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羌河

2024-09-09

叶尔羌河(共6篇)

叶尔羌河 篇1

摘要:深厚覆盖层是叶尔羌河中游河段水利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分析研究该河段覆盖层的形成时代、物质组成、发育特征及成因类型对工程建设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作者通过对叶尔羌河流域118km(錾高坝址-大同乡)的实地调查并根据钻孔资料和物探测试成果,将中游段的覆盖层分为两大岩性组(Ⅰ岩性组(Qa3l)、Ⅱ岩性组(Qa4l))三大层。且将深厚覆盖层成因类型归纳为气候和冰川作用、“构造型”加积、泥石流加积作用及地形地貌4种。

关键词:叶尔羌河,深厚覆盖层,成因类型,气候和冰川作用,“构造型”加积

0 引 言

近年来,在对我国各主要河流的水电开发过程中,大量的河床钻孔资料揭示,在各主要河流的现代河床中普遍存在深厚覆盖层现象。深厚覆盖层是指堆积于河谷之中,厚度大于30 m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它具有结构松散、岩层不连续的性质,岩性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上均有较大的变化,且成因类型复杂,物理力学性质呈现较大的不均匀性[1,2]。随着西部水电开发的加速,在深厚覆盖层上建坝问题就成为水电开发的难题之一。众多的工程建设者和学者在研究深厚覆盖层的工程地质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等同时,也对深厚覆盖层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如石金良[3]通过对大渡河深厚覆盖层的研究,提出大渡河覆盖层形成具有“构造型”加积和“气候型”加积等形式;罗守成[4]认为深厚覆盖层的形成与新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活断裂、地质灾害等有关系,并认为“厚度超过150~200 m者,多与第四纪构造活动断裂相关”;王运生、黄润秋[5]等认为“中国西部现在河流演化史是在三级阶地形成后,经历强烈侵蚀一次,将谷底下切到现今河床以下的基覆界面,然后进入堆积期,随着冰川的消融,河流在回填堆积体基础上重新间歇性下切,分别形成二级阶地、一级阶地及现今的漫滩和河床堆积,深厚覆盖层也应该是在这过程中堆积形成的”。

新疆叶尔羌河位于昆仑山西段,叶尔羌河中游河段隶属中山区地貌单元。该河段地质构造发育,自西向东发育断裂主要有阿尔塔什断裂、希依安阿格孜断裂、卡拉塔克断裂、米亚断裂等,发育褶皱主要有阿尔塔什西向斜、达斯塔尔背斜、库斯拉甫向斜等。河谷两岸岸坡不对称,右岸岸坡陡峻,坡度一般大于70°,左岸地形较缓,坡度一般为30°~50°。中游段地层复杂,除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的地层缺失外,其余各时代的地层均有出露。主要分布岩性有:灰岩、白云质灰岩、页岩、板岩、变质沙岩,粉沙岩、沙岩、泥质粉沙岩、沙砾岩、泥灰岩、白云岩;第四系冲积沙砾石、卵石,块碎石、块石夹孤石、沙土和低液限粉土等。

叶尔羌河中游段河床分布有不同厚度的覆盖层,覆盖层特别是深厚覆盖层成为该河段水利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因此,分析研究覆盖层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对工程的建设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1 河床深厚覆盖层基本特征

1.1 覆盖层的物质组成

从野外调查及钻孔资料,根据河床覆盖层的形成时代、颗粒组成、胶结程度以及成因类型的差异,河床覆盖层总体划分为两大岩性组3层[6](见图1)。

1层:为全新统冲积含漂石沙卵砾石层(Q4al),分布于现代河床覆盖层上部,厚度4.0~17.6 m,组成物质以漂石、卵砾石为主,局部夹沙层小透镜体。由冲积、洪积、老泥石流堆积,夹少量河流两岸崩积物。漂卵砾石成分以花岗岩、花岗片麻岩、沙岩、石英岩、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等硬质岩为主,磨圆度较好。该层骨架颗粒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从开挖断面上取出大颗粒,能保持颗粒凹面形状,开挖坑壁可保持稳定,坍塌现象少见,呈密实状态。定为Ⅱ岩性组。

2层:为上更新统冲积沙卵砾石层(Q3al);分布于现代河床覆盖层下部,组成物以沙卵砾(碎)石为主,局部夹沙层透镜体,可见零星漂石分布其中。该层为加积层,由冲积、洪积、老泥石流堆积,夹少量河流两岸崩积物。卵砾(碎)石成分以花岗岩、花岗片麻岩、沙岩、石英岩、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等硬质岩为主,磨圆度一般~较好,夹多层缺细粒充填的卵砾石层(架空层),底部局部夹杂崩坡积块石和孤石,次棱角状,块径一般0.3~1.5 m,个别达5~19 m,该层最大厚度约为80~90 m。定为Ⅰ岩性组。

3层:Ⅰ岩性组(Q3al)顶部普遍分布的一层似砾岩的沙卵砾石胶结层(见图1(黄色部分))。该胶结层厚度为1.3~12.4 m,顶面埋深4.0~17.6 m。从钻孔揭露的资料来看,该段岩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胶结,主要为钙泥质胶结。

1.2 深厚覆盖层的发育特征

根据已有的河床钻孔揭露资料和物探测试成果,中游段河床基岩面总体由左侧向右侧倾斜,覆盖层厚度由左岸向右岸增加,一般厚约为20~100 m,河床深槽位于河床右侧,深槽部位覆盖层厚度约50~100 m,深槽形态在横剖面上变化较大,呈左缓右陡不对称的“U”型(如图1)。目前钻孔揭露的覆盖层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最厚区段位于中游的希依安阿格孜断裂与阿尔塔什断裂之间,最厚达93.9 m(如图2),其中黄色条带区域是河床勘探揭露的覆盖层最深位置分布情况,最深部位总体靠近河床右岸;青色部分是现代河床的宽度。

2 深厚覆盖层成因分析

经过对叶尔羌河118 km(錾高坝址-大同乡)的实地调查,对叶尔羌河中游河段深厚覆盖层的成因类型可归纳如下4种综合作用形成的。

2.1 气候及冰川综合成因[3,7,8,9]

区域性的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事件与该地区气候变化有直接的联系。冰期之间存在间冰期,冰期气候寒冷,间冰期气候转暖。喀喇昆仑山地区的这种气候的冷暖交替,冰后期气温上升,冰川消融,是导致叶尔羌河流域河水流量增加,从而提高了河流的下蚀能力,特别是间冰期及间冰段,河流水量充足,强大的下蚀作用形成深切谷底。

冰期时气候寒冷干燥,河流水量锐减,河流的侵蚀能力及搬运能力大大减弱,发生沉积作用,使得谷底形成较厚的堆积层。其次,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物理风化作用特别强烈,由于间冰期下切阶段构造运动以强烈的持续抬升为主,间有停顿或下降,流域内多形成深切峡谷。河流下切作用中,两岸边坡岩体由于地应力的卸荷释放,岩体松弛,裂隙发育,故崩塌,滑坡等地质作用发育,堆积在河谷中河流搬运物大量增多,也会引起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发生沿途沉积作用。再次,加之现代冰川对高原河谷的剧烈刨蚀,产生大量碎屑物质,冰碛作用使它们堆积在河谷中,这些松散物质最终被搬运到河流中,增加堆积物物源,加积为深厚覆盖层。这种“气候型”加积也是形成叶尔羌河整个流域深厚覆盖层厚主要原因。

而Q3al的砂卵砾石胶结层是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的末次冰期与新冰期之间的干热期,由于温度振荡上升,河流水温冷暖交替,由于上层堆积的压实作用及沉积物(如灰岩、白云质灰岩)之间的淋滤作用,在Q4与Q3分界处形成钙泥质胶结的砂卵砾石层。

2.2 构造成因[3,4,10]

由于气候及冰川综合作用,使叶尔羌河中游普遍发育深切峡谷和较深厚的覆盖层。叶尔羌河跨越不同的构造单元,构造单元之间的差异运动,尤其是升降运动,将会导致河流在纵剖面上的差异运动,从而影响河流侵蚀和堆积特征,形成“构造型”加积层[10]。

中游段发育有铁克里克逆冲叠瓦式推覆构造、依希安阿格孜断裂以及阿尔塔什断裂等,由于推覆作用,下盘受牵引形成凹陷,故在推覆体的前缘和后缘之间,即在顺河方向上产生较大的相对抬升。另一方面,由于抬升后局部河流纵比降发生变化,加剧了溯源侵蚀能力以及流水的下切作用,这种下切作用进一步加大了河谷底的深度,故在中游段覆盖层深度普遍比叶尔羌河其他河段的覆盖层厚度要大,其模式见图3。

2.3 泥石流加积作用

叶尔羌河中游段地貌主要为中山区,山峰高程在2 500~3 500 m之间,河流发育大体以东西向为主,河谷基本呈“U”形谷。在河谷两岸冲沟发育,大大小小冲沟发育数十条,其中左岸较大的冲沟有6条,右岸有5条,大冲沟延伸长度超过15 km,冲沟与主河道基本正向相交,冲沟中常有多级跌水存在,跌水高度在2 m以上。这些冲沟一旦发生泥石流,对叶尔羌河就会造成局部的泥石流堆积,从而增大覆盖层的厚度。在阿尔 塔什水利枢纽中坝址上游不到1 km,就发育一条泥石流冲沟(2号沟见图4、图5),并且在2号沟“一线天”地貌上游可见堰塞沉积泥痕,说明该段沟道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且泥石流沟口正对中坝址,历史上爆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堆积物堆积叠加在覆盖层中,为覆盖层提供一定量物源。

2.4 地形地貌成因

叶尔羌河中游段,相对上游来说,整体纵坡降减小,同时位于调查区下段“Ω”大转弯的前缘(见图6),河流从上游到此处流速减小,携带能力大幅度减小,携带物质易产生沿途堆积,故在该河段覆盖层整体较厚。

综上所述,叶尔羌河中游河床深厚覆盖层的成因是由于西昆仑山构造隆升作用及第三纪以来冰期、间冰期的气候环境综合控制。实际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形成深厚覆盖层的必要条件。由于叶尔羌河位于西昆仑山前,随着西昆仑山整体构造隆升,在山前形成较深切的河谷地貌;其次,较深切的河谷地貌为隆升切割的物质提供了堆积场所。综合这两个原因,故叶尔羌河中游和段有较深的覆盖层。

3 深厚覆盖层对工程的影响

叶尔羌河中游河段分布有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其分为上、中、下3个坝址(见图2)。在深厚覆盖层上建坝,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①坝基的差异沉降;②坝基渗漏与渗透变形;③抗滑稳定;④沙土震动液化。

(1)坝基的差异沉降:

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冷暖交替变化以及构造运动抬升和下降作用,导致河床水流动力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冲积物常呈透镜体分布,以及早期沉积被后期侵蚀作用切割形成不整合面。故而不同沉积成因类型的第四纪地层在横向和纵向上表现出不连续性和不同的变形性能及强度,可导致建坝后产生差异沉降。

(2)坝基渗漏与渗透变形:

现代冰川对高原河谷的剧烈刨蚀,产生大量碎屑物质,这种冰碛、冰水沉积,以及两岸的崩积、沟口处冲洪积和泥石流加积,堆积在河谷中往往较松散甚至形成架空结构。在这种覆盖层上建坝会出现渗漏与渗透变形。

(3)抗滑稳定:

在坝址处覆盖层零星分布砂层透镜体,低液限粉土薄层,这种由不同成因类型形成的沉积物,与其他粗颗粒(卵砾石、碎块石、漂石、孤石)相比,工程性质较差,强度低,为坝基相对软弱层,是影响坝基、围堰地基抗滑稳定关键层位。

(4)沙土震动液化:

本河段属强地震区和强地震影响区。在坝址处,不同成因类型的覆盖层中,分布有粉土、粉细沙、砾沙等可液化夹层或透镜体,可能存在地震液化问题。

综上所述,叶尔羌河中游河段深厚覆盖层的成因类型、发育特征、结构特点和工程特性决定了阿尔塔什水电站建坝工程地质问题。因此,工程措施必须针对覆盖层的成因和结构特征而制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 结 语

(1)叶尔羌河中游段河床覆盖层按其形成时代、颗粒组成、胶结程度以及成因类型,将其总体划分为两大岩性组3层:①层:为全新统冲积含漂石沙卵砾石层(Q4al);②层:为上更新统冲积沙卵砾石层(Q3al);③层:沙卵砾石胶结层(Q3al)。

(2)将气候及冰川作用与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事件有机的联系起来,并提出了冰期间冰期、冰川作用是导致河流深切成谷并形成深厚堆积的主要原因。

(3)将构造运动与河谷深切事件相联系,认为断裂的推覆作用使河谷的纵比降加大,从而加强了河流的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作用,由此导致河流进一步深切成谷并形成深厚堆积。

(4)将河流沿岸发育的泥石流沟及特殊的地形地貌与深厚堆积事件联系起来,认为泥石流的加积作用进一步为深厚覆盖层提供了物质来源及河流的大转弯为沉积物的沉积创造了条件。

(5)在深厚覆盖层上建坝,存在坝基的差异沉降、渗漏与渗透变形、抗滑稳定及砂土震动液化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因此,采取的工程措施必须针对覆盖层的成因和结构特征而制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强,陈伟,张倬元.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5):448-455.

[2]杨天俊.深厚覆盖层岩组划分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水力发电,1998,(6):17-19.

[3]石金良.大渡河河床深厚被盖层及其工程地质问题[J].四川水力发电,1986,(3):10-15.

[4]罗守成.对深厚覆盖层地质问题的认识[J].水力发电,1995,(4):21-25.

[5]王运生,黄润秋,段海鹏,等.中国西部末次冰期一次强烈的侵蚀事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1):73-76.

[6]李万奎.阿尔塔什河床深厚覆盖层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8(4):181-186.

[7]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8]郑本兴.云南玉龙雪山第四纪冰期与冰川演化模式[J].冰川冻土,2000,22(1):53-60.

[9]冯玉勇,张永双.西南山区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建坝工程地质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0,8(增刊):195-201.

[10]王国灿,杨巍然.东、西昆仑山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作用对比[J].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2005,12(3):157-166.

叶尔羌之路 未完成的探险 篇2

在桑株古道的考察后,我和伙伴们把目标投向了叶尔羌之路,但在制定考察方案时,我们发现,这条路除了在《未完成的探险》一书中有少量的描述外,再找不到任何相关资料,甚至研究新疆通往西藏高原古代交通的学者们也似乎忽略了这条古道的存在。关于这条古道《皮山县志》上也没有记载,几个月前我就请当地旅游局的小苏帮助收集资料,但始终无所收获,所问到的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条古道。但凭借以往穿越昆仑古道的经验和我们对探险的热情,大家还是决定去走一走这条尘封了近一个世纪的古道。

7月28日,经过3天的奔波,探险队一行7人从乌鲁木齐来到了皮山县,这是穿越叶尔羌之路的大本营。由于古道所经之处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皮山县对进入古道人员严加管理,未经许可别说进入古道,就连克里阳乡都进不去。好在我们的考察方案早在2个月前就上报了县委,主管旅游的县长非常重视这次考察活动,安排县旅游局协助。按照计划,我们在皮山县购买了穿越用的食品。

7月29日一早,探险队离开了皮山县,在我们的面前,一条弯曲的柏油公路伸向昆仑山的深处,消失在一片苍茫之中。穿过炎热的戈壁和无数座低矮的山丘,渐渐地远离了塔克拉玛干的炎热,空气中明显增添了不少凉意。车行驶60多公里后,一大片突如其来的绿洲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一会儿车驶进了林荫小道,两旁的古杏树上挂满了黄里透红的杏子,潺潺的渠水,鲜花盛开的田野,炊烟袅袅的屋舍,我们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这就是克里阳,一个深藏于昆仑山中的古老绿洲。

历史上叶尔羌之路的起点在克里阳绿洲。1928年特林克勒到达了这里,在即将踏上回国之路时,他面对克里阳熙熙攘攘的集市和准备穿越喀喇昆仑山的5个驮队感叹道:“克里阳是我在中国新疆看到的最后一个大绿洲。”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的克里阳绿洲成了新疆皮山县的克里阳乡。

突如其来的美景,令队员们兴奋不已,我停下车来,从路边的树上顺手摘下几颗杏子,边吃边向一片黄色的花海走去。这里的杏子和康克尔乡的一样,昆仑山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它们优良的品质:个大、味甜、汁液多,制成的杏干个大肉厚,是新疆最好的杏干。

在花草丛中,几个可爱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一只手兜着裙子,另一只手灵巧地将采摘的花瓣放入裙兜。面对我们这些举着相机的不速之客,小姑娘只是羞答答地低着头,不停地采摘着花瓣。生活在这片生生不息的绿洲里,孩子们有一种置身事外的质朴和憨厚,昆仑山包容了她们,相信她们长大后也会拥有昆仑山一样包容一切的品格。

这片黄色的花海,是克里阳乡近年来广为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昆仑雪菊。由于它的原产地在位于新疆喀喇昆仑山北麓克里阳山区10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所以也叫克里阳雪菊。当地的维吾尔族人也称这种植物为“古丽恰尔”,千百年来与昆仑山唇齿相依,人们视“古丽恰尔”为神药,雪菊可以祛除疾病的故事在克里阳乡广为流传。

在通往乡政府的路上,一排排错落排列的白杨树、杏树和桃树见缝插针地分布在房前屋后。正午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向金色的花海,留下斑驳的阴影,映衬着古老村落午后的宁静惬意。在小苏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乡政府。7月底正是雪菊收获的季节,疆内外的客商云集克里阳,乡长也忙得团团转。他的办公室也成了雪菊样品的陈列馆,各种品质的雪菊整整齐齐摆放在桌面上。当我们向他询问古道的事,他感到很吃惊,似乎没有听说过这里有条古道,他只是说,好像几年前有日本人和韩国人来过这里。

被“关”进最破的吉普车里,进入阿克硝村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随着人口的增长,克里阳绿洲也向南延伸,在克里阳乡以南10公里的地方,1984年成立了脑阿巴提塔吉克民族乡。脑阿巴提是个清静的小绿洲,没有集市,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小苏带我们直接去了办公区后面的宿舍,在乡长家里找到了他。在乡长的帮助下,我们租了一部吉普车和一辆拖拉机,租金不菲,从乡政府到阿克硝村,也就18公里山路,每辆车租金少了500元不干。

阿克硝村深藏昆仑深处,以前是全乡唯一不通车的小村落。两年前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乡政府出资用推土机推出了一条仅供拖拉机进入的便道。我们这支队伍虽说有马玉山、刘青骁这样经验丰富的队员,但高玲和田慧两名女队员仅在两年前随我们穿越过一次桑株古道,老薛、老朴和小苏都是户外的新手。还没等踏上古道,大家就面临着一场考验。老刘和小苏随行李坐上了拖拉机,我和其他4名队员挤进一辆破旧不堪的北京牌吉普车里。这辆车是我见过的最破的车,几乎是辆报废车了,我们挤进去后车门都锁不上,只见驾驶员熟练地用早已备好的铁丝把车门拴住。

吉普车吼叫着沿着山谷向上攀爬,越过碎石覆盖的沙地,扬起的尘土呛得人透不过气来。河道越来越窄,在克里阳看到的浑浊的河水变成了清澈的溪流。这里山高谷深,车道在河谷一侧的峭壁上向上延伸,毫不夸张地说,小道只有一车宽,一侧的车轮不时地与峭壁相撞,而另一侧的轮子有一半悬空在道外。我们被“囚禁”在车里,望着一侧上百米深的河谷,紧张得都不敢出声。炎热、紧张,不一会儿汗水浸透了衣衫,满面灰尘的脸上有了一道道的汗迹。当时我真后悔坐车,不就18公里路么,走过来也就半天时间,心想,一旦车辆出现意外想脱身都没办法。

2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看到了特林克勒笔下的乌鲁克小绿洲,这是如今的阿克硝村。一路的尘土和光秃的群山,翠绿的白杨树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格外地抢眼。此刻我们终于可以舒口气了,经常参加越野自驾的珠海队员老薛感慨地说:这个北京吉普是最牛的车,驾驶员也是一流的车手,我敢说那些所谓的越野车手也没几个敢到这里来。

半个小时后拖拉机也到了,老刘和小苏浑身是土,见了我们第一句话就说:“要命的路呀,吓得我们差点从拖拉机上跳下去。”

阿克硝村海拔2700米,南与巴基斯坦国接壤,边境线长100多公里,东接皮山县康克尔柯尔克孜民族乡,地理位置特殊,四周被昆仑山环绕。目前有51户169人,主要是塔吉克族。当年特林克勒经过此地时,这里还是一个几乎荒无人烟的小绿洲,他写到:“除了马和毛驴无忧无虑地在茂盛的草地上吃草,能见到的是一个柯尔克孜族人的住地,当我们骑马路过时,几个妇女站在门前惊奇地盯着我们。当地的居民特别友好,他们雇佣一些雅利安人照管他们,我们被介绍给一两个瓦汗人,他们还讲自己的母语。”从他这段描述可以看出,阿克硝村在历史上也是个多民族的聚集地,他所说的雅利安人和瓦汗人就是如今的塔吉克人,属印欧语系的民族。

nlc202309030451

由于交通不便,这里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以往探险队每到一个偏僻的村落,好奇的人们会把我们团团围住,而在阿克硝村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失望之感油然而生,心想,在这能找到向导,能租到毛驴吗?

我们一行孤零零地站在村委会门前,顺着一条狭窄的街道望去,一位老奶奶站在自家院落的门口静静地看着我们。我们别无选择,先住在老奶奶家再说,也不知主人是否愿意,我们一行扛着行李直奔老奶奶家。

老奶奶虽然不会说汉话,但从她那慈祥可亲的神态上可以看出,她很高兴让我们住在她家。阿克硝村是塔吉克人居住的村落,这里和大多数昆仑山深处的村落一样,人均耕地很少,而且产量很低,收入来源主要靠放牧。

我们也是有备而来,给主人带来了挂面、大米和各种蔬菜,这些都是山里人很难见到的。等到准备做晚饭时我们又犯难了,主人家院落里虽有个炉灶,但柴火少得可怜,在昆仑山深处,没有煤,荒芜的群山也没有一棵树木,取暖和烧饭的柴火极其稀少,除了能从门前屋后的杨树上取得一点树枝外,有钱的家庭都到山外买柴火。我们不忍心用主人家的柴火,便用自带的瓦斯罐烧了点热水。

山里的气候说变就变,一阵风后,雨点就落了下来。按计划明天我们就要踏上古道,可毛驴和驮工还没着落,我心急如焚,和老刘、老马3人在村子里乱窜,逢人就问,由于语言不通,问到的人也搞不明白我们的意图。好在房东老奶奶的儿子回来了,他在克里阳乡中学教书,懂一点汉语,在他的帮助下最终找来了两名塔吉克族驮工,但让我失望的是,两人除了岁数都比较大外,腿竞都有点跛。我们没有别的选择,经讨价还价,最终,以一头一天100元的价格租了7头毛驴,其中2头供他俩骑,而且答应每天付他俩200元的驮工费用。

在凶险的古栈道,昆仑山的毛驴也是攀岩高手

世代生活在昆仑山里的人们几乎与外界没有联系,他们淳朴守时,只要答应的事情绝不会反悔。7月30日,天蒙蒙亮,两名驼工已经牵着毛驴在老奶奶的家门口等候了。我们也顾不上烧水吃饭,急忙往毛驴身上捆绑行李,考虑到老薛腿受过伤,特意给他准备了一头毛驴,我们所有的行李勉强捆在了其余4头毛驴身上。

离开阿克硝村那一刻我的心彻底放了下来,顿时感到无比的轻松,我们踏着尘土飞扬的小道向河谷深处走去。阿克硝村分布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除了零星的土坯房和几片耕地外,看不到生长的农作物,我们不一会儿就走出了村子,进入了野花盛开的河谷,这也是山里人赖以生存的高山牧场。昆仑山的植被受高原气候的影响,矮小得几乎是贴在地表。7月底正是昆仑山气候最好的时节,万物复苏,奇花异草连成一片,把河谷两侧的山坡装扮得格外美丽。一路上我仔细观察,也没有发现雪菊,心里纳闷,难道昆仑雪菊不是克里阳河谷固有的植物吗?

当我们沿着克里阳河东岸行进了7公里后,河谷越来越窄,一个很小的绿洲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离阿克硝村最远的居民点——搭拉合,也是进入克里阳古道最后的驿站,一圈高大的杨树和破旧院落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古道的沧桑。当年特林克勒路过此地时曾在这里歇脚,并拿出了牛奶和黄油与这里唯一的一户人家分享。80多年过去了,搭拉合还是住着一户人家,只是通往院落的河道上架起了一座简易的铁索桥。院落的主人是一位和蔼的塔吉克族老人,我们路经此地时,他远远地看到后,早已在桥头等候我们了。搭拉合小绿洲依山傍水,似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也是宿营的最佳之地。此时还不到中午,我们不敢久留,匆匆拍摄了几张照片后,谢绝了老人的挽留,继续向河谷深处走去。

河谷越来越窄,栈道沿着河道东岸陡峭的山坡向上延伸,我们越走越高,不一会儿,眼下湍急的河流变成了一条细小的白带,根据我的目测,脚下的小道已在河道上方100多米了。

栈道时而穿过破碎的土坡,时而进入乱石林立的崖壁。此地的栈道和桑株的栈道相比,开凿的难度大了许多,有几公里的栈道几乎是在垂直的崖壁上穿行。我们不敢掉以轻心,目不转睛地盯着脚下,缓慢地向上蠕动,我们都清楚,一旦脚下发生一点磕绊就很有可能会坠入河谷。在通过栈道时毛驴似乎感到了危险,行动也变得异常僵硬,没有人牵引根本不走。我们在通过狭窄的路段时,不得不把毛驴身上的行装卸下来,如果驮上行装强行通过,毛驴很有可能被一侧的崖壁挤碰坠下悬崖。

克里阳河谷两侧有无数条山沟,来自高山的雪水沿着山沟汇集到克里阳河,上万年的冲刷,山沟与河谷汇合处成了一道道山涧,栈道也被山沟切断,我们不时地要从栈道下到河谷底部。我心想,当年特林克勒的驼队肯定是在河道中行走,高大的牦牛和马匹不可能通过这段狭窄陡峭的栈道。

从上百米高的栈道下到河谷,其坡度超过了60度,队员们下来时手脚并用,和攀岩没什么两样。毛驴下行更为困难,不但要卸去身上的行李,而且要有两名驮工护送,一个牵着驴头,一个拽着毛驴的尾巴,即使这样毛驴还是不由自主地在陡坡上往下冲。站在边上的队员无不为之而赞叹:昆仑山的毛驴也是攀岩的高手呀。

下午6时,清澈的克里阳河变得浑浊起来,滔滔河水震耳欲聋,此时,洪水已经到来,我们不得不在河谷中扎营,等待次日清晨洪水的退去。

整整一天的行军,队员们在栈道上行进了15公里,海拔上升了300米。虽说是有惊无险,但队员们面对悬崖上的栈道还是提心吊胆,明天的路程更为艰难,不但要面对凶险的栈道,还将要频繁地抢渡激流。

惊险百出地渡过湍急的河流,竞玩起抓鱼游戏

7月31日,为了赶在洪水到来之前过河,太阳还没照到山谷队伍就出发了。在河谷东侧陡峭的山坡上一条清晰的小道直通克里阳河上游,考虑到栈道的凶险,驮工和老薛带着驴队渡过了克里阳河,沿着西岸的小道向上游走去,我带着队伍继续沿着东岸上行。山坡上的小道只有一尺宽,下方便是纵深的河谷。走在漫长的小道上,我们只能盯着脚下,不敢看右侧的河谷,即使这样还是感到头晕目眩,有种恐高的感觉,没走十几分钟就得停下来。一路上我们最担心的是女队员田慧,她对户外运动的认识不足,有种无知者无畏的感觉,一路上多亏老朴的照顾,在危险的路段都是抓着她的裤腰带通过的。大家都明白,在近70度的山坡上行走一旦摔倒定会坠入200米深的河谷。

nlc202309030451

用了半天工夫,我们终于穿过了狭窄的山谷,来到了一片开阔地,此地是两条河流的交汇处,顺着东南侧的山谷向上望去,一座巨大的雪山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条河流顺着山谷咆哮而下汇入克里阳河。可以断定,这个雪山有5000多米高,克里阳达坂就在雪山的附近,但山谷中高高堆起的冰碛令人根本无法通行,我们必须跨过眼前的河流,继续沿着南方的山谷翻越达坂。

此时,河水开始变得浑浊起来,洪水就要下来了,急忙中我和老刘在绳索的保护下率先涉水渡河,湍急的河水刹那间冲到了大腿根,我差点在河中央被激流冲倒。见此情景,两个女队员吓坏了,凭她们的个头和体重,下水必将会被水冲走。此刻,在克里阳河西岸等候的驮工也着急了,把一头最大的毛驴赶过了河,示意让两个女队员同时骑上毛驴过河。两个无知无畏的女队员果真骑上了毛驴,由于水声太大,无论我怎么喊叫她俩都听不见,只顾着骑着毛驴向水中走去。幸运的是她俩都不是骑驴好手,毛驴没走几步她俩就从驴背上摔了下来。我暗暗庆幸——一旦她们在河中央从毛驴上掉下来,定被河水冲走,对不会水性的人来说,生还的可能很小。

一阵风吹过,雾气和乌云顺着山谷爬了上来,一会儿工夫笼罩了整个山谷。河水迅速地涨了起来,我和老刘急忙涉水过河,一人牵着毛驴,一人扶着驴背上的队员,来回两趟终于把她俩接过了河。紧接着男队员涉水渡过了克里阳河,到达了河的西岸。由于西岸河谷前方有一个陡峭的小山梁,毛驴不能翻越,驮工只得带着驴队涉水到达了河的东岸。

过河不久天下起了小雨,南边的河谷异常地狭窄,两侧陡峭的山坡根本无法扎营。雨越来越大,我顾不上别的,迅速向上游奔去,心想小山梁后也许有扎营的地方。

在海拔3600米的昆仑山,雨天的气温瞬间降到了冰点,翻上小山梁后,我身上的羽绒服已完全湿透,冰冷的雨水顺着上身一直流到了脚跟,寒风中我不停地发抖。队友们也和我一样,由于早晨出发时天空中没有一丝云,他们大都把冲锋衣放在了驴背上的行囊里了。

在山梁的后面有一片坡度不大的山坡,勉强能扎营。此时,河水暴涨,驴队过河时,个头小的毛驴险些被冲倒,老薛虽骑了一头大毛驴,可到河中间时激流没过了毛驴的肚子,老薛双腿泡在了水里,激起的浪花浸透了他的衣裤。

扎营后,队员们迟迟没有过来,我再次爬上山梁,拼命地呼喊,打手势,几百米外的他们似乎没有任何反应。原来他们在一处悬崖下避雨时,在小水湾里发现有许多一尺多长的鱼。

这一意外地发现,似乎给队员们打了一针兴奋剂,他们顾不上疲劳和寒冷,童心大发地在雨中开始了抓鱼游戏。他们用石头和雪杖在水湾里乱搅,使得鱼儿冲出水湾游向浅水的溪流,不一会儿就将水湾中的鱼“一网打尽”。虽说田慧徒步和骑驴都不行,但她眼疾手快是抓鱼的高手,据说收获的30多条鱼中一多半是她抓的。

雨不停地下,由于营地离河道有一段距离,加上河水已经浑浊不堪,我们也无心取水做饭。夜里我口渴难忍,出了帐篷,取了一点帐篷雪裙兜住的雨水喝了。

面对毛驴难以逾越的克里阳达坂,我们不得不止步

8月1日清晨,雨停了,河谷仍然笼罩在雾气之中。经过一天一夜的折腾,驮工也显得疲惫不堪。大家从懂点维吾尔语的小苏那里得知,驮工不想往前走了。从扎营地到通往克里阳山达坂的山谷还有7公里路程,而且山谷狭窄,只能在河道中穿行,对我们的探险之旅最致命的是,这个季节河水暴涨,毛驴和人显然无法通过。难道我们就这样止步于此吗?在大家的议论和犹豫中,我认真地理了理思路。

克里阳达坂,当地人称琼沙巴以达坂,它海拔5300米,从地图上看,这个所谓的达坂其实就是一座雪山。当年特林克勒穿越古道时,用的是牦牛和马匹,从他的游记中可以看出,他翻越克里阳山口时也异常艰难。1928年7月14日,特林克勒牵着马匹,赶着牦牛向达坂攀登,一条小道螺旋式蜿蜒向右侧伸展,穿过遍地砾石的山坡,一个巨大的雪峰耸立在他的面前,当到达海拔14432英尺处时,植被变得稀疏,巨大的冰碛向外延伸,一条小路直通克里阳山口。海拔越来越高,他开始感到呼吸困难,每走20步就得停下来喘气。他认为在翻越达坂时徒步要比骑马安全的多,由于天气暖和,雪很松软,马每走一步都深深地陷进去,冰雪覆盖的小道非常陡峭,每头牲口都必须被人牵着前行,即使这样还是有马匹坠入悬崖而毙命。

在他到达海拔17400英尺(海拔5300米)的克里阳山口时,刺骨的寒风无情地横扫着黑色的岩石,周围的群山鳞次栉比,格外地清晰。在他的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由于空气稀薄,往上爬感到不舒服,但往下走更糟糕,在炫目的阳光下,穿过大片的雪地,被阳光融化的积雪形成小溪在脚下流淌,人们常常被陷入深深的积雪中不能自拔。”

下达坂后,他沿着一条漫长、无止境的小道进入了铁古尔曼里克河谷。现在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铁古尔曼里克河谷上游的雪山冰川极其发达,谷中河水之大可想而知。当年特林克勒在穿越这段河谷时,马匹被激流冲倒,他本^也被抛入水中。

铁古尔曼里克河在克里阳库尔干汇入喀拉喀什河,两河交汇处也叫吐日苏(维吾尔族语意是水多的地方),是桑株古道必经之地。2009年8月,我在穿越桑株古道时也领教了铁古尔曼里克河的水势。在汇合口,铁古尔曼里克河宽度足有80米,水深没过了毛驴的肚子。可想而知这个流量汇集在陡峭的狭窄的河谷里将会是什么情景。

而现在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只是从老人那听说过这个达坂,但没有一个人翻越过它。我们在阿克硝村时遇到过一个牧羊人,他曾到过达坂下面,照他的话说,琼沙巴以达坂远远看去就是一座常年积雪的高山,那里的积雪太深了,毛驴根本不可能翻过去。我们在村里雇佣驮工时,他俩只答应把我们送到达坂下面,因为他俩谁都没有去过达坂。

面对毛驴难以逾越的克里阳达坂,经过再三商议,我们停止了向前的脚步,也使这次穿越叶尔羌之路,成为一次未完成的探险。在决定调头回返的那一瞬间,我又一次想起“克里阳”这个地名的维吾尔族语义:“来了不呆就回去。”

后记

探险的魅力源于它的不可预见性。在盛夏季节穿越克里阳古道的难度和风险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此行虽然没能翻过克里阳达坂。但不乏是一次昆仑古道“仿古”之行。我们身临其境。用脚步丈量的方式来感受和品味古往今来人们在这条穿越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之路上所承受的艰难困苦。

8月2日。我们沿着克里阳河东岸踏上了返程之路。当天下午,在洪水到达之前,我们遇到了一位朴实的维吾尔族牧羊人,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渡过了克里阳河,踏上了河东岸的古栈道,次日回到了出发地阿克硝村。

大家急于返程,在村里找到一辆拖拉机,车主是外乡的包工头,他极其狡诈,见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迫使我们花费1000元租用了他的拖拉机。

回到乌鲁木齐后,经查询才知道,我们在克里阳河获取的鱼是叶尔羌高原鳅。属世界稀有鱼种,为此,我们深感内疚。

叶尔羌之路如同一条古老的长河。悠然地在昆仑山中流淌了上千年。它承载着太多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我们离开了克里阳。叶尔羌之路也成了我们“未完成的探险”之路,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叶尔羌河 篇3

叶尔羌河中游渠首位于新疆莎车县阿瓦提乡, 是叶尔羌河流域规划中的第四级引水枢纽, 引水规模175m3/s, 属Ⅱ等大 (2型工程, 设计洪水标准为五十年一遇 (p=2%) 洪峰流量为3860m3/s。

2 工程地质

河床表层为泥质粉细砂, 下部为厚度约45米的粉细砂——细砂层。

3 地基处理

泄洪闸, 进水闸, 溢流堰, 两岸导流堤基础处理威震冲进米砂砾石桩和槽孔混凝土连续墙, 分流墙基础为混凝土灌注桩 (井柱桩) 5257.5m, 桩长分别为20m, 18.5m, 18m。混凝土强度等极为C20F150W6。

4 施工要点

(1) 对施工设备质量要严格要求混凝土灌注所需施工设备、机具要求配套并且性能完好。这是保证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基本前提。 (1) 施工现场要有备用发电机, 要保证备用发电机性能良好, 足以应付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断电情况, 这样可以防止灌注时间延误, 避免造成断桩事故。 (2) 注意混凝土拌和机类型的选择, 宜选用大容量拌和机, 在数量上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对混凝土拌和机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维修。 (3) 导管是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重要工具, 其直径大小要根据灌注混凝土骨料级配要求进行选择。要求导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密封性良好, 管壁光滑、导管平直, 无穿孔裂纹, 导管接口处应有弹性密封垫圈。如果导管接头密封不严, 焊缝破裂, 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浸入会引起事故, 因此施工之前须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4) 储料斗、漏斗、溜槽以及其他有关灌注机具使用前都应进行检查, 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同时, 储料斗的大小要满足首次封底混凝土存储数量的要求。 (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01) 的规定。选用骨料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 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初凝时间宜不早于1.5h, 宜选用标号在P.O32.5以上的水泥。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 (2) 粗骨料宜选用坚硬的碎石, 碎石采用反击破设备加工。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 同时粒径在40mm以内。粗骨料的级配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混凝土的含砂率一般为45%~50%, 水灰比宜采用0.5~0.6。 (3) 为提高和易性, 混凝土中宜掺入外加剂, 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等, 掺入外加剂前, 必须经过实验, 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入量和掺入程序。总之, 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与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相适应。合适的配合比应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可塑性和粘聚性, 易于在导管中流动而又不易离析。而且一般来说, 当水下混凝土的强度高时, 其耐久性也好。因而要从水泥标号的选择、水泥及水的用量比例、骨料的种类和性质及掺用外加剂等几个方面考虑来保证混凝土质量。而且要保证混凝土的级配强度应高于设计强度。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 要搅拌均匀, 如混凝土搅拌和输送过程中, 出现不均匀或离析泌水现象, 流动性差时, 要严禁使用。 (3) 加强灌注施工工艺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混凝土桩施工的重要环节。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 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 钢筋笼和钻孔的中心要对应, 定位要准确。如果是不放到孔底的钢筋笼, 要特别注意吊环、吊钩的强度及牢固性。钢筋笼吊放时要保持轴线顺直, 位置居中, 严禁碰撞孔壁, 以免产生坍孔。同时, 钢筋笼在精确就位后必须进行加固, 防止浮笼或移位, 钢筋笼安放到位后安设导管, 导管尽量放置在孔中心, 同时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拆除导管时要保证竖直吊拆不晃动, 缓慢进行。 (2) 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m3~0.3m3水泥砂浆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 然后再放入混凝土, 确认初灌量备足后, 即可打开封闭阀, 灌入首批混凝土进行封底, 混凝土封底时, 导管埋深控制在1.5m左右。 (3) 注意首批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埋深不能小于1.5m, 所以漏斗和储料斗及漏斗和输送泵的混凝土储存数量要充足。根据导管内混凝土压力与管外水压力平衡的原则, 导管内混凝土必须保持的最小高度为:Hd=Rw Hw/Rc。而管中混凝土的体积就应为Vd=πd2?Hd/4 (d为导管直径) 。首批混凝土若埋深不足, 混凝土下灌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 会导致泥水从导管底口进入。如果出现这种导管入水现象应立即将导管提出, 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机清出, 然后重新下导管灌注。 (4) 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 必须连续进行, 不得中断。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 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 造成断桩。同时在灌注过程中, 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 确认导管埋深, 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 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此时要注意,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不返出浆时可以适当缓慢向上提拔震动导管, 迫使混凝土灌注。当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 宜使导管埋得较深。要注意正确控制导管埋深, 如果导管埋人混凝土过深, 易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阻力过大, 致使导管无法拔出造成事故。而提管过程中要缓缓上提, 如过猛易使导管被拉断。所以埋管深度一般应控制在2m到6m, 或使用附着式震捣器, 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的初凝。同时应注意灌注速度。 (5) 为确保桩顶质量, 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0.5m~0.8m高度, 待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 将其凿除。在灌注将近结束时, 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 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 将部分沉淀土掏出, 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 拔管速度要慢, 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以上是灌注混凝土时易出现问题的各个基本步骤, 同时要注意其他一些事项。比如混凝土拌制后, 应在1.5h之内尽量灌注完毕。一气呵成、快速灌注成功的桩往往质量比较好, 否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5 结语

叶尔羌河 篇4

研究人员还对在能量为800焦耳激光脉冲的作用下形成的等离子体辐射光谱进行分析,进而证实奇异金属残块确实具有表中所列的那些元素。在这种情况下,在等离子体辐射光谱中,钙和钠的谱线已不复存在,因为通常当这两种元素的含量在0.00 001%~0.0001%之间时,光谱线最亮。借助该检测装置证实了铈、镧、钕的标准试样光谱的正确性,用萃取、离子交换、提纯、电解、部分熔化、分离结晶和真空蒸馏等方法,能确保奇异金属残块中我们所研究的那些合金元素的绝对纯度高达99.90%~99.99%,这样一来,在这些元素的标准试样中发现了钙和钠的耀眼谱线。这关系到从矿物中提取这些元素的技术手段,首先以氧化物的形式获得这些元素,然后再借助钙和钠将其脱氧还原,剩下部分已是极纯的标准元素。在奇异金属残块的合金元素中缺少我们地球上工艺技术加工时必然存在的钙和钠的杂质——仅此一点就首先足以证明,制造奇异金属残块合金的工艺技术绝非我们地球上的。

为了验证“叶尔托姆奇异发现”是否来源于地球,飞碟学家向科罗廖夫市材料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了技术咨询,该研究所是专门从事航天技术材料研究的。当飞碟学家把“叶尔托姆奇异发现”中的金属残块拿给从事此项研究的材料专家们时,专家们惊异地说:“具有这种成分的合金不能用,甚至不可能用在火箭航天技术的大型部件上。”这种验证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的运载火箭的飞行轨迹行经叶尔托姆以北150千米时坠落的可能性。

此外,飞碟学家还查遍了列宁图书馆中关于稀有金属的全部文献资料,却没发现对类似于奇异金属残块应用的信息和科技情报。

为了真正搞清奇异金属残块的来历,飞碟学家又来到稀有金属研究所,向稀有金属实验室的专家们进行技术咨询,这里专家的答复结果也与上述雷同:对奇异金属残块中的合金他们一无所知,而且也不清楚这种合金究竟是何用途。1991年前,许多飞碟研究者、目击者和捡到过其他奇异金属的亲历者经常向该研究所的专家们提出过这类问题,但得到的回答依旧如此。

两年后,苏联科学院维尔纳茨基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借助研究月球土壤的检测装置,对奇异金属残块的同位素比值进行了相当精确的检测。最终测定,奇异金属残块合金中5种基本化学成分的同位素比值比地球上的同位素比值小0.01%。

著名学者沃伊特凯维奇在他所著《太阳系的化学演化》一书中写道:“……太阳系物质的基本核聚变发生于约110亿年前的银河系统核聚变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广布的同位素99%是发生过核聚变的产物……”镁的同位素聚合过程发生在红巨星的内部,而不是发生在星系螺旋臂分支中的超新星爆发时。镁的同位素以行星、星云的形式被抛射到宇宙空间。这就是说,如果制造奇异金属残块中合金所用的材料不是我们行星系的,那么,它的同位素比值跟地球上镁的同位素比值的差距可能在1%范围内。如果两种同位素比值之差小于0.01%,就可以确定,制造奇异金属残块中合金所用的材料取自我们太阳系。

一个叫加波诺夫的地矿工作者,在克拉斯诺达尔边区的高加索山麓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稀有合金块。研究人员对该稀有合金块进行的光谱和质谱分析表明,它含有铈、镧、钕以及铁和镁等元素的混合物。早在“叶尔托姆奇异发现”出现前的1974年,在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市郊上空曾发现一个悬停的光球,时间不长,光球突然爆炸。事件发生后,许多市民和附近矿区几个小镇的居民,在光球爆炸现场捡到几块灰黑色“石头”,用锉刀摩擦它们时能产生一束束火花。不久,这些灰黑色“石头”自己破碎变成粉末。几年后,研究人员对这些碎石粉末进行的光谱分析表明,它基本上是由镧和铈的氧化物组成,其中还含有镁、锰、硅及其他元素的混合物。又过了一年半,研究人员再次对保存下来的部分“石头”的成分进行分析,对该“石头”的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它的基本成分还是镧和铈,还有硅、锰、镁、钛和铁的混合物。最初,研究人员根据该“石头”横断面的宏观组织确定,其横断面的褶皱呈半径为60厘米的弯曲状,叶尔托姆奇异金属残块也同样具有这种弯曲褶皱状断面结构。在关于UFO的文献资料中也有过对类似事件的描述:当时,在瑞典曾保存有一块合金,这块合金的基本成分是那些稀有金属,它是一个UFO在飞经离斯德哥尔摩不远的一条公路时丢下的。当人们发现时,那个合金块还热得烫手。这一事实性证据可以使我们认为,其他稀有合金制品残块都同UFO有关。有可能在UFO上分离出土壤成分或矿物后,把稀有金属合金块作为不需要的物质从UFO上被弃置到地上。无论在地上还是在整个太阳系,所蕴藏的稀有金属的数量相当大。镧族稀有元素在总量上大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其他26种元素的总量,稀有元素虽然被人们这样称呼,但它们却不太稀有。稀有元素甚至比紫铜、铅及工业技术上广泛使用的其他元素还要多。不过,稀有元素不能形成高含量镧族元素矿。由于稀有元素具有很强的反应性能,能跟氧、水和自然界中的酸相互反应,所以能形成易溶盐类物质和矿物杂质,它们几乎均匀地分布在地壳中。镧族元素占稀有元素总量的0.015%,它们以掺杂物的形式进入其他金属矿物中,开采其他金属矿物时被顺便开采出来。

叶尔羌河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亲鱼来源

亲鱼是在塔里木河流域阿拉尔河段运用小抬网和地笼自然捕捞而得。捕捞后“干法”将鱼放入平铺有湿布的1 m2见方的筐内, 并在上方盖上湿布, 运回实验室驯养于60 cm×30 cm×30cm水族缸中。

1.1.2 催产剂

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DOM+LRHA2 (马来酸地欧酮)

1.1.3 器具

试验用器具主要有研钵、剪刀、镊子、硬质羽毛、500~1 000 mL细口瓶、吸管、500 mL烧杯、毛巾、水盆、水桶、医用注射器及4号注射针头。

1.2 方法

1.2.1 亲鱼选择

选择3组进行了有关催产研究, 亲鱼体重分别50~70 g, 20~30 g, 10~15 g, 雄性亲鱼可以挤出精液, 雌性亲鱼腹部膨大, 生殖孔红肿。雌、雄间稍有差异, 雌体不分枝鳍条软, 而雄体较硬, 第2、3枚分枝鳍条明显长于雌体, 而且突出。

1.2.2 人工催产

每尾雌鳅用5~8μg的LRH-A2、5~10μg的地欧酮、300~400 IU的HCG, 雄鳅用量减半。配制时可用生理盐水稀释, 每尾亲鳅注射剂量为0.2~0.3 mL。

人工催产分别在2008年4月21日, 5月6日和6月15日分3组进行。人工催产, 采用体腔注射, 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人工催情后定时测定水温并观察亲鱼活动情况, 定时检查性腺发育状况。

3次试验选择水温分别在 (17±1) ℃、 (21±1) ℃、 (25±1) ℃时注射激素, 观察发情后, 及时采卵受精。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时, 先捞出雄鳅, 剖开腹部, 取出精巢, 放入研钵, 用剪刀剪碎, 加入格林氏液或0.1%生理盐水制成稀释液, 然后捞出雌鳅, 用毛巾包好仅露出肛门至尾部一段, 从前至后轻雌鳅腹部, 使成熟卵子流入烧杯中, 随即加入精巢稀释液, 用羽毛轻轻搅拌, 让卵子充分接触精液受精, 受精时间约2~3 min。

1.2.3 受精卵孵化

把受精卵放入R6-1210B型成品水族缸内的棕榈皮上, 保持水的流速为0.5 m/s, 水深20 cm以上, 放鳅卵0.5万粒/m2, 上方盖布遮阳, 避免阳光直射, 每天8∶00和18∶00进行换水, 每次换缸内1/4的水以提供充足的溶氧。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结果

本次试验结果显现, 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在雌雄搭配比为1∶1的形式, 在一定的环境中可以进行人工繁殖。具体详见下表1。

2.2 小结与讨论

2.2.1 成熟度与产卵的关系

试验证实, 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在阿克苏地区阿拉尔河段5月上旬已达到性成熟, 催产最佳时间为5月中旬, 时间不易过晚, 6月中下旬才自然发情, 不利于人工催产, 如果在人工驯化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强化培育, 也可以促进亲鳅的性腺发育。

2.2.2 催产剂选择对催产的影响

试验表明, 单独使用HCG或LRH-A2的催产效果都不好, 最佳方法是HCG或LRH-A2与地欧酮混合使用, 当剂量偏低时雌鳅腹部虽然也膨大但不排卵, 也很难挤出成熟卵, 当剂量偏高时雌鳅会因卵巢过度膨胀而难产死亡, 挤出的卵粒呈糊状, 只有剂量合适才能使亲鳅在预计的时间内自行产卵受精或人工授精时雌鳅才能顺畅地挤出晶莹饱满的卵粒, 雄鳅精巢才会充满精液。本试验每尾雌鳅用5~8μg的LRH-A2、5~10μg的欧地酮、300~400 IU的HCG, 雄鳅用量减半。配制时可用生理盐水或格林氏液稀释, 每尾亲鳅注射剂量为0.2~0.3 mL。

2.2.3 水温对催产的影响

催产水温的适宜范围为17~27℃, 最佳范围为20~22℃, 因此, 催产时间要看性腺成熟程度与水温情况综合确定。一般4月中旬以前的催产效果不好, 原因是水温偏低, 亲鳅性腺发育程度不好, 而最佳人工繁殖时间应在5月中旬室内水温稳定在21℃左右时开始催产。

2.2.4 注射激素后亲鱼发情与水温的关系

水温与注射激素后亲鱼发情的效应时间呈负相关, 即水温低则效应时间长, 水温高则效应时间短, 一般情况下, 水温每相差1℃则效应时间增减1~2 h。

2.2.5 雌雄比例对受精率的影响

由于雌雄亲鱼在个体上有差别, 所以为了促进精卵很好的结合, 采用了1∶1的雌雄搭配。

2.2.6 采卵时间对受精率的影响

若在亲鱼未达到效应时间时采卵, 则雌鳅的卵粒未从卵巢中游离, 即使勉强挤出了一小部分卵粒, 这些卵粒也因尚未发育到Ⅳ期末而无法受精。亲鱼达到效应时间后采卵, 只要轻压雌鳅的腹部则卵粒就能够完成游离而顺畅地流出, 且卵粒大小匀称、有弹性、半透明、受精率高。若在超过效应时间后再采卵, 则挤出的卵粒弹性差、呈糊状, 即已经成为过熟卵。所以在打完催产激素后及时观察亲鱼活动情况, 以便达到最佳采卵、受精的效果。

2.2.7 孵化中的注意事项

一是防止受精卵发生水霉病, 挑拣出未受精的受精卵, 这是因为未受精的卵子腐败后易造成水质恶化, 一般来说, 未受精的卵子经过约12 h后就变成白色, 很容易识别, 可用吸管将之吸除;三是静水孵化时要注意充氧, 防止受精卵因为缺氧而死亡;四是避免水温大升大降, 且室内要注意保暖, 多采用加热棒控温的方法;五是最好采用在干法人工授精方式, 授精时只能用少许生理盐水溶液。

参考文献

[1]朱松泉.中国条鳅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2]武云飞, 吴翠珍.青藏高原鱼类[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3]刘建康, 何碧悟.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 (第二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叶尔羌河 篇6

鱼类的耗氧率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鱼类的新陈代谢规律, 也反映了鱼类的生理和生活状况[2]。窒息点则是鱼类忍受低氧的极限指标, 也可反映某种鱼类进行人工养殖的难易程度。有关鱼类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较多[3,4], 雷曼红等[5]对叶尔羌高原鳅在20℃、25℃、29℃水温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研究。在新疆 (尤其北疆) , 水温在10℃以下达120~180 d, 叶尔羌高原鳅在10℃以下水温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尚未见报道。为此进行了叶尔羌高原鳅的低温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 以期丰富叶尔羌高原鳅呼吸生理学资料, 为人工养殖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与试验用水

叶尔羌高原鳅捕于新疆阿克苏塔里木河上游河段中, 暂养1周后经空运转汽运至北疆沙湾县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冷水鱼试验基地。驯养40 d后, 进行试验, 试验前1 d停食, 拉网密集, 使其适应试验环境。

试验用水为天山积雪融化经砂砾层溢出水, p H值7.0~7.6, 水中溶解氧为7.48~7.88 mg/L, 驯养用水与试验用水均为同一水源。

1.2 试验方法

1.2.1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昼夜变化规律测定

试验鱼10尾, 规格均匀, 平均体重5.5 g。耗氧率昼夜变化规律测定装置仿陈宁生等[6]流水呼吸室稍加改动而成。呼吸室体积11.44 L, 将体质健康的试验鱼放入呼吸室内, 加满水, 排尽空气, 用凡士林封口, 让其在呼吸室内适应2~3 h后再测定。调节水流量, 充分保证叶尔羌高原鳅正常呼吸耗氧并能明显测出进出水的溶解氧的差异。连续测定24 h。每小时测定1次, 重复取样, 结果取平均值, 并计算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晚上避光以排除光照对鱼生理活动的影响。

1.2.2体重对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测定

按叶尔羌高原鳅规格不同將试验鱼分为3组, 每组10尾, 平均体重分别为:5.5, 15.0, 20.0 g。采用静水呼吸室法, 呼吸室体积为11.44 L。试验水温6.5~7.5℃, 耗氧率试验时间为2013年11月12日15:00—16:00。

将体质健康的试验鱼放入呼吸室内, 排尽空气, 用凡士林封口, 在试验开始后1 h左右每组重复取样, 测定呼吸室内水的溶解氧, 结果取平均值, 计算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当试验鱼50%死亡时, 每组重复取样, 测定呼吸室内水的溶解氧, 结果取平均值, 计算叶尔羌高原鳅的窒息点。

溶解氧的测定均用虹吸法取水样, 采用温克勒 (Winkler) 碘量法测量[7], 分别按下式计算耗氧率:

流水呼吸室:R= (A1-A2) ×S/W

静水呼吸室:R= (B1-B2) ×V/ (W×T)

式中:R为耗氧率[mg/ (g.h) ];A1为流入呼吸室的水溶氧量 (mg/L) ;A2为试验组流出呼吸室的水溶氧量 (mg/L) ;S为经过呼吸室的水流速度 (L/h) ;W为呼吸室内试验鱼总体重 (g) ;B1为试验前溶解氧 (mg/L) ;B2为试验后溶解氧 (mg/L) ;V为呼吸室水体积 (L) ;T为试验前后时间差值 (h) 。

试验数据以SPSS13.0软件作统计分析, 并用Excel作图表。

2 结果

2.1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昼夜变化曲线图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昼夜变化测定结果表明, 低水温6.5~7.5℃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低峰值出现时间在15:00左右, 高峰值时间17:00左右。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1106 mg/ (g·h) , 其中8:00-20:00平均耗氧率为0.1056 mg/ (g·h) , 21:00-7:00平均耗氧率为0.1166 mg/ (g·h) (图1) 。

2.2 不同体重叶尔羌高原鳅的耗氧率和窒息点

低水温6.5~7.5℃环境下, 不同体重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 平均体重5.5, 15.0和20.0 g/尾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分别为0.0627, 0.0785和0.1146 mg/ (g·h) , 窒息点分别为0.1181, 0.1575和0.2757 mg/L (表1) 。

3 讨论

3.1 耗氧率受昼夜节律影响

低水温6.5~7.5℃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同一般淡水鱼相同, 也存在明显昼夜变化节律, 白昼均耗氧率低于夜晚均耗氧率, 但昼夜耗氧率相差不大, 这一规律与叶尔羌高原鳅夜晚吃食、活动强于白昼现象吻合。但低水温6.5~7.5℃环境下, 耗氧率仅为0.0627~0.1146 mg/ (g·h) , 雷曼红等[5]在高温20~29℃环境下测得的耗氧率为0.1260~0.2231mg/ (g·h) , 说明叶尔羌高原鳅在高温20~29℃环境下吃食、活动强于低温6.5~7.5℃环境, 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建议养殖生产在低水温6~10℃时, 投饵时间应主要在夜晚, 白天少投喂。

3.2 低水温6.5~7.5℃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

水温6.5~7.5℃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雷曼红等[5]在水温20℃时测得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是随体重增加而逐渐减少, 这可能是低温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机体的耗氧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 这一点尚需研究。

3.3 低水温6.5~7.5℃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窒息点随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

低水温6.5~7.5℃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窒息点随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雷曼红等[5]在水温20℃时测得叶尔羌高原鳅窒息点是随体重增加而逐渐减少, 这可能是低温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机体的代谢程度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 这有待进研究。

试验表明, 低水温6.5~7.5℃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窒息点0.1181~0.2757 mg/L明显低于高水温20~29℃环境下窒息点1.1805~1.5816 mg/L。这可能是低温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机体的生理活动及代谢机能减弱而导致耗氧下降, 这一点有待研究。

3.4 低水温6.5~7.5℃环境下, 叶尔羌高原鳅摄食明显, 活动依然旺盛

试验结果, 叶尔羌高原鳅在低水温6.5~7.5℃环境下, 窒息点0.1181~0.2757 mg/L明显低于高水温20~29℃环境下窒息点1.1805~1.5816 mg/L。这期间叶尔羌高原鳅摄食明显, 活动依然旺盛, 表明叶尔羌高原鳅在6~7℃条件下各种生理机能仍处于较佳状态, 抵抗力也较强, 这与这一条件下窒息点较低相吻合。由此, 叶尔羌高原鳅适应低温能力较强, 适宜生长温度6~29℃, 最佳生长温度8~15℃。

参考文献

[1]郭焱, 张人铭, 蔡林刚, 等.新疆鱼类志[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166-167

[2]费鸿年 (译) .鱼类生理学 (上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2, 1-55, 82-105

[3]赵振山, 印杰, 高贵琴, 等.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研究[J].水利渔业, 1999, 19 (1) :2-3

[4]邹桂伟, 罗相忠, 胡德尚, 等.长薄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J].湖泊科学, 1998, 10 (1) :49-54

[5]雷曼红, 陈根元, 程勇, 等.叶尔羌高原鳅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J].水产养殖, 2007, 28 (6) :1-3

[6]陈宁生, 施芳.草鱼、白鲢、花鲢的耗氧率[J].动物学报, 1955, 7 (1) :34-57

【叶尔羌河】推荐阅读: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育下一篇:生态性校园文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