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会展业发展(精选4篇)
连云港会展业发展 篇1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现代物流已成为国际运输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方式, 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系统的重要节点, 承担着水陆运输方式转换的重要职能,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物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港口业, 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 也是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产业。连云港是我国沿海青岛和上海之间规划建设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 为陆桥运输和海上航运的最佳连接点, 是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服务中西部贸易运输、集散周边地区要素资源的中转基地和枢纽城市, 上海港和青岛港之间的港口城市功能缺位, 长三角地区高速发展和上海港相对饱和, 为连云港加快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开发提供了客观需求。在加入W T O,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 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 连云港港口业发展都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艰难的挑战。
一、什么是港口业
港口是指具有相应设施, 提供船舶靠泊, 旅客上下船, 货物装卸、储存、驳运以及相关服务, 并按照一定程序划定的具有明确界限的水域和陆域构成的场所。港口通常位于江、河、湖、海沿岸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城镇或临近地区。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 旅客和货物的集散地, 是国内外贸易物资转运的联结点, 也是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场所。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 交通运输业按照运输方式不同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港口业属于水上运输业的水上运输辅助活动, 包括客运港口、货运港口。港口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更是交通运输活动与物流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港口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 与沿海运输及内河运输等运输活动有重要的关联和部分的重叠。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 并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其中包括积极发展水路交通运输。这意味着港口作为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综合运输网络体系的运输枢纽, 港口业作为现代物流业、尤其是国际物流链的重要环节, 是我国新一轮规划发展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由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二、连云港港口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 地理位置
连云港港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的东北端, 位于北纬34°44', 东经119°27' (主要港区) 。港口北倚长6㎞的东西连岛天然屏障, 南靠巍峨的云台山, 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 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 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
(二) 港口泊位
连云港港具有悠久的航运历史, 其前身大浦港于1905年正式对外开放, 目前, 连云港港已经形成由湾内主体港区的马腰、庙岭、墟沟3大港区及灌河港区组成的总体布局。全港现共有生产性泊位36个 (含2个待泊泊位) 、码头岸线约6.8 km, 综合通过能力4000多万吨 (含集装箱74万teu) ,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
(三) 腹地经济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港, 西至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 全程10900㎞, 在我国境内长约4131km, 国内段由东向西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省区, 周围相邻山东、山西、湖北、四川、青海、宁夏和内蒙等地, 辐射地域近360万平方km,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 区域内人口4亿左右, 约占全国人口的30%。在经济全球化、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以及我国加入W T O的背景下, 连云港港腹地经济将有空前的发展, 国民经济将有较大的提高。
(四) 国家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 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 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7年元旦,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连云港时作出重要指示, “搞好连云港港口建设任务重大、前途光明, 要做好规划、加快发展”。江苏沿海的综合开发被放到了国家层面和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而连云港港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理所当然的被推到了实现这一战略定位、助推区域共同发展的最前沿。
三、连云港港口业发展的微观环境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产品生命周期、产业五种竞争力、产业内的战略群体、成功关键因素等分析方法是微观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 其中竞争环境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本文应用波特五个竞争力模型注重对连云港港口业发展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一) 行业中竞争厂商间 (周边港口) 的竞争
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 是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连云港港产生竞争的港口主要有经济腹地部分重叠的日照港和青岛港。青岛港具有优良的码头设施与科学的管理, 市场份额占据了全省的50%以上, 当之无愧是行业的领导者, 其采取的是高价格、高质量的品牌策略。日照港以经营大宗散货为主, 具有一套先进的装卸大宗散设备, 采用的是细分市场的策略。从行业竞争力来分析, 目前三港中, 青岛港在行业中是领导者, 日照港已经赶超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落后的差距在拉大, 这对连云港发展港口业来说, 压力非常大。
(二) 潜在进入者 (货主码头、专用码头) 的竞争
中国加入W T O, 承诺鼓励中外合资建设并经营码头, 允许合营企业经营装卸业务, 经营货物堆存、拆装箱、包装及相关的国内水路客货运输, 允许中外合资租赁码头, 允许外商独资建设货主专用码头和专用航道。这将导致全球物流服务快速向中国渗透, 且这些外商具有丰富的港口管理经验与科学的管理方法, 因此这些潜在进入者对连云港港口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威胁。但港口具有投资大, 回报期长, 且进入障碍较高的特点, 所以拟进入该行业的潜在进入者有限。
(三) 供应商的权力
连云港港主要提供货物的装卸、堆存及相关港务管理服务, 港口对原材料需求较少, 主要为港口设备及港机配件, 所需能源主要为电力与燃料。港机配件等原材料向社会招标采购。电力由当地的供电部门供应, 部分燃料按市场价格采购。主要大型设备供应商为南京港机厂、上海港机厂和大连重型机械厂, 由这些供应商提供价格、质量及售后服务等相关条件后, 经过反复谈判, 选择最优惠者。同时作为这些生产厂商的稳定的购买者, 连云港港本身具有较强的价格谈判优势, 因此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也是有限的。
(四) 替代品 (不同运输方式) 的竞争
水运港口的替代品是公路口岸、铁路口岸与空运口岸。空运虽然快捷安全, 但由于价格昂贵, 货运量的增幅并不大。但连云港机场已经达到国际4D级标准, 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几条空中航线。目前江苏省在进出口货物上采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也比较的多, 连云港市是中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连霍、同三两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此外, 新亚欧大陆桥将连云港与中国西部地区、中亚及欧洲30多个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国内, 铁路运输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大中城市, 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连云港已形成海、陆、空四通八达的立体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 空运、铁路、公路运输对港口运输带来一定的冲击。
(五) 购买者 (船公司和货主) 的权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港口行业, 经营进出口业务的货主作为船公司的直接购买者和港口的间接购买者, 在价格、质量、服务或者其他销售条款上拥有一定的谈判优势, 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量。
四、外部环境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得出连云港港口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机遇
1、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对连云港港口业发展高度重视。
2、西部大开发, 使腹地经济面临发展的大好时机, 给连云港港口带来更多的货源。
3、中国加入WTO带来贸易额和航运量的高速增长, 对港口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4、为支持港口全面发展, 增强我国港口竞争优势,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港口一定优惠措施。
(二) 挑战
1、日照港的发展对连云港港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
2、港口腹地专属化被打破, 货源分流趋势增强。
3、港口之间、港口企业之间竞争加剧。
4、国际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的需求对港口业未来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5、连云港港口运力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6、连云港港口大部分泊位已经饱和。
参考文献
[1]、程爱军,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的我国港口业竞争力探析.改革与战略, 2010, 5
[2]、陈振春, 许长新.连云港港与日照港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引进与咨询, 2006.4
[3]、吴海滨.连云港区域物流经济之SWOT分析.物流科技, 2006.12
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篇2
1. 连云港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连云港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把连云港打造成为江苏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定位, 注重把创新作为一条主线, 贯穿于工作的各个领域, 加强各类创新要素的组织, 大幅度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创新产出, 认真推进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 大力发展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 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地区经济发展新格局。特别是新材料产业, 作为连云港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增长极, 取得了较快发展。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连云港市新材料产业领域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余家, 2009年实现产值195.5亿元, 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1.3%, 已超过生物医药制造业, 成为引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硅资源深加工6大系列产品的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硅微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原料的产量均占全国80%以上, 石英照明灯具占全国40%以上, 集成电路封装用环氧模塑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2) 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新材料领域建有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21个、市级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52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十一五”以来, 累计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83项, 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支撑计划6项, 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8项, 省级以上其他各类计划232项, 项目总投资86亿元, 新增产值220亿元、利税42亿元;共开发国家重点新产品30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31个, 获取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147件。
(3) 竞争优势愈加明显。
通过不断开展技术创新, 提升竞争优势, 在逐渐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特色的优势产品的同时, 培育形成了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型企业, 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 省创新型企业5家, 省市高新技术企业45家。2004年连云港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1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东海县牛山镇被确认为首批江苏省创新型乡镇。目前已建成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以及国内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叶片、环氧模封装材料、石英玻璃材料、高品质硅微粉的研发生产基地。
(4) 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相继建成“江苏省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连云港市风力发电叶片检测中心”, 正加快推进“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江苏省高性能纤维检测中心”建设, 全面促进和支撑产业创新和集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生产力促进机构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以政府为主导, 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 科技孵化面积达13万評;新材料骨干企业与中科院系统、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华大学等11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校企联盟”合作关系, 集聚创新要素的优势已基本形成。
2. 推动新材料产业的主要做法
(1) 抓自主创新, 形成产业升级的技术优势。
积极引导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带动行业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能力。目前全市80%以上新材料生产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 建成省级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21家。针对连云港市硅资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 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 重点解决了绿色封装、石英提纯及多领域应用等关键共性技术, 在高纯石英材料、集成电路用环氧模塑封料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 推进了硅资源高值化利用和产业链向高端攀升。依靠自主创新, 突破了碳纤维及其成套设备关键制造技术, 打破了国际垄断, 已形成年产3000t碳纤维原丝和1220t碳纤维的生产能力,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碳纤维产业化生产基地, 在此基础上研制攻关的应用于航天、国防等尖端领域的T700、T800级高性能碳纤维进入中试阶段。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德国第二大风力叶片生产研发企业NOI公司, 开发的海上3兆瓦叶片亮相“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并下线量产, 正在开展5兆瓦海上风电叶片研制, 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叶片生产企业。
(2) 抓政策支持, 形成产业聚合的载体优势。
坚持高标准规划, 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加大对产业基地、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 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各类科技园区的平台和抓手作用日益显现, 已成为促进区域优势产业集聚和层次提升的有效载体。目前, 70%以上的新材料骨干企业分布在基地规划区内, 90%以上的新材料领域新产品由基地内企业研制开发。2010年1~6月基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100亿元, 占全市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的80%。
(3) 抓骨干培育, 形成产业扩张的比较优势。
加快资源整合步伐, 加大引导资金投入, 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力和辐射力的新材料企业集团。目前, 连云港市新材料骨干企业基本上已发展成为国内行业的龙头企业, 如汉高华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 东海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石英玻璃管生产企业, 东海硅微粉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硅微粉生产企业,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 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叶片生产企业等等。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 这些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能力迅速扩张, 带动了连云港新材料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 使连云港新材料产业由原来的比较单一的以硅材料为主导向以硅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为主的多领域扩展。
(4) 抓产业集聚, 形成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
通过走产业集聚道路, 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 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东海县已基本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的石英玻璃管、硅微粉、石英玻璃原料三大硅材料生产基地和优质压电石英晶体、多品种石英照明灯具两大应用产品生产加工中心, 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产业链、企业群, 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硅资源产业体系。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集聚了中复神鹰、中复连众、汉高华威、杜仲氨纶、江苏阳光晶源等一批新材料骨干企业, 设立了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区, 集中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
3. 发展新材料产业对策
(1) 形成新材料基地品牌。
坚持以新材料产业化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 突出速度加快、规模扩张、整体实力增强、市场占有率提高, 尽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以打造江苏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主线, 本着发挥现有技术基础优势、产业基础优势, 把硅资源深加工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 把代表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高纯晶体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部署建设一批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服务功能完善、创新企业集群发展的创新型园区, 努力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提升产品档次, 增强重点产业市场竞争力, 建成集孵化、研发、生产、试验、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为一体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打造“连云港新材料”品牌。到2012年, 新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500亿元以上, 年均增长50%。
(2) 构建新材料产业框架。
以硅资源精深加工、多领域开拓应用为重点, 按照低端—中端—高端—终端的产品升级路径, 培育和延伸石英玻璃制品、高纯硅微粉、高纯压电晶体及晶体元件、新型电光源及关键材料、高纯晶体硅材料和有机硅等6大产业链, 争取5年内把连云港的硅材料产业建设成为体系完整、特色分明、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硅材料产业集群, 新型中高端硅产品与传统低端硅产品的比例达到4:6以上。围绕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领域的需求, 在已经取得突破的T300型碳纤维产业化工作基础上, 形成材料制备和批量生产的成套技术, 实现材料的工艺成熟和批量稳定大规模生产。同时, 将T300型碳纤维与风力发电机叶片制造项目相结合, 发挥纵向一体化产业集成优势, 开拓国产碳纤维的工业应用, 牵动工业用碳纤维制造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实现上中下游相关产业配套发展。
(3) 打造新材料产业“航母”。
依托新材料产业基础,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新产业转移。鼓励新材料生产企业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 以产权、产品、市场网络为纽带, 通过改组、兼并、联合, 壮大企业的规模,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本经营能力。通过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培育和企业集团的建设, 实现企业在规模上由小型化、分散化向集团化和集约化转变, 在品牌上由争创知名产品向争创知名企业转变, 在管理上由家族式管理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航母”和“利益共同体”, 推动新材料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到2012年, 培植5~10个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全国行业排头兵, 形成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1~2家, 20~50亿元的企业2~3家, 10~20亿元的企业6~10家。
(4)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推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加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 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大力培育自主研发力量, 支持新材料领域中的主要骨干企业建立重大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 支持优势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工程化、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推动中科院系统、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连云港市合作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 不断丰富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到2012年, 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100家以上, 重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新材料产业的主导产品20%达到同期国内领先水平, 8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产业规划的制定实施, 从环境、政策、信息、人才、交通、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入手, 优化投资环境。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重点科技创新政策。加速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建立市级财政资金集中投入机制, 逐步提高对新材料产业投入的比例, 建成以科技拨款为引导, 以企业投入为主体, 以外资、民资为补充的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加快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建设, 加大对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 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协会和产业部门的作用, 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 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沿海开发战略, 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有效结合, 实现统筹发展。
连云港会展业发展 篇3
会议的主题是:探索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新途径, 促进农村散装水泥快速发展的基础建设, 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体系。会议旨在探讨散装水泥发展的大背景下, 如何进一步强化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 探索解决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目前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问题。会议采取汇报和谈话式交流, 与会者畅所欲言, 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座谈讨论中, 大家剖析聚焦了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难题难点, 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充分体现了与会者加快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迫切心情和愿望。会议拟定探讨议题得到了与会者积极的响应。
农村市场面广量散、发展散装水泥难度较大。讨论中, 大家一致认为只要在政府政策引导下, 互相配合, 措施得力, 乡镇散装水泥完全有可能发展得更快、更好。目前, 连云港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基本特点是“小、少、广、差、缺、慢”。“小”指供应农村散装水泥的生产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少”指用户使用散装水泥量较少;“广”指农村用户分布较广;“差”指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运输工具不配套存在差的现象;“缺”是指购散装水泥基础设施设备缺乏资金;“慢”指农民对散装水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相对较慢。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核心, 首先要解决农民对散装水泥认识程度“慢”的问题。会议表示, 将于近日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赴外省市学习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新经验, 取长补短, 多方配合, 采用一系列适合农村散装水泥运输使用的专用车、罐, 同时, 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鼓励办法, 精心培育, 扶持服务。会议要求, 各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不同模式的若干使用散装水泥示范点, 培育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创新平台, 充分显示散装水泥的优势, 赢得农民的信赖, 那么, 发展农村散装水泥中的“少、小、差、缺”等问题, 就会较好地突破。
连云港会展业发展 篇4
一、农业———成就和不足
连云港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首个重要节点城市。2014 年4 月,农业部国际司、江苏省农委、连云港市政府在南京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连云港市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农产品出口规模连续多年位居江苏前列。2015 年1 至7 月份,我连云港农产品出口额为3.64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5%,出口额位居全省第一位。在农业科技合作方面,连云港先后与十多家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了一批优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了连云港农业国际化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
虽然连云港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农业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目前的农业科技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现代农业的发展始终受到技术因素的制约。其次,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土地规模化程度不高,土地分散,制约农业集约生产;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少,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不强,而占多数的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综合实力弱。最后,农业资源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农业耕地面积日趋减少,局部地区土地质量持续下降,农业污染加剧,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日益加重,这些问题都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挤压了农业发展的空间。
二、农业———思路和建议
根据“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规划纲要,示范区将按照“平台促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重点建设农业政策交流、农业科技合作、区域农业合作、农业合作金融服务和农产品国家贸易物流五大平台,全力打造食品工业基地、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出口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园艺作物种苗繁育基地和农产品物流基地六大规模化示范基地。
首先,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港城应加快推进现代农用工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此外,要着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和成果转化,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1]。
其次,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集聚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继续开展特色产业基地创建活动,形成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切实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
最后,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广循环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积极开展农业污染综合治理,着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造农业优美、绿色的形象,提高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形成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相促进的新格局。
三、工业———现状与成果
工业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力。连云港工业发展,石化,装备制造,新医药是重点。2015 年石化、装备制造、冶金、食品、建材、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61.3 亿元,同比增长12.6%,但是主导产业出现分化,医药行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维持健康发展态势,食品、建材、装备制造发展良好。
港口是立市之本。徐圩新区作为沿海开发的主战场,“一带一路”的先行军,在连云港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作用显著,徐圩新区作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承载了产业的转移、合作加工及重化工区的聚集。如今的徐圩新区形成临港产业的基本布局,引进入驻了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水厂,输变电厂,污水厂全面建成,并已经投用;码头建设方面,“徐圩速度”惊人,形成了“港产连动、互促提升”的具有良性循环。并且,徐圩新区推动了“丝路产业合作园”项目,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进行对接项目合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徐圩新区的发展并不以环境为代价,实现了速度和质量的和谐统一[2]。
四、工业———改进与措施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虽然成绩斐然,连云港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努力。及时采取措施,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打好胜仗是眼前的重点。
(一)产业转型和港口运营机制改革
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港口运营机制的改革是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倒逼产能过剩行业,,从而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低端产能,重工业需更加开放,加速钢铁,石化企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延长重点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条,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形成产业集群服务平台。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形成综合性的、绿色的、以产业为支撑的港口新形式。
(二)自贸区规划
连云港已经积极规划并争取设立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区。连云港具有申请自贸区的优势,它拥有国家东中西示范区,而且正推进中哈物流基地建设,并且位于丝路经济带东桥头堡和东北亚经济圈内。连云港自由贸易区对于进出口,物流,工业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强大的推进作用,从而推动区域的高水平双开放。
(三)中外合作、东西互通
“引进来,走出去”,连云港靠近日韩,可以联合日韩港口,实现资源,线路,货物的互联互通。对于招商引资方面,也可以考虑同中西部企业的联合,利用自己的港口优势,占据产业链下游的包装,运输,出口环节。
(四)产业创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强势企业带动其他企业,提升整个产业链条的创新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平台,建立适应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五、服务业———物流产业
连云港位于我国沿海中部,新亚欧大陆桥在此发端连贯欧亚。它是江苏省唯一的海港城市,港口是其最大的资源优势,对全市物流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连云港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它将成为“一带一路”政策下的标志性城市。近年来,连云港物流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以优先发展物流产业为目标,使得它在服务能力、行业规模、运行效率、行业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得到显著的提升。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号召下,连云港充分认识到发展物流业对促进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并希望在其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发挥集聚物流资源,推动物流整合,拉动经济的增长的重大作用。连云港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基地、中韩自由贸易的试点口岸、日韩货物进出口中亚市场最佳推荐港口,因此,对连云港物流领域未来发展的关注,能够使其尽最大可能地参与到“一带一路”交汇点平台建设中。
从连云港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出发, 以服务业聚集为发展重点,构建功能、结构均完善的服务业主架构的同时,物流产业则以“两轴驱动”的形式蓬勃发展。2013 年9 月7 日,连云港市政府同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中哈国际物流合作项目协议,此项目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实体平台。该物流基地不仅是哈萨克斯坦在中国境内最大的物流基地,也将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站点。“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哈物流的规模化建设提供了合作共享的机制,同时物流基地的建立也将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际贸易的物流效率,中哈该项目的落成,将有助于打造丝路“大通道”。
六、服务业———旅游业
物流产业欣欣向荣的同时,连云港旅游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旅游是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 旅游合作能让双方国民更多地了解对方。“一带一路”的政策也更好的促进了连云港市乃至整个江苏的旅游业发展。各国人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消除偏见和误解,与此同时,将为该区域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力地推动经济贸易的发展。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使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云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3]。连云港和各地合作意识的增强及合作范围的不断拓展,也使得其实现从城市自我发展向陇海沿线城市、江苏旅游新三角、江苏旅游新干线、淮海经济核心区等区域组织化的转变,旅游部门间的单一合作向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转变,从区域间单纯的管理交流从到服务交流、规划衔接、投融资互动等全方位合作的转变。连云港旅游业的发展有效搭建起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互动合作及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现了连云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区位优势和山海相拥、西游名城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发展共识,并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累经验,从各个方面看,都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结语
当前世界经济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而2016 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变革的局势下,港城要利用好“一带一路”这一重大机遇,使其成为连云港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发挥港口的独特优势来促进产业经济进一步强化,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努力把连云港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江苏省特别是连云港市应该抓住机遇,使其成为连云港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发挥港口的独特优势,要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着重于基础设施、港口建设及工业发展等方面,以此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同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努力把连云港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从而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的发展。
关键词:连云港,“一带一路”,三大产业合作,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蓉,张来振.“一带一路”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推动作用——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15):329-330
[2]秦华江,孙彬.连云港徐圩新区:“一带一路”战略带来腾飞机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5(7)
【连云港会展业发展】推荐阅读:
连云港企业文化11-13
连云港语文中考12-08
连云港专业技术人员06-30
连云港航道管理处08-16
连云港之三作文09-05
我的家乡连云港作文10-22
2022年连云港中考地理试卷10-21
江苏连云港2018年中考生物试卷09-20
8年级暑假趣事作文:暑假连云港旅游11-06
江苏连云港教育局直属学校招聘教师通知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