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

2024-06-27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精选9篇)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 篇1

彭州市农村发展局

关于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教育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

工作的报告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总结提高阶段工作的通知》(彭作风„2012‟17号)的要求,市农发局把总结提升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把措施制度化。通过这次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当前工作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相关制度。现将我局建章立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用人机制

一是制定了《彭州市农村发展局领导分工》(彭农发办„2012‟28号),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二是加强干部轮班工作,实施干部灵活上下的工作方法。结合“三定”方案,在全局机关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工作,打破身份限制,聘用10名事业干部到机关科室任中层正副职,做到了人尽其才。

二、建立工作保障和党风廉政制度,助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框架体系》,为加强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构建工作的领导,局党组成立了彭州市农村发展局党风廉政建设框架体系领导小组,由局党组

—1— 书记、局长胥全富任组长,左传华等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制定了《彭州市农村发展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彭农纪检„2012‟7号)文件,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二是进一步落实效能建设五项制度。在制定农发局效能建设五项制度(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的基础上,由纪检监察科牵头,有关科室配合,坚持一月一次开展对有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一季一次进行绩效考核,加大对效能建设的监督力度。三是建立预警工作制度、制作了廉政风险警示牌。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梳理,实行“逐级报告、分级发布”的廉政预警工作制度,对可能发生问题的倾向性行为开展预防和警示。

三、建立长效学习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机关干部学习等学习制度,充分运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等多种形式,大兴学习之风。班子成员及支部各党员集中理论学习全年累计不少于12天,每季安排一次理论辅导或知识讲座,每年集中2-3天组织一次干部作风教育专题学习会。

四、形成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对于以前行之有效的制度而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的,在总结时认真进行总结,制定好落实的保证措施。建立了机关农技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指导工作制度,成立了机关农技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队,分三个组(一是农业科技 —2— 服务组:主要负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指导培训和服务以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指导培训工作。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服务组: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农残检测的指导培训。三是农机服务组:主要负责对农业机械化插秧、收割等进行技术指导。对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进行宣传服务和办理农机车辆牌、证照等工作。),要求工作队要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好农技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扩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范围,及时总结试验、示范经验,加快成果的转化应用进程。每月通过宣传培训、下乡上门服务等形式的服务不低于两次。二是对制度本身不够完善的,认真总结经验,进行完善。认真总结这次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在干部教育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完善了局机关管理制度、《限时办结制》、《对外服务承诺制》和人员去向公示制度,制定了农机具年检审验办法,将农机具年检审验、换证工作前移到镇、村实施预审,预审合格后,再到政务中心窗口办理,避免老百姓跑冤枉路。三是切实加强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研究,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完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相关的政策及措施。四是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沟通,协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五是

—3— 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油、节约办公用品、节约开支“五个方面的节约”为重点,落实措施,制订规章制度。如用水、用电、用油责任到人;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实行领用登记制度;制定印发了《彭州市农村发展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彭农发办„2012‟30号),保障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公务用车安全运行。六是向社会公开公示“惠民生促发展强作风”举措。结合农发局职能职责和自查自纠对照查出的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研究确定了农发局公开向社会公示的“惠民生促发展强作风”举措。

五、开展重点课题的调研,服务好“三农”

一是精心组织关系彭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课题的调研工作。局班子成员,重点开展六个重点课题的调研:《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产改成果,促进“小户变大户,小田变大田”的农业生产模式》、《拓展农业功能,实现基地变园区、园区变景区》、《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市农业科技人才的现状及思考》等课题。二是全面建立、切实落实农技干部服务基层工作联系点制度。局党组安排局机关农技干部包镇指导工作制度,沉下身子进村入户指导农业技术。三是组织技术干部,积极 —4— 开展业务培训,配合镇村开展涉农技术指导工作;并充分利用办会、座谈、下基层等形式,加强与镇村干部的联系,增进友谊,加深感情,促进工作。

六、树立正确导向,健全激励引导机制

一是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落实考核奖惩。局考核办公室按季负责组织绩效考核,考核实行分级考核,到岗到人,并与考核奖挂钩。二是为发挥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目标管理作用,充分调动各科室(中心、执法大队、农场)及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制定了《彭州市农村发展局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奖励办法》(„2012‟49号)文件。

2012年8月29日

—5—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 篇2

一、开展信访工作的原则

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信访工作,在新形势下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规律、途径和办法,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依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在信访工作的开展上必须要坚持以下几条工作原则,以有效保证信访工作的质量。

(一)信访工作实践开展的前提是党组织和行政领导对信访工作的重视

信访工作作为我国党和行政当中的重要工作部分,只有领导部门能够真正重视起来,将信访工作也同样列入到党组织和行政部门当中的日常议程,并从政治改革和发展的角度上对信访工作进行规划,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和组织,通过科学统筹和协调工作,履行党和行政部门作为信访工作责任人的职责,将信访工作当中涉及到的各项具体工作都做好,并且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信访工作的分管进行管理,以使信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和解决。

(二)信访工作实践开展的核心是群众利益的维护

信访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能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新生,并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矛盾和问题,因而信访工作开展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权益,并且将人民群众的权益作为信访工作实践开展的出发点,将其贯穿到整个信访工作当中,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开展工作,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这样才能用实际的信访行动来取信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信访工作实践开展的保证是信访部门责任的落实

信访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在信访工作当中的责任,加强与督察督办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实施联合办案的方式,有效提升案件处理的效率,使信访问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切实解决,从而有效解决各种矛盾。

二、建立长效信访稳定工作机制的实践建议

针对于当前信访工作实践开展的各项原则,对于长效信访工作机制的建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入手:

(一)完善信访部门的责任机制

上面提到信访工作开展的基础是信访部门责任的落实,而为了能够建立起长效信访工作机制,就需要不断完善责任机制,落实信访机构责任,将一级对一级的信访工作格局建设好,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是对信访部门领导的责任进行明确。

信访部门领导应该对信访工作行程明确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将信访工作摆在各项工作当中的重点位置,通过建立领导责任制度、领导批阅制度和督察督办规则等等,对信访工作的地位进行规范,对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进行明确,对信访工作直接责任人进行明确,并且规定班子中的其他成员对于业务内涉及到的信访工作同样是负有直接责任的,通过这样的责任制度明确让信访工作领导干部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观念,从而推动信访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向着长效机制方面发展;

二是加强信访工作考核。

将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引入到当前的信访工作管理当中,对部门领导进行绩效考核,将领导的信访工作绩效和领导的薪酬进行挂钩,和领导的职务升降和政治荣誉进行挂钩,让信访部门领导能够充分认识到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信访工作当中出现方法不当或是信访处理不力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通过这样的奖惩制度来激励信访部门人员积极将信访工作处理好,这样才能保证信访工作机制的长期有效性。

(二)保证信访渠道的通畅性

信访渠道是人民群众反映自身意见和事件的重要途径,保证信访渠道的通畅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证信访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在这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上进行加强:

一是建设信息化的信访渠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信访工作当中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深化应用当中,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来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信访渠道,通过信访信息化的建设,将信访中的信件、转送、办理等等信访内容都纳入到信息化系统当中,能够有效实现信访信息的共享和公开化,也能够有效提升信访工作效率;

二是提升信访接待服务质量。

信访接待主要是了解来访者的诉求,在接待过程中,接待人员应该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认真聆听来访者的阐述,消除来访者对于信访的顾虑,也能够帮助来访者尽快解决问题。接待人员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尽量从来访者的利益上出发,为来访者排忧解难,也能够增强群众对信访部门的信任感;

三是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

领导接待日的设置是为了能够让领导贴近群众,聆听群众心声,同时又能够获得群众对领导的支持,保证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而在领导接待日时可以将近期的重难点问题安排在领导接待日进行处理,对主要矛盾进行解决,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实际信访问题解决结合起来,让领导针对性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巩固人心,从而保证信访工作能够长久稳定的持续下去。

(三)完善监督办理制度

信访工作当中协调监督办理是促进问题尽快解决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信访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方法,信访部门在加强监督办理制度建设过程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建设。

基层信访工作是多数信访矛盾发生的跟园地,因而基层信访的建设在整个和谐社会建设当中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应该从信访长效机制建设上出发,充分发挥基层信访工作的优势,营造基层大信访格局,树立固本强基思想,对基层群众的信访问题进行明确,坚持依法办理信访案件,注重案件证据的收集,严格按照信访办理程序进行案件解决。

坚持热情办理,耐心热情向来访的基层群众解释办理结果,坚持适时向基层群众反馈案件办理进程,确保基层群众的信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妥善解决。

同时在基层信访部门当中建立首问负责制,对于首次接待的信访人员应该承担信访案件处理解决的全部责任,以有效提升信访案件的办理效率。

二是在信访部门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信访工作进行协调和监督,努力化解各部门和各方之间额矛盾,确保信访工作机制能够得到高效运行。

而联席会议的召开和信访部门工作是紧密相连的,也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信访长效工作机制的持续完善。

(四)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则

长效稳定的信访工作机制不是一日而成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断改革,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下,各项工作都在按照发展观中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来进行,对于信访工作也是如此,信访工作要建立长效稳定的工作机制也同样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具体来说全面协调可持续在现代信访工作当中的具体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一是所谓“全面”。

就是要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要牢固树立“加快经济发展是政绩,维护企业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既要抓好经济工作,又要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将信访稳定工作放在党和行政工作当中的重点上。

二是所谓“协调”。

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把信访稳定搞好了,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发展才有保证。

三是所谓“可持续”。

就是要健全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做到信访工作可持续发展,对于当前来说,对于信访工作不但要坚持完善“四个长效机制”,又要把过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变大接访为常接访,实现常态化,变短期的大接访为“长接访”,实现长效化。防止出现遇到重大事件或活动抓一阵子,过后又出现信访反弹现象。

三、结语

信访工作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对于维持党的工作和地位,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重要价值,信访工作人员应该牢固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断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建立起长效信访的稳定工作机制,为信访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宣芬,吴晓明,周明.建立长效信访稳定工作机制的实践与认识[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03).

[2]衡苏云.建立石油社区长效信访稳定工作机制的思考[J].科学之友,2012(07).

[3]董红元.建立长效机制,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J].改革与开放,2012(14).

[4]雷德环.关于建立和完善基层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决策导刊,2009(10).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 篇3

关键词:路地联防 长效机制 联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29-01

1 建立和完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领导机制,是建立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长效机制的关键

段级铁路护路联防领导机构,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站段与各区县级护路联防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职能部门作用,对于维护铁路沿线治安秩序和保持运输安全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维护铁路治安秩序和保持运输安全环境是沿线政府机关和铁路部门的共同责任。要落实这一责任,需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维护铁路治安和环境整治作为保一方平安的重要内容,纳入路地工作目标,建立健全铁路与地方护路部门联防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1.1 建立路地三级联防小组。

一是段与铁路沿线各区县护路部门建立一级联防小组;二是车间与铁路沿线乡镇护路部门建立二级联防小组;三是班组与铁路沿线村庄护路联防小组建立三级联防小组。

1.2 建立定期互通联系机制。

一是一级护路联防小组每季度对路地联防情况进行互通联系;二是二、三级护路联防小组每月互通联系。路地联防小组按期联系,互通上级护路联防工作部署要求,共同分析反恐防暴、铁路沿线偷盗、摆放障碍物等治安情况,不同时期重点疑难问题,铁路沿线运输安全环境存在问题;共同研究具体治理措施,及时妥善解决各类问题。

1.3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铁路站段综治部门与地方护路部门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共同处置突发问题。制定快速反应应急处置预案,采取有力措施,高效处理突发问题。

2 建立路地联合宣传机制,在铁路沿线创造浓烈铁路护路舆论氛围

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知法、守法、爱路、护路,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护路联防工作中来,需坚持经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广泛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开展铁路护路宣传活动。

2.1 利用宣传媒体,开展广泛性宣传

积极与地方政府护路办通过不定期地编发简报和新闻稿件等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面向全社会开展广泛地护路宣传活动,切实解决部分群众对铁路护路法律意识不强的问题,加强了群众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护路的社会责任感。

2.2 抓住重点对象,路地联合开展宣传教育

成立段、车间与铁路沿线区县、乡镇地方政府政法、综治办、护路等部门人员联合宣传组织。针对不同对象,定期深入大牲畜养殖户、“五残”户、废品收购点等重点户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防止造成大牲畜及痴呆聋哑傻人员上路,发生不必要的伤亡;防止违法、违规收购铁路设施、设备,杜绝偷盗、破坏铁路设备的违法问题,保证行车安全。

2.3 深入铁路沿线校区,开展教育性宣传

利用宣传漫画形式对铁路沿线的中小学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幼小孩童安全、爱路、护路意识,并通过中小学生扩大法制教育的宣传面,向更多群众宣传爱路护路知识,扩展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形成广大群众自觉爱路护路氛围。

2.4 路地携手,开展集中性宣传

借助“6.25”土地宣传日活动,积极与地方部门互相配合,宣传《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法律法规;通过开展铁路沿线危树处理、漂浮物清理等非法问题专项整治,共同深入沿线村庄集中宣传;充分利用村庄广播、散发宣传单、张贴标语口号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增强人民群众保护铁路运输安全意识。

3 建立路地联防打防结合机制,确保安全畅通

铁路沿线治安和环境问题是社会诸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综合反映,从根本上解决需要路地联合,建立巡查制度、明确责任、掌握重点,依法严厉打击危害铁路的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整治突出问题,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提高铁路沿线的治安和环境管理工作水平。确保把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铁路动脉的安全畅通。

3.1 建立联防巡控机制

在加强日常巡检的基础上,路地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对群众法制意识淡薄的重点村屯、无人看守道口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快速处理,震慑违法违规行为不法分子,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3.2 建立责任监管机制

路地共同建立责任监管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相互配合、协同处置的监管机制,快速高效的处置各类问题。

3.3 突出重点整治

在认真落实防范控制措施的基础上,路地联合定期对铁路沿线治安、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了解铁路沿线的不安全隐患、重点路段和易发问题的重点村屯,掌握信息,并制定方案集中整治。

3.4 强化督导检查

在车间、班组与各乡镇护路办定期自检自查、上报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段与区县护路联防部门联合不定期地深入铁路沿线乡镇和重点路段、重点村屯督导检查。

4 建立协调机制,共促平安建设

护路联防工作作为地方政府综合治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工作的开展需要及时的沟通和协调,在以往的护路联防工作中,铁路与地方护路部门存在工作沟通少、信息交流少,造成护路工作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造成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处理滞后,问题越积越多,导致工作效能不高,引发不良倾向问题。事实证明,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确保铁路的安全畅通是整个国家特别是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开展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就是要预防和解决危害铁路治安、影响列车安全行驶的问题,就是要确保铁路的安全畅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路地融合,建立协调机制,发挥合力,提高效能,促进平安建设。

实践证明,开展护路联防工作对铁路安全畅通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建立路地联防工作长效机制是做好路地护路联防工作的前提,是路地相互融合、发挥合力的基础,是促进路地平安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少福.关于建立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长效机制的探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2(3):38-39.

[2]刘玉存.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提高安全发展水平[N].山西政协报,2010.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 篇4

—学校食品卫生监管汇报材料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关重大,食品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师生员工的危害,对于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市卫生局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力度,五管齐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成效突出,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

一、从提高学校食堂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入手,采取培训、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达到强化法制意识,确保食品安全的目的

抓好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品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的基础。多年来,市卫生局一直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对食堂经营管理员进行食品卫生和法律法规知识进行重点培训。2004年10月份,市卫生局分两次分别对学校主管校长、学校食堂负责人进行了卫生法律及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近200人,各县(市)区卫生局也对辖区内学校食堂负责人500余人进行了培训。2005年12月,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发生,贯彻新颁布的《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市卫生局组织召开了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会议,各县(市)区卫生局主管局长,监督中心主管主任,市区内各学校校长、学院院长、幼儿园院长、主管校长(院长、园长)和学生食堂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两级卫生部门管辖范围和职责,提出了严把学校卫生许可准入关,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学校集体食堂实行分级监管,责任到人,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和通报制等多项措施。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高了学校校长、食堂负责人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关键环节入手,强化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 从关键入手,抓好关键环节,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开展学校食堂专项治理,收到了良好效果。市卫生局联合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收寄宿生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转发了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学校食堂严格按照部门配合、分级监管、责任到人、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监管。一是加强日常监督。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每个学校指定两名责任卫生监督员,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级别和要求进行日常监督。重点加强对食品加工过程、食品及其原料的采购以及餐具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是实行月报制度。为及时掌握我市餐饮业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卫生局制定了《餐饮业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状况月报制度》,在全市设监测点100个,其中学校及幼儿园食堂35个。各县(市)区卫生局,市卫生监督中心每月对监测点进行监测一次,25日前上报辖区餐饮业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状况评估报告,市卫生局汇总后于28日前以月报形式向市政府报告。为探索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新模式,及时掌握我市餐饮业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是实行预警机制。市卫生局在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工作中,实行预警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市卫生局组织对所辖县、区招收寄宿生的学校食堂检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校食堂条件简陋,管理水平低,存在大量食品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以xx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的名义向各县(市)区政府发出了食品安全《预警通知》,引起了政府领导、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一个以政府领导牵头,教育、卫生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食堂治理活动迅速掀起。几年来,市卫生局共发送《预警通知》20余份,有效地促进了学校食堂的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隐患。

四是开展专项整治。除了春季、秋季和高考期间3次学校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外,每年还要对重点环节实施多次专项检查。主要检查学校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建立与落实情况,学校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员管理、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和法律知识培训、食品采购索证登记、食品原料的储存以及餐具消毒等情况。在2006年秋季学校食堂专项整治中,全市先后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800余人次,监督检查学校集体食堂512个,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600余家,对128个学校食堂和400多家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意见书,对存在问题严重的80余家学校食堂和200余家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分别给予了停业整顿和取缔,没收并销毁不合格食品350余公斤,立案处罚20余家,罚款23600元。此外,还利用电视台《卫生与健康》专题节目报道开展学校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共35次,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使我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学校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发生率明显下降。

三、从推行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入手,全面促进学校食堂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它可以提高食品经营者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也可以解决食品行业监督与人员配臵不足的矛盾,从而提高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卫生安全。2003年,我市开始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首先从成规模、管理相对规范的学校食堂和桶装饮用水生产行业入手,对学校食堂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至2006年底,全市城市区学校食堂分级量化管理率达到100%,全市达到95.1%,日常监督工作量减少10%。其中有10家学生食堂被评为A级,A级单位工作量减少30%,每年为学校减少支出近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我们按照《食品卫生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把卫生许可准入关。所有学校食堂必须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凡达不到许可条件评分为C级以上的决不办理卫生许可证。许可时,原则上一个学校只办理一个卫生许可证,法定代表人为学校校长,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校长负责制,严格明确食品卫生管理员工作职责。通过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把卫生许可关,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充分调动了学校对食品卫生管理的积极性,多数学校加大了食堂卫生硬件投入,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备了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对学校食堂进行了全面改造,食堂面貌焕然一新,如轴三中、拖一中、洛耐中学、偃师高中和山化乡中学的学校食堂管理都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四、从开展评比、交流入手,营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工作氛围 几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学校食堂负责人,到硬件设施好、卫生管理到位的河南科技大学食堂、建专食堂、偃师山化乡中学等食堂参观学习,交流管理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学校管理人员的信心,营造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工作氛围。无论是学校领导、食品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都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和法制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2005年12月26日,市内200多家学校主管校长和学校食堂负责人在参观了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食堂后,对其现代化的食堂管理模式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要求,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确保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鼓励先进,市卫生局每年都要评出一批硬件设施完善、卫生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学校食堂进行通报表彰,使先进单位增强了荣誉感,落后的单位感受到了压力,从而出现了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从抓源头入手,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严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对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食物中毒防范意识,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对于预防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办理卫生许可时,严格把好人员培训和健康体检关,不经培训和体检的严禁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通过培训,使每个从业人员都能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加工操作,保证了食品的清洁卫生,从源头上消除了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同时,不断完善食物中毒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卫生部门主动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作与沟通,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和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了学校领导和食堂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实行了校领导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年来,全市未发生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的事件,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体健康。

尽管我们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学校周边流动摊贩和小卖部食品卫生管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参假使假食品的违法经营者,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为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 篇5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这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县,技术富农的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认真落实中央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的同时,选聘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取得哪些成效?如何实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新要求?日前,接市委组织部通知,按照部领导要求,组成调研组,开展深入调研。

一、主要成效

我们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就我乡“大学生村官”的学习、工作、生活、管理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基层,使基层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强,工作成效也进一步显现。

第一,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我乡基层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能力素质偏弱,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在三个方面优化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一是优化了年龄结构。“大学生村官”,年龄最大的不过28岁,年龄最小的才21岁,平均年龄25岁。而原来我乡村官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3岁,现在平均年龄则为37岁,年轻了6岁。二是提升了文化层次。“大学生村官”均为2001年以来的高校全日制普通教育大学本科学历。而原来我乡村官中,出现两

头小,中间大的局面。小学文化和大专以上文化的人占少数,初中文化和高中(中专)文化的人占多数。三是提高了整体素质。“大学生村官”在给“三农”工作带来新的事业观念、新的知识技术、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精神面貌的同时,也使原有的村(居)委会的干部感受到了“后生可畏”的压力,进而增强了他们工作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居)委会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更新了传统思想观念。“观念就是财富,观念一新,遍地黄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是要解放群众思想,促进观念更新,跳出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思维方式单一,法制意识淡薄,拘泥于原有经验,“跟着感觉走”成了惯用“法宝”,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村官”整体上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既有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又有创业的激情、成功的志向,他们的到来,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引起农村思想观念上的碰撞和演进,进而带动了农民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大更新。如:一些在农村普遍存在而且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造成一定影响,但目前还没有被发现,或者被重视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部分“大学生村官”和村民的关注和思考。

第三,传播了先进知识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毕业于农业院校或相关专业的,他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造福农民。

第四,拓宽了致富信息渠道。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抢占了先机,就可能先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群众的致富信息渠道。一是利用网络媒体抢占致富高地。网络让世界成为“地球村”,网络是致富信息的“高速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非常重视网络媒体在农民致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村官”孟醒,就利用自己熟悉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特长,很快在网络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并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自己的反复调研和精密论证,得出了发展蔬菜产业的可行性报告。报告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树立了坚持科技兴菜,实施品牌战略的发展目标。目前,基地建设日见成效,设施栽培迅速发展,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二是利用人脉资源寻找致富商机。“人脉即钱脉,朋友就是生产力”。相对村(居)委会其他干部而言,“大学生村官”有着更为广泛的人脉资源,更为突出的人脉优势。他们的同学、校友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信息源广,信息渠道多,用好的话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五,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缓解了就业压力。当前,一方面是大量人才流向城市,导致“人才过剩”而爆发“就业危机”;一方面是农村人才奇缺,导致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局面难以得到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必然会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大学生村官”不仅缓解了城市过大的就业压力,还引导了人才回流,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化解了纠纷矛盾。“大学生村官”由于本身素质较高,3

群众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大部分能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成功率相对提高。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想上还未“扎根”。根据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显示,77.5%的“大学生村官”之所以选择“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更多的是出于“先就业,再择业”的考虑,他们都表示,有机会便会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途径离开村官岗位。而因为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认为农村有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可以挑战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则不足15%。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村官”还是一支不稳定的队伍,这将对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有较大影响。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农村这个广阔舞台上真正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二,工作上难以“深入”。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工作难以进入角色。主要问题有:一是语言交流难。“大学生村官”有的非本地人,他们基本上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也有的由于长期在外读书,或者从小说普通话等各种原因,并不能完全听懂当地的方言。语言交流成了他们入村进户做工作的“拦路虎”。二是了解情况难。和村民的交流少,再加上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本村的 4

情况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了如指掌。其中85%以上的村官对本村的各项数据,如人口数、性别比、耕地面积等“硬性”数据可以倒背如流,但真正对村民思想动态、风土人情、产业情况等“软性”数据方面,缺少深入的了解。而恰好这些又是当好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基本功。三是融入氛围难。由于“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是非本村户口,大部分时间也是去做乡镇村中心工作,比如说下村抓计划生育、拆迁征地等,所以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完全融入环境,没有完全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可。四是自身定位难。“大学生村官”虽说是村里的副支书、村主任助理或者团支部书记,但基本上没有分工,目前大部分仍停留在乡镇层面,从事的是乡镇里的部分工作,有点乡镇干部的味道。这种状态,使他们“主人翁”意识相对弱化,村里也只是把他们当做“客人”来看待。如果乡镇有任务布臵,他们大部分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但是如果没有明确任务的时候,他们则无所事事,更多的像“无头苍蝇”,不知何去何从。五是专业发挥难。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目前的情况看,除农林以外其它专业要融入农村经济发展确实有一定困难,很多“大学生村官”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能力上亟需“锻炼”。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大学生村官”在总体能力结构来说,确实比目前的村(居)干部强得多,但由于刚从大学毕业,对农村工作基本上是真空状态,在某些能力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 5

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虽然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学校期间担任过学生会、班委会干部,参加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总体来说组织管理能力还相对欠缺,尤其是社会工作经验严重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管理上有待“到位”。目前,我乡“大学生村官”基本上是“一岗三责”,是党员的担任村支部副书记,非党员的担任村主任助理,同时兼任村团委书记,并在乡镇落实一个职能办公室学习。可以说,“一岗三责”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全方位锻炼的机会。但同时,也影响了他们深入到村里,深入到群众中去。“村官”成了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之间的“夹心饼干”,甚至成了“乡镇干部”,所做的仅是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之间的“跑腿”和“传话”,虽然身在农村,却一直“生活在农村表面”。即使下村,仍像机关工作人员一样呆在“办公室”里,直接与群众的接触也很少。由于管理的衔接问题,少数“大学生村官”认为反正没人管,平时不到岗、不到位,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有事才去,没事不去的现象也存在。“大学生村官”成了一个“上级管不到,乡镇没法管,村里管不了”的“三不管”人员。如何加强管理,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从调研总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干部队伍和基层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就目前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觉得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一,落实制度促规范。“大学生村官”到位到岗后,依据《大学生村官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官的各项行为。为使村官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各乡镇以县内开展的干部进村入户和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纷纷出台相关制度,要求他们深入挂点村,走访了解基层情况。为了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我们还创造性地利用网络对大学生村官“招、培、管”,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所有的大学生村官上网交流学习,同时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创新机制激活力。重点创新两大机制。一是创新工作保障机制。在生活上解决好村官们的食宿问题,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在工作上考虑到,村官们的最初的落脚点应是村里,及时参与挂点村工作是其当务之急,为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村里,要求各乡镇明确他们在村里的分工,发挥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二是创新激励机制。一方面建立了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在制订的《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中要求每由村“两委”、乡镇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评,建立业绩档案。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两头”政策,对年终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可建议 7

延长试用期一年,暂缓提拔任用;不称职的,按《公务法》有关规定处理。另外,做到激励经常化,积极开展“五比”活动,形成比学赶超良性互动机制。

第三,狠抓学习提素质。农村工作是“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事务琐碎繁重,矛盾错综复杂。大学生村官角色虽小,责任却大。如何促进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这一角色,关键要提高其自己本身能力素质。因此重点抓好三方面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及相关政策法规学习。大学生村官是党的最基层的干部,是和群众面对面的第一“窗口”,关乎党的人心向背、事业发展,为此,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我乡十分注重加强大学生村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的学习,使他们能始终与党的政治方针路线保持一致,在大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并通过授课、参观、交流等形式,重点培训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形势等,让大学生村官对各项政策法规了然于胸,掌握好、运用好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有力“武器”。二是开展实用业务培训。

1、根据实际需要,对大学生村官大力组织开展了村务管理、民间纠纷处理、农业技术服务、人武工作等实用业务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压担子”培养,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他们主抓或积极参与农村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扶贫帮困、社保医保、计划生育等工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言传身教,促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 8

手”,我们还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他们外出学习。外出学***开阔了大学生村官们的视野,启迪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每年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搭建平台,让他们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反映问题和困难,既增进了感情,又促进了工作。

第四,搭建平台助发展。一是要搭建好展示平台。各村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典型事例、成功做法,要及时向全乡(镇)、全县乃至更高的平台推介展示;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展示“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做到以典型激励,以成功鼓舞,切实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自信心和创业的激情、成业的志向。二是要搭建好交流平台。要搭建好“大学生村官”同上级的交流平台,县领导、乡镇领导要挤出一定的时间,通过定时或不定时召开例会、汇报会等形式,倾听“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的想法,让“大学生村官”想法有人听、疑惑有人解、困难有人帮;要搭建好“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交流会、学习会、联谊会等形式,让他们互相交流想法,启迪思维,形成“工作在农村、扎根在农村、快乐在农村”的良好氛围;要搭建好“大学生村官”同群众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先做村民,再做村官”,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地推进工作开展。三是要搭建好创业平台。创业需要平台。“大学生村官”最主要的一项职能就是带领群众致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可以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评审帮扶委员会”之类的机构组织,凡是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村官”,都可以向委 9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 篇6

(2011年4月)

XX市下辖23个乡镇,有309个村,自2008年起,省委选聘到我市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共19名,目前在岗12名,其中2008年选聘的1名,2009年选聘的5名,2010年选聘的6名。3年来,这些大学生村官在激发村级组织活力、加强基层薄弱环节、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提高村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20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任期即满,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干得好‛、‚待得住‛、‚流得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把好大学生村官选拔关,吸引优秀大学生“下得去” 选拔引进与岗位相适的大学生到村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一个首要问题。今后在选拔过程中,更要注重农村实际,综合考虑选聘生的性格、爱好、专业、特长、身体及籍贯等多种因素,更加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合理确定每个村大学生村官的数量。从目前的实际需求来看,绝大多数村引进一名大学生村官是比较合理的,少数的经济发达、市场活跃的村,除了村‚两委‛助理岗位外,规模较大、运行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也可考虑引进。

二、健全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官“待得住” 目前,选聘到我市任职的19名村官,除了7名正常流出以外,12名村官全部在岗,服务期满3年后,村官们都要面临流动的问题,对于他们服务期满后流动的思想动态,要多关心、关注,真正让他们人在农村、心在农村。一要创造条件助其创业。这是‚待得住‛的长远举措。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同时通过设立创业基金等办法,积极帮助他们解决资金、技术、土地、项目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有创业意向但还缺乏某些条件的,鼓励他们向村干部和能人拜师创业。大学生村官之间还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抱团创业。二要提高村官待遇。据报道,有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其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待遇偏低和政治激励不到位。因此,建立一套稳定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是当务之急。一是参照中组部、中宣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二是参照和综合外地的做法,实行结构工资制,由基础工资 + 效益工资(考核奖金)+ 福利工资组成。基础工资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效益工资与工作实绩挂钩,福利工资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额度。三要用真情感化村官。大学生村官面临全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和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使他们对农村和村民在内心深处形成稳固深厚的情感认同,自觉地扎根农村,建设农村。要利用党员冬训等多种场合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党员等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党中央选派大学生村官去农村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村官更好地‚下得去‛营造好外部环境。通过调研发现,有个别地方的大学生村官之所以‚下不去‛,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这一政策的认识有很大关系,有的把大学生村官看作是外面来的‚飞鸽‛, ‚早晚得走‛;有的存有私心,担心大学生村官将来抢了自己的‚位子‛。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村官工作做得好的村,必定有一位思想解放,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村里主要负责人。因此,要加强对这部分人的教育与培训。

三、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扶持大学生村官“干得好” 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教育培养等方面,我市土桥、暖水、田庄等乡镇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要从培训入手提升思想素质。市乡村要将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岗位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7天。二要压担子锻炼工作能力。市乡村要制定分阶段的培养计划,给他们实职压担子,把较为重要或复杂的单项工作放手交给他们去做,提高他们实际工作能力。乡镇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因人而宜进行培养锻炼,发挥重要作用。安排他们挂职锻炼的时间不宜超全年工作日的三分之一,确保工作重点在村。三是指定专人指导促进快速成长。乡镇、村干部要当好导师、教练和园丁,结对导师要落实到人,帮带工作要有计划、有方案、有制度、有举措、有督促、有交流、有总结,对先进典型要进行大力表彰,推广经验。通过重点培养、推荐,争取在大学生村官中涌现出较多的村主职干部或副职干部。四要严格管理创造良好环境。要建立组织部牵头、人事局、团委、妇联、党校、财政局、发改委、乡镇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服务管理机制,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规划、日常管理、考核选聘、制定政策、创新创业、岗位培训、指导帮带等全方位的工作,做到各司其职、协调合作,使大学生村官思想有人帮、工作有人带、困难有人管,为大学生村官在村干得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 篇7

新升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招生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 新升本科院校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良好的学风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保障和前提。学风问题不仅涉及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问题, 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问题, 对其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新升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多元化的价值观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社会上的一些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和思想开始逐步渗透到高校中, 对学生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注重计算机、英语等实用的工具性课程, 轻视人文素质课程, 导致了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学习不成体系的后果。

2. 教学管理的弱化趋势影响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 高校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在削弱。[1]部分教师对学风建设认识不够, 认为学风建设是学校管理机构的事情。有的专业教师只管上课, 忙于科研和自身学习。辅导员人数有限, 投入到学生管理上的精力很有限。还有一些教师责任心有待加强, 不能很好的履行教师的职责, 课堂纪律松散, 对于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和蔓延。

3.宿舍后勤社会化管理和网络的产生与普及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学生宿舍被誉为学习的“第二课堂”, 然而随着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深入,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部分学校的宿舍采取社会化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只注重“管”而忽略“教”, 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伴随着网络化的到来, 网络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宿舍学习方式, 影响着他们对时间的分配和对学习的态度。从而对高校整体学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冲击。[2]

建立学风长效机制的对策和方法

只有建立起一种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加强制度建设与教学管理, 才能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更好的解决好高校学风建设问题。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应, 加强学风建设要先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做起。高校要始终把大学生的理念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把学风建设放在首位,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效果, 增强成才意识, 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2.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基础

首先, 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要增加课外活动的思想容量和科技含量, 大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 营造浓郁的学术气氛。

其次, 加强寝室建设也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切入点。学校应该组织辅导员进宿舍、学生会进宿舍、学生党员带头等活动, 齐抓共管、全面协调。同时加强寝室的网络管理, 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加强教学管理, 以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高校学风建设中关键的一环是良好的教风。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 高校要加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思想的培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进修学习,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新方法,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其次, 学校要做好教师师德建设, 把师德建设摆上议事日程, 落到实处并常抓不懈, 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 对学生在行为上产生推动力。

第三, 严格要求学生, 不迁就学生, 严格履行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行为上产生约束力和鞭策力。

4. 建立面向社会、立足学校、联系家庭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机制

高校学风建设离不开家庭与社会大环境。要建立教育机制互联、教育功能互补、教育力量互动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学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 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4]

首先, 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新升本科院校主要服务面向当地社会, 承担着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科技服务支持的重任, 因此, 新升本科院校应充分考虑地方和行业实际需要, 争取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技能培训等社会教育相结合, 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当中。

其次, 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深入探讨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 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 新升本科院校正处于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型的缓冲期, 在原有学风建设存有的问题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特征, 需要高校统筹规划, 需要广大高校管理者、教职员工去研究、去探索, 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以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分析了新升本科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应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机制几方面建立长效学风建设机制。

关键词:新升本科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唐秀丽.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55.

[2]魏涛, 韦秀英.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0) :24.

[3]吴立全, 李水童等, 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4) :134.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 篇8

【关键词】油田企业;企业机制;内部审计;

油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减少浪费和经济漏洞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起长效的内部审计机制,才能够促进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运作效率。

一、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简析

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性的机制,以下从机制应用目标、创新审计模式、合理进行跟踪审计等方面出发,对于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进行了分析。

1.机制应用目标

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目标在于通过审计发现企业管理漏洞。企业在建立内壁上审计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将工作的重点放到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和防止资产损失上,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企业在建立内壁上审计机制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的降低和防范管理风险,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依赖审计人员个人能力外,油田审计制度建立的重点还在于提出更加具有前瞻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2.创新审计模式

创新审计模式的意义在于努力的构建出日常发现机制探索绩效审计,并且以此为基础来建立起卓有成效的问效寻因制度。油田企业在创新审计模式的过程中不仅仅应当关注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性与效率性,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到其实际上的决策效益和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益。其次,油田企业在创新审计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将审查决策的重点依据设置为决策是否科学充分,并且决策的过程是否民主科学,以及决策执行的管理是否科学高效。与此同时,油田企业在创新审计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分析内部审计工作较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原因,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宏观发现。

3.合理进行跟踪审计

合理进行跟踪审计是实现全流程审计的必要基础。合理进行跟踪审计首先需要着眼于实施跟踪审计,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更加动态的监管制度。其次,油田企业在合理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起油田投资项目的季度、半年、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工作人员密切的跟踪监督项目实施情况,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出具阶段审计情况反映或审计报告,最终能够有效的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和具体的审计效果。

二、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要点

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有着诸多的要点,以下从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细化审计结果处理、增强联动工作力度等方面出发,对于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1.進一步深化审计内容

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审计的内容。油田企业在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深化审计调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建立起相应的服务决策制度。其次,油田企业在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的加大审计调查实施力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审计调查分析政策的合理性,同时还能够剖析存在的普遍问题,最终能够从体制与机制上提出审计建议。与此同时,油田企业在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推行审计计划公开制度来事前征求并且采纳社会公众的意见,最终能够有效的确定年度审计计划。

2.细化审计结果处理

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离不开对于审计处理结果的有效细化。油田企业在细化审计结果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着眼于构建出末端发现机制化审计问责,并且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的建立起审计质询制度。其次,油田企业在细化审计结果处理的过程中将问责情况公开并且通过邀请相关单位和利害人和有关民众代表参加问责会议。与此同时,油田企业在细化审计结果处理的过程中应当

对于整改结果公开,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实行民主评议。在这一过程中当油田企业在推进开放和全面审计公开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将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纳入审计结果公告的范围内,最终可以起到取得良好效益的单位的成绩和经验。

3.增强联动工作力度

增强联动工作力度实际上就是努力的增强多方共同联动的能力。油田企业在增强联动工作力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着眼于建立起对口联系制度。其次,油田企业在增强联动工作力度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的为对口联系单位提供日常咨询服务,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帮助对口联系单位完善规章制度并且可以进一步的促进规范管理。

三、结束语

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建立能够起到良好的自我监督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当通过企业的顺利建立与执行,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宗秦.关于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设想[J].中国总会计师.20115,02(15):17-20.

[2]王婧婧.中石油XX油田公司资金链内审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03.

[3]马庆龙.石油企业建立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4,04.

作者简介:

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汇报 篇9

各处室,XX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巩固、扩大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成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经区管委会研究决定,建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我区建立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遵循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和不断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整体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促进城市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努力把XX区建设成为最适合投资创业、发展与人居的集聚区。

我区建立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如下:

一、建立长效管理组织机制

建立以部门履职为主体,企业与居委会社区共创共建为基础,企业职工、居民群众自主管理为互补的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1、明确组织机构。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职能,XX办事处、各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健全组织网络。严格对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各项指标要求,落实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并要求积极主动履职;区内各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实行网络化管理体系;机关与居企事业单位结队挂钩,加强社区、居民小区管理;推行住宅小区楼长、楼道长义务管理制度,使长效管理工作落实到基层、贯彻到千家万户。

3、建立例会制度。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实行例会制度,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长效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4、实行目标管理。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列入区管委会工作绩效考核,并在区管委会工作综合表彰中设立专项奖。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科学制定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实行目标管理。

二、建立教育引导长效机制

由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XX办事处、各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具体负责。

1、以宣传我市建成省级卫生城市的重大战略意义和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的迫切要求为切入点,广泛动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实施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2、以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通过公民道德规范的宣传、学习和典型的示范带动,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尚德意识、文明意识,为实施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提供可靠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3、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卫生科室的业务指导作用;以健康教育阵地为中心,广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着重抓好广播宣传居委会、企业、社区、学校、行业和控烟等六大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促进全民卫生素质再提升。

三、建立区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由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XX办事处、各单位、各居委会具体负责。

1、区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执行XX区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按照“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要求,加强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XX区整体功能。在企业园区、居民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坚持环卫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的原则。

2、环卫清扫保洁管理。充分发挥XX区自身与办事处及各居委会保洁专业队伍的主体作用,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划片包干,一把扫帚扫到底”为主要内容的环卫保洁体制。环卫清扫保洁坚持做到夜间清扫,白天保洁;保洁时间每天主要道路不低于10小时,一般道路不低于6小时;主、次干道清扫保洁率达100%;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

3、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加快农村改厕计划实施,改厕率不低于90%,加强住宅小区中的公共厕所日常检查、监督,做到日常卫生保洁到位、周边环境卫生整洁、设施完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强垃圾收集容器管理,做到垃圾及时清运,定期清渣清垢,外壁面及时擦洗,周边无溢出垃圾,保持卫生清洁。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和生活垃圾处理场。确保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标准要求。严厉打击偷盗、破坏、侵占环卫设施的行为。

4、区容区貌执法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区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和道路边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户外广告管理,本着“规范设置,凸显特色,打造精品,提升品位”的原则,规范店牌和户外广告设置,加大“牛皮癣”治理力度。区内主要干道严禁各类流动摊点、店外店和出店经营现象。规范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管理,加强工地源头措施管理,将建筑工地环境卫生和文明施工等情况纳入建设项目管理内容。强化道路挖掘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开挖区内道路(含人行道)。加强道路及两侧综合管理。加大对乱倒、乱抛、乱扔垃圾行为的教育与处理力度。

5、集贸市场管理。依照城市管理、集贸市场管理和食品卫生管理的有关法规,加快集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划行归市、摊位归区、划线定位、亮证经营、明码标价,坚决取缔xx路、xx路路边经营摊点,加强人口密集区的市场规划和建设管理。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检查管理,确保符合要求。

6、区内交通秩序管理。严格执行道路交通法规,加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管理;加强路段交通管理,确保道路畅通。

7、区内河道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调引水源,畅通河道,不断改良内河水质;加强对涉河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及时查处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违规种植和各类排污行为;做好河道岸坡、水面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加强水利绿化景区的管护。

8、区内绿化管理。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指标要求,做好XX区绿化工作,做到区内主要干道四季常绿有花;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单位办公区和生活区等区域的环境绿化工作,并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9、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卫生管理。明确卫生责任区域,落实“门前三包”、“门内卫生达标”管理责任,实行“单位内部每日小扫除、周五大扫除,区内包干范围每月一扫除”的卫生管理制度。住宅小区要积极推行物业管理,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

10、城郊及城乡结合部管理。城郊及城乡结合部各项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居委会要强化卫生管理,达到无暴露垃圾、无露天粪坑、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违章“五养”等要求。城郊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XX区目标管理的重点考核,并与创建文明卫生居委会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四、建立城市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由XX办事处具体负责。

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强化环境保护执法,以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着力点,切实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以饮水安全和环境安全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清洁能源区建设为重点,加强烟尘控制、三产服务业油烟净化处理,严肃查处企业违规偷排污染物行为;以控制噪声为重点,加强工业企业、建筑工地、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噪声整治;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五、建立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治长效管理机制

由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XX办事处、各居委会、各单位具体负责。

加强对各类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特别是小餐饮、小旅店、小浴室和小理发店的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严格审查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条件,把好卫生许可关,督促公共场所和食品卫生从业单位完善硬件设施。加强居卫生室的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做好医疗废弃物及医源性污染的处理、计划免疫、重大疾病控制等工作。

六、建立病媒生物防制长效管理机制

由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XX办事处、各居委会、各单位具体实施。

坚持“防制结合,以防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病媒生物防制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画廊、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病媒生物的危害和防制方法,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坚持以生态防制为主,化学防制为辅,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环境治理,清除病媒生活孳生场所。坚持定期开展鼠、蝇、蚊、蟑螂的种群、分布和密度监测,进行孳生场所调查,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科学指导,不断提高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水平,抓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不割的范围内。积极控制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新机制。

七、建立文明卫生单位评审与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由管委会办公室牵头,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XX办事处、各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具体负责。

把创建卫生先进单位作为创建同级文明单位的重要条件。加强对各级文明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的经常性监督管理。文明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在复查、暗访中被认定工作严重滑波的,取消其荣誉称号。各级文明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健全自身长效管理制度,不断巩固提高XX区的建设和发展,在XX区建设、管理中起到先进示范作用。

八、建立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2、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卫设施建设、卫生设施建设、路边绿化、城郊和城乡结合部改造、病媒生物防制、舆论宣传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配套设施。

3、严格督查考核。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各单位内部每周检查一次卫生,各部门每月对下属基层单位进行一次卫生检查评比,各居委会每月对辖区内所有部门、单位和家庭进行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并张榜公布。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个季度组织一次明查暗访,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年底进行综合考评,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依据,视考评结果进行奖惩。

XX区管委会

上一篇:八师科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的万里长城旅游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