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

2024-07-06

梯子(通用11篇)

梯子 篇1

梯子是在我们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之一,但是不正确使用的话,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期我们就在这里集中介绍一下“便携式梯子(Portable Ladder)”的正确使用方法。

梯子的选择

常见的便携式梯子一般分为人字梯、一字梯等类型,同时它们又可以分别衍生出不同的型号,比如延伸式梯子、自立式踏棍梯子等(可参考GB/T 17889.1-1999)。下面根据人字梯和一字梯的特点进行介绍。

首先,要根据工作环境来选择适合的梯子,主要考虑:

1.工作点的高度,梯子的长度要足够。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常常不能做到。

2.附近是否有固定物体可以依靠。在空旷的地方,我们可以使用人字梯(图1);而在有固定的依靠物时,一字梯则是不错的选择(图2)。

3.在具有电气设施的环境下,比如电线附近,配电室内等,不应该使用铝合金梯子,而应该选择玻璃纤维产品,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

不管使用哪种类型的梯子,都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避免使用自制梯子。譬如,自制的木梯子,因为我们无法对自制梯子的承重能力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意外。

使用前的检查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清洁。

1.检查梯子的各连接处、踏步及附件等是否松动、断裂或缺失。如果有,则应立即维修或报废。如果连接处生锈,可以使用除锈剂润滑。

2.如果是金属梯子,应检查是否存在凹痕或褶痕。如果有,则意味着梯子已经变形,不能继续使用了。任何情况下都不应粉刷梯子,因为油漆会将有缺陷的地方掩盖住。

3.注意梯子上是否有泥或油,这可能造成打滑,要及时清理。

一字梯的使用注意事项

1.梯子在摆放后,顶端必须超过支撑点1m左右的距离(大约三四个踏步)。这是为了保证人员爬到顶端时,双手仍然可以握住梯子的两侧。否则会因为手部没有支撑点而坠落。

2.确保梯子的着地点与固定物的距离为固定物高的1/4。换言之,梯子与地面的夹角大约在75°,这种角度可以保证梯子处于最为稳固的状态,不会向前后滑落(图3)。

小技巧:将梯子摆放后,站在梯子前,用一只脚踏在最下面一个踏步上,水平伸出你的胳膊。如果你的手能握住梯子的踏步,那么这个角度基本上就是75°了。

3.梯子要绑系在固定的物体上。如果不能做到,则要有人扶住梯子下方,才可攀爬。

4.对于伸缩式梯子,要保证两段梯子的重合部分不小于1m,大约三四个踏步的距离。避免梯子从重合的地方折断。

人字梯的使用注意事项

1.梯子在使用时要完全打开,梯子内侧的连接部件保持水平展开,以确保最佳的稳定性。决不可把人字梯当作一字梯来使用。

2.人站在梯子上时,不可以高于从上至下第3个踏步的位置,以免失去支撑点,正规厂家生产的梯子均会在踏步上贴有提示(图4)。

3.有些人字梯两侧都有踏步,但是梯子上仍然只能允许一个人工作(图5)。

攀爬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梯子要摆放稳固,不可放置在不稳定的物体上。例如水桶、砖头上面(图6)。

2.梯子摆放时不要堵塞工作场所的紧急出口。

3.攀爬梯子时要面对梯子,并使用3点式接触法,即任意时刻,人员只能有一只手或一只脚离开梯子,随时保持和梯子有3个点接触。下梯子时,不可背对梯子,更不允许跳下梯子,同样使用3点式接触法。攀爬时手中不可拿着任何物品。如有工具,可以放在工具袋中背上去(图7)。

4.在梯子上工作时,应将身体依靠在梯子上,不可探出过远,否则会发生坠落。

5.梯子只能用于短时间工作(不超过15min),否则人员的注意力会分散,忘记自己仍然处于高空。所以长时间工作应该每15min休息1次,或考虑其他工作方式,比如使用脚手架或移动式人员升降机。

6.人在梯子上时,不可移动梯子。

7.在攀爬超过4.5m高的梯子时,应该使用安全带。

8.在有行人和车辆经过的工作地点,应该设立警示带或采取其他围挡措施,防止人员及车辆撞到梯子。

9.如果把梯子放在门后工作,一定要将门锁好,避免有人推门撞到梯子。

10.在梯子上的作业不可以一个人单独进行,至少应有1人监护,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可及时救援。

11.下雨天不可以在室外攀爬梯子,以免滑倒坠落,甚至发生雷击事故。

12.当你感觉头晕、不舒服、头疼、醉酒时,不要试图爬梯子。

梯子储存和搬运中的注意事项

1.梯子要放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且不会造成绊倒人员的危险。

2.可能的话,要竖直摆放。如果不行,就平躺放在地面上。

3.梯子储存的地方要远离热源、潮湿的环境,以及化学品。

4.梯子搬运时要戴好手套,避免夹手。如果一个人搬运,要把梯子的重心位置搭在肩膀上扛着走(图8);如果是两个人搬运,那么两个人应该站在梯子的同侧(图9)。安

梯子 篇2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我选择了以孩子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梯子作为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和梯子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一物多玩的趣味性,从中发展走、爬、跳等动作技能,以及合作能力的发展。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性发展所需,并结合他们爱运动的特点,我有目的、精心的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丰富对梯子的认识,激发孩子们探索梯子多种玩法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梯子的多种玩法,能动作协调的玩游戏。

3、喜欢玩竹梯活动,不怕困难、敢于尝试,体验创造性玩梯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四个竹梯子;轮胎12个;《模仿操》音乐及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竹梯导入,激发幼儿玩竹梯的兴趣。

1、教师导入:瞧!老师这儿准备什么玩具呢?(竹梯)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竹梯游戏,小朋友都来挑战比比谁玩梯子的方法跟大家都不一样?

2、幼儿随着《模仿操》音乐做热身运动。

教师: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准备开始玩竹梯吧!

二、幼儿尝试探索竹梯的多种玩法,能动作协调的玩游戏。

1、引导幼儿探索梯子的多种玩法,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梯子的多种玩法,体验玩梯子的快乐。

3、集中幼儿一起说说玩梯子的感受,相互交流分享,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发现动作要领。

三、出示轮胎,继续探索梯子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梯子的乐趣,进一步促进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1、借助辅助材料——轮胎,继续尝试探索竹梯的新玩法。

2、集中分享交流,表杨不怕困难敢于尝试游戏的幼儿。

四、放松活动: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活动四肢,使身体完全放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梯子在孩子们生活中经常看到,于是从幼儿的生活中,以及孩子的兴趣上选择内容,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又能让孩子在玩梯子的多种方法中掌握了动作技能,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情绪得到了放松。《指南》提出:“应为幼儿提供一个温暖、轻松、支持的心理社会环境。”于是在接下来的环节当中播放背景音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探索梯子的玩法,在活动中幼儿开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过梯子,有的的走,有的爬,有的钻,有的扶着梯子的两侧跳,慢慢的胆子大了些,能自如地在上面玩。

《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继续调动幼儿的创新游戏意识,接着投放轮胎,进一步引发孩子探索梯子的创新玩法。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有足够的游戏时间,我采取了小组指导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让孩子在小组中探索梯子的不同玩法,发现同伴之间的.创新玩法,鼓励孩子共同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在体验到了玩梯子快乐同时,爬、跑、跳、平衡等动作方面都得到练习获得了发展,同时发展了幼儿间合作,勇敢、沉着、胆大心细的品质。整节活动,幼儿情绪很高,梯子玩法很多,满足了孩子们,好玩、好动、好奇的想法。

存在不足:

对于孩子出现的难题,总是忍不住直接帮助他们,作为老师应该多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遇到问题鼓励孩子。比如:钻不过去怎么办?谁能想到钻过去的方法。等孩子实在想不出的时候,再给予帮助。

让绝路变成梯子 篇3

有一天,一位爵士乐团的指挥约见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请对方写一部交响乐作品。可是格什温长期从事的是通俗音乐作品的创作,因此以自己对这种高雅音乐“一窍不通”为理由,婉言加以拒绝,表示难以从命。

这位乐团指挥虽然无可奈何,但又不想放弃。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报纸上刊登一则消息,说音乐厅在3个星期后将演奏乔治·格什温新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以此来逼迫作曲家“就范”。

格什温知道这件事后,真是进退两难。他心里琢磨着:3周后如果写不出一部像样的交响乐作品,肯定有损于自己的声誉;可是要真正动手创作,又谈何容易,因为交响乐是自己从未涉足过的领域。被逼进死胡同的格什温别无他法,只好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想不到在两周之后,他居然把一部题为《蓝色狂想曲》的作品交给了乐团指挥。

随后的首场演出十分成功,轰动一时。格什温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蓝色狂想曲》成了享誉世界的名曲,从此奠定他在乐坛上的地位。

“语文”是一架“梯子” 篇4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娇梅千万只折一枝怜”,住在每个人心里的语文都有可爱可贵之处,这也正体现着语文的“丰富性”。而我心中的语文是一架梯子,一架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工具——语言的梯子。

语文是一架梯子,梯子的底端站着你、我、他,所有人都跃跃欲试,想要往上攀爬。可是这架梯子的另一端是什么?很多人不屑知道。我们说重过程而不重结果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而攀爬语文这架梯子,只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则是“买椟还珠”。梯子,只是一种工具,它的作用再强大,也只是为了一个更强大的目标。这架梯子的另一端是:交流,更好的交流。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交流方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独立存在的人类个体因为开发了语言而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为了使这个整体更有凝聚力,人类自觉地去发展完善语言,促成更好的交流和理解,人们的沟通交流由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发展成口语与书面语并存。然而人类的智慧决不止于此,我们最终进入了信息时代。

面对面交流与书面交流依然存在,只是,网络交流正以一种洪流的气势涌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慢慢地,我们形成了一种近似自闭的生活方式—你看我时很远,你看手机时很近。朋友聚会本该是有说不完的思念和关怀,可现在大部分人的情况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都看向手机。我们来看看人们热衷的这种网络交流方式:网络交流的及时性和简捷性不言而喻,而同时网络语言的过度“精辟”使人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懒惰。人们不再愿意用更精致的语言去表达自己:表达惊讶—“尼玛”;表达无奈—“尼玛”;表达难过—“尼玛”。

过去,语言交流让人与人走得更近,而现在,我们“自闭式”的交流正在使我们疏远了身边的人,我们慢慢变回端着电脑或手机的“独行者”。

语文,作为一架通向“更好的交流”的梯子,正在被这个社会迫切地需要着。那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

有一千种语文,就有一千种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不同的课堂所教所学不尽相同。杜郎口教育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无疑是所有不同的语文课堂中最与众不同的,它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学生表达自我的舞台,他们用语言呈现课文,用语言表达自我,学生与学生之间以表达为桥梁,这座桥梁实际上不仅是思维与思维的连接,同时也是学生通向自我内心深处的一座桥梁。这种大胆的语文教学创新尽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但我认为它的方向是通向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的。我们需要把语文作为一架梯子,把学生过渡到拥有更强的表达力,更好的交流能力的阶段。

《梯子》语文阅读答案 篇5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活横截面。

答案

A、E

解析

B人物、立意、情节是构成一篇小小说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C“这一情节不真实”评价错误,违背了小说创作原则;

D“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错误)

(2)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答案 爱儿子;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教育儿子;是一位具有难得的理性的爱的父亲。

(3)文中写到了哪几种花?分别简析其作用。

答案 墙头上的野花:在交代事情的起因;笑声像牵牛花吹出来的:生动地描绘出儿子笑声的欢快和开心;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的脸上:形象地描绘出儿子的灿烂笑容,表现其内心由惊惧转为欣喜的变化和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我进步的梯子 篇6

匆匆行走在人生之路上,迎面是陡峭的山路,我望而生畏,我彷徨了。徘徊于众山之间,要前进就要不怕山高,我无法作出抉择。就在我不知所措时,在我后面的人都追上来了。有的人望而却步,有的人却可以攀登这种险峰。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后者都有一张梯子。对呀,梯子,我少了张梯子。想罢,我沿着山路往下走,从积雪中刨出了我的梯子。虽然来回路途很遥远,但是我不后悔。我在心中立下誓言:不管前进之路多么遥远,多么坎坷,我要用梯子登上这座高峰。于是我带着这梯子上路了。

我带着梯子在路上艰难地行走,泥泞的山路、呜呜的风雪、阴森的树林让我的行进又困难了许多。此时,沉重的梯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我丝毫没有丢掉这张梯子的意思。不知流了多少汗,度过了多少个寒冷的日夜,我终于跋涉到了那个陡峭的山壁下,只见那批没有梯子的人一个个站在那里无可奈何地叹气。“我要用行动证明誓言,登上这一险峰。”凌云壮志刻写在我的心头。我把梯子架在山峰上,一步一步往上攀爬,一步,两步,三步……我终于登上了这座险峰,证明了自己,实现了誓言。站在峰顶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在心中真心地感谢你,我的梯子。

在人生的征程上,我感谢书籍这把梯子给我带来的收获。当我在勤奋与懒惰之间徘徊时,是它让我选择了勤奋;当我在信心与丧气中彷徨时,是它让我选择了信心;当我在友爱与冷酷中忧郁时,是它让我选择了友爱。

一把钥匙可以开启智慧的大门,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生的坦途,一杯香茶可以打开大脑的神思,一滴甘露可以净化邪恶的心灵,一方绿洲可以染绿荒芜的沙漠,一泓清泉可以浇灌干涸的土地,而一张梯子可以让我取得进步。

书,就是这张助我进步的梯子。

梯子理论:企业控制和创新的统一 篇7

1908年法国人H·法约尔将控制定义为:“在一个企业里, 控制就是要证实一下是否各项工作都与已定计划相符, 是否与下达的指示及已定原则相符合。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工作中缺点和错误, 以便加以纠正并避免重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许多学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控制理论和思想, 其中有影响和代表性观点如下:

彼得·德鲁克的“自我、理性的控制”理论提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的总目标对他的要求,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该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管理”, 由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 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 而不是由其上级来指挥和控制。德鲁克的上述主张是目标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也成为现代管理控制的理论依据。

小詹姆斯·H.唐纳利为代表的“控制过程论”认为, 控制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建立标准、揭示偏差、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由此控制可分为三种类型:预先控制, 中心问题是防止组织中所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现场控制, 监督实际活动, 保证按目标进行;反馈控制, 中心问题是最终结果, 以此指导将来行为。

弗里蒙特·E.卡斯特为代表的“控制系统论”认为, “控制”一词含义非常丰富, 包括核对或验证、调节、与一项标准比较、指导或命令、抑制或限制等, 控制所关心的不仅是与完成主要目的直接相关的事件, 而且还要使组织维持在一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以达到该主要目的的状态。控制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对其起决定作用的是构成控制活动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包括决定目标、规划与预算、评估绩效、管理活动、激励和责任中心制。

托马斯·贝特曼的“控制动力论”认为, 在当今复杂的组织环境中, 计划与控制两种功能对于各组织及组织部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组织进行控制, 按其控制力来源分为官僚控制 (bureaucratic control) 、市场控制 (market control) 和关系控制 (clan control) 。只有综合并正确地使用官僚控制、市场控制、关系控制, 使之既互补又各自发挥积极作用, 才能全面实现组织的目标。

詹姆斯·迈天提出的“生态控制论”将企业所处的信息社会比作自然界, 要求企业必须正确把握自己所处的“生态系统”, 并在竞争中得以发展壮大, 这是控制所应解决的首要而且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建立适应商务生态系统的控制系统, 必须确立合作竞争、信任关系、共同发展、信息集成并共享和系统优化的观念, 而系统优化是目前控制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

罗伯特·A.安东尼与维杰伊·戈文达拉杨的“控制边界论”, 则是从会计角度来认识管理控制问题, 对于管理控制而言, 存在一个会计的边界制约。他们认为, 管理控制是介于战略形成与任务控制之间的一种活动, 而且是正式、系统的管理控制。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在1992年9月公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 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内部控制框架。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职员共同作用, 为实现经营效果性和效率性,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适用的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这个广义的定义体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程和全面的控制理念。相应地, 内部控制框架也被划分为五个内部控制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COSO于2004年9月正式颁布《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它在1992年的框架基础上增加了内部控制的三个要素: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 同时把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提高到战略定位, 这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综上所述, 控制最初是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被广泛的认可,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产生了相对独立的控制理论, 包括自我控制论、控制过程论、控制系统论、控制动力论、生态控制论以及将财务和会计引入研究的控制边界论等。这些理论和思想使人们认识到控制不仅仅只是一项管理职能, 而是贯穿企业始终、使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一种能力。控制对象也已经不是针对组织内部个别行为的或者局部的牵制, 而是基于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当以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为标志的风险观引入控制论后, 控制对象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全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此显著, 所以我们认为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支柱之一。

二、创新理论的综述

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创新理论, 并因此闻名于整个经济学界。他认为, “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是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旧的生产结构的破坏, 同时其过程本身却是新组合和新结构的创立过程, 这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他还特别强调企业家的作用, 认为创新的承担者 (主体) 只能是企业家, 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门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周期理论”认为经济衰退和大危机刺激了技术创新, 它是技术创新高潮出现的主要动力, 危机会迫使企业寻求新技术, 而大批技术创新的出现则成为经济发展浪潮的基础。

弗里曼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则把技术创新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同时, 更强调技术创新对劳工就业的影响, 强调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刺激作用。他为政府提出了一套科学技术政策, 用以刺激技术创新、扩大劳工就业。弗里曼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为国家创新系统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爱德温·曼斯菲尔德、莫尔顿·卡曼、南赛·施瓦茨、理查德·列文、海纳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理论”, 研究了技术创新与垄断、竞争和企业规模之问的关系, 认为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力量是决定技术创新的三个重要因素。竞争程度引起“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企业规模不仅直接影响着一种“技术创新”的能力, 而且影响所开辟的市场前景的大小;垄断程度越高, 对市场的控制越强, 越不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 “技术创新”的利益就越能持久。

美国经济学家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继承了熊彼特的观点和方法, 运用“制度创新”来解释美国的经济增长。他们认为, 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经济的组织形式或经营管理方式的革新, 这种组织和管理上的革新是历史上制度变革的原因, 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因。

综上所述, 初期的创新只研究特定的组织行为, 而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的提出则使得创新研究的领域扩大到企业竞争力、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 涉及的内容也已经涵盖了企业的全部。创新理论从经济的角度解释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原因, 在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 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支柱之一。

三、梯子理论的理论范畴

正因如此, 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理论设想———梯子理论:控制和创新作为现代企业的两大支柱, 其作用类似于梯子的两根平行支柱, 两根支柱之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梯子;构成企业的每个因素, 如资金、技术、人力、产品、组织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 、管理制度以及市场等, 都可以借助这个梯子从低处爬到高处, 当大部分或者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得到提高后, 我们认为这个企业的整体水平也已经提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理论当中, 梯子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效的工具, 其关键是寻求梯子的动态平衡, 要保证两根支柱的高度相匹配, 较低的柱子决定了企业可提升的高度, 同时两根支柱不能相差太大, 否则, 会加大企业自我提升的难度和风险, 长此以往最终将会导致企业的崩溃和衰亡。

从微观角度来看, 我们可以把这个梯子当作是企业用来提升自身各个因素的工具。如对于企业的资金而言, 一方面, 有一系列的财务制度来约束资金的运行, 这些制度被严格执行下去就形成了控制;另一方面, 企业资金本身不存在创新的问题, 它的创新是指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 每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都不相同, 即使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也呈现不同, 客观上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合适的财务制度, 并且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和适应, 始终保持制度的高效性。企业如果能够在资金的控制和创新这两方面保持平衡, 就可以通过这个梯子来提高它的资金管理水平。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有企业就有管理, 有管理就有控制, 同时依据熊彼得的关于创新观点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创新, 也可以认为有企业就有创新, 所以, 任何一个企业都必然的站在一个由控制和创新组成的大梯子之上。

四、梯子理论对企业成长路径的分析

在对大量的企业做了深入的研究之后, 我们发现在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 它们在梯子上所处的位置和状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根据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艾迪思博士提出来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我们按照企业成长、成熟和老化三个阶段来分析。

(一) 成长阶段

企业初期由于企业掌握的资源有限, 总体来说其创新能力很小。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作用下, 企业只有在产品设计、市场开拓上能有所建树, 并以取得现金的能力作为成长基础, 方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生存危机激发了企业对发展壮大及利润的追求, 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其对创新能力的开发与投入, 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迅速增强, 在整个成长阶段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控制方面, 初期企业一般由创业者个人直接管理各项事务, 这种“人治”的控制方式在企业早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 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 这种“人治”的控制被慢慢的“稀释”了, 控制力度不断减小。直到创业者开始意识到该问题, 并着手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力求依靠制度来控制企业的运行时, 企业的控制力才开始回升。

可见, 初期企业的控制从高处开始下降, 而创新则从低处呈现迅速上升势头, 此时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创新这根较低的支柱, 企业会经历一段高收益/低风险的良好发展时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两根支柱高度对比发生了变化, 创新高过控制, 而且其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 此时企业的发展开始受到控制不足的影响, 出现发展减速、停滞、倒退甚至死亡等现象。当企业的控制开始回升时, 这些不良症状也会开始改善, 企业也会慢慢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

(二)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是企业生命周期曲线中最精彩的部分。此时组织在创新与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 同时拥有完整的远景与创意政策、规划与监控能力, 营收与获利持续增长。创新方面, 企业新产品成功地占据了市场甚至获取了优势地位, 企业形象得以树立, 生产规模得以扩大, 盈利水平达到高峰。控制方面, 企业逐步设立各种部门, 组织体系趋于完备, 管理制度趋于完善, 企业价值不断增加。

成熟期的企业既富有进取心, 具有奋发蓬勃的动力, 又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此时企业的创新力与控制力能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 其在梯子上的立足点非常稳固, 企业竞争能力也往往是最强的, 处在高收益/低风险的最佳发展状态。但是企业应该警惕的是成熟也往往意味着衰败的开始, 因为此时企业创新精神衰退和创新力有下降趋势。在环境相对舒适的成熟期里, 企业领导人很容易丧失其特有创新品质, 守成思想开始出现;同时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很健全, 各级人员按规定办事很容易丧失创新积极性, 组织活力有所降低。

(三) 老化阶段

企业一旦进入老化阶段, 其在控制能力上虽然仍很强, 但体现企业活力的创新能力已开始下降。生产规模虽大但包袱沉重, 产品品种虽多但前途暗淡, 规章制度虽多但组织矛盾突出, 企业形象虽在但已成昔日黄花, 原有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销售额下降, 而新产品却很难推出, 企业业务发生萎缩, 竞争能力下降。企业处在低收益/高风险的发展状态。创新能力出现衰退是企业老化的重要标志, 此时企业处在梯子上的位置受到创新支柱的影响随之下降, 这种趋势若不能改变的话, 企业最终将走向死亡。

五、结论

第一, 控制和创新最初都是被定义为组织内部简单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逐渐认识到控制和创新所包含的内容远不是特定行为这么简单, 它们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 直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现在的控制和创新已经是基于企业全面和全程的概念了, 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两种能力, 控制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两根支柱, 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二, 梯子理论是在企业管理的层次, 将控制和创新两种理论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 它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工具, 利用它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各个要素的发展水平, 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可以用作现代企业发展问题的诊断分析,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控制和创新这两根“支柱”会呈现出特定的状态。始终保持这两根“支柱”的和谐统一会延长企业的成熟期,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两根“支柱”不协调、不匹配则终将成为企业走向衰亡的“祸根”。

参考文献

[1]、法约尔著;周安华等译.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彼得.德鲁克著;王伯言等译.组织的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 1990.

新型四连杆门座机梯子栏杆系统 篇8

为了便于司机及安装、维修人员的上下, 门座机都设有扶梯、平台与栏杆 (简称爬梯系统) 。爬梯系统首先应布局合理, 让上述人员能安全、方便地到达需要去的地方;其次应保证有充分的通行空间和安装、维修、保养的作业空间。然而为了满足臂架系统的保养、维修要求, 传统机型的爬梯系统布局却给整个门座机结构带来不利影响。

1 传统爬梯系统简介

门座机的臂架系统通常需要对象鼻梁与大拉杆连接铰点、象鼻梁与主臂架连接铰点、象鼻梁前端滑轮铰点及主臂架中部铰点部位进行维修、保养, 传统机型臂架系统的爬梯系统是安装在整个主臂架、象鼻梁及大拉杆上 (图1) 。各个铰点的保养、维修需通过图1所示各路线进行操作。由于受钢结构样式影响, 通常象鼻梁栏杆系统较为狭窄, 不利于象鼻梁前端滑轮铰点的保养、维修工作, 给工作人员带来不安全因素。

2 新型爬梯系统介绍

新型爬梯系统 (图2) 是在满足保证充分的通行空间和安装、维修、保养作业空间的前提下, 利用新的设计理念进行优化设计。

如图2所示, 与传统爬梯系统相比, 有如下改变:1) 将维修、保养的作业位置由最大幅度改为最小幅度;2) 取消象鼻梁上的栏杆和维修平台, 将象鼻梁前端滑轮维修平台布置在主臂架上;3) 取消布置在主臂架上的象鼻梁与主臂架连接铰点维修平台, 将其布置在大拉杆上;4) 取消主臂架中部铰点维修平台, 该部位的维修、保养在上转柱平台进行。

3 新型爬梯系统设计理念及优点

3.1 新型爬梯系统设计理念

传统的臂架系统优化设计约束条件为“货载的最大水平位移差 (Δdy) 、货载最大未被平衡力矩 (MQ) 、象鼻梁端点最大水平速比 (Vmax/Vmin) ”。在满足传统设计约束条件的基础上, 新型爬梯系统增加了“象鼻梁端点至主臂架中心线的最小垂直距离 (Lmin) ”的约束, 这一约束条件使得最小幅度时象鼻梁前端滑轮维修平台悬出部分最小化, 最大限度地减小平台的重量。

3.2 新型爬梯系统优点

1) 象鼻梁爬梯的取消使得整机重心向回转中心偏移, 从而减轻水泥配重, 减轻整机重量, 减小大车轮压;2) 整机重量及等效变幅力的减小, 降低了变幅电动机和大车运行电动机功率;3) 使得整机钢结构系统受力更加合理;4) 减少了保养、维修人员在工作时的行走路线, 工作时的高度降低。

4 实例验证

下面以常规四连杆门座机MQS2533机型为例, 采用相同计算方法, 比较计算结果。

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表1中:GO为平衡梁配重, t;GD为大拉杆重量, t;GU为小拉杆重量, t;GM为主臂架重量, t;GMX为主臂架重心距主臂架下铰点的水平距离, m;GMY为主臂架重心距主臂架下铰点的垂直距离, m;GE为象鼻梁重量, t;GEX为象鼻梁重心距象鼻梁中铰点的水平距离, m;GEY为象鼻梁重心距象鼻梁中铰点的垂直距离, m;GB为平衡梁重量, t;GBX为平衡梁重心距平衡梁中铰点的水平距离, m;GBY为平衡梁重心距平衡梁中铰点的垂直距离, m;GMS为主臂架爬梯增重系数;GDS为大拉杆爬梯增重系数;GES为象鼻梁爬梯增重系数;B9为转盘水泥配重中心至回转中心的距离, m;Vl为变幅速度, m/min。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5 结语

由以上可见, 在满足爬梯系统各项功能的前提下, 新型爬梯系统较传统爬梯系统更为实用, 减轻了整机重量及整机总功率, 对于保养、维修人员减少了工作时的行走时间、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同时, 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优化设计思路。 (编辑明涛)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型四连杆门座起重机 (以下简称门座机) 的梯子栏杆系统, 文章从整机重心、整体构造、整机自重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且通过实例验证进行了说明。

梯子 篇9

1 矿产资源条件

1.1 矿床地质特征

1.1.1 地层

梯子崖锰矿产于中上奥陶统地层的雾宿山群和查甫群。

梯子崖锰矿的含矿岩系为板岩、硅质岩夹安山岩透镜体。矿大都产于硅质岩中, 锰矿化多顺板理发育。含锰硅质岩厚可达10m。

硅质岩灰色、灰黑色或为浅灰色、灰白色, 板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由隐晶质玉髓和少量绢云母、铁、锰质组成。

板岩为紫红色、灰绿色、灰色, 隐晶质-显微晶质结构, 变余泥质结构, 板状构造, 由泥质、硅质、钙质组成, 以泥质为主。

梯子崖锰矿矿体的南段为侏罗系含砾泥岩和第四系黄土所覆盖。

1.1.2 构造

梯子崖锰矿位于雾宿山复向斜的近轴部和南翼。

矿区为单斜地层。梯子崖矿段覆盖较大, 未发现断层对矿体的切割破坏。

1.1.3 侵入岩

矿区未见侵入岩体和岩脉, 但矿区位于砖台山岩体的南、北约1km, 岩浆的侵入可能为锰矿层改造与矿化的富集提供热源, 矿点硅化的发育及其矿化的富集可能与加里东中期中酸性岩浆的活动关系密切。

l.2 矿体特征

梯子崖-庙沟一带共圈出锰矿体3个。其中Ⅱ号锰矿体长160m, 延深80m, 矿体厚1.81-5.44m, 平均品位13.97%, 矿体走向3100, 倾向南西, 倾角650, 矿体呈似层状, 延伸比较稳定; Ⅰ、Ⅲ号矿体为单采样线控制。

1.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3.1 工程地质条件

矿层的顶、底板围岩为安山岩和硅质岩, 倾角40°-55°, 矿体及围岩致密坚硬, 节理、裂隙不发育, 岩体稳定程度好, 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

1.3.2 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形切割较剧, 沟谷发育, 相对高差200m左右, 多形成“V”字形地貌。

区内干旱少雨, 年降水量302mm-405mm, 多集中于7月-9月, 大雨、暴雨过后都有山洪暴发, 无经常性地表迳流。

梯子崖矿区附近有地下水, 水质较佳, 无色无昧, 甘甜可口, 涌水量较大, 可供500人食用。矿区地形坡度大, 基岩裂隙水发育,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 主要建设方案

2.1 开采方案

梯子崖I、II号矿体长度长, 厚度、形状较均匀, 部分出露地表, 有露天开采的可能性。利用类比法和收支平衡法计算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剥采比为6 m3/m3, 按照境界剥采比和平均剥采比均小于或等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 由此可以圈定出露天开采的境界为:坑底标高为2500m水平, 境界内的矿岩总量为49.5万m3, 矿石量20万t, 平均剥采比为5.68m3/m3, 小于经济合理剥采比。

2500m以下的矿体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可采矿量45.48万吨, 平均品位14.20%, 金属量6.46万吨。

2.2.1 露天开采

(1)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采场底部标高:2500m水平:

最终边坡角:上盘45°~50 °;下盘49°~52°。

采场底平面宽度:底平面最小宽度为20~25m。

最终边坡角的组成:台阶高度取8.0m, 台阶坡面角750。

(2) 露天采场内矿岩量

计算得出境界内矿石储量为20万吨, 品位14.33%, 岩土42.1万m3, 平均剥采比:5.68m3/m3。

(3) 采场最终状态要素

梯子崖锰矿露天开采仅限于2500m以上的山头部分, 采场呈长条形, 未封闭, 采场长225m, 上部宽260m, 下部宽20m, 最大采深75m, 最高标高2575m, 最低点标高2500m。

(4) 露天采剥工艺

为了均衡矿山生产剥采比, 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矿山采用陡帮采剥工艺进行开采。采矿和剥离都采用垂直矿体走向的横向工作面采剥。穿孔用KQ-150型潜孔钻机, 此外配备2台气腿式凿岩机进行二次破碎、修整边坡及根底。

采用多排孔微差挤压爆破松动岩土和矿石。炮孔长9.0m, 最小低抗线4.0m, 炮孔间距4.4-4.7m, 排距4.0m, 炮孔倾角70°-75°, 可选3-5天爆破一次的方式, 采用多排布孔、装药爆破。

临近最终边坡处采用缓冲爆破, 边坡处采用预裂或光面爆破, 矿石块度控制在500mm之内。

露天采场总出入沟设在采场东端, 矿石和南端剥离的岩、土经此主堑沟口由自卸汽车后分别运往选厂或废石场。

2.2.2 地下开采

(1) 开采对象

矿区开采对象为梯子崖锰矿点的2500m以下的所有可采矿体, 可采矿量45.48万吨, 平均品位14.20%, 金属量6.46万吨。

(2) 采矿方法

根据地质报告中提供的资料, 推荐采用分段空场法开采, 采矿综合贫化率12%, 综合损失率为17%, 矿块生产能力为200t/d, 采切比7.4m/kt (46m3/kt) , 少量的厚度<5m的矿体可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

(3) 矿山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按可布矿块参照国内同类矿山企业的实际统计数值, 矿块利用系数取0.35—0.5, 矿块生产能力分段空场法取200t/d, 按主矿体在中段上出现的矿体长度和厚度, 具体布置矿块计算, 中段生产能力可达到10万t/a。

综合考虑矿床资源量、服务年限以及规模效益等, 本方案确定的矿山生产能力基本能够达到10万t/a, 因此, 井下矿山生产能力为10万t/a是合理的。

经排产计算, 矿山地下开采部分的服务年限5年, 采出矿量42.9万t, 品位12.5%。

(4) 开拓运输系统

根据矿体上下盘围岩的力学性质和采矿方法, 按照上下盘:陷落角65°、移动角60°、两翼陷落角70°、移动角65°圈定的地表陷落范围长约675m, 宽约148m。

(5) 矿井通风系统

由于矿体走向长度较短, 埋藏不深, 通风条件好, 设一小型风扇机械通风即可满足要求, 新鲜风流从各中段平硐进入, 污风从上中段回风平巷排出地表。

(6) 矿井排水系统

根据矿段内未见含水层 (构造) , 矿床自然排水能力强, 采用自流排水, 井下涌水沿阶段平硐自流排出坑外。

2.2 选矿方案

根据湘潭锰矿及长沙矿业研究院进行的强磁选试验, 选矿工艺流程采用试验确定的强磁选工艺, 首先要人工手选, 使原矿品位达到18%~20%后再进入选厂, 推荐的工艺流程为:原矿→破碎→磨矿→分级→强磁选。

2.3 建设规模和服务年限

矿山建设规模为10万t∕a, 矿山服务年限为7年, 其中露天开采年限为2年, 地下开采年限为5年。

2.4 产品方案

采矿产品为锰矿石, 最终产品为30%的锰精矿。

3 项目经济概算

3.1 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所需建设投资为1450万元, 见表1, 矿山基建期3个月。

3.2 产品销售及价格

矿山企业的产品为锰精矿, 参考国内近几年的销售价格, 该锰精矿按500元∕t计, 选矿厂交货。

3.3 成本估算

参照类似矿山的实际矿石成本, 结合本矿特点, 选取每吨矿石采选综合成本95元∕t (其中采矿45元∕t, 选矿40元∕t, 其他10元∕t) 。

3.4 综合评价

企业建成后, 年销售收入1605.24万元, 年净利润为228.01万元。投资利润率14.9%, 投资回收期6.7年 (含基建期) 。

参考文献

[1]王青, 史维祥.采矿学,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

梯子 篇10

2012年安徽卷的作文试题, 要求学生阅读下面的材料, 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 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 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 几年过去了, 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 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 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这是一道好的作文试题。同样的温馨提示, 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 内涵和效果便迥然不同:前者在提醒, 后者在解决;前者机械, 后者灵动;更为关键的是, 后者排除了梯子倒下砸人的隐患。其实, 我们的生活不乏这样“做得细、做得精和做得妙”的小处:看到地上的纸屑, 不如自己弯腰捡起来;看到自来水管坏了, 不如先把水堵住;看到小树被风吹倒了, 不如给树培点土等。

从口号式“注意安全”到行为式“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正告诉我们, 只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 再大的难题也会有更好的破解之法。

“梯子是竖放还是横放”昭示着高考作文正在告别“务虚”的诗意迷失, 开始“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在语言张力和表达空间开放的同时, 2012年的作文试题引导考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 用心观察生活、社会, 测试“90后”的考生是否心智成熟, 是否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道德之问”是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小悦悦惨遭碾压, 路人为何见死不救?”“走了‘郭美美’来了‘卢美美’, 中国慈善能否恢复元气?”“‘汉代玉凳’闹笑话, 假拍乱象何时休?”在愤怒与反思的交织中, 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唤醒道德火种、照亮冷漠心灵, 这是回答“道德之问”的“本”。从“江西庐山管理局‘招考舞弊门’”到“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招聘门’”, 再到“山西长治环保系统‘体检门’”, 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世袭招聘”“体检拒聘”一次次地挑战着公平的底线。在一次又一次似是而非的辩解中, 我们渴求透明的信息与严谨的体制, 这是挽救招聘危局的“本”。“药你命”“黑心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无良词汇为何总与食品连在一起?在痛心疾首的“软监管”后, 妥善解决监管不力、惩罚不够、法规不全的突出问题, 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本”。

尽管考生有话说了, 但大多说得肤浅, 说得胆战心惊;教师无言以对, 经典的素材、精巧的架构和拔高的立意没有太大的市场。因为, 语文教师大多迷恋“麦当劳化”的作文教学:以素材样板、结构模板和主题母板排列或整合文章, 评价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上述“板块”, 而非“写作素材的实有化、写作情感的真诚化、写作态度的负责化和写作思想的深刻化”。如此下去, 高考作文异变成又一种专门考核知识的职业性、技术性的考试。

“竖放还是横放的梯子”这一高考作文试题需要考生整体观照、细心揣摩, 更需语文教师的直面和深思:这种贴贴“注意安全”标语式的作文教学套路, 怎能保证下一届走出考场的考生继续直言呢?

2012年安徽卷作文试题偏偏又在写作思维上做足了工夫。一是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已有的因果关系中, 变因为果、倒果为因地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对立面来认识事物;或从原有事物功能的相反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二是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仅仅局限于一种思路、一种规则, 尽量多地增加思考问题的视角, 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以问题为圆心, 向四面八方扩展, 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组, 寻找和更新更多的途径、答案或方法。

早在1984年, 叶圣陶先生就在《中国教育报》上著文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 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因此, 锻炼思维至关重要。”在《集体习作实践记·序》一文中, 叶老则更为明确、具体地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而一的。因此, 练习作实际上也就是练思想。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是写作教学的核心, 这道作文试题再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了。应试技巧的训练源于思维和语言的训练, 治本当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一方面要给学生一个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序”, 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观察积累、体验感受、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提炼加工、语言表达等能力;另一方面, 要求教师不仅要“知”, 而且能“行”。

作文就是“写”, 不提“说”, 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但我们一直以来置若罔闻。语文“三老”早就提出“口头作文”的必要。吕叔湘先生这样告诫我们:“以作文教学为例, 多做口头作文的练习就很有好处。”张志公先生指出:“全部以书面训练 (读, 写) 为内容, 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 这是不全面的。”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中建议:“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生语的认识程度怎样, 可以看他的笔记, 也可以听他的口头回答。”现已陷入进退两难的作文教学不妨在此开拓, 或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爬梯子的故事 篇11

前天在一个节目中又再次听到这句话,其实说起来人生真的蛮搞笑的,就是自己要做种种选择的时候,种种的辅助的、阻碍的因素就会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大人们偶尔教导我们说,做什么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别人坚持不下去的东西,你要努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其实这句话也没错,放在读书的年代似乎也没有任何问题,那个时候给我们所固定出来的唯一一条成功的黄金道路就是读书,那么大家就都把梯子搭在这面墙上,至少在临近求学结束的时候,还是觉得这次的梯子搭对了地方。可下一步呢,我们又要在这个起点上重新搭梯子,而这个时候就面临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到底是搭哪面墙的问题,因为结束了求学经历后,我们就发现人生的道路多得不计其数,没有哪个人可以一口咬定自己所走的就是对的道路。同时也没有哪个人肯定就走了一条自己喜欢的道路,更没有哪个人就在自己梯子上步步高。至少我不是,我周围有很多人也不是。

但同样有一些人在选择了这条道路之后,就像当年读书一样,认真地走着,哪怕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不开心,就如同当年成绩差到了极点一样,但也不愿意放弃这条路,还是要继续坚持下去,他们到底是要坚持什么呢,还是想要证明什么呢,还是觉得自己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吗?我不清楚,因为我也不知道我能在那种地方坚持多久,因为我觉得有些东西已经触及底线,那么我就没办法容忍,我只能认为是我的梯子搭错了墙,为了保证最后到终点的时候我没有那么多悔恨和遗憾,我想现在换一面墙去搭梯子。也许我换了一面墙,就意味着我之前的努力白费了,也许不久就有可能有所突破,但我仍旧不想再为那种无谓的坚持而努力奋斗了。因为那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在伤害着很多人。

上一篇:货运代理人下一篇:产品溯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