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二氯-1

2024-06-14

6-二氯-1(精选5篇)

6-二氯-1 篇1

中毒性脑病是一类有相似影像学表现的异质性疾病, 其确诊依据主要为接触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 由于目前尚无相关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指标[1], 因此确诊主要根据接触史。接触后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考虑与接触的量有关。而这又由其接触方式、接触物浓度决定[2]。接触时间短或口服后起病者, 意味着其接触量大, 临床表现一般较重[3,4,5,6], 而长时间接触后方起病者, 临床表现相对较轻。

近3年来本院收治了以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6例1, 2-二氯乙烷 (1, 2-DCE) 中毒患者,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近3年来本院收治的以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患者6例, 均为男性。年龄18~40岁, 平均26岁;病程4 d~1个月, 平均15 d。经劳动卫生部门调查核实, 6例患者的工作均在塑料厂或鞋厂粘胶岗位, 5例接触过“天那水”, 操作时不戴口罩、手套, 在毒物环境中工作3个月~1年, 平均半年。所用的“天那水”成分溶剂主要为1, 2-DCE;工作环境通风差。5例患者其工友有类似疾病。所有病例均请市职业病防治所或区卫生监督所会诊并行现场调查确认接触的1, 2-二氯乙烷超标 (胶水内1, 2-二氯乙烷含量60%~83%) 。确诊为“职业性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1例患者以“器质性精神障碍”就诊, 1例以“脑白质病变”就诊, 4例以“病毒性脑炎”就诊。平均确诊时间5 d, 本组均为亚急性起病, 病情进行性加重。6例患者均有头痛, 其中5例起病时出现, 另1例为发病1个月后方出现;2例伴恶心、呕吐;行为退缩、淡漠少语3例;记忆力下降、智能减退3例;短暂性谵妄1例;亚木僵1例;癫痫2例, 均为大发作。6例入院时神志均清楚, 1例入院后病情加重至脑疝而昏迷。6例中无1例出现失语或幻觉妄想。查体:眼底视乳头水肿5例;6例四肢肌力均正常, 1例肌张力高, 1例表现为亚木僵状态, 均有颈抵抗, 2例单侧巴氏征阳性。1例动作略迟缓, 语速慢;1例指鼻试验稍不准。

1.3 实验室检查

4例白细胞正常, 2例轻度升高 (分别为10.4×109/L和11.7×109/L) 。6例红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异常;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肝功能:1例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 (6.38μmol/L) 、3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 (60.9 U/L、87.3 U/L、80.5 U/L) ;6例肌酸磷酸激酶 (CK) 均正常。肾功能:1例尿素氮 (BUN) 轻度升高 (9.0 mmol/l) 、肌酐 (Cr) 正常。腰穿脑脊液:入院时1例压力正常, 5例压力增高 (2例>330 mm H2O, 3例190~250 mm H2O) , 1例正常, 蛋白轻度升高1例 (0.75 g/L) 、正常5例, 糖、氯化物均正常。脑电图1例基本正常, 1例轻度-中度异常, 余4例为中-重度异常, 表现为短程多量低中幅的δ、θ波。1例伴有双额区散在或阵发性稍多低中幅尖样波。影像学检查:4例行头部CT检查提示双侧对称性大脑半球白质低密度影, 脑MR检查均见广泛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外囊、苍白球、小脑齿状核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 2例合并有丘脑长T1长T2信号影。5例脑沟变浅、双侧侧脑室稍变小。1例小脑脑沟增宽。6例中仅1例病灶轻度强化 (图1) 。

注: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白质、双侧外囊、双侧苍白球及双侧小脑齿状核内广泛片状、斑片状长T1WI (不明显) (图1A) , 长T2WI异常信号影 (图1B) , FLAIR序列呈高信号 (图1C) , 增强后病变未见明显强化

1.4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主要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1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控制颅高压征:应用甘露醇、速尿、依达拉奉、甘油果糖静脉滴注, 因脑水肿、颅高压征持续时间长 (1例治疗1个月后脑脊液压力仍在330 mm H2O以上) , 应用脱水剂时间平均1.5个月左右。全都病例均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 开始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 1周后逐步减量至口服, 激素总疗程2~3个月。2例癫痫发作者有1例入院后行动态脑电图检查未见发作性癫痫波, 未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患者始终未出现癫痫, 1例起病1个月后出现癫痫, 给予丙戊酸钠抗癫痫药物后很快控制。所有患者均给予清除氧自由基 (依达拉奉) ,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护肝、营养支持等治疗。

2 结果

除1例早期死亡外, 5例患者经1个月的治疗, 病情明显好转, 头部磁共振异常信号及脑水肿消失, 腰穿压力正常, 神经功能缺损恢复, 脑电图基本正常。达到临床治愈。

3 讨论

本院收治的中毒性脑病有以下特点: (1) 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症状和高级智能损害, 无运动功能损害, 无幻觉妄想, 精神异常短暂且不突出。 (2) 腰穿压力高, 持续时间长, 脑电图弥漫性异常, 影像学均存在基底节及小脑病变 (虽然无锥体外系和小脑症状及体征) ;影像学表现重, 临床表现轻;影像学异常持续时间久, 最长3个月仍未消失;脑萎缩轻, 多为轻度。 (3) 癫痫少见, 易治, 1例早期出现癫痫后未使用抗癫痫药物, 亦未复发, 1例给予单一抗癫痫药物即得到控制, 且在应用激素的过程中未诱发癫痫发作。 (4) 对治疗的反应好, 早期即有明显的改善, 常常在激素及脱水药物应用1周以内即可见效;预后好, 大多数不遗留后遗症。以上这些特点, 有助于同病毒性脑炎相鉴别。

中毒性脑病影像表现类似多发性硬化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后两者病灶在侧脑室水平常常侵犯紧贴侧脑室壁的白质纤维, 而中毒性脑病紧邻侧脑室壁周围的区域是基本无水肿的 (图2) 。究其原因, 可能与两者的病理基础不同有关。虽然都是损伤白质, 笔者推测前者主要损伤星形胶质细胞, 而后两者主要损伤少突胶质细胞。

注:多发性硬化患者放射冠区的异常信号紧邻侧脑室, 垂直侧脑室 (图2A) , 多发性硬化患者放射冠区的异常信号紧邻侧脑室, 垂直侧脑室 (图2B) , 中毒性脑病患者白质病变与侧脑室距离较远 (图2C)

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突然加重, 应引起重视[7,8,9]。1例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入院时神志清楚, 由于未意识到该病的可能, 导致激素应用时间晚, 入院4 d后出现意识障碍, 家属放弃治疗, 最终死亡。具体的原因不明。不同的中毒性脑病, 在脑内侵犯的神经细胞靶点是不同的。不同的毒素可以分别单独侵犯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或仅仅是郎飞氏结无髓鞘的神经纤维[10]。中毒性脑病的脑水肿性质, 目前认为是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 合并细胞性水肿[11]。笔者同意这一观点, 并推测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是以星形胶质细胞的病变为核心。星形胶质细胞作为脑内的修复细胞, 其本身具有很强的修复能力。星形胶质细胞水肿, 既可以出现细胞性水肿, 也可以表现为血管性水肿。发病早期, 或损伤较轻时, 表现为细胞性水肿, 到了病程后期或损伤较重时, 血脑屏障破坏, 引起血管源性水肿。当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 导致血脑屏障严重受损, 脑水肿骤然加重, 这可以解释某些患者在病程中的突然加重。因此在二氯乙烷引起的中毒性脑病中, 早期的激素治疗非常重要。本病例研究中有一例患者入院后死亡, 就与激素未及时应用有关。

本文病例研究中, 有两例患者有眼底片状出血, 其中1例合并视力下降, 双眼视力0.2左右, 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均正常, 此两例患者病程早期均有几次短暂的癫痫发作, 腰穿均未见红细胞, 1例磁共振轻度强化。中毒性脑病合并眼底视网膜出血, 目前在国内仅有一篇类似报道[12], 另有一例合并视力下降, 但是未查眼底[9]。遗憾的本研究并未进行眼科及视诱发电位等进一步的检查。虽然经过治疗视力均有明显的恢复, 但是眼底出血及视力下降及的原因仍不清楚。

治疗急性中毒性脑病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早期诊断, 尽早使用甘露醇、激素治疗疗效好; (2) 中毒性脑病存在细胞内外脑水肿, 故甘露醇、激素疗程长, 过早停药毒物未清除干净病情容易反跳, 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存活数周至数月后的急性中毒性脑病或慢性中毒性脑病患者病理表现为脑实质萎缩, 神经细胞大量减少, 胶质增生而出现精神症状和智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症状, 治疗上应给予维生素营养神经等治疗。由于本病例研究样本量较小, 所得出的结论不免有局限性, 对于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1, 2-二氯乙烷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3年内1, 2-二氯乙烷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患者的病历6份, 并对其磁共振 (MRI) 表现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头部磁共振均表现是白质、深部核团和灰质的长T1WI长T2WI信号。经治疗后, 5例临床治愈, 1例因就诊时间晚, 入院后病情加重, 家属放弃治疗, 导致死亡。结论:1, 2-二氯乙烷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治疗上尽早使用甘露醇、激素治疗疗效好, 中毒性脑病存在细胞内外脑水肿, 故甘露醇、激素疗程长。

关键词:中毒性脑病,磁共振,1, 2-二氯乙烷

“6+1”高效课堂感悟 篇2

【关键词】新课堂 教学模式 高效

本学期本校在学习和借鉴河北精英中学和昌乐二中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推行“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作为高考科目的政治学科不可推脱的也承担了这一任务。传统的政治课课堂,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局限在书本的世界里,很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而学生也是习惯的听老师讲,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就听多少,使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出现上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状况。而“6+1”高效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角色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课本每一课每一框节都制作了一个导学案和一个训练案。导学案是课堂上使用的,严格按照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来设计,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从而使得每节课都能高效。训练案是课后使用,一般是晚自习留足30分时间给同学们去按质按量地完成,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两者相结合以达到高效。

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甚至出现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习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处理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甚至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改革是势在必行的,“6+1”高效课堂适应了课堂改革的需要,把课堂的主体还给了学生,按照其六个环节的安排来看,需要教师讲的就是“导”和“评”,这两个环节只占了一节课三分之一的时间,而其他的时间都交给学生去“思”、“议”“展”和“检”,“思”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把导学案的知识提纲自行阅读,勾画和归纳;“议”要求学生起立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把老师归纳到导学案上的有建设性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展”要求学生把“思”和“议”的成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在教师“评”完之后,学生在课堂当堂“检”,看看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动脑去思考,并动手去做,这样的安排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同时教师担心课程安排的时间问题,往往一节课“一言堂”,加上有些知识过于抽象,使得学生觉得政治课堂枯燥、无味,从而出现了不管教师讲得有多么精彩,而听在学生的耳朵里确像在唱催眠曲,使得一部分学生昏昏欲睡。因此不管教师的知识有多渊博,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多深入,最终都是做了无用功,效果是事倍功半。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达到高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6+1”高效课堂正是适应了这一点,首先其课堂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并伴有一定的奖惩机制。因此同学们既要兼顾个人利益,同时还要兼顾集体利益,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有可能会影响小组的利益,小组成员之间还需要一种合作精神。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在提升,上课举手回答问题非常的积极,是我从教十多年以来首次有的局面,学习兴趣的浓厚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其次,从其课程设置的环节来看“思”—“议”—“展”,“思”是课本的知识提纲,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很容易找到答案,答案的获得就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议”是小组站起来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探讨,交流知识,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展”是小组派出成员展示思考、交流的成果,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后教师再用几分钟时间归纳总结一下,这种“质疑—解疑—归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了课堂氛围,能使得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逐渐得到张扬,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

三、创设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师生之间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隔阂,这种隔阂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就要正确定位,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权威,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高效教学课程模式,就体现师生之间的这种平等的关系,上课时我不再只是站在我的三尺讲台上,而是走到学生身边去,说明我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大家平等的。同时提问的时候我都是采取举手回答的方式,而且鼓励学生说,让他们敢说、不怕说错,只要是举手回答的同学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都会给予鼓励。说对了表扬其善于思考,说错了鼓励其站起来的勇气。因此,课后有的学生不是叫我老师而是叫我姐姐,这表明了学生对你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正是融洽的师生关系的表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6-二氯-1 篇3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

微晶纤维素(MCC,Ph102)、三聚氯氰(TCT)、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单钠(化学纯,CP),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无水碳酸钠(分析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硫酸(分析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SHACT的合成

以TCT、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单钠为原料合成SHACT,反应路线见图1。

将1.85g(0.01moL)TCT加入到20mL冰水混合溶液中,搅拌15min。 再缓慢加入3.68g(0.01moL)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钠盐溶液(溶于80mL去离子水中),控制温度在5℃以下;同时加入质量浓度为20g/L的碳酸钠溶液,以维持溶液的pH值在6.2~6.8,搅拌20~25min。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母液,得到固体粉末,于50℃真空烘箱中烘24h。

1.3 SHACT改性纤维素的合成

称取2g烘干至恒重的微晶纤维素于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用20% Na2CO3溶液调节pH值至10,并在40℃下搅拌30min;称取一定量的SHACT溶于20mL去离子水中,缓慢滴入上述体系中,反应3h,反应结束后产物抽滤,用清水洗涤滤饼至pH值为中性,于50℃真空烘箱中干燥24h。反应方程式见图2。

1.4 酸水解

准确称取0.5g改性纤维素于25mL单口烧瓶中,加入10mL 8% H2SO4,于130℃下水解5h,将水解液全部转移到离心管中,并将pH值调为中性,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做还原糖待测液。

1.5 分析测试方法

FT-IR分析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t is10型,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样品采用KBr压片法制备。X射线衍射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D8Advance型,德国布鲁克AXS公司),采用铜靶Cu Kα(λ=0.15406nm),功率为1600W(40kV×40mA),采用NaI晶体闪烁计数器测量X射线的强度,扫描范围为3~60°,扫描速度4°/min,步长0.02°。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测定水解液中还原糖的含量。494nm处测得的葡萄糖标准曲线为y=1.07165x-0.01356(R2=0.998)。还原糖含量计算公式[17]见式1。

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纤维素的晶粒尺寸,如式(2)所示:

式中,D为晶粒尺寸;κ为Scherrer常数,取κ=0.89;λ为射线波长,对铜靶λ=0.15406nm;β为特征衍射峰的最大半高宽,以弧度表示;θ为Bragg角[18]。

采用式(3)计算纤维素的结晶指数。

式中,I002为002晶面衍射强度最大值;Iam为2θ=18.3°处的衍射强度[19]。

2 结果与讨论

2.1 SHACT的结构表征

对比TCT与SHACT的红外光谱图(见图3)可以看出,3485和3078cm-1是仲胺—NH—的伸缩振动峰,1505、1535、1599和1640cm-1处为三嗪环和苯环的骨架伸缩振动吸收峰,921~782cm-1是苯环的C—H弯曲振动吸收峰,均三嗪在869cm-1的特征吸收峰也包含在内。综上分析,可确定合成了目标产物。

[(a)TCT;(b)SHACT]

[(a)微晶纤维素;(b)SHACT改性纤维素]

2.2 SHACT改性纤维素的结构表征

通过对比未改性、SHACT改性微晶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图(见图4),1640、1551、1435和1379cm-1处为三嗪环的骨架振动峰;而893cm-1处为苯环单取代弯曲振动吸收峰。由此推断,SHACT成功的接到了微晶纤维素上。

2.3 SHACT改性纤维素的结晶结构

图5为SHACT修饰前后微晶纤维素的X射线衍射图,图6为SHACT改性前后,纤维素的结晶指数和晶粒尺寸随SHACT用量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2θ=14.8°、16.4°、22.5°和2θ=34.5°的衍射峰为纤维素Ⅰ型特征峰[20,21,22]。当SHACT的相对摩尔含量为0%~4.76%时,随SHACT用量的增加,结晶结构变的不完整,结晶指数减小,晶粒减小;当SHACT的相对摩尔含量超过4.76%时,继续增加用量,结晶指数增大,晶粒尺寸逐渐变大。

2.4 SHACT改性纤维素的水解

还原糖得率随SHACT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经SHACT改性后纤维素水解后还原糖得率显著提高;随着SHACT用量的增加,纤维素水解后还原糖得率增大,当SHACT相对摩尔含量为4.76%时,微晶纤维素水解产生还原糖的量最大,为9.71%;而当改性剂SHACT用量进一步增加时,微晶纤维素水解产生还原糖的量反而下降。

图7还原糖得率与SHACT用量的关系

根据纤维素水解数学模拟以及前期研究[15,23,24],由于接枝到微晶纤维素上的SHACT的空间位阻效应,纤维素分子链的相互作用减弱,且SHACT分子中的2 个亲水性磺酸基团,使纤维素的亲水性大大增加,更利于酸的渗透,所以纤维素水解后还原糖的得率随SHACT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当SHACT用量继续增加时,改性剂SHACT的分子链中—OH可能会与纤维素大分子链中的羟基形成分子间氢键,使纤维素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而不利于酸的渗透,故当SHACT用量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其用量的进一步增加,反而不利于纤维素的水解,因此,还原糖得率随SHACT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3 结论

以TCT和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单钠为原料成功合成了SHACT,并将SHACT用于微晶纤维素的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确定SHACT成功的接枝到了微晶纤维素上。经SHACT改性的微晶纤维素水解后还原糖的得率明显提高;水解后还原糖的得率随SHACT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SHACT的接入增加了纤维素无定形区的含量,降低了微晶纤维素的结晶指数和结晶尺寸,进而提高了纤维素的水解效率。本方法可以作为木质纤维素的化学改性预处理方法,提高纤维素-乙醇转化效率。

摘要:合成了2-(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钠)-4,6-二氯-1,3,5-三嗪(SHACT),用于微晶纤维素(MCC)的改性,研究了改性纤维素的结构与水解性能的关系。以三聚氯氰(TCT)、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单钠为原料,合成SHACT;将SHACT用于微晶纤维素的修饰,用FT-IR表征其接枝效果,并通过WAXD分析改性后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并将修饰后的微晶纤维素于130℃、固液比为1∶20的条件下用8%(wt,质量分数,下同)H2SO4水解5h,研究SHACT的用量对纤维素微晶结构和水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SHACT改性后,微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发生了变化:无定形区含量增加,结晶指数下降,晶粒尺寸减小;微晶纤维素水解后还原糖的得率有所提高,当SHACT相对摩尔含量为4.76%时,微晶纤维素水解后还原糖的得率最大(9.71%)。

6-二氯-1 篇4

关键词:1, 2-二氯乙烷,采样体积,检出限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以国标GBZT160.45—2007规定为依据, 此时的检测存在一定的难度, 主要是体现在1, 2-二氯乙烷的采样、解吸与检测等环节, 不仅检测的工作量较大, 还难以保证检测的结果, 因此, 为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 使1, 2-二氯乙烷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保持同步性, 本文对国标GBZT160.45—2007方法中1, 2-二氯乙烷采样体积修正的可行性展开了研究, 旨在提高检测的工作效率。

1 实验分析

1.1 仪器试剂

此次实验中运用的仪器试剂主要包括气相色谱仪、检测器、毛细管色谱柱、分析天平与移液枪, 还包括二硫化碳、1, 2-二氯乙烷, 此时的试剂是由某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提供的。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KB-1701, 载气为氮气, 柱温中的程序升温为28℃, 此温度维持3min, 此后按照4℃/min升温到37℃, 再按照74℃/min升温到60℃, 此温度维持6min, 进样口温度为150℃, 检测器温度为250℃[1]。

2 结果讨论

2.1 线性分析

此次实验借助了外标法定量, 其中的空白为二硫化碳, 并将1, 2-二氯乙烷进行了称取, 取出了25.06mg, 此后, 在25m L容量瓶中加入10m L的二硫化碳, 在此基础上, 溶液质量浓度达到了1002.04mg/m L。

根据1, 2-二氯乙烷的标准溶液, 可以绘制0, 10.08, 40.12, 70.05与100.12, 的标准曲线, 根据曲线关系可知, 1, 2-二氯乙烷具有较好的线性。

2.2 结果分析

(1) 测定方法检出限

在国际上, 相关组织对检出限的含义进行了确定, 具体内容如下:检出限是根据某种特定的方法与给定的置信度内, 对样品进行了检测, 从而明确待测物质的量及其最小浓度。其中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定性, 主要是对样品进行判定, 了解待测物质中所含浓度与空白相比, 前者高于后者。

方法检出限主要是指运用某种分析方法对待测物质进行测定与处理后, 此时的分析物在信号方面与空白样品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该特点是借助99%置信度从而实现的, 在此基础上, 被测定后, 了解了其最低浓度。

方法检出限测定后要分析基质的存在情况与样品制备过程的影响情况等, 它对分析方法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 还实现了对分析方法的评估, 它对于低浓度样品的检测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 对1, 2-二氯乙烷样品的方法检出限进行了测定, 此次测符合采样体积修正工作的需求, 此时的标准溶液, 其质量浓度配制为3.0ug/m L, 对其进行了平行测定, 次数为20, 具体的实验结果为:色谱峰面积平均值为858, 标准偏差为32.2%。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 1, 2-二氯乙烷的方法检测限为0.34ug/m L, 此时的检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规定相关的实验室标准, 其中1, 2-二氯乙烷的方法检测限为0.40ug/m L。

(2) 确定定量测定下限

关于检出限计算方法的规定, 在国内缺乏统一性, 通常情况下, 对IUPAC与国际相关的规定进行借鉴, 此时方法的检出限为3S, 其中, S是指浓度为零时, 空白样品的标准偏差[2]。

定量测定下限是指以空白测量值标准偏差的10倍相对应的浓度, 此时的置信水平为90%。

在美国, 其国家标准局对10S进行了定义, 10S即定量检出限, 它是10倍空白标准偏差。通常情况下, S值的测定是通过对低浓度的加标溶液配制从而实现的。在痕量分析对报告数据的准则进行了规定, 具体内容为:分析物浓度及其可靠性的范围, 即:前者小于3S时, 其范围为可疑检测范围;前者为3S时, 其范围为方法检出限;前者在3S-10S之间时, 其范围为半定量;前者为10S时, 其范围为定量检出限;前者大于10S时, 其范围为定量范围。

3 采样体积修正的可行性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 根据国标GBZT160.45—2007的规定, 1, 2-二氯乙烷的采样流量与采样时间分别为300m L/min与15min, 在此基础上, 其采样体积为4.5L。在对其他条件不进行改变, 而将采样流量与采样时间进行更改, 分别为100m L/min与15min, 此时的采样体积为1.5L, 在此情况下的检测, 定量检出质量浓度具有较大的变化, 二者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方法检出限、定量测定下限及其他方面[3]。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此类行业的使用作业环境中, 存在着诸多的有害物质, 为了实现了1, 2-二氯乙烷的有效检测, 将不同的有害物质进行了采样, 并在同一根碳管中实现了检测, 此时的实验具有良好的效果, 不仅节约了采样与检测的时间, 还控制了检测的成本。

参考文献

[1]陈卫, 康莉, 仲岳桐, 刘红河, 陈春晓.工作场所空气中1, 2-二氯乙烷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法[J].职业与健康, 2013, 06:404-406.

[2]许佳章, 陈卫, 陈湘莹.工作场所空气中1, 2-二氯乙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2, 06:378-380.

6-二氯-1 篇5

关键词:测试分析,Cu2+,分光光度法,镀铜废水,5, 6-二氯-苯并噻唑偶氮苯甲酸

0 前 言

电镀厂每年要排放大量电镀废水, 其中的重金属离子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且能在植物中积累, 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和动物体, 进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铜是这些重金属元素之一, 对其准确测定很有意义。目前, 铜的测定主要有滴定法[1,2]、分光光度法[3,4,5,6]、X射线荧光法、原子吸收法[7]、色谱法[8]和ICP - AES法等。本工作在pH值为5.0的NH4OAc - HOAc缓冲溶液中, 在乳化剂OP存在下, 以5, 6 - 二氯 - 苯并噻唑偶氮苯甲酸 (5, 6 - diCl - BTAEB) 与铜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 生成稳定的配合物, 利用其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测定Cu2+的新光度分析法。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选择性好, 用于测定镀铜废水中的微量铜, 结果满意。

1 测试条件

1.1 仪器与试剂

722型分光光度计, pHS - 3C型酸度计。

Cu2+标准溶液:1.000 0 g/L, 用纯铜粉 (>99.95%) 按常规方法配制;将其用水稀释成1.0 μg/mL作工作液。NH4OAc - HOAc缓冲溶液:pH值为5.0, 用HOAc和NH4OAc溶液配制, 用酸度计测定。乳化剂OP溶液:10 g/L。5, 6 - diCl - BTAEB溶液:1.0 g/L 乙醇溶液。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均为去离子水。

1.2 方法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0 mL Cu2+工作液于25 mL比色管中, 加入4.0~5.0 mL pH值为5.0的NH4OAc - HOAc缓冲溶液, 1.0~3.0 mL 10 g/L乳化剂OP溶液, 1.5~3.5 mL 1.0 g/L 5, 6 - diCl - BTAEB溶液, 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10 min后, 用1 cm比色皿在722型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650 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 测定吸光度。

1.3 测试条件优选

1.3.1 测定波长

图1为5, 6 - diCl - BTAEB在上述条件下波长与吸光度的关系。可见, 本试验条件下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0 nm处;试剂空白体系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50 nm。Δλ=90 nm, 配合物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与试剂空白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差值较大。因此, 选择650 nm作为测定波长。

1.3.2 NH4OAc - HOAc用量

体系在弱酸性介质中显色, 在pH值为4.0~5.5的弱酸性介质中, 配合物的吸光度最大且稳定, 因而以此缓冲溶液控制体系的pH值。当缓冲溶液的用量为4.0~5.0 mL时, 体系的吸光度最大且稳定。因此, NH4OAc - HOAc缓冲溶液的用量选用4.5 mL。

1.3.3 显色剂用量

1.0 g/L显色剂5, 6 - diCl - BTAEB溶液的用量在1.5~3.5 mL时, 配合物的吸光度最大且稳定, 故选用5, 6 - diCl - BTAEB溶液用量为2.5 mL。

1.3.4 表面活性剂

没有乳化剂OP时, 加入显色剂后, 由于5, 6 - diCl - BTAEB为非水溶性显色剂, Cu2+不能与5, 6 - diCl - BTAEB形成配合物, 溶液立即浑浊。当体系中加入乳化剂OP后, 浑浊的体系很快变清亮。10 g/L乳化剂OP溶液在1.0~3.0 mL内, 配合物的吸光度最大且稳定。选用OP溶液用量为2.0 mL。

1.3.5 显色时间及体系的稳定性

体系在室温下迅速显色, 放置5 min后体系的吸光度可达到稳定, 显色配合物至少可稳定8 h, 因而选用显色时间为10 min。

2 测试结果及实用分析

(1) 配合物的组成

用摩尔比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配合物的组成为nCu2+ ∶n5, 6 - diCl - BTAEB=1 ∶2。

(2) 工作曲线

Cu2+含量在0~400.0 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 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3 6+9.792×10-4 CCu2+, 相关系数γ=0.999 7, 计算得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31×104 L/ (mol·cm) 。

(3) 共存离子的影响

对于0.04 μg/mL Cu2+的测定, 相对误差不超过±5%时, 以下用量的离子 (以μg计) 不干扰测定:K+, Na+, Cl-, NH+4, POundefined, SOundefined, SiOundefined, NO-3 (10 000) ;Ca2+, Mg2+, Mn2+, Pb2+, B3+ (1 500) ;Ba2+, Hg2+, Ti6+ (1 000) ;W (VI) , Au (III) , Cr (Ⅵ) (600) ;V (V) , Ag+, Sn (VI) , Mo (VI) (500) ;Cd2+, Sb (Ⅲ) , Bi (Ⅲ) , U (VI) (400) ;Zr (IV) , Th (IV) , Ir (IV) , Pt (300) ;Al3+, Zn2+ (150) ;Fe3+ (50) ;Ni2+ (40) 。加入1.0 mL 5.0 g/L抗坏血酸溶液可掩蔽100倍Fe3+, 加入1.0 mL 2.0 g/L柠檬酸三钠溶液可掩蔽100倍Ni2+。

(4) 实际应用

准确移取湘潭某电镀厂镀铜废水5.0 mL于150 mL烧杯中, 加入3.0 mL浓HNO3, 在电炉上加热消解以破坏有机物和溶解悬浮性固性物, 使待测元素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取下冷却, 加入25 mL H2O溶解析出物, 煮沸10 min, 冷却。用快速滤纸过滤, 将滤液收集于50 mL容量瓶中, 用H2O稀释至刻度, 摇匀。吸取此试液10.0 mL于500 mL容量瓶中, 用H2O定容, 摇匀, 作为待测液。另取20.0 mL按文献[9]方法进行处理。按文献[6]萃取 - 催化褪色光度法方法测定原镀铜废水。分别取适量上述2种溶液, 分别加入1.0 mL 5.0 g/L抗坏血酸溶液和1.0 mL 2.0 g/L柠檬酸钠溶液, 按本方法测定, 结果见表1;按分析手续进行标准加入回收试验, 回收率为97.5%~103.0%。可见, 采用本法测定Cu2+的效果较好。

3 结 论

(1) 建立的废水中微量铜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铜含量在0~400.0 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57×104 L/ (mol·cm) 。该方法用于测定镀铜废水中微量铜, 结果与萃取 - 催化光度法相符, 实际试样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加标回收率为97.5%~103.0%。

(2) 该方法采用常见的分光光度计,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快速。

参考文献

[1]华东化工学院,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126.

[2]张济新.分析化学实验[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83.

[3]翟庆洲, 杨丽娟, 徐安丽, 等.对乙酰基偶氮胂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0, 36 (10) :453~454.

[4]李在均, 侯永根, 潘教麦.对氯偶氮安替比林与铜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J].冶金分析, 2004, 24 (3) :8~10.

[5]柳玉英, 齐登福, 孟波.酸性大红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J].分析试验室, 2002, 21 (4) :29~30.

[6]罗道成, 刘俊峰.萃取-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微量铜[J].材料保护, 2005, 38 (3) :69~72.

[7]马勤.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钨铁中铜量[J].冶金分析, 2002, 22 (2) :19~21.

[8]刘玲, 周光明, 张新申.低压离子色谱-化学发光联用在线检测水中痕量铜[J].分析化学, 2002, 30 (4) :478~481.

【6-二氯-1】推荐阅读:

二氯甲烷和二氯乙烷08-28

二氯丙烷08-16

上一篇:二次开发项目下一篇:幼儿班主任管理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