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肝纤维化

2024-10-15

抗肝纤维化(精选8篇)

抗肝纤维化 篇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由于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导致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所致,是各种慢性肝病后产生的一种共同结果,是形成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1]。肝纤维化从形态学上讲是肝结缔组织(基质-蛋白多糖和非胶原糖蛋白)异常增生,肝窦毛细血管化(基底增厚和窗孔消失);从生化考虑则为细胞外间质(ECM,Extracellular Matrix)合成分泌增加,降解减少,肝内沉积增加,肝纤维化逐渐形成即瘢痕形成;从细胞考虑是产生ECM的主要细胞———肝星状细胞(HSC,Hepatic Stellate Cell)被激活增殖合成分泌大量ECM,而降解减少。免疫学认为肝纤维化是CD8介导的疾病,活化的HSC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活化的NK细胞可杀伤活化的HSC,但B细胞促进HSC的活化。现认为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可抗肝纤维化,从基因水平考虑则为参与ECM代谢的基因调控失调,致ECM基因表达增强,促使基因表达到正常调控水平是抗肝纤维化的治疗目的[2]。肝纤维是一个可逆性的过程,控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对于肝硬化及肝癌的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1 炎症反应与肝纤维化

HSC表面存在多种炎性介质的受体,与肝脏炎症反应关系密切,许多慢性肝病中,肝实质的炎症与肝纤维化同时存在。HSC的活化为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行为,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对于HSC的活化、增殖、凋亡起着重要作用。炎性细胞可以旁分泌激活HSC,促进纤维化的发生。因此抑制炎症反应可以有效去除促HSC活化的因素,从而延缓纤维化的进程[3]。

1.2 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或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过度产生和(或)抗氧化防御功能减弱,造成组织、细胞损伤的一种状态。氧化应激能够引起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以及胶原的合成,促进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加速肝纤维化的发生。氧化应激还会影响一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ROS介导肝纤维化发生,首先是由于其增多,引起肝细胞等的过氧化损伤,另外ROS及其它分泌物进一步促进HSC活化。近年的研究认为,ROS、超氧阴离子、亚甲基二苯胺(MDA)、乙醛等均可直接刺激HSC活化、增殖[4]。

现有许多学者尝试使用抗氧化剂治疗各种肝纤维化,如维生素E等,但目前还仅限于动物实验或细胞水平,有待深入研究后应用于临床[5]。现在许多中草药单体对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有许多也是着眼于抑制炎症反应,如川穹嗪[6]、甘草酸[8]等。

1.3 细胞因子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细胞因子是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蛋白质或糖蛋白,由造血系统、免疫系统或炎症反应中活化的细胞产生,有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的功能[8]。在HSC增殖、活化及合成ECM的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按作用效能分为两类,一类刺激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如TGF-β1(转化生长因子),肝纤维化时,其分泌随着胶原基因表达及合成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活化肝星状细胞,促进胶原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与沉积的作用,是肝纤维化最重要的始动因子之一[9];另一类则抑制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如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干扰素-γ,可以减少ECM合成,是肝纤维化的主要抑制因子[10]。

吡非尼酮是有效的细胞因子抑制剂,能够通过参与TGF-β,PDGF,TNF-α的调节,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使其增殖受抑,基质胶原合成减少。

TGF-β1抑制剂:TGF-β是HSC活化及产生ECM的主要刺激因子,TGF-β1抑制剂能减轻实验性肝纤维化[11],抑制TGF-β1活性可达到抑制基质生成和促进基质降解的双重目的。

1.4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肝纤维发生时,HSC大量增殖活化,细胞外间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抑制HSC活化增殖也是抗肝纤维化的一个重要思路。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AT-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主要介质,血管紧张素原主要来源于肝脏。激活的HSC有大量AT受体(AT-R)表达,AT-Ⅱ作用AT-R可迅速引起细胞内钙浓度增加并导致HSC收缩和增殖,加快肝纤维化进程。AT-Ⅱ受体阻滞药氯沙坦可阻断该作用[12]。研究显示,选择性AT1-R阻滞药坎地沙坦(Candesartan)能减轻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减少肝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的HSC数目。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抑制可能是目前肝纤维化治疗中较有前途的方法。

1.5 抑制细胞外间质(ECM)合成,促进其降解类

促进ECM降解类主要指具有胶原酶活性或促进胶原酶活性类药物,理想的促胶原酶活性的药物主要针对间质胶原发挥作用。目前发现的PDGF、前列腺素E2(PGE2)和秋水仙碱等都可增加或促进胶原酶的产生与合成。此外有研究证明不饱和卵磷脂能减轻狒狒乙醇性肝纤维化[13],可使胶原酶活性提高,目前已在酒精性肝病的患者中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2 抗肝纤维化的新思路

2.1 促进肝细胞再生

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细胞的相对体积和绝对数量都显著减少,因此促进肝细胞再生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药在抗肝纤维化研究中,在促进肝细胞再生方面已有了重大的进展。喻长远等[14]在电镜观察发现肝纤宁颗粒使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少而轻,滑面内质网增生,扩张不明显。提高肝细胞存活率,促使肝细胞修复再生,是肝纤宁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2.2 自主神经与肝纤维化

2.2.1 肾上腺素能神经

Liliane Dubuisson[15]的研究表明肾上腺素能神经拮抗作用可以抑制由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纤维化,用6-羟基多巴胺,选择性破坏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或者哌唑嗪(α1受体抑制剂)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α1受体,均可以显著有效地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纤维化。实验通过肝功能测定,肝纤维化的鉴定,以及I型胶原的定量测定,均显示出良好的抗纤维化效果。证实肾上腺素能神经拮抗可以引起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的下调,从而使金属蛋白酶促进ECM的降解,降低ECM的沉积,达到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Miguel Castrejon-Sosa[16]等的研究,在离体肝脏细胞中,肾上腺素能够增强一些氧化性物质对于肝脏细胞的氧化毒性作用,因此,在活体的肝纤维化研究中,可以进行通过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抑制来抑制氧化应激,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达到抗肝纤维化的效果。

Jude A.Oben等[17]的研究表明α1受体拮抗剂阻断自主神经系统会引起肝祖细胞的增殖。肝祖细胞的增殖可以修复肝脏损伤,肝纤维化发生时,也可以参与修复损伤。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时,可以引起肝祖细胞增殖,在修复肝纤维化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自主神经系统可以促进肝脏中NK细胞的增加,NK细胞可以杀伤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从而可以抑制肝纤维化[18]。另外,NK细胞活化后还可以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能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其Ⅰ、Ⅲ型胶原和糖胺多糖合成。TNF-α的主要作用为:(1)刺激肝HSC,脂肪细胞等的胶原合成,加速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对肝HSC、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促进其糖胺多糖、纤维连接素等基质的合成;(2)降低PPAR-γ转录活性,进而导致肝纤维化[19]。

瘦素是一种由白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参与体内许多的糖脂代谢过程,影响食欲,对机体代谢调节起重要作用。近来的研究表明,瘦素对于肝纤维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的表达,也可以上调胶原-1的分泌,并且可以诱导TGF-β1的活性增加[20]。

Jude A.Oben[17]的研究中,证实了在肝星状细胞中,瘦素需要在去甲肾上腺素(NE)作为递质的作用下活化肝星状细胞,使肝星状细胞增殖,在抑制肾上腺素受体或肾上腺素能神经时,同时能够抑制瘦素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有研究显示肝脏中的瘦素主要由肝星状细胞分泌[21]。

2.2.2 胆碱能神经

胆碱能神经纤维在肝脏纤维化部位显著增加,并且有研究表明胆碱能神经纤维在促进胶原的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22]。

TGF-βl与骨形成蛋白(BMPs)在胶原的合成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胶原基因表达及合成。骨形成蛋白(BMPs)是TGF-β(转化生长因子)超级家族中的一员,具有促进细胞基质及胶原合成的作用[23]。肝损伤时,BMP-6在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受TGF-βl正调节作用,因此BMP-6在肝纤维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4]。

Hung-Bun Lam等[25]的研究,表明胆碱能神经抑制对于肝纤维化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胆碱能神经抑制时,TGF-βl m RNA与BMP-6m RN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胆碱能神经的活化对于肝纤维化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活化肝星状细胞来增加TGF-βl与BMP-6的表达[25]。

综上所述,抗肝纤维化的途径比较多样,不外乎是针对肝纤维化作用机制过程中一步或者几步来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的,在这些途径逐渐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抗肝纤维化研究应该向着以下方面发展:(1)寻找更加有效的抗肝纤维化作用靶点,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靶点的开发;(2)寻找能够从多靶点,多个抗肝纤维化机制方面同时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的药物及治疗方法;(3)针对更多环节的联合用药,在有效抗肝纤维化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4)在寻找抗肝纤维化途径的同时,能够寻找尽早对肝纤维化进行预防治疗的方法,防患于未然。

摘要:从肝纤维化致病因素方面介绍了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思路及新进展。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与许多的致病因素有关,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肝星状细胞活化等。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如促使肝星状细胞活化、抗氧化、抗炎症反应等方向进行了逐一分析,对近年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类与讨论,并对最新的抗肝纤维化思路方向进行了阐述,希望对今后的抗纤维化研究有一定的促进及帮助作用。

关键词:肝纤维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外基质(ECM),自主神经系统

干细胞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 干细胞;肝纤维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22-02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所致正常肝结构被破坏,肝结节的再生和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最近的研究成果显示,干细胞可以减少肝纤维化,激活肝前体细胞(HPC),促进肝实质再生[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和延缓肝纤维化并补充纤维化过程中損伤的肝细胞,为临床终末期肝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生和多向分化的多潜能的细胞,根据其发生学来源和细胞发育阶段不同,可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和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ASCs),而成体干细胞中的骨髓干细胞又可进一步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造血干细胞(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

1.1 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更新以及产生子代的能力,并能在原始未分化状态无限繁殖,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人体多种细胞类型,并可构建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Martin Evans早在1970年就已从小鼠体内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成功培养。但是由于伦理及安全性等问题,ESC在临床应用中很受限。

1.2 成体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是指存在于各种组织和脏器中的未分化细胞,具有特定的优势:①免疫原性低,避免免疫排斥反应;②成体干细胞的分化潜能相对比较局限,易诱导向特定的组织细胞分化,也可直接用于体内组织的原位修复;③获取、分离、增殖较为容易,无伦理学问题,更易于临床应用。故成体干细胞成为当前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的成体干细胞主要为骨髓干细胞,而骨髓来源的MSC和HSC在获取、分离、培养方面具有优势,成为当前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1.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一群中胚层来源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遗传背景稳定,可体外扩增成肝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等。吕素莉[2]等人通过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表明,BMSC移植能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发展,部分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有效改善肝脏功能,为临床自体BMSC移植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了实验基础。临床研究显示,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受损的肝脏后,可以改善肝脏的微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3]。以上表明,间充质细胞会非常适合治疗肝脏疾病涉及的纤维化。

1.2.2 造血干细胞 目前研究认为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极高的增殖潜能和分化为各系血细胞潜能的组织特异性干细胞,不仅能分化为血液系统细胞,HSC在适当的条件下也能分化成其他非造血组织细胞,如肾脏细胞、肝脏细胞、肺泡细胞等。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包含HSC和MSC)作为一种肝干细胞已用于临床,目前常用的移植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于肝固有动脉并造影,观察肝内血管情况及有无占位性病变。有研究表明将自体骨髓干细胞从肝动脉注射入患者体内,移植后检测体内白蛋白水平升高,Child-Pugh评分改善。可见骨髓干细胞移植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目前对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归巢定植、分化过程,功能重建、具体疗效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分析。

2 干细胞治疗存在的问题

大量实验表明干细胞在肝硬化的治疗中可以减轻肝脏纤维化程。然而有研究表明骨髓干细胞能促进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形成,而HSC具有瘢痕形成的功能。最近研究显示,BMSCs移植入肝硬化小鼠体内,骨髓源性肝细胞不到肝组织细胞总数的0.006,而骨髓源性肝星状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则分别高达68%和70%。以上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骨髓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转化时要做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3 结 论

大量实验表明,功能肝样细胞可以由不同源性干细胞定向分化而来,这就为临床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了明确的实验依据。但是,由于肝内微环境会影响干细胞的分化,使分化具有不确定性。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分离纯化出高特异性干细胞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培养扩增干细胞并保持其特性的方法。在干细胞移植要求的细胞数量、活性以及移植途径选择等应用层面的进一步优化,并需进一步观察研究应用远期的安全性。干细胞治疗对于肝纤维化的患者来说,既令人兴奋也具有挑战性,针对全球普遍存在的人供体器官严重缺乏和免疫排斥的问题,干细胞开辟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必将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Kallis YN,Robson AJ,Fallowfield JA,et al.Remodelling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is a requirement for the hepatic progenitor cell response[J].Gut,2011,60(4):525-533.

[2] 吕素莉,马勇,丁体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11:0819-05.

单味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篇3

关键词:肝纤维化,单味药,肝星形细胞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引起的肝脏损伤-修复反应,其中,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事件是肝星形细胞(HSCs)的活化引起肝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在肝病领域,各种慢性肝病都可伴有肝纤维化,如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就有12%~25%的患者5年内会进展为肝硬化[1]。目前大量研究证实,通过适当的治疗肝纤维化是可逆的。

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积极研究,筛选出一些在实验条件下能阻断肝纤维化进程或促进纤维化逆转的药物,但因毒性太强、体内半衰期过短、作用环节单一等原因,尚未开发出有效抗肝纤维化的西药。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中医虽无肝纤维化的说法,但可将肝纤维化归于“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中医治疗以肝、脾、肾为主,其治疗方法以“扶正补虚,活血化瘀”为根本[2]。

近年来,已有许多单味药如丹参、黄芪、苦参等,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现就单味药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丹参

丹参又名赤身、紫丹参、红根等,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丹参入心、肝经,味苦、微寒、无毒,具有化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功效。其有效成分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脂溶性部分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包括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等);水溶性部分主要为酚性酸类化合物(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等)[3]。

丹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抑制HSC活化,干预细胞内信号传导等多方面实现[4]。覃筱燕等[5]给予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丹参酮ⅡA治疗,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以恢复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已降低的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并下调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的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表达,说明丹参酮ⅡA对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合成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周锐等[6]研究了丹参素对转化生成因子-βl(TGF-βl)诱导的HSCs增殖与活化的影响,发现TGF-βl能明显促进HSC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丹参素则可以降低两者的表达,说明丹参素对HSC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TGF-βl诱导HSCs的活化有部分抑制作用。有研究还发现,丹参中的丹酚酸B能够抑制活化的HSCs细胞中MAPK和Smad间的信号传导从而起到抗纤维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LX-2细胞中,丹酚酸B可在没有TGF-β1的刺激下抑制Ⅰ型胶原(ColⅠ)的合成,并发现其抗纤维化作用是通过直接抑制p38信号的传导,以及抑制Smad到ERK的信号传导来实现的[7]。

2 黄芪

黄芪又名黄耆、独根、二人抬,是豆科植物膜荚黄芪、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升举清阳等功效,主要含三萜皂苷、黄芪多糖、黄酮类、氨基酸类等化学成分。大量实验显示,黄芪可通过抑制胶原合成,抗脂质过氧化,抑制HSCs增殖与活化,保护肝功能等多方面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有报道,在猪血清引起的Wistar大鼠肝纤维化中,黄芪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中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的水平,降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降低,减少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表达,考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HSCs增殖和MAPK的活化等相关[8]。张弢等[9]利用猪血清诱导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复方黄芪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复方黄芪颗粒可以在蛋白水平增强MMP-2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TIMP-2酶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从而达到逆转肝纤维化的目的。王文祥等[10]对黄芪总皂苷提取物在牛血清白蛋白(BSA)引起的SD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芪总皂苷提取物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纤维增生、变性和坏死,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A、层黏连蛋白(LN)、PCⅢ、Ⅳ型胶原(Ⅳ-C)、肝组织Hyp含量,表明黄芪总皂苷对BSA致SD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徐方明等[11]观察了黄芪多糖对SD雄性大鼠胆管结扎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中TGF-β1的影响,发现和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大鼠死亡率、腹水发生率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Hyp含量及TGF-β1表达量明显降低,起到干预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3 苦参

苦参又名水槐、地槐、白茎,是豆科槐属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苦参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近年来,大量药理研究显示,苦参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黄酮类(苦参醇、苦参丁醇等),还含有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等成分[12]。在肝抗纤维化作用中,苦参可通过抑制HSCs的增殖、活化,诱导HSCs的凋亡,抑制胶原的合成等方面发挥作用。刘小云[13]对苦参素在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增殖、活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苦参素可抑制HSC-T6的增殖,并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抑制HSC-T6的活化;但对活化的HSC-T6细胞内的ColⅠ、CPⅢ合成无影响;考虑其对HSC-T6的作用可能与端粒酶有关。柴宁莉等[14,15]在研究中发现,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可通过促进HSCs的凋亡对非病毒性肝纤维化起到治疗作用;课题组进一步应用差异蛋白组学的方法,对氧化苦参碱脂质体作用于HSCs前后的细胞蛋白变化进行比较,发现氧化苦参碱作用于HSC会造成两种重要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参与诱导HSC凋亡的信号途径。

4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始载于《本草从新》。冬虫夏草归肾、肺经,味甘,性温,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等功效。其化学成分繁多,包括核苷类、多糖类、甾醇、糖醇类、氨基酸类、无机元素类、维生素类、脂肪酸、酯、烷烃类等,是冬虫夏草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16]。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是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从而对肝纤维化各个阶段产生影响。彭景华等[17]对虫草多糖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虫草多糖组血清AST显著降低,Alb显著升高,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胶原沉积减少,证实虫草多糖可显著抑制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李风华等[18]对虫草菌丝治疗DMN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有效组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虫草菌丝及其有效组分C12更能显著减轻过氧化损伤,减少胶原生成,阻断和逆转了DMN大鼠肝纤维化,抑制库普弗细胞活化,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GF-β1的释放,抑制HSCs的活化,具有显著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5 三七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是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块根,始载于《本草纲目》。三七归肝胃、大肠经,味甘、微苦,性温,具有止血定痛、活血化瘀、补虚强精等功效。三七的主要成分包括皂苷、黄酮、多糖、氨基酸等。张永生等[19]观察了三七总皂苷对DMN引起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胶原代谢的影响,发现中毒肝纤维化大鼠经过连续8周的三七总皂苷治疗后,肝细胞Hyp含量明显减少,血清TP、Alb、ALT、AST等指标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三七总皂苷能降低大鼠胶原沉积,减少DMN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胶原含量。姜辉等[20]观察了三七总皂苷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TIMP-1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三七总皂苷可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血清ALT、AST含量,显著提高肝纤维化大鼠肝脏MMP-13的表达,降低TIMP-1的表达,因此考虑其对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上调MMP-13、抑制TIMP-1的表达,促进胶原降解有关。

此外,活血化瘀的桃仁、当归、姜黄、莪术等,利水消肿的防己,疏肝理气的柴胡,渗湿益脾的茯苓等药物,在实验研究中均显示出具有抗纤维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 结语

抗肝纤维化 篇4

1 材料、仪器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鳖甲为醋制品,购自浙江衢化。

1.2 仪器

日立L-88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离柱Ion Exchange Column 2622sc.pH,4.6Х60mm,除氨柱Ion Exchange Column 2650L.pH,4.6Х60mm。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制备

称取鳖甲粉末25.0 g,加200 mL水超声提取20 min,抽滤,残渣加水100 mL超声10 min,抽滤,合并滤液,冷冻干燥得冻干粉,用少量水溶解于透析膜内,膜外溶液为纯水约200 mL,透析2次,每次5 h,合并膜外溶液,冷冻干燥。

1.3.2水解

精密称定样品冻干粉100 mg, 加 6 mol·L-1 盐酸溶液 10 mL,熔封口 ,在 110℃水解 24 h,过滤 ,浓缩,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 50 mL,即得待测样品溶液。测定取 1 mL蒸干 ,用 pH2.2柠檬酸缓冲液稀释定容,供仪器测定用。

1.3.3 测定

配制混合氨基酸标样浓度为0.1mol·L-1,作为上机测定用的氨基酸标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以外标法测定试样的氨基酸含量。

2 结果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活性物质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见表1。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活性物质水解氨基酸分析结果见表2。

3 结论

结果表明,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部位富含氨基酸,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小,其质量分数仅为1.32%,而水解氨基酸质量分数为58.0%,证实了其活性物质为小分子肽类物质,为进一步对鳖甲抗肝纤维化活性物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采用日立L88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提取部位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有效部位中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1.32%,水解氨基酸质量分数为58.0%。

关键词:鳖甲,抗肝纤维化,氨基酸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2005年版,第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66.

[2]车建途.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J].中华消化杂志,1993,11∶50~51.

抗肝纤维化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16例肝纤维化患者。符合文献[3]肝纤维化诊断标准, 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或肝穿刺活检结果, 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排除肝硬化功能失代偿、合并肝昏迷、腹腔积液者及肝功能Child分级C级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5例, 女性23例;年龄42~68岁, 平均年龄 (52.34±7.92) 岁;病程1~30年, 平均病程 (11.74±6.94) 年;肝功能Child分级A级41例, B级1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7例, 女性21例;年龄37~69岁, 平均年龄 (51.93±8.21) 岁;病程1~29年, 平均病程 (11.26±7.30) 年;肝功能A级39例, B级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肝治疗, 药用维生素类、甘利欣、肌苷片等。研究组在西医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黄芪60g、当归12g、丹参30g、白芍15g、党参20g、郁金10g、莪术12g、柴胡12g。加水600mL, 常规煎煮至250mL, 煎煮2次, 合并煎液, 每日1剂, 分2次早晚温服, 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项目

(1) 主要症状体征, 记录乏力、纳差、腹胀、胁痛和目黄主要症状, 超声检查脾脏大小; (2)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黏蛋白 (LN) 、Ⅳ型胶原 (Ⅳ-C) 、Ⅲ型前胶原 (PCⅢ) ; (3) 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血清白蛋白 (ABL)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A/G) 。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HA、LN、PCⅢ和IV-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图1。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和TBIL的降低, A/G升高,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研究组肝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乏力、纳差和腹胀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胁痛、脾大和目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P<0.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n)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各种急、慢肝损害所导致的肝脏结构和 (或) 功能异常改变的病理变化[4], 其实质是肝组织细胞外基质 (ECM) 过度沉积。几乎所有的肝病 (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等) 均具有这一病理变化, 肝纤维化若不加干预, 最终发展成肝硬化, 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多数研究均显示, 早期对肝纤维化进行治疗, 既能逆转、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预防肝硬化的发生, 又可保持肝功能的稳定[5,6]。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西药, 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性已获可靠验证[7,8,9]。

本病属祖国医学“胁痛”“积聚”“痞块”等范畴, 气血亏虚、痰瘀互结是形成肝纤维化的重要病理机制。当归补血汤最初源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由黄芪和当归组成, 方中黄芪补气, 以资气血生化, 当归养血和营, 考虑到肝纤维化的多元复杂发病机制, 另加丹参活血化瘀, 肝为刚脏, 体阴而用阳, 用药宜柔忌刚, 故用白芍养阴柔肝、郁金疏肝解郁, 辅以莪术软坚散结。肝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病久必虚”, 且“正虚邪恋”, 故重用黄芪并加党参以助益气扶正之功, 佐以柴胡引药归经, 诸药合用益气活血生血, 养阴柔肝散结。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当归补血汤对终止和逆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10]。单药黄芪有保护肝细胞、阻断肝纤维化进展和肝炎细胞浸润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介导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调控[11,12]、降低TNF-α含量[13]、减缓肠源性内毒素血症[14]、增加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15,16]等有关。单药当归对CCl4诱发的兔肝纤维化有延缓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参与其调控机制[17]。当归与芍药配伍通过减少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 含量,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水平, 进而减少肝胶原蛋白含量, 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18]。

虽然肝组织病理活检是确诊肝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 但创伤性肝活检难于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寻找敏感特异的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是医学上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 纤维化程度越重, 肝组织内的胶原沉积越明显, 而血清中的各种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也相应增高, 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19,20], 所以本研究以HA、LN、Ⅳ-C和PCⅢ这四项作为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4项指标含量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当归补血汤加味能抑制肝组织内的胶原增生, 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治疗后研究组ALT、AST和TBIL降低及A/G升高均优于对照组, 提示当归补血汤加味能够改善肝功能, 有良好的抗肝损伤和改善肝功能作用。随着肝功能的改善, 常见的症状体征亦随之缓解, 研究组患者乏力、纳差和腹胀等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明了当归补血汤加味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当归补血汤加味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 抑制肝胶原纤维合成, 从而有效阻止肝纤维化发展至肝硬化,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16例肝纤维化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进行西药常规护肝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 两组均治疗3个月。放免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黏蛋白 (LN) 、Ⅳ型胶原 (Ⅳ-C) 、Ⅲ型前胶原 (PCⅢ) 肝纤维化血清学四项指标, 复查肝功能,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LN、IV-C和PCⅢ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降低, A/G升高,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显著 (P<0.01) , 且研究组肝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研究组乏力、纳差和腹胀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味在抗纤维化、改善肝功和症状体征等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护肝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抗肝纤维化 篇6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HBV复制的肝病患者139例, 其中HBV携带者32例、慢性乙型肝炎59例 (21例采用单一拉米夫定治疗) 、代偿期肝硬化1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30例, 平均年龄37.4岁 (22~56岁) , 均取自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修订的诊断标准。健康对照32例, 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

1.2主要仪器和试剂

FX990微量荧光PCR检测仪, 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HBV DNA荧光定量试剂盒 (国药准字S20030037) 购自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XH—6020γ免疫计数器, 购自西安国营二六二厂;层粘蛋白 (LN) 、透明质酸 (HA) 、Ⅲ型前胶原 (PⅢ) 、Ⅳ型胶原 (ⅣC) 试剂盒购自上海海研医学技术中心。

1.3方法

118例不同肝病患者采用拉米夫定 (100 mg/d) 联合苦参素胶囊 (天晴复欣胶囊,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200 mg, 每天3次治疗, 21例慢性乙型肝炎用单一拉米夫定 (100 mg/d) 治疗。应用荧光定量法和放射免疫测定 (RIA) 法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清HBV DNA和LN、HA、PⅢ、ⅣC的含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不同肝病联合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和HBV DNA的含量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P<0.05

治疗后各肝病组血清HBV DNA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01) , 血清LN、HA、PⅢ、ⅣC含量在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组的下降幅度不一, 各组与其治疗前比较, t值分别为2.19、2.40、2.25、2.88, 3.77、3.18、3.71、4.81和2.53、4.26、3.97、2.52 (P<0.05) , 失代偿期肝硬化组t值为0.27、0.42、0.55、0.52 (均P>0.1) 。HBV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 t值分别为4.46、6.55、5.55、4.96 (均P<0.01) 。

2.2单一拉米夫定与联合治疗前后LN、HA、PⅢ、ⅣC和HBV DNA含量比较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P<0.05

3讨论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必然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在肝纤维化的早期给予有效治疗可减缓或防止发展至肝硬化。我国每年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高达14.2%, 因而抗HBVDNA及肝纤维化治疗无疑是最重要和有效的。肝组织活检虽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但因其创伤性和危险性而难以常规普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良好相关性, 并与肝组织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 故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LN、HA、PⅢ、ⅣC) 的含量可客观地推测/判断肝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程度。

有资料报道, 苦参素有直接抑制病毒复制作用, 推想其抗病毒的机制是氧化苦参碱的化学结构与嘌呤结构相似, 从而可干扰肝炎病毒核酸的合成;本研究联合治疗组抗HBVDNA作用似较单用拉米夫定组为好,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逆转肝纤维化程度不一。慢性乙型肝炎组LN、HA、PⅢ、ⅣC含量约为对照组的2倍, 治疗后得到明显逆转 (P<0.01) , 这是因为两者均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其机制分别为:

苦参素

1.抑制纤维细胞的活化及胶原合成, 增加酶的活性和促进胶原降解及肝细胞再生;

2.抑制纤维化因子的释放, 抑制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 (1L) -1、IL-6、库普弗细胞分泌TNF等细胞因子, 通过对库普弗细胞的调控进而调节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

3.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从而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

4.苦参素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加速清除自由基, 阻止自由基对组织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链锁反应, 延缓组织细胞膜的老化和损伤, 通过对肝细胞膜的保护, 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沉积。而拉米夫定是抑制HBVDNA在肝细胞内复制, 减轻了汇管区及其周围炎症, 从而减少胞外基质的增生和沉积, 使患者获得病毒学、肝脏生物化学功能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代偿期肝硬化组肝纤维化指标含量为对照的2~10倍 (P<0.01) , 虽然肝细胞明显肿胀、变性, 但肝实质却无明显减少, 因其纤维间隔中新生血管丰富, 经联合治疗后, 增生的结缔组织部分消退, 肝纤维化指标含量明显下降 (P<0.05) , 从而改善了肝细胞生物学功能, 使已病变的肝组织处于相对稳定, 延缓向失偿期肝硬化发展。众所周知, 失偿期肝硬化在一年内易发生各种致死性并发症, 病死率很高。本研究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后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含量居高不下 (P>0.1) , 且HA和ⅣC含量有所上升, 可能是随着病程的延长, 有再生能力的肝细胞渐少, 肝脏纤维间隔及再生结节形成程度愈加严重, 肝实质极度减少、硬化, 组织学病变无法改善。但在6个月治疗期内却无一例死亡, 提示联合治疗可延缓肝纤维化形成和肝脏病变进程。HBV携带者肝纤维化指标含量约为对照组的1.5倍 (P<0.01) , 治疗后含量明显下降 (P<0.05) 。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得出结论:

1、联合治疗可使HBV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LN、HA、PⅢ、ⅣC含量显著下降。失代偿期肝硬化组血清LN、HA、PⅢ、ⅣC含量虽无明显变化, 但能阻止或延缓病变进程;

2、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虽然本研究资料收集有一定的局限 (如例数少等) , 但仍可预示, 联合用药更有利于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 对降低肝硬化的发病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抗肝纤维化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符合如下条件: (1) 既往有肝炎病史,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 (2) 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 反复、持续增高, 但在正常值上限10倍以内, 或血清胆红素 (SB) 长期、反复增高, 但<50μmol/L; (3)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 (HA) 、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C) 和层粘近蛋白 (LN) , 4项指标中至少有2项异常。

将35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18例, 男11例, 女7例, 平均年龄 (40.5±5.3) 岁, 其中中度10例, 重度8例;B组17例, 男10例, 女7例, 平均年龄 (41.3±3.5) 岁, 其中中度10例, 重度7例。两组病例肝功能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服用阿德福韦酯 (葛兰素史克公司) , 10mg/片, 1片/d, 连服156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甘草酸二铵、降酶灵等) 。

1.3 观察指标

(1) 症状和体征:每月进行体格检查1次。 (2) 肝生化:ALT、SB、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A/G) 等,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标志、血常规、肾功能均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每月检查1次。 (3)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 (HA) 、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C) 和层粘连蛋白 (LN) 均采用放免法每月检测1次。观察治疗期间有无消化道的不良反应, 有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改变及肾功能损害。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2。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各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治疗后有显著的效果。

3 讨论

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纤维化所致因素之一。肝脏炎症致肝细胞内皮细胞的慢性损伤, 激活炎性细胞, 导致肝星状细胞 (HSC) 的增生、转化和分解, 在病毒、缺氧、过氧化物等有害因素作用下, 各种因子引起肝内HSC增生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 特别是胶原的过度沉积, 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形成。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一致, 可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的有效指标, 且目前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2]。

阿德福韦酯是由美国Gilead Science公司开发的新型核苷类抗乙型病毒性肝炎药物, 已在国外进行了Ⅱ、Ⅲ期临床试验。国外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 阿德福韦能有效地抑制HBV-DNA的复制, 使HBV-DNA滴度迅速降低, 而且在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阿德福韦能继续有效地抑制变异株[3,4]。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12月批准该药在我国进行临床试验, 目前Ⅰ期临床试验已结束, Ⅱ期临床试验也已在2002年12月正式启动。

阿德福韦酯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本文通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A、PC-Ⅲ、Ⅳ-C及LN的水平变化可以看出, 治疗前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156周治疗后, 治疗组血清HA、PC-Ⅲ、Ⅳ-C及LN指标, 自身前后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治疗后4项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阿德福韦酯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综上所述, 阿德福韦酯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可能是通过持续抑制HBV复制, 使患者的肝功能显著改善, 减少胶原的合成而达到抗纤维化的目的。

摘要: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A、B组, A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及基础保肝治疗, B组采用常规治疗, 均治疗156周。结果 治疗后, A组4项指标与B组相比均明显降低, 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阿德福韦酯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纤维化有效药物之一。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乙型肝炎病毒,肝纤维化

参考文献

[1]Hadziyannis SJ, TassopoulosNC, HeathcoteEJ, et al.Adefovirdipivoxil 438studygroup.Adefovirdipivoxil for the treatmentofhepatitis be antigen-negativechronic hepatitis B[J].N Engl JMed, 2003, 348:800-807.

[2]党晓燕, 成军, 邓红, 等.阿德福韦在乙型肝炎中的应用现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13 (1) :61-63.

[3]Whitmire JK, Ahmed R.Costimulation in antiviral immunity:differential re-quirements for CD4 (+) and CD8T (+) cell responses[J].Curropin Immunol, 2000, 12:448-455.

抗肝纤维化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收治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平分成2组, 治疗组的30例中有13例为男性, 17例为女性;年龄在23~65岁之间, 平均为 (37.8±12.5) 岁;病程为6个月~22年, 平均为 (4.2±3.6) 年;SCr (血肌酐) 189.0~577.9umol/L, 平均为 (358.8±120.6) umol/L。而对照组整体情况和治疗组相近, 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及SCr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其一应用氨基酸注射液, 静滴250ml/d, 大约3~4小时滴完;其二每日静滴能量合剂 (10%质量分数的500ml葡萄糖、100mg辅酶A、ATP20mg、4~6U的普通胰岛素) 其三包醛氧淀粉片, 1.5g/次, 每天3次;其四高血压者及SCr小于等于265.0umol/L者应该使用苯那普利, 5~20mg/d, 速尿为20mg/次, 每天3次。

1.2.2 治疗组

其一红参、生大黄、当归等炼制而成的肾衰康胶囊, 10粒/d, 每天2次;其二由人工虫草制剂的心肝宝, 每日3次每次5粒;其三黄芪注射液30ml, 加入10%质量分数的500ml葡萄糖进行静滴, 每天1次;其四高血压患者治疗方法和对照组相同。两个小组都应用了低磷、低蛋白饮食, 摄入蛋白质量为0.6~0.8g/kg/d, 满足充足能量以及维生素, 而且1个疗程都为2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应用了SPSS13.0作为统计学软件, 所计量的资料采用来表示, 而采用检验, 当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定疗效标准

(1) 显效:即是SCr<177.0umol/L将肾功能恢复到了代偿期的水平, 或者将SCr降低到≥132.0umol/L, 体征与症状都小时, 而且精神与饮食良好。 (2) 有效:SCr降低幅度小于132.0 umol/L, 明显改善了症状。 (3) 无效:SCr降低幅度小于等于44.0 umol/L, 或者不能够改变。 (4) 加重:治疗后SCr上升。

2.2 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中有16例为显效, 占据总数53.3%;11例为有效, 占据36.7%;2例无效, 1例加重, 总有效率达到了90.0%。而对照组中显效为7例, 占据总数23.3%, 11例为有效, 占据36.7%, 7例无效, 5例加重, 总有效率达到60.0%, 两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明显治疗组优越 (P<0.01) 。

2.3 肾功能变化

经过治疗后两个组肾功能都有了一定改变, 具体如下图所示,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BUN (血清尿素氮) 与SCr比较都有明显差异 (P<0.05与P<0.01) , 而CCr (内生肌酐清除率) 也有明显差异 (P<0.05) 。但是对照组仅仅BUN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CCr比较差异不是很大。

3 讨论

事实上, ECM积聚不但和基质的成本合成升高存在关系, 还和ECM降解有极大关系。对ECM降解进行调节是为了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 最为重要的是凝血纤溶系统, 它不但能够直接和ECM多种成分进行降解, 还是其他的ECM降解上游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物不但能够对纤维蛋白进行降解, 还能够降解层黏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各种基质成分, 并且还能够将基质金属蛋白酶激活, 能够降解I型, II型, III型以及IV型胶原。本文结果中患者在治疗前血清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比健康人低, 而其抑制物却比健康人高, 就说明减低了患者体内的ECM降解。

参考文献

【抗肝纤维化】推荐阅读:

上一篇:子宫切除率下一篇:转换时间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