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电凝(精选4篇)
单极电凝 篇1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和基础的手术之一, 主要用于治疗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及各类扁桃体肿瘤, 其手术方法多样, 国内长期以来以传统的挤切和剥离术为主, 其存在适用范围窄、易发生扁桃体残留和手术创伤大、 出血多、术后患者疼痛剧烈等弊端。超声、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虽然综合效果最好, 但价格昂贵, 较低的性价比阻碍了其推广和普及。电刀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可重复使用, 是各级医院手术室均有配置的基本器械, 欧美国家普遍将其用于扁桃体切除手术, 在美国电刀凝切是儿童扁桃体切除最为常用的方法[1]。 本文观察了单极电刀低功率电凝行扁桃体切除的临床效果, 并与传统剥离术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1年6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 患者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具备手术适应证, 排除扁桃体炎处于急性发作期者, 有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 伴心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 处于妊娠、产褥及经期的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 其中研究组52例, 男29例, 女23例, 年龄7岁~ 40岁, 平均年龄 (17.18±4.28) 岁;病程2年~14年, 平均 (4.28±2.06) 年;慢性扁桃体炎37例、扁桃体肥大15例 (Ⅱ度6例、 Ⅲ度9例) 。对照组53例, 男32例, 女21例, 年龄5岁~ 42岁, 平均年龄 (18.54±5.01) 岁;病程1.5年~13年, 平均 (4.46±2.40) 年;慢性扁桃体炎41例、扁桃体肥大12例 (Ⅱ度5例、Ⅲ度7例)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疾病分类等一般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 取仰卧位肩部垫高, 以开口器撑开口腔, 调整压舌板充分暴露术侧扁桃体。对照组行传统剥离术, 先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扁桃体周围的舌腭弓和咽腭弓, 沿舌腭弓半月襞向下切开黏膜, 分离并向内上牵拉扁桃体上极, 以剥离子紧贴扁桃体被膜向内下钝性分离至下端与扁桃体窝连接处, 用圈套器将整个扁桃体离断; 术中创面渗血给予棉球压迫止血, 如无效则以缝线结扎出血点。研究组行单极电刀低功率电凝切除术, 电刀刀头套硅胶管露出约5 mm即可, 选择电凝模式, 功率设置为16~20 W;切开黏膜暴露扁桃体上极, 钳夹扁桃体上极及其被膜向对侧牵拉, 沿扁桃体与咽腱膜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凝切, 至扁桃体完整切除;如遇出血则用刀头尖端点触出血点电凝止血。2组患者术后均未应用镇痛药物, 给以相同的止血、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笔者本人完成, 以减少因操作导致的偏倚。
1.3观察指标统计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 其将无痛至难以忍受的剧痛以1~10分表示, 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创面反应评估[2]:伪膜为白色、厚薄均匀 (0分) , 伪膜为白色, 厚薄欠均匀 (1分) , 伪膜为暗灰色、厚薄不均匀 (2分) ;舌、咽腭弓无肿胀或轻度肿胀 (0分) , 舌、咽腭弓有较为明显的肿胀, 但未波及软腭和悬雍垂 (1分) , 舌、咽腭弓显著肿胀, 且延伸至软腭和悬雍垂 (2分) , 得分越高创面反应越严重。伪膜脱落程度[3]:伪膜全部脱落, 创面红润为0度;约1/3的创面仍被伪膜覆盖为Ⅰ度;约2/3的创面仍被伪膜覆盖为Ⅱ度;创面几乎完全被伪膜覆盖为Ⅲ度。
1.4统计学方法试验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见表1。
2.2 2组术后1, 3, 5 d疼痛及创面反应程度比较见表2。
2.3 2组术后10 d复诊时的伪膜脱落程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电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组织表面时产生的热量使之汽化和凝固, 当电流以连续波的形式输出时局部高温可使组织细胞爆裂、汽化, 产生电切作用;而电流以间断波 (脉冲正弦波) 的形式输出时, 其热效应是间断的, 局部聚集的热量相对较低, 仅使组织细胞脱水凝固、蛋白质发生变性, 即产生电凝作用。采用低功率电凝既可实现对组织的分离和凝固, 还可进一步减少热量, 降低工作温度, 减轻热损伤, 避免了电切模式下术后患者咽喉和耳部疼痛明显的缺陷[4]。
本研究结果表明, 单极电刀低功率电凝行扁桃体切除与传统剥离术比较, 手术时间缩短, 术中出血减少, 术后疼痛和创面反应减轻, 差异均显著 (P<0.01) 。分析原因如下:1扁桃体及其周边组织血液供应丰富, 全身麻醉下微血管扩张, 加之长期炎症的刺激易致扁桃体与咽腱膜的间隙纤维化、粘连致密, 传统方法钝性剥脱时易损伤周围组织及血管, 使出血量增加, 影响创面暴露、增加扁桃体剥离难度, 且须按压和缝扎止血, 延长了手术时间;传统剥离术需使用较多的器械, 包括镰状刀、剥离子、圈套器、止血钳、吸引器等, 术中需频繁更换、步骤繁琐, 相应地增加了术程。2电刀凝切术切开和止血同步完成, 可即时凝结切口处小血管, 遇出血点直接电凝止血, 使得术中出血极少, 术野清晰, 解剖层次清楚, 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的同时无需更换手术器械, 明显缩短了术程。3扁桃体术后疼痛和创面反应主要来源于手术过程中对周围组织黏膜、肌肉及神经的损伤, 相较于传统剥离术的钝性剥脱, 电刀凝切为一种锐性切除过程, 手术时间短、动作简单, 对扁桃体牵拉的力度小, 使其周围肌群由于反复挤压造成的机械性损伤降低, 可减轻痉挛和缺血再灌注, 减少痛性物质释放, 同时无须结扎出血点避免了针刺损伤, 从而显著减轻了术后疼痛和创面反应程度。
本文观察组术后10 d复诊时伪膜脱落程度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原因为电极以较高的温度作用于创面, 对组织的侵透较深, 影响血供, 致伪膜较厚;还与热损伤导致胶原变性, 在扁桃体窝上形成保护层, 延缓纤维结缔组织形成有关。因此应嘱咐患者推迟恢复正常饮食时间, 在伪膜未完全脱落前避免进食较硬的食物, 防止伪膜擦伤引起继发性出血和感染。
综上所述, 采用单极电刀低功率电凝行扁桃体切除, 相较于传统剥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 减轻术后疼痛和创面反应, 优势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但其创面恢复时间相对延长, 应嘱患者加以注意, 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永.美国小儿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与现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9, 15 (4) :313-316.
[2]钟贞, 肖水芳, 王春燕, 等.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之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 20 (9) :391-392、395.
[3]龚梓明, 陈嗣铭, 李健.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与高频电刀电凝扁桃体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 2012, 23 (4) :41-42.
[4]周永, 李重, 宾翔, 等.单极电刀不同模式切除儿童扁桃体的临床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5, 21 (4) :342-346.
单极电凝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6例患者中男101例, 女85例;
年龄6~85岁, 均为反复鼻腔出血1~2次以上, 出血部位各异,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上海沪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GD350 ̄S高频电刀 (双极电切电凝器) ;
内窥镜;吸引器。全部患者就诊后, 局部应用2%麻黄素+1%丁卡因行出血侧鼻腔收缩及表面麻醉黏膜3次;1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 治疗组93例, 应用鼻内窥镜 (0°、30°、75°) 在吸引器辅助下依次检查黎氏区、下鼻甲、中上鼻甲、各鼻道、嗅区、鼻顶及蝶窦前壁、鼻腔外侧壁、鼻咽部发现出血点, 吸引器外套静点用塑料管仅露吸引头部, 放置出血点单极电凝接触吸引管尾部金属止血治疗, 不填塞。 (2) 对照组, 直接应用止血海绵填塞压迫止血3d后取填塞物;治疗期间双侧鼻腔均应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剂滴鼻2滴/次, tid, 预防鼻腔干燥;口服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 2粒/次, tid或红霉素类 (利君沙) 3片/次, tid, 预防感染;口服止血剂云南白药0.5g/次, tid, 辅助止血。所有药物12岁以下儿童适当减量, 共治疗3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研究疗效判定分为3级, 治愈:7d后复查鼻黏膜光滑、湿润, 全身情况良好, 贫血基本纠正;随访1年内无再次出血。有效:鼻腔黏膜糜烂面基本愈合;全身情况改善;随访1年出血<4次。无效:鼻腔黏膜糜烂面未愈合;随访1年内出血>4次。治愈率=痊愈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2.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有效率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两组治愈率间差异有显有著性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很多, 包括前鼻孔填塞、烧灼、冷冻、激光、射频、气囊压迫[1]、止血材料压迫、选择性血管栓塞[2]、相关血管结扎等。而传统的激光或者微波治疗鼻出血均采用>150℃的高温, 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大, 患者痛苦较明显。鼻内窥镜下单极电凝止血术治疗有以下优点: (1) 亮度好, 视野宽阔; (2) 单极电凝辅助吸引器[3] (外套静点用塑料管仅露吸引头、尾部) 可方便、快捷发现隐蔽出血点并行有效止血治疗, 对鼻腔黏膜无创伤; (3) 避免盲目操作, 预防鼻腔黏膜的损伤; (4) 方便快捷, 尤其适合体质虚弱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年龄高及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⑸费用低、操作简单、痛苦少、治愈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综上所述, 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填塞、烧灼、冷冻所致的鼻腔黏膜糜烂、粘连等并发症。也可以避免激光、射频、微波带来的痛苦。可预防数字减影造影行血管栓塞的较大创伤、危险高、费用高以及潜在并发症等风险[4]。故鼻内窥镜下单极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是目前较为高效、方便、快捷, 且止血充分、不易复发、费用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将186例鼻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应用鼻内窥镜下单极电凝止血;对照组单纯采用止血海绵填塞3d后取出。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4.2%、91.4%和47.3%、74.2%;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 (P<0.05) ;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鼻内窥镜下单极电凝止血治疗鼻腔出血较单纯止血海绵填塞压迫止血具有见效快、治愈率和有效率高、副作用少、患者痛苦轻、经济负担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单极电凝,吸引器,止血海绵,鼻出血
参考文献
[1]杨怀安, 徐学庆.应用鼻腔止血气囊治疗鼻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 2002, 16 (7) :373-374.
[2]张萍, 诸勇, 罗燕云.选择行血管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 2003, 17 (11) :657-658.
[3]卿箭.鼻内镜下吸引器联合单极电凝治疗鼻顶鼻中后部出血[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6) :869-871.
单极电凝 篇3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施行LC术1 452例,男493例,女959例,年龄30~87岁,平均年龄58.3岁,急性胆囊炎行急诊手术218例,胆囊萎缩35例,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203例,胆囊息肉89例,术前均行胆道系统B超检查排除合并胆总管异常情况。
1.2 设备
德国产ELEKTROTOM微创设备、国产康基牌电凝钩。
1.3 方法
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建立CO2气腹,头高足低右侧卧位,四孔法23例,三孔法1 326例,经脐单孔法103例。术中抓钳提起胆囊壶腹部上端,电凝钩上抬肝脏,暴露胆囊前、后三角,初步了解三胆关系及胆管走行。为防止结石进入胆总管,先处理胆囊管,在靠近胆囊壶腹部用电凝钩打开胆囊前、后三角浆膜,解剖出胆囊管后钳夹。电凝钩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内组织,遇到细小条索样组织直接电凝切断。解剖出胆囊动脉后尽量将胆囊动脉游离足够长。再根据胆囊动脉直径、游离长度、局部炎症情况选择直接电钩电凝切断、缝线结扎、钛夹夹闭等方法处理。解剖出胆囊三角确定三胆关系后在距离胆总管0.5cm处钳夹、剪断胆囊管。牵拉胆囊颈部用电凝钩小心切除胆囊、胆囊床地毯式电凝止血。遇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压力高,避免结石被挤入胆总管及便于解剖胆囊三角而先行胆囊减压。
2结果
手术时间25~121min,平均40.5min。本组病例中顺利完成LC术1 429例(98.4%),中转开腹23例(1.6%);2例发生胆汁漏,1例经术后腹腔引流6d治愈,1例经术后引流21d后治愈;5例发生术后创面渗血,经局部引流、静脉使用止血药物处理痊愈,无胆管热损伤、膈下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 121例患者经过随访6个月~2年(其余病例因联系困难未行随访),无胆管狭窄、硬化性胆管炎及远期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好,治疗及美容效果满意。
3讨论
3.1 病例选择及手术时机掌握
术前应常规行相关检查了解全身情况及胆道系统情况,根据临床综合资料对手术难度及风险进行评估并初步制定出手术方案。(1)如为胆囊息肉或静止性结石、既往无胆囊炎表现、术前胆道系统B超检查无明确胆囊炎症表现且患者对美容效果有强烈要求的可选择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LC)。(2)如为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诊断一旦明确应该及早手术,早期行LC术成功率高。Madan等[2]认为早期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壁浆膜下疏松组织内水肿明显,胆囊床与肝床更易剥离,且炎症早期不易波及胆囊三角有利于手术,本组病例中有218例为急性炎症期间行LC术,手术时机均选择在最后一次症状发作72h内,术后常规放置肝下引流管1~3d,除了其中9例因解剖胆囊三角时出血视野不清行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209均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3.2 手术技巧及方法
笔者采取的方法包括:(1)遵循“宁伤胆不伤管”的原则,电凝钩处理胆囊三角时尽量靠近胆囊壶腹部,先用电钩电凝切开浆膜后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内组织,确定无误后轻轻提起电钩内组织并来回滑动使其远离其他组织后电凝,此方法能有效减少热辐射导致副损伤的同时减少分离时出血,保持视野清晰,达到精细解剖,避免损伤胆管结构。(2)在行TUSLC术时因镜子及2个操作孔均集中在脐部,形成“筷子效应”,操作空间及幅度均较小,一般不易暴露及操作,给手术增加了难度及风险。术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其次在处理胆囊三角时采用左手钳子提起壶腹部使其向上,暴露胆囊后三角后电凝钩打开浆膜,从后侧解剖胆囊管及了解三胆关系,确定无误后先钳夹切断胆囊管便于暴露胆囊三角内结构,然后在用电凝钩处理胆囊三角内组织及胆囊动脉等。在将胆囊从肝床上切除时因操作幅度限制,如用传统方法用电钩勾起组织在行电凝手术难度大且费时,笔者采用左手钳子抓住胆囊并向右上、下牵拉适当给予张力后找准胆囊与肝脏的间隙,电凝钩钩背边凝边推,相对降低手术难度及节省时间。本组病例中除11例因胆囊三角局部粘连肥厚解剖不清改三孔法LC外,其余92例均顺利完成TUSLC手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3)胆囊动脉的处理: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术者在LC操作过程中对胆囊动脉直径的判定和电钩分离、电凝组织的熟练程度。处理胆囊动脉尽可能靠近胆囊,因越靠近胆囊其越细,且也形成多个分支易于电凝处理。解剖出胆囊动脉后尽量将胆囊动脉游离足够长,如胆囊动脉直径在0.1cm以下用电凝钩近端电凝减慢血流,远端切断,胆囊动脉电凝长度在0.3cm左右即可;如胆囊动脉直径0.1~0.2cm之间,电凝段长度在0.3~0.5cm左右即可;胆囊动脉超过0.2cm近端先钳夹,远端再电凝切断。电凝时电钩牵拉的张力及电凝程度特别重要,如牵拉张力过大或电凝太猛可能导致胆囊动脉提前切断达不到止血目的。本组病例中有18例因胆囊动脉电凝长度尚未达到上述电凝标准时电凝和牵拉过猛提前切断胆囊动脉导致术中出血,16例经钛夹夹闭后无出血,2例因出血快,视野不清行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如术者不慎将胆囊动脉在未电凝前切断后出血,切忌盲目钳夹止血,可先用左手钳子压住出血点,吸引器清洁视野后钳夹,或用纱布条局部压迫暂时止血,待视野清洁后左手缓慢放开纱条,右手钳子看准后钳夹。本组病例中1 098例(75.6%)胆囊动脉经过直接电凝,术后无1例胆囊动脉出血情况。(4)在炎症重、胆囊三角肥厚、三胆关系不清时用电凝钩钝性分离胆囊壶腹部并通过其寻找胆囊管,尽可能减少电凝,确定胆囊管后便可以钳夹切断,避免胆囊三角过多分离时出血视野不清误损伤胆总管、右肝管等结构。(5)在胆囊急性炎症期胆囊三角解剖不清、炎症严重时尽量不用电钩电凝,可用电钩结合吸引器边吸引保持视野清晰边钝性分离,待局部解剖明确后再酌情使用电钩凝切处理。(6)电凝钩每次钩起的组织应尽可能少,最好能看见钩背并出电钩头,且来回滑动尽量避免与周围组织接触,这样可有效防止胆管和血管损伤。尽量使用短促电凝并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越靠近胆总管越要注意上述注意事项,尽可能避免胆总管热烫伤。(7)分离胆囊三角时,电钩分离动作应尽可能轻柔,胆囊急性炎症时尤其明显,因电钩头锐利,易损伤重要结构。本组病例中1例患者术中电钩损伤胆总管导致术后胆漏,最多时胆汁量每天达350ml,后经胆囊窝引流管引流14d后行引流管造影检查证实胆总管损伤,21d再次行引流管造影检查确定胆总管通畅、无狭窄、窦道形成完整后拔出引流管,随访8个月未见胆管狭窄、硬化性胆管炎等情况。
3.3 电凝钩凝切的特性
电凝钩凝切在解剖的同时获得止血,保持了手术野的清晰,避免误伤,且电凝钩可灵活转向,易于在狭小的空间操作,利于精细操作,利用钩背推压可以完成钝性分离,且手感敏锐[3]。李为民等[4]认为:胆囊三角暴露良好的情况下,紧贴胆囊壶腹部电凝分离,术中很少出血,视野干燥清洁,更有利于三角区的解剖及三管汇合部的显露,进而更有效地避免副损伤。胆囊管的长度一般为1~5cm不等,平均2.0~2.5cm。单极电凝对周围组织损伤范围一般为3~4mm[5]。在胆囊三角
暴露良好的情况下紧贴胆囊壶腹部电凝剥离还是可靠的。单极电凝的工作原理是单极电刀的高频电流通过电刀头、人体组织和患者极板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电凝时使组织细胞迅速脱水、凝固,达到止血目的,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省时、经济。缺点是:热损伤大、止血效果较差、易发生电损伤、术中烟雾影响手术视野等[6],但术者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其不足,其缺点是可控的,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单极电凝钩的使用技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经腹腔镜胆囊术1 452例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3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1.6%;2例发生胆汁漏,1例经术后腹腔引流6d治愈,1例经术后引流21d后治愈;5例发生术后创面渗血,经局部引流、静脉使用止血药物处理痊愈,无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膈下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25~121min,平均40.5min。结论:熟练掌握单极电凝钩的使用技巧及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安全的,且价格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极电凝钩,使用技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彭毅,何立锐,钟立明.经脐单切口微型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14-17.
[2]Madan AK,Aliabadi-Wahle S,Tesi D,et al.How early is early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J).Am J Surg,2002,183(3):232-236.
[3]张建平,张熙荣,徐凛峰.电凝钩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解剖胆囊三角的体会(J).中华内镜杂志,2003,1(9):94-95.
[4]李为民,荫祺,杜继东,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2):117-119.
[5]徐永健,佘明杰,房克敬.电凝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7,5(9):792-793.
单极电凝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60例, 年龄20~45 (32.8±2.2) 岁, 均为单侧发病, 左侧33例, 右侧27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制定的卵巢囊肿的诊断标准[3];经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卵巢囊肿。卵巢囊肿直径51~80 (62.7±3.3) mm。所有患者均无血液、肝肾、心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 无乳腺、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卵巢切除、精神疾患等情况, 术前半年均未应用性激素, 月经周期均正常。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每组30例, 两组平均年龄、囊肿平均直径、发病部位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 术前禁食水, 做好消毒、麻醉等术前准备, 常规腹腔镜下建立气腹、腹内探查, 按照正常手术操作流程完成手术。观察组进行单极电凝止血, 单极电刀选择电凝功能, 设置功率为30~50W, 烧灼其剥离面, 使其自然卷曲形成卵巢外形, 检查是否出现出血、渗血情况;对照组进行缝合止血, 应用可吸收肠线, 腹腔镜下剥离囊肿后对创面进行连续扣锁式缝合, 重建卵巢形态, 检查是否出现出血、渗血情况, 后放回卵巢。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检测术前、术后2个月月经周期第2d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药物与试剂
日本Abbott公司生产的AXSYM免疫试剂盒。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雌二醇 (E2) 、促卵泡激素 (FSH) 、促黄体生成素 (LH) 等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E2、FSH、LH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 但观察组治疗前后E2、FSH、促黄体生成素 (LH) 变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临床较为常见。随着临床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卵巢囊肿多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近年来, 腹腔镜技术日趋成熟, 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领域, 使卵巢囊肿的治疗也从“巨创”走向“微创”[5]。因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几乎不留瘢痕、盆腔粘连少、输卵管阻塞轻微, 更易于保留输卵管的优点[6]。组织凝固创面可以防止纤维素的渗出、沉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7]。目前, 对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卵巢创面止血方式已成为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8,9]。
本研究探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进行单极电凝止血及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E2、FSH、LH均有显著变化, 但观察组治疗前后E2、FSH、LH变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李春玲等[10]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电凝止血是通过高频电流在组织内通过时产生的热效应使局部组织升温, 引发小范围细胞变性、坏死使其碳化、气化, 分离组织促使血管止血;但单极电凝产生的高频电流通过电极与患者机体接触深度可达6~10mm, 可能会累及稍远处导致热损伤, 应用过程中极易损伤卵巢组织, 影响其生理功能。综上所述, 卵巢囊肿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单极电凝止血相对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更显著。
参考文献
[1]周传亚.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使用单、双极电凝及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35 (2) :173-174.
[2]陈丽平.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4, 24 (2) :149-150.
[3]王康荣, 云红叶.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行电凝法重组卵巢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25 (8) :212-214.
[4]刘霞.不同止血方式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4, 24 (2) :168-169.
[5]史精华, 冷金花, 宋楠, 等.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0, 19 (7) :153-156.
[6]韩朝晖, 任青玲.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1) :162-163.
[7]李春玲, 赵春红.不同止血方式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28 (9) :183-185.
[8]李苗, 苏小锋, 林还珠, 等.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8) :153-156.
[9]王丹丹, 杨清.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两种剥除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2 (6)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