荣誉, 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获得“最具影响力产业展览会”称号, 大连国际汽车展览会获得“最具品牌价值产业展览会”称号, 中国国际家具、木工机械、家具配件及原辅材料 (大连) 展览会则成为“最具品牌价值产业展览会”称号, 中国国际海事展览会获得“最具影响力产业展览会”称号, 进一步增强了大连会展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1.3 会展资源整合程度日益加深

通过竞合共赢, 实现会展资源整合, 是引领会展业向更好水平、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 通过联合办展, 展会主题集中, 避免同类展会恶性竞争;展会资源整合, 提升规模、展商质量以及贸易成交量;展会协作营销, 降低展会成本;展会优势互补, 打造特色品牌。另一方面, 通过区域合作, 与香港四家展览机构签署《大连香港落实CEPA建立会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与长春、哈尔滨、吉林、沈阳五城市会展管理部门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东北中心城市会展联盟, 与东北暨环渤海地区会展行业实现“区域、贸促会、展会”三联合, 建立定期交流会晤机制, 相互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 利用互补的会展资源, 加强展会合作, 从而加快会展业的发展。

1.4 会展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

国际化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化程度高的展会, 拥有海外招展招商的网络, 与海外行业协会、商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着良好的信誉, 受到参展商的信赖, 有着适合展会国际化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国际化程度越高的展会, 就会有越多的海外参展商加盟, 越多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参展, 越多的信息参与交流;国内企业接触的海外客户越多, 贸易成交的机会就会越多。2012年, 在大连市举办的75个展览活动中, 国际型展会就有37个, 占全年展览举办总数的49.3%, 比上年增长了18.9%。其中, 2012年在大连举办的中国 (大连) 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吸引了800余家国内外各类企业参展, 其中海外参展商达到30%, 为历史之最。可见, 大连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1.5 会议与展览发展并重

2007、2009和2011年三次在大连举办的“中国夏季达沃斯论坛”, 带动了大连会议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1月, 李万才市长在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借助夏季达沃斯年会品牌效应, 发展以星海湾、钻石海湾、金石滩和长海为基地的会议经济。”这是大连市第一次将会议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列入政府重要议政日程。2010年4月17日, 在首届中国国际会议产业盛典暨会议产业厦门高峰论坛上, 大连市荣获“2009中国十大魅力会议城市”称号。11月5日, 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暨合作洽谈会上, 大连市获得“2010年度中国最佳绿色会议城市”的荣誉称号。由于大连会议设施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方便以及政府的支持, 根据《2011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 北京、上海、大连成为目前我国举办国际会议最多的城市, 大连以举办47个国际会议排名第三, 大连迎来了会议、展览双轮驱动、共同发展的新高潮。

2 大连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参展商质量低下

参展商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参展商的规模大小、专业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参展商规模上, 不仅要看参展商总数, 更要看实力雄厚的参展商比例, 当前大连展会中参展商大多为中小企业, 规模较大的知名大型企业数量较少;在参展商专业化程度上, 大连展会中仍然存在着与展会主题不符的、未在工商部门备案的、甚至是没有经营资格的非法参展商;在参展商的国际化水平上, 大连境外参展商的比例一直较低, 如表1所示, 2008-2010年大连境外参展商占参展商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69%、6.34%和7.66%, 可见大连参展商的国际化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而且还不是很稳定, 说明大连会展业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 这与大连作为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符。因此, 大连会展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招展工作, 大力提升参展商质量。

2.2 观众质量急需提高

展览会的作用是为参展商和观众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从形式上看展览会是由参展商构成的, 但是参展商参展的兴趣取决于观众的规模和质量, 如果观众的数量过少或质量不高, 参展商满意率就会降低, 参展商就不会再次参展, 从而影响展览会的连续性。近年来, 大连展会观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是观众的质量却差强人意, 主要体现在专业观众及境外参展观众的比例上。目前, 在大连参观展会的观众中大型采购商、贸易商、投资商等专业观众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 尤其是境外参展观众所占比例更是不足观众总数的1%, 其如表2所示, 虽然2009年大连会展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但2010年境外参展观众的数量仍然明显减少, 仅占观众总数的0.4%, 较2010年下降了32.2%。由此看来大连的会展企业招商意识不强, 传统的招商方式不能适应会展业发展的需求, 势必会制约大连会展业的良好发展[1]。

2.3 办展主体实力不强

近几年来, 大连展览的举办数量一直停留在100个左右, 这一方面是因为大连会展业重视质量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连市展会的办展主体实力不强的客观实际, 造成展览工作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浪费了展场的资源。据调查, 大连的大部分会展公司对会展市场缺乏深入调研, 办展盲目性较大, 注重短期效益, 缺乏办展经验, 与相关行业联系渠道不畅, 这就很难将展会扶强做大。同时, 在办展主体中, 政府作为展会的主办单位较多的介入展会的运作, 使原本属于市场行为的展览业有了浓重的行政色彩, 造成了当展会期间出现了纠纷时无法界定承担责任的主体的后果, 对中小型企业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并且政府的介入使有限的资源难以进行市场化分配, 这都不利于办展主体通过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因此, 大连会展业的办展主体实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2.4 配套服务亟待提升

金融危机能够给大连的会展业带来较大冲击, 与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会展配套服务功能不强有直接的关系。大连的展览会或会议是将与会者、参展商及观众推向旅行社、饭店、商场及航空公司等的服务企业, 这些服务企业被动受益、接待滞后, 而且在配套服务和整合促销等方面并没有发挥出会展服务企业应有的作用, 对会展活动的支撑效果也就不明显。在配套服务方面, 由于缺乏相关服务和有效引导, 使与会者、外地观众和参展商的主要活动仅限于观看和参加展览会或会议, 只有自发组织的一小部分的人参与购物、游览或文化娱乐等活动;在市场促销方面, 由于政府组织整合促销存在很大障碍, 使得会展公司和服务企业都是单独开展营销推广活动。因此, 大连会展配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2.5 专业人才匮乏

大连现有的展览从业者大多数是“半路出家”, 会展专业人才在储备数量、质量素质、培育方式上还极为欠缺。目前, 在大连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只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一所高校, 而其他的像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综合类院校都没有开设会展专业。据了解,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04年开设了会展专科专业, 2006年开设了会展本科专业, 每年的毕业生只有60人左右, 而根据大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信息的粗略统计, 截止2012年5月大连共有会展企业198家, 可见, 大连会展人才供求极不平衡。并且由于会展专业的资格认证培训机构少、培训费用过高等问题, 使得会展专业资格认证培训在大连一直没能有效开展。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影响大连会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 大连应加大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3 结论

虽然大连会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地位不断提升, 品牌建设显著增强, 资源整合程度日益加深, 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 会议与展览并重发展。但是, 大连会展业的发展仍受参展商质量、观众质量、办展主体实力、配套服务水平、专业人才等问题的制约。因此, 需要大连相关部门引起重视, 应创新招展方式, 重视招商工作, 完善会展管理体制, 加强与相关服务企业的合作, 建立健全人才供给机制等, 从而促进大连会展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大连会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地位不断提升, 品牌建设显著增强, 资源整合程度日益加深, 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 会议与展览并重发展。但是, 大连会展业的发展仍受参展商质量、观众质量、办展主体实力、配套服务水平、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 需要大连相关部门引起重视, 加快大连会展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连会展业,现状,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伟娅“.十二五”时期大连会展业的发展策略[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5) .

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5

中国会展业运营与服务管理现状如何,其今后发展的趋势怎样

从调查数据看,中国会展业运营与服务管理现状表现为以下五点: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声调必要设施;3多元化趋势;4会展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5会展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趋势:1.新创展览项目逐年减少;2展览项目竞争整合;3展会主题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4展览分工专业化;5展览从业人员专业化;6观众向专业化方向发展;7展馆面积继续扩大8竞争更加剧烈的趋势9会展主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

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6

关键词:会展业;现状;运营模式

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服务贸易市场全面开放,我国会展业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场馆建设日益完善,会展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全国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一级会展中心城市,初步形成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即包括北京、天津、烟台、廊坊等地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龙头,沿江沿海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以广交会和高交会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随着会展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展城市内部场馆之间、会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明显,法制建设、品牌意识、现代化场馆建设、人才培养成为普遍共识。

一、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1 会展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平米以上,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而目前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会展场馆建设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建设或规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会展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平米。

2 会展活动空前活跃

有关调查表明,2007年全国组展公司500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展馆总建筑面积610万平米,可供展览的面积在330万平米左右;会展项目4000个左右;参展厂商50万家以上,其中大约10%来自境外,专业观众8100万人次;场馆收入在30亿元以上,展览组织者会展业直接收入达到人民币180亿。未来5至15年内,中国会展业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至20%左右;预计到201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人民币200亿元;到202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3 会展形式丰富多彩

经过多年发展,一些由政府主导的综合会展向专业会展转变,有的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著名会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较大影响力的会展知名品牌,诸如广交会、高交会、上交会等综合展。专业化会展比重增加,几乎涉及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主要行业,如北京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跻身国际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国际航空展成为亚洲第二大航展,而号称“中国第一展”并享誉全球贸易展的“广交会”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会展。

4 组展主体呈多元化

目前展会主要有五大组展主体:一为政府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承担政府主导的各种重大经贸洽谈展会和综合性展会,政府主导型的展会仍是一大亮点,由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展会活动,其中不少展会有高层领导人出席、讲话、剪彩、题词等;二为行业协会,各种有影响的专业性会展大部分由行业协会主导或主办;三为国有企业,少数国有企业组织经营性会展等业务;四为民营企业,个别民营企业介入会展业,或主营或兼营,经营范围中有会展业务的民营企业仅京、沪、穗三地的就超过千家;五为外资企业,境外的会展公司与国内有关单位结成合作伙伴,开展海外和国内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举办的国际专业展将近40%有境外公司参与。

5 会展群聚效应突出

目前我国会展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举办会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紧跟其后,广东最为活跃;从会展收入看,广东、北京和上海占据了垄断地位,占全国会展收入的近90%;同时,逐步形成新兴的会展业市场和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会展集团公司。

二、关于国内外会展业的运营模式

1、政府推动型

例如德国和新加坡。政府对会展业高度重视,将会展业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部门、各行业全力扶持,通力合作,制定一整套扶持、服务、规范、协调和发展的计划,促进品牌展会的培育和发展。在德国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授权的权威协调管理机构——德国经济展览会与博览会事务委员会(AUMA),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唯一的会展管理机构,以其特有的调节调控管理方式,对每年的国内外博览会、展览会进行组织和协调。具体运作模式为:政府首先投资建立规模宏大的展览场馆,在确定产权归属国有的前提下,不直接参与场馆的日常运营,而是以长期租赁或委托经营的方式,把展馆的经营管理权授让给大型的会展公司,政府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对行业的宏观调控方面会展公司在获得国有展馆经营管理权后,扮演着展馆经营管理者和会展项目组织者的双重角色。场馆经营与项目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了德国展览公司特有的管理模式,共同构筑成集团经营的核心内容。会展公司在成功组织会展项目后,将所有的会展服务委托给各会展服务公司实施,会展服务公司根据与会展公司签订的合同,以专业化服务能力为参展商、观展商提供周到的会展及配套服务。目前,每年举办的国际性展会130多个,参展商150万家,参观人士1000万人,著名的展会有柏林国际建筑贸易展、国际旅游展、国际电子消费品展、纽伦堡国际玩具展等。几十年来,德国会展业能在世界上一直独占鳌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运作模式的成功实践。

2、市场主导型

例如法国。法国是世界会展强国,与德国同属第一梯队。海外会展委员会技术、工业和经济合作署(CFME-ACTIM)是代表法国政府行使宏观管理权的唯一的会展管理机构。具体运作模式:展馆设施由法国中央及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然后组成国有场馆公司负责展馆的经营管理,只开展场馆服务业务,不进行会展项目的运营。展览公司不拥有展览设施,也不参与展馆经营,主要从事会展项目经营。对于这种“泾渭分明”的业务划分方式,法国行业主管部门认为,这能够促进会展公司之间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场馆经营者专心做好场馆服务工作,体现出比德国更细的社会分工,有利于提高会展服务专业水平。在具体会展项目中,会展公司采取与德国相同的方式,与各会展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将会展服务工作委托给会展专业服务公司代理,最终完成会展的运作。法国每年举办的国际专业展有120个左右,参展企业50万家,参观商621万。著名的展会有BAqTMT建材展、SIAL食品展、SIM农业展、AERONAuTIQuE巴黎航空航天展、POL-LUTEC环保展等。

3、协会推动型

例如加拿大。目前,加拿大的展览行业协会约有40多家,多为地方性协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全国性协会有加拿大展览管理协会、加拿大展览协会、加拿大展览展示协会等等,他们的主要职能是:

第一,制定行规,进行行业间协调和管理。其着眼点在于展览业的秩序、效益和发展,提出国际展和国内展的标准和条件,规定展览会组织过程中的基本要素等等;另外,在展览会题目、展出时间安排、销售价格等方面在会员单位之间进行协调,以更好地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

第二,对展览会进行资质评估,每年还设有固定的奖项奖励成功主办展览会的组织者及相关人员。这些奖项的评比一般是通过一定途径对参展商和参观者进行调查,并经过专业人士投票后决定,一般在每年的年会上颁奖。

第三,代言展览行业与各级政府联系,保证整个行业用一个声音说话。在政府制定有关税收等政策时,尽可能为会员公司或整个行业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和最好的待遇。

第四,加强信息交流和调研,促进展览市场的透明度。许多展览协会的权威性刊物能全面、准确、详细地提供加拿大和世界各国的展览信息,并对已办的展览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提供详尽的统计数据。

重庆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篇7

1 重庆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1.1 会展业发展速度较快

进入21世纪以来, 重庆会展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对重庆城乡统筹经济发展, 进一步扩大内需, 促进消费,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宣传提升重庆形象,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已经建成了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市展览中心、重庆市农业展览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三峡博物馆等5个专业性会展场馆, 总展出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千人规模专业会议中心1个, 可举办国际中型会议的五星级酒店10个, 可以承办部分体育赛事活动的标准体育场馆39个。先后承办了“AAPP”会议、“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全国药交会”等国际国内大型知名会展活动。自主培育了“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重庆高交会”、“中国 (重庆) 火锅美食文化节”“重庆春、秋季房交会”“重庆立嘉机械展”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会展。

1.2 重庆会展企业逐步壮大

随着地区会展业的发展, 重庆会展企业逐步壮大, 向着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据重庆会展行业协会统计, 2009年, 重庆共有专业展览公司和展览服务公司共185家, 从业人员8000余人, 举办各种会议、展览及节庆活动242个, 其中展出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活动22个, 展出总面积140万平方米, 直接收入7.9亿元, 参展企业近3万家, 市外客商近120万人次, 拉动消费65亿元以上。

1.3 政策支持力度大

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314总体部署以及城乡统筹试验改革为重庆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宏观政策背景, 而最新的国务院针3号文件在针对重庆黄金定位的基础上, 要求重庆“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 加之重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强化市场运作, 引导会展业向品牌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以及“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的“做大做强会展经济, 打造西部一流的会展经济。”为重庆发展会展产业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支持。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中为重庆会展发展制定了明确目标:到2012年, 展出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 会展业直接收入25亿元, 带动相关行业收入200亿元以上;全市会展场馆面积力争达到50万平方米;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品牌会展;力争培育国家部委主办的品牌会展l0个;培育一批集约度高、创新意识强、服务质量好、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会展企业1—3家, 形成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框架。到2020年, 展出总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会展业直接收入100亿元, 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800亿元以上。全市会展场馆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

1.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展源丰富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 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 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 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两江新区的设立以及产业布局的调整, 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方面将获得长足发展, 为发展会展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5年内建成的解放碑金融街, 为重庆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重庆保税港区建成后, 将对周边6省20多座城市的进出口贸易发挥较强的辐射聚集作用, 预计出口加工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 保税仓储、保税物流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 成为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窗口。已签约入驻西永综保区的台资大企有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新普, 投资额约29亿美金。据悉, 到2015年, 西永综保区将形成8000万台以上的笔记本电脑生产能力, 以及笔记本电脑零部件、服务器、打印机等关联项目, 力争形成5000亿产能, 外贸进出口总额近1000亿美金的经济规模。寸滩港、铁路、空港三大枢纽性物流园以及沿江物流基地建设, 将建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和长江上游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调整, 给重庆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 重庆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重庆会展产业起步较晚, 会展设施建设滞后, 管理体制不健全, 承办知名国际国内会展不多, 自主会展品牌少, 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昆明、西安等会展城市, 与直辖市地位极不相称。

2.1 会展市场管理混乱

重庆会展行业目前采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但存在政企职能混乱, “管理真空”现象;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无序、恶性竞争等诸多严重问题。会展市场秩序混乱, 多头办展、重复办展的现象严重, 会展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同题材的展会过多过滥, 导致恶性竞争, 使展会不成规模, 质量水平偏低,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同类展会间相互模仿, 使得许多展会规模日见缩小, 效益日益下滑。会展行业协会作用未得到体现, 没有一个统一的会展行业管理机构来对会展市场秩序进行协调和规范, 会展业的行业自律机制、发展宏观指导和整体协调功能都还不完善, 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职能定位存在偏差, 对会展活动的具体运作过程干预太多, 政府机构繁杂的手续和非专业化的管理, 极大地阻碍和降低了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和运行效率。会展企业在以市场手段开展经营活动的背后, 隐藏着对政府、行业部门的依托, 造成会展业内市场竞争不公平, 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理想。

2.2 现有会展场馆存在较大缺陷

目前重庆的大多数会展中心在市中心附近, 导致其建筑格局受到周边已有建筑的约束而无法得到自由伸展;其周边地价相对较高、适合于普通购物人流的区位特征违背了会展中心选址偏向于地价较低、排斥普通购物人群的内在特征;会展中心建设局限于眼前利益, 造成远期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冲突, 会展中心的扩建需求受到城市有限空间的制约。重庆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室内面积仅为4.5万平方米, 不到德国最大汉诺威会展中心面积的1/10, 仅和德国会展面积排名15的皮尔马森斯会展中心面积相当。会展总面积仅为30万, 不及广州的1/6。随着第54届全国药交会、2007年春季全国糖酒交易会、第十七届全国图书交易会等大型展会的举办, 会展中心的缺陷再次暴露出来。重庆市举办的会展数量、会展面积、参展商数量都进入不了全国前十, 以重庆目前最好的会展中心——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例, 其2009年所举办的国际性、大规模会展仅10个左右, 远低于排名第一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2.3 会展企业整体实力较弱

重庆会展业快速发展的时间虽然已经有近十年了, 会展企业初具规模, 但由于起步较晚, 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与世界上会展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一线城市会展企业相比较, 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实力较弱, 竞争力不强。重庆绝大多数会展企业仅能维持每年举办1次展会的能力, 展会盈利率较低, 难以承办大型会展活动。企业对政府依赖性较强, 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

2.4 会展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会展业的竞争实际是人才储备的竞争,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队伍, 就无法参与国内外的竞争。从重庆会展行业各岗位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 从业人员多数由其他专业转型而来, 例如广告、装潢、市场营销、公关等, 没有接受过会展专业教育或职业认证培训, 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工作技能, 从而制约了会展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这是一个制约会展业获得更大发展的瓶颈。

3 重庆会展业发展对策

3.1 规范会展市场管理

政府在行业发展中起积极引导作用, 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展会由市场导向, 办什么样的展会, 要不要办, 由谁办, 如何办, 市场说了算, 展会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通过市场配置展会服务相关的各种资源, 招展、招商、展会活动的组织以及各种配套服务, 尽量通过市场配置;明确市场主体, 公平竞争。让会展企业走上市场化道路, 树立“依靠市场”而不是“依靠市长”的理念, 企业要认真研究如何在市场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发展思路, 认真研究会展市场供求、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等基本市场关系, 提升自身竞争力, 适应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3.2 优化展览场馆资源

一方面, 针对重庆市展馆资源的现状, 应该对已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各个场馆优势。完善展馆配套设施, 保证交通方面的足够通畅, 尤其在大规模会展举办期间, 保证大量的人流、货物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地积聚或扩散。在会展场馆周边增加吸引人流的旅游或文化休闲资源, 提高对外部人流的吸引力, 弥补会展中心因周期性歇业带来的收入下降。另一方面, 对新建展览场馆资源合理布局、合理利用。对重庆在渝北悦来镇修建的大型展览中心合理规划, 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 形成会展、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商业等于一体的集群效益, 让展览场馆资源真正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3.3 提升会展企业竞争力, 培育会展品牌。

通过整合现有会展企业, 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会展企业, 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会展公司入驻重庆, 提升重庆会展企业整体竞争力。培育一批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知名会展品牌, 使之成为带动会展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4 加强会展人才培养

在会展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对重庆市会展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的条件下, 政府和会展业界应该考虑:一是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吸引各地优秀会展专业人才;二是鼓励和引导会展企业和机构, 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素质和水平;三是引导当地高等学校, 设置会展专业, 培养和储备会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红.会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马勇.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与创新对策[J].中国会展, 2002, (3) .

[3]邢以群.会展业是城市经济的发动机[J].浙江经济, 2002, (2) .

[4]丁萍萍.从城市特点看杭州会展业定位[J].今日科技, 2008, (2) .

绵阳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8

1.1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绵阳是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是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近年来,依托明显的区位优势、发达的交通运输、坚实的产业基础,绵阳会展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绵阳夏季品牌服装博览会、“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示会等区域性展会每年稳步向前发展,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暨世界航天科技展、中国中医药(民族药)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性展会也纷纷进驻绵阳。2014年,绵阳会展业正以每月一场大型展会的速度在突进。

1.2 涉及领域广泛

截至2014年底,绵阳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等国以及国内,香港、台湾、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客商参展,涉及经贸、消费、文化三大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食品、服装、建材、汽车等已成为绵阳每年会展的必定项目,化石标本、文物书画、风筝艺术等文化领域的展出层出不穷,电子信息、现金制造、生物医药、通用航空、汽车及零部件、冶金机械、新材料、军工等领域已成为绵阳会展业的主体。三大会展对于促进商品流通、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推动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1.3 初现会展品牌

绵阳市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军工科技和军民融合产业优势明显。此外,绵阳还拥有长虹、九洲、丰谷、湖山等知名企业品牌和“512汶川大地震遗址”的旅游品牌。近年来,绵阳借助这些已有品牌大力推进会展品牌战略,先后推出了“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示会、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两个品牌会展。这些品牌会展,不但增强了“绵阳造”产品和军工科技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而且推动了绵阳会展业品牌化的发展。

1.4 经济效益带动明显

绵阳会展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绵阳与其他地区的产业良性互动和深度交融。例如,2014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与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签约的产业项目有945个,金额883.6亿元。不仅如此,会展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餐饮、交通、住宿、旅游等十多个相关产业的收入,间接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绵阳博览事务局估算,2014年绵阳会展业带动相关产业有望突破40亿元。

2 绵阳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规模相对较小,品牌影响力弱

据亚太会展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会展业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共举办展会7 851场;南京220场,位居全国第一;西部城市中,成都503场,重庆581场;绵阳是48场。可以看出,无论从全国总量上看还是与其他城市比较,绵阳会展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此外,由于绵阳会展业处于起步阶段,品牌宣传时间短,除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转民高科技成果交易会、绵阳国际汽车展、“绵阳造”名优特新展销会等几个展会有一定的影响外 , 其他展会的品牌都与名牌会展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2 会展配套设施不够完备

会展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会展配套设施的好坏对会展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会展发展较好的西部城市中,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展览中心、会议中心、购物中心、娱乐中心、美食中心、艺术馆、歌剧院等基础设施功能俱全。相比较,绵阳会展的配套设施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目前,绵阳国际会展中心,占地86亩,总建筑面积17 278平方米,仅仅设有4个室内展馆和1个室外展览场。与之配套的餐饮、宾馆、交通设施等几乎无法跟上。会展配套设施的不完备,不但会影响绵阳会展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妨碍了绵阳会展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2.3 会展专业人才缺乏

会展业作为一个精细的服务产业链条,场馆布局与管理、招展招商、展会运作流程、餐饮服务等各环节都需要具有会展专业知识和素养的专业人才。目前,绵阳会展的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属于未受过专业训练、半路出家的。虽然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有会展专业人才,但这些人才大多流向北京、上海、南京等会展业发展较好的一线城市,绵阳对会展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2.4 运作方式单一

目前,绵阳基本是以政府为主导来运作各项会展。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转民高科技成果交易会、“绵阳造”名优特新展销会等展会,绵阳抽调了相关政府部门大量工作人员开展筹备工作。家居建材博览会、夏季品牌服装博览会、国际工业装备展等一批展会,也是在绵阳博览事务局的主导下纷纷登陆绵阳的。而会展行业协会、专业的会展公司等市场经济下的行业运作组织还未成立。

3 绵阳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3.1实施会展品牌建设工程

大力宣传“中国科技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绵阳众多荣誉和称号,提升绵阳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和观众。充分发掘绵阳的电子信息和军民融合两大优势产业,重点推进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暨军转民高科技成果交易会、“绵阳造”名优特新展销会两个定期会展,以突出绵阳“高新科技”“军民融合”的会展品牌,不断扩大绵阳特色会展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会展机构和企业合作,吸引符合绵阳产业特色的国内外品牌会展项目来绵阳举办,提升绵阳会展的国际影响力。

3.2 完善会展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

加强展览场馆建设,逐步扩大场馆建筑面积,引用高科技、智能化、生态化的建筑理念,打造一座有代表性的集展览、会议、车场、信息交流、商贸洽谈、室内外广场、外商服务中心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国际展览中心。优化绵阳基础设施建设,除加快交通基础建设步伐外,还应继续加强通信、餐饮、宾馆、旅游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绵阳会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展馆翻译、物流、广告、会议用车、游艺活动、文艺演出等服务水平的专业化,助推展会层次水平的提高。

3.3 构建会展专业人才体系

聘请会展专业的专家开展讲座、选派会展从业人员到国内外知名会展观摩学习等,多途径提高绵阳现有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优化绵阳人才引进环境,从全国招聘有专业办展经验,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会展人才。完善绵阳高校的专业设置,在绵阳本地的高职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或在普通高校相关专业中设立会展方向,培养一批服务绵阳会展发展的专业人才。

3.4 建立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运作方式

以绵阳博览事务局为牵头单位,成立会展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会展业发展整体规划,规范、管理和监督会展业的发展。多途径对会展业发展进行有效引导,根据2014年绵阳政府文件《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意见》,尽快研究制定促进会展的金融、税收、科技、特色产业等优惠政策和措施。引导民营资本组建专业会展公司,努力培植几家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促进会展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借鉴上海、南京的经验,成立会展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规范、行业培训、行业自律、行业交流,维护参会人员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保障会展业的公平竞争。

摘要: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城市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知名度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会展业成为各大中小城市争相进入的产业。基于此,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出绵阳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推进绵阳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绵阳市会展业的大力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绵阳市,会展业,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曾武佳.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崔平,金孟安.我国会展业现状调查与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1).

[3]杨娇,王聪.西部地区会展业发展对比分析[J].经济视角,2013(16).

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9

一、成都会展旅游的现状分析

(一) 成都会展旅游的发展优势

1. 城市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成都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可以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 从而使其影响辐射整个西部地区。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为成都成功开展会展旅游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成都处于中国西部的中心位置, 成都年货运能力居全国第六;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七大航空港之一;是全国八大电信中心之一。交通网络健全, 高速公路、铁路、空港等设施完善。

2. 沉厚的文化底蕴, 丰富的旅游资源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的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多次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与会展旅游相关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极为丰富, 有众多的著名旅游资源。从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悠久绵长的巴蜀文化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 汇同当代成都人的休闲理念, 赋予了成都这座现代都市璀璨的魅力。这些都为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较好的环境基础。

3. 会展设施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

成都拥有世纪城新会展中心、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成都天府博览中心等大型场馆, 总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 仅低于北京、上海和广州, 居全国第4位;

此外, 长期服务会展活动的广告公司、传媒公司等达200多家在会展必不可少的住宿设施方面, 成都拥有香格里拉、索非特万达等13家五星级酒店和28家四星级酒店。全市旅行社258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达39家, 具有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4. 积极的政策导向

成都市十分重视为会展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全国最早设立会展业管理机构, 设立专项发展资金, 积极鼓励国内外中介机构来成都办展办会。2006年颁发了《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8年发布的《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将会展业列为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发展。成都市政府的指导发展促进成都市会展旅游的积极发展。

(二) 成都会展旅游的发展劣势

1. 市场化体制低,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目前成都会展业发展较快, 但至今没有会展旅游行业自律组织, 就成都近年举办的大型会展来说, 几乎都是政府主办的, 透着明显的政府行为。会展业几乎成为了政府的“内部经济”。

2. 定位不准, 缺乏会展品牌, 可持续竞争力不强

国内外知名会展城市都有自己的会展品牌, 而成都对展会旅游的定位不够明确, 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独特品牌。

3. 缺乏会展专业管理人才

同美国等会展管理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会展管理教育明显滞后, 不仅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拉开了差距, 而且已经无法满足会展活动高速发展的要求。

二、成都会展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 采用“政府指导, 市场运作”的方法

成都会展旅游的发展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做好会展旅游规划、会展旅游法规制定方面的工作。多借鉴国外会展业发达城市的经验, 按照国际会展市场化管理体制, 组建专业的会展公司。政府应当采取扶持政策, 优先安排, 适当照顾, 帮助做大做强。同时, 按照市场化体制运行, 发展成都会展旅游。

(二) 积极加快培养会展旅游的人才

努力培养会展旅游和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专业会展旅游组织者等, 从而提高会展旅游整体从业人员水平。成都会展行业协会可以与高校合作, 成立会展专业培训教育机构, 邀请各类国际会展组织以及会展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前来讲学或指导培训。同时积极引进和储备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能够掌握最新信息、跟踪市场变化的人才。

(三) 打造品牌, 加强宣传

会展旅游地要想成为会展旅游组织者考虑的举办地, 必须花大量的费用来向会展决策者进行宣传促销。因而成都应加强会展旅游调研和营销工作, 重点培育会展旅游核心市场。同时应致力于成都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与推广, 去赢得一些有影响力的会展举办权, 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会展品牌, 树立成都良好的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

(四) 成都会展旅游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成都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并不理想, 会展旅游并没有达到优势产业融合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目前, 成都会展业务隶属中国贸易促进会成都分会, 而旅游业务属于成都旅游局行业管理;而两大协会 (成都旅游协会和成都会展业协会) 也各立门户, 二者没有构建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 未能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会展业与旅游业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 可建立会展旅游集团, 将会展场馆、展览公司、旅行社、饭店、目的地管理公司等纳入集团统一管理;或者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通过相关企业的联合, 使不同的企业在会展旅游产业链上协调运行, 实现技术、信息、组织的集成,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摘要: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 以其产业的结合性、行业的带动性、效益的显著性、服务的关联性等优势得到了旅游业的普遍重视。本文提出了对成都会展旅游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分析, 以及相关对策的思考。

关键词:成都,会展旅游,分析,策略

参考文献

[1]马勇;中国会展经济发展解读[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2]詹伟芳;会展旅游的运作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晨星;中国会展旅游商机无限[N];中国贸易报;2000年

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10

一、石家庄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 轰动一时的全国物资交易会, 石家庄连续组织了十几次全国性的商品交易会, 大大提升了石家庄的知名度, 繁荣了石家庄市场。近年来, 展会数量逐年增加, 影响不断扩大, 城市形象不断得到提升和推广。到2010年, 力争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设施先进、品牌知名、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环渤海区域会展名城。

(一) 石家庄会展业得到快速发展。

1.石家庄会展业发展日趋规范化。

会展业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了加快石家庄市会展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的《石家庄市会展业管理办法》要求会展公司或机构要举办会展, 必须先到市会展管理机构备案, 这种“备案制”标志着石家庄市会展业发展正式进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 将推动石家庄会展业走上有序办展、培育品牌展会之路。

2.会展数量不断增加, 经济效益明显。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展会, 如:“石洽会”、“中国石家庄春季医疗器械展”、“中国国际皮革裘皮展览会”等。展会项目逐渐增多, 影响不断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的有2007年举办的中国·石家庄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中国·石家庄医药医疗器械展览会、中国·石家庄纺织服装博览会、中国·石家庄汽车博览会、河北省医疗器械博览会、中国·石家庄五月城市房展、中国·河北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2007华北 (石家庄) 茶叶交易博览会等。特别是2009正博会已累计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3.259亿元, 其中现场交易额达5, 600万元, 签订购销合同金额2.4亿元, 达成购销意向金额4.279亿元;签订合作协议38个, 协议金额3.76亿元;达成投资合作意向20个, 意向金额2.26亿元, 会展经济效益可观。

3.石家庄会展的规模有了很大的改观。

从1998年以来, 中国国际家具展、中国 (石家庄) 酒店·餐饮设备用品博览会、全省经贸洽谈会、服装博览会等都是石家庄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会展业发展态势很好, 石家庄市国际投资洽谈会、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石家庄医药博览会、石家庄纺织服装博览会等会展品牌已有一定影响, 2007年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据不完全统计, 2006年共办各类会展43个, 2007年共举办各类展会60个。2008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会80多个, 其中2008中国·石家庄 (正定) 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荣获“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品牌展会”殊荣。在2009年正定小商品博览会又呈现出“展会规格提高、展区规模增大、参展企业增加、展会内容增多、商旅互动增强”五大亮点。

4.石家庄会展场馆建设取得了进展。

为了促进石家庄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6月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立项, 预计2010年竣工并投入试运营, 该项目总建筑19万平方米, 展览中心10万平方米, 会议中心6万平方米, 配套设施3万平方米。此外, 他们还将紧邻着会展中心配套建设一个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 此项目的落成, 必将会大大改变石家庄会展中心场馆不足的局面。

(二) 石家庄会展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分析。

石家庄会展业之所以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 是由于具有以下优势:

1.明显的区位优势, 为石家庄会展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石家庄自古有“燕赵咽喉, 南北通衢”之称, 以革命圣地西柏坡闻名。作为省会, 石家庄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 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 也是我国省会城市中年纪最轻的城市, 同时又是首都南大门。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石德、石太铁路、石太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石家庄机场距市区近在咫尺, 由公路、铁路、航空组成的立体、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

2.地方特色经济突出, 为举办各类展会提供丰富的产品和货源。

一是国务院公布石家庄市的城市定位为药都和商埠。石家庄医药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目前全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华药集团在石家庄, 全国规模第二的石药集团也在石家庄。目前全市共有制药企业近300家, 医药经营企业600多家, 药品零售商店300余家, 依托这些优势条件, 大力发展医药类会展, 既具有行业号召力, 又将对石家庄市医药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二是中国 (石家庄) 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是顺应发展潮流、打造华北商埠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南三条不仅在北方地区的商业流通领域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商品辐射力, 在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也得天独厚。作为商贾云集的大型商品集散地, 南三条小商品城“以会促市、以展兴市”, 必将因此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进一步强化自己作为南货北销桥头堡的战略支撑点地位。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举办不仅对展示石家庄市形象, 加快省会商贸流通, 拓展消费需求, 带动和促进全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旅游资源丰富, 能够吸引参展商和展会观众。石家庄市旅游资源丰富。

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 (苍岩山、嶂石岩) , 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 (封龙山、天桂山) ;还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 省历史文化名县-赵县;以及省级旅游度假村4处 (蟠龙湖、苍岩山、温塘、嶂石岩) , 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 (五岳寨) , 省级森林公园7处 (仙台山、驼梁、南寺掌、赤支、龙州湖、西柏坡等) , 国家级和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独特的省会地位、繁荣的商贸更为发展商贸会展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石家庄会展业的发展障碍

(一) 场馆不能满足需求, 制约会展业的发展。

场地不足可以说是石家庄会展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十多年前全国糖酒交易会在石家庄举办, 当时到处人山人海, 盛况空前。但是因为场地和管理机制等原因, 我们丢失了这一品牌展会。据了解, 在多年举办全国糖酒会期间, 石家庄市一直没有一个像样的会展专用场馆。简陋的条件让到会的客商极为不满。迫于参展厂商的压力, 更是由于其他城市争办的热情, 全国秋季糖酒会自此离开了石家庄。离开石家庄前, 全国秋季糖酒会在这座城市共举办了11届。

(二) 管理机制相对落后。

会展缺乏统一协调, 重复办展的现象严重。受利益的驱动, 有时一年中在相隔不远的地方, 甚至在同一展馆会出现相同主题的展览。直接结果是使展商和专业观众分流, 各展商之间为争客户低价竞销, 恶性竞争。同主题会展数量多, 规模小。小规模的同主题会展不仅需要投入的成本较高, 而且很容易造成招商困难, 并且参观者也不会去太关心了。这样势必造成参展商不能实现参展的目的, 影响以后会展的举行。比如, 2009年在石家庄人民会堂, 于3月7~8日, 举行河北省糖酒会;4月5~6日, 举行2009年华北春季糖酒会。这两个展会都是针对京、津、晋、鲁、豫、蒙五省二市的糖酒经销商。这种重复举办同主题的会展, 造成增值作业重复。

(三) 品牌会展少。

品牌会展不仅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 而且还会提升城市形象。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河北省分会主任张淑华所说, 现在石家庄每年大概有40个左右的各类展览, 在国际科技博览中心每年有20至25个展览, 省博物馆大约有10个左右, 在省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大概每年也有10个左右。这么多的展览会, 但是就其质量和规格而言, 上档次的展览还不多。因此品牌会展缺少, 直接影响会展业价值链缩短, 同时也不能起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 最终影响会展业的经济效益。

(四) 会展业人才短缺。

会展业人才的缺乏, 是导致展会缺乏特色和创新的重要原因。据了解, 目前石家庄组织展览的主要是贸促会和一些民营展览公司。而展览公司大都是从广告公司、装饰公司转变过来的, 从业人员也来自各行各业, 大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 还停留在商品展销、成就展览的水平上, 真正懂展览的非常少。

三、石家庄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一) 明确发展方向, 打造品牌会展。

石家庄应该依托有力的地理位置, 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明确会展发展方向, 积极培育品牌会展, 争取实现以资源树立品牌, 以品牌带动经济,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只有不断培育和发展专业会展、品牌会展, 才是促使石家庄成为会展城市的可行之路。

(二) 提升服务水平, 增强会展活力。

会展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会展业和旅游、娱乐等服务业是相互促进的, 因此要大力发展会展业, 就要提供优质的会展服务, 并且还要不断改进在旅游、食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配套服务, 以促进会展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 加强场馆建设, 保证会展需求。

目前石家庄市有河北省博物馆、石家庄市人民会堂、石家庄国际博览中心、河北会堂、河北艺术中心等五个常规性的办展会场所。五个展馆加起来可提供的室内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 标准展位1, 000个左右, 不能满足会展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场馆不足的局面严重制约着会展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加大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保证会展发展的硬件支撑。

(四) 注重市场营销, 形成助推合力。

会展作为参展商和观众进行商品洽谈、交易等的桥梁, 需要在展会前做好宣传工作, 特别是需要大力推进整体营销, 积极争取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 使参展商和观众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促使会展企业市场化。

(五) 完善人才培养, 推动会展发展。

要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教育、使用机制, 扶持有潜力的会展公司、培植有前途的各类展会等, 从而推动会展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祖强.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探讨, 2006, 3

[2].胡平.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11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品牌会展

【作者简介】洪晔,天津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天津科技大学校青年教师创新基金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CXJC05。

一、京津冀地区会展业发展综述

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会展经济带的中心,是我国北方会展业最发达的地区。其中北京会展业起步早,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政策扶持,处在国内领先地位;天津作为北方交通枢纽城市和经济中心,具有显著的交通和产业优势,近年来会展业得到一定发展;河北省作为华北大省,农业、工业、能源等产业都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会展行业发展相对迟缓。总体而言,京津冀地区会展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京津冀地区在交通、环境、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方面都将做出全面调整,促进京津冀三地产业体系的整体协调和密切关联。在京津冀经济共同体建立的背景下,三地会展业也必将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有望吸引更多商机,获得更好发展。

2.发展格局失衡,内部差异较大

尽管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京津冀地区会展业仍依赖北京会展业的高度发展,天津作为北京的辐射城市一直在二、三线会展城市之间摇摆,总体发展水平与北京有显著差距。河北省代表城市廊坊市、石家庄市和唐山市则在京津会展市场夹缝中寻求生存,发展水平滞后,缺乏发展动力和特色。三地会展业发展格局向北京倾斜得十分明显,其他城市承受着北京“虹吸效应”的巨大压力。

二、京津冀地区品牌会展现状

品牌会展指活动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业内影响广泛、连续举办次数较多的优质会展项目。本文筛选“品牌会展”的标准为:举办单位为省(直辖市)级别以上的政府部门或协会、商会、会展企业;参展/参会人员来自全国或国际范围;举办规模为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或参展商300家以上,连续举办10届以上。由于会议和节事活动举办地经常更换、参与人数因题材而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准确统计,以下仅做概括描述和代表性举例。

1.北京

展览方面,北京举办的品牌展览数量较多,连续举办的届数较多,办展规模通常在5万到11万平方米之间,其中3/4的展会以“国际展”命名,国际化水平较高。

会议方面,北京举办的会议呈现规模大、层次高、国际化的特征。2014年12月4日公布的《北京举办国际会议ICCA数据指标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到2013年,北京承接会议总数呈上升趋势,居中国城市首位,亚洲第二。2009年至2013年,北京平均承接国际协会会议量达103.8个。

节事方面,北京节事活动众多,多为文化、艺术、民俗题材,也有依托地方产业的节事活动,如大兴西瓜节。近年来北京节事活动泛滥,政府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了筛选和控制,取消了一部分文化含量和举办水平不高的活动。

2.天津

展览方面,天津举办的品牌展览数量约为北京的1/2,连续举办届数在10至20届之间;受场馆条件限制,展览规模多在5万到8万平方米之间;半数左右的展览以“国际展”命名,国际化水平相对较高。

会议方面,天津承接的高水平、国际化会议活动较少,全国性会议活动数量明显少于北京,品牌会议仅有夏季达沃斯论坛孤树一帜,每两年在天津举办一次。

节事方面,天津的节事活动主要以民俗文化、旅游、消费类活动为主,其中较著名的有杨柳青民俗文化节(连续举办12届)和天津啤酒节(连续举办15届),影响范围为本地与周边地区。

3.河北省

展览方面,受场馆条件、办展水平和市场规模限制,河北省的展览规模普遍在1万至2万平方米之间,连续举办不超过10届,尚未出现具有全国或国际性影响的品牌展。

会议方面,河北省承接的全国或国际性会议较为罕见。

节事方面,河北省的节事活动基本以民俗文化为主题,较著名的有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月等,但普遍存在选题雷同、活动历史短、文化含量不高等缺点。

4.综述

(1)发展不均衡,呈现两极化状态。品牌会展发展方面,北京优势突出,借助其政治中心和国际化优势承接了大量优质会展活动。与北京相比,天津的品牌会展起步相对晚,发展较缓;受到硬件限制、起步较晚及京津虹吸效应的影响,河北省会展在品牌化方面几乎没有发展。

(2)品牌会展项目仍需大力培育。结合会展活动总量来看,京津冀地区品牌会展数量和比例仍然较低。品牌会展比例较低与当地的硬件设施、市场开放程度、会展业发展历程等因素有关,但办展质量是最关键的因素。北京与上海、广州相比仍存在办展质量上的差距,京津冀地区的会展品牌化也处在相对较低水平。

(3)品牌传播环节薄弱,影响品牌会展进一步发展。缺少必要的品牌传播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造成京津冀地区会展品牌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原因。目前,京津冀地区会展项目已经普遍树立品牌传播和品牌形象塑造意识,但在品牌塑造的途径、手段等方面仍缺乏成熟经验,大部分会展从业者的传播意识不强、媒介素养不够,导致在办展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品牌传播无法跟进,给会展品牌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与文化产业关联少,缺少地域特色。京津冀地区品牌展览题材基本集中在机械、电子、化工、汽车、食品等制造业,与文化产业关联的品牌展会较少;会议题材覆盖较广,节事活动与文化、艺术、民俗、旅游等题材联系紧密。但总体上,京津冀地区的品牌会展发展仍缺少十分清晰的主线,尤其是品牌展览题材与其他地区差别不明显,地域特色不够突出。

三、京津冀一体化局势下品牌会展发展趋势与发展策略

1.品牌会展发展趋势

(1)重点品牌项目分流,趋于均衡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部署逐步实施,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投入建设,京津地区品牌会展项目有望出现重新分布。天津国家会展中心落成之后,将可承接更大规模、更高标准的会展项目;如河北省的场馆设施逐步改善,也可吸引一些高质量项目。这一分流将是逐层进行、有所侧重的:北京将保留大部分一流项目,将部分二流项目向天津转移;天津在保留现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将一部分中小型项目向河北省主要会展城市转移;北京的部分一流展会可能移至天津优质场馆举办;被京津冀经济共同体吸引来的新项目将依据题材、规模、水平等标准选择举办地。

(2)随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而重新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将重新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会展业布局势必重新定位。会展业的重新定位将有望带来新的会展题材和发展方向,充分借助北京的深厚基础,天津的高新产业和交通枢纽优势,河北省的农业、能源、纺织等产业优势,品牌会展将得到更加精准、有序的发展。

(3)吸引更多全国性和国际化项目。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将形成超大规模的经济共同体,这一转变将有望带来品牌会展发展的新机遇。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将有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会展项目转移至京津冀地区,也将有更多围绕京津冀一体化产生的会展新题材、新热点出现,会展活动总量、质量与影响力有望得到提升。

2.发展策略

(1)结合区域与城市定位调整会展定位。在京津冀一体化局势下,区域与城市定位面临着重新调整,本地品牌会展也应随之做出定位调整。这一调整应分两步进行:首先根据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定位确立新的定位基础,然后根据所在城市的区域角色、具体定位、产业特色进一步明确特色化发展方向。在借助区域定位进行发展的同时,避免同类展会无序竞争。

(2)重视区域形象与会展影响力的提升。现代意义的城市形象是涵盖了自然、经济、人文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概念。京津冀地区的新格局必将塑造新的区域与城市形象,因此,品牌会展须在传播塑造区域、城市形象与自身发展之间建立联系,使二者互为促进、互相推动。

(3)利用创新传播手段进行会展品牌传播。在新的区域发展和社会常态下,品牌会展应格外注重自身影响力的提升。具体而言,会展从业者应具备基本的品牌传播能力,提高媒介素养,掌握运用新媒体进行高效传播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和辨识度,进而促进区域和城市形象的传播。

[1]李杰. 天津会展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013.

山西省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篇12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各大中型国际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研讨会等汇集成一个以会带展、以展带会的新兴行业。从行业划分上来讲可以归入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的发展状况衡量着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准, 其发展能影响和带动地产、交通、通信、银行、餐饮、旅游、住宿、广告、保险、公关、安全保卫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因此, 会展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也是我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 我省会展行业现状及问题

我省会展业的起步和发展是近几年的事, 相对于全国而言, 蕴藏着较大的上升空间。

1.1 行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这个概念真正扎根在山西老百姓脑海中, 是2007年中国 (太原) 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 这是与我省自身产业结构关系密切的行业大会, 是我省召开的第一个国家级大会。太原首届煤博会的成功举办, 给太原带来了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 这给太原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带来了强大动力。它的成功举办, 真正拉开了我省会展业的序幕。

从晋商文化艺术活动周到新晋商大会, 从国际镁业论坛到中国 (山西) 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越来越多的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展会开始贴上山西的标签, 会展成为我省招商引资的新平台。短短几年间, 我省会展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

2011年, 我省会展业法人单位85家, 其中太原62家, 其余分布在除阳泉以外的9个市。省会太原成为全省会展业的龙头, 直接收入占全省会展经济的87.94%。

2012年前10个月, 太原市通过“中博会”、“能博会”等会展活动, 签约项目落地资金229.14亿元, 自行签约项目落地资金276.94亿元, 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资金506.08亿元, 同比增长77.16%, 完成全年目标540.8亿元的93.58%.

但横向比较, 山西会展业总体上在全国依然处于中下游水平, 无论是规模、场次、影响力还是市场化运作水平都尚在起步阶段。2012年, 全国102个城市办展7 083场, 总办展面积8 400多万平方米。其中办展场数排前三位的是上海806场、浙江670场、广东618场, 我省仅举办81场, 展览面积不足70万平方米。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会展业发展迅速, 但差距依然明显, 究竟制约我省会展经济的瓶颈在何处?

1) 单个场馆规模较小, 难以满足现代展会的要求。我省会展展馆从规模、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各方面都与外省的会展场馆相差太多。太原市可以承接大型展会的场馆:山西省展览馆, 位于新晋祠路, 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18个展厅, 国际展位700个, 1.5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和5 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中国煤炭博物馆, 位于迎泽西大街, 占地面积10 000平方米。有5 0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 3 000平方米的厅外广场, 国际展位300个, 室外展场3 000平方米。新建成的山西国际展览中心, 位于长风西大街, 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使用面积3.63万平方米, 可布设标准展位1 176个, 整个展馆可分为6个独立展区和一个中心展区, 目前是山西第一展览场馆。

2) 专业会展人才短缺, 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落后。我省专业会展人才匮乏, 多数从业人员未经展览专业系统学习和培训, 基本是边干边学习。据统计, 2007年我省会展业法人单位共有从业人员453人, 其中,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1.87%, 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3.56%, 高级技师占0.92%。严重缺乏熟练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擅长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

3) 相关服务不配套, 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省的展会市场还很不成熟, 远未像发达地区那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发达地区的会展企业具有为数不多的人手, 却与许多相关的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接到展会任务后, 他们会联系旅游公司安排接待, 广告公司安排宣传, 会务公司安排展会具体内容, 而会展公司只起一个组织协调的作用。这样用“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使得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经营成本也大大下降。发达地区的会展产业链分工甚至细到最后的垃圾清运, 展会刚结束时就会有垃圾清运公司找上门来, 会展公司根据展会情况向垃圾清运公司收取费用, 然后才允许他们进场收拾垃圾。而在山西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展览公司必须得向垃圾处理公司交钱, 他们才会来给打扫。我省的食、住、行、购等相关服务也不配套。从接待能力来看, 目前太原市的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不足10家, 最大的宾馆接待能力不足500人, 而且有的宾馆还存在交通不便等问题, 要承接万人大会明显后备不足。

4) 观念落后, 行业经营模式不专业。一是我省的会展公司多属于中小企业, 能自主策划会展的企业寥寥无几, 大部分会展公司只是最低级的经营模式——出租场地。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 太原会展用品价格也很高, 有些在外地只要150到160元租金的展架在山西要到370元甚至400元。二是企业参展意识不强。一般来说, 各类展会的本地参展商应达到50%左右, 而山西展会本地参展商仅占到30%。三是专业展会比例不高。专业会展的比例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如果专业会展的比例占到全部会展的七成以上, 对当地经济的拉动力会大大增强。全国会展业发达的上海, 专业性会展比例达到95%;中西部会展业发展较好的西安, 专业性会展比例达到70%;太原的专业性会展比例仅为50%。省煤博馆, 经常搞一些羊毛衫、服装展销, 观众大多是些普通消费者;山西省展览馆也多是一些建材展、医疗器械展、汽车展。举办这样的展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山西会展业档次的提高, 也影响消费者对于会展的正确认识。

2 加快我省会展业发展的思考

山西应抓住“经济转型”和“综改试验区”这一历史机遇, 加快区域性会展中心的建设, 承接更多“国”字头会展, 找到属于自己的“山西特色”, 使山西会展业在观念上有更大的突破。

2.1 山西会展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2.1.1 全国会展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将有力带动我省会展业蓬勃发展

我国会展业作为都市型服务业, 已在一些第三产业发达、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迅速崛起。据统计, 目前, 我国已有40多个城市将会展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并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为会展中心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及中西部会展经济带, 区域性格局基本形成。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通过准确的功能定位, 逐步形成相互协调、各具特色、梯级发展的互动式会展经济发展模式。我省既是中西部会展经济带的一员, 又能参与环渤海会展经济带。

2.1.2 各级政府加大对会展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山西省政府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推进现代商务服务业的发展, 要大力发展会展业。并肯定了品牌展会的作用, 并提出要延伸会展产业链。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要加快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 引进和扶持综合实力强、专业水准高的会展企业, 吸引申办国内外专业性商务会展, 争取举办国内外大型文艺汇演、体育赛事、专业论坛, 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会展品牌。”

太原市政府在《太原市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 将对会展企业出台融资优惠、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培育扶持一批会展业的龙头企业, 以此提升全市会展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把太原建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专业会展中心。到2015年, 举办各类相关活动100项, 筹办20个有较大影响的展会, 展馆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左右, 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左右, 展会直接经济收入达到3亿元左右, 带动经济收入30亿元左右。

2.2 推进我省会展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2.1 紧密结合山西产业优势和历史文化特点,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我省会展业的定位应突出山西特色, 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全国煤炭订货会和世界煤炭博览会为契机, 大力发展煤炭、焦炭及其延伸产品的会展;以重型机械设备、不锈钢及新材料等产业为突破口, 建设全国性的新型工业产品会展;以高新技术区的发展为依托, 设立山西新技术产品展;以太原国际面食节为依托设立平遥牛肉、面食、汾酒、醋等传统饮食文化产品展;以五台山古建宗教文化、黄河根祖文化、晋商大院文化, 古建、石雕、砖刻、彩塑、壁画等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的特有的艺术形态为素材, 开展文化艺术展;以核桃、红枣、沙棘汁、小杂粮、干鲜果、草食蓄和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生态农业资源为载体, 设立土特产品展。

2.2.2 增强会展主体的核心竞争力, 展会色彩向去行政化方向转变

一是会展产业链上的各种主体要向企业化方向转变, 走依托实体企业办展会的路子;二是运作模式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按照商业化模式运作, 引入竞争机制;三是工作团队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逐步形成梯次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健全会展业市场监管制度, 推进会展业管理规范化, 避免了为政绩跟风投机的现象。

2.2.3 完善硬件设施,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提升市场服务配套体系

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的标准改造现有展览场馆, 充分发挥其功能。完善与会展相配套的酒店餐饮、高档宾馆、商场超市和便捷的交通设施。注重对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打造, 组织到会展发达地区考察学习, 充分吸收各地先进经验, 促进会展职业培训时效化、制度化。

2.2.4 改变观念, 充分利用电子化、科技化理念打造现代运作模式

展会成功与否的根本在于是否有一批带动性强、促进经济转型的大项目落地。对此, 首先要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强化项目跟踪服务, 健全完善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另外, 应该搭建一个官方网络会展平台, 利用电子商务推进会展业的发展, 将传统的会展活动平移到互联网上, 以此打造山西永不落幕的会展经济。由于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覆盖面广、跨时空、服务便捷等诸多优点, 这种形式已被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科博会等一些大型展会所采用。

3 结语

上一篇:公用数据下一篇: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