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

2024-07-14

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共12篇)

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 篇1

现在,国内的广电行业信息化水平发展迅速,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已经全面普及,出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全程无磁带化的发展格局。各地广播电视部门对老的播控系统进行了全硬盘播出系统升级改造,使硬盘播出系统的播出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播控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资源共享能力提高,频道和容量扩展加大,以及播控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这些功能的改善是以系统的安全存储为根本的,只有保证了节目素材的安全可靠性,节目的播出质量才能达到标准。为全面提高播控系统的性能,保证播出素材的安全性,以便使节目安全播出,各地在对播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素材的存储安全问题,同时对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一并进行了升级改造。

1 子系统现状及升级必要性

各地广播电视部门原来的播控系统由于运行时间太久、设备严重老化,经常出现死机现象,对播控系统的安全播出造成了严重影响,直接威胁到系统节目的安全播出。

针对老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对播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时,就要注意系统的整体功能,选择好各种器材,实现播控系统有一个质的飞跃。(1)视频服务器是播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它的安全和稳定决定了播出的安全和效果,所以要选择一款稳定性能较好的服务器,是节目播出的质量得到保障;(2)数字节目占用的存储空间比较大,对在线素材的存储质量要求比较高,所以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必须够大,才能满足播出节目的存储需要;(3)现在各地已经向无带化方向发展,所以在播控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二级存储设备,要选择大容量、安全性能高的二级存储设备,把它作为我们播出系统的节目库。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它的扩展性,要预留一定的存储空间,为以后系统的存储升级提供方便。(4)要选用有卡上载站,即素材采集不通过服务器,而是通过有卡站把素材采集到本地磁盘,播出时,只要将素材迁移到服务器即可播出。视频服务器只承担播出和审片,不承担其他工作,文件上载和播出实行分开,大大减少了服务器的负担。

播控系统升级改造能够扩大在线的存储量,满足每天播出节目的要求,对播出素材实现了重复利用,推进了无带化的工作进程,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存储设备及其选择

2.1 存储设备在视频服务器方面的选择

播控系统中视频服务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播控系统的节目中心,是系统节目的来源。视频服务器是存储素材的最关键部分,它把服务器上存储的数据按照系统要求时刻保持“在线”的状态,只要用户需要就可以随意调取节目进行播出。根据对播控系统的有关要求,要选择稳定性良好的、存储空间较大的高性能视频服务器,使升级后的播控系统能够满足每天多频道、长时间的播出。选择视频服务器还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能,要选用支持任意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而不会造成数据丢失的服务器。还要选取双通道采集服务器,可以把紧急素材直接采集入库,还要具有一边采集一边播出的功能,这样会提高应急播出的能力和质量。

2.2 数字播出时代二级存储等主要设备的特点

数字播出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播控系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把海量的视音频数据存储起来,同时具有高性能的访问性、高性能的可用性和高性能的可管理性使二级存储设备得到相当广泛的运用,各个播控系统在升级改造的同时,都把二级存储设备列为改造的项目。播控系统的二级存储设备是架设在硬盘播出系统与其他联网系统之间桥梁,为他们的联系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会使硬盘播出系统的文件与外界系统的文件交换,主要是通过了近线存储系统来进行,使播出服务器与其他系统的关联度大大降低,播出节目的效果和安全性也就得到了保证。这种二级存储的结构方式是开放的,存储之间具有多级扩展,为今后存储容量的扩展升级提供了方便。系统采用NAS构架,具备了高性能、高容量、高可靠性的特点,NAS将存储设备进行了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连接,可以直接上网,不需要服务器,它采用了专门用于数据存储的操作系统,使整个系统的管理和设置简单明了。

播控系统升级后,存储设备扩展到了系统的边缘,各个上载的站点都配备了极大容量的磁盘,把紧急播出的节目进行直接采集,不经过服务器,其他的节目采集到上载站的本地磁盘进行存储,避免把上载文件经过播出服务器上传,使播出节目和上载文件具有独立的操作性,相互间不发生影响,节目的播出安全和播出效果得到了保障,满足了广电系统对视频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2.3 FTP服务器的加工与改装

在老系统运行时,节目播出与非编以及媒资系统互不相连,无法实现互联互通,所以在播控系统增加了一台FTP服务器,以此实现了与媒资以及股市、气象等外来节目的互联互通。用FTP服务器存储外来节目,播控系统根据播出要求选取所需要的素材进入播出服务器,即可随时被调用播出。

FTP服务器所使用的企业版操作系统,具有用户权限设置,使FTP服务器内的素材管理非常方便,同时也更加安全。外部人员无法进入系统内部,只能上传文件,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操作。播控系统可以自动选取FTP服务器的素材,不需要进行人工操作,外来的素材文件在传输到FTP服务器之前,要通过系统设置的网闸,网闸能够对素材的格式进行限制,只有符合格式的素材,在通过了设定的深度检测格式后才能进入到播控系统。

3 存储子系统的优点

3.1 扩展性强

播控系统的二级存储设备具有足够的扩展接口,可以满足播控系统存储设备的升级需要,它的有卡上载站点也能够存储容量的扩展,还可以增加系统的存储设备,只需将设备的IP加入,就可以将存储设备设置成有卡站点或二级存储设备。

3.2 可靠性高

新的播控系统视频服务器采用raid6技术,服务器和二级存储设备采用了先进的raid技术,即使发生2块硬盘同时损坏的情况,也能够保证素材数据完整安全,节目播出不受影响。如果硬盘发生损坏现象,只要及时更换硬盘,系统就会自动重建raid,不需要进行人工操作。而二级存储系统则采用了raid60技术,具有同样的重建功能。

3.3 易维护性

播控系统的视频服务器和二级存储设备在维护上简便易行,只是需要把系统定时进行重新启动,内嵌的Linux系统在配置好以后不需要多余的操作。它的硬盘在工作时支持热拔插,发生硬盘损坏现象时,可以在不关机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硬盘更换。有卡站点的维护和普通计算机一样,不需要进行素材迁移时,就可以关机,不需要24小时连续运行。

4 结语

在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播控系统的更新换代已成必然。播控系统对数据的安全性、存储容量、读写速度等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升级后的播控系统具有了安全可靠的服务器、增加了二级存储阵列、大容量、保障了在线安全播出、将存储内容扩展到网络周边的上载站点等优势,使系统的数据管理、重复性使用等变得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电子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在电视播控系统,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技术性突破,使电视播控系统在性能和技术上都有了很大提高,电视播控技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逐步满足了人们客观的生活需求。由于播控系统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对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急需升级改造,从而保证播控系统工作稳定,运行正常。探讨了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的应用以及技术要点。

关键词:播控系统,存储子系统,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1]王永新,乔彩霞.数字电视播出系统的可靠性研究[J].科技传播,2012,02.

[2]卞德森.电视节目自动播控系统软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上)[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0,02.

[3]汪克宏.在线数字电视平台上的节目插播系统[J].现代电视技术,2004,11.

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 篇2

播控中心内部通话系统设计及应用浅析

通话系统是南方电视台播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原理和实际应用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作 者:刘志亮 武明虎  作者单位:刘志亮(南方电视台,广东・广州,510600)

武明虎(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2007 “”(27) 分类号:N99 关键词:内部通话系统   数字通话矩阵   ADAM-CS  

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 篇3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海量存储系统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33 文献标识码:A

网络环境中海量存储系统解决方案的探讨简言之就是探讨存储虚拟化的解决方案。在满足大容量存储需求的同时,需要解决许多技术上和设备上的难题。相应的设备厂商都在推行自己的存储虚拟化技术理念,但是业内仍未有最优的统一解决方案。网络环境中海量存储系统最优解决方案的统一标准仍然任重而道远。

1网络环境中海量存储系统面临的挑战

现如今,网络环境中海量存储系统的容量已经非常之大,达到了PB量的级别(1PB=103TB=106GB=109MB)。那么如此大规模的海量数据存储,对于对应承载的硬件系统要求也超出了传统的理念,于是传统的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存储的需求。

如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即网络上大规模的数据访问,存储,分配等问题,数据传输的带宽问题的解决是关键所在。

2网络环境中海量存储系统面临的机遇

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对于IT行业来说,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網络用户的增加

由于IPTV业务和手机移动业务的大幅度增加,相应的网络用户也有一定程度的激增。据相关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在未来十年,网络视频类业务市场将增长3倍以上,中国的宽带用户将会达到3亿左右,对应着IPTV用户数也会达到数千万之巨。由于视频业务有着数据量大,资源丰富的特点,因此需要配套的大规模网络存储系统。

2.2 3G移动通讯的流行

3G业务现在国内已经顺利得以运营,4G业务也逐步开始进行宣传推广,这将大大派生许多相应的多媒体网络的应用:视频通话,视频短信,对应的游戏和邮件应用。

这些业务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存储系统予以支持。如内容的下载与缓存。据相关机构的数据量的统计,平均每个3G及以上级别数据网络业务的用户需要至少1GB的储存空间,空间分配多用于视频点播业务,此项达到500MB以上,视频电话、视频短信需要缓存空间100MB,多媒体邮件服务需要300MB,省下的存储空间需要分配给其他娱乐服务。根据数以亿计的用户的需求,国内的存储容量空间需求将会非常庞大,甚至接近700PB。

2.3 石油勘探的需要

由于国内制造行业、重工业对于石油等能源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依靠大量进口,同时我们也要自力更生勘探出国内大中型油田以供使用需求。就目前勘探手段而言,国内已经逐步采用数字化勘探方式。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内从2006-2010年五年间,每平方公里的勘探储存数据已经从几GB发展到了20G-500GB的规模,以此类推,仅仅1000平方公里的勘探数据也将达几十TB之多。

2.4 视频监控的发展

同样,由于交通需要,安全需要等考虑,视频监控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管是公路、住宅、写字楼还是学生宿舍等都需要进行视频监控。同时,为了加强治安管理,不仅街道安装了摄像头而且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地铁、公交也安装了大量的摄像头。视频监控的发展已经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因此,涉及到的领域和地方十分广泛,相应产生的数据量也十分庞大。

3解决大规模硬盘储存读取的方法

目前国内的存储设备生厂商对于如何解决大规模硬盘存储读取提出了多种方法,其中以下面三种解决方案最为常见:

3.1不断扩充存储控制器的处理能力

由于在控制器体积的局限条件之下,它的缓存容量通常为4G-8GB,包含的CPU大约为2~4颗。因此,当面临海量数据的存储压力时,最直观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缓存数量和CPU的数量。但是这一简单的解决方法由于只是等差增长,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数据的增长速度,要达到PB级而言就会比较困难。

3.2设计专用存储阵列扩充设备连接多台存储阵列

在存储阵列与SAN 存储网络中间,可以提供专用的阵列处理单元,对SAN 存储网络而言,并不能够真正了解后台存储阵列的真实分布和分配情形,只能够看到阵列处理单元虚拟化的存储空间。比如,可以在运行后台安放数十台设备阵列,从而可以实现PB级的数据存储与读取,并且通过相应的处理单元能够给前端的上百台服务器提供同时访问的可能。

3.3智能存储网络交换架构

现如今,智能存储网络交换构架的变化,可以使得网络交换系统更加功能强大,使得便利性大大提升。而这种交换架构的变化是指,利用智能存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从而将主机和交换组能够自我组成真实的数据传输网络,实现服务器主机顺畅地访问后端磁盘阵列。并且,这些虚拟化的设备,以及相应的配套访问路径,可以实现海量储存数据的实现。

并且这种只能存储网络交换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增加阵列的空间结构从而增加实际存储数据量,通过增加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等中介设备增加链路的交换能力,通过增加主机交换机来增加服务器访问读取能力。这个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处理好PB级海量数据的存储读取与服务器数据访问的问题,并且数据的吞吐量十分可观。

参考文献

[1] 武家麟.PB级海量存储系统解决方案[J].聚焦存储,2012(5).

[2] 车建华.虚拟计算系统性能与可用性评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

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 篇4

在海西广播电视台搬迁至新的广电大楼后, 启用了中科大洋公司硬盘自动播出系统, 非编节目制作系统等全新电视设备, 系统内配置了2台上载服务器, 主要采集影视剧和一些外来栏目。在系统初步建成后,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行, 在试运行中发现播出系统的节目存储容量及传输存在着缺陷——存储容量太小, 系统传输也不够稳定, 存在一定安全播出隐患, 满足不了电视节目播出需求[1]。

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 针对上述问题对播出系统结构进行了改造。解决方案是:解除了原上载节目素材直接存储于网络映射盘中, 在2台上载服务器中加装本地存储硬盘, 在每台上载服务器中各加装5块250 Gbyte硬盘, 合计存储容量约为2.5 Tbyte, 可存储约600 h左右节目素材。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状态良好, 节目存储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得到了改善, 但是在经过半年的使用后又发现了新问题。上载服务器本地盘存储节目容量与改造前基本相同, 而又不易扩展, 因而无法满足电视节目的播出或重播需求。只能把已播过的节目从上载服务器本地盘中删除, 再上载新的节目, 以此往返频繁上载 (上载时间1∶1) 工作效率低, 节目质量又难以保证, 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还暂停了影视剧的采集, 节目资源也不能得到很好利用。为此, 在2010年年底电视台技术人员又对其存储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在硬盘播出系统建立了近线存储系统, 系统采用现在比较成熟而且应用广泛的RAID磁盘阵列技术。在存储系统盘箱内装入了16块1 Tbyte SATA硬盘, 组成RAID3冗余硬盘阵列, 总容量扩展为12 Tbyte。它的特点是硬盘分段加奇偶校验盘, 即把数据分成多个“块”, 按照一定的容错算法, 以位或字节为单位, 存放在N块硬盘上, 而第N+1块硬盘上存储的数据是校验容错信息。用1块硬盘作为磁盘阵列的热备份, 当磁盘阵列某个硬盘出现故障时, 该热备份硬盘自动替换损坏的硬盘, 素材存储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提高了播出安全性。经过升级改造后, 容量比原先上载服务器本地存储扩大了5倍, 能够存储大约近3 000 h的节目素材 (约4 000集电视剧, 45 min/集) 。节目存储容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亦能满足电视节目的播出需求。

2 近线存储在播控系统中的应用

2.1 作用及工作流程

海西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占时间最多的是影视剧, 此次对存储系统扩容升级改造, 建立播出近线存储系统, 解决了节目采集存储问题, 这将对节目的存储系统起到重大作用:

1) 增加了系统节目存储的容量, 减轻了上载工作站本地存储负担。经过一年多的使用, 系统稳定、安全、可靠。其系统工作流程是:上载工作站将采集的节目素材存储于本地服务器硬盘中, 然后经过回放审核合格后, 即可迁移 (迁移速度约1∶5) 到近线存储系统中, 迁移后的节目素材可在本地盘中删除, 以便腾出本地盘空间采集新的节目。只要不是需要即将播出或者第二天播出的节目, 都可以迁移到近线存储系统。而当节目需要播出时, 随时可以从近线存储回迁 (回迁速度约1∶8) 到播出视频服务器VIPS1和VIPS2中, 从而避免节目二次上载,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节目质量。节目的采集、回放审核、同步、迁移、回迁等都是由上载工作站来进行管理的, 所以, 近线存储系统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上载工作站的各功效, 节目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近线存储系统是作为硬盘播出系统节目存储的二级存储缓存区, 用于存放待播出的节目或播出后待重播的节目。根据需要还可以扩展近线存储系统的容量, 既增加容量, 又提高了安全性。

2) 在硬盘播出系统建立近线存储系统, 并且把上载存储与播出存储分离, 以保证播出服务器及存储系统的安全性[2,3]。节目采集完成后, 经审核后迁移到近线存储系统, 根据每周播出节目单制定迁移策略, 再把节目从近线存储系统回迁到播出服务器VIPS1和VIPS2中, 把已播出的节目及时从播出服务器VIPS1和VIPS2中删除, 以便腾出播出服务器硬盘有足够的空间, 保证各个存储服务器在一个安全容量范围内运行。由于即将播出或者之后几天播出的节目都存储于播出服务器中, 所以即使近线存储发生故障, 也不会对播出服务器产生不良影响, 不会影响当前的节目播出。所以近线存储系统的建立, 既保证了存储需要的容量, 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因为播出线上基本不对节目进行编辑, 对其传输速度也没有太高要求, 即便按照一般千兆网较低的传输速度, 如5 Mbit/s, 也要比重新上载一次节省很多时间 (实际使用时大约为5∶1) , 实际上只是注重其传输存储稳定性的特点。近线存储系统构成简图如图1所示。

近年来, 海西电视台自办节目播出时间和业务内容不断增加。从2011年1月开播了蒙语、藏语新闻等节目, 同年5月起实行全天播出, 按上述近线存储容量, 目前仍然能够满足电视节目的播出需求。海西电视台还计划增开一个新频道, 如果第二频道开播, 还需增加存储容量, 由于近线存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再增加存储容量就相对容易了。

2.2 功能的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 在硬盘播出系统建立近线存储系统, 其优势作用显著, 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 既满足了播出系统节目存储所需的容量, 又提高了播出安全性、可靠性。

2) 存、取 (访问) 素材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化整合了节目资源。

3) 与购置服务器增加存储容量相比, 成本相对比较低廉, 而且容易升级扩展。

4) 可实现未来与媒资、制作网等子网的连接功能。所以, 为海西电视台今后网络化的发展创建了平台, 奠定了基础。

3 对全台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近线存储系统虽然解决了电视节目的存储问题, 但只能供播出网单一使用, 仅实现播出节目的临时存储, 节目素材仍然不能实现海量存储和长期保存, 也无法和其他部门实现数据互连互通。要实现以上问题, 就必须在系统内搭建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将得到应用。海西电视台现已进入数字化的时代, 网络化、信息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并且随着IT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这种数字化、信息化孤岛格局也必将被打破, 电视节目的制、播、存一体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而网络化则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制作和播出效率, 网络化是电视台未来发展的最终目标。所以, 本台今后还将建立全台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这将对保存台内宝贵的历史资料、达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提高电视台的运营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等有着重大意义。

不容置疑, 此次对存储系统的升级改造达到了预期目的, 也将对今后网络化的发展、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连接、电视台节目的制、播、存一体化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经验和启示

此次对节目存储系统的升级改造取得了成效, 但也走了弯路, 总结出以下3点启示和经验:

1) 对电视台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不能仅看眼前, 应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上对系统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2) 要有前瞻性的系统设计、升级改造理念。

3) 对系统设备的升级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安全可靠性原则。确保存储传输的安全、稳定、可靠, 充分考虑系统的冗余备份; (2) 先进性原则。在系统升级改造, 要顺应广播电视发展主流和趋势, 使系统结构简洁、灵活、便于维护, 便于系统扩展等特点; (3) 开放性原则。要遵循统一标准和接口及开放的标准, 有利于各设备之间的匹配链接和今后的升级改造; (4) 高性价比原则。制定科学详细的方案, 合理使用有限资金。方案的确定应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 以求获得最佳性价比。这一点在欠发达地区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根基.浅议亟待解决的电视节目存储问题[J].西部广播电视, 2011 (6) :88-89.

[2]丁正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构建技术探析[J].电视技术, 2011, 35 (12) :58-60.

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 篇5

摘 要 现如今,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消遣和娱乐的主要工具。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断发展今天,提升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是电视媒体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也是吸引受众的重点。电视台前端播控系统在电视节目播出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中,笔者主要对电视台前端播控系统的安全维护技术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电视台;前端播控系统;安全维护;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6-0077-01

对于电视台的运行工作来说,前端设备的播控系统属于电视台信号的源头之所在。电视节目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就受到播控系统的影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播放质量在不断提升,因此,保证电视台前端播控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是提升电视台网络信号和电视节目质量最优的重点。电视台前端播控设备维护的有效措施

1)从设备维护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电源设备,卫星接收设备等等。对于电源设备来说,供电系统运行的动力和源泉就是电源设备。从机房主要采用的系统为UPS系统,这是保证机房供电系统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通常情况下,电源的电压如果出现波动的现象就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如果电源出现了故障问题就应该及时地切换到备用电源。检测人员要定期对电源设备进行检测。对于卫星接收设备来说接收信号的质量长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由于接收天线需要安装在室外,因此,因此,很容易受到客观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相关的检测人员需要对天线接地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适时地查看,积极地对角度和朝向问题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保证天线信号接收程度达到标准。

2)清洁恒温。

在机房工作的过程中,灰尘和高温一直都是影响播控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如果机房的温度过高不仅会对电子元器件造成严重的老化现象,还会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功能。空气如果灰尘过多,就会将一些腐蚀物带到设备的内部。久而久之,严重地影响到设备的散热性能,对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带来严重地威胁。通常情况下,机房的温度应该被控制在21℃左右。同时还应该保证机房的清洁,定时进行大扫除,还需要对空调设备进行清理。

3)设备的连接。

电视台前端系统的构成部分相对比较复杂,设备之间需要进行连接,才能够提升设备的整体的性能。其中包括设备的视频、音频等的连接。另外,工作人员还应该根据设备的故障问题对相关的连接线路的连接形式进行明确,对指标的损耗程度进行明确地控制。在设备连接的过程中,维护工作逐渐成为一种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在电视台前端的系统维护工作中,设备的检修和调式工作需要受到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设备维护完毕之后,工作人员换需要对接线的连接程度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短路或者是断路的现象。电视台前端播控系统安全维护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2.1对于值班人员的基本要求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类型主要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电视台播控系统的运行程度。对于值班人员来说,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增强学习的意识,更多地涉及到专业的实施,这样才能够在值班的工作岗位中做到游刃有余。另外,值班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地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实现思想意识和技术的创新。只有提升值班人员的基本素质,才能够促进电视节目的质量,进而提升传输性能。

2.2工作人员进出机房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电视台的将不能让人们随意进入,但是如果是专业部门的人员则可以进入到机房当中进行工作。在平常的状态下,机房的门窗上应该设置一定的保护措施,同时还应该进行监控录像。如果是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需要进入到机房当中,首先应该出具磁卡。如果是其他人员进入到机房当中,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陪同,同时还应该将进出的时间进行记录。在工作人员走出机房之后,相关的检测人员需要对机房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检测,保证机房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电视台前端播控系统安全维护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于电视台来说,在对前端播控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应该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检修人员在短时间内就对故障问题做出诊断,同时还能够快速地对故障问题进行修复。在检修工作中,主要应用的设备为光功率计,示波器和场强仪等等。通过各种不同的检测仪器来对电视台前端播控系统进行控制和分析,可以保证设备维护的高效性。

2)工作人员应该对设备的散热问题加强重视。由于电视台的前端播控系统的安全性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在气温相对较高的环境下做好设备的散热问题。由于电视台机房中的设备工作强度和工作负荷量相对较大,如果长期处于全天候的工作状态中,必然对设备造成严重地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将机房的温度控制在标准的温度范围内,同时还应该做好设备的散热工作,延长电视台机房设备的使用寿命,满足前端播控系统工作的基本需求,进而提升电视台相关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3)工作人员要做好应对机房以及机房设备出现突发事件的准备,防患于未然,同时,出现突发事件后,工作人员在努力修复的同时,应该做好记录,积累好经验,以便应对下回的突发事件,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修复好设备,使设备安全、稳定的运作。

4)设置防火墙。通俗地说,防火墙就是位于两个信任程度不同的网络之间的软件或硬件设备,它对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通过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防止对重要信息资源的非法存取和访问,以达到保护系统安全的目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家都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防火墙成为重要网络系统中的必不可少的配置,尤其是在电视播控系统中,防火墙确实成为了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结论

对电视台前端播控系统的保养维护是系统的工作,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重视,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做好前端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整个电视台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云同步系统优化云存储 篇6

据刘海峰介绍,云同步也是一种云存储服务,是以客户端软件的方式交付用户使用,它包含同步、备份、共享、发布四大功能。该公司研发的云同步软件采用独特的算法和网络优化技术,在较低网络带宽情况下,能够快速同步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同时使用独有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将磁盘需求量降低90%以上,同步数据可以保留无限版本。

此外,云同步软件能够满足数据长期保存、随时可用的核心需求;能够面向企业和运营商定制开发;侧重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重点解决数据传输、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将数据管理权、控制权从运营商转移到用户。在任何移动设备上安装同步终端软件,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将数据安全地同步到企业内部数据中心或者云计算中心,甚至是家庭存储设备上。

播控系统中的数据库应用与维护 篇7

随着现代电视自动播出技术日益完善,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不断发展, 使得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广播电视领域, 已成为数字化播控系统中的管理和信息中枢, 不仅被应用于硬盘素材逻辑属性的管理和存储, 更成为整个系统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以及从编单到上载、播出全流程协调运作、安全运行的基础。由于编单、上载、播出等计算机对数据库的访问非常频繁, 一旦数据库系统崩溃、数据丢失, 数字播控系统也面临瘫痪。因此, 数据库系统的科学管理与维护, 是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进而保证安全播出的关键, 是整个数字化硬盘自动播出控制系统中的重中之重。吉林电视台从2003年开始使用硬盘播出系统, 到2009年播出机房顺利搬迁到吉林广电大厦, 数据库系统也由SQL2000升级为SQL2005, 数据库技术不断地深入应用。

1 播控系统中的数据库应用情况

数据库硬件系统, 采用的是DELL的服务器, 配有四台数据库服务器, 两台 (一主、一备) 系统正常访问的数据库服务器, 另外两台作为应急数据库备用。主、备数据库使用Autostart5.3进行管理, 将主备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实时的同步。Autostart5.3是主、备数据库之间的热备份软件, 在同一时刻, 有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处于在线的状态, 另外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处于离线状态, 各个工作站访问在线的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定义主数据库为PDC, IP地址:192.168.111.1, 备数据库为BDC, IP地址:192.168.111.2, 由AUTOSTART软件配置其虚拟主机为SQLSERVER, IP地址:192.168.111.150, 系统连接虚拟主机。按照系统配置, 正常情况下系统访问主数据库, 备数据库作为热备份, 主、备之间数据实时更新, 主、备数据库之间连接心跳线, 定时互相检测。当主数据库服务器宕机或出现异常, 系统会通过Autostart 5.3软件自动把SQL数据库的数据资料交由备数据库服务器接管将备数据库服务器置于在线状态, 实现SQL数据库信息不丢失, 保证播控系统的正常运行。此过程为系统自动倒换, 无需人为干预。根据数据库大小不同, 切换间隔在40秒左右, 切换过程中, 各个工作站会提示数据库断开, 切换后各个工作站需要重新连接数据库。待主数据库服务器恢复正常后, 手动将主数据库服务器置于在线状态, 使数据库备份机制恢复正常。系统中还另有两台应急数据库服务器作为主数据库的第三、第四备份, 通过主备数据库每5个小时一次的发布订阅方式来更新应急主、备数据库信息。当主、备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后, 手动将各工作站的数据库指向更改后, 保证应急播出。

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中心, 为数字化硬盘自动播出系统提供了一个数据平台, 为节目的安全播出提供支撑, 是硬盘播出系统的基础。播控系统中数据在应用层面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播出节目单, 硬盘素材的逻辑属性, 系统用户及相应权限, 系统配置, 编单、上载、播出、各种日志等等。这些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量大, 很多是实时更新的。围绕节目播出产生的信息都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 如果出现了错误数据, 需要修改, 只需通过相应的软件经过相应的权限审核后, 在数据库服务器中修改即可。为播控系统服务的编单、上载、播出工作站以及素材管理、日志查询、系统管理等有关软件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最新的数据应用、显示和运行。基于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平台大大提高了播控系统数据的一致性、正确性。

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以节目播出为核心的相关数据的信息共享, 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权限。由于数据库提供了用户管理的功能, 所以信息的共享比以往更方便、更安全。超级用户———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数据库任何数据进行读取修改更新普通用户根据所设权限不同有的可以读取数据, 有的可以修改数据、追加数据, 另外读、写的范围也可以设定。信息在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就实现了共享、安全、管理的完美结合, 加上网络技术的使用, 使得电视台各部门能够高效率的协同工作, 吉林电视台播控系统数据库能同时为几十个用户提供数据访问服务, 为包括编单、上载、播出人员以及素材管理程序提供稳定的素材信息来源。各部门工作人员通常并不在同一地点工作, 但大家只需在各自的工作站前, 操作相应的软件, 就可以在线查看最新的素材信息并完成相应的工作, 数据库的使用, 大大的提高了信息查询的便捷性。

2 数据库系统的管理

吉林电视台的数据库系统采安装的是Windows2003Server的操作系统, 采用SQLServer 2005的数据库。SQLServer作为微软在windows系列平台上开发的数据库, 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新一代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 因其易用性、兼容性、可伸缩性良好, 具有扩展性、可靠性、数据仓库等功能, 备受青睐。如何有效地管理好数据库, 让数据库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 无疑也是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说, 数据库的管理可以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结合应用系统的管理, 另一方面是数据库自身的管理。

2.1 结合应用系统的数据库管理

结合应用系统的数据库管理是以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为重点, 数据库系统通常是指数据库和相应的软硬件系统, 操作系统是数据库运行的基础, 应用系统则是数据库运行的服务对象, 应用系统是构建于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上的高层系统, 因此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系统运行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制约, 以MicrosoftSQLServer的安全体系结构为例, 数据库管理结合应用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内容:

(1) 基于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员负责建立Windows域及用户组, 设置账号并注册, 同时决定不同的用户对不同域资源的访问级别。

(2) 基于SQLServer的运行安全防线:通过设定SQLServer专用管理与使用账号设置来创建附加安全层。

(3) 基于SQLServer数据库的安全防线:特定数据库都有自己的用户和角色, 该数据库只能由它的用户或角色访问, 其他用户无权访问其数据。

(4) 应用软件基于SQLServer数据库对象的安全防线:对不同的应用定义不同的访问权限以及用户和用户组, 并定义应用系统本身的管理员进行系统管理, 应用系统基于系统管理的功能, 来保证合法用户即使进入了数据库也不能有超越权限的数据存取操作, 即合法用户必须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数据操作。

2.2 数据库的维护

当一个数据库被创建以后的工作都叫做数据库维护。数据库维护技术, 也就是数据库自身的管理技术, 数据库系统所提供的强大功能在于数据管理, 而科学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将是影响整个数据库系统工作性能的关键环节。数据库的维护包括系统数据库和应用数据库的维护, 系统数据库包括master、model、tempdb和msdb四个数据库, 由SQLServer自己使用, 并用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数据库非常重要, 但通常不会发生系统数据库崩溃的问题。本系统中创建了播控数据库Xbroadcast和用户认证数据库Userverify两个应用数据库。其中用户认证数据库Userverify主要是播控系统的人员管理及其权限管理, 数据变化不大, 而播控数据库Xbroadcast包含节目单、素材、各种任务等实时更新的数据, 所以数据库的维护主要是以播控数据库Xbroadcast的维护为主, 以下是数据库维护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

(1) 数据库日志维护

在数字播控系统中, 数据库中除需要记录系统运行必须的节目单、素材等数据信息外, 还要求对围绕整个系统所有相关的操作以及动作记录相应的日志, 这些信息的记录会带来应用数据库急剧膨胀, 导致数据库服务器的运行效率日益低下。吉林电视台应用的大洋播控系统特别设计了播出管理控制台软件, 用于对播控数据库记录的“系统日志”、“上载任务”、“播后数据”、“素材管理任务”、“垃圾素材”等进行管理, 可以实现系统日志、素材任务、播后数据的查询、归档和删除;播出管理控制台可以对播控系统日志的归档操作, 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归档方式。归档操作不但能够很好地将播出历史数据进行保存, 而且能够定期对播控数据库进行整理, 确保播控数据库高效、稳定地运行。

系统运行初期, 归档设置为保留一个月的数据, 由于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数据, 尤其是系统日志和播后数据, 没到一个月就发现各种访问数据库的操作都越来越慢, 比如发送节目单、查询素材信息等等。后查询分析数据库。发现这部分数据量过大, 造成访问数据库的效率降低。根据实践摸索, 我台设置为自动进行归档, 应用数据库中只保留七天的数据供系统查询, 每天定时将过期的数据转移到应急数据库的LOG数据库中, 七天以前的数据可查询此库。

(2) 数据库的备份

播出系统中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至关重要, 一旦数据库出现故障, 则整个系统随之瘫痪。因此, 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及系统数据安全是保证安全播出的关键。提高数据安全性和数据恢复能力, 备份是最容易和最有效的方法。这其中包括:数据库的完整备份、差异备份及事务日志备份。

数据库的完整和差异备份是通过SQLServer的专用工具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备份, 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数据库出现故障, 可用备份文件还原数据库, 保证有效时间内的数据安全与可用性。根据实践我台采用每天凌晨相对空闲的时段做一次完整的应用数据库备份,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差异备份的方式来进行应用数据库备份, 并通过相应的策略只保留近期的数据库备份, 而对于较老的数据库备份则进行自动清除, 以确保数据库服务器硬盘空间的有效利用。

事务日志是数据库结构中非常重要但又经常被忽略的部分。事务日志是针对数据库改变所做的记录, 它可以记录针对数据库的任何操作, 并将记录结果保存在独立的文件中。对于每一个事务过程, 事务日志都有非常全面的记录, 根据这些记录可以将数据文件恢复成事务前的状态。随着系统的不断运行, 日志记录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日志文件的体积也会越来越大, 最终会侵占分区内的全部可用空间, 导致数据库停止工作。对事务日志的日常备份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日志文件过分消耗磁盘空间。备份过程会将日志中不再需要的部分截除。截除的方法是首先把旧记录标记为非活动状态, 然后将新日志覆盖到旧日志的位置上, 这样就可以防止事务日志的体积不断膨胀。

(3) 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系统运行过程中, 难免会有突然的情况发生而产生大量的日志, 比如软件调试、测试等等。出于性能上的考虑, SQLServer将用户的改动存入缓存中, 这些改变会立即写入事务日志, 但不会立即写入数据文件。一旦日志文件写满就会造成SQL数据库无法写入数据文件。

本系统运行之初, 数据库维护尚不完善, 播控数据库Xbroadcast就出现过日志写满的状况。我们制定的删除素材拷贝等策略虽已提交处理, 却无法执行, 将会导致K 2视频服务器剩余空间减小, 新素材无法拷贝或上载, 甚至影响K 2视频服务器的性能, 影响安全播出;主备播出工作站之间、编单工作站均不能发送节目单;上载工作站不能正常上载……由于不能再写入日志, 各种写入写出数据库的操作均无法执行。

根据本台实践, 当日志已写满, 首先手动增长事务日志文件的分配空间, 然后再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

一种方法:清空日志

(1) 新建查询, 输入命令

DUMP TRANSACTION XbroadcastWITH NO-LOG

(2) 右键数据库Xbroadcast———所有任务———收缩数据库———收缩文件———选择日志文件———在收缩方式里选择收缩至XXM, 直接输入允许收缩到的最小数, 确定就可以了。

另外一方法:截断日志

(1) 右键数据库Xbroadcast>属性>文件, 确认事务日志的文件名:Xbroadcast log.ldf

(2) 在查询对话框中输入

BACKUPLOG XbroadcastWITH NO LOG截断事务日志

GO

DBCCSHRINKFILE (Xbroadcast log.ldf) 收缩日志文件

GO

查看一下日志文件是否有缩小。

3 完善的数据库维护计划

为了使SQLServer数据库的性能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应该对每一个数据库进行定期的常规维护。SQLServer 2005通过SQLServerManagementStudio的数据库维护计划向导设置核心维护任务, 从而确保数据库执行良好, 做到定期备份数据库以防系统出现故障, 对数据库实施不一致性检查。创建数据库维护计划可以让SQLServer有效地自动维护数据库, 当确定并创建了维护任务后, 日常维护就会根据设定的时间段启动, 最终会为系统提供更优质更稳定更值得信赖的数据库。

一个维护计划可以在设定的时间段里运行全套的SQLServer维护任务, 以确保数据库引擎里的关系数据库能够优化运行、执行日常备份和检查异常数据。利用数据库维护计划向导, 可以自动创建数据库维护计划并为这些日常维护设置计划书。我台针对系统运行初期出现的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 针对应用数据库Xbroadcast和Userverify制定了一个全面的维护计划, 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任务。

(1) 数据库备份:自动和按计划执行数据库完全备份、差异备份和事务日志备份。设定每天凌晨1:00执行完全备份, 5:00执行差异备份并每隔6小时执行一次, 1:10执行事务日志备份, 选定数据库Xbroadcast和Userverify, 备份集放在E:SQLBack下, 分别为每个数据库创建目录, 并验证数据库的完整性。

(2) 清除历史记录:删除有关备份和还原、SQL Server代理作业和维护计划的历史数据。设定每天凌晨1:20执行, 并删除4天以前的历史记录。

(3) 执行SQLServer作业:可以把运行已有的SQLServer代理作业和SSIS程序包作为维护计划的一部分设定每天凌晨执行

(4) 检查数据库完整性:用于检查数据库中数据和索引页内部是否一致。勾选包含索引选项框, 这可以确保运行任务时会对所有索引页和表数据库进行完整性检查。设定每周二凌晨2:00执行。

(5) 重新组织索引:可以对表和视图的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进行碎片整理和压缩, 提高索引扫描性能。勾选压缩大型对象选项, 设定每周二凌晨2∶20执行。

(6) 更新统计信息:确保查询优化器中数据值的最新分布信息, 这样优化器才能更好地确定数据访问策略。对象选择表和视图, 勾选更新所有已有统计信息选项, 扫描类型设置为完全扫描, 设定每周二凌晨2:40执行。

(7) 清除维护任务:用以删除维护计划执行完毕后残留在数据库中与维护计划相关的文件, 设定每周二凌晨3:00执行, 并删除4周以前的历史记录。

自动技审在播控系统中的应用 篇8

自动技审平台采用多手段、多角度、多项新技术对节目质量进行检测,并且将技审工作流程化,即保证了节目质量,又保证了工作的高效率。自动技审系统一般包含自动技审和人工复检两部分,主要依托硬件系统通过技审软件自动分析被检素材每一帧视频和音频信号,并将解析出的数据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被检素材中是否含有黑场、彩条、静帧等相关技术问题,并在有问题的地方打上标记点,供人工复检使用。由于自动技审的检测比较机械化,没有人脑的逻辑判断能力和智能处理能力,所以需要人工复检软件,对自动技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浏览复查,以确认问题是否属实。

自动技审主要包括对视频的检测和音频的检测,视频检测项和音频检测项分别独立,其中,视频需要检测的项目通常有 :黑场检测、彩帧检测、彩条检测、静帧检测、R/G/B超标检测等 ;音频需要检测的项目通常有 :静音检测、峰值超标检测、响度检测等。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全台还没有一个独立的技术审核机构,同时各节目部门对于技术指标的要求不同,所以综合考虑到自动技审的效率和播出系统的实际使用,我们只是设置了黑场、彩帧、彩条、静帧和静音几个指标。下面就以黑场检测为例对其检测原理做简单的分析介绍。

视频某一帧画面中各检测像素点的亮度分量Y值都小于某个标准值,就认为这帧画面为黑场。这里把这个标准值称为黑场亮度阈值。黑场检测的参数有3个 :时间阀值、抽查范围和亮度阀值,见(图一)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指定画面中的一个矩形区域作为检测区域,(2)由外部指定一个点阵构成一张检测栅格,在每个栅格内部随机抽取检测像素点进行检测。(3)比较检测点Y分量值与亮度阀值的大小,得出比较结果。从上面的算法可知,如果一帧画面是黑场,那么所有检测点检测完以后才能确认为黑场。如果不是黑场,那么只要遇到一个非黑场点就可以认为不是黑场。因此,当非全画面像素点逐点检测时,理论上会出现误检(不是黑场检测成为了黑场)的可能,但不会出现漏检。检测点越多,检测越精确(误检的可能性越小),但检测效率会相应下降。

检测效率不仅与检测点的设置有关,与画面内容也有很大关系。如果画面就是黑场,那么检测会对全部检测点都进行,这样此帧画面的检测效率最低 ;如果一帧画面不是黑场而且被检测的第一个点就不是黑场点,这样此帧画面的检测效率最高。对于其它指标的检测,在原理上都类似于这种方法,比如彩帧检测,就是视频帧画面上的像素点的YUV值都与目标检测点的YUV值进行比较 ;静帧检测,是对连续帧画面进行检测,如果连续画面的差异都小于容差范围,则认为该连续帧为静帧。还有就是静音检测,设置一个响度阀值,如果连续一段时间低于这个阀值,则认为这段时间为静音。

我们使用的自动技审系统在硬件的配置上主要是由两台自动技审管理服务器(Manager)、8台自动技审客户端(Actor)和7台人工复检工作站组成,与整个播出系统共享数据库系统和策略管理服务器。

播出系统的网络拓扑见下图(图二)。

大洋自动技审软件采用“服务端 - 客户端”模式分布式处理自动技审任务,通过策略软件按照一定条件来自动生成技审任务。自动技审服务端(Manager)软件作用就是从数据库中读取技审任务,然后分发给个客户端(Actor)去执行,通过服务端软件界面能够查看当前所有客户端执行的素材任务状态和任务进度、查询历史任务状态、查看客户端连接状态,而客户端软件则负责接收并执行自动技审服务端分配的技审任务,同时客户端软件界面也能查看素材任务状态和任务进度。

自动技审系统主要是针对播控系统内二级存储系统中的素材进行检测。由于技审系统是根据预先制定的策略来自动完成,同时也提供了手动分配技审任务的功能,所以首先要进行自动技审策略的设置,策略设置主要是基础信息,类型信息和执行日期的设定。见下图3

现在自动技审系统执行的策略是每隔一分钟对素材的自动技审状态进行检测,检测到没有技审的素材由自动技审管理服务器自动生成技审任务,分配给自动技审客户端来执行。所有素材的自动技审的状态有三种 :尚未自动技审、自动技审通过和自动技审未通过,那么人工复检软件就是针对素材的技审状态进行操作,自动技审通过的人工复检就直接通过,自动技审未通过的,则通过人工复检软件调出该条素材,通过时码定位到标记好的问题点,并在回显画面中显示当前时码的图像,由人工确认该问题是否属于技术质量问题,如果属于误报或者节目制作的需要,则人工复检通过,如果确实是技术质量问题,则标记为人工复检不通过,同时再进行后续的处理流程,例如对素材采用缩编软件进行缩编,去掉不符合播出要求的画面,或者联系节目制作部门重新推送素材或者直送蓝光盘进行应急上载。

该系统经过大半年的测试运行,出现的主要问题还是误检比较多,不过极少有漏检的情况,这也是我们能放心使用的关键原因,同时根据我们实际使用的需求,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测试,大大降低了误检率,目前系统运行稳定。

自动技审系统作为播出系统重要的一个辅助子系统,应该得到全面的应用和推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不是很普及,究其原因,个人觉得可能还有待解决一些问题,一个软件自身的问题,比如说技审管理服务器在自动分配技审任务是逻辑和策略问题,导致客户端负荷不均衡 ;人工复检工作站不是采用通道而是采用文件访问的方式工作,这样占用网络资源较大,导致软件运行不够稳定等。还有由于全台网的异构结构,对于节目素材的封装格式各公司存在差异性,那么在对素材的识别上偶尔会出现无法识别的问题,同时最重要的的一个问题就是检测效率。从技审系统的原理来讲,检测的指标越多,准确度越高,但是检测效率就会降低,不过可以通过升级硬件设备来得以解决,但又带来一个检测成本问题,从我们目前使用情况来看,我们采用了8台客户端,但是检测的指标并不多,高清素材也不多,由于前期误检比较多,我们在设置上采取一台客户端一次只检测一条素材(软件设置最高可以同时检测三条),目前使用情况还算正常,但是误检率跟硬件是否有直接的关系,现在还没有更多的实例来证明,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完善软件,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误检率,提高系统的检测效率。

总的说来,自动技审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节目在播出过程中出现非法画面的几率,保证了播出节目的技术质量,同时减轻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我台的安全播出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

摘要:自动技审系统对播出节目的技术质量进行自动审核,保证了播出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主要由自动技审和人工复检两部分组成,通过对自动技审指标原理的分析,介绍了自动技审系统的应用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技术在播控系统中的应用 篇9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广播领域也同样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全面转型, 逐步实现数字化。数字化广播技术推动了广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扩展了广播事业发展的新空间, 是广播事业发展的“动力的源泉”。如今由于数字音频技术、数字压缩技术、数字通信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带动了广播电台全面实现数字化技术革新的新局面。只有积极稳妥地推进广播电台的全面数字化, 才是广播电台发展的“立台之本”, 广播节目的制作、播出、传输乃至存储等全方位正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2 数字化技术在广播播控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数字化技术已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播控系统在广播电台中处于技术的核心地位, 是集广播电台节目制作、播出、传输、监录、交换以及路由切换等于一体的调度枢纽中心。数字化播控系统主要是以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主控的数字矩阵切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为核心, 以监听监测、应急播出、时钟系统、同步慢录、控制网络、以及UPS电源等为辅助系统的综合性系统。该系统采用了音频光纤网络连接, 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字音频技术等相互融合的总线传输模式, 并配以智能化专业软件系统, 对其进行智能化管理与运用, 从而构成了一个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数字化系统。其突出特点是:实现了广播节目音频信号流的大容量、无差错传输;实现了全台所有音频信号的高质量、无障碍交换;实现了全台全方位信息资源的共享。

下面介绍一下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化播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即:在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主控的数字矩阵切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2.1 数字化技术在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中的应用

数字音频工作站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简称DAW) 是一种用来处理、交换音频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它是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者相结合的新型设备。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出现, 实现了广播系统高质量的节目录制自动化播出, 同时也创造了更加良好的高效的工作环境。

在广播电台的数字化进程中, 许多新设备, 如:CD、MD、数字音频工作站, 一个跟着一个进入播音室。特别是以数字音频工作站为基础的自动化播出系统在电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给音频节目的录制、编辑、播出、存储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是以数字音频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及局域网技术作为基础;以微机及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工作平台, 利用局域网作为数据传输、存储和共享手段;以专业音频卡和专用软件实现信号接口和人机界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实际上就是一套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 它将广播电台各个部门 (如播出、录制等) 的职能以工作站来代替, 采用计算机局域网络把这些部门连成一体, 由音频工作站软件来完成各部门的基本工作。所以, 一套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包含了一些不同功能的工作站, 一般包括有:语言录制工作站、节目播出工作站、节目单编制工作站等, 系统中还具有网络服务器、存储数据的大容量硬盘和网络数据交换机。

广播电台数字化的工作, 就是把原始音频信号数字化以后, 对数字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如录制、编辑、制作、存储、播出等工作均在数字化工作平台上进行。只有依靠数字压缩技术和数字存储技术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从硬件角度来说, 数字音频工作站的构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部分:计算机设备及其它外设设备;从软件角度来说, 数字音频工作站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操作平台、音频处理界面、文件格式及其它相关软件。

一般来说, 影响音质最重要的器材因素是:一要看硬件的失真和信噪比, 二要看各个处理环节所使用的声学和数学算法的先进程度。上述两个因素要保证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能将广播节目音频信号, 即全台所有音频信号源, 高质量的传送到数字化播控系统的主控的数字矩阵切换系统。

2.2 数字技术在主控的数字矩阵切换系统中的应用

主控的数字矩阵切换系统是广播电台节目信号交换和传送的中心, 它能够把各个播出机房送来的节目信号经过分配、放大, 有选择地送往光纤、微波、卫星等传输系统, 再送往国内外转播发射台进行发射播出。同时, 它还汇集各演播室的输入、输出线路, 并进行交换, 其主控非常重要的功能是数字矩阵切换功能。目前数字矩阵已在广播节目切换中广泛应用, 数字矩阵是广播节目播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广播电台数字化的不断改造, 目前对全台所有播出节目信号的高质量切换主要是靠数字矩阵来完成。台里随着播出频率、节目和语种的增加, 矩阵也需要作进一步扩充和改造。

矩阵的概念是引用高数中的线性代数的概念, 一般指在多路输入的情况下有多路的输出选择, 即每一路输出都可与不同的输入信号“短接”, 每路输出只能接通某一路输入, 但某一路输入都可 (同时) 接通不同的输出。矩阵切换器的主要功能是:在多路信号输入的情况下, 可独立地根据需要选择多路 (包括1路) 信号进行输出, 完成信号的选择。

数字矩阵主要由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其通过计算机路由软件发送出的控制信号来实现通道的切换, 的智能切换, 其按照运行图时间顺序、根据输出所要切换的节目源 (所对应的语种) 编成节目条, 按照节目条自动控制矩阵进行切换。

各矩阵模块间的控制部分是由控制总线来实施的。外来的控制切换指令经过控制模块和串并 (S/P) 变换电路, 提供一路并行的数字信号进入控制总线, 然后驱动各地址译码器工作。每一个矩阵模块都配有一个译码器, 通过译码器接通相应的矩阵开关达到控制目的。数字音频矩阵的控制是一种网络技术, 通过RS-422, RS-232等接口总线一端与控制计算机相连接, 另一端就是矩阵的控制模块。计算机通过串行口RS-232和RS-232/RS-422转换器的数据接口变换, 向音频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母线连接所有的矩阵模块, 控制所有的开关接点来实现音频信号的切换。

播控系统主控机房数字矩阵对所有节目实施自动切换后, 将数字矩阵输出的信号送入传输系统进行传送。

2.3 数字技术在数字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还有一项非常重要功能就是数字传输, 主要靠光纤传输、数字微波传输和数字卫星传输等方式来完成向调度中心、卫星上行站、发射台、中央广播电视塔、中央电视台、网络中心等部门传送高质量, 且安全可靠的音频信号, 使国内外转播发射台实现广播节目高质量安全的传送。

2.3.1 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传输即是以光波为载频, 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拥有传输频带宽、信号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通讯容量大、传输距离远、重量轻等优点。

光纤传输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光源 (光发送机) , 传输介质、检测器 (光接收机) 。

变换成“1”、“0”的数字脉冲信号作为传输信号, 在接收端再把它还原成原来的信息。这样光源的非线性对数字码流影响很小, 再加上数字传输可以采用一些编码纠错的方法, 且易于实现多路复用, 因此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

广播电台的节目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是通过光纤传输系统完成的, 传输线路的两端都设置有光纤传输设备。传输线路一端的传输设备设置在电台, 传输线路另一端的传输设备设置在接收方, 但互转节目需要先通过传输设备接收由无线局调度中心传来的国外节目信号, 再经过数字化主控系统设备处理后, 由传输设备发送出去。传输线路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 电台播出机房将经过数字矩阵切换的节目信号送入数字发射光端机发射出去。

数字光端机就是光信号传输的终端设备。光端机是用来将光信号和电信号互相转换的一种设备, 它对所传信号不会进行任何压缩。它有光收发二极管、光信号放大电路、时钟提取电路, 同步电路、PCM编解码电路以及驱动电路等。它的作用很简单, 就是实现电-光和光-电转换。一端通过发射光端机进行发射, 然后通过另一端的接收光端机进行接收,

数字光端机在光纤上传输信号的方式是:数字光端机发射的光信号是数字信号, 即“0”或“1”对应光信号强、弱两种状态, 不同的“0”和“1”组合代表不同幅度的音频、数据信号。

数字光端机多路信号同传不会引起交调失真, 数字光端机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可进行大容量传输并且不会出现相互干扰。多路音频数据、可以在同一根光纤上传输而无交调干扰, 不会引起音频数据信号失真, 可使音频数据的传输质量达到很满意的效果。

光纤通信技术作为广播传输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 在未来广播事业中将起到更重要作用。

RADIO&TELEVISION INFORMATION RADIO&TELEVISION INFORMATION RADIO&TELEVISION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RADIO&TELEVISION INFORMATIO

2.3.2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

广播电台的节目信号的另一种传输方式是通过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完成的, 播出机房将数字矩阵切换后的输出信号送入微波端机的输入端, 通过数字微波终端设备进行传输。传输线路的两端都设置有数字微波传输设备, 传输线路一端的传输设备设置在电台, 传输线路另一端的传输设备设置在接收方。但互转节目需要先通过传输设备接收由无线局调度中心传来的国外节目信号, 再经过数字化播控系统设备处理后, 由微波发射设备发送出去。

广播电台用的是广播级多路数字传输终端设备, 设备由发端机和收端机两部分组成。设备具有数字微波接口和光端接口, 可方便地与微波机和光端机连接。发端机可将来自于模拟 (经A/D转换) 或数字节目源的样点信号、通道状态和独立数据转换成一路串行数字序列, 经纠错编码、交织、信道编码、复接器后, 可分别送往微波调制机和光调制机进行传送。送入微波调制机的信号再经功放由微波天线发射出去。收端机将收到的码流进行信道解码, 信道解码后的数字信号经去交织、纠错解码电路解出各路样点信号和独立数据信号, 并通过相应各路的接口电路恢复成模拟或数字信号。

微波通信是一种利用微波实现信息传输的通讯手段。数字微波通信则在微波传输中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具有传输质量可靠、抗干扰能力强、传输线路长等多种优点。微波通信作为现代无线通信的先行者, 一直在通信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微波是指频率介于300MHz-300GHz范围内的无线电波, 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由于微波频率很高, 其可用的频带很宽, 这是低频无线电波无法比拟的。这意味着微波的信息容量大, 所以现代多路通信系统, 包括卫星通信系统, 几乎无例外都是工作在微波波段。数字微波通信常使用的频段为1.4GHz、4GHz、7GHz、8GHz、13GHz、15GHz等, 广播系统使用8GHz频段较多。

一般说来, 由于微波的频率极高, 波长又很短, 其在空中的传播特性与光波相近, 即进行直线传播, 遇到阻挡就被反射或被阻断, 因此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视距通信, 由于地球曲面的影响以及空间传输的损耗, 每隔50km左右, 就需要设置中继站, 即对信号进行多次中继转发 (包括变频、中放等环节) , 这种通信方式, 也称为地面微波中继传输方式。这种微波接力通信干线可以经过几十次中继而传至数千公里, 仍可保持很高的通信质量。由于微波中继具有抗重大自然灾害的特点, 成为地面有线网络传输的有利补充。

2.3.3 数字卫星传输系统

卫星广播电视是实现广播电台节目覆盖全国及世界的主要传输方式。数字卫星传输是广播电视主要的传输方式之一, 本质上也是卫星微波传输的一种, 只是中继站设在同步通信卫星上。如今广播电台的节目通过光缆、微波传输至云岗地面站实现上星。卫星转发器安置在广播电视卫星上, 分为C、Ku波段转发系统, 它接收来自上行发射站的信号, 并且向卫星广播地面接收站转发下行信号, 实质上是一个安装在赤道上空的中继站。广播卫星上行频率在S、C、Ku、Ka波段;广播卫星下行频率在L、S、C、Ku、Ka波段。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上行发射站、星载转发器、测控站、地球接收站。上行发射站把广播电台播控中心送来的信号 (可以是数字电视信号、数字广播、视频、音频、中频信号等) 加以处理, 经过调制、上变频和高功率放大, 通过定向天线向卫星发射上行C、Ku波段信号;同时也可接收由卫星下行转发的微弱的微波信号, 监测卫星转播节目的质量;星载转发器用于接收地面上行站送来的上行微波信号 (C波段、Ku波段) , 并将它放大、变频、再放大后, 发射到地面服务区。因此, 星载转发器实际上起到一个空间中继站的作用, 它可以最低的附加噪声和失真传送电视广播信号。

上行发射站可向卫星传送一路或多路信号, 卫星广播已经成为一种用于覆盖全国及世界的主要传输方式。

3 广播电台数字化播控系统的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进一步运用, 数字化广播播控系统的功能必将日渐完善, 其功能必将朝着更加灵活、更加安全可靠、更加经济实用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广播播控系统不仅符合当今广播业务的需求, 更满足未来广播业务发展的需求。总之, 数字化广播播控系统不是一个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系统, 而是一个要不断更新、动态发展的系统, 因此只有永葆其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引领广播事业蓬勃发展, 共创广播事业灿烂辉煌的明天。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字化播控系统在广播电台的重要作用和基本特点, 并重点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播控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 篇10

1 数字化电视播控系统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1 数字化发展的优势

数字电视技术是新一代电视技术, 包含了数字传输技术和数字编码技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该技术贯穿于电视节目录制、编辑、播出到发射、接收这一个完整的过程。数字电视具有质量好、频谱资源利用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我国的数字电视行业中, 首次将网路信息终端数字电视自动应急播出系统应用到数字电视当中。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展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性能稳定等特点, 为了给电视台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需要电视工作人员积极利用电视台多年积累的宝贵的音视频节目资料, 积极开拓业务。播控系统的数字化并将成为未来电视流程全面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可以使用硬盘自动播控系统来保证安全播出, 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1.2 数字化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的数字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已经成为我国电视播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视播控系统在我国主要就是硬盘播控系统, 该系统以其网络化、智能化的优势取代了传统的磁带播出模式, 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目前电视播控系统的主流。

2 电视播控系统中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2.1 电视播控系统的特点

当今数字化建设工作中必须考虑电视播控系统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进而保证电视播控系统的应用能够获得大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我国广播电视的安全、稳定、高质量播出奠定基础。我国的输血电视广播系统技术包含了先进的调制机制、信道估计、分集发射及SFN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电视技术, 广播回传信道的解决方案需要多个业务的支持, 定位技术在时频领域和改进帧结构得到了应用, 这些都是电视播控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得以应用和探索的表现。

2.2 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首先, 应该采取措施提供开放式平台和标准化接口、演播室, 创造出和节目传输、资产管理系统友好性连接;其次, 要实现播控软件界面的简洁化、易学易用, 将各级用户权限管理功能不断完善, 所以能用的系统应该具有操作简易性、维护方便性。再次, 还应该将先进的电视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 让可扩展性和模块化结构便于升级和维护, 硬盘播出系统应该能够满足演播室和台外直播的实际要求, 必须采取措施为电视播控现场提供足够的通讯信号设施, 并且将这些设施同各种模拟数字视频接口相连接。

2.3 电视播控系统中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遵循的原则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在开展工作时应该遵循平稳过渡、安全可靠、科学性、先进性的原则以及通道达标、扩充升级原则, 因此, 在开展设备选用工作时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考察,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购买、使用设备时应该留有一定的设备扩充余地, 为后期的设备升级工作奠定基础。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配置电视播控系统设备, 能够促进电视播控系统的发展, 并且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对电视播控系统进行搭配和组合, 并且以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和我国电视行业的现状相结合,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设备, 保证整个通道各项技术参数的最优化, 在电视播控系统中为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奠定基础。

3 结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 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展中应用得越来越多, 数字电视的优势体现越来越突出, 国内电视行业的各个单位也都纷纷投入广播电视数字化潮流之中, 对电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电视台建立了数字化电视中心, 这些数字电视中心的建立能够推动电视播控系统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因此, 在以后电视播控系统的工作过程当中, 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措施加强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播控系统当中的应用, 不断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 加强创新工作, 不断提升电视播控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云存储系统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篇11

摘 要:本文从云存储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云存储的系统运行原理,介绍了云存储的若干重要的应用领域,以及云存储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云存储;网络磁盘;数据访问

中图分类号:TP39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商业计算、科学计算等诸多领域产生了规模巨大的数据,并且数据量仍然在飞速的增加,数据的存储需求常常达到PB甚至EB级,如何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存取这些数据,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云存储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效率低成本的存取数据成为可能。

1 云存储概述

1.1 云存储的概念

云存储是一种先进的在线存储技术,用户只需要向存储服务提供商申请存储服务,就可以方便高效的存取数据,数据由存储服务提供商统一管理和维护,这样就节约了数据的存储空间,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1.2 云存储原理

云存储的结构模型从下至上可以分为数据存储层、数据管理层、应用接口层、用户访问层四个层次,与普通存储设备不同,云存储不再仅仅是一个用来存储数据的硬件,而是一个结合了各种网络及网络设备、服务器及客户端程序的有机统一体,各个部分以数据存储层为基础,通过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存储功能和业务功能。

1.2.1 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层是云存储的基础层,不同区域的数据被存储在这里,存储量非常庞大,依靠互联网、广域网、或者光纤通道,不同类型的数据被有机的连接在一起,最终实现了对存储设备的统一管理,可以有效进行容量扩展或是状态监控。

1.2.2 数据管理层

数据管理层是云存储的最为核心的一层,为了将底层的存储和上层的应用良好的对接起来,数据管理层的主要功能是让云存储中不同的存储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高性能的服务,以此来提高云存储数据的可访问性。

1.2.3 应用接口层

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中最为灵活的一层,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应用服务接口程序,提供丰富的服务,如视频监控、网络磁盘、空间租赁、数据备份等。

1.2.4 用户访问层

用户访问层是面向用户的,任何的授权用户,无需知道存储设备的各种情况,只需要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就可以方便的登录和使用云存储系统。

2 云存储的应用

从云存储的结构模型来看,云存储可以实现的功能和服务决定于应用接口层,那么根据服务类型、面向用户、运营策略的不同,云存储运营商可以在应用接口层嵌入不同功能的应用软件、提供特色化的服务,这也是云存储结构模型的灵活性的体现。

2.1 网络磁盘

网络磁盘提供的是一种在线存取服务。用户向存储服务提供商申请之后,可以将自己的文件通过客户端或web的方式,进行上传或是下载。这样就实现了数据的网络化存取,网络磁盘的容量取决于存储服务提供商的运用策略。

2.2 在线文档编辑

在线文档编辑提供的是一种直接在线编辑文档格式、内容的服务,即使用户没在个人电脑上安装文档编辑软件,只需要登录自己的账号,就可以在线对自己的文档进行编辑和保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空间租赁服务

空间租赁服务使得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存储服务提供商租赁相应的企业级的存储空间和存储服务,以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

2.4 远程备份和容灾

对于企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数据,企事业单位可以选择远程自动备份和容灾服务,这样在出现不可预期的灾难时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需要时可以迅速的恢复所有数据。

3 云存储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3.1 数据安全性

数据安全性,是云存储用户首先考虑的问题,许多私密的和重要的数据如果被破坏或损失,将给用户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断提高云存储系统的安全技术水平,是云存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2 使用便携性

云存储用户只需要一个账号和密码,便可以很方便的存取数据,这是云存储便携性的体现;此外,对于云存储用户所选择的任何媒介,云存储还可以将用户所需数据集高效准确的推送。

3.3 稳定性和效率

应用客户端和本地设备高速缓存技术,把经常需要用到的数据缓存在本地,可以有效解决互联网延迟甚至网络中断问题。秒传是云存储的一大特色功能,用户在上传文件时,如果服务器上已经有了这个文件,则仅需为用户保存这一文件的链接即可,从而达到快速上传的目的。其原理是,每个文件的哈希值都是不同的,如果两个文件哈希值相同则认为这两个文件是同一个文件。秒传有效节约了空间,提升了存储效率。

3.4 数据访问和数据恢复

如果有大规模的数据访问和数据恢复的需求,云存储的访问性是一大考验,随着云存储技术的发展,云存储服务商可以快速稳定的将数据传送给用户;同时,云存储服务商可以为用户提供一套组件,高效的访问云地址,达到高效存取数据的效果。

3.5 资源池化

资源池化问题对云存储也是一个挑战,中心业务要求计算中心的内存、CPU、以及其他存储设备、网络资源等,能构成一个全局的资源池,以进行动态绑定、灵活调配。那么可以通过定义的数据中心,通过云操作系統,建立一个虚拟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来对所有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调度。

3.6 存储设备的协同管理

云存储中所用到的存储设备数量巨大、且各自分布在不同区域,如何更有效的解决不同储存设备之间的存储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逻辑卷管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使得存储设备成为云存储发展的瓶颈,并且会制约着后续扩容和升级的实现。

4 结束语

云存储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的数据存取方案,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只要连接上网络,就可以方便的存取数据。随着用户对于数据存储要求的不断提高,云存储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志龙,张飞飞.云存储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13).

[2]蔡佳,秦兴兴.浅谈云存储及安全性[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

[3]李昆阳.云存储技术理论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9).

[4]史英杰,孟小峰.云数据管理系统中查询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3(02).

[5]陈杰.大数据场景下的云存储技术与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2(06).

作者简介:蒋晓科(1984-),男,重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开发和高职教育理论;符龙生(1981-),男,海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网络技术;李健(1985-),男,陕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网络技术。

播控系统中存储子系统 篇12

近年来, 广播电视技术飞速发展, 播控技术、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和成熟。随着电视台业务量的增加及老一代硬盘播出系统设备的老化, 各地都开始新建适合本台业务流程的先进的、新型的播出系统, 以适应整个业务的发展, 并且将播出系统安全性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辽宁广播电视台 (以下简称“我台”) 也不例外, 2008年底开始建设一套全新的“制、存、播”一体化的网络播出系统, 充分利用当今广播电视高科技产品, 以安全、创新、先进为理念, 在流程设计上打破传统观念, 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台原有播出系统存在的种种问题。

1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电视剧的播出成为了电视台抢占收视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在有线网中各卫星频道的电视剧播出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同一部剧多家卫星频道首播, 首播没有结束, 地面频道又开始重播。电视剧播出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效率, 我台原有的播出系统很难胜任这样的工作。

1.1 电视剧重播重上载

硬盘在线存储系统由于成本高, 节目存储时长大约在3天到5天左右。而电视剧的重播一般会在一个星期后。刚刚上载完成的电视剧过了存储期限后, 就会自动删除。而一周后重播又要重新上载, 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1.2 电视剧内容审查占用录像机资源增大播出风险

新引进的电视剧, 原版带子在没有播出前, 总编室要进行内容审查。在台内录像机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还要专门拿出录像机供电视剧内容审查使用。不仅增加了开支, 而且, 由于审片使用原版带, 难免会发生录像机的机械故障导致磁带受损, 给电视剧播出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3 电视剧缩编对播出质量的影响

由于节目编排的需要, 电视剧每次播出都要根据当天的节目安排确定电视剧时长。由广告部门利用录像机对编系统对电视剧进行剪辑。这样就影响了播出电视剧的图像质量, 降低了电视剧播出的工作效率。

1.4 电视剧插播点的精确度

电视剧播出中都要插播广告。广告的插播点是由电视剧剪辑人员通过对编录像机回放, 并根据情节寻找插播点的。由于剪辑录像机和上载录像机伺服系统的差异, 在实际播出中, 电视剧插播点经常出现跑帧不准确的现象, 影响了观众的收视效果。

2 系统架构

我台在建设播出系统的时候, 重点关注全台环境下系统互联、打通业务流程、提高节目备播效率等问题, 当然播控系统的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旧播出系统的改造, 并不是简单更换硬件设备, 由于旧的流程已不能适应辽宁台业务发展的要求, 因此这次播控系统改造, 结合我台里目前的实际业务流程, 建设了以先进硬件设备和合理编播流程为基础的新型“制、存、播”一体化网络播出系统, 将广告和电视剧业务从播出系统内分离出来, 在逻辑上构成电视剧播前编辑网和播出网, 系统内部所有流程都打破传统观念, 以安全、创新、先进为核心理念, 打造一套领先于行业的播出系统。

我台新播出系统为8频道全硬盘数字播出系统, 整个系统由三大存储区域组成, 分别是视频服务器存储、播出缓存系统和电视剧播前编辑网系统, 如图1所示。

视频服务器采用了Omneon的产品, 整个系统由上载SAN和播出主备SAN组成, 每个SAN存储容量为7T, 可以存储MPEG 2 long GOP 15Mbps大约900小时的节目。

为了提高播出系统的安全性, 避免节目制作系统、未来的全台媒资系统直接与播出核心服务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我们在新系统中设计了播出缓存系统, 实现以下功能:可完成播出服务器近线存储功能;可完成播出内容浏览 (文件级审看) 功能;可完成从电视剧播前编辑网提取素材功能;可完成向播出服务器推送播出文件功能。

播出缓存采用EMC生产的NS40磁盘阵列, 采用了开放的、通用的SAN+NAS结构, 支持标准的文件系统, 便于实现与我台未来主干平台系统的连接。本次缓存系统配置的有效存储容量为20T, 可以存储3000多小时的播出节目。

电视剧播前编辑网是一个专为电视剧编辑制作的非编网络系统, 采用FC加以太双网架构, 系统有效存储容量20T, 可以存储约3000小时节目。电视剧播前编辑网中自带数据流带库系统, 采用了LTO 4磁带机, 单盘磁带的容量达到800G, 压缩存储可以达到1600G, 传输速度达到80MB/s, 一共配置了220盒磁带, 整个磁带库系统可存储电视剧1万多小时。今后我台新引进的电视剧都将先上载到电视剧播前编辑网中, 如果电视剧近期不播出, 系统将自动归档到后台数据流磁带库中。

3 电视剧归档和播出的实际应用

新系统在逻辑上分为播前编辑网和播出网, 播前编辑网内嵌小型媒资系统, 主要负责电视剧和广告业务的处理;播出网仅负责播出业务及自办节目的上载。基于越简单越安全的原则, 将大量的节目采集工作前移, 简化了播出系统从而提高整体的安全性。文件化的制播流程, 保证了节目的图像质量和精彩程度。

3.1 节目代码的应用

基于新系统的编播流程中, 如果待播电视剧素材在数据流带库中, 怎样生成一个电视剧下载任务。电视剧下载到播前编辑网后, 怎样生成一个电视剧播前编辑任务。结合我们台先前的编播流程, 我们考虑到可以在编辑周播单的过程中生成电视剧下载任务和电视剧播前编辑任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我们也借鉴了媒资系统中节目代码的机制。引进了原版节目代码和播前编辑节目代码。

3.1.1 原版节目代码管理

原版节目代码主要是为了存储和下载原版节目使用。在原版节目上载完成后, 需要赋予原版节目代码。这个节目代码代表了此条原版电视剧素材, 并且是唯一的。原版节目也用于节目从媒资库中下载使用, 对于原版节目来说, 由于原版节目代码在整个系统中是唯一的, 所以下载原版电视剧的依据是原版节目代码, 以保证下载节目的准确性。

3.1.2 播前编辑节目代码管理

播前编辑节目代码主要是用于驱动素材编辑、素材传输、素材绑定等业务。如果原版节目需要进行多次播出时, 那么播前编辑节目代码就得多次申请。也就是说, 播前编辑节目代码只能使用一次, 这也为了保证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对于需要剪辑的素材来说, 申请播前编辑节目代码之后, 进行素材剪辑并赋予播前编辑节目代码;然后备播至播出系统, 进入播出系统以后, 素材就可以根据这个节目代码与节目单进行绑定, 从而实现节目与素材自动关联。

3.2 插播点的自动调整

节目编排在周播单中已经预先排好每档剧中需要插播广告的条数和粗略的插播时间。电视剧剪辑人员根据周播单上的信息, 在电视剧编辑界面下, 利用非编选定关键帧的功能, 把插播点信息随同编辑完成后的电视剧素材一起传送到播出存储区。节目编排在接收到完成的电视剧剪辑素材后, 可以利用编单软件中插播点自动调整功能, 对预播单中的每个插播点进行精确细化。由于插播点信息是在非编网内抽取关键帧来完成的, 所以, 电视剧插播广告的播出精度也是精确到帧, 如图2所示。

3.3 原版电视剧归档

根据台内的电视剧购买计划, 电视剧上载人员首先在节目代码管理系统中申请原版节目代码。当素材在电视剧播前编辑网中的工作站上载完成后, 上载人员把代码与素材进行绑定。上载人员在编辑网内进行视音频检测, 确认素材中没有黑场、静帧、彩条等图像质量问题, 同时对音频也进行电平检测, 防止声音过大或静音时间过长等现象。检测合格后, 发送到审片工作站, 进行人工技审。人工技审主要看电视剧图像是否有噪点和拉道、色彩是否正确等计算机自动检测无法识别的问题。技审通过后, 素材被发送到媒资平台的近线存储区。素材在从电视剧编辑网传送到媒资近线存储区的时候, 会被转码成高码流和低码流两个文件。高码流的文件用来归档并存储到磁带库, 而低码流用来电视剧内容审查。电视剧内容审查通过后, 通过媒资系统的发布功能, 使得已经归档的素材属性变为可用。也就是说, 该电视剧素材在播出数据库中可用, 如图3所示。

3.4 缩编电视剧的播出

原版节目素材是存储在媒资带库中, 在播出时, 需要将素材下载到电视剧播前编辑网在线存储进行编辑。首先节目编排需要在节目代码管理系统中申请播前编辑节目代码, 也就是对应原版素材的缩编节目代码。这个代码主要是用于编辑完成的素材与节目单进行绑定使用。节目编排编写次日的节目单时, 将原版节目代码和播前编辑节目代码分别附加给节目, 然后保存节目单, 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 就可以提交播出数据库。在提交环节系统会在节目的存储区进行查询。查询过程为:以原版节目代码查询播前编辑网的在线系统与媒资系统, 如果播前编辑网在线系统中有原版节目, 那么就不需要从媒资系统进行下载, 如果没有, 那么就会生成自动下载任务。在生成下载任务时, 需要检查此条节目是否已经完成归档, 并且还要自动检查此条节目的归档日期是否大于半年, 因为原版电视剧播出要每隔半年重新进行内容审核。只有以上两个条件一起满足, 那么下载任务才会自动生成。

在提交节目单到播出同时, 还要以播前编辑节目代码查询播出存储区中是否存在此节目, 如果播出存储区中存在, 说明此节目为重播节目, 那么就不必编辑了。同时, 节目单在进入播出系统时, 会根据播前编辑节目代码生成相应的缩编任务, 这个任务是与原版电视剧素材相关联的。查询到任务后, 双击打开, 原版电视剧素材会自动出现在时间线上。根据缩编任务对原版电视剧素材进行编辑, 完成之后提交播出缓存系统, 经过自动技审和人工技审后, 最后提交到播出服务器进行播出, 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上一篇:最有价值客户下一篇:心理健康与三生教育