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共12篇)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篇1
成人教育的说法不一, 有的说, 为成人提供的教育就是成人教育。当然对于这种说法, 我们不可以说是不对, 只能说是概括面不全, 是一种不完整或是不科学的说法。因为跟普通的教育体系相比较来说,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育体系, 成人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总之和内涵。它可以说是将传统的教育惊醒再创新的延展, 从它的出现的作用来说就是为了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 让更多的人才得到更多的是知识的资源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发展, 为教育、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如何让我们从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成人教育就起到了中间桥梁的转变作用。成人教育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社会成员提高自身能力, 丰富知识内容, 提高技术含量, 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发展, 从而更好的就业, 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成人教育的对象
我们说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进行成人教育, 首先我们要知道, 即称之为成人教育, 它就是成人的学习过程, 是有自学能力的人, 就是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活动, 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经验, 只有这样, 在进行教育的时候, 才会对自己有认知的能力。我们说经验是无价的资源, 这也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一点, 一个人有了社会经验就会对社会、对家庭有一定的责任感, 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为承认的标准, 当他达到这个成熟的标准, 我们说他在进行教育是有意义的。其次我们说进行成人教育很大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扫除文盲, 我国是农村人口远远超过城市人口的国家, 由于农村教育的不完善, 从而使更多的农民在走向自己工作的岗位的时候被动的选择, 没有自主的能力, 因为没有技术和能力, 因此, 成人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技术和能力的培训。再就是对于已经取得普通教育获得相应的合格证的人群, 由于在校期间学习更多的是理论与文化的课程, 很少涉及到在社会上真正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这样的一类人群来说, 成人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从而能够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科技是不断发展的, 科技所需要的人才对于技术的要求是越来越多, 对于已经上岗或是已经从业多年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来说,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能力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备课程。
二、成人教育的现状
1、生源少
近几年随着教育的不断完善, 我国的在岗就业率逐渐达标, 生源已经不断在减少, 之前的主要来源就是应届往届的高中毕业生, 但自从普通高校开始扩招之后, 连续几年的成人教育数量不断缩减, 这个政策的调整, 使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去高校学习, 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就读, 等到了07年, 这个形势更加的严峻, 除了成人教育中比较热门的专业, 其他的专业的就学人数还达不到预定的计划数字, 这个成人教育带了巨大的影响, 使专业不能够平衡发展。
2、就业难
由于很多院校都开展了成人教育, 高校扩招无一例外的对这些高校进行了打击, 不仅在生源方面, 而且在教育的难度上也在逐渐加大, 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再就是由于更多的学生选择了普通高校, 由于专业等级的划分, 是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学生不能得到量好的就业机会。
3、师资、设备力量薄弱
由于选择成人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少, 成人教育本身也是依托普通高校的设施和资源来办学的, 普高的扩招, 使得普高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自己的校舍和师资力量, 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成人教育受到了严重的挤压。依托式的教育方式, 使原本教育资源不足的成人教育更加的捉襟见肘。
4、缺乏特色教育
现在很多院校都在采用普高的教材, 从而使很多教学与现实脱轨, 学生学不到真正以后应用的东西, 成人的特色太少, 更多的是偏重于理论, 再就是学习的面广却不精, 这样的后果就是教师费劲, 学生费力, 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从而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说成人教育就是为了使更多人得到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技术, 但是一味的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 不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所学的专业。这也是生源减少的一个原因。
三、应对之策和发展
面对逐渐严重的成人教育现状, 接下来成人教育后该如何发展成为之后重点要探讨的问题。
1、专业调整建设特色教育
我们说由于之前的成人教育都是依托式的发展模式, 要改变这种发展模式首先在专业的课程设计上着手, 一方面对于成人教育的教师, 要鼓励老师积极地参与到教材的改编的制度中, 这样才能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 突出岗位专业的实用性, 增加学院的技术能力培训。另一方面要从广大的学员中着手, 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根据他们的意见, 淘汰不适合的, 增加实用性更强的教材, 这才是建学之根本。
2、建立教师管理制度
很多院校的教师在外通常带有很多课程, 因此经常会出现教师辞课的情况, 针对于这样的情况, 院校可以采取教师奖励制度, 优胜劣汰的奖惩规则, 使我们的教师对于不断地完善和被学员所需要。再就是可以聘请已退休的老教职工, 他们不仅教学时间长, 精力充足,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实践能力跟能够理解社会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3、创新的办学理念, 走多元化道路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的, 如何让学生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学校就要开拓新的空间, 要勇于尝试新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 找到对口的公司让学员进行实地的操作, 增加实战。对于成人教育来说, 多开展高新技术知识的培训, 多多加大高学历人群所需的继续教育, 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 企业要面向现代化信息技术, 就会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的投入, 如何让自己的企业随时拥有高科技人才, 就要于学校密切联系, 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一种联合发展, 互助互利。成人教育机构要选择适合的专业和企业进行合作, 这样不仅满足企业, 更能满足学校的就业压力。
最后, 我个人的看法就是, 教育是面向现代化的, 成人教育只有因材施教, 才能将教育事业进行到底, 才能占领其独特的地位, 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为了解决我国的农村群众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 也为了我国能够更快的扫除文盲,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承办成人教育, 全国有将近三百五十多所学校都开展了这样课程, 这些成人教育的开设为数百万人走上了工作岗位, 但是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本文主要阐述在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以及它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为以后的成人教育作为参考。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育对象和现状,解决方法以及发展方向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篇2
高校的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与意识,能够从思想、政治和技术等方面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的国防教育。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使大学生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大学生作为高新人才,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国防现代化的优势,将国防现代化的思想与当前的国际形势融会贯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定大学生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塑造大学生心理品质。高校国防教育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人才,既是社会群体的一种,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很大程度上会成为社会思想的潮流,如果通过国防教育塑造起他们的爱国主义信念,就对全社会的爱国主义思想会起到引领作用。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
当前国际形势仍然较为复杂,只有认清了形势才能更好的开展国防教育。冷战结束以来,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纷纷调整了军事战略,加强了军事设备的研发与发展,从整体上改变了我国周边的军事环境。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同接壤的周边邻国之间都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界领土问题;我国同周边国家还存在着严重的海洋权益的纠纷,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着诸多不利和挑战。此外,我国地缘环境较为特殊,我们处在海洋地缘战略区和亚欧
大陆地缘战略区的交界处,是陆上势力和海上势力争夺的焦点,我国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我国的强大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必然相悖,我们永远不能忽略和平背后潜伏着的危机。如果大学生树立了“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就能保障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长,能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因此我们就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立足于强大的国防实力,力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而此目的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状况如何。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存在多方面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彼此相互包容、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平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来发挥:搞好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依托培养高校做好后备军官的培养工作,为部队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队干部;做好征兵工作,积极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军营建功立业,为军队输送高素质军事人才;积极研发高新技术,为国防建设服务。搞好大学生军事训练对加强国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对于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有着神圣的责任和义务。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提高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认识,改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和谐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许多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组织机构设立和管理体制仍不完善。目前,由于对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思想认识有偏差,加上对国防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使得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知识单纯的教,而没有讲授其中的精髓问题,其综合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有些人还认为,国防教育是军分区、人武部、军事院校的事,国防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军事人才应由军事院校培养,地方普通高校能简单地搞一点军训,开设一点军事理论课便可以了,没有必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显然,这样的看法是荒谬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现在全国普通高校都要求开设军事训练课和理论课,但是还有很多高校没有设立“军事教研室”等专门的职能机构,有的高校虽有,却有名无实,只是挂了一个牌而已,连上课的教室也存在困难,教学管理上就存在更多问题。
二、高校国防教育训练内容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军事技能训练停留于表面功夫,缺乏专业性的教学内容,如武器操作、军事地形学、擒敌术等,根本无法形成实际战斗力,军事理论学习方面,有的学校未采用系统性教材,对部队常识、国际军事前沿知识等涉及不多,在国防思想灌输方面课时较少,力度不够以及在军事技能与军事理论、思想灌输三者之间存在各自为战、相互脱节的问题。
三、高校国防教育未走上法制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在我国,将国防教育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要想将国防教育扎扎实实的开展好,使其走上法制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从学前,到小学、中学、大学,国防教育都应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中。
多年来,在教育领域的国防教育形式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军训,而这仅有的军事训练科目也只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展,而在剩下的几年大学生活中,学生接触到有关国防知识的几率几乎为零,这种短期、单一的国防教育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培育和巩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作用。近年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要求,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但在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上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远远达不到让青少年确立国防观念的目的。
要想真正在高校发挥国防教育的巨大功能,首先必须对高校国防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如果对国防教育定位不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效果也就很难让人满意,也是对国防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就需要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高校国防教育的多重功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强大的国防教育功能,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教育的重要补充,同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德、智、体、心、法等综合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高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各方面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懂得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
意义。归于源头要将高校国防教育的首要目的放在服务国防上,通过高校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
从教育方法上有所提升是必要的选择。因材施教、注重细节、循序渐进,是国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要改变那种轻视国防教育课程的态度,要认识到它实际上是一件关系到全民族素质、全民族思想观念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利益福祉的伟大事业。要切实将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国防教育课程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其他课程视为平等关系,要严格评价标准,采取正规化的考试考核方式,要专门研究国防教育的组织和开展,在指导思想上要予以明确,在服务方向上要切实与国防事业需求相一致。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篇3
关键词:高职动画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产教结合
0 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促使了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动画作为文化产品的一个类型,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省作为经济与文化大省,动画产业的发展自然异常迅猛。因此,需要大量的动画人才参与到这样一个大的产业里面来,院校就担负起了人才培养的重任。除了一些本科院校纷纷建立了影视动画专业,很多高职院校也同样成立了动画专业,开始了动画人才的培养,为整个动画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高职动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
1.1 高职动画教育的特点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影视动画专业的招生情况来看,刚入学的学生普遍没有很强的美术基础,需要入学后对其进行美术基本功的大力培养,才能继续进行动画专业技能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可能需要投入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这个特点可以看出,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技能型人才,才是院校办学的根本目的,而高层次的创作人才,可能需要高等院校来进行培养了。
除此之外,动画专业学习需要投入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高职五年的学习时间,对于帮助学生去学好一门技术,一门手艺,发挥其个人能动性,并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而言完全足够。但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避免盲目教学和教学分离的模式。
因此,根据五年制教育的特点,我们完全具备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动画专业技能人才,五年制也适合我们的动画教学。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在五年时间内进行合理的教学,去培养人才。
1.2 江苏高职动画教育的现状
(1)各个院校的专业教学设施不完善。整个高职院校开始动画专业教学也就短短七八年时间,而大部分专业院校开设这个专业的时间也许才三四年,有的也许是刚刚开设这个专业。院校里的专业教学设备相对欠缺,部分院校开设动画专业没有画室,或者没有拷贝室,教师仍然是在教室里进行专业授课,或者一些院校专业机房数量不足,无法充分的开展专业技能教学,更少有学校能够配备完全和行业接轨的生产设备。因此,这样的教学硬件基础对专业技能教学将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2)专业师资缺乏。好的师资队伍是专业教学的保障。而纵观江苏众多开设动画专业的职业院校,参与到专业教学的所有教师中,从动画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的比例非常小,很多院校在开设动画专业时尚无专业的动画专业教师,临时抽调美术专业,平面设计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组成动画专业教学团队,还有的院校教师数量不足,一个专业教师要承担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不管这个教师在这个方面是不是能够胜任,大家在摸索中前进,教师的工作量很大,这无疑不能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此外,由于条件有限,在专门的行业企业中聘请动画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专业教学,使学校的专业教学与行业能够紧密联系的可能性更是极小的。因此,现有的专业师资基础不但不能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还会使专业教学越来越脱离市场,脱离行业需求,对人才的就业带来巨大的隐患。
(3)专业教学与行业衔接不紧密。从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动画专业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本专业的比例很小,大部分都改行进入其他行业。也许人各有志是一方面的因素,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动画专业教学脱离了行业,学生在院校里面学习到的技能比较欠缺,或者不对口的因素。动画公司的负责人经常感叹招不到好的动画师,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因为不能胜任公司的技能要求而被迫转行,这是院校需要承担的责任。院校教学有其本身的欠缺,专业教师需要兼顾许多管理方面的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不能时时刻刻与行业紧密联系,导致专业教学与行业脱轨。我们的教学是为行业输送人才,脱节的教育如何能够承担起行业的人才培养的重任。
(4)专业办学得不到有效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专业办学其实不只是有教学场所,有优秀的专业教师那么简单,为了使专业教学与行业接轨,不但要引进专业骨干做老师,还要不断开展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是一项建立在学校与企业实际情况下成立的合作关系,必须有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才能长期持续发展,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满足于有校企合作形式的存在,并不做长期深入的拓展与规划,更谈不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团队构架。因此,校企合作也往往只能惠及极少数人,不能让大部分学生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来,更不能真正实现产教结合。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与行业脱轨,不能真正学到一手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对高职动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分析,发现目前高职动画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求促使高职动画教育持续科学地发展。
2.1 明确动画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对于动画人才的培养绝对不是盲目的培养,而是需要合理的定位。只有明确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比较有针对性的培养,才不至于出现什么都只会一些,但什么都不能胜任的尴尬局面。动画行业岗位很多,不同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也不同,必须在充分认识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定位,将时间用在几个核心技能的培养上,比如原动画的制作能力,动画软件的使用能力等。学生适合面向中低端的动画制作与生产,参与到三维动画制作中的角色建模,材质贴图等。要将学生定位到一些技能性较强,但难度又不是非常大,对创意与艺术能力要求不高的一些岗位上来。有了合理的定位,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对口到相应的岗位上去,而要真正避免大而全的教学模式。有了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提高,专业教学也就找到了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重点学习,重点提高。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是专业教学的基本保障。好的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能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现实中很多院校师资队伍无论是在人数还是在团队结构上都还欠合理。因此,这无疑是动画专业建设发展的一个重点。首先,要对外引进优秀专业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其次,要对内积极培养骨干专业教师,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行业进行顶岗工作,积累一线工作经验,学习先进的操作技能,然后反馈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学习到行业的先进技能。最后,还要不断聘请行业优秀的技术骨干到学校来任课。这三种形式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合理有效的开展专业教学。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也要不断优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师,外聘教师之间的结构要合理,不能偏重一头。
2.3 建立校企合作是动画教学的根本也是唯一出路
很多院校认为,有了好的实验场所,有了好的教师,就能够培养好的动画人才了。其实并不见得。有了场所,有了设备,有了教师,还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开展教学,产学一体,才是职业教学的根本模式。而现实中,所有院校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校企合作不光光是与动画企业产生联系那么简单,需要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现实因素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要寻找到适合校企合作开展的项目,并安排合理的场所进行项目的生产,安排教师团队进行生产、指导与管理。最好是能够安排独立的脱离教学的专业团队来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从而能够避免一个人双肩挑而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校企合作项目顺利稳定地开展,还能够保证专业教学与项目生产进行有机结合,阶段性递进,逐步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项目的生产教学中来,真正形成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只有这样学生在生产中才能真正学到一手的专业技能,完全和行业接轨,毕业后也不需要在通过行业进行培训或者至少是过渡期很短。这样的人才企业才能很好地接受,从而在招生、教学、就业中形成良性循环。
2.4 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为了形成高效的校企合作体制,学校决策层要能够制定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有相对稳定的政策来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转。要建立一个项目运作与管理的团队,一能进行项目生产,二能进行项目管理,还要能够有一定的业务拓展能力,通过阶段性的发展达到自我良性运转,或者能够形成盈利,这樣才能积极的刺激校企合作不断发展,带动良性的发展,从而在发展壮大后能够吸纳所有的学生融入这个产教结合的教学体系。
因此,发展校企合作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在发展校企合作的同时,学校不断调整战略,调整院校的专业建设规划,教学体系的不断进化完善,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运转的体系,将整个专业的教学都融入校企合作的大项目中,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行业生产,才能够让院校的教学真正符合市场,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人。
参考文献:
[1] 贾亮.动画艺术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 金铺堂.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秦明亮.动画造型与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常东东,王淼.浅析普通高等院校动漫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
[5] 王建凤.中职动漫课程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8).
[6] 张峰玮,鲁璐.高职动漫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7] 谢卿.职业院校动漫专业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
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4
(一) 农村职业教育生源不足, 招生困难
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扩招促使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 由于各类高校不断扩招, 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在招生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 虽然每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逐年上升, 但2005年以前始终保持在50%左右, 50%左右的升学率意味着每年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没能升学而直接参与就业, 积聚了大批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 对我国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基础教育相类似,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 农村职业学校在与城市职业学校竞争中处于劣势, 由于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部分农村贫困家庭虽然想让孩子进入农村职业学校却承担不了高昂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招生困难直接影响到农村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二) 办学条件差, 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 很多农村职业学校一方面存在着专业建设缺乏相应的教学配套设备, 实习设备陈旧落后, 缺少实习实训基地, 师资力量薄弱, 专业骨干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紧缺等问题, 严重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 办学方向还是单一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类似于普通高中, 教学内容陈旧。由于绝大部分农村职业教育几乎是单一地根据城市的人才需求状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 不能统筹好劳动力的输出与本地需要的关系, 在专业设置上贪大求全, 存在专业重复设置的问题。目前, 绝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做到“适销对路”, 它们的专业设置对劳动力市场缺乏敏感性, 不能前瞻性地进行专业调整;所开专业多为成本小, 对实习基地要求不高, 缺乏特色的专业;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2]
(三) 农村职业教育评价低, 社会偏见严重
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农民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处于弱势阶层的农民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片面追求高学历, 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普通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学习, 将来能够离开农村到大城市生活。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目光短浅, 许多农民对农业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蓝领阶层, 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社会评价低、收入水平低。家长认为子女如果通过接受职业教育仍然不能够“跳出农门”摆脱农村生活, 他们宁愿让子女选择外出打工或参加农业劳动。[3]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 重普教、轻职教, 重学历、轻职业技能培训”的思想观念, [4]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多在城市, 少在农村”, 城市职业院校财政投入资金多、规模大、生师比高。
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迫切性
(一) 促进社会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关系千家万户, 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是经济和谐发展的社会, 而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同时也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5]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人、财、物分配, 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源头, 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缩小城乡差别, 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 促进教育公平, 进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当前就业市场矛盾相当突出,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就业大军提高劳动技能, 促进社会稳定。
(二)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农业现代化
当今一个阶段, 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 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 为提高我国生产技术含量, 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特别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了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些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有力地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激活农村经济, 将农村职业教育称为“经济助推器”, 所以应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培养和培训农业劳动者, 提高其科技素养, 有力地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推广、应用, 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 扩大职业教育对农村学生的招生, 树立“大职教观”
生源不足使得农村职业学校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招生难成为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 进一步扩大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首先应把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 除进一步扩大招收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的规模, 还要通过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其次, 应实行灵活学制。虽然乡村的新生代农民、外出的农民工急需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 拥有一技之长, 但往往因职业学校学习周期等问题, 挫伤了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应树立“大职教观”, 让中考、高考落榜的往届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转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农民、在岗职工等能够无门槛或低门槛进入职业学校, 接受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 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再次, 在加大各级政府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法制建设, 推进教育公平, 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发展农村职业义务教育。
(二) 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 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首先, 为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 应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 提供农业职业教育的经济保障。为消除城乡职业教育的巨大差别, 国家必须推进城乡教育机会平等, 在资金投入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教育机会平等,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教育。[7]其次, 在师资方面,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优化教师素质。为提高农业职业教育质量, 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农业职业教育质量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应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为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建立适应新型农民的师资队伍, 包括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或大中型企业, 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聘任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 着力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 优化教师学历结构, 同时学校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到农村职业学校。学校可以通过面向社会招聘, 从行业、企业中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参加农业生产一线的实践锻炼, 重视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和学术科研带头人,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使教师成为集理论教师、实训教师、素质培育师为一体的教育工作者。[8]再次, 在专业设置方面,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村职业学校应该结合学校实际,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 农村职业教育应涉及农业建设, 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 城市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应大力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办好涉农专业, 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
(三) 转变传统观念,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充分借助新闻舆论的力量,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 关注和宣传农村职业教育, 大力宣传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 改变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并促使他们愿意让孩子接受合适的职业教育。同时, 要提升农村职教的层次, 畅通职业教育升学通道。有些学者提出:“职教育可以拓展到本科职业教育和研究生职业教育, 可以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博士学位。职校毕业生与普校毕业生平等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 职校生同样可以从事白领工作。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农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9]在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需要我们缩小城乡差别, 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通过政府提供的政策倾斜让农民子女拥有与城市相同的职业教育权利和机会, 这有助于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上向农村倾斜, 有效解决在人财物资源分配方面的“贫富悬殊”, 以实现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唐喜政.关于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 2010 (1) :53-54.
[2]王敬红.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J].国家教育行政学报, 2007 (2) :60.
[3]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80.
[4]王凤琦.新形势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 2010.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
[6]刘洪银.新形势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4) :61.
[7]岳增玲.机会平等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0) :63-64.
[8]柯妍.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 200604) :22.
凉山州的民族教育问题及发展现状 篇5
学
生:马学
号:专
业:少民骨干班
级: 玢
1120*** 6班
摘 要
本文主要简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的民族教育的发展现状,并简述这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三点针对性意见。随着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如何提高该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该地区的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变得重要。在该地区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教育资源稀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对于整治教育的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进展等,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重视双语教学,提高人民重视教育程度,政府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等。
一、凉山州民族教育的基本概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面积6.01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全州总人口435.6万人,有彝、汉、藏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13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8.9%。其中彝族人口197.5万人,占总人口的45.%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2.%2,彝族聚居程度非常高,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解放前,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压迫,这里的人民长期处于一种与外界隔离的状态,接受的现代教育几乎为零,只有少数富裕的奴隶主和所谓的黑彝家庭能够接受传统的毕摩教育,接受的汉文化也是少之又少。而整个凉山州的民族教育是在1956年-1959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使得普通的老百姓能够接受基本的现代化教育。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社会历史和政治经济条件下跨时代移植初创起来的凉山民族教育,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幼稚性和外在性。所谓脆弱性,主要指发展教育的当地经济支撑不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没有清醒的认识,缺乏送子女入学的迫切愿望;所谓幼稚性,主要指教育自身的各项基础建设起点较低,办学路子不切合地区特点、民族特点,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低,抗冲击能力弱;所谓外在性,主要指初创时期靠外因推动比重较大,内在动力不足,最突出的表现是外援教师使用彝族学生完全不懂的汉语课本和汉语进行教学,靠彝族社区之外的经费支持,搬用内地的办法来办学,群众抱着响应号召或“出学差”的思想被动地送子女入学。为此,现代教育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和结合不够紧密,现代教育扎根于彝族地区的土壤之中,需要较长的渐近过程,也就决定了凉山民族教育发展的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二、凉山州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凉山州民族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昌市以及周边距离较近的县级地区,例如冕宁县、德昌县等,但大部分地区仍然与内地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较大,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差距甚远。凉山民族教育除了存在教育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初中学生流失严重,“普九”巩固提高难 由于凉山州境内的县一级地区大部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学生入学年龄偏大,外出打工挣钱的吸引力非常大,初
二、初三外出打工现象比较普遍,初中学生流失严重,巩固提高“普九”成果非常困难。
2、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均衡发展难
凉山州的区域性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教育自身发展的二元结构非常突出,县与县之间、县内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凉山州境内县级地区经济贫困,生活条件艰苦,导致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来到这里,虽然国家一直提倡西部支援政策,但是对于优秀的教师大部分还是愿意待在经济良好的地区,类似于凉山州特别偏远贫困的地区教育资源的稀缺,使择校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区优质教育学校人满为患,教师工作超负荷运转;边远地区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国家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均衡发展困难重重。
3、教育观念滞后,民族职业教育发展难
凉山州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观念上仍然存在对于教育不够重视,并且认为务农外出打工等并不必读书差的思想。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宣传不够,投入不够,少数民族学生读职校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都不足,上职中读书的人数很少,民族职业教育举步维艰。
4、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双语教学的应有作用和效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彝语言文字在凉山地区政治、经济、农业、旅游、社会事业和公共建设等各项事业中的社会使用范围小、频率低、功能低,各级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和保障力度不够。从教育内部来看,在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彝族儿童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汉语的掌握特别差,不能够很清楚的理解汉语的意思,所以用纯粹的汉语教育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存在“听望天书”的问题,并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能够运用双语教学的老师稀少,政府部门也不够重视,所以导致上学后成绩也无法提高等问题的出现。
5、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低,培养高层次人才难
凉山州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11个民族聚居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州还有40多万贫困人口还未解决温饱问题,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尽管近几年有不少的彝族学生以高分考进清华等重点大学深造,但多数群众难以承受优质高中、优质大学的高收费,使优秀的学生放弃了上高中和大学的机会,高层次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困难重重。
三、凉山州民族教育加快发展的对策思考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深化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把德育特别是民族优秀的传统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关心学生学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力度,强化教育教学科研,提高课程管理水平;大力倡导和推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社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民族地区的学校要从教育、建制、预警、督查着手,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一是要切实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增添安全应急措施,配合有164关部门开展好安全隐患排查,杜绝重特大事故和责任事故的发生,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二是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能力,要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三是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学校安全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法律责任,保护学校及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3、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双语教学
搞好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双语兼通”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推进和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资源向民族文化资本转变;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贯彻落实国家民族及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法律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一个民族的母语教学承担着负载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并预示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外语是无法取代母语的位置。我们要纠正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错误观念,要爱护和尊重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
4、政府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篇6
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改革教学手段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健身原理教育、体育文化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及运用体育教育、相关拓展教育,等等,其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大学体育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教育活动,锻炼学生勇敢、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与体育相关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学体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指导为主。
一、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体育教育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从体育课堂教育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从体育锻炼到体育锻炼终身化;最后学校体育走向娱乐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的阶段。体育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体育教育具有身体教育功能。体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其次,体育教育具有德育功能,体育教育活动大都是以团体形式开展的,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再次,体育教育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功能。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勇敢、坚毅、自制力、进取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开展体育竞赛还可以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最后,体育教育具有智能教育功能。通过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使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二、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还是仍然很不相适应,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比如说,体育课程在学校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育的束缚,选择的教学内容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以及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现行教学需求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体育教育效果。
1.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身体素质水平普遍较低。一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不重视体育教育,中高考的学业压力使得很多学生对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基础普遍较差,不懂基本的锻炼方法,缺乏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2.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忽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多数比较枯燥无味,导致很多学生即使喜欢体育运动;体育教学大多是露天教学训练,由于天气原因,致使教学过程的不连贯。另一方面,体育课普遍重运动轻理论,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不重视相关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比较盲目,导致体育教学水平低下。
3.大学体育教学环境不新颖,高质量场馆开放程度不够。目前,大学体育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都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大学体育的教学条件。很多高校为了减少体育场馆的损耗,很多时候对于体育场馆都是采用定点定时开放的方式,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对外开放的。
4.缺乏对学生体育训练的指导,人际关系处理难以全面协调。一方面,大学体育对学生的关注比较少,部分学生缺乏教师指导,盲目锻炼,导致学生的科学体育锻炼的思想难以养成。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体育教师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之间的关系等都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这些关系在协调处理过程中往往难以全面,导致体育教育水平相对低下。
三、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正向着体育功能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文化综合教育发展,大学体育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和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制定教学目标并优化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从而要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1.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大学体育教师需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来展开体育教育工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其次,要不断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原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多要化,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2.增加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首先,大学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体育课的内容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其次,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进行多样化教学,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再次,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精心设计体育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教师要重视相关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进行室内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清楚具体的训练内容,调动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習各种健身方法和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恢复技巧,教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锻炼。其次,教师要从课程的设置方面出发,精心设计体育课程,尽量将课程设置得具有娱乐趣味性,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和课内外学习一体化。
4.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合理利用体育器材和训练场地。首先,大学体育教学中,对于不足的体育器材要及时添加,要优化器材的使用率和使用范围;对于器材的管理要合理,尽量考虑到学生自愿活动的情况。其次,要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设法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现有场馆的维护和管理力度,打造现代化的体育训练场地,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5.改革考试方式,抓好辅助教学,落实具体工作。首先,可以将大学体育的考试制度改为定期考核制度,如定期对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锻炼知识掌握程度、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地考核与评定。其次,可以举办各种业余比赛训练队,通过举办教学讲座和宣传体育科普知识,发展和培养体育爱好者。再次,体育教师要以《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情况随时测试,达到自我监控和自觉锻炼的目的。
四、结论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引起广泛地关注和重视。当代大学生应该注重体育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绝不言弃的精神。作为高校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完善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提高大学生体育教育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孙鹏.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4,(1):54-55.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篇7
关键词:印度,高等教育,教育发展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与我国国情相近, 但其高等教育的规模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世纪50年代以后, 我国侧重发展基础教育, 而印度侧重于发展高等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我们去借鉴、研究。
1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印度是不能再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要么就销声匿迹, 我不相信会有中间地位。”为了在“世界精英俱乐部”争得自己的一席地位, 印度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 认为这是加快印度进入大国之列的捷径。
1.1 规模快速扩张, 步入大众化阶段
独立初期的教育改革是以圣雄甘地提出的基本教育计划为原则的, 而在1966年发布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指出重点转向发展高等教育, 期望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加快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自此, 印度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经费力度加大及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明显上升。独立以后, 印度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数量增加, 而且容量扩大, 如现在有很多注册学生超过一、二万人的“大学”, 学生超过十万人的“巨型大学”或“超级大学”也有好几所。
1.2 建立了一批全国重点学院
印度独立后, 经过不断努力, 在全国已经建立了一批直属中央质量较高的重点院校, 这些院校设备先进、师资力量强, 教学科研水平高, 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印度的大学中, 如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孟买大学、加尔各答大学、印度理工学院等在世界上驰名。
1.3 科研水平高、IT成绩显著
印度科技人员质量很高, 尤其是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在短短的几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已成为世界上软件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具有“计算机总理”之称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1986年上台后, 就明确提出要在高等教育中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近年来, IT业已成为印度增长最快和最重要的出口行业, 印度已经成为软件超级大国, 印度人曾经非常自豪地说, 信息技术不仅是印度的今天, 也是印度的明天。
1.4 专业设置齐全
印度大学可分为四种类型。大多数为综合性大学, 由大量学院组成, 如加尔各答大学、孟买大学;第二种类型属于专业大学, 如阿拉哈巴大学、勒克瑙大学等;第三种类型是农业大学, 它们分布在各邦并由各邦管理;第四种类型是理工大学, 有些理工大学以培养一流计算机人才而著称。
2 印度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结构失调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英国教育观念的影响, 印度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严重失衡, 重点在古典学科和人文学科上, 对理工科不够重视, 应用技术学科很难发展。
教育结构的失调还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上, 高等学校集中在大中城市, 高等学校的学生也主要来自城市地区, 农村进入高等学府的学生大多是地主或富农的子女, 对于贫苦农民子女的孩子, 只有极少数才华出众的人靠奖学金才能进入高等学校。
2.2 高等教育经费紧缺
印度高等教育经费主要依靠中央政府和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 学费、捐赠及其他经费来源只占高等教育经费很小的一部分, 大学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若要改善高等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政府则需要加大更多资金支持, 高等教育经费负担无疑是沉重的。
2.3 印度高等教育质量下降
印度高等教育过程中实际教学天数较少, 培养人才的标准有所降低。印度高校中高素质教师匮乏, 师资短缺成为常态, 师生比例极不协调, 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不足, 这严重影响到印度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一直将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 倾向的高等教育政策为印度在一些领域的发展赢得了一定的竞争力, 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同样作为人口大国, 我国应从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中获得一些启示, 来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3.1 提升质量, 创建卓越高等教育体系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进行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首先, 改革考试制度;其次, 全面整改本科教学, 推动课程改革, 加强全面教育, 鼓励体验式学习, 提升本科生的探究能力, 改进学生道德和领导能力教育,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再次, 创造主动学习环境。另外加强高校公共设施建设和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应用。
3.2 多形式多渠道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强化科学研究, 进行院校升级改造, 完善高等教育体系, 增加中央财政支持力度, 增强地方高等教育实力, 鼓励私人资本投资高等教育, 允许举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 但要收到必要的监管和认证。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认可的私立院校的学生财政援助和提供与公立学院平等地位的研究经费来支持非营利性私立院校的发展。
3.3 关注弱势群体, 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增加资金支持, 为弱势学生群体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 政府将增加公共支出, 增加学生的经济援助基金, 提高奖学金金额。差异化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实施高等教育机会平等计划, 依据不同群体制定针对性方案, 增加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 保障残障学生群体的利益等。
3.4 增强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并加快高等教育经费制度改革
增加公共财政支出, 完善中央和地方院校的收费结构, 加快收费改革进程。同时, 鼓励学校通过开展科研、培训和咨询活动来创造收益, 减少学生积极负担, 创造良好的环境, 促进高等教育慈善捐赠。
3.5 拓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途径
我国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 应该处理好扩招和大学生毕业就业之间的关系, 积极营造健康的就业环境。在政策上, 应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设立风险基金参与投入等激励机制, 同时鼓励毕业生走向西部, 到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或基层进行锻炼。同时, 印度高度重视高科技产业对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以及高校行政管理政策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参考文献
[1]王彬彬.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9) .
[2]陈艺波.南亚大国之梦与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 (3) .
[3]郑勤华.印度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J].教育与经济, 2005 (1) .
[4]熊继承.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及启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2) .
[5]马君.印度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政策[J].高教探索, 2014 (3) .
[6]白阁.印度现代高等教育的成绩和问题分析[D].郑州大学, 2007 (5) .
[7]王海燕, 王虎.中印高等教育比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3 (3) .
试论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篇8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自1986年我国通过《义务教育法》开始,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 近几年国家又实施了“义教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远程教育工程”等。虽然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 但是农村教育发展与城市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为什么农村的孩子考入高中、大学那么难?为什么高中都办在城里?为什么回乡或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无一技之长?那么农村学生辍学现象是表象还是本质呢?是否农村的孩子回到村庄务农才可以称道。就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今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㈠忽视了教育的重点农村教育受狭隘的教育观念影响, 把教育重点放在了少数学习好的尖子身上, 而非全体学生, 对于学习成绩差乃至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 则听之任之, 放任自流。在现有农村教育观念中, 接受教育的目的仅仅是脱离“农门”, 出人头地的一条途径。或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 很多家长包括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并未意识到教育是提升一个人全面素质的途径, 从而形成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结构体系。他们教育的目标仅是培养脱离农门的人, 具有应试性、唯城市性与离农性。在教育的重点上, 过分强调智力教育, 忽视素质教育。同样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主要目的和人才培养主要目标, 而忽视了应用型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㈡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教育的出口是关键问题, 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本质核心问题。农村教育没有出口, 即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和职业教育的出口被堵死或不畅, 正是农村教育的最主要问题。升学并没有过错, 只是重点高中、大学招生数量有限, 加之费用惊人,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 农村学生普片感到升学无望、不堪重负和读书无用, 因此厌学风气浓厚。其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困难, 使部分高中设在城市, 致使农村学生上学距离远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对教育的投入成本, 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 因而损害了偏远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㈢师资水平低, 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文化水品低, 专业知识缺乏, 知识储备不足, 学历低, 许多教师未受过严格的教师培训, 其教学质量不高。一些教师虽然通过了继续教育, 但学非所教, 教学基本功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一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难以分配到农村, 大批优秀教师通过调动、应聘、考试等途径向城市流动致使农村教师队伍严重“缺血”;二是农村在编教师人心浮动, 这种现象在偏远贫困地区尤为严重。大量教师的流失, 使农村学校的师资缺乏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质量受影响, 因此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
㈠转变教育观念, 认清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国农村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由于我国现有的社会和教育发展是针对城市的, 大多数农村人口不可能通过教育进入城市, 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全面实行, 但农村择校生的问题还不能妥善解决, 因此农村教育不可能套用城市发展模式, 经济状况相对较差, 应采取适应农村发展的, 和农村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整体发展模式。农村教育的目的应从培养传统劳动者和传授简单的农业劳动技能, 转向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大农业需要的人才, 为人的全面发展, 终生发展, 创业能力服务。
㈡加大教师队伍建设, 进行优化组合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合格率与规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为此, 要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改变以往的教师考核方法, 加强对他们的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政策倾斜专业培训力度, 可以适当提高教师工资, 改善就业环境。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十分重视和做好教师的选送培训工作。同时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 建立中小学教师农村服务期制度, 积极引导和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㈢加大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 改善农村教育环境从2004年起, 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 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开始, 2006年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从2007年起又免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好多农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近几年以来, “两基”攻坚, 使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但这其中出现一些教育经费挪用现象。使经费落实不下去, 层层剥皮现象严重。因此, 建立规范的基础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制度, 明确各级政府的基础教育财政责任。应采取强硬措施, 多管齐下, 用严厉的宏观调控手段, 广开教育经费筹措渠道, 尤其应加大对职业学校等各类培训学校的经费投入, 把从各方面积压出来的资金拿出一部分用于教育, 改变教育发展落后局面, 确保教育经费及时到位,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㈣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大学不断扩招, 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虽然城市、城镇直接受益, 其重要意义和社会正面效应有目共睹。但是积极发展农村高中和面向农村的高职教育, 从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教育、为农村教育提供出路这一角度看, 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需要立即付诸实践。现有的高职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县职教中心都有条件发展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没有出口的农村教育只能在低谷徘徊。高职面向农村必须在招生方面有优惠和特殊政策, 如加分、就近、考虑农村考生、填报志愿等因素, 优先录取农村考生。
三、结语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篇9
现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校园, 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 更应该重视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教育, 其目标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毅力的养成, 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体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运动观念, 让学生们在运动中增强自信和毅力, 学会团结协作。
二、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 不够重视体育
对于大学体育的教育, 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 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所以也就暂时还不能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依旧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甚至很多大学只把体育课看做是一项体育活动而非教育课程。没有新颖的教学模式, 刻板的教学内容, 枯燥的课程安排等因素, 使学生也对体育课程失去了兴趣和关注度。这都是由于学校和教师对于体育教育的不重视造成的。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普遍觉得体育就是一个自由活动的过程, 既然不是主修课, 那就不必太过于重视。由此可见, 体育课程的合理安排是让学生重视体育课的前提。另外, 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内容千篇一律, 而且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活动,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授课时又过于古板老套, 不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 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没有目标的教学课程设置,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3. 体育设施不完善
由于一些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不重视, 也就导致了体育教学空有理论知识, 缺乏实践的场所和与之相配备的体育器材。学校体育馆的开放时间也是有限制的, 这同时也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和范围。长此以往, 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此而锐减。
4. 缺乏体育训练指导
在网上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 还有是相当多的一部分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有着积极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校的不重视, 导致体育教育缺乏专业的指导授课, 而且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 教学内容的枯燥, 体育设施的不完善, 学生缺乏专业的训练导诸多因素都造成了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停滞。
三、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策略
复合型人才, 才是我们当今社会和国家最需要的人才。所以各大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才是现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学生的体育教育应该得到重视, 体育教育改革也要朝着多元化, 多层次性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使之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 从而促进素质教育全面综合性的发展。
1. 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作为学校, 要为教师制定整学期的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的原则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让学校和教师明确教学目的, 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身体素质,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问题和特征, 因材施教, 采取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 而是在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参加竞技比赛或者体育活动, 在竞技中感悟成功的喜悦, 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教学不等于刻板, 活动不等于放纵, 让学生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3. 改善体育设施
在改变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同时, 也要不断的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硬件设施的完善, 也是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那些老旧的体育器材, 应及时的更换;对于学生喜爱的运动器材要及时的添加。体育馆的开放时间要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而定, 不断完善现有场馆的体育设施, 努力打造高水准的体育场馆, 使之符合现代学生的需求。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个学校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学校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高校若想提高自身体育教育水平, 就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 对于现有的体育教学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 体育技能, 拓宽教师的授课思维, 改变课堂讲解模式等一系列的培训与交流, 增强本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不仅针对学生也要针对教师, 通过教学考核的模式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有助于教师及时改正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四、总结
在全民运动的大背景下,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改革, 是创新, 是突破, 是在原有教育体制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软件”和“硬件”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是值得关注的, 体育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科目, 而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现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和充满正能量的心态, 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作为教师, 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 为体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奉献力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我国已全面迈向了经济现代化、科技智能化的发展战略。互联网、智能产品早已普及, 在大学生当中显得尤为突出, 就是这种电子产品、智能化产品日渐取代了体力劳动。以智能手机为例, 有了它以后大家很少动手写字了, 智能手机似乎成为了大家沟通的纽带。现在的大学生们, 连课堂笔记大多都喜欢以图片的形式存储在手机上, 就更别提体育运动了。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玲玲.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15) :115-119.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篇10
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1.1 教育与政治及经济的关系
教育方针的制定、目标的提出以及教育过程的实现是根据一个国家的意志来确定的。有什么样的国家制度, 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反过来, 教育又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专业人才的培训, 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同时,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教育体制的改革,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反之, 良好的教育机制也必然促进经济的增长, 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是通过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来实现的。在这些人才中, 绝大部分都经历了中职和高职的教育。这些足以说明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1.2 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经济要发展, 必然要求各行各业的企业快速发展。而企业的发展, 要靠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的产业工人来实现。我国现在的这些产业工人, 多数都来源于职业教育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对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型产业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 他们的产生, 只能通过职业教育的各种培训机构来完成。有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各类企业中有57%的劳动力都受过职业教育。他们都是各行业的主导力量, 肩负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任, 是他们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长岭县职业教育中心2006—2009年一共向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企业输送了527名电子、汽修等专业的技工学生。除少部分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离职外, 大多数都成为这些企业的骨干力量。如果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技能培训, 这些学生能很难进入这些企业并成为这些企业的骨干力量;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 这些企业不可能发展得如此迅速。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正体现在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方面。
1.3 职业教育对劳动力数量、质量及继续教育的保障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机构必须保质保量地提供劳动力资源。而这些劳动力资源绝大部分来自职业教育。2011年中职毕业生总数为662.67万人, 就业人数为640.9万人, 平均就业率为96.7%, 起薪超过1 500元。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 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仍为89.6%, 半年后月均收入为2 482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中职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而且劳动力的就业率较高。中职毕业生有这么高的就业率, 这完全取决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应试教育, 其教育目标与教学手段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制定的。中职教育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课程, 逐步完善实训设施, 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 大量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 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全面接轨[2]。
中职教育一方面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产业工人, 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向高等院校输送接受再教育学员的任务。国家为了让职业教育能培养出更加高级的技能型产业工人, 把中职与高职有机地衔接起来。让那些在中职教育中表现良好、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可以升入更高一级的院校深造, 以使他们能学到更多、更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来满足各类企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这些人才是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 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中职与高职的有机结合, 基本上从数量上和质量上保证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缓解了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的矛盾。
2 我国中职教育现存的问题
2.1 招生困难及生源质量滑坡现象普遍存在
2.1.1 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中职招生困难。
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及收取招生费用, 没有考虑中职学校的招生情况, 没有作出明确的行政指令来保护中职的招生, 致使初中毕业生都被普通高中招录。这样就把一部分成绩中等及偏下的、本该到中职就读的学生也招到普通高中。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 很难跟上普高的教学进程, 高考时基本上被淘汰[3]。在当年的初中毕业生中, 中职只能招到一些成绩不好、缺乏学习兴趣、习惯不佳的学生, 而未被普高招收的学生有一部分直接走向社会出去务工, 所以能到中职就读的学生少之又少。
2.1.2 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可也是招生困难的一个原因。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短及发展缓慢, 很多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还不认可。他们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 一味地追求上大学。很多勉强进入大学的学生, 由于基础差, 基本跟不上大学的学习进程, 致使他们没有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毕业后很难就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工作, 扩大社会影响, 让更多的学生及家长认识职业教育、认可职业教育。
2.1.3 生源质量滑坡现象严重。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决定了中职学校很难招到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连续几年的普高大幅度扩招, 使中职学校的招生雪上加霜, 生源质量更是不尽人意。河南省南阳农业学校的王全庆老师2006年对自己所教的2个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仅有8%的学生中考数学成绩及格 (无高分) , 78%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 还有9%的学生没上初三, 5%的学生仅上过初一。这直接导致许多教师抱怨在中职学校教学难以体现自身价值[2]。
2.2 实训设施配置不完善及校企衔接不当, 理论与实践脱轨
中职教育是向社会培养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型产业工人的教育, 没有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培养技能型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虽然国家现在加大了中职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 但还是不能满足中职教育各专业学科的实训设备需求。很多地方的实训设备配置不完善, 有的几乎没有。这就使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很难从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 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受到了限制, 严重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 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也不到位。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面临着以下3个问题:第一, 缺乏互惠互赢的机制, 导致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第二,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导致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约束力;第三, 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不利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机制的建立。因此, 走校企结合的这条路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3 专业教师缺乏, 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各地的中职教育机构, 教师队伍呈老龄化的趋势, 没有足够的新生力量注入, 造成许多新设置专业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这与我国人事部门的用人制度有直接的关系。
我国现在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一个单位一旦定岗定编, 在没有人退休的情况下很难再吸收新人。中职教育目前正面临这一状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要求中职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样化, 这就必然要设置许多原来没有的专业, 也就需要更多的与这些专业相配套的专业教师。而学校现有的专业教师远远满足不了这些新兴专业的需求, 造成专业教师的缺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 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 特别是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 “双师型”教师缺乏, 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3 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现状
3.1 职业教育规模得到巩固, 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每年在教育经费投入上逐年增加。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近年来一直处于增长态势。2011年增长幅度尤其大, 比2010年翻了1倍, 总经费支出也比2010年增长48%以上, 达到创记录的448亿元[1]。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相应配套设施逐年完善, 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越来越广, 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轨问题正逐步解决。中职在校生人数和招生人数基本稳定。2011年在校生总数为2 205.33万人, 招生数量为813.87万人。中职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数比例基本维持在47%。职业培训机构的注册学生数增多, 培训机构的规模有所增加, 培训机构的实力逐渐增强。
3.2 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专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有数据表明, 2011年共有338万中职毕业生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2%。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71%, 工作半年后的就业率仍为89.6%。数据说明,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正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大多数企业愿意用中职培养出来的学生担当他们企业的主导力量[4]。这与中职教育对学生理论加实践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同时, 中职教育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逐渐调整专业结构。排名前4位的专业类在校生占学生总数的60%左右, 分别是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农林牧渔类和财经商贸类, 达到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人力资源需求的较高程度吻合。
3.3 师资队伍逐步壮大, 逐步满足中职教育对专任教师的需求
2011年, 中职教师达到了88.19万人, 比2010年增长4%, 是近年来最大的增幅, 师生比从2009年的26∶1减少到25∶1。国家除了根据各地中职对教师的需求安排各类专任教师外, 还加大了教师进修培训的力度。举办了各类专业的省培、国培等培训, 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5]。
4 结语
为完成我国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目标, 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职业教育机构积极主动地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从制度安排、教育资源整合、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上重新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 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平台, 以培养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劳动力资源方面保驾护航[6,7,8,9]。
参考文献
[1]周光礼.国家工业化与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3) :55-61.
[2]朱德全, 徐小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J].教育研究, 2014 (7) :45-53.
[3]阚大学, 吕连菊.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14 (1) :66-75.
[4]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3 (1) :90-93.
[5]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 2011 (11) :70-75.
[6]鲁丽彬.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应用的意义和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9) :128.
[7]卢洁莹, 许锋华.职业教育课程即意义生成:基于生存论的职业教育课程价值观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10 (8) :261-264.
[8]南海.对职业教育研究意义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08 (1) :4-6.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篇11
【摘 要】如今,国内正在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扩大护理的外延,医疗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对护理人员要求的提升。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护理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然后深入研究了改革发展的思路,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护理教育 现状 问题 改革发展
由于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教育逐渐从护理学和护理专业中分离,形成受到研究者日益重视的独立发展门类。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的转变,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储备的专业知识更完善,而且对现代医疗技术也要有所了解,可以使用先进的器械抢救病人,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应急、沟通能力。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人员是护理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护理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然后深入研究了改革发展思路,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一、护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师资队伍质量不高,数量缺乏
国内护理教育编配的师资普遍较少,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实际的科研需求明显不足,师资力量的缺失导致培养的人才和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教师中不仅学历结构不合理,而且缺少专家型的人才,教师学历虽高但教学经验严重缺乏。教师队伍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国家的科研任务,本就不足的师资更加匮乏。当前严重制约护理教育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学质量提高的就是师资力量不足和师资质量不高。
(二)教学体系先进性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等院校承担的护理教育层次较多,但是反观护理专业,没有明显的教学目标区分度,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接受的教育水平大同小异。和学科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相比,高等院校构建的知识库不足,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传统教育中还存在严重的“脱节”情况:实践和理论脱节;临床和课堂教学脱节;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脱节。设置的课程不能全面地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学科的影响力不大,社会的重视和认同程度较弱
其一,学科自身没有较高的水平,提供的服务和人们满意的技术以及人文服务有一定差距;其二,和市场需求相比,国内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和规模有较大差距;其三,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国内护理类学科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二、护理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
(一)明确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定位
以学科的特点为基础,深入进行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其他国家相比,国内护理学科起步较晚,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发展也较缓慢,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学科的发展思路和定位,科学地建设人才和布局,教学和科研并重,努力开展特色教育。
(二)完善学科布局,整合学科实力
因为护理学科具有社会、自然和人文学科的性质,其中不仅具有艺术性,更具有科学性,并且其对人文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所以,国际上在强化该学科的人文性质教育,增加了譬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国内要积极地吸收国际上的做法,大力发展学科的人文性和科学性,凸显护理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大力提升高层次的护理教育
高等教育的最高形式是研究生教育,不仅培养护理人员的专家素质,更在其管理、教育、研究等能力的教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在学科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研究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要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护理教育。
(四)改革护理教育模式,完善课程体系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致力于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就要求护理教育要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勇于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更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以及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学生这一教育的中心,凸显护理的特色,合理地设置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培养人才的模式。以新的框架概念为指导,整合现阶段的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学的课程,突出整体性。护理学具有较强的以人为本特性,因此就需要我们突出该教学单元,设置一些教育学、美术学等课程强化其社会性,始终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五)强化建设学科队伍,加快速度培养人才
合理地结合外出培训和自身培养,完善培养人才的机制和竞争措施,积极对外合作,选送优秀的教职人员到国内甚至国外教学质量较高的院校学习、进修;有效地提升教职人员的学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升教职人员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方引进人才,优化教职人员的结构和水平。
(六)以市场和未来为导向,突出办学层次和特色
以社会需求为基础,明确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把护理岗位的不同任职待遇和条件有效地区分开来,学习国外护理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区别地对待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教育,把护理教育办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国内要进一步强化护理学科的影响力,转变人们对护理学科的认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护理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其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保障护理教育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
【参考文献】
[1]郝燕萍,张广清,伦朝霞,等.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9(3A).
[2]吴蓓雯,曹伟新.从中美护理教育现状分析中国护理本科教育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5A).
[3]王文茹.浅析我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J].才智,2015(05).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篇12
一、基于SWOT分析的保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SWOT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教授史提勒 (Steiner) 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 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ies) 、威胁 (Threats) , SW主要分析内部自身条件, OT主要分析外部环境条件。保定拥有11所本专科院校,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既存在优势和机会, 也存在着劣势和威胁。
(一) 优势
其一, 保定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河北省众多高校中居于前列, 河北大学、河北金融学院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科研方面, 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发表的论文数位居我省前列。其二, 在园区建设和经费投入上。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金融学院及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都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定期投入经费, 扶持了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其三, 创新创业活动方面, 各高校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比赛, 如挑战杯、昆山杯、电子设计大赛。并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协会, 协会成员也不断进行一些创新创业活动, 如“亨佰利”创新创业大赛、娃哈哈营销大赛等, 这些活动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 劣势
其一, 课程建设的片面化。保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 虽大部分高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 但开设科目少, 覆盖面小, 缺乏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其二, 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保定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观念上仍没突破扩大就业的目标, 仍以创新创业项目数量为界定标准, 从评价机制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创造财富和利润的功利性层面。其三, 师资力量薄弱。目前, 保定高校已经认识到教师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缺陷, 不断的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 但教师中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不多, 具有创业经验的“双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三) 机会
其一, 市场机会。保定市场正处于双高时期。一是市场的增长率高, 每年的市场都在不断扩大;二是市场的变化率高, 产品更新快, 产业成长和衰退快。其二, 政策支持。在保定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总体定位下, 提出了创新驱动工程和全民创业工程;出台了《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三年规划》、《保定市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等等。其三, 政府项目。保定正全面推进与北京的一体化发展, 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功能转移、技术转化, 着眼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基地、精品农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强力打造中国电谷、汽车重镇、文化名城。
(四) 威胁 (Threats)
其一, 缺乏一个良好的商务环境。政府机关亲民、爱商的服务理念欠缺, 全能型、管制型功能严重, 办事效率低下, 信息咨询、法律和会计等服务, 相对于温浙地带及一些发达地区, 有明显的差距。其二, 政府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创业初期政府金融支持力度极小, 在创业活动中几乎看不到创业资本的部分, 金融支持主要来源于是自有资金、亲朋借款。其三, 文化和社会规范欠缺。保定人深受官本位思想影响, 一些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及标新立异的行为常被抑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找人情、拉关系、潜规则等盛行, 缺乏契约精神, 提高创新创业的机会成本和经营成本。
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 利用外部机遇, 发挥内部优势的提升策略
利用我市良好的区域优势, 以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走向, 利用我市现有的促进创新创业政策、项目, 加强与政府的联系、沟通, 扶持大学生参与一些创业项目、带领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实习实训。利用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有优势, 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 努力进行科学研究, 探索适合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大、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 充分发挥园区的作用。利用大赛、活动等, 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舆论氛围, 树立创新创业的典型。
(二) 利用外部机遇, 克服内部劣势的调整策略
教材上利用保定经济不断转型升级, 开发适合我市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本土教材。教学上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第一课堂以课内讲授为主, 力求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课堂充分利用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利用保定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设等代表先进水平的战略支撑产业, 以及一批县域特色企业为实践载体, 使学生学习、体验、感受创新创业。观念上突破创新创业以扩大就业的目标局限, 培养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教会学生新的思维方式, 强调学生未来社会的适应性。师资上选派创新创业导师定期到企业挂职训练, 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实战性, 聘请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
(三) 利用内部优势, 规避外部威胁的重新定位策略
当前, 保定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 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通过教学, 教给大学生一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典型案例, 让大学生了解企业经营战略, 了解做企业的艰辛;通过创业大赛, 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 从中学习一些营销、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利用高校的创业园、科技园, 扶持大学生的创业项目, 对于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 进行资金扶持;利用大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 指导大学生如何站在创业者、老板的角度来观察、思考、质疑公司中的一切, 从中实现经验的积累, 能力的提升, 为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四) 克服内部劣势, 规避外部威胁的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需要高校、政府、企业、学生等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 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高校要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 加强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政府要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商务环境、部门协调、文化规范等多方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要热心公益, 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与高校密切合作、有效对接;大学生要勇于接受挑战, 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努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推荐阅读:
成人声乐教育的现状06-03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0-15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11-08
现代教育发展及现状08-08
成人教育现状09-12
成人高等教育现状06-22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08-15
幼儿园早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06-08
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教育现状及发展探究论文09-02
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